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卖包子》(精选14篇)
1.寓言故事《卖包子》 篇一
女白领辞职卖包子
在济南某高校附近的一条商业街上有家包子铺特别的红火,而且据说口味独特,种类繁多。记者去采访这家店时才意外得知,这家店的女老板竟然是五百强企业的女高管。
为了解开谜团,我打通了店老板的电话预约了采访时间。见面的时候,女店主笑着说之前研究生毕业之后就进了家外企做技术开发。起初被外资企业的高薪水,良好的福利条件所吸引。但是这只是表面的光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每天几乎都没有准时下班过,加班就是家常便饭。职场上的权利压榨,同事之间的尔虞我诈,我是一个搞技术的,只想安安静静的做研发不想趟职业斗争的浑水。常年的加班一日两餐几乎都在公司里叫外卖解决,各种各样的盒饭吃的味蕾都麻木了。去年休假在美食街逛街的时候突然被一阵香气吸引了,我循着香气走进了那家包祖包子店。在店员的推荐下我叫了玉米鲜肉包、青椒鸡蛋包、梅菜肉包三笼之前见都没见过的包子。包祖包子皮薄松软,晶莹纯透,外观精致,独家秘制馅料过齿难忘。而且还可以搭配多种营养小菜,各种特色营养粥搭配实用。比以前在包子店只能吃包子,没有其他搭配要人性化很多。
回到家之后我一直对包祖包子念念不忘,于是便在网上搜索包祖包子,没想到真的搜出来了。原来包祖包子是济南瑞粮餐饮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看到可以加盟的消息之后,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给公司总部打了电话。咨询了一番之后,我毅然决然的辞掉了我现在的工作。之后的故事就是我在总部接受了严格的技术培训,在公司专业的运营人员的帮助下开起了第一家店。因为开在学校附近,人流量大,生意非常的好,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收回了成本开始盈利。现在第二家分店正在选址筹建中,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家soho办公,接些小单子,继
续做我自己喜欢的软件开发。而包子铺直接交给店长负责我一个月才过来几天看看店里的情况。可以说是包祖包子铺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让我摆脱了压抑劳累的上班生活。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好多人拿着高薪透支自己生命,也有人辛辛苦苦上班却得不到回报。与其打工受气不如选择创业当老板,选择济南瑞粮餐饮有限公司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选择。
2.寓言故事《卖包子》 篇二
柿子是东坪村的特产, 客柿、西瓜柿、牛奶柿、鸟柿、汤瓶柿等, 一共有十多个品种, 面积约27 hm2, 产量近20 万kg, 光百年以上树龄的柿树就有108 棵。因为光照足、生态有机, 东坪柿子的口感和甜度都特别好, 在当地小有名气。
但因为交通闭塞、运输不便, 东坪的柿子一直卖不上价格。 2007 年, “康庄工程”把水泥马路直接修到了东坪村村口, 吸引自驾一族纷纷前来观光。 原来, 东坪是历史名村, 是唐朝王族李烨为躲避武则天迫害的隐居之地, 有着1 300 余年的历史。 那1 000多级台阶的古道和参天的枫香树、柿子树, 就是历史的活化石。
借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纤尘不染的生态环境, 东坪开始发力“农家乐”, 相继投入资金进行环境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 建成村“农家乐”接待中心、古民居展示中心和东坪山脚入口景观, 游步道、停车场等一应俱全。
真正要让东坪柿子走向市场, 还必须有个叫得响的品牌。镇里专门从杭州请来文化公司, 对东坪柿子进行品牌策划;与此同时, 东坪村将村民手里的古柿子树全部收入, 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 要求村民保持传统,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体现产品的生态环保特色。 此外, 还策划了别具一格的“柿子节”, 准备通过节会, 一炮打响东坪柿子品牌。
2015 年10 月底, 节目丰富多彩的 “ 柿子节” 如期举行。 这天, 东坪村锣鼓喧天、人头攒动, 人们赏景、吃饭、体验采摘柿子的快乐。对当地人来说, 闻所未闻的“古柿树拍卖会”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进入拍卖名录的, 都属东坪的“树中龙凤”, 树龄在300 年以上。 按照规则, 9 棵树逐一竞价, 由出价最高者竞得。 竞得人可以获得该柿子树当年产出的所有柿子, 既可以鲜果交货, 也可晾晒制成干果, 或者做成私人订制的礼品装, 快递寄送到全国各地。为图吉利, 文化公司对每棵树都进行了“冠名”——— 一生一柿、好柿成双、柿柿如意等。
镇村之宝“百柿大吉”这棵公认的“柿树王”, 树龄达500 多年。 多轮竞价后, 浙江杭开控股集团以13.8 万元高价夺得此树。 根据约定, 拍卖所得的全部款项都将用于东坪村公益项目, 如修缮宗祠等。
“一个柿子20 元”, 按照柿子树的产量和竞拍价, 村民们立刻计算出, “柿树王”所产的柿子, 每个已经高达20 多元, 但杭开公司负责人却觉得一点也不贵。
3.只卖包子的早餐店 篇三
我进去了才发现这里的简陋,退出吧,未免矫情,只得问:“有什么吃的?”
奶奶抬起头来,笑吟吟地说:“有包子。”
“只有包子呀?”我有些失望,因为,我是不喜欢吃包子的。
奶奶立即站起来,热情地问:“您喜欢吃什么,我现给您做。手工面怎么样?”
我还没来得及说话,我身边站着的一名男子帮我回答了:“别麻烦了,就吃包子吧。”
我有些生气。我吃什么,岂是你一个陌生人能做主的?我不悦地扫了他一眼,他却冲我点点头,然后,又冲对面的墙努了努嘴。我望过去,这才看到,对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纸,是一张告示:
拜托各位:我奶奶就请大家照顾了。奶奶拿手的早餐只有包子,别的虽然也会做,但毕竟年纪大了,而且她有关节炎,浸不得冷水,也劳累不得。大家就将就一点儿吧。
——刘立柱永生永世感激
这张告示是打印的,黑体字,很醒目。告示的底下,又密密麻麻地写了好些内容,离得远,看不清楚。人家都已经这样拜托了,我还好意思要别的早点吗?我只得说:“那,买两个包子吧。”
钱是我身边那个男人收的,收了后扔进角落里的那只铁皮盒。我几乎疑心他就是这里的服务员或老板,也许,就是告示已亡的那个刘立柱吧。直到他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我才知道,他跟我一样,是顾客。
老奶奶叫他张老师,直说又麻烦了。两个人相互客气间,张老师已经为我打好了包。我提着袋子出门时,心里还是疑惑。张老师跟在我的身后出来,叮嘱我:“先生,要是这包子还合口味,就常来啊,多关照关照生意。”
我笑着答:“常来可不敢,人家拜托过呢,不要麻烦人家,这刘立柱可真会打同情牌。”
张老师愣了一下,问我:“是不是那张告示写得不好?那是我以刘立柱的口气写的。要是不好,我再改改。”
“你?”我很惊讶。
张老师回头目测了一下离早餐店的距离,这才压低声音说:“刘立柱走了快半年了。癌症无情啊,人还不到三十岁,媳妇都没娶上,就这么走了,丢下这么个老奶奶无依无靠。现在老奶奶的很多事,只有靠我们了。”
我怔住了。我没料到,告示上写的竟然是这个意思。
我和张老师同路,一边走,他一边跟我讲有关刘立柱的事情。
刘立柱是农村人,父母死得早,只有奶奶一个亲人。前几年,他到城里来打工,就将乡下的奶奶也接到城里来住。哪知道去年他患上了绝症。他不敢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奶奶,却为奶奶今后的生活担心起来。思前想后,他盘下了一家早餐店。他奶奶蒸包子拿手,这家店可以作为奶奶的生活保障。
店盘下后,刘立柱就开始带着他的病历走访附近的居民。他央求大家,在他死后,不要将消息告诉他奶奶,就说他去北京开餐馆了。
张老师说:“刘立柱死后,附近的居民都来照顾老奶奶的生意。这家店挣够老人家的生活费不是难事。但是,她店里的早餐只有包子,而有些人想吃别的东西,就会提些要求。所以我才以刘立柱的名义打印了那张告示。老人不识字,问我贴的啥。我说,这是我帮她拟的店规。还别说,现在真成店规了。”
说到这里,张老师微微地笑了。而我,却为刚才对那则告示以及对刘立柱的恣意猜测而心生愧疚。
第二天早晨,我专程去了那家早餐店。告示下面那些昨天没能看清的字现在都看清楚了。那些字,字迹各不相同,显然是不同的人写上去的留言:
“因为地上有水,奶奶昨晚滑了一跤。她说没摔着哪,但毕竟上了年纪,大家记得今天别让她太累。”
“拖把在门后,谁看到地上有水一定记得拖一下,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故。”
“今天奶奶有点儿鼻塞,我帮她买了感冒药,大家记得提醒她吃药,一日三次,一次两片。”
4.包子故事精选600字 篇四
和包子的感情由来已久,至少比初恋要久,在我遇到那个心仪的女孩之前,我就在县城回民小区旁边吃过那里韭菜鸡蛋馅的素包子,当时刚学了一句唐诗,就用上了: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度闻。最让我遗憾的是带我去买包子的父亲就有二两粮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吃任何东西都要粮票,好话说尽才卖给我们三个,父亲自然一个也没吃,看我只用了三两口就把包子消灭掉,然后擦擦嘴,很不甘的表情看着蒸笼上热气腾腾的包子,当时有感觉我可以像净坛使者一样,吃一笼才能喂饱,但是,也就是想想而已,粮票粮票!我很不甘的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挣到足够多的粮票,可以肆无忌惮的吃包子,这种理想鼓舞了我很多年,直到国家取消了粮票制度。
后来很多时候吃包子是为了省事,尤其是我刚到济南工作的那几年,不会做饭,勉勉强强能烧开水,于是包子铺就成了我最常光顾的地方,三四个包子再加一个咸鸭蛋,是我的标配用餐,用顺口溜说明一下:
我们单位北边有个胡同,
胡同里有几间平房,
平房里有位孙二娘,
孙二娘包包子,
5.故事教案 小猴卖○ 篇五
活动目的: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他们要买的究竟是什么。
2.对故事中的对话感兴趣。3.鼓励幼儿大胆想像“o”。活动准备:
小猴、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等图片和头饰。
圆圈图片(反面相对应的有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蛋糕或实物)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几天,许多小朋友都积极地参加游戏,争当售货员。小猴子听说了,也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小猴子特别聪明,又有礼貌,生意做得特别好。今天,又来了五位顾客买东西。不过,他们要买的东西很特别,很奇怪。他们到底要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小动物的出场顺序。2.师讲完故事,向幼儿提问:
a.小猴的儿童百货店里来了哪几个顾客? b.他们手里都拿了什么? c.他们买圈干什么?
三、再次欣赏故事,根据动物的语言帮助幼儿分析,小动物所需要的“o”是什么。
1.小猫对小猴说什么?他买圈圈做什么?你知道小猫买的圈圈是什么吗?小猴拿对了吗?(教师翻转图片,揭示答案)你觉得小猴怎么样?
2.第二个顾客是谁?他买圈圈做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吗?他是否满意呢? 3.依次分析各个动物的话,方法同上。4.讨论:
小猴看到的图片,为什么想到小动物买的是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蛋糕呢?
小结:原来这些东西和圆圈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都是圆形。
四、请部分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故事。
五、激发幼儿对圆圈的想象。
1、现在,请小朋友做小猴子,老师也来买东西了。你可要听好,我买的东西是什么。(师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我买圈圈用来放在腰里转一转。)幼儿回答我买的东西是什么。
2、师幼交换角色,要求幼儿大胆想像圆圈。(幼:兔妈妈生病了,小兔来买“o”给妈妈吃—买“o”药片)
6.“买”和“卖”的故事 篇六
【案例】
语文老师恐怕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一届学生中,总有那么几个把“买”和“卖”张冠李戴一通。在经过无数次的强化训练之后,效果仍是不甚明显。有一次,我在教学“买”和“卖”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效果不错。
我在黑板上写上这样两句话:(1)我买了两斤苹果,化去了三元钱。(2)我卖了两斤苹果,化去了三元钱。然后转过身,问学生,“你们觉得哪句话对,为什么?”有的学生知道第(1)句对,说“买”字上面没有“十”字。如果我这样告诉学生,那用不了多久,还是有人分不清“买”和“卖”。这时,我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问他们:“你们买东西时要不要化钱?化了钱,那你的钱是不是少了,或者没有了?”学生们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我相机引出:“‘十’就是钱,买了东西‘十’(钱)就没有了。因此‘买’上没有‘十’字。”
有了我上述形象的说法,聪明的学生立刻想到卖东西时,自己的.钱比原来多了,因此,“卖”了就有钱(十)了。
这样一来,不用我反复提醒学生,他们就不会再写错“买”和“卖”了,因为一写“买”和“卖”,他们就想到是钱多了,还是钱少了。
【反思】
7.邓灿辉:靠卖包子成就千万富翁 篇七
晚春的清晨,不到5点天就亮了。忙乱的脚步中,裹着汤汁、酱香四溢的白面大肉包,被一笼一笼放到两口大蒸锅上,水汽腾腾。
5点半,打货人、“扁担”们陆续聚集拢来,围在巴掌大的包子铺门口狼吞虎咽。一抹嘴,他们利索地穿过利济北路的人行天桥,消失在了人头攒动的汉正街。
到傍晚6点打烊,这个天桥下10来平米的小店,要卖出6000个大肉包子。除了个头大点儿,汁浓鲜香的包子颇有些“狗不理”的味道。
“包子好,富人能吃,穷人也能吃”,老板邓灿辉揉着案板上的面团,百感交集。谁会想到,这个胳臂曾惨遭剐皮、睡过火车站的苦孩子,今天会在江城包子界占有一席之地呢?
流浪街头 吃不起第二个包子
为躲避10万元的粮油债,邓灿辉跪别父母,1996年从老家益阳“跑路”到了株洲。
他从没觉得如此挫败过:16岁出道做生意推销针棉,亏了;19岁借资十几万元开大米加工厂,又亏了;23岁转向搞粮油批发,还是亏了。最后这一跤,摔得他离乡背井。
衣衫褴褛地流浪在株洲的街头,邓灿辉饿得天旋地转。他望着街边一个讨饭的老乞丐,对方竟“嗖”地把讨钱的破碗藏进怀里。这条铮铮汉子,血一下涌到了耳根。
不远处,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吸引了他,他咬着嘴唇,反复搜刮衣缝的每一个角落。最后,裤袋里掉出了仅有的8角钱,邓灿辉想买2个肉包子,但肉包子卖5毛钱一个,他吃不起第二个。
“我没文凭,没背景,没一技之长,干嘛不学做肉包子!”包子铺火红的生意,看得邓灿辉心头一热。
灰头土脸地偷跑回家,老父看见儿子就赶:“你跑回来做什么!”邓灿辉说要学手艺做包子,父亲冷冷地撂下一句:“10年了,你一事无成,你还能做成什么?”“我10年没赚到钱,但我一点不良习惯都没有,为什么要把我判死刑?”邓灿辉站起来直视父亲,几近咆哮。
母亲背过身去暗暗抹泪,她在乡亲面前“拼着一张老脸”为儿子凑来了1500块钱,供他学做包子。邓灿辉心里明白,如果这次再亏,他就一辈子也爬不起来了。
效仿华佗 偷尝“切药刀”
26岁,在开往长沙的长途汽车上,邓灿辉开始书写他的“包王”人生。
1500块钱只够他在长沙学艺一周,干瘪的荷包不允许他在外久漂。7天后,就在他学了点做包子的皮毛,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江湖”上突然杀出一个名叫“雪×坊”的包子店,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雪×坊”的创始老板,原本拥有相当规模的酒店、公司,家底厚实,孰料中途发生变故,所有资产一夜之间亏得精光,连买盒烟的钱都没有。落难的老板想到了做包子,他东挪西凑,花5000元/月的“天价”,请来一个70岁的大师傅,给他掌厨做包子。不久,包子店一炮而红,资金迅速回笼,如滚雪球一般。
这无疑给邓灿辉心头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为学到“雪×坊”做包子的技术,他掉头来到株洲,以学徒身份混入“雪×坊”学艺。
做包子并不难,但馅料调味相当关键,师傅对一些“独门”的配方密不外传。10天后,邓灿辉竟成功将配方“偷师”。
邓灿辉讲了一个故事:当年,华佗到深山向高人学医,一连数年都无斩获。大师无论采药还是配药,都不允许弟子在旁。有一天,华佗突然悟道,学成下山了——因为他偷尝了师傅切草药的刀。
“我尝出了师傅和好的包子馅儿,还偷偷记下了他们所有的流程和设备”,邓灿辉狡黠一笑。
很快,“雪×坊”将分店开到湘潭,邓灿辉再次挤上这趟车:“技术偷到手,接着就该偷管理,学着人家开新店”。20天后,这个看似木讷的小伙子,彻底学成离开。
开张首日 手被卷入绞肉机
回家的路上,处于极度亢奋状态的邓灿辉,逢人就念8个字:“只要有钱,肯定成功!”
他把家里承包出去的田全收回来自己耕,盘算着这样就可以把税扣下暂不上缴。又通过父母向人借钱,零零碎碎凑齐2.5万元。
邓灿辉将“发财”的首站选在了从未去过的遵义。1999年9月的一天,他的包子店开张了。如他所料,当地人从没吃过这么松嫩香喷、个大雪白的肉包子,包子店全天下来一鼓作气净赚500块钱。
半夜,浑身酸痛的邓灿辉从外面回到店里,发现几个师傅在牌场上正玩得高兴,肉馅和面都没开始准备,眼看天亮一开门就要“断炊”。邓极力压住火气,走到外屋开始绞肉,这时,惨剧发生了——
邓灿辉一个恍惚,左手整条胳臂被卷进了绞肉机。根本来不及想痛,只听见骨头卡在机器里面“咔咔”作响,他的手断了。黄豆大的汗珠子往下簌簌地滚,要强的邓灿辉一声不吭,自己拖着胳臂往外拽,整整卡了15分钟。
女友来的时候,邓灿辉的手因为缺氧和供血不足,已经憋紫得跟腿一样粗。父亲脸色惨白地拆打机器,没用。邓灿辉清楚,要把手弄出来,必须把机器往回倒一圈,这意味着,他的胳臂要被重新碾一次。女友抱着他汗得透湿的身体,淌着眼泪一点一点把他的手往外挪。胳臂终于从绞肉机里拽了出来,一层皮却被机器活活剐落,血肉模糊。
辛辛苦苦赚的500块钱,全部捐给了医院,包子店才开张一天就被迫关门。次日,邓灿辉提出出院。主治医生说:“只要你跨出医院大门,手必断无疑。”邓灿辉头也不回地迈出了医院,那个地方,他呆不起。
甩起残臂 半年还清10万巨债
不死心的邓灿辉拖着剩下的半条命,跌跌撞撞回到益阳老家,变卖了舅舅的稻谷,凑了860元钱,又卖了父亲的电视机,换了500块钱,加上1000块钱的借款,再度出发。 他决定放弃遵义,改去湖北黄石。
一到黄石,邓灿辉就被“吃黑”了。1300元的门点月租,被房东代理人倒了几手后,“黑”了他3600块。邓灿辉咬牙咽下这口闷亏,每天甩着几近残疾的左臂,起早贪黑。即使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他依然坚持选用20元一斤的卤牛肉,挑最好的面粉,调味用鸡精不用味精。凭着肉多馅香、松软面甜的特色,那一个月,小店卖出了7000元的包子。
8.秦琼卖马的故事 篇八
秦琼是李世民的时期有名的武将,李世民还曾因怀念当时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而令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以供李世民前往怀旧。秦琼对李世民而言也应该是一个特别的人,那么历史上秦琼是怎样的一个人?还有秦琼卖马又是什么样的故事?
秦琼的生平简介
9.换个盘子卖鸡蛋成败故事 篇九
于是摩根立即改变了卖蛋的方式。
他把蛋放在一个浅而小的拖盘里,这样人们对比看来,就会觉得蛋很大,因此蛋的销售情况果然好转。
10.津味包子故事多 篇十
狗不理鲜肉包,石头门坎大素包,恩发德羊肉包,刘庄小肉包,个个叫绝,美名久传。其实,天津包子的故事远不止这些,还有不少特色有待您细品。
坊间传云,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双立园包子白透油”一说。双立园在老城东门里,此间菜系齐全,门庭若市。光绪二十四年(1898)版的《津门纪略》里收录了50多家知名的饭馆食户,其中就有甘露寺前的大包子、侯家后的狗不理包子、鼓楼东的单家包子等。顺便一说,当年的甘露寺位于南运河北岸 (今河北大街南口),也正是后来的钞关(税关)所在。此地紧邻侯家后、大胡同,舟车杂沓,商民熙攘,是老天津餐饮业的发祥地。
这一带的北大关金华桥南还有间老店名叫半间楼,它的斜对面就是人来人往的估衣街,半间楼独树一帜的肉皮包就像磁石一样勾人馋虫。做包子,要先将肉皮料理干净,加八角、桂皮、豆蔻等香料炖七八分烂,然后趁热切碎。肉汤凉了凝了也切成丁。精盐、香油、料酒调和馅料,辅料加炒鸡蛋、虾子等,不加味精,保持原有鲜香之味。包子新鲜出笼,咬一口,喷儿香不腻,肉皮有嚼头儿,汤汁黏滑,多而不溢,真让人食欲大开。
三合成、保发成、德发成是南运河北岸河北鸟市一带的知名包子铺。三合成的何师傅可谓津门厨行的“腕儿”,每天几百斤肉馅皆为手工切剁,水馅调得首屈一指。这三家门市每天销售包子多达2000多斤,名闻津城。据《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介绍,公私合营后狗不理包子铺重新开张,曾引进了三合成的部分技术人才。
冯文洵的《丙寅天津竹枝词》始撰于1926年,印行于1934年,300余首竹枝词堪称津地有史以来内容最广泛、记载最详尽的通俗歌赋,其中对津沽美味也投入了颇多笔墨,如说“包子调和小亦香,狗都不理反名扬;莫夸近日林风月,南阁张官久擅长。”第一句是夸鼓楼东姚家大门的小包子非常好吃。第三句是说当时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的林风月堂日式餐馆入乡随俗,蒸制的羊肉包同样与众不同。口味更胜一筹的是小伙巷栅栏口那里的张官包子。张玉涌(俗名张官,最初卖切糕)的包子铺大致开办于宣统年间,所制牛羊肉包子从选肉到加工无不刻意求精。肉经仔细剔筋切碎,香油调馅,直到临包时才加上葱末,以保口味新鲜。后来,恩庆和包子很好地吸收并发扬了这一经验,同样脍炙人口。再有,北门西保和轩刘记包子也是深受食客欢迎的美味。
民间流传的《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所记以清末至民国中期的津西商俗风貌为主,其中记载着“西渡口,往北行,黎家包子可有名”,以及“义合公,轧切面,乔文包子猪肉馅”的细节。
天津是一座五方杂处的城市,从燕王扫北建城池,到发达的河海漕运,这一方水土包容吸纳了众多南北风味。20世纪40年代,南市永安街上有家扬州人开的苏菜小馆——五福楼,最初售卖的淮扬小笼包并不十分叫座。究其原因,可能是“卫嘴子”吃过见过,对于各样包子多有品鉴。于是,五福楼结合自家炸春卷的招牌手艺,推出了油炸小笼包,从而一举成名,火爆异常。另外,在南开鱼市老街(南关老街)的一条小胡同里还秘藏着卢三包子。铺主姓卢,排行老三,买卖俗称卢老三包子。卢三包子有猪肉、三鲜、肉皮三种,干净卫生,个个薄皮大馅。特别是猪肉包精选肥瘦鲜肉,切成的肉丁如豆粒大小,加山东大葱,用高汤调馅。肉馅的俏头是韭菜,单放一旁,根据食客的口味添加,现包现蒸。无独有偶,红桥南头窑也有鱼市大街,早年,一条巷子中有陈姓人家卖包子出了名,因此留下了陈家包子铺胡同的地名。
另外,位于老南市东兴街与荣吉街交口的增兴德饭店开业于1923年,最初由刘福寿创办,后来转给张春荣(诨号张八)经营。增兴德的羊肉包馅内特加浮油或羊尾油,口感肥厚,吃起来解馋。
“卫嘴子”也爱吃水煎包,津味传统水煎包以山东厨师所制为正宗。大多数水煎包形如发面大饺子,馅分荤素,荤馅常以猪肉、白菜、韭菜、韭黄为主,素馅多以粉丝(粉皮)、虾皮、韭菜、煎豆腐为主。好吃的水煎包必经煮、蒸、煎的过程。做水煎包用平底锅,锅底擦油,白生生的包子依次排列,加热,将调好的面糊水(或芡粉水)均匀浇入包子缝隙,最好漫过包子,再改大火。此为煮。当面糊水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将包子铲起翻个,用文火热蒸。待水收尽,还要在包子间淋点油,用小火慢煎。包子经水煮油煎,一面脆,三面软,色泽金黄,“飞刺儿”油酥,实在是难得的佳肴。
天津人爱吃馅食,即便是包多了剩下也无妨,转天或熥或烤,不失原味。旧日里的冬天,家家有取暖的煤炉,在炉盘上架上铁丝网架,放上几个包子,围坐在炉旁,闻香气慢慢飘来,看面皮逐渐金黄。趁热吃烤包子,烫手唏嘘,那香脆的口感充满暖意,实在是严寒中别样的享受与生活情趣。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老味包子依旧是“卫嘴子”的最爱,早中晚,老铺新店无不热气腾腾,香飘里巷。也总能见到排长队的老老少少,就算只吃上两三个包子也值得等待。这,便是“卫嘴子”的美食情结。其实,天津人都晓得“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咱这地界儿包子的故事实在吸引人。
11.从卖冰棍起家的创业故事 篇十一
因为舍得吃苦,只要有人需要冰棍,当年正处于四十不惑的宗庆后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都会准时送货,赚取几厘钱的利润。 后来,凭借自己摸爬滚打建立的销售网络,宗庆后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生产儿童保健品。1991年,娃哈哈集团公司得以组建,主营业务也开始转向饮料市场。 记者了解到,多年以来,除了此次涉足奢侈品商场外,宗庆后另外两次跨界同样值得一提。
,娃哈哈纯净水诞生,这意味着这家公司开始从儿童产品领域向成人产品领域拓展。这一动作在宗庆后本人眼里是娃哈哈成长史上最大冒险之一。当时娃哈哈在国内儿童饮料市场占据最大份额,而当时的纯净水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有经验可寻。不过宗庆后却大胆地在第二年将生产线和产能扩充了一倍,抢占大批市场。
以童装为起点,宗庆后开始跨行业发展。,娃哈哈又与荷兰一家工厂合作加工贴牌奶粉,进入婴幼儿奶粉市场。当时国内奶粉市场正处于信誉受损的关键期,宗庆后的举动也曾引来质疑。值得注意的是,宗庆后在此次合作中同样将冒险中的谨慎特点发挥到极致,他所选择的合作方式并不需要娃哈哈投资,从而降低了经营风险。
此外,宗庆后的另一个特点精力充沛,也是其成为内地首富的一大推力。曾有媒体报道,宗庆后恪守着严格的生活作息表,朝六晚十一,坚持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他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了这点,“忙碌惯了,闲着很难受,我早上不到7点就会去公司”。 多年来宗庆后从不度假甚至从不过周末,每年他都会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跑市场,从经销商、消费者那里获得市场信息,从最初的儿童营养液,到现在娃哈哈拥有的近100个品种的产品线,大部分产品的创意都来自于他,再由研发部门去开发。 面对近期马云、史玉柱、刘永好纷纷“让位”,宗庆后直言自己距离退休还很早。规模下的高利润 去年,宗庆后成为胡润和福布斯的双料首富,这也是他继后再一次登上胡润首富的宝座。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娃哈哈规模的不断扩大,20,宗庆后家族持有的娃哈哈股份由数年前的60%增至80%,是他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近年来娃哈哈的估值在不断增长,这从其利润上便能窥见一二。,在全国饮料20强企业中,娃哈哈的产量占总产量的25.6%,收入占43.4%,利润占比高达53.8%。 而在高利润的背后,宗庆后的产业布局逻辑也有所隐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当年由于娃哈哈饮料生产线需要维修和保养,宗庆后选择进入电机行业,在拆装机的过程中,娃哈哈的技术人员搞清楚了机械原理,并成立了自己的机电研究所,目前旗下的两家机电厂利润已达8000万元左右。
这看起来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不过,宗庆后的商业抉择也有失算的时候,但是他总能及时拉住刹车。他称这种策略叫小步快跑,并强调产品一定要形成规模,否则没有竞争力。 不管是零售商城,还是饮料制造,宗庆后一直强调规模效应。他表示,他做十亿元的广告,如果销售额是一百亿,那么只用了10%的资金,如果销售额是两百亿元,那么只用了5%的资金,如果销售额是三百亿元,那么只用了3.3%的资金。 为了保持高利润,他还不断推出新产品。“饮料的同质化竞争就是低价竞争,我生产的东西你没有,就不用跟你恶性竞争”。 在商海打拼多年的宗庆后也开始有所改变。
12.关于虾的故事-小虾卖河 篇十二
有一条通向长江的运河,里面住着一群小虾。小河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叶子,河两岸栽满了绿油油的小草,十分美丽,小虾在这小河里生活得十分快乐。
可是,平静安宁的生活突然泛起了涟漪,一个不速之客突如其来,让原来美丽干净的小河变得面目全非,绿油油的小草被人们铲去了,人们建了一座座化工厂,化工厂的污水全排进清澈见底的小河中,河水慢慢变污浊了,一个星期后,小河旁的小花枯萎了,小河也污浊不堪,臭气冲天,越来越多的苍蝇来光顾这条小河。河里的小虾一天不如一天,渐渐地小虾越来越少了。一天,一只成年的虾游出运河,来到电视台,做了一个广告,它说:“1073运河,出售!”广告一出,就遍布全世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第二天,企鹅买家来看河,可它一见河就皱起了眉头,说:“这河太臭了,我不买了。”买家接连不断地来,可小河还是卖出去,它们都说:“河太臭了!”
无奈之下,虾又去做了一个广告:“请人们保护环境,连我们小虾都知道要保护环境,难道人类就没有一点环境保护意识吗?”人类看了广告十分惭愧。经过会议商讨,他们把化工厂拆了,重新在河岸种上了小花小草……一年过去了,小河又恢复了以前的美丽,甚至比以前更美了,虾也去做了一个广告:“对不起,小河停止出售!“
从此,小虾又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小虾为什么总是弯着腰
小虾原来也像鱼一样,身体直直的在水里游来游去。可是他却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弯着腰。
小鱼看到小虾的这个坏习惯,常常对他说:“你怎么总是弯着腰?这个习惯不好,时间长了会驼背的!”可小虾不在意地说:“不会的,身体怎么会弯呢。”
河蚌提醒小虾:“改掉这个坏习惯吧!”小虾不理不睬,还是照着他的***惯办事。田螺姑娘告诉小虾:“你自己看看,腰都驼了!快把胸脯挺起来吧,不然会变得更难看的!”小虾这才仔细地瞧了瞧自己:“可不是,自己的背还真有些驼,得改正这个坏习惯!”
他使劲提起胸,可时间一长就赶到很累;只要一放松,把腰弯起来,就觉得舒服一些。
改掉坏习惯,一定要不怕困难,还要有耐心,长时间坚持下去,可小虾却坚持不下去。就这样,小虾的腰越来越弯了。
龙虾和螃蟹
这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螃蟹在海滩上踱来踱去,他看见龙虾正准备驾船出海,感到惊奇。
“虾大哥,”螃蟹说,“这样的恶劣天气还冒险出海?”“当然会有些危险,”龙虾说,“不过,我喜欢海上的风暴。”“那我陪你一起去,我可不能让你独自去冒险。”螃蟹说。
于是,龙虾和螃蟹一起出海了,不一会儿,他们就远离了海岸。汹涌的海浪打得小船颠簸起伏。龙虾在狂风呼啸中兴奋地大声叫喊:“螃蟹老弟,对我来说,咸津津的浪花最能使人振奋,波涛的撞击简直使我高兴得喘不过气来!”
“虾大哥,我发觉我们的船正在往下沉!”螃蟹恐惧地叫了起来。
“一点不错,我们是正在下沉。这条旧船到处都是裂缝。勇敢些,蟹老弟!我们都是大海的子孙哪!”
小船果真翻了个身,沉了下去。“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螃蟹惊叫起来。
“走,让我们下去吧!”龙虾说道。螃蟹惊恐得有些魂不守舍。龙虾搀着他沿着海底缓步行走。
“你看,我们多么勇敢地冒了一次险,这是多有意义的一次旅行啊!”龙虾说。螃蟹渐渐觉得好受些。尽管他一向喜欢过平静安稳的生活,此时他也不得不承认,他在历尽风险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乐趣。
寓意:
13.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续写 篇十三
她们来到天堂,那儿的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欢乐,充满了整个天堂。在天堂,不分贵与贱,富与穷,人人平等。小女孩和奶奶找了一间没人的房子,住了下来。
早上,奶奶早早地做好了早餐,叫醒了小女孩,亲切地说:“你刚来,我们先到上帝那里报到。”吃好了早饭,她们就手牵着手,来到了一座城堡一样大的大房子前,里面镶嵌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宝石,她们好不容易穿过了迷宫一样的大房子,来到了上帝面前,对上帝说:“这位是我的外孙女,刚来,来向你报道。”“好的,你们去那里办一下手续就行了。”上帝说。奶奶和小女孩办好了手续,就来到街上,买小女孩需要的日用品。逛了一上午,终于把该买的都买了。
吃了午饭,奶奶对小女孩说: “在天堂上,买东西也需要用钱,但是,这儿的钱特好赚!待会我就带你去看看。”说着,奶奶就把小女孩带到了一架机器前,机器前面还有一个比我们大几百倍的婴儿在睡觉,然后说:“我只要按一下‘开始’,就会不停地跑出纸条,我把里面的内容读给那个小宝贝听就行了。”“对了,我还把你上学的事也安排好了,你明天就可以去。”奶奶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抚摸着小女孩的金黄的长发:“我要做事了,你可以去逛逛。”小女孩感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只是一直点着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女孩的努力学习终于有回报了,因为考试时,小女孩竟然考了满分!这对于从未读过书的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大的喜事呀!
在这里,小女孩得到了从未享受到的的温饱和爱抚。
14.杜甫卖药的故事 篇十四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其先代由原藉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安禄山陷长安时,杜逃至凤翔,任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唐肃宗还京。不久即弃官,居秦州。又移居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后由剑南节度使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于湘江途中。他身经安史之乱,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深切的认识,对人民的苦难寄予同情。通过许多优秀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形式上,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着有《杜工部集》。
【杜甫买药的故事】
沙市中山路中段,有一条石板路的古老狭巷,相传唐代着名诗人杜甫曾在这里住过。沙市在唐代叫沙头镇。
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的早春,杨柳泛绿,新竹吐翠。沙头镇大街上新近开设了一个“百草堂”中药店。门首贴着一副独出心裁的对联:“独活灵芝草,当归何首乌”。店主就是年已五十多岁的诗圣杜甫。他刚从四川夔州东下,来到沙头镇定居下来,就和荆沙一带的老友李之芳、郑审相会,他弟弟杜观也将家眷接来,兄弟团聚,甚为欢洽。当时,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在楚国宋玉的故宅旁边新盖一座住宅,杜甫特地致诗述怀: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本想借题发挥,希望卫伯玉象严武一样地把他荐用于朝廷。岂知卫伯玉不学无术,更不懂爱惜人才;加以他的门客从中挑拨,说杜甫自比宋玉,怀才不遇;把你比做楚王,不识人才,最终将和楚宫一样泯灭。从此,卫伯玉对杜甫怀恨在心。
杜甫刚来时由于生活穷困,虽有杜观等亲友接济,毕竟是“寄人衣食”,非长久之计。于是,就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甚至实在无钱付还药费的,也就免费赠送。因此百姓称赞,生意兴隆。
常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杜甫的药铺生意一好,其它几家药店的生意自然冷落下来。这几家老板暗恨杜甫这个“外来户”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串通起来,用金钱收买了卫伯玉衙门里一个书吏。这家伙近来在赌场输得精光,正好有人送财上门,自然满口应承。一天他乘机在卫伯玉面前挑拨道:“老爷啊!你晓得有个杜老倌在镇上开药铺的事吗?”
“嗯!晓得。”
“哎呀!这个杜老倌可神气啦!他在药铺门口招揽顾客,夸下海口,说‘百草堂’里天下药材无所不有,其实,他是想把人家都压垮哩!”
卫伯玉疑惑地问道:“真有这等事吗?”
书吏故弄玄虚地说:“还有一句话,小人不敢讲。”
“啊!”卫伯玉更加奇怪,“什么话?快快讲来!”
书吏凑上前去:“杜老倌自以为才高学深,连老爷你也瞧不起啦!”
卫伯玉终于被激怒,又勾起他对杜甫那首诗的不满,决心报复。于是开了一副药单,对书吏交代:“你将这药单拿给杜老倌,要他照单发药,如有则罢,没有你就砸掉他的招牌,要他滚蛋!”
书吏连忙来到“百草堂”,将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卫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
伙计接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原来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四味药名:
行运早,行运迟,
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对书吏陪笑问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有见过?……”
书吏不等别个说完,开口就骂:“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要是配不齐卫大人要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
伙计们不敢怠慢,忙把此事告知杜甫。杜甫心里明白,这是卫伯玉故意对他刁难;及至看了药单,不禁付之一笑,区区雕虫小技,也来班门弄斧,未免太不自量了!随即顺手办好四味草药,来到柜台里。见了书吏,仍然以礼相待,拱手问道:“这位大哥请了,不知你家大人有何见教?”
书吏目中无人,仍旧傲慢地答道:“杜老倌听了,我们老爷要你照单发药,否则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滚蛋!”
“哦!原来如此。”杜甫胸有成竹地说,“卫大人需要的药,小店应有尽有。”
“什么?”书吏大吃一惊,口气也缓和下来:“你先拿给我看看。”
杜甫不慌不忙地拿出四味药草,原来是:一片罗卜干,一块生姜芽,一粒鲜李子,一颗干桃僵。
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这可不是跑江湖!这算什么药?”
杜甫道:“罗卜干是‘甘罗’之意,甘罗十二岁就当了丞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
“是。”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岁遇文王,是否‘行运迟’呢?”
“是,是。”
“你看这红皮李子,虽说酸不溜儿的,却正是目前市场上的俏货,可说是‘正行运’吧!”
“啊!”
“这是隔年的桃子,经过雪冻霜打的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说‘不行运’了。”
书吏连连点头,无话可驳。杜甫接着说道:“这红皮李子,好比你家老爷‘正行运’;这桃僵,好比我己‘不行运’了。当今朝廷重用奸臣,嫉贤妒能,正如俗话所说‘李代桃僵’,难道不是真的吗?”
经杜甫这么一点破,书吏才恍然大悟,马上跳起来说:“好哇!杜老倌莫非吃了豹子胆,竞敢辱骂我们老爷!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杜甫淡然一笑说:“随便!”说罢拂袖而去,理都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