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标准化建设

2024-11-30

铁路站场标准化建设(共6篇)

1.铁路站场标准化建设 篇一

《铁路线路与站场》教学大纲

一、教学课程:

课程名称:《铁线路与站场》本课程主要学习《铁路线路及站场》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课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二、课程概述:

本书从铁路线路和站场的角度,阐述了我国铁路线路的基本知识,详细分析了各种类型的铁路站场的布置,简述了高速和重载铁路站场的布置及铁路枢纽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三、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铁路线路的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站场的布置规划的原理;同时了解我国高速和重载铁路站场的布置及铁路枢纽的基本知识,为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课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电教PPT,动画演示、视频(铁路、桥梁修建纪录片)等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丰富性,课堂的活跃性,易于学生理解铁路先例与站场的理论知识。

五、教学课时:

本课程设计总课时:102课时

其中课堂教学50课时讲授;34电教课;半期和期末的复习考试13课时;机动5课时。

六、各章节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章、线路平面与纵断面

内容要求:

1、掌握线路平、纵断面组成,掌握线路标志。

2、理解并能画出圆曲线、缓和圆曲线图,理解坡道附加阻力

3、认识线路平、纵断面图。学习重点:

线路的平、纵断面组成;两种夹直线的构成

第二章、路基及桥隧建筑物

内容要求:

1、掌握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基组成,桥梁、隧道的构造。

2、了解桥隧建筑物的分类及作用。

3、知道路基病害对铁路运输的危害。学习重点:

路堤式路基、路堑式路基的组成。

第三章、轨道

内容要求:

1、掌握轨道的组成。

2、掌握轨道平顺的技术状态要求。

3、了解线路养护维修的要求,无缝线路基本原理及组成。学习重点:

轨道组成;直线地段轨距、水平要求的规定。

第四章、站场设计基础知识

内容要求:

1、掌握线路的种类及编号。

2、了解限界及线间距。

3、理解线路连接。

4、掌握线路全长及有效长。学习重点: 铁路线路分类;车站线路及道岔的编号方法;道岔用中心线表示法;线路有效长。

第五章、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

内容要求:

1、掌握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的主要作业。

2、掌握中间站布置图型,掌握安全线的作用、设置条件及位置。

3、了解中间站线路数量,客、货运设备布置

4、了解中间站改(扩)建常见情况。学习重点:

会让站、越行站的设置目的;安全线的设置。

第六章、区段站

内容要求:

1、掌握区段站主要作业及设备。

2、掌握单、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及作业进路分析。

3、掌握区段站运转设备。

4、了解区段站货运设备。学习重点:

单、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及作业进路分析。

第七章、区段站的通过能力

内容要求:

1、理解区段站通过能力概述

2、车站咽喉的重要性

3、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 学习重点:

车站咽喉的重要性和通过能力指标。

第八章、编组站 内容要求:

1、掌握编组站主要作业、分类及图型分析。

2、了解编组站设备及辅助调车场及箭翎线设计。学习重点:

编组站主要作业、分类。

第九章、高速、重载铁路站场

内容要求:

1、掌握高速和重载铁路站场特点。

2、了解重载运输方式;高速铁路车站布置图,重载铁路站场布置图。学习重点:

高速和重载铁路站场特点。

第十章、铁路枢纽

内容要求:

1、掌握铁路枢纽类型。

2、了解各种铁路枢纽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学习重点:

铁路枢纽类型。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理论考试,总分100分;其中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参考书:《铁路站场与枢纽》 刘其斌

中国铁道出版社

《高速铁路线路与车站设计》 陈应先

中国铁道出版社

2.铁路站场标准化建设 篇二

一、连云港站工程概况分析

连云港站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范围, 地区内主要客、货运站为该站的主要特征, 站中心里程为陇海线K34+931.4, 是连云港地区主要客流集散地, 主要办理客货列车的到发及通过作业。车站现有到发线7条 (含正线2条) , 存车线2条, 有效长1037~1083m;站房位于线路左侧, 有492.9×12×0.5m基本站台和492.9×10×0.3m中间站台各1座, 人行天桥和旅客地道各1座;改建后的连云港站设到发线12条 (含正线4条, 旅客列车到发线7条, 货物列车到发线1条) ;设550×12×1.25m基本站台1座, 550×12×1.25m中间站台3座;设旅客地道, 行包地道及人行天桥各1座。

二、连云港站改造分阶段施工分析

铁路站场工程建设满足了社会交通发展需求, 为地方交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加快铁路站场建设改造进程, 工程单位要建立针对性的项目管理方案, 提出符合铁路站场设施建造标准的管理措施, 综合保障项目运作流程的可持续进行。“分阶段施工”是现代铁路工程建设的新模式, 结合连云港站工程案例, 其分段施工具体情况:

1.第一阶段 (2014年9月份~2015年5月份)

完成连云港站正线北侧盐城方向岔区改造施工, 如图1, 具体施工:①2014年9月份。停用既有 (7) 、 (9) 道线路。②2014年9月份~2014年12月份 (完成铺轨基地大型设备进入条件) 。拆除 (7) 、 (9) 、 (11) 道线路, 预铺10道、11道、12道盐城方向岔区范围内线路及27、29、31、39。封锁插入25、临1、临2道岔。 (注:旅客地道及行包地道位置等顶进后缺口段进行连接) 。③2014年12月份~2015年6月份 (完成铺轨基地架梁条件) 。预铺5、2、20、26、28、32、38、40道岔、8、9道部分线路及连盐右线线路。新建四号中间站台及相关构筑物。完成旅客地道及行包地道顶进施工。

2.第二阶段 (2015年6月份~2015年11月份)

第二阶段施工相比第一阶段更为复杂。具体施工:①2015年6月份。停用既有3、5道线路、停用既有中间站台接发旅客列车。②2015年6月份~2015年11月份。拆除既有3、5道线路及相关道岔, 拆除既有中间站台及既有天桥、地道。铺设7、8、9道线路及41、43、45道岔, 封锁插入7、21、23、35、30、18、4道岔。新建三号站台及地道出入口等站场构筑物。③2015年3月份~2015年8月, 完成陇海正线北侧线路改造任务。停用既有 (3) 、 (5) 道线路。

3、第三阶段 (2015年5月份~2016年6月)

完成陇海正线南侧线路改造任务, 如图2, 具体施工:①2015年5月份~2015年10月份。停用既有维修线, 拆除维修线路铺设新建维修线路及道岔。新铺连盐左线部分线路及1、2、3道线路道岔。封锁插入正线道岔3、9、11、13、15、17、22、16、14、12、10、8。新建基本站台及连通基本站台与地道出入口。②2015年10月份。停用既有4、6、8股道, 停用基本站台接发旅客。启用新建天桥接发旅客, 利用新建天桥至三、四站台接发。③2015年10月份~2016年6月份。拆除既有4、6、8股道及相关道岔, 新铺4道线路及1、2、3部分线路及道岔。新建二号站台及地道出入口等站场构筑物。

三、铁路站场分阶段施工管理措施

铁路站场项目管理过程中, 要从施工前后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调整原有的项目管理方案, 制定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成本造价是现代工程管理主要内容之一, 借助项目管理体制有助于提高项目质量标准, 为铁路站场工程创造更加稳定的收益来源。

1.分阶段施工问题

(1) 成本问题。按照传统的做法, 当企业设定了一个项目后, 参与这个项目的至少会有好几个部门, 包括财务部门、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 而不同部门在运作项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 须进行协调, 而这无疑会增加项目的成本, 影响项目实施的效率。传统工程建造模式中, 相关单位仅注重施工质量控制, 对工程造价缺乏足够的调控措施, 导致工程竣工后期收益水平降低, 不利于项目建设活动有序进行。

(2) 工艺问题。现场编制工艺方案不达标, 工程材料性能得不到全面发展, 制约了铁路站场项目施工水平。长期以来, 施工单位盲目地追求施工进度, 对项目管理流程缺乏自主化管理, 导致各种工艺流程执行受阻。例如, 钢结构站场建造中, 钢材料安装与施工工艺落后, 站场整体结构性能与使用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不仅影响了通车后的安全系数, 也降低了竣工后期的收益水平。

2.分阶段施工管理

(1) 技术方面。设定铁路站场技术管理方案, 主要依据铁路学理论知识, 结合实际施工要求拟定技术作业标准。一般来说, 站场工程学主要研究高架桥设计, 决定桥梁孔径, 考虑通航和线路要求以确定铁路桥梁高度, 考虑基底不受冲刷或冻胀以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设计导流铁路物等;桥式方案设计;站场结构设计;站场施工;站场检定;站场试验;站场养护等方面;这些都是站场施工技术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

(2) 材料方面。在铁路施工材料方面, 以高强、轻质、低成本为选择的主要依据, 仍以发展传统的钢材和混凝土为主, 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材料成本是项目管理主要对象, 工程建设除了主要材料费用外, 还有其他基本建设费用消耗, 如:加工材料、维修材料等, 这些都影响了工程建造收益。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材料成本方案, 利用成本预算、材料收支、造价控制等措施, 避免各种费用超支现象。

3.分阶段施工成本

(1) 提高盈利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制约了工程项目收益水平。我国市场经济大部分保留着传统经济模式, 一些新型管理体系系并未完全融入市场战略, 这导致铁路工程市场与管理工作达不到预定成效。新时期企业步入新战略计划时代, 全面提升盈利收入水平是根本目标,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造价管理模式作用, 为企业经营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2) 加强造价管理。实施全面造价管理可以增强企业成本控制力度, 从多个方面采取费用核算与管理机制, 为经营者提供科学指导方案, 进一步调控现有资金的收支方向。针对企业造价管理存在的漏洞, 要及时调整原有的造价管理工作模式, 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更加广泛的造价处理平台。因此, 要建立更加科学的造价管理体系, 最大限度控制资金流失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结语

3.铁路站场标准化建设 篇三

【关键字】铁路线路及站场  职业岗位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76-02

现阶段,我国铁路中的各项技术都得到了发展,我国的铁路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在铁路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铁路行业中的专业课程,铁路线路及站场并没有随着铁路各项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由于该课程在铁路交通管理专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对于课程的研究与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有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存在的问题

铁路线路及站场作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任务为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在明确铁路运营设备(设施)布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运营要求和改进方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有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需要结合现有的运营手段来制定合理的运营方案。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过去相比,现代运营手段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然而,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没有将现代运营手段合理地加入到课程中,从而导致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不能使学生掌握如何准确利用现代运营手段来达到最优化的运营方案设计。另一方面,由于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需要对实际的铁路运营进行方案设计,因此课程需要紧密结合实际。而现有课程虽然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删除和增加,但却不能满足实际岗位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陈旧

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采用了与传统教学相同的方式,即采用按课时在固定的教室授课的方式,同时采取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对于理论要求较高、不需要实际应用的课程而言,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授课方式。但是,由于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针对实际状况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对于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而言,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为了迎合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教师通常采用典型案例分析和勾划考试范围的方式来使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考试。这种考试的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没有与实际岗位的需求相结合

由于铁路线路及站场是在学校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专业性较强。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点的记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即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同时使学生对实际的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实际的岗位中,仅仅掌握了知识点和一些案例远远不能满足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反之,在实际的岗位中,与学校的教学要求相比,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往往更注重理解和运用,而并不是死记硬背;同时,在实际岗位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满足实际岗位的需求。

二、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研究的意义

为了解决现有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从职业岗位的角度来对课程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研究是指针对课程,结合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对课程进行的研究,从而达到课程的教学以职业岗位和应用为目的。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研究的主要意义包括:

将教学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现代高校教学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对于公共基础教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一门公共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些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关系很小。然而,对于专业课程而言,专业课程的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职业岗位的人才,很多高校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却采用与公共基础课程相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学效果将事倍功半。而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研究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种教学方式的缺陷,将职业岗位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使教学可以紧密联系实际。由于职业岗位会处理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学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与实际相联系。

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职业化。高校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人才。而现代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教条的现象,即更多的针对书本中内容进行教学,很少或直接忽略了培养职业化人才的根本教学任务和目的。因此,当采用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研究时,可以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职业化。

三、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的改革方案

由于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是铁路运输行业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基于职业岗位对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的改革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对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对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原有内容的删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铁路营运方式的变化,将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中已经过时的内容删掉,删减与本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关联不大的内容,紧紧围绕核心知识点重新对教材进行修订;另一方面则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充。对教材内容的扩充要将最新的铁路运营方式加入教材中,以高职院校教材为例,教材内容删减和扩充方案如表1所示。此外,要将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也加入到最新的铁路线路及站场教材中,同时在教材中加入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可以通过教材最大限度的了解岗位特点和岗位职能。

表1  高职院校铁路线路及站场教材内容删减和扩充方案endprint

职业岗位 岗位能力要求 选取教材内容(核心知识点) 删减和扩充说明

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信号员 线路有效长的确定及线路容车数的计算 1.车站线路、道岔的编号及道岔号数选用;2.两相邻道岔中心间距离的确定;3.车站线路有效长的确定、推算及线路容车数计算。 铁路线路基础设备技术条件内容与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关联不大,故作删减。

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调车区长 合理运用车站站场设备,提出合理的运营要求和改进方案 1.中间站站场设备布置及运用方法分析;2.区段站站场设备布置及运用方法分析;3.编组站站场设备布置及运用方法分析;4.高速铁路线路技术条件及高速铁路站场设备运用分析。 删减车站站场设备能力计算内容,扩充更新高速铁路线路技术要求内容和高速铁路站场设备运用,使学生及时了解高速铁路运营方式和岗位职能要求。

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调车区长、信号员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选取近几年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站场课程设计。 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和考核分值,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对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对于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是针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授课方式,为了实现职业岗位的课程改革,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通过聘用企业导师的方式,开设职业岗位相关的讲座或直接参与理论教学,让学生与企业导师实现零距离接触。同时,增加校外的实习课程和讨论课程。其中,实习课程可以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讨论课程可以选择与课程相关的前沿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扩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对于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闭卷考试以考核课程必须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为主,课程设计则可以选取近几年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明确教学目标,在将教学目标写入教学档案的基础上,要对学生就业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调查。在调查完成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同时开会研究。针对调查结果的不同,分析教学的得失,最终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四)开发网络学习资源

网络学习资源是学生了解企业岗位职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为课程改革建设提供教学资源支撑,是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利用企业现场设备图片、岗位作业视频、制作动画等素材,按照课程核心知识点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如图1。简明直观的教学内容、学习要点、交互练习、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能缓解课堂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

图1  课程网络学习资源网页

在铁路及站场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四条改革方案是同时进行的。其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是课程改革的创新的前提,也是授课的宗旨;课程内容改革是课程取得成功的前提;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手段;网络学习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支撑。通过上述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使课程在理论上更加完善,同时又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对于教学手段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拥护和外界的好评。改革后的课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曹亮.高职院校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建设思考[J].价值工程,2014(3)

[2]王顺利,王淑伟,孙景冬.《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作者简介】谢  伟,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铁路运输。

4.上海铁路局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 篇四

标准化项目部

第一篇

管理制度标准化 第二篇

人员配备标准化 第三篇

现场管理标准化 第四篇

过程控制标准化

上海铁路局

二○○八年四月

上海铁路局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监理站

第一篇

管理制度标准化 第二篇

人员配备标准化 第三篇

现场管理标准化 第四篇

过程控制标准化

上海铁路局

二○○八年五月

目 录

绪 论.........................................................................................................................................7 第一篇 管理制度标准化...............................................................................................................9 1 技术管理制度...........................................................................................................................12 1.1工程测量制度..................................................................................................................12 1.2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13 1.3施工技术交底制度..........................................................................................................13 1.4开工报告申请制度..........................................................................................................14 1.5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16 1.6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制度..........................................................................17 1.7变更设计管理制度..........................................................................................................17 1.8基础技术资料管理..........................................................................................................18 2 质量管理制度...........................................................................................................................19 2.1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制度..........................................................19 2.2工程质量试验制度..........................................................................................................20 2.3样板引路制度..................................................................................................................20 2.4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21 2.5隐蔽工程检查制度..........................................................................................................22 2.6成品保护制度..................................................................................................................22 2.7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23 2.8质量回访保修制度..........................................................................................................23 3 安全管理制度...........................................................................................................................25 3.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5 3.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5 3.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26 3.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27 3.5自升式架设设施装拆及检测、验收登记制度。..........................................................27 3.6安全检查考核制度。......................................................................................................27 3.7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制度..........................................................................28 3.8意外伤害保险制度..........................................................................................................28 3.9“三同时”制度...............................................................................................................28 3.10应急救援制度................................................................................................................29 3.11营业线施工安全制度....................................................................................................29 3.12安全事故报告制度........................................................................................................29 4 计财管理制度...........................................................................................................................31 4.1分包与劳务用工制度......................................................................................................31 4.2验工计价管理制度..........................................................................................................33 4.3计划、统计与进度管理制度..........................................................................................34 4.4成本核算管理制度..........................................................................................................35 4.5财务管理制度..................................................................................................................38 4.6合同管理制度..................................................................................................................40 4.7分配与奖励管理制度......................................................................................................41 5 综合制度...................................................................................................................................42 5.1信息管理制度..................................................................................................................42 5.2岗位责任制度..................................................................................................................43 5.3文明施工制度..................................................................................................................45 5.4施工机械与设备管理制度..............................................................................................46 5.5宣传与保密制度..............................................................................................................47 5.6项目例会与施工日志制度..............................................................................................49 5.7环境保护制度..................................................................................................................50 5.8廉政管理制度..................................................................................................................51 5.9文物保护制度..................................................................................................................54 5.10架子队管理制度............................................................................................................55 第二篇 人员配备标准化.............................................................................................................56 1 总则.............................................................................................................................................57 1.1 标准组织机构框架.........................................................................................................58 1.2岗位设臵标准框架..........................................................................................................59 2机构设臵......................................................................................................................................60 2.1设臵的原则和要求..........................................................................................................60 2.2项目部和作业队的职责..................................................................................................62 3 人员配备.....................................................................................................................................70 3.1项目部的人员配备..........................................................................................................70 3.2作业队的人员配备..........................................................................................................79 4 人员教育及培训.........................................................................................................................83 4.1教育培训的要求..............................................................................................................84 4.2教育培训的类型及组织形式..........................................................................................85 4.3岗位培训的工作程序......................................................................................................86 4.4 教育培训的实施.............................................................................................................87 4.5 教育培训的检查及考核.................................................................................................91 5 人员考评要求.............................................................................................................................91 5.1 考评内容.........................................................................................................................91 5.2 考评形式.........................................................................................................................92 5.3 奖罚.................................................................................................................................93 第三篇 现场管理标准化.............................................................................................................94 1 总则...........................................................................................................................................95 2 文明标准项目部管理...............................................................................................................97 2.1项目部选址要求..............................................................................................................97 2.2项目部硬件设施要求......................................................................................................97 2.3项目部标示标牌要求......................................................................................................99 3 文明标准工地管理.................................................................................................................101 4 现场工装设备管理要求.........................................................................................................103 4.1总体要求........................................................................................................................103 4.2设备管理目标................................................................................................................103 4.3设备管理机构要求........................................................................................................103 4.4现场设备使用要求........................................................................................................104 4.5设备管理检查和考核要求............................................................................................104 5 物资管理要求.........................................................................................................................106 5.1总体要求........................................................................................................................106 5.2物资计划管理要求........................................................................................................106 5.3物资的料源调查要求....................................................................................................106 5.4物资供应管理要求........................................................................................................107 5.5原材料进场和复试取样管理要求................................................................................107 5.6材料使用登记管理办法................................................................................................109 5.7物资管理检查与考核办法............................................................................................109 6 现场作业管理要求.................................................................................................................111 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113 7.1总体要求........................................................................................................................113 7.2组织机构........................................................................................................................113 7.3法律法规收集和适应性评价........................................................................................113 7.4危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价................................................................................................114 7.5目标、指标、管理方案................................................................................................114 7.6人员培训........................................................................................................................114 7.7协商与沟通....................................................................................................................114 7.8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115 7.9工地医疗卫生................................................................................................................115 7.10职业病防治..................................................................................................................115 7.11应急预案......................................................................................................................117 7.12监测和测量..................................................................................................................118 7.13纠正和预防措施..........................................................................................................118 8 施工过程技术资料管理要求...................................................................................................120 8.1总体要求........................................................................................................................120 8.2设计文件管理要求........................................................................................................121 8.3 施工组织设计及开工报告管理要求...........................................................................121 8.4质保资料管理要求........................................................................................................121 8.5检查与考核....................................................................................................................123 9 竣工资料编制管理要求.........................................................................................................124 9.1文整方面的有关要求....................................................................................................124 9.2资料的组成与组卷........................................................................................................125 9.3工程总结和工程日志的内容要求................................................................................128 9.4工程数量及汇总要求....................................................................................................129 9.5竣工图要求....................................................................................................................130 9.6资料移交要求................................................................................................................133 9.7特别注意事项:............................................................................................................136 9.8检查与考核....................................................................................................................137 10 合同管理要求.......................................................................................................................138 10.1总体要求......................................................................................................................138 10.2合同评审......................................................................................................................138 10.3合同实施控制..............................................................................................................138 10.4合同终止和评价..........................................................................................................139 第四篇 过程控制标准化...........................................................................................................141 1 施工准备阶段...........................................................................................................................144 1.1开工准备........................................................................................................................144 1.2开工报告........................................................................................................................147 2 工程施工阶段...........................................................................................................................147 2.1 质量控制.......................................................................................................................147 2.2 安全控制.......................................................................................................................156 2.3进度控制........................................................................................................................166 2.4成本控制........................................................................................................................174 2.5环保控制........................................................................................................................179 2.6技术创新........................................................................................................................189 3 工程收尾管理.........................................................................................................................195 3.1工程竣工收尾................................................................................................................195 3.2工程竣工验收................................................................................................................195 3.3工程竣工结算................................................................................................................196 3.4工程竣工决算................................................................................................................196 3.5工程回访保修................................................................................................................197 3.6工程考核评价................................................................................................................198

绪 论

本规定是上海铁路局对进入其建设市场的施工企业现场项目部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从项目部制度管理、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所列规定是最基本的条款,各施工企业应结合这些最基本的条款,编制具有自己企业特色并符合现场实际的项目部管理办法,以实现标准化管理。

项目部管理制度篇重点从建设单位视角要求施工企业现场项目必须建立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仅制定了最基本的条款,项目部应结合自身管理实际进行细化、补充,但基本条款内容项目部必须遵守。

项目部人员配备篇主要对施工企业现场项目部机构设臵、主要管理人员数量和任职条件、培训和考核等方面进行规定。机构设臵按照扁平化管理要求规范为项目部、作业队和工班三层管理,主要管理人员只列举了关键岗位,其他岗位人员配备由各施工企业结合实际自行制定标准。

项目部现场管理篇重点规定项目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职能,简化对具体专业技术标准的描述,以上海铁路局作为建设单位的视角,突出要求施工单位项目部对施工现场运用PDCA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组织,使得现场场容美观文明整洁、材料管理有序、现场作业有条不紊、内业资料规范齐全、执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项目部过程控制管理篇重点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项目收尾阶段等三个方面,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进行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进入上海铁路局建设市场的所有施工企业。

标准化项目部管理框图

技术管理制度(8项)管理制度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12项)质量管理制度(8项)计财管理制度(7项)综合管理制度(10项)综合部部长人员配备标准化工程部部长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安全质量环保部部长计划财务部部长物资设备部部长中心试验室主任作业队队长(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上海铁路局标准化项目部工班长(特殊工种人员及劳务工)施工过程资料现场管理标准化内业竣工资料合同管理文明标准项目部管理文明标准工地管理现场工装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现场作业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外业过程控制标准化施工准备人力资源准备技术管理准备现场准备施工阶段项目竣工收尾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竣工结算项目竣工决算项目回访保修项目考核评价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环保控制技术创新项目收尾

第一篇 管理制度标准化

制度是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实行施工企业项目部管理制度标准化,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制度形式,明确界定施工企业在铁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必须遵循的管理要求,提供科学成熟、简洁高效的管理模式,为最终实现既定目标提供行动指南。

管理制度既是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铁道部有关的建设管理规章和办法、铁路局及项目管理机构有关管理规定与要求的贯彻与细化,也应该是施工企业项目部构建职责分明、管理科学、高效运作平台的自发要求。

本篇是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财管理、综合管理五类,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基础制度建设提出要求,明确了在上海铁路局建设项目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建立的基本制度,每项制度应包含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管理要求。各施工企业项目部应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和企业管理模式,补充添加及细化相应的管理制度。

项目部管理制度框图

技术管理制度工程测量制度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开工报告申请制度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变更设计管理制度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工程质量试验制度样板引路制度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质量回访保修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自升式架设设施装拆及检测、验收登记制度项目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考核制度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三同时”制度应急救援制度营业线施工安全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分包与劳务用工制度验工计价管理制度计划、统计与进度管理制度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分配与奖励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文明施工制度施工机械与设备管理制度宣传与保密制度项目例会与施工日志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廉政管理制度文物保护制度架子队管理制度计财管理制度综合管理制度

1 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基础技术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的一些制度,包括工程测量、施工图现场核对、施工技术交底、开工报告申请、编制作业指导书、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变更设计管理、基础技术资料管理这八项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的编制由总工程师负责,工程部为主责部门,工程部部长具体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项目管理机构相关要求、工程实际情况以及集团公司要求进行编制,并在正式开工前完成,由项目部各部门会签、领导审核后,以文件形式签发,并报送项目管理机构、监理单位备案。1.1工程测量制度

1.测量组织及人员

1)项目经理要根据施工需要配齐经培训、懂专业的专职测量人员,作业队中必须明确指定负责的专职干部。

2)项目部必须制定测量责任制,并按要求考核。2.施工桩橛交接和施工复测

1)施工桩橛交接和施工复测由项目部总工牵头组织测量人员进行。

2)交桩和复测手续完善,各种数据按要求核对。3.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

1)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两人换手复测进行,其测量误差必须符合测规要求。

2)所有记录、计算资料不得涂改,复核签字手续必须完善,未经复测和复核的桩橛不得交付施工。

3)重要桩橛必须按规定设臵护桩,并定期进行复测。4.测量仪器

1)测量仪器严格按有效期进行使用,按规定进行校正和周检。2)各种仪器资料均应分项保存建档,目录清晰,内容齐全,妥善保管。

1.2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1.接到施工图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施工图现场核对。

2.施工图现场核对,监理单位由监理分站的负责人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由技术负责人带队,相关技术人员参加。

3.监理、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施工图现场核对的重点内容、核明问题处理方式。

4.各单位按合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1.3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工程开工前必须组织图纸会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全面学习、熟悉、审核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2.技术交底应包括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和关键工序(部位)交底等内容,各种交底内容应有书面记录,参加交底的技术人员及被交底人应有签认手续;

3.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坚持施工组织设计总体交底和分项工程阶 段性技术交底相结合的原则;

4.设计交底应在各分部工程实施前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代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由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交底;

5.施工技术交底应在工程实施前一周内对施工队进行交底,并应该展开层层交底至作业班组及各作业人员,并有书面记录及签认手续;

6.关键(工序)部位交底应针对该(工序)部位作业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交底,明确工序纪律和工艺要求,以确保达到质量要求。

各单位工程开工前,均应由施工单位向各相关的分包管理人员(如果有)及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交底要求同上,并形成交底的记录。

7.单位工程竣工后应将各级技术交底卡汇集整理装订成册。1.4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1.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办理完善各项准备工作,并经项目管理机构批复同意或备案后方开工。

2.合同标段及重点工程开工报审表必须于开工前10天报监理单位,由项目管理机构工程管理部核实开工条件。

3.合同标段和重点工程开工条件: 1)承发包合同已经签订;

2)施工单位现场管理机构已设立,主要管理人员按投标承诺或合同规定已到位;

3)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已经完成,并按规定的程序完成审批; 4)主要施工图纸已经完成复核工作;

5)主要施工便道已经贯通,工地布臵、施工用水、用电、临时房屋和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

6)施工复测已完成;

7)征地、拆迁工作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8)工地实验室已经建立,并能满足施工要求; 9)主要物资(材料)订货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 10)施工用主要的机具、设备已进场。

其中重点工程划分由项目管理机构参照以下原则自行确定: 1)特殊地段路基加固处理工程。

2)特大桥、跨等级航道及省道以上公路的桥涵。3)隧道工程。4)铺轨架梁工程。5)通信、信号、电力工程。6)控制工期工程。

4.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必须于开工前4天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完成审查、审批工作后并报项目管理机构工程管理部工程部备案。单位工程开工条件:

1)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能满足施工需要;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并经审批; 3)地质复核工作已经完成;

4)单位工程施工图核对工作已经完成; 5)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准备能满足开工需要; 6)工点放样已完成,并已经监理工程师确认。7)“三通一平”已完成; 8)先期施工的试验工作已完成。

5.重要的临时工程开工申请必须由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开工。其开工报告手续按单位工程开工报告程序办理。

6.营业线施工应按程序办理开工报告申请手续。

7.凡新建、停建后复工的施工标段工程及单位工程,都应在正式开(复)工之前,办理开(复)工报告审批手续。1.5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1.项目部编制作业指导书必须针对施工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向施工人员交待作业程序及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项目部必须对软基处理、路堤填筑、路堑开挖、钻孔桩、扩大基础、墩台模板与混凝土、悬灌梁、预制梁、现浇连续梁、梁板安装、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开挖及支护、隧道衬砌、既有线加固和道岔拨接等施工过程或施工工序,必须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和特点,逐项编制作业指导书,达到作业程序简明易懂,操作方法具体可行,施工过程有序可控,质量标准满足要求。

3.编制作业指导书的专业技术干部,必须要掌握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安全规定、环保水保政策,依据本单位施工装备,环境作业条件,各项专业技术,习惯施工方法进行编制。

4.作业指导书的执行。作业指导书必须经过总工程师审批后下发 执行。必要时,报上级技术部门审批实施。

5.指导书发放和接收必须统一编号和登记。1.6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制度

1.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重点隧道、大跨度桥梁、深厚软基和岩溶处理工程等),项目部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后,项目部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经企业局级(集团公司)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才能实施;必要时由项目管理机构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后实施。1.7变更设计管理制度

1.项目部的更设计管理按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执行。

2.Ⅰ类变更设计由主体单位提出变更理由和技术经济比较资料,经建设单位审查同意后提交原设计单位研究。原设计单位在征求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有关方面意见后,负责变更设计。变更设计文件经院总工程师审查后报原批准单位审定(如有不同意见应一并附送)。以正式文件批复。变更设计文件由建设单位分发有关单位。

3.Ⅱ类变更设计由主体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理由和技术经济比较资料,经其建设单位审查同意后提交原设计单位研究。原设计单位在征求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有关方面意见后,负责变更设计。变更设计文件经处一级的总工程师或总体设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审查后报建设单位审定(如有不同意见应一并附送)。建设单位以变更设计通知单(附必要的图表,格式见附件)通知有关单位。4.变更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后序专业的影响、凡影响后序专业者,应及时向后序专业提供变更设计资料,后序专业应将变更的有关内容纳入施工图

5.变更设计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分工进行,严格遵守“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的纪律,未经批准自行变更和施工的要承担技术责任。1.8基础技术资料管理

1.技术资料由各级技术部门具体负责,定人定岗、实行分级管理。2.技术资料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在建项目各级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标准设计图纸、有关协议纪要、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计划、作业指导书、变更设计、技术交底、试验和检验资料。各种技术资料、记录、施工技术总结,以及设计施工规范、规则、标准手册、科技情报资料、技术活动资料(含文字、图片、图纸)等。

3.项目部主管部门要指定一名技术干部负责资料管理工作,并督促和指导各队的专职资料员对技术资料进行管理。

4.各工点主管技术负责人均应建立单位工程技术资料档案袋,以便于系统汇集施工原始资料,处理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编制施工小结和编制竣工文件。各种技术资料做到内容填写正确,字迹工整,目录清晰,存档规范。

2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主要是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工程质量试验、样板引路、质量检查申报与签认、隐蔽工程检查、成品保护、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质量回访保修这八项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的编制由主管安全质量的项目副经理负责,安质环保部为主责部门,工程部为配合部门,安质环保部部长具体组织相关质量工程师、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等,根据项目管理机构相关要求、工程实际情况以及集团公司要求进行编制,并在正式开工前完成,由项目部各部门会签、领导审核后,以文件形式明确,并报送项目管理机构、监理单位备案

2.1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制度

1.凡进入工地的原材料,必须经过质量员的检查,凡质量员认为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拒收,不准用于工程。

2.对进入现场的材料、设备、构配件,项目部必须进行验证: 1)书面验证:材料质保书、合格证等。

2)外观验证:钢筋外表锈蚀程度,水泥的生产日期,水泥是否有结块现象等,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退货。

3)数量规格验收:

4)材料复试:材料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3.对已验收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堆放,并做好标识。

4.一旦发现复试不合格的材料、设备、构配件必须分开堆放,并 19 做好标识。

5.项目部应有专人做好每批材料、设备、构配件的收料记录。6.材料进场必须与现场监理取得联系并告之情况,并配合监理平行抽检。

7.材料员必须持证上岗。2.2工程质量试验制度

1.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按合同约定设立现场试验室,并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按有关规定开展试验检测工作。

2.凡发往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在开工前根据设计文件和现行验准进行检验鉴定,不合格又不能降级使用的原材料,严禁用于工程。

3.如使用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试验人员有权决定停止使用,并责令清除出场。

4.对粗、细骨料料场选择,应遵循先试验,后进场的原则,不得边购、边进、边试、边用,不合格的地材,禁止进场。

5.工程实体、构件、原材料、配合比等试验,检验指标与频率必须严格按新《验标》执行。2.3样板引路制度

1.项目部对每道工序的第一板块,要在设计规范要求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使之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对该板块进行项目管理机构、监理、设计和施工的四方验收,验收合格的板块作为整道工序的样板工程。3.该工序的各板块需以该样板施工为指导,各施工方法均需按样板为要求,以确保该工序的各板块均达到样板的要求。

4.对不符合样板施工要求的施工方法坚决给予否定,违者按章处罚,做好样板的唯一性,权威性。

5.将这一制度深入运用到每道工序中,确保整个工程均达到样板工程要求。

2.4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1.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应严格遵守施工过程中验收“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2.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由作业班组班长对工序质量进行自检,经自检合格后需签署工序质量评定表并提交现场质量员;

3.后续工序实施前,应对上道已自检工序进行互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后道工序施工作业;如验收不合格,则应及时通知现场质量员,并不得进入后道工序施工;

4.各工序完成后,应由项经部质量员进行专检,经验收合格后填写报验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报请监理验收。

5.未经质量检查工程师、监理人员签证的工程项目,不予计价、拨款。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质检工程师不予签证。

1)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因质量不合格构成安全、质量事故尚未处理者。

2)由于施工错误或处理质量事故而增加的工作量。

3)缺少应具备的隐蔽工程检查证、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各种试 验报告资料。

4)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没有出厂合格证书或试验鉴定资料。进场原材料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或使用建筑材料替代品。

5)未按变更程序办理手续或擅自变更设计者。2.5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1.隐蔽工程是指工程竣工后不能外露的部分。隐蔽工程必须经检验合格并签认后才能覆盖。

2.凡隐蔽工程,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施工队长联合检查。自检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

3.对于隐蔽工程的签证,应由施工单位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共同检查或复查。隐蔽工程覆盖前必须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重要的隐蔽工程还必须通知项目部,必要时请建设单位一同检查验收。

4.隐蔽工程未经检查签认自行覆盖,不予验工计价。并应揭开补验,由此产生的全部损失和其它一切费用由施工单位自负。

5.隐蔽工程检查证,必须由微机打印并做到描述详尽,用词准确规范,数据可靠,签字齐全。2.6成品保护制度

1.根据作业指导书、质量管理规定中相关条款,对工程产品进行标识防护,并统一全施工现场的成品保护标志;

2.科学地安排施工作业程序,特别是交叉作业安排要合理; 3.进行全员的文明生产和成品保护的职业道德教育; 4.对工程中已完成的部位(成品或半成品)应进行防护,以防止成品可能发生的损坏和污染;

5.对已经完成的产品,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部位进行切实有效的产品保护;

6.对竣工交付前的产品进行标识防护,并根据工程合同或业主的要求,进行特殊防护;

7.竣工交验时提供正确使用和保护的说明,做好回访保修工作。2.7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项目经理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发生或发现以及可预见的质量、进度、经济、技术等事件和问题,必要时应书面报总监,总监签署意见后报建设方。

2.如工程范围内发生、发现或可预见的质量、进度、经济、技术等事件和问题,及时向业主报告,3.凡属重大事件和问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如有人伤亡,先组织人员送医院抢救,落实保护现场应急措施,必须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内立即向业主汇报和监理报告,并按事故处理要求,报相关部门。

4.对工程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做到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查明事故责任单位及主要责任者,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的措施。

事故处理报告及处理意见应建立档案,事故处理完毕应建立事故处理档案。

2.8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协议条款实行竣工工程质量回访和保修。施工单位应按约定的保修项目、内容、范围、期限及保修金额和支付办法,进行保修并支付保修金。

2.工程质量回访形式

由项目经理部派人登门专访,收集顾客对工程施工意见,了解工程使用情况。

3.工程质量回访内容

对顾客进行质量回访,主要征询顾客对工程运行、使用一段时间后质量情况,并填写《工程回访单》,请顾客签证。对顾客反馈的意见及时整改,并进行保修服务,使用户放心、满意。

4.施工单位未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设施要求施工,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返修并承担经济责任;必须在接到修理通知以后合同约定期限内(无约定按7天计)内派人负责修理。

5.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由设计部门承担经济责任。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其费用按有关规定由设计部门支付;

6.因使用单位使用不当造成的质量缺陷,由使用单位自行负责;7.因地震、洪水、台风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质量问题,按合同约定解决,无约定时,施工单位、设计部门不承担经济责任。

3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自升式架设设施装拆及检测与验收登记、安全检查考核、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意外伤害保险、“三同时”、应急救援、营业线施工安全、安全事故报告这十项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由主管安全质量的项目副经理负责,安质环保部为主责部门,工程部为配合部门,安质环保部部长具体组织相关安全工程师、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等,根据项目管理机构相关要求、工程实际情况以及集团公司要求进行编制,并在正式开工前完成,由项目部各部门会签、领导审核后,以文件形式明确,并报送项目管理机构、监理单位备案。3.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项目部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措施,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

2.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明确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3.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

1.“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项目部、作业队、工程队、班组要对新招用的和转换工种的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使其了解和掌握本职工作的操作技能和安全规 程。

2.开工前安全教育制度

每一单项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对全体职工进行针对工程技术措施、施工方法、方案、工艺、质量标准的教育,以及重点、难点工程的安全和技术培训工作。

3.经常性安全教育制度

经常性安全教育应贯穿施工全过程,按照时间、单位、工种、工序等分期分批分片进行安全注意事项的提醒教育。利用板报、广播、标语等形式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4.“四新”技术培训制度

在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时,首先对直接接触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具体的方法、性能、规程等的技术培训,然后再上岗。

5.重要工种培训制度

对爆破、电气焊、架子工、车辆司机等特殊的重要工种,要送到劳动部门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

6.一般性技术培训制度

对于一般性的工种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常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可以采用“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的方法。3.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必须建立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检查各级交底记录。2.项目部要在安全检查中,重点检查安全技术交底落实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3.对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落后的作业队、工班,项目部必须实行严格的考核。

3.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从事地下作业、高空作业、铺架作业、爆破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项目部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动态管理。3.项目部必须落实专项的检查与考核要求,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实行情况进行监督。

3.5自升式架设设施装拆及检测、验收登记制度。

1.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2.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检验检测期限的,必须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3.项目部要明确主管部门及检查要求,加强过程管理。4.出现违反上述要求的问题,项目部必须确保及时纠正,并落实严格考核。

3.6安全检查考核制度。

项目部要按照铁道部《关于建立铁路建设项目激励约束考核机制 的指导意见》(铁办[2007]35号)和《上海铁路局重点建设项目安全质量责任考核追究暂行办法》、《上海铁路局重点建设项目检查评比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本项目安全检查评比考核办法。

1.“三工”安全检查制度

实施工前安全准备检查、工中安全作业检查,工后安全交接检查。2.“三检”安全制度

即做到同工种之间自我检查,同工序之间互相检查,同工序上下班之间、多工种的上下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

3.经常性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部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检查;作业队每周应进行一次检查;班组每天进行一次检查。其间还应组织不定期的检查,对重点桥、隧、涵、路基等工程增加检查的力度和次数,并做好检查记录。3.7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制度

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3.8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施工单位必须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3.9“三同时”制度

1.项目安全设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项目部要重点分析工程实际,明确安全设施配臵要求,并按相 应的管理办法确保达到三同时的要求。3.10应急救援制度

1.项目部应按照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及项目管理机构的应急救援管理办法制定符合施工实际的应急救援预案。

2.项目部应确保应急预案能正常运转,在需要时立即启动。3.项目部应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并做好演练记录,持续改进。

3.11营业线施工安全制度

1.各营业线相关的施工单位项目部必须及时收集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及项目管理机构关于营业线施工相关的管理规定,并及时更新、补充内部相应的管理制度。

2.营业线相关的施工,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并做好重点控制措施。

3.营业线施工封锁项目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并在运营、设备管理单位、建设相关单位等按规定实行把关到位后,方可实施。并按施工前、中、后的重点控制要求做好相应工作。

4.新线开通启用、封锁拨接施工、插入工程道岔、桥涵顶进、换梁等对营业线安全影响较大的施工,必须制订安全专项方案,明确安全相关责任人和安全措施,作为施工方案的一部分。3.12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项目经理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发现或预见安全事件和问题时,必须及时书面报总监,总监签署意见后报建设方。2.凡属重大事件和问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项目经理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赶赴现场。如有人伤亡,先组织人员送医院抢救,落实保护现场应急措施,并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内立即向业主汇报和监理报告,并按事故处理规定要求,报相关部门。

3.配合做好对工程事故的调查处理,配合事故调查部门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查明事故责任单位及主要责任者,负责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的措施。

4.事故报告、整改情况应及时存档,事故处理完毕应建立事故档案。

4 计财管理制度

计财类管理制度由计财部负责在项目部成立后立即牵头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负责牵头按年、季、月定期检查与落实,对实施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4.1分包与劳务用工制度

1.分包队伍在签订工程合同之前,必须接受总包单位的资质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施工企业安全资质证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情况等。

2.根据平等、协商、同步的原则,总包单位和安全部门与分包队伍必须在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签订《安全协议书》,《安全协议书》要明确双方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安全部门根据工程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安全要求,分包队伍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协议书》中提出的各项条款,明确应该承担的责任。

3.分包队伍必须有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现场必须有安全主管领导,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同时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根据纵向到底的原则,生产班组必须有兼职安全员,组成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网络,确保整个施工作业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4.总包单位施工作业队对分包队伍要有专人进行管理,进行施工工序、安全、质量、治安、消防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做好每道工序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对分包队伍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及时消

除施工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

5.分包队伍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全面接总包单位对所有作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遵守和执行总包单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必须服从总包单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6.总包单位必须经常性对分包队伍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在施工中做到“三不伤害”,并要及时向他们传达和贯彻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指示,分包队伍安全主管必须参加施工现场的有关安全会议,布臵落实,做好现场的安全工作。

7.分包队伍的安全主管及专职安全员对所属施工现场,要经常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总包单位将定期按照《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检查,分包队伍对总包单位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定人、定时、定措施落实整改工作,不得以种种理由拖延整改。

8.分包队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未经施工现场同意,不得动用现场的机械设备。由于施工需要新增加特种作业人员,可向总包单位安全部门申请代培。

9.总包单位安全部门及施工作业队必须检查督促分包队伍在施工中不得以节省开支为由削减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特别是风险性较大的作业比如高空作业,其安全围护设施及职工的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按规定全部到位。

10.分包队伍在施工中必须做好现场的文明施工工作。完成总包

单位交给的各项文明施工任务,接受总包单位文明施工检查小组的评分考核,对文明施工搞得好的分包队伍及其职工,总包单位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否则根据考核情况予以经济处罚。

11.分包队伍发生伤亡事故,应及时上报总包单位,对事故不得隐瞒和虚报。接受事故调查小组的调查和处理,执行《安全协议书》中规定的有关条款。做好“三不放过”工作,避免事故的重复发生。

12.根据施工特点。分包队伍职工的增减情况必须按时书面通知总包单位有关部门。不准招收童工、盲流人员、残疾人员及其他不适应施工作业的人员,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施工安全。4.2验工计价管理制度

1.验工计价依据:施工合同(含补充合同)及招标文件(含补遗书)、投标书;实际完成质量合格的工程数量;

2.验工计价采用月份验工计价和末次验工计价两阶段办理。3.总承包风险费用和调整合同价格

1)总承包风险费用按工程总承包费用的比例,以风险包干费所包含的范围、内容,根据建设指挥部批复并已计价的变更设计,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经项目部相关部门及领导审核、审批后进行验工计价,总额控制在合同总价中风险包干费总额范围内。

2)调整合同价格按照“施工承发包合同”中规定和费用编制办法,根据建设指挥部批复的数量及金额,按进行验工计价。

4.进度款的支付及质量保证金的扣留 5.验工计价报送材料内容和要求

1)验工计价单;

2)以工程量清单分章节编制的验工计价汇总表; 3)以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验工计价表;

4)按工程量清单格式编制的已完工程数量核定表; 5)建设单位已批复的变更设计汇总清单;

6)验工计价资料以A4纸打印,同时还需提交一份电子文本。6.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予计价 1)无计量资料,2)因施工缺陷而增加的工作量; 3)质量不合格需要返工或待处理的工程; 4)未按时报送验工计价资料的; 5)未按格式报送验工计价资料的; 4.3计划、统计与进度管理制度

1.项目机构应按业主对工程项目的总进度计划,对工程进度进行全面管理控制。

2.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在开工前应编制拟建项目的施工计划(包括进度计划、人员材料设备的进场计划及管理人员工作计划等),并组织项经部有关人员和分包单位进行说明和交底;在开工前,项目部向建设、监理报送施工总进度计划。

3.项目进度计划应编制年、季、月、旬、周施工进度计划,并向下层层交底,落实控制进度措施具体到执行人、目标、任务、检查办法和考核办法。

4.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按照施工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施工计划,经常对进度计划实施情况检查、分析,并及时做好调整后施工计划的交底工作;

5.项目部统计员应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统计工作,统计内容应采用施工企业相关部门下发的统一表式,并及时将统计内容以书面形式报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核;

6.项目部应制作实际施工进程的形象进度图表,由专项人员填写,从而更好的控制整个工程的施工;

7.当实际进度符合计划进度时,即编制下期进度计划;当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应向专业监理工程师说明采取纠偏措施,并将计划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

8.项目部应在月报中向建设单位报告工程进度和采取进度控制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合理预防可能导致工程近期及增加费用的建设。

9.每周召开一次工程例会,对计划进度的执行情况,施工措施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增加必要的劳力、机具,落实工期节点目标。

4.4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1.组织应建立、健全项目全面成本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业务分工和职责关系,把管理目标分解到各项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中。项目全面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应包括两个层次:

2.组织管理层。负责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的决策,确定项目的合同价格和成本计划,确定项目管理层的成本目标。

3.项目部。负责项目成本的管理,实施成本控制,实现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的成本目标。

4.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应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5.项目成本管理应遵循下列程序: 1)掌握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和变动状态。2)确定项目合同价。

3)编制成本计划,确定成本实施目标。4)进行成本动态控制,实现成本实施目标。

5)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及时收回工程款。6)进行项目成本分析。

7)进行项目成本考核,编制成本报告。8)积累项目成本资料。

6.项目部应依据下列文件编制项目成本计划: 1)合同文件。2)项目管理实施规划。3)可研报告和相关设计文件。4)市场价格信息。5)相关定额。

6)类似项目的成本资料。

7.编制成本计划应满足下列要求: 1)由项目部负责编制,报组织层批准。

2)自下而上分级编制并逐层汇总。3)反映各成本项目指标和降低成本指标。8.项目部应依据下列资料进行成本控制: 1)合同文件。2)成本计划。3)进度报告。

4)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9.成本控制应遵循下列程序: 1)收集实际成本数据。

2)实际成本数据与成本计划目标进行比较。3)分析成本偏差及原因。4)采取措施纠正偏差。5)必要时修改成本计划。

6)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编制成本报告。10.成本控制宜运用价值工程和赢得值法。

11.项目部应根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明确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并设臵核算台账,记录原始数据。

12.项目部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项目成本核算。

13.项目成本核算应坚持形象进度、产值统计、成本归集三同步的原则。

14.项目部应编制定期成本报告。

15.组织应建立和健全项目成本考核制度,对考核的目的、时间、范围、对象、方式、依据、指标、组织领导、评价与奖惩原则等做出规定。

16.成本分析应依据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资料进行。17.成本分析应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和比率法等基本方法;也可采用分部分项成本分析、年季月(或周、旬等)度成本分析、竣工成本分析等综合成本分析方法。

18.组织应以项目成本降低额和项目成本降低率作为成本考核主要指标。项目部应设臵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考核指标。发现偏离目标时,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19.组织应对项目部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全面审核、审计、评价、考核与奖惩。4.5财务管理制度

1.遵守国家颁布的财经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依法、合规进行财务和成本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资金管理,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

2.项目部应建立健全财会机构,配备财务负责人与出纳。3.银行印鉴与票据管理。一般应由出纳人员保管票据,由财务负责人保管财务专用章,负责人印鉴应由项目经理或其授权人保管,严禁由一人保管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所需银行印鉴。

4.项目部经施工企业的审批和授权,在工程所在地开立一个银行结算帐户。建设单位拨付的工程款,应直接拨入项目部银行结算账户。

5.除应上缴的各项经费及代垫款项外,各级单位在工程未竣工之前,原则上不得从项目部调出货币资金,确保货币资金的合理使用、增值和安全。

6.项目部现金收支的各种款项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办理,在规定范围内使用现金,较大金额的款项收支须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为保证现金安全,项目部各级财务不得存放较多库存现金,到银行支取或缴存现金金额超过10000元时,须有2人以上同行。财务部保险柜内不得存放私人财物。

7.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应做到日清月结。财务负责人应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对帐单,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8.货币资金的收付必须有合理合法的手续,支出必须经过项目经理或其授权人的审批。

9.由项目部计财部向建设单位办理工程预付款及验工计价款的结算、请款工作。

10.项目部不得对外提供借款和经济担保,违者将追究项目部主要领导和财务负责人责任。

11.项目部应加强和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如期、按质完成,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提高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12.项目部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来分析、测算、确认项目合同收入、成本及毛利,并按时编报项目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13.项目部核算项目的实际总成本,其总成本的组成为施工现场

发生的直接、间接支出。成本项目一般应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直接费、间接费用。

14.项目部应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保证将项目资金用于生产性支出,确保施工生产需要,严禁将项目资金用于其他领域。4.6合同管理制度

1.凡以项目部名义对外发生经济活动的,应当签订经济合同。2.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

3.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

4.项目部计财部全面负责合同管理工作。

5.经济合同必须具备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酬金,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经济合同可订立定金、抵押等担保条款。

6.每一合同文本上必须注明合同对方的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银行账号等。

7.合同文本拟定完毕,需经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审核会签后加盖公章方能生效。

8.合同审核过程中的记录和凭证由合同管理人员在合同盖章后留存并及时归档。

9.合同依法订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应当实际、全面地履行,10.计财部应依据合同履行收付款工作。

11.变更或解除合同必须依照合同的订立流程经业务部门、财务

部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审核通过。

12.凡因未按规定处理合同事宜、未及时汇报情况和遗失合同有关资料而给项目部造成损失的,应追究其经济和行政责任。

13.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给项目部造成重大损失的,应移送有关国家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4.7分配与奖励管理制度

项目部应建立与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科技、环保六位一体的挂钩的分配与奖惩制度,奖优罚劣。

5 综合制度

综合类管理制度由综合部负责在项目部成立后立即牵头制定与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负责牵头按年、季、月定期检查与落实,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5.1信息管理制度

1.必须认真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数据,做到真实、准确地反映施工实际情况。

2.对收集到的信息要经过浓缩加工,加工后的信息要符合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

3.对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分类:

项目基本状况的信息:工程实体概况;场地与环境概况;参与建设的各单位概况;施工合同等。

实际工程信息:施工记录信息;施工技术资料信息;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成本信息;人员、机械、材料使用等信息;合同管理信息;现场管理组织协调信息;项目竣工验收、考核评价信息等

各种指令、决策方面的信息:业主、监理指令,施工企业重大决定、项目的决策等信息。

4.信息数据经技术管理人员筛选、分类后,经项目经理签认方可上网。

5.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将经分析的信息,定期编写报告,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

6.信息的发布、贮存必须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档案,注明有效期和密级。

7.信息发布后,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和反馈后的处理工作,项目经理必须定期对信息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5.2岗位责任制度

1.项目经理的职责

1)为项目工程的施工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履行合同负全责,为顾客提供合格的工程;确保项目工程安全施工,对工程项目的安全全面负责。

2)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建立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组织编制安全保证计划。

3)贯彻执行各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资源配臵。

4)支持项目安全员及施工管理人员行使安全监督、检查和督促、检查工作。

5)适时组织对工程项目部的安全体系评审和协调。2.项目生产副经理的职责 1)进行总进度计划及现场管理。

2)负责项目合同管理,对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及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监督管理。负责分包商的资格审查招标工作。管理工程项目预决算的编制工作。

3)分析、预测工程总成本及阶段成本,确保工程项目的资金合理流转。

4)参与制定、贯彻项目管理方针目标,抓好内部的基础管理和队

伍建设。

5)协助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行政决策,日常内部管理及后勤保障管理。

3.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和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2)组织本工程的质量计划的编制,负责重要的关键,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案论证,并制定保证质量的措施,对项目施工技术质量负责;

3)负责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即时交底,交底具有针对性; 4)组织对重要部位测量复核、隐蔽验收、分部分项质量检验,督促施工人员对质量问题进行整改;

5)负责对分承包施工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 6)负责项目工地的技术管理工作;

7)负责竣工工程质量回返及维修方案的制定及落实。4.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1)贯彻安全保证计划中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参与安全设施、施工用电、施工机械的验收。

2)监督、检查操作人员的遵章守纪。参与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实施控制,并做好记录。

3)掌握安全动态,发现事故苗子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4)防止违章操作,严格安全纪律,当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有权制止冒险作业。

5)负责项目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工作,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规章、文明施工制度教育。

5.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做好工程各环节的检验工作和工程验收工作;;

2)配合施工监理,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3)配合项目经理,做好工程质量评定的各项基础工作; 4)及时、真实地反映质量动态信息; 5)负责做好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6.项目资料管理人员职责

1)做好资料的收发工作,对收发资料进行登记造册; 2)资料收集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清晰; 3)归档资料收集、整理、装订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4)做好资料的收藏、保护和保密工作。5.3文明施工制度

1.各项目部必须制订具体的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考核要求。

2.进场后必须按文明标准化工地要求完成建设后,方可继续进行后续施工。

3.施工现场文明工地必须具备达到以下内容: 1)设立醒目的施工标牌;

2)现场平面布局要合理、平整、清洁,临时道路状况良好、路平

坡顺、晴雨畅通,既利于施工,又确保安全;

3)有标准和合适的材料堆放场地(库、棚)及其车辆、机具停放场;4)控制质量的计量设备、检验仪器及值班制度;

5)有醒目悬挂着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示牌和各项活动开展的标语;

6)进入现场的管理人员、作业工班长必须挂牌上岗。5.4施工机械与设备管理制度

1.建立工程现场的设备进出场、现场机械设备台帐记录,机械设备转场机况验收表,现场机械设备验收记录单,收集设备合格证、使用证等,确保重要设备运行安全。

2.所有进入现场的设备都必须挂好设备标识牌,需向监理保监的设备必须及时报监,所有分包单位进入现场的设备都必须纳入设备管理范围内。

3.做好进入工程现场危险性较大生产设备的安全使用资格审查,行车的使用,必须经劳动局或技术监督局验收,领到安全使用证后,方可使用。

4.现场中小机械设备在室外施工均应配臵防雨防晒棚,做到定机定人;

5.大型机械设备必须填写机械设备运行记录,其它设备须填写一般设备完好使用记录,记录齐全,完整真实。

6.使用机械必须实行“二定三包”责任制(定人、定机;包使用、46 包保管、包养修),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调整操作人员要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7.设备员对所管辖的设备每月不得少于二次巡视检查,并做好机械设备巡视记录,有整改修理要求的要有反馈记录,填写机械设备修理过程单。

8.认真执行设备管理各项制度,管好现场设备,并经常指导督促分包单位按要求进行管理。

9.设备员应及时反馈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发生问题及时联系会同有关人员一起处理,做到“三不放过”。5.5宣传与保密制度

1.保密工作制度

1)铁路建设工作中涉及的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项目部保秘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确保秘密、便利工作”的指导思想。

3)项目部应设臵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依照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保密办处理保密工作的日常事务。

4)项目部应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保密教育,检查落实保密措施,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并经常性地开展自查。

5)保密资料按国家规定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6)项目部各项工作中产生的属于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47 按照规定确定并标明密级、保密期限。

7)接触秘密事项的人员或部门的范围,由项目部保密办限定。8)不准在私人交往中泄露国家秘密,不在公共场所谈论国家秘密,不得私自携带有密级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外出,确因工作需要携带外出的不得违反有关保密规定。

9)落实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项目管理机构党组织负责人对保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行政领导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

10)保密办对违反管理规定的泄密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2.宣传报道和涉外工作

1)项目部综合部在主管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的日常管理,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对外宣传报道和建设信息撰稿工作。

2)媒体采访实行归口管理,在上级宣传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综合部统一安排。

3)对外提供的新闻稿件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发稿前统一由综合部把关,项目管理机构领导审核同意,加盖项目管理机构公章后方可寄出。

4)严守宣传纪律,凡涉密内容和不宜公开的事项不得向媒体提供。

5)未经领导审核同意和加盖公章的新闻稿件,不得发往任何新闻

单位。

6)发生突发事件时,项目部应及时请示建设单位,在建设单位部门指导下做好新闻发布和新闻单位接待工作。

7)综合部负责宣传报道和信息的统计。对重要信息报道疏漏或违反本制度中有关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5.6项目例会与施工日志制度

1.工地例会制度

1)所有施工工程,在开工后至竣工验收完成前,均应实行现场施工例会制度。

2)现场施工分包例会、工程例会一般每星期举行一次。开会前应提前将召开时间、地点、会议主要内容通知参加单位负责人员。

3)工程例会由业主主持,工程分包会议由施工单位主持。讨论有关问题的各方有关人员均应到场。

4)例会的主要内容:通报上周工程在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及施工安全管理上的成绩和有关问题。指出下周的工作任务、计划安排及要求。协调解决工程中出现的有关矛盾、问题及困难。

5)现场例会应认真填写好会议签到表,做好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发到有关单位。

6)施工例会主要有: 工程例会:每周召开一次

安全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随工程情况通知召开。施组、方案审查会:对施组、较复杂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召 49 开。

其他专题会议:如中间检查、验收会议、质量专题会议、安全会议、管线协调会、支付会议等,施工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加强监控,组织召开。

2.工程日志制度

1)填写方法:按填写人负责的单位(分单位)工程填写。2)填写内容

开竣工日期,施工勘测资料,工程进度安排及上级有关指示; 气候情况;

施工组织,施工方法,机具配备及使用情况。每日完成主要工程数量及其质量情况;

每日主要使用材料规格、数量及其工地试验结果;

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如变更设计,变更施工方法,施工与设计不符情况,以及检查发现的问题,监理指令及其解决办法和处理措施等。

3)填写要求

(1)工程日志是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必备资料之一,施工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均应按上述内容详细填写;

(2)填写内容要准确、及时、完整,必要的图表应绘在日志上或用计算纸上绘好后贴在日志上;

(3)工程日志不得作其它笔记、记录使用。5.7环境保护制度

1.项目部的环保工作必须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5.铁路站场标准化建设 篇五

工作月小结

按照南宁铁路枢纽建设指挥部(2010)95号《关于南宁铁路枢纽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文件要求,为推进承担南宁铁路枢纽工程建设任务的甘肃铁科监理站标准化管理,针对目前开工项目执行标准不高,部分施工流程不清的现状,为缩小项目管理与标准化建设要求间的差距,经监理站会同施工单位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并组织监理站各部门、试验室、监理组实施。现将本月工作开展的小结如下:

一、落实方案,强力推进

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后,制订施工准备阶段质量、制定方案,确保安全质量受控、推进标准化管理。

结合南宁枢纽工程实际情况,在组织监理站、监理组所有监理人员集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把质量、安全思想认识提高到法律层面,树立干标准活、做标准事的责任意识。

其次,依照南宁枢纽建设指挥部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修订了监理站安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使之能够服从、适应建指标准化管理体系“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的管理要求。

二、突出重点找薄弱环节

本阶段,组织对建指《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及推进计划》的通知(南宁枢纽建指安质〔2010〕95号文)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对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铁路建设理念,我们对自身管理进行了自查,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现场监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较薄弱,参加安全教育积极性不高,对事关安全的问题不够敏感。

2.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安全、业务知识还不能完全掌握。不按标准干,反映出业务素质的问题。

3.对建设程序规范的施工管理存在认识不清,把关不严。

由于缺乏对建设标准的深入学习,部分工点出现程序不清,审批不严现象,经过建指组织的结合标准化竞赛活动总结,我们已对此制定了内部控制程序,确保规范施工。

三、对照标准抓排查

通过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安排好时间节点,做好试验室、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质量检验和验收,按规定程序和频次进行质量检测。

制定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监理站自从进场以来,深切认识到本项目安全质量的重要性,针对项目目前开展的特点、难点,依照南宁枢纽建设指挥部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相关的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基本制定完毕,正在逐步完善中。下一步,坚决做到遵照南宁局、建指、监理站的规章制度,高效、健康运行监理安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可控。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在工作方式上要确保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一是抓过程控制,要具体到各项作业、各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必须实现闭环管理;二是抓细节,作为实现标准化管理并可以带动整个标段实现安全质量全优成败的关键来对待。

6.铁路站场标准化建设 篇六

一、现场调查

既有站场改造除按照一般工程要求的内容进行调查外, 重点对站场范围内既有行车设施、设备、车站的运输组织情况进行调查。充分的现场调查是编制施工方案的基础保障。主要内容包括:

1站场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条件、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情况和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2既有工务设施情况。对照施工图核对站场股道、道岔 (类型、开向) 、轨道类型、轨枕型号、道床厚度、道砟等级、接头类型、线路有效长度、线间距、站场平纵断面等是否与施工图设计一致。

3既有电务设施情况。对照施工图核对信号联锁、轨道闭塞方式;信号设备规格、型号、位置;室内外电缆进路、设备空间、容量等是否与施工图设计一致。

4现有运输组织情况。现有车站列车对数、列车运行间隔、股道利用率、咽喉区行车密度、车站客流量、货运流量、车站接发车能力富余情况等。

5地下管线调查。给排水、电力、通信、信号等地下管线的数量、路径及走向。

二、方案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明确施工总体目标。包括安全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环保目标、文明施工等, 围绕目标研究制定施工方案。

2明确施工步骤和顺序。根据施工图和现场调查情况, 经过反复的方案研究比选, 在充分征求运输、客运、车务 (车站) 、工务、电务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详细实施步骤, 明确各专业施工内容、施工顺序, 以及各专业间的配合和接口关系, 同时编制站场改造分步实施示意图。

3明确主要阶段工期安排, 分解细化各专业工程施工工期, 落实相关资源。

4编制总体施工方案以及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明确施工方法、设备、施工顺序及流水施工的组织。

5结合现场情况合理设置大型临时工程。合理布置施工便道、搅拌站、钢筋 (钢构) 加工场、施工用水用电、生产生活房屋, 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大临规划须经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6在保证运输和既有设备安全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永临结合, 减少工程投资,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过渡方案, 尤其是对信号过渡, 要尽可能一步到位, 尽可能减少对联锁软件的修改。

7合理安排资源配置。主要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工机具配置计划等, 资源的配置要根据施工方案来安排, 同时要满足进度目标的要求。

8制定组织和技术保障措施。包括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境、文明施工、文物保护、冬雨季等施工保障措施。

三、施工阶段划分

1外围施工阶段。该阶段不改变原有站场信号联锁关系及设备, 基本与运输不发生干扰。

2过渡施工阶段。该阶段是在运输组织可调整范围内对原站场进行局部改动, 需要信号、电力、接触网等专业配合做好施工过渡。

3大封锁施工阶段。该阶段需停用信号联锁设备, 施工对运输的影响最大, 也是工务与电务配合施工的关键阶段。

4开通后收尾阶段。启动新的联锁关系后, 在新站场基本成型的条件下完成剩余收尾工程, 最终竣工交付设备接管单位。

四、过渡方案

营业线上施工, 保障安全是第一要务,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过渡方案尤为重要, 必须高度重视。制定过渡方案的主要原则有:一是在完成外围工程后, 首先进行增加股道、道岔、信号电缆敷设和设备安装等施工;二是在不改变信号联锁和线路的情况下, 安排下部工程施工, 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三是按照“由外向内、先站线后正线、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安排施工过渡;四是施工过渡要兼顾相关专业的配合, 当工务过渡与电务过渡发生冲突时, 以电务过渡为主;五是施工过渡方案, 应充分采纳运输部门的意见。

五、组织、技术措施

1标准化管理措施。建立以建设单位、参建单位为实施主体, 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 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 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为主要依据, 以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专业化为支撑手段, 建立标准化站场改造运行体制, 确保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目标。

2协调配合机制。建立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 是确保站场改造顺利进行的重要组织保障。方案中应明确建立由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运营设备管理单位、车站各方共同参与的站场改造协调配合机制, 及时研究、决策、计划、组织、协调解决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确保站改高效进行。

3严格落实开工条件。严格施工图审核、现场调查、线路复测、技术交底、人员培训等开工条件, 设置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安全员, 签订安全协议等, 在开工建设前全部落实到位。

4落实外部支撑条件。施工前应完成征地拆迁、三电迁改、道路立交协议等影响工程推进的外部支撑因素, 为站改施工创造条件。

结语

既有站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施工过程, 涉及专业多, 影响范围广, 施工过程就是一个施工和运输互相作用的过程。要在确保运输畅通、既有设备安全的基础上, 使站场改造施工顺利进行, 科学有序的施工组织十分关键, 施工方案作为组织施工的纲领性文件, 在编制时需严格执行铁路总公司站场改造和既有线施工有关规定, 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 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全面掌握既有设备情况,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同时解决好专业接口关系, 确保在不影响运输生产的情况下, 安全、优质、按期完成站场改造施工。

摘要:铁路既有线站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范围广、专业多, 组织协调难度和安全风险压力巨大,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按期完成, 制定科学合理的站场改造施工方案是关键。

关键词:站场,改造,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TB10067-2000, 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S].

上一篇:矿石车辆运输合同下一篇:妈妈违约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