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案例

2024-09-07

护理研究案例(精选14篇)

1.护理研究案例 篇一

案例分析

贵阳路社区是位于位于贵阳路的一个居民住宅小区,该小区的住户大多来自城乡各地,汉族为主,居民的收入有所差距,该区住宅居民多数为已婚中年工作人员,生活给他们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时间安排的紧凑也让他们无暇顾及身体健康。该区还有大量的工人和民工,特点:人口密度偏高、下岗的职工居多、流动人口偏多、老年人口多、收入差距大、经济生活带来的压力大,居民多数以家庭为单位居住,多数为初中文凭以上。

小区居民住宅面积为1.2m2不等,住户大多进行了装修,室内采光、通风条件存在一定的缺陷,住户基本熟知火警电话,但只有部分使用了灭火器并熟知用法,由于人口密度较大,楼道比较狭窄。小区内绿化条件比较差,路道拥挤,没有集中的农贸市场,居民用水基本为自来水。住宅区附近没有工厂,没有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污染源,但整个小区人口多、车辆多、灰尘大、噪声污染严重。

社区内有两所幼儿园,还有一所聋哑学校,还有一所思修的补习班,基本能满足小区儿童以及相关人群的入学需要,派出所尚无住户酗酒、肇事、吸毒等不良行为记录。但住户有财物被盗事件发生。小区内有的娱乐中心为居家养老,以麻将为主要娱乐方式。小区内尚无特殊信教,无正式宗教团体。与外界的沟通方式主要为电话、电视、报纸等。该小区每年会在社区医院进行每年3~4次的健康宣教,居民的健康观念现在稍有改进。部分儿童有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观念不够强。小区内有一所私人医院和两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规模比较小、功能不够齐全。

该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普遍良好,只有少数家庭有高血压患者,现已调整好正确的饮食方式。而个别居民因工作繁忙的原因饮食不规律、营养状况不是很好,还需要更多的自我保健知识。

2.护理研究案例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 选取了上海市、北京市和广东省7 家医院的8 个ICU。其中综合ICU 4 个, 外科ICU2 个, 内科ICU 1 个, 心外科ICU 1 个。每个ICU各选取1名护士进行访谈, 了解其科室护理小组工作模式运转情况。8 位护士护理工作年限为7~21 (13.14±4.56) 年;ICU工作年限5~21 (11.43±5.28) 年;学历:本科7 人, 硕士1 人;职称:副主任护师2 人, 主管护师4 人, 护师2 人;职位:护士长4人, 专科护士1 人, 护理小组长3人。

1.2 方法

1.2.1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 这是一种用于描述当代事件, 并从中得出归纳性的普遍结论的研究方法[6], 分为案例内比较和案例间比较。本研究中的每一个ICU视为一个案例, 分别以字母A-H来表示。

1.2.2资料收集方法。

2012年10—12月间, 研究者在征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后, 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半结构式的访谈, 每次访谈时间为60~90min, 经受访者同意后做现场笔录及进行全程录音。访谈中所提的问题内容为:您所在ICU的护理小组开展工作情况, 小组长的工作职责, 组员的工作职责。

1.2.3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资料转化为文字, 并对文字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具体步骤为: (1) 决定要分析的单元, 以字、词组或整个句子作为分析单元; (2) 设计项目的分类类别; (3) 将答案归类[7], 资料分析分为案例内分析和案例间分析, 案例内分析的目的是描述每个工作小组的运转情况, 案例间分析是以小组长是否管床进行分类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中护理小组工作模式的运转模式为:每班设立1个组或2个组, 每组1个小组长, 护士长根据学历、工作经历、职称等因素将护士分层, 将不同层次的护士合理分配到每个组中, 组内成员大都固定, 组员主要负责所分管床位的全部工作, 小组长根据科室的需要承担不同的工作, 大致包括病房管理、质量控制、指导和管理危重病人等。表1具体描述了8 个ICU的小组工作模式。

*:常规工作包括基础护理, 专科护理, 与探视家属沟通, 病人病情评估, 与医生进行病情的交流和沟通, 护理记录等

每个监护室的小组长都承担了病房管理和沟通协调的工作, 但是实施小组长管床模式的监护室, 小组长较少地承担了病房护理工作质量监控的工作, 管理工作的内容也相对较少。小组长不管床模式中, 小组长参与医生查房, 组织护士查房, 对护士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指导和监控。

3 讨论与建议

3.1 小组工作模式探讨

根据研究结果, ICU护理小组工作模式主要分为小组长不管床模式和小组长管床模式, 两种模式都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 具体讨论如下。

3.1.1小组长管床模式。

监护室A、C、D、F和G某一区域均采用此种模式。此模式的优势在于小组长直接参与了危重病人的管理, 小组长一般为经验丰富, 能力突出, 理论水平扎实的护士, 能够保证科室内危重症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 组员护士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并且由于ICU护士的配置普遍不足, 小组长分管病人, 也能减少组员护士负责病人的人数, 减少每个护士的工作量。

但是ICU的危重病人, 检查和治疗非常多, 临时医嘱也很多, 管床护士则需要用大量时间完成自己本班的工作。小组长承担了管重病人的任务, 则只有少量的时间进行病房护理工作质量的监控。只能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 对科室的病人进行简单巡视, 只能粗略地看到床头是否抬高, 呼吸机的管道是否摆放合理, 湿化灌中的水是否足够, 肠内营养的标签是否明显等等, 而不能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检查。并且小组长不能深入了解非自己管床病人的情况, 在组员护士出现问题的时候, 不能给予全面针对性的指导。当科室出现紧急状况时, 小组长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和协调的工作中去。

另外, 小组长不仅要承担危重症病人的护理, 还得保证本班的工作质量, 还要协调科室的各项工作, 使得科室能顺利运转, 其责任大、任务重、风险大, 为其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而过大的工作压力容易带来身心耗竭综合征、工作疲溃感、焦虑等身心疾病[8]。这样容易让小组长产生负性情绪, 影响工作情绪, 最终影响工作质量。

3.1.2小组长不管床模式。

监护室B、E、H和G两个区域、均采用此种模式。这种模式中, 小组长会参与病人的查房, 深入地了解病人的情况, 可以针对性地指导管床护士及时、准确地观察病人病情, 对潜在的护理问题作预见性的干预, 提高了护理质量[5]。小组长还可以使用各项检查表来核对护士的工作, 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和监控, 能够保证科室护理质量, 对于低年资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 立即纠正, 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9]。

此种模式分工清晰, 组员护士负责所管床位的各项工作, 包括病情的评估和观察、治疗、基础护理、给药等。小组长负责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的统筹和安排。护士在遇到各种问题, 不管是病情发现突变, 还是仪器设备出现故障, 或者复杂的操作不能应付, 都可以找到人得到及时解决。这样避免了护士盲目和无头绪的工作, 同时也避免了过度越权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由于小组长承担了大量了管理工作, 能够保证护士长不在科室时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并且由年资高的护士来承担管理和指导性的工作, 让资历浅的护士担任管床工作, 并且根据护士能力的不同分管不同的病人, 体现了不同级别的护士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的原则, 量才使用, 各尽所能[10]。这种科学分层, 合理分工, 使岗位职责与能力相匹配的模式, 促进了各层次的护理人员的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11]。

但是这种工作模式中, 小组长的工作涉及了过多的管理工作, 与护士长的工作有重叠。并且对于小组长的工作缺乏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可能会形成“小组长很闲, 组员很忙”的状况。如何让每个层次的护士发挥最大的作用, 不断深入拓展护理内容,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这是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3.2 建议

3.2.1增加ICU护士人力配比, 优化护士人员结构。

本研究中采用小组长管床模式的监护室均因人力不足, 需要小组长管理床位, 分担护理工作量。若能增加人力配比, 让小组长不管理床位, 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每个护士每班最多管理2个病人[12], 这样才允许护士每班有足够的时间给每个病人评估病情, 收集资料, 整合分析资料, 从而给病人提供最适合、最需要的服务。

ICU病人病情变化快, 病情危重, 护士的能力水平、护理服务的模式会对病人的结局造成重要的影响[13], ICU的护士应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 经验丰富的ICU护士能够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并作出相应的措施, 从而预防病情恶化, 她们对于病人的各种并发症都非常熟悉, 并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2]。美国ICU护士的护理工作经验为 (15.7±9.28) 年, ICU工作经验为 (8±7.54) 年[14], 但是我国的ICU护士的却普遍存在年龄偏轻, 资历偏浅的现象。根据顾怡蓉[4]的调查显示, ICU护士参加护理工作≤5年的为52.7%, 参加ICU工作时间≤ 5 年的为59.46%。还有医院[15]ICU护士参加护理工作时间≤ 5 年的为80.7%, 甚至有医院[9]护理工作时间≤ 3 年的护士占ICU护士83%。低年资护士由于经验不足, 应急抢救能力相对较弱, 在面对病人的病情出现复杂变化时, 难免会存在不能处理, 或者处理不当的情形。虽然小组长能够帮助护士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一个班只有一到两个小组长, 能力有限, 我们应优化ICU护理人员结构构成, 增加资深护士, 让病人得到更有保障的服务。

3.2.2完善小组长的培养和管理机制。

在小组工作模式中, 小组长的角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他们的要求也很高。小组长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 能全面评估患者, 深入分析问题, 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并且具有预见性护理的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全局观念, 有一定的管理技巧。我们应该对小组长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比如专科护士培训[16], 以确保知识水平和素养要求符合工作需要。同时, 要根据ICU护理小组长承担的工作角色, 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 可以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合的方式考核小组长工作质量, 以促进小组长不断成长, 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工作模式的作用。

3.2.3深化拓展小组工作模式。

最优的工作模式的关键在于能根据其工作人员能力, 最大化地减少工作差错, 保证工作质量, 优化效率, 同时保证病人的尊严, 对病人有同情心[12]。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监护室的现状, 进一步深化探索小组工作模式, 让每一个层次的护士能够最大范围地发挥其能力, 让不同层次的护士的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不断填补医疗服务体系的空白, 深化护理服务质量, 满足病人的需求,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保证病人的尊严。

摘要:目的 :探索目前重症监护室病房 (ICU) 护理小组工作模式的运行情况, 分析不同小组工作模式的作用。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用目标抽样法, 采用滚雪球的方法选取上海市、北京市和广东省7家医院的8个ICU, 每个选取1名护士,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ICU的小组工作模式分为小组长管床和不管床两种模式。结论 :ICU护理小组工作模式中, 与管床模式相比, 不管床模式能更好地体现组长的作用, 体现分层管理, 保证护理质量。

3.护理研究案例 篇三

【关键词】医学领域探究合作法护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86-01

探究合作法,是一种互动性以及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方法[1]。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查询、探讨与交流、创设情景、动手操作等,即由学生自主活动探索求知的一种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医学护理专业课程[2]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及解决问题能力。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新的护理观和创新能力及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探究合作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临床案例引出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营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求新,有效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新模式。

1.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案例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目前,国内医学专业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充分,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师或者是年龄偏大的老资格教师,或者是他们培养的刚出校门的青年教师。因此,这就直接的造成了医学护理的专业案例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每节课的主要内容依然是理论知识,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其丧失了独立思考、勤于动手以及团结协作等能力,严重的制约了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1.2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案例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性以及应用性

医学护理专业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但是目前的中职卫校一般没有自己的教学医院,临床课教学不能在病房完成。课堂教学仅仅依靠模拟病房和多媒体网络信息教学系统,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课程枯燥范围,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丧失了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以至于大多数学生都只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甚至连理论知识都没有充分掌握。

2.探究合作法在护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得到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2.1探究合作法是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将探究合作法应用于医学护理专业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帮助其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并且能够和同学相互合作、沟通交流,实现其对未知领域的共同的探索,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风气,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2探究合作法是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新变化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是指:有创造力、具有团队意识、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过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人。而我国现阶段中职卫校将探究合作法应用于医学护理专业案例教学,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与他人沟通交流,实现合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新变化的创新型人才。

3.我国中职卫校实现探究合作法应用于护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现实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中职以上的在校学生所占比重大,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情况十分紧张,人力资源市场拥挤,就业率明显偏低[3],因此,我国的中职卫校要想提高本校的就业率,增强自身在整个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就必须努力提高本校学生的素质,将其培养为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创新型人才。以医学护理专业为例,把探究合作法广泛应用于护理专业案例教学过程之中,对于提高中职卫校的教育教学效率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3.1加强投资力度,保证探究合作式教学的正常开展

充足的资金是探究合作式教学的正常开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学校本身并无足够的资金,来作为研究探究合作法在护理专业案例教学中的活动经费,因此,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教育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力度,加大投资,努力为其提供资金保证,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4]。

3.2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实现探究合作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应用

从根本上讲,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而探究合作法就是人性化教育教学的一种具体的表现方式。为了实现探究合作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应用,推动教育体制的优化和改革,促进人性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国教育机构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强自身管理,不断完善本校教育教学体系。

3.3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推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当今的教育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初步的普及,但是“人性化”教育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传统的教育制度仍然统治着课堂教学,统治着大多数学生以及老师。尤其是广大学生在经过大约十二年左右的应试教育之后,思想被严重束缚住了,并且潜意识之中,开始习惯应试教育,形成了较为成型的思维体系,因此,当其接触到更为人性化的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时候,并不是欢喜,而是潜意识之中不愿意改变的排斥。所以,学生本身的观念才是我们在医学护理案例教学之中应用探究合作法,推动素质教育普及的最大的敌人。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实现人性化教育,中职卫校以及中职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做好学生的工作,改变其传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4.结语

广大学生本身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中职卫校要想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意识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创造性的把探究合作法应用于护理专业案例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赵极影,李其刚. 案例呈现和模型演示与系统讲授相结合法在护理病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6-28.

[2]刘云云,王文良,朱翠青.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J]. 淮安市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4):15-21.

[3]李永红,石敏群. 情景模拟法在高职高专护生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14(6):11-13.

[4]孙嘉嘉,马小菲. 基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高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1,9(2):45-51.

4.典型护理相关纠纷案例 篇四

案例1:违反护士条例—未及时向医师报告病情

患者,男,62岁;上腹部手术术后第三天,发现 “咳痰困难、呼吸窘迫”,值班护士未及时向医师报告病情,仅予坐位、拍背;约5分钟后,患者面色青紫、大汗淋漓,予吸氧;20分钟后,心跳呼吸骤停,经值班医师抢救无效,死亡。案例2:南京双胞胎案—违反护理常规、未告知

双胞胎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出现“面红、呼吸急促、一级颅内出血等症状”;予暖箱保暖、面罩吸氧一周;出院医嘱“复诊”;六个月后,两患儿双眼失明;《新生儿学》“早产儿供氧勿常规使用(原则上不超过3天),仅在呼吸困难时才给予吸氧,吸氧时间过长易致视力障碍。”《新生儿护理常规》:曾吸氧的早产儿应当进行定期眼科检查,首次检查为出生后4-6周内;法院认定:被告医院应当尽到最善告知义务,即明确告知两原告监护人“出生后4-6周内到眼科复诊”;因告知不明确导致两原告丧失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损害后果的,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案例3:中江龙凤胎案—未进行主动医疗

患者姜文,女,27岁;怀孕6个月,B超显示为先兆流产;医生遂为其作流产手术,产出龙风胎;医护人员按惯例未对两流产儿进行主动医疗;13个小时后,发现两个婴儿尚有呼吸、心跳;立即送至中江县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判决:任何人不得以优生优育为借口剥夺两新生婴儿健康权和生命权。医生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判处医生有期徒刑2年;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责任192万元。案例4:执行违规医嘱

1)、思诺斯:助眠常用剂量为10 mg,qn。某医嘱:思若斯10mg×2片t.i.d持续用了三天,引发纠纷。

2)、老年性脑病入院,合并糖尿病病史。治疗中静脉输注葡萄糖液17天,加重糖尿病症状,引发纠纷。案例5:错误执行医嘱

2008年3月16日晚,北京市80岁的王老太太因“呼之不应半小时”被送往某医院急诊治疗,当晚症状加重。医生安排护士给患者注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并嘱咐护士要慢推,推十分钟。2008年3月17日凌晨两点零五分,一名护士开始给王老太太推药,此时有其他患者叫护士,于是该护士放下注射器离去。随后另外一个护士拿起注射器继续注射,两名护士注射完液体时间共计五分钟。注射完毕后,王老太太经抢救无效死亡。王老太太的家属认为医院存在过错,遂请求法院判决医院赔偿各类损失共计25万余。案例6:违反等级护理制度—巡视查房

男性,21岁,直肠息肉进行息肉结扎切除术。因息肉基底部较宽(约0.6厘米),术后医嘱特别交代“注意观察有无术后出血”.上午11时返回病房,下午安静入睡,晚6时病人进少量流质饮食,晚8时自感左下腹胀痛,便意急,当即去厕所,病人发现排鲜红色血样便,量不清,晚10时,病人第二次去厕所,又排出鲜红色血样便,量较多,自觉心慌、乏力,回床。晚12时前又有两次去厕所,均为鲜红血便。因未见值班护士查房,无法报告病情,加之自己认为“不会有多大问题”而未惊动病友。直到第五次去厕所,昏倒在厕所里。经其他病人发现报告后,医护人员才赶到,进行抢救。当时,病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80/60毫米汞柱。心率110次/分,立即给氧,输血补液。经输血600毫升,补液500毫升后,血压升至107/80,立即进行2次手术探查,发现息肉结扎线已脱落。经再次结扎止血,术后经过良好,住院13天出院。案例7:违反查对制度

1):抑郁症孕妇,孕37+5周,产后,予婴儿“氯硝西泮”。

2):脑外伤术后患者,甘露醇静滴完毕后,患者家属发现药物过期一月余。3):左右错误。南京某三甲医院,右下肢骨折,术中左下肢内固定。

4):器械过期。63岁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患者突发大量呕血,予三腔二囊管止血后呕血停止。数小时后再次呕血,三腔二囊管外脱至口腔,抽尽囊内气体后,拔除三腔二囊管,体外检查发现三腔二囊管接头处漏气,拟再行三腔二囊管植入,因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当日死亡。后发现该患者所用三腔二囊管已过有效期。

5)输液液中含有絮状物。原告高秀云诉邹城某医院输入含絮状物药物致使老人陷入亚植物状态一案。原告认为,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实习护士违规独立操作输液,并冒签护士吕某的姓名;该医院没有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被告方存在过错。因此,对原告高秀云受到的损害,被告应负主要赔偿责任。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医院赔偿残疾赔偿金、护理费、医疗费、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133139.28元。

6)注射药物错误。患者彭某与谭某患者面貌相似,当班护士未经查对病房、床号和姓名,误将谭某的80万单位青霉素给彭某注射,半分钟后诉局部剧痛、胸痛、气紧、心慌,并出现四肢抽动等过敏反应。经注射0.1%肾上腺素1毫升、非那更25毫克,静脉推注维生素C500毫克加葡萄糖液100毫升等措施,半小时后过敏症状消失。案例8:仪器断电:武汉龙凤胎脑瘫案

龙凤胎,出生后APACHE评分10分;次日,因气温突降(2℃)予暖箱特护;23时,发现暖箱断电,龙凤胎手脚发凉;患者家属要求更换暖箱,并为其照看,未果;第三日凌晨6时,患者家属再次发现暖箱断电,两患者面色发青。院内外专家会诊,诊断:脑发育不良,急性上感,急性支气管炎。6个月后,两患者被确诊为:脑瘫。法院判决:因被告医院护理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出生时评分10分的龙凤胎新生儿脑瘫,被告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383万元。案例9:违反交接班制度

1993台刑上字第6966号:患者,女,30岁;患者因“呕吐及腹痛”至某医院外科就诊,据告 患者当月无月经,结婚已三月;查下体,有点状血块,疑为“宫外孕”,送尿检

并邀请妇产科医师紧急会诊,会诊医师未接诊;下班时,该外科医师未交班径自离去;夜间,病患腹痛甚烈,待其他医师赶到时,输卵管破裂,内出血致死。法院认定:外科医师已怀疑患者为宫外孕,诊断及初步处理无过失之处; 但输卵管破裂大出血,系在被告外科医师循例自动下班后突然发生,其“有应注意、并能注意、而不注意之过失”,犯罪嫌疑人犯有“过失致死之罪”。

案例10:违反病历书写规范:修改病历与篡改病历

患者关某在河北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医时死亡。事后,关某家属查阅了原始病历并对其进行了复印。但当家属再次查阅病历时,发现院方有关人员对病历进行了改动。法院认为:医院在对关某进行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完毕后,违反病历书写规定,擅自涂改、修改病历,并且医院所提交的病历中的死亡记录(报告)表与原告所提交的复印件不一致。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由于医院所提交的病历存在涂改等现象,从而不能反映医院在对关某进行治疗的真实情况,故医院所提供的病历不具备证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医院不能据此来证明其在给关某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存在医疗过错,依法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案例11:天津孕妇唐某因腹部疼痛到某妇产医院急诊,被诊断为先兆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住进病房观察治疗,后胎死宫内。唐某认为系医院医疗过失所至,诉至法院,同时提出医院对其原始病历进行篡改和伪造。在法庭审理中,医院承认修改过病历,但认为是规范病历,不是伪造和篡改。法院认为:病历是患者病情发展的真实记录,是认定医疗过失的重要依据,严禁涂改伪造。由于医院未按照规范修改病历,使原始证据灭失,导致不能查明本案事实,对此医院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12:违反病历书写规范:医护记载不一致,医护沟通欠缺。

患者,女,48岁,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包填塞,死亡。护理记录:“心包引流量250mL”。病程记录:“少许引流液”。案例13:违反医患沟通制度。

患者,女,34岁;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术者、护士谈到“有缝合针遗失”;

“可能掉在肚子里”;引起患者术后长时间恐慌不安。案例14:遗漏收费引起的赔偿:

患者住院期间使用了优必林,但是收费系统未收取药物“优必林”的费用,家属认定医院未给患者使用该药物。最终法院判决:赔偿3万元。案例15:跌倒引起的纠纷

80岁老年心脏病患者,有眩晕史。医院要求患者有家属陪护或护工护理。患者及家属书面拒绝。住院期间,患者在卫生间因眩晕跌倒致脑外伤,患方要求赔偿。本案中,医院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了陪护要求但患者及家属拒绝,医院不应承担责任。

案例警示:

1、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制度:

2、遵守规章制度,从小事做起,谨小慎微

3、写好病历:

4、做好沟通:医师、患者、护士

近期医院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典型案例

5.护理纠纷典型案例 篇五

2):脑外伤术后患者,甘露醇静滴完毕后,患者家属发现药物过期一月余。

3):左右错误。南京某三甲医院,右下肢骨折,术中左下肢内固定。

4):器械过期。63岁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患者突发大量呕血,予三腔二囊管止血后呕血停止。数小时后再次呕血,三腔二囊管外脱至口腔,抽尽囊内气体后,拔除三腔二囊管,体外检查发现三腔二囊管接头处漏气,拟再行三腔二囊管植入,因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当日死亡。后发现该患者所用三腔二囊管已过有效期。

5)输液液中含有絮状物。原告高秀云诉邹城某医院输入含絮状物药物致使老人陷入亚植物状态一案。原告认为,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实习护士违规独立操作输液,并冒签护士吕某的姓名;该医院没有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被告方存在过错。因此,对原告高秀云受到的损害,被告应负主要赔偿责任。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医院赔偿残疾赔偿金、护理费、医疗费、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133139.28元。

6.护理研究案例 篇六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护理,《社区护理学》,教学,应用

社区卫生服务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后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已成为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 《社区护理学》这一新兴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 为社区护士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本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贴近岗位、贴近生活”的职业教育原则, 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必须创设新的教学方法,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社区护理学》的教学目标积极倡导案例教学, 选择典型社区护理案例, 让学生事先寻找和收集资料, 查阅文献, 根据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评估, 作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与措施, 积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经哈佛大学商学院逐步完善发展, 目前已成为美国师范教育以及医学教学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教学法。在我国, 随着护理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护理教育新课标的制定, 教学中已越来越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法。

《社区护理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概念、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 社区重点人群 (妇女、儿童、老年人等) 保健,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常见传染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 社区急性事件的预防与救护, 社区临终关怀与护理等。这些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能直观地为护生做具体的指导, 引导护生对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社区护理学》案例教学的原则

2.1 共同参与原则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是指导者和推动者。

课前要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例, 真正弄清楚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课堂上要认真策划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境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并要及时更新案例, 使之紧跟时代步伐, 符合现代社区实际。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了解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找出该居民小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在此基础上完成1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报告及解决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指导报告。

2.2 启发创新原则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使学生作为当事人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下思考问题对策, 能借助各种工具明了案例中的各种关系。

如某社区1名5岁儿童出现上肢骨折, 社区护士该如何处理?学生对案例要有自己的看法, 无论是对案例的分析评判, 还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都要有独到的见解, 有创新之处。有学生发现家中无人照管, 考虑存在父母对儿童照顾不周的护理诊断;有部分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儿童父母存在经济困难, 考虑存在家长照顾受限的护理诊断;更有学生深入了解父母为进城务工人员, 考虑存在与子女感情交流不够、安全知识缺乏的护理诊断。由此可见, 案例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适应实践原则案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案例的呈现形式要适应学生的理解力, 描述要贴近生活, 富有意义。在社区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教学中, 应结合当前、当地的流行病学特点, 如选取手足口病、SARS、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知识进行讲解。教师选取的每个案例对于学生来说都应是一个真实的现实, 学生才会从实际案例中做出认真的分析与判断, 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解决方案, 而不是做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

3 案例教学的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中可考虑运用以下几种形式。 (1) 引述式, 教师提供案例, 将学生引入学习主题。如在进行家庭护理教学时, 通过1张家系图开始, 分析家庭的总体情况、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个别成员的健康状况及遗传性疾病在家庭成员中的发病率及对其生活的影响, 再引入家庭护理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评估、诊断, 制订护理计划。 (2) 例证式, 教师提供案例,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学会分析, 理解概念原理。如开展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教学时, 由教师提供某小区高血压患者的统计数据, 启发学生对高血压患者存在的社区护理问题做出评估, 针对该社区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制订护理措施。 (3) 探究式, 教师提供现实生活案例, 确定探究主题, 学生讨论或辩论, 形成认识。如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社区老年人保健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教师向学生呈现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使学生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承担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 并掌握社区老年人保健及护理的要点。 (4) 研究式, 针对学生对某一知识的认识程度, 由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任务, 让学生搜集资料, 编写案例报告, 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呈现, 最终师生共同评价。如社区急性事件救护的教学, 根据2010版新指南标准执行基础生命支持程序, 即C-A-B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位学生在组内完成1次心肺复苏术, 由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学生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小组团队合作精神。

7.护理研究案例 篇七

关键词:护理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189-01

所谓案例,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时间,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学生都需要具备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工作中的能力,案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巩固和探究,对技术的实践和理解。虽然案例教学法已被许多护理教师认可和采用,但操作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实施效果不太理想。

1 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二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区别:(1)在教学中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如辅助教师讲解概念性、理论性的问题。(2)二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导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属于主导地位。(3)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则是教师为了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而采取的教学手段。(4)涵盖的范围不同,前者涵盖面更为广泛和精效,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后者不一定有这些特点。

2 我国整体护理教学案例的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在临床护理还是护理教学中,都将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的整体护理作为工作模式和教学重点,而在整体护理的教学中又以分析护理病历为重点学习内容。但是在我国,护理病历的书写还不成熟,到临床上找到典型的护理病历,然后再编写教学案例还比较困难,护理界也没有完善的护理案例的相关书籍供教学使用。进行案例教学时,基本上都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护理和教育理念自行编写。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不善于书写整体护理病历、对案例编写理解不深、时间和精力不足、热情不够等诸多原因,许多教师编写的教学案例或者三言两语非常简短,或者类似于医学病历缺乏护理特色,或者设置的情景和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护理专业需要,有的甚至脱离了临床实际、缺乏科学性,不能真正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抹煞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护理教学案例的编写亟待规范,教师编写教学案例相关的能力急需提高,我国也应尽早出版护理教学案例相关书籍并建设护理病案库。

3 整体护理教学案例应具有的特点

尽管不同专家学者对案例教学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因此这就决定了案例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和科学性。案例应是从临床实践中得来的,以真实事件为素材并且具有代表性,任何虚构或杜撰的情景都不能称之为案例。(2)典型性和完整性。所选择的案例应该能够体现某一类事物或概念以及工作原理的内涵和本质,其中应辐射许多理论知识,包括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对于案例的叙述应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并包括一些必要的生活情境和矛盾冲突,能通过案例的叙述从多个侧面反映出具有专业特点的一个或多个问题。(3)启发性和时代性。案例应生动、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使学生不感到枯燥无趣,所存在的问题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深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此外,设置的案例应与时俱进,能够反映时代变革和社会现象。(4)适应性和针对性。案例要与专业课程相适应;与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相适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景、提出问题。

4 整体护理教学案例应突出护理特色

目前,护理案例的编写普遍采用医疗病历的书写方法,体现的是医疗思维,而缺乏护理特色,这是造成护理案例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护理案例应反映临床护理过程和护理思维,应按照护理程序和一定的护理模式编写。

通过比较和研究,我们认为在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方面应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评估技能。由于护理措施分为依赖性、独立性和合作性措施三大方面,根据NANDA的护理诊断分类系统的理论,编写护理措施使应涉及以下5个方面:(1)生活护理。包括营养、清洁、休息活动、排泄、舒适、自理、安全等方面的护理。(2)病情观察。通过视、听、触、叩等诊察方法和嗅觉、询问、思考对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全方面的观察和监护。包括发育和体形、饮食与营养、面容与表情、睡眠、皮肤、黏膜、生命体征的监测、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的观察等。(3)配合治疗。应细化到药物治疗、放化疗法、手术、检查等的治疗配合。(4)心理护理。应包括感知/认知、自我感知、角色/关系、应对/压力耐受、价值/信念等方面的护理。(5)健康教育。应涉及到疾病的预防、治疗疾病的配合、疾病恢复期的自我护理以及慢性病的日常保健等。只有兼顾了这五个方面,所制定的护理措施才是全面、科学、具体、层次分明的。同時,还应注意到案例应按照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有针对性的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而且随着我国护理发展的不断完善,要求案例发生的地点不仅限于医院,应扩展到家庭、社区等许多地方。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使案例内容丰富饱满,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特色,符合时代的发展,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整体护理的能力。

8.护理重大案例举例:农药中毒 篇八

护理专业重大案例举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1例

患者女性,28岁,外来民工。因“自服敌敌畏农药(约100ml)左右,后被同事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10分钟”于 2009年3月14日12:05急送本院急诊室。抬入观察床查体: P60次/分,R16次/分,Bp90/60mmHg,闻呼气有大蒜味。面色苍白,双瞳孔针尖样,对光反射未引出,口角流涎及白色泡沫。全身汗湿,四肢温暖,颈软,心率60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腹软,肠鸣音亢进,四肢无肌颤。急查血胆碱酯酶值:184单位。门诊初步诊断“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在体检的同时口头医嘱立即给予长托宁针2mg、氯解磷定针0.5肌注,并予温水洗胃、开放静脉通路、吸氧等处理后,将患者收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入室时查体:意识模糊,双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无出汗、流涎、肌颤情况。T35℃,P98次/分,R15次/分,BP126/70 mmHg,双肺闻少量湿罗音,全身皮肤温暖干燥。医嘱予特级护理,病危通知家属,吸氧,留置导尿,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立即予阿托品2mg静脉注射。入室后患者时有恶心呕吐,为白色泡沫样液体,即予去枕平卧头侧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予禁食、胃肠减压、继续予长托宁、氯解磷定针肌注解毒,常规补液、护胃支持对症治疗,监测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结果,做好给药、输液及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观察记录。指导责任护士除了加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皮肤粘膜、呼吸频率、呼吸道分泌物情况、肌张力、腹部症状体征、呕吐物、排泄物情况及观察阿托品化的表现,注意与阿托品中毒的鉴别外,还应密切观察有无胸闷、流涎、出汗等反跳先兆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应迅速通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此外,特别强调注意“中间型综合征”(即在急性中毒后24~96小时可突然发生以呼吸肌麻痹为主的症状群)的观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迅速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通气功能等。意识清醒后注意加强心理护理等。3月17日患者意识转清,生命体征平稳,面色微红,无恶心呕吐、流涎、肌颤等,查血胆碱酯酶值升至2606单位,遵医嘱转至内科病区继续治疗。3月18日查房时发现患者情绪抑郁,沉默寡言,不愿与家人交流,也不愿进食,责任护士予心理护理,但效果不佳。我在了解中毒具体原因及患者家庭情况(子女尚幼)的基础上,以真诚同情的态度,应用同理心方法,站在同为女性和母亲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予以耐心开导劝慰,引导她认识到女性特别是作为母亲,对于家庭及子女成长的重要性等,鼓励她自尊、自爱,正确对待人生的种种困难挫折,做一个坚强、负责任的母亲。经过半小时的心理疏导,患者在大哭一场后,负面情绪得以宣泄。同时认真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多陪伴病人,关心体贴病人,多与之进行交流沟通,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后患者情绪渐趋稳定、开朗,食欲良好,并愿意与家人交流。3月24日,查血胆碱酯酶值4346单位。3月25日,患者治愈出院。指导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指导,教育患者学会应对应激源的方法,提高心理应激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出院后1月内电话回访,患者情绪开朗,无其它后遗症发生。

9.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案例精选 篇九

为加强和改进护理安全管理,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有效防范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和不良事件发生,8月22日下午,护理部进行了不良事件分析和护理安全警示教育培训,100多名护理人员参会。

护理部主任助理、大内科护士长陆启琳围绕“患者安全目标及管理”,分析了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提出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患者安全的护理要求。之后,她还解读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对不良事件上报的要求(A、B、C三级),其上报与处理规则:一是有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即要求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不可瞒报和漏报;二是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三是有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四是对医疗不良事件有分析,采取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等。此外,她还要求加强易发生差错事故的时间段管理,减少或杜绝交接班、药物准备以及给药差错的概率等。对特殊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家属和上级领导沟通。

护理部主任臧德华在总结中强调,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与教育不仅是三级医院评审要求,更是我们日常工作需要,是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核心,希望每个人都牢记职责,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规范自己的行为,将安全的护理理念、态度和行为付诸于每天的工作之中,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化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10.护理研究案例 篇十

关键词:护理教学;案例教学法;特点;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与较为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更具有实践性和真实性,教师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自己该怎么做,这个过程是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实际操作中,去认识自己的不足,在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对某一问题的独特见解。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案例在选择的时候,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严禁出现天马行空的想象,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突破了单纯教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氛围充分地调动起来,给予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同时也突破了不科学的教学目标,按照传统教学目标来说,护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获得一纸文凭,但是在如今时代,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些先进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中职护理教学的要求。这些不同从一定意义上能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和人才的发展。

二、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会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向所有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应用流程,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点就是要设计好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要适当地在教材中或者其他教学资料中,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同时还要对教学的大致思路进行确切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现状进行整体的感知,使案例的选择符合他们的学习规律,还要注意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将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点就是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每次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都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明确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案例教学法中,采取问题思考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程度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加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案例教学法中融入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如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参加教学实践的兴趣。

第三点就是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体步骤进行科学、有效的设置,例如我们可以进行课前的设疑阶段、课堂中的实际操作阶段和最后的学习评价阶段,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锻炼其实践能力,还能在不断的反思和训练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案例都值得当做典型来进行分析和教学,要衡量下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这也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提问,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带着一定的目的参与到听讲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可以设置一个导入环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播放一些医学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将学生带入一个医学殿堂,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紧接着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进入主题教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一步步地将学生引进更深层次的认识中,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最基本的情感体验和最本质的理论学习;然后可以在案例教学法中,融入合作学习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最后达到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指点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既定的探讨目标;最后教师可以采取对比案例的方式,组织学生研究两个相似案例之间的区别,通过一定学习后,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对比分析中,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学习印象。

第四点就是在教学的考评阶段,教师依然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护理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分析,希望能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萌萌,李秋萍.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08(35).

[2]闫蕊.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全科护理,2008(35).

[3]蔡艳芳.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1).

(作者单位 重庆市长寿职业教育中心)

11.护理研究案例 篇十一

据统计[1],医生的差错有35%可以被药剂师发现,药剂师的差错有20%可以被护士发现,护士是医嘱的最后执行者,护士的差错却无法被及时监督和纠正。移动护理系统[1]是以医院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基础,以移动手持电脑设备,配合WIFI或3G网络,实现HIS系统在病房的扩展与延伸的床旁工作终端执行系统。它具有移动性、便携性、实时记录等功能,能够与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输血管理系统、物资供应消毒管理系统等医疗护理系统交互提供信息,互相支持,完成复杂的医护过程。

国内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开始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2],解放军302医院、天坛医院等也相继部署上线移动护理系统。台湾新光医院、长庚医院等广泛部署了PDA,应用效果显著。国外约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医院大量部署体积小巧、携带操作方便、功能强的PDA,应用于HIS的医学知识大全和药典,也用于临床患者的跟踪系统。

2 移动护理PDA的流程管理设计与功能

医疗作业流程的风险管理,尤其是直接与治疗相关的流程是工作重点。在系统部署的第一阶段首先设置了输液用药核对、标本核对和输血核对、体征数据录入等主要功能。

2.1 输液用药核对。

在广泛收集临床护士操作建议的基础上,多次修改软件操作流程,力图使操作最简化。最终确定操作步骤为:①握持PDA并按下激光扫描头,读取标签,②校对成功。我院采用一次性硅胶腕带,联合热敏腕带打印机,并针对HIS开发了专门的腕带二维码和瓶贴二维码生成器程序。护士手持PDA,在距离10-20cm左右即可读取;因自带激光发射器,在环境光杂乱(阳光直射)甚至缺如的环境(夜间)下也能有极高的采集效率,腕带无需回收。

2.2 标本核对和输血核对。

未部署PDA之前,LIS的工作仅限于病人亲自到护士台前。倘若患者无法行至护士站,需护士床旁采集标本,如不能及时上传至服务器,患者标本就有被混淆的风险,严重时会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此次部署了护理PDA后,护士在床边采血样时通过核对采样管标签与病人腕带来确保一致性,彻底解决了这个“最后一米”的问题。我院在标本核对的基础上,实现了输血核对,能核对姓名、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采血日期、血液种类和血液质量的等信息,满足了卫生部的核心制度中有关输血的要求,是四川省首家实现移动端采血配血管理软件的医院。

2.3 体征数据录入。

我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是成电医星软件公司的产品。在部署电子病历和移动护理系统之间的接口后,护理人员在床旁通过PDA直接录入病人体征数据,直接反映到电子病历的统计报表。护士避免了反复转抄录入,简化工作提高效率,及时性的提高意味着准确性(可能会遗忘)的提高。

2.4 自动护理绩效计算。

护理工作是劳动密集型工作。绩效核算是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部署PDA之前,护理绩效只能通过医嘱中的特定关键字,以及护理专家制定的量化护理行为绩点表,累计工作量。通常无法做到针对每个护理人员精确计算绩效。使用PDA后,护理人员通过PDA登录系统,设备会自动记录操作时间、操作行为名称。和该软件配备的护理绩效软件则接受PDA传入的工号和该工号对应操作记录,实时计算护理绩效。

2.5 统计查询。

移动护理系统为我院护理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回答患者的查询请求。目前支持以下功能:检查结果、药品信息、执行医嘱以及查看日费用清单。

3 移动护理系统的优势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移动护理系统的优势

3.1.1 优化工作流程。

信息一经录入,多终端读取,减少护士重复劳动,优化工作流程,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护理患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增强了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1.2 建立标识系统,减少护理差错。

目前因同姓名、换床、患者意识障碍等,在查对的工作中出错的几率较大。使用PDA配合腕带和条码,极大地提高了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了医疗过程中患者、时间、诊疗行为的准确性。

3.1.3 解决签字问题。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规定,长期医嘱执行后应签署执行时间和执行者的姓名。使用PDA后,实现了所有医嘱执行后即可签名的功能,无需再打印各种分类执行单,随着电子病历归档,护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3.1.4 提供法律依据由于每条医嘱和实际执行人形成一对一的关系,记录医嘱的执行时间、用药途径、对病情观察的时间等,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为医疗举证提供了法律依据。

3.2 移动护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2.1 网络延时导致切换速度慢。

由于有时网络速度不稳定,在不同病房间切换信号时时,会有出现2秒左右的延迟。目前考虑在附近增设基站,签署3G数据流量服务协议,即PDA在较弱信号无法访问服务器(或无网络时)数据交换信道为3G信道,网络正常时通过WIFI信道,进一步改进无线网络环境,优化配置,方便以后的无线设备采集处理相关项目的建设。

3.2.2 平台异构问题。

我院电子病历系统,与LIS系统分属不同的商家建设。原厂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接口开发上不是特别配合,导致该项目进展缓慢,配合实施效果不好,目前通过架设中间件的方式实现了适配器。待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后再进行技术上的调整和优化。

4 展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我们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紧跟世界的步伐,将护理工作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PDA给护理管理者带来了更先进、更便捷更全面的管理模式,但也给护理管理者们增大了工作量,提出了思索和挑战。

摘要:根据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研发设计基于无线网络、移动护理PDA等设备的移动护理系统,实现医疗护理全过程动态质量监控。详细介绍了移动护理PDA的流程管理设计与功能、移动护理系统的优势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系统应用做了总结。该系统给护理管理者带来了更先进、更便捷更全面的管理模式,但也给护理管理者们增大了工作量,提出了思索和挑战。

关键词:移动护理系统,PDA,应用

参考文献

[1]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我国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信息网络,2013.

12.询证护理(动脉导管未闭 )案例 篇十二

循 证 护 理 学

案 例

一、病 历

陈旭

28岁,因“活动后劳累20+天“入院,20+天前患者活动后劳累,乏力,无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口唇发绀面色青灰,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腹胀腹泻,今为进一步诊治于我院,门诊以“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收入我科,病来精神、饮食睡眠可,无恶心、呕吐,无寒颤、发热,无头晕、心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按时进行。查体:T36.4 ℃ P 72次/分 R 21次/分 BP 111/65mmHg。

辅助检查:血常规、电解质无异常

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管型)

医疗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根据以上病史,提出以下循证护理问题:

心血管内科 循证护理学案例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

2、干预措施: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

3、文献评级:A、B 级。

(二)排除标准

1、非原始文献、不同手术后效果比较;

2、动脉导管未闭非介入封堵治疗患者;

3、合并其他严重的实质性器官损害者;

4、文献评级C级。

三、检索数据库 1、2、3、心血管内科 循证护理学案例 4、5、检索出相关文献22篇,通过筛选证据及评鉴,纳入11篇,排除11篇。

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针对提出的循证护理问题拟定以下的护理措施: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动脉导管是在主动脉弓与肺动脉之间相连的管道。在胎儿时期,胎儿循环系统依赖其存在,但在出生后应自然闭合,如未能闭合,则存留一个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道,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10%。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胸后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与结扎,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PDA的介入性治疗技术(用封堵器阻塞未闭的动脉导管,造成机械阻塞及随之发生的血栓形成来阻断异常血流及通道)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对介入手术患者的预后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高血压反应[1] PDA术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短期内(24h)易并发高血压反应,多呈一过性。术后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因此监测并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至关重要。此时护理工作应注意以下方面:(1)准确及时地监测血压:了解患者术前的基础血压及心功能情况,与术后血压做对照。术后每15-30min测血压1次 心血管内科 循证护理学案例

并记录,24h后血压平稳者每1-2h测血压1次并记录。成人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9.5mmHg(1mm Hg=0·133kPa),舒张压<90mm Hg;儿童术前血压低于90/60mm Hg,术后血压较基础血压增加不超过30mm Hg。(2)神志的观察: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脑水肿、脑出血等。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头痛、烦躁、视力模糊、昏睡等。(3)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患者术前多有左心室肥大,心功能Ⅱ-Ⅲ级。术后左向右分流消失,循环血量增加,故输液不宜过多过快,以减轻心脏负荷。成人应<30ml·kg-1·d-1,滴速为40gtt/min。小儿<25ml·kg-1·d-1,滴速为20-30gtt/min[9]。(4)药物监护:硝普钠为临床PDA术后的首选降压药,共水溶液不稳定,遇光易分解,需现用现配,并用黑布遮盖输液瓶及避光延长线输液管[11]。由于该药物有快速耐药性和高血压反跳、氢化物中毒等危险,因此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监测血中氢化物浓度。停药前应逐渐减量并加服口服降压药,以免出现停药的高血压反跳。(5)避免各种诱发高血压的因素[8]

[4]。由于患者术后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应加强心理和健康教育。

2.溶血 溶血是PDA封堵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PDA封堵不严密,存在少量分流及封堵处的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可发生机械性溶血,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尿。因此应常规查尿常规,并观察尿的颜色、量。3.封堵器脱落及动脉导管再通 术后应严密监测心律、心率、血压,经常询问病人的主诉,如心率增加,明显心悸、心慌等应立即行床旁心电图检查,明确病因。定时心脏听诊,发现心脏异常杂音及时

[10]

[5]心血管内科 循证护理学案例

报告医生处理。出院时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并在术后1、3、6、12个月时间内定期复查。4.出血 术侧肢体的护理。宽胶布带固定纱布卷压迫止血时,松紧要适度,胶带过紧易导致皮肤表皮剥脱,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效果,个别对胶带过敏的病人易致伤口处皮肤水疱,要注意伤口周围皮肤的观察及处理,如采用绷带“8”包扎法,可避免皮肤损伤。患者术肢制动8h,术后卧床24h。穿刺部位沙袋(1-1.5kg)压行止血6-8h,注意观察伤口局部有无渗血、肿胀、疼痛、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异常,比较两侧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弱,及时发现血管内血栓形成,发现上述情况时处理[11]。

5.封堵器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封堵器植入后有产生血栓的潜在危险,因此在术前及术后应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术中应全身肝素化,以免发生因血栓形成和脱落引起的并发症。常用的抗凝药物为阿司匹林和泰嘉,术后应遵医嘱继续服用。有效的抗凝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但抗凝过度则会引起出血并发症。因此,应加强抗凝治疗时的护理,注意观察出血倾向,疑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

6.感染 PDA术后给予抗生素以预防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血管内膜炎。一般静脉滴注抗生素3-5d。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术后72h内体温升高常为手术反应,如体温过高或术后4-6d体温仍升高,应警惕感染的可能性,加强抗感染措施。

[5]

[9]

[6]

四、实施效果评价

心血管内科 循证护理学案例

对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治疗后按上述护理措施实行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细心的照料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患病时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茹.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并发症原因及分析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4):46-48 [2] 黄连军.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规范化讨论[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3:571-572 [3] 马丽华,回长铃,穆兴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5,11(27):11

[4]董秀芝,任美娥,杜乐英.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并发高血压反应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4):210.[5]张智伟,曾国洪,李渝芬.动脉导管未闭双面伞封堵术后严重溶血1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1996,4:32.[6] 孔祥清,主编·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09.[7] 毛霞,马沛然·小儿心脏病的介入性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9, 14(2): 113-114.[8] 董秀芝,任美娥,杜秀英.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并发高血压反应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4):210.[9] 周莲,蔡晓莲.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J].重庆医学,2003,32(9):1275.心血管内科 循证护理学案例

13.护理研究案例 篇十三

1 案例教学的优势

(1) 案例教学一般是教师在讲授完系统的基本理论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 再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病案, 根据病案特点结合理论, 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联系:如对一些常见而容易理解的疾病授课时先播放一些典型病案, 让学生从课本平白的文字描述加入视觉听觉的冲击, 加深对疾病表现的了解, 进而启发学生分析个案护理评估资料, 与正常形态比较得出此个案中具体病人的异常, 此异常产生的主要原因、机制, 讨论该病人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和潜在并发症及最佳的护理措施。这样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更容易联想到临床上的具体病人, 能较全面地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护理诊断, 形成较系统的临床护理思维。其次, 学生尚未真正涉足临床, 案例教学使学生对临床事件充满新鲜与好奇, 更易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再次, 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由于讨论问题具体深入, 需要主动独立思考, 学生就必须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结合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使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病案教学可提前使学生进入“角色”, 贴近实际, 有利于学生把抽象孤立的单科知识融会贯通有机结合起来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知识面, 有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 从而可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不适应期”。通过反复进行病案分析、讨论,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对临床事件的处理能力。

(2) 俗话说:“给人一瓢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作为一个内分泌科的带教老师, 不仅要本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吃透教材内容, 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更要整个内科系统知识扎实, 应为人体是一个系统, 各系统相互联系, 另外更要有过硬的临床经验, 能言传身教, 不能仅纸上谈兵。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 还要给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留下新的问题, 使之有进一步思索空间, 尝试通过查找资料来扩充教科书缺乏的知识,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眼下医学发展中的新科技、新动向, 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 教师就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充电学习, 尽可能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而且要想组织得力, 开展有序, 作为教师还必须具有驾御一个严肃而又激烈的课堂讨论局面。案例教学的引入, 既是对带教老师的压力也是促使教师水平不断上升的动力。

高素质教师和典型病案的质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2]。而案例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换言之, 带教老师在案例教学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带教老师能促进个人能力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临床、教育、社会等构成的工作文化网络能驱动护生加速其职业化[3]。所以严格正确的临床带教, 科学的管理和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是培养合格护理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也是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4]。

教师水平的高低, 带教准备工作的好坏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课前必须做许多的准备工作, 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选取典型病案。围绕本病案提出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 并结合内分泌科自身的特殊性合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下转第126页) (上接第154页)

2 案例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1) 针对性。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选择针对教学目的选编教学案例, 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案例, 如带教本科护理学生与专科学生的同一个案例在问题设计时应有所区别。

(2) 真实性。选择的案例应是临床中最常见, 最能体现疾病临床表现的且是真实可靠的, 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 甲亢的吃得多且消瘦、烦躁、“脖子大”等, 但不能为了便于讲解随意虚构、牵强附会, 在学生初次接触案例时也不应选择那些特殊案例, 疑难杂症进行示范。带教老师应坚持在临床第一线, 且涵益各系统, 病例均来源于临床, 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高度拟真的教学情境创造条件。

(3) 启发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且引起思考的案例才是成功的案例, 学生投入主动的思考继而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经过这一系列的探索他们会获得远远大于这一案例所提供的知识、信息, 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设疑后引出的问题应做到: (1) 问题具有诱导性。 (2) 问题要有变通性。 (3) 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和探索。

现今社会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进展更是迅猛, 这要求医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了解和掌握的更多的内容, 因此在带教过程中传授学习的能力远重要于传授已有的知识, 实现“授人以渔”而不单纯是“授人以鱼”。而案例教学过程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 带教老师的指导评析以及引导性的提问, 使学生从一个案例中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信息, 反复的临床案例的接触让学生能更早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 从而实现“授人以渔”, 这或许是案例教学法在现今医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得原因。

摘要:文章阐述案例教学的优点基本要求及应遵循的原则, 提出见解及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内分泌护理,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2]赖亚曼, 李明伟.PBL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校教师素质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11) :l143-l145.

[3]姚玉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角色及知识更新[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9, 22 (2) :114-116.

14.护理研究案例 篇十四

【摘要】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儿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儿科护理学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同时也可以进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基于這种认识,本文从教学案例的收集、设计和实施角度,对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为从事儿科护理教学的教育者们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教学;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34-01

引言: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单纯的进行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是无法完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的。而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事件的现场,并使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进行案例的研究,进而进行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的过程。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更适合实践性较强的儿科护理教学,所以引起了人们对该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情况的广泛关注。

1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1教学案例的收集

在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时,首先要进行教学案例的收集。由于学生并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收集时,要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儿童肺炎、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常见儿童疾病的病例的收集[1]。而案例的收集除了需要具有典型性,还要围绕着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知识来进行,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不能进行大量病例的选择,而是要进行具有导向性的一两个案例的选择,并使案例具有举一反三的代表性。

1.2教学案例的设计

教师在收集完教学案例后,还要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病例的特点和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案例的设计。一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使教学的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得以突出,并使理论知识与病例内容很好的结合,从而避免在课程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另一方面,教师要围绕着病例进行一些问题的设计,从而达成吸引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目的。而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另外,由于基础不同的学生领悟同一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还要进行学生平均的领悟能力的考量,进而掌握设计的问题的难易程度。

1.3教学案例的实施

在实施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案例的导入,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案例的讨论,并最终进行教学案例评价和总结。比如在以儿童肺炎引起的心脏病的病例为教学案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可以进行患儿发热、心音低钝、腹部软等身体表征的介绍,然后进行胸片显示患儿右下肺小片状阴影等相关诊断情况的介绍,进而指出患儿的病情及病症。而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病人病因的分析,并使学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进行患儿心理问题的讨论,进而得出相应的护理措施[2]。

1.3.1教学案例的导入

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的导入时,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有关患儿临床表现的视频的播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提高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进行教学案例的具体内容的展示,进而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而为了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提问,进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1.3.2教学案例的讨论

为了进行教学案例的讨论,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然后对每个学习小组提出有关护理措施分析的问题,进而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的讨论。而学生之间的讨论,不仅能使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得到激发,还可以进行学习氛围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利用问题进行引导,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

1.3.3教学案例的总结及评价

在学生完成对教学案例的讨论后,教师要使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及成果的总结,并为小组成员提供补充总结的机会。而在学生完成总结后,教师就要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完成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内容的补充,进而达成教学的目的。

2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改变儿科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进而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学生主动的进行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可以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进而有利于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想要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就不仅要掌握教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的完成儿科护理教学的改革,进而使儿科护理教学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另外,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进而使师生的关系更为融洽。而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学生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儿科护理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对于促进儿科护理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

结论:总而言之,儿科护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进行应用型和实践型的护理人才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进行案例问题的摸索,进而使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儿科护理教学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问题进行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儿科护理教学水平的发展,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有着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妍,孙平.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0,03(01):38.

[2] 向凤玲.案例教学法对儿科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01(33):222-223.

上一篇:完善县检察院经费保障机制的情况报告下一篇:不忘初心学习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