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二小数学课改(合作与学习)

2024-09-26

中枢二小数学课改(合作与学习)(5篇)

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一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数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挑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更重要。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一、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合作。

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意识地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合作学习。上课开始,我拿着48本新本子进入课堂。我指着这捆本子说:“老师今天要把这些本子分给四个小组,要求让第一个小组分得这捆书的1/4,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2/8,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3/12,第四小组分得这捆书的6/24。同学们说说看这样分法合不合理?谁分得多了?谁分得少了?结果分完没有?”这几个问题一提出,有的说:“这样分不合理,第四小组分得多了。”有的说:“第二小组分得多了。”还有的说:“这样分很合理,四个小组分得一样多。”……同学们争论不休,但是都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叫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等方法很快得出了答案,各自拿去了应得的份数。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非常重要。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与人合作的意识及合作的精神。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脱离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通过用图演示,让学生说出几种长方形的计算方法,学生回答得很快、很活跃。教师这时问学生:“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如果告诉你周长一共是多少,你能把这个长方形画下来吗?”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了。教师立刻说:“下面小组4人讨论一下。”学生快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不一会答案就出来了。教师抓住这一困惑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相探究,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很快解决了问题,针对性、实效性很强。

三、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适当的奖励。

在《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运用》中,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从同学的角度发现自己的成长。在小组讨论35×1.4运算的简便方法时,我发现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列式(30+5)×1.4=30×1.4+5×1.4,这时我没有急于作出评价,问同组的学生:“你觉得他的方法怎样?”“老师,他的方法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但计算并不简便。应该是35×(2×0.7)=(35×2)×0.7”,学生的回答太妙了,我为他鼓起了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小组讨论更热烈,并想出了更多的方法。

开展学生之间的评價,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关键的是还能发掘老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小班时空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互相尊重、支持,更学会了思辨。另外,合作学习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发展,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2.新教改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探讨 篇二

【关键词】新教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探讨

一、高中数学特点与学生适应性分析

高中数学的三大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在以往的教学、学习中,往往过于注重定理、概念的抽象意义,却抛却了它的广泛的应用性。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大量增加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性学习的篇幅,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进入高中以后深受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影响而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究其原因,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存在理论加强、课程增多、难度增大、要求提高等深刻的转变。

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技巧是不同的,在证明或求解中,运用归纳、演绎、换元等方法解决问题可以说是解题的技术性问题,而数学思想是解题时带有指导性的普遍思想方法。例如,在解一道题时,从整体考虑,应如何着手,有什么途径?就是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的普遍性问题。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只有在解题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具体的解题方法才能真正地学好高中数学。解决具体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一般地,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如果有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采取了恰当的数学思维策略,又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一定可以学好高中数学。

二、讲授方法的改进

(一)改进学生听讲

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多年来的实际教学现实和新教改课程要求必须大胆改进现行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间接的、抽象化、形式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前人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般不包含探索和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听好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弄清讲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分析,理由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才可能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听讲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在听讲的前提下,还要展开来分析: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就能想到最简捷的方法?这个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二)科学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乐趣

课堂教学事实表明:只有学生完全沉浸于课堂教学,思维激活,进入到设定的情境之中,才能达到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的转变,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的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是完全必要的,是有积极意义的。

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应保证在基本课程目标基础之上,尽量考虑不同学生发展的差异,在内容选择和问题设置上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于同一问题情境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乐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科学采用启发式、激励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对学生具有神奇的鼓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争胜好强的特征和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渴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以学生动手操作为基础,积极训练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提问,利用图表以示结构关系或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提问,均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抓住本节课的“主线”,也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对定理的证明、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四)正确合理地设计练习与课后作业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我设计练习布置作业时尽量避免题型重复,设置新颖别致的题型,让学生做练习或作业时常有新鲜感,让他们不仅愿意做练习、作业,并且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作业。同时,作业量和练习量也要适当,作业要少而精,多精选和自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务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有时,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自编练习题,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所学知识,从学生的自编的练习中,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不全面的地方,有利于教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强.《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高中数学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8)

[2]张金良.《关于浙江省高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适应性的调查》,2006

[3]刘洪翔.《高中数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研究》,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5]张月,杨帆《中学数学教师队伍现状与教师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理论界2005(8)

[6]舒昌勇,《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系列的开课现状与思考》,数学通报2007(10)

【作者简介】

李从仁(1968—),男(汉),山东省莒南人,高中数学一级教师,本科,莒南县第三中学。从事高中教学25年,主要任教高三数学课。

3.中枢二小数学课改(合作与学习) 篇三

关键词:合作学习;优势互补;正确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教师的角色、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地位、学习方式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到新知生成过程之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改善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小组合作存在的误区

(一)小组成员搭配、分工不够合理

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考虑不周,随意让学生组合,有的小组中都是尖子生,而有的小组整体实力相对较差,影响了其他组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小组中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活动无计划,无核心领导人物,造成局面混乱,费时过多,达不到预期结果。

(二)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偏低

为了深入了解,通过对课堂中的许多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思考或解决问题成为小组少数学生的“专利”。虽然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在小组展开激烈讨论,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个别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多数学生在等结论中度过合作时间。其次,一部分学生不主动参与交流,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部分学生往往为了争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很少仔细倾听别人的见解,结果出现人云亦云,正确的想法不知道依据,错误的想法找不出原因。

(三)学习任务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符

有的教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合作学习环节,所提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不大,要么所提问题过于复杂,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无从下手。笔者听过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根拥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 ,10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 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 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四)教师指导不力,评价不到位。

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权威的架子,还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活动时,只是走下讲台象征性的到各组转转、看看,指导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低,对小组反馈有创意的答案,缺少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不切合实际的答案,也没有及时提出质疑和引导学生自我否定,一语带过,甚至连错误的答案都差点漏过去。

二、小组合作的合理措施

(一)认真学好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1.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2.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

(二)教师要学习新教育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教育理念指导之下教师的角色应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习”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在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 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积累合作经验

1.学会收集资料。

2.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3.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4.学会讨论问题。

(四)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五)正确、及时地评价

评价具有激励与改进的功能,能否正确恰当地运用评价这种手段,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

结束语

总之,我们教师加强业务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走出数学课堂的误区,这样教师的热情会更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参考文献:

4.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四

【问题一】老师的提问不恰当。很多老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前的提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不需思索,更不需合作,便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有的提问又难度过大,学生根据提问进行合作学习时,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盲人摸象”,胡扯一番。

【对策】首先,我们的提问应有目标性和问题性。目标性:即设计的提问既准确又适度,知识的难度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得到突破,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问题性:即设计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起学生探讨问题的情趣。其次,我们的提问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来,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会形成惰性。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学生的热情会受到挫伤。另外,我们的提问,要从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入手,紧紧扣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筛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趣味性和生活性的问题、热点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过于简单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直接回答;难度过大的问题,完全可以由我们直接讲授。

【问题二】老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老师站在教室的一侧休闲,有的老师在学习小组间下意识地踱步,有的老师在看自己的备课笔记……预设的合作学习时间一到,老师便习惯成自然地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万事大吉,合作学习便暂告一个段落。这样的合作学习,完全处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之中。这样的课堂,教师可有可无,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对策】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我们应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促进者,更应是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们应始终“身临其境”,不能“袖手旁观”。我们要到学习小组中去,要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内容、时间、学生情绪、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控。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机地、恰当地、妥善地加以点拨和引导,甘当学生合作学习的勤务员,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排忧解难。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步入误区,避免学生的合作学习出现冷场。当学生在对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我们要及时地、善意地、发自肺腑地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欣赏。对那些还不十分清楚学习任务的小组,我们要耐心指点和重复叙述。对那些已经完成任务的学习小组,我们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验收。对各学习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我们要进行友情提醒和有效监督。如此等等,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我们的引导,那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合作场面就会大大减少。长此以往,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有追赶式的长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就会有跨越式的提升。

【问题三】学生的思考不充分。有些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问题一呈现,便立刻宣布合作学习开始。结果,造成很多的小组只是优等生在发表意见,而中等生是一言不发,后进生是冷眼观战。甚至造成有些小组无法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而是在谈题外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这就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对策】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拥有了初步的想法时、出现了思考障碍时、产生了合作学习的需求时,才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只有这个时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欲望、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前,不能丢掉传统的独立思考和静思默想。学生独立思考、静思默想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加法简便运算》时,当“11+12+13+14+15+16+17+18+19怎样算才简便”的问题提出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到学习小组内去合作解决,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我有哪些简便算法?”当学生纷纷举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算法时,我才宣布:“同学们,能把你们的算法和计算的理由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通过合作交流,全班出现了四种简便算法。算法一:(11+19)+(12+18)+(13+17)+(14+16)+15,理由是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俩俩凑成30,15单独加;算法二:15×9,理由是连续的自然数相加时,如果加数的个数为单,只要用中间数乘个数就行;算法三:(11+19)×9÷2,理由是用第一个加数与最后一个加数的和,乘加数的个数,最后除以2就行;算法四:20×9-9-8-7-6-5-4-3-2-1,理由是将每个加数都看作20,与加数的个数相乘后,再把多出来的数依次减去。象这样的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才能极大地产生合作学习的效应。

另外,关于合作学习的时机不成熟、合作学习的运作不规范、合作学习的评价不科学、合作学习的参与不平衡等问题的对策,本文不一一赘述。

5.中枢二小数学课改(合作与学习) 篇五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形式;组织与实施

如今社会的各项分工越来越明确,团队协作、合作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各不同工作领域、各种社会职业的重视和体现,能否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已经成为考量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小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并且小学生行为记忆能力较强,对鲜艳、明丽、变化频繁的事物更乐于倾注精力,在这一前提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此教学方式可使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内容有更直观、生动的感触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种种有利因素使人们关注和相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必然,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一、合理分配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形式即是以不同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式学习,小组是学习活动的基准单位,为了更有效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需对全体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人秉性、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做到全面掌握,以此为依据进行小组划分。

首先,对各小组的人数做出科学、合理安排,一般以四到六人为一小组最适宜,有利于老师分别指导照顾,前后左右等距分作,方便各小组合并讨论和活动;也可以划定活动区域,全体小组成员参与全面活动。其次,小组内各成员的知识水平要搭配合理,即小组内知识水准高、中、低各档次学生要均匀,确保各水平学生皆不会感到孤立,以此标准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人数分组,使小组合作学习由初期的“高低帮扶”到后期发展为“互学互助”,全面、整体提高小组成员知识水平。最后,依据各学生的个体性格差异、不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配,小学生情感丰富、表达激烈,教师要鼓励各小组成员实行双向抉择,按亲疏关系、兴趣爱好有学生自由组成各个小组,再由老师进行公平、合理的微观调配,保证小组的良好氛围和学习积极性。

二、明确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首先,教师要从心理上承认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分钟的合作学习中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合作要求和目标,各小组明晰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需要进行怎样的合作、讨论方能达到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进度,按数学教学大纲逐步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组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夯实数学知识、解决学习问题的效果,坚决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形式主义,变成老师的“独角戏”或学生的“休闲时间”。教师掌握时机,学生明确目的,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任务,科学评判合作学习的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任务活动为载体进行知识的学习、整理,只有合理布置活动任务,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保证学生经过自身的分析、交流、活动达到任务,尽享智力游戏的乐趣,发动“脑力风暴”,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合理地开展学习活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密切关注各个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交流状况,随时为学生的困顿提供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创新,进行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活动成绩、任务成果要进行正面肯定,多创造学生的表现机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赋予学生全新的视角,激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掌握知识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赏识教育已经证明对小学生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习提高,并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康构建有积极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积极评价,重视成员间的合作程度,突出小组的整体性,使小组成员意识到个人服从于集体,团队的提高才是理想的结果。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小组成员个體的同发展、共进步。开展组员间的自我批评,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委婉的批评指点,注意方式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挥激励效应,促进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积极效果。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部分,积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分析问题、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对学生的主观参与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带来显著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创新有着正面积极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是一种应该广泛推广的新尝试和新探索,决不能在教育中成为形式主义,变成上级或舆论予以强加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吸取该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主动探索该模式的无限运用可能,为教学的改革、教育成果的提高而做出努力,科学化地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上一篇:高二关于青春主题的作文下一篇:填写入党志愿书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