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3篇)
1.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实践报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1班
王吉玮
20120408020
32《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实践报告》
一、参加者: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
201班
王吉玮
成合理的消费习惯。
二、实践主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状态,促进大学生养
三、时间:2013年2~3月
四、地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大多数的同学依靠父母,部分同学依靠国家或学校补助,部分同学获得了奖学金,少部分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极少数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仍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而在社会上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主要消费用于衣食住行,大部分用于吃饭,但不乏一部分消费用于大学生的自身娱乐消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吃穿问题占大学生的生活费的绝大多数,但是日常娱乐消费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尤其在以手机为主的IT电子产品和课余时间的网吧娱乐费用。
手机已成为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尤其在大学校园里,使用手机的比重更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因此大学生在手机上也需要大量花费。大学生的手机价格一般在300元~2000元,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每月的手机通话费用、手机上网费用约花费30元~100元不等。网吧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后的主要娱乐地点,而大学生在网吧的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根据大学生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一般大学生每月在网吧的消费在10元~400元不等。但一些家庭环境较好的大学生,也不乏在一些酒吧歌舞厅的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根据网络统计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总结: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
2.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二
一、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 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自城市家庭, 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在调查的1000人中, 836人父母有固定收入, 783人来自城市, 12人家庭无收入, 152人家庭收入不稳定, 变动很大。其中15.6%的家庭月收入能达到4000元以上, 48.9%的家庭月收入为3000元到2000元, 22.1%的家庭月收入为2000元到1000元, 13.4%的家庭月收为1000元以下。
2. 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在日常消费经济来源方面, 8 8%的学生日常消费由父母供给, 4.5%的学生由亲友供给, 7.5%的学生由父母供给为主, 自己通过打工、勤工俭学、奖学金等方式补贴。独立学院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 从小娇生惯养,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会自力更生去寻求经济来源, 更多的是靠父母。
3. 消费水平总体偏高, 消费差距大
根据调查, 独立学院大学生每月消费在200元以下的占9.3%, 200元~400元的占19.1%, 400元~700元的占56%, 700元~900元的占12.6%, 1000元以上的占3%。可以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每月消费主要集中在200元~700元间, 月消费低于200元或高于1000元的均是少部分学生, 消费水平总体偏高。
独立学院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 但消费水平相差悬殊,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低年级同学消费水平明显高于高年级同学。低年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来到了大学校园中, 理财方面经验和能力有限, 导致了一些盲目消费。
(2) 独生子女的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3) 女生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男生。
(4) 经商家庭的子女、高薪家庭的子女等家庭月收入偏高的子女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民的子女、普通工人的子女, 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
4. 消费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消费, 包括学习消费、伙食费、日常用品、服装费等, 占总消费的7 5%。学费、住宿费占基本消费的7 0%, 书籍费、考试与辅导班费所占比例仅为2.76%, 如果去掉学费与住宿费用, 基本消费大概占总消费的22.5%。另一部分是额外消费, 包括旅游费、“人情”费、零食费、上网费、恋爱消费、手机消费、形象设计消费等, 占总消费的2 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涉及面广, 消费支出数额大, 消费结构不合理, 吃喝玩乐消费比例过大。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形成健康消费的对策及其建议
1. 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要在消费行为中能够有目的、有计划, 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 形成自己的理财观念, 用理智支配消费。一方面要注重消费支出的总量, 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是家庭, 所以要根据家庭情况适度消费;另一方面要注重消费的合理支出, 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消费效应的最大化, 合理安排消费结构。大学生个人应努力养成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 也为身边的同学树立好的榜样。减少奢侈消费, 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习上, 用最合理的最经济的方式来完成自身的学业。
2. 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
家长的过分溺爱促使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 因此,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 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会孩子理财之道。家长应该合理根据家庭条件分配给子女生活费, 帮助子女设计合理的消费计划, 引导他们合理开支, 及时过问子女对钱的使用情况, 做到心里有数, 不要任凭子女花钱, 把好防止奢侈消费的第一道关。家长自身也要合理的消费,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
3. 学校教育必不可少
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包括合理消费的能力。高校教育者应重视大学生成长中每个环节的教育, 重视和培养大学生建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1) 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涉及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 学校可以利用展板、校报、竞赛等做一些关于大学生消费的宣传, 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水平和其他同龄人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 自己督促自己做到不乱花钱, 树立良好的消费观, 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使整个校园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消费风气。
(2) 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高校教育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侵蚀。抓好学生行为培养, 作为2 1世纪的大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都应致力于对知识的追求, 在事业上高标准, 在生活消费上低要求, 克服消费上的不良倾向, 树立远大理想, 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鼓励他们要自觉追求有利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 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的消费活动。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建设, 社会、家长、学校共同为独立学院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氛围。
参考文献
[1]方正泉: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J].2002 (2)
3.青海省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 篇三
关键词:消费调查 大学生 青海省
为了掌握真实的大学生经济水平和消费情况,为学校制定各种资助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理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青海省大学生进行调查,在该省大学的教室、图书馆、食堂、自习室等地方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75份,有效问卷470份,回收率为94%,并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来源分析
从表1分析得知,青海省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家庭提供、助学金、助学贷款、兼职收入,但是以家庭提供生活费为主,其他消费来源为辅的特征较为明显。
(二)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基本生活消费
基本生活消费主要分为饮食消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两方面。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知,饮食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8.0%。由于消费收入水平的制约,大学生恩格尔系数较大,大概是0.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同时,肥皂、衣服、鞋袜、牙膏、洗衣粉等大学生日常必需品的消费比较固定。
2、网络通讯消费
网络通讯消费主要是大学生使用手机或互联网产生的一些费用[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网络消费,64.89%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网络支出100元以下;3.83%的大学生网络支出高达300元以上。相比于网络支出,手机通讯消费所占比例较大,50.34%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手机通讯费用支出300元以下。30.85%的大学生费用支出在400元—500元之间。6.38%的大学生支出超过了500元。
3、休闲娱乐消费
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也是如此。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初高中升学压力,有了充足的自由分配时间,这些都为大学生追求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条件,看电影、逛街购物、假期旅游、唱歌健身等潮流娱乐方式备受大学生追捧。
4、人际交往消费
人际交往消费是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人脉网络的支出。当前,大学生各种人情消费支出日益增加,每到一些特别的节日或同学生日,请客吃饭、唱歌、送礼物都是必须的。本文调查结果显示,26.02%的大学生除了日常人际交往消费外,每月额外花费平均用200元—400元在陪朋友唱歌、逛街、购物、看电影等交际活动上。
5.自我发展消费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就业竞争压力,青海省大学生也渐渐意识到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性。除了确保优异的专业成绩外,大多数学生购买辅导资料、教材,并参加各种专业有关的资格考试,从而提高自己竞争力。本文调查结果得知,47.66%的大学生平均每学期的自我发展消费在100—300元之间。
二、青海省大学生日常消费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水平适中,但个体差异正在加大
青海省大学生消费能够坚持量入而出的原则,然而个性差异较大,小部分大学生消费水平较高,同时也有一些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城市、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省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但在个人发展方面支出较低
分析青海省大学生月均消费得知,主要包括伙食和购买日常用品等生存消费,同时也包括了通讯、娱乐、交际与学习等方面的消费。调查得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其在旅游、人际交往、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日益增加,然而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较小。
(三)大学生消费相对理性,但缺乏计划性
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注重商品的性价比,消费比较理性;但是有些大学生一味地追求潮流、时尚,看重品牌,个性化消费行为尤为严重,消费水平日益增长。同时,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计划性,随意消费,有的大学生无法量入而出,合理分配,理财能力缺乏。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思路
为了引导青海省大学生合理消费,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大学各班主任应该采用课堂教学、开班讲座等方法,积极同学生交流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消费观,帮助其改正不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是一种思想之内的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这是一种内在素质,应该从根源上去改正不科学的消费观念,这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言尤为必要[2]。第二,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经过支配金钱,科学消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运用金钱的能力。第三,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教育学生不得相互攀比,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第四,倡导勤工俭学。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资助,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
总体而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状况比较合理。本文重点调查分析了该省大学生消费来源、结构与观念等方面,发现该省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消费水平个体差异显著、个人发展支出比例较小及消费缺乏计划性等方面。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消费更加理性,从而使得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对策—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04):21—23.
[2]白洁.高校校风中应高扬“健康消费”之旗—以广州高校为中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04):651—653.
4.关于高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四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字:高中生 消费观念 学校教育
一、调查结论:
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74.1%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
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
目前,二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参考书籍除外)
3.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我们学校都有统一的着装,因此鞋子似乎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调查显示:有49.7%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4.5%,100元以下的占45.8%;有50.8%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74.2%的学生购买过名牌鞋。买名牌鞋的前两个原因是:自己喜欢(88.9%)和受社会潮流影响(5.1%);买某种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48.6%)和款式(31.2%)所占的比重最大。
4.寄宿生的消费水平远不如通学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寄宿生独身子女的人数远大于通学生,而且家庭的年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月生活费多在400元左右。扣除了平常的各项消费,剩下的零用钱不多,减低了乱消费的机会。再加上大多数的寄宿生都来自乡下,消费观念多数都很朴实。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就我校高中生的消费状况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严重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据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二、成因分析
㈠主观因素:
⒈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2.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名牌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⒊求异心理的影响。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压力,也许因为学习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㈡客观因素:
⒈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为了“面子”不惜付出高代价。而且认清消费也越来越中。广告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
2.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的学生的“压岁钱”更 是多的数不胜数,家长给了又给,亲戚也给不少.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话到没钱止,而他们花钱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于是,这部分“多余”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这样就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
⒊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的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三、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
1、首先,要在当代中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其次,教师应积极联系中学生的家长,配合家长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告诫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子女,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再次,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建议学校多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然而当今,大部分中学生的消费都很偏激,所以,希望中学生能调整一下自己在各方面的消费比例,比如说把不应用的钱,用到学习方面,尽量少吃零食,不要再有攀比现象,买音像制品、送礼要有个适度,要注意家庭条件来支配你的消费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崇洋消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物质消费,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费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健康,购买各类书籍开发人的智力,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等,都是精神消费的表现。第三,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患。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之,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热衷于吃喝玩乐,在生活上挥霍浪费的人是不会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我们要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奋斗目标,作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有为青年。
此外,社会也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5.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五
我们都生活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每天都在消费。饮食,出行,日常所需,恋爱,通讯….这些都是我们的消费项目。我们大学生还不能完全独立,我们所花的每一笔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如何消费才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大学里拥有正确的消费理念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努力,我们设计并分发了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我们调查的50位大学生中女生占20%,男生占80%。其中有城市人口占10%,城镇人口约占23%,农村人口则占67%。所以我们的调查结果对一般收入普通的家庭的学生具有代表性。我们会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找到一些好的消费理念,找出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同学们培养正确的消费理念有所帮助。其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中有8%的同学的一个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2%的同学在 500-800元,88%的同学 在800-1200元,2%的同学在1500元以上。其中8%同学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我们小组认为这是十分罕见的,我们现在还年少,最基本的吃要保持住,不能为了省钱而搞垮了自己的身体,大部分同学的月生活费在800-1200。这是比较正常的,正常的吃穿都正好,而且还有多余的钱可以应付突发状况,比如说:高中同学来这里游玩看望你,比如社团活动,学校聚餐时,这些突发状况。而2%的同学月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的,我们认为消费不怎么合理,应该懂的理性消费,这2%的同学中肯定存在上淘宝控制不住自己的同学,一看到网上有漂亮的衣服,稀奇的玩意都会去买,所以造成了月生活费过高。
2,调查中有21%的同学每个月的生活费有剩余,70%的同学够花,9%的同学不够花。我想说月生活费有剩余的同学肯定平时对钱话费肯定有规划,知道什么东西要买,什么东西自己不需要不用花钱买。而70%够花的同学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可能是每个月的前几天比较风光,比较潇洒,花钱比较痛快。而一个月的最后几天都在省吃俭用,能过一天是一天。而9%的同学不够花,可能是他们还没认识到赚钱的辛苦,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完,尽管一个月还没到,还是会打电话给父母叫他们汇钱,这种消费行为是极不理智的。
3,调查中50%的同学消费方式为能省则省,25%有的同学事先计划好再花钱,但也有25%的同学毫不在乎想花就花。这种情况应该和上述2的情况一一对应,能省则省的和事先计划好再花钱的同学每个月的生活费都不会超支,也就是说有剩余或者正好用完,而25%的同学想花就花,只有2种结果,要么就是月生活费不够花,要么就是家庭比较富裕,给的生活费比较充足,造成了同学生活费够花这个现象。但是父母不能总汇钱,应该教导儿女规划,控制好月生活费。
4,通过对5,6问题关于大学生记账和花钱的综合分析得出:有记账习惯的人已经接近没有了,而有预算花钱的人和想买就买的人各占了一半。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更深一步的探讨。探讨中我们小组得出一致的结论记账这个习惯在男生中应该是不存在了,在女生中也只是一少部分的存在,记账习惯的没落,可能有当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消费越来越大,如果每笔钱都记上,小到买了一支笔,大到没了一件衣服,那么可能会有点麻烦,所以大部分没有记账的习惯。但是我们还是得预算的花钱,知道哪些东西是必须买的,哪些是可惜选择性购买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想买就买的同学,可能生活中会存在下列问题,可能很多东西自己只是第一眼喜欢,所以买过来的东西只是刚买时候用一段时期,后面就都没用了,比如一件衣服第一眼就能很好看,很适合自己,但是买回来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裤子和这件衣服不配、穿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所以几天后就扔在了一边。这类同学就是没有很好消费观。5,调查中100%的同学有手机,50%的人有mp4或mp3,90%的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在这个信息时代拥有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一种必要,但这也让我们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消费了很多。这些消费是否值得?这也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大家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消费一个月总和在50-100元。
在每个月中,话费50-100元在手机和电脑上也算正常,毕竟我们现在没有什么业务电话,没有工作需求,我们有的只是每个月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通通电话,问问情况,交流交流感情,而在校内的同学的联系由于存在手机短号,就算不是同校的学生,加个600也是免费的,这个手机业务真是轻松加愉快啊。而且上网费用也比较低,所以大部分同学在这方面的费用都是百元以内,没有太大差别。
6,接下来是调查大学生在朋友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情况,20%的同学会花钱给朋友买生日礼物,40%的同学选择了不买礼物,4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但没有人选择为朋友制作礼物。没有人选择为朋友制作礼物和这个时代有关,虽然说制作礼物很用心,可以让朋友感到你很在乎他,而且也比较省钱,但是现在的时代以快为主题,所以人类变的懒惰了,宁愿花钱也不用花时间,其实也存在另一部分原因,可能心灵手巧的人少了,做的礼物实在见不得人,所以选择花钱买。40%的同学不选择买礼物,可能他们的口才比较好,祝福的话语笔礼物更能是朋友感动,让他们有存在感,所以他们不选择买礼物,选择了说一些祝福的话语。20%的人选择花钱买礼物了,他们也重视朋友,但是找不到好的方法表达,所以选择了人们最常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买礼物的时候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知道什么是礼轻情意重,表达一下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7.调查的群体中只有很少的人会在的恋爱方面消费。我们猜想,可能调查人群中存在一部分因为害羞而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其实他们有女友,有消费,但是隐瞒了,这样我们就不得而知到底有多少同学在恋爱方面消费了多少,所以我们小组以后还要深入调查。但是这方面的消费,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因为有同学的恋情可以保持到结婚,所以这是的消费还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有一部分就是不那么稳定了,可能几个月一小换,几年一大换,同学应该自己对号入座,清楚自己属于哪种,在理性消费。
6.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一、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问卷抽样调查的形式,其中以物理系学生为主,还包括化工院、数学院、计通院等其它院系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比如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等;二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主要消费来源等内容;三是关于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方面的内容;四s是关于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方面的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1、关于大学生消费来源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大学就是“养老院“,认为大学生是被家人所供养,衣食无忧。对此,我们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调查统计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以及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只有少数大学生是通过自己打工、兼职获取生活消费来源。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对于家庭经济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大学学费和生活消费都依赖于家庭。(详见表2)
表2: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注:“三金”:是指贷学金、助学金、奖学金)不过,从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都愿意参加勤工俭学,有83.9%的同学不同程度上希望能够通过打工养活自己,其中有22.4%表示非常愿意、44.6%表示愿意,大学生表示非常不愿意、不愿意、比较不愿意外出打工的比例共占16.1%,持此观点的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是用来专心读书的时期,外出打工相当于拿了家里的钱换取在大学打工的机会,得不偿失。(详见表3)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集中在中间阶层,呈现出“橄榄型”分布状况,被调查大学生的家庭月均收入在500-2000元、2001-4000元之间的分别占39.6%和24.8%,共占整个样本的64.4%,而家庭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学生比例不高,仅占12.4%,月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3.2%,相对来说比例有点偏高(具体见表4)。就这样的家庭收入状况,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力是极为有限的,这充分揭示了面对这种经济来源十分窘迫的状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面的人生课题。
表4:学生家庭月均收入状况
2、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情况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消费水平是指大学生年均或月均支出的多少。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月消费近一半人数在300-500元之间,但两头存在差距悬殊的现象,有少数的贫困生月消费在150元以下,但也有同学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具体见表5)。对照表4,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每月的消费支出占其家庭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为了保证学生的消费,不少家庭必须压缩家庭开支,甚至要拿出原有的积蓄来维持学生每月的消费。表5:学生月均消费情况
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在学生每月消费结构中,较多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最大的消费是用于日常
饮食,其次是交通/通讯和穿着,用于学习消费与娱乐消费差不多持平。(见表6)
表6:学生消费结构情况
注:本调查题“你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包括上表中“消费结构”的七个选
项,在让学生作选择时,没有限定学生只选一项,学生可作多项选择。
据了解,我校食堂的饭菜均在1-2元之间,女生每餐一般消费在3元左右,男生则一般消费在4-5元左右。按这种方式计算,大学生用在吃饭上面的花费将不超过250-350元。其余的钱大学生们用来做什么了?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存在追求时尚和盲目享受的错误倾向,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比如购买时尚电子产品、过多的移动电话消费、畅游网络、庆祝生日的聚餐、K歌、送礼等等。(详见表
7、表
8、表
9、表
10、表11)
表7:学生目前拥有电子产品的情况
表8:学生每月手机话费情况表9:学生每月上网花费情况表10:自己庆祝生日花费情况表11:为别人庆祝生日花费情况
3、关于大学生消费认知以及消费习惯的调查分析
观念是人们行为的先导。消费也是这样,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念,就会引导人们发生什么样的消费行为。不好的消费观念也许会引导人踏入歧途。
统计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衣食住行方面有49.6%的同学坚持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有
5.9%的同学认为应该追求高标准,43.4%的同学是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当自己月消费有盈余时,27.8%的大学生倾向于将余额用来改善物质生活,奖励自己一个月的“持家有方”,35.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将余额存入银行,做长期投资,用于将来购买比较大型的电子产品等,37.1%的学生愿意用来购买书籍、CD等,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消费的计划性方面,有52.6%的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有记录,不过当中有26.7%的学生不是从头至尾,而是断断续续做记录,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的消费从来没有记录,比较随意;在回答是怎么看待“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这一问题时,认为“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的占72.9%、认为“以前曾经有用,现在已经过时|”的占4.9%、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提倡”的占20.3%、回答“没想过”的占1.9%,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完全赞同勤俭节约这一
传统美德的,调查中有49.8%的学生家长总是要求小孩注意勤俭节约,这进一步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在回答“在日常生活中花钱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35.2% 的学生认为“钱来之不易,能省则省”,34.7%的学生认为“人是最重要的,钱该花就花”、但也有4.8%的学生认为“钱是身外之物,不花白不花”,还有7.6%的学生回答“几乎什么都不想”、17.7%的学生回答“心情很矛盾,说不清”;在回答怎样看待“只要我喜欢,价格再贵的东西我都会想办法买下来”这一观点时,有66.7的学生持不同意的看法、25.7%的同学持比较同意的看法,只有7.6%的同学持同意的看法。
由此可见,我校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具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合理的消费观念的,能够摆正自己的消费心态,但也部分同学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和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从调查中也发现,学生消费习惯的养成和消费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家庭、朋友/同学、媒体和现实生活的影响,排在第一位的是朋友/同学,第二是现实生活,第三是媒体,第四是父母。可见,我们学校应该要加强对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讨论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总体来看,我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主流还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1)在消费水平上趋于中等,但个体差别在拉大。我校大多数学生的月均消费在400元左右,大多数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基本持平。但从调查的结果看:城镇与农村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等的消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消费水平高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月均消费高居1000元以上,有的却在150元以下;有的花钱大手大脚、挥金如土,有的却节衣缩食仍难以为继。这种上下近十余倍的消费悬殊,在目前情况下,对生活在同一集体的贫困大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同时大学生在获取消费能力方面还不够积极主动,对家庭依赖心理比较严重。有些大学生尽管有勤工俭学的愿望,但在面对寻找打工机会和处理学习与打工的矛盾关系时,仍缺乏勇气、自信和吃苦精神。
(2)在消费结构上基本合理,但娱乐性消费在增长。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交通、通讯和穿着等,其中主要是用于饮食。大学生在月消费有盈余的情况下,倾向于将盈余购买物质品,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相对而言,大学生伙食消费的比例在下降,而在衣着、人情、娱乐、旅游、通讯以及其它方面的消费比例在上升,特别是大学生的娱乐消费,但娱乐的内容却基本都是看电影、录像、玩游戏、上网等等。这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协调,如不加以引导,容易助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铺张浪费、追求享受、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智力、才能的开发,而且往往会耽误学习,严重影响学业和成才。
(3)在消费认知上相对理性,但存在盲目消费现象。对于消费的态度、目的具有较明确的认识,多数学生认为在自己没有能力赚钱养活自己的现状下,节约勤俭是应该被提倡的。但是在具体消费行为中,很多学生开支缺乏计划性、理财能力比较差。部分学生不能摆正成才需要在个体诸多需要中的绝对优势,经常受其它需要的冲击而不时改变初衷,淡化了成才这一人生主题。而使一部分学生在消费上“跟着感觉走”,追求“不需要”的需要,导致盲目消费和高消费。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增大,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无计划盲目消费的现象。
由此可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素养,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一项重要而必要的任务,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当前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客观要求。作为学校方面,应该努力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做到:
1、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立人”是大学之本,大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且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是大学生做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高校不能把学生的花钱、消费仅仅视为大学生个人的、“可管可不管最好不管的私事”,而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启发和教育。
(1)倡导节约消费。要大力向当代大学生宣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乃至将来依然具有坚守和弘扬的价值。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责任教育、爱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且也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方面。坚持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起来,倡导学生从自身的点滴做起,比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点、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等等,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加以适当奖励和宣传。
(2)主张合理消费。从年轻人的特点来说,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追求新颖、时尚,本无可非议,但必须与自身实际情况要相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合理消费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一是量入为出,即告诉学生不要随大流、盲目攀比高消费,而要考虑自身及家庭的消费能力做合理安排。二是经济适用,即教育学生不要无原则地赶时髦、追新潮,在选择物品时要讲究实用、注重投资效益。三是统筹计划,即教育学生在花钱学会合理计划、及时调整,尽量做到使自己消费全程基本平衡。四是身份相符,即教育学生在确立消费时,要注意自己是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不赶时髦、不借债高消费、也不能无限制地追求高档名牌,要坚持“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的原则。
(3)引导高雅消费。和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大学生群体应该是属于精神食粮丰富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追求一定的物质消费是完全合理的。相对而言,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消费水平,对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应该要引导大学生加大精神文化生活的投
入, 提高他们精神消费的比重和质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活动,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注重管理,形成良好的消费示范。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要适当加以规范和管理,比如,制止大学生的高消费行为,严令禁止大学生的抽烟和酗酒行为等。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从众心理和追求时尚的特征,学校教师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将对学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将对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具有直接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往往以高年级学生为效仿对象。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和完善引导学生正确消费的示范机制。另外,学校在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贷款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要恰当地和学生的消费情况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消费与荣誉、利益挂钩,特别是要制止大学生用所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等去开展请客吃喝玩乐活动,让优秀学生、贫困生在学生中充分形成勤俭节约的示范形象,进一步带动广大学生合理消费。最后,对于那些个别采取偷、抢、骗等违法乱纪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3、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
消费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它涉及的内容很广,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等。大学生虽然是文化修养层次较高的群体,但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自己支配自己的日常消费,对于消费知识的了解并不多、不够系统。因此,高校有必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一方面可通过开设有关消费知识的课程或讲座、举办消费知识竞赛、成立大学生消费社团、协会、咨询和指导机构等形式,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消费常识,并在掌握一定消费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识辨力、评价力、挑选力,克服消费过程中的盲目因素,增强消费的计划性、合理性,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消费活动,获得良好的消费效益;另一方面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和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要积极为贫困生开辟出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学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开辟专门岗位、确定管理办法,促使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这不仅能改变学生对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心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真正体谅到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艰辛,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自立精神,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4、优化环境,营造健康的消费文化。
7.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七
一、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经济状况
第一, 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中等或中等偏下, 十分富裕的家庭所占比例较小。该校属教育部直属高校, 是六所师范生免费就读的学校之一, 来自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学生较多, 一线大城市的生源较少。
第二, 贫困生较多。华中师范大学对入校大学生会集中进行一次贫困认定, 按照贫困程度不同分为生存型困难学生、生活型困难学生、发展型困难学生以及非贫困学生。目前所调查的学生中生存型困难学生占3%;生活型困难学生占28%;发展型困难学生占40%;非贫困学生约29% (见图1) 。贫困学生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少数城镇居民低保户家庭。但全部生存型困难学生和一部分生活型困难学生可以获得国奖助学金, 其他困难型学生可以拿到一些其他助学金或者临时困难补助等, 据调查结果反映学校的资助面较大。
第三, 分析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情况, 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满足生活需要, 但生活品质还是有差异。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58.4%的学生靠父母供给, 10.1%靠亲友借款或贷款, 1.5%靠自己勤工俭学, 30%不需要父母额外资助。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人数较多, 享有每月600元的生活补助, 而且学费住宿费全免。但免费师范生中也有差别, 58%的免费师范生还是会得到父母补贴。图2是被调查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整体来说, 7.3%的学生月生活费在600元以下, 82%每月生活费在600~1000元之间, 9.5%的学生超过1000元, 在1500元以下, 还有1.2%的学生月生活费超过1500元。这说明大学生的贫富差距还是存在的, 在备注一栏得知超过半数学生会通过做兼职改善自己生活, 多数学生会选择做家教, 这也与武汉对家教市场的需求相符合。大部分学生的经济状况还是比较适合这个城市的消费水平的, 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比较自立自强, 能通过劳动增加自己的生活费。在“每个月是否有剩余”的问题上, 高达93%的学生表示每个月没有剩余, 其中47%的学生会觉得生活费不够花。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 国家经济水平高度提升, 大学生对经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但仅6%的学生表示会额外向家里要, 其中大部分为大一学生, 表明当代大学生随着心智的成熟, 学会了自尊和体谅父母。
二、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
15%的学生每个月饮食费 (包括零食) 在300元以下。72%饮食费在300~600元之间, 13%在600元以上。大部分学生因为方便、便宜, 基本在食堂就餐, 少部分同学经常叫外卖或其他。这表明大部分同学每个月的生活费基本花在食物上了。由此看出大学生对吃方面追求比较高, 同时大学生平时交友, 处理人际关系, 娱乐都离不开在外面就餐。
68%同学表示因为考级、驾校之类的学习费用较高, 30%同学表示承担得起。超过七成的学生表示为了节省生活费会选择电子书籍或者到图书馆借书, 少数学生因为喜爱收藏表示愿意购买纸质书籍。在考级方面费用相对有些高, 但同时大学生也许可以适当减少在饮食方面的费用。
现代大学生基本人手一台笔记本和手机, 在电子产品方面花销也比较大。10%还拥有平板。72%学生每个月网费和电话费在50~70元之间, 19%在50元以下, 9%在70元以上, 这部分同学备注里表示因为网游, 经常打异地电话而导致花销大。大学是一个微型社会, 同学们来自来自全国各地, 尤其是异地的学生因为经常要打长途电话, 费用会相对较高。
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消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女生每个月在化妆品和服饰上的花销比较大;男生则在交友、上网方面的开销大。同时大学生恋爱产生的费用也值得分析。随着时代发展, 男女生共同承担恋爱费用的情况越来越多。62%男生恋爱中由于看电影、吃饭、交通、通电话等产生的费用为每月500元, 54%女生则为200元。这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三、思考分析
被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大多可以做到理性消费, 但非理性消费也存在。学生在购买物品时首先考虑的还是价格和质量, 消费还是较为理性的, 乱花钱的学生还是少数。非理性消费主要体现在上网, 打长途电话, 谈恋爱, 买名牌衣服鞋子等。第二, 支付方式网络化, 团购等方式比较受大学生欢迎。现在网络支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进入了网络时代, 但这种方便快捷又比较刺激消费, 有时候容易激发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第三, 消费倾向趋于多元。目前大学生兴趣广泛, 消费对象呈现多元化, 手机、电脑、运动用品, 影音器材甚至旅游都是大学生比较热衷的。第四, 来自城市的孩子和来自农村的孩子消费存在差异性, 城市的孩子出手比较阔绰一些, 讲究名牌, 农村的孩子比较质朴, 消费主要用于生活和日常开销。第五, 大学生中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主要表现在攀比和虚荣方面。虚荣心作祟会使部分大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
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并不是那么富裕,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不要盲目虚荣、一味追求名牌和高端消费。要学会理性消费, 也许可以解决每个月生活费基本用于吃的问题。在教育费用上, 也不能因为节约生活费而舍不得一笔钱从而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理智的得失观。电子产品方面, 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而选择适合自己品牌, 不要为了跟随潮流或面子一定要购买i Phone。恋爱中的同学更要学会理性消费, 纯靠经济建立起来的情感并不可取。每一个大学生要学会科学的消费观, 更好的掌管自己的生活。
四、解决方案
为了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情况, 学校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加强引导,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办讲座, 课堂等方式, 多创造机会通过教导来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观, 改正大学生不好的消费习惯。消费观是根植于思想之内的东西, 并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改正的, 这是一种内在素质, 必须从根源上去改正不好的消费观念, 这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第二, 培养大学生一定的理财能力。通过支配金钱, 合理消费, 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第三, 培养良好的消费风气。教育学生不能盲目攀比, 以勤俭节约为荣, 以奢侈浪费为耻。第四, 提倡勤工俭学。给予贫困大学生一定的资助。总之, 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 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姜继红.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社会学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3 (1) .
[2]刘建林, 张存库, 马宁.扩招条件下大学新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 2001 (2) .
[3]杨小劲, 潘矜矜.我校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 .
[4]肖沛雄, 陈国海.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8.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八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早已成为我国政府、高校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金融风暴袭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浙江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宽松的就业政策,努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就业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
一、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现状
1、就业总体形势保持稳定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积极配合、大学生及时转变就业观念,这些使浙江省大学生2009年的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2008年浙江全省20~24岁的青年大学生的失业率为6.3%,与近几年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2、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加深
金融危机的蔓延使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不断受到影响,就业不可避免遭遇寒流。受供求双方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局势趋于紧张。一方面,受大学连年扩招的影响,浙江省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屡创历史新高,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23.3万人,比2008年增加1.8万人,增长8.2%。另一方面,企业用工又受经济发展趋缓、经营困难的影响而大大减少,企业关停(减)产、休假和裁员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用工需求趋于谨慎。2009年一季度,浙江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增反降,同比减少1.6%,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就业岗位的供需失调,使得大学生就业更为艰难。
3、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巨大冲击,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在积极的政策引导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据教育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6月20日,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68.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0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专科生和高职生的签约率分别提高了6.5、8.7、2.3个百分点。
二、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分析
2009年,浙江省统计局对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表示担忧,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就业压力。据温州市的调查显示,有64.4%的大学生认为当前找工作困难较大;31.3%的大学生认为,通过自己努力应该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只有4.3%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调查显示,“缺乏实践经验”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大学生人数多”和“金融危机引起的岗位减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另外两大主要因素。有27%的大学生和57.1%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有59.6%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首先考虑其实习经历和实践能力,这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而从2004开始大学连年扩招导致大学生出现“过剩”,使毕业生年均增长18.2%,高出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14.6个百分点。此外,有25.5%的大学生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减少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应对就业压力的措施
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主动调整就业预期,积极应对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大学生择业趋于理性化,开始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务实态度,把长期职业发展放在首位。其次,应届毕业生主动降低月薪期望值。据温州市的调查显示,在回答“若求职状况不尽人意,你是否会降低标准”时,有20.0%选择“是”:有70.2%选择“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只有9.8%选择“否”。面对目前的求职难状况,调查中有4.6%的受调查者选择可以接受1000元以下的月薪,有64.1%能接受1000~2000元的月薪,有19.3%要求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12.0%要求月薪在3000元以上。可见,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的,占了大学生的三分之二。再次,大学生能积极转变就业理念,不再一味地追求专业对口,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踏踏实实地在现有岗位上积累经验。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发展的需求。最后,创业是就业之源,以创业促就业,变被动为主动,是大学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一种积极思路。据浙江万里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就业压力大的话,会选择自主创业。
3、满意度指标分析
从一项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自己主动应聘的占77.6%,依靠学校提供信息应聘的占14.2%,亲属帮忙找工作的占7.6%。可见,大学生能正视就业压力,努力开拓就业渠道。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经大学生的自身努力,有53.2%的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12.9%有工作意向但没有最终确定,33.4%尚未找到工作。调查中,大学生能较快地适应新岗位,在工作、收入及毕业去向方面,达到基本满意及以上的分别占96.1%、85.4%、90.5%。同时,对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有33.3%的认为“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27.2%的认为“专业不好,社会需求少”:22.8%的认为“不着急找工作,看看再说”;10.2%的认为应该“继续读书”。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予支持,不断拓宽就业途径,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大学生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融入就业大环境,在新岗位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1、创业创新,打开发展之门
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配套相关政策与措施,通过推进校政、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多渠道毕业生创业培训,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但是,由于政策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使得大学生和企业对具体的政策知晓率均偏低,对于具体的实施细则更是说不清、弄不明。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是非常重要的。要将各种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打好大学生创业创新政策的组合拳,真正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
2、求真务实,增强服务意识
正是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不充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从而导致了就业困难。政府通过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志愿服务西部和省内欠发达地区的方法,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和锻炼的机会,更为政府转变服务职能、优化基层服务意识打好了基础。
3、实践积累,提升工作质量
2009年初,浙江省杭州市通过发放教育消费券的方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实践能力。据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处的调查,两校的教育消费券使用率分别为40%、30%左右。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了学校“理论教育为主”的不足。而大学生见习制度更成为了恩惠大学生走上就业岗位的良方,帮助大学生们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据统计,2008年杭州市认定了74家大学生企业实训基地,共接受实训学员3914名,实训后留用率达到75.9%。可见,只有将理论运用与实际,才能不断提升素质,成为新时代发展的翱翔之鹰。
总之,要积极发挥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大学生就业向良性发展。
9.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九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居民的主要的生活来源方式和消费去路,了解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从而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状况,了解目前农村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方法:通过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来源资金的方式和大概数目和消费的主要去路和金额,分析调查数据。结果:我村居民家庭已经全部达到温饱水平,12%达到小康水平。现在的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精神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建议:政府能够引进新品种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试种,是农民获得新的收益,鼓励和支持开发废弃鱼塘,重拾养鱼业。村政府组织一些文化娱乐节目,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
(一)根据走访调查可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来源的主要方式:种植农作物,个体户少量养殖猪,家庭人员离家成为农民工打工赚钱。根据调查83%的农村家庭从事农作物种植,按照当前的2.5元每斤的米价计算,每户可获3000元到5000元左右的总收入。76%的农村家庭每年养殖二期猪仔,每次养殖2到4只(个体承包养猪场除外)猪仔,按照今年毛猪价格9元到10元的价格可收入8000到16000左右的总收入。此外。有93%的村民家庭存在外出的农民工,他们的收入不等。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去路:种植农作物需要的花费,例如农田的打理、种子费、N肥(15N:15P:15K)2800元每吨,每亩至少300千克;养殖猪仔的花费,例如饲料,熟粮等每头猪仔要花费1000左右,甚至更多;家庭生活的必要开支。例如生活用品,食品,衣物,住行等,家庭的子女学习教育或者娱乐消费。普通农村居民的每年在农业上的纯收入为4000到30000左右。
(二)近两年我村居民相较过去几年收入增张较快,我村多数村民有几百元、甚至零收入增长至上万元的收入。在村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村村民生活消费支出呈现较快的增长势态。我村居民的最低生活支出消费增长一倍。在生活消费支出较快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村民生活消费全面增长。食品支出消费增长,增长幅度较大,达到10%。衣服着装消费支出较往年增长一倍,由过去的平均每年两套(一套春装和冬装或者是一套夏装和冬装)变成现在四套(春夏秋冬各一套),甚至更多。在今年,村民居住支出消费大约较去年增长30%,或者是重新装修,或者是新建住房,或者是重修。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消费增加,在政府惠民补贴家用电器的政策下,今年有多户村民购买冰箱、电炉、彩电、洗衣机等。现在我村的村民家庭有90%拥有电视闭路线,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娱乐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今年,交通通讯支出消费较往年人仍然有增长趋势。例如手机,我村的中学生毕业后,有许多家长为其买新手机作为毕业礼物,这好像成为了我村今年的流行形势,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因为经济收入增加的缘故而换新的手机,这大大的改善了我村的通讯模式,在有急事的时候不用再苦苦地在一规定地方等待信件,而是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探知最新情况。我村在文化教育方面呈增长趋势,少数有远见农村家长不再让孩子拘泥在书本上,还注重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例如画画、唱歌、跳舞、开发其在乐器上的天赋。甚至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民将孩子送往县城的少年兴趣班,培养孩子的才艺,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此外,因为经济收入的增加,我村的医疗保健消费也水涨船高,呈现增长趋势。
与去年相比,村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各种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衣服着装消费支出较去年的比例增加,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例增加,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例几乎不变,医疗保险的消费支出比例微弱增加,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例增加,食品支出消费比例降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比例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精神生活水平几乎没有什么提高。
我村村民衣食住行比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讲营养,讲健康”趋势明显。从食物消耗量研究,单从金钱消耗来看,今年相较五前增加了3到4倍。粮食、油脂、食糖等食物
量都有增加。而肉类、水果类消费支出更是大幅度增加,从过去两周一次的荤菜到现在的一周一次或一周几次,甚至是天天鱼肉;人均蔬菜及菜制品消费支出都有增加,普通村民家庭由过去的一菜一汤到现在最低水平的三菜一汤;人均食糖增加,普通的村民的饮料由过去的白开水变成现在的鲜橙多、营养快线、冰红茶等,又或者是热牛奶,热豆奶,热麦片早餐;人均蛋类消费支出几乎不变;人均水产品消费支出增加。在衣服着装上,村民的消费支出普遍增加,购买量增加,衣服的档次也大幅度提高。村民过去买衣服,衣服每件价格普遍在15元到30元左右,而现在村民购买的衣服价格一般在25元到100元左右。现在居民住房宽敞,质量提高,居住环境大为改善。村里过去的烂房、土房、平房几乎不见踪影,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下,变成了二三层的瓷砖小洋楼幢幢排列。此外,村民的购买家电的能力增加,使用空调的用户从零增长到6%,修建沼气池的用户增加了3%。
10.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
消费,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作为深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学生之一,本着对中国经济的深切关注,通过我们小组的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们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并力图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解读目前西南政法大学的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希望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大学生消费的人们,能够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重庆市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意向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西南政法大学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西南政法大学全体在校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分为网络问卷(以邮件形式发送)和打印的问卷,共有50位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其中包括了大一到大四所有年级,尽量保证了其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当前西政学生每月的生活费65%在800—1500之间,34%在800元以下,在我们的调查中,每月生活费在1500以上的几乎没有。而这些生活费98%以上都是来源于家长的补给,无论是在大一到大四的哪个年级,在我们的调查中,都未出现生活费主要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而来的学生,但大一有位学生表示自己的生活费来自于其他。可见身为大学生成年人的我们,主要还是依靠父母在念书。进而我们又将生活支出划分为了饮食、通讯费(话费、网费等)、购物(服装、饰品)、书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交际、娱乐(电影、游戏等)和其他7个方面进行调查,在受调查人中,有42%表示其主要生活支出是在饮食方面,22%表示在通讯费即电话费和网费方面,表示在购物和交际方面的各占16%,另外4%的同学表示主要在生活用品方面。结合以往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大学生生活消费在消费结构上,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的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比重在不断提高,但满足基本生产需要的消费仍然占主要方面。另外,大学生的消费也呈现多层次化,有的学生将大多数生活费用于满足自己饮食时,另一些则大量用于通讯,娱乐等。接着,我们提问了他们的生活费是否有结余,其中,只有6%的学生表示结余很多或钱不够花,54%的学生表示略有结余,其余34%的学生则表示刚好够用,这说明大学生
的生活费给予数量大多是刚好合适的。家长在给予孩子生活费时也充分考虑了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但在下一个问题中,我们发现,46%的学生在消费时完全没有计划,想花就花型,30%是能省就省,也没有合理的消费计划,只有24%的学生是在有计划地消费,有良好的消费习惯,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急需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养成计划消费的习惯。而问及在自己热衷的方面是否会抑制不住花钱时,共72%表示会或有时会,也体现了大学生的不理智消费。值得庆幸的是接下来的问题,您消费注重什么的,有56%的学生都表示注重质量,表明了理性消费的心理,但仍然有20%的学生注重价格低廉,12%的注重品牌或时尚。而在书籍购买方面,绝大多数也表示购买过但并不多,只有18%是经常购买,还有2%表示从未购买,这类学生应当多多读书了。关于娱乐场所的消费,则有32%的表示经常去,64%表示有时去,4%表示从未去过,没有人表示经常去。接下来我们又对同学的消费计划记录做了提问,没有人表示对自己的消费做很详细的记录,但62%的学生都是有记录的,也有38%的同学完全没有记录过自己的消费。而在消费计划方面,48%的学生表示有过计划,但伸缩较大,表明大家还是有想做计划的想法,只是执行上有难度,也有34%的同学表示自己完全没有计划,12%的表示有时会有计划,还有6%表示有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最后,我们问了各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情况是否满意绝大多数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14%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强烈想要改变自己消费习惯的想法。
三、问题总结:
当前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消费不够理智,盲目消费较严重
2、没有合理的计划,想花就花,也没有记录,对自己消费了解程度不够
3、没有节约意识,会控制不住自己乱花钱,对金钱的储蓄意识和投资意识不强,理财能力较差
4、在学习方面的花费较少,对自己的能力培养不足。
四、改进建议:
1我们应加强合理储蓄观念。
2对于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合理消费观念。
3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
4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等浪费现象。
5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6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1、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年级:专业:
2、请选择您每月的生活费范围
A 800以下B 800——1500 C 1500——20xx D20xx以上
3、您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A家长补给B奖学金C勤工俭学D校外打工E其他
4、您生活费支出的主要方面()
A饮食B通讯费(话费、网费等) C购物(服装、饰品)学习用品E生活用品F交际、娱乐(电影、游戏等) G D书籍、其他
5、您的生活费是否有结余
A结余很多B有但不多C刚好够用D没有钱不够用
6、您的消费习惯是()
A有计划的消费B能省就省C没有计划,想花就花D其他
7、您购买物品的标准是()
A价格低廉B注重品牌C时尚流行D注重质量
8.你是否购买学习方面的书籍或是其他资料( )
A经常购买B购买过,但是不多C从未买过
9.在您所热衷的东西方面,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大肆花钱() A.经常会B.有时会C.不会
10.你是否经常去KTV等娱乐场所消费A经常B一般C有时候D从未
11.你对你的额消费是否有记录
A对大数额的消费有记录B一般都有记录C记录的很详细D没有记录
12.你是否有做消费计划A有消费计划,并且较严格地约束自己的消费B有消费计划,但伸缩较大C有时又过计划,但很难执行D没有计划
11.大学生消费状况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246-02
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期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往往决定社会变迁的方向。但是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全球化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大学生高消费、超前消费、盲目模仿消费和违法消费等种种非理性消费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该文以哈市某高校大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对目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的研究。
1 大学生消费状况指标描述
1.1 大学生每月消费额
根据问卷调查,下表显示出大学生消费呈现分层化趋势,且消费分层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分布。
1.2 外出饮食消费情况
作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食”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表2显示的是外出饮食消费情况,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月在外出饮食方面的支出超过每月消费额的一半,而饮食所占比例低于40%以及高于70%的分别只占不足四分之一。这与大学生每月的消费额度呈现相同的趋势。而外出就餐作为日常饮食的另一部分,既是大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表现,也是大学生交往状况的反映,同时还可能是大学生一种生活态度的呈现。
从表2可以看出来,随着大学生消费额提升,平均每月外出就餐的花费也就随之增加,月消费额多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支持,外出就餐花费较多。
1.3 衣着消费情况
作为衣食住行中的“衣”,大学生衣着消费与饮食消费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大學生衣着费用100元以下的占18.7%,100~200元的占47.7%,很明显,这不仅说明了衣着消费是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表明这些大学生在衣着消费上投入了相当多的金钱,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比以前的大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200-300元的占28.6%,300元以上的占5.0%。
1.4 话费支出情况
大学生的通讯费用大部分集中在100元以下,其中50元以下的占66.2%,50~100元的占20.5%,而每月话费消费比较高的,100~200元的占11.8%,200~300元的占1.3%,300元以上的占0.2%。
2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原因探究结果
2.1 不良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观的错误性导向
辨别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未能经受住西方文化中消极方面的侵蚀,其消费观念及方式均出现部分偏差。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中起着引导消费,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尤其显著。比如对传统节日的利用,有争议性的商业广告标语的利用,对不良消费文化的隐性推广。
2.2 不良消费心理易导致大学生盲目消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消费行为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接受能力强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攀比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等消费问题,究其原因,是其不良消费心理导致,主要指从众消费心理、个性消费心理、宣泄消费心理。
2.3 不良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参照群体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如富有同学奢侈消费行为的不良示范,明星偶像的侧面影响。其次,大学生消费行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较大,受到礼尚往来思想的深远影响,大学生极易受到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无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家庭教育若未能在大学生价值观中塑造勤俭节约的想法,极易导致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炫耀消费、品牌消费、盲目攀比等消费问题。
3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方法
3.1 引导大学生树立节省消费观
树立节省消费观首先要学会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大力提倡传统节俭的消费文化,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其在实践中体会勤俭节。积极发挥媒体的正宣传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后发优势。大学生自身应重视理性消费意识的培养,提高自身消费文化素养。高校应合理安排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开展理财教育。
3.2 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
改革开放以来至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消费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温饱问题,而是享受消费带来的乐趣。我们应创造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绿色消费。如提倡勤俭节约的消费方式,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营造理性消费舆论氛围,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引导子女健康消费。
4 结语
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普遍具有接受能力强而辨别力差的特点,易受到不良消费文化和消费环境的影响,应需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这三股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努力促使其树立正确、科学、健康的现代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徐玉.大学生消费分层研究[D].郑州大学,2010.
[2]姜柳.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2.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二
1 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手机文化
当代社会物质丰富、媒体发达, 再加上广告的高频单向宣传, 消费逐步控制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 当代社会的文化状况已经逐渐由生产中心转向消费中心。“消费作为社会主体的需求与可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物质间的关系, 就不应当简单的看作主体占有、使用、消耗客体的过程, 而应看作社会主体的一种再生产形式。”[1]
(1) 人们所消费的产品是人化物, 消费者按照时尚化和被给予的消费结构来生产新的文化信息, 因此形成了消费文化。文化消费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精神享受而进行的消费。它不同于产品消费, 在消费社会中“文化消费展现为消费文化形体和社会景观, 当代消费文化形态又必须通过文化消费呈现出来。”[2]
(2) 手机文化建立在手机消费的基础上, 一方面呈现在实用价值消费上, 即打电话, 发短信的通信功能, 以及智能手机和网络的连接等。另一方面随着手机生产的扩大, 大众传媒的发展, 利用网络的一体化, 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大力量使得手机具备了精神产品消费的性能, “与巨大数量的手机使用者和频繁被使用的手机各项功能密切相关的是一种新兴的亚文化:手机文化。”[3]
(3) 在校园里, 手机文化的内涵既包括大学生在通信、音乐、视频、文学、游戏、交友等方面的应用, 而且更强调大学生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由此可以看到, 依靠当今技术条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建设, 腾讯QQ、微信、微博等便捷手机操作软件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要沟通方式, 跨越了时空的障碍, 身份地位的限制, 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QQ阅读、手机阅读、百阅、掌阅i Reader等软件的应用也大力推进了学生手机文学阅读的发展。
这样, 以手机为媒介的文化消费就易于达到:既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也可以阅读各种类型网络小说使自己放松;既可以补充课题知识, 但同样也接受快餐文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通信软件功能的增多, 手机交友在近几年流行起来。不同于传统的QQ, 如微信就具有搜索“附近的人”和“摇一摇”等功能, 米聊、陌陌等同类聊天软件也蓬勃发展。可以说, 每个智能手机的使用者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手机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而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 大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蕴含着更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物品的占有和使用, 还是一种优越感、幸福感的象征, 一种追随时尚的精神享受。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手机文化在学习手段上打破了学生对传统印刷媒介的依赖, 在思维模式上挑战了主流声音和价值观的认同, 在个性塑造上更加突显出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因而在高科技化、大众化的文化氛围中, 大学校园的手机文化消费是一个放大镜, 一副全息摄影图, 它能清晰而鲜明地将当今的文化特点呈现出来。
2 新疆大学校园手机文化现状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新疆大学在校的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 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 确定汉族、维吾尔族、其它少数民族学生问卷调查数量各占33.30%。其次, 按照均衡性别比例的原则, 做到男女生的调查人数各占50%。再者, 在本科四个年级间的调查比例关系为:大一为13.30%、大二为20%、大三为33.30%、大四为33.30%。最后, 将在校内随机抽取人员作为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抽取了300人, 其中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无效卷数为零 (无效卷数主要是指被调查问卷填写不完整, 缺10项以上的) , 有效率达100%。
2.2 调查内容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的基础上, 编制了《新疆大学校园手机文化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新疆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 学生手机消费偏好特点, 大学校园手机消费群体特征三大内容。问卷设置了20个问题, 从手机的使用者的性别和族别来展开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1) 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此次调查内容为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 目的是针对新疆大学学生的手机拥有状况, 与之相应的新疆大学学生每月手机消费状况, 以及手机使用时长。以此研究学生在新疆大学上学期间形成的手机使用特点。
(2) 大学生手机消费偏好特点:调查内容为大学生手机消费偏好, 目的是针对新疆大学学生关于购买的手机的价位、款式和品牌的选择, 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不同的文化功能的偏好, 研究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手机消特征。
(3) 大学校园手机消费群体特征:调查内容为大学校园手机消费群体特征, 目的是针对新疆大学学生购买手机时对不同语言类型的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选择偏好, 研究新疆大学这个多民族构成的群体环境中在考虑到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专业的因素下所形成的手机消费群体特征。
2.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选择在周末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在图书馆的自习厅进行, 在发放问卷调查前, 说明问卷作答要求, 被调查者当场作答, 完成问卷后, 及时收回问卷, 并及时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 为了增强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项目组还增加了个案访问 (访谈) 。即:由访问者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 通过被访问者的口头回答的形式来记录收集信息。以此来突显此次调查的完整性, 通过这两种研究方法达到问题的互补。一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新疆大学学生手机消费的状况, 得出一般结论;另一方面, 通过个案访谈可以弥补问卷调查中未涉及的问题,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清楚真实地了解被调查者实际情况, 从而使问卷调查结果完整与真实。
2.4 问卷的可信度分析
在《大学生校园手机文化调查问卷》的设计中, 调查小组参考了大量的资料, 例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学生校园消费水平调查问卷》、《2013大学校园4G手机消费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小样本调查”, 对问卷的实用性进行考察, 基于考察结果的合理性, 项目小组对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案、呈现方式和填写方式不断改进完善。为了弥补由于问卷设计者的能力和水平的限制, 所出现的部分题目不能穷尽所有可能性的问题, 因此在有些题目上会增加笔者自己满意的选项。问卷设计调查对象尽量做到问卷全面反映所要研究的内容, 做到题目表达言简意赅, 答案准确单一, 敏感问题委婉, 立场问题鲜明。
3 新疆大学校园手机文化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1 手机消费状况调查
在对新疆大学学生的手机消费水平调查中, 所涉及内容有:每月手机消费费用、手机购买费用、手机更新周期、手机选择偏好。调查的结果显示:6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处于500~1000元之间, 而53.3%的学生每月手机费用介于40~70元之间。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每月的手机费用占生活费的10%左右。并且, 手机价格和自身生活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新疆大学学生生活费用大于等于1500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3%;购买手机价位在1500元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在1000~1500元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3.3%;大学生购买手机费用在1000~1500元之间学生占总人数的56.7%。
由此本文认为, 高价位手机是大学生普遍的选择。这其中包括两种情况:一类是生活费用高, 手机的消费水平也高;另一类是生活费用低的学生也选择了高价位手机。相对而言, 后者更引人关注。经过个案访问得知, 他们选择高价位的手机大都是因为受到广告宣传以及周围同学使用手机价位的影响。在他们看来, 这事关个人的面子和品味, 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以及使用时的愉悦感。也就是说高价位手机消费的快感使得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
基于此, 本文认为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 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 大学生不仅在意手机的使用价值, 而且更注重品牌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的享受, 手机作为一种标识“幸福”的符号, 让每个大学生有机会平等地消费。
而对于大学生手机更新周期这一问题, 本文的调查问卷设定了三种情况: (1) 从未换过; (2) 一年以内; (3) 一年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其中3.3%的学生从未换过;30%的学生更换手机周期为一年以内;66.7%的学生更换手机的周期为一年以上。由此, 结合上文的调查数据, 可以看出, 购买手机和每月手机的通讯消费费用并不占大学生的生活费用的主要部分。而对于“手机偏好”这个问题, 设置了三道选择题, 而这三道题的回答显示:通常大学生更换手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机坏了”, 其次是“看上了其他手机”, 选择“手机过时了”与“显示身份”选项的人数占比例最小。对于手机款式的选择, “触屏”手机成为首要选择。在手机的“品牌、价位、功能、外观、评价”的排序中, 最注重的是手机的品牌, 功能、价位紧随其后。
由此说明, 新疆大学学生对于手机选择是出于手机实用价值的考虑, 一般接受性价比高的手机, 手机消费观理性而不盲目。但结合访谈的结果发现, 在对手机更换原因和使用问题的关切上, 智能手机的品牌问题凸显出来了:大学生普遍认为品牌手机的后台技术支持使得操作更方便, 而技术落后则是“手机坏了”的真正内涵。可见, 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中, 已经潜在地关切到了在商品的消费背后延伸出的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而手机文化在这种背景下, 一方面蕴含着由需要所承载的实用性, 同时它也包含着对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灌输和培养, 即追求高品质的物质享受, 以此来表达自身的特殊性。
3.2 手机使用状况研究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是每个学生的必备品, 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选择手机作为主要的通讯工具。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每人一部手机, 其次是拥有电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5%, 而电子词典占和MP3/4/5的学生占总人数49%。少数民族学生同时拥有电脑和手机的人数占70%, 只有手机的人数占20%, 而汉族学生拥有三件以上电子产品的人数占60%。
本文又调查了新疆大学学生使用手机时长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大学学生使用手机时长在两个小时以上的人数为236人, 约占总人数的79%。两小时以下的人数只有64人约占总人数的21%。这说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其所使用的手机功能首先包括通信、浏览网页、手机游戏、学习, 其次是手机下载、手机购物、阅读电子书、看视频。在调查问卷设计的“选择手机媒体的原因”这一问题中, 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方便联系、获取资讯和学习、生活娱乐。少数选择缓解压力、消磨时间。由此可见,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学生的生活, 功能多样的手机渐渐取代其他电子产品和纸质材料的地位。
在本次调查的第19题和20题中, 提出了“是否含有或使用非汉语的软件通信和浏览网页”的问题。调查发现, 选择使用非汉语软件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33.3%的学生是因为“少数民族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软件”;26.7%是因为“自学其他语种的需要”;40%的学生是由于“专业的需要”。而在使用非汉语软件的学生中90人是少数民族, 而其中50个少数民族学生是因为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交流而选择民族语输入软件。除此之外, 手机使用非汉语软件的学生中有40个少数民族学生和60个汉族学生, 他们主要是为了加强专业素养以及自学其他语种的需要来使用非汉语软件通信和浏览网页。
可见, 目前开发的非汉语软件是有一定的市场, 而一定程度上手机软件的使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 学生能够主动使用非汉语软件进行自学和专业学习。从少数民族使用的软件语言来看, 新疆大学学生虽然要求少数民族学生进行HSK的普通话等级考试, 但还是有很多人依然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 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 少数民族在使用自己母语时还有必要继续提升汉语水平, 也有一些学习外语的少数民族同学, 他们也选择了非汉语软件。此外, 有些汉族学生使用非汉语软件则是因为专业的需要, 下载了相应的语言和使用相应语言的软件。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要求较高, 自学其他语种提升自身语言水平。在大学校园里, 尤其是新疆大学处于民族和文化交融的环境中, 学生所使用的手机也反映出不同的选择偏好, 这些都来源于学生的民族特性, 专业区别以及个人爱好。整体来看, 手机已然成为现代学生学习交流、沟通娱乐的实用性极强的设备。
综上所述, 新疆大学的学生手机占有率达到了100%, 从手机的使用时长来看, 他们对于手机依赖程度比较高;一般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和学习, 其次是娱乐,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手机的消费更加看重其使用价值, 是一种求实消费观念。相比之下汉族学生较多的受到了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更注重手机消费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此外, 基于新疆大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少数民族学生倾向于使用民语软件, 这一方面源于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他们更注重传承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心态。此外, 还有少部分汉族学生也在使用外语软件帮助自己深化专业学习, 如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等语言专业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专业, 它的招生对象是面对汉族学生的, 因而对于汉族学生来说, 使用民语软件是提高自己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很好选择。学习其他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亦可通过非汉语软件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可见手机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具有实际意义的帮助。通过访问得知, 周围多数大学生手中的手机已经不是第一部, 换了又换的手机现象, 显现出了大学生对社会化身份的渴求和一定程度的心理贫困, 而这种情绪源于提升自身文化地位的要求, 以及突出个性化特征的迫切愿望。
总之, 在当今的文化氛围下, 智能手机在校园广泛使用首先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便于大学生及时沟通、下载、游戏、学习, 而伴随着手机应用技术的推陈出新, 手机的实际价值又大大超出了实用范畴, 而成为满足使用者社会化精神需求的文化要件。一言以蔽之, 当代大学生借力手机, 通过这种物化了的人际沟通形式走向社会认同、形成自我人格, 在符号化的交际时代探索、尝试、开拓、成长。
参考文献
[1]罗钢, 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 (英)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 译.译林出版社, 2000.
13.大学生消费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篇十三
学院,学号,姓名(题目下方注明)
摘要,即主要内容,概括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成果,结论.200字左右.正文
结束语收获和感悟,以及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
谢辞提供帮助的单位及个人
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目前,中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308.5万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蕴含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以及其金钱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青岛地区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占50%,对青岛地区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消费倾向和消费观等方面做了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做出结果总结.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以衣食为主要部分,约占总消费的60%,这其中,食物支出占到43%,衣物消费占到约19%,这其中包括化妆美容的消费.其他消费中,各种聚会及休闲娱乐支出约占7%,与学习相关的书籍及辅导班消费约占7%,人用于人际交往的费用,包括
恋爱,人情往来等约占6%.此外,据统计,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将近40%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超支。
首先,从调查结果看来,食物消费仍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部分,在总体生活费用中占到约四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现今的大学生走出校园有关。大学生作为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群体,大学的选址必然会带动一系列消费。学校周围自然不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聚会必备场所,这也为大学生到校外就餐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这些价格不菲的快餐更是成为男女约会的绝佳的地点。这无疑为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父母,带来了相当的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大学生,特别是女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聚会,面试,出游都要光鲜亮丽,各种衣物、化妆护肤品便隆重登场。在这其中,名牌奢侈品占据了衣物及美容支出的绝大部分。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有近20%拥有超过300元的衣物,有54%经常到聚美优品、乐峰等网站购买护肤及化妆用品。
其次,在日常消费中,休闲娱乐消费占到不小的比例。这在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大学里,不再有从前的管制,面对各种诱惑,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调节生活节奏,又或者逃避生活现实,陷入泥淖之中。
大学后,同学生日,部门聚餐,考试得了高分,比赛获胜,评上奖学金,各种部门各种形式的聚会纷纷而至,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够交情、不给面子等都是让人难以拒绝的理由,特别是碍于面子的大学生。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
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更有极少数人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此外,人际交往消费中包含的恋爱消费也是开支极大的一部分。如今大学校园中有一句恋爱誓言较为流行,“馒头咸菜,省钱恋爱”。有许多情侣表示,尽管两人出去都比较节省,但一个月最低花费也有一两百,这其中还不包括通信的话费。在这方面,男生的花费显然多余女生。“两个人出去,到付钱的时候,总不至于让女生付吧”一位男同学表示自己每月投资在女友身上的大约有三百元。对于恋爱消费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学生表示,是从父母给的生活费中抠出的,而自己的父母并不知道。有部分学生靠打工来额外补贴恋爱开支,还有极少部分表示父母知道自己有女友,会额外给自己这部分费用。结束语:
从调查结果看来,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的。尽管大学生消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3.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一学生表示,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心里也感觉很是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自己供应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可见,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是有较大差距的。
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以及家庭的负担。此次调查结果也反映了一定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花费并不清楚,有近4%的大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花费了多少钱,从未考虑过自己的钱是怎样花的。一女生表示,自己看到舍友买了新衣服或者化妆品,便忍不住想买。再者,许多学生都具有随波逐流的心理,没钱了就向父母要,在中国父母“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的观点下,这种行为便更加没有节制。
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因此需要正确引导,避免随波逐流以及盲目从众,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对当代大学生尤其重要。
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比例不协调
许多学生用于文化消费的费用不及物质消费五分之一。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不自信而引起的炫耀心理所致。炫耀表现在生活领域,便是对各种名牌奢侈品的追求。用物质上的富裕来补足心理的自卑及不自信等情绪,并以此来现实自己的社会主导能力提高自己的地位。
对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倾向的引导与教育,竭力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三、许多大学生攀比心理严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大学生抱着“人有我亦有”的观点,只要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一定要有。这是基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下的一种不正常心理,以经济能力来显示平等,总是自己先曲下腿仰视别人,即便是物质方面真正富裕了,心理的不平衡也难以抹平。这就要求大学生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消费上综合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量力而行,不要超前消费,当然,最好也不要落后消费。
谢辞:
感谢帮助完成调查的小组成员
参考文献:
《中国统计年鉴2011》
《山东青年报》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电脑消费状况调查报告09-02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07-06
关于大学生饮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07-2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10-22
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10-05
关于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问卷11-28
关于大学生KTV消费的问卷调查06-26
关于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08-05
关于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完成状况调查08-16
当代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报告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