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2024-10-23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13篇)

1.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一

论小学体育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塔尔气镇小学 姚艳春

全面培养小学生素质,促进小学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将孩子培养成新世纪的优秀孩子,是当今社会教育部门和孩子家长的共同呼吁,也是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然而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小学男女生身高和体重都有增加,然而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大大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其他指标如速度、爆发力、力量等也在下降,肺活量普遍不如从前。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龋齿发病率在小学阶段比较严重。同时,肥胖学生增多,超过20%.距世界其他国家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已有较大的差距。

当今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便娇生惯养,没有受到什么锻炼,而家长也因为害怕孩子受伤而不允许孩子经常出外玩耍,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也失去了出去玩的兴趣,沉迷于络和垃圾食品当中,造成了如今这种情况。身体素质差,容易生病,缺少抵抗力。

然而现在的小学中,体育课却还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学习好就可以了,并不强调体育锻炼,而且学校要求升学率,体育课的时间自然而然就被其他主科课程所占用,如语文,数学等科目。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认为这样做是十分不正确的,在小学的教学中开展体育教育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必要的。在小学教学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的重要渠道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期,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段。在这其间,体育课上会进行一些基础的训练,比如适量的跑步,跳远等,这些运动都可以让小学生强身健体,增强他们本身的抵抗力,对于抵抗天气的变化带来的感冒等都有一些帮助。小学生的骨骼生长正处于关键时期,如果缺少锻炼只是埋头于书本之中,将会对将来的身高,身体对外界的抵抗力等发育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小学生的肌肉正处于发育过程,各部分的发育都不平衡,而在体育课上如果坚持锻炼可以使肌肉在形态结构成分和机能上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使得小学生的肌肉发育均衡,体态端正,防止肥胖症等都有显著地作用。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在户外运动的时候会心情舒畅,增加一些适当的运动可以舒缓疲惫,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处于发育的最前线,因此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当课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繁重的时候,锻炼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因此有个好身体对于学习来说是一个必不可缺少的保障,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是必须放在首位的。

二、提高情商,学会与人沟通

如今学习的压力越来越重,孩子们也只是注重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这样的话,就会造出一批学习机器,他们会的只是学习和考试。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所以,不只是注重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学习之余就应该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学习到书本中没有的东西,比如在一些竞技合作类的项目上(如足球,篮球等),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于他人合作,等等。慢慢的,学生就会培养出一定的情商,知道如何为人处世,何如接人待物,这样才不会成为只会学习而不会实践的“书呆子”.三、促进小学生情绪的发展,和培养意志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会表现出一些情绪,或者是高兴,或者是沮丧,或者是淡然,或者是紧张,这些情绪和其他心里活动一样,是由体育课上的一些客观事物所影响的。比如在足球或者篮球这一类的竞技类的项目,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都不一样,有的人兴奋,有的却感觉惧怕。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同时,会间接的促进小学生的情绪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性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且完整的思维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开展一些需要耐力的项目,如长跑。长跑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和体力,需要学生克服自身所存在的惰性和说放弃的想法。多进行这样的项目,并在过程中多多鼓励学生,必然会极大的增强学生的信心去完成任务。这样就会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思维定式,只要努力的坚持下去,不放弃就会成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不仅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还会给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放松心情,净化大脑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家庭作业也越来越多,如此繁重的压力是不利于小学生的发育和成长的。这就需要一个减压和放松的方式,体育活动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课堂上,教师会布置大把的作业和任务,学生难免会感到疲惫和厌倦。而且,大脑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会造成大脑缺氧,也不利于接下来的学习。体育课上进行的活动可以使大脑放松,吸收更多的氧气,也能使人暂时从紧张的学习任务中脱离出来,放松心情。这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必然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劳逸结合的方式会使学生们了解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几个方面,我想可以很清晰地说明体育课程的开展在学校中的重要性,体育课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课程。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孩子的素质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孩子的综合素质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针对目前社会对孩子素质教育的极度需求,相关的小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体育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改善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从而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下一代。

2.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二

一、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

本文在以对客观规律的识别和把握上, 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方面寻觅构建美育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美育的预期功能, 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 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 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 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 即“以非常突出、生动、鲜明的形象, 充分而有力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可见, 体育教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 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 (即本质与现象) 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 识别什么才是美。只有这样,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方可将感情与理论、经验与判断、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美与健统一起来。发挥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特有功能。其实,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 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 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 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历史依据。

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 体育和美育都并列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代的“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中的射 (射箭) 、御 (驾驭战车) 都含有体育的因素, 而居第二位的“乐”则是美育。自古以来不论是才子、闺秀, 还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 都将琴、棋、诗、画作为自我养成的必修“四科”。迷“四科”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结晶。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 美育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 体现着时代和民族的特征, 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儒家的“十不仁济世”, 道家的“超凡脱俗”, 佛家的“空虚明净”等, 以如此登峰造极的高度俯瞰人生, 以求心性的洁净、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超越, 都是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学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载体在扩展……。当今, 不论从美的形态还是从审美主客体关系来看, 美育的内容已横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几大类。远远超出了“四科”等文学艺术领域, 但美的载体不管怎样延伸和扩展, 永远与人的心灵、身体分割不开。因此, 在体育教育中, 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延伸到自然界与科学界, 社会美与心灵美, 艺术美和方法论美等几种关系中, 施美于体中、置体于美中, 即以“体”为载体, 拓展美的真谛。

3.现实依据。

从现代化社会来看, 威胁和腐蚀美的不再是洪水猛兽, 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离”, 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上。诸如被多种心理暴力驱使, 对社会或自然进行破坏活动的人, 使人格沦丧;为填不满的欲望之坑而忙碌, 背负沉重包袱的人, 使人格压得变形;自觉或不自觉、无休无止地争名夺利而勾心斗角的人, 使人格进入误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人, 使人格扭曲等等。这种“背离”致使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索取”、“征服”乃至“破坏”, 致使人与人之间情感淡薄;致使人与自我, 即内部的人与外部的人发生冲突, 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从现有的艺术教育来看, 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 很难养成创造的灵性, 也难以营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地把握内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领略艺术的境界。

二、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功能与意义

关于美育的体育中的功能已不乏其研究, 归纳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功能:

1.培养精神美。

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毛泽东也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 精神美可以使体育运动放出光和热。由于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 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 勇敢顽强, 坚毅果断, 不畏艰难, 不怕牺牲, 不屈不挠, 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2.培养身体美。

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现, 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技美的规律进行的, 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 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就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美的沃土, 美的矿源。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用十分热情的诗句赞美过人体古铜色的皮肤和坚实的肌肉。

3.培养技巧美。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 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 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 这些运动中的技、战术, 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 编就成美妙的诗篇, 如那飞驰旋转的滑冰运动员, 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 “横空出世”的跳伞运动员等。

3.体育教育中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分析 篇三

摘 要 身体素质能力强是进行体育训练和教学的基础,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加强体育技能和能力的学习,而身体素质的强弱是平时是否进行体育锻炼的结果,因此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等方面的能力要素,所以本文主要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加强基础性的锻炼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锻炼 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教师会先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训练,以增强体质,但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就比较偏重于体育项目的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比如如何进行团队的协调作战或是特定项目的技能等,忽视了学生继续提高身体体质的作用,由此研究和分析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机能的改善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的人们都是对着电脑,坐着办公,很少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因此多数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素质都比较差,所以通过体育锻炼是能改善身体机能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措施。首先体育锻炼能增加学生的身体抵抗能力,一般而言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比如感冒等,所以生病的机率就低些,这主要就依赖于体育锻炼的结果。其次是有助于学生的新陈代谢,因为锻炼加速了身体机能各个部分的运动,比如增加了血液的循环、提高了肺活量等方面,尤其是处于生长阶段的学生而言,在促进其长高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身体各个部分的功能,延缓机能的使用年限。最后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动作灵活也就是反应快,身体的防御机能比较好,比如在遇到危险时,能很快地反应过来,做出避让的动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二、体育教育中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虽然锻炼是体育教学中的很常见的内容,但正是这种最基本的要求,才能帮助学生打下好的基础,为以后的体育项目技能学习提供优越的条件,因此不能忽视和小瞧体育锻炼在教学中的地位。

(一)有助于为学生将来的体育发展垫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从身体的素质要求来说,一般体育运动员的身体都比较结实,因为不管是体育项目的训练还是比赛都要具备一定的耐力,力度以及反应能力等,所以平时的锻炼就是在这方面储存能力,如果连最基本的身体要素都不符合要求,肯定是跟不上体有节奏的,因为很多比赛项目都是以耐心、力量和反应力等为基础的,比如足球的传球和接球,如果学生的身体状况跟不上球的运行速度或是对方球员的速度,就容易被对手抢占先机,因此体育锻炼是基础。根据这一点,教师就要在平时的训练时重视学生的锻炼效果,对于专业的体院学生要规定每天的锻炼时间,或是规定每天的锻炼项目等,并对此进行监督,让学生能认真对待。另外就算是在讲授运动技能课时,也要进行热身训练,让学生跑几圈,或是原地活动一下身体。

其次从身体的发展状况开说,随着人的年纪增加,身体机能状况就会往下降,加上运动员的体育生涯时间都比较短,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好的身体状态,坚持体育锻炼就是一种的好的方式。众所周知,如果人经常锻炼,经过一段时间身体状况会有所改善,但是过一段时间忽视锻炼或是锻炼的强度不如之前,身体状况也不会跟之前一样好,因此要想最大限度的让自己在体育项目上活跃更久,就要保持好的身体。这就需要学生有自我锻炼的意识,不需要让教师每天下任务来锻炼,而是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配合时间的安排来制定锻炼的计划,既合理又切合实际,从而达到坚持锻炼的目地。

最后从身体的灵活性和柔软性方面来看,体育锻炼能防止身体的骨骼比较僵硬,对动作的灵活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将影响学生体育水平,比如健美操就是最能体现身体柔软性的项目,而球类运动或是团队协作的运动也都需要灵活性的存在,因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在一定程度让学生有灵活柔弱的动作。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成为综合性的体育人才

首先体育锻炼是一件比较枯燥和辛苦的事情,如果学生能一如既往地坚持锻炼,那么学生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坚韧的毅力,而且在形成这种品质之前,学生也是经历了一些心理变化,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的,并能将这种压力进行转换和释放,从而养成的好的素质,为将来遇到困难和挑战,更加有能力去应对,因此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了坚持的品格。

其次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多学生都要教师监督和带领,但是经常锻炼身体的学生就不同,他们会将锻炼看成一种自己平时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人提醒,很自然就进行训练,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从而能自觉的做一件事,因此体育锻炼能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性。

最后体育锻炼能让学生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良好沟通的能力等,因为体育一般是团体性活动,在锻炼的时候也可以一起锻炼,增加同学之间的配合默契度,从而让他们有一种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团队在作战,不发挥个人主义等,而且为了实现这种配合度,学生就必须增加沟通和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而且在将来进入社会后,也能适合社会,不管是在实践方面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能表现优秀,因此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收获到其他本事,让学生将来不仅是优秀的运动员,还是各方面都很表现良好的综合性体育人才。

三、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体育锻炼对人身体机能改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体育锻炼有助于为学生将来的体育发展垫下坚实的基础,围绕身体的素质要、身体的发展状况以及身体的灵活性和柔软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另外在帮助学生成为综合性的体育人才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包含培养了学生的毅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良好沟通的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赵晓玲,李继军,杨健.营造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8-80.

[2] 傅涛.浅析体育运动的作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0(5):239.

4.教育的重要性 篇四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水平已经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依据。在现今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羡慕西方国家,它们科技水平为什么那么高,生活条件为什么那么好,城市为什么那么美丽,国力为什么那么强盛。这一切接源自教育水平。

正是因为有良好教育的国民,他们才能在城市,人文,法制,经济领先全世界,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都有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德国为什么两次大战都战败又奇迹般的恢复。正是有了几千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国民,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农村和城市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因为农民知识水平都太低了,他们不知道如何改善生活,举个例子,你可以参观一个初中毕业水平人的家,和一个大学毕业水平的家,那绝对是有差距的,包括品味,装修等等,城市为什么那么好,因为有许许多多受过教育的人说,我住的地方应该是这样的,我出行的地方必须有好的马路,我住的小区必须有花园。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所以他们就去做了,这样一个漂亮城市就被建设起来了。因此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5.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篇五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一. 品格教育——古老的话题 现今的显学

其实『品格教育』应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两千年以前,在东方,我国的管子,在牧民篇中,就提到「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推广『礼义廉耻』就是品格教育,孔子周游列国,一部论语,讲的是个『仁』字,孟子讲「义」,也就是公义,墨子谈「兼爱」,说「非攻」,他们所谈的也都是『品格教育』。在印度,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以「五戒」为律,讲的是慈悲,讲的是舍去执着,舍去贪欲,也是在谈『品格教育』。在西方,耶稣基督,各处传道,讲的是:『爱』也是在谈『品格教育』。因此不管在西方、在东方 品格教育一直是大家在重视、在推广的话题。早在千禧年的十年前 1989 年就已经看到,科技急速发展、精神文明,停滞不前 所带来的影响,在当年的 Face to the 21 century 大会中,就已经提出警告「道德、伦理和价值观,是廿一世纪人类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当中所说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全都关系到「品格教育」,这可能是西方国家在千禧年前,反顾自省所发出的警讯,因此西方国家自千禧年开始,都在加强「品格教育」。像:美国、英国、澳洲、新加坡,都花下大笔预算,在学校中加强『品格教育』,因此『品格教育』在西方国家,已成了现今的显学。『品德教育』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传统的,强调是非和善恶如何分辨,它的精神在劝人「趋善『知』恶」,要人择善而行但要「知恶」。恶不可行,但我们不可不知恶,因为,不知恶,如何避恶?因此,善恶是非,必须分清,不可含混了解。因此这一部分跟『核心价值』有关,我们在讨论『核心价值』的意义时,含混不得。学校是实施「公民教育」、推展「服务人群」观念最适当的场所,因为学校是学生和老师的「社会」。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民主社会的生活」,学习「付出」,学习「服务大家」,学习「如何处理公众事务」,学习「如何造福社会」,学习「如何增长及扩大自己」。公民教育是培养民主社会中,「公民」所必须具有的民主素养和民主的主要价值。强调的是「公」与「私」的分别,以及「以民为主」的基本认识和「服务大众」的高贵情操。学校中实施的「公民课程」以此为主。而学校应发挥功能,在教育中安排各种机会,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己身的公民权利(公权利)和义务,以及养成「服务大众」胸襟。

三.品格教育 在现今社会为何重要?

简单地回答是:因为『品格教育』在现今社会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急切性。第一 品格教育有其必要性

生长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我们如何行使我们公民的权利,尽公民的义务,如何成为一个标准的现代公民,我们必需要经过完整的『品格教育』的训练,目前有很多情形,好人不能出头,恶人当道,却滥用我们的资源,但我们却不知晓 或知晓却没有行动,是我们的品格教育学得不好。为了使我们的权利随时醒觉,保障自己、有利自己,必须加强品格教育,至于我们的公民义务,也要善尽,如果我们不能有公义的心、不能协助其它人获得公平、不能使社会发展得更好,是我们未能善尽义务,否则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现代公民。

品格教育要从小养成

品格教育要从小养成

现在孩子的学习是一切的基础,品格教育的培养更是重要;在企业当中,诚实成为核心能力,品格成为新世纪用人的新哲学,品格教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新高点,新世纪人才备能力。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说过的一段话,这再次表示了品格教育的培养的重要性,我们除了英语教学之外,这更是特别重视培养的项目。

1、诚实(Honest):我对自己和别人都诚实相对。

2、尊重(Respect):我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感激彼此的不同,将心比心对待别人。

3、责任(Responsible):我对我自己和所处的环境都是可信赖、可靠和负责的。

4、宽容(Kind):我有宽容心,体谅他人、关怀他人。培养良好的品性

6.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六

小学生的体育活动一般都具有情节性,在游戏过程中扮演某些角色,例如:小鸡、老鹰、战士等等……其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情境和喜爱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征。与此同时,通过游戏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社会规范,了解人际关系,处理并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问题,以此来使学生健康发展得到促进[1]。

1.2有竞争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游戏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胜负之分,而在小学生教材上要求胜利者积极展示和表现自我,失败者要总结失败经验,下次迎头赶上。因此,在小学体育中实施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竞争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

1.3有趣味性

游戏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好动、求异求新、好奇求变的心理需求,还具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趣味性强的特点。

1.4简约性

因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具有简单的特性,所以只要定几条规则即可进行游戏,这就需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思考获胜的方法和途径,这就不仅强化了学生自主、自信、自强的意识,还帮助其独立思考和分析、决策[2]。

2体育游戏的意义

7.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七

高校中的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逐渐向素质教育方向过渡,就目前改革成果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已基本上实现了身、心的协调发展,但是严格意义上说,目前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身体锻炼,对心理层面的教育工作相对匮乏,拓展训练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能够帮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升华情感态度,培养坚韧的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1 项目开展具有灵活性

和传统的体育课堂活动相比,拓展训练更加具有灵活性,不管是对器械、工具的要求,还是对场地的要求都比较宽泛,甚至只要是一块空地就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训练。

1.2 较强的适应性

拓展训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管是什么性格、什么身体状态的人群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训练,其中的特殊人群,如身体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安排活动量相对较小的任务等;因此只要对训练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就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各种需求。

1.3 参与者的主动性

拓展训练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对多样化体育课堂的要求;其自身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使学生能够在拓展训练中,认识到新的朋友、接触到新的领域,并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中,收获知识,这些特点都成为拓展训练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

1 . 4 具有刺激性激发潜能

部分拓展训练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只有在勤于思考和动脑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任务,这对于激发学生潜在智能有很大作用,据相关资料显示,人类的智力可以分为显能和潜能两大类,而潜能几乎是显能的三万倍,因此,重视对学生潜在智能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1 . 5 拓展活动自身的刺激性

顺利完成拓展训练之后,学生会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得到自我肯定,是增强自信心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这种胜利感是无法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取的,每一次的拓展训练都是对自己的突破,学生也是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身成为一名拥有坚韧毅力、顽强品性的人才。

1.6 团队合作性

拓展训练大都需要学生分组共同完成,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思、集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很多训练目标只有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顺利的完成,使每个成员都尽心尽力的为集体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1.7 明显的目的性

每一场拓展训练都是由体育教师反复推敲、认真思考后的成果,在开展之前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开展的注意事项以及应该注意的重要事项,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1.8 综合性教学模式

拓展训练的本质目的是通过训练活动的开展,丰富教学形式,提高高效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为社会提供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以最轻松、愉悦的心情收获新的知识。

2 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 . 1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提高就业率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各个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逐渐演变成人才的竞争,人才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这一国情使人才培养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就应该从人才的培养角度出发,将教学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其中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不单单局限与专业知识的提高,同时还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合作中成长,并不断完善自身,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为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平台,这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综合挑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通过环境氛围的烘托,鼓励学生克服层层障碍,积极投身于拓展训练中,促使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最终形成坚毅、刚强、果断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昂扬的精神品质,是学生很难从课本知识中学到的。

2 . 2 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多元化需求

一般来说,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不断深化改革,使大学生自身的体育价值观逐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很多流行元素慢慢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而大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表现出来的集体意识和优劣态度更加明显,这就对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使很多新型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例如目前很多高校内的体育教学都采用自选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比如有交谊舞、轮滑、太极、足球、排球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拓展训练在这些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这些科目的自身特征与拓展训练有机结合,是促使学校、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形成统一的重要措施,是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

2 . 3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拓展训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年以来,传统化的教学模式,始终影响着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模式,并且迄今为止,仍有很多高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中传统的体育课堂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教师为主体,过分注重对死板、机械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其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很明显,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脚步,它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呼声层出不穷,意识到课堂中学生应该为主体,教师其主导作用;但是就本地区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来看,并没有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

传统式的体育教学方式,将学生的精神构建和理论知识构建分开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的提高,对个性的发展也起到消极作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将“学”放到第一位,将“教”放到第二位,拓展训练充分强调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负责游戏的设计以及引导,在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因此,在拓展训练的开展中,学生是自己的主人,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学到理论知识,并获得体育运动带来的无穷乐趣。由此可见,高校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中是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结语

拓展训练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需要学生有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的胆量;还是一种锻炼和提高,通过具有一定难度的拓展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体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拓展训练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能、意志和心理状态;要注意对学生开展适时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并未计提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拓展训练属于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手段,它以某种体能训练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并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教学方法,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同时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对拓展训练的基本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并通过三个方面提出了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发展带来帮助。

摘要:拓展训练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育综合素养,该文将从拓展训练的特点入手,对开展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进行剖析。体育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了相对较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能力、提高合作意识的主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社会的发展和学情的改变而淘汰,它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实现高效体育课堂。

8.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系; 双证制; 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56-001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2009年开始创立体育系,并招收体育生,所招收的专业名称为:体育服务与管理。作为一个高职院校招收体育系学生,也是在江苏省,乃至全国也不多。因为现在体育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也是很难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我们的毕业生和他们相比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认为首先我们的学生要能把学校所学应用并服务于社会,其次我们系毕业生要在毕业前除毕业证外还须获得至少一个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资格认证书,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后才有发展的方向,而且可以是多向的发展。

一、高等职业体育教育实行“双证制”的必然性

1.实行“双证制”是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8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详细说明:“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所在学校考试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所在职业培训机构或职业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对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考核合格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相应职业的凭证。”

2.实行体育“双证制”是社会体育人才市场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体育的人才市场对体育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某些商业体育领域,对体育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的体育人员专业能力强,上岗快。体育“双证制”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体育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体育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证明,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从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就多。

3.实行体育“双证制”是高职体育教育自身的特性

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培养面向基层教育、训练、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体育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体育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体育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体育“双证制”是高等职业体育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实施体育“双证制“的现状

1.实施体育“双证制”的社会现状

在我们国家,有着很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但是真正有自己体育系的不多,就江苏省而言,也仅仅只有三四家,所以真正实施“双证制”的院校更是少之又少,换句话说,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毕业时只有唯一的毕业证书,而没有其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就算是有,也是某些学生为了出路,自己业余时间参加的考核,而本身学校里要求的不多。

2.实施体育“双证书”制度的本校现状

本校在2009年首批招收第一届体育系学生开始,便在本校实施了“双证制”,我们在开始制定学习科目的时候,首先就考虑到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首先考察了市场,发现市场需求的热门项目,因此我们安排了这些热门项目的学习,如:健身健美、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网球、武术、跆拳道、游泳等项目。并且要求在毕业前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须取得游泳教练资格认证书或者健身教练资格认证书。如果学生自己对其他项目还有喜爱,可以自行参加其他证书的考试。自实施体育“双证制”以来,我们2012年毕业的第一届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已全部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无一落下,这说明我们实施的“双证制”是可靠而有效的,是符合现今社会体育发展需要的。

三、推行体育“双证制”对体育工作部门的要求

1.转变思想观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的关键,也是实施“双证制”的关键。为避免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相脱节,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要求体育教师改变思想,提高理论与技能水平,考取体育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历层次,从而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调整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因为学历问题,我们的毕业生不可能进到正式的事业单位工作,而是从事一些社会体育的管理与服务,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要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定,有必要时我们随时可以做出调整,以便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我们学生的上岗能力。

3.学校与社会体育结合,开展合作教育

高职院校的体育部门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体育人才,就必须走学校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道路。学校可选择与所办专业密切相关的体育运动场所,确定合作计划,用人场所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体育实践场所和条件。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体育场所管理和服务的人才。推行体育“双证制”,对高职体育教育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培养、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促进高职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高职体育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9.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九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古往今来,每个国家都把国防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在高等院校中进行国防教育是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国内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从以前的藏独份子到近期疆独份子制造的“3.1昆明火车站暴恐案”,这些事情让我们不容忽视。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叙利亚危机将进入摊牌之年、阿富汗国家重建存在诸多变数、泰国局势动荡、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巴以和谈极端势力威胁和平前景、西亚南非动荡隐患难以根本消除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而这种准备就是要在全民中加强国防教育,普及军事知识,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做好应付战争的准备。

世界范围内的裁军以及我国国防经费的不足,迫使我们必须大量的裁减正规军。但为了解决“兵多民不胜养,兵少不足以卫”的矛盾,中央军委制定了“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的发展原则,本着这一原则,国家实施了许多旨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措施,在高校中加强国防教育,培养预备役军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新的战略思想和战争手段层出不穷。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智力水平,如果加以积极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必将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国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骨干。所以,军委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由原来的一般公民,逐步转移到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身上。此外,他们也是我军军官队伍的重要来源。修改后的《兵役法》中明确规定,现役军官可以从地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这对于提高我军的总体科技水平,增强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大有好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军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思想在高校中还具有一定的市场,很多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中的国防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国防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普及国防教育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集中军训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我国高校的军训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其意义除了“国家国防战略”这个大方面外,那就是迅速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军训使他们在思想、作风、纪律、道德、学风、自我管理、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军训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成果也大大推动了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当然,军训工作是复杂繁琐的,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保证其顺利完成。因此,《兵役法》第44条规定:“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预备役军官的短期集中训练,由军事部门派出现役军官与高等院校军事训练机构共同组织实施。”这就为军训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普及国防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作为高校必修教程的军事理论课。在课堂上,专职的军事教师,可以系统地讲解军事知识以及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理论。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将完成对国防、对战争的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进一步体验国防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和民族危机感。

在高校中进行国防教育,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天下并不太平,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们及时了解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及发展动态。由于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长期性,所以,高等院校应设立一个既独立又稳定,并具有组织、宣传职能的部门来承担这一政治性、时事性很强的任务。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军事训练,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知识的普及、宣传,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世纪新阶段里,如何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事关我们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清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国防教育搞扎实。

把国防教育

搞扎实,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揽党的建设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指导我们搞好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开展国防教育,目的在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抓好全民国防教育这一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大事,就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抓住了国防教育的根本和关键,也才能把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把国防教育搞扎实,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指导新实践。比如,国防教育要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不放,并要给爱国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不放,强调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接受国防教育;要从中小学学生抓起,下功夫打牢国防教育的根基;要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国防观念植根于群众之中;要搞好法规建设,坚持走依法搞好国防教育的路子;要以扎实有效的活动为载体,把国防教育与经济建设、双拥共建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结合起来等等。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就一定能把国防教育的质量大大提高一步。

10.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篇十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舞蹈教育传统。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我们需要知识全面、可塑性高的人才来满足新的需要。舞蹈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宗旨。关键词:全面智能发展 不可缺少 作用 意义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对于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全面智能发展,国家教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方针和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更是强调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就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过关于智能发展的重要理论。近20年来,不仅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教育领域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各门的学科教学中也引发了许多新的探索。最重要的是,这些探索都强调本学科对促进其他学科能力的作用,同时注重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结合使本学科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其中就包括了舞蹈教育。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各种不同领域,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包括舞蹈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这些智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而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这些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非常广泛的。在教育上,一方面应当根据个人的能力发展的独特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当改变以前的不同学科分别以特定的智能发展为目标的分工模式,转向各个学科都围绕发展多元智能的整体目标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最早的教育家之一柏拉图清楚地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这一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优秀的舞蹈教育传统

首先就文化艺术的历史传承性而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舞蹈教育传统。有关中国上古时代的舞蹈教育记载已屡见史籍。《史记五帝记》言舜时“以夔为典乐教樨子„„诗言意,歌长言,身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论,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此记载在《竹书纪年》中得以印证。《竹书纪年》载舜“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即远在舜的时代,已经在官方学校里对贵族子弟实施万舞教育。万舞,乃是一种以干羽为舞具的宫廷乐舞。因此,至少在舜的时代,我国已经在学校中实施了乐舞教育。至周初时,舞蹈教育已成定制,且蔚为大观。当时,对不同年龄的学童,在教学内容方面,已有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十有三年,学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礼记内则》)并且依周礼的规范,在不同时令阶段,对舞蹈教学的内容有相应的规定:“凡必学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有序。”(《通典卷53》序)就是周代官办之学校。如果说,周代“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弟子才有机会“习舞”的话,则孔子在唇枪舌剑末所办之私学,在其所教弟子所习之“六艺”中,也同样充实有乐舞教育的内容。《晏子春秋》中载孔子“歌鼓舞以聚徒”,以歌舞形式聚众多门徒弟子,足见歌舞教育在其时社会下层民众中也是颇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同时,也证实了即使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代文化氛围内,舞蹈教育也是普通平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当代舞蹈教育的缺失

就中国的舞蹈教育状况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是对少数将来要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只是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课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甚至在一些偏远或不发达地区,除了主科教育,其他艺术教育更是为零,又何来舞蹈教育。就算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也存在不重视普及舞蹈教育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没有确定舞蹈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其实在舞蹈教育中,舞蹈能力也是控制肢体完成动作的能力,即身体运动智能,它本身就是重要的智能,就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活动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贡献。例如,舞蹈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相当的促进作用。有关研究证明,在校有舞蹈特长或其他音乐特长的学生并不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玩物丧志或不务正业,相反这部分同学无论在学习成绩或是在组织能力上都大大超过其他同学。这些都显现了舞蹈智能的发展不仅对于音乐智能和身体智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有关专家认为:在舞蹈和舞蹈教育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及与此相连的独特的情绪体验。舞蹈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学心,扩展表达力和影响力。

三、国际舞蹈教育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世界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普及型教育体制;一类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在美国,自上世纪以来,小学、中学、大学里都普遍设有学生所必修的舞蹈课程,且教学目标明确,自成体系。1994年美国公布的《2000年教育法》,首次以政府的名义规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影视等统括为艺术科,成为同语言、数学等诸学科并立的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而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科的各门课程从小学伊始,一直延续到十二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毕业。“从小学到初中,音乐、舞蹈是必修课。艺术课程每周所占学时,各校稍有不同。在我们所看到的学校里,少的有三学时,多的达五学时。”(郭明达:《世界艺术教育》第23页)而在美国的大学里几乎均设有舞蹈学科。在美国的普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体系中,舞蹈不仅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更被视为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美化人、优化人的重要教育手段,具有了其独立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学科地位。毫无疑问,这种普及型舞蹈教育机制,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道德文明素质、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文明人格都是大有益处的。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舞蹈教育则强调并致力于对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某些学者称之为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而封闭的舞蹈教育子系统。这一机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并强化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的舞蹈专门人才。这种舞蹈教育主要是通过中等专业教育予以实施。如俄罗斯最为著名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所舞蹈学校,招收读完小学三年级的十岁儿童入学,学制分别为八至九年。在这类舞蹈学校里,学生们要学习完全部小学、中学的文化课程,并同时要学习舞蹈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而在其他音乐、戏剧等高等学校里,学生则专攻教育、编导和部分史论专业。这类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体制,其宗旨在于对舞蹈本身艺术价值的探求和提升。并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也确实培养出诸如巴甫洛娃、卡萨文娜、谢苗诺娃、扎哈罗夫、乌兰诺娃等一批闻名于世的杰出舞蹈家,对世界芭蕾艺术贡献卓著。此,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进行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未来展望

进行舞蹈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两个舞蹈剧目或舞蹈技巧,而是为了在学习中得到技能。许多人认为舞蹈仅仅是步骤与姿势的简单记忆,学习它产生不了什么更深远的意义。那到底舞蹈对于青少年有什么直接意义?从美的角度出发,可以列举下列几条:

(1)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和发扬积极、艰苦、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培养;

(2)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可以加强纪律观念;

(4)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

(5)抒情型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6)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7)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加辨别美丑的能力;

(8)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办事能力;

(9)舞蹈可以健身,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意识到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舞蹈有卓越的潜能来发展舞蹈教育的各个方面。

学习和认知的结果不仅是因为教育,而是因为学生被引导到一条金色的发现之路。教育不是事实和技巧的堆砌。将科学等其他学科融会到美学中来,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能力,同时也给予认知完整性。通过对艺术的追求和体验,学生会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及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从出生时的手舞足蹈开始,生命就有了它的活力。身体本身是不能与情感、知识、社会所分离的,舞蹈教育正好把这些都结合起来,构成人的完整性。从教育的长远来看,有一项技能可能会帮助一个学生找到一份工作。但是这项技能或许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需要知识全面、可塑性高的人才来满足新的需要。舞蹈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宗旨。

虽然我们的舞蹈普及教育还并未在全国范围展开,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些中小学甚至高校已开始填补这一空白。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就曾经先后报道了北京二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名校舞蹈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不管是以何种形式进行着,至少这一教育形式的新变化已日益浮出了水面。

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笔者比较倾向于恢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舞蹈教育传统,即对受教育者,从幼儿教育开始,直到高等教育,实施普遍而正规有序的舞蹈教育,将舞蹈作为一门既健美人的体魄,又陶冶人的性情;既阐扬人的艺术个性特点,又培育人的集体团队理念的独立学科,郑重列入国民教育系统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教育既名正言顺又理直气壮地登上高等教育的大雅之堂,占有本应占有的教育领域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 徐尔充 欧建平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2]《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于平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国家艺术课程标准》

[4]《舞蹈教育学》吕艺生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11.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一

一、快乐教育与兴趣教育的内涵

所谓快乐教学就是寓教于乐,运用新颖而多变的教学方法,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培养学生的课堂愉悦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肯定学生的主观认知,关注学生的主观情感,鼓励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小学体育课程设计、评价、分享体系。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千篇一律的体育训练只会让学生滋生厌学和逃避的情绪,换言之,如果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就能更好地达到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教育与兴趣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监督、甚至要求下开始学习,而快乐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竞争性的体育游戏等趣味性项目,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提升小学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成功达到教学目的。

为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宣讲体育锻炼的种种好处,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增设篮球、排球、足球、舞蹈等多种为学生热爱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鼓励学生课后运动,健康生活每一天。此外,在信息化时代,小学体育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生动的画面感、精美的图画、动态的演示,动静结合,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训练体能这个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排着队,绕操场跑,这种训练方式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跑步游戏,例如分组花样赛跑,既达到了锻炼和热身的目的,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上或课下举办小型的班级赛,激励学生多加练习的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学习意识。

2.优化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师质量的好坏,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影响了课堂的气氛、教师的授课情绪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多个方面。因此,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兴趣教育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更像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指导者,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这种优化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沟通理解,缓解了师生矛盾,为小学体育课堂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做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游戏,与学生一起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要用理解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并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心理和身体状况给予充分关心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这样的年纪正适合在操场上奔跑,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很少有学生是天生就厌恶体育运动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依靠自身人格魅力,激发出学生热爱运动的潜质,刺激学生活泼好动的本性。其次,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要鼓动学生在课堂动起来,不仅要动起来,還要有精神地运动,有乐趣地运动。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缓解枯燥的教学氛围,例如偶尔讲讲笑话,自己身边和体育有关的趣事,也可以时不时地搞怪(刻意不标准的普通话,搞笑的动作等)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年纪小,正是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积极鼓励为主,严厉要求为辅,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继续加油,例如“你这次又进步了”“表现得不错,再练习一定会更好”“不愧是我的学生,进步很明显啊”等。教师诚恳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因此尽管对方只有微小的进步,教师也应该找出正面的一面,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快乐教育和兴趣教育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勇于表达,勇于创新,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快乐教学法的指导下,学生往往拥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和发挥余地,其学习的主观性更强,有利于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潜力的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好习惯,其教学目标在于鼓励学生强身健体,培养出一个强健的体魄,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人发展,并且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而不是单纯地将体育课程当做一门应试科目。

12.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二

1 百年树人, 以德为本

对于认识教育规律的人都会意识到“百年树人, 以德为本”, 德是思想, 是灵魂, 是一个人成才的内在保障,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要素, 是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要让学生知荣明耻, 明辨是非, 行为高尚。所以在大学教育中加入国学经典教育可以通过对古代中国文化精髓的认识来启发心智, 塑造品格, 提升道德修养。道德是做人之本, 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不同的道德水准, 其表现是千差万别, 甚至大相径庭, 道德高尚的学生, 会严格约束自己, 成长为品行优良, 受人尊敬的仁者, 道德缺失的学生, 则会形成损人利己的思维定势, 从而成为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通晓经典, 见证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道德修养关键, 国学经典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可靠保障。

2 传承经典, 匹夫有责

有个推广国学经典教育的同学让我有机会在课堂做一次随机调查, 了解一下国学经典的流逝有多么严重。在上课前我花了5分钟做了一下调查, 当我问到有谁读过《三字经》时, 同学们还叽叽喳喳说小时候读过, 不过也仅限于“人之初, 性本善….”, 不过当我再问到有谁读过“弟子规”时, 同学们面面相睽, 疑闻天书, 对于《论语》和《庄子》等经典也只是局限于中学课本里学的一些章节。发展科技固然重要, 但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做指导, 高科技不一定给人类带来的是幸福, 恰恰想法把科技用于邪恶, 那科技带给人类的就是灾难。战争的残酷性是众所周知的, 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给人类带了的毁灭性的打击真的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人类会出现战争?为什么哪些发达国家有那么发达的经济和科技想到的不是帮助弱小和落后, 而想到的就是征战。因为他们只注意了科技的发展, 则丢失了文化的发展。物质丰富了, 精神家园却荒芜了, 没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了, 所以就走上了邪恶。纵观当今的社会, 物质极大的丰富了, 告别了古代的贫瘠, 但是人们在享受当今的丰富的物质的同时, 有多少人想到了我们的精神家园?空虚、堕落、物欲横流, 没有人会抽空看一眼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经典。看着经典的即将流逝, 有一点思想的人, 在这个物质的社会还没有完全迷失自己的人都会呼吁一下, 传承经典, 匹夫有责。

3 传授知识, 传播文化

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学记》, 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 都作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写得非常精练, 非常深刻。纵观这本古代的教育专著, 阐述的主要是注重思想的教育, 传授知识倒是其次。当今社会有少数觉醒的教育家门常常指出当今的大学生们有知识, 没文化的的现象。这也深深指出了当今大学教育的缺陷, 只注重传授知识, 忽略了文化的传播。程曜教授一篇标题为《救救清华大学的这些孩子吧》的文章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他用犀利的语言指出了清华大学学生有知识没文化, 是一群会考试的文盲, 虽然程教授的语言过于激励, 不过也是恨铁不成钢的痛心疾首。程曜教授认为:“优秀的学生可以先知先觉, 在这个大变化的时代领先群伦。改变社会现状。”诚哉斯言虽然不能说“精英创造历史”, 然而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优秀学生, 是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 “先知先觉、领先群伦”确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但睽诸现状, 却又不得不承认:悲哉斯言———感受一下近些年来的文化风向, 清华大学等一些名校的学生, 有时固然也是“领先群伦”的。然而, 其所“领”向的所在, 却往往令人啼笑皆非, 大失所望, 与其“时代精英”的社会期望角色水准严重疏离。大学精神的退化, 在叹息之余, 人们应更生忧虑, 应深入研究其原因, 无论原因有多少, 作为大学校园中的教师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传播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推广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播文化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方法。因为国学是启蒙之学, 修身之学。

4 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推行国学经典教育

最早的提法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 可以说是语文教师的事, 现在谈的是“国学教育”, 但“国学教育”是全社会的事, 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事。提法的改变, 不仅仅是内涵的丰富, 外延的扩充, 更是认识的深入。那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推行国学教育?一、国学教育是一项局长工程, 是一项校长工程。也就是说首先要领导的重视, 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 这是国学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二、国学教育是一项全民工程, 每个人都要有这个共识, 有这个热情, 有这个能力。想上好国学教育课要有思想热情还要有上好课的功夫和能力, 那就是你要懂国学。一是自己学习, 每一位教师工作者都应是国学的亲近者, 热爱者。一些必要的书是要读的。把国学经典比作一棵大树, 四书五经就是根。其它经典为干, 而唐诗宋词则是它的花。蒙学篇:“三、百、千”, 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基本篇“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易》、《礼》、《春秋》。拓展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最起码你得补蒙学和基本篇的内容。二是积极参加教育局、学校的培训。三、营造氛围, 形成气候国学教育要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 成为学校工作的有机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国学特色, 各种舆论宣传阵地发挥作用, 及时报道。四、国学教育进课堂目的意义:读经典美文, 做少年君子, 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 又具有时代眼光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

经济在腾飞, 科技在发展, 不忘风雅, 传承经典也是一件人文工程,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发表《巴黎宣言》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在大学教育中推广国学经典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庄海杰.德育故事[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1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三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人的发展序列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初始的场所。

亲子教育5大核心:

1、家庭教育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2、童年教育远远大于成年教育。

3、亲子关系远远大于亲子教育。

4、夫妻关系远远大于亲子关系。

5、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家庭教育与学校最大的区别:

1、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而学校则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

2、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从生活时空来看,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度过。学校对于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学校要大得多、长得多。

3、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4、从法律责权利上看,孩子与家长具有天然血缘关系,这是学校、老师无法替代的,故每一个家庭监护人都应有教育孩子的的责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剂良方: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来自于父母,源自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熏陶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保持一个快乐、向上的心态,而快乐是成功之道。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功,成为社会栋梁之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这是基础和前提。家庭环境,主要分为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方面,外在重点指物质层面的富足,内在则是指家庭氛围的影响,在整个家庭教育中,后者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抓好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重视并强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要保障。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抓好家庭教育,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因人施教。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父母忽视客观事实,经常一厢情愿地“帮助”和“促进”孩子成长,采取了一些拔苗助长、措施过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事与愿违,严重的还造成了一些悲剧。其实,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人,但其后天发展与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教子如种树”,教育孩子,父母应在“根”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重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方法,因材施教。要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教育计划,科学合理设定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实际,也要贴近生活,同时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要,要让孩子沿着自己喜爱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健康快乐成长。

二、要注重方法。

家庭教育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不同家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成长的路径也会千差万别,最终成长轨迹就会各不相同。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的竞争,不如说是家长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方法的竞争。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之,不仅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犹如一台复印机,反映了父母的思想、言行、作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表情、神态以及行为方式、情感态度、生活习惯等都直接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孩子,一定要注重方法,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方法科学、方式得当,唯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培养效果。

三、要互相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当今的家庭教育不再是单向,而是双向互动的;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相互尊重的;不是显性,而是隐性的。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者,更是一个终生学习者。孩子也并不仅仅满足父母物质上的给与,更需要的是和父母的真诚交流。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与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要将心比心,想孩子所想,懂孩子所需,能够就孩子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在沟通中增进了解,解决分歧。做好家庭教育,父母要善于做倾听者,能够理解孩子的观点立场和情感诉求,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做决定。唯此,家庭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家庭教育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四、要强化德育。

上一篇:酒店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下一篇:春节小品剧本《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