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能力测试

2024-10-13

心理能力测试(精选8篇)

1.心理能力测试 篇一

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试

一、选项 A.很符合我的情况 B.比较符合我的情况 C.不太肯定

D.不太符合我的情况 E.根本不符合我的情况

二、题目

1.若把考试试卷拿到一个安静、无人的房间去做,我的成绩可能更好些。

2.夜间走路我比别人看得更清楚。

3.每到一个新地方我往往容易患些诸如失眠、心烦、吃不好、拉肚子一类的小毛病。

4.我在正式考试或测验时取得的成绩比平时好得多。5.尽管我已把演讲稿记得很牢,在演讲时还是容易犯错误。6.如果有必要,我可以通宵达旦的工作和学习。7.夏天我比别人更怕热,冬天我比别人更怕冷。8.即使在混乱嘈杂的环境里,我也能专心学习和工作。9.体检时,医生说我心跳过速,其实我的脉搏正常。10.课上发言时,我比别人更冷静,更自然。

11.当家人的朋友到家里做客时,我常常想方设法躲避他们、12.外出时,我很快能适应当地的习俗。13.逢重大比赛时,场面越热烈,我的成绩越差。14.讨论问题时,我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15.很多事情我更愿意一个人做而不是合作。

16.考虑到大家要相安共处,我常常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意见。17.在公众面前我有心跳加速的感觉。

18.我能注意到应该注意的细节,不管当时情况多么紧迫。

19.在与别人讨论时我常常感觉无话可说,但事后却常能发觉自己有很多理由能反驳对方。

20我正式考核的成绩常比平常要好。

三、计分

单号题1——5计分 双号题5——1计分

四、结果

81-100心理适应能力强 61-80心理适应能力较强 41-60心理适应能力一般 21-40心理适应能力较差 0-20心理适应能力很差

2.心理能力测试 篇二

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 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次叮嘱同一件事, 你就感到厌倦吗?

4.你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5.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

6.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画脚很讨厌, 而故意不按他的要求去做?

7.老师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学习, 你越是不想学吗?

8.你觉得老师的话很多都是有漏洞、有问题的吗?

9.你喜欢与众不同吗?

10.违反学校里的某些规定使你感到一种快乐吗?

11.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愤怒吗?

12.你是否觉得父母是很讨厌的人?

13.你是否认为老师有很多缺点和错误?

14.你喜欢搞一些使被捉弄者痛苦或愤怒的恶作剧吗?

15.你是否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16.你藐视权威吗?

17.对批评你的人, 你都感到厌烦吗?

18.你是否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19.你总是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去做事吗?

20.对自己感到没有意思的事, 别人怎么说你也不会好好去干吗?

21.你特别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吗?

22.人们对你很不重视吗?

23.你是否一旦决定了干某事, 不管别人怎样阻止你, 你也不会改变主意?

24.你总是对老师表扬的同学感到反感, 不想理会那个同学吗?

25.你喜欢干一些能引起很多同学注意的事吗?

26.当你被别人说得火冒三丈时, 你就会偏不按照他说的去做吗?

27.你讨厌那些当班干部的同学吗?

28.你认为上课时出现一些老师没有意料到的情况令人开心吗?

29.对伤了你自尊心的人, 你是否要给他添一些麻烦, 让他感到你是不好惹的?

30.越是禁止的东西, 你越想方设法得到吗?

分数

各题答“是”得1分, 答“否”得0分。将得分相加, 统计总分。

0~9分:你的逆反心理很弱。这使你只做并且只喜欢做该做的事, 而不去做不该做的。

10~20分:你存在一定的否定倾向。激动时你可能丧失理智, 意气用事, 有时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21~30分:你有相当严重的逆反心理。你所想的和所干的与众不同, 与习俗和规定不符。如果你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问题, 不努力加以克服, 你可能会变成是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独行者。

心灵贴士

3.从心理实验看心理测试技术 篇三

关键词:心理测试技术;心理实验;测试动机

一、心理测试技术概述

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是依据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通过编制一系列相关测试题,继而形成心理刺激,引发被测人的心理生物反应,通过专用心理测试系统,实时同步采集、记录和显示被测人对主测人言语问题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变化,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以甄别判断被测人与案件关系及案件有关情况的心理检测技术[1]。该技术除可应用于各类刑事案件的侦查审理外,还可应用于民事案件、违纪案件、保险理赔的调查审理和重要岗位人员筛查及忠诚度可靠性测试。

(一)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试技术是建立在人的认知经历及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人的心理生物反应进行的检测。因此,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及心理活动的规律,是心理测试技术科学研究和正确应用的基础和依据。

心理测试技术主要依据的是人的客观经历与其认知状况之间的联系;人的行为经历及其认知活动与其情绪体验之间的联系;被测人对主试所提问题的认知活动与其相应情绪活动之间的联系;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其生理活动之间的联系[2]。个体在经历某个客观事件时,都会不断地对该事件进行认知加工,试图判断、评价该事件(刺激物)的发生对其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影响个体最终对此事件持肯定态度还是持否定态度[3]。在这个判断和评价的过程中,个体就会对该事件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体对事件的再加工和再评价,在其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心理痕迹。心理测试过程中,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测试题作为刺激,重新诱发经历过该事件的个体的认知过程和情绪体验。正因为人的知、情、意等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联系,被测人在接受相應刺激后所引发的心理波动就会使其产生对应的特异生物反应[4]。

正是基于这种科学的理论基础,心理测试认为只有经历过相应事件的被测人才会在面对测试题刺激时,产生相关、特异的心理生物反应。因为心理测试的测试题,作为一种探针刺激,能够成功诱发被测人隐藏在心底的对该事件的认知、记忆及情绪活动。而对未经历过该事件的被测人来说,测试题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自然不会产生任何心理上的波澜,更不会有特异的生理反应出现。

(二)心理测试技术的客观依据

从上述心理测试的理论基础可以发现,心理测试技术得以实施的客观依据在于:特殊经历及事件事实,是经历人相应心理痕迹形成的客观基础;特殊而深刻的心理痕迹,是引发经历人相应心理活动并引起其生理指标变化的客观因素[5];反映经历人独知的事件客观事实情况的语言刺激,是触发经历人心理活动并引起其生理指标变化的条件。因此,心理测试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它要求被测人在其大脑中留有所经历事件独特而深刻的心理痕迹,并能够被刺激诱发出来。这一点提示我们,若个体在醉酒、服药、催眠甚至昏迷等非正常意识下经历了某个事件,虽然此事件确实客观存在,但没能在个体大脑中留下足够强烈的心理痕迹,个体对此记忆不深,或者毫无察觉,测试的效果就会很差。同样,如果被测人在测试时不能准确接受主测人提供的言语刺激,无法有效触发其心理活动,自然也就不能引起其生理指标的变化,无法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甚至不能进行测试。

因此,依据事件事实和经历人心理活动,客观、科学、准确、有效地编题并提问,能够触发经历人相应的心理活动并引起其生理指标的变化,从而获取与事件事实有关的心理生物反应图谱,进而评判被测人与事件的关系并认知事件有关情况。

二、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实验心理学变量

根据心理实验的S—O—R模式,可以将变量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主体变量。自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引发所欲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6]。因变量则指的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因变量依据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能简单认为它就是因变量的果[6]。而主体变量是指存在于研究对象主体身上的各种变量,既包括被试的生理变量,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也包括被试的心理变量,如教育水平、性格、动机、态度等。

事实上每一次心理测试都是一次心理实验,只有明确心理测试技术中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控制变量,才能准确地认识并使用心理测试技术。

(一)自变量的确定

心理测试中自变量的确定就是编制心理测试题的过程。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编制出来的测试题,才能保证自变量选取的准确性。一次实验,如果对自变量的操纵不当,甚至自变量的选取错误,自然就不能观察到因变量的变化,或者因变量的变化并非由自变量引起,而是由其他变量造成的,也会导致研究结论错误。确定心理测试的自变量,就是充分依据事件的关键情节,准确地编制包含关键情节在内的多选题,最终由主试以读题的方式通过言语刺激施加给被试。

(二)因变量的确定

被试在接受刺激后,如果其大脑中确实存在该事件的心理痕迹,他的各项生理指标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在目标题上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心理测试技术的因变量就可以包括被试的生理指标、面部表情和姿态表情的变化。然而,实际测试中很难对被试的面部表情和姿态表情的变化下操作性定义,个人评判由于具有较高的主观性,难以量化。而被试的生理指标,包括皮肤电阻、呼吸、脉搏和脑电等,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准确地测量出来,转化为数值与曲线,即时反映在电脑屏幕上,成为心理测试主要依赖的因变量。被试的表情和动作变化则可以作为辅助的因变量,加以综合判断。

nlc202309042303

(三)主体变量的确定

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人类的心理并不是机械的刺激—反应(S—R)模型,还要取决于被试主体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例如,对于没有经历过特定事件的被试来说,由于其大脑内不存在该事件的心理痕迹,测试题的刺激就不会对其造成心理上的波动,更不能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变化;而对于经历过该事件的个体来说,其认知的选择性会促使其对测试题中提及的关键项目保持高度的关注,引发强烈的定向反应,生理指标变化显著。正是存在这种主体变量的调节或中介作用,被试的主体变量也影响着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即被试的年龄、生理状态、情绪、动机也都可能影响被试对心理测试题的反应。而这些主体变量的影响也会影响主试对于被试反应的解释,因此,心理测试技术必须逐个考察这些主体变量对于个体在接受测试时对测试效果的影响,从而利用这些变量更好地服务于心理测试技术。

三、被测人测试动机对心理测试的影响

心理学上的动机,指的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或意念[7]。而在心理测试中,被测人的测试动机则是推动被测人接受心理测试的内部动力,这种内部动力会促使被测人在测试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测试目标而做出某些行为。因此,被测人所持测试动机的不同,会驱使被测人在测试时作出不同的反应,从而影响心理测试的效果。所以,考察不同被测人的不同测试动机在心理测试时的反应表现,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各种测试动机对测试效果的影响,对心理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极具价值。

兹维(Zvi)等人通过一个2(事件角色)×2(动机)的多因素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事件角色被试在不同动机引导下在心理测试中的表现情况和测试效果[8]。研究首先将被试随机分配到执行组或非执行组,使被试获得不同的事件角色。执行组的被试需要在指导语的指导下,亲身经历某个特定的事件,熟知该事件的全部细节;而非执行组的被试仅需阅读一篇有关此事件发生的报道性文章,大致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虽然两组被试对于事件的经历和认知并不相同,但二者共同的任务都是要在心理测试中证明自己与该事件无关,也就是证明自己只是通过阅读才知道事件发生的经过的。

研究的第二步是操纵不同被试的测试动机,执行组和非执行组各有一半被试会被随机分配到对抗动机组,采取各种反测试手段;而对于剩下的被试,主试则会要求他们尽量听从主试的安排、指导,与主试合作。这种动机的操纵使得被试的测试动机与现实情况十分接近。因为,无论何种被测人在测试前,都会对心理测试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有肯定倾向,也会有否定倾向。持肯定态度的被测人会在测试时相信心理测试技术这门科学技术,信任主测人能够以此技术作出正确的决断,在测试时对主测人友好,心态上非常放松,尽可能地配合主测人完成测试;而持否定态度的被测人则对心理测试技术十分不信任,认为心理测试技术本身就会对他不利,主测人也对其抱有偏见,主观上十分不愿意参加心理测试,抱有抵触心态,只是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参加,这种被测人在测试时就会采取对抗的态度,进行反测试,试图通过某些行为,避免心理测试准确探明其真实的心理状态。

兹维等人的研究最终表明,执行组的被试在持有对抗动机进行测试时,他们的心理生物反应在目标题上会显著增强;而非执行组的被试在持有合作动机进行测试时,其心理生物反应普遍下降[3]。这说明行为人对抗动机越强,越不配合测试,越采取反测试行为,反而越容易被心理测试技术检测出来;而真正的无辜者采取合作、放松的态度,心理测试就不会将他们的误判。

伊拉得(Elaad)的研究添加了外界刺激作为诱因,考察不同测试动机对测试效果的影响,也得出了与兹维相同的研究结论[9]。

四、被测人测试动机研究对心理测试技术的

意义

从现有的对被测人测试动机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被测人通常会在测试时持有不同的测试动机,而这种特异的测试动机会影响测试的整体效度。

就犯罪心理测试而言,一般来说,犯罪被测人对测试通常抱有敌意,会采取转移注意力、数数字等反测试手段对抗测试,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企图通过这些手段逃避心理测试技术的检测。事实上,这些犯罪被测人虽看上去与正常人无异,实际上在测试中特别惧怕心理测试技术探测到其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对心理测试的内容非常关注,时刻保持着对关键字、词的注意,犯罪被测人越是装作若无其事,越是采取手段转移注意力,当敏感的关键字、词出现时,其越是难以克服自身强烈的定向反应,面对关键项目时,其心理生物反应显著升高,更易于被检测出来。

而对于无辜者来说,一般的无辜者都持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思想,整体上比较放松,对测试人员也比较信任,基本上处于一个合作的姿态,不会过于紧张,都能够顺利通过测试,降低自身的嫌疑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的无辜被测人可能对心理测试技术抱有一定的误解,可能通过媒体了解到一些不合格主测人员经办的一些错案,对心理测试技术十分怀疑,甚至抵制。这样的被测人在测试时就有可能抛弃其应有的合作动机,转而对抗测试,结果反而对其不利,增加了其被误判的风险。

针对此种情况,在心理测试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测人应当在测试前通过测前谈话对被测人给予相应提示。通过指导语说明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构成,使被测人对心理测试技术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知。通过阐述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和测试效度,给予犯罪被测人心理上的压力,促使其采取应对动机,增加其整体的紧张度。相反,对于无辜被测人来说,测前谈话能够有效降低他们的测前焦虑,排除遗忘的误解,积极放松地配合测试。除测前谈话外,还可通过在正式测试前进行激励测试[10]的方式,让被测人进一步了解心理测试技术。

综上所述,被测人的测试动机会直接影响被测人在测试时所采取的行为,进而影响测试的效果。因而在测试前,主测人员应当通过测前谈话准确把握被测人可能持有的测试动机,通过其测试动机进一步推测其心理状态。在某些情况下,主测人员甚至需要主动出击,或通过指导语,或通过激励测试,对被测人的测试动机进行操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心理测试技术。若主测人员对被测人测试动机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视而不见,在实测时不予以重视,就有可能造成犯罪被测人测试时紧张度不够,导致测试效果不好,被主测人员漏过;无辜被测人过于紧张,心理生理反应太强,影响测试判断,甚至有被误判的风險。

nlc202309042303

以此類推,在心理测试技术的使用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对心理测试技术的影响,必须要对每一个可能影响测试效果的因素加以考察,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更好地为心理测试技术服务。在心理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心理痕迹动态分析技术、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再将测前访谈、实测操作同步评图和测后谈话综合起来,客观、严谨地对被测人进行分析,得出科学、准确、有效的心理测试鉴定分析报告。

[1]范刚. 从连破六起疑难命案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与应用[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 (1):131-134.

[2]范刚. 再论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 (5):132-136.

[3]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范刚. 刑事侦查心理学[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5]沈卫.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案件侦查[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 (11):152-153.

[6]孟庆茂,常建华. 实验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Zvi L,Nachson I,Elaad E. Effects of coping and cooperative instructions on guilty and informed innocents'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concealed inform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12,84(2):140-148.

[9]Elaad E. Effects of goal-and task-oriented motivation in the guilty action tes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13,88(1):82-90.

[10]激励测试,即在正式测试之前,给被测人进行数字测试或个人信息测试等游戏测试,使其了解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和高效度。

栏目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黄才玲

4.心理能力测试 篇四

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

人来到陌生的环境都会感到不适应,有的人表现强烈,有的人不太明显。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把一个假人头安放在猴子的身体上,然后把这个人头猴身的东西给其他猴子看,猴子表现出强烈的退缩和不安。这说明动物看到新异的东西时,会感到不安。人也如此,在新环境中,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不确定的,也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惧。

对环境的适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人的一生,环境总是在变化,人对环境的变化无能为力,但应该学会主动适应环境,以利于自身健康的需要,环境改变了,人们就会感到紧张、不安,这很正常。有的人能随遇而安很快适应,有的人则拖得很久,甚至焦虑不安。可见,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适应能力强的人心理健康水平就高。

5.心理测试题 篇五

1,Question:请选择你的爱情果:1柚子 2石榴 3苹果 4西瓜 5柠檬 6菠萝 7火龙果 8樱桃 9香蕉 10椰子.(只能选择一个哦)Answer:1初恋式的爱 2童话般的爱情3情人式 4老土式的爱情 5同性恋 6丑却甜的爱情 7贵族式 8一夜情 9常人式的爱情 10暴力式的爱(超准心理测试题)

2,Question:用第一感觉:我在你心中像哪种冰淇淋?1巧克力口味 2奶油口味 3香草口味 4香芋口味 5草莓口味 6蓝莓口味 7荔枝口味 8红豆口味 9咖啡口味.Answer:1心爱的人 2依赖的人 3知己 4暗恋的人 5亲密好友 6牵挂的人 7普通朋友 8讨厌的人 9尊敬的人(超准心理测试题)

3,Question:如果你参加一个吃西红柿比赛你认为怎么吃会获胜:(1)西红柿夹蜜饯(2)西红柿炒蛋(3)光吃(4)西红柿色拉(5)番茄汁(6)糖拌西红柿 Answer:婚后偷情率:(1)60%(2)40%(3)0%(4)20%(5)99%(6)200%(超准心理测试题)

4,Question:给你做个测试:你现在想想自己想到的第一个异性是谁,再给“日”字添一笔成为另一个字,想好这个字

Answer:甲:崇拜的人 目:未来老婆或老公 田:没关系 白:最爱的人 电:暗恋者 申:讨厌的人 旧:普通朋友 由:不信赖的人 旦:喜欢的人.(超准心理测试题)

5,Question:在冬日的下午,你一个人在散步,这时你最希望看到什么景色?A在沙滩上晒太阳的螃蟹 B风中摇曳的红枫 C美丽善良的采茶姑娘 D在空中飞行的一对黑鹤

Answer:A白痴 B弱智 C智障 D傻瓜因为这些景象不会在冬天出现(超准心理测试题)

6,Question:测验:以下几种方便面你最喜欢哪种1.鲜虾鱼板面 2.红烧牛肉面 3香菇炖鸡面 4.梅菜扣肉面 5.番茄牛肉面 6.红烧排骨面

Answer:1不太成熟,爱吃醋,占有欲强 2见异思迁 3感情专一,始志不渝 4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5.占有欲强 6专喜欢做第三者!(超准心理测试题)7,Question:当你赶路累了,一好心的女巫说送你到以下哪或者谁家里休息,你选哪个1红磨坊 2七个小矮人 3美人鱼 4一休 5饼屋 6茱利叶 7附近亲戚家 8不理她

Answer:1花心 2纯情 3对爱充满幻想 4心如止水 5实在 6渴望浪漫悲壮的爱情 7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8暂时不想谈恋爱(超准心理测试题)8,Question:给你做一个?情人节那天你与男(女)友在公园遇到了海洋动物义买.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海洋动物 1海星 2花斑鱼 3海龟 4海葵 5海马 6鲸 7珊瑚

Answer:爱情观分析 1尊重所爱的人值得托付终身 2极为依赖恋人 3情圣野心很大 4不太成熟爱吃醋占有欲强 5感情专一保守 6不专一 7色情狂(超准心理测试题)

9,Question:给你测试一道心理题:有金,银,铜,铁,玉,玛瑙,翡翠,草及石头共九种戒指,让你选,你会选哪个? Answer:金.代表花心.银是坚持.铜是顽固.铁是无情.玉是温柔.玛瑙是依靠.翡翠是真心.草是纯真.石头是永恒.这是人对感情的态度.准吧?(超准心理测试题)

10,Question:给你做道心理题:有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有四个环境:水.口袋.树上.土里,你可以把两个鸡蛋一起放,也可以分开放,你会怎么放?

Answer:生鸡蛋代表婚前, 熟鸡蛋代表婚后.水里:花心

口袋:专一 树上:眼光高

6.心理测试总结 篇六

为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我院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技能与方法,增强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长。我院团支部组织我院同学们开展此次“心理旅程”活动。旨在通过心理测试,希望参与者在“旅程”中能与自己的内心来一次交流,并对自己最近阶段的学习和前景规划,有一次较彻底的思考。

在活动前,团支部成员认真准备测试项目,对于活动所需要的各个项目做着充分的准备工作,把测试中所需要注意的项目认真传达给每一位同学为活动顺利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活动期间同学们认真填写测试项目把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各班级负责人起到了关键作用,组织同学们进行测试,并配合团支部工作把各个活动项落实。

测试的结果反映出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是比较好的,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给予关注,我院团支部将请心理老师阅读测试卷子,并对具体同学提出意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从活动的参与情况与反馈信息来看,同学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尤其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更重要。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内在基础。

心理测试已经完美落幕,留给我们的却是太多的工作经验。作为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就应该时刻怀着服务同学的精神,协助老师做好工作。举办一场活动不容易,但这却是考验我们能力的时候。在此,对本次活动中付出努力的各位表示感谢!辛苦了,各位!作为一个新生的部门,心部一直在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我们从活动中得到快乐、得到教训、得到经验,并一直勇敢地向前走去,我们坚信:心部能行。心部心部,永不止步!活动推进了同学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对自身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有一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响应

会计金融学院

团总支

工 作 总 结

会计金融学院

7.心理能力测试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辽宁、浙江、安徽、广东、重庆、新疆6省(直辖市、自治区)三类心理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心理科(简称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简称精神专科医院)、大专院校心理系/教研室/咨询中心/学院(简称大专院校)共151家,以及心理卫生协会(以下简称协会)12家。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每个项目省选择2个项目市,直辖市则在全市区范围调查。每个项目省(直辖市、自治区)调查设有精神/心理科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和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至少20家);项目市所有设有心理系/教研室/咨询中心/学院的大专院校;省级及市级心理卫生协会。各项目省可根据本省实际状况,扩充调查的项目市和有代表性的心理卫生机构。

1.2.2 定量调查

在文献查阅和专家评议基础上设计机构调查表,经过预试验修改后确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机构及人员状况、队伍建设、工作经费、工作开展情况。在调查员的帮助下,由选取机构相应部门负责人完成调查表。

1.3 资料处理

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AS9.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6个项目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调查163家心理卫生机构,包括15个市的65家综合医院、18个市的30所精神专科医院、11个市的56所大专院校(见表1),以及12家协会(浙江、广东、安徽、新疆、重庆5省(市)的5家省级协会;沈阳市、辽阳市、杭州市、台州市、阜阳市、广州市、深圳市的7家市级协会)。

2.2 机构与人员情况

2.2.1 机构状况:

调查的综合医院中,以三甲医院居多,共42家,占64.6%。调查的56所大专院校中,综合性院校24所(42.9%),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分别是12所(各占21.4%),其他院校8所(14.3%)。调查的12家心理协会共有511个会员单位,主要来自于医院(244个,占47.6%),其次是学校(159个,占31.0%);来自个体心理咨询门诊的有26个,占5.1%;其他机构84个占16.4%。

2.2.2 人员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的151家心理卫生机构(不包含协会)共有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简称专业人员)5188名,主要分布在精神专科医院(81.3%),其次是大专院校(10.6%)和综合医院(8.0%)(表2)。比较各类机构平均拥有的专业人员数,发现平均每家心理卫生机构(不包含协会)拥有专业人员34人,以精神专科医院最多(141人/机构),综合医院最少(6人/机构)。各省比较则以广东省机构平均拥有的专业人员最多(42人/机构),辽宁、安徽相对较少(24-25人/机构)。所调查的12家协会共有会员4847名,主要来自于医院(2297名,占47.4%),其次是学校(1285名,占26.5%),来自个体心理门诊的会员有196名,占4.0%,来自其他机构的会员有1069名,占22.1%;平均每家协会拥有专业人员404人。

151家心理卫生机构(不含协会)的专业人员构成状况如下:(1)年龄大多在20-50岁之间(占86.9%),以30-40岁最多(38.2%);(2)59.5%专业人员的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3)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分别占48.5%和29.4%,高级职称者仅占16.9%;(4)33.7%的专业人员具有本科学历,其次是大专学历(28.1%)和中专学历者(21.6%),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12.1%;(5)具有临床医学、精神卫生学和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分别占21.3%、16.0%和9.2%;50.6%的专业人员来自于其他非医学专业背景。

2.2.3 专业人员能力状况:

以是否能够处理创伤后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简称处理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发现:151家心理卫生机构(不含协会)的5188名专业人员中,(1)1452名具有处理能力,占28.0%,主要分布于精神专科医院,占67.2%(976/1452);(2)分机构比较,来自综合医院的专业人员中,65.2%具有处理能力;而来自精神专科医院的专业人员只有23.2%具有此能力;(3)按机构平均,每家机构中具有处理能力的专业人员平均是10名,其中精神专科医院拥有该能力者最多,平均33名/机构,综合医院和大专院校都是平均4名/机构;(4)分省比较,在安徽省,51.5%的专业人员具有处理能力,其余各省依次是辽宁(29.3%)、浙江(26.4%)、广东(28.2%)、重庆(26.0%)和新疆(15.9%)。

(注:*机构平均=专业人员数合计/机构数量,即每个机构平均拥有专业人员数量。

2.3 队伍建设

2.3.1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专家组建设:

151家心理卫生机构(不含协会)中有161人被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专家组”,主要来自于精神专科医院(40.4%)和综合医院(43.5%),大专院校占16.1%;54.0%在市级专家组,31.7%在省级专家组,14.3%在国家级专家组。按机构平均,平均每家心理卫生机构(不含协会)有1.1名专家被纳入了专家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平均每家有2.3人纳入专家组,综合医院和大专院校分别为1.0人和0.5人。

2.3.2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专业人才库建设:

151家心理卫生机构(不含协会)有195人被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专业人才库”,平均每家机构1.3名。195人中,56.4%来自精神专科医院,其次是综合医院(31.8%)和大专院校(11.8%);50.8%的人在市级专业人才库,37.9%在省级专业人才库,11.3%在国家级人才库。

2.3.3 心理卫生协会人才队伍建设:

12家协会中4家协会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重庆市、辽宁沈阳市、浙江台州市、广东深圳市)。共有会员172人,其中广东深圳120人、辽宁沈阳35人、重庆市10人、浙江台州7人。平均每家协会有43人。

12家协会共组建了231支常规的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其中浙江省66支、广东省60支、安徽省50支、辽宁省35支、重庆市20支。平均每家协会组织队伍19支。

2.3.4 培训/学术交流情况: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151家心理卫生机构(不含协会)派出专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共590次,7846人次;平均每家机构派出人员3.9次,52人次。专业人员人均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次数是1.5次(7846/5188),以大专院校最多(7.1次/人),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分别为0.9次/人和0.8次/人。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的级别以本单位组织居多,平均为19.6人次,其他级别依次是:省级(16.0人次)、国际级(9.1人次)、地市级(4.7人次)和国家级(2.5人次)。分省比较,则发现重庆市专业人员人均参加培训的次数最多,为4.8次/人,浙江省和新疆区专业人员人均参加培训的次数少于1次;从参加培训的级别来看,重庆以参加国际级和省级的培训为多,浙江以参加国家级培训为多,辽宁、广东和新疆以参加本单位培训为多,安徽则以参加地市级和本单位培训为多。在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12家协会共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题或相关主题培训/学术交流25次,参加人次数共计3567人次。

2.4 2008年度工作经费情况

2.4.1 总工作经费:

2008年度,163家心理卫生机构总工作经费共计6314.8万元,平均每家机构38.7万元。按经费来源看,44.6%的工作经费来源于本单位,其次是来源于国家级、省级和国际组织的经费,分别占15.9%、14.3%和12.0%。按各类机构平均拥有工作经费(每类机构拥有的工作经费总额/该类机构数)来看,精神专科医院拥有工作经费最多,平均是130.3万元/家,其次是心理卫生协会(38.7万元/家)、综合医院(16.9万元/家),最少的是大专院校(2.1万元/家)。

2.4.2 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经费:

在2008年的总工作经费中,涉及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经费占6.8%(430.2万元),平均每家机构可有2.6万元经费用于心理危机干预,其中,心理卫生协会平均拥有的心理危机干预经费最多,为7.4万元/家,其次是精神专科医院(平均5.9万元/家)、综合医院(1.9万元/家),最少为大专院校(0.7万元/家)。分省比较,辽宁省心理卫生机构有29.9%的工作经费用于心理危机干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广东(21.7%)、新疆(16.5%)、安徽(5.5%)、重庆(2.0%)和浙江(1.0%)。

2.5 工作开展情况

2.5.1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相关预案制订:

159家心理卫生机构(4家综合医院缺失数据)中,66家机构制定了预案(占41.5%),共164个,平均每家机构制定了2.5个预案(164/66)。一半以上的心理卫生协会(7/12)和精神专科医院(17/30)制定了预案,大专院校和综合医院相对较少,分别是37.5%(21/56)和34.4%(21/61)。各省制订了相关预案的机构占该省调查机构之比依次是:广东省(26/45)、辽宁省(13/28)、安徽省(9/22)、浙江省(9/24)、新疆区(9/27)和重庆市(4/13)。

2.5.2 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活动的情况:

2007年1月-2008年12月2年间,163家心理卫生机构共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活动19331场次,平均为118.5场次/家。在各种活动形式中,以开展个体咨询/心理治疗最常用,占84.4%,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各类机构中,大专院校组织的活动最多,平均为253.1场次/家,其次是心理卫生协会(见表3)。各省比较,新疆、重庆、广东三省心理卫生机构开展活动较多,平均每家机构组织活动的场次在100次以上,安徽、浙江两省次之,组织活动平均在50次左右,辽宁省平均每家心理卫生机构组织活动的次数为30次。

2.5.3 心理咨询热线/网上心理咨询设置情况:

163家心理卫生机构中,设置了心理咨询热线/网上心理咨询的机构有79家,包括35所大专院校、19家精神专科医院、19家综合医院以及6家心理卫生协会(分别是新疆自治区心理理卫生协会,辽宁沈阳、浙江杭州、安徽阜阳、广东广州和深圳市心理卫生协会),占总机构数的48.5%。分省比较,各省设置了心理咨询热线/网上心理咨询的机构占本省机构总数的比例均在40%以上。

(注:*平均=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活动的场次数/机构数,表示每类机构平均开展了多少场次的危机心理干预活动)

3 讨论与建议

3.1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资源、能力均显不足

我国心理卫生专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精神专科医院。总体上,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学历总体不高,非医学专业比例偏大,具有心理干预能力人员比例偏低。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队伍调查显示同样如此[6]。各心理卫生机构工作经费普遍不足,人财物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总体上占有优势。但人力资源和经费不占优的西部省份在应急工作中的力度并不弱于东部省份。可见,加强工作力度,不仅要有经费依托,更要有上级部门的协调与组织,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构能力。

3.2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专业人员中具有处理创伤后心理问题的比例普遍偏低,培训与学术交流机会不多,各机构的科研、政策制定、应急工作能力均显不足。提示一方面应加强专业准入制度,另外需要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几乎所有专业人员对培训给予很高期望,希望卫生部能够组织权威机构的专家,规范教材,采用分级培训的形式,定期进行注重实践的技能型培训。建议一方面完善人员配备,加强能力建设,如增加人员编制,保证各机构引进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人才,建立各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和专业人才库。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培训,由国家权威机构组织国内外应急专家担任师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师资培训,创造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平台。各级心理卫生协会可以在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建立工作交流网络。

3.3 工作方法亟待改进

各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形式较为单一,以对个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为主,针对公众的干预较少。建议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堂、心理咨询义诊等形式的干预活动。

参考文献

[1]姚玉红.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403-2404.

[2]刘新峰.试谈心理危机干预在事故应急救援及事故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4):73-78.

[3]赵国秋,汪永光,王义强,等.“4.28”胶济铁路交通事故伤员心理危机的干预[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8):800-803.

[3]赵炜,程云松,黎檀实.美国联邦灾难心理卫生服务系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9):576.

[4]巩嘉铠,冯淑华.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式和发展策略[J].北京医学,2005,14:10-12.

8.心理小测试 篇八

有一位女歌手,第一次登台演出,内心十分紧张。想到自己马上就要上场,面对上千名观众,她的手心都在冒汗:“要是在舞台上一紧张,忘了歌词怎么办?”越想,她的心跳得越快,甚至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就在这时,一位前辈笑着走过来,随手将一个纸条塞到她的手里,轻声说道:“这里面写着你要唱的歌词,如果你在台上忘了词,就打开来看。”她握着这张纸条,像握着一根救命的稻草,匆匆上了台。也许有那个纸条握在手心,她的心里踏实了许多。她在台上发挥得相当好,完全没有失常。

她高兴地走下舞台,向那位前辈致谢。前辈却笑着说:“是你自己战胜了自己,找回了自信。其实,我给你的,是一张白纸,上面根本没有写什么歌词!”她展开手心里的纸条,果然上面什么也没写。她感到惊讶,自己凭着握住一张白纸,竟顺利地闯过了难关,获得了演出的成功。

“你握住的这张白纸,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你的自信!”前辈说。

歌手拜谢了前辈。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她就是凭着握住的自信,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

《自信心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制订,它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测量个人自信心的量表。它共有10个测题,用以测量个人对自我感觉的好坏程度。以下是一组有关自我感觉的句子,请按你的情况作答。

1=很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很同意

1.有时候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1 2 3 4

2.我觉得我有很多优点。1 2 3 4

3.总的来说,我觉得我是—个失败者。1 2 3 4

4.我做事的能力和大部分人一样好。1 2 3 4

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1 2 3 4

6.我对于自己是抱着肯定的态度。1 2 3 4

7.我希望我能够更多地尊重自己。1 2 3 4

8.总而言之,我对自己感到满意。1 2 3 4

9.有时候我确实觉得自己很无用。1 2 3 4

10.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是与别人相同的。1 2 3 4

计分方法

在10个条目中,1、3、5、7、9五个题目的算分是反向的(即选1得4分,选2得3分。选3得2分,选4得1分);2、4、6、8、10五个题目的算分是正向的(即选1得1分,选2得2分,选3得3分,选4得4分)。

得分解释

10~15分:自卑者 你对自己缺乏信心,尤其是在陌生人和上级面前,你总是感到自己事事都不如别人,你时常感到自卑。你需要大大提高你的自信心。

16~25分:自我感觉平常者 你对自己感觉既不是太好,也不是太不好。你在某些场合下对自己感到相当自信,但在其他场合却感到相当自卑,你需要稳定你的自信心。

26~35分:自信者 你对自己感觉十分良好。在大多数场合下,你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你不会因为在陌生人或上级面前感到紧张,也不会因为没有经验就不敢尝试。你需要在不同场合调试你的自信心。

36~40分:超级自信者 你对自己感觉太好了。在几乎所有场合下,你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你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自卑。你需要学会控制你的自信心,要变得自谦一些。

我是谁——认识你自己

一、游戏名称:我是誰——认识你自己

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45分钟

(1)将战士们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甲开始自我介绍,乙负责记录。甲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然后甲乙角色互换。

(2)主持人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的记录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次活动的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哪一个比较困难?为什么会如此?两人之中必须有一个人负责整理讨论的结果。完成之后,由负责统计整理的人向其他人报告讨论的结果。

(3)汇报结束,请每位战士将其签名的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战友。而拿到签名纸张的战友则根据自己对此战士的了解,在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次向右传,直到签名纸张回到本人手里。每个人与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反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上一篇:大学生教师实习体会下一篇: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