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2024-07-12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精选15篇)

1.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一

以绘本为依托拓宽农村小学生英语阅读渠道的实践探究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困境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中提出对学生阅读的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阅读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交流信息,由此可见阅读在英语学习当中的重要性。笔者是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对阅读课提不起兴趣,总是抱怨阅读材料太长,太难,生词太多,学习效率低下,通过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观察,笔者发现在学生阅读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渠道狭窄。

农村相对于城市信息较闭塞,学习资源短缺,学生的阅读基本来自教材,接 触的阅读材料少,学习机会少,语言积累困难,很难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模式。所以笔者在思考通过什么途径能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呢?

2.对英语阅读失去信心

Pep小学英语教材,到了五年级,就出现篇幅较大的阅读文本,面对大量的句型,单词,对于学习渠道单一,英语接触面狭窄的农村小学生来说的确会不知所措,所以有什么方法能够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呢?

3.缺少具有激励效用的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能保持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此 创设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二)绘本应用的背景

绘本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已经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际上已经设立了多种绘本的奖项,如凯迪克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简称IBBY)于1965年设立了国际安徒生奖的绘本奖。

在西方,绘本阅读已成为普遍接受而且倍受重视的一种阅读方式,甚至可以说,欧美国家的儿童阅读,相当程度就是指绘本阅读,甚至连一些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也以阅读绘本来测试人才,如微软在招聘时就使用过绘本《失落的一角》。在美国、英国、新西兰的小学,发现绘本在他们的学校随处可见,触手可得。老师给儿童读绘本,儿童自己读,儿童和家长读。在师范大学的藏书室里,也存放着许多绘本。

国内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等多年来也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经典绘本,认为经典绘本应该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从中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三)绘本的优势

1.绘本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 读兴趣与习惯。图画语言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更加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

2.增长认识学习

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种种常识皆有描述,对阅历尚浅,经验有限的孩子而言,它犹如百科全书一般,提供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

3.提供生活经验

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大都局限在周遭的家人与朋友关系间,而绘本的内容多姿多彩,孩子可以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与事物,甚至人性百态。许多无法直接接触的生活体验,透过绘本这一媒介,间接地让孩子了解与体会,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

4.增进语言学习

透过绘本的朗读,孩子从中体会语言之美,并丰富词汇。孩子一旦享受绘本的乐趣,必会不断提问,不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父母也会以感情洋溢的丰富语言响应,无形中促进孩子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5.增进阅读乐趣

教师在朗读故事给学生听时,将其语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地传给学生,孩子无形中体验阅读的兴趣,自然乐于看书,终生与书为友。

6.涵养美学

绘本大都具备简浅的文字,调和的色彩和精美的印刷可以陶冶孩子心性,培养孩子艺术的审美能力.7.培养创造想象的能力 绘本文字的简明,而插图细腻,因此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并而产生学习迁移的效果, 奠定日后探索思考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的目标

(一)概念界定

绘本就是指图画书,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透过绘本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及文字理解能力。长期推广绘本教学的吴敏丽认为,人天生就是喜欢听故事,透过故事绘本教学,不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外,同时累积对世界的认知,并吸收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二)预期目标

1.收集适合学生阅读的绘本,能与教材巧妙结合,并努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英语阅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激发农村小学生英语英语阅读的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小组内成员或小组之间相互分享绘本,解决绘本价格昂贵的问题。并形成以小组长为核心,带动并帮助小组内其他成员共同阅读的合作学习模式,将绘本教学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英语阅读渠道.3.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保持对英语绘本阅读的兴趣。

(三)研究内容 1.对绘本选材的探究

(1).尝试通过网络下载绘本或绘本视频,收集绘本资源丰富的网站并建立一个资源库;到书店或网店购买精制的英文绘本;多和同僚们交流,获得更多有关绘本的资讯。

(2).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尝试选择一些简单易学,句型重复率高,画面色彩艳丽,适合学生学习的绘本。

2.对绘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探究。

(1).尝试将绘本与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有效结合,实现文本再构,然后又回归教材。(2).尝试对绘本进行剖析, 探究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3).尝试让学生在掌握绘本的基础上,能够合作表演绘本.(4).尝试让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绘本,输出自己设计的简单绘本,并收集成册。作为学习挡案袋的一部分。

3.对绘本阅读课外推广的探究

(1).尝试在学生对英文绘本产生一定兴趣的基础之上,按照异质小组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买一些适合的绘本,在组内或组间进行资源共享。

(2).尝试在小组内以小组长为核心, 带动组内成员进行绘本的阅读,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阅读绘本的习惯,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氛围。

4.对运用学习档案袋与争章活动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的探究。

(1).尝试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每位学生只要能完成本级别的任务就可获得一枚章。A级别,要求能朗读绘本,并录制成音频,存入档案袋,可获一枚笑脸章;B级别,要求学生能表演绘本,能在小组内展示,组长评定打分,回家表演给家长看,并让家长打分,评分表格存入档案袋,可获一枚花朵章;C级别,能以所学绘本为模板,编写自己的绘本,并将作品存入学生档案袋,可获一枚星星章。(2).尝试将收集到的绘本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包含2到3本绘本,学生阅读完A级的书本,并完成该生相应级别的任务,便可进行下一级别的阅读;假如多次作业下来完成情况不错,可以将任务升级,章也相应的升级。

(3).尝试设置争章表格,表格要能体现学生的姓名,阅读的绘本名,学生的阅读等级等信息,并把表格张贴在教室较显眼的地方,以此激励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行动中发现问题,筹划解决问题的对策,观察与反思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借助理论,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是提高本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方法。

2.课堂观察法。选择与教材相适应的英文绘本,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尝试开展教学活动,并及时记录课后反思及改进措施,再实践,再改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观察,及时积累第一手的研究素材。

3.案例分析法。对学生在绘本阅读活动的现实场景中的描述与整理、分析与评价,以提升研究资料的层次。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实践提供的事实和文献资料,具体描述实践活动,分析概括成功经验,努力上升到理论高度。

5.文献法。围绕课题多方面、多渠道地搜集有关“英文绘本教学”的研究文献,努力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及时把握研究动态,及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让课题实验单位与成员共同分享,以便于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5月)·整理收集研究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编制。·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搜索。·组织形成子课题研究项目小组。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6月—2013年2月)

·划分课型,具体开展研究,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个案素材。·对相关实践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初步研究报告。·召开课题研究中期论证会。

·通过“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的办法,进行研究成果推广实践。·丰富研究数据,逐步完成相关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典型案例集。

·召开课题成果鉴定会,提交鉴定。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领导重视,学生老师兴趣浓厚: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工作,这对本课题的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学校老师、学生对绘本阅读兴趣浓厚,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

(二)研究力量强:参与本课题的教师都是农村的一线教师,他们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课题的正常运行;他们好学,能在别人优秀的经验基础上提升自己。他们每个人都走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能深入探究绘本教学,有足够的一线资料。从而使课题能在全区范围内得以广泛的开展。

(三)经费得到保障:本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经费上给予全力的支持。

四、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一)主题报告:《以绘本为依托拓宽农村小学生英语阅读渠道的实践探究》

(二)撰写相同主题的教学论文与案例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S].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9年 2.杨式美”英语说故事指导及其在国小英语教学上的应用”,台湾 3.李玉贵 “以 „图画‟, „故事‟书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台湾 4.鲁子问,《小学英语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余治莹,王林,《绘本欣赏与创意教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6.郁菊香,“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2010年 7.王燕,“电子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M].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

2.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二

一、改变现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情感培养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 清除不良学习情绪, 产生激情, 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能把美好的情感带给学生, 就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让他们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他们的心灵在生活中激发出美的火花, 在写作中健康发展。

1. 鼓励引导, 激发情感。

在作文过程中,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 也应予以放大、表扬,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不足就婉转指出, 并加上安慰鼓励的话语, 这样学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习作的热情也会更高。

2. 感受生活, 培养情感。

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去感受生活。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 为学生的习作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 自然有话可说, 自然情深意切。我们不妨开放学生的习作时空, 让他们自己去感知整个世界, 在自由的时空里捕捉作文的生命活力。

二、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

俗话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才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从中获取素材, 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对周围实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我们要记着,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 平日里所见到的无非就是大山和庄稼, 学生想模仿美文中所写的优美迷人的城市夜景, 也想写写那热闹的游乐园的快乐场面……可惜他们没见过呀, 想编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办?那大山的巍峨、那抔黄土的深情、那田埂的烂漫, 都是美好的素材;那浑身沾满泥土的农人恰是鲜活真实的素材……所以论到根本, 就是要写身边的真实的生活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于是“必须寻到源头, 方有清甘的水喝。”而这源头就应是阅读, 就是生活。

2.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成为写作的必然。

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并非孤立地发生发展, 而是相互作用, 相互转移的。在读物品种多样、门类齐全的阅览室, 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选择性的阅读, 但要求要明确, 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要集中时间重点阅读, 深入思考。不具备条件的不妨引导学生自订一批报刊杂志, 或班级自办图书角, 集个人的少量、单一的读本成集体的大量、丰富的读物群。

读社会, 读人生, 读书本, 成为积累的必然。多读书, 读好书, 多接触中外名家的著作, 多琢磨其中可以利用的精妙之处, 包括思想的、形式的, 为写作打下丰厚的基础。读“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体会到了苏轼那恢弘的气势;读“念天地之悠悠, ”读“西出阳关无故人”, 品味到的是不尽的孤独感;读“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领略到大丈夫的满腔豪情。

3. 鼓励学生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深入社会。

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 增加自己的社会敏感性, 还要多参加社会活动, 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 从而为选择创新点打下基础。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 蜂不采花酿不出蜜。正因为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 故生活之树常新。农村的孩子不是家家都有电脑的, 那他们通过什么去了解社会呢?寄宿的孩子有了星期才能回一次家连看电视的机会也是有限的, 怎么办?周末必须完成的作业就是看电视搜集一些新闻材料, 等返校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讨论, 让学生增长见识。创新写作之所以有时是一触即发, 是因为作者正好对这种生活或形象很熟悉, 或很感兴趣, 并且偶发事件正好触到了作者所深思熟虑的东西, 方才一拍即合的。

3.拓宽视野教学方法的轨迹 篇三

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等,以攫取侵华特权。1867年美国单独侵略台湾失败,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门户开放”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签订协议,宣布美英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解放战争时期扶蒋反共,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帮蒋介石运输军队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还为国民党装备军队、训练军事人员、给予贷款和物资,支持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6年,美蒋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现代时期1949年-1972年遏制、孤立、对抗,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6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国援越抗美。这一时期,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1972年现在和解建交、合作交流、曲折发展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于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可称《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1982年8月17日,中美签订《中美关于解决美对台军售问题的联合公报》(可称《八一七公报》)。

二、拓宽视野方法有利学生的发展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同学们对近现代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拓宽了视野。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相互团结协作、合理分工,使成员们的团队意识得到增强,使课题的研究顺利完成。

在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探究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和相关评价标准。

一是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科学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潜心抓好课堂教学密度和教学效率,切实指导学生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对基础知识复习要紧扣课本,课课过关。

二是在复习预设中我们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认真研读课标,对内容标准中的具体要求要理解到位。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更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形成知识架构,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科技能和思维方法;然后要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基本能力上来。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前因后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微宏并重的把握历史史实,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拓宽视野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在复习指导中运用好精讲精炼、讲练结合的复习原则。教师要把知识的精讲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关注提高答题技巧的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利用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有效性、规范性以及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最后运用排除法、最佳选择法等方法选出最佳答案。本题型注意识别迷惑选项,并全面、综合的分析问题。

四、拓宽视野教学方法成果硕硕

4.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四

数据显示,中国大学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者的失业率已高达16.4%,同官方就业率形成巨大反差。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也迎来了最难就业年,据调查机构统计,从10月29日至4月10日,被调查的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届下降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

如今,大学生“村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捧的话题之一。7月29日《郑州晚报》)结果显示:这个暑期,郑州轻工业学院师生们针对大学生“村官”做了一个调查,近六成大学生“村官”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选择下基层。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多为社区(村)事务。从起,北京等17个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到村任职可以提升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减少基层治理危机,同时弥补因城镇化建设导致的农村精英人才的流失,大学生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大学生村官的招聘考试,有人认为选择村官只是目前暂缓就业压力而选择下基层。相对今年近700万的`大学毕业生,村官招聘不单单是缓解就业压力那么简单,从国家的层面上讲,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特别是党员的外出,造成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薄弱,不能担负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从党的事业上讲,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从大学生个人来讲,国家出台的大学生村官的研究生考试、公务员定向、科级领导干部定向招考等等的优惠政策,如果能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选择并能实现大学生村官的职业愿望,并能够有一个坚守的心态,克服困难、扎根农村;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放下身子、勤学实干;有一个淡定的心态,淡泊名利、不计索取。大学生村官其实也就是你人生经历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已,而不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

不可否认的是,自20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以来,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由于村官的工作事宜和地位权限没有被准确定位,导致村官在村级组织管理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村官的待遇、考核、去留和升迁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地区差异大,时时变动,也对这个群体的良性发展构成了威胁。如果决定报考村官,首先你要有个心理准备,那就是仍要继续考试。毕竟这个工作一没编制,二不稳定,并不是什么铁饭碗。但是,相对有了心理准备后,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比较早的接触公务事务,了解和熟悉政治文化,对你今后的提升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就很难担当社会重任。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大学生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会成为有志成才者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5.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农村特色 篇五

摘要: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现状不容乐观,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农村小学的写作教学要贴近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小学生喜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新意,写出农村特色;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热爱农村生活,观察农村生活,让学生把写作文真正当成是自己表达的需要。

关键词:转变观念;贴近农村;观察生活;喜于动笔;乐于表达

农村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农村有着与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小学生也不缺乏作文的素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品并不高,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的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难得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学生对作文没兴趣,写作仅仅是为完成作业而已,尤其是与农村生活相脱离,这一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干巴巴、空洞。不是对人物和事件做具体、细致的观察和描写,而是满足于说个大概意思,内容模糊,空洞无物。不能给人以具体、切实的印象。学生的作文脱离平凡的农村生活,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

(二)缺乏对写作目的的明确认识,言不由衷,爱说假话、大话、空话、过头话,废话连篇。学生作文应该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吾手写吾心”,怎么想怎么写,可有的学生却偏要唱高调,不加思考的写些豪言壮语,争三好,立壮志等,有的甚至写成了检讨书、保证书等。有几分切合实际呢?胡编乱造,虚情假意,无真情实感。

(三)急于为了完成作业或应付考试,抄袭他人文章,套用或改动熟记范文,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无法彰显个性,丧失了真正的自我,更丧失了应有的朴实的乡土气息。纯朴、自然、清新的文字不见踪影。

(四)作文练习局限于课内,忽略课外、社会这一大舞台;只重视习作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不重视生活素材,语言的积累,等到作文时,成了老师与学生心病。

二、转变观念,赋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以农村特色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教育观念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法也应随之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式的要求。要改变农村小学生作文脱离农村生活的现状,我们就要转变观念,抓住农村特色进行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本地区或本学校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充分认识到农村学生的作文积累来源于生活,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就应该植根于农村生活。要侧重本校和地区实际,赋予作文教学以农村特色,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品质,改变农村学生作文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为主,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挖掘农村习作资源,教师要转变学生作文观念,从而解放学生作文思维,丰富其写作内容,真实表现自己的生活,说真事,抒真情。让学生把写作文真正当成是自己表达的需要,并做到感情真实。

(三)教师要对农村小学作文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有的放矢;《课程标准》强调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拓当地写作资源,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四)改变以往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做法,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田野,让学生观察农村生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和写作空间,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作文指导上不再局限于几节作文课上,而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

三、农村小学生作文如何写出农村特色

(一)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农村田野中的各种植物,农家的楼房、庭院,农村的春种秋收,农村的生态环境变化,农村特有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农村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是充满了农村情趣。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些浓厚乡土气息的见闻感受加以积累整理,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知识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两全其美。

(二)体验农村生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平常生活中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大胆实践,乐于实践,写出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正感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中有生活的乐趣。

(三)拓宽写作题材;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出一些实实在在的题目,写出农村的特色。引导孩子感受现代农村生活、爱护家乡环境,描绘自己眼中的家乡以及家乡人的聪明智慧,让孩子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通过访农户、集农谚、问农时、干农活、学农事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

(四)激发写作兴趣;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农村的内容,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一句话,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说。

6.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 篇六

[摘要]复述是把别人说过的话或自己说过的话重说一遍。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是作文训练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训练,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關键词]教学方法;作文教学;复述

复述这种利用语言文字进行变式写作训练和迁移写作运用的作文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更能引导学生从说“空话、套话”的写作困惑中走出来,对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一、看图复述,迁移写作方法

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教学挂图或简笔画,按一定的顺序复述。现以《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学习完第二课时后,我就挂出家乡第一高峰——“阿婆揽孙”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因为这是一座学生熟悉的山,所以图画一挂出,教室里顿时哗然,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我接着说:“这座山位于我们家乡高坪村力山尾,和金秀大瑶山交界,海拔1581米,是我县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展开想象:“这座山的形状像什么?周围是怎样的景象?这座山有什么特点?山中会有什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物,会引发出怎样动人的故事呢?”学生积极地动起来,同桌之间小声交流。3分钟后,我请学生举手发言,他们有的说:“这座山的形状像一位老人,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子。”有的说:“周围是一片石峰群,云雾绕在山间。”有的说:“高山中有瀑布流泻,山中流水清澈甘甜,使人很容易想起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说:“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也很合理。是的,这就是我们的名山——‘阿婆揽孙’。我们家乡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澳门的同胞来投资开发。现在,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仿照《桂林山水》的写法赞一赞我们的家乡吧﹗特别提醒大家,在文中可以穿插一些有关山呀、水呀、庙呀等景物的传说,让你的文章如穿上七彩神衣,更吸引人。”接着,我让学生根据图画和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再动笔起草。学生们个个奋笔疾书。

这节作文课,我用看图复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指导学生观察与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复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角色性复述,创设写作情境

角色性复述是有层次、有深度的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训练。它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写作前参与文中的有关情节,身临其境,充当文章或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体验式或表演式的复述,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一堂作文课上,我就创设了一个找“图钉”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性复述。上课了,我从教室后门往讲台走去,一到讲台,我故意慌张地说:“哎呀,我夹在书本中的一枚图钉掉了,要是谁不小心踩着了怎么办呢?大家赶快找一找吧!”学生们一听,立刻找开了,不到两分钟就找到了图钉。于是我宣布:“今天的作文题目是‘找图钉’。”学生立刻窃窃私语,面露难色。我说:“很难吗?”班长站起来说:“这么简单,这篇作文一定很短,几句话就写完了。”我说:“听到老师说图钉掉时,你们心里怎样想的?”学生答:“我心里很着急,眼睛马上看地面。”“后来你怎样找图钉的?”班长说:“我低着头认真地望着地面,但还是没看见图钉,于是我叫同学们小心找、仔细找。”我继续引导:“找图钉时的动作是怎样的?”有学生说:“我蹲着挪动脚步,目不转睛地望着地面,课桌脚、椅脚找得特别仔细,生怕哪个地方没找到,生怕同学踩到。”我继续问:“找图钉时的心情怎样?”学生说:“我心里默默地说,图钉快出来吧!求你快出来吧!我想,要是我能找到多好啊!同学会感谢我,老师会表扬我。”另一个学生说:“图钉那么圆、那么尖,滚到哪了?我把椅子搬开,不小心碰到了脚,好痛啊!我用手揉揉被碰痛的脚,眼睛却盯着地面,心里是又气又急,又担心找不到图钉被哪个同学踩到。”……我及时说:“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找图钉的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和各个同学的神情。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发言,加上自己找图钉时的心情与动作开始写作吧。”学生立刻拿出稿纸和笔,教室里顿时响起沙沙的写字声。

这节课,我用角色性复述来创设写作情境,培养学生写纪实作文的能力。这样的复述教学没有从文体的角度提出要求,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使课堂达到了“自我表达,写出内心,张扬自我”的境界。

7.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七

一、拓宽视野, 让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

拓宽视野的意思是指, 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将眼光限定在教材、教参和高考试卷之内, 而要将目光从这些素材中转移出来, 转移到学生身上来, 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来。

以《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为例, 其中有一节探究内容, 即“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教材上列举了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并明确指出“脱离党的领导、不遵守法律法规、不遵循程序和要求, 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这样的一段内容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理解呢?显然, 我们要走出教材中所举出的两个事例, 要让教材提出的查阅、回顾、列举等教学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事例中来。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之下,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将发生颜色革命后国家的政治状态, 将泰国近来的政治状况等提供给学生, 我们还将近来网络上流行的“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博文让学生阅读, 我们让学生看这些时并不直接给他们施加某种观点, 只让他们去感受无序情形下政治混乱的情形。在这一基础上, 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两个事例, 进而感受身边的无序政治只能导致无序局面的情形。这种设计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一教学设计, 我们会发现其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教师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 让学生在理解教材之前有了一个联系生活的阶梯。有了这一阶梯之后, 学生与教材乃至于政治观点之间的距离就会被拉近, 学生所接受的政治观点的过程也就不容易是单向传输的过程。

二、借力打力, 让学生与政治联系起来

借力打力在这里是个隐喻, 意思是说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理解来生成我们的教学目标。政治教学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学生的实际;政治教学的归宿点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课程标准所体现出来的国家意志。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会知道, 这两者之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这个过程也不应当是机械灌输的, 而应当是在一定技巧下进行引导的。我们所说的借力打力, 就是借学生原有的认知之力, 打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片面认识, 从而使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得以形成。

要想让借力打力成为现实,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 尤其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时, 要弄清楚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这样“借力”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而“打力”的过程则是教师在瞄准了教学目标之后, 通过自身的教学智慧, 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的观点逐步走向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以“我国的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教学为例, 毫无疑问, 本内容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认同、接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一观点。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遇到的矛盾是:一方面学生对于这一观点是认同的, 另一方面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能反映权力就在阳光下运行。理论与现实的不一致, 使得学生在认同这一观点时出现较大的争议。在了解到学生的一些观点之后, 笔者就有了“借力”的基础, 于是进行了这样的“打力”教学设计:首先, 肯定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公权滥用的现象, 以体现公权公用的迫切性;其次, 与学生分析公权滥用的原因;第三, 跟学生讨论防止公权滥用的方法;最后, 形成“让权力在阳光运行”的共识。

实际教学中, 学生在第一步时反映热烈, 无论是切身体会还是间接知识, 都能表现出对公权滥用的深恶痛绝。当我们与学生一起分析公权滥用原因时, 学生一方面指责公权滥用者自身素质不够, 但也有学生指出权力的运用不能寄希望于个人素质, 因为人的本性常常是自私的。有了这一认识基础, 在讨论公权滥用的方法时学生就能自然地想到只有将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让公权没有寻租的空间。最后通过前后综合, 我们引导学生认识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不是一个状态, 而是一个过程;“阳光”所寓指的不只是公开, 更包括一系列制度保证。当我们将话题延伸到“八项规定”上时, 当我们将话题延伸到“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所作的努力时, 学生似乎也感觉到阳光照射到自己的身上, 对“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侵权要赔偿”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总结与反思

现在的高中政治教学挑战较大, 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教学过程中想不灌输却难以引导, 政治教学中价值观与现实中的利益取向使得很多时候的课堂教学都多多少少有点苍白无力。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政治教学必须进行改革。问题在于对于众多一线教师而言, 宏观角度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习惯。因此, 笔者认为更为实际的改革之路应当是教师自身首先要形成改革的意识, 然后去研究学生的实际, 以了解学生已经拥有了哪些观点, 这些观点距离核心价值观有多大的距离, 应当采用同化还是顺应的教学方式等。同时, 还不能忘记对教学的评价, 即学生对政治课堂上形成的观点是不是能够自觉地运用实际, 是不是对自己的日常语言与行为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等。

8.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八

袁州区天台镇妇联积极为农村妇女拓宽就业渠道 天台镇妇联针对本镇富余劳动力多,农村妇女就业难的特点,积极为农村妇女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充分发挥致富能手的帮扶作用结成“一对一”对子,通过帮扶带动大批妇女自主创业,使全镇800多名妇女成为致富能手。二是依托培训机构,帮助农村妇女提高就业能力,使她们能走出去就业。该镇妇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农技专家为农村妇女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妇女参加劳动就业部门组织的培训。三是依靠本镇招商引资企业打造农村妇女就业平台。目前,在该镇落户的东茂电子厂、胜达电子线路板厂、万志宇电子厂、港丝利服装厂等9家企业为1400多名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江西宜春袁州区天台镇妇联邓冬梅

9.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九

兴国县洪门小学 郭显清

我从事农村小学教学十四年,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很多农村小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常采用的方法是:一.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二.背优秀作文三.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四.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如果不是这样做,而的确是学生自己写出的作文,也是十分”糟糕”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文题材雷同,千篇一律

农村大多远离城市,村里又没有可供人们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活很单一,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打发。加上乡村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反复强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本来学生就没多少内容可写,教师这么一限制,写出的文章理所当然雷同甚至千篇一律。

2、内容空洞、欠真实,语言贫乏、平淡

农村学生的大多数家长认为给子女买课外书是一种浪费,买一本书可买得一两斤猪肉,不如拿钱去买肉吃合算。农村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就是有读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因此,学生除了课本外,很少能阅读到课外读物。现在,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臵,领导、教师怕学生外出活动出事,干脆不组织校外活动。农村的师资配臵不够,很少有体育和音乐教师,还有资金的短缺,所以,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因而,学生写出的作文语言贫乏、平淡,内容空洞无味。可是,不写作文,教师又不允许,于是,学生只能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文章哪来的真情实感?

3、层次不分,缺乏想象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习作大多一篇作文只有一个自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大半是不管什么作文,都死定分为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或者想什么时候分就什么时候分,不会用过渡句把文章连贯起来。另外,许多学生的作文,记事纯粹记事,平铺直叙,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一律没写,都是流水帐式的。

4、语病较多,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大部分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本地方言交流。当地教师为了省事,也爱用当地的方言来教学。因受方言的影响,学生在习作中常用本方言的句子结构形式来写作文,因而语病较多。另外,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段话中,中间停顿都用逗号,句末一律放句号。或者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不管句子是否完整。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1、广泛阅读

俗话说“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广泛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如,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学生口味,并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时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

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课前五分钟等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等。

2、学好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交流

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学校应要求学生、教师在学校里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一律讲普通话,提倡校外也讲普通话。经常举行普通话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开辟“普通话一角”,“课前说话五分钟”等。

3、充实生活

常言道“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吸取有趣的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教师要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观看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等。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劳动,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充实学生的的内心感受,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言了。

4、创设新颖、生动的作文形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的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在生活中鼓励学生针对本班或本校的好人好事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在校园里乱扔纸屑、果皮、瓜壳……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写一则倡议书;针对学校里的不良

10.拓宽中学生英语文化视野的策略 篇十

一、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文化理念,积累文化素材

新课程英语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文化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文化理念,以积累文化素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还能够促使他们在认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

我们以《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 1 School life中的“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为例,进行阐述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文化理念对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素材的重要作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British people eat lots of desserts after their main meal.学生对British会有这样的疑问:文中的UK就是指英国,为什么用British。对此,我们不妨告诉学生:英国的全称是: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分为4个部分:Scotland,England,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他们有不同的民族:Scottish,English,Welsh,Irish。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彼此在表达意义上应该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基本文化理念,更能够了解文本表达意义。

二、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层次

任何语言都是文化发展的积淀,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地了解英语语言的发展历程,体味语言发展的时代性和生活性;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感悟深度,满足他们学习发展需要。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层次,主要体现在:(1)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成语或者俗语;(2)理解英语常见语言中的文化内涵;(3)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典故或传说。这些英语国家文化内涵不仅是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的保障。

例如,像这样一句话:Although he did the all thing,he was still the cat's paw.学生对其中的“the cat's paw”可能会费解。从字面上看该词意为猫爪子。这里就有一个深层含义:有一则寓言说,有一场大火烧到了栗树,于是猴子怂恿猫从火中取栗,它帮猫看着别的动物,以防偷吃,拿到的栗子平分来吃。猫每次捞出一颗,其爪子便被大火烧伤,根本不能吃,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猴子受惠,猫却一无所有。英语中常用“猫爪子”来比喻“自己被人利用而却无所得的人”。如果学生掌握了上述语境意义,就会不难理解其意了。

三、关注世界文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文化的发展是在传统精华基础上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更是一种融会贯通。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创新性。《牛津高中英语》在教材的编排上就是通过“Welcome to the unit(单元导入)”来进入“Reading”的,期间的文化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接受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世界文化发展,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不仅增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中,关注世界文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可通过运用如下的教学策略来予以实现:(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互联网学习的方便性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以此来获取更多的世界文化发展资料;(2)鼓励学生利用好现有的学习资料,尤其是一些反映当代生活的文章语言,特别是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全面接受英语语言信息,为他们感受真实、地道、优美的英语提供支持;(3)鼓励学生学习会阅读和使用英文类报刊杂志,让学生在综合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发展的时代性和鲜明新,增强他们的跨文化学习意识;(4)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上述分析,在教学中围绕文化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在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基础上,不断增长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感知地道纯正的英语国家文化的使用,帮助学生适应未来,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就中学生英语文化知识视野的拓宽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英语语言的生成发展离不开一定文化的积累和运用,文化是语言国家在风俗民情、生活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和体现。在教学中注重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促进学生加深多本国文化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文化理念,积累文化素材;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层次;关注世界文化发展,培养世界意识是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拓宽中学生英语文化视野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视野,世界文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德儒.从课堂文化介绍看英语文化教学的原则与手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2).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 10-19.

[4]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10).

[5]欧阳雪青.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薄弱的现象和强化措施[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4).

11.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篇十一

阿岗中心学校海马完小 尹筱胜

内容提要: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厌写作文,写作能力不高,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应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习惯;培养阅读、观察、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给学生创造施展各种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来重新建构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习作习惯;兴趣。

“作文、作文,磨破脑门。”这是普遍学生作文的心声。的确,每次作文,学生都是这样低声嘀咕。不仅城镇学生如此,农村小学生就更是如此;不仅学生如此,我们老师在上作文课时也感到无从教学。作文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每到作文课时,学生们抓耳挠腮,瞑思苦想,老师看了也着急。作文教学难,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是“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难,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细心观察;对于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缺少积累;平时接触到的事物比较少;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课余时间大部分被繁忙的农活所占据。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作灵感的平台,就成了我们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在长时间与农村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作文难是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既有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方面的因素。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在自身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心理是引起并驱使人的行动的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厚,活动就越有效。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写作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文教学中要消除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需要加强作文目的、意义教育,注重作文训练的方法。首先要组织丰富有趣的认识活动;其次要从实际出发;第三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习惯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这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要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须注意以下几点:

1、起步要早

据心理学研究,儿童时期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小学生语言要注重早期阶段教育,从说到写的训练要提早起步,抓住有利时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注重培养学龄儿童的说话能力,引导学生把看到的事物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说促写

教学实践证明,以说的训练带动写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协调发展,其结果事倍功半。孤立地教书面语言而忽略口头语教学,其结果是事倍功半。

3、点滴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从三年级起,学生认识的汉字多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景物和大自然,每天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执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良好的作文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学生课后谈感受、启示、收获等等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黑板报、作文园地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使学生在学中写,在写中学,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中的难,往往是学生不知如何下笔,而写不出来,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被教师的“框框”套住。使学生厌烦,作文中应减少这些束缚,让学生跳出教师的“框框套套”自由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

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习作教学。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五、培养学生的人自我品读、评改能力

品读就是品味分析、品评优劣、品中感悟的读书方法。自我评改作文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习作水平是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修改中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改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学会品读,以在品评赏析自己的习作作为主要过程,以在品读中提高自我评改、自我矫正、修改的能力为最终目的。读是学生修改习作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去品读习作,让学生在赏读中激起展示成功的勇气。同时,有利于鼓起同学间进行习作交流的信心,也能从同学的习作中汲取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的优势。每次习作后,教师根据学生习作的情况,选择典型病例,师生共同修改。通过评改,学生领悟了修改习作,可以改字、词、句,使文章通顺、更加详细、更加生动优美。明白修改文章的目的,是使写出的文字更好地表达思想、合乎逻辑、更加的规范。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修改,以达完善。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给学生创造施展各种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来重新构建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2.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十二

广西昭平县北陀中心小学 邹秋华

记得有一天,我的侄子在街头碰到一件新鲜事,回来后给大人介绍,可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半天也没有讲清楚。对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小学生口头作文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当前,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已把口头作文训练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我国的叶圣陶、张志公等专家学者也极力推崇口头作文。为了使教师能够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农村小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去年4月份,由我负责的课题《农村小学中年级口头作文能力的研究》已由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在探索研究中,我觉得小学教师可以从下面几点去实施口头作文的教学。

一、充分认识口头作文的独特优势。

1、口头作文具有较高的效率优势。口头作文兼有快速思维、迅捷表达的特点。心想口说,言随意至,因而同一单位时间内其数量必然超过书面作文。用口头作文辅助书面作文,能大大减轻学生由于单一的书面作文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及枯燥感受。

2、口头作文具有“愉快学习”、“情境教育”的优势。因为口头作文易于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营造热烈。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其他同学的“说话”,能贴近听者的心灵,引起共鸣,激起作文的欲望,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二、重视实施口头作文的必要性。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教师在作文课应安排先说后写,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事实证明,口头作文的训练是必要的、有效的。

三、多渠道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在课前活动中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坚持每天课前两分钟演讲。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没有内容限制,要求不超时,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最好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绝不会让一个毫无准备、语无伦次的自己展示在大家面前,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尽管那只有短短的两分钟。能力强的孩子事先会在头脑中确定内容、组织语言,然后练说

一、两遍;能力差一些的也许会先做笔头的准备,拟定演讲稿,然后反复练说。无论哪一种准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而后一种学生更是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任何负担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①灵活运用教材将口头作文贯穿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训练,加强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

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内容:自然方面的、社会方面的、艺术方面的,教师均应将其列入口述的内容。有时,也可联系各科教学情况作为谈话内容。如“昨天那节体育课,你是怎样上的,有什么收获?”“上节音乐课,你学会了哪些乐理知识,新歌学会了吗?怎样学的?”“社会课上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为了使教师指导这些话题时做到心中有数,口述前,教师可先与科任教师或本班学生了解一下那节课的内容或情况。

③联系生活,利用农村独有资源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大自然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草野果,淳朴又善良的山民,都是学生们最熟悉的事物,可以作为口头作为训练的素材。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说话素材的大好机会。所以在口头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触摸农村,感受大自然的风采,努力把自己做的家务,干的农活说出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具有农村特色的事情也和别人聊一聊。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就有话可说,作文就具有生命力。

3、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开展主题班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情境表演等,多方式多渠道地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

总之,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即使是农村的学生,也能跟城镇的孩子一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顺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全面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均有重要的意义。

13.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十三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在封闭的课堂里,固定的模式里已变得不会作文,甚至讨厌作文,老师们面对如今的作文教学现状也无所适从。因此,不少学校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老师不会教,学生不想写,无人愿意改”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谈谈我的做法。

一、迁移———架起阅读与作文的桥梁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里讲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念与应用》一书中写道,发展写作能力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去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经验是: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

我们语文教师常苦于学生想写却无从下手,或是短短几句话,作文就结束了。那么,在作文训练中,加强读写结合,利用“读”和“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读”来促“写”。将小练笔挤进课堂,适时安排续写、扩写、改写、写感受、尤其是仿写等形式,不失为一良策。

案例一。学习了《天安门广场》,学生不仅感受了它外在的宽广与壮观,而且感受了它内在的庄严与神圣,并由此产生了民族自豪感。课后,我安排了描述学校的维新广场的训练,学生不仅能按方位顺序描述它周围的建筑,而且学会了通过描写升旗时,重大活动时或节日时的场面,表达出对学校的赞美。

与其让学生无话可说,不妨让学生多做一些这样的“读写迁移”“以读促写”形式的小练笔。学生在课堂练笔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后,再大胆放手,学生必然能做到不拘形式,收放自如,作文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了。

二、激趣———挖掘富有情趣的活动载体

兴趣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内在活力,也是一个人终生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在作文中,兴趣的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生对作文课不感兴趣仍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努力在作文教学中多开辟一些活动阵地,尝试为学生搭建一个富有情趣的平台,始终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望,使其在活动中快乐,在快乐中作文。这样在学生眼中听、说、读、写不再是苦不堪言的差事,而是一种激发人踊跃参与的“游戏”。

案例。活动《找硬币》。导入:咱们班上有一位同学有特异功能。(生惊讶状,有人摇头)不信,咱们测一测。(初始准备的工具:三个小碗和一簇树叶。)过程:请预先接受过暗示的那名同学出场。游戏一共三轮,让被试者通过看、听、闻的方式从盖着的三个小碗中判断出硬币在哪个碗里。教师的暗示动作只有“特异功能者”知道而又不能被其他学生看出。

游戏的过程一步一个环节紧紧扣住观众的心,“特异功能者”成了学生心驰神往的“抓手”,观众的心理与反应很有趣,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高潮迭起。找硬币的活动其实就是为学生再造了一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其中、快乐其中,活动的内容就是写作的内容,同时将写作作为延续和分享活动的方式。我想这样的作文课,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作为教者应更多地提供这样富有情趣的载体。

三、动情———诱导学生倾吐的催化剂

作文教学首先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只要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内心世界的表白,我们都要给予鼓励。我们要和学生共同发现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灵感,为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不要追求所谓的写作的立意深刻、结构完整等。古人说“情动而辞发”,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

案例。《我的老师》。师: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生:教师节。师:那谁来说一句赞美老师的话,表达一下对老师的尊敬感激和热爱?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师:现在让我们欣赏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闭上眼睛,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从迈进校园的第一天到今天,曾经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他们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句句关爱的话语,哪一位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生:……

这节课上,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课前资料的搜集,课上音乐的设置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加上节日前社会校园尊师风的兴起等一系列的情境渲染,激发了学生倾吐的愿望,始终贯穿的是一个“情”字,由于感情的驱动,学生急切地想写,而他们的笔端始终流淌着“我爱老师,老师爱我”这股暖流。所以这节课将作文的“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

四、评改———提升作文水平的加油站

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写作合作与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评改与评改中的合作。所以,作文的评改过程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人,学生才能真正从作文的评改中提升、获益。

我们平常的作文评讲课被称之为作文分享,初稿完成后要求在班级展示并每人至少读五份同学的作文,上课选择自己还想读的作文仔细阅读,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提出修改意见。课上做到人人参评,同时因为有了粗略的印象,老师和同学发表见解时就能激起共鸣或提出异议,同时为自己作文的最后修改提供了依据。因此,学生在整个作文的评赏过程中无一不是兴味盎然地参与阅读、讨论和修改。

14.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四

八台乡中心小学校: 甘凤莲

摘要: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写作文、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教师只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积累素材,改进评价方式,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农村学校 兴趣 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见识少,阅历简单,缺乏阅读素材,知识面狭窄,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较低。所以小学作文教学成了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道屏障。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烦写作文;老师更是怕上作文课。因此写作文成了学生最痛苦的事情,讲作文、批改作文也就成了老师最苦恼的事情。怎样才能让学生喜爱并且轻松地写作文呢?下面就我这些年来在农村小学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作需要灵感,而兴趣则是灵感的泉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趣味地写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1.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玩小游戏、朗诵比赛、课堂表演、大扫除、做家务等,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思考,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2.以欣赏性评价为手段:教师适当的欣赏学生、肯定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标点,都要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强化口头表达能力

要想学会写就得先学会说,就像婴孩学走路要先从爬学起一样,“说”是“写”的基础。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才能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先训练学生会说一句完整的话,然后会说一段有条理的话。如在教学生字词语时,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还可以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有一定顺序地口头描述图画中的内容。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说话训练,比如:课本中的“口语交际”、课堂交流讨论、演讲比赛、开展班级故事会等。我所带的每个班级,从一年级开始,每天都会利用早读课或者是班队课开展“故事会”活动。每周选出一名“故事大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达到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目的。

三、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胸中列书万卷,写作时语言才能如汩汩清泉,取之不竭。那针对农村学校课外书籍匮乏,学生阅读途径狭窄这一现象,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措施。1.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课外书籍放到图书角与大家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书,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2.从课本中积累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每天课前两分钟学生轮流分享展示。3.利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每日一句”,每天由值日生抄一个好句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也要摘抄进自己的“采蜜本”里。通过多渠道的积累方式,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拓宽了写作思路,也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了。

四、勤练笔头,掌握写作技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作贵在练笔。“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练”呢?1.依托文本,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仿写就是模仿课文的结构、表达方法、顺序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可以让学生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运用拟人的手法进行写作。续写就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学《穷人》一课,学生对桑娜一家今后的命运都充满好奇,就放手让学生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大胆想象。2.练笔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写日记了。日记的内容广泛,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露出来。比如:看完一场电影,参加一次活动,受到老师表扬,和同学发生矛盾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真实的感受用日记的方式写

出来。3.坚持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月我都会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享受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

五、教师创新点评,学生互评

对于作文教学,批改是关键。教师对作文的评改要有所创新,要灵活、多样化。首先,教师评改作文,要实行高分政策,多一些欣赏、赞美,而不是专挑缺点。教师评语要体现一个读者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总站在评委的角度去进行评价。如“你的字真漂亮”,“你的这个办法真好,老师可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听了你的介绍,老师也真想去看看”,“你进步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这样的评语定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其次,批改作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交给学生批改要点和批改方法,让学生相互评改,取长补短。我给学生制定了“三优一缺”批改法,在每篇作文中找出三个优点一个缺点,在吸取了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的同时,又为别人提出宝贵的意见。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改能力会愈来愈强,写作水平也必定会大有提高。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是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总会找到一条适合培养学生写作的路。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在写作的海洋中自由挥洒。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探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成功教育》2012年第12期

15.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篇十五

河南省唐河县昝岗乡闽营小学 曲贞文

【内容摘要】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进行论述: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

二、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低劣的原因;

三、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四、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关键词】

内容空洞

套作

学生差异

生活作文

农村气息

特色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

1、学生方面: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令人着实担忧。

2、教师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不怎么会写文章,很多是半路出家由民办转正的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更差。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指导,碰上作文课,教师随手拟个题目,任学生信笔涂鸦。学生作文没有目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写来写去,还是一头雾水。还有一种走捷径者,作文指导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写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

3、.教学方面:对习作教学总体目标认识不清楚,随心所欲地进行教学;或者是在与学生认识水平不相符的目标下对作文教学,不是

要求过高,就是面面俱到,导致作文教学陷入了极大盲目性和随意性,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其实,许多教师也不知道习作课怎么上,无教案上课,随意安排习作内容,不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作文课全凭学生的“天赋”去发挥,就造成我们的学生习作瞎编乱造,谎话连篇的现象。

4、指导方面:未严格按照年级段要求,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没有阶段性。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有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内,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或反之。

二、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低劣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视野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因而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作文雷同与重复化虚假作文,内容不具体。比如三言两语,陈词滥调,这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其具体原因主要有:

1、学生差异,影响了作文的水平。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切实。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

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加上家长对孩子仍有许多“大人讲话,小孩子不准插嘴”这样的限制,所以本来就不是很能说会道的孩子就更加变得沉默了。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空荡,提起笔来不知所措。

2、地区差异,遮蔽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

3、教师差异也制约着作文的进步。很多教师由于功利思想作怪,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思想禁锢了部分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教会学生按一定的模式去作文,例如段落是三大段结构:第一段开篇点题,第二段介绍主要内容,第三段谈体会、感受。结果学生的文章谋篇布局是如出一辙。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跳跃的,我们不要给学生定框框条条,让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写出他们的习作来。

4、课堂差异,影响了作文的兴趣。作文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教材与大纲脱节,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或者重复指导,缺乏层次性;读写并未做到真正结合,很大一部分课堂上,内容的理解总是占去大量的时间,正当要涉及写法时已临近下课,于是蜻蜓点水,草草了之。教师这样指

导学生作文,不立足于平时,不以课文为范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停留在仿写甚至套写上,教师的批语又常常是少有是处或一无是处,自然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优秀的作文。

5、家长差异,滞后了作文发展。现今的农村,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孩,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养所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根本是有心无力的。甚至有时还会起一些反面作用,这样就会对学生作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滞后了孩子们作文水平的发展。

三、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一)写生活中的作文,写出农村独有的特色

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样就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又可以积累素材。

(二)走进生活,陶冶情操

农村的学生所熟知的是农村的事物。如美丽的田园之景有:连绵的群山、葱绿的庄稼、广阔的田野、弯弯的河流、清澈的小溪„„还有那种类繁多的动物:如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山间奔跑的飞禽走兽、水中嬉戏的鱼虾、家中的鸡狗牛猪„„这一切就是我们农村学生的“源头活水”,皆可成为我们教学之题材,学生写作之素材。现在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越来越少了,学校都籍借安全的原因,不敢或不肯多开展课外活动,“因溺而不泳,因噎而废食”了。学校应有意识组织和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体验,有了这些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都写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收到的效果好多了。

(三)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古今中外,文科理科等方面都可以涉猎。布置学生随身准备一个积累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

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四)感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

(五)合理施教,贴近学生生活

在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中,有的作文题材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难度较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根据音响讲故事》习作时,我放了教材所供的录音磁带,学生们虽然从录音里听到了风声、雨声、惊鸟声、火车的轰鸣声„„让学生把刚听到的编成故

事,并写下来,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刚才从录音里只得到一个表面的感知,还不够感性、深刻。于是,我布置让同学们在当天的晚上听到什么声音、早晨听到什么声音都记下来,结果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农村的“天籁”之声太美了,同学们所写出的音响也十分丰富多彩,如写夜晚的声音有:“汪汪”的狗吠声、“喵喵”的猫叫声、“唧唧”的蟋蟀叫声、夜半小儿的“呀呀”啼哭声、夜鸟“咕咕”的叫声„„让学生按其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自编故事、自缀成文,结果都写得生动有趣。所以,以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我门要作一些相应的变通,变难为易,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写。

四、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对一个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一些教师在语文的各项训练中单打独斗,作文课练作文;阅读课练阅读;说话课练听说,各管各的,缺乏联系,作文课仅列个提纲即让学生完成。从作文课堂教学来看,农村小学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的能力靠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为此,教师就要做到:

(一)转变教学观念,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小学作文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从全局去掌握作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深入理解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牢牢抓住“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建立起一

个既与阅读有密切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的科学的作文训练链条。同时,在总体目标任务下,系统地规划出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训练点的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得当,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二)结合农村特点,正确指导学生习作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些人总认为农村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写,其实,我们只要深入到农村去,留心生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农村不是缺乏新鲜的事例,而是我们没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师要让孩子们平日里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撷取反映农村特点的人事景物,比如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可指导学生现场观察,状物写景,感受自然的奇丽和家乡富饶的特产;可写农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农事活动等;可写身边忙碌的劳动场面,可写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等。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再是胡编乱造的空洞无味的东西。

(三)重视讲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爱学爱思,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适时予以指导,让优生和后进生结对帮扶,小组合作,鼓励竞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的好品质;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讲去评。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的或同龄人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学生之间也容易接受;组织学生小组交换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作文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组的进程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反馈学业信息,对好的习作好的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灵活进行调整,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二次创作、三次再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不打折扣,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都是最大的“获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农村的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论文】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上一篇:团总支学生会纳新下一篇:学校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