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2024-09-23

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15篇)

1.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篇一

90后李宁消费市场调查问卷

尊敬的消费者:

您好!我们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学生,正在完成第二课堂活动,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您的支持将为我们的第二课堂提供最宝贵的资料和信息。请您放心,这是一份学生学习型的调查问卷,我们将为您提供的个人资料保密,仅作为我们统计数据的来源,谢谢!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属于哪个年龄阶段?

A.6~15岁B.16~25岁C.26~35岁D36~45岁E46岁以上

3.请问您买过李宁品牌的服饰吗?

A.买过B.没买过C.身边的人买过

4.在您朋友中,购买李宁品牌的人多吗?

A.多B.很少C.没有

5.您对有个性设计的李宁服饰有购买意向吗?

A.有B.有一点C.没有

6.您喜欢这个牌子的原因?(可多选)

A.流行B.喜欢它的精神C.喜欢它的代言人D.质量好

E.款式好看F.其他

7.李宁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可多选)

A.服装B.鞋子C.包包D.其他小配件E.杂志广告F.电视/网络广告/户外广告G.户外宣传活动H.其他

8.如果您选择李宁的话,请问您的原因是?

A.质量好B.款式个性美观C.价格合理D.其他

9.您比较偏好哪种着装风格?(最多可选三项)

A.可爱风格B.运动休闲C.华丽时尚D.中性帅酷E.随意穿、不看重F.其他

10.您对“90后李宁”有何评价?

A.无所谓B.支持C.不支持

管理学院

10级市场营销G1班

薛松浩

2.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篇二

关键词:90后,个性,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教授、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 (John Holland) 将人性分为六种类型:常规型、企业型、艺术型、调研型、现实型、社会型, 他建立的人职理论认为每个人感兴趣而从事的职业应该与自己的人性类型相吻合, 每个人都是依据他的人性类型选择相吻合的职业。因为人的性向中包含调研性向、广泛社会性向和实际性向, 从而每个个体的人性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即并非只有一种性向,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与相邻的两种人性类型有相吻合性, 即性向越相似, 相容性则更强。比如社会型的个人经过训练和适应后也可以从很好的在艺术型和企业型岗位如图1所示, 但实际型不能从事社会型的岗位, 即位于下图对角线上的人性类型是不能相互兼容的, 个人在选择职业时要尽力避开。这个理论具有广泛的理论与指导意义, 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人的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调节能力三个主要方面,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秉性、性格;自我调节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等。本文主要是对90后个性心理特征进行问卷考查, 以便建立与人的个性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解决“90后的低就业率”与“企业的用工荒”之间的矛盾。

1 90后个性心理特征考查的方法

本文选取了350名90后作为考查对象。在查看大量关连文献并经心理学专家反复修改后生成考查问卷[1,2]。

问卷共设计了9项选择题, 请被考查者遵循自身的立场, 以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对每项内容打分, 1分示意“绝对不赞同”, 2分示意“不赞同”, 3分示意“不确定”, 4分示意“赞同”, 5分示意“绝对赞同”。

在测评过程中, 在随机抽选了350名90后, 收回问卷后, 运用统计软件SPSSl 11.0对300份有效问卷份实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测量, 最后的测试结果为0.7853, 该值归属“很可信”的范围;在结构效度方面, 主因子表明总变异邻近69%, 效度良好。

2 90后的个性心理特征考查结果

个性心理特征1~8题考查结果见表1。

第一项的考查结果表明90后更喜欢或愿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第二项的考查结果表明赞同的人次只达到46.67%, 这与外界认为“90后”做事情缺乏坚韧性相吻合。第三项主要考察性格意志特征的组织纪律性, 有29.33%的人选择“赞同”或“完全赞同”, 有34%的人持否定态度。第四项有55%的人选择了3分 (不肯定) , 态度模糊, 表明解决方式可能与问题难易等有关。第五项只有55%左右选择了肯定, 31.33%选择了不肯定。第六项考察90后性格的态度特征中私已的情况, 只有2.33%的人认为自己经常会忽略别人的感受。第七项考察创新精神, 有30.33%选择了不确定, 仅有45%的人选择赞同, 因为学历较低的原因, 创新意识相对来说较弱。第八项统计结果表明300位被调查者中只有7%人会“随人流”去做目标或目的不确定的事情, 31%的人选择了不肯定, 62%的人认为自己目标确定。

第九项主要考察90后的秉性类型, 由被试者从下列18词 (稳重、敏感、粗心、乐观、含蓄、倔强、善于交际、恪守原则、直率热情、适应性强、有耐性、多愁善感、活泼好动、拘谨、缺乏信心、冲动) 中选择出最能代表自身秉性的三个词。多认为自己“善于交际” (118次) 、“适应能力强” (106次) 、“乐观” (98次) 、“直率热情” (93次) 。

总体来说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乐天、达观、坦率热心, 有主见, 因为创新能力较低因而虽拥有开创精神但缺乏毅力;“爱好自由, 赞同管理上制度化;有问题“90后”更偏爱从网络上寻找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叶翌晖, 袁义论.“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引导方法[J].高校管理, 2010, 16 (3) :253.

3.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篇三

关键词:90后;低碳消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97-03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低碳消费是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和绿色消费理念的进一步延伸,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当我国正在加紧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时刻,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不断为建设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做出表率,作为传播思想引导潮流的重要群体,培养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的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低碳消费概念与意义

1.低碳消费的定义

低碳消费,其实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当我们学会用碳排放来衡量消费与生活方式健康与否时,低碳生活就开始了。低碳消费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换句话说,低碳消费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由于“低碳程度”不同,涉及的具体内容也各异。在目前我国社会条件下,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恒温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更重要的是推动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趋势,将扩大生产者的就业渠道、提高生产工具的能源效益、增加生产对象的新价值标准。[1]

2.低碳消费的意义

当前,以消耗大量能源、破坏环境、影响健康等为代价的“过度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一次性消费”和“豪华消费”不断升级。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11日最新公布的中国十年官方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2]除此之外,各级各类公共部门还存在巨大浪费现象,如公车私用、形象工程、建造豪华办公大楼和宾馆、会议过多等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现象明显,但这些现象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我国在低碳消费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中青年消费群体的低碳消费理念接受程度较高,但大多数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和农村。部分地区的宣传教育还停留在口号宣传上,缺乏低碳消费理论和知识的普及。民众在消费偏好和行为上,普遍追求以数量为主的高消费、一次性消费;在消费价值观上,追求象征意义的炫耀性消费等。近年来,国家通过推行“无车日”、“熄灯一小时”、“无纸化办公”等活动,提高人们的低碳生活意识。在很多大学校园也开展了“低碳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学校”、“绿色校园”的活动,希望从广大青年入手,培养年轻人的环保意识。低碳消费,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培养低碳消费的意识,对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就会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推广低碳消费模式,不仅是推动我国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

二、90后大学生低碳消费现状调查

1.90后大学生特点

如今,“90后”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力量。他们普遍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受教育条件更加宽松,生活环境更加开放,但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漠;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有着强烈的个体意识,思想较为复杂,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选择自身信仰的过程中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的知识更为多元,有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为频繁的交流机会,但他们同时又很脆弱,缺乏挫折教育,一旦受挫很难恢复;他们个性更加张扬,充满激情、勇于尝试、表现自我毫不掩饰,反叛意识更为强烈,但也突显出了一些心理问题,不善于和他人共处,习惯一个人解决问题。这样一群“90后”大学生,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追求迅速推向“90后”時代,也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推向一个新的转折点。

2.对90后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的调查

目前人们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有一些共同的认识,比如:流行AA制,热衷于购买电子产品,喜欢网络购物,使用信用卡,团购产品,等等。本文为了更好地调查90后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认识,于2010年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西某高校在校90后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55份,其中女生178份,男生177份。采用SPSS13.0软件,利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主要有:

(1)对低碳消费模式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51.3%的学生认为,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会享受到更加自然、舒适、健康的生活;24.8%的学生认为,低碳消费会促使城市化发展与时俱进,改变思路;19.2%的学生认为,低碳消费会促使公众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仅有4.8%的学生对低碳消费带来的影响尚不确定。可见,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认识普遍比较高,认同感较强。

(2)对学校限电的态度。分析结果表明,62.3%的学生对学校宿舍采取的限电措施表示支持与理解(其中,女生128人>男生93人);29.9%的学生表示不支持(男生66人>女生40人);7.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男生和女生对学校限电的态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3,P=0.001)。女生对学校限电表示更为理解。

(3)对使用一次性饭盒的态度。分析结果表明,73.5%的学生表示尽可能不用一次性饭盒,15.5%的学生表示从来不购买一次性饭盒,11%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一次性饭盒的危害有较为清晰地认识,而且能够主动放弃使用,环保意识较强。秩和检验结果也显示,不同性别的一次性饭盒使用频率和对禁用饭盒的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5,P=0.043;X2=14.002,P<0.001),表现为女性可能较为少用一次性饭盒并对禁用表示赞同。

(4)对废旧电池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60.8%的学生将废旧电池扔到垃圾箱,33%的学生回将废旧电池留存等待回收处理,6.2%的学生表示随手扔掉。从上述结果可见,大学生对废旧电池的合理处理是有初步认识的,但可能由于电池回收不便利、不及时,导致多数学生将废旧电池与普通垃圾采取了同等对待的方式处理,未能采用更为低碳、更为环保的方式,这也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废旧电池的处理,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5)生源地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的90后大学生相比,有些许差别。城乡学生对学校限电态度不全相同(X2=25.266,P<0.001),农村生源的学生表示支持限电的人数占农村生源总数的73.9%;城镇生源的学生在限电方面支持与否几乎各占一半。城乡居民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3,P=0.044),可见农村生源学生对节约用电有更为明晰的认识,也更有可能采取实际行动支持节约用电;而城镇生源学生则更有可能将废旧电池放回专业的回收箱。

三、对培养90后大学生正确消费观、价值观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可以发现,90后大学生消费观、价值观的形成要受到家庭环境、社会发展、学校教育、个人因素等影响。如何在学校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成为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

1.家庭、社会、学校多方联合打造合理消费环境

90后大学生尚处于心智不完全成熟的阶段,不能要求孩子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家长、教师、社会都应提倡并自觉做到低碳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应提高公众参与度,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大众消费环境,创建节约型社会。应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倡导健康、合理和文明的消费观念。应为大学生健康消费观、价值观的养成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通过低碳消费培养90后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在我国倡导低碳消费,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应从诸如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废物回收利用等小细节的养成着手,教育大学生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针对大学生多元化的消费模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号召他们适度消费,反对高消费、超前消费以及盲目、攀比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和科学的消费观,从而改善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

3.低碳消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体现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要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通过实践传播给学生。通过生活中真正减少碳排放,做到绿色的、健康的消费与生活。既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生态,体现了和谐发展的理念。同时,90后大学生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与修养,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消费观、价值观,通过学习充实自己、通过实践提升能力、通过健康低碳的生活感悟生命,实现自我,体现价值。

综上所述,90后大学生正处于心智不完全成熟的成长期,他們如何成长以及成长为具有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人,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90后大学生是传播低碳消费理念的生力军,他们刻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极强的实践积极性,只有高校、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相互协作,共同将低碳理念贯彻深入,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一批批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现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05-05.

[2]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的隐忧[EB/OL].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01-16/3606425.shtml,2012-02-26.

[3]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4]尚玉峰.8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J].商业营销,2009,(4).

[5]毕启冬等.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4).

[6]刘世勇.低碳经济时代的高校社会责任[J].贵州社会科学,2010,252(12).

4.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篇四

——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 本学期,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授课徐学林老师的带领下,我班——政治与法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班在本校——重庆三峡学院开展了关于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其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同时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我班56人都参与到了本次调查活动中,由老师分配成问卷设计组、问卷调查组、问卷统计组、问卷写作组,调查过程也分为这四个阶段,每组成员各司其职,完成了对学校11个院系学生的调查,共发放了550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是否有记账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对品牌的观念等,有效问卷为514份。

一、90后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理性消费是主流。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来自不同地方的有着不同家境的同学,从调查结果来看,购买东西时的心态会优先考虑价格的比例是60.3%,大多数同学每月的生活费在500—1000元之间,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的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还是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这种种的现象表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整体呈理性趋势发展;

2、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1.3%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而只有14.2%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4.5%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

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3、储蓄观念淡薄。大多数大学生在此次调查当中反映,当月的消费状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做该做的消费,而整体共消费多少钱财,心中并无概念,仅有39.3%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进行消费后记账的同学更少,7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26.8%的大学生向来有记账的习惯;而大多数同学每次到去取钱的时候才发现钱已经不多甚至透支,而每到这种时候,就只能向家人、朋友、同学求救。在面对如何处理金钱或者生活费的时候,很少有周全合理的计划安排。可见,大学生的储蓄观念仍处淡薄状态,有待加强;

4、消费结构不是很合理。大学生的支出中,饮食占到一半以上。根据调查,很多女生为了减肥节食,不爱惜身体,食物支出只占到很小一部分。男生却恰恰相反,有的男生应酬较多,饮食支出甚至占到了80%以上,在调查中还发现,同学们在每月用于学习的费用100元以下的占58.2%,这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亟需调整。

5、攀比心理有一定的存在。在调查中,少部分同学买名牌的心理是炫富、有面子,而且还发现当看到其他同学全身名牌时,同学们感受为嫉妒的占的比例最大,还有的同学明明知道自己的金钱并不宽裕的时候,当自己是一个人的时候,会很注意自己的花销,可当与同学朋友在一起消费的时候就表现的很不一样,出现了“大手大脚”、浪费、甚至是“奢侈”的现象。其实人存在适度的攀比心理是十分正常的一个现象,没有比较,没有发现,又怎么会有进步呢。可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合适的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就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例子,在他不合理性质的基础上,往往会给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心理行为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者还会影响深远,波及一生;

6、消费分化两极端有一定的存在。在同一个集体之中,不同同学的每月的生活费不尽相同,但大体维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在调查中发现,每月生活费为500元以下的占的比例为21.2%,而1500—2000元的占的比例为3.9%,可是最低和最高的两种消费中可以看出,现在的消费分化两极端还是一个问题。

二、90后大学生消费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

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用在娱乐等方面的不必要消费依然不低;

2、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3.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

4、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5、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90后大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因特网,因为互联网信息的多样性和快捷性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家庭教育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3、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关键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以此规范消费行为;

4、大学校园应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校园消费氛围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并加以引导。同时,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5.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篇五

学号:151xxxx

姓名:武xx 摘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消费的主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的主体趋势。自2009年起,90后大学生相继进入大学校园。由于成长环境以及思维环境的不同,90后大学生拥有着独特的消费观念、消费特点和消费习惯。通过对90后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消费支出结构、理财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发现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理财常识,90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中隐藏着很多问题,如个别盲目消费及过度消费的问题,在理财方面,理财观念薄弱,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等。大学生应该合理制定投资计划,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适合的理财产品,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掌握理财技巧,不盲目追求过高的收益,最终获得投资理财的益处。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消费现状;理财状况

当今社会,社会生产逐渐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消费主义盛行。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比起其他社会群体,更是率先受到这个时代潮流的影响,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等无不折射出了消费主义这股大风对他们的冲击。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消费主体之一,他们有着这个群体特有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大学生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一代人,他们新型的消费观也必将备受瞩目,新型消费观可能从中衍生,并引导未来社会的消费主流。与此同时,他们一些超前的理财观念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审视。理财作为一种技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在以后的社会中,理财将作为一种作用不容小觑的能力,体现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90后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

1、消费来源

90后大学生基本达到了法定成人年龄,具备了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在步入大学生的行列之后,彰显个性,追求各方面独立。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层面,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收入以维持学业及生活消费。综合来看,90后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有以下4种:

①个人来源:

社会不断发展前进,产生了大量劳动力需求。一些大学生利用专业课学习之外的课余时间,打工做兼职,一方面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另一方面获得收入,以增加自己的生活费用。

②家庭来源:

目前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家庭提供的生活经费仍然是其主要消费来源。由于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提供给学生的费用也就不同。家庭环境比较优越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基数就相对较高,反之,家庭环境相对较差的,每月提供给孩子的生活费用相对较少。但无论钱数多少,家庭提供的生活经费占据了大学生消费来源的绝大比重。

③学校及国家来源:

国家教育部门和各所高校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帮助困难家庭,相继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奖学金、助学金,以及教育贷款。大学生可以通过认真学习获得优异成绩,或提供相关证明,便可以获得国家或者学校的奖金和贷款。国家奖学金已经达到了每年每人8000元,而其他奖学金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也成为一部分大学生消费来源的主体部分。

2、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现状

① 日常生活消费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消费群体,虽然消费种类繁多,但消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消费方面。衣服样式种类新奇百出,超市各类餐馆食物丰盛,学校周边及内部月租房以及宾馆设施完善,自行车、公交车等代步工具日益便捷,它们为大学生基本需求消费的满足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 娱乐消费

伴随着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或者是生活目标的缺乏,娱乐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健身,游戏,ktv等字眼活跃在大学校园之内。很多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选择结伴出行,或者旅行,或者游戏厅,或者ktv,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③ 时尚奢侈品消费

大学生追逐新颖潮流,渴望通过拥有一些流行品来向同学标榜自己。对于

男生来说,各类高端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MP4等往往会促使他们购买;而相对于男生,品牌服装、高级化妆品、装饰品则成为女生的购物首选,她们往往会不惜重金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④ 学习型消费

学习型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以及塑造自身品质方面的消费。90后大学生主要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他们日常学习型消费的主要方式有购买课外书籍杂志,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及期末复习资料的购买等。其他途径,如考研补习,雅思托福等消费则占得比重较小。

⑤ 情感消费

90后大学生的情感消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人际关系消费,另一方面是恋爱消费。刚步入大学校园,和老同学老朋友的联系便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短信,电话,网络费用必然增高。随着在校时间增长,大学生又会结识新朋友,新同学。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比较重视人际关系,为了维持这些关系,必然会增加请客吃饭,赠送礼品等环节,如此人情往来、朋友聚会的费用的所占比例则会越来越大。至于恋爱方面,大学生正处于情感需求期,谈恋爱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恋爱中,吃饭、逛街、旅游、娱乐会增加日常开支,再加上近年来国外一些节日的影响,互赠礼品的机会和数目越来越多,恋爱消费的开销也就越来越大。

(2)影响因素

① 成长环境不同

不同于中小学,大学招生生源较广,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环境不一样,条件不一样,那么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消费观念上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消费观,以及消费行为。来自东部地区,部分中部地区和家庭环境比较好的学生,生活消费来源比较充足,那么非日常生活消费的比重相对较大。

② 年级不同

学生在校时间不同,所处的学习阶段、生活侧重点就不同,继而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比如说,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主要体现在报名各种等级考试以及培训课程,希望由此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未来求职的砝码。

③ 性别不同

男女生在消费结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男生主要花费的方面有人际交往、恋

爱、高科技产品、体育休闲等,而女生则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名牌服装、高档化妆品、装饰品以及零食上,尤其对穿着有着很高的追求。

3、消费特点

①日常生活消费占主要比例

无论一个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为多少,其中,衣食住行等日常必需消费一般占较大比例。生活费主要用于维持日常生活。

②消费水平两极分化

由于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家庭,所以家庭的经济状况之间影响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家庭收入水平的两极分化,首先会导致大学生生活费供给的两极分化,从而会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

③注重个人发展投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90后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个人发展的投资。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来参加各种补习和培训课程,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综合素质,位今后的求职以及深造增加砝码。

④ 消费观念比较开放

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较好,物质条件比较充足,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他们喜欢新奇,追求时尚,希望通过消费来向同学标榜自己,或者通过消费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手机、数码相机、mp4、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在这一代大学生中屡见不鲜,有的学生甚至还拥有汽车等昂贵奢侈品。

4、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①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享受(娱乐)型消费比重过大,学习型消费比重偏小。

前大学生消费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学生对享受(娱乐)性消费,如:旅游,休闲,ktv,购物、电子产品的开销越来越大,而日常生活中,对学习型资料的购买支出,则相对较少。这种消费结构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匹配。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不同于高中,大学生刚进入学校,压力大幅减小,没有太多的管制,很容易失去自制力,增加享受型消费;二是社

会的影响。在学校周边,各类针对大学生的娱乐购物设施齐全,这无形中为大学生的享受(娱乐)型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通讯上网费用不断增加,比重过大。

90后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和老同学以及新同学的联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基本每位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通讯、短信、上网流量的费用与日俱增。特别是联通、移动、电信这些通信公司,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手机套餐和资讯包,使大学生的手机花费越来越多。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大学生现阶段的ARPU值并不高,但却代表了未来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消费主力。

③消费缺乏规划。

大学生步入大学后,初步经济独立,可以自由支配每月的开销。一般来说,大学生都是月光族,每月给多少、花多少,甚至有的超额消费,缺乏消费整体规划。由于缺乏理财知识,花钱很随意,盲目消费、浪费现象很普遍。经常是月初大手大脚花钱,月末紧衣缩食、甚至靠借钱度日。

5、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

①攀比心理

大学生是同辈群体,年龄相差不大,很容易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看到别人购买了好的物品,自己也想拥有一件,无论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大多数人都会相继购买。这样就会导致日常花费过大,消费无计划性强。

②缺少磨练

90后大学生大多数生活条件优越,从小没有受过什么苦,什么挫折,不懂得挣钱的困难,不知道钱财的来之不易。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为了使自己没有这种感觉,便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过度消费,超前消费。

③自我实现

当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为了在今后的求职角逐中获得较好地位,便不断注重个体自身的发展,注重个体的包装。外观上,大学生注重衣服的品牌和质量、装饰品的品味、以及妆容的搭配;内在上,大学生则不惜花重金报各种补习班、培训课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

(2)家庭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所以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和家庭教育以及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初高中时,家长对学生金钱的使用管制较严,而进入大学后,学生使用金钱则相对宽松,购买东西自由度较大,受到的限制很小。并且家长对孩子使用金钱的态度也导致了不良消费结构的形成。大多数学生上大学都远离父母,家长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学生周围对他们进行照顾,所以就想用金钱来弥补。希望通过多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在外面不受委屈。孩子在外有什么要求,不管合理与否,都会尽量满足,这样的溺爱便会导致不良消费习惯的形成。

(3)学校

现代大学校园多是开放式的,与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校内部,各种小广告、宣传单应接不暇,学校周边的网吧、歌厅、舞厅、酒吧、咖啡厅、游戏厅、购物广场和饭店一应俱全,为学生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了他们的额外非日常消费品的购买。

(4)社会

社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90后大学生深受社会思潮的影响,自信、独立、有自我追求,思维活跃,喜欢新奇、变化、充满挑战的人生。市场已经开始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心理进行了相应的市场调研,采取了进一步刺激大学生消费的措施,使得大学生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强。特别是学生信用卡的推出,使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

二、大学生理财的总体情况

大学是了解理财的起步时期,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阶段。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和演练尤为重要,它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理财习惯。理财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完成财富累积、实现自身价值和投资目的是可以通过学习理财而实现的。没有科学、适当的理财,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理财投资,对于精神财富相对富有,而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1、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情况

如何更好的理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走在社会前沿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对理财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些大学生己经开始尝试自己理

财,接触一些简单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实践来进行理财训练。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做准备。有 23%的同学理财目的是盈利。17%的大学生理财是为了今后消费更合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管理金钱的能力,为以后的理财道路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大学生可利用资金较少因此也有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理财获得盈利,改善生活。调查显示,71%的大学生只知道有哪几类理财产品,具体不了解。15%的大学生一点也不了解,9%的大学生比较了解,而只有 5%的大学生很了解,并且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以上表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理财知识欠缺,理财能力薄弱。若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应该提高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

2、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理财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也将关系到大学生理财观的形成。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理财进程顺利运行,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大学生理财能力自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评价中,仅有 8%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财能力,73%的人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19%的人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仅仅是一般。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的还是大多数,说明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一般。

3、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理财在近些年来形成了一股热潮,不知不觉间,理财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项事业。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理财这个概念,然而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要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理财需求。大学生对理财能力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理财能力的需求较大。有 15%的人认为理财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技能,73%的人认为理财的作用很大,仅有 6%的人认为作用不大,6%的人认为无所谓。另外,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未来理财规划,他们的理财需求较为明朗。他们表示,建立家庭账户体系,实现家庭现金管理是理财能力的一种体验。而对外投资理财要考虑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和自身的承受程度,合理规划资产配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法。

4、大学生理财存在的问题

(1)理财观念薄弱。

家庭或者是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是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得来源,生活费的用途也普遍局限于把将钱存入银行,支付生活费的开销。不但花钱没有计划,甚至有的大学生奢侈浪费,缺乏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不能够深刻了解理财产品。因此,他们的理财意识相当匮乏,甚至可以说并不具备应有的理财观念。还有同学认为理财就是炒股,基金,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风险过大,这些都是对理财的误区。

(2)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

大部分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或者把生活费全部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不考虑其他的投资渠道;或者把钱大量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行情不好时往往会带来较大损失,导致以后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还存在着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极端性。

三、改善90后大学生消费理财状况的初步措施

1、个人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只有先确定了正确的方向,才能拥有正确的消费行为。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第一,学会制作预算以及记账。月前制作预算,可以有效地控制月消费总额,避免过度消费。记录账目则有利于反思消费行为,避免以后类似的不必要的消费。第二,消费要有原则,生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衣服要朴实耐穿,食物要健康营养,住房要简单干净,出行要省钱方便。虽然现在物质条件比较充足,但大学生依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第三,注意小开支。有很多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认为几元钱是小钱,不用在意,但积少成多,不注意日常小开支,往往会造成超支、浪费。第四,学习一些理财知识。理财就是承装财富的木桶,拥有坚实的理财知识,才能保障财富的安全。学习如何理财,可以使大学生高效的使用每月生活费用,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家庭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家长应好好发挥家庭应有的教育职能。首

先,家长应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金钱观念,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其次,家长要教会学生如何消费,在给予一定的消费自主权的同时,对学生消费行为进行监督,要及时纠正那些不良消费习惯;最后,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品德。可以通过家务,分担家庭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和金钱的关系,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乱花钱、盲目消费的行为。

3、学校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消费道德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拥有着自己的校园网、广播台,以及校刊校报,这些充满活力的平台,构成了特有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以其灵活多变的形式,丰富多彩的主题,为大学校园渲染了气氛,培养了在校大学生的气质底蕴。所以,各高校可以利用这个有力的平台,制造正确的消费舆论,积极宣扬培养消费道德,引导学生从了解到建立起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念。

②培养理财观念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有关理财方面的选修课,如《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等,系统的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的伦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理财能力以及消费道德水平。

③开展社会实践

一些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的抵触,所以经常有逃课或者不认真听课的情况发生。所以高校可以采取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比如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第二课堂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的消费意识,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社会

6.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篇六

1.您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B.城镇C.农村

2.您心目中合理的消费状态和结构是?

A.只要够花就行B.能订出较细的消费计划C.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D.其他

3.您平均一个月用去多少生活费?

A.300元以下B.301—501元C.501—1001元D.1001元以上

4..当你在某项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

A.价格B.商品的实用性C.商品的品牌、档次D.随大流E其他

5.当你想要买某样东西时,却发现钱不够,那么你会

A.向父母要钱B.自己省吃俭用存钱C.向同学朋友借了再说D.做兼职挣钱

6.你目前拥有?(多选)

A.电脑B.相机C.手机D.平板电脑

7.和他人一起消费时比自己一个人消费(如一起逛街、吃饭等)

A.高B.低C.没有变化

8..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多选)

A.基本生活所需B.通讯(电话、上网)C.购物(服装、饰品)D.书籍E.其他

9.你的生活费用的来源?

A父母按月寄送B.父母一次性寄送较大量金钱,花完再要C.兼职或勤工俭学D.其他

10.就整体情况而言,你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

A.过高B.偏高C.比较符合实际D.比较节俭E.偏低

11..您认为您目前每月拥有的生活费能否满足您的所需?

A.勉强B.刚好合适C.绰绰有余

12.您最理想的消费来源是?

A.父母给予B.打工、勤工助学C.奖学金D.三者皆有

13.若有盈余您如何处理?A

A.存在银行B.改善物质生活C.购书D.丰富精神生活

14.您认为您的理财能力如何?

7.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篇七

一、“90后”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1. 调研过程和基本统计数据

本研究对象所指的“90后”大学生为在校本科生。本研究专门设计了一份调研问卷,包括“自然情况”、“消费状况”、“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四大部分、48个问题。面向本科生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300份。作为随机抽样调查,该样本一些观测指标在数量上有一些不平衡的情况,但是在年级、专业等观测指标上覆盖面较全,独生子女占比较大、生活经济来源绝大多数依靠家庭等信息较为可信,加之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本调研可以从较为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开展研究分析。

2. 调研统计反映的基本事实

从“消费状况”来看:月均生活费500元及以下的为3.94%,500到800元之间的为16.14%,800到1000元之间的是43.31%,1000元及以上的为36.61%,可以发现近80%的在校本科生月均生活费达到或超过800元;消费心态描述为“必要才买”为36.22%,“喜欢就买”为31.11%,“说不清”为24.41%,“从众心理”为5.12%,“求异心理”为3.15%,显示出在校本科生理性消费心理较为欠缺;主要生活消费的前3名为“饮食”、“购置生活必需品”和“通讯、上网、电子产品”,后续三名为“学习”、“文化娱乐”、“个人形象”,结合数据同时可以发现“学习”消费与前3名的消费差距较大,但与紧随其后的“文化娱乐”、“个人形象”消费差距很小,并且“个人发展(培训、考证等)”排在“人际交往”、“恋爱”、“旅游”之后列第10名,显示学习、发展型消费处于相对弱势或弱势状态;如果可以增加生活费并且希望增加的消费方面前三名是“旅游”、“文化娱乐”、“个人发展”,“通讯、上网、电子产品”列第7名,“学习”列第8名,显示休闲、娱乐和发展消费将成为今后可能的消费热点,而“通讯、上网、电子产品”、“学习”消费已经趋于饱和。

从“消费行为”来看:将80%以上生活费花在伙食费上的为17.32%,将50~80%生活费花在伙食费上的为58.27%,并且三餐基本在食堂的为26.38%,以食堂为主的为59.45%,而月均手机通讯和上网费用占生活费近1/3的超过80%,而年均用于专业学习、购置书报资料等消费占生活费近1/3的接近75%,年均用于个人发展方面的消费占生活费近1/3的同样接近75%,年均用于旅游、观看电影或各类赛事、演出等消费占生活费近1/3的接近85%。综上显示,如果要将在校本科生主要的消费行为排序的话,在校本科生的最主要的消费行为是校内就餐,次之是休闲、娱乐,再次之手机通讯和上网,最后才是学习和发展,可以继续验证学习、发展型消费较为弱势的地位。

从“消费观念”来看:在校本科生消费时关心的因素前3名是实用、舒适、价格,其后才是样式、品牌、时尚,显示传统消费观念依然在发挥重要作用;在消费习惯上,有消费规划但不精细的为54.33%,虽有规划但经常失控的为27.56%,无规划的为10.63%,自认为勤俭节约的为7.48%,同时经常保持记账习惯的为14.57%,偶尔或想起时会记账的为37.4%,没有记账习惯的为48.03%,显示在校本科生大多欠缺理财意识和消费规划,在消费上维持着不精细甚至散漫的习惯。此外,对消费透支、超前消费表示“赞成,如果有机会也会尝试”的为5.51%,“理解但不会去尝试”的为53.94%;对“该花的就花,不用省着”,表示“完全赞同”的为20.08%,“基本赞同”的为49.61%,但是对“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来消费”表示“完全赞同”和“基本赞同”的为50.79%和35.43%,显示在校本科生消费观更趋开放和超前,同时传统消费观和道德观念也在发挥着约束付诸实际消费行为的强大作用。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大学生开展消费观教育、引导理性消费是很有必要的。对大学生开展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是否有必要,表示“很有必要”的为56.3%,“有些必要”的为15.75%,“有,但是作用不大”的为24.02%,“没必要管那么多”的为3.94%,显示虽然多数人重视开展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但是对其作用和效果的信心偏低。

二、“90后”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1. 消费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合理的消费规划

对比江苏省2013年增加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1480元,二类地区1280元,三类地区1100元),可以发现近80%的在校本科生月均生活费达到或超过800元,非常接近或超过省控最低工资标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赶超上班族或白领的消费水平。面对个人的月均消费总量,大多数在校本科生缺少合理的消费规划,具体体现在相当比例的人理财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消费习惯,有的根本没有消费规划,导致消费分配失衡,没有把部分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

2. 消费意识超前,但是常受偶然性因素影响

“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有着天然的新鲜感、亲近感,对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终端和信息流量的消费和享受,始终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消费之一,在调研中也发现“通讯、上网、电子产品”消费已经趋于饱和,不再是当前迫切需要追加消费的领域。同时,面对消费透支、超前消费、“该花的就花,不用省着”等悖逆传统消费观念的行为和观点,绝大多数采取了理解、宽容和接受的态度。超前的消费意识,并不代表能够指导稳健的消费行为,恐怕也导致了具有“喜欢就买”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的占比近40%。而这些偶然性因素的存在,也继续连锁反应,导致对开展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持有“有些必要”、“有,但是作用不大”、“没必要管那么多”观点的达到43.7%的结果。

3. 消费领域全面,但是学习发展型消费不足

从消费目的来看,人们的消费活动可以分为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这三大类。通过调研,可以发现“90后”大学生的消费领域比较全面:无论是以食堂为主,还是“下馆子”改善,还是“购置生活必需品”,都属于“生存型消费”;“通讯、上网、电子产品”、“旅游”、“文化娱乐”以及“喜欢就买”心理、“该花的就花,不用省着”观念、超前消费意识的未被冷落,可以划归到“享受型消费”;而在调研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习”、“个人发展”消费,则属于“发展型消费”。前面已经提及,在消费状况中,“学习”排在“饮食”、“购置生活必需品”和“通讯、上网、电子产品”之后第4名,并且与前3名的消费差距较大,而“个人发展”则排在第10名;在消费行为中,在校本科生最主要的消费行为里面,学习、发展型消费绝对排在校内就餐、休闲娱乐、手机通讯和上网之后。学习发展型消费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90后”大学生消费理念存在问题的成因检视

1. 客观原因分析

(1)学校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首先,学校内及周边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着较大的影响。校园内到处可见的商业广告和产品宣传单,以及学校周边大量的饭店、超市、街边小吃、KTV、网吧等餐饮娱乐场所,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影响因素。其次,学校对学生消费教育工作比较欠缺。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国内各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消费教育课程,对于消费教育在“两课”中也是一带而过,缺少具体的消费教育知识和实际消费教育的实践例子,而更像是一种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意识,忽视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家庭环境的家长观念的影响。家庭对于每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无论家里的经济状况怎样,家长总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却很少去考虑他们的要求是否合理,特别是当孩子考上大学,远离身边时,更是担心他们在外面受苦或受到“委屈”,所以对孩子往往有求必应,这也就导致孩子没有合理、健康消费的意识,慢慢地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2. 主观原因分析

大学生各种消费问题的出现最主要出自大学生本身。“90后”大学生的思想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进入校园开始了独立生活,但是从小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不知道赚钱的不易和艰辛,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但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仍然不高,同时他们又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所以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等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的层次也有着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往上依次是安全需要、爱与感情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就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90后”大学生已不再满足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消费的档次和质量也不断提升,这样就很容易超出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步入消费误区。

四、解决“90后”大学生消费问题的途径探究

1. 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加强对健康理性消费观的培养

一方面,在“两课”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培养的基础上,通过举办消费知识专题讲座、理财情景模拟等形式,提高“90后”大学生的消费技巧以及对商品的选择和评鉴能力,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消费观教育和实践活动,如开展“大学生消费问题沙龙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消费情景模拟”等活动,以及通过“勤工助学”、“寒暑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90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赚钱的辛酸,这样才能更好地自我反省,逐步提高自己对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抵抗能力,养成健康、理性的消费习惯。

2. 加强家庭对消费理念的引导,注重对理财能力和自立能力的培养

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勤俭持家”的理念来引导子女树立勤俭节约的理性消费观念。同时,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理财能力和自立能力的培养。首先,对孩子的生活费用分配进行了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构建合理的消费计划,使孩子的消费与家庭经济能力相适应,教会孩子正确的理财方法。其次,“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基本上是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从而导致他们的自立能力比较差。家长应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尽量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过分溺爱。可以适当让子女参加打工,通过他们自己劳动来赚取生活费,让他们体验到父母赚钱的不易,养成良好消费观念,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自立能力。

3.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首先,要强化自身的“财商”,养成消费记录的良好习惯,经常性对自己的消费内容、消费结构进行比对分析,找出不合理的消费支出,并找出其诱因,不断完善自身的消费理念。其次,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勤工俭学、义工以及各类志愿者活动来提升自己金钱观,分析自身消费行为中的不健康因素,对自身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做进一步的改进和调整。此外,大学生应该把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引入对自我消费观念的评价之中,学会科学理智地对待消费,珍惜父母的血汗钱,这样才能远离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养成合理消费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最后,大学生还是要把主要的经济和精力放在学业上,而不是攀比消费、追求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玉华.“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及其疏导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12(2).

[2]董婷婷.90后大学生消费观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及思考[J].江苏商论,2010(1).

[3]茶利强.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2010(10).

[4]杨乐敏.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价值观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1).

[5]毕艳玲.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1).

[6]童旭.大学生消费思潮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

[7]叶蓓.大学生消费现状与思考[J].海南广播大学学报,2005(4).

8.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面向河南省部分高校,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850份,经过整理,确认有效答卷为1843份,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的经济来源等18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一、“90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家庭是“90后”大学生的第一经济来源。调查结果显示,1843份问卷中的“经济来源”项,“家庭”占66.2%,“借贷(含助学贷款)”占7.3%,“打工收入”占6.1%,“亲友资助”占5.4%,“奖助学金”占15%。“90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虽然呈现多元化,但是家庭仍然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支柱”,家庭经济收入直接决定着学生在校的消费水平。

二、“90后”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消费容易出现潮汐现象

“90后”大学生群体追求高度一致的“时代风”,喜欢“跟着感觉走”,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中的信息传递有着高度的集中性,容易使得一个新事物在大学生消费市场某一个节点上呈现突然的高峰。如在培训方面,出现过“寄托”潮、考证潮等;在消费品牌方面,出现过手机潮、MP3/MP4潮、上网本潮等。

2.由追求个性消费带来普遍消费

据调查,“90后”大学生普遍追求个性、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否则就“OUT”了,就不“MAN”了,但与此同时,个性、独特、新奇、时髦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甚至是泛滥。调查显示,五成以上的“90后”大学生喜欢购买“独特风格的产品”,甚至是“另类产品”。

3.实惠仍是“90后”大学生消费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在个性与大同之间,在“OUT”与“IN”之间,在流行与实用之间,更多大学生选择的是实惠和实用。例如:一些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在各类产品的选择标准中,“价格实惠”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尤其是网上购物方面也有体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促销方式是秒杀、打折、赠送小礼品。

4.情感消费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像同学、朋友、师生和家人的交往,尤其是谈恋爱等,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据调查,“90后”大学生每学期用于通信(包括手机、上网)的平均费用约为300元,每学期同学、朋友、老乡生日和节日庆典等需要支付礼品的平均费用约为200元,甚至有时入不敷出也要想方设法“慷慨解囊”。

三、“90后”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的误区及存在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习惯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对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密切相关。

1.爱情投资

爱情需要浪漫,而没有金钱是浪漫不起来的。情人节、妇女节、七夕节、元旦、国庆节、圣诞节甚至是劳动节,节日礼物一件都不能少。现在不少校园里“礼轻情义重”被嘲笑为“陈旧思想”,钱本身不重要,但舍不舍得花钱很重要。因此礼物价格的高低,变成了衡量爱情真挚与否的重要砝码。

2.穿衣打扮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有些女生,化妆品必用名牌,每月为护肤化妆、买新衣服花的钱就上千。大一大二还好,穿个“柏仙多格”“佐丹奴”就满足了,到大四要找工作时,砸在包装自己的行头上的钱就有几千元。“美容、护肤、时装”在女生中是永远不过时的话题。校园的“小资”们是不屑于用“大宝”“小护士”的,护肤起码也得是“夏士莲”“旁氏”这一级别的;做头发要去专业名店,美容得办月卡;“真维斯”“班尼路”对她们来说不算什么,“达芙妮”专卖店里,她们是常客。很多人为了“美丽”不惜代价,可以“一掷千金”。

3.饮食住宿

有的学生嫌学校宿舍条件不好,自己每月花几百元在校外租房,还配置热水器、空调、电脑等,要求再高一点的,有专门的保姆伺候。有的高校密集地区附近,甚至形成了学生公寓产业。校园中的各种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结识朋友、与人交往的机会,每到晚上或周末,高校周边地区的饭店就挤满了学生,他们和社会人员一样推杯换盏、交际应酬。今天庆祝生日,明天同乡聚会,后天联络感情;这次你买单,下次就该我做东。而大学附近的洋餐馆,尤其是麦当劳和肯德基,主角也往往是寻求浪漫的大学生。

4.电脑手机

校园宿舍中电脑的普及率节节攀升,计算机系的学生自不必说,在文科区某寝室看见几台电脑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电脑,是否真的物有所用?浪费了金钱是小事,沉迷于五花八门的电脑游戏和虚幻的网络世界而荒废了学业、消磨了意志可就危险了。不同款式、品牌的手机让众多手机持有者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用手机聊天,每月话费要上百元,更有甚者不顾及自己的经济状况,盲目跟随潮流,为用手机勒紧裤腰带,“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四、“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几个切入点

“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应当包括:倡导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倡导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及时享乐、奢侈腐化、挥霍浪费等消费观,不提倡吝啬型消费观;倡导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倡导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遣性消费,从而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

针对“90后”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正确引导。

1.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用德育这块 “基石”,教育学生学会消费,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其次,用消费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比如,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再次,举办系列消费知识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工具,通过校内宣传媒体,引导高校消费舆论,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

2.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教育培养与引导

充分发挥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学校社团,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与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还可以成立各种节俭组织。这些都有助于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3.家庭要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实际上是自己在攀比,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总之,“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正确把握“90后”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加强对他们做人的理念教育,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魏华伟.浅谈素质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J].平原大学学报,2003,(3).

[2]李斌.大学校园已告别“寒窗时代”[N].中国青年报,2004-12-29.

[3]张立彬.大学生消费道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2002-01-30.

9.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问卷 篇九

1.你的性别

A 男B 女

2.你平均一个月的花费大约为_____元

A 500元以内B 500-700C 700-1000D 1000以上

3.您在校消费与在家相比?

A.差不多B.较多C.较低

4.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

A.伙食B.交通、通讯(电话、上网)C.购物(服装、饰品)D.学习费用(书籍)E.娱乐F.交际G.其它

5.你期望一个月的月消费为_____元

A 500元以内B 500-700C 700-1000D 1000以上

6.您是否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

A有B没有C特殊情况下有

7.一般情况下,你每月的生活费

A有多余B差不多花完C不够花

8.你的消费方式为A能省则省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C.毫不在乎想花就花D其他

9.你对你的支出有没有记帐的习惯

A.我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B我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C我很少有记帐的习惯D我向来没有记帐的习惯

10.当你想要买某样东西时,却发现钱不够,那么你会A向父母要钱B自己存钱C.向同学朋友借了再说D放弃购买E其他

11.在你所热衷的方面,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

A.会B.不会C.其他

12.当你在某项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

A.钱够不够用B.该商品的实用性C该商品的档次D.其他

13.对于下列社会一般的消费倾向,你比较赞同哪种

A.以经济实惠为主B兼顾实惠和高标C.尽量追求高标准D.看心情

14.买东西,你比较注重哪一方面

A.品牌B质量C.外形美观D价格E其他

15.您心目中合理的消费状态和结构是?

A.只要够花就行B.能订出较细的消费计划

C.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D.无所谓,不在意

16.您认为您的理财能力如何?

A.较差,花钱没计划B.一般C.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17.您对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

10.90后大学生时尚消费心理研究 篇十

90后大学生成长的特殊时代造就了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他们热衷网络,信息渠道多元化,他们享受生活,追求时尚;他们不甘平凡,富有远大理想,等等,其个性心理特点会影响其生活、学习、消费等环节。在着装方面,90后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对着装具有自己的选择性,喜欢在芸芸众生中彰显自我,在着装上不仅仅是追求新颖时尚,且更要追求与众不同。本文着眼于90后大学生着装特点,重点研究其服装消费心理,并探索合理引导其服装消费的策略。实现自我发展的影响。“90 后”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求。首先,他们知道自己这一代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这使得他们十分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储备,为了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达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自我,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费用忙于参加各类培训、考证;其次是部分大学生为了突出表现自己个性的需要,刻意包装形象。

90后大学生所购服装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具体可以从服装款式、风格、色彩、面料等方面加以分析。在服装款式方面,大部分90后大学生喜欢穿着休闲装,其次是半休闲装和运动装,只有很少一部分穿着时装。在服装设计上侧重休闲与时尚相结合。在服装的风格方面,90后大学生喜欢的服装风格多样化,更多的90后大学生喜欢实用型的服装,优雅型的,时尚型的,经典型的服装。在服装的色彩方面,90后

大学生相对比较喜欢简洁大方的单色调服装。喜欢黑色和白色的学生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好配衣服),还有蓝色和红色分别是也很收欢迎。这几种色彩也比较容易凸显品味,通过服饰配件的搭配可以搭配出较好的效果,也有90后大学生喜欢穿着个性的渐变色和混色。在服装面料方面,90后大学生在穿着服装时经常选择穿着舒适、较为环保面料的服装。纯棉面料是最受90后大学生欢迎的,大部分90后大学生喜欢纯棉面料, 还有牛仔面料也很瘦欢迎。真丝和羊毛面料的服装优雅高贵, 穿着舒适,很多90后大学生表示喜欢这些面料的服装,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 日常生活中他们很少购买。

90后大学生也很注重品牌, 但不盲目追求品牌。品牌服装的价格一般偏高, 而大学生有限的购买能力使他们不可能经常购买名牌服装。但还是好多大学生愿意选择别叫知名,价格合理的品牌,比如美特斯邦威、以纯、艾格、ES、honeys等品牌服装是最受90后大学生喜欢的,还有一些日本韩国的品牌也很受欢迎,好多90后大学生很喜欢穿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鞋。这几个品牌的服装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设计,比较适合90后大学生的穿着。由于购买能力有限,他们现在只能选择价位较低的服装品牌或在品牌店打折时购买。好多90后大学生很喜欢穿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鞋还有一部分90后大学生表示没有自己很喜欢的品牌, 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品牌服装是价格不要太高, 穿着舒适, 简约大方的同时能够彰显个性的服装。虽然好多90后也很痴迷于奢侈品,但很少有90后大学生喜欢冒牌,仿造的服装和饰品。很少有90后拿着假LV包出去。

后大学生的对服装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他们不仅喜欢穿着环保面料的服装, 在旧衣物的处理上也比较环保。大部分90后大学生把穿旧的或者不想再穿的衣服留着,而不是直接扔掉。还有部分的90后大学生把不想穿的衣服送人,或者捐给贫困地区那些需要它们的人, 用他们的爱心给这些旧衣服增添新的光彩。也有少部分大学生自己动手或找专业人员进行改造旧衣服,通过简单的处理使旧衣换新颜。现在好多二手服装店也很受欢迎,他们可以拿自己不需要的衣服跟、给人的交换活着便宜的卖出去,当然同样可以便宜的价格购买他们喜欢的服饰,一般二手服装店的服饰大部分是名牌、奢侈、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和名牌包等。

90后追求个性和自我表现的着装心理需求, 服装企业可以加

强服装设计方面的创新, 通过紧随流行不断变换款式。同时要在保证 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来刺激消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90 后大学生 在选择服装时, 主要考虑的因素还有服装的款式造型、色彩和面料舒 适性等,这表明90后大学生看中的是服装本身的一些性质,相比而言,其它的外在因素对服装选择的影响较小,所以企业应该抓住90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和着装倾向, 在服装款式, 面料, 色彩, 价格等各方面都符合他们的需求,创建出一个针对90后大学生这个庞大群体的服装品牌。

政府可以构建废旧衣物回收机制, 在学校附近设置专门回收箱或 成立规范化回收网络,回收废旧衣服,交投至废旧衣物收集企业,然后进行消毒、分拣。其中符合捐助条件的衣物交由市慈善基金会处理,捐给贫困地区那些需要它们的人。其余无法用于捐助的衣物可制成纤 维制品,进而加工成服装、地毯或拖鞋、环保袋等原料,进行资源化利。90后大学生的总体消费状况而言,这部分消费人群在手机、电脑、数码商品上的消费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有上升的趋势。高校大学生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消费比较庞大,而对数码相机有很高的预期消费。功能、价格和品牌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对购买手机、电脑、数码产品时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他们追求独特和自由,消费行为开始向理性化转变,出现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90后大学生有他们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购买心理:追求前卫与个性。在购买商品时比较喜欢追求新颖和时髦,热衷于追随时代潮流。他们往往是新产品、新品牌、新的消费时尚的追求者和尝试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大学生容易追求新外观、新功能、新款式的产品,尽管这类电子产品的价格较高。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鼓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商场陈列的各式各样款式新颖的电子产品的吸引,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越来越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品牌商品不仅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的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同时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

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电子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某品牌的手机,感性认识上的手机外观好,质量好,彰显个性,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学校应该进一步倡导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 把引导大学生理性消

11.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篇十一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特点 调查研究

他们出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集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于一身——人们将这个特殊的一代冠以“90后”的称号。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

(一)社会背景

“‘90后大学生”生活的社会背景和“80后”大不相同,时代的发展变化对“90后”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都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在这样环境里成长的青年,他们的价值观更倾向于务实,过早地就开始考虑以后的生存发展。

(二)家庭环境

“‘90后大学生”独特的思想特征也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在生活上的独立能力很差,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望子成龙的思想使得他们失去了许多自由,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一般情况下,“‘90后大学生”的家长都是忙碌的,他们要为家庭努力工作,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往往忽视了与他们在心理上的疏通和交流,致使“‘90后大学生”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的意识。

(三)教育环境

“90后”成长的教育环境也很独特,目前,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特别是从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当然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90后”的成长过程中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方面培养了多才多艺的“90后”,一方面也造成了“90后”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形成各种心理疾病的现实。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调查研究

(一)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实际调查

为了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更真实的了解,我到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大学院校对2009级和2010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68份。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掌握,能较全面地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而为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自我意识较强,合作意识较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在“您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吗?”这一问题的统计中,有59%的大学生都选择了“经常”,有26%的大学生选择了“偶尔”,还有15%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这说明有一大部分“‘90后大学生”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对来说,“‘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在家人的爱护和宠爱之下,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感受,习惯了更多地关注自我,更强调个体意识的体现,他们更习惯于有自己的见解,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

2.自信心充足,认知能力不足。对于“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吗?”这一问题的统计,有56%的大学生选择了“是”,有15%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是”,有29%的大学生选择了“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90后大学生”都有着比较充足的自信心,“‘90后大学生”因为从小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各方面的发展也比较充分,大多数都多才多艺,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形成了比较强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独特的认识,制订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计划和未来发展目标。

3.求知欲望强烈,抗挫折能力弱。对于“您认为自己能否很快地接受新事物?”这一问题的统计中,有49%的大学生选择了“能”,有21%的大学生选择了“不能”,有30%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清楚”;对于“您对未知的事物会感到强烈的好奇吗?”这一问题的统计中,有62%的大学生都选择了“会”,有19%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会”,有19%的大学生选择了 “不知道”,这说明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奇,容易接受新事物,这是因为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也更多,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4.富有爱国热情,政治观不稳定。对于“您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吗?”这一问题的统计,有91%的大学生选择了“是”,没有大学生选择“不是”这一选项,剩下9%的大学生选择了“我不清楚”,这充分说明了“‘90后大学生”都是非常有爱国热情的,他们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爱国热情,当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或者与外国发生国际矛盾时,他们的爱国热情就会高涨,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如何对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不能只限于表面的认识和了解,需要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的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娜,王秀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2]张学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分析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3]梁艳.职业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编号:1210042;类别:教育决策咨询专项)

作者简介:

张炜(1980— ),男,籍贯:秦皇岛,工作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专业学位: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2.90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篇十二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济南市90后大学生自助旅游心理特点分析

1、自助旅游态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0.26%的人非常喜欢自助旅游,38.94%的人喜欢自助旅游,两者一共占79.2%。而不喜欢自助旅游和非常不喜欢自助旅游的共占2.64%。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对自助旅游持有肯定态度且积极性高,自助旅游市场前景潜力巨大。

2、自助旅游动机分析

自助旅游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自助旅游动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规律性。

(1)71.95%的学生是为了观光游览,开阔眼界,这说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提高自我和求知的欲望。

(2)68.65%的学生选择休闲来释放压力,这与大学生平时生活学习压力大有一定的关系。

(3)45.21%的学生旅游是为了张扬个性,发展人际关系,获得自我成就感,这与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4)43.89%的学生选择享受美食,一是因为调查对象性别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二是说明90后大学生更加注重享受生活。三是由于美食本身的独特性,它既是一种城市文化的代表又是一种旅游体验的方式,充分满足了自助旅游者的需求。而猎奇探险的比重仅占到16.83%,一是受样本性别影响,女生对风险的感知性较高往往缺乏安全感,依赖性强,因而对猎奇探险的兴趣不高。二是说明猎奇探险和自助游的双重隐患使得他们在选择上更加谨慎。

3、自助旅游偏好分析

对于自助游旅目的地的选择,78.55%的大学生首选自然山水风光,其次是海滨沙滩和古城古镇。这与大学生自助旅游追求亲近自然,深度体验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因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及自助旅游更加注重文化的体验,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也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4、自助旅游制约因素分析

48.29%的大学生认为旅游费用是制约他们自助旅游行为产生的最大因素。因为大学生还是纯粹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资金基本是来自家庭有限度的支持。选择安全因素的人高达36%,这说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自助游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由于自助旅游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再加上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弱,旅游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会增加他们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从而会阻碍旅游行为的产生。

(二)济南市90后大学生自助旅游决策行为分析

1、自助旅游信息获取渠道分析

为了保证自助旅游的顺利开展,大学生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旅游相关信息。

(1)选择“互联网”的比例为75.91%。这说明,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获得大学生的喜爱;同时,由于90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习得性依赖感也会促使他们首选互联网。

(2)“亲友介绍”所占比例达到51.49%,体现了对亲人及朋友的信赖。

(3)报刊杂志的宣传和其他方式也占有一定比例,这充分反映了大学生获取自助旅游信息渠道的多样性。

2、自助旅游信息获取内容分析

由于自助旅游不像跟团游那样有旅行社安排,因而大学生必须通过获取足够的旅游信息来保证旅游行程的进行。

(1)目的地周边特色商品和小吃是62.71%的大学生最想获取的自助旅游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比起跟团游的观光游览,他们更喜欢享受自助游可以带来的对旅游六要素的独特的深度体验。

(2)消费价格比例占到61.06%,仍然是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之一。主要原因是在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自主选择消费项目可以使消费达到最优值。同时大学生对关于低价消费渠道的自助旅游信息,关注度并不高,仅占14.85%,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自助游本身缺乏专业指导,具有一定危险性;二是有其他方面的经济来源,如父母支持,奖学金,打工费等缓解了资金状况。

(3)目的地的景点介绍及旅游地图仍然是重要信息之一,其他旅游信息也占有不小的比例。由于旅游的异地性及自助的特殊性,大学生必须通过目的地景点和地图信息来规划自己的旅游行程等。

3、自助旅游目的地选择范围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助旅游目的地范围无要求;同时,对自助旅游目的地距离的选择倾向于较远的省外景点及市外周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并不是完全随着距离的的增加而衰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所产生的较大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更能满足90后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

4、自助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大学生经济能力及安全意识的提高,其选择自助旅游目的地时,考虑最多的是消费水平和安全问题。比例分别达到54.46%和47.85%,虽然由旅游目的地选择范围的分析得出大学生在主观愿望上对目的地的范围无要求,但在考虑目的地时,仍然出于经济和安全的需要把距离作为一个考量的要点。此外,交通的便利性、旅游的氛围及当地的特色项目也都是选择目的地时考虑的要素之一。

5、自助旅游时间的选择分析

大学生选择暑假出游的比例为61.06%。这是因为暑假时间相对较长,同时夏天出游装备少,相对方便。周末和寒假出游的比例相对接近,都在38%左右。而国庆,五一,清明则分别以33.33%、26.73%和13.86%的比例呈递减趋势。这说明90后大学生对自助旅游时间的选择趋于理智,更喜欢淡季出游。因为自助旅游带来的休闲体验快乐在淡季更容易体现。

6、自助旅游逗留天数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自助旅游的天数较短。选择7天及其以上的人并不多,仅占11.22%,大部分以46.2%和31.68的比例集中在2-3天和4-6天两个区段。这说明大学生自助旅游更倾向于中短途旅游,主要与大学生的资金不足而缩短距离有关。

7、自助旅游消费结构分析

调查表明,自助游消费中住宿和交通的比例高达67.3%和52.81%。因为自助旅游不同于包价旅游,所以不能依靠旅行社的优势拿到住宿的最大优惠。虽然包价旅游在住宿方面的优惠较大,但由于其固定的时间地点安排,并不受大学生欢迎。同时这反映了大学生更倾向于自助旅游的一个原因,是自助游的自主性强,他们总是争取以最少的费用去更多的地方,所以住宿交通占很大的比例;同时由于对美食的追求,饮食也占有62.17%的比例,这与出游获取主要信息方向一致,由于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因而游购娱消费所占比例远低于其他消费群体。

8、月平均消费与年旅游费用的支出分析

大学生月平均消费基本维持在800到1200左右。但从600到800区段所占的25.74%的比例以及1500及其以上区段所占的14.52%比例来看,贫富差距开始拉大。但同时也说明,虽然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但有潜在上升的空间,这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父母较多的关爱有一定的关系。受月平均消费支出的影响,26.07%的大学生自助旅游的费用集中在600到1000,但有13.86%的人消费水平在300及其以下,而24.75%的人在1500以上,大学生自助旅游消费水平差距也逐渐拉大。

9、自助旅游费用来源分析

5 7.4 3%的学生自助旅游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的支持,49.17%的学生是来自于生活费的节省。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仍然有强烈的出游愿望。同时,通过打工赚取旅游经费的比例已高达46.2%,有很大的上升趋势,这与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有关。

10、对自助旅游分期付款或贷款的消费意愿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68.97%的大学生愿意尝试自助旅游贷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这是因为90后大学生更加看中旅游所带来的精神世界的充实,也更加注重享受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生活理念。他们消费观念超前,消费随性。因而潜在的旅游消费市场巨大。

11、自助旅游工具使用情况的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旅游目的地的交通状况,大学生采用的出行方式也多种多样。火车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成为63.04%的大学生自助游的首选;但随着动车和高铁的普及,它们以速度快、省时间的优势成为大学生旅游方式的热门选择,比例高达54.79%;同时,由于汽车的短途灵活性及经济实惠,以48.5%的比例也成为学生的选择之一;而飞机的出行方式也占到了一个较高的比例,达到27.72%。这主要是由于90后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高,他们通过网络往往可以获得各种飞机票的优惠信息。

12、自助旅游方式的分析

据调查可知,第一,和同学朋友出游享受旅途中的愉悦气氛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第二,有54.46%的的学生选择和父母家人一起,一方面说明他们经济上不独立,另一方面也与自助游的安全隐患有关;第三,选择独自一人出游也占26.73%,说明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更喜欢独立随心的安排。

二、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一)90后大学生自助旅游愿望强烈且旅游动机以开阔眼界,放松休闲为主。由于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更加注重自我精神世界的成长,再加上其自身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的不同,他们渴望通过自助旅游的深度体验来满足自我。

(二)90后大学生自助旅游偏好明显,以自然风景和城乡风貌旅游资源为主。因为这样的旅游资源更容易亲近自然,获得深度体验。

(三)闲暇时间充足且出游时间相对集中。相对于其他旅游群体而言,大学生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可以开展旅游活动并能通过周末、寒暑假来错开公休日旅游的高峰期。

(四)出游方式多为同学好友结伴而行。由于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明显,多数都不愿接受旅游有关机构的成形产品,更愿意与同学好友结伴而行,既安全,又可以增进彼此的交流了解。

(五)受经济因素制约影响明显,自助旅游活动偏向经济实惠型。由于大学生可自由支配资金的有限,他们在自助旅游活动中往往通过各种方式来减少旅游费用的支出,例如在目的地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中短途旅游,在交通工具上,喜欢乘坐火车,在旅游信息上,更多的关注价格。

13.学生手机消费调查问卷 篇十三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观,我们调查小组诚邀你参加此次调查,本调查不记名,严格保密个人隐私,感谢你的参与。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目前使用的是那种品牌的手机 :

4你选择的运营商是

A联通B移动C电信D其他

5你购买手机的价位

A1000以下B1000-2000C 2000-3000D3000以上

6你购买手机最看中的是

A待机时间长B信号灵敏C功能齐全D持久耐用E超大屏幕F

7你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A与家人联系B学习C娱乐D受周围的认得影响您会选择在什么地方购买手机

A品牌专卖店B大型手机卖场C营业厅或普通零售店D网上购买

9您使用手机最多的是做什么

A打电话B发短信C上网D玩游戏E其他.您每月手机消费总额大概为多少

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200元D200元以上

11你每月上网流量费用为多少

A10元以下B10-20C20-30D30以上

12您使用手机最多的是做什么

A打电话B发短信C上网D玩游戏E其他

13对于手机广告您比较关注的因素是什么

A品牌代言人B 功能的推介C整体概念的诠释D 广告创意

14.大学生网络消费调查问卷 篇十四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是广西师范学院大四即将毕业的一位学生,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网络消费特点的调查,以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依据和参考,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对于此次调查所得到的相关信息,只作为我的论文分析之用,绝对将其用作它途,希望麻烦您抽几分钟帮我填一下这份问卷,感谢您的支持!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的月生活费是()元

A、300~500

B、500~800 C、800~1100 D、1100以上

4.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长()

A、1个小时以下 B、1-3个小时 C、3—5小时

D、5个小时以上

5.你是否有过网上购物经历()A、是(跳至第十题)

B、否

6.你将来会尝试在网上购物吗()A、会

B、不会

C、不好说

7.若会尝试在网上购物,那您网上购买产品时的判断标准是(多选)()A、产品品牌

B、产品价格

C、产品质量

D、产品口碑

E、其他

8.你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原因(多选)()A、不信任,怕受骗

B、产品质量不能保障

C、担心商品配送有问题

担心支付方式不安全

E、网上购物程序太麻烦

F、售后服务没有保障

没有这种消费习惯

H、不熟悉,不了解如何购买

9.你认为以下哪几项手段能打动您网上购物的念头(多选)()A、免费送货

B、开设赠优惠券

C、商品打折

D、相应的售后服务

E、友推荐请问你平均一个月在网上购物几次()A、1—2次 B、3—4次

C、5—6次

D、6次以上请问你购物的网站主要是哪些(多选)()A、淘宝及阿里巴巴网站

B、网易商城

C、当当等购书网站

D、新浪商城 搜狐商城

F、卓越网

G、其他

D、G、朋E、你估计自己每月网上购物的消费额为多少()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300元

D、300元以上 E、随所购商品价格而定

13你在网上购物时,是从哪里获取产品信息,以帮助你做出购买决定()A、同学等生活圈子里的人

B、网上信息

C、该产品客户服务人员

D、广告 14 你网上购物一般购买什么(多选)()A、服装

B、书籍

C、旅行相关服务(机票、车票、酒店预定等)

D、电脑及相关数码产品

E、音像制品

F、饰品及化妆品

G、礼品

H、地方特产等食品

I、电影票、门票等

J、生活及体育用品你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多选)()A、省时省力

B、价格优惠

C、商品款式多样,品种齐全

D、方便快捷

E、好玩时尚

F、其他

16你认为目前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是(多选)()A、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B、网上的商品信息不好搜索

C、购物所花时间太长

D、没法试穿试用

E、操作太繁琐

F、价格不够诱人

G、缺少传统购物的感觉

H、快递很贵,怕商品运坏

I、售后服务差

J、容易被不法分子欺骗

K、其他

17你有玩网络游戏而消费的经历吗()A有

B没有

18您网络消费的内容大多是()

A、实物购买

B、虚拟产品、游戏充值

C、娱乐支出

D、其他

19.请问你有在网上消费被骗的经历吗()A、有

B无

20你的网龄有多长()

A、一年左右

B、三年以内

C、三到五年 D、五年以上

21.您网络消费的支付方式()

A、银行付款

B、网上银行

C、第三方支付

D、邮局汇款

15.“90后”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查 篇十五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分析

调查意义及背景

大学生的择业观, 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理想、动机、标准和方向的根本观念和根本看法, 它既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直观体现, 也是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在择业方面的具体表达。大学生应该认清自我, 认识社会和职业。如果忽视了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这两个环节, 就会出现择业标准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择业标准过高, 很难找到理想工作, 即使就业, 也可能力不从心, 从而影响自己整个的职业生涯;而择业标准过低, 也同样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对大学生就业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实中, 常常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用人单位有空缺的岗位存在, 也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大学生存在, 但大学生却不愿意填补此岗位。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 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发展、就业模式转型、改革开放扩大、金融风暴洗礼等社会经济变迁, 其个性特征上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个性张扬、乐于表现, 目标明确、意识客观, 接触新事物的能力强, 勇于提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点等等。这些独特的个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就业的看法, 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清楚地掌握“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 我们对辽宁医学院的“90后”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从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形成的原因入手,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 通过个别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式, 编制了《“90后”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择业理想、择业心理动机、对就业形势及实现途径的认识等。然后, 以辽宁医学院1000余名90后大学生为总体样本, 随机抽取520名“90后”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 收回问卷470份, 得到有效问卷415份, 有效率为88.3%。之后, 对问卷结果进行分类整理, 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调查基本情况如表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择业理想

从大学生毕业后的打算、比较向往的就业地区、最希望去的工作单位性质、期待的工资待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 毕业后的打算。如表2:

由表2可看出, 毕业后直接考研占第一位, 然后是直接找工作和自主创业, 没有选择考公务员的。这个结果和前几年的调查相差甚远, 大学生不再把直接求职找工作放在首位, 也不再对考公务员趋之若鹜。说明, 大学生已充分认识到就业和考公务员形势的严峻, 随着医学相关专业对求职者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直接就业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还有一些学生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而选择了考研;另外, “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个性的独立, 愿意接受挑战, 因此, 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在出生地和毕业后打算的列联表分析中显示, 出生在农村的学生选择直接找工作的更多一些, 出生地为城市的学生选择考研的更多一些, 这和家庭经济情况有一定关系。 (如表3)

(2) 比较向往的就业地区。如表4:

从表4可看出,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愿意建设自己的家乡、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 选择农村及边远山区的比例最小, 而这些地区恰恰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可以看出, 就业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需要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做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3) 最希望去的工作单位性质。如表5:

从表5可看出, “90后”大学生把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作为首选, 只有进国有单位无望的情况下, 才会选择外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和基层单位。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市场和金融危机的考验, 不仅经济效益可观, 而且企业的用人、管理、薪酬等机制日益完善, 可以给大学生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因此成了很多大学生向往的单位。同时, 选择事业单位的学生占了约三分之一, 可见工作稳定和福利待遇好仍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虽然国家近几年一直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单位工作, 但由于条件艰苦, 基础设施差等因素影响, 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仍不足2%, 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另外, 近几年民营、私营企业招聘毕业生差不多占到企业总数一半, 要远远高出国企和事业单位, 而愿意到民企、私企就业的大学生只有1.2%, 这种供需结构的差异, 必然加重就业的困难。

(4) 期待的工资待遇。如表6:

由表6可知, “90后”大学生期待的工资待遇普遍较高, 功利色彩明显。同时, 也说明他们对择业环境还缺乏清醒的认识。一般情况下, 用人单位对新入职大学生提供的工资不会超过2000元, 期望值过高, 将导致选择工作时脱离实际, 从而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 应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薪酬期望值, 使他们能够尽快地找到相对理想的工作岗位。

2. 择业心理动机

从“90后”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关注用人单位的条件、专业不对口或求职状况不理想时的态度等几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 择业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如表7:

由表7可看出, “90后”大学生在择业中更加现实和理性, 他们已经意识到所学专业和个人能力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才考虑个人兴趣和个人价值观及其它因素。他们知道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 必须通过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才能掌握就业主动权。

(2) 在择业时关注用人单位的条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多重响应分析, 得表8:

由表8可知, 目前大学生更看重用人单位提供的条件, 如报酬、个人价值的体现、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稳定的工作环境等。调查发现, “90后”大学生的择业取向有如下几个特点:以个人价值体现为目标;以经济报酬为导向;以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稳定的工作环境为考量。对大多数“90后”大学生而言, 体现个人价值是就业的基本目标, 而是否达到目标, 又是以劳动报酬的高低和个人的发展空间的大小衡量的。

(3) 专业不对口或求职状况不理想时的态度。当问到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 65.2%的学生选择愿意从事这份工作, 34.8%的学生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当求职状况不理想时, 85.6%的学生表示愿意、或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调整期望值, 只有10.8%的学生表示不会调整期望值。表明“90后”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加灵活和务实, 会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调整。

3.对就业形势及就业实现途径的认识

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 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2012年将达到680万人之多, 再加上每年沉积的未就业大学生和社会待工人员, 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可想而之。在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94%的人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2.4%的人认为就业形势较好, 3.6%的人不了解, 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认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并为就业积极做着准备。

(1) 为就业所做的准备。当问到“你认为在校期间的哪些对你将来的就业有影响”时, 回答统计结果如表9:

大部分学生认为, 专业课程和实习对求职影响较大, 而就业指导的影响较小。这说明, 我们的就业指导教育宣传工作还不到位, 还没有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我们的工作还有努力的空间。

(2) 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日益拓展, 对“你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这一题的回答结果, 如表10:

可以看出, 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和校园招聘会获取就业信息的, 另外,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其它途径, 如父母、家人的帮助等获得就业信息。

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对策

1.加强正确择业观的宣传教育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正确择业观教育, 使大学生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客观地评估社会就业需求, 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 准确地为自己定位, 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在择业观教育中应与时俱进,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个人就业理想和就业形势的关系。采取各种形式展开宣传教育活动, 如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经典案例的解读, 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 还可以请往届毕业生讲述他们的就业、创业故事, 引导大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积极的择业价值观。

2.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社会环境, 及早地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定位, 沿着一条正确的自我发展的职业道路前进。通过职业目标和大学生涯目标的确立, 让大学生产生个人发展的动力源, 形成自觉学习和自主成才意识, 帮助大学生正确地选择那些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又适合自身发展, 能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目标职业。

3. 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建设需要大量人才,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应该通过校园网、宣传栏、校报、就业指导课程等途径大力宣传到农村就业的优惠制度和政策导向, 使大学生认识到去农村就业一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创造精彩未来。

(2) 加强社会实践, 鼓励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农村现状, 培养服务农村的兴趣, 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最大限度地服务农村。

(3) 要加强农村工作能力的培养。组织大学生开展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培训, 使他们学到过硬的技术和本领, 夯实理论基础, 提高大学生适应农村工作的能力。

(4) 在农村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学校与村政府的对接,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发展建设的帮扶力度, 另一方面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考察实习, 让学生切身体会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改变观念, 坚定到农村工作的信心。

4. 做好就业心理疏导和职业生涯咨询。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迷茫与困惑, 如不及时解决, 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职业人生。因此,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就业指导部门应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 引导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 建立就业信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正确面对就业中的失败和挫折, 使之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玉峰, 刘泽义.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择业趋向调查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4) .

[2]陈喜, 李海萍.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研究[J].教育评论, 2011 (5) .

[3]陆宇兰, 何茂羽, 毛京一.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与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 2011 (3) .

上一篇:天然气公司管理制度下一篇:雷锋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