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答题技巧

2024-09-16

高考综合答题技巧(精选18篇)

1.高考综合答题技巧 篇一

高考理科综合应试策略与答题技巧

1.2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答题战略根据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提出下列答题战略:第一、高考理综试卷到手后,用5~10分钟时间(一般用发卷到正式答题铃响之前的时间)“通览”一遍所有试题,找出你比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试题,进而确定各科试题中,哪些题先答,哪些题后答的答题顺序。第二、确定学科的答题顺序。虽然理综试卷中,按选择题“生、化、物”、非选择题“物、化、生”的顺序排定,但答题时,未必按此顺序进行。你可以根据你平时哪个学科学的更扎实一些、实力更强一些或试题中哪个学科的题目更容易一些,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确定学科的答题顺序。但尽量减少答题中间的学科转换次数。第三、先答选择题,后答非选择题。这是因为选择题的难度一般比非选择题小。第四、理综试题的时间分配非常重要。许多同学由于答题战略上的错误,最后题没答完,难题没答上,容易得分的题目没时间答。因此,有关专家曾经提出“制定得分计划”的观点。

主观题(II卷部分)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情况,采用不同策略,可以按顺序答题,也可按先易后难顺序答题,但原则是一事实上要用有限时间,做对会做的题,得到更多的分。

对《考试大纲》所提供的样卷,对理综第一卷是生物、化学、物理,第二卷是物理、化学、生物。后一阶段学生针对这种试卷结构要做适应性的训练,第二个,按学科排部的这些试题难度是逐渐增大;第三,关于时间上,一卷上有21道选择题,不同地区选择题会有单项选择题和不定向选择题两类,每一小题都是6分,那么126分的第一卷答题时间应该大体控制在答题总时间是150分钟,每一分钟的时间应该至少拿下两分,选择题应该在2分或者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里面解决,到了后面计算题中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策略,每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要8、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第四是在理综考试时安排好各科答题所用的时间。要把每次考试都当成实际的演练,找到自己理综考试的问题所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从考试时间上最好依次控制在1、1、0.5小时上,也就是说生物应该保持在半个小时,至于先做哪个学科可按自己习惯,也可先答自己的优势学科及基础试题,不要在某一道难题上停留时间过久,使本来会的题目由于时间分配不好或者答题技巧掌握不好影响到理综成绩。

一、科学分配考试时间

理科综合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生物需20-25分钟完成,化学需50-55分钟完成,物理需要1小时完成,剩下的10-15分钟为机动时间,这是最合理的安排

二、做题顺序

如果自己比较自信,就从头到尾做;如果不自信,就可以有选择的先做自己擅长的。一般情况下,各科都不太难。只是因为有的学生在前面用的时间很多,后边相对简单一点的题没有时间做。而后面多是大分值的题。这属于时间安排上的失误。而有的题时间再充裕,也不一定做出来,这就应该主动地放弃,给可做出的题腾出一点时间。做题顺序有几种,如,先做各科简单题,再做难一点的,但是尽量不要分科做。因为读完一个题后,才能知道是哪一科的题,如果不想做,放过去,做下面的题,但是回过头来再看刚才这一题的时候,还得从新熟悉,那么读题就浪费了时间。所以只要挨着做题就行。

三、选择题怎么做

虽然是“选择题”,但重要的不是在“选”,不是看着选项去挑。应该明白选项对,为什么不对,改成什么样子就对了。养成推导的习惯,掌握过程,要知道是“因为是怎样的,所以才怎样的”。做选择时,不要轻易地把生活经验往物理题上套。应该用物理规律往物理题上做。选择题是做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Ⅰ卷的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以后复查。审题要细,对于选项是定还是否要有根据,充分利用单选的特点,用好排除法和推理法。选择题做完后,对部分试题要进行复查。由于开考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前三题往往错误率较高,必须复查;其他加标记要复查的题,若没有充分理由说服自己,最好尊重第一印象。复查后及时涂卡。Ⅰ卷总用时50至60分钟为宜。

四,二卷如何做Ⅱ卷的非选择题最好采用按顺序做与先易后难相结合的方法。先把自己有把握的题尽量一次性做好,再逐一攻克难度较大的题。认真阅读时,要看见、看懂每一句话,关键的每一处提示,可做简单的勾画。仔细审题时,要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综合,弄清试题的考查意图。书写要规范,表达要清楚。在做好会做的题的基础上,关键是处理好半会半不会的试题,尽量争取多拿分,哪怕只写一个方程式或公式。对于从来就不会的题(或某几个小问),果断舍去。

注意物理:从容易题入手,从有把握的题入手,尽量不在一题上耽搁过长时间。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尤其注意审题,在审题上多花些时间是值得的。最后: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试题就得有坡度,解析就应有层次。所以在试卷解析过程中应力求条理清晰,因果明了,有理有据有结果,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这一点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往往把计算论述题做成了填空题、选择题,以为有结果就会有高分。从历年阅卷情况看从来都是,分点、分步、分层给分,仅有正确结果肯定得不了高分,甚至不一定能得分。

总之,按顺序做按分值做,前面的化学,生物在认真做,保证对的前提下,提高速度,一便留给物理时间思考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理综试卷,由于它包含三个学科试题,所以在考场上一定要考虑好时间分配,选择题大的安排50~60分钟左右完成,非选择题大约安排90~10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做题时,对容易题力求全对,中档题少丢或不丢分,五分钟找不到答题思路的难题可暂时放一放,不要耗费大量时间,以免影响去做其它题。

2.高考综合答题技巧 篇二

学生在答卷解题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分值是由于以下的因素而丢失的:简答题的表述不是不够科学、准确、规范、严谨, 而是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等;计算题存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数字的问题;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没有符合关键理论;审题时急于求成、马虎草率, 还没理解题意就答题, 没有注意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句等;没有根据要求回答。因此,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自始至终要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养成。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注意以下环节:

一、审题

“出题人是精明人”。高考试题中往往有多个信息点 (包括卷首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 大题指导语, 题中明显条件和隐蔽的弱信息如正确、不正确等相关要求类;无色、酸性等限制条件类等) 。如果遗漏或看错, 则使一切努力变为徒劳, 造成无谓的失分。审题是最大的障碍:应学会抠题眼, 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 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 然后仔细琢磨, 体会命题意图, 降低过失性失分。具体做到“四要”:

(一) 要理解关键字、词、句, 一个逗号一个逗号地读题。

如正确、错误,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结构式、电子式等等, 特别注意括号中给的信息。如果没有用的话出题者是不会给大家的。

(二) 要边分析边写出题中的所有反应或信息。

(三) 要明确题中所给的现象和数据。

(四) 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为此对Ⅰ卷的信息点可用笔打点或横线加以强化, 也为以后的检查速度奠定基础, Ⅱ卷虽不能做明显的记号, 但可通过反复读记达到强化信息点的目的。

二、规范用语,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阅卷人是挑剔人”。这是同学们在考试中失分较多的地方, 但又是学生高分不可轻视之处。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 而是比谁做得准。而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所以我们在平时做到认真、认真、再认真, 考试才能简答完整, 要点准确, 语言简练。

三、解题速度的控制

慢工出细活, 虽准但综合效率差, 快可节省时间, 但过快会使审题匆忙、看漏、算错、写错等势必增多, 得不偿失。因此平时训练应根据具体情况, 结合自己实际, 在保证审题仔细全面、分析透彻、计算准确无误的前提下, 尽量提高解题速度, 如书写尽量简明扼要, 不拖泥带水, 简答题写好“得分点” (要点) , 总之尽量做到审题要慢, 答题要快。

四、科学地分配时间

理综时间是150分钟, 平均每一学科分配50分钟, 化学试题是7+3+1, 即7道选择, 3道必做题, 1道选做题。个人情况不同, 解答各类试题所需时间就有差异, 合理分配时间就会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得分率。Ⅰ卷的化学选择题, 一道题平均分配时间1.5~2分钟, 主观题每题平均是8~10分钟。平时训练自己就要把握住时间, 1~2分钟, 8~10分钟大约多长时间, 如果还有拿不下来的大题时, 可实施分段得分策略, 会多少, 写多少, 能得几分算几分。因为就今年阅卷情况来看, 评分细节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五、临场考试的灵活处理

高考中, 总会或多或少地设置一些既可巧解巧算甚至不算就可推知的题, 又可用常规方法解答的题。显然, 巧解巧答节省时间, 常规解答浪费时间。因此做题时, 切不可拿题就算, 应先审视之后再动笔。

六、草纸的规划

高考中每科都发一定数量的草纸, 如何科学地安排和使用草纸也是有学问的, 东写一式、西画一笔, 哪里有空往哪里挤是不可取的, 一是不利于检查, 二是为检查 (重新验算等) 增加了时间, 从而造成时间的浪费, 因此草纸的使用应当规划好, 开考前大致分好区, 按题号整洁地列式计算, 保留好原始算式、分析过程等。这样在逐题检查时才有原始依据, 又快又准, 可以说这是历年优秀考生的成功经验和考试技巧之一。平时我们在使用草纸时就应做到整齐有序, 不杂不乱。

七、压轴题的分解处理

对中等程度的考生, 对难题或压轴题即使不能做出全题, 也力争把能解出的部分搞定, 得到相应的分数, 哪怕写几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给出的条件列几个有关的方程也好, 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总成绩。

总之,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积极端正的态度, 是决战高考的保障。十年寒窗, 就此一搏, 我们一定要深信“爱拼才会赢”。

摘要:化学作为高考科目之一, 其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总分数, 本文拟对高考化学的答题技巧作以阐释, 以期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3.2015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篇三

1.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顼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又叫最佳选择题,解题有己选和排选两种方法。

如用排选法,注意可能有两个以上已确题肢的,一定要留意选择最直接体现题干的那个肢。不定项选择题,失分率比较高,要认真读懂题目,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和“关联词”;阅读题肢,明确题肢的“迷惑性”;还要注意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挂钩,仔细判断这个题肢该选还是不选。

选择题应该在考试时头脑最冷静、最清晰时仔细完成,切忌在答题过程中随意改动选择题答案,不少同学都曾吃过亏,改动答案几乎全改错的,所以改动要慎重。

2.非选择题即文字题,包括填空、简答、分析说明和论述题。

(1)简答题包括时政简答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简答题,联系实际简答题的要求是:

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弄清设问的方向和答题要求;

②理出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安排好答题顺序;

③遇到题目中有开放性小题,答题既要有基础理论的依据又要有创意,切忌随意答题。

(2)分析说明题又分材料分析题和图表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中几则文字材料,有时是同一主题,有时几个主题并列,答题时注意:

①要仔细审读材料,理出层次;

②找准相应基础知识;

③相关原理的阐述要准确全面。

图表材料题由凡幅图表或一幅图表和若干文字所组成,图表或文字间可以存在内在联系。答题时要注意:

①详细阅读图表,做到标题、时间、栏目、内容、注解“五读俱全”;

②运用相关的基本原理对图表中的问题作理论分析;

③根据题目的指令,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言之有理且可以具体操作。

(3)论述题其实就是一篇议论文,一份艺术作品。

答题要坚持规范化答题要求:

①确定总论点(根据)和分论点(政治或经济具体知识),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②运用课本知识、原理、观点分析问题,理解背景知识的时代性、必要性或现实意义,答题的起点要高,不能就事论事;

③用事实分析说明(包括史实、事实或数据等),答题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据;

④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表态既要联系实际又要紧扣题意,不要空喊口号。

4.高考综合答题技巧 篇四

例1、阅读以下材料: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中国近现代史上共有过多首国歌,较具代表性的有:

材料一: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

“东亚开化中华早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国荣光

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①歌词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是什么意思?

材料二:1920年段祺瑞政府选用的国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

“卿云灿兮

纤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日复一日)。”

②此歌未能广为传唱,为什么?

材料三:1924年,孙中山给黄埔军校写的训词为:“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久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训词鼓励黄埔师生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就以此作为国民政府的国歌。

③歌词中的“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成立时的纲领有哪些不同?

材料四: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政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新国歌,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1935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蘸激情谱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

④歌词中的“敌人”在当时是指谁?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答案:

①推翻君主专制,学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

②此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粉饰太平,遭到国民的唾弃。

③反帝,主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节制资本。

④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中外知识类比分析

在近几年历史高考中,知识和能力立意已成为高考的大方向。提高高三的复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尤其重要。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力求夯实知识基础,练就学科能力。

首轮复习,考生必须理清单元知识,把握阶段特征,挖掘各个考点知识,掌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理解其基本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将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中外知识进行类比分析,以突出各自的个性特征。

例如,2008年是戊戌变法110周年,复习“戊戌变法”时,明确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除了解其背景、过程、结果外,还需了解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机遇。

同时,还可将它与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比较。也可与世界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等进行比较。

在复习中,除正文部分外,学生还要注意前言、大事年表、材料、图表、注解、习题、黑体字等,以免造成知识上的遗漏。

复习要联系现实。例如:2008年是戊戌变法11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因此复习中应注意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变法。

中日关系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007年是抗战全面爆发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因此更应注意。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上的中日关系、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现代史上中日关系的演变。注意分析近年来日本国内极右势力十分活跃的主要原因。

5.高考综合答题技巧 篇五

很多考生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对听说能力训练不够充分,容易产生心理紧张等情绪。这时考生可做做深呼吸,放松心情,使自己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如果某一句话听不明白,暂时放弃,以免影响后面的答题。

听力测试的每段对话或讲话的考点都要集中在一些主要信息和重要细节上。考生应该在时间运用方面有超前意识,充分利用有限时间扫视或快速浏览试卷上的问题以及选项,先对材料背景进行了解。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听,这样事后就可以集中主要精力去捕捉问题所涉及的有关信息。

在听力材料较长,干扰项也较多的情况下,学会边听边做笔记尤为重要。考生应该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来速记,将诸如年、月、日、星期、钟点、年龄、价码等数字和关键词尽量记下,并做好必要的换算,对于人名和地名可记下首字母或汉字,这些对于提高正确率大有帮助。

考生要注意转折、让步、否定和虚拟语气的特殊句型以及时态的转换,要学会透过转折和让步把握说话者的真正意图。掌握虚拟语气的各种句型及在具体语境下的使用对理解听力材料很有帮助。

短文或独白的主题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句首,偶尔也出现在句中或句末。主题句往往是一篇听力材料的中心思想,文章中的其他内容都用来说明和发展主题句。如果考生从问题和选项中已看出该题测试点为主旨要义、标题、中心思想及作者观点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听清主题句尤为必要。

在考场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抓每一个字,即不要奢望听懂每一个字,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做到对内容的整体理解。

2、 拿到卷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时间阅读试题选项,建立预期,预测谈话大致内容。

3、 短对话,答案多在第二个人说话中出现;长对话,短文听力,要先抓住开头的前几句,这一般是主旨题的答案所在,而结尾处往往会再次呼应。中部往往是细节题。

4、 抓中心词,两次以上连续重复出现,对应某一题干选项中的答案,一定要提高警惕。

5、 遇到数字和时间等信息,要随手记笔记,有助于选项中的数字听力题答案的准确无误。

6、 听完回忆对话内容时,运用归纳、推理或计算等方法,用已知导出未知。

高考英语得分技巧

1.英语…作文塞一句倒装句…多加好几分…比啥都好用…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这句无论什么作文都能用上,瞬间提高一个档次。

2.新课标英语完形看到share果断选上。改错看到and改成but。

3.英语改错错误类型. 动词必有一个 名词必有一个 冠词必有一个 词性错误必有一个 代词必有一个 逻辑关系错误必有一个 必加一词 必删一词 主被动可能错 介词搭配可能错 要注意用两行写成的句子 大概这样

4.英语阅读理解,问作者态度一定选objectively~还有众屌丝们,高考的英语阅读都是比较积极的,理智的,所以响应的题都应该选积极的。

5.英语阅读出现MUST,ONLY.NEVER一般都是错的。根据高四的楼主刷过的上百套英语试题,我觉得这个很中!

6.英语会有一辆题阅读涉及到infer,每当看到这个词语只需要看选项原文没有出现过的那一句基本就是了

7.英语选择题非谓语动词过去分词考的概率大,实在做出来就判断主动,被动,关系,一般都对,一分啊!

8.考察倒装句,一般四个选项,两个不倒装的选项排除,剩下两个一个带助动词一个不带。从来都是有助动词的对,这个楼主屡试不爽

9.英语单选有before一般都选它

10.英语单选whatever 与no matter what,之类必选whateve形式,确实啊这个,遇到五六次了

11.what is more而且。这个无论什么作文都能用上

12.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act that .....事实不容否认....。这个百分之八十能套上。

13.当然,为了提高档次,可以把作文里的important 换成significant ,把very 换成extraordinary ,高级词汇,屌丝装13必备

14......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唉,这句用到挺不错的。什么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5.结尾用的,i hope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will helpful and wish you have a good journey ,这句很长时间没背了,应该没错吧?有的话指出。

6.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篇六

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1)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2)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时间——负担的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等。

(3)上层建筑因素:包括中央集权、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重要制度,重农抑商等经济制度,还有宗教、文化等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4)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和安定。

(5)地理条件因素:如江南和西北的差异等。

以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例,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生产力因素——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

(2)生产关系因素——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上层建筑因素——各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

(4)社会环境因素——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7.浅谈高考作文的答题技巧 篇七

一、多多积累写作的素材

因为生活阅历、经验等方面的制约,往往使高中生处在缺乏素材的尴尬境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中生来说要阅读教材中所选的绝大多数文章。因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文字优美的经典之作,不论是写作技巧还是思想内容,它们都有诸多可借鉴的地方。同时,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写作板块,不可以完全按照阅读相对应的单元写作要求来进行作文写作。我们要把阅读教材作为典型,在阅读的内容上有延伸、在写作的技法上有借鉴、逐步地进行作文迁移训练,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写作技巧,在内容上进行吸收和升华。

二、自由写作,不拘泥于形式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都是按照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作文。这无形中使得我们的思维与想象被束缚,使得很多学生常常难以下笔,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很多人在限定之中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严重地影响了很多学生的创新性写作。因此,为了培养自身的创新写作能力,我们不妨放开书本,放开相关束缚,进行自由的创作,写自己喜欢的、自己擅长的一类作文。在自由的写作氛围里,自由地发挥,自由地抒写,这样既激发了我们的写作兴趣,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三、重视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

很多高中生都反映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作文成绩一直都提高不上去,其实自己的观察后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较差,缺少良好的书写习惯,不能够和有意识对段落进行组织,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值得注意的表达方式。有的学生在书写的时候不认真,非常的凌乱、潦草,随手就进行涂改,在进行造句时也不上心,不经过思考,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根本就不去考虑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词语。还有的部分同学不善于构思,因此,常常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写写就不知该如何继续,导致卷面凌乱。另外,还有的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对标点的运用十分的不重视,很长的一句话连标点符号都不标注。好的标点是文章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缺少标点符号的引用,使得作者的态度和情感都不能得以准确地表达出来。准确地使用标点能够使文章增添很多的魅力和情感,能够很好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对情感进行表达的重要工具。

四、明确题意,确定写作的主题

写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题意审清,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从命题材料的整体上进行把握,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然而不少高中生似乎已经习惯了对一个侧面或是一个角度进行选择来进行文章的构思,所以一看到命题作文,虽然题干中要求要对角度选准,但是却很少进行关注。习惯用自己熟悉的字词或是句子来表达命题材料,这更加容易跑题或是偏题,因此,很多学生一见到命题的写作中虽然写的是要“选准角度”,但在脑子里就却蹦出要从材料的整体规定性出发,对材料的整体语言环境顾及,努力要对材料的中心和主旨进行把握的立意原则。一般来看,文章的中心角度时材料的整体含义、文章中的中心事件或人物、命题者的思想等;而角度则是文章中某个任务或是事件的侧面立意,从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中所蕴含的意思着手就能够差不多贴近主题了。

五、学着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类,就是指要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小处着手,从小处下笔,着眼于大处,利用小的角度与事件体现大的主题。这样的手法通常都是从平时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和小细节中能够得以体现,因此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利用小的事情来对大道理进行阐述,同时适当的融入议论和情感,对社会意义进行深刻的揭示。不少高考生不知道该怎么进行记叙文的书写,就是由于自己没有经历什么大的事件,也没有经历过跌宕起伏、丰富的人生经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但是高考的作文很多时候却和社会事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事实上来看,写作的根本原则是要对真情进行抒发,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常常却可以体现出最为真实的情感,毕竟真正经历过大事件的人没有几个。手中握有大材料当然好,但由于年纪小、阅历浅,大材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我们生活的小材料有很多,就是需要大家有一个发现“美”的眼睛。这祥,我们就能在作文中左右逢源,“花腐朽为神奇”。

摘要:写好作文,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对于高考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是每个高考学生都必须重视的话题。本文分别从积累写作的素材;自由写作,不拘泥于形式;重视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明确题意,确定写作的主题;学着以小见大五个方面介绍了高考作文的答题技巧,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参考。

关键词:高考作文,答题技巧,以小见大,积累素材

参考文献

[1]孙蔷华.高中作文写作技巧创新研究[J].中学语文旬刊,2012(10).

[2]张红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训练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8.高考地理答题规范与技巧 篇八

一、地理试题答题要求

1.准确运用术语,防止答题口语化。

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较多而且复杂。例如,在描述地形时,如果能将“地形平坦、地势崎岖、山高谷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等术语准确应用于对相应地形的描述中,就能获得高分。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忽视对术语的积累和运用,从而导致在答题过程中误用或错用专业术语,遗憾失分。

2.夯实基础,理清答题思路。

从近几年全国和各省区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其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已成为趋势。例如,2011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考查了城市和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2012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考查了黄河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开发条件与问题;2013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考查了美国与中国棉花种植区位条件差异及美国西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典型试题的作答要点和思路。

3.严格审题,抓住关键信息。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之一。审题是答题的前提,但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普遍出现审题不细心、思考不全面的现象,从而造成失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审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按照“审图文材料——审设问——审设问间联系”的步聚,获取答题线索,最大限度地为答题提供帮助。

4.重视图表,获取有效信息。

图表是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无图不成题。学生在考试中常常因粗心大意、答题仓促而看图不仔细、不全面,不能准确理解图示信息,抓不住关键信息或关键词。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图表解读方法的教学,增加图表型试题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5.答案要点全面,重点突出。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因知识掌握不全面,或对试题材料和问题分析不细致而出现答题思路混乱,最终导致答案要点不全、扣题不准、脱离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强化审题和答题训练,使学生做到答题规范化。

二、地理试题答题技巧

在解答地理试题时要运用学科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防止漏题、漏答,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条理化,体现出逻辑性,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以下答题技巧。

1.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拿不准的内容,在不影响答案完整性和得分的情况下应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而形成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可以模糊回答是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

2.多与少的技巧。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内容要准确、有条理地书写,并且要注意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全面性。高考评卷的原则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因此,我们不妨坚持多写、多分点作答。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写上去;多分点作答,即分要点答题,高考评卷时,教师往往是看要点、看标题给分,分点答题可以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少给分。

3.主要与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如果实在没把握,就主次一把抓,把自己认为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点都写下来。

9.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篇九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10.高考各科答题技巧 篇十

中华中学教师汪永亮:“精彩题目一半文”,标题最重要,起个漂亮的标题,能把阅卷老师吸引,印象分会较高。另外,作文本身要有内涵。今年高考作文应该不会脱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3个大方向,考生写文章时一定要写得贴近生活,凭空想象、脱离实际的作文得不了高分。

数学 计算题证明题要把步骤写全

南京一中教师郑敏:计算题、证明题要尽量把步骤写全,这样容易得分,比如: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般步骤是先在图上画出这个角,然后证明这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最后再进行计算,跳过中间任何一步都会扣分。另外,后面的大题一般第一问较简单,应先把第一问做完,如第2或第3问较难,也不要空白,尽量把可以求到的相关数据写上去,或许可以得分。

英语 改错题中要正确标注符号

中华中学教师李学明:改错题中,插入、删除等符号必须按照规范来标注。如插入符号“^”应该标在右下角,不能标在右上角。

同时,答案也要书写规范,否则不能给分。书面表达书写要清楚,常用词千万不能写错,语法错误要尽量少出。如果学生基本功较差,尽量用简单句写,用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书写尽量少涂改,有时间最好打草稿。

历史 材料题以材料中有效信息为主

金陵中学教师张铭:答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教材,文字要简练完整,回答问题时要看相关材料,看分数回答要点。另外还要注意题目提出的要求,如让你“依据材料”,就是说这个题目答案可从材料中提取,同时要结合课本中的观点或者看法。对于主观题,考生要在落笔前稍作思考,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次要的写在后面,自己都拿不定的放在最后。关键词一定要用专业术语,如“罗斯福新政”不能写成“罗斯福改革”。

政治 答主观题先要进行理论概括

金陵中学教师王鼎宏:理论概括后要紧扣题意对理论进行阐述,重要理论在前,有关的理论点到为止。试卷所用的原理一般不会重复,有时会有交,考生如觉得两个题所用理论相同,应考虑一下自己思路是否正确。有些题目给的材料中有几句话,中间用分号隔开,这可能是一种信号,一句话就可能是一个答题要点。考生答题要简明扼要,语言要有时代气息,如可巧妙运用“执政为民”、“和谐社会”等词。

生物 填空要看清题目不能答非所问

金陵中学教师胡红彬:主观题分填空和简答两部分。填空时要看清题目,如有的学生会把“微生物代谢调节的特点”,答成调节的方法。另外,概念书写注意准确规范,从去年的试卷看,有的考生多写了反而被扣了分。另外少写错别字,有学生把显色反映中呈现出的“砖红色”写成“红色”就不能得分;一些化学试剂名称写错也不能得分。简答题要用书面规范的语言。表述现象时候要描述出现象背后的原理,这样会容易得分。

物理 计算题要注重计算过程

金陵中学教师黄皓燕:选择题按去年评分标准,少选会给相应分数,但多选不给分,因此考生实在没把握时对某一选项可干脆放弃,只选能确认的,这样较保险。主观题主要是计算题和实验题。计算题要把原始表达式用准确符号书写出来,要写明代入数据的过程,最好将整个思维过程书写出来。如计算题最后答案正确,但没有过程,按去年标准此题不给分;如有计算过程,答案不正确,也能相应得分。因此做计算题既要注意结果,更要注重计算过程。实验题步骤应该写完整,尽量少涂改。

地理 对地图的考查始终是重点

中华中学教师张惠芬:对地图的考查始终是重点,试卷中读图分析题量重,考生审图后应选中相关内容,结合书本再根据自己理解答题,地理术语要运用准确。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比如按去年的阅卷标准,双选题每题3分,只选一个答案,如正确得1分;选两个答案,若其中一个错误,该题不得分。

化学 方程式一定要写准确

11.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十一

关键词: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问题提出

高考试卷中的地理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一种形式。在安徽文综试卷中,地理选择题在地理试卷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分值几乎占据总分的40%以上,可见很好地完成地理选择题在地理高考中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地理选择题的答题成绩呢?通过对历次高考地理考试中学生所做选择题答案的研究,笔者发现,除了学生不能够熟练、准确地分析相关问题以外,造成学生地理选择题解答难得高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解答各类地理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多为连题型选择题和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三、应试策略与技巧

首先,认真审题,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然后,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最后,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四、常见的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1.直选法

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优选法

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選项。

3.排除法

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4.图示法

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

5.转换法

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6.逻辑推理法

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五、选择题类型及其上述方法运用

1.最佳选择题

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2.正误选择题

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3.因果选择题

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5.组合型选择题

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6.选择题组

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本文首先介绍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命题规律,然后介绍应试策略与技巧,最后介绍选择题题型及其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2.高考综合答题技巧 篇十二

一、阅读理解的目的

近年来, 国内高考NMET试题短文阅读理解共计45分 (含补全对话5分) , 是分值最高的一道大题, 为什么这种题的分值这么高?其训练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体会, 我们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点。

(1) 提高学生对书面外语的阅读能力, 即懂得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进而提高阅读速度。

(2) 提高学生对书面外语的理解能力: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 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及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 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及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 阅读能力直接为阅读服务。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演化。这就是阅读与理解的辩证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这一关系。

二、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

NMET阅读理解题, 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对话等, 涉及社会教育、风俗文化、史地知识、科技、政治、经济、日常生活、传记、人物等诸多方面。这种试题题型一般包括一些信息题、是非题和推理、演算题等。其测试的重点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 字面理解试题 (literal comprehension)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试题, 其特点是答案明确具体, 一般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如辨认文章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人物的外貌特征, 它们与事件的因果关系等。

(2) 推断理解试题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这种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结构, 掌握所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及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 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的意思, 也要理解深层次的含义、弦外之音, 分析作者提出的观点、态度, 进而从字里行间推测作者没有说明的意图、含蓄的内容, 从中悟出作者的目的。

(3) 综合评价试题 (evaluation)

这是阅读理解中最高的一个层次, 它要求学生能凭着他们应有的常识、价值观, 充分运用阅读材料及自己的阅读经验, 对阅读内容作出自己的分析与评价。

三、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及步骤

阅读理解不存在语法问题。答题时只能根据文章意思进行判断。在一般情况下, 阅读理解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先通读全文在答题。

(2) 先看题目及四个选项再读全文。

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方法, 在阅读中, 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或句。千万不要纠缠于文章中的某些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大意。要紧紧围绕五个wh-questions, 即when, where, what, who, how来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 迅速地查找需要了解的信息。因此, 做题时我们一般采取的步骤如下:

(1) 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 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细节。

(2) 对文章后的题目, 要逐项进行分析比较, 排除非正确项, 从文章的本意中寻找答案, 要忠实于原文, 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思想为根据, 想当然地进行判断、选择。

(3) 确定你所选的正确答案的内容能落实到文章的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句子。也可以利用排除法 (否定法) , 最后确定一个正确答案。

(4) 在做科普、史地知识短文 (客观真理性文章) 时, 可以联系平时学到的知识进行选择判断。这也是高考阅读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

四、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十几年的教学经验, 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逐字逐句地阅读。

2.左右摆头。

3.小声朗读或在心里默读。

4.过分重视细节, 忽略对文章整体理解。

5.缺乏自信, 过分依赖词典。

五、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知道了阅读理解的目的、考查的重点、答题的方法及步骤, 也了解了学生存在的问题, 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1.选择阅读方法。

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及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2.要树立自信心。

不要一遇到生词就退缩、就查字典, 要学会充分利用上下文, 上下句来推断出该词的意思。也可以利用构词法 (合成转化和派生) 来猜测。

3.抓住核心词。

要想准确、明了地理解文章, 我们则要把着眼点放在核心词上, 放在理解句子内部结构的关系上。

4.抓住主体句。

在多数文章中, 开篇的首句或前几句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而每一段的首句或末句就为该段的主题句或核心句。

5.适当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每周除了五节英语课外, 很少有机会接触和使用英语。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 他们又不十分重视英语之一学科的学习。因此有必要进行强化训练。我们的做法是:“每天五分钟, 天天跟我学。”我们利用每天上课前的五分钟对学生进行阅读强化训练。每次一篇, 后附几个问题, 做完后统一给出正确答案, 解决疑难问题, 不留后遗症。

6.激发兴趣, 学会“觅食”。

13.高考生物答题技巧 篇十三

北京市的命题特点鲜明,解题存在一定规律性。依据、北京高考生物卷可知每道题的考查形式及考点如下:第1、2题一般考查基础知识;第3、4题重点考查实验分析、文字或图表等信息的获取,其中通常有一题为进化及生态相关知识;第5题一般为基本实验和选修知识的考查;第29题主要是实验分析与探究能力的考查;第30题主要以实验为背景,考查遗传和变异相关知识;第31题通常是以科学实验研究资料为背景,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可以归类练习北京市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例如学会第29题实验探究与分析题的一般分析流程,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

二、从错题出发进行查缺补漏

针对性的学习永远比盲目的刷题要有效率。生物考察的知识点很有限,将自己错过的习题重新做一遍,将知识点弄懂弄透。另外寻找归类的习题册,针对自己的错误题目,寻找相关题目强化练习。

三、重新梳理一遍核心概念、核心过程,掌握专业术语

以考纲出发,结合课本,对每一个核心的概念和过程进行深入理解,必要时可以自己默写一遍,然后对比辅导资料,那些自己不熟练的或者遗漏的,就一定是自己薄弱的。

四、注重答题规范

14.高考英语答题技巧 篇十四

首先对原文材料迅速浏览,掌握全文的主旨大意。因为阅读理解题一般没有标题,所以,速读全文,抓住中心主旨很有必要,在速读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捕获信息材料。

其次,细读题材,各个击破。掌握全文的大意之后,细细阅读每篇材料后的问题,弄清每题要求后,带着问题,再回到原文中去寻找、捕获有关信息。

要善于抓住每段的主题句,阅读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捕获到的信息,要做认真分析,仔细推敲,理解透彻,只有这样,针对题目要求,才能做到稳、准。

15.高考综合答题技巧 篇十五

笔者从这些考题中抽取部分典型试题, 分别就设问方式、考查角度及核心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具体如表1 所示:

通过以上梳理可知, 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者的重点关注对象。抒情方式、描写方式等表达方式, 虚实关系、情景关系、动静关系、烘托、渲染、象征等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比拟 (拟人、拟物) 、用典、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是常见的命题切入点。因此, 笔者有理由相信, 在未来的高考中, 这些表达技巧还会继续被重点关注。

然而, 这一事实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考生在高考答题中仍然经常出现似是而非、沾边挂角的情况, 要么扣题不准, 要么要素不全, 因而失分严重。究其原因, 从考生自身来说, 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表达技巧概念分辨不清;二是对具体手法的效果分析不透。

笔者在梳理过程中还发现近些年对“表达技巧”的设题角度也相对稳定,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明察、暗访、比较、探究四大类。基于此, 为了让备考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笔者抛砖引玉, 结合实例来具体分析答题误区的纠偏策略, 以就教于方家。

一、“明察”设问实例及纠偏策略

明察, 即命题者对考生进行表达技巧的直接考查, 典型的设题方式为:请简要分析整首诗 (或某联) 的表现手法, 或分析某种手法的妙用。常见答题步骤为:准确指出某句 (或某联) 使用了何种技巧, 再结合诗句阐述使用这种技巧所取得的表达效果。2015 年高考以这种方式设题的试卷有天津卷、安徽卷。下面以天津卷为例进行分析, 试题 (注:已简化, 下同, 不另注) 如下:

雨过至城西苏家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 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 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 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 都城谁是得闲人。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误答典型】使用了对仗的艺术手法, 把雨中春天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生动。

【思路纠偏】答题切忌急于求成。审题不细、思虑不周、赏析不透, 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因素。此类题目如果从单一角度入手答题, 即使分析得再具体、翔实, 也不可能得全分。正确的做法是仔细品读全诗三到四遍, 列出捕捉到的艺术手法, 再结合全诗进行推敲验证。另外, 在答出艺术手法的同时, 还要结合诗句稍加分析, 不能仅列出各种抽象的手法概念。

【答案要点】①对仗, 如“花飞”对“柳拂”, “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 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 (运用通感) 进行描写, 如“衣袖红香湿”。

【提分要点】对表达技巧类题目而言, 答题时首先就应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 看看使用了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然后再从情景、动静、虚实、点面等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二、“暗访”设问实例及纠偏策略

暗访, 即通过“炼字”或“度句 (炼句) ”等方式来考查表达技巧, 因为这些字、句的背后一般都暗含着某种表达技巧。典型的设题方式为:简要赏析这首词的某联, 或对某联中的某字 (或妙处) 作简要赏析等。答题步骤为:反复品味所选的字 (句) 的妙处, 列出所使用的表达技巧, 再回到原诗, 看其是如何使用的, 最后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15 年高考以这种方式设题的试卷有广东卷、山东卷、湖北卷、重庆卷。下面以广东卷为例进行分析, 试题如下:

早过大通驿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 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 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 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 斟酌在荆关。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请作赏析。

【误答典型】诗句中的“软”与“清”相对, 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把江水的柔波写得非常形象。

【思路纠偏】诗中“软”意为“柔软”, 是使动用法, 既写了风很柔软, 又写了这种柔软的风使得一江之水也变得温柔起来, 进而体会到此字使用了拟人、双关或通感等手法。

【答案要点】“软”字一语双关, 使用了拟人、通感等手法。既写出了微风轻柔, 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 使江水变得温柔绵软, 微波轻漾。 (答出手法1 分, 简要分析2 分)

【提分要点】重点关注句中的形容词、动词、数词和虚词, 这些词往往是作者精心推敲的点睛之笔。炼字 (度句) 题应首先明确试题要求, 然后指出此字 (句) 的意思, 分析此字 (句) 所使用的手法, 接着分析“这个意思”在全句 (诗) 的表达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比较”设问实例及纠偏策略

表达技巧比较题信息含量丰富、题型灵活、难度相对较大, 应该在平时学习中多加练习。典型的命题方式为:两首 (或以上) 的诗歌就写景角度、抒情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进行比较, 或者是同一诗歌中同一描写对象所使用不同手法的比较。答题步骤为:先分别指出比较对象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再分别结合所属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进而对二者进行比较。2015 年高考以这种方式设题的试卷有新课标全国Ⅰ卷、北京卷、浙江卷。下面以新课标全国卷Ⅰ为例进行分析, 试题如下: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 私向梦中归。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 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误答典型】两首诗都写出了边关塞外环境恶劣, 条件艰苦。所不同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重点描写了雪势之大, 而本诗歌则强调塞外的荒凉。

【思路纠偏】问题考的是“不同”, 所以答相同纯属多余;其次, 所比较内容简单含糊。从这首诗标题中的“将”字可以看出, 作者此时尚未到达边塞, 诗中对边塞的景物描写是听闻所得, 是间接描写;而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 作者已身在边塞, 所写边塞景物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 是直接描写。

【答案要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描绘眼前所见之景, 属直接描写,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句描绘出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这首诗则是通过联想、想象进行间接描写, 用“春风曾不到, 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描绘出边塞连年飞雪的恶劣环境。

【提分要点】按照试题要求, 找准比较角度, 重点从修辞手法、肖像语言、动作行为、心理变化、动静关系、虚实角度、正侧描写 (或直接间接) 、环境作用、意象选择、格调氛围、时间先后 (如晨昏冬夏等) 、远近高低、点面结合、声色描绘等方面寻找比较点。

四、“探究”设问实例及纠偏策略

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在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颇受重视, 一般对考查内容只作简单角度提示, 并不限定具体范围。2015 年高考以这种方式设题的试卷有新课标全国卷Ⅱ、江苏卷、福建卷、四川卷、上海卷。典型的设题方式为:简要赏析某联的写景艺术, 或从某某角度赏析某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或表达效果如何) 。答题步骤为:细读全诗三到四遍, 按照试题要求, 确定表达技巧的探究点, 分析其作用, 再用具体诗句简单阐释表达效果。下面以江苏卷为例进行分析, 试题如下: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 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 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 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 认得诗人在此间。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误答典型】诗人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仔细描摹, 把环境的幽美、心情的闲适描绘得淋漓尽致。

【思路纠偏】写景艺术是个笼统的概念, 许多同学受知识储备所限, 对艺术手法的探究只能浮于表面, 浅尝辄止, 简单梳理几个意象, 再拼凑一些大而无当的术语。这样, 得分当然不高。就这首诗歌而言, 可从描写和抒情两个角度分析幽美的环境是怎样描绘出来的, 闲适的心情又是如何抒发的, 在“知其然”的前提下, 要尽量答出“知其所以然”。这样, 探究才能深入。

【答案要点】选取景物, 铺陈描摹 (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 ;移步换景, 富有层次 (由远及近、由外而内) ;虚实结合, 寓情于景 (通月朗、待春还) 。

【提分要点】除了可以参考上文“比较”中的“提分要点”来确定探究点外, 还需要考生在鉴赏诗歌时积累知识, 修炼内功, 提升概括、分析、表达能力。

摘要: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者的重点关注对象。然而, 这一事实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考生在高考答题中经常出现似是而非、沾边挂角的情况。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表达技巧概念分辨不清;二是对具体手法的效果分析不透。其实, 近些年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设题角度相对稳定,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明察、暗访、比较、探究四大类。

16.从一道试题看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篇十六

2011年湖北文综卷尤其是政治试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很好地贯彻了教学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与去年相比,试题呈现了稳定性的特征。

这种稳定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试题结构、试题长度、试题难易程度1、阅读量与信息量等几个方面。可以说做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字当头”。

2.重视基础而不忽视能力,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众所周知,湖北卷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的题目直接来自课本,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38题的第(1)问:“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实际就是对课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虽然湖北卷是面向大纲区的,但只要你细细研究近几年湖北的高考试题,你不难发现试题在给大纲区的教学考试以正确引领的同时,也在逐步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题呈现出的创新性、灵活性和“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不忽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同时,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试题不回避热点,呈现明显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以能力立意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2011年高考湖北文综卷政治试题部分,尤其是第38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同时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也为我们2012年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下面仅以第38题为例,对2011年高考湖北文综试题进行解读。

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 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8分)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12分)

答案(1)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2)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反作用于生产活动。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生产发展。

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维护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其积极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推动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1.西藏和平解放的伟大意义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伟大首都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驱逐了帝国主义在西藏的残余势力,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和统一,打破了西藏社会长期停滞落后的局面,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光明和希望的种子,为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基础。从此,翻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 开辟了西藏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新时期,在西藏发展史、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2.西藏和平解放的巨大成就

经过60年的不懈奋斗,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巍然矗立在世界之巅。经济发展实现飞跃,政治文明开天辟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社会局势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3.西藏和平解放给我们的启示

(1)60年峥嵘岁月,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西藏60年的历史巨变,饱含着党中央的深情关怀,西藏始终在祖国大家庭中繁荣发展。西藏60年的发展进步,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

(2)西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是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西藏,任何搞“西藏独立”、分裂中国的图谋都必然注定失败。达赖集团开历史倒车、梦想恢复封建农奴制度的图谋绝不会得逞,鲜艳的五星红旗将永远在西藏高高飘扬。60年的发展进步,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60年的沧桑巨变,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60年的历史进程,满载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60年的辉煌成就,镌刻着西藏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西藏。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4.小结

通过以上背景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西藏的和平解放有着深远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西藏人民的事情,也是全中国人民的事情,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西藏成立60周年都格外关注,因此,它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不足为怪!

一道高考试题的质量如何,设问非常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设问就是试题的题眼,设问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试题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因为通过设问我们就能够看出它要考查考生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如何去考查,这些知识点考查的价值有多大;它要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怎么去考查这些能力;它要考查考生的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去考查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纵观本道高考试题的设问,我觉得它主要呈现以下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设问方式比较单一。该题的三个设问:“作用”“意义”“原因”,可以说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设问的,没怎么涉及“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知识设限比较具体。该题的三个设问,尤其是第(3)问,“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设限更为具体,要求考生学会运用一个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熟练掌握具体基础知识的能力。

三是设问都注意了结合材料。该题共给考生呈现了两段材料,对两段材料的使用,有分有总,使用充分,这有利于培养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解答好本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审清模块。这是解答好本题的前提和基础。本题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从三个不同的模块进行设问的。答题时考生如果审错了模块,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既浪费了自己答题的宝贵时间,也浪费了答题的宝贵空间,到头来却一分不得,给自己的成绩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也影响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不过本题的三问只要考生稍加注意,要想判断出分属于哪个模块还是不成问题的。

二是审题要细致。比如第(1)问,题目实际又提出了两个小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2)结合材料一 ,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在高考阅卷的时候,发现不少考生只答了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漏答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从而导致了不应该失的分失了。其实,在题目中也有警示词“并”,只是部分考生审题不细,没看到罢了。

三是答题要全面辩证。比如第(1)问,在答有关“作用”型的题目时,一定要对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答积极作用,又不要忘了消极作用,当然又不能过于教条,该题从出题来看是不需要答消极作用的。

17.成人高考答题技巧 篇十七

一、提前进入“角色”,“净化”考试情境

考试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宝贵的。为了在考试过程中分分秒秒均能发挥最佳水平,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应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思维活动,进入单一的考试情境。

具体操作如下:

1、清点考试用具。

2、对一些重要知识(如:定义概念、原理规律、公式法则等)“过过电影”。

3、对一些难记、易忘的知识,再粗略地浏览一遍。

二、迅速摸清“题情”,制定解题策略

考生在刚拿到试卷时,不必匆匆作答。可以先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1、发挥“进门槛效应”。首先回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题或填空题。http://这样,就能产生“旗开得胜、势在必得”的心理效应(即“进门槛效应”),从而促使思维活动及时进入最佳竞技状态。

2、防止小题大做。对于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题)可压缩答题时间,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解答后面的大题。

3、实施先熟后生。先做内容比较简单、题型又比较熟悉的试题,然后再做那些难一点的试题。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中等难度的试题容易刺激人的精神亢奋,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进入答题境界。

三、妥善分步解答,确保争“分”夺秒

评卷采用的是“分段评分”的办法,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应坚持以下两点:

1、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通病。有的考生试卷中的试题本来会做,但最后答案却是错误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是对的,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不清,结果造成对而不全。因此,提醒考生,会做的题目一定要认真仔细。从以往考生答卷中可以看出,特别难的题得1、2分容易,而简单的题得满分却很难。

18.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篇十八

(一)选择题

1.基本要求——“三审四排法”

三审:(1)审题干:把握题干主旨意思,明确题干的规定性(题眼):①范围上的规定,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哲学,是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等;②方向上的规定,即题干要求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一般用“不属于”、“不正确”、“不是”等表示,③数量上的规定,如“三种方式”、“两种途径”等;④层次上的规定,如“关键”、“本质”、“根本”等。抠准“题眼”,对正确解题至关重要。

审题干。这是解题的首要环节,也是最容易被考生忽略的步骤。一些考生对题干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2)审选项:正确或错误。通常选项本身错误,就可将其直接淘汰。当然,反向选择的除外(所谓“选项本身错误未必不选”)。

(3)审题干与选项的关系:如果选项本身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不选。只有符合题意,与题干的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才能选,不能作无限延伸。千万注意这是最佳选择,不是所有符合题意的都可以选。如果仅仅与题干中的某一部分、某一层次的意思吻合,也不能选。总结口诀:“直接间接选直接,一般特殊选一般,全面片面选全面,本质现象选本质,整体部分选整体,正面反面选正面。”

四排:(1)排谬法:即排错法。一般来说,“只要……就……”、“……就是……”以及一些极端性的、绝对性的及排除条件性的表述大多是错误的,在正向选择时一般不选。

(2)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3)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即“同义反复”不选。

(4)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不选。(因果型选择题构不成因果关系的不选)

2.组合型选择题:选对与排错相结合。

3.漫画型选择题:认真观察漫画的标题、文字、画面每个要素,仔细揣摩挖掘漫画寓意

4.注意点:①逆向选择题、干扰题肢(无关题肢)。

②注重第一感觉,复卷不可轻易更改选择题答案,除非原答案肯定错误(如知识性错误、审题错误等)。

(二)简析题

第一,基本要求——抠准“题眼”踩准“要点”

1.抠准“题眼”,即准确审题:(1)审设问范围。明确答题所依据的知识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还是选修模块知识。在回答时要注意两点①设问的范围是隐性的,需要结合设问与题干材料来确定;②答题所依据的知识可能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上,因此答题时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2)审设问中的主客体。设问的主客体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一般来说,经济生活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等;政治生活的主体通常有国家(国家机关)、党、公民、各类组织(含国内国际)等;哲学的主体通常是各种具体的哲学观点。另外,试题中的相关材料也可能成为设问主体。设问的客体就是设问中要分析的对象。

(3)审设问的指向。弄清设问究竟是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归纳问题、道理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某一知识等,则是要求回答“是什么”;如果要求运用某个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则是要求回答“为什么”;如果是要求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讨措施、提出建议等,则是要求回答“怎么办”。

2.踩准“要点”,即规范答题。

(1)科学性:用政治术语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体现一个“准”字;

(2)层次性、逻辑性:要求思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

(3)多元性:答题的角度要求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

(4)概括性:语言简明扼要,叙述时要体现一个“简”字W#W$W%.K__S_&5^U;

(5)突出性:多角度回答时,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把握的写在最前面和每一句的句首,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3.注意点

(1)答案段落化。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分段。

(2)段落要点化。简明概括,抓住要点。

(3)要点条理化。应用知识点要有条理,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窜门”。可在答题前利用草稿纸列出提纲,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和规范化。

(4)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格式规范,不要超出答题区域,不然电脑扫描不到,影响得分。36题选修题要准确选择,不要涂错。

第二,图表类

1.审题:

(1)审设问:带着问题读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省时高效。

(2)审标题:标题反映了表格的主题和中心,对答题起着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3)审图表:纵横比较找“要点”。横向看走向、看变化(增长或减少);纵向找差距、找差别。通过纵横比较,提炼观点或结论,要注意坚持从数据到术语、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从成绩到问题等原则,做到规范表述。

(4)审附注:附注是图表的延伸,是图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答案的来源之一。

(5)审联系:两个图表间的联系,一般有因果关系(互为)、一分为二的关系(成绩与问题)、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决定与反作用等,以前两种为主。

(6)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等。

2.答题:(1)第1问一般问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要求是“分别反映了”还是“共同反映了”。组织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的表面现象,还要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及本质问题。注意附注和图表间的联系。

(2)第2问一般要求结合材料谈认识,可结合材料从原因、意义和解决的措施等角度组织答案。

第三,辨析类

一般方法:(1)分清辨析点,明确层次和命题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2)合理的(肯定+理由)(3)不合理的(否定+理由)(4)有没有漏掉的或隐含条件的(补充说明)(5)结论

(三)探究题

以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为背景,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1.从问题的设计和考核的角度看,通常包括两种类型:

(1)对研究性学习涉及的政治知识进行考核。可考核课题研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依据,也可以用所学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知识对解决某个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是学科内综合。

(2)对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进行考核。具体包括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综合探究”试题的训练设计

(1)确定研究课题

选题要具有相关性、现实性,要与所提供背景材料(中心或主题)相关,且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课题名称要新颖独特、简明扼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切入口不宜太大,要以小见大。如:___面面观或从___事件或现象看___。

(2)说明选题理由或研究目的

说明选题理由有三点要求:相关性、重要性、可行性。

(3)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性学习常用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走访座谈法、社会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统计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4)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一般包括:①选题、分组、定方案;②搜集文献资料;③开展社会调查;④统计整理,撰写论文;⑤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建议等。

(5)设计具体活动

设计的方案可以分为:设计调查方案、服务方案、参观方案、主题班会方案、辩论会(辩论赛)方案、演讲方案、听证会方案等。

设计活动方案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调查)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形式;活动手段;活动过程(步骤);活动总结(反思、感悟)。

(6)形成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形式一种是物质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设计出图形、模型、稿件、建议书、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另一种是理论和实践成果:发现和掌握了一些规律,对某些现象进行了预测等等。

高考政治常识考点

(一)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还具有主权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国家性质即国体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②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因此,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容。

③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④按照国家性质划分:历史上存在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三)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民主的含义: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它是与专制制度相对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佳。对国家的管理只是统治阶级的事,被统治阶级不可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2、专政的含义:专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任何国家都具有专政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同样具有专政的职能,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和被统治阶级的专政相结合,是民主与政的统一体。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是国家权力的两个方面,是国家阶级性质在国体方面的具体体现。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和优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

首要标志: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社会基础:人民→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新型的民主: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特点(优点)

①广泛性:A、民主主体(人民)的广泛性;B、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A、制度、法律、物质保障;B、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3)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载入我国宪法之中。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并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上一篇:鼓舞士气的讲话下一篇:优秀班会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