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应急体系(共11篇)(共11篇)
1.安全生产管理应急体系 篇一
冶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与应急预案演练
阐述了建立冶金企业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并通过演练达到预防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
作 者:范根华 FAN Gen-hua 作者单位:马钢两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安徽马鞍山,243000刊 名: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TALLURGY AND TECHNOLOGY年,卷(期):18(3)分类号:X928.04关键词:应急预案 演练 评审
2.安全生产管理应急体系 篇二
关键词:安全生产,救援,框架体系
1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工作业务特征及相关要求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工作涉及面较广, 相关指挥行业包括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及道路交通安全、农业机械、建筑施工、渔业、铁路、电力、民航等, 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众多产业部门。由纵向层面来看, 该工作主体包含应急响应、管理、应急评估、救援、灾后恢复等业务。由应急业务流程的关联性又可将其分为针对突发事故的救援应急指挥流程、针对日常应急的准备流程以及应急演练的模拟流程等。针对国民经济安全生产的救援应急指挥单位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随着各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主体承担的业务将不断变化更新, 而其他行业、部门、单位对该类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平台的综合功能需求则会持续丰富, 因而该类平台框架的构建应具有较强的弹性、并能实现功能无缝扩展从而满足未来持续丰富的业务需求。针对安全生产的应急救援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实时的联动过程, 因而对各类通信软件、网络、接口的相关标准具有较高要求, 不仅需要普通政务网络、电信、电话网络的支持, 还需集成视频会议、卫星通信等高科技功能。软件层面关键系统应全面包含各类实时功能, 可在广域网络畅通、高速运行, 并能深入至各类市、县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部门及企业中。
2 构建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框架体系的科学技术路线
我们采用先进性软件工程理论实践方法学, 并应用管理学SOA为框架设计的科学指导理念与方法。在软件实践进程中SOA构建了包含开发、设计、管理与应用的分散逻辑规范单元, 注重其与复用单元形成一种松耦合。在管理层面SOA思想强调对业务综合需求的全面分析以及对系统涵盖业务功能的细化描述, 同时对系统单元在实践业务中的可分析性与可理解性做出肯定。SOA技术路线的核心思想在于令业务的实践应用合理摆脱技术解决方案的相关束缚, 针对业务变化及发展需求可轻松应对。其具体由相互交互的一系列服务构成, 每类服务均能对该定义的功能提供访问。从整体层面来讲SOA的设计与实现即为一系列互相交互的综合服务, 该种令业务功能的实现作为服务的方式可有效提升系统灵活性, 通过引入新类别服务令系统实现功能演化。而通过对服务的重视, 应用程序可有效集中并提供更为丰富、更具目的性的业务流程。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平台的合理构建需要长期、不断的分布实施, 相关业务流程则需在应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完善及更新, 因此我们应采用SOA体系的科学工作思路, 细化分析平台业务需求、技术架构以及建设方案的综合组织, 才能创设一套功能完备、结构完整的救援应急指挥服务业务流程以及坚固、健康的框架体系。针对实时性较强的各类子系统, 例如接警、处理子系统我们则可依旧采用传统类C/S模式架构, 合理满足系统稳定性与实时性综合需求。
3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系统的框架体系构建
依据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工作的业务特征其系统平台在下层主要指挥县级安全监督救援应急指挥单位及各类企业, 面向上层则与省域应急管理平台、相关国家安监部门救援应急系统开展顺畅、高效的数据交换。因此, 平台系统是在广域网高效运行的庞大分布系统, 将相关安全生产企业、单位由专业网络系统紧密相连, 同时对企业单位综合报警及安全处理请求及时响应, 实现与相关单位系统有序、顺畅的重要数据交换并完成安全救援处理。系统总体结构应包含基础的支持系统、综合的应用系统、移动式指挥平台、大容量数据库系统及前端显示系统等。同时还应包含安全生产涉及的保障体系、法规法律体系等。移动式指挥平台囊括了软硬件工具, 基于无线网络实现了与应急平台的一体化连接, 并高效、准确的完成对安全生产事故现场的指挥应急。另外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视频监控构成了基础支持系统的核心, 其是针对安全生产现场进行跨时空远程指挥的切实可行手段。基础支持系统包含无线、有线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接入图像系统、视频会议、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数据交换、存储、备份及共享系统等。综合应用系统应全面包括应急值守即接处警系统、针对重点防范单位的视频监控、事故态势观察监测系统、预警预测系统、救援应急决策支持、联合调度指挥系统、安全生产现场的指挥应急系统、资源应急保障、模拟应急演练系统以及地理信息配置服务系统等。应急数据库应主体包含对基础信息的存储、空间信息的汇总、预案数据库、工作网信息系统、救援队伍、应急资源数据系统、救援应急装备库、法规专家库、案例库、信息事件、模型库、文档知识库等。安全保障体系主体依据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及要求实现应急平台的实时通信、畅通网络服务、应用等多视角、多层面的整体安全, 囊括了物理场所安全、网络通信安全、应用安全、实时状态监控、容灾备份以及高效安全管理等。
4 结语
科学完备的框架体系是安全生产救援应急平台巩固建设、高效运行的核心基础, 因此我们只有基于救援指挥工作特征, 遵循SOA核心思想才能真正创设出综合、全面、面向业务更新的动态救援应急指挥系统, 令其发挥实时、高效的安全调控、保障处理综合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桑海泉.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与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7) .
3.安全生产管理应急体系 篇三
【关键词】应急体系 应急管理 应急演练
四川家益石油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属后勤辅助专业,主要担负职工住宅项目建设和前期物业管理工作。为更好地推进生产建设,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归口管理、信息及时”的应急管理原则,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有关管理规定,围绕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把应急处置工作与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突发事件风险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公司的安全穩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合理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长期以来,公司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始终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司所处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高危行业特点,强化各项预案在生产实际中的适用性,如:开展了建设项目、自然灾害、火灾事故、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各类风险隐患的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准备和响应等工作。并从实际出发,合理编制公司应急管理各项突发事件预案中的内容,如:编制目的与编制依据、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程序、应急响应与应急保障等体系建设内容。为提高各项目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容纳能力、功能布局和物资配备等建设。搭建了以“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六个专项预案为指导,现场处置预案为支撑”的公司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二、持续改进、使应急预案更具实效性
依据《西南油气田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家益公司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了与公司相适应的各类预案简明手册;定期修订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项预案、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建设项目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火灾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物管小区突发事件专项预案。
公司针对编制后的各项应急预案全部在公司HSE委员会办公会上进行了分专业评审,会后,通过OA系统广泛征求专业人员和一线员工的意见,力求编制和修改后的各项应急预案及简明手册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预案适用范围和事件分级,明确了应急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等要求,用于指导各项事故事件的响应、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员工应急演练处置能力
公司通过各种会议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员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大应急管理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收看与安全有关的安全警示录和其他单位安全事故的真实录像;利用专栏普及预防、避险和应急知识;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及一系列安全知识读书活动等。
二是公司与四川省武警总队消防培训基地联合举办了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培训、火灾应急疏散训练、结绳自救高楼逃生训练、交通事故应急训练、生命急救训练、灭火器准确使用等应急救援培训。有效地提高全员的应急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提升了员工对消防器材和安全设施的掌握熟练程度及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全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
三是公司为检验工程项目总体应急指挥、信息报送、应急救援等程序的可靠性以及检验应急队伍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司每半年都开展1次联合应急预案演练或桌面演练,演练内容是根据各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简明手册内容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如:实战性的消防防火紧急避险;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救援桌面演练——物管小区突发暴雨引发地下车库进水;建设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项目发生人员高处坠落事件等演练。在模拟场景下,参加人员就部门应急职责结合应急预案进行了口头描述,并接受了现场提问。
四是通过演练加大应急管理理念的宣贯;明确了职责任务,理顺了工作关系,完善了应急机制,加深了相关人员对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疏散处理知识了解,提高了应急处置、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使应急程序清晰、具有实战性、指导性、针对性;不断丰富和积累应急处置的经验做法,确保了演练效果。
四、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屏障,应急管理是筑牢这一屏障的基础。应急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使应急管理,深入到工程实际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同时,加大应急演练频次,增强对预案的熟练程度,才能发现预案在制定过程中存在哪些缺陷,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根据险情和上级要求不断调整应对方案。
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宣传工作,努力做好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分析、并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采取多种演练形式,促进应急演练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应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HSE管理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汇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1
2、从推进到提升——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与指导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06
4.应急管理体系 篇四
为了提高我项目部防汛应急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兰渝铁路LYS-11标段项目部二分部施工段落够安全度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省厅关于防汛工作的文件要求及建管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现场工程实际情况,我项目部积极落实了以下准备工作。
一、制定了总体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防抢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指挥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措施到位、抢险及时,确保吕梁环城高速公路路基第八合同工程建设平安汛期。
二、确定了工作原则
汛期防汛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分级实施”的原则。
三、成立了专项组织机构
(一)为加强防汛抢险工作,项目部成立防汛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曹永明 项目经理 副 组 长: 杨宝 项目副经理
贾志鹏 项目副经理 刘感争 经理助理 朱伟 副总工
成 员: 韩伟军 安质部部长
谢静 计合部部长 韩国栋 财务部部长 赵宏 物质部部长 蒋国强 综合办公室主任 贺航升 实验室主任 各施工队负责人
(二)防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由办公室负责开展各项工作。下设有防汛通汛联络组、物资保障组、应急抢险组及医疗救护组。
通讯联络组:组长:白上上
负责内外的通讯联络,配备通讯联络工具,随时保持联系畅通。一旦发生人员伤亡及重大安全隐患,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实施抢救,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及防汛预警。
物资保障组:组长:赵宏
负责项目部抢险防汛物资设备的保管、发放及组织调动项目部直属部门、施工队的防汛物资设备。监督各直属部门、施工队配足雨衣、雨鞋、水泵、照明、镐铲、等抢险用品和
绷带、担架等医护用品及防汛设备。
防汛应急抢险组:组长:杨宝
防汛抢险应急队伍由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担任,负责管段内的紧急抢险。汛期要确保应急队伍保持随时待命状态,做好应急准备,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一旦汛情到来,确保人员、设备及时到位,抢险及时。
医疗救护组:组长:谢静
具体负责组织项目部直属部门、施工队及有关医疗单位迅速展开对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协调120救护车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医院救治。
(三)主要职责是执行上级命令,制定工作方案;督查项目部直属部门、施工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向上级报告防汛进展情况,随时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协调各施工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重大险情,现场值班人员在向项目部防汛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后,办公室要迅速查明汛情及受灾情况,针对事故现场的情况,及时向防汛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制定抢险救灾措施。各应急小组按职责分工在最短的时间内下达抢险救灾通知,组织调动抢险队伍和设备物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实施抢险救灾。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迅速上报建管处防汛领导小组,联系协调公安、消防、交通、医院等部门,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和善后
工作。
五、落实了相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畅通渠道,加强预警,切实做好预防预警工作,精心部署,落实措施,全面做好防汛工作,突出重点,落实责任,认真开展防汛检查工作。
2、办公室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汛情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措施。检查指导各抢险队伍的演练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检查各单位的抢险救灾机械、物资等是否保持良好。
3、办公室要定期对抢险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抢险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确保一旦发生汛情,迅速组织抢险,保证高效、有序、及时,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4、保证通信畅通,防汛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等相关人员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畅通的通讯联系。通讯电话如有变化,要及时通知办公室。
6、各相关人员必须无条件听从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服从统一指挥调度。对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擅离工作岗位,组织抢险工作不力,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六、确定了防汛重点
1、兰渝铁路项目阆中火车站
2、LYS-11标项目部二分部隧道出入口处;
3、LYS-11标项目部二分部桥涵、路基等
七、明确了主要措施
1、合理组织、加大力度争抢工期,争取在汛期之前,将车站地下通道施工完成,消除安全隐患。
5.食堂应急管理体系(范文模版) 篇五
1、食物中毒急救措施
1.1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和真菌性(如:毒蘑菇)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事,立即拨打120中心呼救。在急救车来到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1.2 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1.3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1.4 解泻。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一百毫升,加水二百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三十克、生甘草十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它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1.5 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2、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2.1 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品。许多食品如蔬菜和水果,其自然状态是最佳状态。生吃的食品,则需要清洗干净。其他食品如牛奶、肉类等,未经加工处理则不安全,加工处理后才能进食。
2.2 彻底烹调食品。许多食品常被病菌原体污染,彻底加热能杀灭各种病原体。食品的中心温度都必须达到70摄氏度以上。煮鸡如近骨部分还生的话,请回锅直至完全煮熟。冻肉、冻鱼等烹调前必须彻底解冻。
2.3 立即使用做熟的食品。做熟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微生物开始繁殖。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为了安全起见,请趁热进食刚做熟的食品。
2.4 精心储存熟食。提前制作熟食或保留吃剩的食品,如果存放4小时以上,必须把这些食品放在60摄氏度以上或10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存放,以免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孳生,并迅速繁殖到致病水平。
2.5 彻底再加热熟食。适当的熟食储存方法仅能减慢微生物生长,但不能杀灭。再次彻底加热为抗微生物的最好办法。注意食品的中心湿度都必须至少达到70摄氏度。
2.6 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熟食与生食接触可能被污染。这种交叉污染可能是熟食与生的家禽肉鱼直接接触时发生,也可能是接触未清洗干净的砧板、刀具、容器等,交叉污染可能引起微生物繁殖和患病的潜在危险。
2.7 反复洗手。手常常能携带危险的病原体并带到食品上。因此,在做饭前或每次休息之后都必须将手洗干净,尤其是你上厕所以后。在处理鱼、肉、家禽等生食后,必须再次洗手,才能处理其他食品。
2.8 必须精心保持厨房所有器具表面清洁。食品极易于污染。任何食品的残渣、碎屑都可能是微生物的孳生地。因此,制作食品的任何用具与食具的表面都必须保持绝对干净。接触食具、厨房用具的抹布应该每天更换,并在重复使用之前煮沸消毒。清洁地面的拖把也应经常清洗。
2.9 避免蟑螂、鼠类,或其它动物接触食物。各种昆虫、动物常常携带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最好的保护方法是将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中。
2.10 使用净水。制作食品和饮水使用净水十分重要。对加入食品或制作冷饮用的水,要事先煮沸。
3、突然停电处理步骤:
3.1 员工及时上报项目经理
3.2项目经理及时了解停电区域、停电原因、和停电时间,并将了解情况迅速上报营运总监处。(团膳项目点的需要马上与被保障单位联系)
3.3 如停电区域仅为项目点范围,项目经理可以组织电工维修,团膳项目点的可以请被保障单位联系维修。
3.4 如停电区域仅为整个被保障单位,项目经理与保障单位联系协商解决办法。如有条件,可借用被保障单位的发电机(功率不小于200千瓦)应急。(本条适用于团膳项目点)。
3.5 确保餐厅的照明,及时在餐厅点上蜡烛,保证就餐顾客正常就餐。如是团膳项目点,就餐区域太大且尚未到开餐时间,项目经理可以与被保障单位协商,缩小就餐区域,及时点燃蜡烛,分批引导就餐顾客就餐。
3.6 团膳项目点的应当确保按时就餐,不能完成的工作可与邻近项目点联系,从其他项目调拨饭菜,必要时,可由营运总监或者总经理协调。
3.7 项目经理要及时组织对冷库内物品进行处理、防护,避免变质。使用时,严格检查物品的质量。
3.8 在光线不足及给排气不够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员工安全。
4、突然停水处理步骤:
4.1 如团膳项目点,被保障单位在加工烹制前通知停水,项目经理应通知各员工提前备足工作用水,如工作中突然停水,按本和、规定3.2.2至3.2.7执行。4.2 员工有义务及时上报至项目经理处。
4.3 项目经理应及时了解停水区域、停水原因、和停水时间,并将了解情况迅速上报营运总监处。团膳项目点的还应及时与被保障单位联系,如停水区域较大,项目经理应与被保障单位协商,借用车辆或派驻项目点采购车去运水。
4.4 如停水区域较小时或只是街道临时停水,可以组织员工到就近地提水应急,以保障正常供餐。
4.5 如蔬菜因清洗不便时,可以用不需清洗,削皮既可使用的小瓜代替,或者组织员工将蔬菜拿到就近有水地方清洗。
4.6 团膳项目点确保按时就餐,不能完成的工作可与邻近项目点联系,从其他项目调拨饭菜,必要时,可由营运总监或者总经理协调。4.7 如因无水不便清洗餐具,可以使用一次性餐具。
5、突然局部起火处理步骤:
5.1 遇到起火,应立即用灭火器材灭火,如火势大无法控制时,要及时向119报警处理。团膳项目点的还要及时通知被保障单位。
5.2 如厨房炉灶起火,如果煤油灶应及时关闭邮阀,并用灭火器灭火,如果是煤气灶,应及时关闭煤气开关,并用灭火器灭火,油锅起火,先用灭火毯盖灭火,并关掉火源。如是电路短路引起起火,应先切断电源。
5.3如餐厅起火,服务员要保持镇静,要稳定客人情绪,要及时疏散就餐顾客,同时组织救火。维持现场秩序,避免客人因慌乱而发生踩伤、挤伤的事故; 5.4迅速判明起火位置和火势,准备备用照明用具。服务员应立即组织客人安全有序的撤离火场,确保客人生命安全。5.5 根据火情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如火势不大,服务员应就近使用灭火设备扑灭火灾;
(2)如火势较大,服务员应在外围维持秩序,阻止无关人员闯进火场。
5.6 如局部小火灾,项目经理在事后及时(24小时)上报营运总监,如火灾较为严重,应立即电话上报总经理,事后将时间经过书面上报公司。
6、突然出现大面积罢工处理步骤:
6.1 突然出现员工大面积罢工、辞职情况,项目经理要先组织其他员工加班,顶替罢工员工的工作。
6.2 项目经理要及时向营运总监报告,从其他项目点场抽调员工进行补充。6.3 项目经理要态度诚恳地向罢工或辞职人员主动了解罢工或辞职原因。
6.4根据罢工或辞职原因,项目经理要针对其合理要求制度解决方案,并与罢工或辞职人员进行沟通,劝说其复工。
6.5如自己解决困难,要及时与营运总监联系,寻求帮助。
7、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处理步骤:
7.1 如项目点内部员工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要及时制止,并针对事件原因和严重程度对责任人进
行处理。同时上报营运总监。
7.2 如就餐员工之间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在场员工要尽量劝阻,并视情况疏导旁边顾客,将旁边顾客引导到其他区域就餐。
7.3 如无法制止顾客斗殴且危害程度较大,在场员工要立即通知项目经理。团膳项目点的还应由经理出面立即通知斗殴顾客的直接上级或被保障单位有关部门解决。7.4 如内部员工与顾客打架,营运经理应立即制止,避免事件扩大,并对顾客赔礼道歉,如因斗殴发生重大伤亡事件,营运经理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护好现场。7.5如因斗殴发生重大伤亡事件,项目经理要立即报告大区营运总监处,并将事件经过书面上报总经理。
8、发生盗窃,处理步骤:
8.1 任何人发现盗窃时都有义务向项目经理报告
8.2 项目经理应迅速派员工保护现场,鉴定保护区域,制止任何人出入。8.3 怀疑内窃时,应对单位人员控制
8.4 项目经理迅速向110报警,同时向总经理报告 8.5 积极配合公安人员,搞好取证工作。8.6 组织进行清点物质,他统计被盗损失情况。
8.7 事件处理完毕后,项目经理应将损失情况、失窃原因。责任追究和防范措施上报公司。
9、投诉处理:
9.1 客户投诉渠道
9.1.1 于工作现场设投诉台(每天均有主管级以上人员值班),负责登记客户投诉的事项,需要换餐的5分钟之内更换完毕,并10分钟内反馈至现场管理人员,同时跟进改善 进度及结果。
9.1.2 本公司售后服务人员将定期对贵院进行电话回访或亲自拜访,了解贵院近期的意见与建议,每月至少一次。
9.1.3 餐厅内设意见簿及意见箱,由现场主管负责至少每天开启一次,并于一个工作日内将改善进度及结果在意见簿内或餐厅信息栏上直接回复。
9.2 客户抱怨处理办法
9.2.1 我司将根据贵院抱怨的问题性质,对投诉人30分钟内予以口头(当面)或12小时内书面回复该抱怨事件的整改办法、整改期限及进度等。
6.安全生产管理应急体系 篇六
我国公共应急管理学科是自 2003年抗击非典之后才应运而生的德国亚琛地区公民保护总局局长玛丽丝 克里默提出:应急准备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自身的责任,加强和提高公民自我保护能力是应急管理的中心任务,而且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才能完成。
国外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丰富 英国应急规划学院院长麦克卡尔顿威迪少将认为必须有更好的教育作为培训的基础,有更强调能力的智力支持和拥有不同技术的新型人才;需要更灵活的多元工作方式和不同的培训方案 他还提出建议要求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加强应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训,使培训经常化 制度化 常态化
德国各类应急管理培训内容的设计则都以操作规程100 消防操作规程 100 等为根本指针,同时附以各种指挥部工作流程等文件 应急演练方式多样: 包括桌面演练 指挥部框架演练 多指挥部联合演练,比如 2005 跨州演练2006 禽流感 2007 空难 2008 /2009 流感 - 流行病等等 还有以过程管理为课程设计的保障,常常集中一个县市的指挥部人员(或其中一部分)到应急管理学院培训
中国闪淳昌教授认为对中国民众的教育培训显得非常重要 他指出: 中国
48.6% 的民众在火灾发生时不懂得如何逃生自救,52%的人甚至不认识消防安全标志;占 46% 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有26.6%的人根本不了解
郑州行政学院丁文喜指出我国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存在认识不到位 机构不健全 应急管理教师队伍素质差 应急管理教育没有专项资金等问题
吉林省行政学院程龙 陈静波提出应依托我国高校师资和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科研实力,尽快建立地方应急管理培训基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任国友提出校园安全事件治理在宏观层面上应启动 校园安全法 立法,建立校园警察制度 完善校长安全负责制度 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应对协商制度;中观层面应以街道社区为基本单元,推进 家校联动 治理机制,构筑校园安全的区域联防堡垒;微观层面应从和谐校园 建设入手,提高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 把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加强校园安全保卫人员的队伍建设,实现校园安全的标本兼治
河北行政学院的米青和杨延军认为学生的生存技能重在日常培养;应该注重师资的培训;应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专门人员和社区 农村 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科普工作,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增强防范能力。
以上来自周 波:2010 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 年第6 期。
为了切实提高对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预案规范化管理的认识,提高应急预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重庆市安全监管局制定了《重庆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计划》建立完善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组织编写了系统的应急管理培训教材,建立了应急管理培训师资库。
在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支持下,重庆市安监局有计划地对全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先后组织举办了全市区县(自治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分管领导和市级部门或单位分管领导、应急办主任和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应急预案管理人员和重庆市国有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分管领导、预案管理人员5期培训。通过培训,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和预案管理人员系统掌握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和应急预案编制方法,掌握了应急预案基本情况数据库建立和使用方法,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规定的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为扩大应急预案宣传面,在开展培训的同时,重庆市安全监管局在局公众信息网和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充实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预案管理等内容。除此之外,重庆市安全监管局还组织区县和企事业单位应急和预案管理工作人员,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及其他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与此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方式,在学校、社区、厂矿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宣传应对突发事故灾难常识,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人心,提高公民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重庆市安全监管局为确保应急预案质量,强化了应急预案培训演练工作,要求各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在应急预案评审备案
前,对编制的应急预案,必须开展一次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活动。演练坚持“突出重点、不求大求全,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的原则。
市和区县(自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区县(自治县)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并对应急预案演练结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以上来自,王歆效: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 ——记重庆市应急预案管理,现代职业安全,2010.1
城市危机的应急管理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至少应包括13项指标:1.法律和权威;2.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3.危机舒缓;4.资源管理;5.计划;6.指挥、控制和协调;7.信息和预警;8.操作和程序;9.后勤和设施;10.培训;11.演练、评估和纠错行动;12.危机沟通和公众教育;13.财政和行政。培训能力指标,是指对城市政府官员以及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方案的评估、开发和实施。这一能力指标要求政府评估培训需求,制定和实施培训课程。应急管理的教育和训练课程应遵守相应的法规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培训评估等。演练、评估与矫正行动能力指标,是指城市政府通过一系列定期的模拟试验和情景训练来测试危机反应计划,并对危机反应能力进行评估。这一指标要求政府通过定期测试、事后报告、教训学习、绩效评估和演练,来评估项目的计划、程序和能力。应急管理部门在演练、评估和矫正行动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各部门根据其危机演练过程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制定必要的改善措施以及计划调整。可以包括:应急演练计划的制定、演练进程表的制定和定期更新、应急演练的矫正行动计划等。12.危机沟通和公众教育能力指标,是指城市政府在灾难前、灾难中和灾难后,对政府官员、应急救援人员、非政府组织雇员、媒体和公众进行信息发布,并对其要求做出反应。其实质是从减少灾害风险和培养抗灾意识的出发点,让公众尽可能地了解各种危害以及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大多数社会在灾害方面的脆弱性,了解危害和脆弱性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然后在这种了解的基础上采取行动。具体包括:危机公共教育计划、制定和执行危机信息管理程序、建立和运行危机信息处理中心、危机信息双向沟通的机制、危机公关的部门和行动、危机沟通的绩效评估等。
以上来自,唐 钧杨兴坤,城市应急管理的能力评估,中国减灾,2010.6上
(一)政府应开展群众性的危机教育和应对危机训练
尽管依据现有的科学水平我们还无法确切地预测地震。但在政府的预警管理当中应该建立应急管理教育和训练系统。这是提高公众自身危机意识、危机预防能力和危机应对水平的关键。前几年在东北一起酒店火灾中, 烧死的都是中国人, 20多个日本人却全都安全脱险。这是因为日本从小学到中学都有关于地震、洪水、火灾、核战争等危机应对必修课, 每个学生都必须过关。各地还专门有抗灾救灾商品出售, 国民还会被组织到“抗灾救灾预防救助中心”去接受训练。日本国民的忧患意识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因此, 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高度重视全民防灾减灾指导,在各级学校、村镇、社区将防灾减灾列入教育内容,提高广大群众在发生灾害时的自救和施救能力。在此次灾害来临时,很多人听到地震轰隆隆的响声,以为是开山修路、推土机作业,几乎丧失了对自然灾害的认知能力。我们尤其应该强调在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应急管理风险和自救、救护宣教活动。应在小学、中学和高校开设相应的课程或专题讲座,提高学生(未来的公民)的危机意识和抗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内容包括灾害特点、灾害预防、紧急逃生方法、紧急救援办法,以及鼓励大学生及群众为应急管理提供应急志愿服务。
以上来自,刘宁:从“5.12”地震事件看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6月。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以消防为主的应急培训和科研排名美国第一。其消防服务培训学院从1925年开展美国第一个短期消防培训项目。1950年开始提供整年的消防基础技能训练,1980年成为美国法定的消防学院和应急管理研究培训基地 为伊州应急管理署提供消防指挥员训练与教育 同时开展学位教育和消防应急应用训练
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的宣传与培训 公众防灾意识强 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危机防范意识并通过培训提高公众的应急反应能力 是形成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美国非常重视应急教育 培训及演练 目的在于提高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 志愿者组织 社会公众等对各类突发事件预防 准备 响应和恢复的能力 提高
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与沟通的效率 从而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联邦国土安全部下属有应急培训中心 应急管理研究所 专门承担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 各州及地方应急管理机构一般设有教育与培训部 专门负责应急管理的教育与培训不少大学专门设有应急管理的课程 联邦应急管理署特别强调加强个人对灾难的认识 向公众提供应急常识 协助家庭制订应急方案 鼓励购买合适的灾害保险 呼吁对老弱病残者的协助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用不同语言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灾害 事故的应急指南和宣传品 免费发给公众 并在媒体 网站上公布 各城市都设有消防训练中心 内部设备完善 有高塔训练 高楼救生训练场所 烟雾试验室 危险物品贮藏实体区 水中救溺训练池等模拟救灾实际情景的训练场所 这些训练中心不仅用于消防人员训练 而且向工厂 学校市民开放 实现政府和社会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 实现普通公民 社会组织工商企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高度参与
实战模拟培训作为应急培训的主要方式 如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消防服务培训学院作为美国法定的消防培训学院和应急管理研究培训基地 其办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教育 训练 咨询 测量 科研和评估服务帮助公共与私人消防机构 帮助消防员执行工作 实地的消防 救援 危化品处理与从事紧急事件指挥训练 该校采用直接授课和网上远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防基本技能和应急指挥领导课程方面的培训 培训对象包括专业人员和志愿者以及普通民众。该校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意将实际发生的例子吸收到培训中 如实战消防训练 油井火灾训练自然资源野外训练 志愿者消防员训练 农场火灾 农业救援谷仓救援 无水氨泄露等紧急事件培训 消防学院为此聘请多名消防员为兼职教官 培训大部分在消防员工作的地方或学校的实训基地里进行 尤其是他们学校的实训基地和培训设施大都从实战培训角度出发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实训基地里教室 学习资源与研究中心 消防站 液化泄露燃烧火灾 危险品紧急处理 酒吧商店实地火灾房屋纵火调查 街道景观 城市地震或爆炸坍塌救援 壕沟救援 绳索与密闭空间救援 机动车事故救援 火车脱轨紧急事件 农业灾害救援训练场地等块区域有序排列 不同场景培训在不同区域进行 真正做到了实地 实情 实景 实战模拟培训
经验:加强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 按照国际惯例 高标准 高质量加快建设大连市公务员模拟培训中心 使之成为大连市的应急培训基地和应急指挥备用中心
加强应急学科建设 培养 引进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 学习借鉴境外培训机构在灾害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经验 加强与国际一流院校的交流合作 建立开放式的大连市应急管理研究中心邀请国际一流专家学者参与中心研究工作 按照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趋利避害 取长补短方针 积极探索境内外各种教学科研资源的有效利用 以期促进我院应急学科建设 提高应急管理培训水平
加强应急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组织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 避险 自救 自护等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提升大连市民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教育培训的水平提高大连市民的危机意识和自救能力大力开展面向各级干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知识的培训 真正让全社会来共同关注 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7.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建设 篇七
关键词:应急管理,培训体系
应急管理培训体系是通过一个有效完整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来保证应急培训行为有效或应急培训工作绩效的综合、复杂的系统。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及应急培训的需要, 应急管理培训体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管理培训组织体系
指应急管理培训组织的结构设置, 它包括培训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组织流程、培训部门人员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等。通过培训组织体系,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确立培训目标;调查培训需求;依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和任务, 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培训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及工作重点, 调集培训对象;根据不同的培训任务和培训对象, 指派具体承办单位负责培训任务的实施并监督落实;培训评估结果的跟踪与运用。培训组织体系是培训的基础, 是实现培训工作的载体。
在省一级层面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公务员局) 、省应急办和省行政学院联合进行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 共同研究制定应急管理培训规划及年度培训计划。具体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公务员局) 负责调训学员, 省应急办负责业务指导, 以省行政学院为主体承担具体的培训任务, 使培训组织与管理相对集中。
二、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
应急管理培训对象主要限定于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 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特征。培训目的是使学员掌握如何预防、处置应急事件、如何进行善后处理或灾后重建。因此以应急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提高职业应急管理能力作为课程目标, 通过分解通用职业能力和各主要领域专项职业能力来设计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通常具备的能力包括:问题判断能力、优先排序能力、合理分工与委派能力、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协调能力、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与快速决策能力、危机沟通能力等等。围绕这些能力制定各主要领域应急管理职业规范, 形成职业能力框架, 再针对不同的能力要求设计培训课程, 就能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使培训有的放矢, 学以致用。
基于职业能力框架, 覆盖应急管理的各个流程及不同专业领域。应急课程主要有国家安全保障、行政机关的危机管理、危机协调与沟通、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干预、灾难现场的文化遗产保护、交通与食品保障、重要基础设施的保护、应急管理策略执行方面的领导与管理。
应急管理培训课程开发即要与教师培养、方法运用、工具使用结合起来, 实行系统开发。更综合考虑学员因素, 稳步创新。
三、应急管理培训方法
在培训方法方面, 各国应急管理培训机构既有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模拟演练、专题研讨多方式结合为基本培训模式。
(一) 课堂讲授。
通过现场讲授、自学、远程网上学习等方式获得。一些基础课程内容以自学为主可以通过远程培训课程来实现。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学习安排来自于政府、社会和高校教师现场讲授。一些经验分享课程都是聘请外部专家以讲授的方式授课。传统的教室内课程, 教师仍然是传统的教授、讲师,
(二) 案例教学。
是对已有的案例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原因, 分析对策。使学员从间接经验中学习和借鉴经验教训。
(三) 模拟演练。
通过亲身参加演练, 通常是桌面推演、指挥部演练来提高学员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模拟演练首先针对风险较大的各种灾难设置一个场景, 给定时间、地点、灾情、任务, 学员组建应急管理行政指挥中心, 面对灾情, 要在一定情景中进行危机决策与协调。学员分角色扮演各部门应急管理行政指挥中心人员与策略执行中心人员。演练时的工作任务就是学员在应急管理中的工作职责;演练的流程就是正式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包括:
1、桌面演练:
这是节奏可灵活掌握、对学员压力不大、重点使学员熟悉领导角色和危机、处置程序较为“舒适”的演练。这类演练通常用于初级培训。
2、指挥部演练:
这是模拟应急管理指挥部工作的演练。德国应急管理学院的二级课程就是以指挥部框架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构成。
(四) 专题研讨方式。
通过研究工作中的问题, 如本单位应急预案的问题等, 来达到既解决问题, 又提高工作能力的目的。应更多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和任务导向的小组学习等培训方法。互动参与课程中, 教师就是咨询专家;
(五) 练战结合方式。
应急管理培训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培训要求与实际工作更好地融合, 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最佳领域。这就需要拓展视野, 打破学院与现场的界限, 把实际工作与培训工作通盘考虑。把培训与演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把培训工作作为政府应急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与应急指挥中心合作开展现场培训。要充分利用政府的应急指挥平台, 开发基于指挥平台的演练课程, 使演练更加具有实效。同时, 努力把培训与演练、预案修订、工作研究等结合起来。走出教室到户外去的活动课程,
四、师资队伍管理与建设体系
培训师资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构成模式。应急管理工作的独特性决定了培训不仅要关注与应急相关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传授, 还要注意到针对某一类突发事件的专业性指导及应对中的经验技巧的传授。专家级官员, 还有一些是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危机新闻发布课程就聘请有过记者经历的原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来授课, 比如危机心理干预就聘请负责危机心理干预的官员来授课。这样的师资结构有利于把应急管理的实际问题与实战经验带到培训中来,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探讨问题专业深入, 使得培训学员在应急管理观念、视野、技能上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培训效果较好。
专职教师同样都需要经过培训, 并有着丰富的应急管理实践经验, 既要承担某些培训课程的讲授与研讨, 同时又担任培训班次的管理者。
五、应急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培训结果中收集数据, 并将其与整个组织的需求、目标联系起来, 以确定培训项目的优势、价值和质量的过程。简言之, 就是从多个层面的培训结果中来考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一般包括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等四个层面。
从培训评估来讲, 它是与培训方式相对应的, 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考试、报告、答辩等方式, 应采用一种基于演练的评估方式, 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
六、应急管理培训支持体系
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个部分, 软件系统是应急培训管理的流程、政策以及制度等, 这是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行动依据;硬件系统是培训的场地、设备、工具、培训费用支持、教材 (案例) 准备等, 是应急管理培训展开的物质保障。
8.安全生产管理应急体系 篇八
目前,我国现行的一些防灾抗灾救灾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达到系统化、条框化,完整化的程度,也没有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2013年4月,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多灾多难的四川人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为四川同胞的不幸沉痛默哀的同时,也看到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法律体系的不足。公共突发事件法律体系和应急机制的缺陷导致了突发性事件责任归属不清、紧急处置程序繁琐、快速反应能力差等问题。所以,确有必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体系进行探究,及时填补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漏洞,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提供依据。
一、我国突发事件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正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应急管理制度也已初步建立。特别是在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使得该法成为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基本法,从而使各行各业以及各种领域的单行应急法作为补充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逐步形成。目前,我国现有的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主要由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立法、灾难性事故立法等方面的组成。这些法律制度对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我国近几年来相继发生的突发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具有显性和隐性的现代社会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突发事件的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用现有的突发事件法律法规应对多变的突发事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发事件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法规之间协调性差
目前,我国现有的突发事件法律法规比较单一且处于分散状态,主要采用部门法和行政规章。这种立法体系的优点是,对特定的突发事件都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行政应急处理机构,如颁布防洪方面的法律,能做到应对洪涝灾害时有法可依,并由防汛救灾指挥部进行统一指挥操作;颁布防治传染病方面的相关法令,可以及时指导如何应对突发传染病危机,并由防治传染病指挥部进行统一预防诊治;颁布相关消防法令,可以从容应对突发消防问题,并由消防指挥部统一领导;颁布地震灾害方面的相关法令,可以快速有序的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并由抗震减灾指挥部统一管理等。虽然目前的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困难,但这些法律法规分别规定了应急行政机构及其权力,这种分散状态导致现行的法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级政府行政部门以及具有专业技术的职能部门间无法很好的协调配合,缺乏沟通和协作,只针对自己负责的事项设立法律法规,导致各部门法律法规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各部门法之间不能相互协调和相互弥补,使各自的力量不能得到最有效的整合利用,大大削弱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合力与合作,无法形成更有力的整体力量。
2.突发事件法律法规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
因为有些立法在内容上具有抽象性、原则性、概念性的特点,有些法律只强调了上级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的指导性作用,只强调纵向关系上的统筹与规划,强调应急措施上的实体性规定,强调权力配置,而忽视了下级机关和一些有力的社会组织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忽视横向层面上的配合与协调,忽视对其进行实施程序上的约束,忽视对具体突发事件过程中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有些法律的具体内容原则性较强,对于具体实施细则、实施方法阐述不多,过于宽泛,與实际情况相脱节,不易灵活运用,可操作性不强。如在地震灾难发生后,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详细阐述事后恢复重建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救济补偿的标准等。这种只做表面文章而不注重实际执行的法律法规,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
3.突发事件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不够
目前,虽然我国有一些关于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戒严法》等多部具体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法律,但这些法律只适用于应对某一类公共突发事件,不具有规定限制所有公共突发性事件的法律效力。同时还缺乏有关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重建和恢复工作的法律规定,目前此项工作的开展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还有一些法律法规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国家法律效力没有适当合理的延伸到地方政府的措施中,许多地方政府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时,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合地方实际的法规规章,“一刀切”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制定出的有些法规规章还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因此,我国还需要适时制定用于对突发事件发生后针对其严重后果进行善后处理的法律、法规。
4.突发事件执法体系责权规定不明确
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的行政责权,现有的法律规定的不够详尽。缺乏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特殊职责和特殊权力的明确规定,缺乏应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具体执行机构的具体职责和具体的执行权利范围的明确规定,这种法律法规体系可能会造成紧急状态下权利的扩张、滥用。这样不仅不利于国家各种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组织和运用,还不利于及时准确的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可能会加长消除危险,度过危机的时间。由于法律法规中责权规定的不明确,容易造成政府在行使应急权力时,超出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授权的范围,凌驾于法律之上,还容易造成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失职、不作为和相互推脱的情况出现。
nlc202309021854
5.突发事件法律执行过程不够规范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其法律执行过程不够规范,缺乏对于整个过程的监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执行不到位,包括突发事件法律执行程序的步骤、执行的方式方法、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等。例如,在突发事件法律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对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在这种紧急状态下,公民的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例如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在紧急状态解除后,这些征用的私有财产和对这些财产造成的不法侵害是否都得到的公平的补偿,对于那些得不到公平补偿的公民,是否能够得到国家赔偿,这种救济程序是否繁琐拖沓。缺乏对民间自发的救援的法律规范,这种自发无序的救援行动,会造成政府的救援工作的延误,对政府在最快的时间内开展救援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救援资金的运用也存在执行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监督不到位的情况。
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健全的突发事件法律体系是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要求、执行依据,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事。完善的突发事件法律体系是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的保障,应急行动有理有据、有力有序、责权明确、执行规范、协调联动。
1.系统整合突发公共事件现有法律资源
随着《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颁布,表明了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体系中有了最基本最具有指导作用的首要法律,使政府部门在开展救援工作时有了统一的执行纲领。同时还要系统地整合突发公共事件现有法律资源,打破各级部门和地方利益的局限性,对原有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弊端进行修正,对原有法律法规中的不足进行补充,对与《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冲突的部分进行删减和更新。
2.形成科学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法律。制定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对应且配套的,涵盖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法律法规。当不同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就需要根据不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应对的方式方法在法律法规作出中明确规定。完善突发事件法律中关于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具体的职责和权力的范围,防止其处理紧急事件时失职、推诿、不作为,防止紧急权利超出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授权范围和非法使用。
3.赋予突发公共事件执法部门更充分的权力
在保证应急措施顺利的实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保护的情况下,通过突发事件法律法规来对政府可以行使紧急状态下特殊权力的条件、时效等给予明确的规定。还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政府在突发的紧急状态下所享有哪些权限比非紧急状态获得更多的具体的强制性的应急权利,以及明确执行范围和实施时的附加条件。例如,在那些与紧急措施相冲突的公民权利则应受到适当的限制,如人身自由权、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诉讼权、住宅不受侵犯权、游行示威权、居住和迁徙自由权等,这些权利在紧急状态下只有加以限制或中止,才不会对有关机关紧急权力的行使造成影响和阻碍。
4.增强应急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在突发事件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法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法律能否顺利准确的实施,发挥其法律效力。突发事件应急的实际工作证明了,以法律体系为主的应急制度才是最有效的。原有的一些内容原则化、执行步骤繁琐、过程不明确的突发事件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用于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突发公共事件。因此,在未来突发事件法律体系的建设中,我们要注重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统一指导作用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急的具体程序和实施细则,加强各级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的横向与纵向的协调配合。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仔细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特点,从中寻找出事件发生规律。针对突发事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生特点及规律,制定与其想适应的法律制度。当不同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找到相应的应急处理法律依据。
5.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违法责任的追究力度
在突发事件法律执行过程中,政府可能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法律授权,这里包括一些強制执行的行政措施,有甚时还会逾越一定的法律约束,限制到公民一部分的合法权利。如果这些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不仅会侵犯公民的基本权益,还会给一些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过程中,应当成立专门的行政部门或应急处理监督小组,由其对政府应急权力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着重对应急权力执行的具体环节进行监管。明令禁止政府行政机关在应急过程中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的非法侵害。依法加强问责制度的建立,完善与问责制度的相配套的法律依据、各项执行程序,依法保障在责任面前人人平等。做好信息的公开,让所有公民都参与到问责工作中来,更好的推动问责制度的实施。
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应该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相适应,要随着突发性事件的发展趋势而改变。进步是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必须完善应急法律体系、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把经验总结成法律经验,汇总成体系。真正的做到遇到突发状况不慌不乱,按照应急预案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法律体系方面走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道路,一条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作者单位: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9.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建构论文 篇九
我国地区供电局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应急机制不完善
通过上文对供电应急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已经知道造成此类突发性时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少有同一个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这也就决定了地区供电局应急机制应该是逐渐进行完善的。每一次突发事件发生后,供电局应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对现有的应急机制进行完善。而我国部门地区供电局的应急机制及其不完善,针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处理不同原因造成的突发性事件。由于应急事件发生很紧急,需要供电局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默契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然而,由于应急机制的不完善,很多工作人员把应急事件当成普通的停电事件对待,在分工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导致损失加大。
2应急培训与演习缺少制度化
很多地区供电局对应急物资的存储、管理以及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手忙脚乱,方寸大失。应急人员的反应速度对于应急工作完成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只有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应急工作人员能够从容以对,有条不紊的做好每一步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应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有的地区供电局也会在平时进行模拟,然而大多是流于形式,很多工作人员在模拟突发事件过程中不能高度紧张起来,只是应付而已。没有相应的评估和手段,应急演习毫无价值可言。
3应急设备不完善
10.安全生产管理应急体系 篇十
一、总
则
为全面提高我街道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优化、统筹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新格局,最大限度减少各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X省行政程序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街道实际,建立XX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街道应急委”)。
二、组织体系
(一)街道应急委组成。街道应急委由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成员组成。街道应急委主任由街道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由街道常务副主任担任,副主任由街道相关分管副主任,街道人武部部长和街道派出所长担任,成员由街道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
街道应急委下设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街道应急委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街道常务副主任担任。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街道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各专业指挥机构组成。街道应急委下设各专业指挥机构,分别为:街道安全生产事件指挥组、街道消防安全事件指挥组、街道防汛防台抗旱指挥组、街道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组、街道森林消防指挥组、街道抗震救灾指挥组、街道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组、街道减灾委员会。各专业指挥机构组长由分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街道相关科室副主任担任,并确定一名联络员。
三、工作职责
(一)街道应急委职责
1.街道应急委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下,负责研究部署、指导协调、督查督办全街道安全生产防范、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研究解决各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应急管理工作重大问题,提出全街道应急管理工作重大政策措施。
2.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3.协调、督促街道应急委办公室和各专业指挥机构履行各灾种综合防御和减灾救灾相关职责。
4.制定街道应急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议事规则。
5.制定全街道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6.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街道应急委办公室职责
1.承办街道应急委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督促落实街道应急委相关决定和工作部署。协调解决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参与配合做好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
2.统筹协调各专业指挥机构做好与上级安委会、消安委、防汛防台抗旱、地质灾害、森林消防、抗震救灾、气象灾害、减灾委等议事协调机构的工作衔接,督促落实上级议事协调机构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有关工作要求。
3.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协调各专业指挥机构督促成员单位制定落实灾害防治规划、明确防治标准、推进防治落实、加强防治宣传教育、强化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等相关防范防治工作。
4.协调督促各专业指挥机构加强对村、社区、街道所属企业的应急管理指导工作。
5.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编制全街道总体应急预案,承担全街道综合性应急演练。统筹指导各专业指挥机构开展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编制、预案演练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6.统筹协调督促全街道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建设。统筹协调街道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款物的规划、调拨和使用。
7.统筹协调指导全街道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统筹协调综合消防救援、专业救援、社会救援和街道人武部应急连等队伍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8.负责落实街道应急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议事规则。承办街道应急委组织的各类会议和重要活动。统一发布重大情况相关信息。
9.承担全街道应急管理目标考核工作。监督检查、巡查考核街道应急委成员单位、各专业指挥机构应急管理工作。
10.承担街道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各专业指挥机构职责
1.各专业指挥机构作为应对各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应急管理工作的专门组织,承担相应的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工作。
2.负责与上级安委会、消安委、防汛防台抗旱、地质灾害、森林消防、抗震救灾、气象灾害、减灾委等议事协调机构的工作衔接。落实上级议事协调机构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有关要求,执行街道应急委的指令。
3.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工作原则,各专业指挥机构按照职责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督促所辖成员单位制定落实灾害防治规划、明确防治标准、推进防治落实、加强防治宣传教育、强化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等相关防范防治工作。
4.负责各专业灾种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承担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类等专项预案编制、预案演练和宣传培训等工作。负责各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参与指导社会救援力量建设。
(1)街道安全生产事件指挥组
主要职责:街道安全生产事件指挥组在街道应急委、街道安委会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作为专业应急处置机构负责全街道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协调各村、社区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定期分析预测安全生产事故形势。在街道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统筹指导下,研究解决全街道安全生产问题和工作措施,监督考核全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牵头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等违法行为。提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人武部应急连等救援队伍和抢险物资的需求计划。负责向街道应急委、街道安委会及其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和情况。负责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发布,组织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和处理。负责与街道安委会的工作衔接。处理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应急委、街道安委会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
(2)街道消防安全事件指挥组
主要职责:街道消防安全事件指挥组在街道应急委、街道消安委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作为专业应急处置机构负责全街道消防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做好消防火灾应急处置工作。定期分析和研究预测消防安全事故形势。在街道消安委及其办公室的统筹指导下,研究解决本地消防问题和工作措施,监督考核全街道消防安全工作,牵头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消防隐患和违法行为。负责向街道应急委、街道消安委及其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和情况。负责消防综合信息发布,组织火灾调查和处理。负责与街道消安委的工作衔接。处理其它有关消防的重要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应急委、街道消安委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
(3)街道防汛防台抗旱指挥组
主要职责:街道防汛防台抗旱指挥组在街道应急委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负责全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做好水旱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统筹指挥做好防汛防台抗旱相关防范防治工作,定期研判会商防汛防台抗旱形势,研究解决本地防汛防台抗旱问题和工作措施。负责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水利工程抢险技术支撑等工作。监督考核全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破坏水利工程等违法行为。负责较大及以下灾害期间的应急处置工作。配合街道应急委做好重大及以上灾害期间的应急救援工作。提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人武部应急连等救援队伍和抢险物资的需求计划。负责向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和情况。负责相关应急响应的启动、调整和解除,发布防汛防台抗旱综合信息,组织水害灾害调查评估和处理。负责与上级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的工作衔接。处理其它有关防汛防台抗旱的重要工作。承担上级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
(4)街道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组
主要职责:街道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组在街道应急委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负责全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救援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统筹指挥做好地质灾害相关防范防治工作,定期研判会商地质灾害防御形势,研究解决本地地质灾害防御问题和工作措施。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抢险技术支撑等工作。监督考核全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人为制造地质灾害等违法行为。提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人武部应急连等救援队伍和抢险物资的需求计划。负责向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和情况。负责相关应急响应的启动、调整和解除,发布地质灾害综合信息,组织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和处理。负责与上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衔接。处理其它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承担上级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
(5)街道森林消防指挥组
主要职责:街道森林消防指挥组在街道应急委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负责全街道森林防灭火有关工作。指导各村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统筹指挥做好森林消防相关防范防治工作,负责森林火情趋势研判、监测预警和森林灭火技术支撑,研究解决本地森林消防问题和工作措施。监督考核全街道森林消防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森林火灾违法行为。提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人武部应急连等救援队伍和抢险物资的需求计划。负责向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和情况。负责相关应急响应的启动、调整和解除,发布森林消防综合信息,组织森林火灾调查评估和处理。负责与上级森林消防指挥部的工作衔接。处理其它有关森林消防的重要工作。承担上级森林消防指挥机构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
(6)街道抗震救灾指挥组
主要职责:街道抗震救灾指挥组在街道应急委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负责全街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有关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做好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统筹指挥做好抗震救灾相关防范防治工作,负责震情监测、地震趋势研判会商工作。监督考核全街道抗震救灾工作。提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人武部应急连等救援队伍和抢险物资的需求计划。负责向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和情况。负责相关应急响应的启动、调整和解除,发布地震综合信息,组织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和处理。负责与上级抗震救灾机构的工作衔接。处理其它有关抗震救灾的重要工作。承担上级抗震救灾工作机构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
(7)街道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组
主要职责:街道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组在街道应急委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负责全街道雨雪冰冻、高温、干旱、寒潮、大风等气象灾害防治防御和抢险救灾等应急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统筹指挥做好气象灾害相关防范防治工作,研究解决本地气象灾害防御问题和工作措施。负责气象监测预警、天气趋势研判会商。监督考核全街道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人武部应急连等救援队伍和抢险物资的需求计划。负责向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和情况。负责相关应急响应的启动、调整和解除,发布气象综合信息,组织全街道气象灾害调查评估和处理。负责与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机构的工作衔接。处理其它有关气象灾害应急的重要工作。承担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机构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
(8)街道减灾委员会
主要职责:街道减灾委员会在街道应急委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负责全街道防灾减灾宣传、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和管理等有关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做好防灾减灾和救援救助等工作。组织会商、分析、评估灾区形势,研究对策和落实措施。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对灾区的支持措施。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救灾物资储备和调运保障工作。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灾区指导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负责向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和情况。负责与上级减灾委的工作衔接。处理其它有关减灾委的重要工作。完成上级减灾委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应急委及其办公室交排的其他工作。
各专业指挥机构确定各成员单位职责须报经街道应急委同意。其他应急专业指挥机构如需纳入街道应急委的,须提请街道应急委决定。
本方案以街道应急委办公室解释为准。
附件:XX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各专业指挥机构组成人员
附件
XX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各专业指挥机构
组成人员
一、XX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 任:XX
常务副主任:XX
副 主 任:XX、XX、XX、XX、XX
成 员:XX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社会治理办公室、派出所、国土资源所、市场监管XX所、XX环保所、综合执法中队、XX交警中队、消防站、卫生院等站所主要负责人,各村(社区)书记。
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曹淼鑫兼任办公室主任,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街道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街道安全生产事件指挥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牵头科室:经济发展办公室
联络员:XX(电话:XXX)
三、街道消防安全事件指挥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牵头科室:消防站
联络员:XX(联系电话:XXX)
四、街道防汛防台抗旱指挥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
牵头科室:街道农办
联络员:XX(联系电话:XXXX)
五、街道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XX
牵头科室:街道农办
联络员:XX(联系电话:XXX)
六、街道森林消防指挥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牵头科室: 街道农办
联络员:XX(联系电话:XXX)
七、街道抗震救灾指挥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X、XX
牵头科室:街道党政综合办
联 络 员: XX(联系电话:XXX)
八、街道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组
组 长:XX
副组长:X
牵头科室:街道农办
联络员:XX(联系电话:XX)
九、街道减灾委员会
主 任:XXX
副主任:XXX
牵头科室:街道民政办
11.安全生产管理应急体系 篇十一
摘要: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诸多“物流短板”现象。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本质特点,极有必要构建一个高教运作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该体系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和多要素的复杂特性,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存在着很多薄弱和空白之处。针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中的现状,亟需展开系统的研究,从技术操作和战略运作层面解决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分级和分阶段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协调机制、应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方法和应急物流风险预警管理机理等重大问题。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1.004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在突发自然灾害环境下对应急物资、人员、资金等进行有效组织和保障这一目标的需要而建立的综合体系。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到政府、行业组织、物流企业、社会团体、志愿者等不同层次的机构或个人,也涉及采购、仓储、调度、运输、配送、回收等不同功能环节,还涉及到信息、人才、政策、法规、理论、技术等不同的组成要素。在我国,对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研究,只有理论概念的提出,实践中并没有形成。2008年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的救灾实践暴露了由于缺乏系统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导致的诸多问题,因此应尽早建立高效、合理、科学运作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而其中的主要问题必须从理论层面予以综合研究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一、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迫切性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对世界各国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应急物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应急物流有效组织的重要保障。目前,无论是从战略运作层面还是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我国都缺乏科学、系统、高效、经济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来支撑灾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运转,因此,急有必要尽快建立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一)自然灾害的本质特点要求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由于自然灾害具有频繁发生,难以预测及其影响与规模与日俱增等特点,因此,自然灾害的抗灾救灾管理工作更应从战略层面来思考如何构建一个高效运作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1、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性特点决定了亟需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近年来,世界各国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2005年初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爆发的海啸夺取了十几万人的生命,并造成数以亿计的财产损失。我国在2008年上半年就发生了两次巨灾:1月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8级地震灾害。其中,元月份的雨雪冰冻灾害,涉及14个省份约7786.2万人。“5·12”汶川地震到6月底时已遇难6万9千多人,受灾4555万人。因而,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自然灾害的难以预测性特点决定了亟需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大多数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很难预测的,如地震、火山爆发、山洪、泥石流、大面积食物中毒、突发性传染病等等,即使有时可以预测,因为预报时间和发生时间相隔太短,用于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于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物流过程难于实现。因此,灾时救援物资保障是灾害应急管理的关键工程,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刻不容缓。
3、自然灾害的损失性扩大特点决定了亟需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随着自然灾害规模与影响程度的与日俱增,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呈几何级数递增。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管理体系中,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担负着独特的重要使命。在战争时期,战斗和战役打响前后勤保障物资必须有充足的储备,而且有一套完善周密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计划。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也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死者安葬、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否则受灾面积、人员、损失将会扩大,灾害有可能会演化为灾难。为使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小化,亟需对应急物流的规律、保障机制、运作管理及实现途径进行研究。
(二)2008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救灾实践的“物流短板”现象要求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2008年年初爆发的冰雪灾害与5月份汶川地震灾害的救灾实践暴露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组织管理中存在诸多“短板”问题。根据木桶原理,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那些长板决定的,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板决定的。因此,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出这些“短板”并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加长这些“短板”,那么整个应急物流管理的效率将会降低,应急物流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应急物流的组织协调也将受到牵制,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灾害的抗灾救灾管理工作必须从实践操作层面总体上来加以把握,研究如何构建一个没有“短板”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问题。
1、应急物流存在“组织保障短板”。首先,物资保障量大,涉及面广。如汶川地震救灾的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单仅保障一日三餐频度很高的食品,应急物流任务就非常繁重。其次,由于交通、通信、电力的中断,对应急物流的组织带来极大威胁。
2、应急物流存在“组织时效短板”。雪灾爆发初期出现湖南、广东等重要交通干线上受困的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后勤供应不足。抗震救灾的时效是72小时,在72小时内能不能把食品药品以及工程设备运送到位,拷问着应急物流的效率。民政部第一时间从合肥、郑州、武汉、南宁等中央10个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救灾帐篷,24小时内这10个库15万顶帐篷即全部调空,四川灾民对帐篷需求存在极大缺口,8天后仍然存在80万帐篷缺口。另外,汶川地震中还出现了救援物资运送迟迟不能到位,到位后食品已变质,药物已过期等现象,暴露出了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本身的缺陷。
3、应急物流存在“组织协调短板”。首先救灾物资来源复杂,地区捐助、军队支持、国家调拨、国际志愿;承担物流的实体,既有企业也有部队;既有国家控制的物流资源,也有志愿者自己组织的。同时几百万人流向灾区,这种无序的流动更增加了应急物流的难度。
由此可见,应急物流供给不能及时送达,会给灾害救助、给社会生活带来系列问题。首先,将增加应急物资的运输时间,增加运输成本和运输压力。其次,灾害救援物资和日常必需品的供应短缺或过期变质,更将增加受灾者痛苦,加剧人们对灾害的恐慌心理,给社会安全造成隐患。第三,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保障下的应急物流,将会成为灾害应急管理的重大阻碍,不仅严重浪费了宝贵的物资和运输资源,而且一旦次生灾害连锁发生,救灾物资的补给难度加大,受灾范围、灾害损失将向纵深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在我国,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尚待建立,应急物流管理理论研究尚未纵深开展。从已有研究来看,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与动员,应急物资的筹措、采购、储备、运输与配送,应急信息平台的运行与辅助决策,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应急物流支援能力建设,应急保障机制等。但这些研究只限于较为宽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搭建,缺乏基于实证案例的针对性纵深研究。
(一)应急物流组织指挥与决策体系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在理论研究方面,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指挥、组织、协调与决策的机制和体系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薛志杰等从应急物流指挥这一角度分析了我国应急物流组织指挥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由于没有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无法准确掌握紧急情况详细资料以及所需物资的生产和分布情况,对运力的数量和状况不清楚,分析判断不准确,就无法制定出正确的应急物流决策。邓伟等强调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也提出了要制定各类突发性灾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等应对措施。
(二)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国内少见针对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的系统研究,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的应急物资管理上。曾文琦认为我国应急物资管理的采购、储存、运输等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姜玉宏和颜华提出了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求和流程,阐述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但对应急物资的筹措、采购、储备、运输和配送等的研究未涉及。赵林度在系统分析城市应急管理模式和应急管理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面向城市重大危险源,重点研究了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由紧急救援物资储备和应急配送构成的城市应急物流网络的结构。郭瑞鹏研究了不确定动员环境条件下应急物资动员决策及优化问题。
(三)应急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和平台建设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信息流的通畅是应急物流有效运行的基础。当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使用一些先进的信息系统来处理非常规情况下的各类数据和信息,例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署(NOAA)避难所危险事件应急物流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以因特网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为美国国家海洋水族馆及其合作者提高偶然事件的计划和应对能力。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缺乏统一的应急信息平台,既缺乏统一的应急信息共享机制,各个城市的应急指挥平台也不能进行信息共享;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还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我国应急物流水平的重点所在。
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我国也是近十年才开始,当前研究文献显示,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一,对区域和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其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目标、原则、作用的研究;其三,设计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与结构模型;其四,分析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运行机制和实施策略等。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都还没有成熟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借鉴,上海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也将在近日才正式运行,武汉市的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仅限于发布和简单查询。而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相比,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向灾害发生地涌来,对救灾物资的装载、运输、配送,对物资供需的协调和调配等,在灾害应急的时间约束下,对物流信息的时效、准度、真实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物流信息平台由于灾害对交通、通讯等造成巨大破坏而实现的难度更大,因此,灾时物流信息平台的实现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研究课题。
(四)应急物流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现状与不足
国内外鲜见对应急物流风险的研究。最新的研究是赵勇等学者于2006年提出了应急物流风险的概念,对应急物流风险进行了分类,即包括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及操作风险四大类,概括出隐蔽性、动态性、时效性和关联性四个特征,进而依据应急物流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等级划分这三个过程提出了应急物流风险分析的框架模型。总的来看,目前对物流风险管理的研究,有突出的两个特点:第一,主要从物流风险因素识别、物流风险评估和物流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二,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型制造企业、生产企业、零售业、海关、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等。虽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该项领域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全面,尚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没有构建系统、完整的物流风险管理理论框架;第二,风险因素缺乏完备性,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物流风险因素识别的方法;第三,物流风险评估方面,没有建立一个完备的物流风险源和物流风险后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创建或选择一个合适的评估方法;第四,物流风险控制方面理论较薄弱,而且,没有构建完备的物流风险整体解决方案。
三、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有很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尚待解决。例如: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物流管理系统应以何种模式运行,谁来组织?谁来参与?不同级别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组织机制与运作模式是否相同?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不同应急阶段,物流的组织机制与运作模式如何?自然灾害物流如何在实时、准确的信息流支撑下达到最经济状态?在自然灾害形势下,如何有效预防和规避原发性和继发性物流风险的发生?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救灾与应急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
(一)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分级和分阶段管理原理有待深入研究
第一,每一次自然灾害发生的规模和危害的范围和程度都是不同的,有必要进行不同级别的应急物流管理研究。目前我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分类分级的,而其中单独的物流管理体系尚缺乏,更需要进行分级的构建。第二,每一个自然灾害从酝酿、爆发到扩散直至最后的消失,都会经历几个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对物流的需求从物资种类到物资数量都有不同要求,这些物资亦有轻重缓急之分。例如在救灾最初阶段,紧急生命物资能否及时发放到位,对灾民生命的及时挽救、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等意义重大。在随后的灾害应急中,需继续对灾民提供衣、食、住等基本生活物资的补给,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灾民的临时民生问题,仍然拷问着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有效组织。但从这两次灾害的应急物流实践,特别是汶川地震的救灾物流保障体系的运作过程和效果来看,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亟待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专题研究。第三,汶川地震中暴露出了某些关键物资如帐篷供应不足、筹措不力的问题,提示如何科学有效地对社会应急物流资源进行快速评估和分类分级调用,将是有价值的研究命题。
(二)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协调机制理论有待进一步讨论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如救灾物资需求缺口的应急筹措与采购管理、应急物资运输与配送的管理、应急物流信息的有效管理、应急物流人员的合理调配等,均需要高度协调而有效的组织才能实现。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同时,一些社会团体,如红十字会、慈善组织、物流协会、志愿者等。还有军队、民兵组织等社会救援力量的重要性亦日显突出,例如汶川地震中,军队对公路生命线的抢修抢通、物流企业对紧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等都保证了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迅速、安全地送达到灾民手上,显示出社会力量对政府应急物流管理的有效补充。但是汶川地震救灾实践也暴露出我国应急物流管理混乱无序的状态。缺乏专门的应急物流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筹集的救灾物资找不到发放的渠道,志愿者们热情而盲目地进行救援甚至帮倒忙等,不仅造成了救灾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也暴露出政府管理和社会资源调动中的不协调问题。因而必须着力探讨如何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协调广泛的社会资源以实现应急物流的通畅、快捷、无误地进行。
(三)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信息体系的应急物流公共平台的构建方法研究有待取得新的突破
在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中构建一个能够发布实时动态信息的应急救灾物资需求公共信息平台的意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巨灾发生后,在现有物流运作体系下,很难迅速得到灾时应急物流需求的准确信息,这对有效展开应急物流供应带来很大障碍,供应什么物资、供应给谁、谁来供应、供应多少、需求实现多少等等都成了“盲区”。而在当前应急物流的供应链中,供应方是被动的,难以预先知道需求方的要求;需求方也缺乏沟通平台将需求信息即时或者提前反馈给供方。灾害紧急形势下,供需信息如果能借助公开、高效、现代化的公共应急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对应急物流需求信息进行甄别、生成、统计、分类、发布、更新等,进而有效地组织救灾物资筹措、运输和配送工作,灾害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将能够被有效地缓解与控制。
(四)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构建机理研究有待全面展开
自然灾害一旦产生将在瞬间对社会、经济和生命产生巨大威胁,而应急物流管理本身也具有风险性特征,因此,有效地实施应急物流运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成为应急物流管理成功运作的关键之一,应开展预警管理研究以切实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预防,增强灾时应急物流风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从而减少灾害损失,缓解后续应急物流需求,使应急物流组织指挥工作准备充分,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而当前对应急物流风险及其预警管理的研究非常薄弱。首先,对应急物流风险的基础理论问题尚需深入研究,包括应急物流风险的准确内涵、风险类别和特征;第二,未对灾害中影响物流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尤其是巨灾发生后应急物流风险的发生和转化机理,应建立应急物流风险的分析模型;第三,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应急物流风险指标体系以实现对应急物流风险的监控准备;第四,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灾害应急物流风险的动态预警与处置管理体系,实现风险辨识快速、风险评估准确、风险处理及时、风险监控实时的目标。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运行的科学预警将是一个全新课题,选定恰当的预警对象,设置科学的预警级别,实施准确快速的风险分析,进行正确的预警决策,遵照预设的应急物流预案进行有效地协同救援等,都是重要的管理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应急体系】推荐阅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11-30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07-20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0-22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评估06-12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06-28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解:应急管理08-06
应急管理局关于安全生产月工作报告09-22
下双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制度06-1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方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