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风格与教学艺术(精选11篇)
1.课堂风格与教学艺术 篇一
探索藏族舞蹈风格特点融入教学中的方法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尚瑞芝
[摘要] 由于地域的差异,在整个西藏地区的区域范围内,造成各种不同的藏区形成自己的语言。源于此,各藏区人民创造了以他们自己的名义作为舞蹈名称的舞蹈种类。这些舞蹈在原有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舞蹈形式。
关键词:藏族舞 颤膝 技巧
藏族人民生活在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雪域高原上,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圣洁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藏族舞蹈舞姿优美,种类繁多。而受宗教的影响藏族的舞蹈带有凝重的虔诚气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藏族舞蹈的基本概况
由于地域的差异,在整个西藏地区的区域范围内,造成各种不同的藏区形成自己的语言。源于此,各藏区人民创造了以他们自己的名义作为舞蹈名称的舞蹈种类。这些舞蹈在原有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舞蹈形式。主要有:堆谐(踢踏舞)、果谐、谐(弦子)、卓舞(锅庄)等。踢踏舞热情豪放,轻快活泼,富有激情,是一种表演性强的歌舞形式;弦子舞优美伸展,含蓄典雅,舞蹈动律松弛柔美;锅庄,沉稳矫健,粗犷豪放,具有浓厚的劳动气息。
(一)舞蹈动律-藏族舞蹈中的主要动律“颤”(膝部的颤动),在不同的舞蹈形式里面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踢踏舞里主要是膝部的“碎颤”,弦子舞里膝部是“软颤”,而在锅庄里膝部的颤动则主要是“硬颤”。
所谓“碎颤”,是指膝盖松弛,有弹性的快速上下运动。由膝盖的碎颤使踝关节灵活地带动脚掌,跟随音乐节拍打击地面,称为“冈达”。踢踏舞在舞蹈动律上运用了膝部的碎颤。在舞蹈教学中以《库玛拉》踢踏组合为例,主要动作有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抬踏步,嘀嗒步,退踏步等。教学中,首先第一阶段要进行“颤膝”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我们背着重物走上坡路时腿上的感觉是怎样的:膝盖弯曲,身体向前送。藏族当地的民间艺人在表演踢踏舞时可以做到“头顶一碗酒,跳而不洒出”。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然后经过老师的分析讲解,膝盖松弛、小而快均匀的连续颤动,再做加深练习。第二阶段在颤膝的基础上,练习前脚掌的抬起“冈达”,在做“冈达”练习时,脚掌一般在弱拍时向上抬起,膝盖向上伸,强拍时脚掌向下打击地面,膝盖前屈半蹲,脚步灵活。
开始先四拍一次,然后两拍一次,最后按音乐节拍加快练习和单脚掌练习。第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做各种变化动作,如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等。
所谓“软颤”,是指膝盖颤动时柔韧性较强,上下运动刚劲有力,连绵不断。弦子舞训练时膝部为 “软颤”。舞蹈教学中以《翻身农奴把歌唱》组合为例,主要动作有:三步一撩,三步一靠,拖步,单靠等。做屈伸练习时要注意膝盖的柔软连贯性,并且又具有控制力的微颤动.强拍向上,弱拍向下的规律,内在感觉是膝盖向上推,而脚移动时像踩在棉花上.基本步步伐练习时,主要是撩和靠。撩步和靠步都是在颤和屈伸的基础上进行的,撩步是腿向前撩出时应先将腿吸起,然后由膝盖的弯曲伸直带动脚“蹬”出去;而靠步是脚在膝盖弯曲时勾脚抬起,脚跟点地时膝盖缓缓向上延伸。在做弦子舞动律练习时还应注意与气息的配合。
所谓“硬颤”,是指膝盖同时颤动,上身随膝盖的屈伸而上下起伏,即连续又有停 顿。主要动作有:跨腿踏步蹲、趋步捻转,悠颤跨退等。“硬颤”的动律特点主要体现在锅庄舞中。训练中,在碎颤的基础上时而连续时而停顿,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动作幅度要大。
(二)舞蹈体态
在藏族民间舞蹈中,为了表达激动的心情和情感,舞蹈过程中,常用一些大幅度的舞蹈动作,跳,颤,跺,撩长袖,旋转等。上半身的向前倾或向后仰,以及舒展的手臂动作,都是特殊含义的表现。松垮、弯腰、曲背等都是常见的基本图像,这是与繁重的劳动和生活的高原地区,虔诚的宗教心理学,宗教礼仪和习俗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藏舞中,身体的这些基本图像自然会反映在舞蹈里面,具有明显的宗教心理因素的动态影像。然而,这些操作主要是劳动者用以减少自身协调的身体上的负担,从舞蹈的角度来看,与另一种劳动形成身体的协调,具有艺术的再造之美。如中甸锅庄舞蹈时腰部尽可能多的跟随节奏,规律的起伏颤动,给人放松膝盖和腰部的宁静与和谐之美,腰和胯的运动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动态规律。
在实际的教学中,体态与动律要结合起来训练。不同的藏族舞蹈形式中,体态的表现要求也应有所不同。踢踏舞激情活泼,速度较快,动作时上身动作应随膝盖的颤动而被动的运动,胯的摆动幅度要小,故身体动作整体比较灵活;弦子舞优美柔情,身体向前倾的幅度要大些, 胯的摆动幅度要向两边送的大些;锅庄舞在训练中既要有踢踏舞的激情,又不失本身的沉稳矫健。
(三)动作与技巧
“颤、顺、左、开、绕”这五大元素是不同类别的藏族舞蹈的共同特征,它构成了区别于别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美学概念。这五个要素的形成密切相关,西藏人民在社会制度,信仰,风俗,地理,生产和相同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传统,为巩固人民之间长期的审美标准。藏族舞蹈中除以上主要特征之外,舞蹈基本规律仍然存在着 “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及“四步回转”。根据该一般规则,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加上手势动作,身体韵律以及不同的音乐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下肢动作十分丰富,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上肢动作可以概括为“拉”、“悠”、“甩”、“绕”、“推”、“升”、“扬”等七种手势。藏舞中主要运用的技巧是:转、翻身、跳等。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粗犷、豪放、健壮、沉稳有不失优美,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基本动律是膝盖的颤动,配合上身的前倾或后仰,水袖的甩绕等,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各舞蹈形式在教学中应当区别对待,注意“言传身教”方法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现在由于人们宗教意识的淡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也在逐渐变化,但这种动态的舞蹈节奏和风格已成为全国保存较好的美学特征。参考文献:
[1] 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舞蹈(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课堂风格与教学艺术 篇二
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所谓教学风格, 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可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
在教学中, 由于每个教师自己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 在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实际从事教学活动时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角度, 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式方法, 自己创造出教学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反映着各种独特的个人教学特点, 从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在最广义上, 是指任何技艺。较窄的含义是按照美得规律来创造。就教学艺术含义而言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 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依据其价值观念, 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的偏好性和习惯性的方式。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 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点, 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在长期教学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稳定的独具个性特色的教学艺术风貌。从实践上讲, 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才是成熟的优秀的教师, 教学风格标志着教学活动是否升华为艺术活动。
教学艺术与风格主要分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艺术的含义:“教学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一直为中国外许多教育家所肯定, 并在教学艺术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论证。在国外, 对教学艺术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产婆术。还有夸美纽斯在 《大教学论》 中明确指出: “ 教学论是指教学的艺术”, 目的在于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在我国, 《学记》 中就有对教学艺术的精辟论述, 如论述启发式教学艺术时指出:“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也。”在众多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教学法一方面要用科学做基础, 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 教学艺术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 遵循教学规律进行的;第二, 教学艺术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优质高效进行教学的技能技巧;第三, 教学艺术时遵循美的规律, 富有美的价值进行的创造性的教学;第四, 教学艺术是体现教师个性并难以模仿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主要分为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以及审美性。其中, 形象性主要是, 教学的形象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直观实物、绘画及音响手段对教材进行加工,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以使学生易于接受。情感性是指教学事件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情感上的传递更能够让人产生共鸣, 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智慧的门扇、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追求。对于创造性来说, 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生命, 也是艺术突出的特点。相比其他艺术而言, 教学艺术需要更多的创造性, 教学艺术的对象是人一个富有思想、情感、创造力或许并有对课堂和书本有抵抗性的学生, 这是创造性的难点。对于审美性来说, 审美是艺术活动的重点, 既然能够说教学具有艺术特点, 那么教学必定有审美性这一特征。因此, 道德美、形象美、教师优美的语言以及抑扬顿挫的语气或者是生动的表情以及潇洒的举止, 美观的工具都会给人美感。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功能, 使教学艺术存在并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内在依据。教学艺术的特点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 相互影响的, 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陶冶功能、增效功能、谐悦功能以及育人功能。这些功能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兴趣并发现乐趣, 使老师能够更轻松愉悦的教学, 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因此, 教学艺术与风格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其影响极大。合理利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履行教学责任, 与此同时让教师感觉到教师职业之美, 教书育人得到的成就感。 “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教师身为师者, 自然有责任去做这件事, 而对于传道授业, 只有学生真正愿意去做, 乐学才会让师者真正体会到为人师为他人解惑之美。
摘要:教学艺术与风格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其影响极大, 这种艺术风格反映着各种独特的个人教学特点, 从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 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点, 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稳定的独具个性特色的教学艺术风貌。
3.物理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略谈 篇三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比如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六个涂成不同颜色的米花用线穿起,挂在衣架的横梁上。六根细线每两根等长,最短的挂在中间,最长的两根分别挂在最外面。将一根橡皮筋拉长,从米花构成的弧下方穿过,并与米花悬线面垂直,用手指拨动皮筋,米花应声起舞。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米花放在用布包紧的大口径低音喇叭上,当喇叭传出音乐声时,不同位置的米花以不同高度在上面跳跃。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我从生活中和教学实验中搜集了许多对联、谜语应用到物理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他蹬地,地也蹬他,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我打你,你也打我,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横批:“说清有奖”。于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
再如:“未受外力运动状态永不变;没有摩擦机械能量总守恒”,横批:“注意条件”。这副对联是描述惯性定律和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下面这副对联:“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横批:“学史奇观”。上联是描述比萨斜塔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下联是描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副小小的对联将物理学史上两大实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我采用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赫兹);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景德镇的作坊——磁抄……
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语,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若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致影响教学。
2.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取得最佳效果为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总之,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一个还有待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4.课堂风格与教学艺术 篇四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歌曲《我爱你,中国》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学 院: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目 录
摘要................................................3 关键字..............................................3 第一章《我爱你,中国》的创作背景....................4 第二章《我爱你,中国》的曲式结构....................4 第三章《我爱你,中国》的艺术特征....................4 第四章声乐技巧剖析..................................5 1.引子部分的声乐技巧..................................5 2.主体部分的声乐技巧..................................6 3.结尾部分的声乐技巧..................................6 第五章感受游子浓浓爱国之情..........................7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歌曲《我爱你,中国》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
摘要:歌曲《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一首插曲,是 1979 年由瞿宗作词,郑秋枫作曲的一首颇受欢迎的声乐作品。朴实无华的歌词涌动着动人心魄的旋律。歌曲《我爱你中国》把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本文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以及创作特征等音乐要素方面分析作品,希望对人们更好地诠释作品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我爱你,中国》;艺术特征
Abstract:the song “I love you” is the movie “China haiwaichizi” is a song from 1979, written by Qu Zong Zheng Qiufeng, composing a popular vocal music works.Chastity lyrics surging strike a deep chord melody.The song “I love you” to China infinite affection overseas Chinese motherland to express the most incisive thoughts.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creation background, musical structure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al elements analysis of works, people want to better interpret the works to provide some help.Key words:“I love you, China”;artistic features
第一章《我爱你,中国》的创作背景
电影《海外赤子》于 1980 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背景下拍摄。它是一部反映海外侨胞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初该影片的热播,《我爱你,中国》这首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来西亚归侨叶佩英演唱的主题曲也在中国大地上唱响。在 1980 年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我爱你,中国》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 年获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
《我爱你中国》创作于1979年,由著名音乐人郑秋枫作曲、瞿琮作词的经典女高音作品。全曲运用“赋比兴”的修辞技巧,轻快自由的旋律,豪迈阔达的气息;主体部分节奏整齐平稳,跌宕起伏地把歌曲推向高潮:尾声为了增加音乐的张力,主要采取“啊”的抒情旋律,调动听众的感觉,并在高昂的主旋律中,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落幕,抒发海外游子的一片赤晚心。
第二章《我爱你,中国》的曲式结构
《我爱你,中国》全曲建构在大小调式的基础上,在大气的旋律线条中融合了自然大调的旋法,从而使音调更为明亮大气,表达出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荡漾的对祖国的崇高之爱。这是一首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的歌曲,全曲结构如下: 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第三章《我爱你,中国》的艺术特征
前奏:这个部分虽只有一个小节,但却为引子部分“辽阔、自由”的音乐意境作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和声上采用了分解主和弦,并在其中加入增二度音程关系的经过音,伴随着 f 的力度,为明亮而辽阔的意境中增添了几分灵动,预示着“百灵鸟”的出现。引子:这个部分建立在G大调上,旋律音程四度大跳进行,具有明显的力度感,跌宕起伏且气息宽广悠长,自由而又富有动力性的节奏,把我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歌词部分开门见山地唱出了主题音调“我爱你,中国”这个激情高涨的部分。同时将“爱”字放在强拍长时值上,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
间奏 : 引子过后 8 小节的间奏,既是引子部分情绪的补充,又是 A 段陈述性段落的引导。此部分采用连续的三连音节奏型,结合分解和弦的节奏型,流畅自然而又气势磅礴地展示出中国大地上万物苏醒慷慨大气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此部分短暂地离调到 e 小调,很自然地过渡到陈述型的 A 段。
A 段第一句在八度音程内波动起伏,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自由模仿,第三句在高音区迂回萦绕之后,随即回到中低音区,推出第四乐句的旋律,开放式终止。B 段为四句体带转调的乐段,四句从弱拍到强拍大跳后缓慢回转填充的曲折旋律,采用自由模进的手法,层层递进,逐渐高涨,特别是 B 段三四句乐思有缩减为一个乐句的感觉。伴随着旋律线的上升,将音乐推向高潮,将对祖国的无限真情予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此段伴奏织体为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分解琶音,比 A 段更加流动而充满灵动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第 33 小节分解重属和弦,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家乡的甜美流淌在心窝的温暖。A’段中,前两个乐句完全再现了A段,第三乐句再现A段的第三乐句开头的四个音后,通过向下一个八度的大跳,掀起了旋律线的波浪,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随着旋律线的逐渐上升和婉转回落,以及其他音乐表现手法的推波助澜,预示着炎黄子孙绵绵不绝的涓涓感情溪流,深化并升华了对祖**亲的情思。第 40 小节那不勒斯和弦的运用,随着衬词“啊”的感情抒发,使得全曲很好地过渡到尾声。衬词在这里起到发展和补充乐句的作用,对于抒发爱国之情和使情感形象化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尾声:这个部分几乎原样重复主题结构的最后一句,音调也是主题材料的衍展,尽情抒发着海外儿女对祖**亲炽热的真情。歌曲结束于高音区,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使得情感更加饱满而深厚。
第四章声乐技巧剖析
1.引子部分的声乐技巧
作为全曲的第一个声音,“百”必须唱准,启动喉间气息的“轮子”,寻找上下贯通的感觉,尤其是要发挥“竖”咬,这样就能产生又深有广的吸气。并且,演唱者还要发动口咽腔的作用,上抬软腭,下降咽喉,使咬字更加清晰,呈现优美的语言旋律。当进行四度上跳时,想把声音更好地传递,就要有娴熟的气息控制方法。唱“灵”字,应发挥舌头的作用,把韵母的发音“含”到口腔的后面,凭借头腔来调动胸腔的共鸣,形成圆润、浑厚的声音。“鸟”字较低,可让口腔保持竖立,降低咽喉的发音,自然地衔接“灵”字的音。“从蓝天飞过“这旬要让听众感受到高远空旷的画面,必须音柔调稳。到第二句“我爱你,中国”时,曲调的音律开始递进,并在“爱”字发声后,出现小节的高潮,而“中国”二字的声音必须浑然饱满,保持线条美。作为歌曲的开篇,引子部分的开场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演唱顺利。
2.主体部分的声乐技巧
歌曲的开头采取娓娓道来的方式,演唱者的气息要平稳,喉咙彻底放松,下降喉头,腰背部应完全延伸,这样能更好地赞美祖国的壮丽。尽管歌词旋律比较缓和,演唱时还是需要找准音区,控制音位,音调柔润圆滑。从“我”到“爱”字的发音,应控制口腔气息的变化,调动舌位与咽腔,加强气息的力度,让“爱”字保持竖立的姿态。同时,声音的快慢、强弱应松紧有度,气息要深,协调好头、胸、腹等部位的配合,通过以情动人,声情并茂的方式才能完成歌曲的第一个高潮。“家乡的甘蔗”应吐字清楚。音韵适度。“蔗”字应利用灵活地肌肉舒展,应先深吸再自然地呼,切不可快速地换气。另一方面,八分音符必须和后一句过渡顺利,保证声音的松弛有力。“我的心窝”四字语速须慢,情感须满,声线平稳的同时,又要为下段的抒情演唱留有余力。
3.结尾部分的声乐技巧
在歌曲尾声,饱含深情的“啊”字直接提升到歌曲的最高潮。演唱者既要具备完美的声乐技巧,保持声音激昂、气息稳健,还要带动听众的情绪。“啊”字的重叠运用,加深了声音线条的高亢。“我的母亲,我的祖国”这句应保持由弱到强的旋律,把最高音放在“亲”字上,可延长音色,更表达了赤诚之情,并以“我的祖国”果断地结尾,不拖泥带水地结束方式,呈现出圆滑的音色、踏实的音位。总而言之,声乐技巧是声乐演唱的支柱,是音乐作品重要承载形式。《我爱你,中国》正是凭借个性化的声乐技巧,实现声情字的和谐统一,才让如今的听众印象深刻,流传至今。如今,现代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歌唱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演唱者必须重视自身的声乐技巧训练,更要从心灵上要想声情并茂地完美演绎音乐作品。每一位从艺者应加强发声训练,持之以恒地锻炼,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声乐技巧与非凡的音乐感染力,在听者中产生共鸣,在训练中塑造风格。
第五章感受游子浓浓爱国之情
爱国,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它便被写进了人类的文明史。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感情,亦是一种神圣的职责。爱国之情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它是一种尊严.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气节。这样的尊严、这样的信念、这样的气节都体现在一首歌曲中,它便是《我爱你中国》。这首歌词质朴无华,然而感情强烈。大串的排比句.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祖国的崇高之爱。这里虽然没有气势磅礴的词句.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在赞美祖国的抒情歌曲中.如此集中着墨于渲染赤子之情.应该说,此歌的词作者是匠心独运的。其次,歌颂祖国却通篇不用“伟大”、“美丽”等字眼.而是精炼地描绘了一些动人的画幅.艺术地概括了人民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些.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这是该曲脱俗超群的高妙之处,《我爱你中国》之所以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就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类一种共同的情感爱国之情。爱国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动员和鼓舞我们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它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威为维护民族独立、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高尚品德,所以.对我们来说瑷国不仅是一种深厚情感和信念.更是我们积极倡导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正是在此意义上.《我爱你.中国》才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曲作者承袭了“五四”以来优秀歌曲的创作风格,选择了有鲜明的民族音乐特征的音调.熟练地运用作曲技巧.精巧地安排音乐结构.谱写成这首雅俗共赏的歌曲。整首乐曲所表现出的那种宽广、激越、内在、深切的感情,不仅仅是词曲作者所独有,而是演唱者与欣赏者所共有。这种共同的创作激情,共同的创作心态.使得歌曲具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爱国是一种境界,而这境界是由人类最朴素的处于对根、对祖先的敬畏以及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文化认同所达致的。爱国需要理性.爱国需要激情。我们讨厌那些宣称要理性地对待自己的爱国情感的人们,因为爱国之情本身就是一种沸腾的情感当人们用自己的理性将火热的情感压制下去之后,他还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我们生活,却活不出意义来,因为我们忽略了最不该忽略的东西。爱国是一种境界.一种足以使我们找到故园寻到灵魂的境界。没有爱国之情崴不会理解人生的意义,否则,裴多菲不会如此深情而强烈地抒发道:。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7”是的.我们爱这个强大的祖国,是发自内心的那种热爱,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中的那种真爱,是激情与理性共存的那种挚爱。
这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家,似一头东方雄狮,年轻而极富活力。在我们的心中.祖国是一幅美丽的画,有巍峨的高山.有澎湃的江河,怎么看都看不厌:在我们的心中,祖国像一首感人的歌南时舒缓.有时激昂.怎么唱都唱不完。在我们的心中,祖国像是鲜红的太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任凭侵略者用最恶毒的话语诅咒你,用岩石一般的力量压制你,你却如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在我们的心中,祖国像是龙的脊梁。非典,洪水,雪灾,地震 灾难接踵而来.但是面对这些,你没有害怕,没有退缩.因为你是龙的脊梁,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轻易把你压垮:在我们的心中,祖国像是一颗闪耀的星星,承载着无数的光荣与梦想翩翔太空冲国女排的夺冠,南极的探险,天堑变通途,北京的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所有的这些.就像构成地壳的版块一样。深嵌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组成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六十年。它是那么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瞬间:六十年.它又是那么漫长.当年的建国元勋,今天已是华发鬓霜。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六十年.见证了祖国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停滞与飞跃,痛苦与欢乐,阴霾与晴日。站在这世纪之交,回首瞻望历史车轮碾下的一道道弯曲.所有中华儿女的眼里都会饱含泪水,因为我爱你.中国!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中国.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戒爱你群山坞,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歌曲作家准确地把握了诗歌深邃的意境.细腻的感情,用含蓄、清新、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出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画。旋律色彩带有深深的思念之情。歌词与音乐的结合十分巧妙。浑然一体:织体大气、流畅。歌曲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式的乐段。它的速度比较自由.音调明亮、高亢,旋律线幅度大。风格既类似戏曲中的导板,又近乎高原上的山歌。但它没有任何模仿的痕迹,而是创新的。这是一个极为精彩的开头.女高音优美徐缓地唱出了气势宏大的乐句。音乐形象鲜明、动人.完整地呈示了主题,巧妙地刻画了意境。第二部分是歌曲的主体部分。曲体可以看作是带再现的三段式。这段音乐旋律线的起伏相对地说是较小的,它恰当地表现出真切地深情。作者有意识地加大旋律的起伏.掀起了感情上第一个波澜,展现了激动的情绪,并取得艺术上的对比效果。但是,抑扬格句式、节奏型和旋律线形,却仍旧保持不变,在音乐发展上起着统一的作用。最后结尾,歌唱者的感情和声乐技巧,在这段里获得了充分发挥的机会。旋律的发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起伏有致。尤其是最后两个乐句,感情充沛.美妙动人。全曲结束时.由最高音迤俪而下.最后由三音跳进至主音,确实不同凡响.堪称点晴之妙笔。这首歌还被改编成合唱曲,曲中丰富的和声以及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进一步挖掘了歌词的内涵与意境丰富了歌曲的形象.达到了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充分表达了海外游子的爱国激情。
生活中,中国人感情比较深沉.和西方等的国家相比,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虽然我们也喜欢这英雄的祖国,喜欢自己生长的地方,喜欢这片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的古老土地,然而我们宁愿爱得深沉周为爱国之情本身就意味~种崇高和尊严。它不仅仅是放在口头上,而应该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它不仅仅是嘴里呼喊的口号,而应该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爱国是常存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的。我们不必等到远离才思念,不必等到迷途才知返。祖国就是一生的指路明灯。祖国就是一生的方向!
结语
歌曲《我爱你,中国》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歌颂了伟大的祖**亲,表达出千百万中国儿女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同时,歌曲《我爱你,中国》受到各高校声乐学者的喜爱,这就要求演唱者要从作品本体上分析作品,才能更完美地演绎。
参考文献:
[1]陈娟.歌曲《我爱你,中国》探析 [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3.8 [2]周光远.浅析《我爱你,中国》的演唱技巧 [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3]钢琴即兴伴奏类型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应用——以《我爱你,中国》为例 [J].闽江学院学报.2013.3 [4]胡晓娟.声乐基础与技巧训练的结合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7)、[5]陈浩月.浅议声乐艺术中的声与情01.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
5.党校教师课堂教学风格论文 篇五
党校教师课堂教学风格论文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个性风格,风格因人而异。由于教师的兴趣爱好、才能气质、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等内在因素不同,因此,形成了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有些教师,理论功底扎实、深厚,擅长于擘肌分理,抽丝剥笋,深入浅出地讲道理;有些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擅长理论联系实际,授课案例丰富,生动,内容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有些教师,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渊博,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往往独辟蹊径,与众不同;有些教师,文化积淀深厚,分析问题能突出历史发展脉络。有些教师习惯于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有些教师,习惯于娓娓道来,有条不紊。有些教师教学语言严谨,精炼;有些教师教学语言诙谐幽默,意味隽永。有些教师,课件制作图文并茂,非常优美;有的教师讲课表情丰富,身体语言得体大方。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的个性特色。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往往有着鲜明的课堂教学风格,能够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党校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但要有个性特色,而且要有党校特色。一方面,党校课堂教学要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在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中,党校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把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党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尽量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和特长。另一方面,党校的课堂教学要严格遵守纪律和规范。“科研无禁地,讲课有纪律”。教师要自觉地按照规范要求自己,对理论的阐释和政策的解读能够始终和中央精神保持一致。党校的课堂教学不同于高校,党校教学的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他们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阐述理论问题要有独特见解,切实做到以理服人。教学活动要不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吸引力。与学员探讨问题要谦虚、谨慎,要有平等的态度,不亢不卑。党校教学也不同于社会培训,教师绝不能为了取悦学员,信口开河,随意发挥,歪曲中央精神。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求典雅庄重,但不拘谨死板;新鲜生动,而不轻佻庸俗。运用谚语、俗语、俚语既要能说明问题,也要适宜、得体。课堂气氛要活跃而不杂乱,严肃而不沉闷。
党校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应该适合不同课程的需要。有些课程,需要历史透视和哲理的思辨,如马列经典的导读。有些课程需要条分缕析,结合现实详细讲解,如中央精神和政策的解读。有些课程需要学员互动、热烈的交流,讨论,如领导艺术和智慧、领导执行力等课程。有些课程,运用视频、课件,图表说明问题,更形象直观,生动具体,更具有说服力,但有些课程,却不适合运用过多的课件,课件会分散学员关注重点内容的注意力。有些课程偏重理论性,有些课程偏重实践性和对策性。课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风格也应该有所不同。优秀的教师经常根据不同的课程灵活选择不同的风格。
党校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应该适合教师自身的个性、兴趣、知识结构和能力。风格无所谓优劣。适合教学需要,适合教师本身的风格就是最好的风格。例如,有些教师非常善于交流、沟通,擅长于课堂和学员互动,有的教师则缺乏调动学员讨论积极性的能力,所以不适宜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党校教师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绝对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丧失自己的个性和优势。教学要积极探索、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适合本人个性、学识修养的教学风格,要敢于坚持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6.课堂风格与教学艺术 篇六
单选题
-------1.“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2.夏自强是()归国华侨,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正确答案:B.印尼
4.()是奥地利科学院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名的GIS研究与教育专家。正确答案:C.Josef Strobl
5.“教学过程不仅是学术基因的传递过程,更是创造过程。”这句话是()说的。正确答案:B.Josef Strobl
6.“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话出自()。正确答案:C.庄子
7.“美应当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性质与审美对象‟三个层面内容。”出自()。正确答案:E.当代美学家
8.“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自()。正确答案:B.洪堡
多选题
-------1.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A.体系清楚 B.主次分明 C.衔接恰当 D.收散自如
2.课堂教学的启思艺术包括()
正确答案:A.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意识 B.强化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C.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
3.课堂教学组织艺术包括()。
正确答案:A.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 B.有效安排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
4.下面属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有()
正确答案:A.教学课件制作艺术 B.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C.课堂教学教态艺术 D.课堂教学节奏艺术
5.下面()属于谨防课堂语言病。
正确答案:A.言不达意 B.喃喃自语 C.脏话 D.打摆子病
判断题
-------1.只要用心,再难的教学问题都有成功的解决方案是张殿坤说的。正确答案:对
2.彭加勒是法国科学家。正确答案:对
3.张殿坤讲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就要给听众接受知识中带来美得享受。正确答案:对
4.Josef Strobl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正确答案:对
5.教学课件制作艺术属于课堂教学组织艺术。正确答案:对
单选题
1.“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2.“教学过程不仅是学术基因的传递过程,更是创造过程。”这句话是()说的。正确答案:B.Josef Strobl
4.夏自强是()归国华侨,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正确答案:B.印尼
5.()是奥地利科学院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名的GIS研究与教育专家。正确答案:C.Josef Strobl
6.“美应当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性质与审美对象‟三个层面内容。”出自()。正确答案:E.当代美学家
7.“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自()。正确答案:B.洪堡
8.“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话出自()。正确答案:C.庄子
多选题
-------1.下面属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有()
正确答案:A.教学课件制作艺术 B.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C.课堂教学教态艺术 D.课堂教学节奏艺术
2.课堂教学组织艺术包括()。
正确答案:A.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 B.有效安排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
3.下面属于不良的教姿教态的有()。
正确答案:A.站桩式:死板,缺乏激情 B.自话式:自说自话,目中无人 C.盯人式:目光过于集中与某人 D.骚动式:神情紧张,肢体骚动 E.陋习式:习惯性陋习
4.下面()属于谨防课堂语言病。
正确答案:A.言不达意 B.喃喃自语 C.脏话 D.打摆子病
5.课堂教学艺术包括()方面。
正确答案:A.课堂教学组织艺术 B.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C.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D.课堂教学的启思艺术
判断题
-------1.自然地辩证逻辑,是客观世界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任何科学家分析问题的重要的着眼点,这种辩证的科学世界观具有哲学层面的深邃美与逻辑美。正确答案:对
2.教学课件制作艺术属于课堂教学组织艺术。正确答案:对
3.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高水平的授课,应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自己也因学生的成长而得到幸福与升华。
正确答案:对
4.彭加勒是法国科学家。正确答案:对
5.GIS作为一门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交融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正确答案:对
单选题
1.“美应当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性质与审美对象‟三个层面内容。”出自()。正确答案:E.当代美学家
3.“教学过程不仅是学术基因的传递过程,更是创造过程。”这句话是()说的。正确答案:B.Josef Strobl
4.“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话出自()。正确答案:C.庄子
5.“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自()。正确答案:B.洪堡
6.“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7.夏自强是()归国华侨,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正确答案:B.印尼
8.()是奥地利科学院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名的GIS研究与教育专家。正确答案:C.Josef Strobl 多选题
-------1.课堂教学艺术包括()方面。
正确答案:A.课堂教学组织艺术 B.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C.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D.课堂教学的启思艺术
2.GIS的美有利于()。
正确答案:A.把握GIS学科发展的脉搏与方向 B.深化对GIS学科特征的认识 C.修正GIS技术与产品的瑕疵 D.提升GIS研究与学习的兴趣
3.课堂教学组织艺术包括()。
正确答案:A.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 B.有效安排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
4.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包括()
正确答案:A.设题巧妙灵活 B.诱发深入思考 C.顾及课堂进程 D.选择时机恰当 E.照顾全体听众 F.积极鼓励先进
5.下面属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有()
正确答案:A.教学课件制作艺术 B.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C.课堂教学教态艺术 D.课堂教学节奏艺术
判断题
-------1.彭加勒是法国科学家。正确答案:对
2.自然地辩证逻辑,是客观世界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任何科学家分析问题的重要的着眼点,这种辩证的科学世界观具有哲学层面的深邃美与逻辑美。正确答案:对
3.夏自强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正确答案:对
4.优美的板书是一种美妙的艺术。
正确答案:对
7.课堂风格与教学艺术 篇七
一、幸福课堂的标准
(一) 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幸福课堂的钥匙。师生在教学中可以彼此沟通, 交换意见, 协同活动, 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交往真正感受到个体的价值与尊严, 让彼此共同进步。学生可以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 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新的启发, 这种进步是相互的。
(二) 沉寂其中, 参与
对于学生们而言, 只有参与和思考才是得到课堂乐趣的最佳途径。如果一味地被教师灌输以及单方面的指点, 是不能把完整的知识融合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学习的主人是每一个个体, 而在课堂上, 这些个体就是每一位学生。教师们要做的是让学生自己变成课堂的主人, 并激发出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
(三) 积极的情绪
幸福的课堂应该充满着乐趣, 积极的态度要深入到骨髓。没有枯燥无味, 也没有强制灌输, 更没有令人反感的理论, 也没有纯粹公式的演练, 课堂中充满着灵动。教学的方式灵活多变, 学习的态度是主动的, 学生带着笑容走进课堂, 带着收获离开课堂, 享受着青春带给我们的快乐, 并且不断进步。
(四) 课堂要有意义
大学的课堂中,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从最原始的传授变为交流。有的课堂, 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很大收获, 或者豁然开朗。教师要打造课堂的核心内容, 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们通过一堂课之后必须有特别的收获。
二、教师教学风格的种类
(一) 理智型教学风格
这种教学风格有的特点是教师更加强调理论知识层面, 讲课时层次感分明, 解释重点或难点时思路清晰明确。容易学生们做笔记, 并且复习的时候容易回想起课堂教师讲课的内容, 主动权更多的在教师手里。
(二) 情感型教学风格
这种教学风格更多用于情感丰富的教师。讲课时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染每一位同学, 用滔滔不绝的话语以及震撼人心的词汇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效率, 更容易进入课堂的氛围中。教师往往通过自己特有的音调让学生们感觉时而紧张, 时而放松, 总而言之, 让课堂变得活灵活现。这种教学风格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 效果当然也不错。
(三) 自然型教学风格
这种教学风格比较多用于应用学科。教师通过轻描淡写的描述以及与学生们的交流, 让同学自主地参与进来, 主动思考, 主动合作。一些很难的知识点, 教师们从浅入深, 从易到难。每一步每一个思路都很清晰, 让学生们感受不到压力, 同时又能迅速掌握难点。这一类教学风格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一般女教师或者年纪偏大的教师用的话效果更佳, 也适用于难度较大的学科课堂之上。
(四) 幽默型教学风格
这类教学风格也许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之一。课堂的氛围随着教师一次次的幽默, 一次次的玩笑打造得无比美好, 没有压力, 只有欢乐。同时, 教师通过自己独有的人格特质来感染学生, 在欢笑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这一类教学风格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教师的性格需要开朗, 要和同学打成一片, 同时要掌握好尺度。幽默而不失风度, 有趣而不失威严。尺度要恰到好处, 假如光有幽默没有教育, 那课堂会很散漫, 学生自然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东西。
(五) 技巧型教学风格
这类教学风格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非常完美, 想到会发生的各个情况。通过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以及对学生们的了解, 结合提问、假设、讨论等方法, 让学生自主找到问题, 并且得到解决。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同学们的心理, 要激起同学们的求知欲, 同时把一个个问题相应地解决。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掌握知识。一堂课下来一个半小时, 可是在老师完美的操控下一个半小时将变得非常之快, 一点枯燥无味的迹象都没有。
三、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吉林农业大学学生, 大一到大三学生为被试 (大四的课程一般来说很少所以不作为被试对象) 。有效问卷476份, 问卷回收率98.2%。其中男生215名, 女生261名。研究工具: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 (中国版) , 自编的教学满意度调查表, 生活满意度量表。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四、调查结果
注*p<0.05**p<0.01***p<0.001
五、分析讨论
(一) 大学生幸福感与课上质量的关系
1. 大学生幸福感与课堂缺席率有显著相关
《总体幸福感量表》六个因子得分显示;在健康的维度上, 缺课20%以上的学生显著高于无缺科和20%以下的学生;在精力的维度上, 无缺课的学生最高;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 无缺课的学生显著高于缺课的学生;在忧郁或愉快心境上, 三者均存在显著差异, 一次未无缺课的学生高于缺课20%以上的学生和缺课20%以下的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 无缺课的学生高于缺课的学生;在松弛和紧张维度上, 无缺课的学生显著高于有缺课的学生。在总分得分上也显示, 上课率越高, 主观幸福感分值越高, 上课率高与主观幸福感呈正比。
《生活满意度量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非常满意和满意的结果更多的一次是:无缺课>缺课20%>缺课20%以上。低于中等水平和不满意的结果更多的一次是:缺课20%以上>缺课20%以下>无缺课。
这说明学生课堂的出席率直接影响幸福感。对于大学生而言, 虽然不及高中和初中时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课堂之上, 可课堂还是大学生的主旋律。因此, 不管从个人发展层面, 还是从总体幸福感而言, 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 一个吸引学生的课堂是至关重要的。
2. 大学生缺课与教师讲课质量有显著相关
本次研究进行了对于学生们对课堂质量的评价和课堂缺课的原因, 如表2。统计是针对学生进行的, 也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在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中我们得知, 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方面, 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选择最多,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非常认同老师的教学方式。在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方面, 最多的选项是一般, 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也较多, 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极少。这说明教师的大多数教学态度还是可以的, 只是还有待提高, 因为一般选项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对教师解答问题的满意度方面, 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最多, 对教师课后交流的满意度方面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选项最多。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方面, 虽然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是最多的选项, 不过其他选项的数量也不少。
(二) 大学生喜欢的教课风格
在学生们喜欢的教学风格的调查中, 发现幽默型教学风格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其次是技巧型教学风格, 见表3。每位教师的教课风格是不同的, 而且学科的不同教师所选择的教课方式也是不同的。没有哪个最好, 只有哪个更合适。从学生角度而言, 学生们喜欢的课堂氛围是愉快的, 是一种在快乐的心情下进行的学科交流, 同时结合技巧型授课方式的话, 学生们会更加喜欢。
六、结论
从研究中发现, 有不少同学反映课后和教师的交流不是很圆满。当然, 这里有很多其他因素。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 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的同时, 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注重课下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在沟通中学会运用关怀、尊重、倾听、同情心等心理辅导技术。并且讲课的时候运用幽默和多种技巧, 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每一个课堂。
参考文献
[1]宁滨.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8) :4-5.
8.课堂风格与教学艺术 篇八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极具语言魅力的文字,倘若我们不能有效地甚至是创造性地让学生参与语言艺术的挖掘活动,学生就不能有效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所以,针对语文教材篇目中一字一世界、一句一天地的实际,引领学生去“呼吸那些带露小花的清香”是十分必要的。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首先做到的是充当语言之花的发现者,并准确把握语言艺术对学生的感悟作用,尤其注意像学生一样去细读之、研读之、品读之。平时的读让笔者或多或少地产生这样的感觉:每次读,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读一次,有一次新感觉、新感悟。对于阅读文学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们自己在重复读的时候是否也会读出与以往完全别样的哈姆雷特来呢?回答应当是十分肯定的。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深度解读,有时一个词,即使是一个虚词,它也有强烈而又明显的修辞效果,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嗤!”先生冷笑着,……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这两个“嗤”都是拟声音,那么,这拟声词在这儿就是随便运用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米行老板冷笑戴旧毡帽朋友所发出来的一种特有的声音。我们是否已经将两“嗤”前后不同的语法功能读出来了呢?这是肯定的。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淡化了语法教学,但特殊词语在特殊语言环境里所表现出的特殊表达效果还是要让学生去领略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去读这带有俩“嗤”的语句时,学生不但读出了前后不同的味道,而且感到万盛米行老板的冷酷无情,这样的表达十分传神且恰到好处。
二、让创新成为教学的必需资源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不同,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学习要求。想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制定学生个体培养方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差异及各自所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些是学生创新学习、主体学习的真谛。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努力创新,让学生真正做到运用语言艺术特征感悟文学作品内涵、意义和价值。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注入创新活力,有时即使只有一个臭皮匠也会胜过三个诸葛亮。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先生所创造的文学作品阅读比较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能把学生理想地引入创新阅读的胜境。借鉴先生的经验,笔者在教学《捕蛇者说》时,就让学生进行广泛意义上的合作互动,将《捕蛇者说》与当今社会现象接通。学生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和前不久的“马航”事件中看到了各级领导继承和弘扬了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的工作作风,看到了当今许许多多为政清廉的公务员弘扬为官一方造福一方水土的文化形象。
三、让学生成为教学的鲜活资源
古代的文人在做学问的时候非常讲究锤炼,贾岛的“推敲”就是很好的例子。那么,
在 科学把握合作契机 莫把合作等同效益
于永建
小组合作学习现已成为众多语文教师深入落实课改理念、践行高效课堂教学的自觉选择,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作用,就必须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一、要善于捕捉合作学习的契机
1用在出现错误认识之处
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课文《长江》,在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所使用的写法时,很多学生都认为作者使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笔者心知学生肯定普遍存在对“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两种表现手法认知不清的问题,于是借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翻阅手头资料,探究作者是不是使用了“借景抒情”手法。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最终学生们形成了正确的认知,认识到了两种表现手法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通常是先景后情;“寓情于景”则是将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当中,常常是情景难分。大家一致认为本文的表现手法是“寓情于景”。
2用在重点问题出现多重理解之处
教学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谈到“百草园是乐园,那么三味书屋是苦屋”这个问题时,学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显然,只是依据教材上的选文对此问题进行浮光掠影式地探讨很难将这个问题理解透彻。于是,笔者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查找有关《朝花夕拾》的介绍和鲁迅少年的生平经历的资料,再结合课文中对三味书屋中苦事乐事的描写,对该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性合作学习。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三味书屋中枯燥乏味的读书
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也应该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文本语言进行深入的推敲呢?应当说,这是完全有其必要的。对于阅读教学,有专家曾呼吁:要由浅入深地解读作品的文字、文学和文化。这里的文字是表层结构,文学是内层结构,文化则是深层结构。无论是何种层面上的理解和感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得出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的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争论、争辩,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创新、创造的过程。当然,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是姹紫嫣红的园圃、质地优良的富矿、美甲天下的胜景、神秘难测的仙界,对于这些,学生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深入感悟,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例如,《回延安》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处排比,初中学生有时是不能完全感悟作者的用心和诗文表达的强烈效果的。对此,在教学时,应先是让学生去掉前面的重叠性数量词进行朗读,然后再让学生将有无数量词的语句进行对比性的读,学生读后总感到味道不一样。在这样的基础上启迪学生思考,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感到气势不一样,表达的效果也当然不一样。如在体会“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的表达效果时,学生们会发现量词重叠后构成的气势贯通的排比句可增强表达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226400)
经历不仅隐含着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而且饱含着对回忆书屋中发生的趣事的喜悦之情。整篇散文也是以表现童年的快乐为主,饱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用在出现生成性问题之时
笔者在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有学生提出:“气蒸云梦泽”一句是否蕴涵了作者前途不明、心中迷惘的感情倾向?笔者之前接触到的所有参考资料中都没有与之相关的论述,听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是感觉有些突兀,接着便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机。为使学生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笔者组织大家就此问题结合手头资料展开了合作讨论。最终明确了此句写景重在表现洞庭湖水势之浩淼,而水汽迷蒙之景亦是为突出所写之景的浩瀚壮阔。结合作者赠诗求仕又不愿折腰直言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可以看到孟浩然对自己的才情、能力还是非常自信的,因而不应是对自己前途不明的迷惘。
二、要善于创造合作学习的契机
1针对教材疑点组织合作学习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一自然段中鲁迅先生写道:“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学生读到此处,免不了心中生疑:到底是不是只有一些野草呢?兴许是作者写了病句吧。对于这个疑问,笔者就此设计了“到底是似乎还是确凿”的讨论话题,组织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因为能够从文学大家的文章中找到用词的“失误”,所以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纷纷仔细阅读文章,并翻阅资料,展开了探究讨论。有学生从句子表意的角度谈,有学生从文章的主题谈。笔者适时指导他们结合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背景重新审视这个话题,结果就有小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用“似乎”是因为所写内容距离写作时已间隔多年,记忆早已模糊;而用“确凿”却是因为百草园给鲁迅少年时期带来的乐趣是印象深刻的。此时,教师再适时点拨:作者正是有意用这样看似矛盾的语句向读者表现了自己对童年的模糊而又对童年乐趣的真切美好回忆,这样写恰恰显得更真实。至此,对该问题的探究落下了帷幕,但探讨的结果却为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做了铺垫,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突破教学的难点。
2围绕同类课文对比点组织学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就以“斑斓春色”为编排主题。笔者在教学完其中的两篇主读课文《春》和《春风》后,围绕两篇文章写作对象和表现手法异同点的问题,用一节课时间组织学生就此展开小组合作研讨。通过学习,学生对南北方春天的代表性景物及其特点和两文中使用的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描写,对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都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切实提高了语文能力。
3利用表达练习组织学习
笔者在教学《项链》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当马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后,会有怎样的反映”的话题讨论。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对马蒂尔德的命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交流中很多学生多次发言,很显然是在听到其余学生的意见后又产生了更加成熟的想法。这样一步步将课文的解读引向深入,使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作品结尾处理艺术的认识也更为准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并不是践行高效课堂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最能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手段。要合理的对这种学习方式加以使用,就需要语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机智去捕捉和创造使用的契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打造富有个性色彩的高效课堂。
9.课堂风格与教学艺术 篇九
(08.12——09.6)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研究和反复论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方案已正式形成。本学期,课题研究将进入行动阶段,为保障课题有序、有效地开展研究,特制定本学期研究计划。
一、期初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学习研究方案,研讨阶段计划,形成共同愿景。
二、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形成会议记录、读书摘记、撰写心得、论文等。
三、开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合教研活动。
语文教师经常与艺术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学校在听课上的要求是:每一周必须听同科外1--2节);对典型课例请相关学科教师一起备课,然后推荐有特色的教师上课,最后进行交流,提高。
四、本学期研究重点:
(一)研究周期
半年,即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
(二)研究步骤分四个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9年2月,撰写开题报告。
2009年2月27日,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
2009年2月—2009年3月,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学生调查问卷。
2009年2月---2009年3月,调查问卷分析,形成盛堡初级中学课题调查报告。
2009年3月--4月,教师培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形成对策报告。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2007年2月—2008年4月,实验阶段:对所调查的我校学生进行跟踪实验,制定实验报告,根据规划进行教学实验,形成初步材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08年5月,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整理案例集。
10.迟子建艺术风格 篇十
扫除腻粉呈风骨——谈迟子建小说的艺术风格
鲁迅19写了一首《莲蓬人》。它的颈联是:“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这一联既可理解为是诗人对一种人格的追求,也可理解为是诗人的美学观。这种美学思想就是以朴素为美。用这一联来概括迟子建短篇小说代表作《微风入林》的艺术风格,也是很恰当的。
迟子建说过: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在朴素的情感中生活得到澄明,尽管生活是变幻莫测的。
所以,《微风入林》11篇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庸常”的小人物,“庸常”到很多人没有姓名,即使有,也是“庸常”到好笑的。比如《花瓣饭》里的“我”,就不知其名,从她弟弟的口里,我们才知道她叫“二豁子”,而这“芳名”的由来,是因为她在家里排行老二,又是个大豁牙。她弟弟叫“黑印度”,大名缘于她的脸很黑,其实人与印度八竿子也打不着。《一匹马两个人》的主人翁,那一匹马当然无名无姓,那两个人的“姓名”则只是“老头”、“老太婆”。《夜行船》的主人公本来叫李志远,却没人知道,被大家叫做“小泥猪”。
《微风入林》所有作品都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除了两个罪人做的事有点“大”之外,其他人做的无非是做饭、守麦子、清理垃圾、卖豆腐、打针、卖煨鸭子、放牛、接生、采浆果……作者写的就是这些“庸常”人物做着“庸常”的事情,演绎着“庸常”的人生。她为什么写这些“庸常”?因为她认为生活的常态并不是洪钟大吕的,因此她追求的美不是雄浑,不是粗犷,不是荡逸,不是怪异,不是超拔,而是朴素。作者就是要朴素地表现“庸常”之美,让我们有机会尽情品味平常日子所浸润着的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微风入林》的创作风格也是朴素的。迟子建说苏童的小说没有浓墨重彩,其实她自己的小说也是淡淡的,也没有浓墨重彩。“风把屋檐下已经干枯了的艾蒿吹下来了。它从窗前划过,就像一条灵巧的腿,轻快地跳过一格一格的窗棂。”这是小说集《微风入林》第一篇《花瓣饭》打头的两句话。读着迟子建的《微风入林》,读者就觉得她的语言就像“把屋檐下已经干枯了的艾蒿吹下来”的那股朴素的风,它从我们眼睛的“窗前”划过,“就像一条灵巧的腿,轻快地跳过”我们一格一格心的窗棂。再比如《雾月牛栏》的结尾两段:“卷耳试探着动了动蹄子,又蓦然缩回了头。宝坠这才想起卷耳生于雾月,从未见过太阳,阳光咄咄逼人的亮色吓着它了。宝坠便快步跨过门槛,在院子里踏踏实实地走给卷耳看,并且向它招手。卷耳温情地回应一声,然后怯生生地跟到院子。”“卷耳缩着身子,每走一步就要垂一下头,仿佛在看它的蹄子是否把阳光给踩暗淡了。”这些话,扫除了腻粉,褪却了红衣,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非常自然朴实,是真正的淡妆,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与美丽。
但是,迟子建作品的朴素风格绝不是单薄和苍白的;而是一种诗意的、纯净的、浪漫的和深刻的.朴素。
作者不仅欣赏庸常的人们,而且对植物、动物有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尊重和热爱。作者说过: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动物),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我还对童年时所领略到的那种奇异的风景情有独钟……它们进入我的小说,会使我在写作时洋溢着充沛的激情。我甚至觉得,这些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它们出现在我的笔端,仿佛不是一个个汉字在次第呈现,而是一群在大森林中歌唱的夜莺。它们本身就是艺术。所以被大自然感动了的作者在短篇小说中也用了不少笔墨来写动物和植物,这些描写昭示着主题,暗示着情节,渲染着人物性格,与其融为一体。《花瓣饭》中的“那些义无反顾撞向墙角的风,由于被碰了头,觉得没了面子,便不再回头,干脆忍气吞声的自消自散了。” 在作者笔下,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灵性的,人性化的,它们有思想,有情感,有性格,会说话,作品因此充满着诗情画意,有种透明的感觉,焕发着朴素的诗意,散发着朴素的浪漫。
周立波这样称赞过鲁彦:“鲁彦的文章风格很朴素。他于自己描写的对象都十分熟悉。各种人物,甚至于动物的心理和行动,都写得很逼真而且很深刻。”周立波这些话,完全适用于迟子建。但尤其重要的是《微风入林》的篇篇作品无一不充满作者对人世间生死情爱的观照,表现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以一种超常的执著关注着人性温暖或者说湿润的那一部分”(苏童)。无论是对庸常的小老百姓,还是对傻子,还是对动物和植物,都体现作者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作者对生活本身充满敬意。《雾月牛栏》中有些弱智的宝坠不但没有被歧视,而且成了作者寄托美好情感的对象;“婴牛”卷耳更是成为有与人类同样情感和尊严的生命。这种感情是内在的,是本色的,充满着人性美。尊重、热爱生命,不论生命的高低贵贱,这种情感朴素,但深刻。宝坠和卷耳乃是这种内在的本色的美的外化。朴素之美就是一种内在的本色的美。古罗马哲学家朗吉努斯说过:“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作者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依稀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保持生活和文学上的率真之气、自由之气。只有这样,作品才会散发出精神光辉,才会成为真正的优秀作品。
11.家学渊源与艺术风格演进之初探 篇十一
世族的发展与家学的演盛首先,从统治集团的阶级性来看,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世族统治时代。对世族阶级的正确认识和考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各种特殊现象并行横生的关键所在。世族萌芽于西汉,逐渐形成于东汉。在东汉之前,多指的是世代为官的名门贵族,更加倾重于政治与官爵上的承袭;发展到东汉以后,世家大族多兼具一定的文化传统,成为世代为官、累世学术之家;到了魏晋南北朝,对于门第和家风家学的标榜则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世族也几近涵括了士族的主要特征,还具有了世代相传的学术与德行修养,两个概念常被混用。在这样的门阀世族社会,以王、谢等家族为首,世家贵族们标榜门第成风。如此背景下,世族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壮大他们的力量:经济实力、政治势力、家学家风。其中,家学为其清高自诩的资本之最。陈寅恪先生曾说:“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2]而从诸多史籍中可知,家学始于先秦,在两汉得到发展。魏晋时期,官学衰微,家族教育兴盛,家学即为核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门贵族累世学业相袭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累世学术之家,术业系脉相传,口目相授,在一代代的亲传与教导中,逐渐形成一脉相承的授学思想与体系。这一时期,家学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儒学、道学、玄学、文学、艺术、史学、谱学、科技、医学等众多类目,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各个门类中熠熠生辉,对后世影响极大。在艺术领域中,家学渊源的特点更加鲜明。较之师承,家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导和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家风格的形成。那么,在这种代代相传与亲密相授间,风格又是如何变化和演进的呢?下面我以魏晋南北朝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家族为例作简要分析。2
典例分析2.1
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六朝第一大族,在政治、文化上皆盛极一时。在艺术领域,王氏子弟于绘画、书法、音乐都十分擅长且出色,其中以书法成就最高。南朝宋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记:“晋中书院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琅琊王廙,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能章楷,传钟法;晋丞相王导,善稿行,廙从兄也;王恬,晋中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导第二子也;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众书通善,尤能隶行……恬弟也;王珉,晋中书令,善隶行,洽少子也;王羲之,晋右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隶……廙兄子也;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稿,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兄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3]从这段记载可知,王氏家族能书者甚众,形成了良好的书法传统。其中王廙、王羲之叔侄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两对承传值得重视。王廙,字世将,是王氏家族中能书善画的重要人物。唐房玄龄等所撰的《晋书》中载:“廙少能属文,多所通涉,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技。”[4]南齐王僧虔《论书》载其:“王平南廙是右军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3]均显示了其在书画艺术方面的过人才能。此外,王廙理论造诣亦深,树立的自书自画理论影响颇大。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晋书》载其:“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4]他年少时曾跟随叔父王廙学习书画,各方面受其影響很大。王廙还曾画《孔子十弟子图》,并书以画勉励羲之:“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5]王羲之后来学书过程中秉承王廙“行己之道”的观念,学诸家而出新,终成自家风范,这与家中父辈的影响和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王献之,字子敬,羲之第七子。《晋书》言其:“少有盛名,而高远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工草隶,善丹靑,”[4]是王羲之诸子中最突出者。他继承了父亲书法造诣的精髓,又能大胆创新,不断突破,创造了“一笔书”,影响很大。在“二王”的书法中,呈现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艺术风格特点。王羲之的风格古质而含蓄内敛,又有潇洒之意;献之则在其父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个性,风格新妍而极具风神。在王廙、王羲之、王献之三位大家的艺术承传之间,家学的渊源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力量,家族的悉心培养给了他们极好的学习氛围。放大到整个王氏家族来看,这种父子相授、族亲相传的良好传统给家族积蓄了稳定而又鲜明的文化力量,形成了统一中又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2.2
谯国戴氏谯国戴氏不同于王、谢等大族,属于中下层士族,在门第上远低于几个名流大族,却形成了独特的隐逸家风。在绘画艺术中,以戴逵、戴勃、戴颙父子三人为代表。戴逵,字安道,谯国人。《晋书》载其:“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4]艺术才能非常全面,在当时的士林中以隐逸享有盛名。戴勃是戴逵的长子,善画人物、山水,有其父之风,孙畅之认为他的山水画胜于顾恺之,赞誉极高。戴颙,字仲若,戴逵次子,同样隐遁不仕,绘画继承家学,还精于铸像。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戴逵师于范宣,逵子勃、勃弟颙师于父。”[6]《宋书》言其:“父善琴書,顒並傳之,凡諸音律,皆能揮手。”[7]戴颙幼时就常随父亲参与雕塑,他在绘画、雕刻与音乐方面继承了父亲戴逵的风格,并留下了珍贵的雕塑理论。戴氏父子的家学渊源不像王氏那样深厚,相对来说也更加单纯,就是父子、兄弟之间的一脉相承,成为名盛一时的艺术世家。戴氏虽为小族,却以隐逸家风和三人突出的才学得到当时世家大族的欣赏,与世族名流交往甚密。上述两家是魏晋南北朝在艺术方面比较突出的两个家族:琅琊王氏是六朝影响最大的政治与文化世族,家学渊源深厚,所涉猎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在艺术领域则以书法的承传最有代表性。谯国戴氏虽然在门第和子弟数量上远低于王、谢大族,但艺术成就很是突出,在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上都享有赞誉,形成不同于世家大族的独特家学风气。此外,往后发展,还有一些非世族的艺术家,亦以良好的家学(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息息传递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理念,如南朝陆探微及其子陆绥、陆弘肃;张僧繇及其子张善果、张儒童等。3
家学渊源与艺术风格的演进在艺术风格的发展过程中,家学渊源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其一,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家学成为许多统治者提拔艺术家的一个考量标准,他们不同于“百工”出身的画工,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精英的地位,整体的艺术水平高,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影响力较大。其二,在不同家族中,这种特有的血缘亲密性、一脉相承的谆谆教导,以及带有一定封闭性的学习空间使得每个家族的艺术风格相对固定,具有区别于其他家族的突出特色。其三,在同一家族中,由于资质、个性的不同,艺术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遵循传统者有之,突破革新者亦有之,在稳定的大环境中有各自的精神。也正是在这种同一性与斗争性相对立统一,古代艺术呈现出了和而不同、异彩纷呈的面貌。在艺术发展之外,魏晋南北朝的家学,对于世族社会地位的保持,家族脉流的传承也有着很大影响,并成为当时的世家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世家大族以“典籍文艺,百世传美,高门风范,实系于此。”[8]有家学渊源的名流(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子弟“数岁以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9]可见家学在六朝社会中有的深厚影响和重大意义。家学在魏晋南北朝达到鼎盛之后,并未随着六朝的倾覆而消失,反而作为中国文化与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影响力流传下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最深处,成为我们今天考察古代艺术家风格与各种视觉形象的溯源之根本。参考文献:[1]
宗白华.艺境[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67.[2]
【课堂风格与教学艺术】推荐阅读:
中学地理教学的艺术风格07-10
艺术风格如何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论文11-08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10-05
教师的形象与风格礼仪09-26
语文教师教学风格06-17
小学英语我的教学风格07-03
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设计08-03
例谈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