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学习心得

2024-10-11

环境保护的学习心得(精选14篇)

1.环境保护的学习心得 篇一

关于学习《环境保护法》、《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的心得体会

为隆重纪念第47个世界环境日,提高公司员工的环保法律意识,公司下发了新《环境保护法》培训学习活动方案;为了贯彻公司的学习精神,西藏昌都市翔晨镁业有限公司在类乌齐县环保局的指导下,全体经营管理层及干部职工认真系统学习了《环境保护法》、《宣传手册》及宣传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这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坏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围绕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推进美丽类乌齐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类乌齐县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环保法》立法宗旨体现了环境保护理念的更新,即: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立法宗旨强调了两个关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调整。立法宗旨遵循了“两个基本”。基本国策-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基本原则: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环保法》的一大亮点,强化环境保护各方的责任,倡导多元共治。推动公共参与,“松绑”环境公益诉讼,引入全民参与理念,强化公众参与机制,既是对社会行政监管力量有限、行政管理效果参差不齐等方面的补充,也是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定认可。

这改变了以往主要靠政府和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传统方式,体现了多元治理,社会参与环境治理新思维。在推进环境现代化治理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强化政府责任,强化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者的环保责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者是环境主要的污染者,因而也是环境保护法重点规范的对象,许多制度和措施都是针对其作出的。尽职尽责配合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作为企业经营者及更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环保法来武装自己,通过类乌齐县环保局组织的环保法及宣传手册的学习,不但提高了我们环保常识的认知理念,更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

2.环境保护的学习心得 篇二

远程教育是社会学习者获取知识、得到培训、满足其教育需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人类知识充分传播的重要手段,而这一切功能的实现与传播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电子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机以其重量轻、便于携带,待机时间长、交互方式便捷、多媒体功能强大等优势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移动终端设备,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学习系统也快速成为无线远程学习的重要途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4G时代已经到来,根据我国三大运营商发布的战略,2016年我国将实现 “4G + ”全国覆盖1,网络速度加倍、获得更流畅的互联网体验指日可待。

二、无线远程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无线远程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两个方面,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学资源的介质,教学活动主要涉及师生的互动,这两大要素均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作出不同的原则规范。

1. 教学内容需要适合、灵活、简单、少输入。适合性原则强调服务的对象以及对服务的对象提供哪些服务。对于使用手机学习的无线远程学习者来说,他们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学习场所不固定, 学习环境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针对性。 由于学习时间、场所、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宜涉及过于连贯、深奥、需要演算的内容,反之应以零散、易懂、理解记忆的内容代替,否则既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打击学习者的信心,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2. 教学活动要开放、简短、易于反馈。教学活动是一种组织化、系统化的过程,而无线远程学习环境相对于传统学习环境而言,主要涉及教师开课、学生学习、提交作业、教师反馈几个环节,时间、场所等方面的限制较少,更具备开放性,可以让学生突破书本、拓展思维,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教学单元简短主要是指时间上控制在10 - 30分钟左右,方便学习者至少一次可以完成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

三、无线远程学习环境平台的设计

现在的智能手机主要有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两大阵营,手机功能主要依靠App实现,因此无线远程学习环境平台的设计便是安卓系统或苹果系统App软件框架的设计。一般来讲,无线远程学习环境涉及的主体有教师、学生以及平台管理员三方,因此该平台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员三大模块,各个模块包含的内容与功能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通过手机App注册,然后在课程列表里选课,对所选课程下载然后学习,每一课程单元学习结束后完成课后练习,并选择在线提交; 教师同样通过手机App进行注册,然后通过PC端将课程上传,在手机端教师可以对所上传的课程进行设置, 以安排其课程进度,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对作业修改后下发给学生, 教师也可以发布课程、考试公告供学生浏览; 管理员板块主要负责平台的维护与信息的管理,以及终端软件的升级与维护。

四、移动学习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4G网络环境下,手机上网速度较快,能够迅速下载一些数据较少的多媒体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上,一般以常用的、必须的、占用内存晓得课程为首选,学生在自己的手机App中,可以对自己选定的课程作出四个方面进行查看与学习。

五、结语

在4G网络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下,手机移动学习日益普遍,越来越成为无线远程学习的重要渠道,本文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以及4G网络下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研究了无线远程学习环境的构建问题,论述了设计原则、平台设计、教学应用三个方面的问题,但由于学术水平以及篇幅所限,很多方面未能深入探讨,需要在后面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Clark Q.m Learning:Mobile,Wireless,in-your-pocket Learning http://www.linezine.com/2.1/features/cqmmwiyphtm[2007-10-8].

3.我的数学学习心得 篇三

同舟共济栏目主要刊登同学们自己的稿件。把你在数学学习、复习或解题中的经验、心得或体会与大家分享吧,文体不限,形式自由,甚至可以是笔记、错题集等,字数限2000字以内,欢迎同学们踊跃来稿,稿酬从优,手写稿请按版权页上的地址寄,电子稿请按版权页或本页上的邮箱投。

吴敌,江苏省粱丰高级中学2009届毕业生,高考总分443分,数学单科194分;高中阶段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江苏省一等奖;现被清华大学金融专业录取。

这年头,数学成绩对高考总成绩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说明了,坊间,对数学的学习方法是众说纷纭,作为一个学生,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数学考试考查的无非是三个能力: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平时的训练也是由此展开的,

审题是前提,考试中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在算过几张纸并得到一个奇形怪状的答案后,发现原来自己看错题目了,有的题目本身没有难度,但是“穿了件马甲”之后,你可能就认不出来了,这时就需要将题意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以简化条件,

分析是关键,将条件和结论转化为数学符号后,就要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从两边同时变形,就像走迷宫,对于复杂一点的迷宫,可以同时从人口和出口开始画路线,使两条线相交就成功了,

但是在数学考试中,光找到“路线”则还没有成功,实际运算过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困难得多,有的同学在考试时,将条件列一列、式子变一变,再加上一个“解得”或者“显然”,然后就直接写结论了,这要是在计算题里或许还能得几分;证明题的话就危险了,批卷老师不但不给分,而且还要咬牙切齿:“小样,敢蒙我!”既简洁又完整的运算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也不是一个“解得”或“显然”可以代替的,

平时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两块内容:上课和练习,上课时我几乎不记笔记,只听老师“唱戏”,偶尔动笔计算,这一方面是因为我怕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老师一发现我们低下头,就以为我们在做作业,然后就大喊大叫,不过养成习惯以后,这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许多老师都积累着不少书上没有的解题心得和小技巧,这对拓宽你的思路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这比一本像美工作品一样画得花花绿绿的笔记实惠得多,当然,适当地记些笔记还是必要的,实际上,后来我也遗忘了不少内容,也只好借别人的笔记来看,不过我还是觉得,与其上课记笔记,下课补课。倒不如上课听课,下课补笔记,

基本上是学生就会对作业怀有本能的厌恶,我也不例外,不过我们也知道,作业并不是老师心灵阴暗地拿出来折腾学生的工具,每天做一些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不信你可以自己做个试验(后果自负),一个星期不做题,看看你还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套卷子,就算基本完成,恐怕也是漏洞百出吧,做练习也要难易结合,做基础题主要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和速度,适当地做一些难题对数学水平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就算做不出来,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可贵的过程,有时也是一个有趣的经历。

此外,我希望同学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在题海中“杀红了眼”,及时整理做过的题目,总结常见的题型,反思考试时的失误,弥补发现的漏洞,这些都是必须做的事情,数学题目变化多端,不断地翻新花样,但不会脱离固有“框架”的支撑,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数学工具就是它最粗的“框架”,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就是联系“框架”和目标的“绳索”。

在我们身边,平时努力,考试失利的事时有发生,实际上,这除了运气因素以外,还和应试技巧有很大关系,好的应试技巧可以让你发挥120%的“战斗力”。

首先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数学考试时最忌烦躁,烦躁的心理是失败的一半,但完全放松又会使你“一脚踩进陷阱里”,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我见到的最普遍的成功经验,建议浏览试卷时估测一下试卷难度,难的话就放松些,简单的话就要紧张起来,千万不要养成拿到试卷就做的习惯。

审题时要仔细,一旦下手做时则要又快又准,对小题目,要不择手段,只求结果,不管是用特殊值代入,还是找规律,能得到答案就是好方法,对大题目的前面几问,尽量用正统解法,否则必须尽量将步骤写详细,以免你的奇思妙想被“错杀”,当然,不是说用正统解法就可以草草书写,你不给老师看关键步骤,老师就不给你分,别自作聪明地随便跳步。

必要时应懂得取舍,特别是对最后两题的最后一问,许多同学都视之为鸡肋,经常面临两难的选择,大家还是应该在把握好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去定夺,如果时间不多了,前面又做得不顺手,就先去检查前面的题目;如果确定要做了,就多看几遍题目,写写条件,推点简单的结论,这样就算没做出来,也有个阵势,批卷老师未必不会赏点分。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的方法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希望同学们继续探寻数学的奥妙,走出自己的路,既然你不能避免这个过程,那么就去享受它吧,

4.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我们在学习了市委《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及结合《市教育局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的学习后,深有感触,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1风清气正就是要求我们讲道德,重操守,严纪律,不谋私,顾大局,淡名利,讲友爱,重团结,多奉献。风清气正这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又是我们做人行事的操守准则和价值尺度,更是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精心营造的整体氛围。一个社会,如果把风气搞好了,领导干部干净干事,以身作则,淡泊名利,公正廉明,心系人民,就会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而自觉奋斗,就会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就会变“软实力”为发展的动力和现实的成果,就会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各级党组织有号召力,广大共产党员有战斗力,人民群众心畅气顺,思变思上,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倡导说实在话、干实在事、做实在人。只有脚踏实地的立足岗位、塌实工作、爱岗敬业,才能发挥出个人对社会、对单位、对事业的贡献。倡导干实在事、说实在话、做实在人,让那些说的好听,干的难看的人逐渐的失去立足之地,以正行业风气,激发单位活力,让那些立足岗位、埋头苦干的人感受到希望,感受到有干头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不可能期望每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有多么伟大的内涵,但是应该认可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信念的一条重要途径。只要大家在一起一门心思的干工作,那么单位就有希望,即使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好。单位的发展和兴旺在很大程度上靠大家的勤勉敬业。我们要在工作中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真诚地对待他人,认真地对待工作,公平地对待管理,表现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取。在这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下,我做为工作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思想环境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提高,其次调整心态,学会适应环境,三是努力工作,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的。四是在良好的风清气正的环境中获得激励、提高,实现自身价值。

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良好的氛围下,需要我们业务知识的精通,加强协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业务过硬了,才能真正服务好。

5.环境工程学习心得 篇五

环境保护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我是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监察员,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23年了,也可以算个老环保了。通过“环境保护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使我认识到环境保护工程在经济社会乃至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及其重要意义。通过这些日子的继续教育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进而对松花江休养生息的措施、松花江污染防治技术路线、污染防治规划、黑龙江省总量控制等方面内容有了许多崭新的认识,结合自己本专业的一些情况,其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了解了松花江的重要性,以及松花江污染防治,松花江休养生息的措施成效、松花江污染防治技术路线、污染防治规划等方面内容。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河长居长江、黄河之后,排在第三;水资源总量居长江、珠江之后,亦居第三。松花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流域介于北纬41°42′~51°38′、东经119°52′~132°31′之间,干流长939km,流域面积55.68万km2,流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 44.8%,占全国面积的 5.8%。

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的最大支流,有南北两源。北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两江在三岔河口会合后始称松花江或松花江干流,东至同江市汇入黑龙江。

松花江流域泽惠黑龙江省59个市(县),流域面积占全省幅员的60%,流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0%,流域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70%。流域范围内山岭重叠,密布原始森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上的林木蓄积总计10亿m3,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区。矿产蕴藏量亦极丰富,除主要的石油、煤炭外,还有金、铜、铁等。

松花江流域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大豆、玉米、高粱、小麦。此外,亚麻、菸草、苹果和甜菜亦品质优良。松花江也是中国东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淡水鱼场。

松花江虽然是黑龙江的支流,但对东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内河航运、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极其重要。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等因素限制,决定了松花江流域的治理和开发滞后国内其它大江大河。

松花江开发进程的历史问题:解放前的资源开发与破坏,沙俄对黑龙江资源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的掠夺性开采,日本对黑龙江资源的掠夺。开发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1)人口变化产生的环境压力。1949年,黑龙江省仅有1000余万人口,1978年人口总量突破3100万。而到2008年,全省总人口已增至3825万,相当于解放初期人口总量的3.8倍。人口的迅速增长,为全省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并促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较长时间内,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也给黑龙江省的发展和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2)经济建设带来的污染冲突。黑龙江的近代工业产生于日伪统治时期,起步于国家“一五”计划时期的集中投入、前苏联156援建项目的22个项目摆放以及25个南厂北迁,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资源型产业、基地型的装备工业体系、基础型的农业,并以大庆油田的开发和1966年原油产量超千万吨为标志,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长足发展。

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调整与改造,黑龙江省基本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以中直大型国有企业为骨干,机械、石油、石化、电力、煤炭、食品、医药、森工、冶金、建材等主要行业门类的工业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提供了占全国2/5的原油、1/2的铁路货车、1/3的木材、1/3的电站成套装备、1/10的煤炭、1/7的商品粮,以及大量的中型装备和国防军事装备,为共和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005年,黑龙江省高污染行业、中污染行业、低污染行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41.8%、12.5%、25.7%,占GDP比重分别为20.1%、6.1%、22.4%。近年来,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给松花江流域的大中型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部分企业仍然面临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完全摆脱困境,依靠自身能力很难偿还历史形成的水污染治理欠账。

(3)水体环境满足度的不断下降。水体功能的满足应保证水体的水质和水量。松花江兼有饮用水、航运、灌溉、渔业、景观和生态用水等多种功能,依据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要求达到Ⅱ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类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保护区要求达到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农业灌溉水和一般性景观用水要达到Ⅴ类水环境质量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松花江水质受到影响。同时,松花江流域降水量逐年减少,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环境,土地丧失了水土保持能力,河流在水量丰沛时洪水肆虐,枯水期难以维系河道内的生态用水量, 不仅损害水生态系统,妨碍景观娱乐,江边钓鱼人数和鱼类种类、数量逐年递减。

(4)特征污染物造成的直接危害。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松花江上游的吉林市成为国家最大的化工基地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环境污染也伴随而生。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电石厂等排汞企业向松花江排入大量的含汞工业废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达到了严重的地步。1982 年国家投巨资改造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电石厂生产乙醛的旧工艺,切断了松花江汞最主要的工业污染源,结束了向松花江人为排放汞的历史。但是,已沉积到松花江河床的上百吨无机汞已构成了汞的二次污染源,不断地转化成甲基汞缓慢地释放到水环境中,仍然对沿江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针对汞污染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黑龙江省重点开展了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以上的污染研究,主要研究了水质、河流底质和鱼、蚌类体内的总汞、甲基汞的含量、分布状况、危害、生物富集情况和底质中汞向下游的迁徙规律等。这次研究,以哈尔滨四方台断面作为重点,该断面底质中总汞浓度比标准高了2.8倍。关于鱼类富集甲基汞研究的结果表明,哈尔滨江段鲤鱼和鲶鱼富集倍数分别达到13.6万倍和20.3万倍。对人体健康的调查发现:松花江渔民发中的甲基汞同比要高出非渔民4~11倍。近年来监测数据显示,该江段总汞的浓度较过去明显降低。2000年以后,四方台断面总汞浓度最高值为0.12×10-3mg/L,出现在2001年4月,其它月份每升水中总汞含量在几十或几个纳克。松花江流域每年的4月份进入化冰期,整个冬季的冰雪开始融化,形成 “桃花水”汇入江河,这样,流量小的支流溶解氧会迅速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局部江段死鱼现象发生,2006年拉林河发生了因这种季候特征而出现的死鱼。在松花江的小支流上,也存在企业违法排污导致的污染事故。2006年2月,牡丹江海林市雪原酒业违法排污导致海浪河水栉霉疯长,从而影响到牡丹江市生活饮用水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水源,导致了“水栉霉”污染事件,引起全国的关注。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所谓固氮作用或者固氮过程,按照生物学的观点,将其定义为:生物体仅仅以氮气作为氮的来源而生长的生物学过程。如果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固氮作用定义为:氮气分子中稳定的三价键被生物酶彻底裂解而被生物利用的能量反应。

磷主要来源于磷酸盐矿、动物粪便以及化石等天然磷酸盐沉积物。在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磷以各种形态存在于藻类细胞之中。磷酸盐类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磷酸盐也存在于三磷酸腺苷(ATP)这样的具有很高能量的物质中。目前,对化合态的磷是否适合于藻类吸收还缺乏确切的证据。但是,对于离子态的正磷酸盐是水生植物吸收的最主要的形式这一事实已经清楚。有机磷化合物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的问题,国内外对此研究颇多,现在已经初步揭示,微生物利用体内的酶,将磷酸根(PO43-)从有机磷分子中分解出来,或者通过释放胞外酶的方式来加速这一分解过程。

天然源营养物质是指受天然因素的影响,经过天然途径,例如降水、降尘以及流域自身地球化学特征而溶出、渗透所进入水体的磷、氮营养物质。

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的含量越高,则湖水透明度就越低。反之,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的含量越少,则湖水透明度越高。但是,湖水透明度与浮游生物之间表现出双曲线关系而非直线关系。

水体溶解氧是衡量水体的水质状况优劣的一项重要参数。影响水体溶解氧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4个方面,即复氧-曝气作用,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水生动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氧化作用。

还学到了底泥营养物质释放机制、湖泊水环境磷容量的定义、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特点。我国的水资源保护与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加强立法和水质环境标准制定工作、设立管理机构、加强水质监督管理、实施工程治理、截断主要污染源。

二、公需科目知识回顾

1、知识产权总论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1)无形财产与知识产权:财产与无形财产;知识产权的含义和范围;知识产权的特征,权利客体的无形性,权利内容的双重性,权利的依法认定性,权利的独占性,权利的地域性,权利的时间性。

(2)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著作权保护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专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商标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文化创作、传播与著作权法律保护

著作权的含义及其主体;著作权及邻接权的保护对象和权利内容;著作权的限制和侵权责任;专利权与专利权的保护对象;专利权的取得;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专利权。

3、商标与商标权法律保护

(1)商标权与商标权主体:商标概述;商标的功能 ;商标权概述;商标权的主体。

(2)商标权的取得:商标注册申请手;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 ;商标注册申请的初步审定及公告;核准注册 ;商标异议。

(3)商标权的保护和侵权责任;(4)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

4、其他领域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未披露的信息与商业秘密权利保护;业秘密权;商业秘密的保护。通过这专业课和公需课两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了解松花江污染防治的理论、方法、对策和总量控制工作的要求、重点领域及核查细则。同时了解了莱茵河流域污染治理经验,了解松花江历史环境问题,了解松花江休养生息措施和我省落实松花江休养生息实践和成效,进而了解松花江污染防治思路和松花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情况,同时了解了总量核查细则及核查要求;了解了知识产权及法律保护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再从知之较多到知之较精的过程。我们对继续教育环境工程专业学习的认识,也是这样。只要自己能尽快地不断的学习,并能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 5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未来环保工作任重道远,随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一定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转变作风,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把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的一个新层次。下一步我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本职岗位上尽到自己的职责,踏踏实实开展环保业务工作。

姓 名: 白金波 报名编号: 102102102490 工作单位: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

6.龙庙软环境学习心得 篇六

这次县里召开企业软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大会,开的很及时,非常重要,对整顿机关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态度非常有益。

会议上蒋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具有针对性的破除我县机关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的吃拿卡要的问题,对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具有指导性意义。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工作作风漂浮。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交通逐步便利,可是我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却有了明显的下降,记得我们一开始到农村工作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带着帽子下村工作,一点没有觉得累和不好看,现在我们的工作人员交通工具有了很大的改变,最简单的是电瓶车,但我们好多人不愿意下村工作,只有督查了才下村绕一圈,也都是为了应付督查,这样不好。

2、要带着感情做事,要带着责任做事。现在机关许多工作人员讲享受、比消费,没有带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做事,没有带着带着自己工作职责的责任感去做事,整天埋怨自己工资少,待遇低。其实现在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已经很高了,看看我们身边的农民,还有许多人吃的粗茶淡饭,衣服也都破旧不堪,与我们机关工作人员相比,真是距离相差很远,过去我们是干部,是为了帮助广大老百姓,去改变旧社会过上新生活,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与百姓争利,不为群众办事,有好处就做,没有好处就不做,给了好处就乱做,严重违背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的服务宗旨。

3、吃点苦算不了什么,上上当亏不了我们多少。我一直认为,吃苦再多也没有老百姓吃得苦多,看看身边的老百姓整天忙忙碌碌,一年挣不了多少钱,生活很清贫,看看自己吃住都比他们好,没有理由不为他们做一点事。

7.宽松的环境学习的主人 篇七

那么,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又如何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课题教学时, 教师讲授的时间和内容大幅度减少, 只起一个点拨、引导作用, 更多的是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积极主动讨论既能锻炼他们的胆识, 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当然, 要学生在课堂上敢说、肯说, 成为课堂上演说的主人, 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增进教学民主, 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敢,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 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 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张扬个性, 在探索未知的知识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 思路由学生探索, 方法由学生寻找, 意义由学生概括, 难点由学生突破, 习作由学生点评。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增多, 成功的喜悦就会常常挂在他们的脸上。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 引向社会, 引向生活, 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的。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 “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 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 建立作业“超市”, 让学生自由选择, 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在数学课堂设计上, 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有最大限度地自由学习和创新实践。教师在教学情景设置、教学活动设置、作业安排等方面, 都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环境,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 收获一份自信, 促进其健康成长。

8.创设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 篇八

一、教师如何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 把微笑带进课堂

情感教育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迪学生的智慧。课堂上教师教态自然,面带微笑,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把老师当作是自己最亲近的长辈或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他们在老师面前没有心理负担,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把游戏带进课堂

小学生对玩游戏的兴趣十分浓厚,喜欢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设计恰如其分的游戏,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学生们在“玩”中求“学”,“乐”中求“解”。

3、 把竞争带进课堂

学生们的好奇心强,竞争意识强烈,课堂中适时组织竞赛,不仅能活跃气氛,还能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4、 把鼓励带进课堂

教师积极的鼓励评语,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教师决不要吝啬说出学生愿意听的,如“你真行”、“你真棒”等语言。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地肯定。

5、 把民主原则带进课堂

自主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能享有自主的权力。教学的民主性就是要面向课堂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决不能让他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让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被尊重的荣耀。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的一些做法。

我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写法”一课中,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我采取了综合性教学法。

二、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化地位,重视学生的学法

1、 我先在教具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学生读出数。提问:“谁会写这个数呢?”学生跃跃欲试,到黑板上板演。这一做法充分利用了将学生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传授示范给学生,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这样教师就很自然地找到了新知(写数)的生成点,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拨几个数,读一读、写一写,再让同桌之间互拨、互读、互写,达到生与生之间互动,充分自由学习。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然后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两张数字卡片,拼在一起,读一读、写一写,交换卡片位置,再组数、读数、写数。帮助学生重点理解,“70”交换后变成“07”。“这个数怎样读?”、“你会吗?”学生感到疑惑,很想知道这个数的读法、写法。这时他们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让他们带着疑惑去思考、去倾听,从而使我在无意中而有意地渗透了“0”不能做两位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所以“07”这个数把“0”去掉,就读“7”。然后同桌、前后桌自由活动,把手中卡片集中起来,任意抽几张来拼成一个数,读一读、写一写。

3、 师报数——学生写数。相互检查写得对不对,不对的,请同学帮助他改正过来。然后学生之间相互报数、写数。教学过程从具体实物到抽象,学生从感官到思维,环环相扣,始终围绕100以内数的读法为线索,学生活动量大,通过练习、巩固,从而使知识内化。

三、 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好胜心,设置擂台赛,竞赛练习

“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比赛一下看谁学得最好。”

比赛过程:分层次,一组组轮流比赛,教师报数时只读一遍,看谁听得准、记得牢、写得快。

第一组:优等生4人,快速报数10个,25、36……

第二组:中等生4人,中速报数10个,29、46……

第三组:学困生4人,慢速报数10个,34、43……

每一组学生用相同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又准确,谁就是本组的不擂主,这樣轮流几次,最后老师和同学给予获得擂主的学生以鼓励。然后再分析其他学生没当上擂主的原因:

“老师读得快,自己记不清有哪些数。”

“老师读了一遍,因注意力不集中,有些数没听见。”

“听见老师读了,也记住了,就是手不听使唤,写不出来。”

教师肯定这次比赛:“不是自己不会写,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如注意力不集中、手动作慢、记忆力差等造成的。今后我们在上课时,在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老师相信你们都行,掌声给予鼓励。”

我认为这次活动主要收到了三方面的效果:

(1) 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掌握得更牢固。

(2) 课堂上随时培养了学生听、写、记的能力,为以后的养成教育奠定了基础。

9.《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篇九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的培训学习,本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刘静玲教授主讲。通过本次培训,感触颇深、获益良多,学到的不仅仅是环境科学的某些内容,更主要的是对于环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的一个探讨研究。现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几点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与生态系统;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环境管理;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

环境是一个整体, 它包括自然界的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如大气、阳光、土壤、森林、水等)、人类创造的事物(如道路、房屋、风景区等)和居住环境(如院落、村落、乡镇和城市环境等)。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 消纳生活和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所以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 人类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 离开了这一特定的环境, 人类难以生存, 但人类可以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改造自然界, 为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社会中,全球化趋势日益壮大。世界各地区间的“相互关联性”与日俱增。保护环境就要从可持续发展开始,而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当前世界上的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的限

10.环境保护的学习心得 篇十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范文五篇【二】

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范文五篇【三】

学习信息化教学环境之下的教学设计一课,我觉得收获大大超过了我以前所学的,我对于教学设计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姑且抛开信息化环境这个大背景不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教学设计,在没有学习这一课时,教学设计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一个老师写下自己在个课时之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我脑海中形成了粗略的备课方案(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虎门销烟》为例):首先教学目标,让学生知识和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自读、勾画、感悟、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在心中埋下坚决不碰毒品的种子。学习了这一课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不科学,这样的备课老师而言,它的实用性是多么的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上课伊始,通过视频观看,便借助录象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环节就是要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课文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达到既真正地走入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善于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善于想象出文章可能牵连着的意蕴。“围观的群众又想到了什么?”以及“你想说点什么?”这两个问题都为学生放飞思维搭建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学生既真正地走入了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此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在录象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从视觉上直观地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使学生不仅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由此将课文的情境继续延伸,并将课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外,重视课后的积累。

所以我们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或者是一位优秀的学习者,是必须了解一些重要的理论的。教学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我们想象中的过程,而是由一系列的过程组合起来的,如:学习需要分析,我们在教学之前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就会对安排的内容有取有舍,学习目标的阐明,作为学习的目标应该是具体化的,现在的新老师们往往会犯一些共同的毛病例如:把学习目标写得过于笼统,用一些大而空的词如:理解、了解、掌握等概括性很强的词,导致的后果是学生不能清除有效的判断自己是否学懂了。所以我觉得蒋老师介绍的两个方法十分有效一个是A,B,C,D编写法,清楚易懂,一个是内外结合的编写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在以后的实习或者从教之中必定会带了巨大的帮助。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范文五篇【四】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x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范文五篇【五】

近日,我认真聆听了x师范大学傅钢善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正如傅教授所说面对当今复杂的教学和多样化需求,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智慧,更是学生的所获;它不是教学的全部,但却是全部教学的核心保障,体现教师的基本理论功底和水平(在各类赛教活动中都需要提交,占整个赛事活动20%评分比例,教师往往现场表现彼此差距很小,而在教学设计上确能表现出较大差距)。

傅教授首先阐释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为本、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学习产出为导向(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关注学生毕业5年后的预期),做到因需而学、学有所获、依需而教、教有所成。其具体体现为:教书育人,全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德才兼备);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知行合一);关注国家需求与发展(国家需要,行业需要,复合人才);关注学生现状与需求(因需而教,互动交流,体验参与),以学生的认知组织教学,层层递进、步步有景、处处有新。要将课程与创新融合,专业与创新融合,加强“金课”建设。“金课”的基本特征是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创新性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形态创新、过程创新、评价创新、服务创新;挑战度包括内涵、深度和难度;高阶性是指不仅培养学生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应注重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信息化教学设计还要做到民主开放:教学过程完整:导课、讲授、交流互动(学生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充分:内容必要、过程合理、走心入脑,参与有深度)、归纳总结;媒体使用合理:多媒体与板书恰当使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培养人才做到接受新的知识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多种方法,关注前沿热点多种观点,交流互动做到走心入脑。信息化教学设计还要注意生成性内容和目标的实现,做到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因势利导。总之,新时期课堂的要求就是建设走向生活的课堂、走向智慧的课堂、走向未来的课堂,提升课堂的内涵与层次。

傅教授接下来给我们讲解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而基本方法。首先要对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和效果反馈)、教学环境(教材、最新研究成果、辅助学习资源、信息传递途径)和教师本身进行总体分析,重构教学内容。信息应受学生喜欢,便于学生的加工,知识含量丰富,学生通过“习”的环节,掌握、内化知识。教师应具有系统观,整体规划和考虑。其次,信息化教学和设计不是对“信息化”进行教学设计,而是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突出学生的“学”,其目的是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习,依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其结果是通过视觉形式传达活动过程。其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学员、资源、环境、教法、学法、活动和评价的设计。其四,信息化教学设计既包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分层实施)又包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顶层设计)。

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构成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授课对象;选用教材;参考书目;课程性质;如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公共必修、公共选修、通识课等;学时;选用的资源等),学情分析,课程目标(要针对本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学情来确定,而不是照搬和复制;课程目标要可实现、可测评,具体包括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重、难点,教学环境与资源(多媒体、线上教学、实践实训教室),教法、学法(策略)、学业评价、学习建议、课程特色与创新(如,与线上课程相比,你的特色是什么,体现本课程的存在价值)。课程目标的表述可参照下图(陕师大《信息教育技术》):目标接地气,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支撑、可达成。

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课程名称、学习对象、选用教材、参考书目,本节课内容具体章节选取,学时数,本节课课程性质是理论课还是理实结合还是实践课,相关资源的要求;后面有一句简洁扼要的话交代清楚本节课的内容),学情分析(组织本节课的重要的基础和出发点,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相当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的再分析、再判断),教学目标(客观、具体、可达成),教学重、难点(及措施),教学环境与资源,教法学法(策略),思政元素切入点(在那个知识点切入的),教学过程(不同于教学思路,要写得系统、完整、全面,通过让别人看了你的教学过程的描述,相当于听了你的课),创新与特色,教学反思(课后完成),其中的逻辑顺序不可打乱。

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法)包括:授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现象教学、任务驱动、问题递进、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有: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场景式等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遵循信息表征方式的多样性(不是教材内容的重复表达,而是换一种方式)、色彩构图的简约原则、适时适用的有效原则(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做到构成元素适度、信息容量适度、技术手段适度,有利于问题解决、学员认知、视野开阔。

最后傅教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方法探讨。他尤其强调翻转课堂在具体应用中,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再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地进行效果测评、了解学生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存在困惑和问题,结合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准备课堂内的教学内容。

接下来,傅老师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基于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递进式的引导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最后,傅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尝试失败和模仿别人成功行为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由此可见,人类的学习行为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导向性。因此,当学习者因受到某个学习目标牵引而产生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方式便被赋予了一定的目标导向性。将一学期的学习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最终达成最高阶段的目标,使学生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成就感。目标设计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目标可实现、可测量,具有时限性,内容具有开放性,媒体优化选择。

最后,傅教授指出了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注点:方案结构完整、目标明确具体、重难点准确清晰、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环境和资源使用有效、内容丰富,表征多样、语言表述严谨规范、目标可测评(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11.实践语文主题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一开始,我觉得语文课老师不去讲,学生能明白吗?一篇课文我们从字、词、句、内容分析都讲得那样仔细翔实了,有些学生都还是马马虎虎,一知半解,如果真放开了,不知我们的学生能考几分。再说了,这简直就是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否定,难道这么些年来我们的工作就白干了,这样辛苦。可以说,我对这种做法还持怀疑态度。书中说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想、去体会,教师不要死死扣住几个字词,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刨根问底,把很美的一篇文章教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上一周,我们语文组内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学生一次无意中的回答让我似乎明白了让学生去读、去悟是完全可以的。这次集体备课我上的是《诺曼底号遇难记》,当课文进行到“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桑,失魂落魄,船舱里一片混乱,照这样乱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在这嘈杂声中,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夫大副的一段对话稳住了局势,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时,怎样读这一段对话,我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超乎常人的镇定和沉着冷静。举手的学生很多,他们都想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于是我问扮演洛克机械师角色的史××同学,怎样才能读好?他说这时候机器已经瘫痪了,作为机械师的洛克,他心里一定很难过,所以我要读得沮丧一点,这一点还真提醒了我,说实话,在其他班上课时我还没想到这一点呢。说得多好啊,我让学生送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回想这节课,就是因为给其他班要上课,还要照顾到给全县评优课的老师让路,所以我们班挨到了最后,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熟了课文,读出了文味。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会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所以才有了刚才的一幕。这两天的课,我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讲,效果挺不错。

12.复积分计算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篇十二

关键词:复积分,柯西—古萨定理,留数定理,教学目标

《 复变函数 》 课程是工科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它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学好 《复变函数 》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复积分是 《复变函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讨论解析函数的一个重要工具,而且为后面的积分变换打下基础.再者复积分计算比实变函数的积分复杂、困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拿到复积分的题目就能迅速准确地做出来? 本文首先介绍复积分计算的教学目标, 然后通过例子分析具体复积分的计算,最后进行总结.

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前提. 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准确、具体和切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复积分计算教学的目标是:首先,学生理解掌握几种情形下的复积分计算的方法;其次,从复积分的计算中学生应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应总结复积分计算的心得,在学习方法上得到启示, 研究创造出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敢于怀疑,研究,创造.具体在教学中,课堂开始,教师首先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之,在复积分的学习中,学生应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再者,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这两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习复积分计算的兴趣, 这对学习复积分计算这一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工科学生学习了一年的《高等数学》后,对大学数学的学习充满了畏惧、害怕的情绪,认为自己学不懂,觉得知识很难.此外,很多《高等数学》中积分计算方法都不能使用等一些问题使复积分的计算的学习更加困难. 如何让学生喜爱这节课将成为学好复积分计算的重要前提.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树立他们能够学懂的信心.其次, 讲一些涉及复积分计算的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和有趣的事情,培养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后,将复积分和《高等数学》中的实积分进行比较,再加以补充.

下面具体说明:在《高等数学》中,函数在积分区间[a,b]上的积分值等于被积函数的原函数在积分区间[a,b]上的增量. 让学生思考, 复变函数在积分区间上的积分值计算可否求出被积函数的原函数, 然后计算原函数在两个端点处的函数值的差值.如果可以,则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接下来给出定理并举例说明.如果在单连通区域D内解析,G(z)为f(z)的一个原函数,那么其中z0,z1为D内的点.

例1.计算积分

高等数学中计算定积分的方法有凑微分法,分部积分法等, 这些求定积分的方法都可以平移过来.

《高等数学 》中 ,计算曲线积分时 ,需要将曲线积分的积分路径的参数方程写出来,然后将曲线积分转化成定积分.提出问题,复变函数中,被积函数沿着积分路径的复积分可否用同样的方法呢? 即写出积分路径的复参数方程,转换成复积分, 然后计算.给出定理:设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z(t)=x(t)+iy(t),a≤t≤b,则复积分

例3:计算蘩czdz,其中C为从原点到点1+2i的直线段.

解:直线方程可写成:z(t)=t+i2t,0≤t≤1,因此

这种方法重点在于要将曲线方程的参数方程写出来,然后再计算定积分即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举几个例子,发现上述的方法计算复积分时,有时复积分与积分路径有关,有时复积分值又与积分路径无关,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复变函数在什么条件下积分值与路径无关呢? 再者联想到《高等数学》 中, 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几个等价条件中有一个是沿着区域D中任意一条简单闭曲线积分值等于0. 而这个问题1825年的法国数学家柯西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柯西积分定理(柯西古萨定理).柯西-古萨定理是指如果f(z)在单连通区域D内解析,则f(z)在D内沿任意一条简单闭曲线C的积分蘩cf(z)dz=0.

例4:计算复积分

解 : 函数在内 处处解析 , 根据柯西 - 古萨定理 , 可知 :

例5:计算复积分蘩csinzdz,其中C是圆|z-1|=1的上半圆周 , 定向从0到2.

解:因在整个复平面内解析,由柯西积分定理,发现题目的积分与积分路径无关,于是取另外一条积分路径(沿实轴从0到2),这样有

继续分析问题,上述的柯西积分定理中,f(z)在单连通区域D内处处解析,如果f(z)在区域D内不解析,即函数f(z)在区域D有奇点时,函数沿闭曲线的积分怎么来求? 根据柯西积分定理的推论,函数f(z)沿一条闭曲线C的积分,归结为求C内各孤立奇点的留数和.

下面介绍留数定理:设函数f(z)在区域D内除有限个孤立奇点z1,z2, … ,zn外处处解析,C是D内包含各孤立奇点的一条正向简单闭曲线,则留数定理为计算复积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即函数沿闭曲线C的积分转化为求被积函数在C中的各孤立奇点的留数.

例6:计算复积分

此外 ,若函数f(z)在扩充复 平面内只 有有限个 孤立奇点z1,z2,… ,zn,∞,那么f(z)在各点的留数总和为零 .计算复变函数沿闭曲线积分转化为计算函数在∞点的留数, 这又是一种计算函数沿闭曲线的复积分的方法.

例7:计算积分为正向圆周|z|=2.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复积分计算方法都讨论了.从上述讨论过程可看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归纳,总结《高等数学》中积分的计算方法,以及和复积分的区别之处,找出解决问题的本质.整个教学中注意到了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脑、动手能力,课堂最后,留一些合适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此外,还要求学生找一些自己本专业里面的一些涉及复积分的问题去解决,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当然,布置一些相应的作业题是必需的,从作业中可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再对课堂教学加以改进.

以上主要探讨了复积分计算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希望这样的总结和归纳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学好复积分.

参考文献

[1]李红,谢松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环境保护的学习心得 篇十三

小学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非常感谢学校建立的家长学校,让我们家长在苦于孩子如何从幼儿园转型到小学学习、生活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的平台。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我知道了教育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科,值得我们终身不断学习。孩子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孩子人生道路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一天起,家长都寄予孩子能有一个家庭与学校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的新天地,使孩子将来能在德、智、体、劳方面全面发展。通过家长学校的熏陶、渗透,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任务之重,责任之大,现就本人课后的感受谈一点体会:

一、良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古时候有一句俗语:三岁看到老。说的就是习惯,可见一个人的习惯关乎人的一生。作为刚踏进学校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更加重要了。在听了学校安排的专家授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一课后,受益很深。她教育我们应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着手。课后,我专门给孩子购买了闹钟以养成他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习惯;放学后按时回家,及时做完作业,养成检查复习的习惯;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先阅读一下课文;睡觉之前整理好第二天的课文用具等。我还根据自已学习的习惯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生活、学习计划,根据表现好坏由父母打分,如果一周内各方面均优秀的话适当奖励他一下,如满足他一个合理的要求或带他去某个地方玩(类似于课堂内的盖红星贴苹果)。一个月累计下来,我总体感觉效果不错,孩子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尽可能地创造、优化环境

孩子在学校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和娱乐的环境。在家里作为家长也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适应这个环境。父母的言行、习惯、居住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责无旁待地承担地创造良好环境的责任。比如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尊老爱幼,和谐相处;少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家打牌、搓麻将等。给孩子作一些表率,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后,我们代表我们家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表示衷心的感谢!学习不可能一蹉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家长学校引导的各式教育方法和方式将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石角中心小学三(1)班

班主任

14.环境保护的学习心得 篇十四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程。过去的计算机课程侧重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以应用软件操作技术的学习为主要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学生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和学习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树立在信息化社会生活中健康的伦理道德等,在这里,计算机和网络等被视作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和资源。

世界各国进行的信息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问题解决。学生组成小组协同学习和工作,进行社会调查、实地研究、模拟戏剧活动、阅读、网上搜索和发表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符合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规律,从学生身边的信息谈起,逐步远及全球和未来,并与学科教学的内容相融合。

作为从事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走出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套用其它学科的教法的境地,迈向充满希望、充满探索、大有用武之地的新时期。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教学,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作为从事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走出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套用其它学科的教法的境地,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世界各国进行的信息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问题解决。学生组成小组协同学习和工作,进行社会调查、实地研究、模拟戏剧活动、阅读、网上搜索和发表等。

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精选模板【二】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精选模板【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

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精选模板【四】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精选模板【五】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

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

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

主要包括:

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上一篇:刑事辩论的总结陈词下一篇:2022劳动节晚会闭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