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精选8篇)
1.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一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
第三方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种新兴服务模式,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规模与效率,以及物流与信息相结合所反映出的巨大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第三方物流,对促进我国物流企业跨越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方物流是由物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费等直接费用收入,而是来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推广所产生的新价值,这是我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根本原因。
2.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二
物流产业在近十多年来一直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物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 物流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深圳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深圳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规模小的物流企业不重视物流服务, 互相之间恶性竞争。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1 深圳物流业发展现状
1.1 深圳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物流行业在深圳市的支柱产业中起步最晚, 但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据深圳市物流办最新统计, 深圳市物流行业增加值近年来均以年均12%的增长率迅速增长, 深圳已拥仓储、运输、货代等各类物流企业14000余家, 其中供应链管理企业300多家, 其中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40家, 从事国际物流业务出口额超亿美元的物流企业达17家。在国内及海外设立的营业网点达到20000多个, 一批在国内外物流界叫得响的企业陆续崛起。深圳物流业在物流节点、运力体系及服务方式等方面, 已初步构筑了一个高效、专业的服务框架。成为国内重要的物流服务输出地。
1.2 总部经济体现物流辐射力
近年来, 我市物流企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 通过“走出去”战略拓展发展空间。目前, 深圳形成了怡亚通、越海、中海、朗华等一大批以深圳为总部的物流领军企业。这些企业从传统的物流业, 向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供应链管理形态转变, 年进出口额超亿美元、国内服务网点超百个。以怡亚通为例, 该公司目前已经建立服务网点超过百个。同时该公司还计划在全国超过380个主要城市建立覆盖全国的深度供应链网络, 同时在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国家建立海外运作平台。
2 深圳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2.1 实现全过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
深圳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国内物流最发达最活跃的区域, 但无序的发展致使市场混乱不堪。据笔者调查, 行业竞争使物流市场逐渐形成三个层次:
第一, 大打价格战, 只求数量, 不求服务质量的小物流公司;
第二, 以规模、结构、效益为主的专线运输公司及车队;
第三, 以资本、人才、品牌为主的具有一定操作平台的中型物流公司。
由于国内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经营思想的影响, 许多工商企业都有一套独立的后勤服务系统 (基本具备仓储、包装、搬运、运输等条件) 。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和浪费。致使集聚在货代市场的第三方物流承载不足, 规模难以扩大。据统计, 国内原材料外包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承担18%, 产品销售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承担16%。从而影响到能实现全过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几乎为零。于是, 高利润物流公司主要集中在快递业、航空运输及保税区物流等相对垄断的行业。而传统的运输无法进行市场资源的整合。
2.2 物流企业规模小, 恶性竞争情况严重
虽然深圳物流企业发展很快, 但由于几乎没有任何行业门槛。物流企业数量及规模严重失控, 三五个人、两三辆车、一部电话就能成立一家物流公司。
大多数物流企业大都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 真正能提供综合性、高附加值的骨干型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比较少, 能够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物流解决方案并具有全国服务网络、能够提供全程全网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 由此形成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基本有序, 而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并出现无序化状态。
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 实力分散, 缺乏核心竞争力, 只能通过降价来提高市场份额, 企业间争相压价、相互拆台的事件频频发生。私有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小农意识、短期利益主义严重, 根本无法向现代化物流企业发展理念转变。物流行业内大打价格战, 只求数量, 不求服务质量, 货物出厂后不断重新装卸, 据笔者调查, 现时物流企业及各地方车队实载率在60%以下。有时一个简单的货物被炒两三次, 然后才拼车装运。期间增加的破损消耗等成本直接导致公路超载超运输, 屡禁不止。这种行为更加恶化了经营环境, 破坏了“竞争有序, 公平合理”的市场原则。不提高行业自律, 加强政府监管, 完善物流法规, 等到国外众多知名大物流公司在中国站稳脚跟后, 那么, 我国的绝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都将面临淘汰的命运。
2.3 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但物流服务质量有待改善
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效率方面逐步提升, 进步较快, 但由于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管理模式落后, 业务单一, 作业效率较低, 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管理手段滞后于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和要求, 服务意识还比较欠缺, 不够重视服务质量。
首先, 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 (送货) 和仓储服务, 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 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其次, 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 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除少数企业以外, 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 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 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 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再次,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 经营管理粗放, 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服务质量较低。更重要的是, 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员工素质不高, 服务意识不足, 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
3 总结
深圳物流业发展规模与速度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快速发展的同时, 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必须予以重视, 尤其是各物流企业如何避免恶性竞争, 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不断进步。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的发展, 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及政府管理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于深圳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期望能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促进深圳物流行业的发展。
摘要:物流产业在近十多年来一直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物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 物流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深圳发展物流业有很多优势,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 深圳的物流总量及规模都不断扩大。深圳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本文对深圳的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 同时深入分析了深圳物流发展中存在企业规模小、互相间的恶性竞争以及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关键词:深圳,物流,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全在.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 2012 (22) .
[2]曹日升.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J].中国市场, 2012 (45) .
[3]薛雪莹.电商时代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17) .
[4]崔运玲.对深圳物流市场价格低迷的原因进行探究[J].企业导报, 2011 (10) .
3.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三
关键词:物流现状;快递业;发展趋势;对策
一、 前言
“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它直接创造了国民收入,扩大了经济总量,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需要。其次,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适应加入WTO,提高中国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①,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需求,是改变传统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运输与生产融合的最佳渠道,是取得增值效益的需要。总之,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也非常广阔,物流业的前景将是一个很看好的行业之一。
二、目前我国的物流现状
当前我国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增幅明显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物流成本增长逐年趋缓、物流社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专业化物流正在加快发展。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物流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现状具体如下:
(一)物流效率偏低
我国物流效率低的主要表现有:物流活动现代化程度低,大量操作依然靠人工完成,能处理的货物数量相当有限:物流设备的使用不合理,配送车辆的货物装载不当、空载率高,配送路线选择不合理;物流环节多、流程不合理,导致运输、储存时间过长,工具周转速度慢②。物流效率低下的直接后果是物流成本的提高。
(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对物流效率的提高、运营成本的降低有着巨大的作用。另外,物流信息化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物流信息化运用层次低,我国大多数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运用主要停留在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上,对信息的处理、分析、挖掘还很少,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配送中心建设落后
配送中心是供应商与店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物流活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企业配送中心建设相当落后,主要表现为:(1)配送率低。我国零售企业配送中心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的比例非常低。(2)配送中心设施陈旧、落后。我国许多企业的配送中心,设施落后,没有专业的分拣设备和电子扫描装置,作业中手工仍占很大的比例;配送中心功能不完善。许多企业的配送中心功能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对商品的深加工能力。
三、我国快递业的发展趋势
快递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和快速发展的行业,特别是在我国还只有十多年的历史,无论是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还是企业的经营运作上还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而理论往往落后于实践③。目前,对于我国快递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未来市场的发展预测、快递业务的法律地位以及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等问题,涉及快递服务营销的研究相对较为少见。随着工业化的实现和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组织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变化。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快递系统,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④;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也就是物流产业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即“第三方物流”。
四、快递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快递物流企业要满足顾客需求
快递物流企业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而不是先考虑快递物流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物流服务。现在有许多快递物流企业开始大规模兴建自己的物流中心、分拨中心等,然而一些较成功的快递物流企业却不愿意过多地把资金和精力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上,他们主要致力对快递物流市场的分析和开发争取做到有的放矢。首先,为快递物流企业顾客提供便利性。此策略要求快递物流企业要始终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能给顾客带来什么样的效益。如时间的节约,资金占用减少,核心工作能力加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等。快递物流企业只有为物流需求者提供效益和便利,他们才会接受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其次,与快递物流企业物流顾客要常进行沟通,听取顾客的意见,不断加强自我改进。
(二)推动快递物流企业重组,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
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快递物流企业重组,以摆脱物流企业先天不足的缺陷——规模小。此外,企业应结合自身经济、技术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调整,优化企业结构,通过战略联合、兼并、收购等措施,构建竞争实力更强的专业化协作的物流企业。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积极融资,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合理有效地建立物流信息系统、EDI系统和货物跟踪系统,不断延伸服务领域和提高专业水平。
(三)以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快递物流业务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业务信息化是区别传统物流的关键。只有实现快递物流全过程信息化,才能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快递物流业应有意识、有重点地去采用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设备,如电子订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交换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及识别技术 、自动机械技术 、自动跟踪技术等。不断提高快递物流业的信息化程度,加快电子商务在快递业中的应用。(作者单位:广西南宁泰来快递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美)兰伯特,斯托克,埃拉姆著.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6
[2]张理.现代物流案例分析——21世纪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系列教材[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28
[3]王欣兰.现代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4]宋庆波.物流效率化目标下的企业间协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5,(9).
[5]朱伟生,张洪革.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56
[6]罗珉.现代管理学[M].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9
注解
①(美)兰伯特,斯托克,埃拉姆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6
②张理.现代物流案例分析——21世纪现代物流管理系列教材[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28
③王欣兰.现代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4.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四
目前世界第三方物流平均仅占物流市场总额的5%,即使在物流较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份额也只有30%左右,如德国占23%,法国占27%,英国为34%,美国和日本在30%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不足2%。因此,第三方物流在中国潜在的增长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报告认为自2002年开始未来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年增长率将在16%-25%之间。因此第三方物流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长,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我们的物流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点,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着手准备迎接不久的将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第三方物流本来就应具有创新性和开发性,因此,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来努力挖掘和开拓。1.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第三方物流是上世纪80 年代在欧美等国发展起来的新型物流服务形态, 随着市场专业化、社会分工和管理创新等经济发展的需要, 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其的研究与实践。90 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从引进概念到发展虽仅有几年时间, 现也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目前, 在我国物流市场上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有几十万家, 其中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占物流市场的比重由1997年的2%增加到目前的9%, 总数达3 万多家。2001 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达到400 亿元人民币, 70%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在过去几年中平均业务增幅高于30%。同时有关权威机构预测估计, 未来十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 亿元, 准备在未来1~2 年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的企业也将从目前的45.3%提升到57%。根据国外对物流业成熟的标准(第三方物流占市场比重达50%以上),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都不得不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 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 年全国范围内第三次物流供求状况调查, 我国目前生产型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外包于第三方物流, 成品销售物流外包率仅有16.1%。与国外相比, 美国在1996 年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率就达到58%, 2000 年更是达到78%;欧洲国家则在1996 年时已达到76%。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供需比例严重不平衡,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失衡的供需比例迫使我们深深思考着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未来。1.1第三方物流的形成途径:第一种是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它占据较大的市场分额。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公司、中国储运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的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第二种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物流企业,他们是现代企业的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为国际大型跨国物流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种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跨国公司为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市场渗透。如丹麦的有利物流改善主要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深圳的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第四种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公司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在澳洲、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成为为四十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1.2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和功能: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像宝供、中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储运公司等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虽已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但它们的传统运输、仓储业务仍然占主要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功能还不完善。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也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
在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其中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21%、干线运输占36%、市内配送占28%、包装占4%;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的仓储占37%、干线运输占21%、市内配送占43%、包装占14%。而且,生产企业使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通常在2—10家,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一般在10家以上。可见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托给不同的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比重不大。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总之,随着物流 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涌现出许多物流企业,2001年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有120多家,上海截至2001年底挂“物流”名称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1.3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状况: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状况及对第三方物流供应方的要求大致如下:(1)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今后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我国物流企业将大有可为;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由于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去主动开发,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2)目前第三方物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做好市定位,合理确定业务重点、配置资源,同时兼顾今后第三方物流需求地域扩大的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3)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外包的主要是销售物流业务,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企业应做好顾客目前及潜在需求的调查,从最基本的服务入手,贴近顾客需求,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时髦理念与高层次服务。(4)企业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对成本和服务越来越重视,加上入世后跨国经营将增多,需要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和全球化的物流系统来支持。而物流企业要做到这两点,实现信息化运作是关键。要求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客户开发出合适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的无缝链接,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综上所述,从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方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企业物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压力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成本的节约、服务的改进与增加灵活性等方面来考虑,已经决定或准备接受第三方物流。从物流服务的供给方来看,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因为行业竞争的加剧,利润率的降低,也纷纷改造或准备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如一些大型传统储运企业中远、中外运、中储以及邮政等近年来通过改变发展战略、重新定位,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许多物流企业(或准备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在服务水平及物流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等方面,与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加紧提升自身的水平与能力,跟上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的步伐。2.第三方物流给企业(顾客)带来了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2.1集中主业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出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2.2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根据对工业用车的调查结果,企业解散自有车队而代之以公共运输服务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少固定费用,这不仅包括购买车辆的投资,还包括和车间仓库、发货设施、包装器械以及员工有关的开支。同时,从日益增长的工业成品营销服务需求来看,利用外部专
家很重要。以1990年的服务为例,工业品营销费用占总费用的20%,预计2005年该比例将达到40%。若企业自行分配产品,这意味着对营销服务任何程度的深人参与,都将引起费用的大幅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减少额外开支。2.3减少库存企业不能承担多种原料和产品库存的无限增长,尤其是高价值的部件要被及时送往装配点,实现零库存,以保证库存的最小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2.4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顾客,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管理完全透明化,顾客随时可通过INTERNET了解供应链的情况;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物流专家,他们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他们通过遍部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承包方)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帮助顾客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顾客在同行者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上种种原因,极大地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成为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3.第三方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物流观念落后,自办物流现象突出由于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错误认识和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很多生产或商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2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13%。3.2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偏小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3.3物流渠道不畅一方面,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因特网、条形码、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3.4服务功能不全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初的调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满意。3.5物流人才匮乏,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不符合客户特定要求。4.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中国加入WTO,使国内市场国际化,会有更多的外资物流供应商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4.1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中远集团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业务的基础上,2002年初成立中远物流公司,重新构建覆盖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业快速成长;隆大,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4.2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能否有四通八达的网络愈发重要。企业要双管齐下抓网络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若企业规模大、业务多,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可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和共用网点;还可以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点。去年,中远集团和小天鹅、科龙联合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合理配置异地货源,取得可观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4.3发展综合代理业务作为物流企业可以不再投资固定资产,而采用委托代理形式,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种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对于国内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和多数外资形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应是最佳的选择。具体来说,企业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而实行低成本经营;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并且注意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的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4.4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在市场经济中,一切要靠实力说话。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都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彼此间竞争不大。若要适应入世后激烈竞争需要,必须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而且只有兼并联合,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才有可能延伸触角至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4.5强化增值服务,发展战略同盟关系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健全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只有这些企业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还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公司要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方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4.6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5.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新思路 5.1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我国物流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 必须利用现代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 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5.2整合物流资源打破物流资源的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 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利用国有工业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改革的机会, 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兼并和重组, 加快物流资源整合, 推进物流社会化进程。5.3用信息技术支撑网点建设信息化程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标志之一。借助信息技术, 企业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 在加入012 的新形势下, 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 网络
愈发显得重要。这一方面, 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 若企业规模大、业务多, 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 可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 共建和共同网点;还可以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 共建网点;另一方面, 要建立信息网络, 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 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5.4做大做强物流企业经济全球化带来物流全球化管理。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 企业规模必须扩大。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 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 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5.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五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物流市场整合步伐加快,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1-7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8.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总体来看,社会物流需求仍然保持适度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中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也将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农村物流、零售业物流等细分市场投资前景乐观。
2013-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物流的定义、分类及物流系统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物流行业的总体概况,然后具体介绍了航空物流、港口物流、铁路物流、公路物流及其他物流细分市场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对物流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行业物流发展分析、第三方物流分析、第四方物流分析和投资潜力分析。最后,报告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及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物流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物流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6.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六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电子商务行业作为数字化生存方式,代表着未来的贸易方式、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因此要求打破原有物流行业的传统格局,建设和发展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这无疑对物流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物流的滞后已经给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8.1万亿元,增长27.9%。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作为重要一环的物流行业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是否能够在良性的市场竞争格局中服务好电子商务,都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的快递物流企业过于分散、低价竞争,这不但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也有损消费者的权益。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筹集资金自建物流、并购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已经成为解决物流瓶颈的重要举措。目前,京东商城、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电商已纷纷筹集重金投资物流。
2012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其中,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万亿元。
电子商务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扩大,商品配送需求正在快速膨张。2012年的快速配送量较2011年增长54.8%,达到56亿8500万件,单日最高处理件数超过3000万件。快递行业的处理能力已经难以跟上货物的激增,网上订购的商品发生配送延迟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这一方面看,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已经进入仅凭价格低廉和产品种类丰富难以脱颖而出的时代,物流建设才是电商竞争的关键。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发展环境,接着全面分析了中国电商物流行业的总体发展状况。随后,报告详细阐述了电商物流细分市场、网络购物物流的发展,并对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自建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分析。最后,报告对电商物流行业的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
7.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七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推动, 近年来中国的物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相关统计, 中国2013年社会物流总额达197.8万亿, 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 同比增长9.3%。物流业的增加值为3.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占GDP的6.8%[1]。相较于物流总额和增长速度的高企, 物流企业普遍利润低下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代商务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协调共同运作的结果。作为世界全球四大快递企业之一的UPS, 2002年就正式成立了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 而供应链金融是其一项战略服务项目, 是企业新的利润源。本文就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发展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剖析。
一、供应链金融的释义
供应链是指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各相关者的连接或业务的衔接, 业务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中包含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等都是相对独立运作的个体[2]。
以供应商为例, 为按时按质给制造商提供订单产品, 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对原材料加工生产、产成品销售。企业一方面急需资金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投入生产, 另一方面产成品的销售回款往往有较长的账期, 配套企业实力有限, 往往与核心企业的议价空间有限, 饱受现金流的困扰。核心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 自身信用评级不够, 缺乏可抵押的资产, 融资能力较弱。供应链金融便是借助于核心企业良好的信誉、强大的履约能力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供应商拿到核心企业的订单后, 便可凭订单向授信企业申请贷款。授信企业在考查企业自身经营能力, 核心企业的履约能力等决定是否进行贷款, 改变了过去专注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 将考查重点放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上, 强调贸易自偿性[3]。
供应链融资为组合关联授信, 面对供应链全过程, 关注各个节点运行状况, 凭借核心企业强大的履约能力[4], 寻找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等不同主体的融资机会, 利用各种金融产品, 组织、协调, 保证整个供应链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从而达到提高整条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
二、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根据UPS发布的《亚洲商业监察》报告中显示, 中国23%以上的企业饱受资金流的困扰, 而另一方面, 有十几万亿元的存货、应收账款的资源闲置。如果能盘活这部分的存量资本, 便可很大程度上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摆脱贷款难的困境。自从中储1999年在无锡开展第一笔仓单质押业务,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已走过十多个年头, 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同时也面临这不少问题:
(一) 授信主体多元化, 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然高企
1. 授信主体一:
银行。银行擅长管理资金, 而物流企业具备信息优势, 因此银行、物流企业、借方企业三方形式在业务开展中最为常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贷款的发放形式有两种: (1) 借方企业与仓储企业签订仓储合同[5]。 (2) 根据物流企业信誉、资金实力、经营状况等, 由物流企业提供担保, 向其提供一定的信用额度, 由物流企业根据掌握的资料, 决定贷款的发放对象和金额[6]。由于物流企业对借方产品的出入库情况、销售量、价格变动、行业信息等掌握的更全面、更清晰, 因此第二种形式可以帮助银行挑选优质客户, 拓展业务范围, 降低贷款风险。
2. 授信主体二:
物流企业。这类企业也称为物流金融公司, UPS是典型的例子。旗下除了货运、包裹递送、运输代理、清关等传统业务外, 公司还通过UPS Capital金融平台为客户多种增值服务, 包括小额业务贷款、货到付款、保险服务、商业金融、信用卡服务等。由于美国允许混业经营, UPS在2001年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 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 实现了物流与金融集成, 为其服务的开展扫清了障碍。
3. 授信主体三:
网贷企业。近年来, 网贷企业进入传统银行领域的脚步加快。网贷具有门槛低、审批快、手续简便的特点, 其面对的客户大都为小微企业。网贷企业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贷款公司, 在中国, 由于没有完整的企业经营数据, 因此对于这类公司而言, 征信信息的获取是个难题。另一类企业源于电商企业, 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 其客户多是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的网点经营户。
以上三个授信主体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金融产品的差异化补充, 银行在贷款金额、贷款期限 (至少为6个月) 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 对于小微企业小额度、短期限的贷款往往不感兴趣。而类金融物流企业和网贷企业的服务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但由于银行长期的垄断地位, 其在发放贷款总量上仍占据绝对地位。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二) 物流服务内容日益丰富, 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参与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 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1. 传统的物流仓储企业。
这类企业普遍面临利润低下的问题, 仅2012年为例, 仓储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 远低于物流企业平均利润率7.3%[2]。存货质押业务是最常见的开展形式, 银行需要仓库存放质押货物, 自身不具备、也没有能力来跟踪监管货物。在专业分工细致化的大趋势下, 一些资金实力雄厚、内部管理相对完、信用良好的物流企业便承担了货物监管的职能。
2. 一站式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
即针对供应链需求, 为客户提供除其核心业务以外其余供应链管理服务, 如代理采购、产品营销支持、进出口通关、供应链服务管理、供应链结算配套服务、供应链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这类企业普遍轻资产, 资产负债率高, 辅助的仓储以及运输业务等皆采取外包形式, 全程供应链管理将资金流封闭在供应链中进行运转, 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 形成资产池。
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商则是在其提供的一站式服务的供应链各个节点寻找机会, 如在采购环节中, 帮助客户垫付部分货款, 解决客户短期融资的需求, 销售环节中, 承担代收货款, 取得全部货款, 按照约定时间将货款交还给客户, 利用时间差获得一笔不菲的货款差额, 实现了资金的滚动使用。以怡亚通为例, 其主营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生产服务供应链平台、流通消费供应链平台、产品整合虚拟生产供应链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内嵌于公司各项业务中, 实现公司业务的顺利健康运转。
(三) 评估、征信等配套体系未能匹配, 限制物流金融业务升级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 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 大型企业可通过股票、企业债券的发行等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详细、公开、透明的征信体系的建立使贷款发放企业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专业具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 保险体系等的建立贷款发放的基础。
在中国, 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局, 存在的问题有:
1.很多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较弱, 固定资产少, 经营管理不规范, 财务管理水平低, 报表账册不全, 内部制度不严, 银行很难通过公开渠道方便获取其的真实的经营历史业绩, 很难迅速准确地判断企业真实的信用水平, 需要银行通过在税务部门、商圈 (行业) 客户、水电量上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 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2.从质押品种来看, 企业存货质押仍占有绝对的比重。一方面从对于股票、国债、承兑汇票等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变现, 另一方面对于专利权、著作权、商标使用权等评估缺乏有公信力的专业评估公司[7~8], 银行懂资金管理但无法对专利权、著作权、商标使用权等作准确的估值, 一旦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 银行缺少质押品的处理渠道, 变现难度大, 处置风险大。
3.中国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登记中存在的登记信息分散、登记信息查询不便、登记公示效力差等问题,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中国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的登记机关近20个, 如企业设备、原材料、产品或半成品等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 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在有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 而应收账款质押在信贷征信机构登记等。这种登记公示效力差, 很难起到登记公示在预防物权冲突、降低交易风险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 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变缓, 企业信用状况急剧恶化。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显示:截至2013年末, 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升至1%。银行经营强调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 其中, 安全性排在首位, 配套体系的建立必不可少。
三、对策建议
(一) 放开准入渠道, 助推金融市场分层
据相关统计, 2013年国内银行业的利润80%以上来自于存贷利差收入, 只有不到20%来自于投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面对有限的资金信贷额度, 相同条件的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提高自身的贷款利率来提高竞争优势以获得贷款。巨额的存贷利差收入使银行失去金融产品的创新动力, 资金的使用对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效果不明显。现今市场, 旧有的金融体系受到了民间资本前所未有的冲击。
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和融资瓶颈刺激了民间资本兴办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体系的建立。如阿里小贷款, 据阿里的数据, 截至2012年底, 其小微企业客户已超过20万家, 它们全年平均占用资金时长为123天, 实际付出的年化利率成本仅6.7%, 比传统商业银行的平均融资成本至少低了2~3个百分点, 无担保情况甚至达到是前者的两倍。前端分析为贷款者进行信用评级, 其中经营年限、交易状况、商业纠纷是评价的关键点, 中端支付宝控制支付系统, 后端通过信用黑名单、阻止交易等, 让失信者付出代价。中小微企业贷款一向是银行风险高发区。据银监局的统计, 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达到2%。而阿里小贷的贷款不良率在1%以内, 远低于平均水平。
2014年3月, 由银监会牵头推进的民营银行试点工作有了进展, 10家民营资本参加了5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这些企业立足于某个行业领域或者某区域, 对于贷款对象的盈利模式, 经营状况, 资金实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贷款也更具针对性, 安全边际也更高。阿里巴巴提出的小额小贷和腾讯提出的大额小贷都是基于其核心交易平台与可靠的数据分析, 对数据、技术的依赖大于人工依赖。
民间资本的进入丰富了金融市场层次, 产品和业务也更加多元化, 通过增加金融供给, 使利率真正反映资金价格,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达到资金的优化配置。
(二) 扩展物流企业服务范围, 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根据中国现行《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标准》 (2005年颁布) [9], 物流企业可分为三类:运输型企业、仓储型企业和综合型企业。物流行业发展日新月异, 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由过去的提供仓储、运输等基础服务转而向贸易、金融、采购等服务延伸, 综合型物流企业已成市场主导。
从国外先进企业发展经验来看, 综合型确是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以UPS为例, 其业务主要包括国际快递、国内快递、运输和供应链管理。强大的运输力量、高度整合的网络设施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开展业务的基础。据统计UPS在全球范围内有2 700个营运设施, 10 300辆配送车辆, 73 500投递点, 395 000个雇员[10], 给它带来丰厚利润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保障供应链物流的配套产品。UPS发展模式给中国现阶段的物流发展提供了两点借鉴:
1. 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是物流企业应夯实的基础。
供应链金融、高度定制化、行业精细物流等立足于基础服务之上。国内不少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以提供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怡亚通为例, 过去运输、仓储环节多为外包, 近年来也加大了供应链基地的建设, 在重要的区域、城市建立自己的网点。目前, 已建成上海金桥、大连供应链基地, 深圳、长沙、上海洋山等供应链基地也正在建设中, 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11]。
2. 服务应更加深入、细致化。
以质押监管为例, 多数企业的服务仍集中于质押货物的储存保养, 企业所得利润有限。事实上物流企业掌握大量行业动态交易信息, 如商品每天的到货量、出货量、销售量、销售金额, 可以协助放贷企业判断借方企业的经营状况, 推荐合适的客户, 提供质押商品的历史价值资料, 监控质押商品的存放状态和价值变动情况, 一旦货品提货数量或者价格低于预定值, 及时向放贷企业预警, 降低贷款风险。
(三) 加快物流金融配套体系建设, 促进供应链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供应链金融涉及范围很广, 涵盖银行、保险、评估、核心企业、成员企业等,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主要在于链条的稳定性, 一方面成员企业是否能够完成核心企业订单或者销售任务, 另一方面核心企业是否有强大的履约能力, 确保供应链资金的安全, 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关键。然而银行为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往往要求成员企业通过提供担保、房产抵押、股权质押等方式实现信用增级, 达到银行贷款发放条件。就现行态势, 配套系统仍需加强建设:
1. 加快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 扩大信用信息征集范围, 注重数据的时效性。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标准和评价方法, 完善升级机制, 督促企业长期按照标准、诚信经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的惩戒机制。
2. 培养、规范一批具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 扩大质押范围。
成员企业提供的质押品如专有设备、专利权, 商标使用权等, 银行很难认可, 主要原因在于权威评估机构匮乏, 评估结果缺乏公信力,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 无法对相关质押品做出客观的价值判定。规范评估管理, 加快法制化进程势在必行。
3. 建立统一的登记信息公开制度, 增加登记信息的透明度。
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登记信息公开制度, 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发展、避免重复质押、降低业务风险。实现方便、便捷信息的查询,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电子登记系统模式, 搭建全国统一的登记信息公开平台。
结语
供应链金融通过对核心客户的信用联结, 满足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终端用户不同的融资需求, 通过给配套企业注入资金, 激活了整条供应链的运转。供应链金融业务虽在中国开展时间不长, 但发展迅猛。相信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 市场配套机制的逐步建立, 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有力工具。
摘要:供应链金融是指借由核心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强大的履约能力给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 是组合关联授信一种形式。企业的财务指标不再是授信企业的考量重点, 供应链金融更关注贸易行为本身, 强调贸易自偿性。在解释供应链金融含义的基础上, 分析现行金融授信体系、物流企业服务、其他市场配套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授信主体,市场配套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2013年全国物流运行保持平稳[EB/OL].http://www.ndrc.gov.cn/jjxsfx/201403/t20140307_590438.html, 2014.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联合发布.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 (物流业) [EB/OL].http://www.chinawuliu.com.cn/lhhkx/201312/28/270643.shtml, 2013.
[3]立金银行培训中心.供应链融资、货权融资培训[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12-36.
[4]立金银行培训中心.中小企业授信方案培训[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1-9.
[5]李毅学, 汪寿阳, 冯耕中.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1) :1-13.
[6]于萍, 徐渝, 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的创新[J].统计与决策, 2008, (13) :173-177.
[7]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 2007, (1) :49-55.
[8]冯耕中.物流与金融的融合创新[J].中国邮政, 2008, (1) :13.
[9]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Z].2005:3-6.
[10]2013年UPS年报[EB/OL].UPS官网, http://www.ups.com.
8.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八
关键词:物流 特点 问题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物流逐渐成为重要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的高度关注。当前,物流被企业认定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来源。借助物流,可以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其它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运行来说,物流业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1 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
1.1 物流行业规范化程度低下 首先,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物流业散布在全国各地区从而形成了物流在整体设计上出现问题,不能够创建精确反应物流真实现状的统计体系。其次,组织的物流活动不规范,我们的产业布局和生产能力受到影响,物料的不合理流动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最后,物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由于我国的资源分布和体制的约束,物流服务水平低下与物流成本高,已成为物流业的两大诟病。
1.2 物流技术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目前已经能够设计出立体化自动仓储设备、AGV、自动搬运车等高技术含量的物流设备。国内互联网普及率增加其应用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物流标识技术,现代技术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分拣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等物流技术都已在企业中得到了应用。与此同时,在企业中企业应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并用此思想在实践中运用,此思想的运用,使现代物流的总成本与过去的物流成本相比有所降低。
1.3 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我国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实行重组与改造,转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这过程中, 经过革新国有运输、仓储业、倡导发展民营物流。将国外物流引入境内,从而将物流的企业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
物流企业在引进专业人才、配备专业的物流设备上加大力度,当前已逐渐形成一批服务能力强的物流企业。
2 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存在区域保护和部门分割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国从未建立出一套完整的适合物流发展的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物流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出一套适合我国物流发展的物流管理体系。
2.2 物流服务体系的制约作用明显 首先,我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立体仓库等设施都处于设备的发展初期,其设备水平低,效率低,只能满足一些低水平的简单物流服务。其次,目前存在的物流管理体系严重落后,与国际中现代化的标准相差甚远。最后,缺乏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网络经营管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落后,水平不高。
2.3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相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在市场上很难寻求到合适的物流人才,而且层次不高,由此可见我国物流教育明显落后。由于我国引进物流管理理念的时间较短,没有能够形成系统性的物流理论体系。同时,物流作为一门边缘性的学科,于此同时国家对物流的教育,物流人才的培养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虽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及相关专业,社会部门还组织了一些物流培训班,但由于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年度培训是远远不能满足物流业的需求。
3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3.1 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逐年增加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将促进企业关注其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内部物流的管理将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负责。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比重较小,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仅占22.2%,而在美国则占58%。由此可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几年后,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将大幅上升。
3.2 物流的电子商务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物流活动中,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为加快物流实现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进一步实现电子商务物流。对于电子商务物流来说,可以将制造、流通和消费等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可以进一步优化库存数量、订货计划、配送、运输等。将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低的成本送到消费者手中。对于我国现代物流业来说,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物流水平。
3.3 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完善 建立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基础。各地将依据物流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将存量资源进行优先整合,减少土地占用,杜绝重复建设、杜绝盲目发展。
3.4 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 当今现代物流业的迅速蓬勃发展,需要完善系统的物流知识,需要成功的物流管理经验,需要精湛的物流技术,需要更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的物流管理人才。
面对当前的企业一味的抱怨其员工素质低是无意义的行为,只能通过持续的规范化培训,进而建立一个人才梯队。中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物流职业资格培训系统,加强专业学位教育,进行短期职业培训从而获得相匹配的物流人才,进而改变物流人员素质低,高层次的物流人才短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靳伟.最新物流讲座[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金江军,潘懋.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韩平,赵炎.现代物流技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木门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指导06-19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06-15
中国动漫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08-15
雅芳中国物流配送分析11-08
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06-17
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08-12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10-16
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09-20
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趋势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