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2024-11-30

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12篇)

1.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篇一

市市政市容管理局--创新社会管理 打造市民满意城管队伍

主页组织机构计划总结工作动态部门文件通知公告法规公文政策解读网上办事群众来信民意征集网上调查队伍建设学习交流曝光台城市管理社情民意简报城市管理剪影视频直播热点追踪主页-学习交流

创新社会管理 打造市民满意城管队伍

发布时间:2011-07-06来源:市市政市容管理局创新社会管理,运用城管智慧,打造“民生城管”,普惠广大市民。近日,市城管执法局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实际,开拓创新,研究并制定下发《遂宁市城管执法局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7项举措,继续打造“整洁、亮丽、和谐”的遂宁城市新形象,构建人民满意的城管品牌。

目标:

力争用1—2年时间,形成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体系

在谈到《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的相关内容时,市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姜国全介绍,《意见》的出台是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需要,以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同时,通过系列举措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安全有序、整洁美观、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并力争用1-2年时间,形成与社会管理创新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

据悉,市城管执法局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将着重推行四项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精细管理、改革创新。姜国全解释道,将把解决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作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出发点,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坚持依法管理城市,严格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科技化建设,细化管理空间,量化管理对象,优化管理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深度挖掘城市管理资源,高度整合城市管理力量,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四级网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举措:

七大机制创新,城市管理让全市人民受益

为打造人民满意的城管品牌,今年城管部门将继续推出一些实质性的措施,包括全面推进城管服务组织机制、联动管理机制、城管矛盾排查和化解机制、综合考核考评机制、城管执法规范化机制、队伍素质提升机制等创新。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时刻将市民需求挂在心上,这是今年全市城管系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透视今年城管工作亮点,发现百姓受益多多。

创新城管服务组织机制,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系;

创新重心下移的管理机制,大力推进街道城管架构的建设,按照“主体唯

一、捆绑运行”的思路,探索市城区主要路(段)作业、管理、执法一体化;创新以数字城管为纽带的联动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内在的系统性、网格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来进行城市管理资源的整合;创新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考评机制,建立全市性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机制,实现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模式;创新城管执法矛盾排查和化解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实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排查研判机制,建立专业人员参与和部门联动的调解机制,建立领导挂案督办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创新城管执法规范化机制,强化对城市管理法规制度的研究制定,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完善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考评考核和执法资格管理制度。

此外,创新队伍素质提升机制,按照军事化、知识化、现代化、法制化的目标方向,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信念,具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具有依法行政、文明管理的业务技能,具有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纪律作风的现代化城管执法队伍,并以“创先争优”活动和

“强基工程”为抓手,不断强化城管部门在市民心目中的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品牌形象。(记者 杜辉霞)

遂宁新闻网2011-6-18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06 Yulin.Gov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玉林市政市容管理局 技术支持: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技术支持电话:0775-2828108,0775-2828118 传真:0775-2828108

Email: webmaster@yulin.gov.cn 桂ICP备05005008号

2.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篇二

山东省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阎世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济南市场众多的白酒品牌中, 就在许多一线高端品牌业绩下滑之时, 本土白酒的上升势头很猛, 实现了逆势增长, 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就在这轮白酒寒冬期实现了大幅的逆势增长。

为了进一步解密今朝酒业有限公司逆势发展的原因, 本刊记者走进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实地调研并采访了企业董事长刘锦善、经理梁超和企业员工, 探寻今朝酒业逆势增长的秘密。

文化浓厚夯基础

今朝酒业坐落于济南市商河县境内, 而商河自古以来又是古时商朝文化的发祥地, 兼容了齐国文化与儒家文化, 形成了特有的商河文化。西汉末年, 王莽篡汉。刘秀起兵讨莽, 被追杀至麦丘 (今商河县境内) , 遇一酒翁赠酒, 饮后体力充沛, 逃过一劫。公元25年, 刘秀称帝, 御封此酒为“酒中之王”。2005年商河出土了汉代铜盉, 是一件精美的盛酒器, 兼可用做温酒或调和酒、水。铜盉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 此次出土的汉代铜盉更有力证明了商河流域的文明渊源。因此今朝酒业沐浴商河文化之遗风, 有深厚的文化区位优势。

今朝酒业是一家有着70多年酿酒历史的老酒企, 她的前身是国营商河县酒厂、济南市第二酿酒厂, 在相应的历史时期产生过影响很大的白酒品牌, 如麦城特酿、太白醉、古城春、封王御液等。此后依托深厚文化积淀, 今朝酒业于2002年改制成民营企业, 成为商河县国企改制的第一家企业。目前今朝酒业拥有国家级白酒评委1人, 省级评委2人, 专业酿酒师、营销人员等近百人, 如今的今朝酒业已经成长为一家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白酒生产企业。

人才集聚促发展

深厚的文化积淀一直促使今朝人朝着更高更强的目标发展。但是过去的一段时间, 企业发展很缓慢。经过细致分析与反思, 企业领导认为, 没有把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一大因素。

企业发展, 人才是关键。今朝酒业70多年的酿酒历史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营销骨干, 只有让这些骨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 制度性改革使企业认识到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从2012年开始, 公司开始施行新的人员考核体制, 提出“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做, 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 让干成事的人有位子, 让干大事的人有尊严”的治企理念, 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开辟新的用人制度与体系,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 增强员工的工作意识, 强化了团队凝聚力。

为了进一步保障经营上的顺畅, 公司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聘请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泸州市政协副主席、国际酿酒大师、全国著名白酒专家、现任中国白酒专业协会专家组成员、国家评酒委员、高级工程师、1984年被四川省政府授予“为四川发展名酒, 提高名酒质量做出重大贡献”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被美国酒业董事会授予“国际酿酒大师”荣誉称号的白酒泰斗赖高淮担任技术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 负责中高端产品的研发和酒体设计, 保证了中高端产品的质量。二是聘请酒类金牌操盘手梁超担任公司总经理, 负责营销与管理。梁超到任后, 为了提升营销水平招募了一批曾经服务过五粮液、洋河、剑南春等名酒企业的优秀营销人才充实到今朝酒业营销团队中。

通过一系列内外举措的并行实施, 今朝酒业软硬兼备, 具备了逆势增长的基础。

质量保证拓市场

今朝酒业董事长刘锦善说, 白酒行业遭遇寒冬, 白酒企业的日子自然不好过。过去白酒行业依靠品牌拉动和营销手段, 产品畅销不成问题。如今白酒行业回归到营销本质, 就是产品为王。好的产品以品质为基础, 而好的品质取决于酿酒技艺的高深。

今朝酒业以生产浓香型白酒为主, 而浓香型白酒的大师正是赖高淮。赖高淮的声誉和威望在业内毋庸置疑, 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与把握上绝非他人可比。聘请赖高淮不是担任今朝酒业的形象代言人, 而是企业品质代言人。他给今朝酒业带来了亲手培育的浓香正宗老窖白酒菌种, 并将国宝级窖池酿酒技艺传授给企业, 帮助并指导培育活窖池, 从而为今朝酒业酿造高品质的正宗浓香白酒产品打下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品尝今朝酒感觉与国窖产品有所神似的原因。

赖高淮不负众望, 自2013年担任今朝酒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以来, 今朝酒业的白酒产品得到了质的飞跃。有了高品质的保障, 产品在市场上不断树立良好的品质口碑, 为今朝酒业的产品行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赖高淮的亲调之下, 公司的主导产品“今朝封王”、“今朝缘经典喜宴”、“今朝经典商务”系列、“今朝醉心坊”系列白酒, 36°白酒产品连续六年获山东省行业评比第一;38°产品连续六年获山东省行业评比前三名;产品还荣获“山东省优级产品”、“山东省创新品牌”等荣誉称号。

模式营销迎机遇

今朝酒业一直坚持的是产品价值差异化创新营销与合作共赢, 坚持做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的产品, 坚持诚信营销, 通过梳理品牌文化, 确立了“泰斗活窖、浓香正宗”、“汉时封王酒, 今朝泰斗酿”的品牌价值理念。营销模式坚持直营与“1+1”模式并用, 直营就是自己做终端, “1+1”模式就是厂商一体化。通过两种营销模式的相互补充, 不仅保障市场运作全面铺开, 更利于厂商利润最大化。通过以上营销模式的实施, 实现了企业逆势增长, 同时也奠定了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基础。

3.推进依法行政 打造法治城管 篇三

2014年,南充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顺庆区分局以“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城管”为目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城管执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分局按照职能职责,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在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上卓有成效。

一、创新机制,务求实效。

一是规范了行政执法案件的各类法律文书。对不够完善的进行了完善、对存在瑕疵的进行了修改,查漏补缺,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政执法程序,制定了《南充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顺庆区分局违章建设强制拆除程序》等。二是对一般程序案件安排专人录入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目前该平台运行稳定,有力地规范了执法行为,打造了阳光政务,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行政处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紧紧围绕各项专项整治为工作重心。执法队员加大了平时的巡查力度,发现违法行为,立即进行调查处理,扎实推进各个案件的办理进度,先后配合相关单位参加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实事求是,切实贴近群众生活。

分局积极落实与民相关的一切违法案件的查处,解决民众息息相关、呼声强烈的重难点问题,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重点工作来落实。今年,分局先后调查处理的有:蓝光香江国际5幢302业主在阳台上违法搭建案;对规划局移交的清泉小区东区30栋、42栋业主破坏承重墙进行了及时制止,并对破坏的承重墙进行了封堵;对镇泰路博达园小区居民反映的鼎盛食府、富祥风味酒楼、粥师傅三家餐馆烟囱噪声扰民进行了协调处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三、精心组织,执法工作强势推进

分局围绕工作目标和职责,承担着顺庆城区规划区内涉及的市容环境卫生、市政管理、园林绿化、环境污染部分职责,城市规划未经审批和工程竣工验收后的违法建设等方面的行政违法案件。

1、对辖区的户外广告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并登记建档。要求广告业主对所属的广告牌要进行安全监测并送达了书面通知,同时对辖区新增的未经审批的户外广告进行了拆除,共计拆除2000余平方米。

2、全年一般程序案件共计立案X件。其中违法建设X件、污染城市道路X件,开挖城市道路X件、擅自占用城市道路1件。

4.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篇四

新县泗店中学 黄学勤

泗店中学地处新县县城的边缘,受城市化进程和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影响,加之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整齐,学生学习基础差,素质教育跟不上,面临着升学和生源的巨大压力,是新县名符其实的薄弱学校。薄弱农村中学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多年学校管理工作的风风雨雨,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管理一所学校尤其是薄弱的农村中学,立足校情是基础,创新管理是保证,提高质量是关键。

俗话说,穷则思变,破旧立新才是最终的出路。因此,我校针对现状,立足校情,创新模式,打造特色学校。

一、要改变学校,首先要改变课堂。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农村中学的成功经验,使我明白了学校管理上的一个道理:要改变学校,首先要改变课堂。于是,自2007年起,我们借教体局将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放在我校的契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进行着课堂教学改革。5年来,泗店中学一直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巩固和深化“三三六”自主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工作,科学、规范管理学校,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校教师转变了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努力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师关注学生全方位和谐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参与互动的欲望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会过程与方法、享受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了课前精心预习,不懂就问,上课积极发言,展现自我,课下认真总结,积极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更主动、更积极,真正做到了爱学习,会学习,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显现,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中招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中招考试,我校重点高中录取11人,其中实验班学生董建国突破600分大关,取得农村中学

考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以教师发展为本,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让学生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我们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落实要质量的奋斗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并组织落实。

1、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坚持四查:教研组周查、教导处查堂、教导处随查(推门听课)、期末组织专查,督促教师落实“四清”。学校制定了《泗店中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教师考核、评先、评职、聘任挂钩。建立查堂公示制度,定期评比文明办公室,教师的办公纪律和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

2、认真开展四课活动,说、听、评、思已形成了各教研组浓厚的研究氛围。为使每一节课做到优质高效,教师们都努力做到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经营好课堂主阵地。开学初,每个教师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提高质量的措施,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3、落实“四清”,狠抓质量。基础知识要落实,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内容的落实,力争做到教学任务堂堂清、日日清、周周请、月月清。建立学优生、学困生档案,建立教师、学生帮扶,家庭密切配合等帮扶机制。制定《泗店中学学生作业要求》、《泗店中学学生课堂常规》等要求,扎实开展课堂常规训练,规范课外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规范考试行为,严格考试纪律,及时批改讲评,及时督促更正,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为学生查缺补漏。

4、狠抓教学科研。班子成员下到一个教研组,对新课程进行重点研究,通过说、听、评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教材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还注重原始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了详实的资料。课题的研究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的成长,各级骨干教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5、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运动会,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达到全民健身。坚持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组织朗读、书法、绘画、手抄报等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舞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学校,建有美术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科技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每周定期训练。

四、营造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从而健康成长。我们始终坚持学校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求真务实,努力把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作为办学理念。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学校与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不断创设富有育人氛围的学校环境。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和办学条件等又是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我们在教学楼、办公楼悬挂了校风、学风、教风等标语。办公室内各种规章制度及育人理念,教室内激励警句、名言、守则、规范等内容充实。教学楼过道悬挂的中外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的画像、警句,校园的绿化带、餐厅内富有人性化的宣传标语等等,让师生的“心灵感受心灵、智慧碰撞智慧、情感赢得情感”达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还提升了学校内涵和品位。

5.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篇五

城管局打造“三位一体”宣传格局,治理露天烧烤。一是开展新闻宣传。发挥主流媒体作用,联合县广播电视台,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开展关于禁止露天烧烤的宣传报道,提高群众的认知和理解,形成禁止露天烧烤的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开展重点宣传。出动全体一线执法队员,深入烧烤商户之中,进行点对点、面对面宣传,将政策讲清讲透,下发禁止露天烧烤明白纸,与商户签订承诺书,规定整改时限。三是开展社会宣传。出动执法车辆,全天候在城区主要干道进行播音宣传,宣传省、市、县三级关于禁止露天烧烤的规定,同时,在街道、社区悬挂宣传标语,实现禁止露天烧烤宣传全方位、全覆盖,做到进社区、进街道、进各类公共场所。

6.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篇六

数字化城管项目是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2011年, 大邑县打包建设整个数字化城管系统, 包括新建300个视频监控点位, 并进行公开招标, 最终成都移动中标。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效应, 可有效推动其他三圈层郊县数字城管项目的建设。双方合作是成都无线城市建设获得重大突破的体现, 标志着大邑城市管理工作步入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网格化管理轨道, 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区域竞争力,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成都铁通四川佳能达医药公司签订固话通信服务协议

本刊讯2011年12月20日, 成都铁通与四川佳能达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固话通信服务协议。四川佳能达医药贸易有限公司隶属四川好医生制药集团, 集团旗下的“好医生”品牌在国内医药界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先后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成长百强企业最具公信力品牌等称号, 集团位居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32位, 2010年荣获“中国制药行业百强影响力品牌企业”。此项目的接入, 对于成都铁通提高知名度、塑造良好的服务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 (陈琤)

中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杜比合作打造高品质音乐下载服务

7.以泉文化打造济南文化旅游品牌 篇七

徐辉

【摘要】: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济南素来以“泉城”,从济南市泉水旅游资源入手,深入挖掘泉水文化对于促进济南旅游具有重要的意思。本文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阐述了泉文化在济南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泉文化开发的策略。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泉文化存在的问题开发策略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文化是旅游之魂,这一点过去我们没有认识,一说就是风景、古迹。但现在,风景和文化,谁轻谁重之争,似乎已经有了结论。丽江、平遥、迪庆、山西众大院等景区的热度,早已超过一些传统景点,它们凭什么?丽江凭的是一种悠闲的世外氛围,迪庆凭的是一本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山西众大院凭的是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平遥是晋商文化……对于那些因为人为原因、环境恶化而消失了的景观,我们应当感到痛心,因为它消失的是不可重现的文化。而对于现存的文化景观,我们要在提高经济基础的同时,努力提高精神文明与文化的保护开发。事实上,旅游本身即是一种文化活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由“休闲时代”转向“文化时代”21世纪旅游业的今天,人们期望在旅游活动中能够实现对文化享受的追求,文化旅游这一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有所理解。旅游者日益注重在旅游活济南泉水,悠悠千古。据历史 考古专家考证,早在公元前1542年,迄今已有3540多年的历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记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泺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至今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描述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元代地理学家于钦、明代诗人晏璧等古人曾对济南名泉一一加以吟咏。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几次来济南,对济南的泉水颇有钟情,题诗刻碑,称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其他记述泉水的诗词文赋更是数不胜数。

济南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唐代词人员半干、崔融,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明朝后七子领袖李攀龙,还有李开先、于慎行等都是济南籍人,可谓“我济富山水,人称名士多”。济南还以其独有的泉水神韵吸引着天下八方游子,文人墨客云集,争睹“潇洒似江南”的泉城风采。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宋朝散文大家苏轼、苏辙,金代杰出诗人元好问等都游历过济南,创作出许多著名的篇章。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赵孟頫在趵突泉边留下了诸多墨迹。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

济南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中国三大古文化之一的龙山文化即发源于此;济南南部的齐长城比秦长城的历史还早400多年;孝堂山郭氏墓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柳埠四门塔是中国最古老的单层石塔;灵岩寺四十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像,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塑”。济南洛庄汉墓,规模之大,随葬品位之高,文物保存之完好,国内罕见。

纵观泉城济南的历史,有多少古人、名人、文人和普通平民百姓为之魂牵梦绕,割舍不断。历代皇帝、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写下了数以万计的名泉诗词、文赋,留下了无数精妙的历史传说和诸多的名胜古迹,形成积淀了济南独特的泉水文化。泉文化是流传最广泛、内

涵最丰富的文化。泉文化应是济南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泉水和文化是济南的主旋律,做好泉文化的文章,唱响主旋律,就是抓住了名泉品牌这个根本。泉水和文化是济南的象征,是济南的根,是济南的魂。

当前弘扬济南泉文化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对泉这一自然景观的自身宣传不够突出。当前对济南特色自然文化景观的宣传,主要集中在“山泉湖河城”五个

方面,当然这五个方面综合起来也表现出了济南城市自身的独特性,但是这种覆盖面广的宣传方式导致了宣传力量相对

分散,一定程度上是对济南泉水壮美景观的淡化,使人们认识不到济南泉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

二是对泉文化深度的挖掘不够。泉虽然是自然资源,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文人乐山乐水,文以载道,诗以

悦情,人文的参与使济南泉水更具魅力、更具色彩。然而,当前在对济南泉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只注重了与泉相关的历史

表象和诗文文本自身所映现出的特征,却忽视了对泉史的深度追寻和对泉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影响了泉文化高度的提

升。

三是对泉文化的宣传面过窄。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村落,都是各种文化的综合体,各种文化相伴而生、相互依

存。济南泉文化也是如此,与之相伴、互融互长的必然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如艺术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民俗文化

资源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相映生辉,使济南的泉文化内涵外延。就当前的文化旅游而言,有学者认为,人们

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片言只语知识的了解,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对文化综合体的需求。所以,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审视对济南

泉文化的宣传,仅仅将视角注目于泉本身或相对忽略其他文化资源与泉文化的连带关系,就显得相对过窄,与时代发展

不太相称。

四是研究宣传泉文化的力量不足。主要表现为:泉文化的专业研究成果较少,导致宣传内力不足;高质量的泉文化

旅游业从业人员相对过少,特别是许多导游人员缺乏对济南泉文化的系统了解,在向受众传播时,不能形色并绘地表述

出济南泉文化之美;缺乏泉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尤其是精巧的产品,使旅游者在品味济南泉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缺憾,更

达不到向外广泛流传的好效果。

弘扬济南泉文化的对策

不论是立足于济南今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任务,还是立足于“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

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大力弘扬泉文化、形成强悍的泉文化声势都是很有必要的。建议如下:

一要打造泉文化品牌。所谓物质是基础,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主要靠有形的文化资源和无形的文化资源来支撑,泉文

化品牌也是如此。一是可以利用现有的泉产品资源为泉文化品牌增色。在泉系列产品的开发上,济南已有了一定基础,如拥有“趵突泉”牌、“百脉泉”牌系列产品。然而泉产品的整体声势还很不足,一些品牌较好的泉产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如济南市的矿泉水业有“趵突泉”和“泉娃”等品牌。姑且不谈新品牌“泉娃”,单谈老牌“趵突泉”矿泉水,由于各种

原因,似乎没有壮大起来。所以在泉产品发展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对各类企业的泉产品都要加以扶持,使之发展壮大。二是可以发掘相关的文化资源壮大泉文化品牌。这个主要涉及济南泉文化的内涵拓展问题。如历史人文

资源。据国内历史考古学家考证,早在公元前1542年,商纣王征讨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就有“泺”的记载。“泺”就是

今天的趵突泉,迄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数千年来,济南的城市沿革发展、历史事件、文化蕴涵,无不与泉密切相

关;同时,泉名、泉貌也全面反映了历史人文的变迁,如黑虎泉得名源于原处建有黑虎庙。这些历史文明可极大地丰富

济南泉文化的内涵。又如名士资源。“济南名士多”,我理解,名士来济、住济多少都与泉景相关,如舜与舜井、秦琼与

五龙潭、李清照与漱玉泉等。这些名士在济事迹可成为壮大济南泉文化品牌的强力资源。三是可以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提

升泉文化品牌。这个涉及对济南泉俗、地方曲艺等的整合,再现独具特色的泉城民俗、泉畔风情、泉城人形象等等,使

游客通过耳濡目染,品味“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韵,体验济南泉文化的美感。

二要创新泉文化宣传方式。一是可以定期举办泉水文化节或泉文化研讨活动。近年来,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具有地方

特色的文化节或文化研讨活动,如潍坊风筝节、菏泽和洛阳牡丹节、阳谷金瓶梅文化研讨等等。事实证明,举办文化节

或文化研讨活动,对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建议充分发挥济南泉水独一无二的特色优势,举办泉水文化节或泉文化论坛,并建议把举办的时间定于每年9月份。因为9月是济南雨季后的第一个月,水量充足,众泉喷涌形态好,同时9月也是济南气候最好的月份。二是可以进一步营造泉文化景观。很多人反映,到了泉眼旁,除了看到汩汩流淌的泉水之外,如果没有导游的解说,很难体会到泉水之美,更谈不上受到泉文化的熏陶,所以进一步

营造有助于游人理解的泉文化景观至为重要。我认为,建设名泉诗碑是目前容易操作、有助于丰富泉文化景观的较好举

措。因为自古歌颂济南泉水的名人很多,在名人诗作的描绘中,虽然蕴含了他们彼时的情感和人生体验,但都借助了泉

水当时的声势,对于促进现实的游者理解由古至今的泉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名泉诗碑的树立,还可以使游者直观了

解历史上游济名人颂泉的诗文情况,如李白、杜甫、苏辙、曾巩、赵孟頫等都来过济南,现在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歌颂泉

水的诗歌?再比如,还有多少人知道歌颂泉水最多的诗人是谁?所以建设名泉诗碑,不仅对外地游者游泉具有感知性意

义,对本地游者也具有启示性意义。三是可以逐步开放一些泉文化景点。营造文化声势的最佳手段,莫过于聚揽众多的人口相传。而特色文化景点的较高价格,阻碍了相当多的人难以体验特色文化的魅力,直接影响了特色文化声势的做大。

据调查,“泉水之都”虽然是济南的城市品牌,而生活在这里的人却有很多人多年不到趵突泉等公园。而免费的黑虎泉等,有86.2%的居民反映会经常光顾。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前一段时间发放了一部分旅游劵,发挥了一定效用。但

这种发放旅游劵的形式毕竟规模小,对刺激消费、扩大泉文化影响起不到大的作用,建议切实抓住扩内需的时机,逐步

开放一些泉文化景点,如大明湖、五龙潭公园等,既刺激人们消费,同时也逐步扩大泉文化的影响力。四是可以壮大泉

文化的研究宣传力量。这种壮大不仅仅是研究宣传人员队伍的壮大,还包括研究成果的丰富,这些是泉文化能否得以广

泛宣传的基础所在。如古往今来,为方便游览济南泉点,金代立《名泉碑》,列名泉七十二处,从此有了“泉城七十二

名泉”之说;随着历史的变迁,原七十二名泉有的湮没,有的改名,至明《济南七十二泉诗》、清《济南七十二泉记》,对七十二名泉情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些说明历代对济南泉文化都持以保护弘扬的态度。但济南泉眼很多,据不久前

有关部门统计,济南辖区共有泉眼730余处,除了特别知名的,大部分难得一见,有的甚至在不起眼处,却独具特色、独展丰姿。在这种情况下,整合各方面力量,宣传弘扬全面的泉文化就落在新时期泉城人的肩上。如济南出版社曾编辑

出版《济南泉文化丛书》,市政协文史委曾组织出版《济南名泉说略》等。由此可见,济南在壮大研究泉文化的基础方

面成绩是不菲的,但缺憾仍存在,如历代歌咏济南名泉的诗文就应该整理出版。只有不断地夯实泉文化的宣传基础,并

辅之以导游者扎实的培训、系统的宣传,做大做强济南泉文化才趋于可能。

三要加强对济南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一定程度上说,利用也是对济南泉文化的有力弘扬。因为利用,济南泉文

化资源才可在现实中扩大基础;因为拥有更广泛的现实基础,才能更加凸显济南泉文化的壮观。建议一是可以进一步建

设集中收纳泉水的水库或湖泊。济南泉眼之多、泉水涌量之大、水质之优,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城市可与媲美。据统计,仅古城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泉水正常日喷涌量就多达30万立方米。这些优质的泉水除了一部分流入大明湖,很多

都流失掉了。近年来,社会各界不断呼吁,要求储存泉水作为饮用水资源;政府高度重视民声,把收纳泉水列入计划。

尤其可喜的是,随着大明湖扩建工程接近完工,泉水的存储率必将大为提高。建议在济南北部进一步建设湖泊或水库,以更多地存储泉水,那时济南市不仅可以更好地凸显泉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还可以满足人们饮用泉水的愿望。二是可

以经营泉文化。泉是一种品牌资源,附加在实业上,可以促进实业发展;同时,实业的壮大也为扩大济南泉文化影响发

挥积极的作用。建议从城市建设、经济、旅游到企事业单位的名优产品,都可以围绕“泉水”做文章,如同杭州打造“西

湖”品牌一样打造济南“泉水”品牌。如发展房地产业,可以用泉居特色为楼盘造势;发展商业街,可以得天独厚的泉水

资源和泉文化底蕴凝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发展茶饮业,可以趵突泉冠名,以瓶装趵突泉水酿制的茶茗行销全国各地,让人们广泛品味趵突泉茶汤的色艳、液清、味醇,从而生发“不饮趵突泉、空负济南游”和“不赏济南泉、空度人一生”的感慨。

8.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篇八

今年以来,团县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密地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探索,务实创新,从机关效能、作风、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积极倡导高效、简约理念,开辟了团县委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一是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推行简约工作方法,进一步减少了办事环节,规范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全机关切实做到了组织会议简短,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长可短的会议务求最短;制发公文简捷。严格精简公文,严格控制公文印制和发放范围,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提倡无纸化办公,通知均通过“宁城共青团网站”、“宁城团干部QQ群”、宁城团委邮箱传输;调查研朴素务实,做到三要。即调研过程中必须要与当地青年有交流,要与当地党委负责同志有沟通,要对当地共青团工作有指导。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按照简约理念的要求,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了机关人员的工作效能和节俭理念。坚持以制度管理单位、以考核推动工作,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制定并重新修订了《共青团宁城县委管理制度》,包括议事规则、工作制度、会议制度、考勤制度等22项制度。做到了岗位有职责、工作有规程、办事有时限、结果有反馈,建立了规范、科学、公开的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形成了完善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体系;人人自觉地节省办公耗材,非密级文件和信息都尽量通过网络发送,减少纸质公文的邮寄,压减公用经费开支。

9.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篇九

关键词:情境,问题,练习,效率

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理念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可操作性的流程.结合数学教学情况, 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教师采用的是讲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课堂中教师讲, 课后学生训练.这种模式可让学生快速掌握备考知识, 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获取更多是建立在机械地背诵和大量的练习中.因此, 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以情境导入新课, 以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合作, 再以练习作为辅助, 这样能更好地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阶段, 学生还处于休息状态, 如直接以知识点让其进入探究, 学生的思维难以转变过来, 兴趣也就受到影响.同时, 若课堂中直接进入新的主题探究, 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没有直观感知, 很难形成理解.为此, 在教学中需要以情境为铺垫,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感悟新知, 进入到探究活动中.

以《图形的全等》为例, 对于图形的全等学生并不陌生, 生活中同模同样的东西很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物体的观察而感知 “全等图形”的概念.在教学中, 教师可先以游戏“找相同”来切入 (教师幻灯提供两幅图, 引导学生找出相同的部分) , 然后引导学生用两张纸叠在一起, 任意剪出一个图形、比较并说感受, 教师再引出“全等图形”的概念, 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再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 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y和x之间的关系去判断函数的特点, 教学中以多个案例引导学生列出解析式, 如y=x+1, y= -3x+500, y=160x-1/2, y=3x等.然后以问题作为引导:“解析式中等号左边含有什么, 右边含有什么, 有什么共同特点?”等问题启发学生进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合作

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学习中更多的是要在学习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上去应用, 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让其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同时, 要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 相互合作, 才利于学生学习与提高.

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 学生对一次函数已有所了解, 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可先复习一次函数y=kx+b (k≠0) 的图像, 然后组织学生通过描点的方法作出y=6/x的图像, 观察y=6/x图像所在的象限并猜想y=-6/x所在象限, 作y=-6/x的图像.y=6/x和y=-6/x所在象限和k值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分析, y和x的关系是否和k值存在关系?学生结合图像讨论后教师再明确给出答案.

再如《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边角边”判断方法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先组织学生画图或根据三角形实物测量其中的一个数据, 看能否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然后测量两个数据 (边边、边角或角角) 展开讨论, 假如两个条件都不能判断全等, 就还需要增加一个条件, 但是否随意增加一个条件就可以让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根据判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三个角都相等, 但不能确定边是否相等, 故而不能判断.如两边相等, 但如果不是其夹角相等, 也不能判断.最后得到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就弄清了“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三、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提升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 合作探究成为主流.课堂中学生都在讨论、交流, 没有练习的时间, 这样的教学其实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构建后, 及时以练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巩固, 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学过渡到用.

如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中对y=6/x和y=-6/x和k值的关系探究后, 及时用y=8/x, y=-21/x, y=77/x, y=-99/x引导学生对其所在的象限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整个探究活动完成后, 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如已知:如上图, AB、CD相交于点E, 且E是AB、CD的中点, 求证:△AEC≌△BED.可变为求证:AC=BD、AC∥BD.同样, 如果AE=BE, 要求添加一个条件后证明△AEC≌△BED.这样多变的练习更利于学生掌握全等的条件.

如小组相互出题练习, 同样是全等三角形的判断, 可由一个小组画出图并给出相应的条件, 然后由另一个小组的学生证明并说明理由.如问答性练习, 可结合目标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如小组竞赛式练习, 探究后教师以抢答的方式由小组回答, 这种方式对概念巩固效果较好.在练习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纠错.

10.扬州城管模式 篇十

一、构建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过程。而城市管理在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发展的需要,创建一个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不同,对城市管理都会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到了城市现代化发展阶段,由于立交桥、地下通道、停车咪表、信息亭等过去城市没有的城市部件大量出现,造成了维修、更换任务量的成倍增加。又由于城市建设任务加重和人口快速增长,施工扰民、私搭乱建、违章悬挂广告牌匾、店外占道经营、路边市场垃圾堆放等,都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另外,由于地下管网事故增加而引起路面塌陷、人为因素造成电话亭或自动售货机破损、汽车拥有量快速发展造成占路停放等过去很少出现的现象逐渐多了起来。这充分说明,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越高,城市管理的任务越重,对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发展对于管理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

(二)市民群众的迫切需求。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正在从满足温饱向方便、快捷和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的方向转变。因此,现代社会的管理内容与过去相比大不相同,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是群众生活富裕了,搬进新房的多了,对相对安静的居住环境、住房采光、噪声扰民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开私家汽车的多了,对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马路宽了,城市部件越来越多,行人的安全和道路的维护、保养和更新任务越来越重;四是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了,市民对流浪乞讨、“牛皮癣”、游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现象越来越反感,要求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不断满足市民群众的各类迫切需求,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是城市管理者迅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原动力,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三)建设秀美、和谐新扬州的必然要求。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全面建设秀美、和谐的新扬州。秀美的新扬州,就是打造绿杨城郭,加快构建和完善“沿路、滨水、环城”的城市绿色空间,让扬州人民和子孙后代都能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碧水蓝天的环境中生活,进一步彰显“人文、生态、宜居”特色。和谐的新扬州,就是以人为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有效管理社会事务,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社会政通人和。扬州市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在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城区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安全运行和投资环境和塑造城市形象方面,都迫切需要用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来支撑。因此,推进城市管理全覆盖、精细化、经常化,让人民的居住环境更美好,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满意,是凸显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体现,是维护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是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执政方略的具体体现。

二、探索扬州市数字化城管创新模式

在推进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试点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建设部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北京东城区等先进经验,结合扬州市实际,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理顺市、区两级政府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切实发挥市、区两级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借助数字城市网络和技术,建立城市部件、事件数据库,构建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整合现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形成市、区政府监督协调、部门和街办(乡镇)规范动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新机制,积极探索具有扬州特色的数字化城管模式。

(一)创新建设模式。2005年7月,扬州市被建设部列为全国首批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区)。建设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如何符合扬州城市管理的实际,如何依托数字城市基础信息(GIS共享)平台、电子政务网络和人口、房产、企业法人等数据资源,对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职能进行优化重组,对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管理、监督和执行职能分离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走出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中小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新路子,是扬州市建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课题。

2005年7月,扬州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北京市东城区等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扬州实际情况,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GIS研究所联合编制了总体建设规划方案。确定了统一标准、整合资源、条块结合、分步实施、全民参与的建设原则。2005年11月18日,总体方案通过了以崔俊芝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评审论证。2005年12月8日,扬州市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总体方案》,确定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建设模式。重点强化市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建设,明确为专门机构,定编制、配人员,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轴心”;监督中心仅建在市级,将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市、区两级分别设立指挥中心,将市管和区管有关单位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市、区两级

城管指挥职能;明确市、区、街办(乡镇)三级管理责任,负责部件和事件的协调和处置;在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建立信息网络,负责问题的收集和处理结果的反馈。这样,既保证监督有力、指挥顺畅,又达到管理到位、执行快捷的要求。

(二)创新运行规则。我们按照实施数字化城管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对城市部件、事件进行了调查、分类与编码,明确城市部件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六大类127小类,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公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房屋建筑等八大类80小类,目前数据采集区域已达141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按照职能划分责任,确定了部件“先属主,后属地”、事件“先属地,后属主”的运行规则,各司其责,分别管理和处置。对于发现的问题,凡属于市处置的由市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协调处理;属区处置的问题由市指挥中心下达到区分指挥中心,转至责任单位处理;突发事件则由市指挥中心报到应急指挥系统处理。通过近一阶段的实施,我们认为这一规则责任清楚、主次分明,有利于处置效率的提高。

(三)创新构建方式。扬州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信息化基础较好。我们依托已有的地理信息、人口信息、企业法人等数据库,实现数字化城管系统与电子政务平台各系统的无缝对接,建立起链接市直148个部门单位、16个街办、107个社区的网络平台,实现实时在线沟通。这样,数字化城管系统就成了“数字扬州”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数字扬州”又成为数字化城管系统的统一基础平台。依据上述组织架构要求,我们将指挥中心设在市、区两级,而监督中心仅设在市一级,区一级不再建分中心。此举既提高了运行效率,又节约建设成本约1700万元,而且以后每年还可节约运营费用近700万元。目前,市级实际投入专项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区级投入600多万元。

(四)创新联动机制。上下左右联动是数字化城管系统重要特点,又是其快捷、高效运转的重要条件。在系统建设时,我们对短信、电话、网站、彩信等沟通方式给予了技术支撑,特别是将城管热线“12319”与公安“110”、政府“12345”公开电话等涉及的城管信息整合到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平台上来,与城管监督员采集的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督查、一同考评,扩大了广大群众对数字化城管的参与度,促进了系统发现的问题与市民投诉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加快问题的协调处理,我们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别召开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联席会议、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的联席会议。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不断调整完善部门联动处置的职责和流程规范,疑难问题得以快速有效解决;应用综合数据对部事件发生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不同时段、不同区域规律性变化情况和共性问题,为政府实现精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创新应用技术。在平台建设中,我们积极运用最新信息技术,保证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先进性:采用新的移动技术,全面支持移动办公与部门协同;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同一位置不同时段的地图对比,直观体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变化情况;采用GPS卫星定位与基站定位相结合,实现城管监督员的精确定位;采用3.5G无线宽带数字传输技术,实现可

移动的视频监控;部分区级平台采用650纳米光纤传输技术,构建全光纤网络,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增加了督察功能,为市、区领导配备手持终端,便于能随时随地掌握数字化城管有关数据和管理动态。

(六)创新应急处置。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重处置力量的创新。推进城管重心下移,充实力,强基层处置力量。将市管道路和部分管理力量下放到各区;明确各街办(乡镇)除有一名领导分管外,建立健全城管科,配备2名专职人员,同时成立一支10---30人的应急处置队伍。按照“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要求,加强职能部门的处置力量。市城建、规划、国土、环保、园林等部门也都分别建立了一支10--30人的应急处置队伍。专门成立了城管治安分局,强化了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中的治安保障。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对风光带绿化养护、部分路段侏洁等一些专业维护,我们采取市场化运作,实行政府花钱购买服务;推行街巷、社区及其内部单位的“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组织沿街商家向社会公开承诺“门前四包”管理责任,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定期开展“环境美化日”活动,发动和组织志愿者、“老年护绿队”、“城管小卫士”参加城市管理,扩大城管的社会参与面。

三、着力提升数字化城管系统应用成效

自今年6月,扬州市数字化城管新模式正式开通以来,整个系统运行正常,效果明显。到10月底,累计处理城市管理问题案卷40058件,结案39110件,其中部件问题8254件,占20.6%;事件问题31804件,占79.4%,结案率达97.63%。

(一)管理效能显著提高。扬州市数字化城管系统由无线数据采集、呼叫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大屏幕指挥、部件在线更新、地理编码、综合评价、构建与维护、数据交换、基础数据资源管理、视频监测与处理、卫星影像比照等12个子系统组成,并明确了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处置的部门和单位,将城管信息的采集、上报、处理、结案到综合评价等工作机制进行系统再造,各区、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更加清晰、制约更加紧密、考核更加科学,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改善,初步改变了“难事无人管、好事多头管”的状况。过去,支干道路灯、地灯损坏不易被及时发现,有群众投诉也不能及时修复。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后,这类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也都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

(二)问题发现能力显著提升。扬州市数字化城管系统新建了56个视频监控点,又整合有关部门的监控资源,形成了118路视频监控网络,做到了中心城区主干道全覆盖。同时,聘请了250多名数字化城管监督员,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查找问题、协同管理;广大市民群众通过“12319”城管热线和中国扬州门户网站中的“寄语市长”等途径积极参与,大量城市管理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正式运行5个多月来,平均每天发现城管问题271件,“12319”数字化城管热线开通以来,已接听社会公众电话1418个,立案1041个,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从过去的10%左右上升到了现在的90%以上;一些严重影响市容的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暴露垃圾、乱贴乱画等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

(三)城管处置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以来,我们充分整合和发挥了每个万米网格单元的四股管理力量,即城管执法力量、数字城管应急处置力量、“门前四包”自治管理力量、社区信息员力量,他们积极实施举报、制止、查处等职能,形成了管理的合力。现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已由过去每月1000多件,提高到7000多件,处置时间从过去的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12小时。在管理中,我们还大力推进执法力量进街道、进社区,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和效果,初步改变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过去社区内违章建筑时有发生,群众举报不断,影响邻里关系、社区和谐。执法力量下基层、进社区后,发生在居民身边的违章建设等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和处置,群众这方面的来信来电已明显减少。

四、完善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扬州市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的实施才刚刚开始,如何科学应对和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是当今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中,建议着重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还有许多亟待完善、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不断创新,坚持依靠群众,进一步提高扬州市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的应用水平。

(一)扩大管理覆盖区域。扬州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以来覆盖面积不断扩展,已从24平方公里直至目前的53平方公里。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城管覆盖范围,争取在今年年底前扩大至65平方公里,明年上半年力争将整个建成区全部纳入,今后还将向周边乡镇延伸,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经常化、高水平”。

(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发挥市长信箱、政府公开电话、“寄语市长”互动窗口、电子网络的作用,以及采取短信(彩信)有奖参与和“城管一日”、“城管进学校”等新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逐步减少监督人员,公开城管有关制度、办法和标准等方面信息,增强城管工作的透明度,拓宽群众参与城管的领域。不断提升、完善市民维护城市环境、保持优良秩序的行为规范,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素质与文明程度。

(三)建立科学考核机制。扬州市要抓紧制定《数字化城管考核考评办法》等,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考核机制;将数字化城管工作纳入各区、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目标,与作风考评、绩效考核及奖惩挂钩,进一步强化各级城管职能和责任意识。城市管理的两个“轴心”要做到职责明确、功能清晰,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作用。

(四)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现代城市管理要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各类组织和社会成员管理主体的作用,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有企业、非营利组织、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意识,逐渐形成了基层单位和群众参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这是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五)创新城市管理技术和手段。高效率的城市管理依赖着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流通。通过信息化改变信息流程,带动管理流程再造,实现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减少管理的层级障碍,提高管理效率,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只有建立了完备的管理信息平台,才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11.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篇十一

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实践中,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同时,使得城管执法队伍在市民中也享有较高的声誉,同时坚持以行风建设为抓手,以“城管为公、执法为民”为根本宗旨,强化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我们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城管,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从制度上改革管理体制,从思想上创新管理理念。

一、要构建和谐城管,必须改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

首先,改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是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核心是社会关系的和谐。作为城市政府管理职能部门,城

市管理工作必须时时处处体现和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我县在实行城市管理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作为高起点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来抓,促进了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相对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和谐。

其次,改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需要。城市管理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城管部门是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形象的政府部门之一。因此,只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才能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执法实践中,我县面对问题,面对困难,面对新要求、新挑战,不断强化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做到了为民、高效,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二、要构建和谐城管,必须创新城市管理理念

如果说管理体制改革到位,科学可行,为构建和谐城管,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条件,那么,理念创新才是能否实现和谐城管,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管理执法实践中,不断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始终围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管理目标,逐步创新,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有效地化解了执法管理中的矛盾,树立了良好的队伍形象。

首先,确立 “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公、为民,同时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所用,必须牢固确立这样的理念定位,才能够为民执法、正确用权。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让广大市民认识到,“城管部门依法管理城市,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社会,为了公众的利益,城市管理工作者没有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从而使广大群众理解城市管理,支持城市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城管队伍中不断强化为公、为民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执法权、管理权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利益,在执法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一旦发现管理不到位,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的行为,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紧绷高效、清正、廉洁的弦,队伍中形成了比工作成效,比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其次,确立 “既要城市形象,又要队伍形象”的理念。要始终把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作为工作的重点。按照 “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城市管理方针,以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抓好每个管理环节、每一细微之处的管理,保证了城市全方位的整洁有序,为广大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形象。

在全力维护良好城市形象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必

须重点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才能真正履行职责,为人民管好城市。队伍形象不佳,就不可能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因而队伍形象对城市形象更重要,树立良好的队伍形象比维护城市形象更迫切。针对执法队伍中存在的执法方式简单、不规范等现象,深入地开展了思想作风整顿,改变以管理者自居的思维错位,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杜绝执法不公、以权谋私行为,强化廉洁奉公意识;转变自由随意的作风,强化纪律严明意识。首先以“学、训、整、建”活动为切入点,在队伍中全面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学习,开展军事训练,强化执法人员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工作作风,整顿队伍中不规范、不文明的言行,建立了完善的具有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奠定了队伍建设的基础。

第三,确立 “刚性管理,柔性执法”的理念。刚性管理,即管理的标准要高,要求要严,管理的标准必须是刚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遵章守法,不得放松管理标准和要求,对达不到管理要求的,就要依法予以查处,有时要严惩重罚,管理上决不能敷衍了事;柔性执法,即在执法过程中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执法人员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使用文明用语,不得以管理者自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做到有情、有理、有据、有节。

管理的高标准,必然引发与管理的矛盾,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和管理相对人对执法队伍的认识和态度,进而对城市管理工作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城管执法部门应始终注重提高管理和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规范自身行为,讲究执法艺术,做到用行动去感化人,切忌以管理者自居,盛气凌人,居高临下。在执法过程中,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做到“四先、四有”。“四先”,即敬礼在先、出示证件在先、告之公务在先、恰当称呼在先;“四有”,即有情、有理、有据、有节。在执法管理实践中,推行“首次违章不处罚”、“违法行为提前告知”等措施,使群众有一种亲切感,为城市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确立“宣传城管,增进理解”的理念。城市管理工作是直接与基层和老百姓打交道,也是一件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工作,要想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必须向社会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的性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特殊性、城市管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不断提高人们的城市管理的认知和认同,真正让广大群众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自觉参与者,打牢城市管理工作的社会基础。

三、要构建和谐城管,必须实现改革体制和创新理念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牵涉面广、任务量大,更具有复杂性、艰巨性、服务性等特点,是城市政府为保证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和保持城市规划的延续性、巩固城市建设成果而采取的必要的控制行为,抓好城市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动因和保证,而先进的城市管理工作理念则是城市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方向,二者相辅相成。作为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必须要确立正确的思维定位,回答好为谁管理城市的问题,解决了管理执法的方式、方法问题,否则,管理执法人员就会以管理者自居的思维错位,其公共管理服务就会出现缺位,就会引发不规范执法,甚至是方法粗暴简单,与管理服务对象产生矛盾冲突,进而印发粗暴执法、暴力抗法等事件。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亲民、爱民的工作宗旨,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不断推动城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12.创新打造济南城管模式 篇十二

一、精心谋划,科学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框架

常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设计主要以“管办分离、创新机制、便民利民”为导向,提倡“登记+交易”一体化模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动产登记运行机制体现合理化

常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筹备时间仅25天,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打破了行政区划权限,涉改人员数量多、结构复杂。为了保证各项整合工作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不动产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下,迅速建立了市、区土地、房产、农林、水域等涉改职能机构以及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现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高效互动,确保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

为了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的组建工作,中心成立后勤保障、组织人事、资产财务、信息建设、业务整合、测绘管理、档案资料、宣传培训8个工作小组,建立每周工作推进会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推进速度,力保在改革整合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确保做到了各类登记业务与不动产登记过渡的无缝对接。

(二)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体现最大化

登记职能整合是本次制度改革的核心。我市对涉改单位职能、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内设机构设置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摸底,制定了科学、高效、规范的业务职能整合方案,力争最大程度整合职能,最大程度实现简政的目的。一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要求,整合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等不动产登记职责。二是全国首创“登记+交易”一体化模式,除按照国家部署,将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外,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的无缝衔接,将房产交易、测绘的职能也一并整合到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还邀请地税、房屋安全鉴定、物业管理等相关部门合署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大大简化了办证环节、方便群众办事。土地二级市场的交易职能于9月初归入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进一步推进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的一体化。三是将房产测绘职责纳入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范围,凡涉及不动产登记相关测绘事务做到一次进场、一次测绘、一次收费。

(三)不动产登记机构组建体现便利化

按照改革方向、依法依规、便民利民、节支高效的要求,整合归并分散机构,再造优化工作流程,方便企业群众办理,构建市、区同城通办的“一站式”登记交易服务机构。一是撤销市级土地登记、房产登记“两个中心”,重新组建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作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二是鉴于财政体制相对独立,金坛、武进两区撤并现有涉及不动产登记相关机构,分别组建分中心,作为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的分支机构;三是新北、天宁、钟楼三个城区统一由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统一派驻若干个固定和流动的办理点,并推进偏远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代办点。

(四)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体现统一化

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交易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房产、土地数据库合二为一,建立以宗地加丘幢的楼盘表为表达方式的全市统一的不动产图文数据库。主要采取“一申请、一提取”的方式,重点完成房产信息与土地信息的图文关联和融合。截至今年8月底,完成钟楼、天宁、新北三个区房屋、土地登记信息数据的对接、分析和整理工作,同步接受240万余卷实物档案资料,实现了全市房产电子信息和实物档案统一管理,基本完成房产信息与土地信息图文关联和融合。第二步,国土、房管、农林等部门指导不动产登记交易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实现与本行业业务系统相互兼容、数据互通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

(五)不动产登记人员划转突出平稳化

干部和职工思想稳定,是确保改革有序推进的重中之重。我市对涉改人员职务情况、年龄结构、岗位技能等进行了摸底调研,并依此确定如下的人员划转方式:市房产登记中心和市土地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统一划转,其他涉及职能的相关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和本人自愿的原则进行划转。通过分期分批接收和先谈话再上岗的方式,确保所有涉改人员全部平稳到岗。整合到位后,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开展了全员业务培训和实务操作培训。目前,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共有职工282人,其中事业单位在编人员155人;武进分中心共有员工70人,其中事业在编人员30人;金坛分中心共有员工80人,其中事业在编人员40人。

二、便民高效,全力打造不动产统一登记“常州模式”

(一)整合职能,交易登记“一体化”

我市从便民高效的角度考虑,不仅将原来分别由国土、房管、农委、农工办等部门承担的土地、房屋、林地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职责统一交由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承担,而且立足“保障交易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的无缝衔接,将房产交易、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测绘的职能也一并整合到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大大简化了办证环节、方便群众办事,真正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与不动产交易的“一体化”。

(二)积极探索,农房抵押“先试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常州市武进区列入首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2015年12月28日,我们为武进区嘉泽镇满墩村农民吕某办理农房(宅基地)抵押登记,并发出全国第一份农房(宅基地)抵押不动产登记证明。这是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后,全国第一笔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

三、落实“四全”模式,服务举措再升级

(一)加强信息共享

在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和应用方面,我们积极与市国土、房管等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在满足信息需求和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信息共享应用水平。基于我市已经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同一平台操作,同一数据库管理,有较好的基础,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接入国家级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工作。

(二)统一服务标准

中心通过出台业务办理操作规范,统一各办理点和代办点的收件要求、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并将所有业务的审核工作全部移至后台由中心本部统一办理,实现接办分离,消除区域限制和业务壁垒,确保业务办理标准化、统一化、信息化和科学化。中心非常重视服务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在所有窗口配置统一的标识、服务指南和硬件配置,所有工作人员实现亮牌上岗、统一服装、仪容仪表和服务规范。

(三)拓展服务品牌

在特色服务方面,中心延续了涉改单位运行较为成熟的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午间值班服务、大宗业务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十大特色服务品牌。今年5月,又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周六业务咨询”义务服务,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带头值班,现场解答不动产登记交易咨询问题,为群众办事提供前瞻性指导,提升办事效率。

同时,中心还积极邀请土地勘测、公证处、银行等进驻市场办公,进一步拓展了不动产登记相关的服务部门范围,形成了一站式登记交易服务链,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又提高了百姓的满意度。

(四)升级服务措施

自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我市业务量激增,电话咨询也增长迅速。5月份,中心对968897服务热线进行全面升级,推行“席位工作制”,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时间专人接听、专人处理,人工接听并设定服务满意度评分机制。升级后每月可接通咨询电话2400个,极大提升了接通率。

自3月份起,因受税收政策调整、商品房住宅小区集中交付和办理入学手续等影响,中心受理的不动产转移登记、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业务、不动产登记查询证明申请量激增,房地产市场每天接待的人流量达3000-5000人次,成为公共安全方面新的重点区域。中心积极与公安部门联动合作,在市场内以共建的方式设立警卫站,加强巡逻,进一步保护市场内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延伸服务平台

我们充分利用传统纸质媒体,在常州日报上开设专栏,定期发布不动产登记交易政策解读和常见问题解答,同时以新技术和新传媒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拓宽交流互动的渠道,通过构建和统筹运用微信平台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让市民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中心的办事指南、查找最近办件窗口、在线咨询,享受中心最贴心的服务。

上一篇:送给爸爸的生日短信息祝福语下一篇:北京09招生体检开始 中高考生被曝隐瞒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