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精选13篇)
1.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 篇一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如《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
(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将设计的问题串起来
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017·福建中考)《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队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11.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答:
1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答:
10.(3分)C 11.(3分)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12.(6分)(1)“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
(2)“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13.(4分)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14.(6分)答案要点:①指塔斯提哨所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灰尘》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⑫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⑬“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⑭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⑮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 偷“破烂” 被“教悔”→ 受“惩罚” 获“奖励”→坚定“梦想”(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不可回收: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答案:
(1)偷“破烂” 受“惩罚”
(2)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
(3)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4)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者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①千年的原始森林连绵数千里,古木参天,荆棘布道,偶尔的狼嚎猿啼给人阴森森的感觉。②张郎执枪佩刀,带着干粮,在森林里日复一日地穿行。③入林的第五天,张郎就见到了一副白森森的人骨,张郎有些迟疑,怎样遇害的呢?旁边有刀也有枪,而且从刀的重量来估,其人也是个习武之人,狼?虎?或狮?张郎不得究竟,自顾上路,一路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
④偏偏不几天,张郎又遇白骨,还是人体,而且是两具。从过医的张郎蹲下身细细察看,两具骨骼都是男人,还留着拼命搏斗过的痕迹。张郎就更觉得奇怪了,什么深仇大恨让人追到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动了杀心?功与名,财与利?
⑤继续前行。
⑥怪事再度发生。这天,张郎刚吃完一只烤熟的山雀,正准备起身上路,前面不远处的地方一团蓝光炫着他的眼。张郎揉揉眼睛再看,绿幽幽的,张郎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立马想到老人家常说的天然翡翠。
⑦张郎一步一停地上前,他怕是什么特大动物的眼睛,近了,果然是两人合抱大的玉石,而且,玉石下面还有一个人,用绳附着,看衣服和肉体颜色,刚才死去才不久的样子。
⑧张郎在旁边捡一块石头,使劲往自己认为是翡翠的玉石上砸,玉石丝毫没损,凑近看,暗纹都没一丝,再凑近些看,整块石头里一点气泡也找不着。张郎兴奋得快要窒息,确认这是翡翠不说,而且是上等的翡翠。张郎眯上眼,感觉华室在招手,山珍野味已压桌,骑马坐辔,穿金戴银,妻妾成群,成为郡主富甲一方。
⑨张郎睁开眼,将死者身上的荆条解下,将玉石系往自己身上。好沉啊,张郎每走一步腿都在打颤,但背上是一座城池,越重城越大,再重也心甘。
⑩脚起泡背流血,张郎感到体力不支,准备歇下给肚进食时,张郎听到有人的声音朝他这边传来,立马用树枝和深草将玉做了掩饰,自己也藏在蔽处,两手紧紧握住枪。
⑪声音近了,更近了,看得明白,是人。张郎的心一软,刚放下枪,突觉玉石易主、华室崩塌、妻妾逃逸、丰餐消隐,于是一咬牙,重新端起枪。
⑫就在食指穿进扳机孔的一瞬间,张郎明白了前面遇到的三具白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第一具会武功的人是背着这玉累死的,第二具和第三具是为争抢这玉而搏死的,第四具也是累死的……
⑬张郎放下枪,打了个哈哈,从丛里露出来,亲切地说:“乡亲﹣﹣恭喜你啊﹣﹣” ⑭张郎说,路遇横财,见者有份哟。张郎把藏好的翡翠指给对方看。⑮对方姓李,李郎说,张兄,你先见,归你。⑯三说二说,两人就抱成了一团,割指为血,插枝为香,结为兄弟。⑰砍一棵拳头粗的树,两人抬着玉石在森林里穿行。
⑱行途中,张郎病了,俩人就歇下来,李郎去找草药,打野禽诚心诚意地伺候着张郎;李郎病了,张郎就去找草药,打野禽诚心诚信地伺候李郎。
⑲日复一日缓慢穿行,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的磨难,俩人终于走出了千年的原始森林进去村庄。⑳“哇﹣﹣啧啧﹣﹣”(21)“啧啧﹣﹣哇﹣﹣”
(22)村人的眼睛个个像灯泡,惊羡,狡诡还有贪婪……
(23)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绕石走了三圈,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宣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24)玉石旁边高出众人一个头的族长捋捋将垂至前胸的白胡子,歪头看了眼李郎,再歪头看了眼张郎,更为高声地说:“不,是两颗﹣﹣”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第八段划线句子最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18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张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族长的话作为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作用。
答案:
(1)张郎在穿越原始森林的过程中意外获得别人没能带出森林的巨大玉石,他认清自己的力量与后来的李郎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将玉石带出原始森林。
(2)心理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张郎当时内心的兴奋,引出下文带着玉石艰难的向前行进的情节。(3)不能,第十分段具体表现二人的关系亲密与团结,为后文老人赞美他们的心如无价的翡翠作铺垫。(4)张郎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人,他在一个人无法带出玉石的情况下,懂得冷静思考,找到对策;张郎是一个讲信用,善良的人,他和李郎结为兄弟,并能共患难,同甘苦,真诚对待李郎。
(5)族长的话没有说完,他认为有两颗玉石,其实是将张郎与李郎真诚的心比作无价的玉石.这样留白式的结尾,既能给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又点明主旨,使小说的意义更加深刻。
2.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 篇二
一、文章题目扩展法
课文的题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们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从课文题目入手,抓住课题的特点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课文内容。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的题目清楚明白地交代了文中的人物、事件。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针对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如“公仪休是谁”“他拒收了谁的礼物”“他拒收了什么礼物”,引导学生将课题内容加以扩展,并稍作整理,便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以人和事为题的文章都可以用此种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重点词语连词成句法
1.文中生词串联法。文中的生字都是要求学生会认或会写的,而带有生字的词语则要求学生能理解运用。用生词串联法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文中一类生字有“亚、旷、滴、掀、娇、纤”,二类生字有“薇”;文中相应的生词分别为“托利亚(人名)、旷地、几滴雨点、娇嫩纤弱、蔷薇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篇幅短小、生字不多的文章适宜用生词串联法概括主要内容。当然,生字较多时也可以选择与课文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生词进行这样的训练。
2.文中四字词语串联法。有些课文中四字词语颇多,且每个词语都有丰厚的内涵。读着这些词语,就仿佛看到了一幕幕场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中就有很多四字词语,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如“家境贫寒、博览群书、翔实可信、鸿篇巨制、下落不明;一袭破衫、四处寻访、奋笔疾书、明史巨著、名垂青史”,指导学生说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我们在选择词语时,要尽量根据课文段落将词语进行分类,做到全面而不累赘,简洁而不疏漏,便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从而降低概括课文内容的难度。
三、关键句子合并法
对于课文中的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教师要引领学生很好地认识、掌握并使用它们,这样学生不仅能轻而易举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而且对把握文章结构、写作也大有裨益。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有总领全文的句子———“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最后一自然段有总结全文的句子———“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第二、三、四自然段又分别有中心句———“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只要将这些句子巧妙地加以整合,就可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四、主要问题串联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一课,我们可设问:“嫦娥是谁?”“她为什么奔月?”“她是怎么奔月的?”“结果怎样?”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串联整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五、要素概括法
3.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 篇三
关键词:问题扩展;段意串联;情节铺展;词句扩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28-0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课堂中教师懂得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重要性,并进行了适当的训练。但是,往往在教学中只是走过场,而且不够得法,造成学生概括能力依然低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下面举例谈谈。
一、文题扩展法
文题是课文的高度浓缩,文章的内容、时间、人物、事件,包括重点、主旨,都能从文章的题目上看出端倪。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通过对题目的审视、质疑,然后围绕题目适当展开,就能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简单很直观的方式。
比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师:由这个题目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课文主要是写李时珍的。
生: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夜里。
生:我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古寺。
师:这个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那么,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目的是什么?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生:李时珍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这本书。
师:你能不能结合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生: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风餐渴饮、晓行夜宿记录下了很多药方,为民造福的事。
二、段意串联法
所谓“段意串联法”就是引导学生逐段地概括出课文的每段的段意,然后再把段意连接起来。一篇文章的意思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文字中,分散在每一段落中,如果概括出了每一段的段意,课文的大体内容也就显现了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段意串联法,让学生逐段阅读,逐段概括,归纳出课文主要内容。
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分段读文,在读段时,让学生说出这段写的是什么,然后再把每一段的意思连接起来。当然,教师还需让学生进行取舍,保证语言的精炼。第一段意思是是:小红马说小骆驼长的难看,小骆驼很委屈。第二段写的是:小骆驼告诉了妈妈,妈妈决定带它到沙漠中走一趟。第三、四段写的是:骆驼妈妈在沙漠中告诉小骆驼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第五段写的是:小骆驼知道身体部位的用处,认为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三、情节铺展法
所谓“情节铺展法”就是引导学生顺着文章的情节,进行铺展,瞻前顾后,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及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以用在一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中,比如小说、童话、神话等。
例如,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九色鹿是个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写了哪几个人物?
生:有九色鹿、调达、国王、王妃。
师:最主要的是哪两个人物?
生:九色鹿和调达。
师:这个神话故事就是围绕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人物铺展情节的。故事写了他们的两次相遇,找一找,是哪两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调达掉入河中,九色鹿救了他。第二次相遇是调达为国王的军队带路去捉九色鹿。
师:课文哪些段落分别写了他们的两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第二段到第五段,第二次相遇是第六段到第九段。
师:第一次相遇写的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
生:调达掉入河中,高声喊救命,九色鹿奋不顾身救了他,調达郑重发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师:第二次呢?
生:调达看了皇榜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带着国王的军队去捉九色鹿。九色气愤地揭穿了他,调达受到国王重重的惩罚。
师:谁能结合两次相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生:故事写的是调达掉入河中,高声喊救命,九色鹿路过,奋不顾身地救了他,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可是他为了发财恩将仇报,带着国王的军队去捉九色鹿。九色揭穿了他,使他受到国王的惩罚。
师:抓住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词句扩充法
所谓“词句扩充法”就是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词句,由词句展开、扩充,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有中心词或者中心句,这些词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从中能折射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海底“景色奇异” “奇异”在哪里,学生可以根据第二段,从海底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等,感受到景色的奇异。然后再说说“物产丰富”在哪里,学生就会抓住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从动物、植物、矿物的描写中,感受到物产的丰富。这样,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就很清楚了。
学生在问题的追问下,就会把阅读的眼光聚焦到课文的语言上来,并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从而便能有效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然,还有很多好的概括方法,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好好摸索。
参考文献:
[1]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王勇军,小学语文教学, 2011-09-10,期刊。
4.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 篇四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要注意: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2、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回答出来这些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们就可以提以下问题:本文讲的是谁?(当然是邱少云。)讲了他的什么事情?(他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战斗取得了胜利。)把这些回答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本文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 391 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一动,直至壮烈牺牲。
3、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4.重点突出法(取主舍次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6.要素归纳法。
5.《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概括 篇五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那时的鲁迅受新思想启蒙,清楚的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决心用文学的形式唤醒中华民族,于是,他创作了《狂人日记》,该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个性”矛头直指中国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制度。《狂人日记》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透过叙述一个狂人身处“吃人”的社会随处可见“吃人”事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迫害症的“狂人”形象,以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就叙述资料而言,叙事就是讲故事,是透过必须的情节再现某几个事件。而故事中最重要的便是情节和人物。《狂人日记》作者透过叙述一个迫害妄想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揭露了从家族到社会的“吃人”现象抨击了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现代人最初的觉醒意识。从作品表面来看,狂人确实是个疯子,他具有疯子的症状,如,混乱的思维逻辑,变态的心理,以及虚幻的幻觉。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的笑,这是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再比如,第二则中“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了,精神分外爽快。才明白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留意。不然,哪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赵家的狗是没有情感的,况且跟狂人是没有联系的,而狂人却硬要把狗的眼神看成是有特殊好处的。这是不贴合逻辑的。狂人不仅仅仅是心理变态,逻辑混乱,他还经常出现幻觉,而这些幻觉又是不自然的。比如“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长着嘴,同那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明白是鱼是人”当陈老五送饭来时,狂人看到的不是可口的饭菜,而是幻想成吃人的人的样貌,这是荒诞的。再比如“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二、通过讨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总结学习规律,运用学习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及复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并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通过讨论、归纳、练习复习小学阶段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难点: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力求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准确”、“简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①段意合并法。重点段段落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取主舍次)
②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用词语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标题补充法。有些文章题目,我们把它补充完整就是主要内容。④找中心句。
三、实战训练(详见PPT)
四、小结。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形式: 本文主要记叙了„„。本文主要描写了„„。本文主要介绍了„„。
五、拓展训练:完成P72--78页的相关练习。
六、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哪些形式: 本文主要记叙了„„。本文主要描写了„„。本文主要介绍了„„。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告诉了„„、(找中心句)
注意:写人主要是赞美人物的„„品质。写景、物主要是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哲理性的文章主要是告诉我们„„道理。
七、实战训练(详见PPT)
八、拓展训练:完成P72---78页的相关练习。
四、总结、提高
1、谁来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指名2-3生谈感受。)
7.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 篇七
[案例]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 检查字词, 出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指导学生读好它们。)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投影出示人物关系示意图)
生: (比较流畅地) 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 (赞赏地) 把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原因说进去就更完整了。
生: (自信地)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在讲述内容时, 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那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更简洁地说吗? (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评析]
1. 铺路搭桥, 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平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高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 也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我们老师平常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往往简单化——直接提出要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其实, 简明扼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对我们教师而言, 也有一定难度, 需要反复阅读, 推敲语言。虽然对学生的要求可以低一点, 但是对学生, 特别是刚开始接受这种训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 难度还是很大的。而徐老师就正视了这种学情特点。既知学生概括有难度, 就降低难度, 为学生铺路搭桥, 让学生先根据人物关系去说, 再进一步提出要求:把原因补进去说;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从而使学生把主要内容说得简明扼要。这种铺设台阶、层层提高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新颖独特, 不仅让听课老师感觉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有所成, 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2. 精敲细打, 让学生获得扎实的训练。在公开课上, 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能否在规定的40分钟里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因此, 中高年级老师在公开执教一篇课文时, 为了展现自己预设的“精彩”环节, 往往对字词教学蜻蜓点水, 一扫而过, 直奔“重点”, 不敢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放到公开课上进行展示, 即便有, 也往往浅尝辄止, 训练不到位, 又何来实效?而徐老师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 下功夫指导学生进行概括训练:在学生带着“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的要求自读课文后, 根据学生情况一步一步提出要求, 铺设台阶, 直至学生能够把主要内容概括得既简洁又准确。这个过程花了五六分钟时间, 可谓“奢侈”, 但就是这个看似奢侈的训练过程, 展示了“真实语文, 扎实语文”的新理念, 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样扎实有层次地训练, 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习得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就使得某些老师认为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 也同样能够精彩起来!
8.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 篇八
一、常态课上老师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当做法
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但是在常规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却很少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很多时候,在整体感知环节上一般只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很少去规范学生的语言。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凑齐主要内容,教师便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到了高年级,很多学生的概括能力只停留在第二学段的水平上。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内容的学生不多。
能力是需要训练的,“第一手经验”往往非常重要,可惜很多教师喜欢包办代替,希望通过口授的方式“抄近路”,把我们已有的经验直接“转发”给学生,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少走弯路:只要讲了,学生就懂了。其实不然,经研究,所有的二手经验如果不经过学生的实践,都是要大打折扣的,只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才是弥足珍贵的。
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一般都会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或者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去尝试概括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般只会几个学生说说,对学生的概括情况,“能不能再简洁一些?”是一些教师最喜欢的回应话语。如果几个学生都不能用简洁语言说出大意,一些老师就会自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完事。
回想我的小学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经历,虽然枯燥、机械,但最终我们都学会了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那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每堂课的教学都不会放过机会传授方法,而且老师经常在我们概括完之后,还会把主要内容抄在黑板上,要我们去背诵,一来二去,自己也摸到了一些门道。虽然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可取,但是每节课雷打不动的“概括环节”却让我们在过程中得到锻炼。
二、我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准确”、“简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方法一:抓住关键句,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如《海底世界》的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槐乡五月》的中心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引导学生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全文围绕哪句话写的?2.试着用利用中心句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抓住段意,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很多文章它是没有典型段落,也没有关键语句,这时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先提取关键词,再归纳出段落大意,最后合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段意合并法”。抓住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最关键的就是提取关键词,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在教《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句的:出示阅读要求:1.找出课文中第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2.合并起来,说说主要内容。
《庐山的云雾》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美丽的南沙群岛》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2.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找出了这两个关键的中句子,然且引导学生把它们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当然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时还要注意筛选,有的文章列出了多小标题,我们要选取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加以完善,使之完整简洁,这样就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抓住要素,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抓住这些要素就已经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要素串联法”,如《菩萨兵》一课,我出示六要素来让学生完成填空:
时间:长征途中
地点:藏民居住地区
人物:朱德总司令和他带领的红军
起因: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听说红军来就躲进了深山
经过: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
结果:藏民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将这六要素串联起来,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
方法四:抓住課题,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而且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学会分析课题,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读书中解决了三个问题后,就可以概括出:课文写的是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小姑娘娜塔莎,在同她的对话中,萧伯纳意识到自己太自夸,应该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所以称小姑娘为自己的老师。
就这样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相信只要我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学生一定会在训练中总结出方法,不断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提升。
9.红楼梦主要内容概括200字作文 篇九
红楼梦主要内容概括200字作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顶峰。
全书贾、史、王、薛四个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贾政、王夫人、尤三姐、刘姥姥、晴雯、鸳鸯等近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诸多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与矛盾冲突,真实、典型地反应封建贵族的没落生活,展现广阔社会画面,因此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0.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 篇十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和收藏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重点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概括主要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文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1.合同概括承受内容概括 篇十一
课程代码:002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是( A )
A、诚实信用原则B、协作原则C、经济合理原则D、情势变更原则
合同法基本原则:1、合同自由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3、合法原则4、鼓励交易原则。
合同履行的原则:(一)适当履行原则。(二)协作履行原则(三)经济合理原则。(四)情事变更原则。
2、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先后履行顺序已有约定,后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可在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未履行之前或履行有暇疵时,拒绝对方的履行请求,合同法称此为( A )
A、先履行抗辩权B、同时履行抗辩权C、不安抗辩权D、先诉抗辩权
3、相对性是合同的主要特征,下列不属于合同相对性范围的是( B )
A、合同主体的相对性B、订约方式的相对性C、合同内容的相对性D、合同规则的相对性
4、甲和乙订立合同,合同规定,甲应在乙交付货物后10天内付款。乙交付的货物未能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被拒收,乙于10日期满要求甲支付货款,甲可行使( B )
A、不安抗辩权B、先履行抗辩权C、同时履行抗辩权D、先诉抗辩权
5、合同中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时,当第三人未能履行或履行有暇疵时,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主体是( A )
A、合同债务人B、第三人C、合同债务人和第三人共同承担D、合同债务人和第三人连带承担
6、甲享有对乙的到期债权100万元,同时,甲欠丙80万元,该债务已到期。此时,甲没有其他财产偿还给丙,但为逃避该笔债务,甲一直不积极催讨对乙的到期债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丙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乙 B、丙的诉讼请求为100万元
C、丙既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乙,也可以以甲的名义起诉乙D、丙可以以乙为被申请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七十三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7、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的诉讼地位为( B )
A、被告B、第三人C、由人民法院确定D、由债权人确定
一、代位权诉讼主体:原告是债权人,被告是次债务人,债务人为第三人(如债权人起诉时未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法院可以追加其为第三人)。
8、在债权人提起撤销权诉讼中,一旦债务人的行为被撤销,则债务人的行为无效始于 ( C )
A、人民法院判决之日B、债权人提起诉讼之日C、债务人实施该行为日D、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日期
9、合同承受中被移转的合同属于( B )
A、单务合同B、双务合同C、可以是单务合同,也可以是双务合同D、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即可
二、合同的转让。包括合同权利的转让(债权让与)、合同义务的转让(债务承担)、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
(三)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包括两种类型:
1、合同承受。又称合同承担,指合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将其合同上的权利和义务全部地移转给该第三人,由其在移转范围内承受自己在合同上的地位,享受合同权利并负担合同义务。
合同承受须经对方当事人的同意才能生效。如:买卖不破租赁。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生效。
合同承受既转让合同权利,又转让合同义务,因而被移转的合同只能是双务合同。单务合同只能发生特定承受,即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不能产生概括承受。
2、企业的合并与分立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10、下列关于相对人同意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将其对乙的债权让与丙,需要征得乙的同意
B、甲将其对乙的债务转由丙承担,需要征得乙的同意
C、甲公司向乙银行表示自愿承担丙公司欠乙银行的债务,不需要征得乙银行的同意
D、甲租赁乙的房子,在租期内乙将房子出售给丙,甲想继续租赁必须征得丙的同意
第八十四条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11、下列行为符合合同转让规定的是( D )
A、著名演员甲与乙公司签订的电视剧拍摄合同转让给其弟弟
B、擅长画虎的著名画家丙将其承担画虎的任务转让给其弟子
C、某著名学者将其出任某项国际性活动的传播总顾问职位转让给同事
D、某股份银行将其债权转让给其控股的子银行
12、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将甲对丙银行的债务转由乙公司承担,但丙银行不同意由乙公司承担甲公司应承担的债务,该债务承担合同为( C )
A、自始不成立B、可变更合同C、无效合同D、有效合同
13、下列关于买卖合同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买卖合同是双务合同B、买卖合同是有偿合同 C、买卖合同是实践合同是
D、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买卖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买卖(是有名合同、双务合同、有偿合同、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
14、下列不属于赠与合同特征的是( A )
A、赠与合同是双务合同B、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C、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D、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
赠与(有名合同、单务合同、无偿合同、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
15、在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出卖方可以解除合同的条件之一是买受人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未达到全部价款的( A )
A、五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二分之一
第一百六十七条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16、合同解除权的性质属于( A )
A、形成权B、请求权C、抗辩权D、变更权
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只需解除权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把合同解除 。解除权人主张解除合同,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在我国应提倡采取双方协商的方式行使解除权。
解除权的行使也有限制。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17、仓储合同的保管对象为( B )
A、不动产B、动产C、知识产权D、有价证券
1、仓储合同的特征:
①保管人须为有仓储设备并专事仓储保管业务的主体;②保管对象为动产;③诺成合同;④双务、有偿、不要式合同;
⑤存货方主张货物已交付或行使返还请求权须以仓单为凭证。
2、仓单是保管人应存货人的请求而签发的一种有价证券,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它具有两方面的效力: ①受领保管物的效力;②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的效力(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在仓单上背书并经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可以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
3、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逾期提取仓储物的,应当加收仓储费;提前提取的,不减收仓储费。
l8、当事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或者说履行具有瑕疵,指的是 ( C )
A、拒绝履行B、迟延履行C、不适当履行D、部分履行
19、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的问题,如果合同法没有专门规定的,则可以适用的合同是( A )
A、承揽合同B、买卖合同C、技术合同D、委托合同
第二百八十七条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承揽合同的有关规定。
20、寄存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管费以及其他费用的,保管人对保管物享有( C )
A、抵押权B、质权C、留置权D、所有权
第三百八十条寄存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管费以及其他费用的,保管人对保管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1、一家广州电动车公司委托某快递公司将该公司的样品运到黑龙江牡丹江的某镇。快递公司承接样品运输业务后,先委托某航空公司将样品运到哈尔滨,然后由火车将样品运到牡丹江,最后通过汽车运输样品时由于卸载不当将样品损坏。在该案中,向电动车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为( C )
A、汽车运输公司B、火车公司和汽车运输公司C、快递公司D、快递公司和汽车运输公司
22、以下不属于合同书面形式的是( C )
A、电报B、电传C、电话记录D、电子邮件
第十一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23、顾客按自动售货机上的规定,将货币投入机器内,取得售货机吐出的商品。这一买卖合同的形式是( B )
A、口头形式B、推定形式C、书面形式D、媒体形式
24、下列属于技术服务合同类别的是( D )
A、承揽合同B、建设工程合同C、技术转让合同D、技术培训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和承揽合同。实践中一般包括:技术辅助服务合同、技术中介合同和技术培训合同。
25、下列不符合保管合同特征的是( A )
A、诺成合同B、双务合同C、实践合同D、不要式合同
26、下列描述免除的法律性质中正确的是( D )
A、免除是有偿行为B、免除是附条件的行为C、免除是双方行为D、免除是单方行为
免除: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从而全部或部分终止合同关系的单方行为。它是:
①单方行为、②无因行为、③无偿行为、④非要式行为、⑤处分行为(因而要有处分能力)。
1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 篇十二
1)组建编制队伍 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3)预案编制
4)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13.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 篇十三
一、人身上存在歇斯底里本质、俄狄浦斯情节、潜意识和性问题。
二、衡定原则:机体内存在一个使脑内激发保持为常量的倾向。某事件引发我们过多的激愤时,我们以另一种方式消解愤怒而保持正常的激发水平。
三、医治病人方式:由催眠发展到自由联想、释梦、儿童记忆的结合。
四、意识(冰山说):意识——潜(前)意识——无意识
无意识羁压着原始的盲目冲动、生物的本能和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是最重要的。
潜意识压制无意识进入意识,意识受无意识趋力刺激之后才考虑外部世界的影响。
五、力必多理论:力必多是性欲所具有的心理能量,是人类寻求快感的潜力。婴儿已有性感觉,从生殖前期发展到生殖期,前阶段冲突会导致后阶段“停滞”,早期危机可能使机体退回该时期引起“倒退”,从而产生心理冷疾病。
六、三重状态:本我——自我——超我,自我需要满足本我、超我和外部环境。
七、本能:人有自卫本能和生殖本能,两者合称为生存本能(埃罗斯),其中主要是性爱本能。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共存于本我,死亡本能(桑纳托斯)指向内部时表现为自责、自杀、受虐狂等,指向外部时表现为憎恨、侵略、攻击、施虐狂等。
八、力必多积聚引起自我焦虑。为缓解焦虑,保护生存,自我发展出一套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移位、合理化、升华等),防卫不当或过度会产生人格分裂或心理障碍。病症是一种病人保护自己的防卫。
压抑:防止引起焦虑的观念进入意识领域,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太太忘记结婚戒指在什么地方,是对丈夫不満情绪的无意识的表露)。
否认:简单地不接受或不承认痛苦的现实以逃避焦虑,对事实视而不见。
合理化:更为复杂的一种否认,又称文饰作用。一个人本来出自一种非正当的动机从事某事,却找另一个动机来说明它的公正性。(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个小气的人可能会说,时势末定,我不过是小心行事而已)
投射:把自己不可接受的冲动转向这种冲动的变向目标,已所不欲,“偏施于人”。
移位(移情):把压抑的感情导向一个可接受的代替物。(对父
亲过于依恋的女子可能会选一个和父亲年纪差不多的男子做丈夫,病人会把早期对父母的感情转移到治疗师身上)。
【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方法】推荐阅读: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小学11-08
如何概括段落主要内容12-02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06-17
申论题型详解:概括问题与概括主要问题12-05
《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概括08-18
简历内容的概括总结10-01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09-08
三年级下册课文内容概括归类08-30
山雨主要内容10-10
论文的主要内容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