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童年心理健康的五大因素
1.保持童年心理健康的五大因素 篇一
在医院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有一天,护士告诉我隔壁病房里住着一个女孩子,生了和我同样的病,年纪也和我差不多。我好几次在医院里进进出出,坐在小推车上,得以偷偷地张望隔壁病房的情形。“和我生同一种病的那个女孩,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和我一样脸朝上躺着,我还看见了她的脸。那是一个瓜子脸、梳着童花头、眉清目秀的小姑娘。那个女孩子也看到了我。
......
不久之后,我就要升入一年级了,有一天,我在家附近一个人优哉乐哉地走着,这时对面走过来一个拄着红色拐杖的小姑娘。红色的拐杖很罕见,我就走近些想看清楚一点。和那个小姑娘目光相遇的那一刻,我认出了她就是我隔壁病房里的那个小姑娘。小姑娘看到我的脸之后,立刻盯着我的腿看。我不禁后退几步,她一定也听人说过我和她生了同样的病,我不愿意让她看到我不用拄拐杖就能走路。我们默默地擦肩而过。
......
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散步的时候,对面又影影绰绰地闪出了红拐杖,我慌忙拉住爸爸,说道:
“不行!不行!快点躲起来!”
一边说道,我急急忙忙地要躲到岔路上去。爸爸很是惊讶,问道:
“为什么?”
我带着哭腔解释道:
“我不能让那个孩子看到我的腿。因为,她的腿没有治好,我的腿却好了。如果让她看到了,她就太可怜了!”
——摘自《小时候就在想的事》,第10~11页
我们常说好的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童心从哪里来?从一生都富有童心的小豆豆身上或许我们能得到启示。要保持童心,就应该与自己的童年保持接触,在书中黑柳彻子提及了德国作家艾黎·凯斯特的一段话“重要的是,要和自己的儿时保持接触,这种接触尚未遭到破坏,也不会破坏。一方面我们深知成年人和孩子是同样的人,一方面也为不可思议的事情感到新奇”。这里的第一层意思是,与自己的童年保持接触会提醒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你就会理解孩子为什么不肯好好地坐在书桌旁,总是到处晃来晃去。即便教师告诉他们“请坐下”,他们也照样晃来晃去。孩子们是敏感、善良、可
本书作者黑柳彻子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著有《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就在想的事》等作品。1984年,联合国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感叹道“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此任命黑柳彻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小时候就在想的事》记述了“小豆豆”更多的故事,既有小时候的事,也有长大后的事,还有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目睹的一个个小故事等,但无论是小时候的还是长大后的,所有的故事都是相关联的,因为当“小豆豆回眸当年,发现长大后的所思所想都源于自己的童年”。爱的,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逻辑与苦闷,偶尔也有一些小小的坏念头。另外一层意思是,与自己童年保持接触会让自己返璞归真,全身心去聆听、去发现、去悦纳。对于童年的经历,每个人能回忆的童年时光长短不一;而大部分人可能对童年的某些事记忆犹新,小豆豆记述的第一件事就是“红拐杖的小女孩”。小豆豆在五六岁时曾患过“股关节结核”,这种病很难痊愈,大概只有万分之一的比率,但是通过名仓医院的电疗、玛玛乃温泉的理疗,小豆豆奇迹般地恢复了,当爸爸妈妈看到月台上向他们奔跑而来的小豆豆时,不禁喜极而泣。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她那么幸运,小豆豆在医院里结识了一个和她患一样病的小女孩,而这个小女孩就很有可能一辈子都要与拐杖为伴。红拐杖小女孩就住在小豆豆家附近,第一次再遇红拐杖小女孩,小豆豆就本能地想躲开,她不想让红拐杖小女孩看到自己治愈的腿。因为小时候的她就想到“有的孩子病治好了,有的却不能;有的孩子能有钱去名仓医院和玛玛乃温泉,有的孩子却不能。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公平的,不能让别人因为这样的事情伤心”,于是那柄刷成红色的拐杖在小豆豆眼里特别刺眼,每当红拐杖出现,小豆豆就会急忙躲进岔路,或者钻进别人的院子里。五岁的小豆豆虽然不知道这就叫做“善良”,但她发自内心地去体恤和怜悯弱者,就像黑柳彻子所言,越是小孩子,就越是拥有人类最珍贵、最必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倒是会因为长大而慢慢被冲淡。黑柳彻子说,60年后她的想法和5岁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只是现在的她会勇敢从容地走到红拐杖的小女孩身边,对她说:“能够见到你,我真高兴!”
为什么要学数学?
在这之前,在老师问大家“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我曾经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代数呢?有什么必要吗?”
老师答道:“我回去考虑一下,明天回答你。”
第二天,老师这样解释道:“学习了几何,就可以不必爬到树上却能够计算出树的高度来,也不需要过桥就能够知道桥到底有几米长。”
我听了就想到:“的确如此,这是很有必要的。”但老师接着说道:“不过,代数究竟有什么用处,我也不太清楚。”
我觉得很遗憾。如果它有什么用处的话,也许我还会想去学,可是……就这样,就算我几何能考100分,我的代数却总是0分,数学平均只有50分。
我对代数完全不在行,可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数字,我却能够记得非常清楚,有时连我都很佩服。当我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而去很多国家的时候,我完全不用笔记本就能够记住很多数字。
——摘自《小时候就在想的事》,第83~84页
看过《窗边小豆豆》的人都知道,小豆豆是被正规的学校驱逐,才到了小林校长的巴学园,被驱逐的原因是教师们认为小豆豆是LD,即“学习障碍”。LD的孩子常常还时患有ADHD (多动症)。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好好学习,比如小豆豆,她会在上课的时候和宣传艺人讲话;把桌子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在桌上涂鸦等。小豆豆的代数成绩也不好,常常考0分,被教师称为低能。
可是,长大后的黑柳彻子作为亲善大使访问很多国家,却完全不用笔记本就能够记住一长串一长串的数字,而且从不出错。比如在内战之中的安哥拉,1000名儿童中就有375名在五岁之前夭折;在刚果周边的35座难民营中,有384800名卢旺达难民,另外还有150万人成为国内难民等。为什么黑柳彻子对数字变得如此敏感了呢?那是因为这些数据都与孩子们有关,因此便成为黑柳彻子心中最重要的数字。而小时候的小豆豆感觉不出学数学的重要性在哪里,那些抽象的数字好像都与自己的生活无关,即使是教师也无法回答学数学有什么用。
有趣的是,代数0分的小豆豆几何常常能得100分,这是因为小豆豆不喜欢抽象的数字,却喜欢能用“眼睛看到的”。几何图形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像“如图所示,以AC为直径的圆0有一个内接三角形ABC,求BC之长”这类题,小豆豆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套用公式,她会用自己的办法直接给出答案。小豆豆把代数学习也转化为“眼睛看得到的”,比如在解时,小豆豆会真的拿一些苹果过来,先拿3个苹果和半个苹果,再拿2个苹果和切成4份苹果的其中3份过来,得出答案。
如果我们细心读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我们大概就能理解那些被称为LD的孩子们了,他们不是对学习没兴趣,而是我们的学习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许多LD的孩子们恰恰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的孩子们。当我们这样再来看上面说的“小豆豆”事件时,恐怕就可以理解了:小豆豆和宣传艺人讲话是因为小豆豆特别喜欢音乐和表演,不停地把桌子盖开开关关是因为刚进小学的小豆豆对小学的学习方式感到特别新鲜,而在桌上涂鸦则是因为小豆豆在画国旗时已经把整张纸都占满了,后来才想起来需要补穗子和旗杆,就只能画到外面了。教师们作为成人,往往已经失去了这样孩子般“稀奇古怪”的好奇心,不能理解孩子们的行为。小林校长之所以能把巴学园建成一个让孩子安心的乐园,原因就在于“对于有趣的事情,校长比孩子们考虑得还要多”,他鼓励孩子们“再多跑跑也没关系”;每个人都穿破衣服来学校,可以爬“自己的树”;把礼堂的地板作为一块大黑板,随便孩子们在上面涂鸦。学习也是一样,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趣味,而不是压制和强迫他们。
此外,学习的方式每个孩子也是各异的,以小豆豆为例,她倾向于形象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抽象的思维方式,但是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她的学习方式,老师们只看她的答案是对是错。不仅小豆豆是如此,在书中黑柳彻子还提到一个美国画家,这个画家年过三十还不能识字,但这却丝毫不妨碍她成为一个画家。这也许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但的确,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这就决定了他们擅长什么领域,或者擅长什么方式,如果我们能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么就不会因为“不一样”而被视为“异类”“低能”,从而自暴自弃,连自己都发现不了自己的闪光之处了。长大后的小豆豆在回忆时才注意到小林校长对她说的话里常常藏着一个“真”字,比如“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就是这个“真”字决定了黑柳彻子的一生,让她充满信心地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发展。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还有因为家里穷,连小学也上不起的孩子;在地雷的阴影中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孩子;由于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而导致大脑残疾,无法站立和行走,也不会说话,在地上爬着的孩子;遭受干旱之苦的孩子;走5千米的路去汲水喝的孩子……
地球上有很多孩子就这样一边为家人和自己的命运担忧,一边拼命地生存下去。仅仅一小部分孩子能够喝上干净的水,能够吃饱饭,能够打预防接种的疫苗,能够接受教育。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当地球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安心地满怀着希望生活的时候,那就可以说是真正的幸福了。如此想来,我小时候在那个下着大雨的夜晚,待在家里感觉到“好开心”的那一刻,就可以说是真正的幸福了吧!
——摘自《小时候就在想的事》,第226页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去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遭受战争和饥饿困苦的国家,在那里,她见到了各式各样的孩子。在科索沃,狡诈的成人把地雷藏进可乐罐、果汁罐,甚至还有洋娃娃里,当孩子们满怀欣喜地打开罐子或抱起娃娃时,就被炸死了;在法扎巴德的难民营有一个被地雷炸掉整条左腿的牧羊孩子,在装上义肢后,双眼闪耀着光芒,“我又能够和羊一起过日子了”;在苏丹,一个被炸瞎右眼的孩子在摘除右眼球手术的前夜对黑柳彻子说“想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在海地,高达80%的失业率,让孩子们都走上街头讨生活,一个12岁的女孩为了6个古尔顿(相当于3元人民币)卖身,而当被问及“不怕艾滋病吗?”孩子的回答是:“得了艾滋病不是还可以活几年吗?而我的家人连明天的饭都没有着落。”孩子们的成熟懂事让人心酸。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对于上面这些孩子来说,能够安心地走路,不再担心会踩到地雷;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吃上饱饭,不用再忍饥挨饿;能够按时上学,安心地读书写字;能够与亲人们在一起,不论多苦多累等,这些都是幸福。也许对这些孩子来说,思考“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本身便是一种奢侈。眼前的困境就足够他们担心和操心的了,因为能吃饱饭、活下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比起政治这种大事来说,孩子们可能显得微不足道,可是作为大人,我们真的不忍心让这些纯真而稚嫩的心灵承受太多的苦难和折磨。孩子们既是未来的希望,也是我们期待创建一个更美好社会的最大动力。
【保持童年心理健康的五大因素】推荐阅读: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0-28
保持心理健康5个小妙招06-18
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2-02
大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作业)09-01
保持市容环境卫生 健康生活每一天01-01
保持斗志的签名06-10
保持微笑的励志句子11-10
保持学习的专注力12-31
保持乐观保持希望早安心语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