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平肝息风药

2024-10-05

中药学课件平肝息风药(7篇)

1.中药学课件平肝息风药 篇一

要点: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

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又易引发咳喘,故应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时,化痰、止咳、平喘药三者常配伍同用;同时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如外感而致者,配解表散邪药;火热所致者,配清热泻火药;属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属虚劳者,配补虚药。此外,若用治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又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治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药;治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对某些温燥性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麻疹初起,表邪未解,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以免恋邪而致久咳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性质收敛及温燥之止咳平喘药尤为所忌。

化痰药

要点:

1.半夏、桔梗、瓜蒌、贝母的性能、功效、应用:

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主归脾、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本品味辛性温而燥,故功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为主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又能降逆止呕,为止呕要药;又因其味辛能散能开,而消痞散结,治心下痞满、结胸、梅核气诸证;外用又能消肿止痛,治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桔梗:味苦、辛,性平,主归肺经。桔梗其性升散,能载药上行,宣肺利气。功能宣肺化痰,利咽,排脓。主治肺气不宣咳嗽痰多胸闷及咽痛失音、肺痈等证。治痰咳,无论属寒属热皆可用之。

瓜蒌:味甘、苦,性寒,主归肺、胃、大肠经。本品与贝母均为清化热痰、润肺化痰的代表药,均能清热散结,用治瘰疬、乳痈等证,常相须而用。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常用治痰热咳喘;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肺痈、肠痈、乳痈及肠燥便秘之证。

贝母:贝母有川贝母与浙贝母两种,两药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之要药,又能治瘰疬疮痈。但川贝性润味甘较著,适宜于久咳、痨嗽之内伤咳嗽;浙贝母苦味较著,偏于苦泄,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火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外感、热毒证。

2.天南星、旋覆花、竹茹的功效、主治病证:

天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主治湿痰、寒痰,功似半夏而温燥之性更甚;还治风痰证,如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及破伤风等;外用治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旋覆花:功能降气化痰,降逆之呕,主治咳喘痰多,嗳气、呕吐;本品既能降肺气,又善降胃气;又性味苦辛咸温,能化痰消痞利水而治痰饮蓄结胸膈痞满。

竹茹: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主治痰热所致的咳嗽或心烦不眠,并善治胃热呕吐,能清胃止呕。

3.白芥子、白附子、竹沥、天竺黄、白前、前胡、海蛤壳、海藻、昆布、黄药子的功效:

白芥子:功能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白附子:功能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竹沥:功能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竺黄:功能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白前:功能降气化痰。

前胡:功能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海蛤壳:功能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海藻:功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功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功能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2.执业药师《中药学》辅导:开窍药 篇二

2.苏合香、安息香,同为气香性温之品,功能辟秽开窍,治中风痰厥、猝然昏倒。然苏合香又善止痛,治胸腹冷痛多用;安息香性平,又能行气活血,治气滞血瘀诸证。

3.冰片、牛黄,同为凉开之品,均能开窍醒神、清热解毒,治热闭神昏常相须为用,亦治疮痈、咽痛、口疮。其中,冰片微寒,开窍力强,善治热闭神昏,配合温里祛寒之品,亦治寒闭;外用又能防腐生肌,治疮疡不敛及目赤肿痛、耳道流脓等。牛黄性凉,长于清心、化痰开窍,专治热闭,无论热毒或痰热所致者皆宜;还善息风止痉,治惊风、癫痫等。

3.中药化学教学课件 篇三

(一) 单糖类:单糖的化学通式为(CH2O)n,是多羟基的醛或酮。绝大多数天然存在的单糖n=5~7,即五碳糖(L一阿拉伯糖、D-木糖等)、六碳糖(D一葡萄糖、D一果糖、D-甘露糖等)、七碳糖(景天庚糖)。单糖类多为结晶性,有甜味,易溶于水,可溶于稀醇,难溶于高浓度乙醇,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具旋光性与还原性。

(二)低聚糖类:(寡糖)由2~9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但目前仅发现2~5个单糖分子的低聚糖,分别称为二糖或双糖(蔗糖、麦芽糖)、三糖(甘露三糖、龙胆三糖)、四糖。(水苏糖)、五糖(毛蕊草糖)等。

低聚糖具有与单糖类似的性质:结晶性,有甜味,易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有的有还原性如麦芽糖、乳糖、甘露三糖等,有的无还原性、如蔗糖、龙胆三糖等。

(三)多聚糖类:(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大多为无定形化合物,分子量较大,无甜味与还原性,难溶于水,有的与水加热可形成糊状或胶体溶液。不溶于有机溶剂。水解后生成单糖或低聚糖,。可有旋光性与还原性。淀粉、菊糖、树胶、粘液、纤维素是中草药中最常见的多糖类。

1. 淀粉(Starch)是由数百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水解后能生成葡萄糖。淀粉为白色粉末,广泛贮存于植物的种子、块根、地下茎中,不溶于冷水与有机溶剂,在水中加热可部分溶解并膨胀、糊化成胶状液,极难过滤,故含淀粉多的中草药在提取时最好用乙醇为溶剂,或于水提液中加乙醇使沉淀而除去。

淀粉由约80%胶淀粉(支链淀粉,在热水中成粘胶状,遇碘液显紫色)与约20%糖淀粉(直链淀粉,可溶于水,遇碘液显蓝色)组成。

淀扮遇碘显蓝紫色,加热后蓝紫色消失,放冷后又复出现,此性质可以鉴定淀粉是否存在。淀粉一般不具特殊医疗效用,但大量用作为制造葡萄糖的原料,此外可作为润滑剂、保护剂、吸着剂与赋形剂。常用的淀粉有玉蜀黍淀粉、甘薯淀粉等。

2.菊糖(Lnulin)又称菊淀粉,由多数果糖分子聚合而成。分子量较淀粉小,约5000.广泛分布于菊科植物中。菊糖为颗粒状晶体,可溶子热水,微溶或不溶于冷水和有机溶剂。遇碘不显色。无营养价值。在鉴定上可作为特征之一。

3,树胶(Gums)是植物受伤后从。伤口渗出的浓稠液体,在空气中逐渐干燥成固体。豆科、蔷薇科、梧桐科等科的多种植物都可产生树胶,常见的有桃胶、阿拉伯胶、西黄芪胶等。

树胶为大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其化学结构似多糖,但含有羧基,此羧基多与钾、钙、镁结合成盐,水解后产生单糖与糖醛酸。树胶在水中可膨胀形成胶体溶液,不溶于有机溶剂,可与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溶液产生沉淀。除阿拉伯胶、西黄芪胶等少数树胶在医药上作赋形剂、混悬剂外,大多数树胶均视为无效成分而在制剂时被除去。

4.粘液:(Mucilages)多存在于植物的粘液细胞内,是一种正常的生理产物。其化学组成与树胶相似。提取所得的粘液质多为无定形固体,在热水中可膨胀形成胶体溶液,不溶于有机溶剂。可与醋酸铅溶液产生沉淀,在粘液的水溶液中加乙醇可使之沉淀析出,利用此性质可提取或除去中草药中的粘液。含粘液较多的`中草药有石花菜(可制取琼脂)、白及、车前子等。除少数中草药所含粘液有医疗作用(如白及粘液有止血作用)外,大多数粘液均作为制药时的润滑剂、混悬剂或作为杂质而去除。

中草药中的糖类成分可用下列定性反应试验加以检查:

1.Molisch试验:取药材10%水浸液1ml置小试管中,加数滴α-萘酚试剂,摇匀沿管壁缓缓滴加浓硫酸1m1,二液面交界处出现红紫色环。此反应为单糖、低聚糖、多聚糖及糖的衍生物如甙类的共同反应。故须检识究属于何类成分时,尚须配合其他反应。

4.贵州省中药民族药11.5规划 篇四

前言

中药民族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独具特色,通过历代学者的继承、整理、发掘、提高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引入,中药民族药正生机勃发,发扬光大。我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奋发崛起,已经逐步发展为有一支较为稳定的科技人员队伍,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基础、一定现代化生产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程度的产业,并以高于全国平均医药发展速度有序发展。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

“十一五”时期(2006—2010)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贵州省实现社会经济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中药民族药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我省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立足本省资源优势,加强中药民族药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贵州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我省在充分估价“十五”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按照《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总体部署,编制贵州省“十一五”中药民族药科技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中药民族药发展状况基本评价

“十五”期间,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作为全省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后续支柱产业的重要举措。并出台了《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党发〔2002〕13号)的文件。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全省医药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特别是2001年我省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和我省154个民族药被批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中药产业发展。在其带动下,全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加快发展,制药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药研究开发成效明显。从2000—2005年,全省以中药、民族药为主体的医药工业年产值从33亿元增加到85.84亿元,年均递增32%,中药制造业成为我省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一)新药研发成效明显,研究能力不断增强

2001年—2005年,国家和省财政投入研究开发经费1.63亿元,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研究开发资金9.2亿元,加强了新药、新产品研究开发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及应用,加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和平台的培育和建设。

1、新药研究开发成效明显。成功开发上市新药47个,有154个民族药上升为国家药品标准。目前在研中药新药300余个,其中26个获得临床批件。通过加强新药研究,全省的新药申报数量逐年递增,年新药申报数量由2003年的33个上升到2005年的239个。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的新药研究格局已基本形成。

2、研发能力得到加强。建成和完善的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16个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与全省21家从事中药研究开发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登记注册的8家民办中药、民族药研究机构,共同构成了我省新药、新技术的研发平台,成为开展中药筛选、制剂研究、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临床评价及中药材、中成药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研究的基础平台。

(二)制药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

全省已有125户药品生产企业的385条生产线(车间)通过药品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认证,涉及31个剂型(包括原料药),获药品GMP证书175张。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生产的剂型发展到20多种,还研制开发了缓释制剂、透皮给药制剂、靶向给药制剂、冻干制剂等新剂型,具备了较高技术的生产能力。

(三)中药民族药品种及其质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中药民族药制剂品种达到近400个,其中有154个民族药制剂。中药民族药制剂的剂型涉及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喷雾剂、滴丸剂、散剂、酊剂、贴剂、巴布膏剂等27种。经过2001年~2002年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的整顿工作,中药品种尤其是154个民族药品种质量标准均有大幅度提升。依靠自身质量和疗效,加上有力的市场开拓,培育了一批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功能独特、市场潜力较大的拳头产品。仙灵骨葆胶囊、克咳胶囊、咳速停糖浆、抗妇炎胶囊、艾迪注射液、宁泌泰胶囊等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

(四)中药民族药材资源分布广泛,规范种植及管理得到加强

我省因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宜性而成为我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根据1983~1993年全省中药资普查结果,贵州有中药资源4294种,其中药用植物3927种、药用动物289 种、药用矿物78 种。还有不少别具特色的民族药资源。

贵州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药材、民族药材的种植发展。近年来开始形成企业加农户联合大规模人工种植中药材民族药材、工业种植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全省现有77个各类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现场检查的基地和品种3个,可为中药民族药工业提供一定的原料保证。修订发布了《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使中药材的生产、加工、销售及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五)民族医药的基础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理论成果相继出版

先后整理出版了《贵阳民间草药验方录》、《贵阳民间草药》、《苗族药物集》、《苗族医药学》、《贵州省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中华本草•苗药卷》、《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苗族药物集》收入苗药163种,是苗族医药史上的第一部药物专著,填补了苗药文化无文字记载的空白。相继出版和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苗族、侗族、土家族、毛南族等民族医药本草学、制剂工艺、质量标准、药理毒理和临床试验方面的研究专著、论文。

(六)中药专项得以设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初步形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专项,同时每年安排省级技改资金1500万元,相应的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形成了专项资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技改资金、扶贫贷款资金、产业化项目资金,与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构成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十五”期间,我省中药民族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1)科技基础较差、人才缺乏;(2)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3)中药材生产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需进一步加强;(4)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5)资源量锐减,对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压力;(6)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专利战略意识不足。

二、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中药民族药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方针,以增强中药民族药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按照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创新、优化研发平台,培养人才队伍,重点开展中药大品种和对产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品种、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民族医药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尽快构建起与中药民族药产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富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开发体系。以科技促产业,以产业促科技,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创新,创建“黔药”品牌,使我省中药民族药工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促进贵州经济更大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40~160亿元,培育1~2个年产值超30亿元、2~3个年产值超10亿元、20~30个年产值超1亿元的中药、民族药企业。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品种10~15个。

具体目标:

1、建立5~8个优质、无公害的特色药材良种繁育GAP基地及其推广种植基地;

2、研制、开发出8~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高科技含量的创新药物(6类及其以上),5~10个保健食品主导品种,引进10~15个中药民族药新产品;

3、完成5~10个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民族药产品的深度研究,并在工艺、剂型、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完成50~100个已有产品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4、建设4~6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且符合国家GLP、GCP要求的药物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

5、培养中药民族药高级研究人员30人,中级研究人员100人;培养博士20名,硕士120名;

6、整理出版一批有影响的中药民族医药理论专著和学术论文。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中药民族药的研究与开发

以企业作为中药民族药研究与开发的主体,按照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对临床长期使用的中药复方、民间蕴藏的有效单方、验方,进行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组方配伍、药效学验证、剂型、质量标准、质量稳定性、临床试验研究等系统研究,研制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且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此外,还将开展中药民族药的功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组方配伍研究、活性成分和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为研制科技含量较高的中药新药打下基础。

(二)开展民族医药的相关基础研究

开展民族医学的病因病理、辨病施治、药物理论、药物加工、组方配伍理论、用药方法等基本理论的收集整理、研究总结。进行苗族医药与其它民族医药理论的比较分析。

开展民族药材的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对已载入《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并有广泛临床和民间应用基础的药材,进行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同功品种、易混品种、种植(养殖)、抚育、质量检测、活性成分、药理毒理等研究。

开展现有中药民族药制剂的深入研究。在认真筛选的基础上,鼓励对有潜力的品种,开展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工艺技术、质量标准的深入研究;探讨复方或单方有效部位的量效关系、物质基础或药效物质群。

(三)加强民族药的二次开发,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对现有临床和市场价值均较高的中药民族药品种进行深度研发,在药物剂型、工艺技术、质量标准、设备改造等方面科技创新,注重发展控释制剂、透皮制剂、靶向制剂、固体分散制剂和生物工程药物等。进一步提高其科技含量、工艺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

(四)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技术服务体系

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加快建设我省中药现代化的“四个平台、一个环境”。四个平台一是由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组成的研究开发平台;二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医药资源、科学数据、图书文献资源和科技网络的资源共享平台;三是技术交易常设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科技咨询评估鉴定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的成果转化平台;四是传统药物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开发平台。一个环境主要包括技术转化环境、中医药研发的投资环境、人才引进及奖励等科技制度环境。

有效利用、整合现有中药创新和技术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吸纳各方面力量,建立多种形式的中药研发技术服务体系和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开展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加工炮制、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工程技术设备、复方中药筛选、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到质量控制的各种研究和技术服务。

(五)加强种植规范化技术、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

按照优质无公害及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导原则,研究主要地道药材的规范种植(养殖)技术、饮片加工炮制技术。运用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培育优质高抗中药材良种,研制开发生物农药和中药材专用肥。开展中药民族药资源的保护、抚育以及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研究。解决好中药民族药工业原料的源头质量、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问题。

(六)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通过选拔深造、重点资助、创造工作条件等方式,培养、引进、稳定一批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一批药物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技术骨干,培养一批药物研发的专门人才。

五、重点领域、重大专项与重点项目

(一)重点领域

1、中药民族药研发创新平台

2、中药民族药及保健食品

3、中药民族药生产新技术、新工艺

4、主要中药民族药品种的选育、种植(养殖)、保护和大宗药材饮片加工炮制技术

5、民族医药相关基础理论

6、人才培养、培训及政策研究

(二)重大专项

1、能力建设类

——建立、完善中药新药及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建设符合国家GLP和GCP要求的药物研究平台

——建立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_贵州苗药工程研究中心

——建立西南(贵州)中药创新药物筛选技术中心

——建立专业化企业新药研究技术中心

——建立中药、民族药活性筛选中心

2、新药研究类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民族药新药制剂研发

——贵州中药民族药大品种深度开发

3、工艺技术类

——现代中药自动化、信息化制造技术

——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应用

4、中药材种植加工类

——贵州主要地道药材的规范种植(养殖)技术研究及大宗药材饮片加工炮制技术研究

5、基础研究类

——苗族医药、布依族医药、侗族医药、彝族医药等民族医药的基础理论研究

(三)重点项目

——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中药民族药制剂的现代剂型及剂型改进研究

——中药民族药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研究

——民族药材及民间验方功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分离纯化及筛选研究

——民族药组方配伍及创新药物研究

——中药民族药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技术改进,设备设施创新、环境保护研究

——中药民族药材的资源分布和野生变家种研究

——贵州地道药材食药两用品种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

——主要药用植物快速繁殖与基因工程技术研究

——中药民族药材的种植、养殖、抚育研究

——中药民族药饮片加工炮制技术研究

——优质高抗中药材良种研究

——中药创新药物候选化合物的研究

六、主要保障措施

(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中药民族药产业科技发展中,要以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促进医药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根本目的,着眼于长远,注重战略思维,保障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发展质量。

要在药品生产企业全面通过GMP认证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的基本构想,进一步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创建“黔药”品牌。

要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在工作布局上,打破产、研界限,科学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用,促进研究与生产全面协调发展,同时重视推进企业重组,实施名牌战略,发挥中药民族药工业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城乡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

要不断研究科技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进一步转化,实现中药民族药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创造工作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科学人才观,着力人才培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我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大事来抓。要在高等院校药学专业(含中药专业)中,开设民族医药专业或增设民族医药理论及实验研究课程,鼓励高等院校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贵州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加强科学技术与区域资源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意识。

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了解国际国内药品相关技术要求,研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和药品生产中的各种工艺技术创新问题,培养一批药物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技术骨干,培养一批药物研发的专门人才。

要通过选拔深造、重点资助、创造工作条件等方式,培养、引进、稳定一批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

重视和强化招才引智工作,加强对急需人才的预测和规划,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制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各级各类急需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体系,优化发展软环境

推进中药民族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统筹协调。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应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各相关部门工作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全省上下一盘棋、合力兴药的良好局面。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形成集中、高效、强力推进基地建设的工作机制。

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工作力度,推进中药民族药发展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医药行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知识产权的战略研究及应用。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保护医药知识产权,促进新药创新。

推动医药行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倡导在新药创新全过程实行专利保护,在中药材、药效物质、中药新用途以及制药工艺等技术环节,注重形成一批专利。提高对国内外失效药品专利特别是保护期届满的药品专利的利用能力,强化再创新。鼓励和支持在民族药重大工艺创新及新药研发、药用植物功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发明专利权;在优势地道药材的研发方面,鼓励和支持取得数量较多的外围专利,形成专利保护网。

鼓励和支持中药材品种选育,取得药用植物新品种权。引导制药企业运用适宜的商标使用和宣传策略,为民族药创立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奠定基础;集中使用宣传资源,共创“黔药”品牌。结合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质量为保证、地道为特征”,加强中药材的地理标志申请工作。推进中药民族药保密品种的申报工作和中药品种保护工作。

(五)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

要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形成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入为主、民间投资参与、吸收外商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1、继续设立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向现代中药民族药科技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上注入,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加大在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标准规范、知识产权和中药资源保护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促进现代中药民族药科技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2、鼓励建立现代中药民族药科技产业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利用创业投资机制等市场化手段,拓宽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融资渠道,以吸引社会资金为主,政府资金适应注入,采用股份制等灵活方式,建立现代中药民族药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为我省现代中药民族药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3、帮助有条件的中药民族药企业股票在国内外上市,筹集发展资金。

5.中药学课件平肝息风药 篇五

作者:王璐 孙兴 卢博礼等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05期

摘要 在对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基础上,总结出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现状,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面积达26.79万hm2,医药工农业总产值达325亿元,其中,苗药工业总产值达90亿元,居全国各民族药产值之首,并提出了制约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措施,为贵州省中药民族药良性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药;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5-078-02 作者简介 王璐(198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从事科技咨询评估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225 贵州省有中草药资源4 802种,其中药用植物4 419种、药用动物301种、药用矿物82种,珍稀特有药材较多,种质资源丰富。目前,贵州省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有石斛、山慈菇、珠子参、金铁锁、天麻、三颗针、黄连、猪苓等28种,占全国58种的48.3%,药用动物有麝、穿山甲、灵猫等10种,占全国17种的58.8%。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贵州省中药材栽培养殖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清时代乃至更早,万山朱砂、大方天麻早在宋代就被列为上贡佳品,不少中药质优量大,驰名中外。

中药民族药产业是贵州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后续支柱产业之一,贵州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具有气候适宜、生态优良、民族医药积累丰富等优势。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省直相关厅局、各市州政府有效集成政策、资金等资源,中药科技示范园区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制药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园区集群效应凸显,新药研究开发成效明显,进一步推动了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全国中药民族药产业“北看吉林,南看贵州”的格局。笔者在对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制约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措施。1 贵州中药发展现状 1.1 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比2011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稳步推进。全省中药材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累计达26.79万hm2,比2011年增长

龙源期刊网 http:// 39.8%[1]。其中,草本类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累计11.78万hm2,比2011年增长87.3%;木本类中药材累计15.01万hm2,比2011年增长16.6%。山(金)银花、杜仲、太子参等34个品种种植面积超过666.67万hm2,生姜、鱼腥草、厚朴等19个品种总产量超过1万t。

1.2 医药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2年全省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8%,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 402亿元)的16%;工业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8%;工业销售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中成药销售产值13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73%,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在生产销售的中药民族药产品中,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品种有艾迪注射液、骨康胶囊、肺力咳合剂等30个,同比增加11个;全省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6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9%;税收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11%。1.3 创新驱动能力凸显

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在搭建研发平台、新药创制、现有品种深度开发及技术提升、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新建成“贵州省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炮制、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薏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少数民族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累计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48个,初步构建了中药材种植—新药研发—生产制造全过程创新体系。全省现有药品品种943个(其中独家品种153个),批准文号2 278个,开展32个现有中药民族药品种深度开发及技术提升,在研中药民族药新药120余个,贵州远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双冬胶囊、贵州民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理气活血滴丸和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辛伐他汀片3种新药获得批准文号,其中,双冬胶囊和理气活血滴丸获得新药证书。

1.4 中药材及药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2012年完成了《贵州省“十二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启动建设药品流通大型批发平台、铜仁市武陵山中药材大市场以及铜仁市、遵义市和贵阳市3个中药材交易市场,为全省区域性的大型药品流通基地和大型连锁企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形成了发展重点、统筹兼顾的药品流通体系。2012年全省通过GSP认证的药品流通企业10427家,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4亿元,商品购进总额193亿元,商品销售总额200亿元,年末库存总额23亿元。2 贵州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 作为“五张名片”之一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对经济、生态、民生影响大,链条长(种植、饮片、提取、药品、以中药材为原料的相关产品、流通、监管)、龙源期刊网 http:// 产业关联度大(经济、社会、生态)、涉及部门多(科技、扶贫、经信、发改、商务、林业、药监、金融等),综合协调推动机制不够健全,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各产业间的技术交流等方面需要总结多年经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统筹力度。2.2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中药民族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需求较大,目前科技投入尚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一是中药材交易市场及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市场、仓储和物流问题亟待解决;二是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满足不了大规模生产需要;三是中药材种植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缺乏,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科技创新领域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新药研发领域科技产出能力较弱,现有产品技术提升和深度开发领域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种植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不够[2]。2.3 以药材为原料的新产品开发亟需加快

贵州省中药材资源丰富,特别是全省上下加大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后,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新产品开发速度明显落后于中药材产量增加量,药材生产者长期稳定、能接受的经济收益得不到保障。加大投入,加快以药材为原料的产品开发,有效消化迅速增长的药材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真正经济优势。2.4 企业规模偏小、品牌竞争力不强

贵州省中药制造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全省只有少数企业进入集团性大型企业,其他均属中小型企业,融资能力不强、发展资金不足,特别是新版GMP颁布实施、新版药典以及节能减排等新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制药企业技术改造成本,阻碍了企业开发研制新药、更新设备、开拓市场,企业虽然有很好的独家品种,但缺乏品牌竞争优势[3]。2.5 苗医药品牌建设需加强

作为我国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苗医药,虽然疗效独特、明显,但一直没有进入国家民族药行列,没得到“身份认同”,影响贵州省民族药苗药做大做强和整体品牌建设。此外,国家民族医师资格考试至今未将苗医纳入其中,苗医药面临失传。3 对策措施

3.1 强化联合推进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中药民族药产业十多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上下联合推动机制和科技的先导支撑作用。实践证明,省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综合协调推动,省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产业发展机制是有效的。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下步发展目标的实现,建议继续保留设置省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

龙源期刊网 http:// 调领导小组,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进一步加强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制定,做好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监测工作,推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加快发展。3.2 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创造和合理开发

抓好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开展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栽培驯化、濒危稀缺中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加强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引种筛选和示范推广。加快推进中药材适宜性种植区划编制和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水平和规模,保证贵州省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加快以贵阳为中心,以施秉、大方等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为支撑的中药材市场交易体系建设[4]。将太子参、金钗石斛、天麻、刺梨、半夏、玄参、白芨、钩藤等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产业基础的特色品种打造成药材大品牌,争取2015年市场占有率达20%的品种20个以上,其中,中药材大品种达10个以上。3.3 提升中药民族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 3.3.1 改进发展生产技术。

创制和引进一批疗效好、市场前景大的药物新品种,并推动其产业化,注重对企业已有品种,特别是153个独家品种的技术提升及深度开发。研究制定中药民族药重点品种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充分利用贵州省地道药材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以及中药农药、中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相关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具有贵州省特色的中药材资源相关产品开发,开拓中药相关产品市场。3.3.2 加强品牌建设。

积极引进和发展化学药、生物药产品和生产技术,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注重“苗药”、“黔药”品牌建设,加强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基础医药理论研究、新药研发、现有品种的技术提升和深度开发,加强民族药传统经方验方的开发及产业化。

3.3.3 培育优势企业。实施医药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对贵州省制药企业前50强和实施新版GMP技改的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兼并重组、人才引进、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以贵州省骨干大中型制药企业为主体,推进制药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市场方式进行整合重组和合作,组建大型制药集团,促进制药企业向“专、精、特、新、强”方向发展,打造3~5个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0~20个产值10亿元企业,形成贵州省制药工业以大型集团为主导、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5]。3.4 增强中药民族药产业的创新能力

加强中药民族药产业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向国家争取在贵州建设“国家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中科院贵州现代中药民族药研究中心”的建设。加快现有中药民族药产业园区公共创新平台、服务平台的培育建设,加强中药民族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推

龙源期刊网 http:// 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和产业技术联盟建立,提升中药民族药企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推进高校中药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中药民族药种植、生产、研发和质量管理人才队伍。4 展望

贵州的中药民族药产业走出了一条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的路子。今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实施推动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大品种培育、大健康产业链延伸、中药基地县建设“五大工程”,努力把贵州打造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基地。

(上接第79页)4展望

贵州的中药民族药产业走出了一条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的路子。今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实施推动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大品种培育、大健康产业链延伸、中药基地县建设“五大工程”,努力把贵州打造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基地。

6.中药学课件平肝息风药 篇六

专业指导

http://www.xxxedu.net/

本课程适用于报考北京大学药学院的所有学术型硕士考生(药理除外),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

【1】本专业考试科目为:101政治、201英语

一、763药学综合(一)、970有机化学或971物理化学

【2】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一般北大医学部药学院报名人数是480人左右,过复试线人数是72人左右,最终录取人数是50人左右。

【3】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学硕,除了药理基本上都是考763药学综合(一),和970有机化学或者物理化学(二选一),不过对于医学生来说物理化学很难,一般大家都会选择考970有机化学。对于北医药学院的考研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初试,从它的录取比例就可以看出来,复试(72人录取50人),如果表现不是太差,一般复试都能过,被刷的基本上都是初试成绩擦边而且面试表现太差的那种,所以对于北医药学院考研的孩子来说,初试成绩越高越好,如果你考第一名,你被刷的几率基本上就是零。

【4】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一般从大三下开始着手准备英语,暑假之前要突破考研单词,学习长难句,有时间可以研究一下05年之前的真题。政治等八月底开始复习不迟。

关于970有机化学的题目,总分150分,有机不算难。

关于763药学综合(一):总分150分,包括有机化学(50分),无机化学(50分),物理化学(25分),分析化学(25分)。

有机在763药综中占50分,970单科有机150分,所以有机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无机在763药学综合中占50分,包括30分的填空和20分的简答。

新祥旭考研http://www.xxxedu.net/

物理化学:物化一般就考20分的填空和一道5分的简答。

分析化学:25分。综合性非常强,市面上的题目参考价值不大。复习方法就是反复的看课本,注意纵横联系,宏观把握。也可以看一下参考书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归纳,注意总结!

复习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重点是有机,《高等有机化学》难度很大,第一阶段,主要是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和相关化学反应式,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框架,并辅以适当的习题,检验掌握程度。无机、物化、分化这三门考的相对简单,且考题形式单一,首先是帮助学生对书本理解透彻,着重讲解可能涉及到的考点,主要是划重点,根据学生的要求着重讲解对应的难点。

第二阶段:知识点归类总结,重点是习题讲解,课上会根据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重点地讲解,分析原因,并有侧重点地联系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且牢固的知识脉络网。讲解历年真题。

第三阶段:考前冲刺,重点考点汇总与记忆,难点与易错点汇总,内部习题。

参考书目

1.人卫版的《无机化学》 2.人卫版的《分析化学》 3.人卫版的《物理化学》

4.邢其毅第三版《高等有机化学》,上册全看,下册从23章以后不考

新祥旭考研http://www.xxxedu.net/

习题集

5.《物理化学应试指南》北医出版社 刘艳版

6.《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裴伟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7.《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 裴伟伟 冯骏材编、8.《有机化学复习指南与习题精选》药大 卢金荣

7.中药重点药的功效总结 篇七

酸:有机酸、鞣质

甘: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 咸:无机盐 苦:生物碱 解表药

麻黄:发汗(麻黄碱),平喘(麻黄碱),利尿,解热

抗炎,镇咳(萜品烯类)祛痰

◇感冒,支气管哮喘,低血压状态,鼻塞 柴胡:解热(柴胡皂苷),抗病原微生物,抗炎

镇静镇痛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

◇发热,病毒性肝炎,咳嗽,高脂血症,流行性腮腺炎 桂枝:扩张血管粗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预防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症 葛根:解热,降血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偏头痛,突发行耳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症

感冒头痛发热,麻疹初起,疹出不透

细辛:解热,镇静镇痛,抗炎,对呼吸系统作用

◇ 头痛,慢性支气管炎,心绞痛,缓慢性心律失常,局部麻醉

细辛所含“黄樟醚”毒性较大 清热药

黄芩:抗菌,抗毒素(黄芩素,汉黄芩苷元)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双向调节)

抗炎,解热,保肝利胆,镇惊,对血液系统影响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

◇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病毒性肝炎

黄连:抗病原体,抗细菌毒素,抗腹泻,抗炎解热,镇静催眠,降血糖,抗溃疡,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正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

◇ 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烧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

金银花: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 青蒿:抗病原体,抗炎(莨菪亭)解热镇痛,对免疫功能◇疟疾,高热,皮肤真菌性和神经性皮炎

栀子:抗炎,镇静镇痛(熊果酸)降温和解热,利胆保肝,促进胰腺分泌

◇急性黄疸型肝炎,扭挫伤,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苦参:抗病原体,抗炎,抗过敏,抗肿瘤,解热,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知母:解热,抗炎,对焦感神经和β受体功能的影响,降血糖◇急性传染病,糖尿病,肺结核

大黄:泻下(大肠,结合性蒽醌,番泻苷A)

保肝利胆,改善肾功能,保护胃黏膜、抗急性胰腺炎对血液系统:止血(鞣质<α-儿茶素,没食子酸)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细胞Na、K-ATP),◇ 便秘,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及菌痢肠炎,胰腺炎,胆囊炎,各种出血性疾病,胃溃疡、高脂血症

去风湿药

秦艽:抗炎,镇痛,抗过敏,降压保肝利胆,免疫功能抑制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儿黄疸型肝炎 独活:抗炎,镇静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心血管

◇ 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支气管炎,银屑病

五加皮:抗炎,免疫功能,镇静镇痛,性激素样作用◇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小儿行迟,浮肿

防己:抗炎(粉防己碱)免疫抑制和抗过敏,镇痛,对心血管系统,康肝纤维化,防治矽肺

◇高血压病,心绞痛,矽肺,神经性头痛,慢性肝病及纤维化 厚朴:调整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挥发油),抗溃疡,保肝(厚朴分),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中枢抑制和肌松(厚朴酚和和厚朴酚)

◇细菌性痢疾,防治龋齿,肌强直 利水渗湿药

茯苓:利尿,免疫调节(茯苓多糖)抗肝硬化(茯苓醇)对胃肠功能影响

抗肿瘤

◇水肿,婴幼儿腹泻,精神分裂症

泽泻:利尿,抗炎,抗试验性肾结石,降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保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降压

◇高脂血症,美尼尔氏病

茵陈:利胆保肝,抗病原微生物(茵陈炔酮)降血脂和康动脉粥样硬化,解热镇痛抗炎

◇ 高胆固醇血症,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痤疮 猪苓: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肝 温理药

附子:强心(去甲乌药碱)

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

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心肌保护作用,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抗炎镇痛(乌头碱)

休克,缓慢性心律失常,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偏头痛 肉桂: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强心(桂皮醛)对血管血压,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抗溃疡,健胃祛风(桂皮油)

对内分泌的影响,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炎作用,镇痛 ◇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腰痛,面神经麻痹,银屑病,麻疹,小儿流涎

干姜:对消化系统影响(姜酮及姜烯酮是镇吐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抗炎,镇痛,抗血栓◇呕吐,冠心病,晕船 理气药

青皮:松弛胃肠平滑肌,利胆,祛痰平喘(柠檬烯)◇慢性结肠炎,休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陈皮: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助消化,抗胃溃疡(甲基橙皮苷)利胆保肝,祛痰平喘,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消化不良,胆结石,支气管炎,急性乳腺炎 枳实与枳壳: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抗胃溃疡,镇痛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兴奋作用)

心血管系统作用(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心肌收缩力,心率↑,收缩血管和↑血压

◇休克,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香附:对平滑肌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利胆,解热镇痛抗炎抑制子宫及雌激素样作用

◇月经不调,胃炎和胃肠绞痛,尿路结石

木香:调节胃肠运动,康消化性溃疡(木香丙酮)促进胆囊收缩,对呼吸系统作用 山楂:助消化(有机酸):脂肪酶促进脂肪消化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降压调节脂质代谢:降血脂

◇消化不良,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止血药

三七:止血(三七氨酸)抗血栓(三七皂苷<人参散醇苷)促进造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心脏影响,对血管血压的影响(阻止Ca内流)

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康动脉粥样硬化。保肝,抗肿瘤,抗炎,镇痛(人参二醇皂苷)

◇上消化道出血,眼前房出血,脑血栓,高胆固醇血症,肝炎 蒲黄:止血(黄铜),抗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降血脂康动脉粥样硬化,抗炎

◇高脂血症,冠心病,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活血化瘀药

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和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对血液系统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丹参酮,丹参素)

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保肝

◇冠心病,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化脓性感染,心悸、失眠 川芎:扩张血管(川芎嗪和阿魏酸),抗血栓形成,解痉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头痛,冠心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

益母草: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兴奋子宫

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冠心病,产后调理,急性肾炎

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痛(延胡索已素),镇静催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律失常。抗溃疡

◇各种疼痛,镇静催眠,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溃疡病 红花: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血栓(红花黄色素)兴奋子宫,降血脂(红花油)镇痛◇冠心病,脑梗塞 莪术:抗肿瘤(莪术醇),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 化痰止咳药

桔梗:祛痰止咳,抗炎,解热镇静镇痛

◇痰多咳嗽,肺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排尿困难 半夏:镇咳祛痰:抑制咳嗽中枢

催吐(生半夏)和镇吐(姜半夏)

抗肿瘤,其他作用:抗早孕(半夏蛋白),对胃肠功能影响 ◇各种呕吐,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嗽、痰多

酸枣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降温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降血压对血液系统作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提高免疫功能

◇神经衰弱,提虚自汗、盗汗,预防急性高原反应平肝熄风药

天麻:镇静和抗惊厥,降压,调整脑血管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

改善学习记忆

◇ 高血压,神经衰弱,眩晕,血管性头痛,惊厥、癫痫,老年痴呆

钩藤:降压,抗心律失常(钩藤碱),镇静、抗肿瘤◇高血压,惊现抽搐 地龙:解热(解热碱),镇静抗惊厥,降压,抗凝、抗血栓,平喘◇高血压,高热神昏、惊现抽搐,哮喘 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兴奋和镇静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炎

◇冠心病心绞痛,流脑、乙脑、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补虚药

甘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甘草和甜素)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

消化系统作用:抗消化性溃疡,解痉(甘草苷元),保肝解毒(甘草甜素),镇咳、祛痰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毒性肝炎 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炎症

黄芪:对免疫系统作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强心,扩张血管,降压(氨基丁酸,黄芪皂苷)对血液系统作用,对物质代谢作用,延缓衰老

◇病毒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衰老,消化系统疾病,肾炎,免疫力低下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双向调节作用,益智对免疫系统作用(皂苷和多糖)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人参三醇皂苷),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调节血压

对血流与造血系统影响,延缓衰老,增强机体适应性对内分泌系统影响: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上一篇:生物实验室解说词1下一篇:河东于小学家长课程开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