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共12篇)
1.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一
儿童计划疫苗接种(四)
麻疹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婴儿8个月大时首次注射,然后在7岁时复种注射一次且比上次的剂量要大。
为什么要接种麻疹疫苗?
如果没有经过免疫,一年之内澳大利亚就会有10~15个孩子死于麻疹,而且麻疹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肺炎或脑膜炎。
有效吗?
有效程度非常高,在超过95%的临床病例中有效。
有副作用吗?
大约1/10的孩子会出现不适、局部发炎或者发热的症状。麻疹疫苗也被认为是孤独症增发的一个可能的原因。但是,一位就职于威斯敏斯特的一所儿童医院的儿童发展部的专攻孤独症的病理专家顾问,纳塔尔・西莱博士认为:麻疹与孤独症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他说:“医生们现在认为这种联系是巧合的,因为孤独症的症状慢慢会在那些看起来正常的孩子身上表现出来,而这个年龄正是麻疹疫苗接种的时候。”
水痘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孩子12个月大时注射一次,如果孩子或成人贻误了,在还没有出现水痘的情况下也都可以注射。
我的孩子需要吗?
水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非常普通的儿童疾病。在一般的健康孩子身上,它表现的并不明显,只能引发一些发痒的起泡的疹或者轻微发热。但是有时候它是非常严重的,每年数以百计的孩子会因此送入医院治疗。免疫力差的孩子患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有效吗?
在防治严重的水痘疾病方面这种疫苗将近100%有效,但是就算经过治疗,10~20%的孩子仍会有轻微的症状。
有副作用吗?
1/5的孩子有出现局部发炎或发热的症状,而3/100的孩子会出现红疹。很少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高烧,肺病如支气管炎、中耳炎等等)。过敏性反应的发生机率也比较小。
2.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年龄为8个月~14岁, 均需强化接种, 且无接种禁忌证的486例健康儿童。
1.2 方法
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 复溶后用1.0 m L注射器取0.5 m L备用。嘱家属协助暴露孩子注射部位, 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 用75%酒精消毒皮肤, 待干后, 皮下注射。
2 结果
本组486例麻疹疫苗接种者, 经门诊随访7个月, 均未见有相关病例的患儿, 有效地预防了麻疹的发生。
3 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全程护理
3.1 参加培训
医护人员参加长治市疾控中心组织的技术培训, 熟练掌握安全注射和预防接种常见异常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3.2 为目标患儿摸底造册
采用板报和电话通知等方式, 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对年龄在8个月~14岁儿童建卡建薄, 无论有无免疫史, 于规定时间到门诊接种麻疹疫苗, 将摸底儿童情况登记造册, 并上报疾控中心。
3.3 严格查对
(1) 认真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 询问健康状况, 有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或者对鸡蛋等有过敏史的儿童不得接种; (2) 检查疫苗的标签、名称、批号、有效期及生产单位。本疫苗加水溶解后呈橘红色透明液体, 如发现颜色变紫、变黄, 安瓿有裂纹, 标签不清或溶解后呈浑浊状态的均不能使用。
3.4 使用前充分复溶
由于使用的是2人份冻干麻疹活疫苗, 应在加入1 m L无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 取0.5 m L待用, 安瓿开启后超过30 m in, 不得再使用。注意在启开安瓿和注射时, 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3.5 接种室准备
注射疫苗前要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 开窗通气,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接种后留观30 m in, 并要告知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3.6 接种后的护理
接种后应告知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 注射当天, 注射部位不要用水洗, 保持干燥, 避免感染; (2) 接种后应让儿童好好休息, 不要剧烈运动, 防止着凉; (3) 避免小儿用手搔抓注射部位; (4) 多饮水, 以促进机体代谢; (5) 叮嘱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主要是红、肿、热、痛等症状, 一般不做处理, 让其慢慢吸收;全身反应主要是发热和皮疹, 体温大于38℃应服退热药, 如果是疫苗反应, 应会在24 h~48 h之内自行退热, 若高热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反应, 应及时送医院诊治。皮疹主要有荨麻疹和麻疹、猩红热样皮疹, 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日发生, 轻症口服扑尔敏或息斯敏治疗, 重症及时送医院诊治。
486例儿童有2例在接种的当天晚上出现麻疹、猩红热样皮疹, 给予口服息斯敏, 外用炉甘石洗剂, 第2天皮疹明显好转, 第3天痊愈。
3.儿童流感疫苗如何接种? 篇三
在中国北方,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5、6月间是流感的好发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重要手段,这点对于身体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只要孩子不是过敏体质,而且没有其他接种流感疫苗的禁忌症,家长应尽可能坚持每年冬春季节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和接种流感疫苗呢?家长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流感疫苗应该去哪儿接种、如何选择、需要接种几次、会不会产生副作用?
一般孩子出生时就会有一个接种证,接种地点在孩子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医院预防保健科,如果没有接种证则可以到防疫站门诊进行接种。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流感疫苗时,要注意疫苗的类型是否适合孩子。流感疫苗有0.5毫升成人剂型和0.25毫升儿童剂型两种。出生不满6个月的孩子不能接种流感疫苗,6个月~35个月(三岁以下)儿童需要接种0.25毫升剂型疫苗,需要接种两次,之间相隔4周时间。年龄超过3岁的孩子可以接种0.5毫升成人剂型。
儿童在接种疫苗之后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着水。接种后一天之内要注意观察孩子体征,少数孩子会有稍许不适,如接种部位短暂的轻微疼痛、红肿等,还有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低烧现象,这些都属正常现象,一般24小时之后会自然消失。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烧、局部红肿不消等现象,就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2、哪些孩子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流感疫苗虽然安全有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如孩子有过敏史、癫痫等脑病病史或免疫缺陷症等就不能接种。另外,如果孩子正患有湿疹、疥疮、发烧等病未痊愈,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传染病等暂时也不能接种。对那些分两次注射的3岁以下的儿童,假如第二次预约注射的时间正在生病,就要推迟注射,如果病程较长,就不要再注射第二针,先以治病为主。另外,前面提到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3、流感疫苗会不会也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有些人认为,流感只不过是“流行起来的感冒”,没什么了不起。其实,流感和普通感冒有着天壤之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普通感冒可能由多达200种不同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等,更多的症状是鼻塞、流鼻涕、咽痛和严重咳嗽,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也不会引起大流行。所以,流感是一种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以才需要特别加以预防。
4.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四
出生时:乙肝(1)
一个月:乙肝(2)
二个月:卡介苗、糖丸(1)
三个月:糖丸(2)、百白破(1)、HIB(1)
四个月:糖丸(3)、百白破(2)
五个月:百白破(3)、HIB(2)
六个月:乙肝(3)、流脑A+C结合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1)
七个月:HIB(3)、八个月:麻风(腮)疫苗、乙脑(1)
九个月:流脑A+C结合疫苗(2)
十二个月:水痘疫苗
十八个月:麻腮风、甲肝疫苗
十九个月:百白破(4)、HIB(4)
二周岁:乙脑(2)、轮状病毒疫苗(2)、23价肺炎疫苗
三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3)
四周岁:糖丸(4)
六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2)、白破
注:1)季节性疫苗:六个月以上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份);
2)HIB、轮状病毒、水痘、流脑A+C结合疫苗、23价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为二类疫苗,需自愿自费接种。如拒绝接种请家长告知登记医生。
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
出生时:乙肝(1)
一个月:乙肝(2)
二个月:卡介苗、糖丸(1)
三个月:糖丸(2)、百白破(1)、HIB(1)
四个月:糖丸(3)、百白破(2)
五个月:百白破(3)、HIB(2)
六个月:乙肝(3)、流脑A+C结合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1)
七个月:HIB(3)、八个月:麻风(腮)疫苗、乙脑(1)
九个月:流脑A+C结合疫苗(2)
十二个月:水痘疫苗
十八个月:麻腮风、甲肝疫苗
十九个月:百白破(4)、HIB(4)
二周岁:乙脑(2)、轮状病毒疫苗(2)、23价肺炎疫苗
三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3)
四周岁:糖丸(4)
六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2)、白破
注:1)季节性疫苗:六个月以上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份);
5.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五
广州市白云区疫苗接种门诊信息
1、接种范围包括 ①儿童免费疫苗;②免费的卡介苗;③自费的狂犬疫苗;④自费的其它疫苗
2、开诊时间以门诊现场公布的时间为准
以下信息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哦~
1、白云区石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石井街石槎路1577号5楼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一、三、四全天(8:00-11:30,14:00-15:30)周六上午8:00-11:30,每月第2个周二上午8:00-11:30(PPD)、周五上午8:00-11:30(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2、白云区景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西八巷41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四、六全天;逢周五上午(柯子岭);每月最后一个周二上午(PPD),每月最后一周五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3、白云区石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石门街石沙路自编50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五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00;周三、六上午8:00-11:30;每月第一个周一上午(PPD),每月第一个周四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4、白云区金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金沙街横沙大街131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一、周三全天、周五、周六上午;每月第三周周二下午(PPD)、周五下午(卡介苗)。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5、白云区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黄石路黄园一街8号
http://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一、二、三(8:00-11:30,14:00-15:30);周六上午(8:00-11:30),学校、托幼机构查漏补种);每月的第3个星期一下午(PPD)、星期四上午(卡介苗),节假日除外。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6、白云区人和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人和镇凤岗路2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一至六上午8:00-11:30,蚌湖片周一上午8:00-11:30在总院接种,汉塘村每月的第2个星期六上午8:00-11:30;每月第2个周二下午(PPD)、周五下午(卡介苗)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7、白云区同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同德横滘二马路骏荣广场C1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三、五、六全天(8:00-11:00;14:00-16:00);每月第1个周一上午(PPD),周四上午(卡介苗)。逢周二上午8:30-11:00(鹅掌坦)。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8、白云区京溪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京溪街恒骏街2号201 接种范围:①②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四、六8:30-11:30,14:00-16:3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月第2周的周二下午(PPD),每月第2周周五上午(卡介苗); 6岁白破逢周六接种。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9、白云区江高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江高镇中南路43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周三、周六全天;每月第二个周四上午(杨山);每月第1个周五上午(PPD),每月第2个周一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0、白云区太和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龙归公路南3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1、逢周二、四、六全天 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30(国家法定休息日除外)
2、永兴村委接种点:每月第一、第三、第五个星期五上午8:30-11:30
http://
3、永兴庄接种点:每月第二、第四个星期五上午8:30-11:30(国家法定休息日除外)
4、医院每月第三周的周五上午PPD,间隔3天后(即下周一)上午接种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1、白云区均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均和街新石路618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二、三、五全天(8:00-11:30,2:00-4:30)、周六上午(8:00-11:30)。卡介苗:每月第4个周一下午2:00-4:00(PPD),第4个周四下午2:00-4:00(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2、白云区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新市花园新花一街3号二楼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1、逢周一、三(8:00-11:30,14:00-16:00),周二、四、五、六上午(8:00-11:30),节假日除外,周二上午小坪(9:00-11:00);
2、每月的第3周的星期二下午(14:00-16:00)卡介苗皮试
3、每月的第3周的星期五下午(14:00-16:00)卡介苗注射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3、白云区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大道北同泰路1668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一、二、四、五、六全天,单月第1个周日上午(PPD),每月第1个周日之后的周三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4、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江同路一横7号一楼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一、二、四全天,周六上午开诊,每月第二、三、四周的周三上午下乡接种,每月第二周周二下午PPD,第二周周五下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5、白云区松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市增槎路343-345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二,五全天,周三下午,周六上午,周三上午桃园社区,周四全天槎龙社区;每月第4个周一上午(PPD)、周四上午(卡介苗)。
http://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6、白云区永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永泰村十二岭路26号双飞人大厦1至3层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一、五、六全天;每月第1个周五上午(PPD),每月第2个周一上午(卡介苗)。逢周二、四全天在东仁医院接种。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7、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石榴桥77号 接种范围:①②④
开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周五和周六全天,(上午8点-11点30分,下午14点-16点30分);每月第三周周五上午(卡介苗)-http://sz.yuexiaobao.com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8、白云区太和镇医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太和镇太和中路53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1、每周一、二、四、五全天,周六上午在医院本点接种,上午8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到4点。
2、每周三在大源村接种,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至3点半。
3、每月第三个星期五在穗丰村接种,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至3点半。
4、每月第二个星期二下午PPD,第二个星期五下午卡介苗。
5、医院本点接种门诊每天均接种乙肝、麻疹疫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9、白云区嘉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嘉禾北街3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星期二、三、五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00,星期六上午8:00-11:30,每月第3个周一上午(PPD)、周四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20、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良田分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从五路1060号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良田分院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http://
开诊时间: 周一至五(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30),周六(上午8:00--11:30),每月最后一个周三(上午8:00--11:30 PPD),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午8:00--11:30 卡介苗)。节假日除外。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21、民航广州医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290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四全天,每月第4周的周二上午(PPD)、周五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22、白云区钟落潭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钟落潭镇蟠龙路2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1、逢周二、周三全天(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30),周四下午2:00-4:30,周六上午8:00--11:30;隔周周四上午(新和)9:00--11:00
2、每月第1个完整周的周一下午2:00-3:00(PPD),第1个完整周的周四下午2:00-3:00(卡介苗)
备注:国家节假日不开诊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23、白云区妇幼保健院三元里院区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棠景街三元里大道1148号(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三元里大道北公车站附近)接种范围:①
6.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六
(讨论稿)
一、背景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疾控发„2006‟512号)文件精神,湖北省在完成客户端系统市、县、乡镇三个100%覆盖、2005年以来出生儿童个案录入率98%以上覆盖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2010年6月,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开通并试运行,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提高预防接种信息采集率和覆盖率,省卫生厅下发了《湖北省2010年免疫预防接种安全行动意见》(鄂卫办发„2010‟116号),将医疗机构设置的新生儿产科接种点纳入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全省“行动工作”考核目标,同时又下发了“关于将医疗机构的产科接种点纳入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知(鄂卫函„2010‟841 号文件)”,要求全省医疗机构的产科接种点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新生儿接种管理全面纳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落实省卫生厅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推动和完善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提高全省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二、考核目的和目标 运用量化指标对全省各市(州、直管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预防机构及接种单位使用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全面促进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三、考核评估对象
全省各市(州、直管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预防机构及接种单位
四、考核内容和指标
(一)组织领导:各市、县是否成立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是否制定了实施方案,是否召开了启动会议,是否组织了督导、自评,是否投入相关经费和设备。
(二)培训:市、县两级是否按省级方案的要求及时开展了培训工作,市、县、乡镇、接种单位各级培训人员不少于2人;市、县、乡镇、接种单位培训覆盖率达100%。
(三)软硬件条件:计算机CUP2.8G以上、内存1G或以上、硬盘20G或以上、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或以上;配备存折式打印机;上网设备为ADSL或宽带局域网或专线;操作系统为windowsxp或以上;浏览器为IE6.0或以上;安装有能自动升级的杀毒软件;专用的数据备份设备:移动U盘或者移动硬盘。市、县级免疫规划科(所)是否有专用的笔记本电脑和无线上网卡。
(四)人员管理:市级和县级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负责本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和预防接种信息个案的审核;所有的免疫规划人员使用本系统的情况。
(五)经费配备:市级和县级对系统软硬件进行维护的配套资金情况。
(六)信息系统使用情况
1、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
(1)新生儿接种:以县为单位,产科单位覆盖率100%;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个案覆盖率达98%以上;新生儿个案及时录入率98%以上,建档新生儿预防接种证机打率100%,建档儿童信息完整率95%以上,县级5日内及时审核率100%。
(2)基本信息:人口数据录入准确,本级人员资料录入准确齐全,接种单位档案录入准确,学校和托幼机构录入完全,冷链设备管理资料录入完整齐全。
(3)常规接种:乡镇级无重卡,以县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个案重复率小于0.1%;接种单位5日内及时上传率100%、当日上传率95%以上、儿童个案上传成功率98%以上;客户端5日内数据备份率100%,当日数据备份率95%以上;接种信息完整率均达到98%以上。各单苗单剂次接种率达到98%,各单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各单苗合格接种率达到85%以上。
(4)群体接种:指标待定,年终进行评估。(5)免疫监测:针对疾病监测、免疫水平监测、接种率调差、异常反应监测等指标待定,年终进行评估。
(6)疫苗流通:指标待定,年终进行评估。
2、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
(1)OA系统管理员考核指标:人员管理模块,该部门人员添加是否完整?是否分配部门及进行权限设定?
是否可以修改机构信息?是否可以操作文档的上传和下载?
(2)普通用户考核指标:能否登录成功?个人信息是否填写完整(电话号码)?是否可以成功查找到某一用户的信息?是否可以操作发表工作动态?
3、GIS地理信息系统。
(1)系统管理人员能更改标注点,修改及完善相关信息。
(2)普通用户能成功登录系统,熟练使用系统,定位指定的接种机构。
具体考核指标详见附表(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表
1、表2和表3)。
五、考核方法
1、平台信息反馈及通报:定期通过信息系统分析统计的结果,直接对各市(州)和县(市、区)以及接种机构进行信息反馈,必要时将结果进行通报。
2、现场考核:省随机抽取各市(州)2个县,在每县(市、区)抽取2个全年新生儿出生较多的产科接种点、1个社区接种机构,随机抽取2个乡镇级接种单位共5个单位开展评估。5个接种单位由省级统一抽取,交由评估组带到当地拆封并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详见附表(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表表
1、表2和表3)。
六、时间安排 1、2011 年2月,省级制定下发考核评估方案(试行)。2、2011年3-4月,各级按照方案对系统历史数据及本数据进行完善开展自查、自评;上级对下级开展督导。3、2011年5月底前,各市(州)按考核指标对各县(市、区)进行现场考核,完成考核评估报告。4、2011年6月1-15日,完成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历史数据及2011年1-5月份考核评估工作。5、2011年6-12月,对尚未达标的单位,各级按照方案对系统数据进一歩完善并开展自查、自评;上级对下级开展督导。6、2011年11月底前,各市(州)按考核指标对各县(市、区)进行全年工作现场考核,完成考核评估报告。7、2011年12月1-15日,完成全年全省17个地市州考核评估工作。
七、考核等级及奖励
(一)考核等级
1、优秀:总评分》=95分;
2、达标:总评分90-94分;
3、未达标:总评分90分以下。
(二)奖励
1、对考核评估为优秀的单位:每个市级单位奖励工作经费2万元,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各2台(套)(或者奖励金额等值的购置经费)。每个县级单位奖励工作经费1万元,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各1台(套)(或者奖励金额等值的购置经费)。
2、对考核评估为达标的单位:每个市级单位奖励工作经费1万元,每个县级单位奖励工作经费5000元。
(注:如果总分达标,但新生儿接种管理和常规接种管理中任何指标没有达到标准的应限期整改到位。)
3、对考核评估为未达标的单位:全省通报,限期整改到位。
4、全省将开展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的评先活动。
八、其他相关要求
(一)关键指标未到达要求的限期整改。
关键指标包括新生儿接种指标和常规接种指标二部分。
(二)取消手工使用接种登记(薄)册的条件
1、考核评估已经达标的单位;
2、连续6个月以上使用客户端自动生成的扩大国家免疫报表报告常规监测数据。
3、未使用手工接种登记(薄)册儿童或者家长有使用机打的接种证, 接种单位有使用机打接种卡存档, 客户端数据做到每天及时备份。
七、附件
表
1、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表(产科接种点用)
表
2、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表(接种门诊/点用)
表
7.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七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邹城市于1989年尝试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1990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同年新生儿首针接种率达92.93%,全程接种率达91.11%。经过10余年的努力在全市普及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接种对象
邹城市的新生儿(包括外地人口)。
1.2 接种剂量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或未做HBsAg检测产妇的新生儿,接种血源乙肝疫苗,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程序为0、1、6个月;HBsAg阳性或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先注射1针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首针30μg,第2、3针各10μg,程序为0、1、6个月。1997年10月起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剂量为5μg×3,程序为0、1、6个月。
1.3 接种部位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1.4 全程接种衔接办法
第1针由新生儿接生单位于出生后24 h内由妇产科负责接种,并填写乙肝疫苗接种卡二联,正联交于家长,副联报告市卫生防疫站(EPS),市EPS接卡后即转给新生儿居住地的卫生院防保科负责登记入册,按免疫程序负责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为保证免疫的顺利实施,市卫生局规定把HBsAg检测作为孕妇产前常规检查项目,凡孕期7个月的均检测HBsAg,将其结果记录在产前检查卡上(全市检测率>95%),如在孕期未做检测,要在分娩时补检。同时对乙肝疫苗供应经费及免疫监测等做了相关规定。
2 结果
2.1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
自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1990年全程接种率为91.11%,1991—2001年均大于98.00%。
2.2 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监测
每年抽查数十名儿童做接种后抗-HBs阳转率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试剂),近9年共监测491名儿童(首针接种在出生后24 h内,按0、1、6个月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后1个月的儿童),抗-HBs阳性445名,阳性率为90.63%(84.75%~100.00%)。其中18例母亲HBsAg阳性婴儿,接种疫苗后阳性率为88.89%(16/18),与总体相比差异无显著性(u=0.25,P>0.05)。
2.3 人群乙肝发病率变化
乙肝发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邹城市1990年实施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1985年以来每年2次对医疗单位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1988年至今漏报率<2%。1990—1995年与1996—2001年比较,乙肝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45,P>0.05)。但19岁及以下各年龄组乙肝发病率及其构成比是下降的(表1)。
2.4 不同时期儿童HBsAg携带率
10余年来,对3~5岁幼儿HBsAg携带率的纵向观察表明,从1989—1991年HBsAg平均阳性率为13.21%(37/280下降到1998—2001年的0.39%(12/3 097),下降了97.05%。
2.5 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2000年对完成基础免疫满5岁的儿童实施加强免疫1针[血源乙肝疫苗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180名儿童抗-HBs阳性率为87.22%,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8.71 m IU/mL。而未加强免疫的185名儿童的抗-HBs阳性率为72.43%,GMT为16.18 mIU/mL,两组阳性率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2.35,P<0.01),GMT的差异亦有极显著性(t=4.51,P<0.01),可见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3 讨论
邹城市自1990年起将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突出表现在低年龄组人群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3~5岁儿童HBsAg携带率降到<1%,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和持久性已被肯定。目前虽暂不推荐加强免疫,但根据对加强免疫儿童的监测,在其完成3针基础免疫,5岁时加强免疫后,对巩固和提高免疫水平的效果是肯定的,且提示加强免疫间隔时间越短,抗-HBs阳性率和GMT越高。我们认为每隔若干年加强免疫,也是一项可取的免疫策略。
对切断乙肝病毒(HBV)传播需从保护易感人群入手。1989年以前出生的学生、已进入婚育年龄的青年及特殊行业的人员、对HBV无免疫力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也是必要的,随着免疫人口的逐年累积,青少年以及整个人群的HBV感染率势必会逐年降低。
邹城市1997年9月以前出生儿童使用的是血源乙肝疫苗,1997年10月以后出生儿童使用的是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本次调查提示,使用血源乙肝疫苗测得的抗-HBs GMT较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高。有报道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体GMT虽较低,但免疫保护效果同样是肯定的[1]。
参考文献
8.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八
2009年10月赤壁市疾控中心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通知》精神,对8月龄~14周岁儿童无论以往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和麻疹患病史,均为强化免疫对象。于2009年10月18日对一男性5岁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10月22日受种者接种部位周围出现出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逐步扩大,并逐渐双下肢乏力表现。经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异常反应专家组鉴定确定为接种麻疹疫苗的引起过敏性紫癫的异常反应。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受种者基本情况
张XX,男,2004年5月13日出生,足月顺产,第1胎次,出生时体重3.8kg,按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了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麻疹疫苗等常规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平常身体健康,家人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1.2 受种者接种麻疹疫苗情况
该儿童于2009年10月18日在赤壁市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该疫苗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810168,有效期为2010415。接种部位:右手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剂量为0.5ml。疫苗外观正常、无裂痕,低温保存,同批次疫苗10080人份。一次性注射器,規格1 ml,山西新华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0110,有效期2010165。
1.3 疫苗冷链管理和规范接种情况
该批疫苗由赤壁市疾控中心于2009年9月28日用冷藏车运送。疫苗在运输、储存、接种过程符合冷链管理要求,接种单位、接种人员、接种过程符合免疫接种规范,受种者监护人签了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疫苗、注射器有批检合格证明。接种同批号麻疹疫苗未出现类似现象。
1.4 受种者就诊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
该儿童于2009年10月18日上午接种麻种疫苗,观察30分种后无不适离开,10月22日监护人在给儿童洗浴过程中发现儿童注射疫苗部位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而前往接种门诊咨询,接种医师告之到赤壁市人民医院治疗,经门疹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皮疹范围不断扩大,并出现双下肢皮疹和无力的临床表现,前往湖北省咸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体格检查:右上臂可见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黄豆大的暗红色的瘀斑、双下肢可见散在、对称红色皮疹、未见片状融合瘀斑、双膝腱反应正常,其它部位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各指标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无蛋白、潜血阴性,镜下无红细胞,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癫(单纯性)。经予抗过敏开瑞坦、强的松和对症支持治疗,10天后痊愈出现,经出院后1月、2月6月的随访,一切正常,无出现复发现象。
2 异常反应的判断
免疫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根据该定义:一是该儿童接种麻疹疫苗4天后,接种部位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黄豆大暗红色瘀斑,在时间上有关联性。二是排除了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性疾病;三是疫苗、注射器质量合格;四是按免疫接种规范严格操作;五是抗过敏治疗效果好。故此经免疫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组确定接种麻疹疫苗后引起过敏性紫癫的异常反应。
3 分析讨论
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迅速提高适龄儿童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是落实全国、湖北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6~2012),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发生和流行,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的需要。是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接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减毒的沪191株麻疹疫苗初种或复种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癫实属罕见,但国内曾有数十例报道,其性质属于第Ⅱ型变态反应〔2〕。而皮肤性病学,认为过敏性紫癫病因可由病毒诱发,发病机制多数与免疫有关,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从而产生紫癫和各种局部及全身症状〔3〕。而该儿童是在有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基础上,强化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紫癫,经抗过敏治疗后效果良好。该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人体产生类似一种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麻疹病毒是过敏性紫癫的诱因,发病机制属Ⅲ型免疫反应与皮肤性病学观点一致,同批次其它接种儿童未出现类似反应,属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
建议在今后免疫接种工作中,加强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掌握技术规范、接种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提高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实行知情告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同时在接种过程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 张伟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宣贯手册[S],1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2005、2009.
9.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九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共分析调查2003年3月31日—2009年3月31日出生的、在我社区管理24个村内的流动儿童345人 (无论居住多长时间) , 男女性别比为1.21:1。
1.2 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 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率的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76.23%,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0.72%,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42.61%。见表1。
(2) 卡介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72.75%。见表2。
(3) A群流脑首针及时接种率为38.26%,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58.26%。见表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3 讨论
本次分析发现, 我社区管理的24个村的流动儿童接种率不高, 不能适应当前控制传染病的需要。
从本次调查中分析中发现, 影响我社区管理的24个村内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主要因素有: (1) 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不高, 卫生防病意识差, 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宣传不到位; (2) 私人诊所出生的儿童较多, 儿童只有在医院接生才能保证疫苗首针在24h内及时接种, 但由于受到经济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孕妇难以达到提前住院待产或临产前赶往医院分娩, 儿童疫苗首针接种率低。
因此, 面对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农村社区的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 首先镇政府和24个村要把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务人口的数量, 配置基层卫生资源, 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其次, 应建立预警、预测机制,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将流动儿童纳入镇政府户籍管理部门的管理登记。探索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 加强管理力度, 做好预防服务方式。
另外, 针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文化水平偏低、预防差的情况, 加强对乡村医生及接生员进行疫苗及时接种重要性宣传, 加大预防接种宣传力度, 采取各种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 提高我社区管理的24个村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知晓水平和自觉参与意识, 从而提高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合格接种率, 促进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
摘要:目的:了解我社区管理的24个村流动儿童7种疫苗接种率的情况, 针对性地采取防疫措施。方法:对345名流动儿童的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卡介苗、A群流脑7种疫苗的接种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76.23%,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0.72%,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42.61%;卡介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72.75%;A群流脑首针及时接种率为38.26%,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58.26%,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7种疫苗合格接种率较低, 应加强农村社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管理工作。
10.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8月—2010年12月鹰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部随机抽取3个月~5个月婴儿256名, 采取婴儿监护人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
1.2 方法
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 出生后3个月、4个月、5个月足月龄婴儿分别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的第1针、第2针、第3针。接种前婴儿接受体检, 体温≤37 ℃, 无接种禁忌证方可接种。在24 h、48 h、72 h观察有无发热反应, 15 d内观察注射部位局部有无红肿、硬结。接种后不良反应判定标准:体温 (腋温) 37.1 ℃~37.5 ℃为弱反应, 37.6 ℃~38.5 ℃为中反应, ≥38.6 ℃为强反应。红肿反应平均直径≤2.5 cm为弱反应, 2.6 cm~5.0 cm为中反应, ≥5.1 cm为强反应。
2 结果
2.1 婴儿接种后发热及局部反应情况
接种疫苗组别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DTaP) , 对387例次进行观察, 6针次出现发热反应, 其中1针次为中反应, 5针次为弱反应, 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55%。6例出现硬结反应, 均为弱反应, 硬结发生率为1.55%。5例出现红肿反应, 均为弱反应, 红肿发生率为1.29%。
2.2 接种针次与接种后发热及局部反应的关系
发热和局部反应的发生随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详见表1。
3 护理
3.1 健康教育
接种前向家长重点宣教有关疫苗预防接种的知识, 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途径和方法、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同时介绍疫苗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危害后果, 提高儿童家长的认知水平, 缓解了家长因接种疫苗出现反应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恐惧及担忧, 重视预防接种工作, 主动积极配合进行预防接种。
3.2 发热反应的护理
如果发热, 体温<38.5 ℃, 婴儿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不必进行特殊处理, 注意休息, 多饮水, 一般1 d~2 d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如果婴儿体温>38.5 ℃, 可进行物理降温, 冬季时要注意室内温度, 以免着凉。必要时可口服退热药或到医院就诊。如果婴儿还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 或2 d后体温持续不退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应考虑在此期间感染了其他病菌, 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时向医生说明接种疫苗的名称和时间, 以利医生诊断。
3.3 局部反应护理
硬结经机体缓慢吸收, 一般1个月~2个月便可吸收。硬结早期可采取热敷或理疗, 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 促使硬结消退。最好采用湿热敷, 热敷时注意水温不要太热, 以免烫伤, 上面可加热水袋保温, 每次15 min~20 min, 每日3次或4次。早期红肿可给予冷敷, 减少组织充血, 可消炎止痛。冰敷的时候要用毛巾包好冰块, 不能用冰块直接接触婴儿皮肤, 以免冻伤。第2天可开始热敷, 同硬结热敷的护理, 可适当增加每日热敷次数, 帮助消肿, 减轻疼痛。
3.4 心理护理
疫苗接种后绝大部分婴儿会有注射局部的疼痛, 婴儿表现为啼哭, 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2], 此时他们需要亲人的爱抚, 家长应将婴儿抱在怀中轻言哄逗, 抚摸婴儿的头、手、背, 婴儿会因感受到安全而停止哭闹。个别婴儿疼痛可持续24 h, 伴有一般反应时疼痛可持续更长时间, 家长平时应多拥抱婴儿, 给予更多的爱抚, 使婴儿产生安全依赖感, 转移注意力, 消除不适感。
4 讨论
减少百白破联合疫苗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的发生, 首先, 要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出生后3个月、4个月、5个月足月龄婴儿分别注射第1针、第2针、第3针, 18个月~24个月婴儿注射第4针。其次, 严格选择适宜的接种对象, 有癫痫、神经系统及惊厥史、过敏史者禁止接种。患有急性传染病 (包括恢复期) 及发热者, 暂缓注射。有局部皮肤感染或有湿疹时, 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预防接种。注射前严格查对制度, 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如出现不散的凝块、有异物、疫苗曾经冻结、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 均不得使用。婴儿疫苗接种完成后, 在接种现场观察30 min方可离开。百白破联合疫苗是由百日咳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按适当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百白破联合疫苗能有效预防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而且接种不良反应轻微[3], 是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规定的必用疫苗, 尽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但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婴儿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出现一般反应时, 应及时做好护理工作, 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以安全度过反应期。
参考文献
[1]谢广中, 刁连东.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348-355.
[2]李映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5.
11.接种疫苗保障健康 篇十一
一、预防接种的益处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我国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六种疾病的发病共3亿人次,减少相关死亡400万人。通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等综合预防控制措施,自1992年以来全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近2000万人。
二、孩子可以免费接种的疫苗种类
国家免疫规划免费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三、接种疫苗前的准备工作
1、应带上预防接种证。
2、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或者有心脏、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能否接种疫苗。
3、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种后出现高热、抽搐、荨麻疹等反应,一定要告诉医生。
4、接种前给孩子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以便接种疫苗,也不会摩擦接种部位的皮肤。
5、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防止出现因饥饿和过度疲劳而发生的晕针现象。
四、预防接种证—儿童健康的保障
大家都知道,身份证是公民的有效证件。预防接种证是个人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办理预防接种证的时间和地点
儿童出生1个月内,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携带儿童出生时医院提供的《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其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未按期建立或遗失者应及时补办。
2、预防接种证的保管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时必须携带此证,并按预防接种通知单或者预约日期到指定预防接种单位给儿童接种疫苗。
3、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
我国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要实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如果无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免疫程序接种国家规划疫苗的儿童应及时补证、补种后才能入托、入学。
五、麻疹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2、无免疫力的人接触病人后90%以上会得麻疹。
3、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可导致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当患病儿童伴有营养不良时,可引起并发症致死。
4、目前,我国含麻疹病毒抗原成分疫苗的常规免疫程序是:8月龄接种第一剂次,18—24月龄接种第二剂次。
六、乙肝
1、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2、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三种方式,消化道、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3、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乙肝疫苗的常规免疫程序是: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1月龄接种第二剂次,6月龄接种第三剂次。
4、我国乙肝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见的接种反应为少部分接种者出现注射局部的反应,如:红肿、疼痛和皮疹,症状轻微者无需特殊处置。
七、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
1、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会传染给他人。
3、多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浸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4、做好日常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若小孩尚未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或免疫史不详,应接种至少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
12.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 篇十二
资料与方法
2008-2014年收集吸附白百破三联疫苗接种儿童8 952例,均无接种禁忌证,其中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吸附白百破三联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的4 174例,男2 546例,女1 628例,年龄3~6个月,加强接种4 778例,男2 867例,女1 911例,年龄1.5~2周岁。
接种方法:选择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免疫年龄:婴儿出生后满3个月首次接种,在满4个月和满5个月时再各接种1次。满1岁再进行加强接种。
护理措施:(1)接种前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向婴幼儿家长介绍吸附白百破疫苗的接种作用,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等注意事项,嘱咐家属接种后观察30 min[2],无不良反应再离开。回家后家长要注意不要用水洗接种部位,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发热、红、肿、热、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现象,注意观察周围皮肤的变化,有无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等现象。(2)注意事项:a.接种前应仔细核对剂量、疫苗效期,并充分摇匀,做好计划免疫手册的登记。b.发现有摇不散的凝块、沉淀物或发现疫苗制品曾有冻结,贯注签不清和过期失效的不能使用。c.询问是否有禁忌证的病史,以不发生意外事故为原则,保证免疫者尽可能得到接种。d.吸附制剂注射后,局部可发生硬结,1~2个月可吸收,在接种第2针时应更换部位(另一侧臂部注射)。e.注射前须备有1%的肾上腺素,以供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急救用。f.皮内接种卡介苗者在1个月内不能在同一部位注射白百破疫苗。(3)不良反应的护理:若接种后24 h内出现疼痛、红晕,轻微发热,温度<38℃,嘱咐家长多给孩子水喝,促进排泄和降温,若红肿、疼痛,硬结明显,特别是硬结有波动感,皮肤无破溃,不要穿刺引流,可于接种1周后给予热敷,1~2次/d,若表面皮肤已破溃,可给予切开排脓,若温度超过38.5℃,要及时来院诊治。
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接种吸附白百破三联疫苗8 952例,发生不良反应34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9%,其中局部反应220例,全身反应127例。基础免疫组发生不良反应3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91%,其中局部反应20例,全身反应18例。加强免疫组发生不良反应30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其中局部反应200例,全身反应10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吸附白百破三联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1)疫苗本身因素。疫苗对机体来讲,本身是一种异体、异物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可导致机体产生接种反应,如百日咳全菌体疫苗含多种有害成分(如脂多糖)等;同时,疫苗中的吸附剂-氢氧化铝佐剂能导致机体出现特异性IgE合成增进,如氢氧化铝浓度过高或使用不当,可引起注射部位硬结的增多。(2)接种针次。白百破疫苗所含的百日咳菌体成分,初免成功后(一般30 d左右),体内产生百日咳抗体,当再次接种时与抗原产生中和作用,幼儿机体因免疫功能不完善而引起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由于局部反复受到刺激,机体对相应抗原或吸附剂敏感性增加;因此,18个月龄以上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3~6个月龄基础免疫组。(3)个体因素受种者的身体状况、免疫功能、精神因素等都会对接种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一些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发生变态反应,肥胖儿童容易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护理体会:在进行接种前要向儿童家长介绍清楚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在接种时注意观察疫苗的批号,在接种过程中严格行无菌操作,注射深度不要过深也不能过浅,达到适中的接种部位。
本组接种吸附白百破三联疫苗8 95例,发生不良反应34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9%,其中局部反应220例,全身反应127例。基础免疫组发生不良反应3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91%,其中局部反应20例,全身反应18例。加强免疫组发生不良反应30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其中局部反应200例,全身反应10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儿童白百破疫苗加强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基础免疫组,加强接种前的接种宣教和不良反应预防措施教育至关重要。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白百破疫苗加强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白百破三联疫苗接种儿童8 952例,其中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吸附白百破三联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的4 174例,加强接种4 778例。免疫年龄:婴儿出生后满3个月首次接种,在满4个月和满5个月时再各接种1次。满1岁时再进行加强接种。结果: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8 952例,不良反应34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9%,其中局部反应220例,全身反应127例。基础免疫组不良反应3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91%,其中局部反应20例,全身反应18例。加强免疫组不良反应30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其中局部反应200例,全身反应10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白百破疫苗加强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基础免疫组,加强接种前的接种宣教和不良反应预防措施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白百破疫苗,加强接种,不良反应,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普生.社区医生预防接种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儿童疫苗接种信息查询】推荐阅读:
0-7岁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疫苗程序09-02
流动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01-03
免疫规划疫苗儿童09-03
接种疫苗基本常识07-05
流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06-15
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01-24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接种通知单11-23
2022年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月实施方案03-18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12-24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计划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