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研修计划(精选14篇)
1.小学体育研修计划 篇一
以前,小学体育教学一直是 “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的听看与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突出表现为喜欢上体育课的小学生正在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要我学”。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法,达到“我要学”的目的。情境教学则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较好的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作用,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利用一定的生活情境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以直接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它具有以下四种作用:第一,调动学生兴趣。运用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课堂任务的完成,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情境的机会。第二,愉悦学生身心。体育教学情境创设,优化了体育课堂的气氛,避免了“说教式”的传统方法,使教学过程愉快而轻松,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和教师传授的广阔性、规范性。第三,启发学生思维。体育课上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去做去练,而是要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第四,陶冶学生情操。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启发学生进行美的想象,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最终使学生精神情操得到美的陶冶,在体育教学的同时有机渗透了美育教育。
二、小学体育课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1、运用有情节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游玩中学习,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可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很好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因此而喜爱上这门功课,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上一堂400米的自然地形跑的课时,如果让学生围着操场跑圈的话,学生会感到很无聊,甚至厌烦,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没有激情,因此我利用体育器材在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设置成小山、溪流、独木桥、隧道等形式,这样,学生在跑的途中有山,有水、有桥等,使学生有种探险的意识,器材的使用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为跑步增添了乐趣,效果也会大大的提高。
2、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体育课上,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更清晰,也更容易保持和提取。如在“五禽戏”教学环节中,我根据“五禽戏”拟物的特点,将动物的运动形象引入课堂,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去开拓他们的思维,引发学生的热情。我提问“老虎怎样走?鹿在草原上怎样跑?狼怎样爬树?鹤怎样飞?”等等,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像,模拟这些动作,我再因势利导,规范动作要领。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和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并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后滚翻”时,针对后滚翻动作,先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图片或幻灯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参与抗击暴风雪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疑问。如:冰雪天气如何参与救援的?跌倒了如何自我保护?紧接着过度到后滚翻的教学。亲身体验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过程,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巧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4、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耍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和谐。如在教学“跳远腾空技术”环节时,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相互启发,出现了“挺身式”和“跨越式”两种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得出“挺身式”是最佳思路和方法。在这里,教师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上得到发展,而且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了立体的交互式思维网络,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并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1+1>2的效果。
5、运用生活中的事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体育活动教学情境要来源于实际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让体育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体育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让学生确信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如教学“攀爬”一课时,我请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攀爬的技能?讨论结果中发现日常生活中装灯泡、挂墙画、修房顶,爬围墙,电表中换保险丝等事情都需要具有攀爬的本领,进而使学生明白体育课中学到的很多技能在生活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的因素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课堂中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2、情境创设要结合实际,不能生搬硬套
情境创设不能生搬硬套,强行结合,要顺其自然,要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要注意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这样会失去“情境”教学的意义。
3、情境创设要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被模仿的对象,是学生的表率。教师必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把教学任务、内容灌注给全体学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心理行为,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活动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从而钦佩、尊重、信赖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
2.小学体育研修计划 篇二
一、行动的策略
(一) 一个骨干班级为龙头
1.做调查, 科学组建骨干班。要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 必须有一批有思想、肯上进的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带领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在充分调查和座谈的基础上, 我们组建了以年轻优秀教师和组长为主的首期骨干教师培训班, 搭建了一个起带头作用的研修平台。
2.抓思想, 转变观念求共进。改变思维观念是关键。笔者特意向学员阐述了与自己共事过的一位教育智者的六句话以共勉:一是“有位需有为”, 二是“三思而后行”, 三是“劳者多能”, 四是“把工作当作研究来做, 研究、工作、学习三位一体”, 五是“天道酬勤”, 六是“想到做出来, 做过说出来, 说过写下来”。
(二) 确定二层发展目标为方向
1.抓目标, 明确方向引行动。全体教师的基本目标:抓好课堂常规, 写出教学反思, 常练教学技能, 会带业余训练 (对象: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 ;中层教师的发展目标:规范课堂常规, 写好经验总结, 练好教学技能, 会做课题研究, 带好校本研修, 带好业余训练 (对象:各级教学“三坛”、市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区名师培养对象、骨干班学员等) ;高层教师的发展目标:上好课堂示范, 提炼实践经验, 做好传帮带引, 做好课题研究, 引领全区研修 (对象: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市名师等) 。
2.设分层, 目标细化促激励。要求全体教师以基本目标为达标目标, 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向中层教师的发展目标发展, 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要求已经取得一定荣誉的骨干教师向高层教师发展目标发展, 争取做一名体育教育名师、名家。
(三) 选择三种研修方式为手段
1.抓培训, 分层落实转理念。第一, 注重全员落实。主要形式有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指导和全员培训、落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系列全员培训、落实市农村学校“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系列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在培训中, 以转变观念为主, 同时力求分层次解决操作层面的典型性问题;有效促进全区实验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探索教学方法, 反思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共同探讨解决的对策, 切实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 推进课改顺利、健康、有序地进行。第二, 突出骨干辐射。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中心, 加强对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后续培养, 同时发挥其辐射农村薄弱学校的作用。如, 送教 (训) 下乡、参与引领教研组活动、组织片区教研大组研修活动等等。
2.抓调研, 推进常规重建设。主要的教学调研有深度调研、教研组活动调研、随机调研。 (1) 深度调研是指通过听取汇报、课堂观察、视导、访谈、书面调查、教研组活动、总结引领等方式, 深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和校本研修等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深入调研;撰写书面调研报告, 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呈现详实的调研过程材料, 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其流程是确定主题——设计方案——深度实施——形成文稿——交流反馈——整改措施。 (2) 教研组活动调研是指以直属学校、中心校教研组为平台的调研。主要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反馈、备课检查、教师访谈等方式, 采用基层教研组活动指导和送教下乡等相结合的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校对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并能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研修活动, 提高研修质量, 让每位教师受益。其流程是确定主题—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实践—课后交流—引领指导—课后反思—专家点评—整理成稿。 (3) 随机调研是通过听随堂课、了解教学计划等形式, 到基层学校交流常态课的心得和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疑点的“原生态”调研, 旨在引领一线教师研究教学问题、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技能。
3.抓评比 (比赛) , 以赛带训求提升。常规评比有:每年一次的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 两年一次的课堂教学评比, 三年一次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同时, 还结合课改实际和教学需要, 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评比, 如现场书面评课、说课, 进行教学设计、单元 (模块) 教学计划、优秀备课本评比等等。
(四) 借助四个研修平台为舞台
1.上级研修活动平台:指区级以上的各类教学观摩研讨会及新课程培训会等研修活动。
2.本级研修活动平台:指区级的各类教学研讨会、新课程培训会、课改论坛等等研修活动。
3.骨干班级活动平台:指区骨干班根据研修方案开展一系列的研修活动。
4.校级校本研修平台:指学校体育组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和校级联片研修活动。
(五) 利用五种教学研究课为样板
1.课改成果展示课活动。将先进的校本研修活动经验和课改中课堂教学典型予以推广介绍,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层次。
2.外出学习观摩课活动。以上一级的课改培训会、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为契机, 组织各级各类教学骨干外出学习观摩, 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带回来, 同一线教师交流, 实现共享共进。
3.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市区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将外出学习的体验和先进经验通过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以示范课形式传达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导向。
4.探索问题研究课活动。针对课改实践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以研究课的形式呈现出来供大家研究, 以求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识。有研究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有讨论, 有讨论才有思维碰撞, 有碰撞才有交流互动, 有交流互动才有智慧结晶。
5.常规交流常态课活动。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源自于平常的课堂教学积累, 注重平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质量, 是深入课程改革的重点。常态课交流活动是基于以上的认识, 以听随堂课的形式, 以全体教师为主体, 共同交流常态课教学心得。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上好常态课的7点共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系统性;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可操作性;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操作步骤要具有科学性;运动技术的传授要注重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安全意识教育要有长期性;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术语要体现出专业性;教学过程中即时性的评价、设疑和追问, 要有一定的深度性。
二、研究的成果
(一) 初步构建了体育教师“赛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流程框架
根据课程改革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把问题转化为主题, 作为培训和教研的主题, 作为比赛 (评比) 的相关“主题”, 实现“以赛带训、以训促研、以研助赛, 赛研训一体化”。教师在参加比赛 (评比) 的准备过程中, 先举行主题培训, 以比赛 (评比) 带动教师参与主题培训的积极性, 带着深思过的主题去参与培训, 在培训中相互学习、提炼问题、深化问题, 提高了培训的效果。之后举行相同主题的教学研讨, 相互交流,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了之前主题培训做铺垫, 进一步促进教研的深度和效益。教师在参加比赛 (评比) 准备过程中的“主题研训”, 有力推助了比赛 (评比) 的效果, 提高了比赛 (评比) 的质量, 达到了解决存在问题的预期 (同时也发现和产生新的问题) 。对于新的问题再进行主题式的比赛 (评比) 、培训、教研……螺旋式上升, 有效达到促进教师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
(二) 初步构建了体育教师“赛研训一体化”研修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师研修的核心问题之一。体育教师“赛研训一体化”研修的课程应该着眼于体育教师的需求, 要以全面推进教师综合素养为中心, 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 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通过实践, 初步确定“赛研训一体化”研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以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1.确定了符合体育教师需求的课程目标。在研修实践中, 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问卷调查和座谈会, 了解教师对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评价内容和研修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明确了教师研修要进一步贴近学科教学实际。我们将体育教师研修目标定位为二级目标, 中层教师的发展目标:规范课堂常规, 写好经验总结, 练好教学技能, 做好校本研修, 带好业余训练;高层教师的发展目标:上好课堂示范, 提炼实践经验, 做好传帮带引, 会做课题研究, 引领区域研修。
2.重组了符合体育教师实际的课程内容。立足区域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 从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高度出发, 设计开发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开放性研修课程内容。具体课程内容由6个模块组成, 即基础教育理论模块、课堂教学实践模块、教育教学研究模块、考察观摩学习模块、教学技能培训模块、现代教育技术模块。
(三)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金字塔型”体育教师队伍
形成了“全体中小学教师——区级教学三坛、市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区级名师培养对象等——省市级教坛新秀、省市区级名师、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等”三层 (基层、中层、高层) “金字塔”培养的框架, 形成序列分层渐进, 帮助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建立各自的研修目标。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赛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能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赛研训一体化”研修转变了区教师研修的理念, 关注参与者教学实践和业务水平的发展, 引领教师在参与“评比 (比赛) 、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有机整合的氛围中亲身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反思困惑,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将所学知识和方法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2.“赛研训一体化”研修必须要培养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赛研训一体化”研修要想取得高效, 就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赛研训一体化”研修过程中, 从研修主题的提出到评比 (比赛) 、教研、培训的实施操作, 一直在互通、互联、互动、互进的情况下进行, 整个过程教师都是研修的主体, 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主题内容的研修。研训员和外聘专家只是研修活动的发起者与指导者,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引领教师参与“赛研训一体化”研修活动有效化。所以, 主要还是培养教师的内驱力, 培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并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学习环境, 让教师的专业不间断地、可持续地获得发展。
(二) 建议
1.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在“赛研训一体化”研修中, 我们看到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部分教师自身得到发展却并未或极少在实践中产生积极效应, 即自身的发展并没有或极少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2.研修专题的设置和构建。随着课改的推进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尤其应关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发展。教师研修专题或主题的设置、构建和整合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 要能全面考虑薄弱学校体育教师的需求和课程改革的实际。
3.工作和研修之间的关系。教师参加研修活动的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特别是偏远的农村薄弱学校体育教师, 还需教育行政部门在研修管理体制和决策上提供支持与保障。如, 设定学科统一的“研修日”、发挥网络研修在“赛研训一体化”研修活动中的作用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初中体育研修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篇三
1.研究对象。本文以商丘师范学院初中体育班研修需求为研究对象,以商丘市民权县、宁陵县、睢县、柘城县、虞城县、夏邑县、睢阳区、梁园区8个区县级26个乡镇31所初级中学的体育老师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问卷方法时间为2015年3月---4月。问卷发放采用现场发放与回收、邮寄、邮件三种途径进行。发放132份调查问卷,回收104份问卷,回收率78.8%,有效问卷102份,有效率77.3%。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基本情况
A.年龄。从统计数据来看,商丘市乡村初中体育教师年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年龄分布在30岁到49岁的占到总体的67.7%,20---29岁的占到17.6%,50---59岁占到14.7%,两者合计是32.3%。中年教师是商丘市乡村初中体育教师的中坚力量。
B.学历。调查的体育教师中,其中有56名教师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下,占总数的54.9%;44名教师的学历为大学本科,占总数的43.%;2名教师的学历为研究生,占总数的2.0%。高学历稀缺是制约乡村体育发展的一个因素。
C.足球运动经历。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过足球运动经历的占绝大多数,但具有足球特长的有34.3%,大学分教师都是在上学的时候上过足球课,到工作岗位后大部分都是什么项目都教,因为场地限制,很少有学校开设足球课。
D.近三年外出学习情况。近三年商丘市乡村初中体育教师外出学习(10天以上)有三次及以上的为零,两次的有8.8%,一次的有31.4%,没有外出培训经历的有61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9.8%,说明商丘市乡村初中体育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
2.学校情况
A.学校足球场地情况。被调查的31所乡村初中有2块足球场的有4所,占总学校数的12.9%,有1块的占25.8%,没有场地的有19所,占61.3%,说明大部分学校是没有专门的足球场地的,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发足球场地是这次培训的一个关键要素。
B.足球课开设情况。在31所乡村初中学校中有6所学校有专项足球课,占总数的19.4%,有13所学校临时上上足球课,占41.9%,有38.7%的学校从没上过足球课。因此,帮培训学员建立起足球教育教学体系也是这次培训的要素。
C.近一年足球竞赛活动开展情况。从商丘市乡村初中近一年足球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有61.3%的学校从没开展过,有29.0%的学校一年只搞过一次足球竞赛。在乡村初中广泛开展足球活动是时代的召唤,是形势使然,因此,帮助培训学员把足球竞赛开展起来是个大命题。
3.培训需求情况调查
A.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的需求。所调查的体育教师表示想在培训课程方面最需要提高的,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教学实施、专业理念、学教学设计、网络研修社区应用、学科知识。各占总数的70.6%、67.6%、61.8%、56.9%、54.9%。这样的调查结果为我们的培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B.研修方式需求。调查的体育教师喜欢的研修方式前五位依次为:名校观摩、参与式培训、听课评课、案例研讨、专家讲座,各占总数的86.3%、82.4%、69.6%、67.6%、66.7%。这一调查结果为以后的培训提供了参考方向。
C.研修师资需求。调查的体育教师们希望担任研修教师的依次为:一线名师、高校专家、科研人员、行政领导,各占总数的81.3%、65.7%、36.1%、22.5%。说明商丘乡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培训师资有着较高的要求,既要有广泛的学识,又要有独特的见解,还要有高超的技能和实战经验,这样才会使参与培训的教师通过培训受益,才能不枉费培训的意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商丘市乡村初中体育(足球)教师以中年居多,高学历师资欠缺,外出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足球场地不能满足开展足球教学与竞赛的需求,足球教学与竞赛活动开展不乐观。商丘市乡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培训课程的需求依次是教学实施、专业理念、学教学设计、网络研修社区应用、学科知识。对研修方式需求位依次为:名校观摩、参与式培训、听课评课、案例研讨、专家讲座。希望担任研修教师的依次为:一线名师、高校专家、科研人员、行政领导。
2.建议: 理论与实践结合,结合地方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培训学员充分参与到过程中。对体育教师进行一些有实效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员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使他们回到岗位以后工作有激情有动力。教授他们一些因地制宜的进行足球场地开发和如何开展组织足球赛事。提高教师对足球教学和训练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教学意识。
4.小学体育研修计划 篇四
最近学习了李健教授所作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操教学理念、方法和拓展》讲座。李老师从小学体操教学的价值、特点和方法、拓展和创新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体操教学。李老师讲解很生动,也很亲切,我从中学习到了不少知识。
体操一直是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最早从军事体操发展而来。练习体操可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协调性,养成自信、勇敢的品质。
在现在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内容在教材里的课时安排有越来越少的趋势。原因有几点,一是有的体操项目具有危险性,容易出事故,教师不愿意教。一是体操练习太枯燥,太无味,学生不愿意学。再有就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体育老师对一些体操动作示范起来也已经力不从心,所以不想再教。种种原因,造成了体操教育在体育教学安排中的渐渐缺失。我有时也会困扰,小学体操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李老师的讲座给我打开了一扇明亮窗户。
拿队列队形来说吧,队列队形教学在体操教育中是一个基本性的教学内容,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几乎都会运用到原地三面转法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我要求同学们在我下达后令后,统一呼号“
一、二”以配合腿部动作。学生刚开始呼号也很响亮,动作也很积极,可是几个星期下来,同学们呼声渐渐的小了,动作也有拖沓。我正想着怎么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这样下来肯定没有练习的效果,正好李老师的视
频里有一些有趣的队列队形的组织方法,像教师喊口令时学生一边完成动作,一边呼喊口令最后一个字。像原地三面转法时,分成四组开火车,每组完成一个八拍。我就决定试一下。
上课铃声响后,我就在教室里面向同学们介绍了今天的教学内容:新的口令指挥方法和新的队列队形三面转法的练习方法。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了队列练习示意图,让同学们都能明白。到操场后,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我简单说了一下就进行了新口令呼号练习,我喊“立正”,同学们喊“正”,我喊“向前看齐”,同学们喊“齐”,我喊“向前看”,同学们喊“看”。一边做动作一边呼喊,动作整齐划一,声音嘹亮,效果真的很好,以前那种排队不整齐,悄悄说话的现象都不见了,精神面貌真是焕然一新。
之前在进行三面转法练习时,因为是全班同学一起做的,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同学的动作,有的人脚步错了也看不清。分四组进行开火车练习后,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错误动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学们也能明白之前老师所讲的以一只脚的脚后跟和另一只脚的前脚掌为轴的转动的动作方法;还可以知道那些小朋友开小差不听讲,开小差的小朋友动作往往会滞后于其他小朋友,对他们要予以提醒。我在新的三面转法练习中,加入了分小组比赛环节,看哪一组小朋友动作标准,呼号嘹亮,最后表扬优胜组。小家伙们个个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了。
5.体育与健康研修计划 篇五
体育组 张明金
为了提高教研组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快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依据2013年研修培训项目,结合本校实际和体育与健康工作的要求,制订本学期教研组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通过教研,努力改变自我,学习运用暑期培训知识,优化设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适应21世纪课堂模式,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
二、研修目标
1、学习《教师法》、《师德建设标准》,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到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教书育人。
2、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每节课至少上成规范课。
3、通过研修,能编写好每一个教案,写好各种教学计划。
4、能够完善评价体系,开发、利用、组织、实施21世纪中的评价。
三、研修内容
序号(阶段)
研修内容
继续学习未来教育知识,完善课堂评价模式。
级部听课、评课、实践高效课堂模式
完成课题“课堂评价的改进和提高”。并实践。总结“课堂评价的改进和4
提高”心得体会,组内交流,评比。
四、方法措施
1、坚持个人与集体学习结合,以级部展开为主,同事间相互交流,做好记录。
2、按时按要求积极参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畅所欲言,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一周一研”教研活动。
4、参与课题研究,为课题积累必备的材料。
5、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促进发展。
五、培训人员
体育组全体人员(11人)
6.小学体育研修计划 篇六
杨公桥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管理与教师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要求,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我校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良好的体质参与各学科学习。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研究,以思辨式课堂为基础,不断改进教学,彻实保障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学研究、加强教学指导、优化教学管理,牢固树立学校体育以“强健学生体魄”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管理:
1、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全面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在课堂中进一步推进思辨课堂,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会锻炼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同时完善体育健康课,让体育健康知识成为学生自我保健、调节身心、科学锻炼的有力保障。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形成积极的评价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增强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热情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目标,逐步达成学会锻炼、热爱锻炼、积极锻炼的教育目标。
3.抓好“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增强学生体质的“健康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荐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两操”和“课外文体活动、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确保第天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能更有效的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是丰富学生校园活动的重要环节。所以各班要认真抓好广播操和跳踢队训练工作,校运会要有新的创意,要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练,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促进师生全体素质的提高。
5.突出学校特色。
以篮球运动项目为突破口,发挥篮球传统学校的优势,带动全校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热情,继续推进篮球特色项目,开设篮球课、做好篮球操、带好篮球队、开展篮球月赛活动等篮球比赛,构建篮球特色班级,丰富篮球文化。抓好校队的训练工作,以我校篮球、田径队的竞技水平训练为突破口,对我校篮球、田径队队员进行选拔和分项专业训练,力争在每年的市、区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校和我区争光。
三、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师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学生在那里,老师在那里。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安全保护,防止教学伤害事故和其它事故的发生。
四、教师培训:
1、体育教研科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有关体育教学文章,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平时要写一点文章,学一点理论、积累一点教学经验,才能在教学上有不败之地,争取教学工作的主动权、领先权。
2、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与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研讨和改进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3、认真制订好每学期教研活动计划,按时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不断反思自己,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4、教师要积极争取上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及时记录听课体会和修改意见,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5、认真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制订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积极在教学中加以实践,逐步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6、注重平时收集信息,积累资料,写好一定质量的教学后记、案例分析和教学随笔。提倡每学年读一本专著或教学论文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结合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思考、收获撰写一篇有主题的论文。
本期主要工作:
九月:
1、制订学科计划和训练队计划
2、运动队组队,选拔队员
3、篮球队训练:星期一下午3:45——4:454、田径队训练:星期一下午3:45——4:45
十月:
1、篮球月赛
2、秋季运动会
3、学生体质健康测评
4、学生体育成绩分析
十一月:
1、体育教学活动,体育组评课。
2、教学反思交流。
3、篮球月赛
十二月:
1、篮球月赛
2、对体育教师进行“新大纲”的学习一月:
1、学生体育技能项目测试
2、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7.小学体育研修计划 篇七
一、大体育课程研究
传统体育研修工作的重点是课程研究,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但是, 随着现代体育课程理论的更新和发展, 学校体育课程已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 而是一种大课程观, 是课内与课外一体, 有特点、有个性、有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外延的扩张, 也必然带来体育研修员角色功能的拓展。因此, 在新的学校体育环境下, 体育研修员一方面要做好传统的课程研究: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 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需要出发,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研究, 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探索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规律;另一方面, 还要对学生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加强对课外活动组织、活动管理、活动内容、活动形式, 学生体质状况、阳光体育等方面的研究,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此外, 体育研修员要提升研究层次, 改变侧重于原理、原则等单纯理论性研究, 向注重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转移, 及时地把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区域性交流和分享, 如大课间活动经验、阳光体育活动经验等, 从而实现区域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整体优化。
二、体育工作指导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但不是全部内容, 如果体育研修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 势必就显得片面和单一, 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也就必然受阻。因此, 在新时期大课程观理念下体育研修员要树立立体指导的意识, 一方面要继续做好课堂教学指导, 以教师的常态课为工作起点, 推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研修模式, 研修员在研修工作中深入到各基层学校和体育教研组, 同体育教师一起进行研修活动。即, 既以专家的身份对教师进行引领和指导, 还要以同伴的角色与体育教师共同交流和探讨, 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增长。另一方面, 体育研修员应拓宽指导内容, 丰富指导途径。在大课程观理念指导下, 体育研修员把指导视线拓展到课堂教学之外, 对学校在大课间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长跑、体育中考以及体质健康测试等出现的困惑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指导, 同时, 以各种体育现场会、集体研讨、会课、送教下乡等多元化的指导途径弥补体育研修员个人指导的不足, 以集体的智慧促进区域性体育研修工作的发展。
三、全面多层服务
体育研修员的服务功能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和他们的成长服务, 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在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中, 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体质健康测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等都是重点内容, 而在这些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都是心存困惑, 这就要求体育研修员能深入教学一线, 与体育教师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共同切磋, 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践困难, 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和技术帮助。同时, 体育研修员要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 比如, 科研指导、课堂教学示范等, 科研能力与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称评审中与体育教师的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 服务功能面上的拓展和提升其实也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内在需求。此外, 在服务的层次上, 传统服务功能主要面向学生、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三种对象。大家都知道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权在学校校长, 体育活动开展不开展, 体育活动如何开展, 学校校长的体育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校体育的发展命运, 而由于部分校长对体育认识和理解的不足, 往往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最终落实, 因此, 体育研修员的服务功能在层次上应进一步挖掘, 把校长, 甚至其余学科的研修员和文化教师作为服务对象, 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学校体育, 从而,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四、体育骨干培训
体育骨干有两种, 一种是基层学校中体育工作能力比较突出的体育教师, 另一种是体育兼职研修员。两种对象的共同特点是思想先进、工作踏实、能力突出, 他们既是区域学校体育工作的中流砥柱, 也是体育研修员的得力助手。因此, 借助体育骨干的培训一方面及时更新他们的与学校体育工作相关的理念, 优化他们学校体育工作的方法, 并在具体的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通过他们的榜样示范和成果辐射, 带动周围体育教师群体工作能力的提升, 从而实现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 体育骨干在某种程度上是体育研修员的“感受器”, 体育研修员通过体育骨干的反馈信息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 在培训过程中把体育骨干反馈的问题在培训者与培训者、培训者与研修员之间互动交流、研讨、碰撞中解决, 以此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效率, 同时, 也是培养体育骨干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培训取代了传统的会议学习培训——只注重传达文件, 不重视执行结果的弊端, 更加注重体育骨干实践能力的发展, 把提升区域性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效益作为体育骨干培训的目的之一。总之, 体育研修员应通过培训结构和内涵的创新增进区域性研修活动的层次和学校体育的工作水平。
五、区域体育管理
体育研修员是区域体育工作的领头雁, 是教育行政部门体育工作决策的具体执行者, 既要推进上级决策的有效落实, 还要确保区域性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因此, 区域性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水平, 也最终回归到对体育研修员区域体育管理能力的考察。依据新时期体育工作的要求, 体育研修员应将“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管理目标, 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群众性体育锻炼氛围的营造, 体质健康测试的高质量落实, 体育课堂教学依法、依规范执行, 课外活动多形式开展以及相关制度和条例的制定, 并要依据《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试行) 》等评估标准制订符合本地区特点的评估标准, 并对所在区域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明确区域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 为区域性学校体育工作高效推进提供相关的依据。同时, 突破传统管理功能的局限, 把特色化、个性化发展作为区域性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方向, 把一些新颖的组织形式作为相互交流的平台, 比如, “球类俱乐部”、“体育锻炼教育共同体”等, 从而促进区域体育管理模块化发展, 提高区域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不同的体育工作背景有不同的体育工作要求, 体育研修员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化, 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 能动地实现自身角色功能的提升和拓展, 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也才能提高体育研修员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牛晓.不依古法但横行, 自有云雷绕膝生——谈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职责[J].体育教学, 2007 (3)
[2]杜军.体育教研员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1)
[3]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部, 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研员的历史使命[J].中国学校体育, 2004 (4)
8.小学体育研修计划 篇八
项兆伦说,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身份象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生活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并不断扩大其影响。传统工艺是参与面最广、流通性最强的非遗门类。但是,目前相当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化修养、设计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上缺少有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行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
项兆伦表示,要搭建起传统工艺与学术、艺术、现代技术、现代设计、当代教育以及大众生活的桥梁。要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要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改良制作、提高品质,逐步培养出民族特色的国家品牌。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就是要通过委托高校对非遗传承人群大面积培训,提高传承人群的学习能力、传承水平,进而提高传统工艺的品质,扩大中国传统工艺品市场认知度和市场份额,促进传统工艺更加广泛地走进现代大众生活,相应带动千家万户就业,最终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项兆伦要求,各试点院校要本着“强基础、拓眼界”的原则开设课程。培训中充分考虑受训人群的实际情况,因人因事施教,坚持问题导向、作品导向,基础培训、案例教学,保证通俗易懂。要通过培训补非遗传承人群文化修养之缺、美术基础之缺、设计意识之缺、市场意识之缺;通过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发现生活之美、传统工艺之美,并学会将美带八作品、带进生活。
相关省区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针对试点培训工作提出建议。各试点院校负责人介绍了本校培训方案并进行充分交流。
目前,文化部已确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18所院校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研修培训试点院校,贵州有凯里学院、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9.体育国培个人研修计划范文 篇九
本文是有关参加国培计划的体育教师的个人研修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体育教师国培个人研修计划
1、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培训学员的要求;
2、珍惜机会,最大限度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3、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扎根农村教育沃土,服务学生,成就自我。
1、严格遵守培训作息时间,按时上课,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或课外活动。
2、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多联系实际,流诸笔端;
3、制定详细可行的个人研修计划并认真落实到位;
4、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的资源,要勤读书,多思考,常动笔;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 1、6点左右起床,进行晨练半小时;晚锻炼(1小时左右)。
2、课外上图书馆读书;
3、晚上7点至9点半上网研修约2个半小时;
每周必须做的事
1、写1-2篇投稿;
2、阅读1至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体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工作也需要有新的改变。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课堂,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是现代教师的必修课。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基本功。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学生,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本学期的研修重点将围绕“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展开研修活动,加强学习与研究,更新理念与手段,重视总结与交流;推动自身教研能力与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1、积极进行读好一本书,做好一份读书笔记,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上好一堂课,写好一份教案,讲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2、完善自身校本研修、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研讨等活动方式,提高研修的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4、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注意体育资料积累工作,坚持听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本学期,校本研修内容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进行新课程实践,利用新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发展。
1、认真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培训做好培训记录。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把教育理论落实到实处。
2、认真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努力争做反思、研究和学习的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吸取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
3、精心准备自己的研修课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备课,能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教学资料,能应用软件制作课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努力提升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4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勤洁廉正的教师。
5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空余时间利用电脑进行网络研修
6注重自我反思。坚持做好教学反思,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什么困惑,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那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使自己的课堂变的更有意义,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向同行学习。同伴协作、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
10.小学体育研修日志 篇十
发布者:王会淘 发布时间: 2011年10月14日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经常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11.小学体育研修计划 篇十一
1.1 研究对象
参加兰州城市学院承担的2012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班的80名学员, 其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40名, 中学体育骨干教师40名。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2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学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80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总体情况看, 在教师教龄、学历、职称等方面, 体现了甘肃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建设的某些特征:一是性别比例方面, 以男性居多, 调查问卷中被调查的女教师有19名, 占总数的76.25%。男性教师61名, 占总数的23.75%。二是年龄职称方面, 年龄结构年轻且中级职称教师占主体, 参加调查的80名教师中, 67.5%为40岁以下的年轻的教师, 30岁以下的占15%。由于年轻教师居多, 本次培训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中以中级职称为主, 占62.5%。三是学历方面, 拥有专科以上学历已经成为甘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学历构成。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最后学历依次为中专占6.25%, 大专占18.75%, 本科占75%, 硕士学位获得者尚未发现。
2.2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调查发现, 23.75%的教师参加的是区级培训, 33.75%教师参加过市组织的培训, 30%教师参加过省组织的培训, 而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仅占12.5%。培训机会存在不均等现象, 有的学校接到上级培训任务后, 由校长选派教师参加, 如果某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较多, 校长就会让别的教师替补, 至于培训机会落到谁的头上存在随意性。
2.3 教学实施中最大的困惑和问题
(1) 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足。由于收费限制, 财政投入不到位, 导致学校经费紧张许多学校的篮球场已成草地, 篮球架有架无板, 体育器材少之又少, 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2) 领导重视不够。基层学校的一些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对教师的评价只看重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成绩, 学生的体育素质、身体健康状况没有纳入评比的范畴, 对教师体育上好上坏, 上没上没有很好的管理, 检查督促不力导致教师对此应付了事。
2.4 学员参加“国培”的目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57.5%学员最希望学习新理念。21.25%的学员希望通过学习巩固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以适应社会社会发展的需求扩展自己的知识面。13.75%的学员为了知识拓展与更新。5%的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并非学习, 而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更有2.5%的学员是因为职称评定才来参加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课的重视, 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需不断更新,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才能提高体育知识传授的效率, 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2.5 学员认为目前适合于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分布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培训教学形式方面的意向:其中教学观摩占61.25%、参观占17.5%, 经验交流占15%, 具有高参与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调查发现, 由于培训中讲座内容容易和教学实践相脱节, 因此传统的专题讲座只占了12.5%, 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希望将专题讲座与观摩课、示范课充分结合起来。
2.6 学员认为应侧重的培训内容分布情况
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 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才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兴趣。5%的学员认为以知识培训为主, 12.5%的学员以技能培训为主, 而82.5%的学员更注重于知识与技能并重。通过访谈了解到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围绕平时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和问题展开, 表明广大教师迫切想要掌握教学方法与技能, 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更注重操作层面的知识, 对方法的需求比较高。
2.7 学员对国培项目的期待
经统计学员对培训的期待大概有如下几条: (1) 有效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 (2) 让基层教师能够充分提高教学能力。 (3) 学习新的教学理论, 并结合一线教学实践。 (4) 期待通过培训, 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丰富, 能够理论结合实践,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安排一些课堂教学观摩和不同地区的实地考察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12.小学体育教师远程研修感言 篇十二
这次我参加了国家远程培训学习,通过看视屏,听讲座,听专家点评,看简报看个各位老师的作业、研修日记、看评论参与评论、参与学研之间的互动讨论。帮助我了解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同时在思想上有了观念的更新,了解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时间当中,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现将总结如下:
一:通过远程学习,我提高了教学理论。
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记忆的增长。这是一次收获丰厚的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路上不断成长的培训。
二:通过远程学习,我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
讲座的内容在我心中玄起阵阵波澜,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还让我懂得从平时的工作中去体验快乐,幸福。
三:通过远程学习,我增长了见识。
远程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请教的态度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人教训,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的。
四:通过远程学习,反思自我。
通过反思,我清楚的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我今后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五:通过远程学习,激励自我。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这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体育教学,是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我有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通过学习使自己走的更远。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为理想中的教育事业,我将自强不息,努力向前。
13.小学语文研修计划 篇十三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名教学生涯已达十多年的乡村一线教师,自身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适应新课改要求。所带班级的学生都能取得理想成绩,但自身也还有许多问题,课堂实践较多,缺乏教学理论提升和指导;对自身学习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学习;对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没有明确的个人发展方向。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能按照制定的研修计划,认真研修,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打造高效课堂。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自己课题研究能力的目的。
二、我的困惑:
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学习,我发觉自己的发展很难再进步,理论学习没有具体的目标,教学水平也停滞不前,对个人发展方向一片迷茫,只知道善待学生,努力工作。我应该确定怎样的理论学习方向?怎样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怎样确定自己的个人发展方向?这都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研修过程中,就我的这些困惑我会找机会向专家请教。并努力向培训的教授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
我会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各位学员都是各个地区的一线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或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三、研修期望:
通过此次研修,我期望能得到专家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有更多与名师交流学习的机会。能观摩一些反映新的教学理念的培训和讲座,从而有利于我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能在培训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能在培训中确定个人专业发展方向。能加强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确定研究项目,申请研究课题。
四、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新知识,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心得。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探求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言,博采众长,在交流中碰撞思想。
5、多写些教育研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
五、研修内容:
1、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知识。
2、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理念。
3、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14.小学体育研修计划 篇十四
一、对本研修项目的思考与定位
(一) 项目定位
教育部“2014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高端研修”项目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300 位教师工作坊坊主, 组建100 个教师工作坊 (每个省级工作坊参训骨干教师约300 人) , 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引领带动全国30000 名市县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于此, 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整体工作以提升教师解决教学核心问题的能力为基础,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我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亲身实践为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此促进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优质发展。
(二) 研修主题与研修模式
1.研修主题。
以高中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 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家理论讲授、一线名师特色教学现身示范、参训学员亲身体验和实践等紧密衔接的三个环节, 努力优化培训过程, 在循序中提高,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修模式。
(1) 远程研修。基于参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上的丰富多样的、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分散研修。
(2) 集中研修。在网络分散远程研修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基于参训教师共性问题 (根据参训教师网络平台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归纳而成的共性问题) 的集中研修。集中研修采用“引领、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 研修项目工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设计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本次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此, 天津工作坊在接到这一专项工作后, 就多次就工作坊研修工作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以超前规划设计, 明晰工作流程。提出“培训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管理项目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的研训一体工作新思路, 指出要将着眼点从关注研修团队的已有资源转移到研究服务对象———受训学员的需求 (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提供了参训教师需求实时自动生成系统, 可以自动检索到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 在整体方案中明确了“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助推成长”的工作原则和“结合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实际, 提高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课程目标, 强调“周密调研、摸清底数、准确定位、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培训工作启动、前期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整体工作流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重心和设计重点。
二、研修工作实施情况
(一) 培训需求调研及研修课程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调研、个体追踪、阶段性回访等方式, 围绕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的实际需求等方面, 对参与“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 了解需求, 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使研修活动不再是凭空想象, 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 更有针对性, 更能体现服务性。
比如, 有关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课标和教材、知识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方法、其他等选项。学员的选择结果, 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学策略和方法 (22.1%) ;教学评价 (21.4%) ;教科研方法 (14.8%) ;知识拓展资源开发 (14.7%) 。
从研修方式上, 学员对课例分析等形式最感兴趣。从学员参加过培训方式方面考量, 看哪些培训形式最受欢迎, 题目设计了专家讲座、互动讨论交流、案 (课) 例评析、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即时练习 (操作) 反馈、其他等选项,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 (25.7%) ;专家讲座 (18.2%) ;案 (课) 例评析 (17.5%) 。
在学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工作坊坊主确立了此次网络培训和集中研修的思路:实现网络培训平台的最优化, 体现参与性培训与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凸显对象的参与性、过程的体验性、内容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培训者的导演性。并且, 确定了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立足课堂。以帮助和引导骨干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方法、实施高效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专题学习、导师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指导为主、辅以理论支持的原则, 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 以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 使学员在“学习—实践—整理—再学习—再实践—再整理”的过程中, 总结出能实用、有实效的教学经验。
(二) 网络远程分散研修
2014 年9 月到目前, 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要求, 所有参训学员利用奥鹏远程研修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分散研修。在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主要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远程培训的后台管理。
远程分散培训的后台管理主要依赖于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和现代化通讯工具QQ群。工作坊坊主主要依据数据进行远程培训后台管理。奥鹏教师研修网的智能化后台管理能够动态地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系统参数。学员每次研修日记撰写情况、提交作业情况、坊主针对作业的评价和推荐情况、学习时间的统计, 甚至互动的频次都能通过系统参数得以体现。定期出现的信息汇总成为反馈学习情况的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作为对学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通过QQ群发布, 工作坊坊主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津坊参训学员的入网率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醒学员加快学习步伐, 弥补培训中的欠缺。
2.基于自建的QQ群进行即时答疑解难。
个性化远程分散培训区别于面对面培训, 遇到个性化的即时性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是无法在培训平台上得到及时解决的, QQ群则可发挥作用。为此, 天津高中语文工作坊在远程培训初期即及时创建了研修QQ群。一旦学员遇到个性化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 到QQ里问一声, 工作坊坊主、小组长以及奥鹏研修中心专业的技术人员便会负责解答, QQ群里的伙伴也会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在QQ群的交流中得到彰显。
3.充分发挥好坊主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
在个性化网络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为学员批改作业, 发起基于主题的互动研讨。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的作业都是经过学员个性化研修后生成的教学资源, 这些生成的个性化资源有的价值很高, 坊主在众多的学员作业中将精品资源挖掘出来, 点一个推荐, 加一些点评, 供全体学员学习与借鉴。如此, 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于作业评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也可以通过线下与学员单独沟通而妥善解决。“线上线下双轨同步、互相补充”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坊主真正成为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 线下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以“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培训内容均针对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参训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 侧重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了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
1.专题研修。
(1) 文本解读专题研修。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所以, 我们在集中研修中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做了专题研修。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信息化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巨变的当下, 应该深入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变革, 需要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 如何观察、诊断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一堂好课。为此我们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进行了专题研修。
2.课例研磨。
课例研磨可以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从研修工作前的调研发现课例研磨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研修方式之一, 基于此, 我们在线下集中研修过程中认真开展了课例研磨。这里的课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要素是必须是有问题的, 由这个案例引出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形成案例;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老师可以借鉴、吸纳的有利于其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例研磨的主要做法是“一课三上”, 引导所有参训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 进而形成反思教学的能力。我们认为, 课例研磨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 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教学相长的阶梯;克服了“纸上谈兵”式培训的缺憾。
(四)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1.为何要做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一般认为, 教学设计有4 条主要标准:正确地理解教材,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说, 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能力。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 我们发现,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烦琐、细碎、杂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节课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零散等弊端, 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问”而动全“篇”, 缺少指向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 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化, 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
为此, 我们倡导主问题设计。所谓“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 有以下特点:第一,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 “主问题”能构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板块”。可以说,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够让阅读研讨深入课文的教学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提升教师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抓手。
2.怎么做:引导教师做有思想的减法。
第一个阶段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 结果往往是“一问一答”式教学, 教学中大多是连问、碎问、满堂问, 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 多则二三十个问题。第二个阶段,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这一阶段问题数量减少, 尤其是无效问题减少了, 但还是多个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精简。第三个阶段, 指导教师进一步做有思想的减法, 从多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 哪些可以不学, 哪些可以整合, 最后精选出三到四个主问题进行教学。第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开拓质疑途径, 触发、引导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分类筛选出几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形成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好问乐学的精神;同时, 以问导学, 以学定教。由于各高中学校录制课例已不成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对各阶段的课例进行录制, 同时, 学科组进行基于课例的微格分析, 分析后一阶段比前一次课做了哪些调整, 为何要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怎样, 这样的调整带给自己哪些启示, 对以后的教学有哪些借鉴。
3.成效。
(1)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学习、思考;三是有利于掌握核心的阅读策略、思想方法;四是循序渐进式地推进学习。
(2) 突显了培训的实践导向, 引导教师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能力。很多参训教师反映, 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不断完善, 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因此而更具可操作性,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修工作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
(一) 研修工作基本策略
1.网络联系。
充分发挥奥鹏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QQ群、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以及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组织管理网络架构的网络联系作用, 形成多渠道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发布研修信息、把握研修工作效果、跟踪指导等信息网络。
2.中心辐射。
注重发挥高校、教研、一线名师的学术辐射作用, 发挥研修项目学术指导教师的辐射作用, 发挥区县教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 最终通过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挥骨干教师在所在区域、学校教师培养、教学引领方面的辐射作用。
3.聚焦问题。
每个骨干教师, 在学校教学和自我发展中, 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此, 整个研修高度聚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 力求通过研修, 通过团队合作, 破解这些问题。基于此, 本次培训强调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4.做中提升。
基于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整个研修过程注重理论指导、理性思考, 更侧重于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 研修工作主要经验
1.信息时代, 内容为王, 应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按需研修。
本次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 侧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改进层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学员结合自身特点, 主动参与学习,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同时, 结合学科教学典型案例, 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线上与线下研修有机结合。
用基于自己专业成长需求的网络研修创造教师职业新生活, 应该是今天教师研修的共同选择。网络教研的价值在于:迅速便捷, 低成本高效率;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强;范围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 易于存储积累;合作共享, 促进群体成长。
与此同时, 我们也高度重视线下集中研修的优势。参与此次培训的坊主认为, 如果想提升线上个性化研修的质量, 定期的线下集中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远程培训中, 学员学习时间或者说上线时间不尽相同, 各自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 远程培训平台上每发布一则公告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袭, 坊主们有限的精力对此应接不暇。因此, 为了实现线上个性化分散远程培训与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以不断提高工作坊研修质量, 我们根据研修需要, 在研修的各个阶段, 适时安排了多次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通过参训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活动, 很多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根本解决, 而非无休止地提问和回答。线上分散培训与线下集中培训的接轨才应当是远程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
3.研训一体, 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
我们积极探索了将教研经验迁移到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工作中, 利用教研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研修课程的实施重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跟踪性指导和服务, 以促进参训骨干教师的长远持续发展。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具体做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先研后训, 以研带训——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 所谓“教研问题化, 问题课题化, 课题课程化”;二是先训后研, 以训促研——在培训中发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后到实践中作深入调研, 求得及时解决。
四、研修工作效果评估与反思
1.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课程虽然参与学员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但数据显示, 53.4%的学员对培训总体很满意, 39.1%认为满意, 5.3%的教师认为一般, 2.2%人选择不满意。而且, 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适切性和结果的满意度都很高。对学科课程量化评价表进行平均分统计, “专题的适合性”为4.69 分 (满分为5 分) , “结果的满意度”为4.54 分 (满分为5 分) , 这既说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对培训存在共同的需求, 又说明培训前对学员需求的分析比较准确,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问卷中的主观题“学员感言”, 也具体反映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贴近实际, 符合学员需求, 特别是在基于案例的启发式、参与式活动中, 学到的既有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同伴的经验, 得到的既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启迪, 便于将培训的收获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2.在满足教师需求基础上充分引领教师需求。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要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使教师能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由于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不了解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而难以描述新的需求, 因此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教师需求, 并通过适度引领来开发教师的隐性需求和新需求。比如, 本次培训中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的培训就是引领教师需求的最好体现。
3.成功地完成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任务, 培训了一批能够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型教师。
我们采取分散研修、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为我市各区县、学校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训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员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在过程性活动或阶段作业中, 许多学员做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4.研修工作问题反思。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远程研修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二是培训内容的选取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通过各种调研, 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力求培训内容课程化, 课程内容系列化。
【小学体育研修计划】推荐阅读:
2023年国培小学体育培训研修总结06-15
初中体育教师研修计划06-22
体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10-22
体育国培研修计划10-20
春季小学体育计划11-18
小学体育组足球教研计划06-11
小学体育室工作计划06-11
小学阳光体育活动计划07-08
小学下学期体育工作计划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