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2024-12-07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共9篇)

1.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篇一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孩子成了小学生,就要有专门的准备学习用品等“装备”了,一起列清单去采购吧!

1、双肩背的书包。

孩子用的书包应该选择双肩背的书包,背带可以自由收放的那一种。孩子的书包里层应该要有隔层,可以让孩子把书与本子分开理放。书包左右两侧最好有口袋,可以让孩子放茶杯、字典等物。您还可以为孩子选择那种正面有小口袋的书包,可以放孩子的手帕、纸巾等。不要用拉杆箱书包。

2、简单的铅笔盒。

您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购买那种表面有许多按钮的铅笔盒(如:按一个按钮可以拿到橡皮或者其他物品的那种),一方面按按钮会发出响声,在上课时会影响其他孩子,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孩子分心。铁皮文具盒边缘锋利,且掉在地上会发出响声,影响上课。文具盒上的图案不要过于花哨复杂,否则图案吸引着孩子,会分散他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孩子的铅笔盒,双层与单层都可以,只要能放上5~6枝铅笔、橡皮、一把直尺就可以了。最好选择带磁铁盖的塑料文具盒。3、2H铅笔。

从铅笔外形看六棱柱形的铅笔孩子握着舒适、稳妥,也不易滚落到地面上摔断笔芯。但不要让孩子使用活动铅笔,因为活动铅芯比较容易断,孩子刚开始写字,力度掌握不够,用活动铅笔写不好字。此外,刚开始学写字的孩子容易写错,所以选择颜色相对淡一点的2H铅笔,橡皮擦起来比较干净,不会显得太脏。

4、橡皮。

方形的橡皮现在市场上的橡皮,只要是有厂家标识的,一般都可以使用,但最好让孩子使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橡皮,易抓手,不容易滚落。您最好不要给孩子购买镶嵌式的橡皮(如,一个动物形状的橡皮,眼睛或者耳朵等部位可以拆下来的那种),它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5、几块A4大小的垫板。

6、20cm的直尺

7、A4大小的带绳子的拉链文件袋可以准备若干个,每个学科装一袋,颜色不一样好找,轻松分开书本和作业本。

8、一个大口水杯

9、餐巾纸、湿纸巾若干,抹布一块

10、一块大的毛巾用来垫在桌子上作为餐垫来使用

11、准备些可以写名字,班级,内容的框框条条那种贴纸。贴在铅笔,文件袋,橡皮,等一切可以贴的地方,以便小朋友不会误拿别人的东西。

12、领回新的课本,请及时为孩子包好书皮,内外封面书写上学校、班级、学科、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作业本以及练习册统一套上透明的封套(正面无

图案)。

13,现在开始就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让他做功课。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将面临许多变化,在孩子的生活中,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因此,在孩子人学前这一阶段,家长必须有计划地使孩子在身体上、心理上、日常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为人学做好准备,使其今后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二、心理、习惯和能力准备

1、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我们要先让孩子爱上学校。可以带孩子“观赏”就读的小学。讲尽可能多的学校的事情(地点、方位、历史等等),让孩子感觉到新奇与渴望。孩子如成年人一样,了解了就会解除因陌生而产生的恐惧。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邀请这所小学的二、三年级的同伴一起活动,请他们讲学校的趣事,让孩子感觉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上小学给你上紧箍咒”,以免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家长也不能光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兴趣,还要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

一般来说,入学愿望强烈的儿童,人学后学习积极主动,表现较好。因此,家长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入学愿望。如带儿童参观小学生上课,给他们讲少先队的故事,培养儿童对学校的热爱和对少先队的向往,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2、加强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与人交往的机会和范围比以前更大了,因此,在入学前应巩固和加强对孩子进行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的培养。如教育他们听老师的话,有礼貌、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讲道理、明是非等。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3、培养一定的生活习惯和自主意识。

孩子入学前,要教育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如定时睡觉,早起早睡,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一人单独睡小床;自觉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饭后收拾干净;定时大小便,便后自己擦干净;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学会正确地握笔,端正写字、看书的姿势等。再比如,让孩子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书放在什么地方,书包、鞋子、衣服等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扔,否则,上小学后恐怕找东西的时间比做功课的时间还要长一些。

4、注重时间观念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有一种现象很普遍,即学生写作业的速度相差惊人。课堂作业,有的孩子十几分钟可以完成,而有的孩子几十分钟都完不成。做得慢的孩子也许并非不会,而是边做边玩,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孩子入学以前,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的时间观念。可以与孩

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有计划地安排看电视、看书和玩儿。比如,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己定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着时间表做自己的事情。

5、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

6、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

孩子升入小学,就成了学校这个集体中的一员,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集体中就要与大家在一起,如果不和大家在一起,自己就会很孤独,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应如何正确自行处理。受伤了怎么办?

7、教孩子懂得交通规则。

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必须教育他懂得交通规则和遵守交通规则。如在街道公路上,要走人行道或靠右边走;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并注意来往车辆;会看红绿灯,知道车辆是“红灯停,绿灯行”;不要在马路上或过马路时追跑打闹等。

8、认识上学的路。

认识上学的路线,进而能够自己上下学,是孩子小学生活的目标之一。如果您的家与学校离得很近,那么您可以带着孩子从家步行到学校,边走边告诉孩子走哪条路可以到达学校或者回家,一定要多走几次,这样孩子才记得住。如果您的家与学校离得比较远,除了带孩子多走几次以外,您还要反复告诉他乘几路公共汽车、走哪条马路、学校的具体位置、学校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学校的门牌号码多少等等。在带孩子认识路线的同时,您还要让孩子记住家里的地址或者是联系电话,以防万一,并加强安全教育。

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孩子进入小学后就是要习惯回家有功课的生活。目前,大多数小学一节课的课时有40分钟左右,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老老实实地坐着。这对孩子可是一个挑战哦!您可以训练孩子安静地坐一段时间,时间的长度可以从20分钟慢慢过渡到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您可以让他看看书,也可以给他讲故事、做做手工画画等等,逐步养成孩子每天回家学习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不少家长会抱怨: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不仅要接送,回家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其实,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或入学前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三、预想9月:新小学生有问题

语文

作为新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最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就是书写速度慢、不按照样子写字或写拼音、听课文录音或课外阅读材料往往不能坚持每天进行、不及时复习学习的新知识等。对于书写速度慢的孩子,您可以用“时钟递减分钟法”进行训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样子写字或写拼音,那么您主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看一笔写一划,在心中记住字型的同时,记住每一个笔画的位置,直至不看字也能写出来。对于另外两个问题,您可以为孩子做一个复习预习、听录音、课外阅读的表格,要求孩子每天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在表格中做上记号,完成一项勾掉一项。此外,您还应该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数学

一年级的数学并不难,很多内容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所以还是学习习惯的问题最叫人担心。比如,不能规范地书写“0-9”,不坚持每天做口算题目,不积极参与动脑筋题目的理解或是一题多解等等。碰到这种情况,您还是要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入手:一定要让孩子规范书写;需要用直尺的地方,一定要让孩子坚持用尺;数学题目完成后,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检查,不要依赖您。对于那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并有条件的孩子,您可以适当让他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数学题目,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英语

小学一年级的英语教材以英语听力和会话为主,每周3节课。由于不是学习母语,孩子的听力强化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您要结合听力磁带,加强孩子英语本土语音训练,从而让孩子从听懂过渡到会说。因此,每天要让孩子进行半小时的英语听说训练,并坚持每天练习,这是关键。

体育

查看课表,如当天有体育课,请安排孩子着运动鞋和宽松的衣服(女生不能穿裙子)。其他科目

其他学科,比如手工劳动、自然常识、美术、音乐等常常会要求孩子带好配套的学具、乐器、颜料、剪刀、胶水等物品,遗忘是孩子通病。因此,您应该要求孩子根据课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间休息

现在小学的课间休息时间已经调整为12分钟,但我们的新小学生常常不知道在这段时间内干什么。所以,在开学前,您可以向孩子解释一下什么是课间休息,应该怎么合理的安排这12分钟。您也可以列出几样可以做的事情,帮孩子理清头绪。但您也要提醒孩子,课间休息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进行激烈、激动的活动,以免影响下一节课。如果孩子不想做游戏,您可以建议他在教室里外走动一下,眺望远处,让眼睛得到休息。

课余时间

放学以后,初入小学的孩子可能还不能完全适应有功课的生活,不是忘了做功课,就是到拖到吃晚饭或者睡觉前才匆匆忙忙地做功课。对此,您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放学后应该先做功课,然后再玩。每天,除了完成作业,一般还要求孩子有一小时的复习、预习、检查和整理的时间。您要督促孩子检查一下完成的作业,并预习一下新的内容,整理好书包,带齐课业用品,听听语文、英语的录音材料。作为家长,您在这段时间内最好能和孩子同步,一起学习、看书、读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除了每天的新闻节目,学校一般不主张周一至周四晚上让孩子看电视,您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他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学习。

注意:

●不要代孩子做功课。如果他遇到难题,在帮助他的时候,必须先让他思考一下。

●经常检查孩子的功课。如果孩子做对了,您就要表扬他;如果做错了,也不要批评他。请您和孩子一起重新做一下题目,看看到底是什么难住了他。

●与老师保持联系。

给家长们的2点建议:

1、欣赏孩子。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江苏南京的家长周弘用独特的赏识教育让失聪的女儿周婷婷4岁开始说话,8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10岁被评为全国优秀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针对家长们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的问题,她认为,家长的最大误区就是注意力只是在白纸上的一个黑点,没有注意到大片的白色,大片的光明。她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自豪。”建议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考虑到孩子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孩子考虑您的需求。例如,每月孩子们都会带回评价指标,后面附有学习内容,家长可以与孩子玩一玩聊一聊,让孩子表演、唱歌、讲故事、绘画等,然后给他一个赞扬。赏识教育是为了孩子的进步,让我们真心真意地鼓励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要单纯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别人的孩子看齐。您的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要帮助他富有个性的发展。

2、保持一致,不迁就孩子。

我们发现,每次长假或是短假回幼儿园后,总是会有几个孩子出现不良状况,是我园孩子生病的高峰期。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在家的饮食、休息时间等没有规律造成的。因此,在家饮食、休息等日常习惯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在我们幼儿园每天中午11点是吃饭的时间,我们要求幼儿在进餐时能愉快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均衡营养,不挑食。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很好的完成,可是在家也许就拖拉了,家长这时候就应该对孩子提出要求,不允许他拖拉。另外家长和我们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要一致,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对孩子的照顾往往是2对1,3对1,甚至4对1的模式,这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一致。如家里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而爷爷奶奶却要求那样,如此不一致的态度,幼儿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了。他不知道听了谁的话好,这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2.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篇二

关键词:幼小衔接,重要性,方法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方式不同。

在幼儿园, 教育方式多以游戏为主, 老师们会用多种方式来教育学童, 学童在幼儿园生活比较随意, 没有太多的约束。 而在小学中, 教育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 且在课堂上有课堂纪律的约束, 回到家也有家庭作业。如果不做好这中间的衔接工作, 孩子们因为生活和学习方式的突然改变一时间难以适应,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2.学习环境的改变。

在幼儿园中, 孩子们有很大的活动区域, 活动方式也比较自由。到了小学, 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教室中, 且因为课堂纪律的存在, 孩子们会受到约束, 而且这种约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学习内容不同。

在幼儿园教育中,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是浅显易懂的非学科知识, 多的是动手能力及合作之类的能力培养。在小学教育中则是以学科教育为主, 开始对孩子们进行系统培养。这两者的差异如果不进行衔接工作的话是很难让孩子一时间接受的。

二、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 幼儿园到小学是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同于幼儿园时期的自由、无拘无束充满趣味性, 小学时期更多的是繁重的作业, 枯燥的课堂, 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不做好衔接工作的话会使孩子们产生恐惧的心理甚至是厌学。 许多孩子在第一天上学的时候, 对小学的生活还抱有很大的好奇。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 他们开始不适应小学生活的节奏, 有可能开始产生厌学的心理, 有的内向的孩子甚至会更加的孤僻。

当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祖辈和父母的溺爱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唯我独尊” 的坏习性, 如果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不会合作, 缺乏人际交往和合作的机会, 会渐渐被同学孤立, 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在平时生活中向孩子传递小学理念。

小学和幼儿园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为了防止孩子在出入小学产生不适应,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小学的理念, 让孩子潜意识中慢慢熟悉这种生活方式, 这样在出入小学学习时, 会省去很多麻烦。 例如, 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有自己的作息规律;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家务, 培养其动手能力:教会孩子管理好自己的私人空间等等。

2.和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家长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商讨如何让孩子开始接触小学的理念, 幼儿园的老师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 家长如果可以和老师交流, 衔接工作的实施效果便可以事半功倍。例如:家长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一起合作, 根据各个孩子不同的情况, 拟定不同的衔接工作计划。在幼儿园升入小学期间的几个月中, 具体实施, 便可以收到很不错的成效。家长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些小的任务, 这些任务应该与小学中的相似, 比如扫地, 擦桌子, 或者是整理自己的书桌等等, 如果家长可以在这几个月中培养出一些好的习惯, 那么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学习的时候会显得更加的从容自得。

3.慢慢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在幼儿园中, 孩子一般没有什么作业, 生活也十分的无拘无束, 但进入小学后这种情况会改变。为了让孩子们从容地面对小学的学习任务, 家长应该在这几个月里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 家长们要有一份比较详细的计划, 这份计划应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其次, 因为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毕业, 一时间难以接受较大的学习任务, 家长应在一开始布置较小的学习任务, 可以是手写的, 也可以是口述背诵的。除了学习的习惯要培养之外, 集中的注意力、坚持力、毅力等也可以在这份计划中有所涉及。

4.和校方合作, 让孩子提前感受小学生活。

与小学校方合作, 以幼儿园的毕业班为单位, 参观小学的课堂、阅览室、早操、升旗仪式等, 让孩子提前感受小学的氛围, 可以使他们对这种生活产生一定的向往。

小学的老师也可以提前向学生介绍小学课程以及其他小学特色的部分, 吸引孩子兴趣, 使他们对小学产生向往, 这种向往会使幼小衔接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让花朵健康成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可以使孩子们提前感受小学的生活, 提前适应小学, 这对他们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可以提前培养孩子们的能力, 使他们对小学的生活有更好的认识以及心理准备, 这样可以使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 为我国社会的建设储存了一些后备人才, 对社会的发展和建设都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周蔓雪.对幼小衔接工作有关问题的新认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 (1)

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篇三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

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一般面临着如下变化:第一、老师的变化。幼儿园教师扮演 “第二个母亲”角色,而小学老师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这使孩子感到不适应。第二、学习方式的变化。幼儿园的学习方式是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往往不是这样。孩子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第三、行为规范的变化。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较松,一些“违纪”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学生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第四、社会结构的变化。孩子入小学后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第五、期望水平的变化。幼儿园对儿童一般没什么特殊的要求,而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小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等。

因此,如何尽快让儿童适应这些变化,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下面就主要从幼儿园和小学两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实践中,幼儿园主要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一、跟小学老师和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把即将进入小学孩子的情况与小学部的老师进行交流,让小学教师作出分析、评价,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我们把孩子的一些学习档案交给小学的老师,让小学老师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更好地发展。我们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有关幼儿进入小学的讲座。

二、适当增加男性教师,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如果纯粹由女性担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增加男性教师,则能增加阳刚之气,提升坚韧性、自信、自尊、豪放坚毅、诚实无畏、敏捷果断等品质,对耐抗挫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为幼儿园建立一个小社会,增加男性教师,将能健全幼儿的人格、强健体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我们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同时,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谦让、合作能力等,做一个社会的人。到了大班幼小则应一体化。首先,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适当向小学作息制度靠拢。其次,加强幼儿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简单数学能力的培养。再次,在一日活动中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使其参与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坚持性,能够独立、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

四、重视幼儿教育的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幼儿上小学,让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只是其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一工作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中,仅将之视为大班后期的突击性任务是错误的。入学准备不应当是急功近利的,而应当是对幼儿长远发展有利的素质教育。这样的素质准备教育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来突击完成,因而必须作为整个幼儿园阶段的重要而长远的工作。

五、全方位的而非单项的衔接 。衔接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地进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幼儿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是比较严重的,一说到衔接很容易就与教认字、教拼音、教数学等连起来,而忽视了衔接应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事实表明,健康的身体、热爱学习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安定的情绪、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等等,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幼儿入学后的考察发现,其学习上的困难不仅仅是由于“智”的方面准备不足,更多的是在健康状况、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兴趣、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准备不足而造成的。

六、与小学衔接而非小学化。幼小衔接是针对儿童发展上的过渡期,在幼儿园和小学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过渡期的儿童兼具学前和学龄的特点。因此,完全把小学的一套搬到幼儿园,把衔接变成让幼儿提前上小学,是显然违反过渡期幼儿的特点的。小学化倾向在衔接中的表现有多种,最突出的就是不着眼于培养幼儿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素质,无视幼儿学习的特点,在上课形式上、在上课内容上和对学生的管理上与小学看齐。这样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发展幼儿对入学的适应,反而让其身心发展受到影响,有的幼儿甚至产生怕学、厌学倾向,给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埋下隐患。

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另一个主体--小学,其重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

一、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 ,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画着学生课外活动的图片。把拼音卡片贴到显眼的地方,让幼儿时刻不忘学习的内容。让他们把自己画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里,用他们做的手工作品布置教室。还可设立了生物角、图书角等。这样幼儿一跨进教室,感到既陌生又很熟悉,既整洁又漂亮,让他们的心里埋下喜欢上学的种子。同时学校应尽量配合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学校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

二、培养幼儿团体归属感。小学校必须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第一、让其确定自己的身份,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从而主动去熟悉学校。第二、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和新生互相认识,鼓励幼儿与其他人接触交流,培养团体归属感。第三、利用集体活动,用活泼的形式告诉幼儿自己是几年几班的学生,以后的身份就是班上的一分子,在外代表着这个班。纠正许多孩子普遍存在的“讲的能力强于倾听的能力”等毛病,学会与人合作。第四、重视游戏,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经实践证明就相当不错。第一、情境教育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在这开放而真实的情境中,主人公就是儿童,他们在其中观察、思考、交流、表达、操作、游戏。一次次情境的观察与感受,在孩子记忆屏上留下了繁多的生动映象。这为孩子的想象与思维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使他们有可能去组合、去创造新的形象。第二、情境教育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利用艺术,让语文教学美起来。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引进课堂,尤其是上课放起音乐更有点不同凡响。音乐像文学一样,也有自己丰富的语言,儿童很容易从音乐的旋律、节奏的感知中产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起相似的联想和想象。为了教学的需要,有时将图画、音乐、戏剧,以及角色的扮演综合起来创设情境,那美感更为强烈,儿童学得更为主动。第三、情境教育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情感成了情境的内核,无情之境终不成境界。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且是最易于被激起的。教育教育利用儿童心灵的这种最可宝贵的特点,所以,情境教育非常重视以教师、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触及儿童的心灵。

第四、情境教育突出“思”,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每一个大脑健全的儿童都潜在着智慧,理想的教育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使他们一个个变得智慧起来。儿童的思维能力、语言活动、认知水平、连同情感态度无不受其思维活动的支配、调控。

自然,各位小学老师,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切合自己与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亦是不错的。

当然,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离不开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只有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齐心协力,才有可能尽量少走弯路,让幼儿比较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谢广田. 幼小衔接:突变·减坡[J].幼儿教育,2003,(2).

[3]周芳纤. 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之我见.搜狐网.

[4]余晓红. 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搜狐网.

4.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篇四

木城一小裴玲利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那么在这个特殊的交替阶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保证孩子的健康体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进入小学后紧张、繁忙的小学生活,要求幼儿具有健壮的体质、较强的耐力和抵抗力以及协调动作能力。因此,我们要保证幼儿充足的营养,平衡膳食;要重视幼儿的体育活动,让幼儿积极锻炼体格,使幼儿体能发展,体质增强;要保护和训练幼儿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器官;加强幼儿小肌肉动作训练,这对孩子握笔有帮助。同时也要注意改变幼儿的作息时间。

二、要做好心理准备

有些孩子在未进入小学前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有一天也能背着书包上小学,但这不能说明这些孩子已经做好了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了,很可能只是小学的表象对幼儿的吸引所致,这些动机不能成为幼儿坚持努力的动力。我们可以借这点多带孩子参观小学,看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而参与小学的一些活动,培养真正正的兴趣。要知道,正确的入学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幼儿进入小学后自觉、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的首要条件。

三、良好习惯的养成1、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成人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既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又能克服困难;自觉、独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2、生活习惯。小学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所以孩子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自己整理书包,带好学习用品,要会保管好自己的东西等。

3、劳动习惯。要求幼儿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承担适量的劳动,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等。一方面可以是他们的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两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四、能力的准备

(一)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独立性与生活自理的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入学意识。

(二)学习适应能力。我们不是要对幼儿进行大量的文化知识教育,而是从培养幼儿的能力入手,注意发展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如布置一些家庭绘画、书写、语言作业等,让幼儿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幼儿能够较为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读写方面,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等等。在数学方面,突出事物的数量关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味性。

(三)家庭教育

1、合理规定并严格执行睡眠时间

从家庭的角度,当儿童入学后,要注意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因为,睡眠不足与学习负担量剧增,是初入学孩子遇到的一个矛盾。睡眠可以使幼儿的大脑皮层细胞兴奋程度降低,进入抑制状态,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一般来说,一年级小学生每日要睡眠10小时,才可以消除疲劳,从而更好地从事第二天的活动,为此应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2、安排好课外作业的时间

每个家庭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孩子课外作业时间,以保证儿童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比较理想的安排是:儿童放学后立即回家,不在途中逗留玩耍,到家后稍微休息,便开始做作业,作业完毕才去游戏。

3、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

固定学习场所的安排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孩子形成一种学习地点的定向,使儿童一到场所就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正确对儿童的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儿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初入小学的儿童在学习成绩上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比较容易获得优异成绩;二是总出点差错,成绩不理想。对前一种情况家长不能盲目乐观,甚至炫耀,那将使儿童骄傲自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家长可给适当的精神鼓励,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对后一种情况,家长必须保持冷静态度,耐心细致地分析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5.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 篇五

2、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心。小学里孩子多,老师不可能像幼儿园一样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最起码要能让孩子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独自解决的上厕所,喝水,吃饭等问题。

3、要陪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一个新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要培养孩子主动与外界接触,主动交友的能力。学校里小伙伴很重要的,让孩子一开始就交到朋友可以提高孩子上学的积极性,让他对学校充满喜悦之情,而不是独自一人,孤单无伴,对上学充满厌恶。

4、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老师无法全程陪伴的时候小孩子的安全意识很重要,家长要对孩子灌输一些安全知识,比如说不要爬高上低,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让孩子对自身安全有一定的认识,家长才能更放心。

5、忽然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孩子有可能会很迷茫很无助,还有可能会大哭,这时家长要做的不是训斥而是耐心安慰要告诉孩子他已经长大了,要学会适应环境,耐心引导和教导他与外界接触的办法,让他得到安全感,,才能慢慢适应环境。

6.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篇六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尚未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正规的基础教育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两个相邻但又存在较大差异的学段。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不仅对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着他们一生受教育的过程。

那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呢?

1.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全面发展的“和谐式”教育 幼儿能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不只是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以及小学阶段加强幼儿适应性的培养。尤其是幼儿园的教育应从幼儿入园起就开始着手准备,既要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强化幼儿发展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幼儿的生理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才能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2.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应重于幼儿知识的学习。幼儿末期和学龄初期的幼儿,随着知识的不断渗透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知识的获得相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要容易得多,而恰恰是学习知识的兴趣能引导幼儿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就要摆脱“智育至上”的错误观念,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学会自我更新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3.加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做好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 社会性发展是婴幼儿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但是幼儿在获得社会化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方面能够通过教师和同伴产生积极的影响,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应通过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来发展其遵守规则的能力;通过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来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通

过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来发展幼儿友好相处、合作共事、乐于助人的社会化技能等。这既是今后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4.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和待遇,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

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尤其是在促进幼小衔接这方面,幼儿教师承载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方面幼儿园应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吸收高学历的师范类人才,多请专家型教师来园进行指导,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积极配合下,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水平和地位,改变幼儿教师当前所处的不利现状。

5.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而且衔接应是双向的,一方面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另一方面小学教师也应多与幼儿园教师联系,定期交流,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状况等。当然,“双向交流”并不单只研究教学方面,还包括如生活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其他方面。

6.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以形成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共识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无论是幼儿的生活起居习惯,还是社会性行为习惯,都直接受家长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一方面,幼儿园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活动等方式,把现代教育的观念传授给家长,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幼儿发展观;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应该对幼儿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并调整教育目标,使家园合作能有的放矢地进行。

7.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篇七

在众多影响儿童幼小衔接的因素中, 父母的参与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儿童从一出生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 接触最多的环境是家庭环境, 因而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家庭作为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 为儿童的幼小衔接提供了社会、文化和情感支持。[1]父母行为、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儿童早期的学业和社会技能、个体行为有预测性作用, 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等表现会深受父母的影响, 家庭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儿童产生影响。[2,3]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 幼小衔接

对于幼小衔接概念的定义, 各国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一般来说, 幼小衔接是指儿童结束幼儿园大班课程, 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 开始小学1年级学习的过程, [4,5]是指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阶段之间身心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到质的连续变化过程。美国开端计划将幼小衔接定义为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个事物的过程, 通常对儿童和家庭而言是认识上和区域上的改变。[6]凯根 (Kagan) [7]给出了相似的定义, 同时又将幼小衔接分为纵向衔接和横向衔接。[8]纵向衔接指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变化, 例如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横向衔接指儿童日常生活中生活场景的变化, 例如从学校到家里。

(二) 家长参与

家长参与研究的推进源自于1995年, 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 (NEGP) 在其报告中提出:“到2000年, 所有学校要推动家园合作, 加强家长在儿童社会、情感、学术成长上的介入和参与。”[9]家长参与是一个多角度、多维度的概念, [10]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讲, 家长参与包括参与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学校的活动, 既包括在学校的教学活动, 也包括在校外的独立教学活动。[11]

虽然对于家长参与的研究并不鲜见, 但对于家长参与所包含的维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看法。其中较为公认的是爱泼斯坦 (Epstein Joyce L.) 划分的六个维度。[12]爱泼斯坦在阅读和总结有关家长参与的大量文献后, 提出了家长参与的六维度框架模型, 分别是:家庭教养 (Parenting) 、家校交流 (Communicating) 、志愿工作 (Volunteering) 、家庭学习 (Learning at Home) 、决策决定 (Decision Making) 和社区合作 (Collaborating with the Community) 。[13]

家庭教养是家长最基本的责任, 指家长为儿童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保障、在行为上对儿童进行监护和保护以及培养和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及其他品质, 幼儿园和学校也会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 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家校交流则是指家庭和学校、学校和家庭之间有关学校课程和儿童发展的双向交流沟通;志愿工作是一些促进教师和家长合作的活动, 旨在帮助和促进学校的教学和儿童的学习, 例如家长学堂或家长中心, 为家长提供志愿活动和资源;家庭学习指家长参与儿童的家庭作业、学习目标制定等与一些课程相关的活动;决策决定指家长参与学校有关课程、政策、活动等方面决策的制定, 发挥家长的领导力和主人翁意识;社区合作是家园合作的延伸, 社区往往会整合收集有关儿童的信息并供家长参考, 家长可以通过参与这种社区活动, 加深对学校课程和家庭活动的理解, 并帮助儿童的学习和发展。[14]

二、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意义

(一) 帮助儿童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

家庭对儿童的发展和幼小衔接的影响最重要, 任何一种干预都无法达到家庭在时间、特质、发展水平和各领域的影响效果。入学准备是幼小衔接所关注的内容之一, 家长积极和有效地参与到语言和读写的相关活动中对于儿童最佳的入学准备有重要的协助作用。[15]

家长的参与通过日常活动、学校活动、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表现。家庭教养和亲子关系与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相关, [16]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可以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 并提高儿童的认知和学业成就。家长积极主动与儿童对话、给予儿童指导并加强参与度也有助于儿童早期自我约束能力 (self-regulation) 的培养和发展。[17]还有研究表明, 儿童的早期发展以及父母的教养行为会受到家庭收入的影响, 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影响儿童的行为表现。[18]儿童对于学校的认识和期待也会受到家人, 特别是父母的影响。

升入小学后, 家长自然会对儿童的学业有所要求, 这使得儿童对自己的学习也会有所期待, 希望能够达成父母的期望。[19]对儿童来说, 第一天入学能有家长陪送、能够从家人那里了解到学校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20]少数民族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参与, 因为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不同, 导致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差异, 从而增加了少数民族儿童的适应困难, 所以他们更渴望家人的陪伴。[21]

家长的参与对于儿童幼小衔接的认知准备也有很大的帮助。有研究表明, 对于移民家庭来说, 家长的参与可以缩短移民儿童与本地儿童之间的差距。[22]道格拉斯 (Douglas R.Powell) 的研究表明, 家庭学习环境和家长参与对幼儿的基本技能和学业成绩有影响。[23]

家长参与在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的同时促进了儿童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适应性, 从长远来看也促进了儿童的学业成就。大量研究表明, 家长参与对儿童的基本技能、学业成就和未来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24,25,26]

(二) 协助教师有效开展教育实践

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 他们针对儿童的幼小衔接所采取的实践措施往往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实践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也与家长的参与程度有关。贝斯 (Beth Rous) 等人[27]基于美国全国调查的数据, 对美国幼小衔接实践现状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列举了25种实践活动, 让教师根据“没必要”、“好主意”、“好主意但实施有困难”进行选择。结果显示, 大部分教师支持了其中16种实践活动, 排名前三的活动均与家长相关, 依次是:开学后与家长会谈、开学前与家长会谈、开学后给家长寄信。皮安塔 (Robert C.Pianta) 等人[28]的研究结果与贝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教师最多的实践活动包括入学后给家长寄信、安排1年级家长参观, 可见家长参与对实践的重要性。

在儿童入学前, 教师最先接触的就是家长, 在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搭建桥梁的也是家长。家长从幼儿园教师那里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 再与小学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因此, 家长的参与、支持和配合对于幼小衔接实践十分重要, 是其有效开展教育实践的保障。

三、影响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诸因素

胡佛 (Hoover-Dempsey) 和桑德拉 (Sandler) [29,30]提出的五阶段家长参与模型为影响家长参与因素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框架。该模型由五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是影响家长参与的因素和家长参与情况, 第二层是家长所选择的参与形式, 第三层是家长参与对幼儿的影响机制, 第四层是家长参与的协调维度, 第五层是儿童的发展表现。五个层次层层递进, 相互关联, 底层是因, 上层是果。胡佛和桑德拉认为, 影响家长参与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家长对家长角色的构建、家长的自我效能感和来自学校与儿童的因素。[31]在后续对该模型的修订中, 又添加了生活背景因素。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影响家长参与的诸多因素。

(一) 家长自身因素

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SES)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要包括家庭收入、家长教育程度和家长职业等因素。大量研究表明,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2]而且会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以及后续的学业情况, [33]并与家长参与度密切相关。[34]与此同时,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参与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并不乏相关研究。社会经济地位包含的内容较多, 对家长参与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甚至会成为其他因素的诱因。

一般来讲, 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长掌握更多的资源, 更倾向于参与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活动。[35]有研究表明, 广泛参与各种学校志愿活动的家长多来自于高职业、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家庭。[36]其次, 家长参与度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呈正相关, [37]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情况会影响家长的认知和时间、精力的分配, 从而影响其对相关活动的参与度。[38]

2. 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和个人经验

家长自身的幼小衔接观念和个人经验会影响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 从而影响其参与行为。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影响也会在儿童的幼小衔接情况中有所体现。[39]家长的个人经验会对其参与程度有所影响, 家长如果认为在自己的教育中家长的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就会更多地参与到其子女的幼小衔接实践中。[40]但有时家长的入学准备观念和其行为会发生矛盾, 家长一方面认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更应该看重非学业能力, 另一方面仍然大量地出现为孩子报各种预科班的现象。[41]

父母对于学校的态度、价值观和想法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养行为和幼小衔接中的实践。研究显示, 家长的入学准备观念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无关, 但与家长的民族或种族有关。相比于欧洲裔美国家长, 非洲裔美国家长对儿童的入学准备技能要求较高。[42]贫困家庭的家长在与学校和教师交流时处于较弱势的地位, 即使有不解和困惑也不会进一步确认。[43]

3. 家长的自我效能感

家长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影响家长参与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长认为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可以在学业、生活、性格培养等方面给予儿童帮助, 他们就会乐于参与儿童的学习活动, 并渴望自己能对儿童的发展有所帮助。[44]有研究表明, 家长的自我效能感与家长参与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效能感较高的父母会较多地参与孩子的幼小衔接实践和入学准备活动。[45]相反, 如果家长对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很自信, 自我效能感较低, 他们往往会逃避与学校和教师的交流沟通的机会, 这在移民家庭中最常出现,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 家长往往不愿意与教师有过多的接触。[46]

(二) 学校和教师因素

有些家校合作和家园合作的活动是需要学校、幼儿园和教师主动邀请家长参与的, 学校、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和家长参与的看法会影响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教师是与家长进行直接交流的人, 他们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 [47]没有接受相关培训或认为自己无法处理家长关系的教师较少组织家长参与活动, 家长参与度自然不会高;支持和鼓励家校联系的学校风气则会促进家长参与。如果学校、幼儿园和教师对待家长的参与持积极的态度, 那么就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家园和家校交流活动, 并积极邀请家长的参与,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校和在园的情况, 鼓励家长与儿童多沟通, 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家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活动;[48]否则, 家长可能会认为他们对于学校和幼儿园来说是不受欢迎的, 自然就会减少学校活动的参与度。

(三) 儿童因素

儿童对待家长参与的态度及对家长参与家庭活动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在某些情境中, 家长参与的促成者并不是家长, 而是儿童。儿童通过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自己的活动中来, 从而达成家长对家庭活动的参与, 例如, 儿童希望父母陪自己玩玩具, 或让父母给自己读故事书等。[49]受到儿童的邀请和喜欢, 家长也会倾向于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儿童对待家长参与的态度往往会受到年龄、学业成绩和问题行为的影响。[50]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家长的参与活动会逐渐减少, 儿童想要变得独立, 并逐渐不想让家长参与到与学校相关的活动中。儿童在学校的表现也会影响其对家长参与的态度, 如果儿童在校表现较好, 他们会希望家长参加家长会等活动;如果儿童在校表现不好, 成绩较差, 且有问题行为, 他们则不希望老师叫家长来学校。[51]

(四) 生活背景因素

缺乏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以及相关的技能也是家长参与实践的主要障碍。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缘故, 没有空余时间跟孩子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没有精力参与孩子的学习。[52]同时, 有些家长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 因而无法帮助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不知道如何参加幼儿园的志愿活动等。[53]因此, 胡佛和桑德拉在影响家长参与的因素中添加了生活背景 (Life Context) 这一因素, 主要包括技能和认知、时间和精力两个子因素。[54]

除了以上影响因素, 如果家长参加过学前教育课程, 则会更多地参与到儿童的幼小衔接实践中去。地理因素也会对家长的参与产生影响, 城区的家长较郊区的家长参与较少。[55]同龄家长之间的鼓励和信息交流也会促进家长的参与, 家长的积极参与经验和鼓励会增加另一部分家长的参与热情, 增强其自我效能感。[56]家长参与的情况除了会受到一些背景因素的影响, 也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例如有限的收入或缺少必要的交通设施参与学校课程和活动会减少家长的参与度。[57]

摘要:幼小衔接是儿童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家长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参与者, 在儿童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的最新研究发现:家长积极参与幼小衔接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 还可以协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实践。与此同时, 研究发现, 可以从家长自身、儿童和学校等多个层次探讨影响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复杂因素。因而, 在教育过程中, 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主动联系家长, 为家长提供相关信息, 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 在鼓励家长参与的同时帮助儿童的幼小衔接。

8.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师;家长;存在问题;对策;原则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环境改变带来的问题。大部分幼儿园为了吸引幼儿,把整个园变成一个大游乐场,室内外充满玩耍的设施、玩具和视频,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穿插学习内容,园里的布置也是充满童真童趣。而一旦上了小学,学习的时间长了,玩乐的设施突然少之又少,幼儿会感到不适应,没有乐趣,容易枯燥和乏味。

2.师生关系的改变带来的问题。从家长将幼儿送到幼儿园的那刻起,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关心着幼儿,从上厕所,喝水,吃饭、睡觉到学习方面的指引,可以说细致又周到,幼儿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依赖。而到了小学,需要幼儿独立的解决所有除了学习方面的问题,这样会令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生疏。

3.教学方法改变带来的问题。 幼儿园的学习是在玩乐中穿插进行的,自由灵活,对幼儿也没有太多硬性的要求,而小学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重视各种技能的训练,学习任务变大,幼儿会有压力感,同时也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4.考虑到幼儿年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因素,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一般没那么严格,一旦踏入小学,严格的作息制度和教学秩序会令幼儿适应不过来,这让他们有种被压抑被束缚的感受。

二、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有没有什么良好的对策呢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例如早睡早起,按时上学,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让幼儿认识遵守规则制度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学会遵守校规班规。并告诉他们不遵守的后果。

2.逐步建立幼儿的责任感

给他们派发一些简单的任务,告诉他们做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及时鼓励和小小的奖赏可增加他们做事情的兴趣。

3.让孩子有基本的自我独立意识,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

如独立完成作业,打扫卫生,会穿衣,整理玩具和学习用品,,家长可以配合老师,让孩子慢慢学会这些基本技能。在园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锻炼孩子,比如一定时间内比赛整理书包,让孩子在竞赛中得到提升。

4.帮助孩子学会与人打交道

大部分幼儿离开父母来到园里,安全感减弱,他们通常很胆怯,如果不能及时在这方面发现并疏导孩子,这些心理会妨碍幼儿的交往能力。去除孩子的胆怯心理,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鼓励他们一块玩耍,并事先制定友好相处的原则,比如不抢玩具,按顺序排队上厕所,学会互相谦让,帮助比自己年龄小的同学等等。

5.不干涉幼儿自主选择权,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很多孩子遇到问题,他会有自己最初的反应,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横加干涉,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的自信,学会思考问题并正确的解决问题。比如,发现孩子做出错误的举动时,可以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后果你要承担的,也要告诉他正确的选择,那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帮助孩子学会分析,学会处理,学会担当。

6.对幼儿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小学不同于幼儿,社会环境相对复杂,上小学后,社交面扩大了,课余时间孩子们独立支配,在安全方面孩子们必须有所认识。现在幼儿园里的课程基本都有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最基本的有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不随便跑出幼儿园,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等。

7.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可以模拟小学的学习环境让孩子逐渐适应,学习方面也可以适当增加学习量,时间方面也适当延长,撤去过多的游乐设施,锻炼孩子们的口才表达能力等等。

8.幼儿园教师所要注重的问题

(1)在大班时期,培养孩子们的静坐能力,如长时间的看书,写字,把游戏的时间缩短。

(2) 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家长多做沟通,从饮食到锻炼各方面都要加强。

9.家长要做的工作

(1)与教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状况,配合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自己的孩子,从学习,玩耍,交际,自我处理问题等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在生活中锻炼孩子的能力。扫地,穿衣,待客之道,帮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制定学习任务等等。

三、幼小衔接过程中我们要遵循那些原则

1.爱的原则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爱每一个孩子,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像大人般有缺点,但教师应该以正确的眼光来对待孩子们的短处,不随便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而是采取措施帮助引导孩子。

2.坚持差异性原则

一个班级里,孩子们的智力身体发育情况都不尽相同,随之带来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十个人学会了不代表全班都学会了,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的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

3.全面性原则:扬长补短而非填平补齐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势、兴趣和特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扬长补短的教育,不是填平补齐的教育。

4.激励性原则:提升幼儿的自信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帮助分析,鼓励孩子,恢复孩子的自信。

5.针对性原则: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适应不同孩子的需要。

6.喜乐的原则:帮助孩子梳理情绪,管理情绪,树立乐观的心态

孩子们虽然幼小,但是往往童年的记忆会影响一生,在这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多与家长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孩子梳理情绪,建立乐观的心态。

7.示范性原则: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许多的孩子心理就是模仿的对象,提高自身修养,做好表率,言谈重于身教,用好的行为好的思想好的习惯来影响幼儿。

8.价值观原则:帮助幼儿分清真善美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遇到事情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幼儿求真、求善、求美,是教育的价值,是教师的天职。

四、结语

成功的学前教育是教师、家长以及学校合作的成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家庭成为和谐一致的团队,幼儿才能根深苗壮的成长。

参考文章:

[1]《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 《新学期,幼小衔接教师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9.幼小衔接家长讲座 篇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班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首先感谢安庆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有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些育儿心得,也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的确,对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如今我们大班的孩子们即将进入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我们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准备呢? 一 心理上的准备

首先我们要在孩子的心理上做好辅导工作,让孩子有个转变角色的心理准备。1 树立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孩子为成长而欣喜

许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大班后,变得懂事起来。他们也渐渐发现自己的变化,个头变高了,饭量变大了,很多事情喜欢自己去尝试。这时作为家长,我们应为孩子的独立而欢呼。看到孩子自己刷牙洗脸,我们要竖起大拇指,不再干涉;看到孩子要帮大人擦席子,应该多加鼓励,放手让孩子去做,坚决不帮忙;孩子在不断地尝试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他会为自己的成长而变得自信和快乐。2 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切忌灌输错误思想

每个孩子其实都很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向往新的生活和环境,进入小学一直是他们所期盼的事情,因为这是证明他们长大的最好事实。然而许多家长总是给孩子灌输错误的思想,如“等你以后读书就苦了”“小学老师很凶的,看你怎么办?”“你动作这么慢,到了小学作业那么多,你可怎么办?”这些不良的想法一直侵蚀着孩子的思想,正所谓“近墨者黑”,未体验过小学生活的他们自然变得有些害怕,有心理阴影,不想上小学了。其实,家长换一种方式,用正面的阳光的话语去引导孩子,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读小学的。“哇,你都长这么大了,可以读小学了。”“你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啦,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你现在已经是幼儿园的大哥哥了,再过一个学期就是小学生啦!真了不起!”我相信,在家长的正面鼓励下,孩子自然很向往成长的快乐以及小学生活。二习惯上的准备

习惯上的准备尤其重要,很多孩子并不是不聪明而是习惯没有养好,导致学习成绩西部:上海市三泉路517弄46号,邮编:200443 电话:021 56423125 东部:上海市平顺路71号,邮政:200435 电话:021 56910229

东部大班

一直不好,学习状态也是一蹶不振,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大多好的孩子,不是班级里最聪明的,确实习惯都很好的。一个好习惯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如今热爱阅读的习惯就是我的小学老师培养的。1.生活习惯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上不要睡懒觉,晚上不要太精神,每天保证10-11小时睡眠时间。良好的作息对孩子的健康和精神状态有很大帮助。一般小学早上8点到校,下午4点放学,有的学校有延长班可能会5点放学,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而定。而且学校一天7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期间还要保证一小时的运动量,因此孩子在小学读书时消耗的体力是很大的,需要充足的睡眠,否则下午的课要打瞌睡的。从大班结束的暑假开始就可以培养孩子下午不睡觉的习惯了。2)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自己刷牙洗脸,自己整理书包,否则孩子对自己的东西一无所知,不但容易遗失,而且会“带进带出”一直背着也不交给老师。我碰到过许多这种情况,学校要交通知,可孩子说没带,打电话给家长询问,原来就在孩子的文具盒里。只是装进去的时候没有告诉孩子,所以才会导致当事人不知道。大人的过分包办,会使孩子过分依赖大人,尤其是精神上依赖,一旦出现问题就不知道怎么解决,只会哇哇大哭。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每个孩子应该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每周剪一次手指甲,夏天和初秋要每天洗澡,勤换衣,勤洗手。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但由于小的时候是托给阿姨带的,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不喜欢洗澡,有时早上起来不刷牙不洗脸就来学校了。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坐在一起,说他很臭,有好几次他和妈妈都因为洗澡的事情起争执,弄得父母也没办法。因为同学的疏远,他变得有些孤僻,后来在我和他的母亲的双方压力下他才养成每天刷牙洗脸的习惯。要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反复实践21天,可要改掉一个坏习惯需要1年甚至更多时间,因此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榜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对孩子的健康也很有必要。4)养成待人接物有礼貌的习惯

俗话说:“嘴巴甜一点,出门好办事。”孩子的礼貌培养要从小开始,如放学回家要西部:上海市三泉路517弄46号,邮编:200443 电话:021 56423125 东部:上海市平顺路71号,邮政:200435 电话:021 56910229

东部大班

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上学或出门要说:“我走了,爸爸妈妈再见!”之类的话,一旦养成有礼貌的习惯就会特别讨人喜欢。曾经有一个学生,他的胆子比较小,不太爱打招呼,于是他的母亲就经常锻炼他,不管是门卫的老伯伯还是陌生的阿姨,都鼓励他打招呼。后来,他的母亲欣喜得发现原本是提醒他打招呼,现在已经变成一种自发性的习惯,看到大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他已经能主动打招呼了,大家的笑脸似乎给了他勇气。2.学习习惯

进入大班后,明显感觉孩子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过程,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1)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孩子的有些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学习习惯,不需要大人的指导也能独立完成,如小手描红、一些简单的口算等,养成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和自主能力。如我在给我家QQ做逻辑狗时,起初他看不懂题目的汉字,因此总要依赖我读题,渐渐地有些题型很类似,他便开始自己琢磨题目的意思,不懂的时候才来问我。这对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有很大帮助。千万不要孩子一说“这题目怎么做啊?”家长就马上陪在旁边,解释得一清二楚,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2)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做作业,孩子总是在做作业和玩游戏方面选择后者,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但要养成孩子“先做作业再玩游戏”的好习惯,每天的固定任务要先完成,随后在进行游戏,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任性或央求拖拉到明后天,其实孩子的一些小手段都是在测算大人的底线,我们不能上了他们的当。一旦你坚决起来,他也自觉这样做不对,会主动完成作业的。3)养成做事专心的习惯

做事专心是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的一个好方法。有些家长很喜欢打断孩子,如孩子正在专注于拼图,她跑来说:“宝贝吃个苹果吧!”结果孩子放下手上的拼图转而吃起了苹果。又如有些老人心疼孩子,总是在孩子做作业时喂孩子吃点心,还一边喂一边说:“你管你写,外婆不耽误你,我喂你吃。”这样的打断看似好意,其实是破坏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得孩子很难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最好的方式是,孩子专注于某一件事,或玩某一样物品时,我们不要去打断,鼓励孩子坚持玩,不要轻言放弃,这样有助于延长孩子的注意力时间。

西部:上海市三泉路517弄46号,邮编:200443 电话:021 56423125 东部:上海市平顺路71号,邮政:200435 电话:021 56910229

东部大班

4)注重对听的习惯培养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你在那里一个劲地叫他,他却对你不理不睬;你明明说过的事情,孩子好像不知道似的明知故犯;其实这都是孩子听的习惯不好导致的。如何培养孩子“认真听、记得住”的好习惯,要从平时的点滴开始。以下介绍一些小方法: 一 训练孩子的重复能力 这是一列火车。——这是一列开往济南的火车。——这是一列从上海开往济南的火车。——这是一列从上海开往济南的18节车厢的火车。二训练孩子听得专注度 指定地点让孩子去拿确切的物品,训练孩子听的能力以及注意力。

三对于不听而导致失误的行为要进行惩罚,对于因为认真听而完成出色的任务要进行表扬。

四指导孩子有效地“听”,教会孩子在听的过程中要理解,要记住关键词等方式,强化听的技巧。

五玩玩传声筒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这个游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5)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孩子的责任心的培养要从一个个小任务开始,这点幼儿园的老师做得很到位。作为家长,在家里也可以实施任务意识的培养,因为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总会出现让孩子带的东西而有些孩子却不能带来。有的是忘记了,有的是根本上课没听不知道,还有的是家长过于包办,孩子不知情„„诸如此类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极为不利,因此平时我们就要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让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完全能承担大人布置的任务,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树立自信,培养责任心。(举例说明)二 学习上的准备

在习惯上的准备,我说的比较多,不过我想家长最关心的是入学前学习上该准备些什么?

1.情绪上的关注

对于孩子来说,如何进行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变尤其重要,因此在情绪上我们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变化,要多与孩子沟通,解决他们的问题。1)耐心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5、6岁孩子的年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问为什么,不管是什么事情他们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孩子智力发育的明显特征,家长应该为此感到欣喜。我的儿子也喜欢西部:上海市三泉路517弄46号,邮编:200443 电话:021 56423125 东部:上海市平顺路71号,邮政:200435 电话:021 56910229

东部大班

问为什么,只要是我知道的,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深知这对扩大孩子的知识储备百利而无一害;当然很多时候他问的问题,我也有答不上来的情况,这时我不会瞎说,而是会和儿子一起上网或看书查资料,让他明白“家长不是万能的,也会有不会的时候,而碰到难题就要主动出击寻找答案,不能轻言放弃”这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很重要。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老是问问题很烦,总是会说“问什么问,管好你自己就行了!”或是针对孩子的问题瞎说一通,这样对孩子好学善问的良好品德是个严重的打击。你的耐心是培养未来的“爱因斯坦”的最好方式。2)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有些家长生怕孩子不爱学习,每天给孩子布置了很多作业,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手还未完全发育好,书写对他们来说并不如大人这般流畅,其实是很困难的,因此不要过分苛求孩子,等到适当的年龄他们自然会握笔能书写了。其实学习无处不在,认认路边的路牌,广告牌,对他的识字量会有很大的提升。刚开始的时候,家长引导孩子去认读,到后来你会发现孩子会主动问你:“妈妈,这是什么字?”此时的孩子已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了。在学习中还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说:玩玩找不同的游戏,走走迷宫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方法。3)克服孩子的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也许是大部分孩子的通病,看到自己得心应手的他们会喜笑颜开,碰到自己不会的,他们就会愁眉苦脸,甚至放弃。家长在此时的引导尤为关键,当孩子出现畏难情绪时,家长要耐心引导,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同时给孩子些“关键的小提示”,让孩子获得从纠结讨厌到客服困难的那种舒畅的情感体验,从而明白“坚持的意义”。4)让孩子了解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在最初接触“学习”这件事时,没有一个孩子会有抵触情绪,孩子们总喜欢问“为什么”,他们喜欢所有新鲜事物,尝尝愿意去探险,或制作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些其实都是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对学习的认识过于肤浅,认为英语口语考星才是学习,认为坐在家里看书才是学习,其实学习无处不在。走楼梯的时候让孩子数数是学习,散步的时候让孩子读车牌是学习,休息的时候在沙地里搭城堡也是一种学习。学习无处不在,关键是有一颗善于观察和挖掘的心。在认车牌的过程中,我的儿子完全掌握了26个字母的大写认读;我足足用了一个月时间让他学会在爬楼梯的时候有节奏地背诵三字经;每天的日记画是培养他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画画幼儿园的生活,说说一天发西部:上海市三泉路517弄46号,邮编:200443 电话:021 56423125 东部:上海市平顺路71号,邮政:200435 电话:021 56910229

东部大班

生的趣事;地铁里的知识也不少,认站名是他最喜欢的事,指着标志考我是他最热爱的事„„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乐在其中。家长要善于挖掘周围的事物,抓住学习的契机,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善于观察,喜欢学习,对任何事物充满热情。

我记得QQ3岁的时候,有一次洗好澡,他突然对我说:“妈妈,你看我的手变了。”他指着皱巴巴的手说:“为什么洗了澡之后手就皱了?”我并不马上回答他,他拿起我的手看了看,说:“你的手怎么不皱?”我笑了笑,突然他指着浴盆里的水,豁然开朗地说:“我知道了,因为手泡在水里,所以皱了。”那时的我感到很惊奇,孩子真的很善于观察,心里不禁佩服,如果我直接告诉他,和他自己去发现,一定是后者印象更深。“你真聪明!”当我的大拇指刚竖起来,他已经得意地跑去告诉爸爸了,这种通过自己观察和努力发现的秘密尤其容易激发孩子的自信心。2.知识上的准备

很多家长十分关心,入学面试到底学校考些什么,很有幸我参加了几次这样的面试,确实对现在的孩子比较震撼。一般面试,老师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孩子的表达和表情,观察孩子的能力和心理素质;随即会有些针对性的面试,如语文类的,会让孩子读一小段简单的短文,检查孩子的识字量或是讲给故事给孩子,通过提问式的方式检查孩子的理解能力;数学类,就是让孩子用七巧板摆一些图形,亦或是口头出一些题目让孩子回答:你是怎么想的?该怎么做?通过孩子的表达,测试他的逻辑推理能力;英语类,有时是检测孩子的英语词汇量,给孩子看些图片说说英文单词;或是让孩子跟读一些较长的单词,测试孩子的口齿是否清晰;也有的孩子会用英语自我介绍;记忆类的题目有时出的比较多,如让孩子看一幅图,随即把图收到问孩子,图上有几个小动物,小猪的后面坐着谁等。有的学校比较注重孩子的能力,会考一些常识类或随机应变类的题目,如火警电话多少,要是你迷路了怎么办,如果天空不停地下雨会发生什么等等。

在知识储备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在入学前,最好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注意口算速度的训练;语文类的识字量很重要,最好学过拼音,当然小学也会教,但是速度会比较快一些;英语类主要是要有复述和跟读的能力,要考民办的孩子英语一定要有基础,至少1星口试和笔试通过。

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其实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了,这对孩子的识字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要养成孩子每日看书的习惯,因为孩子还小,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可以通过阅读提些小问题,让孩子说说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等,多给孩子看绘西部:上海市三泉路517弄46号,邮编:200443 电话:021 56423125 东部:上海市平顺路71号,邮政:200435 电话:021 56910229

东部大班

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发挥孩子想象,让孩子爱上阅读。向家长推荐比较经典的几本绘本,如今一年级老师也在向孩子们推荐的:《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是霸王龙》《爱心树》《逃家小兔》《三个强盗》《小黑鱼》等,这些绘本大人和孩子阅读是各有滋味,它们的寓意深刻,不同年龄阅读后体会不同。

在这里特别要跟家长们指出的是:切忌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切忌疲于奔走的课外学习,这两样是学习的大忌,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请家长在指导孩子的时候要放平心态,记住他们只是6岁的孩子,而不是和你同年龄的大人,他们的学习需要时间,需要鼓励,太过急功近利反而会事倍功半,让孩子不喜欢学习。三 能力上的准备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能力上的准备甚至比学习上的准备更为重要,很多孩子最初不适应小学生活,不是他的智力有问题,而是能力上达不到。书包里像垃圾桶,作业发下来一会儿就找不到了,上厕所不会拉裤子等等,这些大班常常出现的问题也会带到小学。因此孩子的能力培养是当务之急。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作业自己收,自己的书包自己理,过于包办不但孩子能力薄弱,而且会纵容他们推卸责任的坏习惯,他们总说:“又不是我理的,我怎么知道?”学习反而成了家长的事,东西忘记带不怪自己,都怪爸爸妈妈没放好,这种情况其实很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很不利。要培养孩子能够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的事情独立完成,不管是能力上还是精神上都不依赖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还有利于孩子的手部肌肉发育,同时还培养了孩子责任意识。如帮大人剥毛豆,擦席子,或是拿拖鞋、倒垃圾,事情不要过多,但要坚持做一样。渐渐地,孩子会对这个家有一份义务,责任意识会提高得很快。3 了解社会时事,适当地看些新闻

孩子都喜欢看电视,但到底该看些什么,我觉得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有些片子并不适合孩子观看,可以鼓励孩子看些知识性较强或是内容丰富的节目,但尽量减少孩子重复反复看动画片的情况。我的儿子很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其实我也很喜欢看,但是很多时候他都是在看重复的内容,已经看过好几遍的内容他还看得津津有味,其实一西部:上海市三泉路517弄46号,邮编:200443 电话:021 56423125 东部:上海市平顺路71号,邮政:200435 电话:021 56910229

东部大班

来对孩子的眼睛发育不利,二来重复反复出现的图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不是很有利,他会让孩子产生惰性,不会思考,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我提倡给孩子适当地看些新闻,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拓宽视野,更为今后成为一名有责任意识的中国公民打下基础。我记得有一年杨波外国语小学的考题是让孩子看三个人的照片,分别说出这三个人是谁?哪个国家的?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能全部说出来,有的知道这些人的国籍,但具体名字都说不清楚。其实这三个人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主席胡锦涛、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有的家长一定会说,这么难的题目小孩子怎么会知道?的确,这道题目确实很难,但是也给了我们新的提示,现在的小学注重的不只是孩子的知识学习,更是注重全面发展。阅读书籍不要局限一种,扩大孩子的知识储备

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因此今天我在阅读方面说了很多,希望家长给孩子阅读的书籍“杂”一些,内容多样化一些,让孩子的知识储备丰富些,过于单一对孩子的喜好培养和发展不利。热爱童话故事的女孩们,不如也看看自然科学,热爱军事汽车的男孩们,不妨也读一些小散文,只有综合阅读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5.鼓励孩子主动交往的意识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鼓励孩子主动交往的意识,如主动帮助他人,主动交些新朋友,只有在交往中才会发现更多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让孩子学会在交往中变换角色,换位思考很重要。只有豁达、宽容、谦逊、自信的孩子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6.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请家长们“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不是玩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一味服从的“乖宝宝”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有主见,敢于表达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尊重孩子,培养孩子有主见、敢争议极为必要。有时家庭会议请孩子一起参加,有时家里的事情让孩子来做决定,这样他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也有说话的权利,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今天我们三个出去玩,你想去哪里啊?亦或是这次家庭矛盾,爸爸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等,让孩子在一次次尝试中获得自我。四 几点忠告

最后给家长们几点忠告:“我们不培养惟命是从的孩子”,我们要培养敢于担当的男子汉;“孩子不是我们的赌注”,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家是孩子的心灵港湾”,家长西部:上海市三泉路517弄46号,邮编:200443 电话:021 56423125 东部:上海市平顺路71号,邮政:200435 电话:021 56910229

东部大班

不要让孩子内忧外患,没有发泄之处;“不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孩子没有可比性,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真的要比较,那就自己和自己比较,对自己有个全新的认识。每个孩子都不同,就如百花一般,有的早些开放,有的晚些盛开,但同样可以带来芬芳,时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相信自己的孩子,那将是他无限的动力。

让孩子爱上学习,我们家长首先作出表率,推荐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有些育儿方式值得一学。

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

王老师

2012.4

上一篇:新华电脑学校方案下一篇:关于学习监狱系统岗位廉政教育读本的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