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11篇)
1.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 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省、市和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龙头完全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主要措施
建立学校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1.摸准信息,建立“台帐”
对在园在校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做到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并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2.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多渠道沟通
(1)开展谈心活动和家访工作。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建立班主任与
留守儿童交流谈心制度,任课教师也要结合学习情况经常开展谈心活动,用爱心呵护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感到老师胜似父母、学校胜似家庭。班主任、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家访,向家长或临时监护人通报孩子学习、生活情况,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每次家访后均要写出有质量的家访报告。
(2)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认真办好 “家长学校”,特别是“隔代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机制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帮扶活动;做好关爱和服务工作,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四、工作要求
建立领导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明确职责分工,校长室、政教处、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名单
龙头完全小学
2012.2.7.龙头完全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赵
副组长:王
组
员:
俊
鹏
黄俊峰
张亚凤
曹娟丽
杨春峰 田
锐
郭宏达
刘华妮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龙头完全小学 2012.2.7.龙头完全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联系制度,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定期召开会议,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龙头完全小学
二○一一年一月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工作,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谐发展;做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职则。
组长:
1、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审核安全教育计划及安全管理制度。
2、组织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经验教训,决策今后安全工作方向重点、步骤。
3、带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
时解决,督促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做好安全工作。
4、随时巡视检查学校的安全设施,各层次各部门的安全工作。
5、负责督促安全设施的配备和更换、维修。
6、出现安全险情时,负责临时指挥全校师生的紧急避险(包括向外联系)。
7、发生安全事故时,不失时机地妥善处理,把损失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向上级报告。
8、每学期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将考核情况记入教师考核。
副组长:
1、协助组长做学生安全教育及全面管理工作。
2、负责起草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教育计划、安全工作总结。
3、负责安全例会时作会议记录。
4、建立安全工作台帐。
5、必要时可带领部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安全工作检查。
6、在组长委托下,召开安全工作例会。
7、不定期地巡视检查学校各部门的安全工作,及时向组长汇报有关情况。
8、撰写事故报告。成员:
1、每个组员都应负责学校一个方面的安全工作。
2、对各自负责的部门安全工作每周一次进行定时检查,并及时记载检查情况,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汇报。
3、准时出席安全工作例会,汇报安全工作情况、提出建议。
4、有权督促教师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
5、学校出现险情及发生安全事故,每个成员均要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避险和事故处理工作。
6、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更应加强自身学习,紧绷安全这根弦,带头遵守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在具体工作中要成为以法治校,规范操作的模范。
班主任:
1、认真学习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遵守学校的安全制度,严格按照校管理制度中的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根据学校对各年级的安全教育要求,并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安全教育,在班级工作计划中要体现安全教育内容。
3、全面关心学生的人身安全。抱着对学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4、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掌握全班每个学生的基本身体健康状况,及时组织学生体检,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5、特别要关注身体有特殊情况学生的健康状况,并随时将其身体情况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并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必要时与任课教师作交代。
6、关注学生在校的饮食卫生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合理的饮食情况及时教育,并与家长或监护人一起配合教育。
7、班内发现有传染病学生应及时通知其家长或监护人,让传染病学生及时休学,待其痊愈后复学。
8、做好学生的心理诱导工作,要特别关注性格孤僻,心理素质较特殊的学生做好相应的心理矫正工作。
9、班内设立安全监督员,将学生课午间活动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和记录,班主任及时询问和查看活动安全记录,随时提醒学生活动时注意安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10、每周一次检查班级内的教学设施,(包括日光灯、插座、包括固定或移动电线、投影机、录音机、电视机等电器、门窗)等,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
11、此安全管理职责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与安全奖与班级考核工作挂钩。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是校党总支和校长室下属的一个全面规划、实施全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德育计划
贯彻《中学德育纲要》,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育局指导意见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每学期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总结。
二、实施德育管理
(一)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并贯彻实施。每月至
少一次德育工作例会。
(二)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德育管理,完善德育管理制度,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1、管理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安排并督促导护师做好课间导护工作。
2、指导少先队、学生会开展生动形象的团队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
3、按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上级及学校有关规定,管理好“三会一课”(校会、晨会、班队会、品德课)。
4、指导、调控学生课余生活、校外生活。
5、抓好学生奖惩管理工作,逐级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特殊学生转化档案,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特殊学生采取措施,加强教育,促其转化。
6、指导、督促班主任按要求制定班级教育计划,写好班务记录。
7、指导、督促班主任做好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完成学校各阶段德育管理要求。
8、定期召开小型学生座谈会或通过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收集反馈各班教育信息,定期向组长汇报。
(三)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三、指导德育研究
组织教师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教学观摩,组织校级德育经验及论文交流。定期召开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会,研究和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
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
学期中要大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好下列各项德育宣传阵地:升旗
台、宣传橱窗、评比栏、宣传标语牌及班级的黑板报、学习园地、评比专栏。
五、开辟联络校外德育基地,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共建文明学校。
有计划的开展参观、访问、社会实践,扩大德育空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干。
怎样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
托等。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轻者经常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人口外流的一个潜在挑战。
作为农村教师,我们每天都在直面留守儿童,怎样关爱和教育他们,是我一直在思考我摸索的一个教育难题.现就我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我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我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我就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我还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我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寄宿制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我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 篇二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和泽被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2006年以来,垫江县坚持从建设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教育民生导向之路, 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切实培养和照顾好留守儿童,着力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使广大留守儿童同沐温暖阳光、同享幸福蓝天,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健全“五大机制”,构筑关爱保障
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着力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 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系,努力为留守儿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县上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文件6个,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考核制度等13个;完善托管家园建设、管理和评估体系,严格“准入制”,实施“年检制”,将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纳入行政审批范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专题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积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七位一体”关爱体系,着力实现工作的互动和联动。二是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财政性投入达全县GDP的4.3%。仅2010年,全县留守儿童专项资金投入就达700万元;通过搭建募捐平台、推行冠名活动等,35家单位出资35.5万元,与25个关爱平台达成结对帮扶协议;开展“牵手结对”活动筹集“爱心基金”78万元。三是创新安全保障机制。将“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向托管家园延伸,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安装警校联动的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建立留守儿童人身伤害保险,合理分担留守儿童意外风险。四是创新激励奖扶机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建立专项奖励资金105万元,充分调动爱心学校、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办园建站”的积极性,共撬动社会资金1500万注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五是创新督导考核机制。出台《留守儿童工作考核办法》,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并举等方式,实行“捆绑式”考核,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综合督导和校长督导考评内容,定期通报考评结果。
二、实施“五大工程”,夯实关爱基础
坚持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统筹教育资源,着力夯实关爱基础,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幸福成长。一是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投资2672万元建设9所寄宿制学校;筹资625万元实施农村学校食堂、厕所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780万元实施14所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投资4300万元建设23片塑胶运动场;投资700万元添置托管家园设施设备,建设100个专用食堂和48个专用浴室,基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难”问题。二是实施“营养促进工程”。拨付专项资金190万元,让留守儿童吃上“爱心鸡蛋”,并逐步推行“爱心午餐”“营养午餐”;对11个乡镇35所农村学校进行水管网络改造,修建高位蓄水池,有效解决近1.3万名留守儿童在园饮水难题。三是实施“五个校园”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心在行动中成长——向全国道德模范徐茂学习”活动,举办“唱读讲传”活动247场次,学校绿地率达30.3%,市级“园林式单位”、森林学校达7所;建成“班班通”571间,“农远工程项目”覆盖率达100%;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四是实施“校校通水泥路”工程。协调交通等部门,实施“校校通水泥路”行动,对47所农村学校107公里连校道路进行硬化,2.3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出行条件得到改善。五是实施“蓝天助学工程”。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 发放资助金3000余万元,惠及留守儿童6880余名,使留守儿童接受教育“一个都不少”。
三、创新“五种模式”,拓展关爱平台
坚持“先行先试”“探路示范”,突出工作重点,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创新关爱模式,大力拓展关爱平台。一是托管家园享亲情。树立“校园、家园、乐园”理念,按照“重点指导、典型引路、示范推进”原则,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建设托管家园,科学确定规模,完善硬件设施,建立规章制度,强化家园管理。现有家庭式、温馨式、亲情式托管家园33家,托管儿童近11000名,切实缓解“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员教育闹心,社会关心教育担心”的现状。二是家长学校助成长。建立家长学校88所,覆盖率达100%;配备专兼职教师635人,编撰专题讲义13个;采取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知识传授与典型引路、家庭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了家长学校“十统一”、“六结合”教学模式,每年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15700人左右,提升了家长监护效能。三是“代理家长”送温情。选定政治思想好、工作责任心强、热心留守儿童工作的同志担任“代理家长”,签订代理协议,明确代理职责。全县近1000名“代理家长”,以帮学、帮教、帮困、帮管等形式为留守儿童增补成长“钙片”,弥补人间亲情,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为政府担责、为家庭分忧、为学校解难。四是村社服务建乐园。依托村级活动室设立“留守儿童服务站”,拓展村社干部职能,解决留守儿童周末无人关爱、自由活动危险、安全无保障的问题。目前,共有分散式、灵活式的“留守儿童村级服务站”103个,近6000名留守儿童沐浴着村级党组织送来的温暖。五是助学帮扶解忧难。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学生等,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牵手结对”活动。以城带乡的援助式、奉献式助学帮扶活动解决了近6000名贫困留守儿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筹集资金近50万元,帮助30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圆了上学梦。
四、抓实“五项工作”,打造关爱品牌
着眼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档升级”,抓实抓好“规范促发展、创新解难题、关爱广覆盖、建设提速度、模式出精品”等五项工作,全力打造关爱品牌。一是规范促发展。设定准入门槛,出台《垫江县托管中心建设指导标准和评审指标体系》,规定“硬件”准入条件,并对各项“软件”进行细化量化,严格规范托管中心办园行为。加大监管力度,成立由教委、公安、国土房管、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组,强化监督检查,不达标者限期整改,两次整改仍不达标者,当即取消办园资格。二是创新解难题。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难、配套师资补充难、“园站”安保问题突出、特殊留守儿童托管难等问题,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留守儿童配套师资建设力度,加强托管家园安保体系建设,建立特殊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全方位破解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瓶颈制约。三是关爱广覆盖。进一步巩固现有托管园站的建设,加强教育管理指导,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园、进站率大幅度提升,力争达到4万名以上的留守儿童进入托管园站,接受党政关怀、各界关爱。四是建设提速度。进一步细化《垫江县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指导标准》,鼓励乡镇学校、社会力量、村 (社区) 按要求建立规范的托管园站。鼓励建立以“居家”为依托的“留守儿童爱心家庭”。五是模式出精品。依托我县独立承担的首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对“一校一园一站”模式、“四导”教育管理机制及策略、“两形成四提高”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形成具有集示范带动、考察学习、宣传亮点等优势的精品和典范,为国家层面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提供典型经验。
五、凝聚“五条共识”,着力创造关爱经验
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既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推进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和勇于创新。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生动实践中,我们致力于为全市乃至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创造经验、提供示范,先后形成和凝聚了5条共识。一是必须坚持战略思想统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一项艰辛而重大的民生工程,既无现成经验可遵循,也无固有模式可搬。为切实培养和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我们立足“经济欠发达、教育仍后发”的实际,科学谋划和启动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教育民生导向之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关爱机制、搭建关爱平台、拓展关爱体系、筑牢关爱保障、打造关爱品牌,以托管家园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留守儿童工作的纵深推进,激活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二是必须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举一部门一单位之力即可有序组织和有效推进。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出台配套政策完善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等,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实现了工作的互动和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必须着眼促进留守儿童幸福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留守儿童“食”有所欲、“寝”有所安、“动”有所趣、“学”有所进是基础,而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核心。我们把解决留守儿童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价值扭曲等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留守儿童教育这个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四是必须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个大难题,尤其是面临教育教学资源瓶颈制约。牢固树立“家校合一”理念,有效利用闲置校产,开办托管家园;依托学校师资力量,提升教育实效;聘请退休教师,发挥教师余热;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开展关爱活动,等等。事实证明,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是农村地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必然选择。五是必须坚持科研引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个大课题,创新模式、提高实效是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资助课题为载体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展关爱模式,优化管理路径,走出了一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之路。
3.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措施 篇三
近年来,新安社区始终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建立社区关工委、爱心志愿者等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服务机构和队伍,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多方位、多层次着力打造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平台,认真开展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工作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构筑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 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档案齐全
多年来,人民巷社区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理清思路,健全组织网络,完善规章制度,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1、齐抓共管,联合派出所、学校、文化、司法等有关部门和离退休干部、老党员、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参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立了家长学校、法制报告团、文艺宣传队、科普小组等组织网络。
2、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多渠道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分类建立档案。
二、广泛开展社区活动,充实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人民巷社区关爱、教育留守儿童所采取的主要形式,它以其多样性和参与性深受留守儿童的喜爱和监护人的认同。
1、多形式开展留守儿童法制、道德教育活动。为使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易被留守儿童接受,新安社区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多种载体开展活动。定期举办法制宣讲报告会,科普讲座、警示教育、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图片展等载体广泛开展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2、加大文体设施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近年来,人民巷社区注重在文体活动场所和硬件设施上的投入,为留守儿童课余时间提供了活动空间。社区文体活动站,设有健身、乒乓球、图书阅览、棋牌等活动内容,配有跑步机、仰卧起座器等设施和四千余册图书,使留守儿童有了健康的活动场所,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外围环境。此外社区同样也加强了软件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了各项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在“六一”前夕,举办了“庆六一”书画展;“七一”前夕组织了乒乓球赛。此外,人民巷社区还举办了有奖猜谜、知识竞赛、体育比赛等活动,吸纳留守儿童广泛参与,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美好情操。
3、开设社区课堂,加强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的再教育。人民巷社区支持有教师资质的下岗失业人员廖少明,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社区课堂,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教育,注重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文体活动时间,培养他们课余兴趣和爱好。
三、做好“三延伸”,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此项工作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仅靠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到此项事业中来。为此,人民巷社区制定了向家庭、学校、社会延伸的“三延伸”工作方案,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1、向家庭延伸。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市民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授课,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引导他们掌握和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社区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导孩子们远离违法犯罪和不道德行为。
2、向学校延伸。社区联合学校,共同开展了各项法制教育、反邪教教育培训班和各类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发展和优化自己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认识到,不仅要在学习上争先创优,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爱党爱国,言行上文明正直。
3、向社会延伸。新安社区依托党建联席会和共建议事会“两会”平台,吸纳辖区内的在职党员,组建“爱心爸爸(妈妈)”队伍,挖掘自身优势,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联合派出所、文化局等单位对涉“黄”、“黑”、“白”(吸毒贩毒)等场所和非法网吧、电子游戏厅,封建迷信活动等进行严厉打击,对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进行监控。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搀扶着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社区内的留守儿童精神生活充实,自立意识、法制意识大大增强,学习成绩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现留守儿童有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工作,容不得丝毫的松懈。
4.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篇四
组 长:赵 振 副组长:李 杰
成 员:付彩华 徐卫东 张 梅 申小妹 赵凤菊 张书兰 赵文娟、谢红菊及各班班主任 具体分工:
赵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宏观调控,联系协调各种社会力量,统筹安排工作所需的人员、经费、设施等。
李杰(副校长):负责与上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沟通,搞好上传下达,具体组织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徐卫东(办公室主任)、张梅(教务主任)、付彩华(总务主任)、申小妹(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张书兰、赵凤菊、赵文娟及部分优秀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谢红菊同志负责。
主要职责: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起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各种工作制度和有关文件;联络各领导小组成员,做好工作预案;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关材料的整理;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各班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完成领导组布置的各项工作。
5.助学基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篇五
助学基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娱乐场所,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在丽姐助学基金助学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础上,开创留守儿童新的管理和教育模式,丽姐助学决定开展“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拓宽关爱教育阵地”的关爱活动。结合高桥镇中心校的实际,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造成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成为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制度性孤儿”。与随迁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受到关注相对较少,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2、为了能真实准确了解本地留守儿童情况,7-8月,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该镇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走访调查发现全镇共有留守儿童960人,占学生总数的64.6%,这与本地是全国贫困县,经济水平远低于其他地区有直接的关系。走访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问题突出,需要高度重视。对于该镇留守儿童成长的状况,则得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本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基本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周末的监护问题,亲情的缺失问题,心理孤僻问题。
二、项目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为要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目标任务
在原有的助学基础上突出帮扶特色,逐步完善“留守儿童之家”的运行、管理,力争对在校就读的留守儿童实行集中托管教育,在设施设备投入、课程设置安排、教育教学管理、心理健康辅导、“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上突出一切工作以服务留守儿童为主要特色,并进一步增强“留守儿童之家”的社会影响力,把高桥镇中心校“留守儿童之家”创办成丽姐助学基金援建的规模最大、服务质量最好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之一。
(三)、项目投资
(一)硬件建设:为让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规范化,学校需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五个区
图书阅览区: 设立图书室,配置必要的书架,并有不少于 500册适合少年儿童阅览的书籍和各种报刊, 建立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
亲情联络区: 开通亲情电话,架设视频交流平台,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
文体活动区:建设文体活动室,购置乒乓球台、棋类、音乐、美术器材等设施,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益智兴趣活动。
科教益智区:学生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学生可以看电影,举行主题班会和大型报告会等。将基本的信息技术课作为兴趣活动之一,教学生基本的信技技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视频音频等设备,让有条件的学生与家长通过视频见面。
寄宿生活区:给留守同学统一配发生活用品,由生活老师单独管理。
项目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流程:
1、充分利用“五区,开展系列活动,让这些学生有安静的学习场所,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的娱乐活动,愉悦的精神体验,。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电子档案,及时更新,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足迹。
3、设立亲情电话,对全体留守儿童开放,开放微机室,让学生与有条件上网的家长视频沟通。
4、 “留守儿童之家”项目每学期完成至少“一次探视”、“一次电话”、“一次家访”的三个“一”的总体目标。
(四)、措施保障
1、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让“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氛围。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志愿者团体。 该项目学校要高度重视,把建设好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好活动当作一件大事纳入工作安排,校长负总责,专人实施,责任到人。校长每月至少参与两次活动,并留有痕迹。
3、并把此项工作成效纳入老师年终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4、建立信息档案制度,除按要求完成相关资料外,还要报送活动开展信息,各项目学校每月至少报送一篇有价值的信息。丽姐助学基金网站将开辟专栏进行宣传。
5、通过印发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将建设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和意义向广大留守儿童家长宣传,将亲情电话、亲情QQ号码以及开通时间告知学生家长。对所有留守儿童家长的电话号码和QQ号进行登记。
附件一:
高桥中心校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
硬件与建设
专用房(布置达标、制度上墙、挂牌规范)
专用电话(通长途,有标识)
4部
专用电脑(联网、摄像头、耳麦,有标识)
2台
专用电视(可正常收视教育、少儿、新闻节目,有标识)
1台
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若干
若干
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运动器材(可同其它室共享)
若干
图书、学生期刊
300册
悄悄话吧(代替心理咨询台(室))
1间
专用档案柜、适量桌
4套
家庭影院设备、多媒体教室设备
1套
管理与维护
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及分工(上墙)
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和管理员职责(上墙)
硬件维护、设备增添、核减记录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上墙)
构建关爱网络,实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教师(上墙)
分班级留守学生名册、登记表和成长记录册(袋)
安排与使用
图书借阅登记表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安排表(上墙)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登记表
亲情电话通话记录
电脑视频交流记录
电视播放节目记录
悄悄话、倾情交流、师生谈心记录(个案、图片等)
每月
年度工作计划和校内宣传情况(展板、图片、文字资料)
多次
组织志愿者和老师关爱留守儿童
定期
创新活动形式,多种形式开展“四自”教育活动,开展诵读经典、唱红歌、加强道德品格教育、健康文化熏陶,组织社会实践,培养独立合作能力。
活动报道情况(每月至少报教育网或者丽姐助学基金网站一篇有价值稿件)
愿意支持此项目的爱心人士可以自行购买,以下产品购买信息链接供大家参考。发货地址:陕西省紫阳县丽姐助学,接受人:孙 丽 电话:139210*****
能够到达紫阳县的快递公司:圆通、申通、韵达,其他的快递都不能到。
需要了解详细情况的请联系qq:13814****
电脑桌链接:2张
电视购买信息链接:一台
多功能室影院链接:一套
柜子购买链接:10-20个
书柜购买链接:2个
项目总资金按照实际购买发票为准 。
丽姐助学基金
6.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 篇六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王衍权 副组长:陈
燕
成员:
魏友全
张
华
周晓明
邓
兵
邓海英
龙训华
黄春蓉
颜招生
蒲燕杨
具体分工:
王衍权(党支部副书记、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宏观调控,联系协调各种社会力量,统筹安排工作所需的人员、经费、设施等。
魏友全(副校长):负责与上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沟通,搞好上传下达,具体组织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陈燕(政教副主任)、周晓明(工会主席)、张华(分管学校教学工作)、夏彬(总务主任)、颜招生(团支部书记)、朱燕(心理辅导教师):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王义芳同志负责。
主要职责: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起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各种工作制度和有关文件;联络各领导小组成员,做好工作预案;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关材料的整理;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各班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完成领导组布置的各项工作。
安居镇初级中学校
7.组织动员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篇七
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据初步统计,目前我村共有留守学生147人,约占全校农村学生总数的60%。今年,全面启动了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推动留守儿童服务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工作体系,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试点,探索建立市场和需求结合、公益性与低偿性结合的长效机制。全村共青团以关爱留守学生主题活动和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全村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在村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全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纳入政府社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一是纳入政府工作日程。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政府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保护权益的三大目标,建立了市级相关部门和市、县、乡镇三级政府的责任体系。二是形成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市政府妇儿工委的统筹协调下,市计委、教育局、卫生、公安、民政、司法、文化等政府
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组织优势,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纳入党委、政府考核评估体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了2010年市委、市政府工作专项目标考核和区(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增强了刚性督促,确保了关爱留守学生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四是推进留守学生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建立“学校、社会服务机构、农村社群组织”相结合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推行“集中托管+分散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市场和需求结合、公益性与低偿性结合的长效机制,为我校147名留守儿童提供了切实的服务帮助。
二、推行“结对接力志愿服务”模式,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为确保志愿服务“不断线”,以“轮流接力”的方式安排志愿者开展关爱服务。开展“五个一”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我校正组织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开展“五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即:到留守学生家中走访一次、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为留守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留守学生写一封信、给留守学生建立一个档案。
三、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推动留守学
生关爱行动社会化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留守学生做实事。活动开展以来,方便了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书信交流;全面了解和掌握留守学生的基础性资料,开展爱心募捐、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心理咨询等关爱活动。
四、以亲情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学生主题活动。
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以“我给爸爸妈妈写封信”、“爸爸妈妈别担心,我是个能干的孩子”为主题,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主题队会活动。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行业,依托民工夜校,组织心理卫生方面的专家志愿者,组织举办了6期亲子教育专题讲座,为民工讲解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外出打工的父母们树立亲情教育观念,学会亲子教育方法。
进一步加大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和主题活动的宣传力度,更大程度地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爱行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组建留守学生关爱行动专家志愿者团,制定出台志愿者管理考评办法,完善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按照“社会化动员、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建立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长效工作机制。
8.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 篇八
1.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留守儿童,尊重留守儿童人格,平等、公正对待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严慈相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关心留守儿童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留守儿童正当权益,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留守儿童安全;
3.教师要坚决不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不讽刺、挖苦、歧视留守儿童,不放弃每一个留守儿童,主动帮助和辅导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陷的留守儿童;
4.实行教师人人参与家访,生生都要访到,主动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留守儿童在校情况,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促进家校互动育人。
5、开展对留守儿童真情关爱活动,实行“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6、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7、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学校将对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过程进行跟踪和结果的评比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杨疃中心学校
9.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 篇九
为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了解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关注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根据近期省市县领导重要批示“关于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结合我县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爱留守儿童有关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发挥学校在儿童成长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调动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和谐、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体系。
(一)通过普遍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全面提升留守儿童的素养。做到学龄儿童去向知晓率达100%、家访率达100%、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留守儿童包保、关爱率达100%、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率达100%。
(二)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狠抓落实。
(三)大力宣传,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组
长:欧阳强
副组长:张开杰、姚启彬、杨朝勇、叶明远、刘曼丽、何益华、陈建芬、杨春珊
成员:各校校(园)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办公室,叶明远同志兼办公室主任,黄家文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职责:在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认真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制定全县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指导各校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各项工作制度,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各学校要根据本通知要求,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努力按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二)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校要建立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责任制,县教育局实行局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学校责任制。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责任制,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按照班子成员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的方式,层层建立包保责任制,签订责任书,责任到人,落实教育的主体责任。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工会、共青团、少先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三)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一人一档一卡一责任人”制度。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每学期初要进行一次家访,认真调查摸底,做好记录,建立工作台账,并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职业、年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个性化要求及包保责任人等。学校要安排专人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
(四)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布校(园)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电话号码,包保责任人要定期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进行联系,交流通报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和生活状况,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五)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谈心室,班主任、包保责任人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重点做好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详细填好记录卡,制订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学校领导要亲自参与帮扶,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利用留守学生亲情电话和电子信箱,为留守儿童和家长提供亲情交流的平台。设立留守学生意见箱,收集留守儿童的诉求,了解其思想动态,以便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各方面的问题。
(六)建立健全留守儿童防流控辍工作制度。加强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就学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入学工作作为防流控辍的重要内容。通过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等措施,方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七)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制度。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开齐开足开好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防火、防震、防侵害、防踩踏、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其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强化法制观念,特别是假期管理的“空档期”,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主动与留守儿童所在村居委、家庭、委托监护人联系,做好交接工作,防止安全管理失控。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保证留守儿童安全,不得拖延推诿。
(八)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校(园)互动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和村儿童之家充实留守儿童的课外时间,办好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优势,利用节假日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家长座谈等,增强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法律意识,提高能力。努力让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
(九)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各学校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纳入到对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考核之中,充分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巩固成果,增强实效。县教育局进行定期督查,强化目标考核,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并把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纳入春秋两季的开学检查和各地各校教育管理考核评价的范围。
四、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动员。各学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舆论氛围。
(二)强化目标考核。各地各校要把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纳入春秋两季的开学检查和各地各校教育管理考核评价的范围,进行定期督查,将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纳入到对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考核之中。
(三)总结经验典型。各地各校要在活动中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成效。
10.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 篇十
——正安县和溪中学关爱留守少年、困境少年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
好!我是正安县和溪中学李俊,今天,我心怀忐忑的向在座各位汇报我和溪中学关于“关爱留守少年,构建爱心家园”的工作汇报,内心深感荣幸。但一人之思、一校之思,广度和深度甚为有限,敬请领导和专家们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留守,是针对我们相对比较僻远比较落后而言的一个汉语新词,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社会转型期所滋生的一种普遍性质的社会现象。这个新词,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的凋敝和零落,一方面又体现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窄巷里遗留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西部未成年人口数量大,直系关爱缺失,教育脱节,直接关系社会改良和下一代成长之重,早已引起了社会乃至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层层关切。如何应对“留守”给我们社会,特别是给学校带来的困惑和困难,日益成为当下我们餐桌上的头刀菜!
然而,问题不容回避,困难不会自缩,我们的肩头是用来承担责任的。中国的体制改革开放进入纵深阶段,社会问题也会日益突出和尖锐,我们有这个思想准备,有解决疑难和困难的信念。在正安县教育局和和溪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切实关注下,我们和溪中学迎难而上,在“关爱留守少年,构建爱心家园”方面小有所得,特此汇报,不敢喜形于色,只图抛砖引玉。
一、基本情况
正安县和溪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662人,教师51人。其中留守少年(120人)、困境少年(10人)共计13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9.6%。和溪中学学生大多来源于和溪、马鞍、大坎、杉木坪等村小,上学路途遥远,其父母大多在外务工,收入有限,难以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能将他们安置在故土,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形成了极为不利于教育和管理的隔代抚养或代为监管现状。
二、工作措施
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我们有过困惑有过责难有过埋怨,但我们没有退却,而是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研讨对策,做出了有力的措施。
2006年3月,我校寄宿制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将原有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关爱工作进行升级,学校采取了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二三四”的关爱模式。
“二”——两张清单
1.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准确信息清单。
学校组织全校教师,通过在校排查、电话排查、入户排查、联动排查等,准确掌握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家庭结构、经济收入、监护人(家长)、成长经历、爱心家长等情况,底数清楚,情况切实,便于开展相应工作。
2.师生结对帮扶清单。
根据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基本情况,结合星级管理办法进行星级评定(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定为一星,身体状况不佳的定为二星,学习存在问题的定为三星,个性心理存在问题的定为四星,无人监管或孤儿定为五星),建档立卡,分类确定帮扶教师(爱心家长),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考核。
今年秦椒老师帮扶的李璐玉同学在课堂上比较忧郁,经了解得知其奶奶瘫痪在床,家里全靠年迈的爷爷一力支撑;秦椒老师当即重视并安慰李璐玉同学,并利用周末深入其家庭进行慰问,还联系当地政府,具体阐述困况,为李露玉家申请低保。爱使阳光灿烂,使鲜花盛开,在秦椒老师的爱心浇灌之下,李璐玉同学脸上的忧郁逐渐消失,学习和行为越来越鲜活,焕发出一种茁壮成长的生命态势!
我校陶敏老师,联系了上海杨浦新区证券公司精英理财顾问杨程同志,成立了困境少年关爱基金,今年一共筹集资金2万余元,对学校特殊留守、困境少年进行帮扶、资助,我校现九(1)班学生张林玉、李小红等十名特殊困境少年每人每年得到2000.00元现金及物资资助直至高中毕业,极大的温暖和鼓舞了受助留守、困境少年的心灵,点燃了他们生活和成长的希望。
3、三个平台
①监护人交流培训平台:面对大部分监护人文化及教育结构参差不齐的状况,学校每学期开学初统一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监护人进行一次培训,接着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对监护人进行培训,提升监护人的教育意识和管理能力。
②亲情交流平台:学校建立了视频聊天室和亲情谈心室,弥补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在亲情方面的缺陷,使其心理有寄托,心声有人诉,告别孤单,远离无助。
③心理辅导平台:学校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心理辅导和关注,消除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助其健康成长。
4、四项关爱
①家庭尽职关爱:学校明确家长责任,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加强亲情联系。父母是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第一监护人,父母的教育、关爱、引导和示范作用,是学校和其它机构所无法替代的。学校和家长在开学之初就签订协议,明确家长五个一责任(一天至少要心系孩子,一周至少给孩子一次电话,一月至少与爱心家长沟通一次,一学期至少与爱心家长签订一份协议书,一年至少回家一次)。
②社会尽情关爱:实施爱心家长制,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建立家的环境。由镇、村居、学校组成了一个爱心家长队伍,完善了爱心家长培训、评议、淘汰机制。通过结对帮扶、代管、领养认亲等多种形式,对留守少年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和引导,建好亲情联系卡,让爱心家长(爱心哥哥、爱心姐姐)当好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经常性地深入留守少年家中,参与真空时段的管理,做留守少年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成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心理辅导员,承担家长责任,填补亲情缺失,重塑家庭温暖环境,满足其心理的需求。
③学校尽心关爱;学校是留守少年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让赞美和鼓励像明媚的阳光融化其心灵脆弱的坚冰。
第一、学校创建了“四在”学校,让学校成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温馨的家园。一是强化“三个意识”(卫生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吃在学校解食忧;二是抓好“三个管理”(住宿管理、活动管理、安全管理)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住在学校受关爱;三是打造“两个特色”(文化特色、课堂特色)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学在学校长知识;四是建立“三个机制”(减负提质机制、自我展示机制、多元评价机制)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乐在学校感幸福;
第二、学校成立了七个兴趣特长小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制作、棋艺、朗读演讲、球类)和实施大课间活动,依托少年宫让留守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成立留守少年之家,解决其周末、假期生活学习问题,逐步将留守少年由校外无序行为转变为校内的有序活动,增强了学校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吸引力。
第三、学校还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线,坚持学校引领、部门联动、村(居)校相结合、教师为主体、爱心家长广泛参与、群团具体运作”的方式,建立了“三纳入、四统一”(纳入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范畴、纳入全体教职工的年度考核,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奖惩)工作机制,落实了“三管(管学习、管生活、管安全)、一强化(强化留守少年监护人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五必访(身体不佳必访、学习下降必访、情绪波动必访、迟到早退必访、同学争吵必访)、十个一(一张联系卡、一个记录本、每月一沟通、每月一家访、每月一谈心、每周一次学习辅导、每月一次亲情活动、每月与其家长通一次电话、每期督促写一封家书、教给一门实用技术)”的工作措施,落实周末、假期和节假日的关爱行动,构建了“学校与监护人、留守少年与父母、学校与村居”“三线互动”的管理体系和父母、爱心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关爱体系,实施了家庭呵护、心理呵护、温暖呵护、平安呵护、救助呵护“五位一体”的呵护行动,构建了留守少年“四个全覆盖”(动态监测全覆盖、责任落实全覆盖、教育关爱全覆盖、救助保护全覆盖)的工作内容。
④政府尽力关爱:政府成立了奖励基金,对学习成绩和特别优秀的留守少年、困境少年进行奖励;其中对考上高中及高中考上大学的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实行300—2000元不等的奖励,今年和溪镇党委共资助130人,金额达到一百万元左右。
政府还对相关留守少年、困境少年进行结对帮扶直到大学毕业。原和溪镇武装部长赵毅帮扶的秦青(困境少年)同学,中学时不但每月200元—300元不等的帮扶,秦青同学上高中后也一直帮扶,而且金额每月增加到400元—500元,直到秦青同学大学毕业。
三、取得的成绩
1、形成了“三增三减”(挣钱又管孩子的人增多,只顾挣钱忽视孩子教育的人减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增加了,误解对方淡化亲情的人减少;常回家看看或就近务工的人增多,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人员减少)的良好局面;今年我校9月份留守少年数量为263名,10月份留守少年数量为130名,家长返乡率达到49.4%。
2、促成了“三个好转”(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健康水平)明显好转。凸显了“三个增强”(社会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关注增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引导其在外务工父母在法制意识、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健康意识上明显增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自立、自救、自护意识明显增强)。
3、实现了“三个提高”(安全意识、文明素养、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达到了“四有目标”(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生命有阳光)。
11.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 篇十一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再加上代管人多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爱现象比较严重,学习上、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较差,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容易发生偏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作好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我与我们班车张玺同学结了对子,他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性格很内向的小男孩,很少与他人交流,从而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上课回答问题也胆小,不敢举手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经常请班上活泼开朗的同学跟他一起玩,在班级集体活动时,让他多与同学交流,在课堂上经常鼓励他,我也经常与他交流,这样他就慢慢学会与同学交流了。
二、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
车张玺同学学习成绩中等,完成作业时常会遇到困难。我找到数学老师,针对他的情况,专门拿出方案,进行补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稳步提高了,在外打工的家长也放心了。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
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敏感性强,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容易被宠坏、更容易形成娇气的不好习惯、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作为教师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儿童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绪,使他们获得爱的互助、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并倡导全体同学对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和帮助。比如:我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让所有的同学都给父母说一段话,说得感情最真挚的是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心中是那么的思念父母。这也让全体同学都感受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真挚的心。这样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他们都会用一颗诚挚的心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应当帮助体贴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因此,留守儿童也不再觉得自卑、孤独、可怜。他们会与同学、与教师、与社会上关爱他们的人亲切的交流。我班同学也相处融洽,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推荐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06-27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心得感悟09-13
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09-23
涟城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10-05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经验做法08-18
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方案07-10
留守儿童工作考评制度01-02
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11-12
随迁子女及留守儿童工作汇报07-27
关爱留守儿童思想总结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