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8篇)
1.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一
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尴尬
27日上午,“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供需见面会”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行。此次招聘会一共有70多个县(市、区)在现场设摊招聘,提供1.2万个农村教师岗位。“虽然岗位这么多,但是应聘的人更多,没想到竞争这么激烈,想到农村做贡献都不容易。”来自暨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刘慧说。(新华网3月28日)
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农村师资招聘专场出现的情况,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农村教师岗位也从过去受冷清,转而受热捧。对于这种市场供求的变化,此前几年推出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更有必要反思和调整。
免费师范生政策从2007年起开始试点,明年第一批试点学生将毕业。虽然有关专家称这一政策是好是坏,尚需时间检验,但根据对免费师范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习动力不足,因为按照规定,这批学生毕业之后将在生源所在地的乡镇、农村教书,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提前“预定”了工作岗位,不必面对市场挑选。二是专业兴趣不浓,不少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并非有当教师的职业理想,而是冲着高考优惠以及“免费”读大学才选择免费师范生的,当进入大学以后,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大城市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逃离”的冲动日益强烈。
三是这一制度缺乏退出机制,不想继续以免费师范生身份读大学的同学,在求学期间很难退出,取消免费还好说,关键是当初进校的录取分数不同,而录取分数成为退出的门槛之一,同样,这些同学在求职时如果毁约,也面临赔偿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的官员曾语重心长地教育免费师范生们,要做好终身从教的打算选择师范事业,扎根农村教育,但这显然是一厢情愿。
据重庆晨报最近的报道,“免费师范生政策对你的限制主要在哪个方面?”是首届免费师范生对未来担忧最集中的一题。33%的同学认为免费师范生政策将限制自己今后的深造;另有30%的同学则担心政策会影响个人前途;还有18%的同学则担心会因为政策所限影响自己的恋爱和婚姻。
现在,在农村从教求职招聘中,免费师范生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不平等竞争。由于免费师范生承诺要从教,所以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从教、具体的学习情况如何(从教能力如何),都得从教。这对免费师范生是不公平的,对那些没有享受免费教育,却有从教理想、从教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更不公平。
一边可能是不想从教的学生必须从教,从教后也心有不甘想着什么时候离开;另一边则是想从教的学生难以从教。这就是免费师范生政策造成的尴尬。根本上说,这是计划培养与市场选择的直接冲突。
从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师资建设的实际出发,有必要反思和调整免费师范生政策。在笔者看来,应将对部分师范生升学入口的优惠、求学期间的免费,变为求职的补偿与奖励。简单地说,农村教育吸引师资,应将着力点集中在增加职业吸引力,以及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优惠措施上。对于愿意去农村从教的大学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聘,获得农村从教机
会的学生,免除求学期间所有的学费(以及贷款利息)。这保证了就业的公平,同时也有利于吸引真正愿意投身农村教育的人才。
2.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二
一、基本结论
1. 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了解程度
当问及了解免师政策的渠道时, 答案是不集中, 有电视、报刊杂志、同事讨论等等, 其中网络占34.0%, 侧面证明网络在教师中使用的普遍性;另外, 当问及对于不了解这一政策的原因, 有34.8%的教师认为, 政策和自己没太大联系, 所以不予关注, 当然也有30.0%认为是国家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以上数据表明, 国家在宣传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力度上, 还需要加强。
2. 对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态度
(1) 对于从教年限和支教的态度
对于从教十年的规定, 虽然有47.8%的人表示是履行义务, 但是有52.2%的人认为时间过长或者应该5年比较合适, 所以, 从中可以看出, 大家还是期望能把从教年限降低一点。
而对于到农村中小学支教2年的规定, 73.9%的人对此表示支持, 认为有利于积累经验和了解到中国基层教育的现状。
(2) 关于国家保证工作的态度
对于师范生双向选择和国家保证有编有岗的就业规定, 67.0%的教师表示支持, 但也有17.4%的教师认为这对于其他非六所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不公平, 会增加他们的就业难度, 这个也引发了一定的思考。
3. 对于政策实行的现状和未来的态度
(1) 对于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行现状的态度
对于大部分免费师范生选择城市就业的现状, 35.7%的教师认为是政策不完善导致的, 38.3%教师认为农村学校待遇低是根本原因, 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如今存在的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 这也是中国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领域, 当然对于这样问题, 有26.1%表示认可, 认为人往高处走是很正常的, 这是从现实的角度作出的回答, 毕竟基层教育从硬件到软件都远不如城市, 教师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了基层, 但却不能养家糊口, 实属教育之悲哀。
(2) 对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未来的看法
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 三个学校之间差别较显著, 尤其是作为基层教育铁厂初级中学, 62.3%的教师对于这一政策的未来表示担忧, 他们觉得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实施中问题多多, 对于提升基层教育的意义不大。
4. 总结与展望
由于条件的限制, 我们不能对很多问题做深入的原因探讨, 只是把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于政策的基本态度做一个传递;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中, 找到很多的现存问题, 也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中, 找到未来的方向, 这是本次跨省调查的最大意义所在。
对于该政策, 人们对于它的未来都是抱有很大希望的,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调查中发现很多细微的问题,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若我们不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一政策的未来确实是值得担忧的。
摘要:本文采用自填问卷式方式, 对成都、重庆、遵义三地三校在职教师进行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态度调查, 重点了解他们对于政策中一些争论点的态度。研究发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得广大教师的拥护;大部分教师对于政策的未来表示看好;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政策的总体是好的, 但仍存在不完善, 导致政策实行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政策,态度,展望,现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 gov.cn/zwgk/2007-05/14/content_614039.htm.[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 gov.cn/zwgk/2007-05/14/content_614039.htm.
[2]黎婉勤.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 2007, (5) .[2]黎婉勤.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 2007, (5) .
[3]孙绵涛, 楚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现代教育论坛, 2008, (6) .[3]孙绵涛, 楚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现代教育论坛, 2008, (6) .
[4]张玲, 陈静.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4]张玲, 陈静.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3.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三
关键词 两会 师范生 免费教育 社会影响 对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中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根据初步方案,师范生免费教育包括免去学费、住宿费,并按照现有生活水平发放相应生活补助,同时学校将落实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3年的服务制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师范生免费教育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师范生免费教育体现国家意志,关系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二,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师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长期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如果把教师教育看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将是一个缓慢的自发过程,其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将会更大。
第三,教师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匮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低质量的师资已经成为农村儿童失学、转学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高质量的优秀师资的需求量也必将快速增长。
第四,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使许多“寒门”子弟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更鼓舞了那些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年轻一代。当他们带着对国家、社会的一种感恩心态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之后,就不会仅仅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赚钱谋生的方式,而会把它视为一种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机会,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越“赚钱”的道德风范,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但从目前为止的措施来看,这一制度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第一,免费对象和时间不明。报告未说明免费的师范生是从秋季入学的学生算起,还是所有的师范生都包含在内。
第二,生源集中。在非教育高校学费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师范院校具有“免费”的尚方宝剑之后,很多中间学生将大量转向师范院校,这无疑将造成生源过剩的情况。
第三,防止就业偏向。城里人不愿下农村,农村人拼命挤向城,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现象。师范院校要培养怎么样的教师才算合格的教师,就成为重中之重。
第四,就业压力加剧。就目前一个大学生必须通过最起码的“两证一考”才能走向工作岗位,即毕业证、教育资格证和考试聘用。这个决定用与否的考试聘用制不会因为“免费”就可获得就业捷径,相反它将加剧就业的竞争,特别是城里的将加大。
第五,改善乡村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及时改善教学条件和提高老师(乡村)的待遇,这才是解决农村师资不足的关键所在,而不能单单依靠三年的农村支教政策。
第六,应尽快为后续工作再添定心丸,形成一条龙的“优惠政策”,城乡结合,真正体现尊师重教及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第七,既然这一政策存在着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为何国家仍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行下来,又为何受到民众如此高的好评。
首先,一是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明显减少,二是师范毕业生中一些比较优秀的不去从事教育工作,三是倾斜政策不到位,使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贫困地区走向发达地区、从一般学校向重点学校集中,教师资源分布更不均衡。
其次,许多师范生需要交纳高额的学费才能就读,甚至还要靠助学贷款才能完成学业,那么读师范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投资行为,而担任教师就是收获利润的机会,这样,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来赚取外快,包括向家长索要红包、利用补习额外收费、支持学校的各种乱收费行为等,也都“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师会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
再次,在国家投入不断加大、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教师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化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都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处理好经费使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办学的关系,鼓励高校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
(二)处理好师范生进口的意向选择和出口的就业选择的关系,把好“进口”与“出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在就学院校及专业选择上,高等院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用人单位在毕业生选用上,均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些权利都应予以保障。
(三)处理好不同层次师范生培养的关系,做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步设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培养中专业教育和教师养成相剥离,将教师养成集中到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完成。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本科层次,而且还要覆盖到研究生层次。
4.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四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摘要:本文通过三个国内国际的具体事例去分析和讨论近几年来我国乃至国际商品经济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其中,案例参考与选择以各大主流新闻媒体报告为主。对食品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是本文的侧重点,并就问题本身及发展提出了一些防范性措施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化,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的完善亟待解决。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保障 毒血旺 毒黄瓜 塑化剂
一、背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与百姓生活、国家安定最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却并不令人乐观,近些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常常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也以其特殊的意义成为了2009年中国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接连不断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人们对我国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每一个中国人来讨论思考,也促使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理应对这个问题深入思考和探讨,并期望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食品安全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新闻媒体报导出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常常让我们惊恐不已,前些年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产生了大头娃娃,而三聚氰胺事件,害了中国多少婴幼儿得上结石,近期的又有染色馒头,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瘦肉精事件,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还有红薯粉条使用墨汁,毒豆芽,“牛肉膏”,更有现在愈演愈烈的塑化剂问题,等等,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而这些事件所造成的巨大社会危害也是越来越让人们触目惊心。农药、激素,兽药大量使用,添加剂误用、滥用,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为使大米、饼干增亮而使用矿物油;用致癌的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的口感使用“吊白块”;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各种普通人不知名的化学剂品„„
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情况,2003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达379起,中毒12876人,死亡323人; 2008年,为437起,中毒13325人,死亡152人。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发人深省!
二、案例分析讨论
我们小组进行的本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讨论,从近两年来的几例典型案例入手,并分析讨论相关案例的危害、背景及原因,最后根据我们的能力和所能掌握的相关知识及思维能力,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案例一:重庆毒血旺事件(1)、案例
今年3月17号就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一家血旺加工厂里,工商局执法突击检查,在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里发现5000多公斤经过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毒血旺。据当事人解释这个工厂每天都会有这么多的血旺被销售出去,可以想象每天有多少人受着毒血旺的侵害。
福尔马林是明令禁止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来保存生物标本或者用于农作物的消毒等等,对人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世界卫生组织定性它为致癌或致畸物质。黑心的老板拿人们的健康当儿戏,简直无法无天当,当然在法律的大网下罪者也受到了应得的惩罚。(2)原因分析
首先,因为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新鲜的食物不能保存太久,经过加工食物可以变得更加美味保存得更久。于是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比如食品的味道口感以及外观,于是驱使商家改变食物的的这些性状以及外观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而食品添加剂品种繁多,不胜枚举,消费者无法判定那一种添加剂是不可食用的或者对人体是有害的。比如在血旺中加入福尔马林来使外观更加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来提高虚假的蛋白含量。另外,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使用一些非法手段,钻法律的空子,不视法律的存在。而相关法律不是很全面,于是造成了这种现状,导致在是食品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二,我国食品法律起步较晚,问题较多,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以至于不法商家可以钻法律的空子来青海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第三,相关法律部门对这些法律的宣传不够到位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广大人民对这些法律法规不够了解。第四,没有发动人民的力量,在群众中肯定有人之大,这些事情如果他们能够向相关部门反映这些情况,那么像太旺塑化剂这样持续三十多年的问题就不会这样深入的影响到人民生活了。
案例二:毒黄瓜事件(1)案例
2011年5月中旬,毒黄瓜引起的疫病从开始在德国蔓延,并且疫情迅速大面积的扩散。世界卫生组织宣称:“此次病症的暴发很不一般,发展速度快,受感染成年人数量高。而不是一般的高危人群比如小孩或老年人等。”
5月中旬,德国发生因感染出血性大肠杆菌而死亡的病例。德国汉堡卫生机构一度称病菌源头为产自西班牙的“毒黄瓜”,后来否认了这一判断。目前这场疫情已导致德国30人死亡,近3000人感染入院。疫情已经扩散到欧美十多个国家。疫情引起一些德国民众的恐慌,德国专家建议民众要勤洗手,并且避免食用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以及生的沙拉拼盘。为了阻止病毒的传播,医院、企业和学校食堂等一些集中用餐的地方,都取消了生菜沙拉。德国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宣布,德国已确认受污染的豆芽才是本次大规模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病菌真正来源。德国下萨克森州农业部门怀疑该州于尔岑的一家农场出产的生豆芽是这波疫情的来源。据调查,感染的患者中有十七人曾经在吕贝克一家叫土豆窖的餐馆用餐,相同的是这些顾客都点了含豆芽的生菜色拉,这家餐馆的豆芽就来自上述农场。
虽然病症主要发生在德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已经扩散到英国、西班牙等国家。英国媒体称目前已经有两名英国人被诊断出也受到毒黄瓜感染。此外,英国的一所小学校也发现了十五例受大肠杆菌感染的病控,据报道,目前已接到二百一十四起溶血性尿毒症病例通报。
这场大肠杆菌疫情的疫情给欧洲的农业造成严重打击,德国以及西班牙等国的农户受到严重损失,整个欧洲也由于遭到很多国家禁止进口蔬菜而陷入一片愁云。西班牙作为欧洲的菜园,德、英及意大利餐桌上的绝大部分果蔬都来自西班牙。作为整个市场体系的受益者和责任者,在过去的一周里,由于“毒黄瓜”**,果蔬订单一大半被撤回。由此造成西班牙每周损失高达2亿欧元,500多人失业,整个农产品出口业受到毁灭性打击。
虽然西班牙要求德国赔偿因其政府的草率言行而蒙受的巨大损失经济损失,但国家或因“毒黄瓜”而蒙受损失,人却不能因“毒黄瓜”而损害健康。(2)原因分析
其实“毒蔬菜”事件时有发生。回溯二十年间,“疯牛病”、“二噁英”、“口蹄疫”、“沙门氏菌”、“李斯特杆菌”等热门问题就会浮现到眼前。然而德国在还未完全摆脱“二噁英”污染蛋肉产品丑闻的情况下,又遭遇“毒黄瓜”这第二波食品污染的冲击,情何以堪。
虽说欧盟号称拥有“天下第一”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是这次却未能“免疫”。“毒黄瓜”事件直接挑战了欧盟食品安全制度。在全球化的食品安全危机中,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在遭遇食品安全危机后,“维护本国利益”往往成为有关国家的主要诉求。可专家认为,在日渐“全球化”的食品安全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应投身于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机制化建设中。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相比而言,有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起较为完善且值得借鉴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
第一,严把源头关,监管触角伸向产地。扩大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监管权力及职责,强调食品安全预防为主,将食品安全的隐患消灭在餐桌前。
第二,重视流通环节,为每份食品“建档案”。收集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农药和肥料的种类和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
第三,食品造假要出狠招重罚。如德国刑事诉讼外加巨额赔偿,法国卖过期食品立刻关门,韩国造毒食品10年内禁营业等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四,食品召回构筑最后屏障。问题食品召回制度是发现食品质量存在缺陷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是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屏障。
第五,完善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来保障。案例三:台湾塑化剂事件(1)案例
据台湾《联合报》6月7日报道,彰化检方侦办塑化剂案已到尾声,依据岛内现有的“食品卫生管理法”,生产有毒塑化剂并供应给各行业的源头企业之一昱伸,其老板赖俊杰可能被求30年的最高刑期。赖俊杰供称,每月购买塑化剂约5吨,调制成黑心起云剂约50吨,卖给下游16家盘商,每月营业额约300万元(新台币,下同),获利一成。根据检方掌握的讯息,从2006年至今,赖俊杰制售含塑化剂的黑心起云剂、香酱,交易就超过200次。按次裁罚,每次最高可以罚款30万元。但是,昱伸成立于1994年,2006年之前的交易记录极少。
目前,遭塑化剂污染的台湾产品已达近千种,人们几乎每天接触到的各种运动饮料、面包、蛋糕、果汁等,都难逃其害,连儿童药品、钙片都未能幸免。
台湾各县市稽查贩卖商家近3万家,下架产品2万多项次。台湾食品药物管理机构已到四大连锁超商总公司查对所有五大类产品的证明文件,合计查核1710项。
8日晚,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召集当局相关部门举行“因应塑化剂事件会议”,确定塑化剂事件的处理方针。此前,他已要求台湾行政主管部门研拟赔偿事宜。
台湾一向以食品安全自豪,塑化剂**犹如突如其来的重拳,让台湾人一时难以置信。人们希望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有迹象表明,塑化剂恐怕并非粥里唯一的老鼠屎。
彰化县卫生局追查昱伸下游厂商时意外发现,好几家企业贩售的浓缩果酱“没有一样是用水果做的”,完全是化学香料与色素调制而成,知名连锁茶饮“鲜茶道”的4种浓缩果酱,也验不出果汁成分。还有多少不知名的化学药剂掺进了台湾食品,成了悬念。
岛内舆论说,要重塑台湾食品的安全形象,如果只是抓几家黑心厂商,或食品厂商出面道个歉,恐怕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建立一套更严谨完善的认证检验制度,才是终结塑化剂事件最快速也最长治久安的方法。
(2)原因分析
塑化剂危机已然成为了台湾在岛内的食品危机的象征,对岛内消费者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同时也成了台湾国际形象危机,经过分析和相关信息,我们总结出以下原因。
原因一:管制架构失效,政府没有办法管理最新出现的一些化学品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表示,最关键的原因是政府没有办法管理最新出现的一些化学品。台湾市面上的化学物质有10万多种,且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湾“环保署”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的只有271种。“目录”外的空白区域成为隐患滋生地。此外,包括DEHP在内被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的有78种。按照规定,对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采取的是“事后报备”的管理方法,“监管只是名义上的”。
原因二:实验室检测体系漏洞
在台湾,食品检测只参照“两表”:肯定性物质列表和否定性物质列表,至于不在“两表”中的物质,台湾“卫生署”的检测员通常不会注意。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表示:“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制度,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专业检测,以弥补例行检测的不足。”
原因三:食品追溯制度不足
台湾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加工食品追溯制度的地区,“但是很遗憾,这个制度只局限于生鲜领域,且最近3年都是停滞的。”詹长权认为,继续完善食品追溯制度迫在眉睫。
原因四: “名优产品”抽检率过低
台湾有关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确定“GMP微笑认证产品”(由台湾“经济部”评定的名优产品)的食品安全质量。詹长权认为:“过低的抽检率和对业者自觉的过度依赖是酿成此次大祸的重要原因。”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建议和方案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可以看到,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有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选择的,当然,很多已有食品安全保障通过进一步完善的。通过以上案例分析讨论及参考一些国家及地区的食品安全防范体系,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
1、严把源头关(1)、多层次监管流程(2)、全程管控,确保食品安全
从食品供应的源头开始,实行严格的监控措施。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猪都会挂有识别标签,并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屠宰场还要保留这些牲畜的详细资料,并标定被宰杀牲畜的来源。如肉制品上市要携带“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包括食品标签、添加剂在内的各项指标要严格监控。
2、重视流通环节
3、食品造假要出狠招重罚
在食品安全制度相对先进的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都采用加大了惩罚力度来控制造假现象。如德国,刑事诉讼外加巨额赔偿;韩国,造毒食品10年内禁营业;法国,卖过期食品立刻关门;在巴西,生产未达标产品的企业将受到处罚,如果是重犯,企业都将被处以与首次发现时数额相同的罚款,同时还要接受停产30天检查、没收不合格产品、收回已投放市场产品等一系列处罚
4、食品召回
问题食品召回制度是发现食品质量存在缺陷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是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屏障。即使并不算很严重的原因都得到清晰监管,对那些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众也就更放心了。
5、完善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来保障
四、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食品安全风险也有全球化的趋势”1
由于食品企业利益与政治体系的微妙关系使得安全食品供给的诉求仍然遥不可及,在“以股东利益和利润最大化的组织那里,公众健康永远不是一个首要的议题。”2
所以,应当把在整体上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在中国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生活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在国家 12 《新公共性: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社会学议题》 作者:吕 方(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长春)《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
作者:刘东涛(华北煤炭医学院法律系,河北唐山)正在制定及完善相法律法规。正在同国际接轨完善相关的标准以及法规。当然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要发挥群众的作用,检举揭发身边的不法行为,为我们社会营造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因此,不仅要提升政府干预市场的能力和效率,同时也要给社会赋权,将社会力量培育为新公共性格局中重要的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东涛,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 刘东涛(华北煤炭医学院法律系,河北唐山063000)
【2】吕 方,新公共性: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社会学议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长春)
5.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五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18年全国两会房价问题的提案,两会房价调控政策解读》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2017年全国两会房价问题的提案,两会房价调控政策解读
全国两会热点解读:房价问题政策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赖明表示,“提案”落实不好,不排除有政府部门相互推诿的可能,但有的提案本身比较雷人、夸张、不靠谱。例如,提出“房价哪怕涨到1000万一平米也是合理的”;建议“增设新区,以解决局处级干部升迁难的问题”。
政协常委:部分提案太”雷人”政府
无法落实
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政协委员谈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记者会。这也是本次两会中,全国政协举行的第二次记者会。
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主席赖明说,有的提案太宏观、太”雷人”,因此对提案落实无结果要客观对待。
房价问题政策:态度很好效果不理想
赖明说:”政府部门对我们很多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态度很好,但是效果不理想。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首先态度很好是必然的,大家都注意到我们国家的协商民主在逐步地推进,在深度上、广度上都在快速推进。态度好,这是政府部门对政协委员最起码的尊重。”
其次,”提案办不好或者效果不理想,这要客观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房价问题政策:”你的东西太空我的确做不了”
赖明分析原因说:”有时候,的的确确是委员的提案太宏观,理论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对头。作为提案的办理单位或者部门,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所以我的态度非常好,但是你的东西太空,我的确做不了,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提案本身就比较’雷人’或者比较夸张,甚至不太靠谱,但是不能说不对,每个人都有他思考问题的方法。”
他举例说,有委员提出房价哪怕涨到1000万元每平方米也是合理的,”这太离谱了,可能从经济学上讲有一定道理,但是政府部门怎么办呢?他不能批评你,只能态度很好地说’感谢您对房地产市场的关心’。的的确确有一些比较’雷人’的提案,比如有的委员提出某某城市的名字太土了,是否要更名。有很多城市确实名字比较土,但不能因为现代化了,就改名字。”
房价问题政策:落实措施基本得力
赖明说,总体来讲,政府的有关部
6.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六
2007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建立相应的制度。按照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新政策, 今后考入这6所大学的师范大学生, 四年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 领取生活费补助;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 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 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3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这项政策结束了自1997年以来我国大学实施招生并轨后师范生收费教育, 恢复了改革开放后一度实施过的师范生补助教育的政策。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 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 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二、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效性评价
(一) 谁制定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免费师范教育的最直接利益者是教师群体, 尤其指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从提升师范教育地位, 强化教师社会地位,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来说, 政府的初衷都是值得肯定的。教育政策议程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公众议程, 另一种是政府议程。在我国, 由于党组织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在此情况下, 常常是党组织和政府主动寻求和发现问题, 并把它直接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从而使这些问题并不经过公众议程而直接形成政策问题。可以说, 党和政府是我国各种重大政策问题的主要提出者, 在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直接将“师范生免费教育”纳入议程。显然, 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过程。但是, 在政策制定的同时, 并没有设立一个“自下而上”的反馈阶段, 就直接将政策化为“实验性”阶段试点实施。
(二)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帮助有多大
“国家下决心采取这一优惠措施, 主要目的是要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 就是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教师。”那么, 仅仅依靠免费政策就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吗?事实上, 免费最有可能吸引的是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学生, 使免费成为上大学的绿色通道。教师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母机”, 担负着培养、培训合格师资的重任。但是, 由于教师工作 (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 的繁重和生活的清贫, 导致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相对于非师范生而言, 师范生的学费一直都很低, 还有国家的生活补助。但是, 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清贫, 尤其是西部及广大边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之差, 80后的学生大都会选择“自我淘汰”, 更不用说90后。“家有隔夜粮, 不当孩子王”, 只有那些考大学无门, 或经济条件受限的考生才会被自我淘汰到师范院校。免费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扶贫, 免费不是师范教育的前提和终极目的, 而只是其中的手段。如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未来发展受到限制或者没有好的发展平台, 即使免费接受教育, 也不会有人愿意投身教育事业。不要让免费成为走上教师岗位的功利性手段。
再者, 在当前, 国家大力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通过创办各种奖学金制, 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虽不完善, 但已经可以使一个勤奋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所以, 仅以免费为条件, 甚至贫困家庭的子女为了改变自己未来的生活, 也会谨慎选择师范专业。面对“三年支教契约”和二次就业的困难, 使原本有志投向教育事业的学生也不敢填报。这样造成的结果只有成绩不算太好, 家庭经济条件又非常困难的学生才会无奈的享受。那么, 原有期望的优质生聚集的场面还会出现吗?
(三) “免费———自费———免费”的意义何在
师范院校由免费到自费, 从表面上看是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 遵循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基本理论, 但是从事实上看, 师范教育收费改变了师范院校本身的结构和未来走向。
第一, 收费导致师范院校“师范性”淡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 国内大学兼并现象严重, 各个大学为了比名气、比排名, 纷纷向研究性、综合性大学转变, 师范院校也不甘落后, 各师范院校增设了许多非师范专业, 而师范专业的办学特色被削弱和忽视, 师范院校师范性也被逐渐淡化。
第二, 收费导致教师职业吸引力低下, 从而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 他们每天工作量和压力大, 但经济收入却很少, 相比公务员工作的体面, 很多人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十分慎重。师范类院校向来以低分数和低学费来吸引学生。师范院校收费后, 因为在同样要交费又自主择业的条件下, 教师职业越来越不被人看好, 更无法吸引优秀生源报考, 师范教育走上了一个不正常的偏路, 出现了“跳板现象”, 使教师职业成为最无奈的选择。
第三, 收费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具有个人产品的属性, 处于教育的高端和末端, 是对个体教育的拔高, 但师范教育属于特例,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往往毕业于师范大学。整体实力较强的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端就业市场, 注重科研而轻视实践, 导致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匮乏, 过多的师范毕业生拥挤在高中阶段。考虑到四年大学的机会成本,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拼命向经济发达地区跑, 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匮乏, 东西师资差距, 城乡师资差距日益凸显。
(四) 免费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吗
首先, 实行免费教育的师范院校只有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 并且是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 培养的学生代表了中国最高师范生水平, 同其他师范院校学生相比, 他们有一种心理优势和优越感。当他们毕业后是否愿意去农村工作呢?是否会选择毁约而选择留在东部发达地区?甚至是否会抛弃档案, 选择“离家出走”, 并不从事教育工作呢?免费即使从事三年支教, 三年后他们的离去使当地的基础教育又回到了以往的平静, 很难说这三年支教从根本上提高了当地的基础教育质量, 也很难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当免费是否只充当了通向大学的阶梯时, 东西部师资分配, 城乡师资差距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缩小呢?
其次, 三年支教结束后, 这些师范生重新获得了择业自由, 他们中的一些人要回到大城市进行第二次就业, 那么谁来保证他们二次就业?他们还有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机会吗?教育作为改变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形式, 是很多人改变自身命运的一个有效途径。特别是在户籍制度森严的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我国, 很多农家子弟希望通过升学这个途径改变自身的农民身份和世代在农村生活的命运。简单说, 就是要离开农村。如果按照已有的免费政策, 如果学生选择了免费师范教育, 那他毕业后就要回到农村教书, 免费意味着泯灭了贫穷学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初始想法, 强化了社会分层的存在。
再者, 如果部属的师范院校学生在毕业后都去西部或农村支教了, 那么东部地区以及大城市的中小学校到哪里去招聘教师呢?这些学校如果招聘不到部属师范院校的学生, 只能放低标准, 从省属师范院校招聘毕业生。这对部属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 也是一种教育上的不公平。
三、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效实施的建议
(一) 提高教师的地位, 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
教师已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具体到人, 更不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是一种职业, 一种生存方式。教师也有七情六欲, 需要柴米油盐。真想让更多的优秀青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话, 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为什么只有教师去考公务员, 而没有公务员去考教师?就是这个道理。在许多发达国家, 教师都具有公务员身份。近几年, 我国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 但离教师应有的地位还相差很远。教师没有公务员的待遇, 各种保障很少, 却又要求他们从事一种国家的公共事业, 履行一些公共责任, 这是不合理的。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 不仅教师的待遇会更有保障, 而且其职业荣誉感也会更加稳定、坚实。
(二) 改变政策上的不公, 拉近城乡教师的薪酬差距
近几年, 国家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提高教师待遇, 但是, 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一个本科刚毕业的教师每月的平均收入是1000元左右, 正是这种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差不多的待遇, 导致了飞出去的大学生不愿飞回来。不高的工资待遇无形中加大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压力, 使他们无力重视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这也是造成农村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 实现师范生免费教育, 可能保障师资源头有活水而不枯竭, 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待遇, 就很难保证优秀教师不流失。
(三)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建立配套的师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高校扩招, 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背景下, 免费师范生如果进行第二次再就业, 就会比普通大学毕业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因此, 要采取措施来消除支教学生的后顾之忧。政府可委托高校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确保他们在支教结束后能从高校获得与应届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支持;政府可出台相关的社会保障条例, 确保他们在再就业不成功的情况下能够享有一定的失业救济金和基本生活补贴。
同时, 这种“买一赠一”的免费生, 进了免费的校门就意味着端起了今后的“铁饭碗”, 如果免费的师范毕业生思想品质不合格, 教育水平不过关怎么办?三年契约已在, 不能让他下岗, 不是误人子弟吗?因此, 首先要提高认识, 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教育与培训的重点, 把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要建立考核制度, 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从人为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3]周济.师范生免费教育意在“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EB/OL]. (2007-3-9)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content.
[4]孙锦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设计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6) .
[5]朱爱学.我看师范生免费教育之利弊[J].问题分析, 2007 (10) .
7.投行圈8学者前瞻“两会政策” 篇七
货币政策:货币刺激政策原本就不是带动经济增长的良方,而退出效应将给经济带来滞胀风险。
房地产:今年地产会受压。去年地产市场涨得那么高,地皮比较贵,现在房价肯定要往下掉。目前来看,二级市场的房价已经在开始往下掉了。不过,如果国家再不改政策的话,房地产市场会出问题。
潘向东(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货币政策:不会改变太多,上半年稍微偏紧,下半年如果经济下滑,会实行适度宽松政策。
财政政策:会延续去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房地产:这可能是今年“两会”最热的话题,我认为短期内观望气氛浓厚,国家不会加大筹码。
城镇化:今年城镇化会加快发展步伐,这会给内需动力提供源泉。
补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会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
金岩石(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货币政策:今年应该是在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之下,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防范通胀风险。
财政政策:今年还只能搞公共投资。基建投资的特点,决定了一旦开始就不可能停止。
房地产:房地产政策实际上只能是通过多种政策组合,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千万不能打压下去。因为打掉了房价,也并不能解决当前的经济结构问题;相反,遏制房地产,无异于自杀。
城镇化:目前的城镇化进程,存在两个盲点:一是省级权力配置资源,二是城乡差别配置资源。
李迅雷(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
货币与财政政策:这些经济刺激政策会慢慢退出,尤其是今年经济有些过热,而美国经济增长过快,这些使得货币与财政政策退出会越来越明显。
房地产:这是民生问题,会成为今年“两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很大一部分和房地产相关,而且房地产成为地方政府拉动经济的动力,如果要使高房价降下来,建议应该放弃将GDP作为地方政府首要考核的目标。
城镇化:我认为目前应关注农民工问题。
马骏(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货币政策:在CPI同比增速达到2.25%(即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之前,中央银行就应该用上调利率的手段对市场和百姓传递一个“政府将努力保持实际存款利率为正”的信号,以防止通胀预期的恶化。
财政政策:2010年财政赤字应该比去年下降。由于GDP增长已经很快,出口即將大幅反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加剧过热和通胀的压力。
汪涛(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财政政策:将延续中央定下的基调,即积极财政政策,对民生领域会加大投入力度,但不会如去年一样出台新的刺激方案。
货币政策:将由去年非常宽松转向适度宽松,对信贷规模的控制会成为主要形式,另外预计加息会在“两会”后启动。
城镇化和房地产:尽管城镇化是一个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但许多地方政府几乎可以肯定会将城镇化的实质理解为建设大量城镇住房,从而积极地推动商品房地产建设来取代原有的农村和郊区住房。
陈昌华(瑞士信贷中国研究部主管)
货币政策:政策定调适度宽松,问题关键在适度。
财政政策:需要关注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中央投入了4万亿,地方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投入,这部分贷款没有体现在政府财政上,但是以政府信用进行担保,是隐性财政支出。
房地产:政府的政策处于两难状态,如何将房价维持稳定,但同时保持活跃是个难题。
城镇化:这是好的目的,但问题是如何做,关键问题不是促进地方政府去搞投资,而是要解决农民工社保转业以及产业配套转移问题。
刘利刚 (澳新银行(ANZ)中国经济研究总监)
货币政策:目前已经开始走向中性。下一步应是加息,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趋于泡沫的时候。2010年货币政策将是量化工具与价格工具齐用,人民币也应适时升值。
财政政策:应用来重建基本的社保体系。增加医疗投入,建立农村医疗体系,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和职业教育。积极财政政策应投到一些能减少居民预备储蓄的动机。
8.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八
一、2007年以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概况
“作好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都有一个基点, 即前辈学者的学术积淀。只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学术探索才会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1]关于2007年以来国内学术理论界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研究态势, 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1.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学位论文
笔者选择万方数据中国学位全文数据库、CNKI的中国博士论文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以“题名”为检索项, 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检索词, 检索时间区间限定为2007~2009年, 笔者经过认真核对两大文献数据库的检索结果, 除去两大数据库重复收录的文献以及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外, 2007年以来国内学术理论界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共计6篇 (检索日期为2009年9月26日) 。
2.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期刊论文
由于期刊具有发表论文的面比较广、周期比较短的特点, 因此, 它基本上能反映某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和热点。基于此, 笔者以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Web) 和万方数据库作为统计情报源, 具体统计过程和结果分析如下:一是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Web) 收录的文献。检索项为“篇名”, 检索词为“师范生免费教育”, 匹配方式为“精确”, 检索时间区间限定为2007~2009年, 结果为132项。二是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选择高级检索模式 (具体设置如下:标题中包含“师范生免费教育”, 关键词中包含“师范生”和“免费教育”, 摘要中包含“师范生”和“免费教育”, 发表/出版日期限定为2007~2009年, 文献类型选择“期刊”, 排序选择“相关度优先”) , 检索结果72项。剔除两数据库重复、一稿多发、主题不相关的论文, 符合本研究主题的有效文献为78篇。
3.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相关专著及科研信息
一是相关专著方面。笔者以中国国家馆藏目录为准, 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检索词, 通过对国家图书馆的多库目录检索系统进行题目检索, 发现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论述师范生免费教育问题的专著。二是科研信息方面。为了对2007年以来国内学术理论界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科研项目有一个详细了解, 笔者主要是通过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科研基金检索”查询、网络搜索以及整理师范生免费教育研究期刊文献这三个途径来进行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科研信息的检索, 检索结果如下: (1) 教育部2008年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科教兴国战略视角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效应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对陕西师范大学的调查 (项目编号:08JA880043) 。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跟踪调查与政策建议 (项目编号:07JC880023) 。 (3) 2007年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重点课题:师范生免费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二、2007年以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关于2007年以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有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1.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回归的意义研究
黎婉勤指出, 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新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第二, 师范生免费教育将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第三,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第四, 师范生免费教育将为广大贫困家庭的学生带来希望和动力。[2]郭虹君认为, 师范教育免费的意义体现为四个方面, 即: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教育公平;师范生免费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师范生免费教育是缓解贫困生入学及就业压力的需要;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与先进国家缩小差距的需要。[3]李志杰指出,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于解决贫困师范生的就学问题、保障基础教育师资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陆道坤认为, 师范生免费教育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其一, 赋予了教师教育体现社会公平的使命, 提高了教师教育的社会地位;其二, 师范生免费教育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并为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其三, 协议服务期办法的试行对以后推广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有着深远的意义。微观层面:其一, 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实施从入口和出口两端优化了职前教师教育;其二, 各校在免费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摸索促进了教师教育的改革, 有益于免费师范教育制度的成熟。[5]
2.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背景研究
任何一项政策的提出, 都是基于特定的背景解决相关的问题,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也不例外。张彤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背景:人力资源开发及社会调控模式变迁是其时代背景;均衡发展及财政经济策略转变是其政府背景;招生就业挑战及教师教育演变是其机构背景。[6]徐献红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重新兴起的背景。[7]方增泉和孟大虎指出, 当前我国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现实约束条件已截然不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典型的转轨经济时期;第二, 我国整体上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第三,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变化;第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个人选择的自由应当得到相应保障。[8]
3.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原因研究
朱旭东认为, 教师教育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师范教育的免费性。[9]金子祺从社会分层的视角, 探讨此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推行的社会原因。[10]刘桂芳认为,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复归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即:外在原因是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引导从教观。直接原因是提升教师职业待遇, 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内在原因是树立教师职业权威, 提高师资质量。[11]秦克铸和庞云凤[12]、周伟[13]从“师范生免费教育”后带来的冲击这一客观事实上论证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必要性。朱武卫认为, 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即: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优化师范生源, 提高教师素质的迫切需要;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体现教育公益性, 落实师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师范生免费教育是追求教育公平性、均等性, 缓解大学生贫困现象的有效措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体现教育继承性, 秉持师范教育优良传统的明智之举。[14]
4. 关于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研究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国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将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政策、理论和操作问题。郭文美和邓相花两位研究者指出:首先, 从招生环节上看, 招生机制如何确保所招学生就是有志于教育事业、适合从教的人还值得探索;其次, 培养过程和就业结果如何确保协议落实还是个未知数;第三, 培养模式的制定缺乏对农村中小学的针对性。[15]叶怀凡认为, 当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在录取制度、培养制度和就业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实践中的困惑。[16]李志杰认为, 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是:第一, 对非部属师范院校会产生新的不公平;第二, 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师范生不一定能享受政策优惠;第三, 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职后保障成本太高;第四, 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等。[17]周伟指出, 随着该政策的推行, 还会存在以下的问题:免费师范生课程的设置要关注贫困地区教育的具体需要;要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基本功培训;要培养免费师范生开发当地教育资源的能力;免费师范生的“退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18]张玲和陈静指出,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免费教育的学生入学、从教的选择、起点、过程与结果、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教育和权义方面引发的新不公平问题。[19]谭涛、李良和蒙菊花指出,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是实施范围狭窄、培养层次单一、缺乏质量保障体系和缺乏激励机制。[20]
5.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策略研究
方增泉、孟大虎和魏书亮认为,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要做到:处理好经费使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办学的关系, 鼓励高校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处理好师范生进口的意向选择和出口的就业选择的关系, 把好“进口”与“出口”;处理好不同层次师范生培养的关系, 做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步设计;处理好政府、学校、银行和学生的关系, 建立完善的经费资助和追偿机制。政府要为中西部地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1]黎婉勤指出, 为了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效果, 同一所招收师范生的院校应该同时提供免费和收费两种选择;今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非重点师范院校。[22]练玉春认为, 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设计要先行, 他从招生制度、培养制度和就业制度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制度设计, 并指出地方师范别成制度盲点。[3]孙锦明指出, 有必要从教育政策学的视角就政策目标定位、政策方案设计、政策试点实施等方面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设计加以更多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24]李志杰认为, 应该把提高我国教师的待遇、增强师范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积极探索师范教育免费制度的多种模式作为切入点。[25]王新颖和许颖提出四点建议, 即:科学宣传, 合理定位;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改善教师经济待遇;扩展政策范围, 惠及地方师范院校;完善政策设计方案, 调整支教政策。[26]陆道坤指出, 应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健全约束机制, 以增加违约成本遏制违约行为;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从情感上留住优质人;加强对服务期限的研究, 制定细分化的服务时间段, 更好发挥服务期制度的作用。[27]
三、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入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简要分析可以看出, 国内学术理论界在这一课题上的确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这对今后该专题的深入研究起到了借鉴和启发作用, 但同时既有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比如:第一,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意识薄弱。第二, 研究成果的质量不高,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132篇文献中, 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仅有19篇。第三, 师范生免费教育问题研究的作者分布比较离散, 核心作者不明显, 系统研究的力度不够。为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双重变奏和双向互动, 笔者试就如何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深化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1. 必须强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意识
实施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其实践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政策、理论和操作问题。笔者建议:在今后这一专题的研究中, 研究者一定要树立并强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意识, 在研究过程中切忌不分主次地平均用力, 切忌从理论角度泛泛而谈, 一定要抓住研究课题中与现实师范生免费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核心问题, 例如: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部属师范大学自身发展与协调问题,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下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的发展空间问题,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和就业等具体制度构建与完善问题, 社会、家庭、学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识与引导等问题。
2. 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应当多样化
目前国内学术理论界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研究之所以出现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的状况,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单一。笔者认为, 不仅可以从教育学学科的视角进行探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也可以从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不仅可以从定性的角度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进行研究, 也可以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剖析。不仅可以从国家、社会等宏观层面上进行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分析与设计, 而且也可以从学校、学生、家庭等微观层面上来进行研究。只有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真正实现了多样化, 才可能有效地避免研究内容的低层次重复和研究视角的单一性这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才有可能真正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研究指导原则, 进而增强理论成果的针对性、应用性和现实感。
3. 加强系统研究的力度
【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推荐阅读:
两会关于房价问题提案,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房价问题政策热点解读09-18
大学生对两会的关注情况调查09-13
两会关于电子商务网购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电子商务网购提案政策09-25
河南免费师范生政策08-12
实习支教对师范生学习态度影响的调查分析07-26
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保送研究生政策09-02
关于两会召开的思想汇报06-27
关于两会民生的调查报告08-19
中国梦的两会思想汇报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