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员工作标准

2024-07-22

测量技术员工作标准(14篇)

1.测量技术员工作标准 篇一

1提高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意义与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工程测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与各行各业的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联系。工程测量的应用与生产与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 在现代社会工程项目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 工程测量工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并随着新技术的引用, 工程测量技术的水平突飞猛进, 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也不断提高。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光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引用, 使得工程测量在大型工程项目的工程测量当中的服务范围不断加快。现代项目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要做好精密工程测量工作, 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准确的测量数据, 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的新需求。

现代社会的工程测量技术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与自身测绘工作相结合, 提供了新型的测绘方式与测绘手段。在现代工程测量工作中, 采用数字化的测绘方式, 将标准化、规范化融入到工程测量工作当中, 并且逐步地将测量数字化的测量设备进行普及推广, 使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含量的设备在现代工程测量当中占有主导地位。我国现阶段大型工程项目不断增多, 尤其是电力工程项目, 在电力工程项目中, 将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力系统的建设中的输电线路测量非常重要, 不断提高输电线测量的技术标准可以保证输电线测量数据的准确程度, 保证整体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 为电力系统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基础。精确的测量数据可以保证电力系统建模的准确性, 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 保证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准确合理, 提高电力系统供电效率与稳定性。

2现代工程项目中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2.1在工程测量工作中应用先进仪器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在工程测量工作中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与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 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例如, 先进的数字水平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先进的电子设备的出现, 使得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于各种线路的测量效率大大提高, 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程度。在对于未进行测图点布置的测绘地区, 可以采用电子测速仪进行细部测量, 为整个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减少劳动强度与现场测绘时间。在工程几何测量仪器的使用上, 使用了现代先进的测量仪器, 对测绘数据的精确程度有很大的提高。采用陀螺仪等专业的工程测量仪器进行大型山体项目的测绘, 较传统测绘方式有很大的优点, 提高了易操作性, 减轻了人工成本投入, 提高了作业效率, 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保证。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与设备可以使测绘结果进行自动记录, 有助于实现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数字化与自动化。

2.2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数字化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逐步数字化, 采用数字化进行工程测量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对于大型工程项目进行工程测量时, 利用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大比例的测图工作成为现代工程项目测量的主要趋势。在以往的工程测量当中, 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工程测量存在着质量难以控制、测绘效率低、测绘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等问题。我国社会不断发展, 工程项目的测量中对于大比例的图纸需求不断增加, 对于地形图纸的更新需求也不断提高。采用数字化的工程测量技术可以有效地满足现代工程测绘的需求。数字化的工程测量技术根据工程项目的测量数据,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对工程项目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科学地管理。另外, 采用数字化的测量技术可以将地形图的数据采集、处理, 图形的编辑、自动化绘制等工作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直接形成准确的图纸, 为现代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

2.3在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技术

在现阶段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期内, GPS技术已经在工程测量当中不断地普及与广泛地应用。GPS技术具有鲜明的自身优势, 可以在不受地形条件、通视条件的限制下, 方便快捷地进行大面积工程测量, 可以良好地对测量费用进行控制。在今天的工程测量当中, GPS技术对传统的测角、测距离等手段进行了改进。GSP网络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区域性的GPS网络, 另一种是全球性的GPS网络。区域性的GPS网络对城市、矿区等测绘地点进行测量工作, 测量范围大致在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之间, 为现代工程项目提供测量定位服务。另一类是全球性的GPS网络, 这种网络为全球进行高精度的定位服务, 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定位服务。在工程测量中, 主要应用区域性GPS网络进行工程定位。GPS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采用GPS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测量中的定位精度与便捷程度, 对于促进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GPS技术是卫星定位系统, 在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技术为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GPS技术具有良好的精度与测绘效率, 可以便捷地提供三点坐标, 为工程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坐标数据。GPS技术现阶段在各工程项目中进行了大量的采用, 各测绘部门与组织积极地进行GPS装置的购入。GPS测量方式在进行工程测量时无需通视, 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布网, 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进行测量有很大的优势。随着现阶段GPS技术与相应卫星服务系统的完善, GPS卫星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有效地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 保证工程测量数据满足不断发展的标准。

3结束语

现阶段, 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社会生活与生产对供电系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供电网络为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资源是保证我国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输电线路测量工程是电力工程的重要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现代电力系统中, 输电线路工程测量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代社会对于工程测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工程测量技术的标准建设上, 如何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标准, 使工程测量技术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要求是测绘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 各种大型项目的投入对于工程测量的要求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情况当中。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 提高工程测量技术标准, 保证测量的精度是现代工程测量的主要发展方向。工程测量的范围在现代社会生产当中不断加深, 测量领域不断加宽, 对于现代工程测量工作, 要在原有工程测量技术理论的基础上, 进行不断延伸和发展, 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适应性, 保证工程测量技术的质量, 提高现代工程测量工作的精度, 做好精密工程测量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振亮.浅谈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测量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04) .

[2]蒋志成, 郭海录.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2) .

2.浅谈测量系统评定标准及方法 篇二

关键词:测量系统;标准;方法

中图分类号: AM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46-2

0 引言

检具、检测设备、测量系统:三者所表述含义相同,具体指装备在具有批量生产特征的企业生产现场,用于实时监测零部件制造质量的测量仪器;

工件:指机械加工中的加工对象;

标准件:指用于验收和日常精度稳定验证的测量设备附件,及检测过程中所用到的校准件、master件等。

1 验收标准及方法

对于功能型量规,如通止塞规/卡规,螺纹量规,触摸深度规等:

第一步:核对量规的长度尺寸及形位公差等,要求全部合格;第二步:用功能型量规对工件进行模拟测量做功能实验,要求达到使用要求,保证测量时不应与工件干涉等;

满足以上全部要求,功能型量规可视为验收通过。

对于计量型检测设备:

在做能力指数测试之前,应对指示器的分辨率进行判辨,具体要求如下:

当T>0.01mm时,RE≤1/20 T;

当T≤0.01mm时,RE≤1/10 T。

注:上式中“T”代表公差,“RE”代表分辨率。

2 重复性Cg 、准确性Cgk

2.1 步骤

评定Cg时:全部在工件上进行;

评定Cg时:将工件放置在检测设备上连续动态测量,连续20次,记录每一次的测得值;

评定Cgk时:

①将工件的被测部位用高一级测量仪器标定,在校准件上校零,连续动态测量工件,记录每一次数据,将工件的标定值带入计算Cgk;②评价Cgk时要求连续动态测量,连续20次,记录每一次的测得值。

2.2 注意事项

在开始每一次测量前,工件都需重新装夹、定位;手动检测器具的操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对检测设备重新装夹、定位。

2.3 计算公式

根据记录下的测量数据Xi,计算出平均值Xg和标准偏差Sg

然后按以下公式求出Cg

上式中,T为被测量的公差。

再依据验收开始前已获得的样件基准值Xm和xg计算出偏倚Bi

由此,就能按以下公式求出Cgk

2.4 评定

①对于新设备;

a当公差15?滋m时Cg≥2 ,Cgk≥1.67;

b当公差≤15?滋m且≥10m时Cg≥1.67,Cgk≥1.33;

c当公差<10?滋m时4Sg<1?滋m,2Sg+Bi<1m;

②对于日常周期检测、经大修或改造后的设备要求Cg≥1.33,Cgk≥1.33;

③当工件或标准件的被测部位Ra≥0.8时,Cg、Cgk比对偏差值评定可降一级;

④对没有校准件的测量设备,可用工件在高一级测量仪器(如三坐标)测出值后做为样件基准值,当工件或标准件的被测部位Ra≥0.8时,Cg、Cgk评定可降一级,最低为Cg≥1.33,Cgk≥1.33。

满足以上要求则认为Cg和Cgk通过,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 重复性及再现性R&R

3.1 步骤

选出被测工件个数i=5,随后按1-5进行编号,操作者k取2,每人对工件测试次数j取3,要求k·i·j=30;

第一位操作者按顺序对5个工件做第一次测量,并进行记录,然后,再按同样的顺序和完全相同的步骤、方式做第二次测量,记录测得值;

3.2 注意事项

后一次测量务必不能受前一次的影响,整个过程中不允许对检测设备作任何调整,其他操作者也按上述做法实施,从而获得了n组数据;

3.3 计算公式

根据每一位操作者对每一个工件的每一次测得值Xi、j、k,可以求得某一位操作者对5个工件中的某一件测量3次后的极差值Ri、k。全部极差的平

同样根据记录下的测得值,可以求得某一位操作者对5个工件中的一件测量3次后的平均值 和对全部5个工件的测量平均值k

计算多名(如:k=2)操作者测量平均值的极差Diff:

计算被评定的专用检测设备的重复性EV和再现性AV:

以上两式中的系数K1、K2与被测零件数量i、测试次数j和操作者人数k有关,可通过阅读相关系数表取得到,当i=5,k=2,j=3时,K1=0.5828,K2=0.7071,

T=USL-LSL

計算“R&R方法”的评价指标:

3.4 结果评定

①对于新设备验收。

a.当公差>15?滋m时,%R&R≤10%;

b.当公差≤15?滋m且≥10?滋m时,%R&R≤15%;

c.当公差<10?滋m时,%R&R≤20%;

②对于日常周期检测、经大修或改造后的设备要求%R&R≤20%;

③当工件的被测部位Ra≥1.6时,%R&R评定可降一级,最低%R&R≤20%;

满足以上要求则认为%R&R合格,准予通过,可进行下一步。

满足以上(重复性Cg、准确性Cgk、重复性及再线性%R&R)全部要求后,则认为该测量系统合格。

参 考 文 献

3.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 篇三

设置目的:

为矿山探采、基建和生产各阶段及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采提供基础性技术资料而进行的一切测量、计算、和制图。基本分三大类:测图、施工放样、验收。工作内容:

1、负责导线测量工作,做好工区测量控制网。

2、负责编制好巷道、采场实测图纸,并根据施工需要及时提供给采矿和地质相关人员。

3、负责做好施工放样工作。

4、负责采场台账和掘进台账编制工作。

5、负责矿区地形测量工作。

6、负责验收工作。

7、协助土地租做好征地工作。工作安排:

1、周一参加工区安全大检查,下午参加工区安全整改会。

2、根据需要确保全天侯的对各个挡头进行施工放样指导工作。

3、周三参加采场技术交底工作,并准备好相关资料。

4、周四对新打的巷道、采场测量,并成图。及时提交给采矿、地质人员。

5、周五做好采场台账、掘进台账编制工作。

6、平时做好工区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

7、做好月底采掘验收工作。

8、随时做好地形测量工作,并协助公司土地办做好征地工作。

工作要求:1、2、3、4、5、考核项目:1、2、3、4、5、施工放样工作及时跟踪到位,确保准确无误。做好相关图纸、资料编制,并及时提交。做好工区领导平时交代得各项任务。认真仔细负责做好月底采掘验收工作。每周下井次数不少于4次。施工放样未及时跟踪,造成工程出现错误的。不服从领导安排,未完成临时交代任务的。每月实测图纸不能及时提交的。

4.测量个人技术工作总结 篇四

初到公司我直接分配到即将开工的*****项目,由于工程尚未开工驻留在****项目配合分户验收工作。

3月份同项目经理、总工、技术员等到现场进行现场高程控制永久桩进行选点同时定出桩点位置。并陪同测绘单位一起到现场定永久高程桩。根据甲方会议指示,要求对现场约三万三千平米的原始场地进行原始地貌观测,并计算出现场所存的土方量。在技术员、电气工长、水工长等人的配合下完成此项工作,经报验甲方、监理通过后对场地进行平整,为日后各楼测量定位做好准备。

建筑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需要不断在现场检查、监督,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工作都在现场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这要求我们不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放下管理人员清高的姿态,从工程的实干中不断丰富自己所学才能,使自己的现场综合处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工程尚未开工之前,为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没有特殊情况从未回家休息过。由我和临水、临电、资料、作为首批人员正式搬到***工地现场入住。为保工程的顺利开工做好前期的临水、临电、资料、测量等工作。我们每天到工地进行巡视,奔波在甲方和监理之间。并利用休息的时间编制各自的方案。**现场各楼桩位复测、引桩、做控制线、槽边线等工作并上报监理、甲方验收通过。

值得庆祝的日子,****区工程正式开工了。测量工作中要以踏实、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懂的东西要善于学习,已懂的东西更要精益求精,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辅以求精务实,脚

踏实地的作风,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工后我负责3-12#等7项住宅及2#地下车库工程主体及二次结构中的引测轴线、控制线、及验线、报验等测量工作。工程前期土方开挖测量主要根据交底中的比例撒好槽边线、引测高程标高等工作。一切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贯穿始终,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中,逐步培养自己的预见性,方能起到技术先行的作风。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是难以预测的,工程西侧与304所交接处土方开挖时出现的问题,也是让项目各口工作人员、项目各层领导、甚至公司各级领导最为关注和担心的就是本工程西侧与304所相邻的西边坡问题了。西侧边坡地上有高压电杆,地下有304所生活污水管道,槽边相邻四个化粪池。由于污水管道接口处缝隙大常年累月的漏水导致管道下方的土质松软,在开挖到西侧时管道中的水大量流入基槽中,导致西侧边坡由南到北大面积的塌方。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作为测量人员来说,首先考虑到的是地上高压线干的垂直度,西边坡和304所周边楼房的沉降和位移,这些不利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和周边的居民关系。我及时把我的想法上报了项目领导,并对西侧边坡及电杆、周边建筑物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每天进行观测,上报监理、甲方观测成果报表。每天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以确保的工程的顺利进行。直到西边坡相邻的各楼和车库工程完成,肥槽回填好,脱离险情后才停止观测。

5.测量技术员工作标准 篇五

进入项目以后,我先后做过施工,测量,资料,实验等部门的工作,多个不同工种部门的经验,让我能更加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需要配合协调的地方,在对于以后的合理化安排各个工序和生产要素,提前准备后续工程所需要的人力、材料设备、技术准备等等,都可以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划安排,确保在后续工作实施时,都可以尽力协调,优化工期。

以下是本人对参与工作的一些总结心得:

一、图纸审核:

在收到图纸后,就应马上进行图纸的审核工作。并由专人计算工程量,专人审查标高,专人复查坐标,做到明确分工,而且又有交叉,每一项工作都进行二人或二次以上复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进行汇总,交由技术负责人进一步复查后再组织上报设计、监理单位。审图时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①、对坐标进行复核,特别是多元曲线、匝道、立交桥等,一定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复核。

②、对标高进行复核,根据各构造物或结构层的高差、层厚、纵坡、横坡、边坡等来反算各点标高,看是否与图上提供的相符。

③、对工程量进行复核,一般在图纸尺寸复查无误后进行,要根据图纸尺寸进行计算,计算时要考虑各种实际情况。

④、对图纸的合理性进行复核,涉及到的现场通信、电力、排水、排污等构造物的标高、线位、走向等各方面考虑是否存在互相干扰。

二、测量工作:

1、导线和水准测量:

①、恢复好导线点和水准点:在进行有关导线和水准测量前要对所要测量的线路进行熟悉,并选择好测量路线,加密和恢复好导线点和水准点。

②、测量前准备工作:测量前要把需要的相关数据提前计算、复核整理好,尽量减少在测量现场计算,以免影响工作效率,出发前把资料、图纸中有用的地方抄好或复印,带齐有关的测量工具和需要的物品,还要考虑天气情况。

③、测量时注意事项:测量要时注意选点,对扶尺(镜)人员要提前进行技术交底,对要放样的点、增加的导线点(或水准点)的位置进行说明,对安全注意事项和会影响测量的精度的要点进行说明。

④、测量操作:测量时要细心,对有怀疑的地方要进行复测,绝不能有侥幸的心态,特别是桥涵等构造物一定要进行复测,并做好护桩。

⑤、测量的数据:对测量的各种原始数据要保存保存和及时整理,对复核后仍达不到精度要求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要及时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再与设计、建设等单位进行协调解决。

2、施工放样:

在施工放样时要考虑施工的合理性和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先见性:

①、坡脚线的放样时要考虑边边沟和临时排水沟的位置。

②、路基和基坑开挖前,特别是高挖方时,要考虑安全和施工场地问题,放样要准确,开挖边坡要控制好。

③、对构造物的放样时要同时进行护桩的放样,并根据理论距离来复核放样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3、测量工作的资料整理:

现在有很多测量人员不重视测量资料的整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测量的成果,不但止体现在实物上面,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的资料当中。测量资料(特别是有关计量方面的测量资料)整理不及时,往往会影响到施工进行和竣工验收。所以我们在进行测量资料的整理时要注意:

①、资料整理及时、规范:整理资料要及时,尽可能做到当天的资料当天完成,填写资料所用的表格和格式要符合本工程的要求,填写的内容要清楚、完整,注意与现行规范是否相符。

②、签证齐全,归档正确:资料整理后要找相关人员及时签证完毕,不得拖延。手续完备后及时归档,归档时分类要正确,资料由专人负责保管。

三、试验工作:

施工现场进行的试验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标准试验:胶结材料的物理化学试验、土、砂和无机结合料的击实试验等。

②、现场检测:土、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压实度、砼坍落度等。

③、施工后检测工作:砼的抗压、抗折、抗渗强度,构造物的几何尺寸检测等。

实验的类型主要是自检和送检的取样工作。

除了在准备试验前,要熟悉图纸和操作规程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注意设计图纸对材料是否有特殊要求。

②、现场取样的材料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③、需要见证取样或监督抽检的要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或其他指定见证人员)到场。

④、一些标准试验要提前进行,以免影响施工,如水泥砼或沥青砼及集料的配合比、填料的击实试验等。

⑤进行砼配合比试验时要充分考虑设计和施工要求,如工作度、初(终)时间、早期和后期的强度,还要了解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作经济上的比较分析向公司领导汇报。

⑥进行水泥稳定土的标准曲线试验时要注意不同批次水泥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⑦沥青试验要注意施工条件和该地区的气候情况,以考虑该沥青能否使用于该工程。

四、现场施工:

在施工时要考虑工序的合理安排和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预见性,比如:

①坡脚线的放样时要考虑边边沟和临时排水沟的位置;

②开挖前,特别是高挖方时,要考虑安全和施工场地问题,放样要准确,开挖边坡要控制好;

③基坑的开挖要注意地下水的影响;

④构造物的施工要注意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⑤钻孔桩基的施工要注意控制好泥浆的三大指标,水下砼的灌注要注意埋管深度,要注意砼的头盘料的用量,要在砼初凝前完成砼的灌注;

⑥基坑或路堑开挖前,特别是高挖方时,要考虑安全和施工场地问题,放样要准确,开挖边坡要控制好;

⑦钢筋的加工长度要按实际调整,注意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⑧大体积砼的施工要采取措施防止砼的水化热过大;

五、内业整理:

在进行资料整理时要注意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另外还要注意设计图纸和业主、监理的其他特别要求。比如:

①有的工程对安全问题要求特别严格,那么在整理竣工资料时对每天的班前安全活动、各项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本工程的安全制度和管理流程这部份的资料要特别整理好。

②有的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变更工程较多,那么有关变更的资料,如照片、图片、工程洽商记录、现场测量、计量的记录、原设计图纸、变更图纸等一定要整理齐全。

③所有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一定要及时完善,不得缺少,否则可能给竣工验收带来严重的后果。

6.测量技术员工作标准 篇六

1 各种地质现象与氡异常的研究

在各种动力作用下, 氡、地下水、气体等流体主要沿各种岩石孔隙和裂隙运动。如果地下地质体的分布是均匀的、连续的, 那么在地表所测的氧值应符合一定的规律性, 不存在异常区, 当地下发生地质变化时, 地质体的连续性受到破坏, 这时岩石中氡的聚集条件和运移条件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地表形成氧异常。由于氡是一种惰性气体, 在迁移过程中基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从地面探测到的氧值变化可较准确地反映地下的地质情况, 这也是氡被人们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自从测氡被引入地质领域, 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探测采空区和地下自燃火区的范围、勘查地面可能出现的开采塌陷和地面滑坡等方面的应用均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在应力的作用下, 地下水也可携带放射性物质向裂隙带运移, 再加上裂隙带岩石破碎, 增大了岩石的射气系数, 使断裂带成为放射性核素的富集区。大多数情况下, 断裂倾角比较陡, 有较好的延伸性, 是使地下水和气体向上运移的良好通道, 致使断层带上方形成比周围岩石高得多的氡异常。如果断层切割深度比较大, 还可与岩浆、地热相联系, 形成综合的放射性异常。由于断层是走向稳定的线性构造, 在剖面上, 氡异常表现为窄的单异常峰, 当存在派生或伴生构造时, 表现为一个主异常峰与若干次异常峰;在剖面上, 氡异常表现为延伸方向与断层一致的条带。岩溶陷落柱内岩石破碎, 裂隙发育, 使陷落柱成为一个大集气杯, 加上裂隙间的连通性较柱外正常地层好, 因此在柱体内外顶部的地表附近形成较大的氧气浓度差异。不同类型的岩溶陷落柱。在地表产生的氧异常是不同的。

2 要把工作做到标准化和信息化

地测工作标准化是质量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测工作标准化必须以为生产服务为目的, 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减少安全隐患为宗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地测标准化建设中, 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观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指标准化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两个基本点, 一个是指标准化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标准规定的各项条款”;另一个是指标准化必须着眼于生产, 决不能搞形式上的标准化或脱离生产的标准化。这就要求地质测量人员必须树立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习惯, 必须摒弃应付检查或检查前突击的工作作风, 坚持日常自检自查, 对检查出的问题, 当即对照标准进行整改。对重复发生的同一性质的问题, 要追查原因, 组织讨论, 严肃处理责任者。这一制约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了标准化方面的漏洞, 提高了标准化工作的水平。

3 地质测量应用于实际中

采用最新无反射棱镜技术和伺服马达技术, 全自动完成断面测量、围岩变形测量、炮孔定位、容积测量等多项工作, 做到一机多用、功能强大、品质卓越、经济实用。全站仪具备利用坐标进行工作的能力。对工作中的一些三维坐标的放样, 就可以利用Auto CAD建立数字化模型, 先用编程计算器在计算机Auto CAD平台上进行模拟检验, 经检验程序正确后, 再将之用于外业放样。对于露天点线, 我们就可以尽量直接利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 将所需放样点的施工坐标输入全站仪, 正确操作就可以得到正确的所需点位了。现在讨论的重点是针对地下工程中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点位放样。利用全站仪结合编程计算器, 在现场进行三维的施工坐标的测量, 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从而放出所需的红线点, 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

在数字科技飞速提高的时代, 数字化测绘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为建筑工程而服务, 渐渐专为造福人民, 为国家社会提供高技术的便利, 包括工程静态, 动态几何, 还有物理量的测定, 为其注入更多新的概念, 使其更为广泛的被使用。着实做到了作业内外一体化, 数据搜集自动化, 系统的智能化。在数字化测绘技术提高的同时, 发挥了其连续, 动态, 实时, 精准可靠, 快速, 简便的众多特点。

地质测量新技术采用自动的编程, 实行计算机操作, 将反射棱镜技术和伺服马达技术结合一体, 对于断面测量、围岩变形测量、容积测量等一系列操作, 可以全自动来完成。实现了一个机器可以完成多项任务的强大功能。在三维坐标的放样的工作中, 可以先进行数学建模和编程计算机的模拟检验, 过关后即可外业工作。而在露天的点线工作中, 需要利用全站仪将数据处理得出所需的正确点位。因此, 在地质测量的工作中, 全站仪是必不可少的, 它占据着整体工程的重要部分。利用它会对整个工程起到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过多或少的技术问题和操作问题, 所以需要员工仔细作业, 认真把握好每一项程序, 将失误率降到最低。同时工程企业也应聘用有责任心的员工, 并对员工进行上岗知识培训, 由于测量技术要求准确率极高的数据, 因此若有数据差错对整个工程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要让员工严格进行作业, 减少出现工程失误率, 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和安全培训教育, 使整个工程能够严格控制并发展。使员工掌握每一项工序的细节以及容易出现误差的地方, 做到实时控制并预防差错的出现。企业也应该对员工负责, 为员工上安全保险, 科学管理, 安排合理休息。使员工发挥最大的效率, 为建筑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结束语

为了提高新型地质测量技术, 对于地质测量的方法的研究需要加强更多的精力, 这样才能够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减轻劳动力的付出, 加快作业效率与工程进度, 这样地质测量工作才能够更广泛更深入的进行。地质测量同样要求务职人员工作细致认真, 将地质测量工作做到标准、全面、零失误。地质测量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技术是高端前沿的, 作用是巨大的, 与科学是完全融合的。因此应大力开展地质测量技术建设, 无论对工业工程还是企业, 都会有利无害, 这种技术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以及测绘单位的竞争实力, 大量提倡这种技术的应用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白晓东.全站仪在数字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0 (14) .[1]白晓东.全站仪在数字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0 (14) .

7.测量技术员工作标准 篇七

摘 要:《电子测量与仪器》是无损检测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宗旨,结合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制定了适合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电子测量与仪器》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电子测量与仪器;无损检测专业;教学改革;课程标准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调研收集和分析无损检测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无损检测学科和行业的需求,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

《电子测量与仪器》作为无损检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宗旨,结合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无损检测技术专业的《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1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修订构想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沿用的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跟我们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学习和专研教材可知,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测量误差分析与计算,信号发生器、运算放大器、衰减器、示波器等电子测量设备,电流、电压、电感等物理参数的测量仪表,电子测量与仪表设备的发展等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后续的核心专业课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核心专业课程学习课时有限,在教学中对这一部分知识可能讲解的会较少。

因此,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制定时,必须重视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接轨。

2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修订

2.1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是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加深对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解和对工作中常见的检测设备原理、结构进行分析。

2.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及學时安排见表1。

3 实施建议

①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②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③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真实产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④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程综合模块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2进行评价:

说明:

考核方案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具体考核内容分配如下:

①形成性考核

课堂考勤10%;课堂表现10%;课堂作业20%。

②终结性考核

期末笔试(60%):基本理论储备,培养职业人员的理论素养。

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高职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3年制)。

4 结论

8.技术员岗位工作标准 篇八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技术员岗位的职责、任职资格、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工艺技术员岗位。2 岗位任职条件

3.1教育:中专以上学历。

3.2经历: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3.3技能:熟悉本岗位要求相关知识。

3.4能力:具有一定沟通、文字、组织能力。3 职责权限

3.1职责

4.1负责工艺技术方面的工作,负责工艺技术图纸的编制。

4.2负责参与编制新产品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规程和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等工艺文件。4.4负责参与大型工装设计方案的论证和工装的验证。

4.5负责参与工艺验证工作,及时进行工艺总结和工艺整顿。4.6负责参与编制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

4.7负责参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及工艺文件的更改。4.8负责按照规定对技术档案和资料进行管理。3.2权限

4.3负责参与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进的工艺调研及工艺考察,组织新工艺试验。4.4有权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 4 工作内容与要求

5.1认真编制生产用图和设计用图。

5.2定期向工艺技术科科长和其它有关领导汇报工艺方面的工作,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5.3对涉及产品性能及重要结构方面的改进与设计应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对涉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工艺改进应及时向设计人员反馈。

5.4对于各生产车间或有关部门提出的工艺技术问题,应及时给予答复和解决。5.5深入一线,参与生产过程,并负责技术方面问题。5.6做好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5 检查与考核

9.热工专业技术员工作标准 篇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卓资发电分公司设备检修部热工检修技术员的任职条件、工作内容与要求、职责与权限、检查与考核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卓资发电分公司设备检修部热工检修技术员。2任职条件

2.1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2.2熟悉机械制图知识。

2.3看懂设备装配图。

2.4绘制较复杂的零件加工图

2.5应掌握常用材料的性能、备品、配件、工具、仪表的名称、规格、用途、使用及保管方法。

2.6了解本专业系统和设备布置,了解辖区内各种设备的名称、构造、性能、工作原理。

2.7熟悉热工DCS系统工作原理和组成。

2.8熟悉DEH,ETS,TSI系统的组成、性能、特点、工作原理和调试程序。

2.9熟悉热工专业复杂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2.10熟悉精密仪器、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保养知识。

2.11熟悉热工专业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

2.12熟悉热工专业静态试验、动态试验的基础知识。

2.13熟悉热工测点的安装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实验要求。

3工作内容与要求

3.1技术员在班长的直接领导下,在班长不在时代替班长职责,对班组的技术工作负责配合班长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3.2搞好全面质量管理严格工作作风,严把质量关,搞好设备检修记录及验收工作。

3.3负责本班的大小修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大、小修和改进工程计划。

3.4负责本班的备品、配件管理工作。

3.5负责本班组的台账、资料、图纸的管理工作。

3.6负责本班的职工正确执行《检修工艺规程》《检修工序卡》。

4职责与权限

4.1应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对本班的检修质量负责。

4.2应对本班所辖设备的安全生产负责。

4.3应对本班存在的设备缺陷及消缺工作负责,及时向主管、部里汇报设备的运行状况。检查各组设备的检修计划。

4.4应对主管、部里下达的命令立即执行,有权拒绝执行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检修命令,可越级上报。

4.5应对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备品配件、工器具进行认真检查,有权拒绝接收和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备品配件、工器具。

4.6应妥善管理设备零部件,并合理管理工具、材料,不得损坏浪费,有权制止本班检修人员的浪费行为。

4.7应对检修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缺陷及时上报,有权制止其他成员的隐瞒行为。5检查与考核

5.1按本标准进行检查;

10.测量技术员工作标准 篇十

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是中小学技术课程的主要特征。目前,中国教育存在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状况,很多从国外考察回来的专家都深感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水平、书本知识并不比国外的学生差,但一到设计制作、实际动手就不如别人了。而技术课程的确立与实施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恢弘背景,从中小学生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以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进行目标定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它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1 工具、仪器和设备对于技术课程必不可少

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强调设计与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个过程必须基于一定的平台,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和实验工具、仪器和设备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单向传授、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为教师引导、辅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学习,并通过工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所以说,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设计、配置对于课程建设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没有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课程的目标就无法达成;没有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就难以实现。

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设计和配置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它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必须符合新的教学观,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须体现一定的教育价值;并且能反映当代先进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课程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设计或配置应符合一定的“标准”,必须在一定的“标准”指导之下进行。

2 技术课程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技术课程刚实施不久,特别是高中技术课程,与其相配套的工具、仪器和设备也较为缺乏。近两年,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相应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其中也有一些质量较好、有一定课程针对性的工具、仪器和设备,但总体而言,现行的市场上或教学中已使用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并不能适应技术课程要求,主要问题是:产品的针对性不强、质量不好、数量不够。从技术课程理念层面来分析,目前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2.1 工具、仪器和设备的针对性不强

首先,技术课程是针对中小学生开设的基础教育课程,面向的对象是普通中小学生,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而不是定位于使学生获得未来从事某个职业或岗位所必须的职业技能,更不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基础教育中技术课程的工具、仪器、设备必须是适应中小学生性质和特点的,是要满足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其次,工具、仪器和设备既要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技术课程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应兼具统一性与灵活性,在满足全体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差异性、体验性。所以,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应具有开放性,应具有多样品种、多种功能和多种规格。最后,技术课程有其独特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技术实验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虑与其他课程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但更重要的是开发和配置适应本课程特征和需求的工具、仪器和设备。而就现状而言,技术课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并没有针对中小学生进行设计与配置,或者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与配置,甚至是没有针对技术课程本身进行设计与配备,存在很多“拿来主义”的现象。

2.2 工具、仪器和设备的内涵建设不够

技术课程注重技术实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突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性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此外,课程还特别强调技术设计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学生对技术的操作方法、技术实验的方法以及技术学习的探究方法以及先进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学习。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应能辅助上述目标的实现。目前市场上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涵上,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一方面,市场上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品种规格单一,满足不了学生对设计、制作、实验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工具、仪器和设备缺乏探究性,强调“动手”而忽视“动脑”。有些工具、仪器仅仅能让学生简单地“玩一玩”,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再一方面,一些工具或仪器设备缺乏基于技术设计过程的整体建构,强调“制作”而忽视“设计”,不能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技术设计的概念,更谈不上让学生进行设计学习了;最后,现有市场上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无法体现技术发展时代性和前沿性,多是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而通过工具、仪器和设备体现当代先进的技术,例如,传感技术和电子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特别是因特网、计算机建模和虚拟设计等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透过工具、仪器、设备,感受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技术观念。

2.3 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质量不高,略显杂乱

考虑使用对象及使用频率等的特殊要求,技术课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应充分考虑其质量和安全问题。中小学生在使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过程中,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较弱;并且,这些工具、仪器和设备一般要在不同学期、不同班级重复使用,分组实验时工具、仪器和设备往往要反复使用。这就对技术课程的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质量及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两年,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市场吸引了不少的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这些厂家都瞄准了技术课程这个市场。但由于部分厂家对课程内容理解出现的偏差或技术水平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这些种类繁多的产品并不是完全针对技术课程所设计,或者说,并没有完全达到技术课程的要求。因为技术的开放性,很多小的厂商生产与大厂商模样相似、功能相近的产品,再以“机制灵活”“价格优势”打入市场,造成了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市场的混乱和恶性循环。这些现象造成了目前技术课程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存在质量较差、技术含量不高、安全性能不强的问题,如一些产品使用材料差,设计不合理;一些产品做工粗糙、工艺较差;还有些工具、仪器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低,更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无法对学生的技术学习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

3 技术课程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

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化不仅是国家法规和教育部的要求,也是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目前工具、仪器和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技术课程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制订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旨在明确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它对与课程配套的工具、仪器和设备的功能与要求、数量、配备目录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标准”解决了针对技术课程,学校配什么、怎么配、如何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其目的是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方向,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建设技术课程实验室时提供系统的科学的依据,为学校技术课程的教学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标准”为他们提供了产品生产的目标和约束条件,避免企业生产出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对于学校而言,“标准”一方面指导学校工具、仪器和设备选择和配置的科学化;另一方面指导工具、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技术课程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选择和配备的依据是装备标准。此外,“标准”还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装备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提供了依据。总的来说,标准化工作为用户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人服务。

由此看来制订“标准”刻不容缓,为了促使学校的技术课程的技术装备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我们需要加强技术课程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化工作,促进工具、仪器和设备整体水平的提高,保证它们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3.1 “标准”制订要以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为依据

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技术课程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建设的依据。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建设的需求来自于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也服务于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因此,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制订也应以课程理念、内容和目标为依据。

“标准”应根据技术课程的理念、内容和目标对相应的工具、仪器和设备设计和配备的原则、实现的功能、技术性能指标、配置标准等提出要求。在已颁布的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实践室配置标准与说明》等一系列通用技术实验室配置标准(以下简称《配置标准》)中,通过“配置的基本原则”来说明该课程所涉及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如何满足其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

3.2 “标准”制订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能在若干年之内指导工具、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因此,技术课程“标准”的制订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种“超前性”体现在进行标准内容制订时要考虑到技术课程发展的空间,要考虑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对工具、仪器和设备功能、规格、数量的要求上要有一定的“弹性”和“超前性”。例如,对于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和虚拟网络的配置,在保证当前最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应视将来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技术发展的改变,进行相应的配置,且配置的档次也可以适当提高。如,在简易机器人的《配置标准》中,规定了工具、仪器和设备的“可视化设计”等功能,并在技术性能指标中规定了其“柔性”和“可拓展性”。

3.3 “标准”制订应具有可操作性

作为指导性文件,“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标准”能够明确地、充分地指导实践。一方面,“标准”的制订应做到“全面而细致”,即全面考虑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对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总体要求,并细致地规划出这些工具、仪器和设备的功能、性能、数量、规格等必要的参数。在简易机器人的《配置标准》中,规定了相应的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安全性能要求和经济性能要求等,并规定了工具、仪器和设备的类别、数量和规格等。另一方面,“标准”的制订需要考虑到现状与发展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学校教学实际和经费的关系,使标准既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又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简易机器人的《配置标准》制订过程中,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学生对工具、仪器和设备的不同需求,因而制订了I类标准、Ⅱ类标准和Ⅲ类标准。

4 “标准化”的关键在于实施

11.测量技术员工作标准 篇十一

关键词:公差配合,测量技术,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改革

0引言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 它在本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较强的理论性, 同时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课程, 在以强化机械测绘能力、机械设计与加工能力、工艺编制能力等为核心职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中, 处于主干和基石的地位, 如图1所示, 是学生将来从事一线加工、维修和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长期以来, 老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未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并且该课程具有定义多, 概念多, 符号多, 标准多, 记忆内容多, 实践性强等特点, 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老师也不好教。对本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这些情况, 依托于我院校内实训基地的连杆生产线,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对本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 是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该理论传入我国后,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作过程教学, 就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 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教学和学习。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利用学院与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协作, 学院投入建设的“校中厂”—“多功能复合型连杆生产线”,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 连接着活塞和曲轴, 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并把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传给曲轴以输出功率。如图2所示, 连杆的工艺要求几乎覆盖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所有内容, 依托于连杆生产线,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改革。

以连杆生产线为教学载体融入到《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 使教学内容和连杆生产线实际工作的一致, 根据零件或产品检测任务, 设计了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项目, 并完全参照企业的产品图纸、被测零件或产品、企业检测环境来设计教学内容, 突出测量操作的真实性和职业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实现毕业生顶岗实习, “零”距离就业产品检测岗位。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结合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 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与工艺结合, 课堂与情境结合, 实训与岗位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 立足机械类专业岗位, 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依托于校内实训基地—连杆生产线, 构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案例教学可以通过某种例子使学生学会某种技能, 然而无法使应用这个技能来实施完整项目。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法, 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完整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在项目驱动的基础上, 把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在分析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基础上, 精心提炼了教学内容, 并以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与实践运作结合起来, 汇集所有知识, 以一个问题和目标作为主线, 把整本书的教学演变为连贯的, 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 使课程的教学课程内容实现“项目化、任务化、实战化”, 重视学生的作图与读图能力培养, 具体项目见表1。

学生通过此种项目式教学的学习, 熟悉了连杆从图纸到成品的整个过程, 从连杆图纸的设计, 加工、检验、成品、出厂都亲自参与到其中。“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 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的教学模式, 并且现场进行零件、部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相关内容的讲解, 并可对现场典型零件进行测量, 还可对机械设备进行解体, 使学生初步接触机器制造的生产过程, 建立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 基本结构及其调整使用方法。例如在学习项目二连杆尺寸公差及极限与配合时, 首先讲解尺寸公差及极限与配合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到校内实训基地连杆车间, 根据连杆结构讲解尺寸公差和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连杆尺寸的测量, 并对连杆的合格性进行判断, 使得《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枯燥及抽象的概念在实际动手学习和操作中形象化, 理解深刻化, 并能熟悉使用车间中的量具, 见图3, 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

3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时, 确立了以连杆车间学习及实践为主线, 辅以实验室教学、学生专业实训、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设计大赛等教学手段, 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做到教、学、做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3.1提高实践课时比例, 使理实比达到1:1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因此学校加大学生在实训车间的实习实训, 本门课程高了实践课时比例, 使理实比达到1:1, 为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实训内容见表2。

3.2实践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让企业专家参与教学, 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聘请来自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或举办技术讲座。与企业联合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顶岗实习机会,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大有好处, 将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激励性的过程考核与总结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法只能引导学生成为高分低能者, 由于标准公差值应用得较多, 该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笔试, 闭卷考试, 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学习固定解题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而只注重期末考试。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 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采用过程考核与总结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学习过程分值占有分值为50分, 考核的形式包括考勤、课外作业、综合实训、小组作业、讨论等。考核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而服务。学习总结考核主要为期末考试, 占有分值为50分, 考核形式包括笔试、面试、小论文等。根据教学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完成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的大小综合考虑总评成绩, 这种考试模式是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仪器使用、实际零件的检测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核, 考核成绩能体现学生理性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 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职业兴趣。

5结语

通过通过基于连杆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 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有关理论知识, 熟练运用常用测量器具对一般零件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测量, 具有初步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 使整个教学变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实战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诚实守信的品德, 坚忍不拔的毅力, 积极乐观的态度,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全的人格品质, 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 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云英.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吴孟宝.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 2007 (52) .

[3]罗杜宇, 李哲林.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7 (03) .

[4]贾杏.基于工作过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 2009 (01) .

[5]张蕾.浅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改革[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1) .

[6]兰先芳.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大学报, 2011 (02) .

12.机械技术员岗位工作标准01 篇十二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氧化铝厂检修车间机械技术员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要求及检查与考核办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氧化铝厂检修车间机械技术员岗位。

2、定义

3、职责

3.1基本职责

3.1.1在主任、设备主任的领导下,负责车间机械设备使用、维护、检修的具体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厂部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牵头起草本车间设备管理的有关制度。

3.1.2负责本车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3.1.3负责本车间润滑管理工作。

3.1.4负责本车间机械设备检修项目的管理工作。

3.1.5负责本车间无泄漏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3.1.6负责本车间机械设备管理备件领用、验收工作。

3.1.7对编制计划和上报报表的准确性负责。

3.1.8对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负责。

3.2基本权限

3.2.1对不正确使用、维护设备的时间,有权制止并实施考核。

3.2.2发现严重带病运转的设备,有权提出停止使用意见并报主管领导决定。

3.2.3发现以下情况之一,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及时处理并进行考核。

3.2.3.1严重缺油或润滑油严重变质的设备。

3.2.3.2泄漏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及电机正常运转的设备。

3.2.3.3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可能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的设备。

3.2.3.4发现设备技术状态严重恶化,有权提出停止使用。

3.2.4发现存在质量缺陷及不合格的备品备件、原材物料,有权拒绝领用火停止使用,并向有关关领导、部门汇报。

3.2.5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施工项目,有权提出完善及反攻要求。

3.3协作关系

3.3.1与电气技术员、统计员、材料元、工艺技术员配合,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机动报表与材料结算等工作。

3.3.2与主管质量部门配合、做好本车间各项专业管理工作。

3.3.3对外委施工项目,积极配合、提供方便。

4、工作内容及要求

4.1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4.1.1建立车间固定资产台帐、设备总帐及设备卡片。

4.1.2建立健全车间设备档案、收集、整理和记录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改造、更新及报废原始资料。

4.1.3对新增固定资产及时建档,对设备闲置调拨,进行管理并报机动科。

4.1.4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并送批核妥善保管以批资料。

4.1.5保管操作使用说明书、图纸、检修维护规程等技术文件。

4.2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

4.2.1配合工艺人员贯彻执行设备操作、维护规程。

4.2.2建立设备“三包”台帐及考核制度,并进行管理。

4.2.3指导操作工人按“三好”“四会”及“五项纪律”的要求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

4.2.4协助设备主任按设备维护“四项要求”,参与对全车间设备使用维护状态的周检和月考评工作。

4.3设备的润滑管理

4.3.1 拟订车间润患管理制度和办法并贯彻执行。

4.3.2 建立健全设备润滑卡片,润滑图表及有关润滑技术文件资料。

4.3.3 组织车间操作、维修工人进行润滑知识培训,熟悉了解润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

4.3.4对车间设备润滑不合格的地方,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改进。

4.3.5编造润滑材料消耗统计表,并及时上报机动科。

4.3.6指导有关人员按润滑“无定”要求,搞好设备的润滑工作,并收集有关关资料按月进行考核。

4.4 设备点检、巡检管理

4.4.1 拟订车间内设备点检、巡检、周检制度,并贯彻执行。

4.4.2 设计和完善车间设备点检、巡检、周检表格,每日认真审查并对表中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5 设备的修理、技术改造与更新记录及时整理归档

4.5.1建立健全设备检修、技术改造与更新记里,及时整理归档。

4.5.2编制车间机械设备的大修理计划及更新改造计划。

4.5.3编制车间月检修计划申报表,每月20日前报机动科。

4.5.4根据设备检修规程,编写设备检修说明书,下达车间自管机械项目检修任务书和质量标准,并组织验收及考批。

4.5.5参与车间外委项目的验收及考评。

4.5.6提供技术改造及更新设备的主要依据及有关关数据。

4.6贯彻执行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4.6.1设备发生事故后,要及时深入现场调查,对一般设备事故和故障,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检修和处理。

4.6.2参加设备事故分析会,按照“三不放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重复事故。

4.6.3填写车间机械设备事故执行及事故记录,及时上报和归入设备档案。

4.7备品备件管理

4.7.1拟订车间备品备件管理制度,并负责贯彻执行。

4.7.2对领回的备品备件建立管理制度,并负责贯彻执行。

4.7.3对领回的备品备件组织质量复检,对不合格备件向备件科提出书面数据并协助解决。

5.检查与考核

13.02热工检修班技术员工作标准 篇十三

热工检修班技术员工作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扎兰屯热电厂热工检修班技术员的职责与权限、岗位人员资格要求、工作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扎兰屯热电厂热工检修班技术员岗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职责与权限 3.1 职责

3.1.1 在班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班组技术培训工作,对班组成员进行技术指导,并负责安全监督、协助班长工作。

3.1.2 在重要检修工作中,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3.1.3 认真执行安规、检规,使检修工作按要求进行。3.1.4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本班技术管理工作。3.2 权限

3.2.1 班长不在时代行班长职权。

3.2.2 对不符合安规及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指令、行为有权制止和拒绝执行。3.2.3 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作业有权令其返工。

3.2.4 有权对班内违章违纪人员批评教育,直到停止工作。4 岗位人员资格要求 4.1 学历要求

具有中专或相当中专文化程度,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4.2 专业知识

4.2.1 熟知《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消防规程》有关部分和本专业的检修工艺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4.2.2 了解电厂生产过程,熟悉锅炉、汽机等相关设备的生产系统和运行知识并熟知外界因素对仪表、自动、保护装置及所管辖设备的影响。

4.2.3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一般识图绘图知识。4.2.4 熟知本专业各类试验设备、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4.2.5 掌握SmartPro控制系统相关知识,能够对SmartPro控制系统进行组态、维护及故障判断。

4.3 工作经历

具有四年或以上本专业实际工作经验。4.4 工作能力

4.4.1 能协助班长组织和指导本班各岗位人员对所管辖热控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试验和投入工作。

4.4.2 能根据异常现象分析判断所管辖设备发生问题的原因并能协助班长组织各岗位人员进行处理。

4.4.3 能分析热控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能绘制电气原理图和实际接线图和机械加工图。4.4.4 能根据检修队安排,协助班长编制设备的大小修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4.5 技能要求

取得高级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扎兰屯热电厂 Q/ZR-RG-02-2006 4.6 身体条件

身体健康,没有妨碍本岗位工作的疾病。5 工作内容与要求

14.水准测量成果标准化检验设计 篇十四

关键词:水准测量,质量检验,标准化,质量特性,主控项目,质量分级

0 引言

目前,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检验符合性判定主要依据相关生产规范和技术设计书等,质量评价主要依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GB/T 24356-2009对检查项和质量缺陷判定做了规定,但对检查项的重要程度没有区分,对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判定没有总体原则性的规定。具体检验实施过程中,对于GB/T 24356-2009规定外的检查项主要依靠检验员个人素质水平,部分质量缺陷的判定无法对号入座,检验的自由度很大,错检漏检等检验事故容易发生,不同人员间检验的一致性较差,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难度大,检验风险较高。

我国有关人员对水准测量及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验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献[1,2]介绍了测绘成果质量检验规范的编写背景和修订情况,文献[3]探讨了国家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成果质量评价标准的问题,文献[4]研究了大地测量外业成果质量评定工作自动化的课题,文献[5,6]分析了国家一等水准选埋和观测成果质量检验方法和内容,文献[7]开发了人机交互检查水准测量成果质量的软件,文献[8]说明了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能力验证及比对的实施。

本文从标准化检验的视角,对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过程进行初步研究设计。

1 标准化检验

1.1 基本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9];对“检验”的定义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9]。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一种活动。由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多样的、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所以反映质量的特性也应该是多样的、动态的、发展的、相对的和变化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通用的、需共同遵守的“普适性”质量特性或检验要素是一致的,这些往往又是检验中工作量最大且必须选择的检验项目。标准化检验就是对检验中普适性的质量特性或检验要素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以期促进检验的规范化,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检验秩序[10]。

1.2 实现及意义

标准化检验的主要工作是将检验三要素(方法和规范、合格判定标准、记录)、先进的质量检验经验和知识,依据其规律性的内容进行简化、优化、规范和提炼,以共同遵守的规则形式(如检验流程图、检验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检验表格等)发布,在检验全过程中进行推广。标准化检验使质量检验有统一的技术依据和评价标准用于评定各种产品的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有效避免同一种产品因检验方法的不同,得到不同的检验结果,可降低检验事故的发生率,使检验作业过程处于质量稳定状态。标准化检验是实现检验科学性与公平性,保证检验过程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科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 设计与分析

2.1 检验方案设计

(1)资料要求

主要收集设计方案、文档资料、资格证明、仪检资料、材料证明、质量文件、成果资料等有关过程资料和成果资料(见表1)。

(2)抽样设计

水准测量成果具有工序复杂、精度要求较高、可靠性要求较高、对后续使用影响较大、受作业人员素质影响较大等的特点。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采用完全外部检验的方法,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周期长、时效性差;一般采用依据最终综合成果资料对所有质量特性的过程复现性检验,对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比较稳定的作业过程成果或工序成果采用抽样检验,对批量小、重要节点或工序、手工作业比重大、质量不够稳定的作业过程成果或工序成果采用全数检验。分成果类型,按照GB/T 24356-2009规定和上述抽样原则,设计了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法(见表2)。

(3)流程设计

水准测量生产作业主要基于“设计—选埋—仪检—观测—计算”这一主线流程,各工序间衔接紧密。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可以采用与生产流程相对应的基于工序的检验流程(见图1)。

(4)记录设计

检验记录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是出具检验报告的依据。检验记录应具有溯源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溯源性是指通过记录的信息可追溯检验过程的各环节和要素,并能还原整个检验过程。记录应采用证据确凿、描述准确、术语专业的记录语言真实记录整个检验过程信息,全面覆盖检验参数,突出主控项目。质量记录不只是错漏记录的载体,没有记录,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发生。检验记录还应有相应的支持性记录文件以说明记录的过程。检验记录设计主要包括一般要求、记录语言、标准化表格、支持性文件(计算、统计等)等内容。

2.2 质量特性分析

(1)检验参数

依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水准测量成果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其中数据质量包括数学精度、观测质量、计算质量等三个质量子元素,点位质量包括选点质量、埋石质量两个质量子元素;资料质量包括整饰质量、资料全面性两个质量子元素。

(2)检验内容

水准测量成果及其生产过程中有关的固有质量特性及其包含的检查项或检验要素的确定是检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文献[5,6]系统梳理了水准选埋和观测成果质量检验方法和内容,阐述了基本质量要求,明确了检查依据,细化分解了质量特性,标明了重点检验部位,研制了标准化检验流程,对特殊问题的检查和判定进行了详细解释,可用于指导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检验,生成作业指导书和标准化检验表格,相关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3)主控项目

不同质量特性对于成果使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主控项目是对检验的基本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检验项目,必须全部符合验收规范的规定。分成果类型,在文献[5,6]检查项的基础上,参考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表,提炼出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见表3)。

(4)流程接口

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应从检验的环节和时序上,关注流程接口(见表4)。

2.3 质量分级设计

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对质量特性进行分级控制的方法,能够重点保障重要特性的满足,还可将多个质量特性综合量化进行评价,经实践证明适合于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控制和评价。为表征质量缺陷偏离规范的程度,设计了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的判定原则(见表5),提出了各等级缺陷检验的严格程度要求,编制了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表(见表6)。

2.4 设计验证

为验证标准化检验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对新入职检验员和有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经验的不同级别的检验员,进行标准化检验技术文件和生产规范的培训后,组织了实验室内人员能力比对和留样再检。选择已有水准测量成果样本数据,人为设置不同的错漏项,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员和专家对该试验成果进行检验和评定,建立能力验证的参考。经检验员独立平行检验后,比对结果表明,试验成果质量缺陷的复现率较高,质量评定分数接近,新员工亦能检验出主控项目错漏和多数其他错漏项,证明标准化检验技术文件确保了检验的有效实施和检验结论的可靠性。

3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标准化检验的定义和意义,介绍了水准测量成果标准化检验实现过程:基于生产工序流程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确定成果的质量特性,在GB/T 24356-2009规定检查项的基础上,厘清细化基本检验要素,提炼出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和流程接口,拟定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的判定原则和分级表,最终形成标准化检验技术文件;并成功应用于实验室内人员能力比对。该文件可用于具体指导检验人员规范正确、有序有效地实施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检验工作,可有效防止错检、漏检等检验事故的发生,可为其他大地测量成果全过程标准化检验和质量主管检验前技术交底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衍伟,谭明建.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编制与应用[J].测绘标准化,2010,(3):1~4.Zeng Yanwei,Tan Mingjia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s[J].Standardiz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0,(3):1~4.(in Chinese)

[2]余银普.浅谈新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J].四川测绘,1998,(1):35~39.Yu Yinpu.Study of versions of<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s>and<Standar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J].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Sichuan,1998,(1):35~39.(in Chinese)

[3]张莉,程鹏飞,韩文立.国家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成果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J].测绘通报,2015,(2):55~57,63.Zhang Li,Cheng Pengfei,Han Wenli.Investigations of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nation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key project products[J].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5,(2):55~57,63.(in Chinese)

[4]郑广伟.大地测量外业成果质量评定体系研究及软件实现[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Zheng Guangwei.Research and programming on quality evaluating of geodetic field survey produciton[D].Zhengzhou: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5]刘晋虎,张训虎,田宗彪等.国家一等水准观测成果质量检验探讨[J].北京测绘,2015,(2):124~126,147.Liu Jinhu,Zhang Xunhu,Tian Zongbiao et al.Discussion on quality inspe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st order leveling observation results[J].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5,(2):124~126,147.(in Chinese)

[6]刘晋虎,张训虎,何川等.国家一等水准选埋成果质量检验探讨[J].工程勘察,2015,(10):80~84.Liu Jinhu,Zhang Xunhu,He Chuan et al.Quality inspection of national first order leveling constructions[J].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2015,(10):80~84.(in Chinese)

[7]蒋宏飞,王文胜,刘伟东等.水准测量观测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12,(4):59~61.Jiang Hongfei,Wang Wensheng,Liu weidong et al.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eveling observation results quality inspection[J].Geoma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2012,(4):59~61.(in Chinese)

[8]顾建祥,刘倩.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能力验证及比对的实施[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2):164~166.Gu Jianxiang,Liu Qian.Implementation of proficiency testing and comparison of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J].Geomatics&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2):164~166.(in Chinese)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0-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The State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GB/T19000-2008)[S].Beijing:China Standards Press,2008.(in Chinese)

上一篇:道路交通安全作文下一篇:医师节座谈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