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2024-10-05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8篇)

1.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已经出台,为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个暑假我对新课标进行了认真研读,只有跟着新课标前行,我们在教学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通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从中看到新方案、新标准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主要凸显了“4个深化”。

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科育人目标。数学学科的“三会”核心素养,细化到小学阶段的11个核心词、关键词贯穿于课标中的字里行间,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

二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结构化教学内容。数学课程的四个领域有了部分内容的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更注重结构化,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更加关注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三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习方式变革。从课标的教学内容说明这一部分中,除了对于有“内容要求”说明以外,还出现了“学业要求”的说明,这一改编很明确的提出了素养的教学一定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四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业质量的新要求。此版课标首次将“学业质量”加入其中,明确的指出学科质量的要求就是为了素养的达成和发展情况,并对每一个学段都有具体的要求。

素养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一线教师,新课标的第一践行者,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我结合课标学习和各位同仁分享交流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数学课堂应该“看见光”

“看见光”指的是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求知欲。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熟知、亲近的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价值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课堂应该“追随光”

“追随光指的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讨论、交流、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3、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光”

“成为光”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并能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中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老师讲例子、讲方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动脑多思考。老师讲的少(举一),学生悟的多(反三),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遇到类似的题型,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析,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善于迁移。学生能力的获得,不在于老师授予,而在于历练习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4、数学课堂应该是“散发光”

“散发光”指的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落脚点。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新课标只是第一步,如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活学活用才是关键。心中有课标,教学有航标,学而思、思而行、行则成。我将以课标学习为契机,乘新标之风,奋小数之楫,积极探索新课标和“双减”的有效融合,期待核心素养之花在张小深耕的教育沃土中绚丽绽放,且行且思共芬芳。

2.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二

关键词:数学学习,数学新课标,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概念、公式, 注重算理和技能训练, 表现在问题情、计算方式、估算等方面的重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个性, 让学生经历数学的由来和发展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重视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与计算

视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与计算, 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抽象性, 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让学生记住数学事实, 还应当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 数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字。

例如, 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 随意翻开一本书, 问这页有多少个字?学生们起先一愣, 有的摇头, 有的茫然, 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A页。”“有B页”“有X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 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使学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这是新课程提出的又一重要目标。数感可以理解为人们方动地、自学地或自动性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学生头脑中必须有了数感, 才会运用数学, 才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才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因此, 建立数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

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时, 我采用切萝卜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第一步, 我在一个萝卜上横切一刀, 得到一个横截面, 让学生观察并摸一摸, 直观感知面, 获得“面”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完全相同。第二步, 在切得的半块萝卜上垂直于横截面纵切一刀, 得到两个面, 并指出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紧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棱, 获得“棱”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 思考哪些棱的长度相等。第三步, 在切得的萝卜上垂直于横截面和纵截面再切一刀, 得到三个面、三条棱, 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并让学生数一数,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最后系统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认识, 其教学过程与长方体的教学过程类似, 但要注意加强与长方体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但遇到长方体、正方体面积相等时长方体长4厘米, 宽9厘米, 正方体的棱长多少厘米这类的习题仍有难度, 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 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 而能清晰地把握, 学会逻辑地思考。通过这样的预习与实践, 学生将课本上单调的知识丰富化, 将之引出课堂, 让学生既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这节课的内容。

三、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这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突出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向全体学生。

例如, 在教学除法“平均分”时, 为了激发学生对分东西的兴趣, 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质疑。给学生讲述了“小白兔、小象、小蜜蜂三只小动物到老马家作客, 老马给他们分桃子, 要分得公平, 想请我们班同学帮忙”的故事,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蜜蜂、小白兔、小象三只小动物和老马拿出的三个盘子、六个桃子, 给学生直观地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并且明确做客地给出了任务是要求他们把六个桃子分成三份, 每份要相等。学生兴趣盎然, 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也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又如,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 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 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 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 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 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四、现代教师在教学是要开展创新

现代教师在教学是要开展创新, 同样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创新行为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 运用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扭转, 在传授知识, 发展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的新疑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这是使学生形成数学求知欲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 引起对学习对象的动机。如投影、幻灯、录音录像设备、教具等的合理搭配使用, 还可以创设逼真的合作性教学情境, 这些方法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动机:

(1) 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入很多生活中的实例, 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苏霍姆斯基说:“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习的愿望, 我们的所有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可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何等重要.教师要努力去创造轻松活泼的情感氛围, 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 对学生能做到了如指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套教材, 它一改往日的死板, 改变了以往老师费劲教, 学生费劲学的局面, 每一章的内容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让同学们都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 创设情境, 指定思考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善于争论的能力。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 一道题, 放在小组中, 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 这时, 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 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 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 给自己的同桌讲讲, 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 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 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这时, 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 这样, 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3.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三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    多媒體教学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它的表现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应试教育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可是,传统模式根深蒂固,“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沉闷、抽象。因此,怎样落实新课标精神,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话题,下面我就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积极、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量的关键是民主”,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必须努力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11~20各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课时,我总是用亲切的语气与学生交流,从不大声训斥学生,并积极听取学生的学习建议,根据他们的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不再以权威自居,而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心情是放松的、愉快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很高。

二、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常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不仅注重学生在班级中共同学习的特征,而且注重他们的个体发展差异性。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和被动发展的局面,才能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在所难免,甚至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这样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良好,更谈不上高效。因此,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等课时,我积极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后进生要求低、难度小,掌握基础知识就可以;中等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还要在基本技能上下工夫;优秀生则要求他们自主学习,掌握较高难度的解题技巧。这样学生就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这样的课堂是充实的、高效的。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传统教学靠的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它声情并茂的形式让我们的教学过程变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这样正好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变换》、《圆柱与圆锥》等课时,我成功运用多媒体的绘画功能与动画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全新时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科学评价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课堂评价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历程做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水平、个体差异和素质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因数与倍数》等课时,我采用了这样的做法:1.同伴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孩子们在评价过程中既能吸取教训,又能学习别人的经验。2.星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为了得到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3.激励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你的思维真敏捷”、“你越来越聪明了,这么难的问题你都会”、“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等是常用的语言。4.档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新形势下的教师应该积极落实新课标精神,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小学数学课堂定会精彩、高效。

参考文献:

[1]罗净楠.领悟新课标  贯彻新理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4.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一、理解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的改变,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

学科核心素养变成谈论的重点。通俗的讲,就是通过数学学科教育,我们最终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低年级学段数学核心素养表现的更加具体,更侧重意识;到了高年级学段,则倾向于一般,更侧重能力。

二、理解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

数学都包括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数与代数中,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教学中。在图形与几何中,强调几何直观,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就是增加动手操作环节,增强对数学的感觉。

5.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五

一、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

二、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

三、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教育步伐也从未停滞。从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到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再到2022年的新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我们教育更应该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聚焦核心素养,反映时代特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要坚持育人导向。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功能,数学作为基础类学科作用重要,它的应用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数学素养在其中极为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特别要注意素养的形成,即在潜移默化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我们小学阶段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侧重于与经验的感悟等。

6.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六

周方

我通过参加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网络培训。在这几天简短的时间里,至始至终,我认真地听取专家的分析与讲解,做好记录。经过本次培训,本人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对今后开展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

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二、新课程的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

1、注重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不再是由一堆毫无生气的数字组成的,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故事,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2、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新教材及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是他们能用自己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问题了,那便是他们最大的喜悦。在新课教学后给孩子们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

三、新课程中的数学是学习多样方法的数学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新教材还力求体现教材的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鼓励孩子们学着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世界,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7.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七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新课标背景下, 大部分的教师就在努力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想要让教学方式效果能够提升, 但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仍然没有效果, 最后, 还是选择使用原本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人进行教学, 学生在下面进行学习, 长此以往, 教师也失去了教学的兴趣, 学生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 设计良好的教学内容

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法以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内容。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 可以将数学教育的特点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结合, 主要可以以下面几点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 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可以体现进行数学教学, 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以及基本技能, 而且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加深对数学的印象, 感受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目标是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方向, 不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目标, 在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 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 变为具有引导性的具体课程目标。

(二) 设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建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进行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与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关系。不论教师在课后花费多长时间进行备课, 但是不能与学生进行沟通, 不能够站在学生的位置进行考虑, 备课即使再认真, 也是向学生传授死板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要记住的是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只是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到这一点, 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 那么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这样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才会愿意听、喜欢学。如果教师刚走进教室, 就给学生带来一种恐惧, 那么学生就会将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身上, 而不是放在学习上, 这种情况是无法满足学习的需求的。所以, 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三) 创设良好的情景问题

当前课程改革的特点就是将引入知识、提出问题、解决办法与情境相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好, 不能正确的理解抽象的事与物, 所以, 将抽象转化为具体, 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当中, 呈现在小学生面前, 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 同时, 通过某些情境的再次展现, 还能够对小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能力来创设情境内容, 情境的选择要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发挥出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找到数学知识。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一节课中的情境问题不能太多, 虽然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但是教师如果创设过多的情境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多余的遐想, 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一堂课中情境设置不能超过2个, 太多情境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

(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活动

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只依靠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 动手进行实践、主动的进行探索以及进行交流合作, 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时留给学生不分实践, 让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体会、感受,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提问、动手、思想等多种能力开始进行培养。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与动手的机会, 例如, 在学习《小学数学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加法》的时候, 老师给出算式2+3的时候, 同学就是主动的进行计算, 我们可以问学生是怎么得到的结果, 学生就会主动的进行回答, 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活动, 将铅笔、橡皮作为道具让学生进行活动, 这样课堂的气氛就会越来越活跃, 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知识, 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结语:

以上几点是我对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还是需要教师自己进行把握, 这样才能在新课标背景下确实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在当代新课标的背景下, 素质教育进行的不断深入, 课堂上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课堂教学是开展小学教育的主要场所, 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学习、理解以及教学质量。在当前新课标的背景下, 想要将小学数学课堂转化为有效教学, 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策略

参考文献

[1]孟翠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 (小学) , 2010 (10) .

[2]居士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4) .

8.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堂导入;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普及,众多教师都致力于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又当如何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这一要求,进而切实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感悟对此展开详细的探讨与阐述。

一、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

工作中很多老师都向我抱怨:“上课了但是仍然有学生无法将自身的注意力由课间活动中转换过来。”“明明是数学课,可是学生的思维好像仍然停留在上节课学习的科目中。”……试想,处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又怎么能要求学生真正融入数学学习活动当中?又怎么谈得上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呢?

鉴于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独特性,我个人认为,数学教师必须灵活变动课堂导入的语言以及形式,力求在数学课的开始环节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者其他心理杂念的干扰。

相较于阅历丰富的成年人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是直接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的教学实践当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密切结合,这对于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将新课标的这一精神灵活运用到了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时,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爸爸妈妈要带你去附近的城市游玩,出发之前,爸爸告诉你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总共是280千米,你们的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是70千米,那么最快几个小时能到达目的地呢?再比如,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学校为大家配备了135个篮球,已知全校共有27个班级,那么每个班究竟能分到几个篮球呢?”“老师,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计算。”“我也是只知道怎么列式子,不知道如何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我刚提出问题,学生就纷纷向我抛出他们心中的疑惑与不解。如此一来,不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而且还巧妙地导入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新课,为其更专注于我接下来的知识点讲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利于高效率、高质量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实施。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补充

在片面追求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率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被深深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标签,同时他们的课堂教学手段也大都固定局限在“灌输式”“填鸭式”等类似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一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不但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所提倡的“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战略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以及自身学习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并积极倡导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自主探究教学展开数学教学活动”。

通过对新课标精神的认真研读与分析,我将“自主探究”这一教学理念与日常教学形成了完美的融合。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将教材上已总结好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为他们找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四个图形的模板,要求他们分别滚动这四个模板,并对这四个模板的稳定性进行对比。这样就将学生置身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当中,不但充分尊重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效课堂”理念符合新课改的历史发展潮流趋势,既强调了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又侧重于帮助他们切实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积极适应这一理念,更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如此方能切实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士芹.浅谈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2]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

上一篇:生态建设典型经验材料范文下一篇:海宁市科学技术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