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一例(精选4篇)
1.STS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一例 篇一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STS教育实施策略初探
广州市第一中学 孙淑贞
摘要:本文以“人类遗传病”一节课的开展作为教学案例,就新的课程理念下STS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几点策略作了初步的探索。在教学中注重对STS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STS教育 生物科学素养
当今社会,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冲击着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体系;另一方面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存在负面影响,引导学生理解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关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继“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三个课程理念之后,又增加了“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理念,从而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人类遗传病一节的教学情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挖掘新教材的相关内容渗透STS教育,并对实施过程中的几点策略作了介绍。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伴性遗传”联系较密切。知识目标明确,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学,并用概念图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本节课活动包括:一项调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两项资料搜集和分析:通过基因诊断来监测遗传病;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和科学·技术·社会(STS)内容(基因治疗)。
本节课内容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节课要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2.教学对象
本人任教的班级是高二级文科班的学生,对于生物2《遗传与进化》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虽然他们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但这种兴趣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是感性的、暂时的,很容易消失,教师若要让这股热情来得热烈和持久,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课堂教学中STS教育的实施策略 1.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STS栏目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实际情境的描述(即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新教材在讲述“单基因遗传病”时介绍了“苯丙酮尿症”的病因及危害,我引用了《深圳周刊》报道的一则真实的故事:
一位2岁时才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女孩,神经系统已遭受损伤。4岁时的智力不及同龄儿童的一半。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食“人间烟火”,能吃的食物仅有西红柿。目前,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是全世界治疗苯丙酮尿症惟一的方法。所以,让女孩延续生命的食物全是化学产品,近些的在北京,远些的就在日本和美国等地。
在欧美国家,多数苯丙酮尿症的患儿受到很好的照顾与关注,他们成人后,除了自带饭盒进餐外,与别人没有任何区别。有许多患者还当上了医生、律师,甚至是记者。但是在我们国家,没有一家幼儿园愿意接收这位患病的小女孩。
这则报道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我趁机介绍“产前诊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资料搜集和分析”栏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如果“西红柿女孩”的母亲能事先做“产前诊断”的话,就可以防止此类悲剧的发生。
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假设了一则事例:小A怀孕六个月时,去医院作产前诊断,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胎儿为苯丙酮尿症患者,面对选择小A非常痛苦,到底是引导流产还是生下来?你的建议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A组:引导流产。否则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造成负担,对后代也隐藏着危害。
B组:生下来。胎儿也是生命,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剥夺一个生命的存在。C组:婴儿出生以后,医生可以给患儿配置一份不含苯丙氨酸的特殊营养餐饮,这样就可以避免婴儿体内苯丙酮尿的积累,这个孩子的神经系统可以正常发育,长大后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然后我们又进一步假设,若该胎儿顺利地生下来,这个孩子也按照B组描述的方式健康成长,设想一下这个孩子所面临的生活,她应该将自已的健康情况公开吗?
D组:对医生、家人公开;对应聘单位、保险公司应保密。
接着,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这些人想知道个人的遗传信息?这些人应该获得这些遗传信息吗?如果这些遗传信息不应该被他人知道,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个人的遗传信息?
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引导思考与讨论,渗透了关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之间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使学生在交流中增进对问题的认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并激发创造潜能,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性,在应用现代技术时,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
2.问题讨论法渗透STS教育
问题讨论法是指在系列问题引导下,在教师主导下的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法。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以小标题的形式让各小组搜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科学前沿知识,如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其目标任务是什么?中国的1%测序任务是什么?中国参与此计划的意义何在?此计划对人类有何影响(科学发展、人类健康、社会伦理等方面)?
对于同学们辛苦收集的资料,教师的评价指标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它的参考价值!因此教师特别设计了一场小型的辩论,辩论主题是“HGP对人类的影响利大于弊”,学生先进行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小组代表参与全班的正方反方大辨论。教学反馈效果非常好,正反两方辨手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技术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了激烈的陈述,赢得全班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教师作为讨论的组织者,在讨论前的准备和讨论中的调控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教师在组织讨论时注意以下几点:
·课前让学生对相关主题收集资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展视野,有助于新观点的形成,论据充分有力。
·先组内讨论,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全班讨论,这样能使全班同学参与到讨论中。·先从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再讨论抽象概括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发表任何观点,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
·重视营造活跃的、积极学习的讨论气氛,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平时少发言的学生发言,要及时给予赏识性评价。
该教学方法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以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3.在实践活动中渗透STS教育
调查研究是生物教育中实施STS教育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有:认识社会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学习对社会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用正确的价值观作指导,进行决策的能力。
案例:调查本校高
一、高二学生红绿色盲发病情况
选择课题:红绿色盲是人类比较常见的遗传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其发病的基本规律及遗传方式。调查对象:本校高
一、高二学生。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采用大屏幕投影“色盲检查图”。
研究设计:小组成员与班主任老师交涉,赢得他们的支持,以确定该班的调查时间;向校医咨询有关注意事项。收集资料:统计检查结果(男性检查人数、男性红绿色盲人数、女性检查人数、女性红绿色盲人数,了解患者所在家庭色盲情况)。
分析资料:计算出红绿色盲的总发病率,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女性红绿色盲发病率,男女红绿色盲的比例,并与全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的男女比例14:1作比较。
结论:红绿色盲属X连锁的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讨论注意事项,保护个人隐私,并要求学生做到:能够发现和提出需要调查的问题;能够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对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能够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估。
三、课后反思
STS教育贯通于整个高中生物课程中,在人教版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人教版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以多种形式体现,有的以栏目的形式出现,如“资料分析”、“资料搜集和分析”、“科学.技术.社会”,有的是结合具体内容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渗透的,有的以语言直接讲述,有的以思考题或拓展题形式出现。因此教师在以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主干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意挖掘新教材中的STS教育,合理选择STS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笔者认为:STS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把STS教育思想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从教学策略上就是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决策以及创新等能力,探索从一些现实问题出发进行学习的最佳模式,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灵活的安排。
2.STS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一例 篇二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素质,STS教育
STS是科学 (Science) 、技术 (Technology) 与社会 (Society) 的英文单词缩写。STS教育是一种理念, 也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即通过教育使人们形成一种适合于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价值意识———STS意识, 并将其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
1 现行高中生物新教材在STS教育方面新的体现
在教材编写原则中就强调指出新教材体现生物科学与个人生活的联系, 体现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渗透STS教育思想。
1.1 教材拓宽了联系实际的内容, 包括社会生产、个人生活、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社会问题等。
比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和“植物的矿质营养”二节讲述了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在“遗传和变异”一章中介绍了遗传学研究在育种上的应用、人类遗传病、重组DNA技术;在“生物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两章中介绍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粮食、人口和环境问题, 又介绍了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农业等。
1.2 教材适当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 为了使学生认识技术对生物科学发展的支持作用, 新教材中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技术等;还介绍了多位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生物学家。
2 中学生物教学中STS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STS教育的内容生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如:结合我们生活中食用油部分来自转基因大豆, 帮助同学们了解转基因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2 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 如抽烟、饮酒和健康, 碘和甲状腺肿大, 细胞的癌变等。
另外, 可以介绍关于农产品的合理贮藏和运输的知识,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关注, 可以结合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3 环境保护, 能源的开发利用。
特别是环境教育, 是STS教育的重要主题。因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这三大环境问题, 正在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牢固的环境意识, 培养保护环境的习惯,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3 生物教学中进行STS教育的原则
必须和学生水平适应: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相适应, 符合生物学科特点并与现代科技相适应。比如在介绍细胞分化时, 可以介绍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进而探讨骨髓移植的相关内容, 既结合本节内容又复习了细胞膜的识别作用, 还可以引起学生对未知部分即免疫问题的思考, 另外还可以消除他们对于移植骨髓的恐惧或者担忧, 教育他们要学会帮助他人。
深度和广度要恰当:依据教学大纲, 选择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相适的某一部分, 做到深广度适当。例如在介绍遗传因子的定律时, 可以补充复等位基因的知识, 让学生了解血型遗传的相关知识。
4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STS教育的方法
4.1 积极采用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
例如, 在讲蒸腾作用时, 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提倡植树造林?花卉移栽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 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新教材在内容顺序设置上体现了探究的思想, 比如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 现在着重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自己思考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基因在染色体上”。
4.2 采用渗透方式, 将STS教育和生物知识结构教学融为一体
围绕“生物的变异”教学, 增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成果以及水稻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围绕“无性生殖”教学, 讲述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细胞工程。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学生了解当前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又让学生看到科学知识在生产及生活各方面的应用, 激发学习兴趣, 使他们形成自觉渴求新知识的意识。
4.3 加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教育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一方面, 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食品工业、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利用;另一方面, 加强环境保护、卫生保健、优生优育等常识和技能教育,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如围绕微生物知识介绍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围绕“基因突变”讲述基因疗法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前景;围绕光合作用的教学, 了解大棚栽培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 引导学生研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围绕无氧呼吸的教学, 介绍酿酒技术等。使学生学会了一些劳动生产技术, 提高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
5 国外在生物教育中进行STS教育的的做法
我国在生物教育中渗透STS教育的做法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要稍微晚一些,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 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的加以吸收和利用。
5.1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
美国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 明确提出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加拿大的科学课程也描述了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的6个特征。
5.2 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
英国北方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学教学大纲》, 提出要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评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生物学大纲》, 韩国的国家科学课程文件, 日本文部省发布的初中学习指导纲要 (理科部分) , 对探究的内容和进行探究的方法都做了具体规定。
5.3 渗透STS教育思想
社会的进步,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如环境污染、基因工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也需要教育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从20世纪中期开始,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英、美、澳等率先开始STS教育的研究, 后来逐渐扩展到世界范围, 到20世纪80年代, STS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STS教育强调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将来应该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中, 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国外生物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这一点。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学生物学大纲列出的主题, 如“人口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等, 可以看出国外生物课程中大量渗透了STS教育思想。
5.4 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文件, 一般都要求把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教学置于社会和文化的广阔背景中。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已经成为当代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特点。
6 生物学科中渗透STS教育的意义及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生物学科中渗透STS教育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可以从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高素质已成为21世纪人才竞争的一个主方向。所以在中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无疑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方向, 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为培养高科学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6.1 实施STS教育, 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 及时搜集整理信息, 并有选择地传授给学生, 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6.2 STS教育是生物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所在, 它为全面改革生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和操作,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思维、自学、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STS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一例 篇三
【关键词】STS;教育;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从字面意义上看,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que、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许多自然科学部门和生产、技术领域。新课标要求:中学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然而传统教育只是就科学讲科学、就理论讲理论,其中社会和科学技术明显分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脱节。基于传统教育观念与物理课程标准间的矛盾,我们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一、STS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物理概念本身是观察、试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STS在概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在概念引入中的渗透:概念的引入是物理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一个概念成功地被引入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在《摩擦力》一节,带领学生和我一起做两个小实验:(1)把两本书逐页对插叠放在一起,从书背提起其中一本,下面的书并没有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而落下,为什么呢?(2).运动的粉笔盒最终静止,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调动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出摩擦力。
2.在概念形成中的渗透:一个概念,如果在建立过程中,教师借助生活表象形象、生动的讲述,把学生感性认识与抽象的理性认识联系起来,以物理现象为桥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握概念的基本属性。例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几个有关“摩擦力”的生活实例,并引导学生找出这些例子中存在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归纳出摩擦力的定义。
二、STS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物理学规律解释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必然与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途径有关,即都与观察、实验、想象、数学推理等有着密切联系。为此,进行STS教育是规律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在创设情景中的渗透:在规律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创造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结合STS教育,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例如:《浮力》一节,吊在彈簧测力计下的钩码可用手托住,测力计示数减小;也可放入水中,测力计示数减小。可以看出两个力作用的效果相同。从而理解浮力是向上的托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在探索规律中的渗透: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一般可采用实验归纳法。由对日常经验或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如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安培定则等。
三、STS在习题教学中的渗透
习题课以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练习为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要求,所以物理习题教学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帮助学生揭开现代科技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一种亲近感。
例如:学习了摩擦、电阻和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知识点后,可渗透当今世界先进的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相关知识,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试行成功等科技前沿的新动态,可设计如下训练题,以考察学生STS知识的运用能力。
问题:现代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同名磁极间的相互_____,将车身托起,这就大大减少了_______,使列车高速运行。
实施STS教育就是要把科学教育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培养出了解社会、懂得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物理教师要树立STS教育观念,不能囿于物理教材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要努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物理教学逐步构成一个由课内外、校内外、学校与家庭所组成的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不仅学习系统的物理知识,还要懂得这些知识在其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学会用综合的观点分析问题,增强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闫金铎主编.《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
[2]田世昆等.《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4.中学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篇四
一、化学新教材中体现STS思想
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高考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重视知识的考核转向重视能力或综合素质的考核,中学化学由单一的理科应试科改为高中必修和选修科,教材的编写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重大调整,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和衔接;减少了记忆性的知识,增加了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内容;加强了与STS的联系与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我,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STS对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影响
近年教育部颁布了《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将过去单一的教学目标改为全面、动态、综合的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化学基础知识和重要的实验技能、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等),过程与方法(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等,交流和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三个方面界定了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标准。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充分吸收了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STS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
本次课程改革在内容体系上,与大纲相比,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例如,教材在碳族元素这一节中,介绍了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究的金属掺杂C60超导体等新成果。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我国科技发展的喜人现状。新课程更注重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加强了科学史和科学家及其发明的介绍,突出了化学与技术的联系,注重化学知识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切入点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生产实际,及时拓宽知能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质疑,鼓励学生搞科学调查、科学实验和发明创造。
三、STS对化学教学方法的影响
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组织实施科学教育。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开放性的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全面贯彻STS教育思想,必须改革当前程序化讲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积极推行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是集启发式、问题讨论式、实验探究式等教法于一体;在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打破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走的传统教学框架,选用教师沿着学生思路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自觉地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以结合化学知识与当地实际情况,使STS教学落到实处。例如学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带领学生参观海水淡化工厂,通过介绍以海水为原料,使用不同化学条件获得不同化工原料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业,让学生在惊叹“不起眼”的海水内蕴藏着如此丰富而宝贵的化工原料的同时,意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在讲完铝的氧化膜后可带领学生参观镀件厂,让学生亲眼目睹普普通通的铝制品通过化学方法一下子就变成美丽、耐用的“艺术品”的过程,并鼓励学生把随身所带的钥匙扣也“打扮”一新。学完乙醇后,可带领学生参观酒厂,通过介绍学生不仅懂得了从粮食到酒的过程,而且知道了饮用酒与工业酒精的区别及“酒越陈越香”的道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STS对教师素质的影响
由于教材毕竟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时间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介绍有关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联系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及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而,STS教育要求教师本身要有很高的素质,教师要逐步实现由专业型向全面型,由单一型向多元型的转化。这需要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经常关注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前沿,广泛学习相关科学知识,不断进行业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的一专多能的新型教育专家。
中学化学教学是对现代的青少年(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化学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我们深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随着全社会对STS教育思想的不断了解,STS教育对中学化学教学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华兰.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J],西华大学学报,2005:318-3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STS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一例】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9-14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教育论文07-05
教育局长在全区中学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7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8-07
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6-23
自制教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10-10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10-25
谈海莲的论文《游戏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1-01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