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课思想感悟

2024-11-27

团课思想感悟(共15篇)

1.团课思想感悟 篇一

一、自立意识

我校向来重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以培养自我本事、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特色,以学生自我为核心的创新管模式,使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了广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你们要有高于一般青年的模范意识。高于一般青年的模范意识,即要时刻注意用团员的标准要求和鞭策自我,不断增强做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职责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努力成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勤奋工作,刻苦学习,遵纪守法,树一代新风。

二、自律意识

世界上没有完全的自由,我们学生所谓的真正自由是严于律己,从我做起,并进取学习。美丽的学校是我们自我的家,为了使我们的家园构成一个整洁、舒适、宁静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我们每位同学从自我做起,从此刻做起,自觉维护校规校纪。你们在维护校规校纪方面要做到“六无”、即:学校无烟头痰迹,墙面无脚印污秽,上课无次迟到早退,交往无不雅举止,宿舍无违规电器,考试无抄袭作弊。但我们的自律并不等于墨守成规,自我束缚,我们的自律是力求上进的自律,是蓬勃向上的自律,它要求勤奋学习、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扩大见识面、不畏困难进取向上、勇于创新,做怀揣“六大”证书,练就“八套”本领的优秀人才。

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它是一个民族提高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学校发展的新阶段,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于时具进、开拓创新的勇气,我们就难以克服现有的困难和应对未来的挑战,也难以实现我校长远的发展。期望各位同学能利用在校学习的大好时光,树立创新的意识,鼓起勇气,打好创新的知识基础,培养创新的本事,掌握好创新的现代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创新实践做好一切准备。

2.团课思想感悟 篇二

一、先秦思想家说略

古代中国社会, 对于不同的社会思想学说, 有九流十家之谓, 即:儒、墨、道、阴阳、名、法、纵横、杂、农、小说[1]。有人认为“小说家”不在其数, 故也称为“九流”。这只是先秦 (自孔子后) 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

西周初期, 大量的奴隶解放为自由民,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到明显的改善与解放, 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现存文献资料记述的西周社会面貌, 都是繁荣升平景象。但是到了西周晚期, 社会矛盾激化。厉王虐, 国人流王于彘到周幽王亡国, 便是其证。既反映了奴隶、自由民同周王朝及其侯国贵族统治阶级的矛盾;又反映了诸侯国同周王朝及其之间的矛盾。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纷扰着当时社会活动家, 他们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

老子, 姓李, 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县) 人。《老子》一书, 反映了朴素相对论和辩证法思想, 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思想。玄妙莫测的“非常道”, “非常名”正是“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他认为只有“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 才能解决当时复杂动乱的社会现实。

管子, 春秋时代政治家、思想家, 帮助齐桓公进行改革, 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他同稍后的晏平仲, 成为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均提出“以人为本”, “以百姓为天”的思想, 推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道”政治, 是当时很有作为的政治家, 思想家。

隐逸之士。《论语》记载[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孔子下, 欲与之言。趋而辟之。

《论语》中载述的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 其真实姓名为何, 不得而知。但是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时代隐逸之士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不抱任何希望, 悲观到了极点, 不仅自身逃避现实, 无所作为。而且还反对孔丘参与社会现实的变革。

孔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鼻祖。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人。据载在鲁国做过中都宰、司寇、代理宰相, 积极参予社会变革。亲率弟子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 寻找从政机会。孔子大量接触、编辑过春秋之前的文献资料和文化遗产, 据载《尚书》、《诗经》、《礼记》、《易经》、《春秋》乃孔子编写。他极力称颂:“唯天为大, 唯尧则之, ”周监於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认为”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他积极从政, 变格社会, 创立私塾, 大量培养人才。相传弟子三千, 有名者七十余人。主张用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优秀文化、典章制度, 丰富人的思想, 规范约束人的行为, 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

管子、老子、孔子共同的社会思想是:天下得到治理, 人民安居乐业。但是方法却又不同。管仲主张推行“霸道”, 建立以周天子为象征的侯国专政;老子主张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的互不拢攘的安乐社会。孔子明确主张必须继承和发扬春秋前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仁”、“德”为核心的理想社会。另外, 孔子谦虚地请教道教代表人物老子。称赞法家先驱管仲和晏平仲。非常平和的谅解隐逸之士的讥讽。他提出不患人之不已知, 患不知人也, 要“已所不欲, 勿施於人。”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学说的包容性。

二、超前的教育教学思想

国民教育理应面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国民。我国目前只有初级教育, 即小学、初中是普及教育。从幼儿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 因为地区、户口、分数的不同, 人为的设置了程度不同的收费差额, 高昂的学杂费把没有经济能力, 数以千、万计的孩子拒之学校大门之外;精英教育, 重点中学, 在广大青少年之间, 划出了鸿沟。全国性教育改革的现状, 令人堪忧。

培养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是二十一世纪初期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共识, 大学校园里如此醒目的标语, 随处可见;诸公要人的报告、演讲, 不绝於耳。然而,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实际, 却大谬不然。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 课堂、书本教学仍然依旧, 基本上还是满堂灌。厚厚的参考材料和不必要的教学学习过程, 累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个性发展的天地已是很窄很窄。那么, 我们看看孔子是怎样培养学生的。

《论语》是最集中最真实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 不需要旁微博引, 直接受到教育。[3]

《诗经》是孔子进行教学的课本,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增长参与社会, 治理社会, 变革社会的知识。如果不能解决社会实践问题, 让学生到更远的地方工作;如果还不能独立的谈判酬酢, 不能处理问题, 那么《诗经》读得再多, 有什么用呢?

这是孔子对于启发式教学的简要的理论概括。下面我们再看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 孔子是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的。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瑳, 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问道:虽然贫穷贫困, 但不巴结谄媚人;生活富裕, 但并不骄贵, 骄傲、盛气凌人, 这样的品德, 怎样评价认识?

孔子回答说:尚可, 比较好。但是, 不如贫穷而且快乐, 纵有钱财却谦逊好礼。

子贡很有启发地说:《诗经》上有句名言, 要像玉匠治理、切割、琢磨玉石一样, 老师的教导, 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认为子贡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有了进一步研究讨论的基础, 所以深入引导子贡说:赐 (即子贡, 姓端木, 名赐, 字子贡) , 现在可以同你继续讨论《诗经》的思想内容了。因为告诉你一方面的意思, 你能有所理解, 有所旁通, 有所发挥, 由此及彼, 推绎出更深层的道理。

孔子对于学生的感情, 真挚而深厚。颜渊死后, 孔子嚎啕大哭, 说道:老天爷啊, 要我的命呀!老天爷啊, 要我的命啊!哭得特别伤心。有人劝说:您太悲哀了。孔子说:我不为这样的学生悲哀还为什么人悲哀。

今天,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人才和劳动者的要求是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善于合作, 勇于创新, 擅长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论语》和古代文化资料揭示, 孔子从不引导学生皓首穷经、死记硬背。他教导学生“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 不亦远乎”, 要求学生勇于参加社会现实的变革, 讨论研究社会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启发式、探究式以及善于沟通师生感情, 提高思想认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颇具超前性, 今天仍有教育和借鉴作用。孔子堪称万古师表!

三、中庸及其它

中庸, 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学阶段, 从各个方面得到的知识是:圆滑、折衷、调和、老好先生、中间派、不讲原则、保守……, 文化革命中认为历代统治者鼓吹中庸之道, 就是用折衷、调和、平庸保守的思想, 掩盖社会矛盾, 反对阶级斗争, 巩固和维护旧的统治秩序。

从孔子与学生探究式的对话中, 说明“中庸”是“主德”, 最高标准, 过分和不足都是不妥当的。“过犹不及”, 简明扼要, 极其准确地概括了如何认识真理, 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道理。孔子从不同的角度, 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论语·泰伯》记述:“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 唯尧则之。”《论语·为政》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踰矩。《论语·述而》云:“子曰: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引文中的“则之”、“不踰矩”、“无大过矣”, 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对人的主观意识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看法。天, 大自然的发展变化, 神奇莫测, 只有帝尧能掌握他的变化规律, 造福人类。七十岁的孔子, 自以为经验丰富, 知识渊博, 无论做事说话, 都不会超越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但是, 他还是谦虚的说, 如果对专门研究, 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易经》再学习几年, 做事说话, 不会有大的错失了。

当代的学者, 唐译认为“中庸”和折中有本质的区别[4]。折中是把各种不同的思潮、观点、理论, 无原则地和机械地结合起来。它的观点是暧昧的、模糊的、不具体的, 它和中庸之道毫不相干。中庸强调的是适中, 即从客观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姜晓星认为[5]:孔子的中庸思想回答了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问题, 他认识到了任何事物中都有确定的“度”。只有掌握适度的原则, 才能准确的把握事物, 指导实践。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已涉及到这一问题, 这是对人类认识发展的一大贡献!

笔者对于孔子及儒家的思想体系, 没有能力从理论、政治思想方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只是想说明一个初学传统文化的青年人, 抹去了脑海中固有的糊涂认识, 即“中庸”是调和、折衷和滑头哲学。初步认识到“中庸”是孔子倡导的儒家学派的精深思想;中庸是研究、认识自然、社会的认识论和思想方法;中庸是孔子“过犹不及”的哲学思想。一部《论语》使我认识到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社会活动家, 也是一位真正经得历史考验的文化巨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称孔子是:全中国的无冕皇帝!

二十一世纪, 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有人还要把沉重的古代文化的精神遗产, 一古脑儿不加分析批判地让人们学习、继承、发展, 引导人们厚古薄今, 自然是错误的, 极其有害的。但是谁也没有回天之力, 一声呐喊, 就让人们把那些代表古代文化遗产前进方向的优秀文化, 忘得干干净净。只要想想影视片《红楼梦》、《西游记》、康熙·乾隆皇帝等影视片所拥有的不同年龄和文化素养的热情观众, 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传统文化, 不管采取何种态度, 无论人们认识多么不同, 似乎都应实事求是, 尊重历史, 深入研究, 具体分析, 具体对待。我深信代表古代文化遗产前进方向的优秀文化, 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借鉴作用的;孔子学院林立于世界的文化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参考文献

[1]朱金元、熊月之:《传统文化ABC》, 友谊出版社, 1996:47。

[2]杨伯峻:《论语》, 中华书局, 1958:235。

[3]朱熹:《四书集注》, 中华书局, 1983:204。

[4]唐译:《读中庸做领导》, 文化出版社, 2009:134。

3.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走出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途径。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领略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片面地追求学生考试的分数,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实践运用能力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就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积极性,考试成绩尚且提不上去,更不用说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材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扭转这一尴尬局面,不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事业多年,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读者能给出充分的指导和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极大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提高学习效率。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力求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持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比如,“民族情民族魂”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讲解,不但教师讲起来没有激情,学生学习起来也是毫无兴致,没有头绪,这种状态下,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简直相当于天方夜谭。因此,在学习到这部分知识时,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短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身着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服装和首饰,在阳光下手拉着手围成了一个大圈。他们跳舞,他们欢呼,到处都是欢歌笑语、语笑喧阗,氛围积极而融洽……多媒体将“民族感情”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不但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情感冲击,关键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情民族魂”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为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坚持的基础。又比如,在学习“与诚信通行”时,我会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会,让学生在实践辩论中,明白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他们更好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走出课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识点比较偏重基础性的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和总结。既然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需要将知识不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现实生活提供更多、更好地帮助和服务。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中不乏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学生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学习的时候,会明显地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利用机会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街头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和研究。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思想品德知识就存在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彻底抛弃“思想品德只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下来应付教师、应付考试的无用科目”等不良想法;更为关键的是学生通过对身边普通人的深入调查,更好地明白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真正含义,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人们常说“学无定法”,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反思上。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当积极遵循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保证学生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促使他们加倍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不断提高运用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与发展,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在本质。

参考文献:

[1]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朱明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共青团团课学习心得精选感悟 篇四

1、要具有先进政治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增加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要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勤奋工作的态度,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勤学习,勤思考,勇于创新,认真工作,关心同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同学,为班级服务。

3、要具有“以纪律己,以纪律人”的作风,要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虚心向他人学习,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热心帮忙他人进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顾全大局,诚实谦虚,在青年中起到表率作用。

4、在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青团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共青团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团在增强先进性的同时,务必不断扩大团的群众基础。十x大团章“团员”一章的第一条规定凡“年满十八岁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团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用心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能够申请加入中国共青团。”十x大团章的这一修改,有利于增强团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团的群众把其他社会阶层中具备团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团,贴合团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利于调动这些先进分子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把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团结和吸引在团的周围,提高我团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充分说明了中国共青团在增强自身先进性和不断扩大群众方面不仅仅予以重视,而且还大胆突破,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5.团课思想感悟 篇五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作风攻坚战。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只有过硬作风,才能啃下“硬骨头”攻克“娄山关”拔掉“穷根子”。

责任要压实。如期脱贫是一项庄严的承诺,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当前,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尽锐出战的冲刺阶段。越是在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响鼓重锤”就要进一步夯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抓重点抓直接抓 具体抓的领导责任制,派出精兵强将,层层落实责任,继续保持立下愚公志 啃下硬骨头的干劲和力度,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对事业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扛在肩上 抓在手上 落到行动上,做到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

措施要务实。脱贫攻坚越往后,面临的困难越多,越要拿出过硬的举措,瞄准重点地区 重点人群 重点环节,以绣花针的功夫,在“精心精细精致”上用力。“响鼓重锤”就要迎难而上 攻坚克难 脚踏实地 真帮真扶,围绕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硬仗 产业扶贫攻坚硬仗易地扶贫搬迁攻坚硬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攻坚硬仗 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攻坚硬仗等一系列任务,建立部门行业合力扶 扶贫单位倾心帮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包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看得见的贫困”和“看不见的贫困”一起解决,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进一步解放基层干部手脚,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具体工作上来。

6.2018团课思想汇报 篇六

写思想汇报要实事求是,对自己做一分为二的评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18团课思想汇报,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很荣幸成为团校的学生。经过了团校培训,学习了共青团章程后,我对“共青团”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了团的性质,奋斗目标,基本任务,还了解了她的先进性和影响力。

在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青团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共青团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团在增强先进性的同时,必须不断扩大团的群众基础。xx大团章“团员”一章的第一条规定凡“年满十八岁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团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青团。”xx大团章的这一修改,有利于增强团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团的群众把其他社会阶层中具备团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团,符合团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利于调动这些先进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把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团结和吸引在团的周围,提高我团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充分说明了中国共青团在增强自身先进性和不断扩大群众方面不仅予以重视,而且还大胆突破,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xx大团章规定全团要用邓小平理论、“xxxx”和团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对于新世纪阶段加强和改进团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坚持“xxxx”作为中国共青团的指导思想,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有了“xxxx”,中国共青团就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满怀信心的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做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第一要具有先进政治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增加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要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勤奋工作的态度,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勤学习,勤思考,勇于创新,认真工作,关心同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同学,为班级服务。

第三要具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要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虚心向他人学习,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热心帮助他人进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顾全大局,诚实谦虚,在青年中起到表率作用。

经过学习并反思总结,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尤其是一名新上任的学生干部,我需要以下的素质,争取做一名“真好”型学生干部。当学生干部这一特殊名词被冠于某位学生时,则意味着一种责任,意味着他将有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使命。这里的使命就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较高的思想觉悟水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名学生干部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我认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敬师长,关心同学。作为学生,尊敬师长是我们应自小养成的良好素质;而对同学而言,作为学生干部,不能只停留在“团结”这个阶段。第二,诚信待人接物。对待老师、同学应真诚、热情,而非一脸勉强的“笑容”,对待各项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应当诚实,不得弄虚作假。

2.加强自身修养——作为学生干部,更应将此列入自己的必修课程。修养的涵义极广,但主要有 以下两点:第一,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素质不是静止的东西,而是随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新的内容。因此,作为学生干部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领会、体验。第二,文化修养。我把它称为“文化沉淀”。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应当时具备一定“文化沉淀”的学者型人才,而非“嘴尖皮厚腹中空”而自以为有一定管理组织能力的“跳梁小丑”。

3.培养二种意识

(1)大局观。“顾大局,识大体”,而非只顾自己的索取。这种观念应当成为每个学生干部的具备观念。每个学生干部在组织活动,执行任务时,都不能以牺牲大我来换取小我。在某些情况下,还应舍弃小我来成就大我。作为学生干部,应随时准备作出“牺牲”(比如时间、休息等),比其他同学多一份责任感。

(2)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律。

1.学习能力。我们始终都是一名学生,这是不变的本质,也是学生的天职。包括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组织方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学生干部不能因为自己时学生干部便蛮横至极,应当及时给自己的头脑充电,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2.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是几种能力的根本,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①策划组织能力。学生干部在其本职工作内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该活动首先应进行策划,该策划应周密、细致。

②积极能动性。学生干部应是一个行为主体,而非“石磨”,推一下则动一下。除了执行任务,什么事也不做,只能是一种工具,而优秀的学生干部应当具有积极能动的品质,积极荐言,为各项活动发展献策,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③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是现代团体“作战”的保证。因此,对于一个团体,队员合作的能力对团队的影响深远。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完成,不能靠单个学生干部的力量,而是由部门的成员和院级学生会同学的鼎力相助,积极合作。

7.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篇七

一、情景引入活动中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问题: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你能用算式表示蜗牛的运动吗?

学生根据题意的要求,得到如下的算式:

师:这四个算式中你会计算哪一个?

生1: (1)。

师:下面我们借助数轴,来寻找答案。以为例,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借助课件的直观性,利用数轴得到答案为-6)。

(视学生的活动情况,可预设以下2个追问)

追问1:为什么是负的?

追问2:为什么绝对值是6?

(教师鼓励学生类比寻找其他算式的值。)

师:请你类比的求出其他几个算式的答案。

生:……(学生通过先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由数形结合理解其答案的意义)

师:请你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列出算式,合理解释其答案。

【思考】

作为情境引入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与本节课的关联,学生已经掌握了非负数的乘法,数轴、绝对值的概念,在学习有理数加法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类比之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内容研究的仍是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教学中努力创设与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合理的理解。然后教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相信问题情景中算式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尤其是让学生理解“负负得正”规定的合理性。“数”相对比较抽象化,七年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表明,他们的形象思维更活跃一些,理性思维较弱,数学本身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及其他们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数轴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再结合数学与它所依附的学生亲身体验的现实背景,将“科学形态的数学”改造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根据问题情境提供的模型,借助数轴解释发现运算的答案,使学生相信结果的真实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归纳、应用法则。在这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和生活经验,理解法则的合理性,再借助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而促使学生接受并内化法则。中学数学中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知识点有很多,数轴由于它很好的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在后续的学习中经常可以用到,因此在具体知识点的教学中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法则探究活动中感悟转化、分类讨论思想

基于一系列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四个等式: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上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将它们进行分类,看看能分成哪几类?每一类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自主思考,再交流互补,不断完善,达成共识)

生2:我认为这四个算式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把它们分成了四类,我分类的标准是正数乘以正数、负数乘以负数、正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正数。

(师展示如下的问题)

问题2:观察以上算式,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师: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3:我把它们分成三类:正数乘以正数、负数乘以负数、正数乘以负数;因为利用乘法交换律,我将正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正数都可以看作正数乘以负数。

生4:我认为(1)、(2)、(3)、(4)是同号两数相乘,答案都是正数;(5)、(6)、(7)、(8)是异号两数相乘,答案都是负数。

师:大家认为谁的分类最简捷?

生:生5.

师:请大家尝试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思考】

通过问题情境,学生获得了一组相关联但又有区别的算式,此时需要挖掘其中的规律,归纳法则。从学生的知识储备角度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非负数的乘法,相对而言有理数增加了数字的性质符号,教师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寻找这组算式的共同的特点,可以发现“各因数绝对值的积等于积的绝对值”,这个共同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将有理乘法中的绝对值的运算转化成非负数的计算。在知识上,将新知识转化成为已有知识,降低了难度;在心理上,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转化是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中很常见的数学思想,通过课堂教学逐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续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提供经验和数学思想上的指导。

在确定了积的绝对值的规律后,突出了这节课的难点———“积的符号规律”,从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说,学生已经经历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储备了一定的经验,根据运算的特点需要分情况来研究规律,因此,此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类讨论。分类必须有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如上由于学生对8个算式的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有区别。知识的发展往往是求简的需要,此时就需要将多种分类进行统一,实现“分而必合”,进而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学生对核心的问题加深了理解,去异求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学习经验,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8.读《〈论语〉十则》感悟儒家思想 篇八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以实现“仁”的理想做为儒家最高追求目标。“仁以为己任”,深知“任重而道远”,仍“死而后已”。这是一种为理想而奋斗终身的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能经受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无数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一理想付出了巨大代价。唐代诗人杜甫关注民生,在贫困潦倒的晚年发出“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的呼号;宋代文学家范仲淹被贬他乡仍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安石变法历经磨难。他们是追求儒家理想的代表人物。

“仁”的含义就是“爱”——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万物。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一个人就会达到自身和谐,坦然面对人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不计较个人一时的得失,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他人关系和谐,彼此和睦相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难免会出现矛盾纠纷,倘若心中有爱,就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宽广的胸怀化解矛盾,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进步,也有利于集体的发展;与自然万物和谐,合理开发,有序利用。今天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和谐发展。虽然天生万物是供我们人类取用的,但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一个智慧的民族不会为了今天的繁荣而断送了子孙后代的明天。现在我们提倡保护自然,退耕还林正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仁爱之心对待大自然,实际上就是以仁爱之心对待我们人类自身。这些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然而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需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看工作中自己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人际交往中是不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只有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 工作,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赢得真正的友谊。

向别人学习借鉴也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个办法。“贝贤思齐”“择善而从”,看见那些学识,品德超过自己的人,就主动向人家看齐,这是一个人向上的精神动力。人无完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并努力效仿,看到他们的缺点也要自我反省,千万不能犯相同的错误。

由于一个人成长环境不同,所接受教育程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每个人的性格又是不一样的,表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每一个人,当听到不同意见的时候不是针锋相对,而是认真倾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自己做事的时候也要认真思考一下,看是不是伤害了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除了待人接物,孔子还告诉了我们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已知世界的外面还有广大的未知领域,这样在做学问的时候就会谦虚,敢于向他人学习,也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指正。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现在学生了解知识的渠道日益广泛,许多教师不知道的知识,学生却早已掌握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也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儒家思想主张开放吸收,推陈出新。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说欢迎那些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的到来传播了新知识、新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阿拉伯数字的引入,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胡服骑射的改革,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正是那些远道而来的“日本遣唐使”、“威尼斯商人”使中华文化传遍世界。

一个进步的民族不能一味地继承,还要不断地创新。要做到“温故而知新”,通过温习旧的知识,而有新的理解、新的发现。一个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做学术带头人,有新发明,新创造;一个民族做到这一点,就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代在进步,那些束缚我们思想的旧理论,旧制度必须破除,只有这样民族前进的脚步才不会停止。

理解了《<论语>十则》中体现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9.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感悟 篇九

入党思想感悟一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积极不断向我党靠近的入党积极分子,我始终在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衡量与要求自己,以党章为指导,牢记党的教育,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 xx 届三中全会精神,也始终坚定不移的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之重要思想为指导,端正自己态度和自己思想,保持自己始终拥有一颗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心,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成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句话在我第一次看它的时候,便早已深深的引入了我的脑海之中。事实上,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是个人,都在不断的经历一个成立、发展、消亡的过程。历史上的很多国家、政党,甚至是盛极一时的大帝国,都在最后的时候,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失去民心或者是自身存的过多问题影响下,渐渐衰落下去,消际在我们的实现之中。

我们的党成立在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际,发展于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的时代,兴盛于如今中国社会主义全面大建设的这个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那颗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心。

我们光荣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许多生死攸关的时刻,渐渐成熟起来,担负起国家建设的大任。我们党的成长,使我党的先进性与国家实际国情的紧密结合所决定的,更是由我党那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所支持的,正是这种思想,使我党长成一个肩负了再现中国辉煌的大党,我党取得着一些成绩,靠的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标准,这体现在 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

但是在如今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我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人民群众过上日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同时,党内也出现了一些与党性所不相符的问题,它们的存在渐渐影响到我们在于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所以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也是我们党所必须面对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失去谏臣魏征之后的言有心发只谈,也是我对党保持自身先进性与凝聚力的重要法宝,我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反思历史,正视现状,才能得以更好的把握未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始终肩负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起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密切的团结和联系人民群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为人民群众服务,当然最主要的在于党内要继续历代先烈所流传下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保持我的先进性的重要法宝,只有敢于面对现实,重视现实,才能妥善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党内出现的一些问题。党员是我们整个中国共产党的组成细胞,党员的先进性是维持整个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是整个社会得以获得不断地新鲜血液的源头,我们只有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一切重实际出发的原则,才能使我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

进性,保持我党在国家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已经暴露出了我们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同志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诱惑,在这个过程中,纷纷落马,失去了自己的先进性,对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更影响到了我党在于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所以此时此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的作用刻不容缓,只有在这一法宝的作用下,我党才能适中的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党内的同志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和态度,更好的发挥我党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坚持以这一法宝,督促和完善自己,及时的端正自己的行为与态度,使自己不断地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xx

xx 年 xx 月 xx 日

入党思想感悟二

敬爱的党组织:

身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一直在关注我们的人文主义建设。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具体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等。注重人文关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自觉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最深刻根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之中。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突出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创造源泉,蕴藏着高昂的文化创造热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培育建设主体的创新意识。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和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增强人民群众推进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渠道。广大理论工作者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总结群众实践的新经验,并使其转化为新的理论成果,以更好地指导人们发挥主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凸显人文关怀,就应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首先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

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满足或供给的条件也在日益拓展。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会产生。因此,要不断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使人们从思想上理解和认同党的主张,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众基础。

xx

xx 年 xx 月 xx 日

入党思想感悟三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这几次党课的学习,我不仅在知识方面对党加深了认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发面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端正入党动机是我们每个入党同志永恒不变的思想进步方向。入党动机,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用我们的实践证明,入党动机端正,就会产生正确的入党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入党愿望,真正做到既从组织上入党、又从思想上入党。故入党动机是否端正,不仅关系到入党积极分子能否跨进党的大门,而且关系到他们入党以后能否保持住 xxx 人的政治本色。而如今随着大学生入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大学生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将直接关系直接影响到新党员的质量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我针对自己在入党动机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自己今后如何不断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做了如下打算:正确的入党动机既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中树立的。因此,在今后,我要坚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并在不断的总结提高中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一、坚持勤奋学习。其中,一是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xxx 同志指出: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行列。要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xxx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第一重要的任务,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其科学思想和精神实质,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增强认识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理论修养。二是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对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不仅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还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自己对党对人民的承诺。这就需要抓紧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领域,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素质。

二、勤于实践。我不仅要在理论学习上提高完善自己的入党思想,更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切切实实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对我而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义务家教、科普宣传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达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理念。并在各种活动中,要使自己的行为尽量符合党的宗旨。

三、做到定期总结工作。党积极分子要端正入党动机,就要在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实现自己的入党愿望过程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每过一段时间,都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自己在这一阶段的思想、工作、学习和争取入党中的各种情况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总结,对自己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进行客观的检查和分析,重点是要认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做到既总结改造客观世界的经验、又总结改造主观世界的经验,既总结自己的经验、又总结他人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克服薄弱的环节,相信这样我自己能克服心理障碍,并在适当时期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希望这样能为党组织所理解,并会得到党组织和党员同志及时有效的指

导和教育,从而有助于端正入党动机。

我知道端正入党动机贵在坚持。经过党课对自己的洗礼,我相信自己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忠于党,就会在以后的言行中切实做到以上几点,努力地向党组织靠拢。

xx

xx 年 xx 月 xx 日

10.孔子教育思想学习感悟 篇十

师者泛爱

——记山东访学归来有感

2017年仲夏,正值伏天,骄阳似火,气温达到历史极值。而扬州市师资培训中心正组织第二期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一行同仁前往山东曲阜——孔子故里进行访学活动。学员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不负组织者的热心,不输这40度的高温。

山东访学行程时间紧凑,活动频密。首先参观孔庙孔府孔林,而后又参观了曲阜师范学校,并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最后又同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业务上的交流讨论。在曲阜这样一座沉浸在孔子思想的古城里参观访问,所见所闻都让我们对于二千年前的孔子及其所创立的思想体系有了更为真切地体会。空间上的亲近仿佛让我们能够超越时空与孔老夫子直接对话,作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和一名普通人民教师之间更多的是顶礼膜拜,更多的是学习和领悟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所创立的儒教文化。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先哲孔子就提出了超越那个时代的儒家思想包括其先进的教育思想。孔子的终身职业就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实践了其教育思想。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可以归为两点:

一 有教无类: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二 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巧妙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和方法。

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扎根农村教育近二十年,面对种种教育怪像的诸多疑问,面对教育中的许多困惑在学习和研究孔子教育思想中慢慢释然。在教书育人的问题上,我们其实面临着许多相似的问题。在如今的乡村,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不断减少,教师的直观感受就是好教的学生变少,难教的学生变多。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诸多学生情况层出不穷。在这种抱怨中,如何心平气和地去对待所有的学生也就成了教育的首要问题。试想一下,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说明当时 的生源肯定也是良莠不齐,否则网上也就不会有嘲笑孔子教学的优秀率差的段子了。但是这恰恰是孔子坚持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实例。

面对当下的情形,我们不能挑剔我们的教育对象,相比较所谓的名校,我们所在的乡村学校在生源大战中是极度弱势的,现实的乱象其实是有违教育理想的。当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地渗出歧视的毒素。面对在不利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发挥教师的个人影响和力量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而不因为其暗淡的背景、残缺的人格,更应该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而不因为学生薄弱的基础、后进的能力,更应该无私的奉献而不因为我们的回报不成比例,社会地位不够高尚。这次游学是对我们教育精神的一次洗礼,两千多年前的哲人都已经明白,身处二十一世纪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更应该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并且能够在现实的困境中找到智慧的解决之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客观地认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特别是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先天与后天的多重因素的综合下学生的差异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总之我们都要理性地对待,冷静地分析;其次要乐观的规划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马上新带的初中的起始年级,更要让学生又一次重新起跑的机会,让他们又一次重新认识数学,热爱数学的可能。这一点上,对于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一样的。

教育首先是要公平,大家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教育是一场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人生马拉松。教育是人的最终发展。教育应该遵循人的意愿和个体差异,获得自身不同的发展,那是更高层面上的公平。也就是孔子所追求的“因材施教”。它既是教育上的大战略,又是教学上的小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开头所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尊重学生共同发展的前提下,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不去刻意回避“差异”。当然“因材施教”的原则是要细化到教学的具体措施当中去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率。

一 课堂教学中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状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具有什么特点,等等。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性。

二 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 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11.经历活动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篇十一

课堂上学生开展的折、摆、拼等学具的操作,量、剪、画等工具的使用,观察、演算、推导等推理活动,以及“综合与实践”活动都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常用手段。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抽象为数学问题,再通过动手实践直观地再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扎实,更具有人文性;积累的基本活动经验更丰富,更富含生命意义;感悟数学基本思想自然更深刻,也更具有价值。

[教学片段一]

1.议一议。

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以前我们是怎样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2.分一分,拼一拼。

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于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你能发现什么?

3.比一比,猜一猜。

依次展示4等分、8等分、16等分的圆拼成的图形,请学生说一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师:同样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谁拼的平行四边形更像一些?

师:通过观察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越像!

师:如果接着往下分,拼成的图形结果会怎样?

生:会更像平行四边形。

生:长方形。

师:我们请电脑来帮忙验证一下你的推测。

课件演示从32等分至128等分的圆拼成的图形。

生:拼成的图形接近长方形。

“圆”作为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现有的经验中由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别比较大,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分一分、拼一拼、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沟通了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了不同数学思想方法之间的迁移,达到唤醒“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学生根据4等分、8等分、16等分拼图的经验,已经能够初步发现规律: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拼出的图形就越像平行四边形。接下来在操作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推测,并使用课件的演示适时验证“无限逼近”长方形的动态过程,让他们充分地感悟了“极限思想”。

二、经历“独立思考”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考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自古以来,独立思考一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也是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学会思考最重要的内容是学会“数学地思考”,也就是要学会数学抽象,学会数学推理,更要学会数学思维。

[教学片段二]

1.认真观察。

将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示意图。

2.独立思考。

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3.自主推导。

完成学习报告单。

我的发现:如果圆的半径为r,长方形的长近似于( ),宽近似于(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

学生借助学具剪一剪、拼一拼,成功地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但数学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动手操作层面上,更应当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这句话,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教材中的转化示意图,追溯图形转化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关系,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自主发现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加以符号化。学生经历从动手操作到观察示意图,再到推导公式并用字母表示的全过程,这样处理逐步升华了操作与思维的关系,催化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渗透了模型思想。

三、经历“合作交流”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是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也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共赢的启蒙。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获取知识和感悟数学思想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形成师生合作参与、和谐共鸣的场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其一,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想法进行补充;其二,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做法,以及从别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的评价中吸收正确的成分,完善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合作交流带来了学生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在“愤悱”状态中的相互碰撞、启发与补充,最终得以彼此完善。

[教学片段三]

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圆分一分、拼一拼,就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当于圆的直径。

生:我认为长方形的长不可能相当于圆的直径,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长度明显不同。长方形的长应当相当于圆的周长。

师:为什么?

生3:把一个圆分成16等份,其中的长方形的长只有其中的8等份,应为周长的一半。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如果用字母r表示圆的半径,怎么表示圆的周长的一半?

生:可以用表示。

生: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其实就是πr。

师:现在你会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生:我认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通过对探究结果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此前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观察、讨论、辨析与修正,学生在由此引发的头脑风暴中,自我突破了教学难点和关键——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自主完成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完成圆面积计算方法的建模,体会模型思想与符号化思想。

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可比之谓种子的胚与芽的关系,在适宜的条件下,胚粗芽壮,种苗则破土而出,数学思想的培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经历长时间的探索过程和不断的体验才能获得数学思想的真正感悟。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

12.我对思想品德课的几点感悟 篇十二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被动的受体,这样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

三、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品德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一学生实际状况,分别对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工夫,让学生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

五、抓差促优,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国家教委领导同志在论述素质教育的精神时指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提高。也就是说要大面积丰收。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在教学具体实施上要做到:面向大多数,照顾后进生,推动先进生。尤其对后进生要多给点温暖。在教学的要求上要减小坡度,增加台阶。在后进生身上多下点工夫,使他们进步和提高,所产生的正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只抓少数先进生所起的作用大得多。这好比集体长跑,有两三人遥遥领先于大家,又有部分人落后于大家,这时如果仅仅鼓励领先者,就会导致大多数人与前面领先者越拉越远,甚至会出现部分人丧失信心,而跑不到终点。如果给落后者以助力,鼓起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追上前面的人,就会推动中间的大多数人,促使领先者以更快的速度创出新纪录。我把这个思路运用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过实践,效果很好,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六、严于律己,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要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搬照抄,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13.人生思想感悟随笔:阿三 篇十三

按照常理,这样的一条后生,要找个对象,根本不成问题。可阿三条件太高,第一要有文化,第二人长得漂亮,第三有工作。阿三拿他这三个条件在大修厂衡量了一月,竟未有一名女工合格。这可把阿三急坏了。几乎每天下班以后,老是说对象问题,其时,同室中还有一位白师傅,因他年龄大,又是外县人,所以,阿三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每天总不止一次的对我说:“老董,你是忻州人,认识的人多,给咱介绍一个。我被逼无奈竟信口胡诌起来:“我城里电业局有一个同学,他妹妹高中毕业后在电业局上班,人长得很漂亮。你如果愿意,我给你介绍。”阿三信以为真,非要让我介绍不可。

有一天,我从城里回来,正好碰到阿三,“你给我说来没有?”阿三劈面就问:“说来,人家想见面。”我只好当面撒谎:究竟怎样个见法,地点在那里?时间定在何时?女方是个什么样人?我心里一点数也没有,实在也不可能有数。就这样一个即兴而说的谎言,可把阿三给高兴坏了。每日下班以后先打回开水,室内的卫生全由他一人包办,趁星期天回家的机会,把我的床单被套洗了个干净,他自己不吸烟,还天天买好烟给我抽。阿三的表现另我坐卧不安。问心有愧。只好如实向阿三交代:“阿三,我从前是胡说哩!根本没有那回事。同室的白师傅也警告阿三,“你别听续文子拍比,根本没影儿,”

可怜的阿三,既不听白师傅的警告,也不相信我的老实交代,只是一味逼迫我,让我约时间会面。事到如今,我也只好将错就错,让阿三吃点亏,从中吸取教训。

那是一个寒冬的傍晚,我告诉阿三说:“我已经说好了。今天晚上在东风电影院门口见面。”阿三高兴的几乎跳起来,打开箱子,取出一身藏蓝色的中山装穿到身上,脚下蹬了一双蹦儿亮的皮鞋,对着镜子梳理了好一阵分头。然后直挺挺地站在我跟前,真像国庆节的士兵在等候主席的检阅。我也所性扮起了主席,将两腿盘起,端坐在床头,检阅我这一个士兵。从上到下仔细端详了一阵,“不行!阿三,”我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说:“这身打扮太新。有点俗气,人家喜欢朴素大方。”我赶忙向阿三泼冷水,结果,冷水并未将阿三泼倒,反应机敏的阿三,立刻换了一身洗的发白的工作服,穿了一双他妈做的千层底布鞋。“好!这身打扮好。”我笑着拍了一下阿三的肩头。

老天好像诚心要跟阿三作对,那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六七级的西北风,本是数九寒天,又加上刺骨的寒风,我真有点于心不忍了,“阿三,改日再走吧。”我对他说:“不行!人要讲信用。。”阿三反驳道:没办法,我向白师傅借了军用大衣,穿上暖鞋,戴上皮帽,随同只穿了毛衣毛裤的阿三直奔东风电影院。“你在电影院门口等着,我叫姑娘去,以手里拿本杂志为目标,不见不散。”在电影院门口我告诉阿三:

可怜的阿三已经高兴到发晕的程度,他只要认真思考思考,就不难发现,这个卑鄙的伎俩中漏洞百出。为什么地址选在人来人往的电影院门口?为什么介绍人不露面?漆黑的夜里如何能看见手里边的杂志?倘若还有一位正好手里也拿本杂志,那会发生多大的笑话。

送下阿三,我一刻未停,便从三角道转回来,身穿皮衣皮帽的我都冻得两手冰冷,不知只穿毛衣毛裤的阿三会冻成啥样,向来自以为心慈手软的我想不到也有心狠手辣的时候,我为自己的恶作剧深感不安。

我与白师傅已经睡了一觉,阿三才踢门进来,我赶紧用被子将头蒙住,企图躲过阿三的拳头。“好狗董续文,哄的老子冻了一夜。”阿三虽然出口很凶,但并未使用拳头,我的胆子又大了。“你一直在电影院门口?”从被窝里伸出头来的我质问阿三:这可真是强盗不依失主,倒咬一口。“我实在冷的不行,到对面邮局坐了一阵。”阿三说:“这就对了,也许就是那阵子,你错过了机会。”阿三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言不发了。我就估计,他绝不可能在电影院门口冻到现在。在被窝里我这样想。

故事发展到现在,本该结尾。可主人公阿三就是不想退场。第二天起床,阿三又对我叨叨:“老董,无论如何,再见一次。”“不行来,阿三,这次失去了信用,人家肯定不愿意再见面了”。我对他说:可怜的阿三,我实在不忍心再让你受冻了。在婚姻问题上执迷的阿三,实在是悟不过来,没办法,我只好慢慢收场。“阿三,要不你写封信吧,”我对她说:“也行,阿三答应的很痛快,”用了两天的时间,阿三吟出一首诗来,整整齐齐的写在信纸上交给我。

啊!亲爱的,

由于我经不起寒冷,

错过了你的尊容,

这只能怪我不守信用。

啊!亲爱的,

你能不能原谅我这一次,

让我看看你那漂亮的面容,

那怕现在死了,我也甘心。

啊!亲爱的,

我可是真心的爱你,

如若不信,

立刻掏出我的心,

摆在你面前,

让你看个清、

啊!

爱你的人,阿三

由于信也有去无回,阿三终于醒悟了。“原来你还没有老婆里,”这就是阿三对我的唯一批评。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十年,每逢我路过大修厂时总怕遇到阿三,这实在是问心有愧呀!

14.学习《孙子兵法》感悟管理思想 篇十四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赡,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家都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1、全书疏理

《孙子兵法》全书共分为第十三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篇》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篇》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使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军形篇》、《兵势篇》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15.团课思想感悟 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在探究图形和数的问题中,使学生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互助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观察、发现、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形结合思考问题的经验,渗透归纳推理和极限思想。

(3)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形结合的价值,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提到数学你们就会想到什么?

生1:我会想到数,如0、1、2、3等自然数,0.1、2.5等小数。

生2:我会想到“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

生3:我会想到如何进行运算、有趣的数学问题等。

生4:我会想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

师:如果把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由数、运算符号、运算方法组成的“数”;另一类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形”。“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类对象。“数”和“形”有没有关系呢?

生1:有关系,如圆这个图形和π有关系。

生2:我没有想过这个事情。

师:大多数同学没有想过“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板书:数与形)

评析:从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回忆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和空间与图形领域。以“‘数’和‘形’之间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为突破口,引发学生思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体会形中有数,数中有形

1. 例1教学

课件出示

师:你发现图形的规律了吗?(学生观察)按照规律第四个图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教师没有直接把四幅图一并出示,而是逐次出现。目的是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感受变化,在体会变化中发现规律,根据规律想象出图形,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为将图形与算式建立联系做好准备。

生:如果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看作是“1”,第四个图形应该是边长为4的大正方形。

课件出现:

师:你能用数或式子表达你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思考、表达、汇报)

作品一:1、4、9、16

师:你能明白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吗?

生:第一个有1个正方形,第二个有4个正方形,第三个有9个正方形,第四个有16个正方形。

作品二:1×1、2×2、3×3、4×4

问:这些算式是什么意思?

生:1是边长,1×1是第一个图形的面积;2×2、3×3、4×4分别表示图形的面积。

作品三:1、1+3、1+3+5、1+3+5+7

问:什么意思?

学生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在图形中的位置。如下图:

师:同一个图形,观察出的规律不一样,每个规律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生:作品一观察的是图形中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作品二观察的是图形的边长与面积的关系,作品三反映的是围绕左下角的正方形,外圈的正方形数逐渐增加。

师:虽然观察角度不同,但是我们都能从图形中找到算式中的数。

评析: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多次安排从图形中找数,旨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形中蕴含着数,为学生理解数形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信息,并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了分类、分层处理,处处紧扣“数”与“形”的结合。

2. 算式1+3+5+7+9+11+13对应的图形

师:如果沿着“1+3+5+7”这个规律继续往下想,1+3+5+7+9+11+13这个式子对应的图形是什么样子?

生:我是用数的方法。一共7个数相加,所以边长是7。

师:谁理解他的意思了,到图形上给大家数一数,7指的是哪?(学生到黑板上指图形说明)

师:那么,1+3+5+7+9+11+13+15+17+19这个算式对应的图形又是什么样子?

课件验证:

1+3+5+7+9+11+13

师:如果1+3+5+7+9+11+13+15+17+19对应的图形是什么?

生:对应的图形是边长为10的正方形。

师:为什么?

生:10个数相加。

3. 小结

师:回顾我们研究的过程,我们从图中找到数,又在数中想到了形,数与形有着紧密的关系。

评析:给算式想图形的样子,旨在让学生感受数的规律也能用图形表示出来,随着数的个数逐渐增加,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小结前一段的学习时,教师没有把着力点放在“规律”的总结上,而是重点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中有形,形中有数”的理解与体会。

三、体会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数形互助

1. 体会以形助数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生:省略号表示一直加下去,有无数个。

师:猜测一下和是多少?(学生有些迷茫,不知道和是多少)

评析: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初步体会极限思想。给学生想象空间,让学生猜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欲望。

学习单:

学生画图、交流。(略)

作品展示:线段图、圆形、正方形。

师:通过画图,同学们初步获得结论,一部分学生认为“和”等于1,一部分学生认为“和”比1小一点。那么,认为和等于1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认为不等于1的又是怎么想的?

生:如果无限加下去不停止,空白部分就越来越小,慢慢就没有了,也就得到“1”。

师:看来画图不能帮助我们解释这个问题了。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借助数来帮助我们分析一下。

2. 体会以数解形

出示:

师:从这个算式可以看出什么?

生:1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数相加,而且这些分数后一个分数是前一个分数的一半。

生:1是可无限分解下去的。

师:同学们可能还无法接受这个算式为什么等于1?没关系!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了,同学们到了初中、高中时还要继续学习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在寻求它等于几的过程中体会数和形之间的关系。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研究过程,刚开始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算式,不知道等于几,谁帮助同学们找到了感觉,找到了和1有关系?

生:图形!

师:图形帮助我们看到了:按照这样的规律加下去,越来越接近1,甚至有的同学都想象到等于1。当图形不能精确地表示“和”到底是等于1,还是接近1的时候,谁又帮助我们找到了准确结果?

生:数!

师:数又帮助我们通过推理找到了“和”就等于1。同学们,数和形有关系,你们觉得数和形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帮助!

师: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本质,在于它们可以相互帮助。其实,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当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形之间的帮助。

3. 出示以前学习中数形互助的例子

课件出示:

评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素材,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直观特点和数精确、精准的特点,提升对以往学习的认识高度,进一步理解、体会数形结合的好处。

师:数和形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各有各的优势,数和形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四、深入体会“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

(出示:超市2014年销售某种饼干的数量)

1. 以形助数,解决生活中的销售问题

课件出示:

师:这是某种饼干2014年的销售量,超市下一年是否还继续进货这种饼干?

生:进吧(个别)。

师:如果把这些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你们再来感受一下。

课件出示:

生:进!(齐声,坚定)因为销售量越来越多,是上升的趋势!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谁帮助了谁呢?生:图在帮助数!(齐答)

2. 以数解形,解决生活中的运输问题

课件出示:

师:如果这样一辆卡车,想把这个沙坑里的沙子拉走,能不能一次性把沙子全部拉完呢?我们把车厢的形状和沙坑里的形状提取出来,同学们判断一下。

生:(集体沉默2、3秒钟)不知道!老师能给我们具体数据吗?

课件出示:车厢长2.5,宽4,高1.5;沙坑长3,宽7,深0.7。

生:能拉走!车厢的容积是15,沙坑的容积是14.7。

师:解决这个问题时,谁帮了谁?

生:数帮了形。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数与形互助的过程中,数的优势是什么?形的优势是什么?

生:数是准确的,形一目了然。

师:“数”能更精准地表达,“形”能更直观地表达事物。其实,华罗庚老爷爷很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你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生:只有数没有形,看不出来;只有形没有数,难算出来。

师:难算出来就是不具体,不能精确地表达!所以后面还有一句话,同学们读一读。

生: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师:对!如果把数、形分家什么事都做不来。

评析:借助生活中的两个典型素材,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数和形各自的特点,形能直观呈现数的抽象,数能精确描述形的模糊,深刻理解华罗庚先生关于数形结合的经典之词。

总评:

本节课围绕数形结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具体如下: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数与代数”和“几何图形”,进而抽象出“数”与“形”。因为学生学习这两个领域时是分别进行的,很少有学生能够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与学生的思维习惯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反差,于是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凸显数形结合的思想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引导学生从图形中发现“数”,通过数想象图形,凸显“形中有数”“数中有形”的关系。例2引导学生利用图形解决计算问题,以及“以数解形”的妙处,进一步体会“数形互助”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还补充了大量数形结合的实例,如统计图描述数据,数据描述沙坑、车厢的大小等。这些素材很好地诠释了华罗庚先生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3. 核心活动设计为学生积累了数学思考经验

本节课通过两个核心活动,一是让学生看图写数,看数想形;二是让学生借助图形和数的推理来完成计算。在这两个活动中,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断经历观察、猜测、抽象、概括的过程,还经历了想象、推理、解释的过程。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中,教师也给予每个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权利,促进了学生活动经验的不断提升。

4. 教师尊重学生,促进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上一篇:人大机关党支部换届工作报告下一篇:遵义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现状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