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共15篇)
1.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一
关于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制约着扬州生态市建设的整体进程。为贯彻环保优先原则,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我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从8月中旬开始,会同市环保、建设、卫生、农林、水利等部门,先后深入到高邮、江都、邗江等县(市、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近几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生态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成绩喜人。扬州先后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生态示范区以及联合国人居奖等光荣称号。这些都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工作密不可分。
一、科学制定规划,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九五”以来,我市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几年来,在《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指导下,全市形成了由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域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构成的小城镇规划体系。围绕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已有30多个乡镇编制了环境保护规划,区域性基础设施如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在规划中得到普遍重视,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的利用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十五”期间,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宝应县建成了以湖泊湿地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为主体的生态示范区;江都市形成了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江淮平原发达地区生态示范区;高邮市建成了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湖泊水网地区生态示范区;仪征市形成了集绿色化纤、生态修复、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示范区;邗江以其宜居型住区建设特色,被誉为“古城新区的生态示范模式”。2005年,扬州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地级市)。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十五”期间,扬州农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市新增集镇道路687公里、桥梁147座、路灯13524盏。小城镇拥有水厂137座,比“九五”新增供水管道719公里、日供水能力5.47万吨、自备水源日供水能力2.11万吨、年供水总量1472万吨,新增排水管道539公里,新增环卫机械134(车)辆、公厕201座,普遍配置了垃圾箱、果壳箱,部分集镇已具有规范的垃圾中转站。新增绿化面积59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532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4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22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集镇环境的改善和小城镇各类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全面实施“碧水工程”,积极整治农村水环境。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列入东线治污规划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的项目共22个,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6个、城镇垃圾处理场2个、工业污染防治项目9个、截污导流工程1个、区域综合整治4个。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项目16个,在建项目6个,完成投资近10亿元。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仪征、江都和宝应三县(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高邮、江都临江四乡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年底全部投入试运行。仪征、江都均建成了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与此同时,全市大力推进“碧水工程”,对境内所有河道进行清淤、驳岸、治污,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结合小康村建设,全市农村“村庄河塘疏浚整治”的“十一五”规划已经编制完成,随着这项工作的实施,扬州农村的水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自2003年起,全市大力推广了麦套稻等生态农业实用技术。目前示范乡镇数已达76个,基本上做到了乡乡有示范。“十五”期间共推广应用新农药新剂型品种20多种。测土配方施肥普及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推广。“十五”以来,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扬州市无公害蔬菜管理试行办法》和《扬州市无公害农业投入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减轻土壤和水体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指引作用。全市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建设的组织管理、标准质量、监督检测和产品认定体系。共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0万亩,家畜8.4万头,家禽641万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246个,绿色食品131个,有机食品26个。
五、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强调乡镇企业达标排放。全市已有30个乡镇园区(工业集中区)编制了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合理布局,指导镇、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小区集中,乡镇域内工业集聚度有所提高。按照国家、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全市先后出动8678人次,检查企业3844厂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25份,重点监管的企业稳定达标率90%以上。先后投入治污资金近7500万元,完成了1725家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取缔关停了179家治理无望的“15小”企业;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20家乡镇企业获得“清洁文明生产企业”称号,46家乡镇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计,12家乡镇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论证;8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在II级水平。
六、注重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生态修复工作。在加强江都渌洋、宝应运西自然保护区及仪征铜山森林公园、扬州西郊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基础上,新建了高邮渌洋湖自然保护区、凤凰岛森林公园和润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占全市总面积的15%以上。围绕建设农田林网、里下河滩地速生丰产林、江滩“兴林抑螺”林、围庄林、丘陵地区经济林等林业工程建设,致力森林资源的扩张,初步形成了“点、线、片、网”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全市有林地面积从“十五”期初的48万亩增加到82.8万亩,增长了72.5%;森林覆盖率达14.5%,比“九五”提高了6个百分点,成为扬州林业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与此同时,在扬州城市的东西两翼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东翼对淮河归江水道区域河湖水体、湿地严格保护,维护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退化中的生态系统;西翼利用生态技术措施努力恢复本土绿色景观和生态与生产服务功能。
二
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城乡环境质量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农村小城镇污染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民的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以及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生态保护能力薄弱等。
一、农村及小城镇污染仍在加剧。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由开始时以乡镇工业污染为主转变为乡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并重的态势。加之农村及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人畜粪便直接入河,垃圾倾倒入河等,农村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小城镇生活垃圾在逐年增加,目前仅扬庙、汊河、青山等少数几个城郊乡镇就近利用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多数小城镇均没有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一般简单填埋于河塘、凹地,有的甚至随意倾倒,不少河岸、水面垃圾成堆,造成河湖淤积和水体污染。工业污染仍较严重,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年排放废水7600多万吨,排放COD约13000吨,由于乡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加之不少企业污染治理仍不到位,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运行不正常,偷排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乡镇河道成了排污池。调研认为,在各乡镇普遍缺乏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下,工业集中区势必成为“污染集中区”,集镇也将成为“污染集合地”。
二、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的污染居高不下,“白色污染”有增无减。加之村镇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粗放型养殖带来的污染等,城镇、农村及农业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逐步上升。目前我市化肥使用量近40公斤/亩,肥料利用率只有30—35%,比国外低10—20个百分点。全市农村绝大部分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只占6%左右。化肥、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持续下降,土壤板结、土地质量下降;农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造成农田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秸杆焚烧等,则影响大气质量、交通环境,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健康。农村环境呈现出空间、地表和地下立体污染的态势,造成农产品品质低劣、营养缺失,市场竞争力差。
三、农村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水源污染导致农民的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鱼塘、农田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之酸雨频发和区域供水覆盖面不广,农村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近年来,我市农村婴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或变性红血素症,以及成人由于消化道内形成亚硝胺而致癌的现象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农村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江苏省全国第一),这些都与长期饮用严重受污染的水密切相关。一是水质达标率低,水环境质量达不到要求。全市境内受监测的46条主要河流,有些河流不符合功能区域要求,有的甚至严重超标,但一直作为饮用水源使用。二是农村水环境恶化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一些水源控制区内存在污染源,有的污染还相当严重,饮用水源地水体生态功能退化。三是饮用水源地管理不够规范。乡镇水厂在经营过程中重经济效益,轻管理和投入,不达标供水并非个别现象。加之水厂众多,单一供水量不大,水质监测能力薄弱,饮用水源地经政府规范审批的较少,不少水源保护区连标志牌也没有。四是码头和造船业污染问题突出。全市水源保护区内码头较多,近的距取水口仅几十米,船只的生活及油污染直接影响着饮用水水质和水源地沿岸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我市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缺乏对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投入的实力。不少基层财政维持吃饭尚且艰难,投入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明显不足,直接影响着各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县(市)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财税改革,尤其是省里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后,扬州作为苏中,享受省级以上对我市农村投入的扶持政策逐年减少,农村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投入缺少一些应有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此外,农民群众自主办公益事业的意识不强,农村基层集体的筹资能力弱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五、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力量普遍薄弱。全市77个乡镇中,配有专职环保员的只有六分之一,其余都是兼职。这些专、兼职环保员有的依附于村建办,有的挂靠于工业办。兼职环保员主要精力不在环保工作上,多数是兼而不管,有的甚至只挂挂名;专职环保员也常常因为乡镇中心工作而抽调他用,从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力量严重不足。加之有些基层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基层环保力量现状与日益繁重的农村环保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据介绍,全市各县(市、区)每年的环保信访中,农村环境投诉占40%以上,在乡镇的新建项目被投诉的更是高达60%左右。如此面广量大的工作,靠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显然力不从心。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由于基层力量的缺失常常“横难到边,纵难到底”。此外,农村基层环保管理经费严重缺乏,环保机构相当一部分管理经费要靠征收排污费解决,其协助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三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更是一项为民谋利的系统工程。努力把扬州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调研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尽快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浓烈氛围。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个渐进的过程。少数领导、部门和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防治措施不力,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一是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作的具体体现。农村生态环境上不去,农民的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二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多年来,由于农民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农村环境问题和农民环境意识积弊很深。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恶化对农民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教育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爱护环境、珍爱生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主动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权益的自觉性,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三是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村自然经济为主的特征以及环保工作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领导的难度。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县(市、区)是重点,镇、村是基础,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是关键。市委、市政府要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领导和组织保障。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抓好如农村水环境、垃圾治理等
一、两件事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难事,确保见成效。各级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本着为民谋福祉的态度,做过细的工作,努力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力避“人造环境美化,自然环境退化;城市环境优化,农村环境恶化”的不和谐现象发生。
二、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努力走生态农业之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根本出路在生态农业。如提高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与转化率,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保护自然资源,多施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用地养地,精耕细作,改革农业结构等,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一是根据农业产业政策,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注重资源重组,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以及耕地数量、质量持续下降和土壤退化、毒性化的趋势,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大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努力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充分利用扬州大学等科研技术优势,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加快研究和大力推广污染土地的治理修复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扶持政策,推广秸杆还田、麦套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等成熟农业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倡导和推行生态农业,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加强农村再生能源建设。再生能源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关系到退耕还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加强对沼气、秸杆的能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太阳能等农村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的宣传推广,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社会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农村清洁化生产水平。四是加强农业环境和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农业技术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农业生态、环境、生产、经济系统的信息预测预报,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现代科学和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生态农业的管理水平。
三、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继续抓好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十一五”期间,我市化学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分别比“十五”削减18.3%和15.6%,总量分别控制在5.1万吨和8.44万吨以内。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和达标排放十分关键,它不仅影响着全市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还直接制约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一是要加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使乡镇工业在空间集聚上具有相当的可行性,设置乡镇工业集中区是顺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先行,重污染企业坚决不允许进工业集中区,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得上马,杜绝“饥不择食”,将工业集中区搞成“污染集中区”。二是严格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要在严格现有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严把环保审批关,凡是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环境有破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建,全面否决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搞“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末端环保。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环保依法把关,对经过批准的建设项目严格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坚决执行“三同时”,从源头上控制住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三是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不法行为。坚决取缔和关停“十五小”及重污染和治理无望的乡镇企业,严格排污证管理制度,限制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发展,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着力解决部分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事件,努力将环境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
四、重视基础,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有关规定,各地每年的环保投入应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各级财政要安排到位。为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和重点示范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将投入向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倾斜。乡镇土地有偿使用费中也要安排适当比例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对农村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禽畜粪便综合利用、沼气工程、河道清淤等重点农村环境工程建设项目,从土地、水电、税收、金融、信贷以及项目实施的经济补偿等给予扶持,引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收费制度,探索农村公益事业市场化,解决农村生态环保管理、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公益事业建设。要把广大农民吃上“干净水”作为一件实事,下大力气尽快抓出成效。在编制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依法调整和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码头和畜禽养殖场,集中整治保护区周边新批项目。进一步理顺农村水厂的管理体制,尽快建立起责权利对等的管理关系,实现对农村水厂的长效管理。逐步打破现有小而散的供水格局,大力推进区域集中供水,从根本上确保农村供水和农民饮水安全。四是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与农村之间区域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及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享,不断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效能。在有条件的镇、村尽快实行垃圾“村收集、乡集中、县(市)处理”管理试点,条件成熟时全面推开,切实解决农村的“垃圾靠风刮”现象。
五、整体推进,以创促建,促进全市农村生态环境尽快上一个台阶。一是要抓紧制定生态功能区规划。目前,全市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已初步划定,共有保护区54个,生态功能保护区总面积1265.06km2,占全市国土面积19.07%。各级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开发现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等要素,加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进一步做好细化和落实工作,引导各地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经济建设、沿江、沿河开发和空间布局。二是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各级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加强农村垃圾、粪便管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及河道疏浚、管护等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以生态县(市)创建为契机,通过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控制面源污染,进入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三是进一步加强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和小康村的争创工作。要把创建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以及小康村和对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措施落实和实绩考核等,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促进全市农村生态环境尽快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健全队伍,依法管理,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一是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理顺环保管理机构,增强基层环保工作活力。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认真落实苏编(1995)6号、苏编(1996)103号、苏编(1996)95号和省委、省政府苏发[2006]16号与苏政发[2006]92号文件精神,明确基层环保机构及人员,让乡镇环保工作职责能够落到实处。二是提高农村基层环保人员的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市、县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环保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并在明确乡镇专职环保员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乡镇环保员的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学习,使基层环保员尽快熟悉业务、掌握环保法律法规,为农村基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法实施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要赋予基层环保机构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由县、乡(镇)两级明确资金或相应政策,帮助乡镇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监测、监察和应急处置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水平。
2.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二
1 生态环境的现状
社会的不断进步, 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得水资源污染与空气污染逐渐的增加, 工厂排除的废气, 流通到空气中, 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从而导致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工厂排放的污水, 流到河中, 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导致河内的鱼虾、水植物大量的灭亡, 人们在引用了受污染的水后, 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容易产生疾病, 胎儿容易产生畸形或早产。
森林的破坏和减少, 直接影响了空气的湿度, 导致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容易造成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洪涝等等。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发生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的特大泥石流, 由于连续降水而引发泥石流, 对人们的生命安全, 财产直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积少成多的体现, 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近几年连续的发生自然灾害, 应该给人们提了一个很大的醒, 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 对自己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人口的不断增加, 衣、食、住、行成为了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自己的私欲需要, 大量的砍伐树木, 使得森林数量和面积不断减少, 各种自然灾害也就随之而来。
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口的迅速增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制造的生活垃圾也不断的增加,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环境, 还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资源, 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与集中, 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就越来越多了。垃圾会对我们的人体和生活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 垃圾的堆积, 不仅占用土地, 而且还污染土地, 垃圾长时间的堆放会产生有毒和有害的物质, 会污染到空气和水源, 因为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 会产生刺鼻的气味, 发散到空气中去, 从而污染空气, 而产生的有毒物质或有害的物质就会渗入土地, 从而污染水资源;垃圾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会引发人体疾病, 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 会招引蚊子、苍蝇、老鼠等有害动物, 它们是传播疾病的源泉, 会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所以, 我们必须处理好生活垃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私家车逐渐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私家车的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 空气污染不断的增加, 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不断地恶化。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 高科技产物也不断增加, 而随着高科技产物的增加, 石油的用量也随之加大, 导致了石油资源减少, 如航空业的发展, 铁路业的兴起等等。
2 生态环境的防护措施和规划
2.1 大量的植树造林
人类人口的增加, 导致了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 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如沙尘暴、水土流失造成的泥石流和洪涝灾害、空气湿度减少全球变暖等, 为了防止和预防这些自然灾害, 我们就要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 众所周知,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所以植树造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减少空气的污染, 可以对工厂内排放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 从而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气体, 如氧气, 植物还可以美化环境, 植物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让人们的呼吸更加的通畅, 还可以美化环境, 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 让人们的心情更加开朗, 心胸更加的阔达。植树造林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多的宝贵资源。
2.2 保护好人类自然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进入了现代化社会的脚步也逐渐加快, 现代高科技建筑和信息化的建筑也逐渐增加, 有很多都是替代了传统的建筑, 使的古时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逐渐减少。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 所以, 保护好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在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要把自然与文化遗产放在首要的位置。
2.3 做好工厂垃圾的处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 工厂在作业中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所以处理好工厂排放的废水与废气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在排放气体处安放尾气处理装置, 在排放废水的地方加置废水过滤器, 使流到河中的废水变成干净的淡水, 没有污染并对鱼虾类没有危害。
2.4 保护生态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们去商场购物时可以使用布袋, 很多的商场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 回家把买的东西拿出后, 把塑料袋随意的扔掉, 但是, 被扔掉的塑料袋并没有马上消失。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塑料袋都是随处可见的, 如果遇到刮风天气, 塑料袋会漂浮在空中, 随风起舞, 它们会降落在树枝上或者河流中并且一直存在, 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因为塑料袋从生产到处理, 整个过程都会造成大量资源的耗费和对地球环境的污染。经研究, 每个塑料袋在地下自然分解要用到200年以上, 而且会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质, 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 导致农作物减产, 也会被动物当作食物吃掉, 导致动物死亡, 因为羊比较喜欢吃塑料袋中的油性残留物, 在吃的过程中却连塑料袋也一起吃了, 由于被吃的塑料袋堆积在羊的胃中难以消化, 所以羊再也不能吃其它食物, 最后只能被饿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尽量乘公交车出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私家车也是越来越多, 但是, 汽车排放的废气会在空中形成一种微白的薄雾, 有时候会带有黄褐色, 这种雾会刺激人们的眼睛, 会对人的眼睛造成疼痛或流泪, 这种雾气积少成多后, 会使人们的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 也会造成车祸或者飞机坠毁事件。所以, 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成为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 汽车废气的处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 汽车在制造的过程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也会产生噪声污染, 还会造成交通堵塞,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 目前解决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的少乘汽车, 提倡改乘公共汽车。
中国人民在过年过节或有重大喜事的时候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市场上烟花爆竹的品种、花样不断的增加。这些烟花爆竹在给节日和各种庆典活动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了安全威胁, 尤其是多年来, 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措施实施的不严格和不完善, 使得全国各地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燃放烟花爆竹很容易引起火灾, 对人们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危害。燃放烟花爆竹的另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污染环境, 在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火药气体和碎纸片, 对空气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 我们要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 甚至不燃放烟花爆竹, 近几年来, 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也随之下降, 但是有的地方如农村等地, 还在延续这个传统, 所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 来控制和制止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宣传部门也可以在农村进行宣传动作, 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对人们进行讲解, 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是不对的。它不仅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对人体和财产的安全也会照成危害。
3 结语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 但是现在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成为了当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任务和首要目标。人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方面, 不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危害到生态环境, 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 国家和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和侦查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不法分子, 对他们进行劝解和教育, 情节行为严重的要对他们进行罚款和刑事处罚。
参考文献
[1]吴俊勤, 凌利.规划师[J].试论城市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综合性规划.2000 (4)
3.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篇三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影响措施
当前,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公路建设首先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要具备视线引导、缓冲、强调目标、标志等作用,而且要注意环保,美化周围环境。公路施工建设需要技术支持,这是一种以植被恢复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技术。如果技术处理不到位,公路建设工程通常会引起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者会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路堤、路堑边坡及其它开挖面等施工部位。人们要恢复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正视当前正在蔓延的生态危机,改变以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传统经济观念,注意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
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1 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开挖坡度大或地质构造薄弱地带后,开挖面或填方部位边坡裸露,被雨水冲刷后极易出现崩塌、滑坡等水土流失现象;公路施工技术措施不合理,或大范围爆破会造成地层松动,影响施工质量;施工阶段土、石等材料无序堆放,一旦遇上暴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取土场土体结构被破坏,且土体表层无植被覆盖,如遇降雨天气,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1.2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阶段频繁挖填土方,原有的土体结构被破坏,而且也严重破坏了周围环境;失控的取弃土,造成了人为的地质病害;频繁切割地形使原有的水文平衡状态遭到破坏;特别是施工取土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表土层,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地表植被。这些破坏皆由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引起,施工建设部门普遍缺乏环境保护,开工前所进行的施工设计未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导致公路大规模发展过程中出现气候热岛、环境污染、能量耗散、景观割裂、生物多样性减少、廊道效应等生态负效应。
2 生态公路的主要意义
生态公路是在公路的设计、建设中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公路建设项目周期内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扰动,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便捷高效、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以现有技术条件实现最大生态化。
3 公路生态工程技术
公路生态工程设计应将防止水土流失,确保交通安全等放在首位,在植被恢复的设计应以景观优美、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和粗放式养护管理为主,目的是提倡用种群多样、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发挥其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其次,生态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一般公路路线较长,地形、地貌等环境条件变化较大,设计前应明确各环境单元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做到目的性、整体性、稳定性、艺术性兼顾,体现地方风格,创造公路景观个性。
4 道路的生态建设
4.1 生态环保。不宜在雨季开展土方开挖回填施工。取土时要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做好景观再造工作;降雨量大的区域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完工后进行恢复地表植被,避免边坡崩塌、滑坡;施工临时用地开工前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完工后恢复原地表层。
4.2 噪声防治。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工程严禁夜间施工,以免扰民;定期保养施工机械,降低噪声分贝;为
现场施工人员发放头盔、耳塞等防护用具,保护其听力功能。
4.3 大气污染防护。距离生活区200米的范围内不得设立拌和站和堆料场;混凝土拌和厂设在生活区的下风向,不得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施工阶段做好防尘工作。
4.4 水污染防治。油料、沥青等堆放位置要远离河流湖泊或民用水井,施工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垃圾粪便必须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开工前检查施工机械是否漏油,以免污染水体。
5 保护环境的措施
5.1 植物防护。植物防护就是利用植被覆盖边坡,借助植物根系加固边坡,防止边坡受地表径流或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植物覆盖对于地表径流和水土冲刷有极大的减缓作用。我国南方地区降雨频繁,因而大多数边坡均采用植物防护来保护边坡土体,同时计划栽植的植被也美化了自然环境。
5.2 框格防护。框格防护是在边坡上将浆砌块(片)石、混凝土等浇筑成骨架,防止坡面水冲刷路基边坡形成冲沟,增加边坡表面地表粗度,减缓水的流速。通常,坡面水只能冲刷骨架内局部范围,可在框格内种草加固边坡,将框格防护与种草防护法有机整合,有效加固边坡的同时也能美化自然环境。
5.3 护坡。护坡就是将块石、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在稳定的边坡上,防止边坡被坡面水或地表径流冲刷,从而有效加固边坡土体。
6 结束语
现阶段国内的公路施工规范和相关管理体制还无法将公路施工与美学融会贯通,它与公路施工技术、园林美学、环境保护、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联系甚密,因而需要公路建设部门、环保部门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探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公路施工技术和环保标准,以进一步优化行车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彦斌,连松岭.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1(08).
[2]任玲.浅谈公路环境影响的评价[J].价值工程,2011(09).
[3]李四雄.关于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
4.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自查总结 篇四
一、组织领导
年初,我委将环保和生态文明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为确保目标的实现,管委会成立了以常务副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副书记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具体经办人员,保证了组织机构完整。2018年管委会党委会先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8次。
二、认真开展环保督察相关工作
管委会严格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认真完成“散乱污”治理、信访举报事件办理、建联石材废渣处理场建设运行等相关工作,并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按时报送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调度表、整改信息和关于开展中央、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回头看”工作的自查报告。
三、加强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根据管委会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县“三大战役”办开展水污染、大气污染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及时报送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有关资料。同时,一是继续加强散乱污企业的清理规范和监管。二是工业园区内现已安装96套雾炮机和12套雾化机,减少扬尘。三是在建联渣场安装了防尘设施。
四是加强了园区环保网格化管理。
四、加强园区环境管理
2018年,工业集中区项目落实环评手续,未出现未批先建情况,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按照县“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方案,一是积极开展风险排查、建立风险台账;
二是采取清单制+责任制“的工作模式,在风险台账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人、化解责任及化解要求。进一步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按时报送相关资料。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提高干部环保意识,我单位通过党组会组织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并积极征订《中国环境报》。管委会每季度召开园区企业环保工作会,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大汽污染防治,注意防尘处理,打赢蓝天保卫战。同时发放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管理通知200余份。
五、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
管委会按《某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做好分工工作;
按时保质报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相关资料;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做好创建工作。
六、积极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5.浅论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篇五
浅论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文章通过对福州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公路项目的`总结分析,根据山区公路的工程特点,提出了山区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概括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作 者:张仪 Zhang Yi 作者单位: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福建,福州350001刊 名:科学之友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年,卷(期):“”(11)分类号:U416.366关键词:山区公路 环境保护
6.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六
一、推进绿色发展
充分发挥乡党委、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牵头抓总的作用,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不断理顺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督查考核、责任追究、应急管理等工作制度。各村(居)相应地成立了环保工作队,壮大充实了全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力量。强化规划引领,在编制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乡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时,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环保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突出污染治理
以创“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安全社区”为契机,全面开展空气、土壤、水“三大战役”环保行动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治理环境污染源头。采取集中转运、就地掩埋的方式清理垃圾堆码点2处;新购垃圾箱70余个、垃圾收集三轮车3辆,场镇设置车载垃圾箱2个,实现生活垃圾“乡收集、区处理”;场镇污水处理站即将投入使用,将有效解决场镇、印山坪聚居点、寨子包村等地生活排污问题;全面整治黑化场镇道路,有效降低尘土污染;新建客运站公厕,改造乡政府机关公厕并对外开放。结合“四好村”创建,全面推进门前“五清”治理行动,常态开展环境卫生大打扫,有效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庭院形象。我乡顺利通过“国家卫生乡镇”技术评估。
三、开展生态建设
结合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20全乡退耕还林兑现857亩、1150户,完成古楼山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100亩及何家坪、古楼山村森林抚育729亩,全面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7637亩。加强辖区寒溪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工作,增设安全防护网700米,新增警示标语、标牌15处,清理周边畜牧养殖2处。**乡荣获“年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荣誉称号。印山坪村荣获“巴中市美丽乡村”,寨子包、王家院、方山雁、何家坪、古楼山、印山坪村获得“2016年四川省卫生村”荣誉称号,乡卫生院、**小学获得“2016年四川省无烟单位”荣誉称号。
四、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成立环境专项督查工作组,对辖区采石场扬尘、噪声污染源进行集中整治,强制企业进行降尘降噪处理。对辖区涉及环保评价手续不齐的1起市重项目要求停工整改,立即依法办理环保评价及其他环保相关手续。对辖区1家养猪场,通过政府性投入方式建立沼气池,既解决排污达标问题,又生产清洁能源。根据时节,对辖区秸秆焚烧行为及时制止并开展警示教育,对腌制品熏制的进行有效规范,严格禁止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2016年以来,全乡综合开展扬尘、水源、垃圾和秸秆焚烧等环境保护专项检查26次,发现问题31起,限期整改到位。近年来,我乡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
五、强化宣传引导
组织召开各类环保工作会议,及时传达省、市、区环保工作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安排部署环保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会议、板报、标语、广播、LED滚动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各村(居)文化阵地,制作生态建设及环保教育宣传专栏10个,先后共向发放环境整治宣传资料1000余份,制作展板20余张、悬挂标语30余幅。有效提升全乡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增强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自觉性,营造全民动手开展整治的良好氛围。
7.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七
1 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管理工作存在缺陷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定位不明, 其主管部门为各级环境监测站, 是按照相关环境主管行政部门进行的划分, 但是其活动又是按照各企业的委托展开的, 因此其定位属于行政工作还是市场行为划分并不明确, 这造成验收监测工作的难以开展;其次, 由于验收监测工作定位不明确, 很多主管部门对其并不重视, 在此背景下, 很多企业钻此漏洞, 能不申请验收就不申请验收, 造成很多项目管理失控。
1.2 验收监测收费不能与时俱进
至今, 各级监测站收费标准大多采用90年代初期制定的, 监测标准中的污染物种类较90年代已增加很多项, 监测方法与监测仪器有较大的更新, 而验收监测仅收采样与分析费, 环境管理检查、公众意见调查与采样、分析的工作量一致, 而后者无收费依据, 造成了监测成本高与监测收费低的矛盾, 严重影响了验收监测工作的积极性及监测质量。
1.3 环境监测人员素质要求
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进行验收监测的主体是各级环境监测站, 但是由于监测站的某些验收监测人员素质较低, 对验收监测所需的技术、工艺较为生疏, 对中产污环节、排污规律、排污量以及污染处理设施的设计、原理、生产参数、处理效率等无法准确把握, 导致目前保护验收监测工作流于形式, 无法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1.4 验收监测对工况的把握不准
为保障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根据验收监测相关的技术规范, 要求现场监测期间生产负荷要达到设计负荷的75%。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生产负荷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的运行不正常。为了体现政府服务企业的理念, 验收工作需要进行, 而监测数据需有一定的前提限制, 才能保证验收监测的质量。
2 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为了迎接挑战, 我国必须从各方面进行努力, 在认识到问题之后必须进行改进创新。为了我国环境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能更加保质保量的完成,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 加强验收监测管理工作
国家环保部门应明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定位, 若明确验收监测工作属于一项行政管理工作, 赋予各级监测站验收监测的执法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以国家行政机关名义, 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主动积极验收监测。为此, 国家环保部门应该尽快以文件的形式对此做出规定, 明确其性质定位为技术执法, 准许其主动对企业的建设竣工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验收与监测。
2.2 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是属于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一种,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的方式进行, 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不同的环保设施或不同的监测难度制定一个类似于环评收费制度的指导性文件, 出台新的全国统一的监测收费标准, 各级监测站在验收监测工作中成本高、收费低, 入不敷出的问题才能解决。
2.3 加强专业人员素质
由于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环节, 其涉及面广, 技术要求高, 要想提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 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 加强培训, 使专业人员熟练掌握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同时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一项技术工作, 需要借助各项设施, 因此提高环境监测的硬件设施也是必备的,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设施更新的投入。
2.4 加大监管力度及处罚力度
对建设项目要实施全程环境监管, 根据统一制定的验收评判标准来进行监管。若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污染防治措施达不到环评及批复的要求, 坚决不允许试生产;对于不申请验收或经验收监测达不到要求, 就进行试生产的企业, 要加大处罚力度, 从而使得验收监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执法。
参考文献
[1]徐玉宏.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的有关问题[J].江苏环境科技.2007, 02.
8.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篇八
摘 要 林業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林业资源也就十分重要,而在林业资源保护方面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属于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当前社会发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虽有一定改善,但仍有一定问题存在,需通过有效措施解决,从而对林业生态环境加强保护,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 林业资源;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50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途径以及有效手段,通过对林业环境加强保护,能够使林木生长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使林木更好地生长,从而使林业资源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清楚认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当前情况,从而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达到更好效果。
1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政府及人们不断努力情况下,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国虽取得一定成就,然而由于气候、地理环境及技术等方面因素影响,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仍比较落后,相比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存在。具体而言,当前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过度采伐林业资源,当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在全部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高达37%,从而导致沙漠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第二,在有些地区,存在十分明显的土地沙漠化及石漠化问题,造成频繁发生沙尘暴灾害,同时,由于生态及技术因素限制,在治理沙漠化及石漠化土地方面均有着比较大的难度,当前仍未能够得到比较明显的治理效果。第三,为能够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政府虽然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制度,如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凭证采伐林制度及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等,但是这些政策制度并未能够起到很大作用,当前社会上仍存在十分严重的无证采伐、乱砍滥伐以及超限额采伐情况。第四,当前,我国仍有十分严重的湿地泥沙淤泥现象,导致很多濒危动物逐渐灭绝,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第五,我国林业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比较小,并且森林质量及物种多样化程度相对而言也比较低,森林所具备的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作用很难得到发挥。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当选择有效措施及策略将问题解决[1]。
2 林业生态环境有效策略
针对当前林业生态环境现状,我国政府虽然提出一些措施进行解决,然而由于我国人口数量比较大,并且各种资源也比较短缺。另外,长期以来不重视林业保护,当前林业生态环境仍在不断恶化。此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上其他方面发展也逐渐成为制约因素,因此,通过有效策略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可选择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明确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应该改变其以往宗旨,应当将促进人口发展、资源发展以及经济建设作为主题,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改善作为目标,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突破区域限制,将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石漠化作为着手点,对植物造林大力推进,对濒危物种加强保护及抢救,通过有效方法使森林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政府应当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中的各种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对于重要生态区域以及脆弱生态区域能够不断加强保护,将已取得成果作为基础,在生态建设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尽可能使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得以和谐发展[2]。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注意遵循先重点后一般原则,也就是说,应当优先治理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区域,并对林草植被加大建设力度,使绿化面积扩大。从大环境方面而言,应当对长江、黄河等自然资源进一步加强保护,在绿化同时应当使森林生态效能不断增强;在小环境方面而言,应当对森林公园加强建设;同时,应当对湿地加强保护,通过对废弃工矿地利用实行绿化,从而尽可能使森林面积增加。
2.2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抓住重点
从当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重点保护地区有20多个,这些地区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属于重点建设区域。当前,在林业治理工程中,比较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东北防护林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蔽系统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治理。依据当前实际情况,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将重点工程带动作为主要内容,对原本低质低效林进行充分改造[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在科学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利用分散劳动力以及物资,是自然措施和人工措施两者之间能够实现有机结合,使林草植被以及生物物种多样性逐渐得到恢复。另外,还应当对栽培技术进行优化,从而使林业生态环境所产生经济效益可以不断提高。此外,应当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和民生建设相联系,从而使生态和经济两者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结合。
2.3 对有关制度进行完善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而言,要取得更好成果,在管理上应当保证具备健全完善政策制度。所以,在当前情况下,政府以及林业部门应当以已有政策制度为基础,以实际国情及地域因素为依据,对以往经验进行总结,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理念,从而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同时,在执法方面应当加强力度,对破坏林业生态环境行为应当加大打击力度,从而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可保证有效开展[4]。
3 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林业资源在社会上也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林业资源保护方面,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主要任务,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当前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现状清楚认识,并且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完善制度,从而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家有.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J].绿色科技,2012(5):190-191.
[2]关月,韩雨丝,王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2):72-73.
[3]张秀华.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69.
[4]姚雪梅.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6(1):89-90.
9.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九
提高我国环境保护能力和生态建设水平的一些思考
摘要:文章从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利益调节机制和管制手段分析入手,针对目前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的差距,对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和生态建设水平进行的`深层次思考:不仅仅要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尽快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体系;环保意识植入政府行为;在生态建设领域中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作 者:温汝俊 WEN Ru-jun 作者单位: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401147 期 刊:三峡环境与生态 Journal: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 年,卷(期):2010, 32(4) 分类号:X3 关键词:环境保护 差距 制度建设10.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十
一、序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县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富民”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是在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贯彻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制定的,对我县“十三五”期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行规划编制将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我县生态环境、改善我县环境质量提供政策保障。
泸溪县“十三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泸溪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相关规定及要求进行编制。
通过编制泸溪县“十三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协调引导各综合决策部门制订符合我县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并决定各项重大建设项目,同时也为我县市场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引导县域经济沿着快速、健康、生态的方向发展,确保全县人民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实现我县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现状和趋势
㈠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泸溪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环境质量相对稳定,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县内主要地区白沙新城环境质量达优良等级,沅江水质良好,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以改善。然而,由于我县工业发展较快,工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居多,传统锰锌酸产业比重较大,加上工业污染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使得我县当前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环境隐患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存在。
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结构性污染比较严重,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2、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3、环保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4、局部区域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仍有发生;
5、环境保护监管与宣传力度还不够。
㈢环境保护发展趋势
根据新形势下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在今后五年期间,我县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对工业污染进行全防全控,继续推行循环经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形成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十三五”期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以改善县域环境质量为重点,制定合乎我县环境保护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确定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为解决百姓实际问题发挥重大作用。协调和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防治结合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把我县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县。
三、规划原则和思路
㈠规划原则:以环境保护新常态为研究对象,遵循统筹兼顾、创
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四个原则”,围绕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风险等重要内容,用生态文明理念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
㈡发展思路:我县“十三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奋斗目标,抓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个方面,突出五个重点即:一、以重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大历史遗留污染治理力度。二、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杜绝细颗粒物、酸雨等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三、以城乡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为重点,进一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五、以环保队伍自身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环保执法能力和环境监测能力。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四、发展目标
㈠总目标:“十三五”规划期间,要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管理体系,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县域环境质量及主要河流水质进一步得到改善。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将我县构建成清洁、优美、舒适、适宜人民生活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
态县。
㈡具体指标体系
五、重点任务
5.1 水域环境保护规划
⑴防治重点和方向:以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为原则,防止重金属污染,控制氮、磷等营养性元素进入水体总量,治理和控制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渣排放,以保护县内各主要流域的水质,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国家地表水Ш类标准。
⑵控制措施:坚持在总量控制思路的指导下重点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法,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保护区,禁止在饮用水源地进行项目建设和其他活动,保护我县水域环境,限制在武水沿岸及沅江沿岸附近进行项目建设及其它破坏性活动。大力支持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防止流域内水土流失。建设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工业集中区废水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控制生活、生产污水排放。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选择部分区域实施总氮总磷总量控制试点。推进除县城以外的其他建制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争取在有条件的村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推行节水制度,合理利用水资源。
5.2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⑴防治重点和方向:“十三五”时期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重点,继续加强二氧化硫和烟尘、粉尘等颗粒物排放控制,有步骤地开展氮
氧化物、碳化合物排放控制,全面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到2020 年,SO2、烟尘、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复合型大气污染。
⑵控制措施:“十三五”时期继续执行总量控制政策,逐步开展氮氧化物、碳化合物排放控制,切实消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推进低碳减排工作。对全县工业窑炉和生产及生活锅炉进行全面督查,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式生产工艺,安装高效脱硫除尘设施,同时减少无组织排放,加强对高碳排放企业减排及污染治理工作。加快黄标车淘汰进程,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推进机动车环保检验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加强对农业面源颗粒物的排放控制,减少生活源排放,稳步实施以沼气、太阳能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严格执法。
5.3 固体废弃物防治规划
⑴防治重点和方向:在“十二五”期间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进行防治的基础上,“十三五”规划期间,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主要集中在有重点地推进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加快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要以减量化、资源化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⑵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处置工程设施的运营管理效率。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及条例,按照示范先行原则,在武、浦、白三镇率先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
统,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加强对乡镇一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监督工作。贯彻减量化与资源化、无害化、稳定化的原则,对工业废渣与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与综合利用,加快对新技术的开发,推动开展相关试点工程。对固体废物严加管理,防止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和医院废物混入一般工业废物,防止工业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对易然、有腐蚀性、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有害污泥及医疗垃圾,实施安全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加强固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管理机构,进一步落实各项固废管理制度措施。
5.4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⑴防治重点和方向:“十三五”时期,土壤污染防治应作为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围绕我县土壤污染的主要成因,以源头防范与后期修复相结合的方法,积极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⑵控制措施:在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县土壤环境功能进行区划,明确土地的使用类型,包括农田、工业场地、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进行加密监测、跟踪监测和风险评估,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二次开发。根据污染等级和危害程度,建立优先修复污染土壤清单,制定分区、分类、分期修复计划。针对重金属采选、冶炼企业周边、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地、污水灌溉区农田、饮用水源地周边,采用工程、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开展治理修复和风险控制示范。对于污染严重、不适宜种植的土地,依法调整土地用途,提高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5.5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⑴规划范围:白沙镇、武溪镇、浦市镇
⑵建设重点及方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结合城镇化发展战略,通过对白沙镇环境的综合整治,将白沙镇建设成山水型、生态型、园林型、宜居型的特色城市,成为构筑城市新区的绿色核心,具有提升未来城市发展新区的环境空间品质。通过对武、浦两镇环境的综合整治,使两镇成为我县的工业中心、旅游中心,达到保护并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控制措施:强化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继续开展城市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工业污染源治理,切实加强城镇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环境治理,有效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积极推进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生态县创建工作。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禁止高污染、高噪声企业进入白沙镇、浦市镇,支持旅游、疗养、文教、生态项目的发展。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在武溪镇的发展,发展高新技术,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限制污染型工业的发展。
5.6 农村环境整治及自然生态保护规划
⑴防治重点及方向: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自然生态破坏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十三五”时期我县将以自然生态保护为重点,从农村环境污染的点源治理与面源治理相结合入手,全面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使我县自然生态环境恢复良性循环。
⑵控制措施:在大的资源开发活动中,加强矿区退化土地恢复与矿区环境综合整治,控制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污染,认真作好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防止自然资源破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等方面的治理出发,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调控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及农膜,推广使用生态农药,有机肥和可降解农药,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加强“两园三区”管理及森林保护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护森林植被。完善生态保护区的区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我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逐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工作。
5.7 辐射污染管理规划
⑴防治重点及方向:强化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辐射设施运行监督。积极防治电磁辐射污染。加强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能力,保持辐射环境状态良好。
⑵控制措施:开展辐射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辐射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等活动的管理,提高辐射设施建造质量和运行环境安全水平。开展对放射性污染现状调查、评价与污染防治的监督,推进工业遗留放射性废物的治理,积极推动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确定放射性废物总体环境安全目标。提高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水平,加强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优化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合理布局场源建设,防止人口稠密区的电磁辐射污染。
5.8“十三五”减排工作
⑴防治重点及方向:以结构减排、工程减排为主线,按照“敦实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减排,强化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减排,提高氮氧化物减排能力,增加 PM2.5 减排指标”的思路,强化环境监管,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⑵控制措施:按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要求,适当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开征或调高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运用经济杠杆督促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机构特别是污染减排机构建设。为更好地推动污染减排工作的开展,出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奖励性政策。切实加强污染减排的基础性工作。成立和设置总量减排办机构和人员,进一步完善污染减排工作制度,强化环境统计工作,切实加强对总量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污染减排数据审核的各项参数,完善动态数据库。
5.9 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
⑴防治重点及方向:继续抓好现有传统产业建设的同时,还应大力发挥磷矿石、石煤、铝土矿、钒等县内优势资源的资源效应,大力推进磷化工产业、石煤综合利用产业、铝土矿、钒矿的开采及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⑵控制措施:在产业政策上,要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要设置准入门槛。必须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其中,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库,并开展矿山的环境恢复治理,并对规模,工艺等做出明确规定。
实现资源整合。将资源集中于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实现规模化开采加工,才能有规模效益,也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投入。只有整合资源才能防止对资源遍地开花式的滥采、滥挖以及小作坊式的加工,才能做大做强矿产业。项目开发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建立矿产资源开采审批登记与采矿权检查制度的矿产资源保护体系,要实现产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破解污染物排放总量瓶颈:一是做好矿产资源绿色产业链规划。要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做成上下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的产业链,尤其充分做好上下游产品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作。二是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加大环保投入,对污染物进行深度治理,通过环保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5.10 环保队伍及管理能力建设
⑴建设重点及方向:按照目标与手段相匹配、任务与能力相适应的要求,以监测评估、及时预警、快速反应、科学管理为目标,以自动化、信息化为方向,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实施环境队伍及监管能力建设规划,努力提高环境管理能力。
⑵保障措施: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要求,增加环保机构人员编制,提升我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水平,以获取高质量的监测信息,为环境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县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支持执法能力建设,规范环保执法作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使我县环保监管队伍能力建设满足我县实际环保要
求。加大环保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环保技术人才。实施资格认证制度,逐步扩大环保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范围。加强环保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建设。积极推进自动化建设设备的运行,把好日常“运行考核关”,环境监测部门、环境监察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解决困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使用的瓶颈问题。制定和完善泸溪县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及其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污染源监控系统建设与管理。高度重视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好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尽快开展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加强监督执法,确保企业落实运行经费,同时要积极争取同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建立稳定的运行经费渠道。充分发挥监控部门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理顺各部门关系,协调各部门工作,实现对系统运行及时有效的监管。
六、重大项目与投资
按照以项目带动环保发展的思路,“十三五”期间我县将集中力量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及流域综合治理、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环保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七、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推行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环保规划要纳入全县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中;
建立政府领导,各决策部门参加的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二)、进一步落实环境质量行政负责制,完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三)、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环境监管和排污费征收工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四)、严格执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监管。
(五)、进一步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申报制度。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加强环保宣传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治理污染,推进环保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增加环保投入。
(六)、依法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公示,调动社会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促进产污企业规范排污行为。
11.加快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篇十一
制度具有规范、监督、约束的力量。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是根本性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4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得以明确。以此为基点,逐步落实完善,可期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聚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系统、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美丽中国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过程中越来越近。
12.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十二
1 城市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 前者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起主导作用。城市中的全部设施都是人制造的, 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而不是野生动物;使得微生物的分解者活动受到抑制, 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
第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运转快、流通量大, 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人口密集, 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人为地从其他生态系统输入, 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也必须从外界输入, 而且要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其他空间, 固体废弃物和污水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 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 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在相关学科中, 环境保护规划就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规划中,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综合性手段, 强调对城市环境未来行动规范化进行系统的筹划, 从而实现有效的预期环境目标。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属于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内容, 是在宏观规划初步确定环境目标的指导下, 具体制定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措施。
2 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
在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中, 如下若干方面规划值得重视:
2.1 强化环境监督, 加强环境执法
各级环保部门要制定环保考核指标, 落实责任制, 从严管理环境, 大张旗鼓地开展环境执法检查活动, 实行重点检查与经常检查相结合, 检查与整改相结合, 教育与查处相结合, 对于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 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 要依法从严惩处。环保、公安、工商、司法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 协同执法, 坚决打击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2.2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必须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 浓度高, 范围广、危害大的首要污染物, 在治理时必须有的放矢。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 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 由此带来的首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 因而, 在规划中, 远景的目标应当围绕对落后燃煤方式的改进, 实现燃烧效率的提高, 同时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 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 提高道路硬化率, 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
2.3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该规划首先强调对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 并加以分析, 通过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 获得有关最大允许排放量的数据, 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理策略。根据城市水污染的具体情况, 通过落后生产方式的改革是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首要途径, 同时应当采用少废、无废工艺, 加强清洁生产工作, 应当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 减少污水排放量, 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 力口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
2.4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该规划的重点在于, 根据环境目标导向, 将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 处置指标体系加以落实, 从而制定最终的治理方案。目前, 许多城市都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 解决固体废物已处于非常紧迫的时期,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
2.5 制定治理措施, 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速度。加快植树种草速度, 提高成活率, 加强管护。在弃耕退耕的土地及荒坡上, 应本着适地适草的原则, 大力营造水土保护林。盖沙区应发展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其余地方都要种草, 增加土壤植被。
围绕发展经济林和畜产业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一是根据不同坡向、高度进行植树种草。如在风沙区营造以经济林为主的通风型结构林带;在迎水坡面种植枸杞、沙棘等;在背水坡发展桑树等。二是以沙打旺为主, 改良天然草场。三是重点发展以肉羊为主的畜产品, 改变饲养方式, 由放牧逐步改变为;家庭舍饲, 减尘对林草的损失, 以利于增加植被, 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
3 城市规划编制与环境保护
根据我国实际,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整合非常关键, 同时需要以现时的技术手段, 从以下几个角度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实现更深入的结合:
3.1 城市总体规划或次区域规划层次上, 首要问题是解除环境
限制, 同时废除城市或区域发展等限制性因素, 并对环境限制因素进行分析, 合理去除潜在的污染源, 对城市的规模加以合理界定, 选择适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方案。
3.2 对于城区重整和改造的规划, 必须尽量对环境质量进行改
善, 努力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 实现过高的容积率和人口, 居住密度的降低, 通过新增城市空间和绿地, 消除用地布局不当, 例如工业对居住的环境干扰问题。
3.3 在郊区发展问题上, 强调对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区划, 以确
定生态保护区, 同时对敏感区、景观敏感区进行划分, 保护其免受城市化的不负面影响。
3.4 在市政详规的问题上, 应当将污水管网的设计、污水厂与环境影响评估结合起来。
在审批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地块的区域位置、地质条件以及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合理控制建筑密度, 既要给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又不浪费土地资源, 使土地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这样才能建设出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
此外, 需要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 加强科技创新。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 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 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入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 加强科研攻关, 加强技术集成, 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13.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十三
宜居哈尔滨的建议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刚刚胜利闭幕的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我们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哈尔滨,对此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散煤治理。对城区及近郊的现有煤炭收集、储运场所进行专项整治,对不符合城市功能区划的煤炭收集、储运场所实施关停、搬迁。对于可以压减用煤量的企业,尽最大努力实现最大压减量;对于不能压减或必须维持用煤总量的企业,在保证用煤量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等方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压减。要取缔露天烧烤。强化施工工地环境管理,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在施工场地应采取全封闭围挡墙、遮盖等防尘措施。施工现场道路进行地面硬化,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提高城市道路清洁度。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减少城区裸露地面。加强市容环卫扬尘管理,加大环卫设施的投入,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和湿法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严禁在市区焚烧落叶和杂草等可燃物质。实现用煤总量、工业生产、污染物减排三方的平衡。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交通污染。对车辆能源进行改革,鼓励普及高标油品,鼓励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其他低排放汽车,并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基金进行补助。加强公交站点和线路调整,增加划定自行车道,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同时加强黄标车尾气排放治理。有研究表明,一辆同型号的黄标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相当于15到20辆国四(排放标准)小轿车的排放量。一辆不达标的重型柴油车,(排放量)相当于150到200辆国四小轿车。汽车保有量中重型卡车占比大,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柴油车,所以控车也是大气污染治理重点。
三是合理处理秸秆,解决农民耕地种植问题。秸秆焚烧可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量升高,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还会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建议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秸秆还田”的推广,积极推广征收秸秆造纸发电的做法。同时,要建立并完善农田秸秆回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秸秆焚烧。此外,要大力发展秸秆沼气事业,把废秸秆变成能源,这也是农村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政府要鼓励支持秸秆的合理利用,对收购秸秆的企业可采取以奖代付的形式,实行免资源费无偿收购,以实现我市秸秆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对于购买秸秆回收、收集机的人要进行一定的补助比例,促进农民能更加自觉地重视秸秆资源的再利用,达到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赢的目标。
14.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十四
一、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三风”转变
(一)强化内部管理,切实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穿越小说网 http://我局今年从内部管理着手,一是不断创新思路,抓班子,带队伍。针对我局具体工作实际,从强化管理方面着手,重点加强局班子、环境监察大队、环评股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提高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能力。强化局内设股室相互监督制约;二是改革内部管理制度,理顺办事程序。今年我局修改和制定了政府服务承诺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认真组织二个层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局党支部理论学习层面,着重政治理论素养、宏观战略思维、党性意识及驾驭复杂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局机关干部职工层面,着重抓好政策业务能力、办事能力、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学习方式上,采取了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全局干部职工素质得到了整体加强。
(二)抓党风、政风、作风建设,促进“三风”转变
1.抓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风转变
今年初,我局调整充实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细化责任分解,明确责任范围,切实做到各司其责、责任到人。分解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使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清楚明了,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主动抓,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使之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全面落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今年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平时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执法、人情执法,一经发现,严肃查处,树立环保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今年,全局未发现一例环保执法人员违法行政、滥用职权等行为。
2.抓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行风转变
党支部非常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今年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认真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充分认识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辩证关系,全面把握所学文件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二是狠抓职工教育,利用职工大会、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党风、政风、行风教育,宣讲反腐案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三是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今年我局把党章作为党员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党性观念的最好材料,要求全体党员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通过学习,激发了全局党员的热情,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巩固了思想道德防线,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是狠抓制度建设,严格制度管人,先后完善了内部管理、财务管理、排污收费、环评审批、证照办理、首问责任制等制度,从细微入手,从大局着眼,狠抓制度规范、管理规范和行政行为规范,从而有效杜绝了执法不文明、不公正的现象。认真开展环保惠民行动,关心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共办理12369环保热线和来信来访回复件共8件,达到了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信,实现了组织、群众、社会三满意。
3.抓机关作风整顿,促进作风转变
我局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学习《环境保护违纪违法行为处分暂行规定》、《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环保系统六项禁令》等相关条文。在查摆问题中,采取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等多种形式,深挖自身问题;改善环保执法环境。为严格执行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六不准”加大了向社会宣传力度,推动了环保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预防商业贿赂工作
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要求及市纪委规范行政执法的统一安排和布署,我局结合环保工作实际,采取了深入动员、认真学习、建章立制等形式,开展了预防商业贿赂工作。
(一)学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
首先在思想上形成齐抓共管。我局根据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了《××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了中纪委六次全会、国务院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同时要求大家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开展预防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二是明确开展预防商业贿赂的政策;三是要明确预防商业贿赂的方法。我局还设立了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局长王玉忠同志还
亲自走访有关企业,调查了解环保人员的廉洁从政行为,目的是纯洁环保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干群关系,重点搞好制度规章建设,重点监督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
制度建设是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规范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我局按照从源头上预穿越小说网 http://防腐败的要求,针对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治理贿赂自查自纠阶段发现的薄弱环节,结合我局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修订了《机关工作人员考勤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的管理机制,为防止和减少贪腐现象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防范作用。
(三)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责任制
我局在今年年初就高度重视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规范环保执法工作,同时将行政执法的事项和责任细化分解到各股、室、队,落实到人。
(四)严格执行行政程序,推进环保依法行政
我局不断加强硬件软件建设,配备了执法装备,快速反应能力、查案办案能力迅速提高。统一使用规范性执法文书,建档建册,并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程序,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执法身份、违法事实、查处依据、处罚标准、处理结果”五公开,不办关系案、人情案,杜绝错案假案的发生,今年以来在查办的行政案件中无一例复议案件。
(五)建立集中审查制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我局环境违法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以及项目行政许可通过局务会议集体会审。做到了监督执法程序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确保无错案发生,促进了环境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通过艰辛的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思路,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自我约束力不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个别职工素质不高,业务不强,在执法中够不讲原则,法纪观念淡薄,讲人情、讲关系、地方保护依然存在;三是作风不正,工作不实,个别干部职工不够深入实际,不注重调查研究,想当然、凭感觉,在检查指导工作中图形式、走过场;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有懒、散、软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症结,常抓不懈。
在工作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步的工作不断地平铺道路。一是继续统一思想认识,广泛开展“四个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信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环保工作中去;大力开展权力观教育,让大家充分认识权力是把“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广泛开展事业心教育,做到一心一意抓环境保护;继续加强警示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二是认真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彻底纠正越位、错位、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三是切实加强源头治理,搞好行政执法工作。四是抓好“五大建设”。认真落实和抓好环保部提出的“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五大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坚决执行环保部“六项禁令”,凡是违犯者一律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以铁的纪律树立环保队伍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良好形象。
15.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篇十五
1.1 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在古代,庄子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易经》中解释道: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所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容忽视自然界发展的规律,虽然也存在“人定胜天”的思想,强调人具有能动性,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当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超过一定限度之后,人类必定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只有生态环境建设好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1.2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经济发展需要拥有良好的环境,许多电子产品零部件的生产往往对环境质量要求比较高,这些产业的发展大多不是集中在工业发达的大城市,而是分布环境比较好空气质量高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的村镇地区。江西作为全国的一个生态大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势在必行,这不仅能为乡镇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这个举措的实行,还为农业自身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宜人的空间。
1.3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即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在城镇化过程中,人们往往一味地追求高经济利润,忽视生态效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得一时的经济利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提出将对人们生产方式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促使人们采用新技术,推进农工商一体化,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人们不仅获得了经济利益,还体现了生态效益。
1.4 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
人们常说从小做起,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利益,必须从每一个细节抓起,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有利于更好地响应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要求,把科学发展观战略落实到实处。
2 江西省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状况及进展
近年来,江西省在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地正在加强生态环境建立,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把林业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林业产业发展快速。据统计,200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80.5亿元,较上年增长17.74%,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同时,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中,林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8.98%。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江西省还提出了以下发展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战略;美化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村镇整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实现改厕,改水,生活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情况;新建沼气池,其数量历年逐渐增加,使全省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落实造林绿化任务;加强水土保持,推进重点小流域治理。早在200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转发了关于加快江西省农村能源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组织实施国家生态农业试点县项目4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项目5个,建设生态农业示范乡镇507个,示范村2 782个,示范户25万户。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83.62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1.2%。率先创造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被农业部称之为“南方模式”,2010年建设了一批沼气化县和沼气生态县。沼气生态县建设标准为是:用沼气户占总农户的60%;养殖大户和大型畜禽场90%以上建有沼气净化工程;农村小城镇60%以上建有沼气净化池;7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3 江西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出现的问题
3.1 乡镇企业污染
主要指乡镇企业、城市工业的转入及农村社区生活垃圾等排放的“三废”污染。在城镇化过程中,经常把像纺织业、造纸业、水泥加工业这一类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向农村地区转移。乡镇企业和城市工业进入农村地区的发展,虽然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增加了当地的生产总值,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同时还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有些企业并不重视环境保护,并没有采取防止环境污染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和措施,排放出大量的废气,把垃圾运到偏僻的山区堆积成山,许多大小江河湖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2 农村自然资源破坏
主要表现在农村耕地资源肥力下降,农民在耕种时只是一味从地里索取农业成果,没有意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耕地肥力的措施;水土流失并未得到很好的治理,江西虽然是一个生态大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森林资源丰富,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部丘陵区(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降水丰富(年均降雨量1 341~1 940 mm,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年均降雨量多达1 800~2 000 mm,长江沿岸到鄱阳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雨量则约为1 350~1 400 mm),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虽然国家早就提出来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并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和政策,但由于人们生态意识薄弱,再加上某些野生动物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趋势,仍然存在乱捕乱杀的行为;农村生态景观自然资源破坏,由于人们对农业资源开发不合理和对农作物种植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原始的生态景观风貌。
3.3 农业发展过程中自身造成的污染
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倡规模化生产模式,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农药、化肥、农膜、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的高量投入和使用,再加上养殖业发展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等,这些都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绿色生产,反而使土壤的原始养分和肥力结构遭到了破坏,降低了土壤的可耕种性,破坏了人们的饮用水和降低了灌溉水的质量,使得人们不能正常进行生活和生产。
4 江西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策
4.1 完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让行动落实到实处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最初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基于城市和工业的污染与防治建立起来的,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并不够重视,后来建立的农村环境保护体制也很不完善,让许多正在进行破坏行为的人钻了法律的空子。这些政策和措施下达到地方政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是不屑一顾,地方领导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和政绩,一味地追求高生产总值,来体现当地的经济增长指标,根本不会把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所需要的成本和付出的代价纳入经济增长评价指标当中。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严格的奖惩机制和标准,用新的指标来重新衡量农村经济的增长,绿色GDP不仅作为城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同样也是农村乡镇企业、农村农业发展和增长的衡量指标。
4.2 全面更新农业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近年来江西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加,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不断采用和引进先进技术,江西作为我国的一个生态大省,早就提倡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很多地区已经采用先进技术,更新农业设备,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行动落实到了实处,但还有许多村镇农业设施设备陈旧,并未得到及时的更新,并未很好的吸收先进经验和采用先进技术。所以,必须全面更新农业设备,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采用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变废为宝,秸秆还田,应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大力推广农村沼气项目和南方的“猪—沼—果、桑基塘鱼等能源生态模式,把养殖场建成清洁能源中心、有机肥供应中心和废弃物处理中心。
4.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个好的规划方案不仅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样也体现着农村的进步,尤其是在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大量的中小企业入驻乡镇,合理的规划方案是必不可少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自身建设的合理规划,主要包括农田种植规划、农村建筑聚集选址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等方面。二是,乡镇企业规划,主要对乡镇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废弃物应该排向什么方向和怎样处理以及会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或造成的影响程度的考虑,除此以外还要考虑乡镇企业的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等,所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利于体现村容面貌,实现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解决这些乡镇企业所带来的农村生态问题。
4.4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增强人们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
在我国,城乡差距显著,农村地区不仅经济落后,而且教育也相对落后于城市地区,江西也不例外,很多人不懂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不懂生态环境对农村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性,工业废气物随便排放(主要指乡镇企业带来的三废污染,即废水、废气、废渣),有些地方不是满山的树木,而是满山的固体垃圾,为了获得高产稳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在增产的同时,并没有注意这些人类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后遗症。他们更不懂得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没有意识到这些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将会遭到法律的制裁。
摘要: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和农村在空间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两个相对孤立的整体,近郊的农村与城市逐渐连为一体。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人们却只注重当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只注重经济利益,而不注重经济效益,只注重GDP的增长,却没有把“绿色GDP”的指标贯彻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本文主要以江西农村生态环境为例,分析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及现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快实现江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城镇化,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璐.论我国环境立法涉农观念的缺失[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4):102-108.
[2]李洁.陕西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治化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300-301.
[3]罗春玲.加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J].科技风,2009(5):100.
[4]李双双,陈曙.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2):30-33.
[5]郭冬梅.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16):7024-7026.
[6]孙敬水.生态农业——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J].农业经济,2002(10):10-12.
【论我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荐阅读:
焦作市农村环境整治观摩会在我市召开08-06
论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06-15
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09-18
试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ppt.Convertor07-19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08-30
烤烟种植和烘烤环境保护发展策略论文07-2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09-10
确保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07-04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山东农业大学恢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07-03
化学工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