《上天的蚂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31

《上天的蚂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上天的蚂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蚂蚁与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

1.flash动画歌曲《劳动最光荣》

2.师: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看过那些动画片?看过的动画片真多!有……还有小哪咤!谁来说说小哪咤?愿意和小哪咤交朋友吗?它呀最喜欢和蔼动脑筋、积极发言的小朋友交朋友了!那就看你们今天的表现喽!

活动过程:

二.复习、检查生字词: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蚂蚁与蝈蝈》

(读课题)

文忠的字娃娃、词宝宝还记得吗?

[演示]:

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过冬、呼呼、洞里、又冷又饿、乘凉、刮风、躺、装、饿。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三.细读课文

过渡:真是了不起,生字词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

1.说一说:

课文的一开始就写了夏天,那你说说,夏天是怎么样的呢?

是啊,夏天真热。就在这炎热的夏天,有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它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读给同桌听,也可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2.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读

②[演示]:运粮过程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蚂蚁?你能读出它们勤劳吗?

师评:XXX这位小朋友把这几个次读的比较慢、比较重,好像自己就是劳动的蚂蚁中的一员,正卖力地干活……

XX,他在读的时候,皱着眉头,老师知道他一定体会到了干活的艰辛。

③即兴表演读。你愿意做哪一只蚂蚁?(请数名学生背着包、拉着板凳表演读,其余学生在位子上一起表演读。[演示:第一自然段动画]

④齐读。是啊,它们干得多卖力呀,真是值得表扬。用赞扬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

第二自然段:

师导:看到小蚂蚁卖力地干活,蝈蝈们都在干什么呀?

[演示]:

①说一说

②请生读。(找到课文中的部分读一读)

师评:他读时抬起了脑袋,读的特别轻松,还带上了得意的表情,真棒

(解释:自由自在)

③自由练读。

④男女生赛读,齐读。

师: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多么不同呀!男女生分角色读1,2段读,表演,读的真好!表演的也非常好!我宣布你们都被评为最佳表演奖!

板书:懒

第三自然段:

1.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冬天就到了,你听,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天气多冷呀!

[演示]

2.看图,这时蚂蚁们有的有的个个,它们躲在洞里安然过冬了。

3.而这时,还是在那棵大树下,蝈蝈们有的有的个个。老师仿佛听见蝈蝈在说什么话呢!它们会说什么呢?

是呀!它们现在好后悔呀!

4.打开书,齐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语气!

四.小结:

1.学到这里,你想分别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

总结出:对!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幸福生活。希望小朋友们学做勤劳的小蚂蚁,去创造更甜蜜的生活。

告诉学生一个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3.表演。

过渡:小朋友们读的棒极了!有哪些小朋友想来作勤劳的小蚂蚁?还有那些小朋友愿意做懒惰的蝈蝈,让人们接受这个教训呢?

五.拓展、延伸:

1.接下来,老师再送给大家一篇三字经: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试读、领读、齐读

2.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3.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聪明的哪咤送给我们大家一首好听的歌曲,来奖励小朋友们!你们听……

[展示]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视频《蚂蚁和蝈蝈》。

2.《上天的蚂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天鹅的资料图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一)请大家欣赏天鹅图片。

(出示)谁能说说天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天鹅有着美丽的外形,是纯洁高雅的象征。)

(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概括地告诉大家斯杰潘老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过渡: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让我们真正走进天鹅的世界去了解天鹅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的资料交流,引发出对形美、神美、群体美的天鹅的关注,为学习本文作了情感铺垫。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一个“怎么办?”引出震撼人心的故事,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开启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

二、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一)直奔结尾,设置悬念。

对面近在咫尺的一大群天鹅,手里端着一把子弹上了膛的猎枪,作为猎人应该毫不犹豫地对准天鹅群开枪,但是他最后有没有这么做?(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让生读)

师:究竟是什么深深打动了斯杰潘老人的心,使他30年来一直把猎枪挂在墙上,从此再也没有去打猎呢?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寻找原因,在课文中做些批注。

(二)读中体味,品词析句。

1. 找到写“天鹅的故事”部分,朗读并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试着描述自己在朗读时所表达的情绪。(2)比较其他同学的朗读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2. 你认为这个故事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让你的心为之一颤呢?(用“读———说”的形式交流。)

3. 品析中指导: (1)加提示语朗读,演示出天鹅的“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表现出力度。(2)同学们都已经看清楚了老天鹅的举动,那么,你们明白老天鹅这一系列行动的意思吗?(3)推敲两个比喻:———为什么说老天鹅“像石头似的……”?天鹅那般美丽漂亮,这种比喻恰当吗?———镜子般的冰面说明什么?(4)体验:请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象征那只老天鹅,随着课文的内容,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痛)再来一次,(更痛)———体验老天鹅第二次、第三次……撞击冰面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老天鹅的勇敢和顽强。(5)想一想,假如你是其他的天鹅,当你看到这只老天鹅从天上落下来撞击冰面时是怎么想的?当他们第二次看到老天鹅撞击冰面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当他们看到老天鹅第三次撞击冰面,冰面上出现了裂痕,还有满冰面的羽毛和鲜红的鲜血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他们被感动了———他们也加入了撞击冰面的行列,而且鼓舞着,叫喊着。(6)高高飞起,又重重落下的老天鹅,犹如一块石头,你觉得老天鹅和石头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重———石头重。它是如何让自己变得和石头一样重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重重地扑打,力量是巨大的)这真是一只聪明的天鹅,无畏的天鹅。硬———石头硬,天鹅也硬。孩子们,身体硬,但毕竟老天鹅是血肉之躯呀,到底是什么比身体更硬呀?(精神意志硬)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意志?(顽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坚决破冰的意志)无情———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冰冷的、无情的,那老天鹅呢,难道也是无情的?(对冰面无情,对无情的命运无情,对自己无情)但对谁却有着火一般的情?(对同伴,为了天鹅群的生存,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4. 提升感悟。 (1)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里包含着老天鹅的什么呢?根据学生感悟,相机板书,并追问:饥饿、勇敢、顽强、意志坚强、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希望……(2)这样饥饿、勇敢、顽强(指板书)的天鹅,能打动老人的心吗?老人对天鹅动了什么之心?(板书:同情怜悯)。(3)大家发现故事中的这段话整理成了是什么?(是一首诗)。老人的心就是这首诗内在的韵味,这份同情与怜悯,这份诗的韵味,该怎么吟出来吗?(4)想起曾经打野鸭,打天鹅,打猎的一幕幕,老人又动了什么之心?(板书:后悔,自责,惭愧,内疚)再品读。

(设计意图:反复吟读,近距离接触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老人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入情入境,沉浸其间。)

三、回读结尾,升华主题

引读结尾过渡:“是啊,多么可爱的鸟儿啊,当时老人离它们才……再也没有动过。”

1.整整30年过去了,这枝猎枪还是一直挂在墙上,它好像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什么呢?

2.从“鹅”字的演变,感悟文本主题:以前这个字是这样写的,“我”字在上,“鸟”字在下,好像人骑在鸟的身上,对鸟很不尊重。其实人和鸟是平等的,现在这样的写法已经废除了,是这样写的,“我”字在左,“鸟”字在右,这就是现在的“鹅”字写法。

(设计意图:回读结尾,由“鹅”字的古今演变,自然而形象感悟文本的主旨,使学生印象深刻,使教学简洁有效。)

3.《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篇三

一.歌曲导入 揭示课题

1.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导入,唱歌活跃气氛

师:(听唱一遍)儿歌里的蜗牛他很努力很努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他最终能爬上葡萄架吃上香甜的葡萄吗?老师也相信他一定行。那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蜗牛?(生:勇敢,不放弃)是啊,这是一只,勇敢的、不放弃的,坚强的蜗牛,你们喜欢他吗?好,准备好来上课,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和歌曲中的蜗牛一样坚强勇敢的小朋友,它就是——蚂蚁!

2.认识生字“蚂蚁”

师:睁大眼睛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没错,你观察得很仔细,昆虫类的动物一般都带有虫字旁。

生2,(引导学生发现蚂蚁两个字是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3.揭示课题,个性朗读

师:在小朋友们的印象中,蚂蚁他长得——?(生:很小很小)

师:是啊,但这么小的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停),对,——上天。请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上天的蚂蚁)谁来读读课题

预设:你来读,生1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蚂蚁的读音拉长了,是呀,这可是只不一般的蚂蚁。你也来试试,生2读,听,他把上天加重了。

师总结,是呀,读课题时,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读法。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课题,一二齐

4.质疑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生1,哦,你想知道他为什么要上天?(板书?)生2,恩,蚂蚁上天要干什么呢?(板书?)生3:对呀,他是怎么样上天的呢?(板书?)

师总结:咱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不仅会思考,还会提问,那咱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随文科学识字

1.生自由读课文

师:轻轻翻开书本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吗?(能)听,这声音里充满了自信,哪位小勇士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预设:你的小手举得最高,请你来!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呢?请你说!是呀,读得挺流利的,如果声音能再更大一点就更棒了!

2、指导“常”书写,用“常常”说话

师:老师觉得他把翘舌音都读得很准,比如这个“常”就是一个翘舌音,跟老师再读一遍,请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谁来提提建议?

预设:你说,你想告诉大家,上面这个小子头写的时候应该先中间后两边,谁在来补充,你也说,哇,你有一双慧眼,你发现了“常”字是上中下结构,中间的口要写的扁一点,这样才能写得好看,老师再给你们提个醒,最后一笔竖的尾巴还是尖的。老师在文中还发现了一个字,(出示信)看,他的竖和“常”的竖写法就不一样,睁大眼睛再瞧,信啊,他是什么结构的字?那在写的时候,左边要写的窄一点,右边写的宽一些。有了刚才大家的建议,我们一定能把这两个字写得漂漂亮亮的,打开书73页,把红色的常和信字描一描注意“三个一”哦。(师巡视,小朋友们的写字姿势真标准,相信写出来的字一定也很漂亮)好,把笔放一边。

师:“常常”这个词啊,我们也经常用,谁能用他来说个句子呢?

3、联系生活理解“身材魁伟”

师:小朋友,这位常常坐在通天树下的白胡子老爷爷把通天树的秘密告诉了谁呀?(贴)对,就是身材魁伟的巨人,想想,生活中哪些人也是身材魁伟的?

预设:是的,篮球巨星——姚明就是身材魁伟的巨人,他的身高足足有2米29!你也来说,恩,小朋友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变形金刚。

4、科学识字“酸”

师:这位身材魁伟的巨人知道了通天树的秘密之后,他抬头仰望,仰了很久很久,脖子都给仰酸了。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写字,写了很久很久,手会酸,腿站了很久很久了也会酸,这个字就读作——酸。酸呢,他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做出酸的表情)厨房中什么调味料是酸的?(醋)

师:酸和醋都是什么旁呢?出示(酉),这个字,不认识了吧,读两遍,酉。酉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往下瞧,(和酒有关)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个小故事,注意听了,里面藏着好多带有酉字旁的字呢!一天,丁丁的爸爸去参加同学会,一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就---醉了,大家让他别喝了,可他还是不停,一杯一杯又接着喝,结果就——醉得更厉害了,这就叫做酩酊大醉,出示酩酊)醉得这么厉害,他还一直囔囔着——我要开车我要开车,那咱们要劝劝他千万不能酒后开车哦,要去睡上一觉,解酒了,人才会清醒。瞧,酉字旁的字一般和酒有关。看来,联系生活来编编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记住更多的生字。

我们学过的皿字底,他表示什么意思呢?(器皿有关)皿字底的字很多,有盒、盘、盆······回家后你可以用这些字来编个小故事给家人听听,好吗?

5、随文识字4—10段

师:小蚂蚁要爬到天上去,我们都来给他加油助威,好不好?只要你们能把卡片上的字读对了,就能让小蚂蚁爬的更高!谁来试试。如果她读对了,你们就跟他读两遍

6、理解近义词“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师:同学们,睁大眼睛瞧,这里面藏着一个和身材魁伟意思很像的词,你反应真快,就你来说,(生,身强力壮)他们是一组——近义词。帅气的男生加上动作来把这组词语读一遍。

7、科学识字“试”

师:白胡子爷爷鼓励身材魁伟,身强力壮的巨人去试一试吧,(出示 试)试这个字里还藏着一个式,现在注意看啦,老师要给这个式来变魔术啦,给他加上言字旁读试,提手旁读拭,车子旁读轼,老师变的这几个字一样吗?什么不一样?部首不一样!言字旁的字跟什么有关?预设:你说,(生:语言)没错,考试离不开语言。那提手旁又跟什么有关?你的小手举得真高,你来说吧(生,手有关),伸出你的小手,拭拭你头上的汗珠吧。换上旁字旁轼。车字旁呢?老师还没提问过你,你说,古时候车前面的扶手就叫做轼。

看,我们刚才是根据什么来猜这些字的意思呀?是根据他们的——部首,没错,根据部首猜字义也是一种识字方法。

看,老师还把这些字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部首部首真重要

写字时候不能掉

要用语言来口试

要用手儿来擦拭

要用扶手记住轼

8、借助动作理解体验反义词

师:剩下的课文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小朋友们一起把他读出来(出示11-13段,俯)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跟他意思相反的字吗?你动作真快,你说(出示近义词 俯——仰)现在咱们来放松放松,休息一下,站起来,做做俯——仰的动作。

低下头来俯俯俯,抬起头来仰仰仰,绕着脖子转一圈,身体放松人舒服。

放松好了吗?那我们继续上课吧。我们的汉字真神奇,我们的课文也非常有意思,老师忍不住想给大家来读一读,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蚂蚁为什么要上天?他要怎么样上天呢?

师:好听吗?夸奖夸奖老师。小蚂蚁为什么要上天呀?如果你是小蚂蚁,你想到天上去干什么? 生自由说

三.树高、路长、困难大

1、画出描写树高的句子

师:蚂蚁想上天?课文里谁也想上天?那他们要怎么样上天呢?(爬树),想通过爬树来上天,那这棵树肯定得——很高,那课文那些地方告诉我们树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出描写树高的句子。(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师:谁找到了?谁来汇报一下。

自己读读第一句话(有一个树,很高很高,高的插入云霄),想想,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老师贴的树够高吗?(不够)那想想再贴点什么?(云)为什么?理由呢?(生1:天上有云,师评,理由不服人 生2,树高的插入云霄 师贴云)

除了插入云霄,这句话中还有那个词能看出树的高。(引导说出 很高很高)聪明的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个句子中,一共有几个高啊?3个,那咱们在读这三个高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

预设: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小朋友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没读好:小朋友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小朋友读的,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师:这棵这么高的树,就叫做——通天树,从树干往上爬,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漏掉一直,读后,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一直什么意思?漏掉他行吗?)

齐读句子。

师:咱们再看看这句话,他指谁呀?(巨人)写巨人怎么能看出树高呢?(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巨人身材魁伟却望不到树尖)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身材魁伟的巨人,抬起头来,不能低下,你看到了风筝,也看不到树尖,你看到了小鸟也看不到树尖,你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树尖,你望到了火箭也望不到树尖,好了,小巨人们坐下来吧,这时你想说什么?(生自由说)

师:是啊,这棵通天树实在是——(引读)太高了。所以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来,我们一起读读这四句话。

四.对比存疑 留有悬念

面对这棵高耸如云的通天树,很小很小的蚂蚁和身材魁伟的巨人都想通过它上天,它们能如愿以偿吗?咱们留着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引入。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生答: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词语宝宝今天也来了,让我们去与它们打打招呼,好吗?(投影出示生词)每个词语招呼两遍。

二、探究课文,训练朗读

(一)、感受巨人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1、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都想上天?结果怎么样?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交流,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贴出巨人图、小蚂蚁图)

2、(指着黑板上的图)咱们来看看,巨人和蚂蚁相比,谁更有实力上天?为什么?

3、巨人身材魁伟,小蚂蚁呢?用文中的词概括(生:很小很小)

4、巨人比小蚂蚁更有实力,可他却没有上天,是他不想上天吗?自读1至3自然段,找找哪句话告诉我们巨人想上天?

学生自读后汇报: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谁能读出巨人的强烈愿望?

5.学习巨人的话。

师:让我们随着巨人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这时他会想什么呢?

预设1:好高呀,要想爬上去是不可能的。

师:巨人还会想什么呢?

预设2:好高呀,要是能爬上去那多好啊?

师:是呀,这是巨人的美好的愿望,可是他能实现吗?

师:巨人摇摇头说

预设: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练习: 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师:你读着,仿佛看到了巨人怎样的表情?能用一个词送进句子中吗?

5.鼓励巨人并作句式训练。

师:文中的老人是怎样鼓励的?

幻灯放大“鼓励”一词。

师:你们能不能像白胡子爷爷那样,用自己的话来鼓励鼓励巨人呀。

预设1:我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那么有力气,一定能爬上去。”

师:巨人回答

播放录音:不行,我爬不上去。

预设2:我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肯定行的。”

师:巨人还是回答。

播放录音:不行,我爬不上去。

预设3:我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没问题的。”

师:巨人仍然回答:

播放录音:“不行,我爬不上去。”

师:强化“鼓励”,生活中学习中,亲人、同学有困难时,你是怎么鼓励他的呢?

学生回答不出时。

预设1:------同学从来都没有发言,你想怎么鼓励他呢?

预设2:体育课上——同学不敢跳高,老师是怎么鼓励他呢?

预设3:晚上,我不敢一个人睡,妈妈鼓励我。

师:现在你能不能按照老师的句式说一说啊。

出示句式:

鼓励 :“试一试吧!。”

师:同学们可真棒,现在翻到书本第74页,把照样子说说句子做一做。

(投影)写字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写字操吧。

写字牢记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头正、肩平、足要安。书写漂亮人人夸。我看看哪个同学能牢记写字歌谣,认真做到。

生反馈3个。

评价1:他不仅说得好,还写得好。

评价2:同学在你的鼓励下,会更有信心。

评价3:你真乐于助人啊。

师小结:是呀,当我们听到别人的鼓励就会大胆尝试,巨人也受到了很多的鼓励,却依然------幻灯巨人跑了。

预设:跑掉了。

师: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巨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

“连连告退”

师:这真是一位 的巨人!

生:这真是一位胆小的巨人。

生:这真是一位没有勇气的巨人。

生:这真是一位遇到困难就放弃的巨人。

(二)感受小蚂蚁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过渡:巨人长得身强力壮,都没有上天,那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上天呢?

交流:因为小蚂蚁有信心;因为小蚂蚁一步一步去爬了。

从哪里可看出小蚂蚁有信心?自读8-13自然段,找依据。

汇报交流:

1、“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谁来当当小蚂蚁,读读这句话。抽生读,师评价,在评价中,训练学生读得充满自信。

2、“我能行!”

创设情境:小蚂蚁,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树太高了,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你的身体那么小,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这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那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对着全班同学)小蚂蚁们,你能行吗?这就是充满自信,(出示词语卡:充满自信)充满自信地读读这个词。

3、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

(1)、老爷爷看见了,劝告它:小蚂蚁,身材魁伟的巨人都跑掉了,你还是放弃吧!小蚂蚁勇敢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2)个性化朗读。

插入一步一步往上爬音乐。

师:小蚂蚁们,赶紧往上爬吧。

师:爬呀,爬,爬到一米

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1:刮风了

师:你还继续往上爬吗?

师:爬呀,爬到5米,音效你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2:闪电

师:雷声轰隆隆地响着,闪电似乎打到了通天树上,你吓得发抖却依然充满自信地说:(指名读)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爬呀,爬呀,爬到树中间了,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预设3:很累了

师:爬了好久好久,你累得汗流浃背,你仍然喘着粗气说:(指名读)

预设: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其余三种音效,让学生发掘各种困难

学北风呼呼地刮着,都快把你刮到地上去了,你冷得颤抖却依然说------: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习方法:是呀,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读法。

(3)小组读。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他又累又渴,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但是我听到第一小组的蚂蚁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一小组读)(师语调层次)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他的力量那么弱小,他甚至听到了巨人对他的嘲笑,但是我听到第二小组的蚂蚁也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另一小组读)

师:刮风了,闪电了,打雷了,下雨了,我听到第三、四组的蚂蚁也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蚂蚁向世界证明:我听到全班的小蚂蚁都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全班读)

(4)品读蚂蚁性格。

师:我不禁想竖起大拇指来夸夸你们,你们猜我会夸些什么呢?

幻灯:我是一只______________的小蚂蚁。

预设:我是一只自信的小蚂蚁

预设:我是一只不放弃的小蚂蚁

预设:我是一只勇敢的小蚂蚁。

幻灯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放大!

学习方法:你们的自信,你们的勇敢,你们的不放弃都藏在哪个标点里呢?

“!”,感叹号经常饱含强烈的感情。

幻灯:朗读时,要注意标点。

师:通天树那么高,你慢慢往上爬,你边爬边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4、让我们把对小蚂蚁的祝福、赞美、喜爱、敬佩融入到课文中,一起来分角色读读7-13自然段。

分角色读课文

三、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巨人虽然(学生读板书:身强力壮),但他试了吗?爬了吗?还没开始,他就(学生读板书:连连后退,终于跑掉),因为(巨人连连后退,终于跑掉,)所以,(他失败了);小蚂蚁虽然(学生读板书:很小很小),但是(学生读板书:充满自信,不停地爬)。因为(小蚂蚁充满自信,不停地爬),所以(它成功了。)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正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揭示主题:努力)

古人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名言警句都是讲这个道理。你收集了哪些这方面的资料,交流交流。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2.上天的蚂蚁的作文

3.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4.《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5.关于上天的蚂蚁教案

6.续写上天的蚂蚁作文

7.上天的蚂蚁作文400字

8.《蚂蚁飞上天了》课件

4.《上天的蚂蚁》的教学反思 篇四

不过,这次讲课也有一些不足。

1.授课内容的主次不清晰,在环节的安排上没有好好把握,复习导入,在词语复习占时太长。

2.齐读的环节太多,没有顾忌到不同层次的孩子,缺乏学生个人的体验。

3.为了完成授课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学生没有发挥出他们本应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5.《上天的蚂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线条,表现蚂蚁的基本特征以及画面背景。

2.能大胆想象蚂蚁飞上天的各种办法,并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3.乐意在集体面前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讲述自己仿编的故事。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彩色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31页,鼓励幼儿看图讲述蚂蚁飞上天的故事。

2.启发幼儿仿编故事,提问:小蚂蚁想上天去旅行,请你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蚂蚁的基本形象特征、上天的方法以及画面背景。

(1)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了解画蚂蚁的基本方法,提问: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蚂蚁的头上有什么?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体下面有几条腿?(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快速地在黑板上画)

(2)引导幼儿表现蚂蚁是借助什么材料上天的,上天后,天空中有什么?地面上有什么?

4.提出绘画要求。

(1)蚂蚁要清晰,不要画得太小。

(2)在画面下方画出地面上的事物,在画面的中间和上面要画出天空中的背景。

(3)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5.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观察,对幼儿进行简单地指导。

6.请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蚂蚁飞上天》,并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说说小蚂蚁是怎样飞上天的。

7.教师对幼儿的想象画进行简单地评价,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教学反思:

我给幼儿组织了一节语言活动看图讲述《蚂蚁飞上天了》。活动结束后我仔细反思了这节活动带给我的成功与不足。

成功之处:首先在出示图片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老师提问幼儿答的模式,而是让幼儿按顺序自主观察这四幅图,留给幼儿思考与相象的空间,从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使创造性想象得到提高;其次在组织幼儿讲述中,我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讲述活动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想说不敢说,幼儿的心理压力大,害怕说错。本活动中,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为了打消幼儿的顾虑,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特别强调“你觉得”。在幼儿讲述时我对幼儿的言论一般不做评论。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不追求标准答案,从而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好幼儿的自尊心,如有些幼儿说地方时,一些说在草地上,一些说在草原上,一些说在森林里,一些说在花丛里;在说情节时,一些幼儿说是蜻蜓帮助小蚂蚁想出让蒲公英带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一些说是蜻蜓要带小蚂蚁飞上天,可是蜻蜓没有力气背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一些说小蚂蚁请蜻蜓带它上天,蜻蜓不乐意,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等等。当幼儿讲述时思维枯竭,快要没辙的时候,我能及时予以点拨,并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我感觉提问的技巧是展开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充分表达的关键,于是我注意抓住关键点去提问,为幼儿思维的进一步扩展搭建“支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总之从活动效果看,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较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创造性相象、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不能面对全体幼儿,使每一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提高。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单独讲述;在词汇应用方面我做得还不够,没有教给幼儿更多的词语;同时在反思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忘了让幼儿给自编的故事起名字,这可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啊。

通过这次活动的反思,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继续加油!

6.《上天的蚂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六

1.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 提高审美情趣。

2.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物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 学生看到什么了就可以自由地说出来。能告诉老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吗? (高兴……)

一、揭题导入, 质疑激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威尼斯的小艇》。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 老师想问同学们, 这节课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师:指名说。 (教师相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样子?驾驶技术?作用?等等。

二、合作探究, 领悟写法

师:看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你们想先解决哪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教学思路)

1. 学习小艇的样子部分。

师:谁知道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是小艇的样子? (生: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学习方式来学习这一自然段, 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学? (生:自由说) 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看看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 (生自学) 师:谁愿意先来说一说, 你选择了哪种学习方式学的? (生自由说) 生:我是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来学的。我抓住了“长、窄、深、翘”这四个词, 这些都是描写小艇特点的词。师:谁还有补充, 描写小艇特点的词还有哪些?生:轻快灵活。课件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 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师: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同学用画的方式来学的?请你把你画的小艇举起来老师看一看。 (相机找一个画得像的和一个画得不像的) 让学生观察, 说一说哪个画得像?哪个画得不像?说出理由。师:都谁选择了读的方式来学习的。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其他同学思考:作者除了直接写出小艇的特点外, 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的? (比喻) 作者运用了几个比喻? (3个) 师:同是小艇, 却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谁知道都把小艇比作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那你能说一个比喻句吗? (生自由说) 师:指导朗读。男女生接力读、师生合作读。师:刚才读的时候, 老师仿佛亲眼见到了小艇的样子, 不知你们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是) 为什么我们会有同样的感觉呢? (作者写得好) 谁知道作者在描写小艇的时候注意了什么?生:仔细观察, 抓住事物特点, 运用恰当的修辞。 (板书) 师:这是作者在写小艇时运用的写作方法, 那老师现在如果给你出示一处景物, 你能否通过仔细观察, 抓住事物的特点, 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来描写呢?

[播放课件]校园的一处景物

师:这景物你熟悉吗?可以写一种事物, 可以写整个花园。 (练笔大约五分钟) 师:指名读。 (三名以上学生读) 师:假如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威尼斯的小艇, 你最想把哪个词献给它?[课件出示]小艇的样子。生:自由说) 师:假如你就坐在这样的小艇里, 游览威尼斯, 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 学习驾驶技术部分。

师:文中哪一自然段描写的是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第四自然段) 师:请你这样学。[课件出示]

请你这样学, 默读第四自然段: (1) 请你用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 请你用直线画出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句子。师:谁来汇报一下第一问题?板书:好。师:第二问题, 谁来说一说。生:汇报。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感受一下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指名读) 师:读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引读一下这一自然段, 注意听: (引读) 师:我们再来齐读一下这一自然段, 好吗?进一步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能不能试着背一背。 (能) (给你一分钟时间) 师:谁愿意试着背诵一下这一自然段。 (指名背) 你真了不起, 如果能有感情的背就更好了。师:谁能超过他, 再来试一试。指名背。师:齐背。师:好了, 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不但知道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而且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了, 你们真了不起!

3. 学习小艇作用部分。

师:谁知道哪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小艇的作用? (生:5、6两个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把这个表格填好。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 青年妇女做小艇可能会去做什么? (生:自由说)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表格, 你还有什么发现?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 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 (同桌之间说一说) 师:再观察, 你还能知道什么? (主要的交通工具) 师:你觉得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关系怎样? (密切, 息息相关) 那说明小艇的作用怎样?师:难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第一自然段这里的“大街”指的是什么? (河道) 汽车呢? (小艇) 师:因为有了小艇, 威尼斯的白天是非常喧闹的, 充满活力的, 那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老师把威尼斯夜晚的情景做成了课件, 而且配上了优美的音乐, 但是由于老师的声音不好听, 所以没配音, 现在谁愿意配上这优美的音乐, 朗读一下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 其他同学欣赏大屏幕, 一边欣赏一边听, 看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指导读这一自然段。师:威尼斯的白天是那样的喧闹, 晚上又是那样的沉寂,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自由说) 师:夜晚, 小艇停了, 休息了, 所以我们这是候看到[播放课件]师轻轻地读起了课文:水面上……最后。 (课堂上特别静) 师:陶醉了, 是吗?你舍得离开这宁静的威尼斯吗? (舍不得) 师:那我们在来齐读一下第六自然段的后半部分。

7.上天的蚂蚁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5个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体会蚂蚁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蚂蚁搬豆》。

2、询问学生喜欢或不喜欢蚂蚁的原因。

3、板书“蚂蚁”。(让学生教老师写)

4、解析“蚂蚁”二字(a、虫字旁;b、形旁、声旁)

5、学生回答对于蚂蚁的印象。

6、引入课题:上天的蚂蚁(老师:现在呢,你们心目中的蚂蚁想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它想要干什么? 生:上天)

7、补充板书“上天的蚂蚁”。

二、检查生字,检验学生预习成果。

1、出示生词:蚂蚁、魁伟、仰望、酸疼、好高呦、鼓励、试一试、常常、树干、终于。

2、抬头仰望、俯下身子、身材魁伟、身强力壮、连连告退、充满自信

3、放大抬头仰望、俯下身子,引导学生认识仰和俯是一对反义词,并通过象形图来解析仰和俯。

4、词语闯关(先全班一起读,然后通过认字游戏来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共享自主识字的方法。

2、自由读课文,并在课件上出示朗读要求,不认识的生字词用刚刚总结的方法自主识字,并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3、第一个出现的人物——白胡子老爷爷

第二个出现的人物——巨人

第三个出现的人物——蚂蚁

4、引导学生说出巨人和蚂蚁的特点,知道形容词的概念及用法。巨人——身材魁伟 蚂蚁——很小很小

5、巨人和蚂蚁都想干嘛?(上天、爬上通天树)

6、这颗通天树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入云宵)(注意引导学生读出高的感觉)

四、默读课文,学习2-7自然段

1、出示默读要求,指导学生理解什么叫做默读。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自然段,用“——”画出巨人说的话。(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a、巨人为什么认为不可能? b、指导朗读(学生指名读,全班读)

3、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白胡子老爷爷鼓励他说:“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4、句式练习:________鼓励巨人:试一试吧,_________________。”

巨人回答:“不行,我爬不上去” 总结巨人表现:连连后退。

(我们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说了这个消息,他们都认为巨人一定能够爬上去,所以纷纷跑过来劝巨人)

5、抓出重点句:a、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b、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c、抬头仰望,脖子都

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d、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让学生能够体会出——上天难。

五、学习8-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8-13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蚂蚁有信心?请用“——”划出来。

2、正当大家都认为没有人能够爬上这通天树的时候,突然他们耳旁传来了一句什么话?

(我能爬到天上去)

2、比一比,哪一句更有自信?

我能爬到天上去!

我能爬到天上去。(指导。和!的使用)

3、指导朗读“我能行”(创造情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展开想象,蚂蚁在爬树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比较朗读:a、“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b、“只要我爬,就能爬到天上!”)

(小蚂蚁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他有放弃吗?为什么没放弃?)

6、你喜欢蚂蚁还是巨人?为什么?

7、让我们向蚂蚁学习,勇敢地对困难说:“我能行。”

六、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宁愿当一名勇敢而自信的蚂蚁,也不要当一个空长着一副强壮魁梧地身躯,遇到事情却只会连连后退的巨人。

七、作业

8.上天的蚂蚁作文 篇八

秋天果子成熟了到处一片金黄小蚂蚁继续趴着爬着爬着听到大树爷爷说:“孩子别爬了在我树皮上弄个洞住进去准备点粮食用来过冬。”小蚂蚁却说:“不用了。”

冬天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不停地叫着通天树左摇右摆晃个不停。小蚂蚁用爪子扣住树的痕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突然上次劝说小蚂蚁的那只黄鹂鸟又来了对它说:“小蚂蚁别爬了那么冷的天和我一起去吃鸡腿吧。”小蚂蚁却说:“不用了我要坚持。”

9.《上天的蚂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起——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我们先读读这几组词语。 (出示)

从天而降 一泻千里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慕名而来 流连忘返

师:词语也是有生命的, 让我们再次走近它们。 (读第一组词语)

师:站在这从天而降的瀑布面前, 你听, 这声音像什么?

生:如虎啸狮吼, 似山崩地裂。

师:这气势正如第二组词语, 我们来读。

师:这样的奇观, 谁不想一睹为快?读———

生:慕名而来, 流连忘返。

师:这样的风景, 谁看了还肯离去?读———

生:慕名而来, 流连忘返。

师:连起来读这几组词语, 它在你的头脑中会变成了什么呢?

生:变成了一幅画。

师:你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头脑中的这幅画吗?

生:雄伟壮观。

……

【评析:教者将表现昔日瀑布气势的三组词语拎出来, 以复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层层递进地诵读, 读出了词语的温度, 读出了词语的生命, 更读出了昔日塞特凯达斯瀑布那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

承———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

师: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就是我们文中所描述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去领略一下它的卓绝风姿。

出示:“原来, 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 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师:这是一条普通的瀑布吗?

生:不, 这是一条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

师:句中哪个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生:咆哮而下。

师:读这个词,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样的瀑布声?

生:震耳欲聋、山崩地裂……

师:还有哪个词也给你这样的感受?

生: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师:读这样的词语, 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幕怎样的情景?

生:汹涌的河水接连不断地从山顶上倾泻而下……

师:你想起了哪样的诗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真不愧是闻名天下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啊!来,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雄奇壮美。

师:让我们为它设计一条广告语吧, 让普天下更多的人能一睹它的风采。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真是人间仙境, 世外桃源, 快来一睹它的风采吧!

生: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

【评析:教者紧扣重点词句, 并以此为突破口, 从瀑布的声音与形状两方面加以解读, 激活了学生的想象, 深化了学生对此瀑布的感受。学生情感欲罢不能, 感情一触即发, 一句句精彩纷呈的广告语便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转———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师:想再去看看这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吗? (多媒体出示瀑布图片)

师:你的脸上写满了失望, 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它不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吗?怎么变成这样了?

师:你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它那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的气势哪里去了?

出示:“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 像生命垂危的老人, 奄奄一息, 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师:读着这段文字, 哪些词语深深地触痛了你的心?

生:无奈、生命垂危……

师:奄奄一息的老人是怎样的老人, 生命垂危的老人又是怎样的老人?如果赛特凯达斯瀑布就是这样一位老人, 你从它的脸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双黯淡无光的眼睛。

生:我看到了它毫无血色的嘴唇。

师:你能感受到老人心中的感受吗?

生:悲痛。绝望。无奈。

师:曾记否, 昔日的它从那高高的悬崖上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而今—— (生读)

师:还记得, 过去的它就像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英姿勃发, 而今——— (生再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 你想问些什么?

生:过去的它是那样的雄伟壮观, 而今, 却逐渐枯竭, 这是为什么呢?

【评析:营造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强烈反差, 引领学生想象这样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它的眼睛、它的嘴唇、它的呼吸、它内心的感受, 学生带着这份落差感进行想象, 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内心里的疑问自然生发出来。】

合———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师:这雄伟的景观, 竟然与我们不辞而别, 到底怎么回事?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

生:因为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毫无节制地用水, 所以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师:什么是“毫无节制”?

生:“毫无节制”是想怎么浪费就怎么浪费, 白天哗哗地流, 晚上还是哗哗地流。

师:是呀, 原本世界上一条流量最大的瀑布, 转眼间, 就近乎枯竭了。这就是毫无节制啊!

生:因为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 所以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

师:什么是“乱砍滥伐”?

生:“乱砍滥伐”就是想砍伐多少就砍伐多少, 不管是成材的还是未成材的。

师:是呀, 原本还是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森林, 转眼间, 就变成一棵棵可怜的树桩了。这就是乱砍滥伐啊!

师:科学家们预测, 过不了多久, 瀑布将完全消失。听到这样的消息, 你心情如何?

生:震惊。痛心。

师:和我们一样震惊和痛心的还有巴西总统菲格雷特, 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他们汇聚到大瀑布的脚下, 做出了一个怎样的举动? (指名读第7自然段)

师:在葬礼上, 巴西总统菲格雷特都说了些什么? (指名读第8自然段)

师:听着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这饱含深情的悼词, 大瀑布不禁发出了深沉的哭诉, 它在向谁哭诉?哭诉些什么?拿起笔写一写。

生:它对乱砍滥伐的居民说:“你们乱砍滥伐, 把我上游涵养水源的森林都砍光了, 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你们真愚昧啊!”

师:其实,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到大自然这样的哭诉声。来, 打开补充资料看一看。 (交流相关资料)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为大瀑布举行了葬礼, 如果人类再这样疯狂地掠夺、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那么明天, 这样的葬礼将为即将消亡的人类自己举行, 记住这刻骨铭心的一幕, 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10.上天的蚂蚁作文 篇十

到了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蚂蚁和通天树,其它的树和小花小草都枯萎了,蚂蚁一直爬呀爬,浑身都流了汗,就像下雨一样,蚂蚁的额头也在不停地冒汗,汗水流到了蚂蚁的眼睛里,蛰的蚂蚁直叫,可蚂蚁心想:“快了快了,坚持就是胜利”。

到了冬天,鹅毛般的大雪下了起来,把所有的草、树和花都盖住了,大树上的叶子也没有了。忽然,一阵寒风把蚂蚁吹得直打冷战,蚂蚁虽然很难受,也很饿还很冷,可是蚂蚁还在鼓励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蚂蚁还想:“快到天上了,决不放弃。”

终于,雪停了,蚂蚁经过千辛万苦爬到了天上。蚂蚁闻着天空中清凉的味道,慢慢想起了地面上的事情,蚂蚁说:“世界上没有难题,只要努力,会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不努力,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11.上天的蚂蚁作文 篇十一

这时,有一只蜘蛛突然跳了出来,蜘蛛对小蚂蚁说:“小蚂蚁,你要干什么呀?”小蚂蚁说:“我要顺着这棵树爬到天上去!”蜘蛛笑的肚皮都快裂开了,嘲笑着对小蚂蚁说:“小蚂蚁,你那么小,怎么可能爬到天上呢?再说,你腿那么细那么小,肯定爬不到天上,我看你还是回去吧!”小蚂蚁对蜘蛛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蜘蛛听了这话,只好回到自己的蜘蛛网里了。

小蚂蚁继续往上爬,碰见了小松鼠,小松鼠对小蚂蚁说:“小蚂蚁,你去哪呀?”小蚂蚁回答说:“我顺着这棵树,就能爬到天上去。” 蚂蚁讲述了自己为什么要爬通天树等等信息告诉了松鼠。小松鼠说:“蚂蚁弟弟,我想,你一定能爬上去的,那你要加油呀!”小蚂蚁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一定会努力的。”小蚂蚁顿时爬的像火箭一样快。

接着他遇到了小猴子,猴子嘲笑他说:“哼,就你那短短细细的腿,怎么可能爬上去,简直就是吹牛!”蚂蚁才不管呢,他仍然坚持着,不停地爬,爬呀爬,爬呀爬。最后小蚂蚁遇见了小燕子,它鼓励小蚂蚁:“你已经离蓝天已经很近很近了,再爬一点点,就能够看到白云了!”

12.《爬山》第二课时教学 篇十二

1.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爬山》。 (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拿起笔, 跟老师听写词语, 看谁能笔下生辉, 既写得正确, 又写得漂亮。 (又弯又窄、山路崎岖、沉静;慢条斯理、洞穿人心、智慧;似懂非懂、自以为是、逞强)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是描写青山的, 第二组是描写父亲的, 第三组是描写我的。) (相机板书:青山父亲我) 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 说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青山那里, 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 我学到了智慧。)

二、围绕主线, 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情预设: (1) “沉静”和“智慧”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 (3)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我”和父亲有几次对话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认真读读“我”和父亲三次对话的内容, 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品词析句, 解疑明理

过渡: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和父亲的三次对话。

(一) 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 谁来读一下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指名读)

2. 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去掉“格外”行不行?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来说说你的理解。

3. 你还有疑问吗? (学情预设:“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征服自己?)

4. 面对父亲的教导, 儿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似懂非懂) “似懂非懂”是什么意思?

5. 我们刚才采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呢? (出示:联系上下文) 我们理解句子还有哪些方法呢?

6. 小结:“我”和父亲满怀信心,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爬山, 终于登上了山顶, 最终征服了自己。 (板书:征服自己)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二) 我和父亲第二次对话。

过渡:父亲身上还有什么智慧?“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呢?让我们走进“我”和父亲的第二次对话。 (课件出示5、6、7自然段)

1. 同学们想象一下, “我”和父亲登上山顶后心情怎样?可以用你搜集到的诗句或名言来说说。

2. 父亲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语气?什么是“慢条斯理”?

3. 同学们想想, 这一次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父亲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我明白了爸爸告诉我做事要尽心尽力。)

4. 那作者认为自己尽力了吗?从哪里看出来?“自以为是”什么意思?

5.小结:做任何事, 都要尽心尽力。 (板书:尽心尽力)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三) “我”和父亲第三次对话。

1.“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 父亲的智慧呢?“我”和父亲的第三次对话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出示8、9自然段)

2.“逞强”什么意思?“逞强”也是一个十岁孩子做事的态度, 这时最需要静下心来, 踏踏实实, 用心体会。所以父亲要“我”和他一同躺在树林的草地上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3. 你想不想跟文中的孩子一起去听听山林的声音? (播放音乐)

4.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

5. 多美的景象啊!谁来读这段话?

四、朗读感悟, 总结全文

1.在爬山回来途中, 作者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13.《上天的蚂蚁》教案 篇十三

出示课件(生字、词)

a、自由读一读词。

b、指名读。

c、全班齐读。

二、谈话导入

1、读题,你印象中的蚂蚁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篇童话故事,相信同学们会对蚂蚁有更多的认识。

3、再读题,蚂蚁有着怎样的理想?有着同样远大理想的还有——巨人。(板书:蚂蚁巨人)

4、书上用怎样的词组形容他们的呢?

5、若单从外形上看,你觉得哪个更容易实现上天的理想?

三、学文

其实,事情往往并不象我们预测的那样。有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得知蚂蚁和巨人都想上天很高兴,他把他俩带到一棵通天树下,说:“这是一棵通天树,你只要顺着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一)树高

1、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出示词组填空)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树很高很高?(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2、师范读,生闭眼想像。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描述)

3、你能读出树的高大吗?

(二)巨人的话

1、面对这样直插云霄的通天大树,巨人和蚂蚁会怎样呢?先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再互相说一说。

2、巨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指名回答同时出示相关的语句。

3、你就是那位巨人,你在说这些话时心里怎么想的?快对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4、哪位巨人愿意向我们吐露心声?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把你的想法读出来。

这是一位xxxx的巨人。师一边请学生读,一边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这是一位怎样的巨人。

5、当老爷爷鼓励他试一试是,他是——连连告退。

6、创设情境,理解“连连告退”。现在老师就是老爷爷,那个小巨人愿意听听我的劝告?

(三)蚂蚁的话

1、可是小小的蚂蚁却语出惊人,他怎么说的?(出示相关语句)

2、他的话应该怎样读?先自由试读。

3、指名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4、可是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播放课件:小蚂蚁遇到了重重困难)

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蚂蚁还会遇到哪些险阻?

5、面对困难,小蚂蚁会怎样?是呀,因为小蚂蚁说过xxxxxxxx,还说过xxxxxxxxxxxx,它坚信xxxxxxxxxxxxx。

(师引读,生接读)

14.上天的蚂蚁教案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认读词语。

2、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媒体:

1、传统教学媒体:彩色粉笔、黑板

2、现代教学媒体:电脑、电视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上,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

2、同学们都见过蚂蚁,站在蚂蚁面前,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3、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板书: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翻到语文书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

A:课文中的词语想跳出来考考你们,你们认识他们吗?那我们来读读第一组词语。(开火车读)

终于俯下鼓励充满自信

仰酸了好高哟试一试

抬头仰望连连告退

随机书写生字“信”(单人旁表示人,言表示说话,人说话要讲信用)

B:请看第二组词语,谁来读?(课件出示)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课文中的谁身材魁伟、身强力壮?(板书巨人,写大一点)再读词语,边读边想象,巨人是什么样的?男孩子们,你们来读一读,读出巨人的高大、强壮、有力。(如果学生没有读出效果:老师来读一读,身材魁伟身强力壮,边读边做手势。)全班再齐读。

(渗透读词语想画面来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把枯燥的词语想象成生动的形象,在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C:请看第三组词语,一起读。(课件出示)很小很小

课文中谁很小很小?(板书蚂蚁,写小一点)女同学轻轻地读,读出蚂蚁的小。再轻一点,再慢一点。

(利用课件,把描写巨人和蚂蚁的词语在同一张幻灯片上用不同的字号,不同的颜色出现,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地对比,鲜明地体现它们在身体上的差异。再通过朗读,把他们的差异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3、同桌互读课文。

调皮的词语又回到了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同桌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倾听习惯。)

(三)品读课文

树高,路长,困难大。

1、蚂蚁和巨人都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A:谁找到了?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板画通天树:用绿色粉笔)同学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没读好:孩子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孩子的读,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B: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通天树就像一架通向天上的梯子,好高哟!来,一起读,边读边想象。

C: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做一做“抬头仰望”的动作。

(根据词语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直观、形象。)

同学们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他就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通天树实在是——(引读)太高了。

来,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通天树的高。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简笔画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通天树的高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感受通天树的高,为后面体会蚂蚁的精神奠定基础。)

巨人的懦弱

1、这时,多么想上天的巨人怎么说?

(生读巨人的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树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认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学生说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时表扬,“你真会读,读到了巨人的心里,掌声送给他。”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说树很高,老师就引——树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说,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这个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加上动作、加上表情,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来读。谁来读?

——从你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谁再来读?

——从你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

——胆小的巨人们,来,一起读。

小结: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出心里的感受。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快乐地学,扎实地学,有效地学。)

2、我们读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也听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如果学生没有读好,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爷爷会怎样说话)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生读第五自然段))声音再低沉一点,再慢一点。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师读第五自然段)

巨人说——(生读第六自然段)

3、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想想谁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课件出示)——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抓住文章的“鼓励”进行挖掘,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补白,仿说句子,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4、像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最后,巨人终于跑掉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

蚂蚁的努力

1、面对同样高的通天树,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勾出蚂蚁说的话。

蚂蚁说的话是,谁来读——

2、课件出示句子:反复读读这4句话,勾出重点词语,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3、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评价语言: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让学生自读句子感受蚂蚁的精神,在交流中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个性化的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

5、小蚂蚁向上爬着,通天树太高了,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

小蚂蚁的力量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刮下来摔死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6、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设计了“小蚂蚁在爬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落到实处。)

主题深化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

课文中有蚂蚁、巨人、和白胡子爷爷。现在我们就分别来扮演他们读读课文。第一组读巨人的话,你们就是故事中的——巨人。第二组读白胡子爷爷的话,你们就是——白胡子爷爷。第三四组读蚂蚁的话。其余部分老师读——注意:边读边想象故事内容,加上动作、表情。全体起立,准备!

(教学应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同时积累语言文字。)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15.《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五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点带面,以读促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

3.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成功需要努力更需要智慧,懂得“金子”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课文,理解彼得淘金失败,种花却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理解“真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让我们一起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把带有“金子”这个词语的句子都找出来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每人读一句。

2.在上一节课中,通过这五句话,我们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还将借助这五句话来认识彼得这个人,来了解彼得和金子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文的标题是《金子》,故事情节也是紧紧围绕彼得找金子来展开的,无疑,“金子”是文章的关键点。通过课文中五句带有“金子”一词的句子来展开教学,以点带面,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体现出了教者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二、精读感悟

1.埋头苦干,淘金失败。

(1)我们先来看前三句,都是写没找到金子,却分成了两段来写,这是因为第一段写的是谁?(生:淘金者们。) 而第二段写的是谁?(生:彼得。)根据内容的不同来构段,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这样做。下面老师想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淘金者和彼得,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生:目标或梦想一样,都想找到金子;结果也一样,都没找到金子。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梦想。)

【设计意图:先找出彼得与其他淘金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为接下来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作铺垫。】

(2) 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但都没有找到金子。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彼得与其他淘金者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

师生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并指导句子的朗读。

是啊,一个“不甘心”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更能坚持的彼得。谁能读好这一句?

是啊,“埋头苦干”看出了他的劳动强度之高,“几个月”看出了他坚持的时间之长,“几乎挖遍了整块土地”看出了他的工作量之大。谁能读好这一句?

虽然彼得淘金失败了,但是我们能看出他是一个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去努力实现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自然段。板书:努力。

【设计意图:与其他淘金者相比,彼得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教者精选比较点,设计了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比较,从而真切感知人物形象。】

(3)小结:彼得如此勤劳,却连一丁点儿金子也没有找到,看来要想实现梦想,光靠勤劳是远远不够的!

引读:六个月后……

【设计意图:这段总结性的话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下一环节“智慧”的出现埋好伏笔;一是承上启下,将教学自然、顺畅地引向下一环节。】

2.发现变化,若有所悟。

(1)彼得最后找到金子了吗?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有关“金子”的句子。(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彼得后来是怎么找到金子、实现梦想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到文中去找答案。

【设计意图:前文讲彼得没有找到金子,而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又说彼得找到了金子,这是不是前后矛盾呢?这一环节的设计设置了悬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师生交流。

1“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让他若有所悟?谁来读一读彼得所发现的土地的变化?土地和小草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物,彼得能注意到它们的变化,这说明什么?是的,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多么重要!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彼得的发现。板书:发现。

2那彼得悟到了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现在你就是彼得,告诉大家,你悟到了什么?

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彼得思考的全过程:

A.虽然这里没找到金子,但是———(这土地很肥沃。)

B.因为这土地很肥沃,所以———(我可以用来种花。)

C.如果我把花种出来了,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

D. 如果人们都来买我的花,那我就———(能拥有财富。)

E. 如果真是 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同学们,你们跟彼得一样,也非常善于分析和思考,你们把省略号里彼得的想法都说出来了!板书:思考。

【设计意图:初读过后,教者用一连串的追问引导学生感悟彼得思考的严谨,丰富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精准的文本解读,紧扣“若有所悟”这一关键词来带动段落的教学,借助思维发展点来丰富学生的感受。】

3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说了多少个“如果”?若是把这些“如果”都放进句子里,这段话还好不好听?是的,他心里这么多的想法,作者只用了两句话、两组关联词语就写出来了,我们写作文时也应该像这样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再读读这段话,感受句子的通顺与连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悟句子的通顺与连贯,将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痕渗透。跟前一次的读的初步感知相比,这一次的读主要是理清句子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4这段话很短,读好却不容易。这些都是彼得的思考,读的时候语速应该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范读) 谁也会像老师边想边说?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次的朗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出思考时的语气特征,使朗读实现质的提升。】

5不管是善于发现还是善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说,这是一个智慧的彼得 。板书:智慧。

【设计意图:理解彼得成功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 重点,至此,“努力”和“智慧”这两个关键词都已板书到了黑板上,学生对于彼得成功的原因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3.培育花苗,找到真金。

(1) 彼得在经过冷静的分析与思考之后开始培育花苗,五年以后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容易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五年,1825天,知道这1825天彼得是怎么过的吗?

学生分小组分别进行写话练习,写完后两组各找一人进行展示,两人的展示合起来正好是一段完整的话语。可根据时间展示2~3组:

1大热天,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彼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暴风雨过后,许多花都被打倒在地,彼得_____________;,彼得 ___________……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2不久,花开了!彼得站在花田边,他看到原本只长着一层小草的土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着这一切,彼得开心地笑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设读写结合点,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 训练。这一训练指向明确,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多角度练习,训练效果佳。】

(2)看着这些花,看着自己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财富,彼得的心中充满了骄傲。谁来读读彼得的话?这句话中的金 子指的就 是———(鲜花)

还从哪儿能看出彼得非常骄傲?(唯一)“唯一”的言下之意是什么?第一自然段当中不是说还是有个别的幸运儿挖到金子了吗?那些人挖到的金子跟彼得的真金有什么不同?

小结:别人得到的金子早晚会用完,彼得的真金却是致富的方法,能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怪不得你会骄傲地说———(引读课文最后一句。)板书:致富的方法。

【设计意图:彼得所说的“真金”到底是什么?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者再次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彼得的真金与极少数幸运的淘金者找到的金子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便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3) 彼得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当时失望离去的淘金者都来向他讨教:彼得先生,你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假如你就是彼得,你会怎么回答呢?

【设计意图:当“努力”和“智慧”两个词语都出现在黑板上时,学生对彼得成功的原因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而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将这一认识进一步强化,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与思维训练。】

三、小结升华

同学们,彼得的梦想从未变过,他在经历了失败后,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找到了创造财富的方法,最终找到了真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像彼得那样,用智慧和努力实现梦想,找到属于你们自己的真金。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总结升华。】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减负总结下一篇: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