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20篇)
1.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篇一
“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摘要]:素质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个教育,是追求人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关键字]:主体、个性差异、关怀。
一、搞好角色转换,突出学生个体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总是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把课堂教学活动简化为灌输知识,教师往往是课堂的独奏者,学生是听众,是观众。这种形式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抑制了学生间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哟啊转化角色,变教师为主的独奏,为以学生为主的伴奏,为乐学教育插上双翅。
要真正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习养成了自我思考问题,自我分析问题的习惯。这将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形式上可以将学生改为多种组合的小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有差异的个体实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巡视学生的学习,发现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或发现学生普遍感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处于学生中间,便于多向交流,教师掌握情况能及时,了解问题更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教师或略作指导,或故意不作任何指导,而让学生独立地提问题、分析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去解决。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样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依学习伙伴。
传统教学在教师的脑海中留下了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和定势,其中有很多是与新课程相抵触的,因而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审视定位,尽快从传道授业感惑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教育教学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披露个性色彩
传统教学方法明显的不足是对学生信任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不足。因此,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的多,占用了大量的宝贵的自学尝试实践的机会和
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大半是“半扶”或“半放”。改革教法,就是让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善于探究,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决不干预。出现问题了,那正是教师可以进行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和出发点,自学过程中教师的监控则作为学生活动的反馈和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这个实践的过程,决定其组织形式可以是松散的个体学习,各自为中心,不相互联系。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同学间的谈论,围绕一个主题来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可以说,小组学习是很重要的形式。
以前,由于教师对学生实际缺乏正确把握,更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的备课要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设计成双轨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或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争论或师生间共同探讨,教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才敢互相交流、争论,才敢于披露其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观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设法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因人施教,鼓励大胆发言,不要怕说错。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带有个性色彩的意见,即使言语有些偏激,不全面甚至不完善,但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不要断然地简单地给予否定,而应当在思想上给予指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质疑争论,勇于发现自我,敢于发表与权威不同的见解,敢于超过教师、名家。因此,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富于幻想和充满好奇的天性消磨殆尽,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应肯定学生的“奇谈怪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的个性才会得到最自由、最大限度的发挥。
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这是能够先放后扶的前提,只有“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容的学,有课堂思考的余地,有凭自己的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只有“放”,才能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而教师的“扶”,要扶在方法上,扶在重点上难点上。“扶”只在对少数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上,只有在缩短少数后进生与一般学生的差距后进行的集体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重视正确导向,呼唤人文关怀
语文教材与数理化教材相比,莫过于它丰富的思想性,再加上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每一次解读,必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教师必须辨证地把握
教材的思想内容,跳出“非错即对”的思维定势,不可用认识的怪圈来束缚学生丰富的思想,不可用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去熄灭学生多彩的思想火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讲究“师道尊严”,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尊重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尤其是差生,更是漠不关心,单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讽刺和挖苦,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心理上严重地出现了隔阂,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怎会主动参与呢?因此说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题,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有更多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教育学生,鼓励为先。其一,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当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富有个性地提出有悖于传统理论的观点和见解时,教师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而应对这种富于探索性的求知态度予以肯定。其
二、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疑虑,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每一位学生内在潜能。为此,教师应放手让主动权给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打量,用装满智慧与爱心的语言去点化,让学生每一次都能获得赞赏与鼓励,这样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不断实践中体味到成功的快乐,师生在尊重、关心、鼓励、支持中展开心灵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虽然考试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但新课程下的考试理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要使评价由只重视静态的学习结果而变为更注重学习动态的发展过程,在现行的考试中要更多地注入人文关怀。考核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恰当的等第,要符合学生实际。关注他们的不同感受,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找到成功秘诀,指明前进方向,这样有利于成功感,求知欲、好奇心的形成,让他们各得其所、乐在其中,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教师还要善于把批评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让小伙伴们激烈地“争吵”,热烈地讨论、真诚地赞美,在小组的交流中能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而且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而总结经验教训,因而说学会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
总之,大千世界,学生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资源,但
利用差异并非为了消除这种差异,而要对其提供机会和指导,扬长避短,使每个个体在自己可达性目标上可得到最优化发展,发掘个性,发挥个性,成为有个性的出色的一个。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与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2002年3月北京大兴讲座辅导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9.让每个学生都有好感觉[N].中国教育报,2002-06-02(03).
2.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篇二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 半”。教师 要紧紧抓住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点燃他们的激情。例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时态时, 笔者请3名学生分别头饰扮演am、is、are, 以老朋友的身份向其他同学打招呼并作出相应的手势说“Hi,I…am”“Hi,you…are”“Hi,He /She…is”. 以互动形 式对be动词复习, 并引入现在进行时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但杜绝了学生在 现在进行 时中漏用be动词的错误做法,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感到新鲜,热情高涨 ,课堂瞬间就“活”了起来。
二、借助直观手段或实物,让学生在接受新知时活起来
在教学中运用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完整的印象,使抽象词语与感性的材料相联系,使学生记得更牢固。如在教学 五年级上 册内容“Whatcan I do? ”“I can….”时 ,笔者在上课前准备了拖把、锅铲、抹布 、撒壶等实物,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必要时可借助形象语言、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
三、让学生在多种不同形式的操作中动起来
1.创设合理 的教学情 境。新课 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借助动作和语言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教学情境。
2.在角色扮 演活动中让 课堂活起 来。学生 一般都比较喜欢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 他们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拟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获得满足。因此,巧妙地创设情境,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小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 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单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 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红、黄、蓝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情境,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举两得。
3.在个性展示 活动中激发 参与热情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认可的愿望, 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充分。因此,教师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 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 学生都很乐意参与这些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例如在学习school、Library、gym时 ,笔者让学生自己设计 一座学校 ,并合理布置各种功能室, 学生的兴致非常高,立即动起手来,各种不同形式的学校被“创造”了出来。通过这种活动, 学生的个性不但得到了张扬,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四、体验成功的乐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能使学生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因此,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在发音、写作、书写等方面哪怕是一点点闪光之处, 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对于学习较差的和学习上出现错误的学生,课堂上也不要随便批评,应该多使用勉励性语言。
五、课外作业的设置要为激活课堂服务
知识的获得, 只有经过实际锻炼,从体验中获得的才是最深刻的。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方法是:随储随用, 即时实践。如在教授四年级Teacher’s Day一课时 ,正好教师 节快要到 了。在课 后 ,笔者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英语给自己的老师做一张贺卡、顺口溜或编一段Let’s chant等。英语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人到英语教学中,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带来的每一份快乐。
3.让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篇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只有让学生对其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设计一些英语游戏,讲些英语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的知识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例如:我在上某课的时候:
T: Hello,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
Ss: Ok!
T: Now, guess. What’s in my hand?
S1: An eraser?
T: No, it’s not.
S2: A ruler?
T: No, it's not.
S3: A crayon?
T: Open it and see. Yes. It’s a crayon. You’re a clever boy.
这种猜谜引入新课的方法,不但复习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而且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手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从而促使其动脑筋、动口。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比教师交代该节课的任务的做法要来得自然和轻松。课堂上可开展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开火车、找朋友、击鼓传花等。在活动时强调学生活而不乱,动静有序,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注意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需要集体配合和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教师手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古人云:“要想取之,必先与之”。爱是一稗发自内心的真诚,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融洽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声学生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情绪才会随之高涨,对英语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情感融洽了,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发挥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之中。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喜欢哪一位老师。也就特别喜欢他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不歧视,一视同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事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被老师所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课堂就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我們要改变老师灌、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该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黑板上画出几个抽象的图形让学生猜。T: What’s this in English? 有的学生把圆形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钟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书,一幅地图,一扇窗户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游戏学生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地看、想、说的条件,促使了学生多角度灵活的思维,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活泼,也就更加促使了学生不断的追求、探索知创新。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会: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能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尤其是我们的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显得重要,我们应该培养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作业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自主探索和善于提问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从教学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能力,就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且真正的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活学活用。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4.让学生真正地读起来 篇四
扬州梅岭小学 杨薇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写爷爷奶奶带“我”去看日落;第二自然段写太阳西斜的壮丽景色;第三自然段写夕阳下沉时云朵色彩的变化;第四自然段写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第五自然段写爷爷赞叹夕阳真美。全文语言优美隽永,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在读中感知、想象、体验,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我这样以问促读:你最喜欢哪种景象?学生在读中比较、选择,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此时,我没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把“读”引向深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介绍给大家?要看谁的介绍最有吸引力,这下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又不敢掉以轻心,都认真地去练习朗读。从他们的表情看得出很投入,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做起动作,力求揣摩出最佳语感。这一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的亢奋状态之中,自主学习的热情得到有效的激发,并获得了自己初步的感悟。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少,仅凭自己的表象很难真切地感受到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和壮观的气势。为丰富学生的表象,让鲜活的场景震撼学生的心灵,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我先让学生看与文字对应画面,说说对画面产生的感受,如“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西山“连绵起伏”,“披着夕阳的余辉”,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感受到“壮丽”,理解壮丽的景象是怎样的。这样再指导学生读,学生自然就读出感觉来了。第三、四自然段要重点体会太阳下沉时自身及其周围云朵色彩的变化,和感受夕阳落山后留在天边的霞光的“灿烂”景象。这两段很容易读懂,教学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画画,在画画的过程中表达对课文语言的理解。面对学生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每一个学生都顿时眼睛一亮,发出内心深处的感受——“啊,好美啊!”从那轻声——“啊”,看得出他们真的被这奇特的美深深感染了,喜爱之情油然而生。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评一评图画作品,让学生在比较、欣赏中检查自己读课文的准确、细致程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朗读,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感情颇深,喜爱之情便会从心底自然地流泻出来。
在指导学生背诵,我是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先用引背、分段背的方法分解难度,再用有感情地背、比赛背等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跟背、试背,最后达到背诵。在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背,首先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达到熟记的有效方法。如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可以读得慢一点,沉重一点,让人感受到缓慢下沉的过程,读各种色彩时,可以稍慢些,以突出色彩的美丽,也可给人一种目光流连、不忍移开的感觉,省略号的停顿时间要稍长,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朗读技巧上作适当指导,可以使学生读得更入境入情。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应当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从一句话切入,如“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读完这句话,就问“这句话是说什么壮丽?说说你的理由。”这一问题引起学生争论,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一过程,实际是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倡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过程。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出来。“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意蕴丰富,值得研讨:爷爷满面红光,固然是夕阳映照的结果,但是未尝不可以拓展开去,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爷爷晚年幸福的体现;爷爷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啊”,固然是赞美夕阳,热爱夕阳映照下的美丽景色,但同样可以拓展开去,爷爷奶奶遇上好时代,他们的晚年生活真可以与大自然的夕阳美景相媲美!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渗透于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宽松的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相互尊重、各自独立的、平等的和谐的关系。师生同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学习的引路人。有了这种关系,学生就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为了展示自己,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思维,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的状态,有了这种关系,各人的思维结果都应得到尊重,错误在讨论、交流中得到纠正,正确也在讨论、交流中得到多方面的验证。在课堂中师生都是主体,师生相互平等。其实,这对我们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光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是“宏观调控,微观控制”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师。
5.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篇五
邵文才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当影碟机、电视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时,音画便丰富了老百姓 的视听生活,而录音机、多媒体技术则活跃了学生们的课堂生活,学生们能随着录音机里声情并茂的朗读声调动自己的感官和思绪,进入课文的情境,也能在多媒体课体中随时着教师的导引一起与作者进入 心与心的交流。
但不管是多媒体教学也好,或者是点拨式教学也好,它们的最终目的是能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装的主体情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 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装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 陷入 “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
一、 选取课文中的要素,创设情境
一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太多了,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每节课都 有所取舍,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要素,运有各种条件和手段,创设情境地,使 每节课都 有亮点,每节课都有高潮。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装才会兴奋 起来,才会乐学,学习 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 点。在教学中,我常 有联想、比较 法来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 ,他们 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 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 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 :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 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因了《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 。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 和理解,他们 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 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代码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
但仔细品味,他们 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三国演义》的歌词谊迈中多了几分苍凉。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上的.是是非非|英雄人物的成与败都有转眼 间烟消云散,人只不过是历史潮流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念奴骄赤壁怀古》却豪迈中充满了对英雄厚人物的仰慕之情。虽然他们 死了,可是他们的英名永存,流芳千古,因为“人道貌岸然是:三国周郎赤壁”,周瑜已经死了,可人们依然记得那是三国周郎 作战的赤壁。
在这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豪迈的场景,豪 迈的感 情这些要素,然后通过联想比较,让他们 积极参与 ,并让他们 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而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苹果则激起了他们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
第斯多惠曾说 过:教 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 则便是为了激 励 ,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深化认识,净化心灵,将知识更新转化为智慧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 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 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从而构建起一个现代人所应有 的价值观,而这一切的获得是不能强迫的,是不能靠教师灌输的,只能让他们 在平等的被子有欣赏和关爱的温暖和幸福中获取。“话需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才能让他们 的心动起来,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
记得的一次期中考试过后 ,有些学生 因考得不好,而情绪 低落,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调动他们 的积极 性
。“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一个人跌倒了,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会有哪些表情 或行为?”
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起来,大致列举了以下一些情形:
1) 脸红,尴尬。
2) 爬起来,飞也似地跑离了现场。
3) 爬起来,拍掉身上的泥土。
4) 若无其事
5) 爬起来说:“人生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雨。”
6) 跌倒了是为了下一步走处更好。
讨论完后,学生 们的情绪 高涨了一些,暂时忘却了内心的忧郁,于是,我又进一步引导,请他们 思考,这些情形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和心理 ?
学生们又进一步地分析,最后达成如下共识:
第一种 没有自信,不能正视挫折,认为失败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
第二种不太自信,虽爬起来却不能正视挫折。
第三种 自信,能正视挫折,很坦然地接受失败的事实。
第四种 无所谓的态度,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
第五种 正视挫折,人生总会有许多挫折,很诙谐,富有哲理意义。
第六种 是一种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很自信,能吸取 失败的经验,然后求得成功 。
经过这一番的讨论,我无需多说什么,学生们已经摆脱了心中的阴影,调整好了心态,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对人生中成与败的认识 ,对人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的认识,也在这种轻松的参与 中学生有了自己的领悟和体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没有表现出我的“高明”,而是将这“高明”,交给了学生,让他们 自编自演,然后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感动自己,从而得到心灵的净化,达到生命 的另一高度。
6.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篇六
起来
“村干部工作做的好不好,现在有了标准,凡年度考核后三名的村干部,乡党委、政府将对相应的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考核后三名的村干部自行辞职……。”今年,抱管乡以建设“会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且群众认可的发展型村级班子和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为目标,出台了《抱管乡2011年村委会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创业活力。
新一届村级班子上任后,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为抓手,大胆创新工作考评机制,把责、权、利下放,服务窗口前移,每名村干部都签订了村委会工作责任制,从基层党建、招商引资、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工作作风、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等七个方面,实行100分制的量化标准,变无形的工作考核为有形。每项考核内容都细化量化,有具体的计分标准和加减分因素,根据考评结果排名,依据排名先后定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挂钩。
新机制出台后,全乡2个行政村24名村干部,个个“发力”创业绩、争先进,打破了以前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让村干部深刻认识了“党的干部绝不允许混日子”,使村级组织焕发出活力,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工作全面得到加强。
7.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篇七
《能追上小明吗》, 是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一节内容。以往在上这一课时, 我总是借助课本提供的例题,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列方程求解。由于内容抽象, 学生思维不够活跃, 思考也不够深入, 总不能使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 我在重上这一课时, 对课本例题进行了“手术改造”, 巧借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 活化例题,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我制作了简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上课时向学生展示模拟生活情景———同向而行的父子二人, 父亲手拿数学书, 追离家去学校的儿子。 (画面停止)
师问:观察情景, 根据你的经验或平时所见, 你认为最后会出现哪些结果?
生 (1) 答:可能中途追上。
生 (2) 答:没追上或恰好在学校门口追上。 (学生情绪高涨, 个个跃跃欲试)
师问:那有没有两个同学可以自我组合, 到讲台上表演追赶的三种情景?
此问一出, 课堂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仅仅几分钟后, 课堂上一片活跃。同学们表演得非常好, 我借机继续引导:追上与否, 由哪些因素决定?———再次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
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 大家纷纷发表看法, 就连平时对数学最不感兴趣的孙同学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的行列中。我心中暗喜, 于是, 我又转动了多媒体, 把学生的思维拉到了课堂情景中。画面动了起来, 爸爸在中途追上了小明。我稍微停顿了一下, 问:“大家知道我会问什么问题吗?”沉思后, 一名同学举手:“爸爸用了多少时间追上小明吧?”“不对, 还要有路程和速度的条件。”另一位同学起来补充。“那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想想, 编出一道符合实际的应用题呢?”学生一听, 个个摩拳擦掌, 绞尽脑汁地编着自己的问题。几分钟之后, 出现了条件各异、问法不同的题目。 (1) 若家距学校1000米, 已知儿子的速度是80米/分, 恰好在学校门口追上, 求爸爸的速度。 (2) 若儿子的速度是80米/分, 爸爸的速度是100米/分, 问爸爸需多少时间追上儿子?爸爸走了多少路程?
通过直观演示, 学生很快领悟到追击过程中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两个等量关系, 抓住主体, 从而很轻松、很简单地将问题解决。此时我又继续将问题变式, 填充有关“同向”“相遇”的路程问题, 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不知不觉中使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本节课的成功使我豁然开朗, 原来学生真的是很聪明, 他们创新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给他们适宜的“土壤和水分”、给他们充分活动和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他们必定能够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
8.让学生真正阳光起来 篇八
目前所有学校的行政领导对学生的饮食卫生、交通安全十分重视,大会小会逢会必讲,我们在尽量避免人为和自然灾害对学生危害的时候,放松了对学生本身体质健康的要求,近年来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近视率逐年增加,学生体质逐年减弱,面对这些现状,国家教委提出每天一小时左右的活动,提出阳光体育活动,像及时雨滋润学生的身体,但是学校又因为各种体制的无形压力,只把这一项议程每学期封存在计划中,而没有真正的去落实,要让孩子们动起来,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起来,我们必须: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健康第一”不是对领导者说,也不是对学生说,而是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说,没有健康谈何学习,没有健康谈何生活,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对学生都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学校领导是负责学校全面工作的,保证学生一小时的活动首先是学校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学校的行政领导要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特别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把阳光体育活动当作一项常态的工作任务来抓,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把这一理念植入到自己的内心和思想中,在实施到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而不是开会才提起,休会就忘记。说了就去做,不说就不做。
二、学校制定的活动计划要具体,并要落实到位
学校、年级、班级、班主任、体育老师、学生真正把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来做,从学生的健康出发,要真的当自己的事情来做,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写的说的和做的并不一个样儿。我认为真正要让学生活动阳光起来,而且要保证时间,首先学校领导必须要求年级组长和班主任配合体育老师制订详细而可行的计划。时间的分配,人员的分工,班级的组织,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活动项目都必须要详细。这是一个学校全体学生的活动,不是说说就行了的。领导不能简单地把这一项任务交给体育老师就算完成了任务,要组织计划好,制定学校到年级到班级的详实的活动计划以备参照和查阅。
三、阳光活动必须全员参与
有了详实的计划,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能光说不去做,说的已在计划中,那就要看怎么去做,不能让计划成为摆设来应付上级的检查。在每天的一小时活动中,全校的班级如何组织,去做些哪些活动,这也不是几个体育老师就能完成好的事,所以学校的各级领导班主任甚至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参与进来。年级主任负责整个年级的活动范围,班主任负责自己班级的组织和班级学生的活动范围,体育老师负责器材的发放,负责到各班级巡回指导学生正确的活动方法,其他老师分配在每个班级参与并指导学生一起活动,这样我们的操场,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都能愉快地活动在一起,能真正地阳光起来,一小时的时间不长,在大家的参与中很快就过去了。时间保证了,学生的活动也保证了。
四、学生的活动必须持之以恒
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很多活动,在开学初的时候都完成得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就放松了对这项活动的要求,特别是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从开始的一天一次到一周一次、一月一次,到最后可能全部在教室里学习。学校这样的做法也会让学生从无奈逐渐到习惯了,从想去活动到可有可无的去活动,最后就到了不愿意去活动了,所以现在看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变得“宅”起来,跳不远,跑不快,体质健康越来越令人担忧。所以学生的活动必须要持之以恒,这就要依靠学校领导的决策,领导班子安排一个人专门负责这项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每天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提醒,每月组织各年级各班级活动评比,真正持之以恒地抓起来,领导调动班主任做起来,班主任推动体育老师动起来,全员参与让学生活起来,阳光起来。
五、学生活动的内容要不断推陈出新
学生能坚持活动,而且乐于去活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类型的小型活动可能在学生中是最受欢迎的,各种球类的比赛都让学生活动得很充分,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球类活动,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候要注意搭配。一般以班级为单位或者在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分组要注意男女生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活动内容上除了球类活动我们还应在传统项目上下点儿功夫,根据学校条件的许可和校园环境优势,用媒体把音乐带到活动中来,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活动。其次教师教会学生各种简单易学的传统项目的单个性动作,练习后再组织学生比赛(各种球类皆可)。传统项目对参与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很困难,但长时间去活动这些内容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慢慢会变得不愿意参加活动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不断学习新的活动内容,把这些内容不断穿插在传统项目中交替进行。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天必须保证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了,但真正意义能做到的可能远远不如我们想像的那样完美,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教育中的这一项任务也不会立竿见影,有或多或少的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阻止了活动完成的时间和质量,但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还是继续强调让孩子每天活动起来,让孩子的学习生活阳光起来。
9.让英语教学活起来 篇九
活教。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活学。以活教带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及“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听、说、读、写、做、想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用。用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讲解、用英语提问、用英语奖、评、布置作业……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活的语言。在这样的英语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精神会更加振奋,与教师的配合会更加默契,观察力和感知力可锻炼得更加细致而敏锐,联想和想象力可发展得更为全面而丰富,思维能力也会在新的语言工具的活用过程中有新的发展。活动与合作。英语教学不应只是学生听讲和作笔记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交际活动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师生之间,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合情与“合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过程。“浸入情感”的英语教学实际上对师生的人格也有潜移默化的改变,它是一种情感培养,让人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语法是组成语言系统的纲纪,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是第一性的,语音、语调的标准、地道,语句的合(语)法性,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美人的录音、录像等手法来确保英语教学的科学性。教标准的英语,学标准的英语,用标准的英语。
活作业与活考试。作业的布置应侧重实践能力,如可以让学生用磁带录制口头作业,让学生轮流进行值日报告,陈述、评议时事、新闻等。考试是教学的向导,灵活的考试方式能起到引导活教学的作用。在考查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运用,特别是听力、口语应成为考查的重要内容。
10.怎样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十
(本文原创已经发表) 江苏省 陈寿红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了英语知识,得到了交际的技能,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他们会乐于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去,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时刻应该具有这样的观念: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要从课堂教学着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让学生听讲和做笔记的过程,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交际活动过程。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让教法“新颖”起来
教师在备课、对学科教材知识的分析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将英语学科的知识激活起来,再依照教师的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要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时,播放出一段问路的场景,启发学生造句: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 Cross the road and you’ll see the museum. Walk past.../ Go straight on.A is north/south/west/east/northwest/northeast/ southwest/southeast of...等结构和句式,让学生很快学到了几个方向名词。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革新必须体现在教学手段上,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再精彩的讲解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如果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的讲解演示,既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明显,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活动”起来
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例如组织课前活动,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听说训练活动,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这种做法是很有利的: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Dialogue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长期的训练,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2.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全员参与,交替互动,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边教新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第三、改革教学模式,让方法 “更新”起来
单一而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21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第四、转变教师角色,让关系“和谐”起来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的良好关系特别重要,而良好的关系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命令、训斥和歧视的教学必须杜绝,我们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激发、鼓舞和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微笑”应是我们贯穿始终的表情。自然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适时通过面部表情去吸引学生,用点头或幽默动作给学生以鼓励、信心或提示。教师在指出学生的缺陷时,应该积极的评价,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高度的肯定,一声“Great”,一个惊喜的表情,都能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他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佳发挥,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11.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篇十一
一、真诚面对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二)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惟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另外,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还课堂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的火花
(一)“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二)“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学生也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并提问: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地把这些知识归类吗?然后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才能够无拘无束,才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三、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的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动力源泉。
(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它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用数学知识给学生以实际运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中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又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课时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12.不拘一格,让学生真正“说”起来 篇十二
一、循序渐进, 激发“说”的兴趣
课堂上, 不少学生对“说”不感兴趣, 甚至不想说, 认为“言多必失”, 不如“少说为佳”。因此我就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主动多说话的兴趣。譬如, 新学年刚开始, 我先进行“一句话”的训练, 要求每位学生每天根据要求说一句话, 如一句笑话、一句名言、一句新闻乃至一句问候的话等等。等到学生们个个参与, 热情高涨后, 再进行“说一段话”的专项训练, 如每周结合学生实际布置一个话题, 让学生先写后说, 并及时进行评比、总结。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 在每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前, 我都鼓励几名学生登上讲台, 结合身边的人、事、物、景进行描述和分析, 说出感受, 阐明观点。要求吐字清晰, 表达得体, 观点正确, 实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心灵沟通。刚开始进行这项活动时, 学生当中, 有的羞于启齿, 语无伦次;有的词不达意, 不着边际;有的则像背书一样, 毫无感情。对于这些现象, 我并没有批评学生, 而是适时地给予激励、指导,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鼓励学生在下次演讲中取得进步。这样, 既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 又“逼”着学生为这“三分钟”用足功夫。另外, 我还适当地安排诗歌朗诵比赛, 说成语故事比赛, 三分钟模拟电视节目主持人比赛等活动, 训练的内容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便于学生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些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不知不觉中, 学生对“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有话想说, 每个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
二、丰富积累, 教给“说”的方法
“了然于心”方能“了然于口”, 一部分学生胸无积蓄, 遇到一些话题常常因为“无话可说”而“金口难开”。要想让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就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而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除了常规的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积累语言外, 我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自觉收集与积累资料的习惯, 并督促学生对收集的资料不定期地加以整理, 一有空就常翻开看看。每周我利用一堂课的时间, 让学生交流本周收集的资料,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学生的词汇也就越来越丰富了。我还组织学生尽可能地多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活动中多观察, 多动脑, 并养成勤写观察日记的习惯。这样时间一长, 由于准备充分, 胸有成竹, 学生不再愁“无话可说”了。但要做到有序、有理、有情、有度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还有待于教师的指导。我首先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有关文法、修辞的知识, 以确保说出的话合理、规范、高效;其次, 在讲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说”的技巧的讲析, 如在朗读中指导如何把握语句的重音和停顿, 结合语境体味词语的表达作用;再次, 在日常训练中, 狠抓发音清晰洪亮、语速语调适当、语意明白清楚、用语连贯得体等常规训练;同时, 我还注意培养学生表情自然、仪态大方、手势得体的良好口头表达习惯。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严格有序的训练, “有话不会说”、“有货倒不出”的难题迎刃而解。
三、利用课堂, 创造“说”的机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语文课上, 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注意运用“谁还要说”、“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等激励的话语,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大胆发言, 引导学生多“说”。凡是学生能说的, 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说, 让学生有比较多的发言、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能在同学面前充分地展示自己, 在不知不觉中尝到表达的甜头, 进而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我经常注意读中练说, 让教材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载体,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创设情境, 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很强的文章, 学生在读了这类文章后, 大多会产生“说”的欲望, 我就特意设置能让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教学环节。例如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我先指导学生按照“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的顺序复述课文;赏析精彩段落时, 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到教完了课文, 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穷于勒又回来了”会发生什么, 菲利普夫妇会如何对待于勒。这类训练, 融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于一体, 效果明显。在作文教学中, 我安排了口头作文的内容, 指导时组织学生进行口头审题, 口头选材, 乃至口头作文练习;评讲课上, 我引导学生评析例文, 畅谈体会。
13.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篇十三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强调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辩*统一,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最终归宿。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生活处处皆数学。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体验学习成功的最佳选择。如此数学教学一定能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也将不断增强。
14.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篇十四
融水县融水镇中心校
黄秋岁
摘要: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气氛活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老师就要发挥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形式要生动活泼,抓住新鲜的事物,以恰当的方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在教学《葡萄沟》的时候,就创设了去旅游的情境,让一个小组的孩子带领去旅游,通过孩子的介绍了解到葡萄沟,我又设计了一个摘葡萄,吃葡萄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了在葡萄沟的快乐。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高涨,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把微笑带进课堂
情绪是最能感染别人的,教师的情绪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良好的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三、游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是教师语言的天地,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如果课堂教师一味地说教,学生长时间会感到疲惫,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使平静的课堂也荡起圈圈涟漪,孩子的内心也燃烧起智慧的火花。
四、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果树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六、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我国教育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教师本身就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总是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安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让他们唇枪舌剑去,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七、多样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课堂教学中朗读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所以课堂上的朗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上课出除了采用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之外,不再用其他的朗读方式了。这样的课堂从表面上看还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学生是否真的愿意去读,是否真的用心去读,却不可知。换个角度思考,就是我们成人,要每一天的语文课上都是老一套的朗读,找不到新鲜的感觉,他们的学习劲头就不会很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灵活改变朗读的方式,除了以上朗读方式,我们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老师与学生合作读,例如讲小松鼠在储存粮食时,老师可以这样说:“小松鼠,小松鼠你在做什么呀?”这样贴近孩子们那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的心,孩子们的兴趣没有理由不高涨,课堂气氛没有理由沉闷。要想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其次还需要我们教师拥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因为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鲜明、生动、幽默风趣,学生听起来会精神振奋,课堂气氛会活跃。
八、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 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蔡家河《让兴趣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J];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04期 2.刘述文《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赵秋会《好的语言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教书育人;2000年05期 4.郭莉《对创建良好课堂气氛的探讨》[J];才智;2010年04期 5.蒋美娟《如何让语文学习与快乐相伴》[J];才智;2010年18期
15.让生物课真正地“生动”起来 篇十五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生物课”教成了“死物课”,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是事倍功半。因而,时常有老师抱怨“学生好笨啊,讲了很多遍都学不会”。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探索欲、求知欲最强的时候。如果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受自身兴趣的驱动,主动地去认知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这样就可以让生物课真正地“生动”起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让生物课真正地“生动”起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让课堂气氛变的轻松活跃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而如何用语言抓住学生的心神,这是一堂课的关键。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但许多老师受到传统“师道尊严”的本位思想影响,课堂气氛过于严肃,认真,语言过于书面。殊不知,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思维才能积极活跃,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认知所学的知识。要想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不再低着头听,而是抬起头来,动脑筋主动去学,那么幽默风趣的语言便是最好的钥匙。
二、善于引导,妙在提问——让学生“动”起来
要想让“生物课”不成为“死物课”,而真正地“生动”起来,归根到底是要让学生“动”起来。
课前准备阶段不单单老师要自己“动”起来,认真备好课,也要让学生“动”起来,即通常所说的预习。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精彩之处,如:每一小节中的“问题探讨”“本节聚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制定预习提纲,自行探索,自主学习。通过制定预习提纲,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不仅目标明确,而且积极思考的主动预习,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去听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不但课前要让学生“动”起来,课上还必须要做到“善于引导,妙在提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初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带动学生的思维,立疑激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本节课的主题并将学生带入情境。导入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但无论何种形式的导入,都应该是建立在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大纲,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之上。如在讲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节课时,以设问的方式进行导入:“中国是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为什么会有人把‘地大物博’写成‘地大物薄’?”“欧美一些国家是鼓励生育的,为什么我国却要实行计划生育,这和我国的人口现状有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这些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地去教材中寻找答案,掌握知识。
当然,提出的问题要巧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把学生比较发散、活跃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同时,课堂提问要注意“度”,即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通过思维可以解决的。对于个别较难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小题化开,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难题思考中的障碍,并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使学生树立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信心。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发现问题,有自己的思路解释问题,均应给予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偏离答案或距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的否定。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偏离课堂教学目标较远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外共同讨论。
三、走出课堂,走向自然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连贯而延续的学习过程,生物也不例外。要想让学生真地“动”起来,对生物感兴趣,乐于主动地学习生物,不能只寄希望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课后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合作,在合作中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也能得到很好地延伸。如: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有个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指导学生课后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此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帮助理解记忆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这三个概念和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与沟通交流的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利用周末在校园内进行植物种群密度或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四十分钟的生物课堂延伸成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物大课堂,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四、结语
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引人入胜的导课提领了学生的心神;妙趣横生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融入自然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生物课堂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课堂,只要学生真正“动”了起来,生物课就一定可以真正地“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辉志.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湖南教育,2003.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李道仁.学会学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6.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篇十六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因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学生才能快乐学习。
1.师生间进行平等的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打消对教师的惧怕和戒备心理,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有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机会。
2.注重倾听与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学会真诚地倾听、理解,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与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有时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我们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六个大组,每组都有两名组长,开始的时候,小组的展示都变成了组长的展示,其他的组员不展示也不敢展示,对此,我们及时调整小组讨论方案,规定每天讨论交流的时候组长规定组员轮流展示,这样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展示者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认真倾听组内同学的讲解,吸取大家的建议、方法等。渐渐地,我们做到了人人都展示,人人的展示都在一天天地进步。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班级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不同认识水平或类型的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健康的发展。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1.让关爱充满课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期望传递给学生,特别是对数学成绩不佳者,不应轻易给他们扣上“差生”的帽子,当他们的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挫折时,应及时给予期望、信任和真挚的爱,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取得化败为胜的成功。例如,在课堂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回答不畅时,用期待的眼神或者适度的诱导进行激发;回答顺利时,用赞许的目光或者适当的表扬给予激励。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期望的信息,便会产生积极地“鼓励”效应,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动力源,促使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
2.用创新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種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才会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
3.让思考灵动课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我总是想方设法“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
例如,在“角”一节的教学中,引入概念之后,针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在学生思考之余提出问题:射线绕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是角吗?为什么?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1.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有关吗?2.在直线上取一点的图形是平角吗?3.周角与射线有什么区别?以使学生在疑中学,在疑中解疑,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每一节数学课只要教师精心设计,都会充满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这样,45分钟的数学课,就能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发言,踊跃地参与。这样数学课堂自然就充满了活力。
三、让生活融入数学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出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丰富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17.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篇十七
1、大胆猜想,体味乐趣
数学事实首先被猜想,然后才是证实,猜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用3、4、5三张数字卡片分别摆出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和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之后,提出数学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寻找“个位特征”,但猜测很快被推翻,因为个位是0~9中任一数字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探索一时陷入困境,同学们愁眉紧锁……后来有学生大胆地另辟蹊径:找各位数字之和的特征,经过大胆的猜测和大量的验证,终于找到了答案,顿时,同学们喜笑颜开。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和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了自己的猜想,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学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既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又体味到了探索成功的乐趣,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张扬。
2、学会转化,体味乐趣
转化是把未知变为已知,把难变为易,把复杂变为简单的思维方法。例如,学生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用量角器测量、剪拼、折拼、沿长方形(正方形)对角线分三角形……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他们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创新、建构数学知识,训练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奇妙,体会成功的快乐。
3、学会归纳,体味乐趣
数学有很多概念、法则、性质,它们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教给学生借助实例、模型等直观材料运用比较、归纳来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构建和谐,分享探究喜悦——乐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的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来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适时引导,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的评价。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就是合作交流。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如: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某一路段过往各种车辆情况”的录像,让学生进行分类统计。学生们面对穿梭不停的车辆无法统计。在学生们的要求下,我放慢了播放的速度,学生仍然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们产生了合作解决问题的愿望。后来在小组合作、明确分工下,很快完成了这次较为复杂的统计工作。通过这一环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也使探究得到有效的深入,更使学生分享到合作探究成功之喜悦。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各小组中摆放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任意三角形若干个。让组内同学合作进行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移一移等方法进行操作,看哪一组方法多。这样,各小组中的成员都会齐心协力,人人都会动脑、动手、动口,都会为合作伙伴想出的妙法而骄傲,构建了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他们乐于探究的学习热情也就自然爆发出来了。
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养成探究习惯——会学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依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反复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成新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甜美时,他会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我事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带2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的学具、1升的啤酒杯和一个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人人开动脑筋、想办法,紧张地忙碌着。反馈、交流时,各个小组的代表争先恐后地汇报他们的成果。有的说,将注满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学具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有的说,把1立方分米的学具盛满水,然后倒回200毫升的烧杯中,发现正好倒了五次,得到1升=1000毫升……最后,还有个学生说:“我知道,由于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还学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我推断1毫升=1立方厘米。”学生的神情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多好的情绪体验啊!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学习下去。他们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了自觉探究数学的好习惯。
18.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篇十八
《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学好英语》读后感论文
现在,对于中国人,只会说家乡话,是难以走出家门的,只会说中国话,是难以走向世界的。然而,对于中国现在的学生,学习英语已经是一门必修的功课了,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语言。
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学起步晚,其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学前儿童有很多学习外语的有利条件:3岁到6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孩子具有很强的语音模仿能力,能够很快形成对某种语言刺激的敏感反应,因而学习语言的速度非常快。学前儿童母语知识少,外语单词与它所代表的事物可以直接发生系,有利于直接用外语思维。学前儿童学外语没有中小学生学外语时的沉重心理负担,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www.Fwsir.com)小孩子的`英语学习一定要有一个英文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没有语言环境,要想掌握一门语言是很困难。如果没有语言环境,天天背单词、记语法是不能学好英语。这是大家都公认的。
英语教育靠学校和补习班之类的并不一定能让孩子熟练的使用英语,有可能会在考试当中拿高分,但口语表达方面并不算是掌握了一门语言,让孩子大胆说英语才是英语教育的重点,哪怕一开始说得不流利,不标准,也要鼓励孩子勇敢说,给孩子建立说英语的自信,这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很多孩子可能一开始接触英语时会有抵触情绪,这很正常,但需要老师家长的引导,不要强制孩子学英语,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孩子们放一些英语的动画片,和孩子们玩一些简单的游戏,从而让孩子在玩乐中接触一些单词,孩子会喜欢上这种方式的,因为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小孩子有“模式记忆”,这些词会让孩子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在他们的大脑里形成记忆,一个小孩子同时掌握三四种语言是很正常的,也许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可能会混合来说,但这段时间很快会过去,如果有足够的语言环境,那孩子很快就会学会英语。
19.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篇十九
一、参观生物集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集市是识别动植物的好场所, 带领学生实地参观, 既巩固课堂知识, 又开阔了视野,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鸟市
面对千姿百态、婉转鸣叫的笼鸟, 学生兴致很高, 观看鸟的外形, 测量鸟的体温, 观察记录鸟的排便等生理特性, 总结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2. 菜市
距学校不到200米的菜市, 植物种类较多, 辨认哪些菜属于植物的根, 哪些属于茎, 哪些是叶, 哪些是花, 哪些是果实等, 通过参观, 学生认识了变态的根萝卜, 变态的根状茎藕, 变态块茎土豆, 了解韭菜、葱的平行叶脉, 菠菜白菜的网状叶脉等。
3. 鱼市
组织学生参观鱼市, 从外形上认识了青、草、鲢、鳙、鲫鱼、鲤鱼等十几种淡水鱼, 认识了带鱼、比目鱼等几种海水鱼。
4. 水果市
桃瓜梨枣, 应有尽有, 鲜艳的颜色, 芳香的气味, 甜美的味道, 使每个学生垂涎欲滴,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询问关于果实的很多问题, 进而引导他们说出果实中的每部分结构分别是由子房中的什么发育而来的。
二、利用实习基地,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生物实习基地, 是我校的特色之一, 是生物教学的一片沃土, 给学生提供了生物课活动的场所。不仅有助于学生所学理论和实际很好地联系起来, 也有助于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1. 参观实习基地
每届初一新生刚入学, 我定会带学生参观学校的生物学实习基地, 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知识的绚丽多彩和无穷的力量, 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忱。
2. 栽培花卉、树木、农作物
利用校园的绿化区, 在合适的季节组织学生栽培月季、丁香、茉莉、仙人掌、向日葵等花卉。最好在植树节那天和学生一起栽种柳、松、柏、白杨树等幼苗。我校是市棉花实验基地, 指导学生培植棉花, 另外还有豆类、瓜类等。这样既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 又为下一届的学生提供了活的教材。
3. 采集小型动植物
根据下节内容的需要, 组织学生采集植物、昆虫活体, 把他们带入课堂。如, 上《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这节课时, 课前让学生采集各种完整的植物, 便于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再如, 讲昆虫特征前与学生一起捉“蚱蜢”。每年在植物分类学完之后, 都要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标本采集, 并试着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分类。
4.“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我和学生在实习基地还做了“破坏”生态平衡的实验:选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用一张大网网住其中的一棵, 这张网使任何飞鸟都不能通过。由于飞鸟捕捉不到树上的昆虫, 而使树上的昆虫日益增多, 这样这棵树慢慢的枯萎, 而未网的那棵树依然茁壮成长。看到这种现象, 学生再没有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 并自觉投入到保护生态平衡的活动中。
20.让识字课堂真正乐起来 篇二十
[关键词]课堂教学;识字教学;主动识字;引导学生;教师;教学质量
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识字教学既让师生感到枯燥无味,又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人文精神。那么怎样才能让汉字的教学充满灵性,让每一个汉字成为一个跳动的音符、一幅动人的图画、一个鲜活的生命呢?我觉得教师应该为孩子挖掘更多的识字渠道,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创造更多的愉悦环境,让识字教学乐起来。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比如,校园、班级、各功能室的名称;宣传标语、画廊、校风板报;精心打造的班级环境、多姿多彩的班级活动;老师、学生的姓名,作业本封面……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领他們走走、看看、读读、认认,汉字就以各种鲜活的形式跳跃到他们面前:校名、校风、教风、学风、教学楼名、宣传标语……小学生总是自发地被校园环境强烈地吸引和深深地打动。学生就在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活动中,快乐地认识了许多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实践证明,这样引导教学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汉字的做法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根据特点,采用有童趣的教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进取的、主动的、热烈的。
有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一般是反复让学生认读——“请你把这个字念五遍!”“每人把这个字念一遍”……在这样索然无味的气氛中,有的学生甚至打起了瞌睡。其实,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快乐识字。如(1)巧编谜语,其乐无穷。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时,学到一首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在导入课题时,我出了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话音刚落,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改平时无精打采的样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还了解雨的好处和坏处。(2)巧说“顺口溜”,妙趣横生。为了区分“巳,己,已”我编了如下顺口溜:开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经的“己”;闭口“巳”(sì),巳时的“巳”。通过巧编顺口溜,把学生识字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等难关一一攻破。将识字教学寓于学生游戏活动中,低年级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引导他们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能力认识字词,是一种识字的好办法。另外,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或者在练习中尽量添加“娱乐元素”,使他们由被动练习转为主动练习,也是帮助学生识字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开发文本资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掌握汉字最基础的凭借。识字教学生活化强调文本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强调文本的引领指导作用。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减少文本中学生早已熟知的内容,确定或补充文本教学中有价值的识字资源,开发文本中最有效的识字教学资源,提高识字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还可以为孩子搭建丰富多彩的识字成果展示台,鼓励他们把学到的生字制作成卡片,搜集自己认识的字做成剪贴本等,把各种形式的识字成果拿到课堂上来展示,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使识字教学充满快乐生机和活力。
三、教会学生自主探究方法,乐于创造性识字
多年来,识字教学大都采用往一的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第斯多惠所说“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教师从最低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开始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主动发现识字方法的习惯.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识字教学中,不唱“独角戏”,而是发动M桌、4人小组、小教师互教互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探究识字中,让学生总结出识字方法,如:比较识字法——“青、清、蜻(同音比较),请、情、晴、靖、睛、精(近音比较)”;在字形学习中,进行形近字的比较,如“晴”与“睛”、“人”与“入”、“休”与“体“、“蓝”与“篮”、“经”与“轻”、“诚”与“城”等;在字义学习中,进行近义、反义的比较,如“棵”与“颗”(近义比较)、“出”与“入”、“开”与“关”(反义比较)等;再如:换部首识字法——以“良”为声旁能组成“粮、食、娘、郞、廊、琅、浪、朗、狼”等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在辨析字形,分析结构。还有“编小故事”、“编儿歌”、“加一笔,减一笔”等识字方法,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识字氛围。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乐在其中地参与识字教学,当快乐的学习取代了枯燥的识字过程,当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那么,识字教学就真正走进了“教学的春天”!课堂就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推荐阅读: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01-09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精讲01-21
让小学英语尽显魅力11-08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地学英语06-28
真正的孩子小学作文01-14
有效地设计小学英语课07-10
[小学英语]小学英语不宜用国际音标07-22
真正的学霸小学作文06-09
小学英语引智培训英语感想07-23
英语单词小学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