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建设工程示范

2024-08-18

昆山市建设工程示范(精选7篇)

1.昆山市建设工程示范 篇一

新民中学创建乐山市校风示范学校自查

报告

校风是学校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以及后勤服务风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精神面貌和思想水准最直接的反映。加强校风建设,树立良好校风,形成“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貌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校自1998年10月建成犍为县校风合格学校伊始,就把创建乐山市校风示范学校作为近期奋斗目标。经1998年至XX年近8年的努力奋斗,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的软件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育人环境再次优化。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学校大力加强校风建设,深入开展“三让一树”和“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活动,特别抓好“四风”建设。经自查,现已基本达到市级校风示范学校的标准。现将我校创建乐山市校风示范学校的自查情况报告于后:

一、领导作风

我校现行领导班子于XX年下期经犍为县教育系统学校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后组建。班子配备齐全,设校长1人,书记1人,工会主席1人,教务主任1人,政教主任1人,后勤主任1人,教科室主任1人,办公室主任1人,共8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足35岁,全为本科学历。

领导班子成员政治思想素质好,能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领导班子成员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强的驾驭全局的能力。学校坚持“一手抓教育教学质量,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管理方针。近年来,改革与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受到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领导班子成员勤政廉洁,克己奉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班子成员全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其中任初三教学5人、任初二教学1人、任初一教学2人,且每人周课时均在8节以上。班子成员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干群关系融洽,集体功能发挥较好。领导班子成员既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我校自1999年下期开始创造性地试行了“学校竞聘班主任,班主任选科任教师,科任教师选班级”的双选任制。这种“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上档升位提供了有效的人力支持和制度保证。据悉,这一改革在全县范围内均属首创,得到了各兄弟学校的肯定,且被广泛借鉴和推广。

领导班子成员重学习、重提炼、重创造、重内涵。经过36年的积累、梳理和完善,逐步提出了“人文结合,特长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学生”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依法治校,德政美校,科研强校,育人富校”的办学原则;形成了“教育环境人文化,学校管理目标化,教学活动多元化,文明校风现代化”的办学理念;打造了“勤奋、进取、和谐、致美”的学校精神;营造了“严谨治教、敬业爱生”的教师教风和“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学生学风。“德者智,智者能,德智双健,立体成人”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流学生”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我校高度重视创建乐山市校风示范学校工作。为了加强组织领导,以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好这项工作,特组建了创建乐山市校风示范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校

副组长:支部书记 成

员: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后勤主任、教科室主任 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创建工作;学校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全校师生齐动员,共努力,有条不紊地做好此项工作。

二、教师教风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我校极为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均有了明显提高。

我校通过党组织活动、工会活动、教职工大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教育理论,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政治业务学习活动,每人每期完成学习笔记2万字以上,完成心得体会4篇以上。我校还制定了新民中学《教师一日常规》、《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敬业乐教、忠于职守、注重形象、以德育人、依法执教、文明执教等为主要内容规范教师行为。通过各种形式,在教职工中倡导树人先正己,以身作则,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教育,终生从教的职业道德。我校教职工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职业道德高尚。多年来,我校教师遵纪守法,无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教师们时时刻刻以“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来鞭策、警示自己,塑好警示形象,形成了严谨、求实、善诱、爱生的教风。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和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差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并持之以恒。教育中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尊师与爱生”在我校以蔚然成风。许多教师无私奉献,有不少教师带病坚持上课,直至积劳成疾。也有许多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比如:65岁高龄的王尚云老师退休后仍坚持为学校印刷试卷;即将退休的老革命黄耀先老师还战斗在8个班的地理教学第一线;和蔼可亲的杨定老师以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全校师生,于XX年09月被评为镇级“师德标兵”。“业精于勤,荒于嬉”。在教育教学中,我校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教研教改成效显著,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校内外教研和撰写教研论文活动,1998年以来,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05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06篇,在市、县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2篇,教师教学论坛盛况在四川《教育导报》新闻发布(XX.02)。骨干示范表现不俗,近年来,新民中学产生了市级骨干教师01人,县级骨干教师03人,学区级骨干教师08人,校级骨干教师24人。其中,在参加赛课活动获市级奖03人,县级奖03人,学区级奖06人。

我校教职工在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教师学历合格率已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截止XX年06月,我校74名教职工中,本科学历36人,专科学历27人,中师(中专)学历11人。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近几年来全部达到上级规定的学时任务,各项职业技能考核全部达到相关标准。

三、学生学风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学生手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抓好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内容,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着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如:

“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三理”教育——心理,生理,伦理。

“三自”教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六好”教育——用好一只笔,读好一本书,作好一件事,练好一身体,建好一人格,创好一特长。

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参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新民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新民中学安全生活守则》、《新民中学住校生守则》、《新民中学学生奖励办法》、《新民中学学生违纪处理办法》、《新民中学学生操行评比办法》、《新民中学文明寝室评比办法》、《新民中学文明班级评比办法》等一系列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的规章制度。为了规范管理,实行了佩带学生证和学校门岗值勤制度,门岗监督由各班学生轮流担任。特别近几年来实行的卫生、风纪监督岗制度和每月开展的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制度,以及期末开展的“十佳中学生”、“三好学生”,“步步高少年”等评选活动。对树立优良的学风,起到了突出而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努力养成勤奋、进取、尊师、诚实、守纪的优良品质和学风。

我校历来重视德育工作,组建有以支部书记彭明春为组长,政教主任刘明具体负责,各班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学会做人”摆在首位。把今天的努力与明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远大志向。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细心教育培育,现在我校各班级班风纯正、学风浓郁。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努力、好学多思;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打架斗殴;学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乐于助人、拾金不昧;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讲卫生,爱护清洁和教园环境;关心集体、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集体和学校的荣誉;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正是我校优良的校风学风,所以才有近年来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愿意到我校读书求学。本期,我校学生已达到1105人,教职工总数达74人。

四、后勤服务风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我校各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后勤工作,由后勤主任全权负责。精心挑选后勤工作人员队伍,定期组织后勤人员参加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后勤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清醒的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服务育人的意识和技能。落实后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学校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养成“耐心、热情、周到、守信”的工作作风,热心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我校在后勤管理中,坚持“选好人,用好钱,管好物”和“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原则。一是保证教育教学之需,每期开学前除提前做好各类教学用书、学生书本以及各类教学物资、各种教辅资料的采购供应外,每期都要千方百计挤出数千元的资金为全校师生征订各类相关的报刊杂志,以方便检索教育教学之需。二是每年都要多方面筹措资金数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现在校园的布局基本合理,无危房和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学校食堂的建设和管理,始终坚持为师生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吃饭问题历来是教师、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今年我校投入资金7.5万元用于食堂改造,使之面貌较之以前大为改观,并且将激励机制引入学校后勤管理,对学校食堂实行分散招标竞争承包,使食堂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为师生服务更加周到。学校经常定期和不定期的对食堂进行检查,尤其加强了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检查、督促,学校从未发生过师生食物中毒等意外事件,现在我校食堂的主副食品的花色品种多,饭菜质量高,师生感到满意。

五、教育教学管理

管理生效果。我校牢固树立了“向管理要质量”的指导思想,完善了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制度,实行了定员管理、定责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等一系列具体管理办法。各项工作均做到了工作之前有目标计划,工作过程有检查监督,工作结束有考核评价。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了课程计划,按部班标准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开齐开足实验课、地方课、健康课、综合实践课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了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除掌握基本的文化科学外,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特长训练,开辟了校本课程,成立了美术、书法、足球、篮球、合唱、舞蹈、乐器、田径、举重、计算机等课外兴趣小组。有些兴趣小组如合唱、美术、举重等已成为我校的特色教育。我校坚持不懈的抓好教研工作。学校教科室主任专管教研教改工作。以听课、说课、赛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上档升位。

学校资料与档案完善。各部门的工作计划、记载、总结,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班主任及教研组长活动记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资料,教师继续教育资料,学生学籍资料等一一齐全。学校每期召开一次家长会,班主任有家访记载。

我校坚持了规范的升降国旗制度,坚持了国旗下讲话。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管理促佳绩,不懈的努力使我校取得了不扉的成绩: XX年战绩优异。县前500名,占30人,800分以上顶尖学生3人,其中刘帅819分(列县第九名)、吴梦舟809分、李游802分,三学生名扬县内外。县前2500名优秀学生达136人,超目标18人,升幅列县一流。普通高中硬上线146人。考入犍为一中740分以上拔尖学生30人,雄居县第4位。

XX年成果显著。县前50名,占04人,800分高手列县前11强。县前2500名优秀学生达129人,普通高中硬上线148人。考入犍为一中708分以上拔尖学生37人,创重高历史之最,全面完成“双高”任务。实验、体育考试列县一流。XX年再创新高。重点高中硬上线37人,普通高中突破170人大关,职业高中生机盎然,县内外职业高级中学入学人数达112人。尤其引以为豪的是在犍为县教育局综合评估中获得了第四名的佳绩,再次刷新了新民中学的历史记录。体卫成就,令人瞩目。近年来,我校体卫发展迅猛。《体育合格标准》合格率10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8%;毕业体育合格率为100%。XX-XX年学生参加区、县、市级中学生田径体育运动竞赛,获金牌48人,银牌17人,铜牌28人。由乐山市唯一的国家级举重裁判王吉堂同志执教的新中举重队声名远播,战果辉煌:在XX年市运会上学生吴静获女子举重冠军;在XX年县选调比赛中获三金三银二铜,团体第2名;XX荣获县级举重布点优秀学校,受到县政府、文体局和教育局的高度评价,并作学校举重传统项目管理专题交流;XX年11月参加县级举重布点学校比赛,获三金二银一铜,再夺男子团体冠军。

艺术特长,不断发展。学生劳技、音乐、美术合格率在95%以上;能识简单的乐谱,对音乐课学过的歌曲会唱,音准好,节奏感强;能作简单的素描写生和水彩画。学生绘画、剪纸、书法多次在县级展出并获等级奖;学生微机操作竞赛获县级三等奖;XX年获省级少年百科知识竞赛先进集体;XX年县中学生第三届艺术节歌唱文艺比赛获县二等奖。

综合能力,大幅提高。XX年学生张玲玲参加县创建学习型家庭征文获县政府级一等奖;XX年学生张亚男参加县中学生演讲获二等奖;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科竞赛,获国家奖2人,省级奖20人次,获市级奖50人次。

实施“普九”以来,我校年年巩固和发展了“普九”成果,每年的普及程度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年年复查合格。我校的办学效益显著,学校事业不断发展。

六、校容校貌和校园文化建设

新民中学自1970年09月01日创办以来,在较长时间中,由于办学金费十分紧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一直跟不上学校发展壮大的需要。实施“普九”以来,随着教学楼和宿舍楼的相继投入使用,校园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才摆上议事日程。1997年3月,“普九”验收合格后,我校每年都要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整治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最近几年我校累计筹措资金十几万元用于校园绿化、美化,整治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使校容校貌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观。

学校狠抓清洁卫生的检查、评比、奖惩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校园卫生基本达到了“无卫生死角,无脏乱差寝室”的要求。学校还充分利用楼道、橱窗、走廊等场所挂置中外名人画像、光荣榜、爱国主义图片等,以美化校园。我校近年来极为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现在学校“三栏一站”齐全,发挥有效功能。风纪评比栏,校园专刊栏,阅报栏,规范实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天定时播音。在校园内设置有内容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树文明校风”,“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号召性标语11幅。在校园内显目地点设有“遵守学生守则,做文明学生”,“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轻声细语、举止文明”,“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爱生、敬业、尊师、守纪”等提示性标语26处。所有这些,对规范学生的言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我校致力于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校风建设,使得各项工作沿着正常的发展轨道不断进步,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学校近年来一直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公众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校于1986年建成局级文明学校;1989年获县级“先进职工之家”称号;1996年、1997年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1997年被中共犍为县委、犍为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建成县级校风合格校;XX年评为教育装备管理使用县级先进集体;XX年学校工会评为县教育先进集体;XX年评为少年百科知识竞赛省级先进集体;XX年被乐山市爱委会授予“市级卫生单位”称号;XX年建成县级绿色学校;XX年评为县级举重布点优秀学校;XX年评为县级优秀党支部。XX年在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级学校。

我校在创建乐山市校风示范学校的过程中,虽然做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跟先进学校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请各级领导放心。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创建乐山市校风示范学校作为新的起点,客观反映成绩,努力克服不足,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及“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发扬“载人航天”和“红军长征”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再创佳绩。

2.昆山市建设工程示范 篇二

昆山杜克大学于2013 年9 月12 日获批正式设立。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对于探索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价标准, 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 进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昆山杜克大学筹建和正式设立的背景及其释放的政策信号

( 一) 背景

杜克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3 年9 月10 日公布的全美大学排名, 杜克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并列第七[2]。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国家“985 工程”和“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两所高水平大学共同设立的昆山杜克大学, 推进了我国“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与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办学的进程。

两所名校能够强强联合,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各自国际化的战略需要。杜克大学向来重视国际化, 将国际化作为历次战略规划的重点和特色, 并将其视作成为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可以在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院长布莱尔·谢波德的话中得到充分体现: “杜克在美国不会打败哈佛, 但我们如果国际化, 在中国、印度、中东成为当地的最优秀的大学, 我们就有机会。”[3]同样, 武汉大学也把国际化办学作为一项发展战略, 推动从“礼节性交往”向“实质性合作”、从“知识输入”向“互利共赢”、从“交流”向“交融”转变, 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成功办学模式和有效管理经验, 藉此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提升科学管理水平[4]。

那么, “世界名校缘何相中中国小城”? 这个问题不仅在国内引发了热议, 还曾一度遭到了杜克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的质疑。其实答案很简单———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昆山市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 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 东距上海市中心50 公里, 西邻苏州市区26 公里,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 ( 市) 首位, 是中国18 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近年来, 昆山正经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现“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的跨越。转变发展方式, 最根本的是依靠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因此, 创办一所世界性大学,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是昆山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要继续领跑长三角同级城市的需要, 同时也显示了“昆山广纳人才的战略、筑巢引凤的渴望、与人才强市的决心”[5]。

( 二) 政策信号

昆山杜克大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由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的第2 所法人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它的顺利获批, 释放了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发展的政策信号。第一, 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武汉大学作为国内著名高校, 选择世界顶尖名校杜克大学作为合作对象, 充分遵循了“门当户对”、“强强联合”原则。第二, 对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成果显著、管理制度完善、社会声誉良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加强宣传, 发挥其示范作用。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建设, 通过树立标杆和典范, 探索总结典型经验, 有利于服务和引领中外合作办学整体健康发展, 引导社会舆论向好的方向转化。昆山杜克大学作为中外名校强强合作的典范, 被赋予了“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厚望。第三, 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强调和鼓励高水平大学的强强联合。第四, 当前教育行政部门正在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建设, 分类指导, 择优扶持。

二、昆山杜克大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 一) 精细化、高水平的定位

昆山杜克大学办学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小规模的精英教育。与其他中外合作大学相比, 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最先实施全球健康、医学物理学、管理学研究生项目, 以及一些本科生培训、交流项目; 等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 才会开展本科生教育。这种定位与发展策略, 首先取决于其母体大学的办学传统。杜克大学一直秉承杜克先生的办学宗旨: “本大学的所有部门应该注重卓越而不是规模, 要以质量———教师的质量和学生的质量为目标, 而不是以数量为目标……。”[6]此外, 杜克大学具有与我国其他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的基础。因此, 以招收硕士起步, “龟速发展”, 小而精办学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也体现出杜克大学负责、谨慎的办学态度以及追求卓越、注重质量的传统。同时, 这也是充分考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后作出的慎重选择。在我国, 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和培养方面, 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更有利于昆山杜克大学大胆进行探索和突破。同时, 专业硕士教育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 常因忽视职业素养、空谈理论遭到诟病。昆山杜克大学即将开办的三个硕士专业, 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其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国内高校相比, 会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同时也会给其他高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二) 国际化的生源与师资

一所国际化的大学, 要有国际生源与国际师资。杜克大学向来重视国际化, 致力于成为全球社区的一部分。其在1994 年的国际化战略规划———《杜克大学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就提出, 要提高外国学生的比例; 2001 - 2005 年的战略规划强调, 在冷战后的国际新环境里, 人们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公民, 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的成员, 杜克大学的责任是教育学生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合作相处; 2006 年的规划将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教师定为具体目标, 明确提出要集中资源聘用、保留和支持有才华的国外教师和学生[7]。秉承杜克大学多样化的办学理念, 昆山杜克大学2014 年首批启动的硕士研究生学位项目, 招生规模为400 - 500人, 目标学生50% 来自中国, 50% 为国际学生。在师资配备上, 昆山杜克大学将以杜克大学为基础, 寻求全球师资的加盟。前两年将有50 多位杜克大学的教授在昆山授课, 随着学校建设日渐完善, 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优秀教师加入。但还是会保证至少1 /3 的师资来自杜克大学。同时, 将参照杜克大学采取非终身制聘任, 打造一个动态流动的队伍, 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8]。

( 三) 跨学科、应用性的课程设置

昆山杜克大学前期仅开设的3 个硕士项目, 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昆山杜克大学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的昆山阳澄湖工业科技园, 近年来, 昆山地区经济发展迅猛, 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 ( 市) 之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昆山也面临推进国际化进程以及实现产业经济转型的新需要, 商业、医疗与社区等亟待发展。因此, 优先发展医学、管理学, 有利于为昆山市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昆山杜克大学的专业设置还体现出浓重的学科融合色彩。以全球健康理学为例, 据介绍, 它将致力于疾病预防, 但会从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多方面探索导致疾病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健康公平性, 将汇集医学、公共卫生、法律、经济、政策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授课[9]。这种设计与杜克大学素有进行跨学科教育与研究的传统有关。杜克大学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跨学院、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如约翰·霍普·弗兰克林人文主义研究所、基因政策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等, 还于1990 年设立了副教务长跨学科研究办公室 ( Vice Provost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 为教师提供跨学科发展机会和大学论坛, 鼓励跨学科合作[10]。引进跨学科教育模式, 不仅有利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还有利于为我国高校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提供鲜活的案例和有益的经验。

从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来看, 昆山杜克大学十分注重课程的应用性。以管理学为例, 学生要在10 个月中学习15 门课程, 每门课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为主, 主要在于完成学生的职业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团队意识和职业素养; 另外, 学校还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名职业导师, 并建有完备的校友数据库, 学生们在求职时, 可以方便地查询校友求职去向、工作去向, 由此向校友咨询求职事宜, 并得到校友不同程度的帮助[11]。

( 四) 强有力的政府支持

昆山杜克大学由美国杜克大学、武汉大学与昆山市政府三方共建。选址昆山, 一是昆山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与经济基础, 二是昆山市政府为学校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撑。昆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 致力于创办一所教育与科研并重的世界一流大学, 旨在培养大批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 通晓国际规则,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因此, 昆山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与杜克大学的合作, 曾就合作事宜与杜克大学进行过多次深入探讨和友好磋商, 并为昆山杜克大学提供了1000 多亩土地, 以及其他硬件设施。

三、昆山杜克大学正式设立的示范意义

( 一) 引进教育资源的优质性

尽管优质教育资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一所一般的大学也有优秀的、有特色的专业, 值得我们引进, 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是, 对于独立法人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而言, 外方合作学校是否是高水平大学至关重要。这个问题在其他教育输入国也引起了充分的重视。例如, 对于海外院校如何在印度设立分校, 印度政府近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较为严苛的标准, 首先规定, 印度只对全球排名前400 的大学开放申请资格[12]。目前, 我国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 要求“列入‘211’、‘985’工程的高等学校应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出发, 开展高质量、高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13]。作为中美名校的“混血儿”, 昆山杜克大学具备先天的优良基因, 基础好、起点高, 是利用两国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道路的典范。

( 二) 办学层次定位的明确性

办学层次的定位是高校在办学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它是决定高校能否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关键因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不在于多办几所大学, 多提供一些受教育机会, 而在于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 推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因此, 中外合作办学应避免一哄而上, 避免办学定位趋同; 应根据母体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办学定位做出理性选择, 从而使中外合作办学整体上具备层次完整鲜明的结构, 在不同层次上发挥各自的作用。昆山杜克大学小而精办学, 首先开展硕士项目, “龟速发展”, 符合其自身的优势和传统, 也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是遵循中外合作办学规律的表现。

( 三) 学生构成的多样性

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合作相处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书籍、实验室等进行学习, 还可以从一起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那里通过讨论和交往学习到很多东西。最好的学习经验是与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经济背景、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的人互相讨论, 这样往往能够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曾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第11 任校长, 现任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的杰弗里·雷蒙教授认为, 要考察一所大学是否具备培养未来领袖的能力, 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跨国界、多元文化的氛围。“现代社会要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有效地合作, 从来自不同文化的不同视角中获益, 并避免文化冲突带来的误解。而大学教育是培养这种有效的跨文化能力的最佳时机,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一所大学的学生群体中, 来自任何一国的学生数量都不应该超过总数的60% 。”[14]有研究表明, 少量的留学生并不会给本土学生带来很多的国际化的体验, 对整个学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作用也不明显。《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 中外合作办学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一般的理解是,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中, 中国学生不得少于50% 。在此基础上, 国际生源的比例越高, 越有利于营造国际化的氛围, 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的能力, 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在学生跨国流动日益频繁、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中, 作为一所新建立的学校, 昆山杜克大学如果能够按计划招收一半国际生源, 也是对其国际声誉、办学质量的最好佐证。

( 四) 师资配备的有效性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是师资问题。因为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中, 课程和教材需要教师教授, 更重要的是, 引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主要需通过外籍教师来实现。然而, 在现有的中外合作机构和项目中, 外聘教师资质水平参差不齐, 人数不够, 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较为严重。例如, 有的外教并非外方合作高校的教师, 更有一些从社会上临时招聘的退休教师, 这难免影响教学质量;还有一些外教因为教学、科研及生活条件等原因“来去匆匆”, 多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 使得学生难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从昆山杜克大学对于师资的规划中可以看出, 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保证外籍教师比重。《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 “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1 /3 以上。”昆山杜克大学前两年将有50 多位杜克大学的教授在昆山授课, 而且后期教师规模扩大后, 还会保证至少1 /3 的师资来自杜克大学。二是在引进师资时坚持质量标准。昆山杜克大学按照杜克大学遴选教师的标准进行招聘, 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教师素质, 保持其自身的名望和学术声誉。三是建立严格的教师考核体系。在引进优秀外籍教师的基础上, 还要对教师进行考核, 持续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昆山杜克大学将参照杜克大学采取非终身制聘任, 并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 实现师资队伍的动态流动, 保障教学质量。

( 五) 专业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课程的设置需要考虑学生、社会和母体高校三方面的因素。首先, 不同层次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的入学条件要求差别很大, 导致生源质量的差异很大。因此, 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 社会需求是专业与课程设置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只有把专业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既服务于学生就业的需要, 又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 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及办学传统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强强合作”, 既指强校之间的合作, 也指学校之间优势学科、专业的合作, 这是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

昆山杜克大学开设的硕士项目注重应用性, 契合了昆山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经济转型的需要, 可以为昆山及长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急需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昆山杜克大学还引进了杜克大学的跨学科教育模式, 专业设置体现出浓重的学科融合色彩。这既有利于发挥母体大学的优势, 又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 六) 政府支持的强力性

3.昆山市建设工程示范 篇三

摘 要 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调查研究,摸清了在峨眉山市茶园发生的主要病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利用相关的生态调控技术,种植相关的抗病品种、平衡施肥、冬季封园、及时采摘等防治技术,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信息激素诱杀、保护利用天敌、以螨治螨等生物防治技术,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研究出一套安全高效生态的防控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39

峨眉山市面积1 183 km,人口43万,森林覆盖率62.3%,年均降雨量1 555.3 mm;年均气温17.2 ℃。此地形成了绝佳的高山云雾生态环境,造就了峨眉山茶亘古不变、独一无二的优秀品质,成就了峨眉山茶扁平直滑、嫩绿油润、清香高长、鲜醇甘爽的显著特点。近年来,茶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发展的同时茶产业也开始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茶园病虫害的防治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根据多年调查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使用化学农药的比重占总用药量的95%;第二,茶园使用农药比较频繁且用量大;第三,在茶园中过量使用农药,让茶园基本上只有茶树和病虫,没有病虫天敌的存在,茶园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茶园不顾后果地过度使用农药,导致了天敌的数量急剧下降、害虫对于药物的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在近几年,峨眉山市开始建立相关的基地以研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围绕消除茶叶农药残留这一目标,遵循生态学的相关原则,立足于整体的大环境,利用物理、农业、生物防治技术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化学防治技术在田间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集成了一套关于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并进行示范,用于解决茶农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生产出更加合格的茶叶,促进峨眉山市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主要的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立足于茶园的生态系统,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茶树的生长习性,因地制宜地运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将茶园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减少在茶叶的生长过程对于农药的依赖,保证茶园的生态安全及茶叶质量[1]。

1.1 生态调控技术

基于茶园生态单一的现状,依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从茶树、天敌、病虫害、其他生物和周围的环境出发,利用各种生物关系的多样性,创造出相对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生存在茶园内的各生物的相互制约,实现防止病虫害的爆发和生态平衡的目标。保护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可在栽培中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1.1 茶-林复合型

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园内以及一定范围内种植一些紫荆、桂花等景观树或松柏等林木。

1.1.2 茶-药复合型

这种方式是要求茶农在茶园内种植一些中药材,如银杏、黄柏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栽培的过程中不可以施药,所以在茶叶品种的选择时要侧重于那些抗逆性性较强的。

1.1.3 茶-草复合型

在幼龄茶园中,可以种植饲料或绿肥,茶园的周围的杂草不可以全部去除,保留一部分可以有效地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给虫害的天敌提供一个较好的休息和繁殖的场所,增加自然调控能力。

1.2 农业防治技术

1.2.1 推广新品种

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茶品种,如大力推广角质层相对其他品种而言较厚的茶叶,可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1.2.2 及时采摘

及时采摘可以减少病原基数和虫口密度,从而实现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的目标[2]。

1.2.3 除草和清园

在春秋时节,要及时去除茶园中的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冬季要注意清园,在清扫茶园的过程中销毁病虫残体以及落叶枯枝,可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1.2.4 平衡施肥

通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等技术对茶园进行合理的施肥,这样可以增强茶园内茶树的树势和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可减轻螨类、刺吸式害虫的发生。

1.2.5 喷施松脂酸钠和石硫合剂

在冬季时,茶园进入封园阶段,在此时需要在修剪茶树同时喷施石硫合剂,在介壳虫类严重发生的地方可以喷施松脂酸钠,对防治粉虱、螨类等害虫均有不错的效果。

1.3 物理防治技术

1.3.1 灯光诱杀

利用茶园内的半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的趋光性,安置杀虫灯诱杀。按照一定的面积安装杀虫灯,并要控制与地面的距离。开灯的时间为5-9月。

1.3.2 色诱技术

色诱技术就是运用害虫自身不同的特性和对不同颜色的偏爱进行诱杀。

1.4 生物防治技术

1.4.1 利用自然天敌

根据调查资料的统计,茶树害虫天敌主要包括蜘蛛类天敌、捕食性昆虫等几十种昆虫。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在茶园内增加捕食螨、蜘蛛、寄生蜂等一些天敌的数量,可以有效地制约茶园中的害虫为害。

1.4.2 信息激素技術

利用现有的技术合成害虫的雌性激素,然后再对雄性害虫进行诱杀。茶棚面可以安装专业的色诱虫板和专用的诱剂。诱虫板在茶园的分布要均匀,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1.4.3 以螨治螨

在茶园中投放捕食螨,通过人为投放捕食螨的数量来控制对茶园产生危害的螨。注意要在茶园间种植杂草等植物,以方便捕食螨的避暑、迁徙等[3]。

1.5 科学使用农药

在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通过对茶园病虫药剂的研究,在病情指数大、虫口密度高茶树被伤害严重的茶园要根据国家的一些对茶叶方面所制定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地对茶园使用药剂。

1.5.1 禁用高残留、高毒的农药

禁用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残留、高毒的农药,优先使用低残留、低毒以及生物农药,如天然除虫菊素、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

1.5.2 按照防治指标使用药物

不可以在看到很多害虫时就急着用药,只有在茶园病虫超过指标时才可以用药。在对茶园用药时,要掌握好其中的量。

1.5.3 正确科学使用农药

根据药品的效果来选择用药,要对症下药,在用药时还要注意方法,要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

1.5.4 选择喷雾药械

不同病虫的发生特点不同,茶农要根据这些不同特点。筛选合适的喷雾机来达到省事省力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防治茶园的病害虫,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茶农的工作效率[4]。

1.6 黑膜覆盖、养鹅除草技术

1.6.1 黑膜覆盖控草

目前茶园在生产上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去除茶园内的杂草。其中,水花生会与茶园内的茶树争肥争光,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对茶园产生减产的影响。曾在一些基地对此进行了试验验,用60~90 cm的黑地膜覆盖在长草的地方,可控制其草类的生长。根据调查得知,没有覆盖的地方的杂草长至30 cm左右,而在覆盖膜的地方,大多只长10 cm左右,此种現象表明,黑地膜覆盖的方法在对茶园控制杂草生长方面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1.6.2 在茶园内养鹅

在新建立的茶园内养鹅,一方面可以为茶园内的土壤增加肥料,另一方面还可以去除茶园内的杂草,同时还可以让这些茶农增加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养鹅除草思维是一种相对高效、安全还经济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年里在相关基地做过这样的试验并取得成功。在茶园内将鹅放养7 d后,与另外一块田相比,其田内的杂草大大减少,可将茶园内的杂草去除90%,而剩下的少数恶性杂草已很难对茶园构成威胁。

2 示范效果

2.1 生态条件改善

经过多年对茶园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茶园内的植物品种大大增加,丰富了其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天敌的数量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多,使茶树上的病害虫的相对数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茶园内的生态系统。这些都将茶园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2.2 茶品质量提升

对相关病虫害的防治有着很好的对应措施,保证了茶树的生长,也让茶叶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开始渐渐达到国家对于绿色产品制定的质量标准[5]。

2.3 用药次数及用量减少

目前,很多基地已经开始在用药方面增加了针对性,减少了过去那种滥用、错用的现象。这些迹象都让茶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茶树上残留的药物也越来越少[6]。

3 结语

在茶园的基地建设过程中,省、市峨眉山茶采摘交易大会每年都在峨眉召开,各级领导也对这些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有很多领导去基地现场进行指导与视察,基地的成功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关注。近年来,共推广茶园绿色防控物质,机动喷雾器、静电电动喷雾器1 500台,诱虫板20万张,佳多频振灯500盏,捕食螨2万袋。茶叶生产基地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初见成效,合理地优化茶园种植结构,由单一追求高产,转为高产、优质、生态、绿色多目标并重,合理地削减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投入,换来更高的经济回报和美丽乡村。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峨眉山市的茶园焕发了新的生机。“峨眉山茶”于2009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6年,茶叶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38万hm2(其中投产茶园1.24万hm2),茶叶产量1.96万t,茶叶产值6.56亿元。茶叶加工、销售企业达45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6个,拥有竹叶青、论道、峨眉雪芽、天然有机茶等

20多个知名品牌,产品多次荣获国际金奖。每年进入大西南茶叶市场交易的外来买家有1 500多家(其中省外300多家)、本地卖家2 000多家,全年交易额达100亿元,峨眉山市亦逐步成为了西南地区优质茶叶主产区和茶叶贸易中心,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茶叶)”。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探索出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一批以茶为主题的综合性景点相继推出,其中竹叶青生态茗园、仙芝竹尖茶博园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点认证。希望峨眉山市茶园绿色防控措施可以对其他地区的茶园的发展提供参考,以期达到国内茶叶市场稳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华伟,肖强.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J].中国茶叶,2014(3):32.

[2]陈银方,兰建军,叶春福,等.松阳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1411-1413,

1475.

[3]郭华伟,肖强.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J].中国茶叶,2014(3):32.

[4]张传根.泾县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J].基层农技推广,2014(10):62-65.

[5]杨普云,梁俊敏,李萍,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4(12):65-68+59.

[6]肖强.“五个一”的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式[J].中国茶叶,2015(4):4-5.

4.昆山市建设工程示范 篇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强,道德素质高,专业发展好的人民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努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以“提升法治思维、争当排头兵”为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以解决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为关键,引导教师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师德规范,大力弘扬高尚师德,提升法制思维,切实提高师德素养,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本次师德主题教育,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道德规范、育人质量、依法执教”上,争做排头兵,向全社会展示人民教师良好形象,用教师自己的行为和作为来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为实现隆阳教育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组织领导

成立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龙建萍 副组长:徐娅

成员: 马婧琪

余金宏

穆桂芬

张国丽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党支部书记办公室。

四、活动时间、地点范围及对象

自4月1日起至4月30日止,学校在职教师以本校为单位集中活动。

五、活动内容

(一)宣传发动。紧密围绕活动主题,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召开教师动员大会,宣讲2015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方案,布置安排活动,统一思想认识,发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举行一次师德集体宣誓仪式,在仪式上与教师签订《隆阳区师德十项承诺书》。

(二)学习检查。采取相对集中学习和个人思考与会议讨论交流相结合。

1.组织好学习。学习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和规章制度。如: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的规定》(简称“六条禁令”)、《保山市人民教师“十不准”》、《关于隆阳区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整治不良行为的通知》等;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教育”论述相关内容;还要注重开展全国先进教师典型事例的学习。学习后,每位教师撰写个人心得体会一篇。

2.开展好专题讨论。以“争当教育排头兵”为主题,围绕 “在教师道德上,如何争当排头兵;在依法执教上,如何争当排头兵;在育人质量上,如何争当排头兵?”等三个方面重点开展讨论活动,查找个人的问题及不足。

(三)查找问题。对照《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的规定》(简称“六条禁令”)精神、《保山市人民教师“十不准”》、《关于隆阳区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整治不良行为的通知》等相关内容,从“教师道德、依法执教、育人质量”等三个方面罗列“学校班子、教师个人”的问题清单。

(四)整改落实。对照问题清单,教师要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深刻反思,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整改,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最后形成个人整改措施。学校要认真梳理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工作中予以整改,最后形成学校班子的整改落实方案。

(五)总结提高。认真对照《隆阳区师德量化评价表》内容,认真进行个人、小组和学校三级量化评价;要发现和挖掘身边的先进师德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标杆作用。评选校级师德标兵,向区教育局推荐师德标兵候选人。按条件积极申报师德示范学校。各校及时开展活动总结和分析,认真总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成就。

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

5.昆山市建设工程示范 篇五

市委政策研究室 郝敬东

4月22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市委组织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培训班,赴江苏昆山实地听讲座、看发展、悟真谛,所见所闻,耳目一新,感受深刻,启发良多。昆山的发展可以用“五个先进”来概括,即:观念先进,规划先进,产业先进,管理先进,惠民先进。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学习。而其坚持从城乡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入手,以自费开发为起点,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的特色经验更是堪称样板,值得借鉴。

一、经验与成效

(一)推进城乡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一体。2006年,昆山市按照全覆盖规划、片区发展和大区域联动发展的思路,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将市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方位统筹布局和规划建设,从空间布局上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探索出了以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发展道路。他们打破原有乡镇村的行政界限,规划城市东、西部两个副中心和三个2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片区与片区之间通过便捷的快速通道连接,以绿地隔离,在规划上实现无缝对接、功能互补,最大程度地提升区域整体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目前,全市城市化率达到75.1%。在城乡产业布局规划上,依托上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优势,先后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花桥国际商务城以及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创新科技园、浦东软件园昆山分园、光电产业园和各镇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城乡一体、衔接紧密的光电、可再生能源、新材料、软件、传感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上下游产业链。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8001.6亿元。同时,规划建设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产业化园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发展优质粮油10万亩、特种水产10万亩、特色果蔬及花卉苗木10万亩。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全市农业规模化经营达到65%,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一体化。统筹实施交通、水、电、气、生态环保等基础工程,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形成了“六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市域交通大框架,境内各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600公里,高速互通10个,市域内任何地点15分钟能上高速,主城区30分钟能到上海或苏州。实行全区域组团供水,做到“一个龙头”供水;农村垃圾实行“村收集、镇集中、市处理”,做到“一个炉子”焚烧发电;全市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各区镇实现区域公交、有线电视全覆盖。推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留用地、土地有偿流转和宅基地置换等政策,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效载体;坚持“三个高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高于上年)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使“三农”发展和村级经济得到了强力支撑。目前全市有四分之一的村年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所有行政村年可支配收入均超过100万元。

(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就业社保一体化。加快完善社会事业、公用设施、社会福利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累计投入45亿元,完善与片区规划相适应的教育布局;新建社区医院等医疗网点,形成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大批体育中心、图书馆、美术馆、市民文化广场等,形成了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加大统筹城乡富民工作力度,建成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和服务网络。政府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市9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实现就业。建立健全以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体的惠农及农民权益“五道保障”,全市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月450元,全市近10万老年农民每人每月可领取养老金400元;实行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接轨。实行“拆一还

一、货币补偿”政策,农户动迁后平均可拿到3套住房,除自家居住外,可以通过出租、出让来增加收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12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74:1。

(四)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在生态建设上,将环保优先的方针落实到发展的各个环节,使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集约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他们突出抓好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园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减污增效,强制推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认证。加大水环境治理保护和投入力度,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饮用水深度处理、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全市工业污水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全面实施湖泊、河流“畅流清洁工程”,达到“水清、水活、水畅、水生态、水安全”目标。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称号。在社会管理上,探索“扩权强镇”办法,强化政府部门管理的综合协调功能,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对接、良性互动的工作新格局。建立“大城管”机制,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积极推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和“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机制,在全市城镇全面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综治、警务、调解、治保和外来人员管理“五位一体”的治安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了社会安全系数。

二、启示与感悟

启示之一: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全方位统筹布局和规划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昆山的经验表明,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以县(市)域为整体进行全方位统筹布局、全覆盖规划建设,是高起点、管长远、可持续的明智之举。近些年来,我市在小城镇建设上不贪多求全,突出重点建设15个中心镇,用城市化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毋庸讳言,我们抓的是少数,还仅仅停留在试点的水平上,并且存在着规划不科学、对接(与主城区)有缝隙、投入无机制、建设不平衡、管理缺章程等问题,致使城市化率偏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为此,我们只有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像昆山那样敢于探寻政策所未禁止的领域,突破体制机制瓶颈,统筹城与城之间的体系布局,完善城乡规划,加快发展区域性中心(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同时,大力发展县级城市和小城镇,促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把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通过城乡一体化的组团式发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襄阳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启示之二:合理安排产业布局,科学配置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昆山产业先进,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他们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等整条产业链进行招商,在各个园区类重点发展光电、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等投资密度大、土地集约利用度高的新型产业,使园区土地对GDP的产出率平均每亩保持在1000万元以上。政府鼓励企业建设向空中发展,车间第二层减半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第三层起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通过实施区域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企业对土地的利用从低效粗放利用向高效集约利用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转变,全面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发展旅游和高效农业的4个乡镇,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旅游产业和高效农业健康发展。纵观我市,产业布局还不够优化,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层次还不够高端,除汽车等少数行业外,一些产业或高新技术含量不高,或具备高新技术性质但规模不大,或占地面积多而缺乏产业集聚效益;更有一些地方发展急于求成,引进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高占地、资源不节约甚至是别人淘汰的传统产业,真正引进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不多,还停留在被动承接产业转移阶段,缺乏主动谋划和前瞻性;相当部分的工业园区存在着用地不集约、城市功能和园区建设没有有效衔接等问题,据测算,我市工业园区GDP的亩平产出率大约只占昆山的15%左右。为此,当前我市谋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方式转变和跨越发展,迫切需要按照“四个襄阳”的发展定位,以长远的眼光、战略的大局、科学的态度来规划产业,建设园区。同时,充分发挥产业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导向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功能片区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有效整合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启示之三:坚持把环保优先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是推进生态建设、确保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置身昆山,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乡镇小城市,无论是工业园区还是商务城保税区,无论是公路旁还是湖水边,到处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树木葱茏,赏心悦目。他们将环保优先方针落实到发展的各个环节,产业布局优先考虑环境容量,项目引进优先考虑清洁环保高端产业,生产开发优先考虑污染排放指标。其环保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高水平的园林绿化设计,大手笔的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可谓独树一帜,让人叹为观止。具体到我市,必须进一步完善“绿色襄阳”建设规划,建立绿色清洁产业引进、生态农业工业旅游发展、生态系统建设恢复、污染企业排放指标监控、境内汉江水系保护等一系列考评考核体系,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并作为衡量工作业绩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襄阳山青水绿,使其真正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最宜居、最宜业城市,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八方来客,共促转型跨越,推动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启示之四:抓住优化服务这个根本,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昆山的软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政策宽松优惠,办事快捷方便,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他们的任何部门都不存在吃拿卡要行为,所有接报的事情都按工作流程限时办结,纪检监察对不作为的举报立查即处。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谁能抢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谁就能集聚起更多的发展要素、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谁就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我市近年来推行“阳光新政”、打造服务型政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昆山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少数部门和一些干部仍然存在着“松、懒、浮、慢、推、拖、怨、贪”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的理念,以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开放的人文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主动落实各项发展政策,深入进行“治庸问责”,弘扬“马上就办”,在各级各部门大兴“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开路,你困难、我帮助,你赚钱、我保护”的大开放大合作风气,打响“人气襄阳旺,环境襄阳好”的城市品牌,用真诚和主动的服务帮助群众、企业、客商解难题,办实事。

三、对策与建议

学昆山,比先进,使我们看到了差距与危机,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自愧不如的叹息中。我们应视差距为后发优势,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学习昆山的成功经验。我市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推进“四个襄阳”建设中,如何更好统筹城乡发展,结合学习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认真谋划产业定位和布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动力之源。在“产业襄阳”建设中,我们必须学习借鉴昆山重视产业发展、讲求统筹协调、致力改革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加快转变、调优结构、城乡联动三个关键,认真谋划产业定位和布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群作为我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现有各类园区为平台,不断强化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大基地建设。着眼于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填补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坚持抓住汽车产业龙头,积极推动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拓展上下产业链条。

二是推进产业升级发展。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尤其要结合东津新城和各县(市)新区建设,根据实际承接不同层次的产业转移,大力引进高端服务业,鼓励国内外知名商贸连锁企业和金融机构布局襄阳,积极培育市县主城区商业旺区,培育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加快物流园区和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中介咨询、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旅游与文化创新等现代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快发展来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使襄阳城市转型升级达到新的高度,以应有的实力引领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以增强自主创新、营造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为抓手,充分发挥高新区的创新载体作用,尽快突破一批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有潜力、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吸纳高科技元素,支持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加大“隆中人才”计划实施力度,积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人才高地,加强引进培育人才的政策扶持,以多元的资金投入、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构建新型现代城镇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关键。建议按照“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县域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向城镇和产业带聚集,构建新型现代城镇体系。

一是做强做大区域性中心城市。遵循“新城东进,老城更新,四城一心,组团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建设“山水绿城,产业新城,旅游古城,商服名城”为目标,按照“适度超前,综合提升”的要求,坚持历史与现实、建筑美与自然美、历史文化资源与特色自然资源相结合,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地做好城市规划。加快推进东津新城建设,借助武银、郑渝高铁优势,发展新城总部经济,培育新兴产业,搞好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集行政、金融、文化、医疗、科技研发、商贸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全面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生态优美、功能完备、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共享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是培植壮大县域中心城市。县域是城乡统筹的关键层次和核心舞台,为此,要集中力量做强做美县城。各地要统筹考虑产业支撑、建筑风格、城市品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新区开发档次,提高旧城改造水平,把县城建成各具特色的中心城市。着眼襄阳大都市建设,鼓励宜城、南漳加快城区拓展,推进其与襄阳城区融合发展;着眼副中心城市带动,把枣阳、老河口、谷城作为市域副中心城市,鼓励其拉开城市框架,逐步形成地区性中心城市,以带动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

三是完善提升小城镇。把小城镇当作小城市来建设,突破只搞15个试点小城市建设的旧有做法,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全市98个乡级城镇,因地制宜地进行统一规划,实行统一政策。研究并推行强镇扩权改革,激发中心镇发展活力,建设一批能够集聚人口、产业、功能、要素的中心镇、重点镇。加大小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供水、供电、绿化、亮化、治污向小城镇覆盖延伸。加快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兴建和改造乡镇书屋、文化站、医院和学校,不断完善小城市功能。以迁村腾地为基础,以市场运作为手段,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分层次稳步引导农民向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和中心村集中,科学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城乡生态环境安全体系 正确处理城乡统筹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珍惜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发展生态,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安全体系和生态屏障。

一是推进产业生态化。发挥襄阳生态良好的优势,坚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依托良好的地理气候资源,着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南、保、谷三个山区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汉江绿色水产品基地和水果基地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同时,按照“项目聚集、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思路,以“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为取向,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以便集中治污,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

二是搞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一坐城镇一片森林,一个村庄一处绿岛”的目标,充分挖掘地方生态特色,把城乡建设融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根据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科学规划城乡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按照“山环水抱,绿色襄阳”的定位,扎实推进城镇绿道网、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村等绿色工程建设。

三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实施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建设、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等工程;组织实施好汉江保护、矿区水土流失与矿渣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森林生态建设、农田生态建设、河流生态修复及河岸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落实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任务,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保设施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四)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实现富民福民。我们要用“发展创造幸福,幸福衡量发展”的理念,着力在民富上下功夫,在保障上求突破,不断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一是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加大就业援助和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减免税等政策,让更多的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二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路、水、电、信、卫、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路网、电网、供水网、信息网、污水处理网、卫生保健网、义务教育网,使全市农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

6.马鞍山市建设工程投标承诺书 篇六

马鞍山市建设工程投标承诺书

本企业郑重承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马鞍山市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自觉维护招投标市场正常秩序。若有违反,同意被废除投标资格并接受处罚。

2、遵守马鞍山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服从招投

标有关活动程序安排,遵守开标现场纪律。若有违反,同意被废除投标资格并接受处罚。

3、保证投标文件内容无任何虚假。若评标过程中查有虚假,同意作无效投标文件处理并同意投标保证金不予返还,若中标之后查有虚假,同意被取消中标资格并同意投标保证金不予返还。

4、保证投标文件(包括商务标)为本单位人员编制。

5、保证投标报价不存在低于成本的恶意报价行为。

6、保证按照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规定签订施工合同、廉政

协议及提交履约保证、廉政保证金。如有违反,同意接受招标人及相关部门处罚并同意投标保证金不予返还。

7、保证中标之后不转包、不违法分包,若有分包将征得建设

单位同意。

8、保证中标之后按照投标文件承诺派驻管理人员及投入机械

设备,如有违反,同意接受监督管理部门按相关规定处理。

9、保证中标之后密切配合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开展工作。

10、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廉政协议,否则,同意放弃廉政保证金。

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7.昆山市建设工程示范 篇七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传承文化,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省级重点建设村等各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着力建设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

在宏观政策背景下,国内掀起了一波乡村规划热潮,但以“城市思维”搞乡村运动式规划建设非常普遍,使我国乡村规划未曾以乡村为主体进行思考。规划实践中如照搬城市规划方式而脱离乡村本身、快餐式规划导致地域文化的缺失、或采用一刀切强迫“农民上楼”等问题普遍存在。那么,面对乡村规划的如此现状,我们如何编制出具可操作性的规划,如何用规划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因此,本文在厘清乡村规划核心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梳理出针对乡村实际、便于操作实施的规划要素与技术方法,以完善乡村规划的编制体系。

2 当前乡村规划的现状

2.1 快餐式规划

各地农村千差万别,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落空间,有其独特的风格。目前许多乡村规划设计贪大求洋、追求轰动效应,强行推行统一标准和风格的农村建设规划,大拆大建村庄等现象特别突出。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新村建不好、农村更凌乱。对村庄产业、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内容模式化规划,“千村一面”的村庄规划建设成为普遍现象,乡村的多样性与特色在规划设计中无法体现,使得村庄建设很容易变成城市的“微缩版”。

2.2 无村民参与的规划

乡村规划中村民理应参与其中,让规划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建筑的风貌、公共设施的设计和产业发展选择等。但是实际情况是村民在规划设计当中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其发展意愿很难被融入到规划里面。村民无法参与到规划当中,势必会影响到规划的落地与实施及产业的发展[1]。西方国家的规划经验也显示,公众的参与性问题在城乡规划中日显重要,并且成为现代城乡规划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规划而言更是如此。

2.3 可操作性差

目前乡村规划的通病是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村庄住宅采取城市小区的布局形式、将城市景观呆板植入乡村,对乡村风貌造成破坏等,不仅与村庄现有格局风貌格格不入,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造成规划可操作性差。另外一点是在规划中忽视产业发展,不把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上,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集体经济成空中楼阁,搞什么样的建设都将是纸上谈兵。最终导致乡村规划建设缺乏经济支撑,规划的各项建设内容无法开展。

2.4 缺乏全过程跟踪

乡村规划是全过程的规划。乡村规划现状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规划和建设的脱节,原因是缺乏技术力量、缺乏现成的指导、缺乏有效的管理,乡村规划的最终成果不是规划编制的终点,而是规划建设落实的第一步,后期需要规划师对项目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从而保证规划的真正实施。

3 可操作性乡村规划思路

在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必须果断改变“空中楼阁”式的乡村规划方式[2],编制真正的“可操作性”的乡村规划。首先,准确把握乡村的共性特征,明确重点,让规划有所侧重,系统梳理出适宜乡村地区的规划核心要素体系,作为规划编制的基础框架。其次,针对实际中不同的乡村规划,遵循“村民意愿”“实际操作”两个环环相扣的规划手法,编制出更符合实际、可落地、符合村民意愿的规划。

4 面向实施的乡村规划编制路径——以保山市潞江镇老城村省级规划建设示范村为例

4.1 村落基本情况

老城村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为傣族村落。距离镇政府6公里。该村东邻怒江,依山而建,西邻高黎贡山,地处干热河谷坝子,老城村山川河谷,风景秀丽,森林茂密,海拔680米,冬无严寒,夏季高温湿热。

老城村为全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2015年9月该村被云南省住建厅列为省级规划建设示范村。村内传统建筑资源丰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老城村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格局,村域内建筑密集,居民住宅沿六曼公路西侧东、西方向发展,古树穿插其中,构成了层次丰富而又独特的视觉景观。老城村为土司府所在地,是潞江镇土司文化历史的重要空间节点。目前,全村经过长期的外来文化影响,虽为傣族村落,但村内传统民居多为院落形制,结构型制为土石、砖木或竹木结构,多年的汉、傣文化交流在老城村形成了独特的民居风格。

4.2 村落现状总结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文化同化,老城村也正面临着物质空间衰落和遭受破坏的问题,其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物质空间之间的矛盾。居民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也不适应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老城村建筑传统空间形制完整,但如何在延续传统空间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满足现代生活对物质空间的需求是当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历史文化的延续缺少相应的物质空间支撑。老城村至今延续着傣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及节假日等,但村内缺少相应的物质空间支撑。所以适度地结合现状,整治、配套一些供村民日常生活、节庆活动的公共空间显得尤为必要。

(3)特色农产业无相关联动发展,产业单一。虽然老城村具有特色蔬果林木,但产业单一,无其他产业联动发展。产业是村庄建设发展的基础,如何实现产业联动发展也是关键问题。

4.3 规划手法

4.3.1 村民意愿

乡村规划的核心是解决村庄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和村民生产生活,其核心在于按照村民自身对村庄建设的要求与愿景引导建设美丽乡村。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设计要反映出现状问题及矛盾点,了解村民村庄建设的要求与愿望。问卷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了“基本情况、公共设施、居住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五个分项,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员构成、收入来源等方面;居住环境调查包括现有住房面积与质量、期望居住面积、期望居住形式等方面;村民产业发展意愿调查包括生产方式、发展企业意愿等方面;村民公共设施建设意愿调查包括公共活动设施、教育与医疗设施意愿等方面;村民基础设施建设意愿调查包括给排水、电力电信、道路系统等方面[3]。

(2)实地走访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村民对村庄发展现状的认识,实地走访是必要的一种流程。规划者深入田野、走进农家,脚踏实地走访村民生活需求、乡村物质空间环境等,通过换位思考,分析村民的实际心理需求,详实展开村庄现状研究。

(3)村民意愿分析

针对居住环境调查,92%的村民认为影响居民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活动空间少和配套设施不足。对于房屋改造意愿调查,70.5%人选择傣族传统民居风格。82.3%的村民认为村内缺少绿化和广场。

对于生产方式,从事农业较多,占92.4%;从事工业、建筑业的人数较少,占5.7%。希望发展粮食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村民占52.7%,希望发展风情旅游产业的村民占47.3%。此外,82.7%的村民愿意返村工作,说明村民对本土的归属感较强。

对于公共设施方面,只有2.4%的村民对现状环境满意,村内的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尤其是活动场地、老年活动室等设施。

对于基础设施方面,71.5%的村民不满意村内供水现状。99.1%的村民对现状排水不满意,说明村民迫切希望改善给排水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在道路方面,84.5%的村民认为现状道路状况不能满足使用要求。97.3%的村民可以接受村庄建设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99.2%的村民希望厕所得到改造。

(4)规划方案交流

规划成果拒绝八股文的形式,规划当中要以村民的心态与需求、专业的眼光、可读性的要求来做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方案讲解中以接地气的方式让村民能听懂。老城村规划在规划成果上探索了“技术简本”的表达形式,以易读、精炼为目标,以条目化语言为特点,对村庄的关键性内容和项目建设要求做出表述。其他的技术性成果以说明书、附件的形式出现。

规划方案:村落整体布局以道路、农田为自然边界,保持农田的自然形态和肌理,保留村落传统格局,修缮传统建筑风貌。村落布局中在村寨北侧规划入口广场,为村民、游客提供休憩、集散功能。村寨南侧入口处规划具有傣族特色的村寨入口大门,在大门左侧广场上设计游客接待中心与休闲广场。广场对面布局为公共停车场(见图1)。

民居风貌:新建民居利用村落内零散用地进行建设。民居保留傣族歇山屋顶特有的坡陡脊短,简化山尖装饰,建筑构架使用木构架,保留傣族民居传统的坡屋面,起遮阳作用,使整个建筑处于浓荫之下,并保留阳台部分同时增加晒台满足功能需要。

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特色农果产业+旅游业联动发展。

(5)规划方案反馈

通过征求村民意见进一步突出村民在规划编制中的主体地位,编制的村庄规划让村民看得懂、易操作、易遵守(见图2)。让村民积极参与到规划编制当中,从而使村民在潜意识中重视规划、保护规划、主动遵守和执行规划。

4.3.2 可操作性

老城村规划包含引导村庄发展方向、控制建设主体行为、实施方案等内容。一方面,对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内容,由乡镇指导乡村为主进行规划实施,采取刚性编制方法,控制建设指标,保障规划实施;另一方面,对于乡村景观和民俗文化等建设内容,规划编制上体现一定弹性,以建设引导为主,适度降低深度,给村民留出自主建设的空间,体现自身的乡土特色[4]。

近期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乡村规划如若出现脱离地方实际,便会出现贪大求洋、浪费社会资源、财力不堪负担等问题。因此,具有可操作性的乡村规划首先需要评估村庄建设需求与资金能力,将规划重点内容,在可承担的经费范围内采用近期实施方案来体现实用操作性,让近期建设项目能做到真正的落地,从而凸显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强制性和法定地位(见表1)。

采用“四位一体”的体系来保障规划成果的真正落实,四位一体主要内容为:成果公示、全程跟踪、监督管理、回访跟踪建设成果,并且建议将监管流程和保障实施措施等内容纳入到乡村规划建设中[5]。

5 结语

从村民意愿出发,以实际操作为深度来编制乡村规划。村民参与到乡村规划中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另外,合理的产业发展选择保证了村庄建设实施的经济基础。“四位一体”的乡村规划实施体系保障规划成果的真正落实。

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因为乡村规划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规划设计师应深入乡村体验生活,集思广益、征求意见,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编制出科学合理、体现民意、简明易懂、方便实施的乡村规划。乡村规划不仅是村庄建设的终极蓝图,还应提供系统性的乡村建设服务。规划师应与村庄建立长期联系制度,实行项目负责人对村庄建设与发展进行跟踪回访,对规划项目提供无偿技术服务,从而保证规划实施后期技术服务。

对于乡村规划我们需要的不是终极空间形态、像产品一样乏味的规划。而是更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乡村规划体系,才能真正满足乡村地区的规划编制需求。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的催生下,乡村规划迈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老城村省级规划建设示范村村寨规划为例,立足于乡村规划的自身特点,探究如何编制具备可操作性的乡村规划。文章从“村民意愿”“实际操作”两个层面揭示了落地性的乡村规划编制手法,旨在为乡村规划的实践及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可操作性,乡村规划,村民意愿

参考文献

[1]章凌志,杨介榜.乡村规划可实施性的反思与对策[J].规划师,2007,23(2):15-17.

[2]陈叶龙.面向可操作性的村庄规划管理探讨--以铜陵市美好乡村建设为例[J].规划师,2012,28(10):22-25.

[3]王雷,张尧.苏南地区村民参与乡村规划的认知与意愿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2,36(2):66-72.

[4]孙伟,黎逸科.新农村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实践--以大埔县侯北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C]//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

上一篇:自我小传范文初中下一篇:公司销售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