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2024-10-20

初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6篇)

1.初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九年级以来,课堂全面回归传统,我也开始使用自己探索出来的模式进行教学。比如,针对课本内容多、层次杂的特点,在每次上课之前,我专门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把我在黑板上板书的重点内容抄到纸上,课下好好背之,下次上课时我提问。可以说,这种方法是我锻炼学生总结能力及背书能力的开端,此后,大范围的背书活动展开了。

在具体讲课的时候,我也开始注意向学生灌输知识之外的史学理论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很多学生到后来一见到我进班,就会想起来八个字,那就是我天天和他们讲的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分为二,有好有坏。“一分为二”本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史学理论观点,但是由于中国人向来具有直线思维的特点,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往往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对即错,因此普及这个观点便显得极为重要。很多学生经常问我,拿破仑是好人还是坏人?孙中山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从来不想一想,好人也做过坏事,坏人也干过好事。于是,针对这个问题,我就天天向他们灌输“一分为二”的观点。在讲具体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我也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他们。慢慢地学生们都接受了这个观点,有的甚至到了“过火”的程度。他们一从书上见到一个人,就找他的优点和缺点。在讲美国的开国功勋华盛顿的时候,书上并没有说他的缺点,只是高度评价了他的优点,于是有的学生便对我这个理论产生了怀疑,他们让我当堂说出华盛顿的缺点。其实,实话实说,华盛顿这个人的缺点还真的非常非常的少,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如果我说他没有缺点,那么这个“一分为二”的理论就站不住脚。幸亏我平时涉猎比较广泛,知道华盛顿家里养了很多奴隶,他当时没有废除黑奴制,这就为近百年后的美国内战埋下了伏笔。于是,从此学生们都认为不废除黑奴制是华盛顿的缺点。

这个时候,我还特别注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为“历史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我们学习历史,并不是要站在旁观的角度看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及有哪些人,而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入到自己的性格之中,利于人生的丰富与进步。因此,凡是能讲到可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时,我都不吝惜时间。记得当初讲《法国大革命》这一课的时候,课本只为拿破仑这个人安排了几百字的.内容,这是非常不好的。拿破仑坚韧不拔、愈挫愈勇、敢于战斗的高昂精神,对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具有励志作用,因此,我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这个人物。结束的时候,我还专门挑选十条拿破仑的名言,让学生抄到了书上,比如,“人生的荣光,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败屡战”等。我想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习得,向大人物看齐,当自己的人生遇到黑暗与困难的时候,可以获取持续进步的精神力量。

我的教学思想,可以在毕业之前在班里录毕业赠言时送给学生的一句话里得到体现,这话是:存中正平和之心,行利人利己之事。前面一句,是要求学生看问题做事情不要偏激不要非黑即白,而是像我以前经常讲的那样“一分为二”,区别对待。而后一句则是要求他们向华盛顿、波利瓦尔、章西女王、孙中山等人学习,做事情时,既要对自己有好处,更应该对别人有好处。

可以说,在九年级这紧张的一年中,我尽自己所能教学生课本内容,还尽自己所能教他们正确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观,我自认为已经“无愧于心”了。

关于纪律。九年级时的班级纪律已经大为好转。传统课堂占据上风,学生们已经被压制得有些习惯和麻木,不复有八年级时候的嚣张气焰。很多老师都已经使用了铁腕手段,上课时用巧妙的手段讽刺人、骂人,这已成家常便饭;让学生一站就是半节课甚至一节课,这也习以为常。在一些班里,我经常说“你给我滚出去”等话语,学生也没什么意见。现在让我总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我想至少有以下五个原因。第一,大环境变好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极度影响个体。当时整个环境是严抓狠管,一些调皮学生自无兴风作浪的环境。第二,我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束纪方法,这都是在残酷的现实中磨练出来的,每一条方法之后都有说不清的辛酸往事。第三,各班班主任加强了纪律管理,有些班主任开始坐班,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习惯上课不说话的“不正常”现象了。第四,有一些差生转走了。这些差生转走之后,不仅所在班级纪律为之一变,甚至整个九年级都发生了不少变化。我感到非常好笑,我教他们一年,都没有管住他们,最后还靠他们走人才了事。这让我想起了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学习好的,不是老师教的,学习差的,也不是老师教的。看来这话很有道理。第五,中招考试的紧迫感。无论如何,再不学习的学生也知道中考马上将临,也多少有了点紧迫感,这就为纪律好转准备了条件。

2.初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一、加强课外阅读, 扩展视野

“腹有诗书气自华”, 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 固然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关系, 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

首先, 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常发现, 无论课本中的文章写得如何精彩, 但不少学生对学习课文就是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的教法再不够灵活, 学生哪会有兴趣可谈?而对课外读物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兴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学好课本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加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力度, 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课外阅读可使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沟通。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生活就是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要联系生活, 因为脱离了生活, 脱离了人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习就如同断源求水, 折木求花, 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可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近乎封闭的校园之中, 对社会的接触面自然是狭窄的, 因此要使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活,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鲁迅先生说过:“大可以看看本本以外的书, 即课外的书, 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他还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 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 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 也要泛览。”从他的话里我受到启发:平时我让学生订阅《特别关注》、《青年文摘》、《读者》等。

二、重视知识归类, 灵活运用

在中考前的复习备考中, 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这也讲, 那也做, 生怕挂一漏万。教师和学生共同扫雷式地打起了题海战, 从第一册到第六册, 从字词知识到课后练习再到阅读分析, 题目无巨细, 样样做到, 弄得学生苦不堪言, 可结果仍不尽如人意。如何在短期的复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中考究竟“备”什么?

我想关键是注意知识归类, 理清复习思路。

初中语文课本共六本书, 如果逐本逐篇复习, 即使走马观花也得好几个月的时间, 而且学生可能复习了前面的, 忘记了后面的, 甚至张冠李戴。如果在备考中把各类课文和知识点加以归类, 复习起来就会条理清晰轻松自如。

不妨让学生这样一试:先把几册书看成一个整体, 再把课文分为记叙文 (狭义) 、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戏剧、文言文七类, 同类文章按“知识归类———着眼课内”的步骤, “重点复习”与“蜻蜓点水”相结合。以记叙文为例:

(一) 知识归类

1. 记叙的六要素;

2.记叙的顺序;3.记叙的人称;4.记叙的线索;5.记叙文围绕什么选择材料;6.记叙文中运用描写、议论、抒情各有什么好处。

(二) 着眼课内

选一至两篇记叙文重点复习。以《我的老师》为例。文中记叙了七件事, 可把“梦中寻师”这件事作为复习重点。作阅读时, 可指导学生根据“知识归类”中的知识点来设计题目, 并自行解答。很明显, 前五点学生做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难点是第六点, 但结合知识点告诉我们的答案, 再联系课文内容思考一下, 也就不感到困难了。例如:说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一句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很明显是抒情, 作用是什么呢?根据“知识归类”提供的信息:记叙中运用抒情是为了抒发作者对某人、某事物……的思想感情, 使读者受到感染。那么结合课文的内容, 这句抒情的作用就可以回答为“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使读者受到感染。”

各类课文按上述方式详细地复习一、二篇, 掌握作题方法并学会运用, 其它课文只需“蜻蜓点水式”地一带而过。

三、别“无米之炊”, 做“有米之炊”

作文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可现在学生作文之空泛令人头疼, 怕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 如何让学生作文成为“有米之炊”呢?

(一) 做有心人, 注意观察, 随时储备材料。

一到作文课, 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两点一线”, 单调、乏味。为安全着想, 学校也很少组织活动。的确, 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比较狭窄, 但也绝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游离于生活之外。只要引导学生做有个心人, 他一定会发现身边有好多东西值得存储起来。如:东邻种菜致富, 盖起了小洋楼;同班某学生迷恋网吧, 几乎走上了犯罪道路;今天, 备受宠爱的学习尖子理直气壮地对班主任说:“请不要私拆我的信件……”

(二) 变换角度, 一“料”多用。

一个材料, 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 可以引出多种观点和看法。同样, 一则材料, 只要善于变通, 可以作多种用途。观点与材料之间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如:据报载, 一出租车司机在求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 (货车逃逸) 撞伤的老人时, 先让老人写下证明, 证明不是他撞的, 然后才肯救助老人。从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心助人的好司机的无奈, 可以看到由于某些人道德沦丧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也可涉及到当今社会风气,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等问题, 甚至可以联系到“以德治国”理念等等。要做到一则材料多用, 关键要引导学生勇于思考, 勤于思考。

(三) 立片言, 使文章有文采。

有诗云:“万绿丛中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作文中若有几个靓词、靓句, 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同凡响的, 因而, 我很是注意让学生将学过的名言、诗句、成语、俗语等在文章中“卖弄”一番, 效果不错。

1. 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诗文名句及外国名言警句。

古诗文名句及外国名言警句前人精心锤炼出来的, 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时空的穿透力, 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 能使文章增色。比如:谈“立志”, 可用“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之高翔”等;谈“追求”, 可用“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谈“积累”, 可用“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等。

2. 将生活中的鲜活用语引入文中。

生活中的一些话语, 形象生动, 富有活力, 感染性强, 有些口语比较幽默风趣, 如能准确引入文章, 能使文章语言有味。比如:“打破沙锅问到底” (好问) 、“屋漏更遭连阴雨, 船破又遇顶头风“ (磨难) 等。

3. 恰如其分地引用成语。

成语高度凝炼, 含蓄隽永, 言简意赅, 引入文章, 语言增辉。如“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机遇) 、“见贤思齐” (修身) 等。

4. 引用谚语、民谣、广告词。

谚语、民谣、广告词, 清新生动, 内涵深刻, 富有哲理, 引入文中, 值得玩味。谚语如“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惜时) ;民谣如“工人担心下岗, 农民担心白条, 商人担心赔本, 股民担心被套, 学生担心考试, 贪官担心举报” (揭露某种社会现象) ;广告词如“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世界因你而精彩”等。

3.谈初三世界历史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三;世界历史;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12-02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学生很快就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初三学习当中,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问了我同一个问题:“老师,要怎样才能学好世界历史?”面对学生的困惑,我更加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世界近代史课。最终,我总结了近两年初三教学的得与失,现谈谈体会。

一、专有名词的解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掌握它对初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要让学生抓住这条线,首先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资本主义。早在中国近代史当中,学生就已经接触到“资本主义”,但更多的解释是:“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者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占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这样的解释精准、专业,但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学生不仅没有理解,反而接触了更多的像“生产资料”、“经济社会学”等陌生而专业的名词。最终,不仅学生如堕五里雾里,教师自己也觉得课很难上。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解释“资本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我有钱、有机器(资本家),为了赚钱,现在雇你们(出卖劳动力的人)为我劳动。哈哈,你们给我创造了大量的商品,但是我又把它们卖给了你,最终我就会越来越有钱,我的生产规模就会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我又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①你我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②生产出来的商品我是如何处理的?③如果我要进一步壮大实力,需要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回答完毕之后,我们总结出:“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雇佣劳动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制度、市场和原料”等。这样以后只要学生看到雇佣劳动或者市场、劳动力等词语时肯定就会想到资本主义。

这样的讲解或许不是很专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生活化,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乐于学。

二、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

1、设问渗透世界近代史的主线,即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学生基本掌握资本主义的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在上课时设置一些问题了:文艺复兴可以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什么?新航路的开辟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那些需求?通过有意渗透,学生便会慢慢将近代史中的事件和资本主义进行联系思考,这时我们只需要在每次单元复习的时候用较专业的术语帮他们归纳总结即可。

2、引导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即以国家为单位,构建国别史框架(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

国别史的学习主要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所以相对简单易懂。因此先学国家历史,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此国历史的整体理解,又有利于减轻基础较弱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的信心。

下面以英国的发展为例。

第一步,学生整理近代史中跟英国有关的事件。这一步我们要求学生把中国历史中他知道的相关事件写出来。(学生很快总结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鸦片战争。)

第二步,设问:英国资本主义要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者有利环境?(政府支持、先进技术、市场、原料、资金。)

第三步,将第一和第二步进行对应连线。(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支持;工业革命——先进技术;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鸦片战争——市场、原料、资金。)

第四步,利用大括号形式整理归纳,严格规范学生的用语和书写(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当学生逐步掌握了各国基本史实后,我们就可以把英国、美国等词语换成“世界”让学生去套用总结了。

三、借助翔实的历史文字、数据资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资料的应用,不仅在于它是否翔实,更在于它是否适用这节课,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如讲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时,最初我采用直接讲述法:一战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老旧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然后解释。结果,学生却更困惑。后来,调整后我只给了两则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说。材料如下:

材料一:(略)

材料二:1914年,英国殖民地3350万平方千米;俄国约为1740万平方千米;法国为1060万平方千米;而19世纪80年代以前德国没有殖民地,到1914年前后,他的殖民地仅为英国的八分之一。

设问:①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展最快的是那两个?②如果德国要加快发展步伐,还需要具备或者创造哪些条件?③20世纪初,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德国要怎么办?

准备工作就绪,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国家,他本人就是这个国家首脑,然后结合国际形势为本国寻找出路。随着学生逐渐感兴趣,他们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最终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德国想要发展更快的话,肯定要对外扩张掠夺,肯定会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冲突。这时我再进行总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及时练习,训练读题技巧

练习是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讲不练是不能巩固知识的,但是练习题也不能随便处理,见题就用,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慎重选题,材料要新颖,因为是初三,从中考的要求入手更好(最好能是中考原题)。适当的练习不仅能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而且能让学生自己再一次学着理解资料,获取知识,真正达到提升能力、学以致用的目的。

4.初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我是汾阳市义安中学教师吕效敏,于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从教十几年来,本人一直坚持专业理论学习,不断充电进修,一直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爱生如子,积极教改。

本人多次担任初三年级的政治学科教学任务。每学期之初,我根据《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即:加强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教育,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热爱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发展战略及建设成就教育,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几年来,我按照“打牢基础、增强能力、教书育人”的工作思路,坚持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本、教学和教法,积极参加政史组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平时课和公开汇报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不断总结探索教学经验,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于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对一些基本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并能正确的运用。采取课前提问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基础知识,课后精选习题或者自编习题布置成上交作业或者家庭作业,并通过做一些配套练习题,及时督促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配合学校通过月考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考试前组织学生复习,对于容易考到的地方进行重点复习,每次都对材料分析进行有针对性复习,这样让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考试后对试卷进行全部批改,并对学生考试情况、试卷等进行分析总结,为评讲试卷时做到有的放矢,在评讲中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改正,并做好笔记。通过考试、复习、评讲,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在教学中还有针对性地列举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并正确看待、认识和处理社会问题。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随机引入历史、地理、文学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好学生,今后成为一个责任心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和自己有用的人,潜移默化的达到初三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

对于初三年级学生来说,政治课是中考必考科目。作为初三政治课教师,我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理论、分析教学重难点到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巩固等各个环节入手,多方搜集资料,精心安排设计,丝毫不敢懈怠。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我努力改善教学手段,借助课堂辩论、讨论交流、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授课,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增强。我带的初三年级五个班,班级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每个班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也很大。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开学一个月后,即根据第一次测试成绩让每一位学生给自己订出目标,对于较差的同学多给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成绩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表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育教学中,我坚持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施教,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引导学生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余,我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课堂上,坚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

由于在实践中努力摸索领悟,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仔细研讨总结,我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多次考试中,学生成绩有了较大进步,及格率和优秀率居年级榜首。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普遍高涨。

5.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本学年,初三年级10个班的历史课由我和郑主任两个人任教,经过一年不解的努力,我们终于迎来了中考的大丰收,两率一分均取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被学校评为优秀备课组。一年来,我们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特总结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进入初三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在短短不到一个学年的时间把世界历史上下二册学完,并且要复习完整个初中6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好不容易,要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从初三开始,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特别是临近中考,七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二、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今年的中考和往年不一样的是,往年的分值基本是35-40分,今年变成了100分,这样出题的格局和原来肯定不一样,所以必须夯实基础。从课本做起。中考基础题占70%左右,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所以我复习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全面复习课本,一课一课的复习每课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跟上“全程导航”的练习题。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三、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一模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近代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是二轮复习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最好闭卷完成选择题,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字,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字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四、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每节课我们初三历史组都要进行集体备课,要求学生做的联系题,我们早做,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讲解,并且主动参加市区以及我校的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等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能不断了解外面的前沿信息。我主动向同行们学习、请教,对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与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取得好成绩而不懈努力!

2009-2010

初三历史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6.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在教学工作中,我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想方设法丰富课堂,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在工作中我踏踏实实,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对于成绩欠佳的“潜能生”我总是给予特别关注。对于他们的作业做到逐一面批,指出问题所在,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期望和信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还注重于学生交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将人本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之中,希望使学生成才更成人。

虽然长期任教初三化学,但我没有丝毫固步自封。我坚持与同行进行交流、研究,经常听课学习,吸取他们的长处以丰富自己。同时还经常阅读专业书刊,扩展眼界,注意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

教学之余,我积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这学期我所撰写的两篇论文分别获得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省级二等奖和市级一等奖。

7.浅谈初三英语教学 篇七

一、词汇教学:

初中阶段所学的单词约1300个左右, 大部分为常用词汇。不少学生平时没有拼读单词的习惯, 遇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突击一阵, 靠死记硬背完成任务, 事后很少复习, 更谈不上巩固, 因此掌握的单词少得可怜。而词汇教学又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到了初三阶段, 要掌握大量的单词及词组, 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因此必须要求同学们在拼读英语单词方面下苦功, 每人每天至少要花半小时拼读单词及朗读课文, 力求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师则应该经常进行抽查, 每周一次最佳。

二、语法教学:

教师必须对同学全面地进行了解分析, 找出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问题所在。对共同性的问题, 必须利用课堂45分钟有计划地突破, 特别是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名词性从句在复合句中的作用, 并需配合适当的练习, 务必使学生了解透彻, 融会贯通。不单是讲解, 还需做练习, 练习必须多样化, 由浅入深, 先是单项练习, 逐步过渡到综合性练习。另外还应尽可能配合课文复习, 突出一些语法重点与难点。教师所举的例句尽可能用学生学过的词汇, 以免学生分散精力。语法练习不完全是笔头练习, 也可以是口头翻译及造句等等。

三、阅读理解及听力训练:

这几年中考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于与课文难度相当的阅读材料还能对付, 对于稍有难度或难度较高的文章则不知所措, 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练习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培养学生更好的适应能力。关于听力训练, 应从初中阶段开始有计划地进行, 尽可能使用一些引进的教材, 尽可能让学生多听一些原版录音带。

8.初三化学课改教学难点解析 篇八

关键词:初三化学;课改;教学难点

一、前言

无论是教过或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化学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化学不同于文科,因为它需要理解,需要计算,是自然科学,但是它又不同于像数学、物理这样单纯的理科,因为化学的知识点很琐碎,需要记忆的零散知识点很多。所以在开始教学课堂之初我们就必须先让学生明白化学的学习既需要记忆,同时也需要理解,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各种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等,这是学习化学的大忌。而且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重要的是学生听明白学会,而不是教师的课程多么新颖别致。在化学教学中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

二、理论课教学难点解析

虽然新课标下初三化学难度及知识点有所增加,但是总的来说理论课教学的难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物质的化学名称、化学式、分子式及俗名的记忆和辨识

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学生因为初次接触化学,对化学式、分子式等的记忆不熟悉,物质的学名不能很快掌握,而且经常把物质之间俗名或学名与俗名搞混。这些难点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例如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有:二氧化碳与干冰俗名学名经常混淆,苏大和小苏打分不清;对于复杂的化学式不会读,如CuSO4·5H2O等有些学生很难读出。这些难点经常遇到,在教学中注意多加强调,帮助学生记忆。

(二)化学中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此部分教学像白色固体MgO、P2O5、CaO等,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等,红色固体Cu、Fe2O3、HgO等比较容易记忆何区分,这些不是新课标下的教学难点。通常在溶液颜色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很难记住。沉淀颜色如:蓝色的Cu(OH)2、红褐色的Fe(OH)3等学生不易记住,也不易区分。对于以上这些教学难点,应采取加强课堂实验的教学方法。课堂实验不同于学生实验,它不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而是老师动手学生观察,本人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记忆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仅仅是观察的主体,那么其所有精力将用于观察方面,其观察的仔细程度一定比学生实验高。但是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肯定是有一定欠缺的。所以为了加强学生对物质颜色、质地等的记忆,应多做课堂实验,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溶解性的教学难点

在溶解性的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学生对溶解性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溶解性的概念虽然简单,但是学生一旦做习题便会漏洞百出,对于此类问题就是应该多做题多讲解,这样学生才会记忆深刻、融会贯通。再就是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教师应帮助学生记忆此曲线,把特殊的物质跳出来特别记忆即可。在做题时要提醒学生善于联想到此曲线,要善于运用此曲线。

(四)酸碱盐的教学难点

酸碱盐的教学也是一大难点,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于化学物质的分类还不熟悉,所以很多学生一时分不清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是盐,而且学生很容易把所有的盐都和熟悉的食盐联系起来,这一点应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要树立学生概念重要的观念,概念不清将导致多种错误。所以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对化学概念的解析。

三、实验课教学难点解析

很多一线教师认为化学的学习就是做题,认为教学课时本来就少,而且还要拿出时间作为最后的中考复习。所以很多教师把实验课一减再减。此教学方法对于短期提高学生成绩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化学本来就是实验科学,没有实验的化学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从教师角度就应该注意实验课的教学。

新课标下化学课的教学任务是艰巨的,但是难点、疑点也会很快暴露并很快得到解决。只要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相信初三化学的教学将会变得轻松易学,学生也将会对化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参考文献:

9.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一、教学方面,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大纲,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不足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上还是自己讲得过多,放手让孩子们发挥的空间少了些,今后在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上面还应有进一步的努力和突破;

2、初三历史任务重、时间紧,教师要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构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从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3、作为历史教师,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备战中考,更应在授课时传递给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文化和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历史看似说着过去,但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又无不给现在以启示,像是诉说着未来。因此在课上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给学生以生活的启示;

4、在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相处中,时刻考验着教师的教育艺术水平。对学生讲大道理、老生常谈对于新时代的孩子来说,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例如如何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无痕教育,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给学生讲一则动人的故事或事例,或者一条感人的新闻,这样做往往会收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自身成长方面,勤奋不足,懒惰有余。要向身边优秀的同事多学习才是。

10.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一学期来,我坚持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服从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管理和领导,工作认真扎实,任劳任怨,不断求实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第一要让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第二,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第三,要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

具体做法: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④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很多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加强师生交流,让他们意识到

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第四,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教学课堂的改革对物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师德之外,还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是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作到一个“活”字,要精通专业知识,首先必须学好书本知识,学好书本知识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才能把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只有把知识学活才可能把知识教活,把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教学和谐统一的基本教学规律,课堂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指导下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地学。教学手段指的是教师用以运载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媒介。如课堂演示实验,电化教学等,在使用他们时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运用时选择恰当时机;不要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教师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实现的,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果,物理教学掌握语言艺术的目的,就是用最精练的,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物理问题理解得最清晰、最充分,表现在教师大量的准确的、适时的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中的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科学、标准规范,不论是讲解概念、规律、原理,还是使用专业术语,语言表达都要符合各门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完整周密,切忌用词不准,模棱两可,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地再现抽象的概念。教师语言还要有启发性,有幽默感,注重轻重缓急。

总之,本学期在教学方面,我既注意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注意了做好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今后我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2010----2011第二学期)

二龙乡中学

11.初三教学管理模式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管理 教学模式 优化路径

初中阶段在地方中小学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特别是初三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担负着为高中教育工作输送合格新生的重任,对其教学质量的要求自然较为严苛,探析这一特殊阶段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而做出合理的优化举措,有助于切实提升初中教学质量水平,强化初级中学阶段的学生基础。初中教育阶段是中学生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从服从教学管理到个性习得与长成的一个特殊阶段,特别是初三阶段,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避免学生在少年成长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的成绩两极分化、形成疏于学习的学生小团体等情况。优化初中特别是初三阶段的教学管理模式,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中学阶段学习模式,为其步入高中阶段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1.初三教学管理中教师素质优化路径

常见的初三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师能力塑造方面的思路模式,往往集中在知识储备情况、学生考试成绩衡量和出勤情况等可以通过直接考核、测评、量化评定来确定教学管理模式优劣等方面。事实上,伴随着我国新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强调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教学管理模式优化思路被提上议事日程。特别是新教育大纲的出台,新课程标准已经取代传统教学纲领性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考核侧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一考定终身”式的唯成绩论一元教学质量评定模式,注重对学生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的焦点,开始逐步转向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提升和教师团体素质能力拓展等多元方面。得益于对教师教学能力塑造方面优化思路的转变,初三阶段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索与创新在全国范围蔚然成风,立足与教师层面的初三教学管理模式探析,需要更为科学、高效和视角宽广的教师持续教育思维理念。

初中教学管理模式优化在教学管理职能强化方面,要求其教学整体组成的教师、学生和教材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教学管理评价方式的适应性革新。教师如何借助教材和教学课堂来更好的向学生授业解惑,这需要教师具备对初三年级学生心理成长情况的一个准确把握,从而细分教材内容,提升课堂效益,实现教师的知识讲授和学生的信息获取之间的有效供需平衡。具体来讲,在教学管理绩效评价方面,如何将教学成果与教学过程做到更好的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管理评价效果测试和知识讲授的良好平衡,创新初三阶段教学管理考核办法,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具有较为直接的积极影响。

2.初三教学管理的实施策略优化路径

初三教师在教学理念和学生信心增强方面的优化路径。初三阶段是学生即将毕业和面临新的教学模式的过渡阶段,就教育教学的本质而言,获得知识、学生生活理念和态度、做好事情、增长个人才干是任何一个教育教学阶段都必须坚守的教育管理目标,在初三阶段,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也赢立足这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对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管理。初三阶段的教学管理目标不止停留在“育人”目标上,更要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这就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机制。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停留在如何更好的做好知识、信息的灌输式教育,优化的教学管理策略应更为注重对初三阶段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教育理念转变等方面。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思想成长的教育,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培养目标设定和技能传授过程。在教学管理目标方面,更是要具有翔实的计划、可靠的方法,借助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来塑造教学管理新模式,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和成长的适应性,以较为准确的教学管理定位,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3.初三教学管理中的学生素质优化路径

初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更好的实现对学生在学业进步、知识习得、思路形成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培养目标,研究和分析如何更好的优化学生素质能力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倡导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和自我评估的学习思路,是打造一个具有自主意识和能动水平的初三学生的关键。在初三教学管理目标设定中,分析学生所具有的特征因素,发现初三年级学生所特有的自我意识成长、创新意识塑造和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和成长模式,从而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动力、爱学习、会学习的初中学生团体,显得较为迫切,也正是优化初三教学管理模式的一条必由之路。这就需要对这样几个问题做出较为翔实的思考和分析,其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初中课堂学习的讨论之中的意识,这是实现学生在知识交流和习得过程中,树立自信心的必要方法,其二是因势利导的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革新帮扶工作,是被动学习和信息习得过程可以得到更多关注,实现学生挑战自我、提出质疑、创新方案的能力塑造过程,其三是教师对学生的良性诱导作用,这是实现初三学生学习重要性认知的捷径,更是优化初三阶段教学管理中教师方面能力素质的一条捷径。

4.初三教学管理中路径优化的情感交流方面

良好的情感教育是构建起初三学生与教师、学习、家庭和谐关系的基石,更是提升初三教学管理模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初三教学管理中,教师应具备体察细微的情感辨识能力,做到与学生进行较为平等、融洽的情感交流,做到教学管理外的情感关注和帮扶,来减少师生隔阂感。同时,良好的情感交流和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同等地位的交流认知,适时的信任和表扬措施,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水平的充分肯定,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认知意愿的提高,在主动的学习目标导向下,将最终有助于推动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

小结

综上,初三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主要集中在三个主要方面,即初三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策略优化、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同时,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更是对初中教学管理目标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刚.初中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2(04)

[2]魏荣德.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初中教学管理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中).2013(04)

[3]李茂富.在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2)

[4]马国平.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和方法[J].甘肃教育.2011(20)

12.探析初三思想政治教学 篇十二

一、抓住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创新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要想取得新的创新和发展, 必须要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 虽然初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但这些内容主要也是在初一、初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无论题型怎么变化, 其解题的根源在于政治基础知识。加强对于政治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尤其是对教学大纲中所提到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研究和掌握, 是初三政治教学的主要任务。另外, 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会产生一些思想上的误区, 认为思想政治复习重点就是记忆和背诵, 只要能够将所学到知识背过了, 就算是复习好了。致使学生在初三思想政治的学习中, 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要知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思想政治考试的理念也在发生转变, 现在的思想政治考试不仅仅是记忆性的考试, 而是考察学生通过政治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要走出学生认识方面的误区, 将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转化为理解性记忆。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逻辑性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思维的方式来学习政治知识,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的试题主要分为知识的考察和能力的考察两个方面, 并且能力考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因此, 在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 不管是简单的客观题, 还是最后的综合分析题, 都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 小到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道德问题, 大到社会所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 甚至国际问题, 都会与思想政治教学有关。作为初三思想政治教师, 一定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 关注社会热点, 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手段来获得相关信息, 并及时做好记录, 为学生的中考奠定良好基础。例如, 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 教师可以将一些国家政策等热点问题融入到实际教学中,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最忌讳的就是脱离生活实际, 在任何情况下,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可以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的水平。如果脱离实际, 对于政治教学来说将会失去思想政治学科原本的价值意义。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对于学生的影响甚至比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更为重要, 学生心理情感的良好发展往往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 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注意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通过情感的促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 并且在这个时期有的学生开始出现叛逆心理。如果学生从心理上开始抵触老师, 那么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 在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重视时事政治的掌握, 还要积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了解学生的内心发展和需要, 帮助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在政治教学中感受到成功自信, 促使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四、加强中考信息的了解和掌握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最主要的任务是为了学生的中考, 及时了解和掌握中考政治的信息尤为重要。作为初三的思想政治教师, 除了要掌握中考信息知识以外, 还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联系, 尤其是向一些名校和名师主动请教学习。通过教研或者听课的方式, 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实现教学相长, 取长补短。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通过交流互动可以有效扩大资源, 增加彼此情感, 对于初三思想政治教学的进步是极为有利的。当然, 除了与外界交流互动以外, 加强教师自我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初三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重视研究与分析, 总结考试重难点, 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断努力。

总之,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 广大教师一定要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专门的教学实践, 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完成教学目标。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 学好思想政治课程不仅可以学到知识,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初三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尤为重要, 一方面是因为它在中考中占据了重要比例, 另一方面它还对于学生以后参与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结合初三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 就如何提高初三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三思想政治教学,基础知识,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史光照.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 (15) :177-178

[2]曹雁冰.基于初三政治课程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9)

[3]莫崇安.时政在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3 (32) :89

13.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苍梧县长发中学李石林

今学期,我担任091班,114班(上半学期)、094班(后半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本人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老师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较好的完成了我的本职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一学期工作如下:

一、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

二、业务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认真做好笔记,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教育教学:

1、备课

认真研究教材,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先会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准备、制作教具。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自修加班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

4、作业

我把每天的作业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做到全批全改。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五、存在问题:

第一次担任初三的任课,第一次面对那些书本,有许多困惑,有许多方面都不懂,不懂得如何把知识点串联起来,不懂得考试会考什么范围的内容,不懂得如何有有限的时间内去帮助学生复习,所以导致这次期考成绩不理想。

六、努力方向:

14.初三化学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化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化学史教学中,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科学成就让学生了解,这样一方面

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常见的碱教学时可以介绍侯德榜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化学家,并讲述他的伟大贡献,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这样的例子在化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容易完成的。例如: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两人)要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实验记录。而且要相互交换进行。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基本操作竞赛也是以组为单位,这样学生为了共同的目的会主动聚到一起研究各个细节,明确分工合作。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靠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最直接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规范实验药品用量、改进实验装置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等。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实验过程中,药品要按规定用量取用,没有规定用量的要取最少量;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这样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五、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15.初三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探讨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三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五级阅读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教育部2011)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缺乏正确的定位以及对语篇和文本分析的意识, 阅读活动设计不合理, 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非常重要。新课改提倡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阅读教学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课堂上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 围绕阅读五级要求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细节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初三阅读课的特征及学生的学习困难

(一) 教材阅读课特征

仁爱版初三年级英语教材阅读课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每个话题设计两篇阅读, 语篇长度为200 词左右, 生词量10~15 个。

2. 长句和难句多, 涉及到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复合句。

3. 阅读题材丰富, 包括人口问题、污染问题、英语语言、科技发展等。科技型、说明型、议论型、人物传记型等阅读文本也日益增多。

(二) 学生的学习困难

1. 初中学生所学知识有限, 词汇量小, 分析问题也不够深入。

2. 有些话题和内容需要学生的课外知识, 而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了解不多, 阅读难度大。

3. 试卷对阅读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 学生对难度大的文章望而生畏, 失去阅读信心和耐心。

综上所述, 基于初三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主要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方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以期提高初三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阅读前 (pre-reading)

阅读前的引导是教师引入正文的最好途径, 也是让学生能投入到后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章中, 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并激发阅读兴趣和欲望。

(一) 介绍与文章相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

例如, 仁爱英语九年级Unit 2 Topic 1 Section C:Noise Pollution, 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让学生知道: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称为噪声, 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 就形成噪声污染。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噪声污染及其危害的图片。背景介绍可以克服阅读的盲目性, 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阅读, 从而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

(二) 解决部分有碍阅读的生词

对于难度不大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 以培养学生猜词的技能。教师主要讲解一些难词、重点词、短语及句型, 尽量利用多媒体, 将图片和flash展示给学生。

(三) 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利用文章插图预测文章内容。例如, Unit 2Topic 2 Section C很多内容是科学问题, 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进行阅读, 帮助其理解。根据标题对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预测。例如, Unit 4 Topic 3 Section C:the imp ortanc e of comp uters,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学生较容易根据题目预测文章脉络: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重要性—计算机带来的一些问题。经过预测, 学生阅读的方向更加明确。学生就能在文章脉络中把握每个层次的大概内容以及每个段落的中心意思, 阅读就不会偏离主题。

三、阅读中 (while-reading)

这是阅读课的中心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获取信息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细节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使用一定的阅读教学策略, 对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起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通过快速阅读 (fast-reading) 提升阅读速度

快速阅读一定要进行限时阅读。初三学生要按五级要求做到每分钟40~50 词的阅读速度。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速度, 适应考试要求及高中学习要求。快速阅读能改正一些学生拖拖拉拉, 一碰到生词就查字典的不良阅读习惯。学生在紧张而又有目的的阅读中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当然快速阅读并不是漫无目地阅读,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猜词、找各段主题句、图片排序、回答基本问题等方式进行检验。

例如, 仁爱英语九年级Unit2 Topic2 Section C:Environmental Proble ms, 在限时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完成1b第一小题任务:挑选每一段的主题词。教师需要注意这个环节任务的设计不能过难, 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 否则易打击中下游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 通过细读 (careful-reading) 提升综合能力

细读是课堂的主要环节, 旨在全面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完成不同任务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细节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材中阅读课的1b、1c等均是围绕文章设计的不同梯度的任务, 学生可以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学生的普遍问题, 并穿插讲解一些本课的重难点内容。教师一定杜绝逐句讲解文章句子意思,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

(三)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中等生和学困生在细读中会有许多问题不理解, 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尽相同, 教师逐句讲解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可以4 人一个小组, 在细读后对仍不理解的问题, 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中下游学生解决一些难题。教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点拨或讲解。小组合作方式不仅可以调动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很好地解决课堂语言知识问题。改变“教师一言谈”的课堂模式, 符合课改提倡的“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教学模式。

(四) 适时进行朗读

长期缺乏朗读会导致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下降。学生在完成快速阅读和细读任务后, 要通过朗读的方式把习得的词汇、句子乃至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存储在脑海里。

四、阅读后 (after-reading)

快读和细读的完成不应该是一篇课文阅读教学的结束。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对阅读教学的拓展, 力争做到把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并围绕已学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活动:

(一) 复述课文, 分角色扮演

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复述课文, 这种方法比较枯燥。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具体特征选用一些文章, 如故事性的文章让学生结合插图和关键词进行故事加工和展示。

(二) 开展讨论、调查和采访

如Unit 3 Topic 3 Section C,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讨论、调查和采访, 了解不同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学生可以讨论文章内容, 也可以跳离课本, 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 真正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示。

(三) 开展辩论赛

辩论赛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如Unit 4 Topic3 Section C是有关计算机优缺点的文章, 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学生在辩论中以小组形式组织辩论素材, 可极大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 进行相关内容的写作

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容开展, 非常适合知识整合和写作。如Unit 2 Topic 1Section C, 教师可以在讲授完该文章后让学生写相关内容的文章, 如water pollution写作是阅读的深层次运用, 反过来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总之,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教师要通过坚持不懈地运用教学策略, 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任务,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6.初三时事政治教学浅议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27—01

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会考的必考内容。面对纷繁复杂的时政内容,如何进行时政教学,是每个任教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进行时政教学,笔者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政内容必须同教材紧密结合,找准结合点

时事政治它不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内容,而是同教材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日常学习的政治课的相关理论和观点都是对它最有利的诠释和说明。如:“两免一补”政策和废除《农业税条例》都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就应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理论和观点解决现实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进行时政教学时,关键是教师应找到其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政内容同课本哪一方面的知识相关,教材哪几个理论和观点能解释说明这一现实问题,只有做到用所学理论和观点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把枯燥的时政内容教活,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时政内容要做到热点和考点紧密联系

面对一年内众多的时政内容,教师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呢?最主要的就是要抓热点问题。所谓热点问题,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关注程度很高的问题。如:“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等。对于热点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坚持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方法去正确看待,因为有些热点问题它不是现阶段初三学生用所学知识就能够解决了的。如:“五个统筹”问题,它设计的面很广,是目前初三学生不能全面认识的问题,所以它尽管是热点问题,但不是初三学生所应特别关注的问题。而学生关注更多的应该是考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热点问题和考点问题紧密结合。在平时的时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考点和热点问题,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必要的时政内容,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时政内容要关注学生生活视点

围绕学生成长,让政治教学回归生活,这是课改新理念的核心。离开了实际生活的引导,不关注现实生活,时政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在时政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使其主动去发现探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让学生分析造成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原因,并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多角度思考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对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这样既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

四、时政教学要针对学生实际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政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时政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其他教学都有统一教材,而时政教学却不具备这些条件。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花费较大的气力。再加上时政学习多为记忆性内容,有的还需要准确记忆,这就更加重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学生思想上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是很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时政的积极性。

首先,应向学生讲清学习时政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明白,作为跨世纪的青年,担负着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不但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的风云变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时代给他们提出的要求。

其次,开展一些有益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时政的积极性。如:每天安排学生就当天要闻召开新闻发布会,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时政的积极性。

另外,时政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五、时政教学要学会“抓大放小”精心筛选

上一篇:最新文员个人工作心得总结下一篇:假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