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课程及答案

2024-07-22

可行性研究课程及答案(7篇)

1.可行性研究课程及答案 篇一

《高等代数》自测题(2)

一、计算(20分)

3214

5746

1213

xa

axaa



aaxa

523

aa

1)2)

二、证明:(20分)

1)若向量组1n线性无关,则它们的部分向量组也线性无关。2)若向量组1n中部分向量线性相关,则向量组1n必线性相关

三、(15分)已知A为n阶方阵A为A的伴随阵,则|A|=0,A的秩为1或0。

四、(10分)设A为n阶阵,求证,rank(A+I)+rank(A-I)≥n

五、(15分)求基础解系

x1x2x3x40

x1x2x33x40 xx2x3x0

2341

~

~

六、(10分)不含零向量的正交向量组是线性无关的七、(10分)设A是n×n正定矩阵,证明A6也是正定的。

2.可行性研究课程及答案 篇二

“风波”发生在一节试卷讲评公开课中,当时教师正在讲解下列例题: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

(1) 请写出发生上述现象的三个可能原因:     ;   ;   .

(2) 为进一步确定原因,小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正确串联在该电路中,闭合开关S,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 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可能原因);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3) 小明同学准备用一根导线并联接在电阻R两端,根据灯泡能否发光进一步确定原因.此操作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

本题是2011年无锡市的中考题,原题附设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如下:

(1) 电阻R断路、灯L短路或灯泡两端电压远小于其额定电压(其他答案合理同样给分);(2) 灯L短路(其他答案合理同样给分)电阻R断路;(3) 不可行,可能会造成电源短路.

在讲解第三问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答案,实录如下.

学生:可行,可用导线试触R的两端,如果灯不亮,说明灯本来就是短路的;如果灯亮了,说明原来电路中的电流太小了!

教师:题目中交代,导线是并联接在电阻R两端的,无法试触.

学生:可以用开关来试触!

教师:试触?!试触虽然对电表没有什么损害,但对电池会有损害.

学生:对电池没有影响!上次实验时我试过.

教师:损害肯定是有的,只是表面上没有显现而已,所以这个答案不能算对!

学生显然并不认同教师的说法,但又无可奈何,此后该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消沉.

评课时,有的教师认同执教教师的处理,也有教师认为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双方争论激烈,最终也没有取得一致.联想到近年来试卷批阅中多次出现的类似场面,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恰当地设置习题的标准答案这一问题,详述如下.

二、 应重视提升标准答案的适切性

新课程实施后,习题的内容与形式都有了较大的改观,答案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叙述量都有所增加,这些都对习题标准答案的设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求在设置标准答案时,要特别重视答案设置的适切性.

1. 什么是标准答案的适切性

适切性本质上反映的是教师规定的标准(表现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多大程度上能准确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隐藏于学生的实际答案之中),是二者间契合程度的表征,又具体表现为“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和“标准答案”的完备性.如果“理应正确”的答案没有被包括,或“白玉微瑕”的答案遭全盘否定,如前述风波中的“试触”答案,则表明我们预定的标准答案的适切性是有问题的.

2. 提升标准答案适切性的意义

适切性反映答案与学习主体——人的契合程度. 不具良好适切性的答案是一种“目中无人”的答案,只会导致“目中无人”的学习评价!而适切性差,正是当前教学评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但直接影响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还通过考试这一“指挥棒”影响、干扰新课程的落实,必须着力扭转.

三、 如何提高标准答案设置的适切性

1. 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价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自然流露.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环节之一,答案标准的设置自然也要顺应这一逻辑;另一方面,答案设置中的种种不足,在很多场合、很大程度上都归因于教师“没有想到学生会如此”或“根本没有考虑学生”,这种“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教师认定的应然”与“新课程认为的应然”间的脱节,来源于设置者“生本”理念的旁落. 由此,提升设置的适切性首先要求教师树立“生本”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改变以往一味地站在学科专业的立场上,以成人的角度去设置答案标准的偏差,尝试并逐渐习惯站在生活的立场上,以儿童——“一个成长中的人”的视角去看问题、想问题和表达问题.

2. 处理好与科学性、严谨性之间的关系

重视答案的适切性,并不意味着放弃科学性、严谨性. 三者应统筹兼顾.仍以上述“试触”答案为例,其实瞬时电源短路对电池是有一定损害的!从科学性标准来看,该答案并非无懈可击. 但我们必须考虑到,“瞬时短路有害”既超出了学生的操作经验——在实验、生活中没有直接观察到,也超出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师并没有传授过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对此的无知是必然的、正常的,因而也是允许的!如果因此而否定这一答案,实质上就是否定了学生“总会存在暂时性无知”的合理性,还连带否定了学生在“无知”基础上展开的所有其他正确的推理和判断,更否定了他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创造性心智投入”,这显然有失公允!所以即使存在科学性的瑕疵,我们仍应肯定. 所以适切性会反过来规制答案应该具备何种程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 掌握“差别设置”的策略

提升答案的适切性,教师就必须掌握“差别设置”的策略,就是针对不同的评价境况(如不同的学生人群、不同的学习时段、不同的检测目的与方式等)时,我们设置的答案标准,要具备必要的弹性,有所变化,以适应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学生答题实际,具体来说,当面对不同的学习人群时,学习基础、态度和个体优势智能元分布上的差异,会造成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水平的学生群体,针对不同人群,应设计和执行不同的答案标准,这在平时的巩固性练习、非甄别性检测中也是可行的. 最常见的,一是对学优生与学困生执行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学困生,主要评价其在思路、方法上有无重大的、本质性的科学错误,在表达上是否抓住问题的重点或关键,突出相关概念或规律,有无会引发实质性理解歧义的“表达失误”;对学优生则另外在思路的严密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操作的规范性,表达的条理性、严谨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是在评价实践性作业时,除了综合评价外,我们还可以设置各类单项评价,如:最具趣味研究奖、新颖选题奖、最佳实验创意奖、优秀操作奖、最佳组织奖、最美实验(调查)报告奖、最具人气作品奖,最佳答辩表现奖、最和谐研究小组奖等,来为那些拥有不同优势智能元、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展现自身亮点的平台和机会,为不同学生人群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 针对不同的学习时段,即使是同一习题的答案标准,其设置也可能有所差别.例如,考查“反射定律中的两角关系”时,初二与初三学段采用的评价标准就应有所区别,初三总复习时可将标准提高为“须体现两角之间的因果区别”,而初二学段则不宜如此.因为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本来对因果关系的了解就很寥寥,加之无法直接感知“入射角呈现在前、反射角在后”的现象,学生自然就对“两角之间的因果区别”缺乏内在的皈依;而到了初三,随着学生对各类“因果联系”研究的深入,此时教师稍加指导,学生就能自行概括出描述两个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正确句式,如:“…果与…因有关”“…果与…因成正比(成反比)”“…果与…因相等”等. 相反,如果在初二学段就“超前”设置如初三那样的标准(实际上很多教师也是这样做的),出现的情况就是:尽管教师千叮咛、万强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才是正确的,但“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类错误回答依然会层出不穷、经久不息!而学生在遭受这类“不可预知和察觉错误”的不断打击下,就会产生“物理玄虚、难学”的心理阴影,在起始阶段就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实在是得不偿失. 面临不同的检测目的时,其所对应的评分标准也应有所侧重. 如:

例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

设置分析:这类习题直接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识别与记忆,识记的准确性是检测的主要目的!所以评分标准必须在关键词句上“咬文嚼字”.

标准答案:不超过36V;不高于36V;小于等于36V.

评分标准:“36V”“低于36V”“小于36V”“0到36 V”等答案都应严格地判定为错误!

例2:小明想用“等效替代法”测量一个电阻Rx(阻值约为数百欧),可用的器材有:干电池(2节)、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R0(200Ω,1A)、滑动变阻器(100Ω ,1A)、电阻箱(0~9999Ω,2A)、开关若干、导线若干;

(1) 自选器材,画出实验电路图;

(2) 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

(3) 待测电阻Rx=    ;

设置分析:本题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对 “等效替代”的理解与运用,具体应考察:①是否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据此判断学生是否知道等效替代的内涵);②能否辨别应该依据何种效果(是电流还是电压?)来进行替代;③能否筹划正确合理的替代步骤,是先接入Rx还是R0?(根据②和③,可判明学生对方法理解和运用的层次). 只要(且只有)依据学生上述三方面的表现,教师就(才)能较清晰地评估出学生掌握的层次,以上三点就构成了本题的“主要评分点”,而其他诸如“电路图是否规范”“书面表达是否严谨”等,只要没有造成“实质性的误解”. 就不应进入评价视野!如果对例2这类重在考查程序性知识的习题,不坚持“抓大放小”的评分标准,依然喋喋不休地重复强调“规范”与“严谨”,势必会打压有“实践、创新”优势的学生群体的发挥空间,使得由此筛选出的学生“听话细心”有余,而“突破创造”不足,这无论是对学生的继续深造、还是将来的人生发展,都是不利的.

标准答案:(1)实验电路图(2分);

(2) 实验操作步骤:

①将Rx和定值电阻R0如图接入电路,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2分)

②用电阻箱代替Rx,调节电阻箱阻值直到电压表示数仍为U,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 ; (1分)

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3) 表达式:待测电阻Rx= R .(1分)

评分标准:(1)可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替代定值电阻R0;若学生没有正确判断出本题只能依据电压来实施替代,而错误地使用了电流表,则扣2分,但不连累后续得分;(2)中若缺少步骤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因不是主要方面,不扣分;若R0和电阻箱的接入顺序颠倒,则扣2分;综合考察(1)和(2),若学生没有应用等效替代法,则扣去全部6分.

4. 学会了解学生解答思路的方法

提升答案设置的适切性,还要全面、真实、细致地了解学生答题时的所思所为,主要方法有:

作品分析法,即通过分析研究学生的各种作品,如试卷、作业、报告等,来研判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兴趣、习惯、态度的养成状况,主要关注点有:正误答案的类型、对应的答题思路、共性问题与典型错误、学生的相异构想与非主流答案、教师相应的归因分析等. 长期而持续的作业分析与记录,能转化为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为其合理制定同类习题的评分标准,积累必要的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考等重大的甄别类测试中,运用作品分析法,可以先对试卷进行抽样批改,了解各种答题情况,分析其中映射的学识水平,研究恰当的赋分细则,进一步完善命题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提升标准答案的适切性,在此基础上再以统一的尺度,进行大规模批阅.

3.小学数学最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篇三

一、填空题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之间、()之间的联系,运用()的方式进行思考,增强()的能力、()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的兴趣,增强()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和()。

4、总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在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中,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初步认识();理解();体会(),掌握(),能准确进行计算。

6、第一学段数学思考目标中,让学生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

7、在第二学段数学思考目标中,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和(),感受()和()的作用。

8、在第二学段数学思考目标中,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能进行(),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9、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让学生初步养成()、()、()等良好品质。

10、第二阶段问题解决中,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

二、选择

1、以下属于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的内容的是()

A、认识万以上的数

B、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C、了解负数的意义

D、了解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

2、以下属于第二学段数的运算内容的是()A、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B、认识小括号,进行简单四则混合运算

C、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D、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3、以下属于第一学段常见的量内容的是()

A、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B、能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C、了解线段、射线、的直线 D、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以下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是()A、了解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B、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C、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D、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5、以下属于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是()

A、根据给定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B、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C、体会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D、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并能计算平均数

6、以下属于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内容的是()

A、感受平、旋转、轴对称现象

B、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C、认识轴对称图形

D、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7、以下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位置内容的是()

A、了解比例尺,并能按给定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B、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C、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D、给定东南西北一个方向能辨别其余方向

8、以下属于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是()A、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B、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C、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D、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9、以下属于第二学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认识万以上的数

B、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C、理解估算的意义

D、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10、以下属于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的是()A、体验随机事件

B、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C、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D、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三、判断

1、在第一学段中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2、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放在第二学段学习。()

3、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4、第二学段,学生要能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各种角。()

5、在第二学段中不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6、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7、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进行学习。()

8、综合与实践内容在第一学段不涉及,从第二学段开始实施。()

9、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第二学段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0、在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能根据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三、片段分析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

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请根据新课标对以上判断进行分析。(你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合理吗?有什么建议?(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四、论述题

请设计《圆的认识》教案,写出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突破

答案

一、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生活、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3、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创新意识、科学态度4、5、6、7、8、9、10、全面、持续、和谐

万以内数的意义

分数和小数

常见的量

四则运算的意义

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感

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

符号

几何直观 合情推理能力

有条理的思考

乐于思考

勇于质疑

言必有据 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1、B

2、A3、D

4、A5、D

6、A、B、C

7、A B

8、ABCD

9、ABC

10BCD

三、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对

10、对

四、[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

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 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五、【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圆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半径和直径概念。教学设计

(1)第一次尝试画圆

谈话:同学们都认识圆,那你能画一个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画

一个圆吧。

(学生可能用瓶盖、两个半圆、线绳、圆规画圆)请学生上来展示画出的圆和画的过程。

谈话: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画出了圆,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种? 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圆规画的圆。

小结:看来用这些工具画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圆规来得方便,这正像我们俗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没有圆规就画不出一个既大小合适又比较规范的圆。【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第一次自己尝试画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体会用圆规画圆的准确性。(2)第二次尝试画圆

谈话:下面就用大家喜欢的圆规再试着画一个圆好不好?

(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可能出现圆画的不完整、不圆滑等情况)

追问:看来要画一个规范的圆,一定要掌握方法。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能说出针尖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等)

小结:针扎的一点不能动,概况的说是定点,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就是要定长,最后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板书:定点、定长、旋转)师总结,课件演示圆的正确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试画,鼓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教师呈现一个学生画的不太标准的圆,让学生交流在画圆时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在通过交流注意的问题基础上,又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圆方法。(3)第三次画圆

谈话:已经学会了圆的画法,想不想再画一个试一试?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圆。

谈话:观察刚才我们画的圆,想一想圆与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做比较)引导学生说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次画圆,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而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认识圆心

谈话:我们每次用圆规画圆的时间都会留下一个针扎的眼,我们把这个针眼用个圆点点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o)

圆心我们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2)认识半径

谈话:能在你画的圆中用直尺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吗?观察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线段一个端点在圆心,一个端点在圆上。)

教师讲解像这样的线段我们称它为半径。(板书:半径,r)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半径,并用字母来表示。(3)认识直径

教师呈现一条直径。问还是一条半径吗?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能说出两个端点都在圆上,而且经过圆心。)

师讲解,我们把这样的一条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d)请你在你画的圆中标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4)小练习:

谈话:我们刚刚一起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现在老师给你一组线段,你能从中找出半径和直径吗?(课件呈现练习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自身画圆的体会以及通过老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后面追加的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使之掌握的更扎实。】

2、认识圆的特征

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那么多知识,圆里面还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学生通过操作可能发现:圆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4.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四

14、教学要志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题教育理论)

1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式的教学模式有:(D、抛锚式)

三、简答题

1、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1.)创新意识的培养 2.)创新思维的培养 3.)创新技能的培养

3、进行活动教育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

答: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4、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尊重教育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 3)、尊重教育者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

2、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答: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

2.自主性原则3.探索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五)解放学生

(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七)开设创新课程

(八)重视家庭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试题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8.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D)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 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C)A.因材施教 B.实践与思考 C.民主化 D.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24.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B)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5.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A)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2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2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2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3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31.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C)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3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 B.耳 C.心 D.眼

3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第2/5页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35.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3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 时间的活动。(B)A.1/3 B.2/3 C.1/2 D.1/4 3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3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A)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4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4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C)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4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D)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4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C)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45.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B)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4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47.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B)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第3/5页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48.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49.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5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51.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A)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52.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B)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 53.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D)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54.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C)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5.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56.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C)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57.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C)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58.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D)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59.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C)

第4/5页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外语: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可行性研究课程及答案 篇五

1、a当体育教师仅仅是运动知识传授者(教练)的时候,体育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有运动知识者替代的;唯有当体育教师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时,体育教师的职业才是不可替代的。

2、a 在学习成绩评定的方法上,《标准》建议,1—2年级采用评语制,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

3、a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体育学习也不例外。4、b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规定:在体能成绩评定中不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a教学的学生主体观,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与全面的认识。、b在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或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新兴体育项目,那些普遍不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完全可以不选择。

7、b在高中阶段运动技能是体育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体育学习失去了运动技能作为支撑就不再是体育了。

8、a《标准》构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课程

并没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只是对如何达成学习目标提出了一些教学内容的建议。

9、a终身体育应该是人一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量的总和,而学校体育只是终身体育中的一个阶段,它只是活动总量中的一个分量。

10、b教学中只有教师才能称为教学的主体,因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教师在教室里(操场上)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学的中心是教师

11、b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不可参与。

12、a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

13、b《标准》对教学内容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4、a《课标》课程评价主体转变了教师主体的单一模式,设计了多元化评价主体,他评、自评、互评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15、b在学习成绩评定的形式上《标准》建议,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只有教师参与、b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样样运动项目都要学习

17、a《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18、a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课程

19、a 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建议是:评定应采用绝定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运动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0、a新《课标》与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体育教师的角色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体育教师从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体育课程的决策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体育教育的研究者。第六章 教师教学角色的变化与要求 [单项选择题]

21、b“到高中阶段则注重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是

A达成心理健康维度的目标 B达成社会适应维度的目标 C 达成身体健康维度的目标 D 达成运动参与维度的目标 22、c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教育法规是

A 《中学校课程标准》B 钦定学堂章程C 奏定学堂章程 D 《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23、b《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做

了进一步的说明:“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

A 运动性课程 B技能性课程C技巧性课程 D室外课程

24、d在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上,《标准》建议,对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

A绝对性标准的方法 B相对性标准的方法C绝对性标准和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 D定量评定和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25、d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以前称为

A教育设想B 教育方法C教育计划D教育指导思想

26、b提出在校学生应坚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原则的是

A马叙伦 B 毛泽东 C 周恩来D邓小平

27、c传统体育课程,历来注重

A基本技术技能教学 B体育理论教学C “三基”教学 D体育基本知识教学

28、d课程标准是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发展性水平是

A水平一 B水平四 C 水平五 D水平六

29、b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

A “增强学生体质” B “健康第一” C “素质教育” D “终身体育” 30、c《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对在体育学习的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设置了几个模块

A四B五C 六 D 七

31、a《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对在体育学习的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设置了几级学习水平。

A二 B三 C四D五

32、a《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对在体育学习的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A二 B 三 C 四 D 五

34、b只身参加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是

A 李惠堂 B 刘长春C 唐宝d符宝卢

35、b 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地是

A 美国洛杉矶 B 中国北京C 希腊雅典D 英国伦敦

36、d儿童中心论的代表是

A 凯洛夫B 赫尔巴特 C 马斯洛 D 杜威

37、a学科中心论的代表是

A 凯洛夫B 赫尔巴特C 马斯洛 D 罗杰斯

38、b全国范围的广泛且深刻的基础教育改革始于哪一年

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1年 D 2002年

39、c哪一年,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A1979年 B 1984年 C 1986年 D 1999年 40、a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 健康第一C 素质教育D终身教育 [多项选择题]

41、abcde体育活动对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改善情绪状态 B 确立自我概念 C消除疲劳 D 培养意志品质 E : 治疗心理疾病

42、bcd课程功能的“三位一体”体现在

A 体育观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 世界观

43、cde《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课程评价分为三个部分,A “家长评价” B “社会评价” C “学习评价” D 教师教学评价” E :“课程建设评价”

44、ab《课标》要求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

A : 定性的 B 定量的C 具体的 D可以观察的 E综合的

45、bcd《课标》理念的特点是 A 以竞技运动的技术学习为主线的内容体系 B 以“健康第一”为导向 C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D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 E 以“纲”为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46、abcd《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学科本位、社会本位、人文本位为一体的素质教育理念的综合表现,即 A :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C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D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E : 强调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47、bc在学习成绩评定的方法上《标准》建议高中采用

A : 评语制 B : 等级评定制 C : 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 D : 定量评定制 E 定性评定制

48、abc《体育与健康课程》名称所对应的阶段是

A :小学B :初中C :高中D :大学 E :大、中、小学

49、ae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表现为:高中《课标》规定必修的2个学分分别时是

A :健康教育B :球类运动 C :拓展训练D :体操E田径运动 50、高中体育课程的特点是 ace A 基础性B 全面性 C :实践性D 兴趣性 E 综合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复习题 填空题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有:(健身)、(教育)、(个体社会化)、(娱乐)、(竞技)。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并设置了(水平五)和(水平六)两级学习水平,分为(田径类)、(球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类运动类项目)、(健康教育专题)共七个系列,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

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在高中三年必须修满(11)个学分。

4、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5、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6、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7、根据评价的功能,学习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8、学生学习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9、影响骨骼生长的因素有哪些?答:遗传和种族、脑垂体及腺体分泌的激素、维生素(A、C、D)、机械力作用、充足的睡眠 作用、充足的睡眠。

10、台阶实验指数越(大)越好。

11、立定跳远主要是测定人向前跳跃是下肢肌肉的(爆发)力。

12、坐位体前屈测试,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

13、心脏功能好的人心率(低),恢复到安静心率的速度就(快)。

14、课程总目标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和描述,这五个方面是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一条是(健康)主线。

15、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三维健康)观,后者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16、(教育目的)、(社会共同经验)、(学习活动方式)是构成体育课程的三大要素。

17、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边线宽(5)厘米,边线属于界(外)。,18、排球场长(18)米,宽(9)米,边线宽(5)厘米,边线属于界(内)。

19、马拉松全长(42195)米。

20、成年人足球门高(2、44)米,宽(7、32)米;铁饼投掷圈直径(2、5)米。

21、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上一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

22、途中跑动作要领(松)、(大)、(快)、(前)。

23、接力跑传接棒的方法有(上挑式)、(下压式)两种。

24、按动作形式跳远分为(蹲距式)、(挺身式)、(走步式)。

25、支撑跳跃是由(助跑)、(踏板)、(起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7个环节组成。

26、(费俊龙)、(聂海胜)作为执行神舟六号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不畏艰险、坚毅果敢,胜利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7、男子体操6项包括(双杠、单杠、跳马、自由体操、鞍马、吊环)。

女子四项包括(跳马、自由体操、高低杠、平衡木)。

28、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是(步长和步频)。

29、要改变单一的接授式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30、篮球场中圈半径是(1、80)米,三分线半径为(6、25)米。三分线半径为(6、25)米。

31、跨栏跑先上栏的腿叫(摆动腿),后上栏的腿叫(起跨腿)。

32、田径运动项目分为(田赛)、(径赛)、(全能运动)三类。

33、中长跑是发展(耐力)的项目,主要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34、铅球落地区的角度为(40)度;标枪落地区的角度为(29)度,起掷弧线宽(7)厘米,起掷弧至圆心的距离是(8)米。

35、篮球急停动作方法有(跨步急停)和(跳步急停)两种。

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在高中三年必须修满(11)个学分。

4、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

36、篮球进攻技术基础配合的方法有(传切、突分、策应、掩护)。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37、排球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是(拦网),(扣球)是得分的主要手段。

38、排球起源于(美国);篮球起源于(美国);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古代足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在考究起源于中国的(淄博临淄)城市。

39、排球比赛中一方(3)次击球判违例,其网长(9、5)米,宽(1)米。

40、足球比赛时间为(9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每队上场(11)人,不少于(7)人;点球点离球门线(11)米 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复习题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有:(健身)、(教育)、(个体社会化)、(娱乐)、(竞技)。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并设置了(水平五)和(水平六)两级学习水平,分为(田径类)、(球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类运动类项目)(健康教育专题)共七个系列,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

5、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6、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7、根据评价的功能,学习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8、学生学习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9、影响骨骼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遗传和种族、脑垂体及腺体分泌的激素、维生素(A、C、D)、机械力作用、充足的睡眠。

10、台阶实验指数越(大)越好。

11、立定跳远主要是测定人向前跳跃是下肢肌肉的(爆发)力。

12、坐位体前屈测试,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

13、心脏功能好的人心率(低),恢复到安静心率的速度就(快)。

14、课程总目标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和描述,这五个方面是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一条是(健康)主线。

15、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三维健康)观,后者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16、(教育目的)、(社会共同经验)、(学习活动方式)是构成体育课程的三大要素。

17、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边线宽(5)厘米,边线属于界(外)。,18、排球场长(18)米,宽(9)米,边线宽(5)厘米,边线属于界(内)。

19、马拉松全长(42195)米。

20、成年人足球门高(2、44)米,宽97、32)米;铁饼投掷圈直径(2、5)米。

21、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上一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

22、途中跑动作要领(松)、(大)、(快)、(前)。

23、接力跑传接棒的方法有(上挑式)、(下压式)两种。

24、按动作形式跳远分为(蹲距式)、(挺身式)、(走步式)。

25、支撑跳跃是由(助跑)、(踏板)、(起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7个环节组成。

26、(费俊龙)、(聂海胜)作为执行神舟六号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不畏艰险、坚毅果敢,胜利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7、男子体操6项包括(双杠、单杠、跳马、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女子四项包括(跳马、自由体操、高低杠、平衡木)。

28、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是(步长和步频)。

29、要改变单一的接授式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30、篮球场中圈半径是(1、80)米,三分线半径为(6、25)米。

31、跨栏跑先上栏的腿叫(摆动腿),后上栏的腿叫(起跨腿)。

32、田径运动项目分为(田赛)、(径赛)、(全能运动)三类。

33、中长跑是发展(耐力)的项目,主要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34、铅球落地区的角度为(40)度;标枪落地区的角度为(29)度,起掷弧线宽(7)厘米,起掷弧至圆心的距离是(8)米。

35、篮球急停动作方法有(跨步急停)和(跳步急停)两种。

36、篮球进攻技术基础配合的方法有(传切、突分、策应、掩护)。

37、排球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是(拦网),(扣球)是得分的主要手段。

38、排球起源于(美国);篮球起源于(美国);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古代足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在考究起源于中国的(淄博临淄)城市。

39、排球比赛中一方(4)次击球判违例,其网长(9、5)米,宽(1)米。

40、足球比赛时间为(9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每队上场(11)人,不少于(7)人;点球点离球门线(11)米

一、名词: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健 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3、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4、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5、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6、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二、填空题:

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适量性)。

2、篮球场地的长为(28m),宽为(15m);排球场地的长为(18m)宽为(9m)。

3、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4、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

5、现代奥运会于(1894)年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发起成立。

6、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三、简答题

1、简述轮滑直线滑跑的动作要领?

答:滑跑姿势、蹬地技术、自由滑进技术、直道摆臂技术。

2、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哪些?

答:

1、身高

2、体重

3、肺活量

4、立定跳远(50m)

5、台阶实验(1000m男)(800m女)任选一项;

6、握力、座位体前屈(男)任选一项;仰卧起坐、座位体前屈、握力(女)任选一项。

2、乒乓球攻球引拍动作的技术要领?

答:以右手执拍为例,两脚比肩略宽,两膝微屈,左脚稍前,身体略右转,重心在右脚。前臂在身体带动下横摆,引拍适度,体臂夹角约35度~40度;前臂自然弯曲,肘关节约为120度。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稍前倾,手腕自然放松,球拍呈半横状。

3、什么是“极点”现象?

答:在长跑时,由于有机体各器官活动的协调作用被破坏,而发生肌肉酸疼,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不协调,跑速减慢,想停止运动等自我感觉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极点”现象。

4、怎样克服“极点”现象?

答:当出现极点时,要求运动员有一个战胜困难的决心,要顽强的坚持跑下去,同时应该调整跑的速度,注意呼吸方法,机体内脏器官会逐渐适应,“极点”很快被克服。

一、名词: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

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二、填空:

1、男子竞技体操有六项:(自由体操)、(鞍马)、(吊环)、(纵跳马)、(双杠)、(单杠)。

2、女子竞技体操有四项:(横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

3、国际比赛:男子铅球重量:(7、26公斤)、女子铅球重量(4公斤)

4、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5日—14日在(希腊雅典)举行。

5、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获得者(容国团)于(1959)年第(25届)世乒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

6、人体的骨共有(206)块,其中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头骨(29)块。

7、乒乓球七项冠军杯名称:男子团体:(斯韦思林杯)女子团体:(马塞尔.考比伦杯)男子单打:(圣.勃莱得杯)女子单打:(吉.盖斯特杯)男子双打:(伊朗杯 女子双打:(波普杯)

男女混合双打:(兹.赫杜赛克杯)

三、问答题

(一)体育课须知有哪几项?

答: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者,向教师请假。

2、上课预铃响后,立刻到指定地点站队,做到快、静、齐。

3、上课时穿运动服装或轻便服装,穿胶鞋不带钢笔、小刀等硬物。

4、上课时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不经教师允许,不得任意调换场地、做其它动作或移动器材,注意安全。

5、认真上课、刻苦操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6、上课前后帮助收放、布置器材,爱护场地设备。

7、要认真完成课外作业。

(二)国际游泳比赛规定的泳姿有几种?

答:蛙泳 自由泳(爬泳)仰泳 蝶泳(海豚泳)

(三)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哪几种?并说明。

答:

1、数量:数量是指体育锻炼所完成的练习总数。

2、强度: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生理负荷量的大小。

3、时间:时间是指一次锻炼的总时间。

(四)《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规定,有哪些条件为体育成绩不合格,不予报考高等院校。

答:

1、体育课出勤:一学期病事假8次以上,或无故旷课3次以上。

2、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不及格者。

4、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出勤不足三分之二者。

(五)身体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

(六)广义体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身体教育、竞技体育、身体教育三个方面。

(七)什么是身体教育?(狭义体育)

答:身体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强的意志的一个教育过程。

(八)简述排球双手传球的动作方法:

答:身体稍蹲,双肘弯曲双手置于脸前,当手处球时,两手自然张开形成半球形,手腕后仰,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托球的后下部,由两手拇指、食指组成桃形,当球接近额前,从脸前向上迎球,在额前一球远击球。传球时,根据球速大小来控制伸臂的速度和力量,加上蹬地、伸臂的力量将球传出。

(十)简述篮球运球的动作方法:

答:两脚开立,两膝弯曲,上体前倾,目视远方,以肘关节为轴,五指自然分开,用手腕、手指的力量随球上下拍按,拍球和移动步伐应协调而有节奏。

一、填空:(20分)

1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的五个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2、篮球场地国际标准:长(28米)、宽(15米)、篮框距离地面高度(3.05米)。

3、排球场地国际标准:长(18米)、宽(9米)、限制线为(3米),男子网高(2.43米)、女子网高(2.24米)。

4、国家体委审定毽球场地长(11.98米)、宽(6.10米),男子网高(1.60米)、女子网高(1.50米)、限制线(2.00米)。5 把以(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二、名词解释:(20分)

1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4、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5、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

三、问答题:

1、运动参与目标有哪几个方面?

答:(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心理健康目标有哪几个方面?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性质:

答: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四、简述题:(30分)

1、什么是体育?

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简述篮球双手胸前传球的动作方法:

6.网络精品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六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08年6年间网络精品课程方面的201篇论文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出网络精品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精品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精品课程 内容分析法 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3-0075-03

一、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与目的

网络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的安排,2007年开始启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评出首批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49门。开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其目的是巩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成果,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促进高水平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改革和创新,以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1]

本文通过对当前网络精品课程研究现状的分析,从理论层面和技术应用角度探讨了网络精品课程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特征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并结合谢幼如教授对网络课程的分析模式进行研究。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2]

(2)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对关键字“网络精品课程”检索,获得相关研究论文,本研究将从研究内容、发表时间等几个维度对这些论文进行划分,并以此为类目进行内容分析。

二、研究过程与数据分析

1.内容分析过程

2003~2008年6年间,中国期刊网上精品课程相关论文很多,按关键字“网络精品课程”检索,有418篇论文,其中有201篇是和网络精品课程密切相关的。本研究以这201篇文章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并按照教育技术学的五大研究领域对其进行分类,为了将信息全部包含在分类中,特增加其他一栏。根据需要,以篇为分析单元并组成三人小组进行分析评判,结果如表1所示。

2.研究数据与情况分析

结合表1,分别以不同年度和类别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可得到如下数据:

首先,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该领域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精品课程设计和开发方面,在2003~2008年间所有文章中,有94篇论文是关于网络精品课程设计方面的,占论文总数的46.77%。有42篇论文是关于网络精品课程开发方面的,占论文总数的20.90%。

其次,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从图2的折线指示中可知,这一领域的研究论文增长速度很快,由2003年的2篇增长到2008年的100篇。

第三,管理和评价方面的论文相对较少,管理方面的相关论文2004年1篇,2008年4篇。关于评价方面的论文是在2007、2008年才出现,每年4篇文章。如图3所示。

第四,总结反思类文章数量增长迅速,由2004年的1篇增长到了2008年的17篇。如图4所示。

第五,分析显示,2003至2006年,文章的发表主要集中在设计开发方面,到2007和2008年,研究范围已扩展到设计、开发、管理、应用、评价等各个领域。

第六,表3显示,2003至2008年六年间,在研究的201篇文章中,《电化教育研究》等五大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只有21篇网络精品课程的相关文章,占抽样总量的10.44%。

三、主要的研究结论

1.网络精品课程的研究现状

(1)对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存在重设计开发而轻管理评价的现象。网络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和开发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集中,而管理方面,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系统管理,相关的论文都很少。笔者认为,这是造成网络精品课程目前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之所以国家投入很大,却未产生应有的实用价值,究其原因,管理跟不上是重要的一条。网络精品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已开始关注,而关于评价原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2)教育技术工作者对网络精品课程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核心期刊中网络精品课程的总体数量仅占抽样总量的10.44%这个比值来看,教育技术工作者对网络精品课程研究的投入还有待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学科教师自己的事,为了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地从理论和技术上来促进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

(3)对网络精品课程应用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这方面的文章直到2006年才开始出现,但数量有限,并且以讨论应用效果为主,应用策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自国家做出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部署之后,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纷纷掀起精品课程开发的热潮,却很少有人去关注精品课程实际的应用效果,这是影响精品课程实用价值的又一重要原因。

(4)开发方面的研究在当前网络精品课程研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开发的技术和平台类研究文章在2008年陡增。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一定要坚持内容、方法、平台结合发展,互为补充,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一味追求技术和功能的实现,而忽视教师、学生的交流方式以及信息的呈现方式是不科学的。

(5)最近,人们对网络精品课程研究的反思越来越关注,这主要是由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大量投入并未获得相应的产出带来的结果。反思研究的增加从某种角度上讲也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笔者认为,应将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放到建设过程中随时进行,以遏止精品课程建设的不合理因素,促进其良好发展。

2.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1)从研究的广度上,可以看到研究范围由最初的集中于网络精品课程设计的研究扩展到设计、开发、管理、应用、评价等各个领域,研究覆盖面不断扩大。

(2)研究的重心也在发生着变化,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是教育技术人员的重视。在开发了大量精品课程资源之后,如何实现资源的共享,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如何对资源进行评价,如何消除一个个信息孤岛等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教育技术核心期刊中很大一部分论文都是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

(3)目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正在逐渐加强,在评价管理方面,强调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与本科类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笔者认为这是2007年开始出现有关评审标准论文的重要原因。

(4)网络精品课程设计方面主要是教学设计和系统架构,很多论文关注学习设计。2003年IMS提出学习设计规范,该规范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一部分文章已经开始研究基于活动的网络精品课程设计。

另外,在理论基础方面,越来越强调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应用;在教学应用方面,强调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如基于活动的学习模式、利用虚拟情境探究学习模式、利用通信工具协作学习模式等的研究);在技术研究方面,强调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在开发平台方面,强调操作简便、学科特点突出,能提供开放性、协作式功能的开发平台的研制。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我们可以归结出目前网络精品课程研究的热点仍是网络精品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具体实践及研究成果的反思。在设计方面,新的教育理念、活动设计等新的学习设计思想将成为指导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而Web2.0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必将为平台的开发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因此,随着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精品课程在今后的教育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张伟,姜淑杰.面向远程教育的精品课程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

[2]李克东.教育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谢幼如,刘铁英,高瑞利,尹睿.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4]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许坦,石长征.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6]许晓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7.数字钟课程设计答辩题目及答案 篇七

(1-3题选一道作答,4-7题选一道作答)

1.画出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

① 原理方框图

② 原理图

③ 原理说明

■用变压器进行交流降压,然后经过桥式整流器整成脉动直流,并用大电容C1座平滑滤波后送到7805三端稳压器稳成5V输出,并用大电容C4作进一步的平滑滤波,得 到更好的直流输出。

■两个小电容C2和.C3是为了旁路电源中的高次谐波而用的。这些高次谐波电解电 容是滤不掉的,因为它本身的潜布电感较大,会阻碍高频成分的通过。

桥式整流电路巧妙的利用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四个二极管分为两组,根据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极性分别导通。见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正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上端相连,负极性端与负载的电阻的下端相连,使负载上始终可以得到一个单方向的脉动电压。单项桥式整流电 路,具有输出电压高,变压器利用率高,脉动系数小。

整流后的输出电压虽然是单一方向的,但还是有较大的交流成分,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一般在整流后,还需要利用滤波电路将脉动直流电压变为平滑的直流电压。所以需通过低通滤波电路,是输出电压平滑。采用LM7805、LM7905三端稳压器,使输出的直流电压在电源发生波动或负载变化时保持稳定。

2.画出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图并简述工作原理 ① 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图

② 工作原理

桥式整流电路巧妙的利用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四个二极管分为两组,根据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极性分别导通。见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正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上端相连,负极性端与负载的电阻的下端相连,使负载上始终可以得到一个单方向的脉动电压。单项桥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压高,变压器利用率高,脉动系数小。

3.78**系列的稳压集成块的极限输入电压多少?最低输入电压为输出电压的几V以上?

78**系列的稳压集成块的极限输入电压是36V,最低输入电压比输出电压高3-4V。还要考虑输出与输入间压差带来的功率损耗,所以一般输入为9-15V之间。

4.利用74LS90如何构成异步8421码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如何清零和置九?

CD4518是十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内部两个单元的加法计数器。每个加法计数器有两个时钟输入端CLK和EN,可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触发

触发方式

CLK

EN 上升沿

输入时钟信号

置一

下降沿

置0

输入时钟信号 RS为清零端 当RS=时 计数器清零

置9:将Q3,Q0都置一就用在上升沿有效时EN置一 将Q2,Q1都置0,在下降沿有效时接入脉冲

5.74LS90构成的二十四进制(或六十进制)加法计数器的原理是什么?

简单介绍下602进制吧 举一反三啊 5的二进制为0101 6是0110一旦出现进位让5将要变成6时 11让与门置一 RSB有效 于是置一了

6.你所设计的电子时钟是如何校时(或校分)的?

校时电路:与非门G1的一个输入端为1,将它开通 使得秒计数器输出的分冲加到G1的另一输入端,并使G3加到分计数器。而此时G2由于一个输入端为0,被关断,校准用的脉冲进不去

校分电路;按下开关S1,情况与上面相反,G1被封闭,G2被打开秒脉冲进行快速校分。

7.CC4511是什么芯片?它的A、B、C、D四个端子输入什么? g、f、e、d、c、b、a七个端子输出什么?它所驱动的LED数码管是共阴还是共阳的?

上一篇:个人集体备课计划下一篇:设备拆除授权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