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2024-09-28

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精选10篇)

1.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篇一

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计划

今年的思想品德考试由原来的开卷考试转为闭卷考试,为直击中考,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计划,一般分为四轮:

第一轮:三月初——四月中旬,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内容以7、8年级4册课本为主。以考点、课标为纲,课本为主,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先概念后原理,学会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认真钻研教材,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达到“准、全、牢、熟”,把知识梳理一遍。因此,复习时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先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目题”的顺序再次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回归课本,仔细阅读教材,把每一“目题”下的知识点填充到图表的对应位置,使知识大树枝叶丰满。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有利于同学们把握知识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第二轮:四月中旬——五月初,知识归类整理阶段。内容以7、8、9年级5册课本的知识综合为主。以知识的联系运用为主,进行整理。复习要注意:

(1)着重各课的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及重难点之间的关系。

(2)适当地打乱章节顺序,将相关知识合并,做到融会贯通。

第三轮:五月上旬——六月初,时政热点专题复习阶段。内容以一年的时政热点和教材知识的联系点为主。充分利用网络、《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提供的知识内容,结合一年来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焦点,划分专题,编写《2012年中考时政热点问题专题复习资料》。计划用三周左右的时间来复习。

练习以选择和资料分析为主,加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并参考近三年的中考试题。

第四轮:六月初——中考,知识查缺补漏及模拟阶段。要重新复习所学的知识,把练习册、试卷中曾出错的题完全弄明白,罗列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然后把这些大事与哪个知识点都有什么联系对应罗列出来,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点,在“临界点”之前,在回复一遍,克服懒惰思想和松劲情绪,要培养综合能力,因为在中考试卷中,常有综合性题目,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工作

在总复习这段时间里,要学生牢固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把握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同时要具有更广的时事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上课专心听讲:

就是集中精力,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听清楚。要记好课堂笔记,课堂上积极发问,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的理解。中考复习不同于平时的复习,要从实际出发,凡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一带而过;凡是容易误解的,要正误对比;凡是难以理解的,要重新学习。在方法上,不要象平时学习新课一样一节一节的慢慢学习,要将教材上的知识串起来,要认清各部分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相互联系,虽然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上课专心听讲,还要把握住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首先,识记:是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和再认,就是记住。考试改革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这类知识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其次,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理解可分为理解概念或原理。理解概念,也就是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懂”字当头,不是“背”字当头。再次,运用: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材料、新问题中,分析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的问题。即“情境出在课本外,道理落在课本中”,有较强的时代感,不仅要“懂”,而且要在“用”上下工夫。这一层是对知识掌握提出的更高要求,把知识和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出人所料又不出所料。

(二)多练:

复习中的“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负担加重,而是通过多种题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多练”要求我们首先要精心选择题目,由浅入深,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口头回答、讨论、试卷分析等。在复习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多练要注意练习的题目要对应中考,其次,要培养临场经验,经过平时考核和模拟考试,力求把题答准答全,要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

中考要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四)整理归纳、查漏补缺。

临近中考的复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把单元、章节的内容纳入整体知识体系中去把握,要指导学生搞清一单元一课一节的内在结构,又要挖掘不同的单元、课、节等之间的有机联系,使知识以网络化呈现,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由的发现知识和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这样的解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适应中考的考试形势。

(五)学会审题和解题的方法: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对试题作出准确回答的关键。考生在审题时常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拿到试卷后,为了赶时间而急于作答,审题不认真,观点不全,内容不充实;二是审题错误,所答非所问,答案不切题意要求。为此,在审题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审题时头脑要冷静,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其次在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拟答案要点,确定答题范围,另外,要抓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试题中的关键词如题目中的“眼睛”,抓住了题眼就等于抓住了答题的根本,从而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最后,在答完试卷后,不要急于交卷,应将题目与答案对照检查,发现错误与遗漏之处及时修正和补充。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如何是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杜喜安

2012-03-29

2.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篇二

关键词:课改策略,突出,备考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经进入了课改实验的关键阶段, 针对中考前夕的复习备考, 如何进一步按照课改精神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中考复习备考工作, 是所有参与课改的教师和帮助学生复习备考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下面就以笔者在近几年的中考复习教学中运用的教学备考策略谈几点实践性看法:

一、要突出课改思想性、生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 强化备考指向

1. 要凸显新课程思想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灵魂所在, 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最突出表现, 因此思想性是中考复习备考必须充分体现的特点。

2. 要突出新课程生活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生活是一切问题发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的基础, 思想品德必须给学生提供典型的生活情景, 因此复习备考要很好地体现生活性的要求。要强化新课程实践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

3. 要彰显新课程创新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注重情景材料的艺术化。在复习备考训练中, 要很好地借鉴漫画、图片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为所要考查的内容服务, 使整个训练显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在漫画、图片欣赏中体会到人文关怀, 从而让学生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4. 要注重新课程综合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 (1) 要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 (2) 要注意本学科前后知识的综合。 (3) 要注重考生各种能力的综合。

二、深挖课改教育资源, 突出备考实效性

用于复习备考的课改教育资源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人力资源、教材资源和考试评价资源等。

1. 要用好学生人力资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新课程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没有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就没有就新课程的成功实践。因此复习备考应当注重以学生为本。

2. 用好教材典型资源, 不断拓展备考空间。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典型, 不是学生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而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复习备考中, 要严格依据课标的要求, 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知识要正确运用, 举一反三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克服和杜绝“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要很好地将教材的普遍性与生活的特殊性有机地进行整合,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有效, 克服传统的依据教材进行教学的灌输说教的做法, 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进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3. 用好考试评价资源, 确保考试评价到位。

课程标准规定:“纸笔规测试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 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性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这一规定明确指出知识评价之于思想品德是必要的, 但不是唯一的。

三、要关注心理健康, 培养自信考生

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健康既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考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发现, 学生的压力往往与考试联系在一起。中考既是学生的一次升学考试, 也是学生的一次价值追求的考试, 每个考生的心理不可能不受到一定的刺激和影响。或是教师和家长的要求超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或是考试的难度过大……这些都容易使学生陷入考试焦虑之中。如何正确控制和稳定学生情绪, 决定学生整个考试的成败, 教师指导学生要学会用“平常心”正确对待这次考试。

3.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篇三

一、试卷概况

1.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同场、分卷考试。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应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思想品德用时应不少于64分钟),满分为150分(其中思想品德占80分)。思想品德试卷总分80分中,时事政治约占10%,“成长中的我”约占20%,“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

2.思想品德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题型组成,其中选择题占30%,非选择题占70%。试卷非选择题部分以栏目为主题,突出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特征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要求,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试题主要特点

1.试题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价值引领,彰显人文精神。

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人的能力也是在分析生活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锻炼起来的。

今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依然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思想品德课、从思想品德课走进社会”,并得到价值引领,真正理解和认识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内涵。试题从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选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问题,考查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8、9题涉及的“失职监护人”;第13题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学校劳动实践活动、社区消防演练的情境,引导考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亲近社会行为;第15题的情境一以学生学校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合理地调控情绪,化解与老师之间的冲突;第15题的情景三考查了作为消费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等,引导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学法用法。

另外,试卷在道德引领方面的着力点也比较多。如第10题歌曲《六尺巷》讲的“宽容”;第12题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做“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青年;第14题“与父母发生矛盾时的解决方法”;第15题“对于老师的批评,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等等。

2.立足安徽省情,感受家乡巨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试卷第6题选取“首届安徽省美德少年”许龙宇的故事为背景材料;第16题以“建设美好安徽增强人民获得感”为主题,分别从经济硕果、文化盛宴、政治民主三个方面介绍安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此类具有本土特色的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感受家乡巨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此类试题也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有效整合、综合评价的能力。

3.坚持能力立意,侧重能力考查。

通览全套试题,凸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6题第(4)问考查考生如何理性运用网络平台,正确行使监督权;第17题第(1)问的“拟出采访提纲”,第(3)问的对同学们对表格中举措三“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观点的评析,要求考生学会感知社会、关爱社会,用发现的眼睛看生活,体会社会的正能量。通过这些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又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

4.试题突出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突出社会热点,聚焦社会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也是近年来各地市命制中考试题选材方面的总体趋势。今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涉及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有:“两学一做”“供给侧改革”“屠呦呦获奖”“人民币入篮”“安徽美德少年”“反家暴法”“总书记安徽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等。这些内容,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

三、2016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知识内容概览

四、试题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联系时政热点,考查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热点时事、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的事,真正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与时俱进和思想品德试题考查知识的全面性。如:“两学一做”“供给侧改革”“屠呦呦获奖”“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首届安徽省美德少年”“《反家庭暴力法》”“2016春晚《六尺巷》歌曲”“习总书记安徽考察座谈会”等。

选择题除1-4题几道时政试题和7题、11题能较轻易得出正确答案外,其他题目都较灵活,学生需要认真地思考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如第10题、第12题,题目看似很简单,但学生如果没有认真思考,缺乏发散思维和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则无法做出正确选择。这类选择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避免学生对单一知识的死记硬背,又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

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大都在20分以上,但其中第5小题失分较多。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调控心理冲动,促进生理心理协调发展”这一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比较模糊,不懂得生理、心理协调发展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立足国情省情,关注热点话题,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既彰显人文关怀又紧扣教材;既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第13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感知,思考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消防演练的意义。本题得满分者占10%左右,得6~7分的占80%左右。本题学生失分的原因是:第(2)问“任选其中一幅图片,说说未成年人参加此类活动对自身的积极作用”,部分选择图片二的考生却从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角度回答,表述为“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帮助了他人,并使得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而没有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火灾、生命的重要性角度作答,偏离主题;还有的同学答案口语化比较严重,没有用学科术语。

第14题:以“心灵小屋”为背景图片,以萌萌与妈妈之间为是否参加班长竞选而争吵为素材考查竞争的积极作用、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与策略等知识。本题属于基础性较强的题目,旨在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情境,关注生活实际,做一个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任的人。第(1)问,考生需从竞争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作答,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第(2)问,侧重于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化解与父母的冲突的方法和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但此题第(1)问学生失分较多,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部分考生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的消极作用的角度作答,这些都明显与题干设问要求不符。

第15题:本题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在道德践行中促进思想品德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是集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类试题。此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用三个情境材料引出问题,设问紧扣学生实际,既考查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本题的得分率较高,体现了试卷的难易适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本题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回答不出关键的思想品德术语。情境一:第(1)问,部分考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看到强强“转念一想,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以致答错了控制情绪的方法;第(2)问,大部分考生都能写出正确对待老师批评的应有态度。情境二:第(1)问中强强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向班主任、老师反映,由于问题情境出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此问正确率较高;第(2)问,有部分考生不知道从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角度作答。情境三:第(1)问考查考生对消费者权益的认识,写出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任一种就可以了,正确率较高;第(2)问,根据情境案例,考生在说明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部分考生学科术语表述不准确导致失分。

第16题:本题从经济硕果、文化盛宴、政治民主三个角度设题,题目容量大、跨度长,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第(1)问通过图表展示了2010年(“十一五”末)、2015年(“十二五”末)安徽省经济建设方面的情况统计,要求考生从图表中归纳概括出安徽省经济方面的成就。该题大部分考生都能从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作答,但一些同学却忽略了第二幅图片中2010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与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在缩小的事实,以致没有答出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一知识点。第(2)问要求考生从群众文化生活方面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回答采取所述措施的意义。第(3)问识记监督权、建议权的相关知识即可作答。第(4)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这一知识点的运用,考生大都能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选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角度作答。

第17题: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第(1)问为实践活动类试题,要求学生列出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采访提纲,此题其实是考查考生对资源、环境国情的认识及掌握程度。第(2)问列举了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采取的举措,要求考生用五大发展理念与之进行配伍,这就要求考生对五大发展理念熟记在心。第(3)问秉承了去年命题的特点,又一次出现了辨析题,考查考生对创新的作用与认识这一知识点。第(4)问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较难把握,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

五、2017年命题特点预测

1.保持“四个”不变。

纵观安徽省近几年来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基本上保持一脉相承,具体体现在:第一,考试目标不变。考纲中规定的“考试要求”依然划分为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贯彻课程标准关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不变,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着重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考试性质不变,依然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两考合一,既体现水平测试的基础性,又体现选拔考试的灵活性。第三,考试难度和水平布局不变,难度方面,基础题占70%,稍难题占20%,较难题占10%。考试水平方面,了解占15%,理解占45%,运用层次占40%。第四,试卷结构形式不变,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占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8分;非选择题占70%,含材料题、情景再现题、分析说明题(立足安徽省情)、综合探究题等。试卷一般共17题。

2.注重价值导向,贴近学生生活。

试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正面导向。命题的选材充分利用考生身边事例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启发学生反思和总结,彰显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积极承担建设家乡和祖国的责任。

3.坚持地域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2017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仍会高度关注省情和地方重大事件,与2016年的第16题“建设美好新安徽增强人民获得感”一样,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性。同时也会像2016年的第17题“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关注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国情,胸怀祖国,体现全局性。

4.立足基础,紧扣考纲。

基础知识考核是试卷的永恒主题,也是教学三维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因此,2017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考查的重点仍会放在最重大的时事和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上。考生必须认真钻研中考考点,逐一识记、突破,并构建知识体系。

5.联系热点,突出创新。

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也是近几年来中考题在取材方面的一个总趋势。

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近几年来一直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所选取的材料新颖、巧妙,符合人文学科及时反映社会问题的特点,使卷面显得灵活美观、清新自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试题注重能力立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大多数题目都设置一定的情境,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材料,培养能力,启发觉悟,促进自身健康成长。试题的解答思路要求更明确,答案开放性更强;依据材料设置的问题的立意是多元的,问题具有方向性和开放性,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使答题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试题创新,设问指向明确,答案开放多元,也是2017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方向。

六、2017年中考复习方法指导

结合近年来思想品德中考的实际,中考总复习我们一般坚持“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全面复习——理清考点,形成体系。

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初中三年学过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以便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理论知识掌握于心,考场上才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明确目标,力求将三年所学知识掌握好,形成体系。这一阶段的复习既要使知识系统化,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知识,即考纲考点与教材相对应的内容。对于某些版本教材中没有阐述的考纲考点在这轮复习中必须补充讲解,如人教版教材中所没有的“亲社会行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轮:重点进攻——联系热点,专题复习。

安徽省每年思想品德中考可以说从前至后都是热点知识的考点化。因此,学生要在二轮复习中将重大时事热点进行分类整理,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时时是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关注天下事、国事、家事及身边事,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要注重把时政热点和教材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

第三轮:形成战力——模拟演练,提升能力。

4.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篇四

一、发言内容

1.07年思想品德中考第一轮复习建议。

2.点评公开课。

3.有关07年中考的一些信息。

4.其他信息。

二、对思想品德地位的认识

1.思想品德计50分,面临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2.思想品德课地位降低,冲击课堂教学。

▲学生认为,思想品德只有50分,投入时间去学,也拿不了多少分,干脆应付一下。▲部分学校领导认为,思想品德分数不及其他科,于是减少时间,限制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时间。

▲部分政治教师也认为,思想品德科只有50分,教多教少,教好教差,对中考影响不大,因而教学热情降温。

▲其它科任对学生进行误导,认为把更多时间用于学习其它科,更划算。

3.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

三、第一轮复习几点建议

(1(2)如何理清、理解、记忆知识点?

①利用好两方面资源:教材;总复习资料。

②理清总复习资料中的知识点,将知识点条理化、序号化。

③从总复习资料中找出重点。

④全面准确把握知识点。

如:七年级上考点5.学会调控情绪。

A.情绪的分类:„„

B.情绪的作用:„„

C.情绪可以调控:„„

D.调控情绪的方法:„„①②③

又如:八年级下考点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③我国人民的地位:国家的主人。

⑤在理清、理解基础上记忆重点、主干知识。(3)如何练评(运用)?

①通过练评来指导学生运用知识。②充分利用总复习资料中的题目。(注意“选题”和“用题”)如:(05年中考题)27.张俊正在念初一,家里有曾祖母、祖父母、父母和妹妹共7人,家住某镇龙村。该镇十年前开始严抓计划生育,使龙村人口达到2万人的时间推迟了4年;目前龙村10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0%,老龄人口增长幅度越来越快,约54%的村民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请问龙村的人口现状如何?

[本题特点:热点题(我国13亿人口日),材料题。]

[标准答案: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村民的学历和素质较高;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惟一正确的选择。]

[学生答案: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4)目前教学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①教学中,重结论,轻理解。

如:(期末考试试题)29.初三学生小明为了解二十多年来家乡的变化,对同村徐某进行了访问。以下是他的部分调查结果:

“我能发家致富,多亏了党的政策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表格中的A、B分别表示什么样的经济性质?(4分)(2)A、B的存在有什么作用?(4分)(3)徐某说:“我能发家致富,多亏了党的政策好!”你认为是党的哪些政策使徐某发家致富?(至少写出两条)(4分)

②学生训练量不足,尤其是主观题训练量不足。③对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重视不够。

(5)教学、复习中要注意哪些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①审题要细致。如:(05年中考题)

30.各学校按有关部门的部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艰苦奋斗,立志成才。

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初三(2)班的同学决定组织一次活动,探讨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才能为建设和谐茂名多做贡献。结合材料和思想政治有关知识完成:

(1)展示这次活动的成果可采取的方式有:墙报、、、等(请写三种),你觉得最适合你班的方式是。(4分)

(2)假如请你结合这次活动出一期墙报,你将用哪些方式搜集资料?(请写三种)(3分)(3)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建设和谐茂名做些什么?(9分)题目的第(3)问中,是从“中学生”这个角度来回答,而不是从“国家”“社会”“公民”等角度。角度不同,答案不同。

②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格式要恰当。③答案要点化,观点序号化,语言术语化。(6)点评公开课

①教学围绕理清、理解、记忆、运用等环节展开,知识点教学落到实处。②充分利用教材和总复习资料组织复习,复习针对性强。③抓住重点,联系热点,并利用热点材料设置练习题。④讲练结合,练习题的设置针对重点,题型符合中考要求。⑤复习瞄准中考方向。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⑦应加强学生“读”环节的针对性。⑧教师的“导”在随机应变。

⑨教师应通过节奏的控制、教学环节的设计“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四、有关中考的信息

各年级分值权重:七年级:≥15%,八年级:≈25%,九年级:≤50%,时事:10%。题型、题量、时间不变。

五、其他信息

★2007年秋季开始,七年级又使用人教版材料。

★月测:4月测不考时事,考核范围是九年级;5月测考时事,考核范围是全部中考内容。

5.2014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计划 篇五

一、复习范围七、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及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

二、学生分析

1、本届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上届偏弱,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指标偏低,特别是各班的优生人数偏少,而且部分学生学科成绩差异较大。

2、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在应用知识解题能力偏差。

3、学生对政治分析题适应能力较差,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点来回答,也不会运用政治术语,导致十分严重。

三、复习步骤

结合近年思想品德中考的实际情况,我总结出九年级在总复习阶段应合理利用的“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地毯式复习法。

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分为:一模前完成所有基础知识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

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第二轮:专题复习。

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间是一模后二模前。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轮:模拟练习。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注意的问题有: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这一阶段主要环节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前看,九年级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考前指导,并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扎实研究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法,学习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方法,搜集其他学校水平高的试题,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有关期中考试和模拟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

四、具体方法与措施:

1、训练学生的答题习惯,力求在网上阅卷中尽量减少失误。

2、培优转差,个别辅导。

3、指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准确把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4、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

6、指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测评考试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答题方法、格式,注意卷面书写等小节。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如何是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附:

个别学生的帮扶计划

目前就政治学科看来,有大多数学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一些优生可以通过努力是很有希望考进一级、二级完中的。针对有提升空间和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措施如下:

(一)激励法

激励能够强化人们的行为习惯或行为倾向,增强其发生行为的动力,激发起自信心。大多数学生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觉得自己已经到初三来不及了,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被动,可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意激励这些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多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应考准备,树立起自信心。

(二)表扬法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科任教师,我在教学管理中运用适当的表扬,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健全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效果。有的学生会因表扬而心胸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当然,表扬要注意方式,根据情况,有的进行个别单独表扬,有的进行全班集体表扬,以树立正确的与论向导和良好的班风。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只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他们真诚的爱护和热切的希望,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冷暖,使之产生感激之情,并由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反复法

耐心地与学生交谈,耐心地帮助,使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学到老师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目的。

(四)逐一击破法

大多数学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一些优生可以通过努力是很有希望考进一级、二级完中的。针对有提升空间和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先对重点帮扶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及时调整帮扶办法,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才能提高效率;利用课余时间找这些学生交谈,一对一的辅

导,逐一击破欠缺的知识点,弥补答题技巧,做到有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争取在短期内有好的收效。

6.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专题复习 篇六

一、常用知识观点提炼: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3.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4.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发展。

6.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

7.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二、基本问题:

1.我国科技实力得以增强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落实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维护公民智力成果权。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怎样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①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发发展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④扩大对外开放,借签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3.青少年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7.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篇七

1.导向引路:要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以便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2.

3.训练能力:通过持续复习和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

(二)复习进度与计划:

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也跟许多兄弟学校一样在时间上制定了三个时段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课本为主,按册进行。

时间为3月中旬到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着重从课本入手,依标扣本,在字,词,句,

第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强化重点。

时间为4月下旬到5月底。这一轮进入专题复习。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教材原有的单元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别类地进行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把握整体。

时间为6月上旬到中考前。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精选精练中考模拟题,整体把握试卷的题量和难度,安排和分配好答题时间。这一轮的复习旨在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起到中考实战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

8.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篇八

第二单元自尊自强

注意:生命的意义、价值、自立等的为什么、怎么做、错误的做法

考点7.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七上第三课23)

一、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世界生命中的一员。①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野生珍稀动植物,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②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③青少年学生应树立尊重、关爱我们周围生命的思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善待生命。例如,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积极宣传环境对人类的意义。所以,生命需要彼此尊重。我们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一样,以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着.发展着,共同构成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生命世界。

二、生命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息息相关。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善待生命。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明关系。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②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放弃生的希望。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砺生命的意志,展现生命的光辉;③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④在肯定自己的价值、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处于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有价值。我们没有侵犯和危害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无论是一只弱小的动物,还是一株柔嫩的植物,那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珍爱生命,还要积极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比如: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患病时,及时救治,恢复健康;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环境,免受他人侵害;学法懂法,一旦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就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诸如采取非诉讼手段或诉讼手段等)。④延伸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就这样,他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一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⑤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生命价值的体现和实现:①当我们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承担责任时,人生价值就体现出来。劳动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是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②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③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伸出援助之手。

四、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①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②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③它给我们的启示: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长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五、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社会与自然?①尊重他人要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理解他人。因为人们之间需要相互尊重。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如果彼此缺乏起码的尊重,那么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的氛围。②尊重社会要求做到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纪守法。我们尊重社会,就表现在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③人类来自自然,有责任有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考点8.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七上第三课23)

一、人生的意义(怎样探索人生的意义)①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奋斗,将使我们拥有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②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我们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困难与挫折就能转化为成长的机会,就能创造出美丽的人生。③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生命是由无数瞬间构成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阶段。因此,我们要珍借自己的青春时光,珍借生命的分分秒秒。

二、人生价值观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有用性、重要性的判断,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作用于价值观。

三、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①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着人生的价值。②人生价值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有价值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劳动创造。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而对社会有所贡献,从不同方面促进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也就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③劳动创造,不但能使我们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是改进人生、丰富人生、提升人生、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

四、青春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是人生的朝阳期,是人生的转折期,是人生事业的奠基期。

五、珍惜青春的方法①树立奉献意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应该成为我们当代少年的志向;②努力充实自己。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提升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青春、珍惜生命。青春时期是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但也极易流失,因此,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辜负青春的期待;④从生活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敢于实践,从平凡中感受伟大。

六、把握青春每个人都拥有青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青春。有的人虚度年华,浪费青春;有的人损人利己,品德败坏,使青春黯然失色: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只有把握好我们的青春,才能使我们的青春更加鲜艳美丽。把握好青春,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青春期给我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内心心理矛盾。保持健康的心理就能使我们顺利的度过青春期。

七、生命健康权(1)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人格权中的首位。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实行特殊保护。我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禁止非法使用童工。(4)珍爱生命,维

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5)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抛弃。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出生就具有社会责任。轻生或自残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6)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健康:①任何人不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②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③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考点9.懂得自尊与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七下第一课23)

一、自尊的含义:①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和爱护的心理。这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②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③生活中,人人都可此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我们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都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直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二、自尊的表现:A越来越注意自己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得别人对自已的肯定。B.当我们最终受到他人肯定,终于得到集体和社会的赞扬时,就会感到分外高兴,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C.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辱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二、虚荣的含义和表现(危害):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虚荣心强的人,常常把对个人名誉和利益是否有好处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动力,总是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别人有一点点否定自己的意思,便认为自己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这种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它不仅会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时还会使我们酿成大错,如为了满足虚荣心去偷盗、去贪污等。虚荣不仅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反而会失去别人的尊重。认识了自尊与虚荣,了解虚荣对自身成长的危害,要克服虚荣心。

三、自尊始于知耻自尊与知耻的关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①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有自尊。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化为优点。自尊心与羞耻心互为表里,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②正确看待缺点: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被以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沉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四、自尊与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尊重他人既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①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别人。②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每个人都要通过其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尊重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更要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③尊重他人,我们才能得到他人善意、妥帖与温暖的提醒。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我们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

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这样,我们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人同享自尊的快乐。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

五、维护人格最重要①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不图虚荣,不沾染不良习气,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不良习气有损人格。②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很多东西,但绝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枯的事。

六、怎样尊重他人①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具体做到:第一,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也就是与他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过自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不可能事事都超过别人。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能接纳,不排斥,不歧视。第二,学会尊重,还要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和弱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取笑、歧视和侮辱他人,就是冒犯别人的尊严,极容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仇恨和报复,最终令冒犯者自取其辱。我们需要别人的承认.我们也需要承认别人。第三,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可以使人悔过,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彼此薄重。

七、自尊与虚荣、自负:①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迫求的是表面荣耀;②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③虚荣心的表现:比如喜欢欣赏自己的照片;常常掩盖自己的短处;穿着打扮以及学习用具喜欢高档次并有炫耀感:不顾家庭实际,硬撑阔气,摆一时的豪爽大方等等;④虚荣心的危害: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⑤克服虚荣心理:要正确认识自己,尤其要对自己的不足有正确的评价;要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那些对自己不好的评价等。⑥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自负的人夸大自己的优点,制造虚幻的自 我满足,常常在过高地评价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自负的人希望得到超过自己实际价值的社会肯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考点10.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七下第二课

17、三课33)

一、自信的含义: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的心理。自信也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一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二、树立和增强自信的基本方法①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基础:发现并欣赏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能使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的优点和长处显露的机会并不很均等。因此,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取场景换位的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就可能发现自己原来也有许多优点和长处。我们的自信就会在不断的发现中增强。②增强信心与实力: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增强实力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勇于克服各种困难。③做自信的中国人:我们个人的自尊自信是建立在民族自尊自信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尊自信才能更加强烈,才能坚如磐石的根基。

三、克服自负,走向自信①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缺点,制造虚幻的自我满足,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自卑的人往往会过低地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缩小自己的优点。②无论是自负的人还是自卑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的。自负和自卑都是自我认识的误区。③自负者必然失败。因为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别人谁都不如他。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缺点,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是不切实际的,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

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们沮丧、颓废、不知所措,半途而废,从而便自己远离成功,走向失败。

四、自卑的危害及克服的方法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危害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当我们在自己的弱点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人自卑,就会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自卑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克服的方法①就要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夸夸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②坦然地接受自己和心理暗示。在做比较困难的事情之前默念“我能行”。能力是可以增强的,错误是能够纠正的,弱点是可以弥补的,自强不息可以改善不足。③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鼓起自信的风帆,树立坚定的志向,人的潜能就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选准突破口让自己取得成功。增强自信心。

五、区分自信、自负、自卑: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迫求的目标;

自负者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过高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所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卑者主要是因为不相信自己的潜力。

自卑、自负、虚荣的区别:

病症 病因 处方

自卑 不能全面客观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成功记录。

自负 不能全面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全面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

虚荣 不能全面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 全面认识正确看待评价自己和别人。

六、自立的含义及表现:①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②自立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自主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好学习中的问题;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难题,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③自立的影响: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

七.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自立精神?(为什么人生需要自立?)

答:①自立的重要性: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②自立的必要性:第一,对于我们的人生之旅来说,家庭和学校生活只是人生的起点,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第二,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逐步地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入社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第三,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就在父母和老师和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而且,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的生活的能力和老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总之,自立能帮助我们走向自强,走向成功。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靠他人,必须靠自己。所以,应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

八.怎样做个真正自立的人?答:(1)克服依赖思想,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必须学会依靠我们自己。(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会独立地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最基本的就是要面对自己当前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同时,大胆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

九、自立与自主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贵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耍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遇事没有主见,独立也徒有虚名。

十、自强的含义及表现①自强是指永远向上,永不懈怠,积极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熔铸成的民族精神。②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第一、自强的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第二、自强的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第三、自强的人自尊自爱,不卑不亢;第四、自强的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第五,自强的人志存高远,执著迫求。③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篇九

【背景材料】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秉承‚感动‛的核心精神,以阐发‚中国梦‛为主旨,最大可能挖掘感动人物的深刻内涵,让《感动中国》从一个电视节目,成长为一个带动全国人民参并改变国民精神面貌的大型媒体公益活动。‚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分别是: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后继、追逐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为群众服务的道德楷模龚全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村官段爱平;最美教师,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身患重病,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为子女筹学费的慈母姚厚芝。

3、2013年11月7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名单正式揭晓: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王芹秀11位少年荣获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谢宇慧、于统帅等21位少年荣获‚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称号。

4、山东莒县人史学军来到舟曲进行志愿工作,在舟曲春江广场设摊,提供免费推拿按摩、电器手表简易维修等服务,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方便。48岁的史学军先后到过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免费服务,如今又来到了舟曲,被人们称为‚山东好人‛。而他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除了参加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外,史学军还曾参与过1998年抗洪抢险、2002年安徽洪涝灾害、2005年威海雪灾、2007年贵州冰雪、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多次救灾活动。其先进事迹,多次被被媒体和电视台报道,2011年收到央视和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被亲切的成为“山东好人”。

5、2013年5月16日,省直文化系统四德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今天在济南举行。会议提出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担当意识和使命感,让十艺节成为提升文化对外美誉度、打造‚文化山东‛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充分展现文明山东、美德山东的优秀齐鲁文化。

6、2013年10月11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幕。吉祥物是‚凤舞东方‛;宣传口号为‚美丽中国梦,多彩十艺节‛。10月26日晚,十艺节在青岛市闭幕。

7、2014年4月14日晚,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金汉在赶去排练的路上遇到了歹徒抢劫一名妇女,他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前与歹徒搏斗,被歹徒用匕首划伤。当‚老太太该不该扶,应该怎么扶‛总被作为讨论话题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凭借着善良、勇敢的本能伸出援手、见义勇为。特别是,在金汉见义勇为的整个过程中,有力挺他的女友,有主动停车送金汉去医院的出租车司机、主动让出出租车的乘客,还有一直陪着金汉、主动要求承担医药费的被救母女。导演蓝天野:北京人艺年轻人不是做了这一件事,而是让整个社会看到,这个时代年青人主流是有正气的。

8、2014年3月24日至25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把抓落实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9、12.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考点链接】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列举我们党践代表先进文化的事例。

代表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等

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民族之魂,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8.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这些都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9.直面挫折,学会战胜挫折。要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态度,乐观勇敢地面对挫折。要学会一些排解挫折感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等品质。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的最可靠的保证。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10.学会感恩,孝敬父母,理解老师,回报社会;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精神,关爱他人,见义勇为、直面挫折、磨砺意志、自立自强、与人为善的优秀品德。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福建厦门)下列厦门市的各项举措中,能直接反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

①大力进行筼筜湖的整治 ②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③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 ④广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013.山东济宁)201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2012年9月27日晚在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这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以“文化圣地,共有家园”为主题,突出文化性,体现开放性,彰显国际性。开幕式揭晓了第七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举办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有利于()

①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②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③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④将儒家文化打造成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2013.四川资阳)2012年9月27日,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大会在天津举行。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工程,也是党中央实施的文化惠民五大重点工程之一。目前我国已提前三年完成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的任务。我国的这项举措()①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②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③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④是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3.湖南长沙)“福临之夜”晚会如今已经成了长沙县福临镇居民生活的一道文化大餐。晚会的所有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既展示了新农村村民的多才多艺,也体现了现代农民的精神风貌。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高雅生活情趣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④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2013.湖北武汉)2013年4月11日,“书香江城——分享阅读、放飞梦想”主题读书活动在武汉市民之家活动。该活动旨在让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武汉市民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建设“书香江城”()

A.有利于丰富武汉人民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目的在于发展武汉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C.是为了增强市民民主意识,推进武汉政治文明建设

D.表明武汉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6.(2013.湖北随州)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评选,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下列对这一活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B.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

C.有利于突出和彰显个人英雄主义D.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2013.四川遂宁)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下列关于发展先进文化的观点正确的是()

A.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

C.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D.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8.(2013.山东菏泽)山东巨野小伙儿鹿海斌,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新农村图书馆”,免费供周围十里八乡的老人和儿童读书,让书香飘乡村,让知识留田间。他于2012年底被评为“山东十大凡人善举”人物。他的行为()

①说明要想出名,只能付出不能索取②是推动文化建设的正能量

③是亲社会行为④是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典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清明节期间,一些商家向会祭拜的人们兜售iphone5、豪华别墅、LV手袋、某某夜总会头牌小姐等绝技祭品,引发纷纷议论„„对这一现象的正确看法

①属于封建落后文化,不值得提倡②属于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背离了清明节祭祖追思的文化内涵 ④是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民间习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分别是: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

材料二:某社区正在开展‚向‘感动中国’看齐,积聚正能量‛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增强居民采纳与社区生活的公德意识。加入你是该社区居民,请你参与。

(1)你认为该社区开展的这一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哪一方面的内容?

(2)“感动中国”催动正能量,社会呼唤正能量。在社区公共生活中,你打算通过哪些具体行动为社会积聚正能量?

11.(2013.广西河池)材料:2013年4月20,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全国人民奋力抗震救灾,涌现了一批‚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迹。

事迹一:曾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老师廖智,戴着假肢奔赴地震灾区送粮、送衣、搭帐篷……;

事迹二:雅安电视台女主播陈莹,地震当天是她结婚的日子,地震发生后,婚纱未脱就直奔现场,拿起话筒站在街头为大家报道最新灾情……

(1)这些“最美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最美人物”?

(2)这些“最美人物”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典论。

材料二:2013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吴林香的家在忠县马灌镇桂阳村,六岁那年,父母离婚,后来,母亲重新组建了家庭。在新的家庭,她也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2006年,外公因摔倒致使右手残疾,2011年,外婆又患脑出血半身瘫痪,雪上加霜的是,不久母亲又被查出患上了肺癌,已是晚期。为了给母亲看病家里背负了20余万元的外债。2011年6月小林香主动提出让继父出去打工,这个家由自己来照顾。那时候她12岁,弟弟4岁。吴林香经受住人生的考验,一边努力学习,一边支撑破碎的家,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才入睡,尽管苦累,她的脸上还是时常保持微笑……

(l)根据材料一,简要回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

10.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篇十

一、学习十八大报告 【热点链接】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报告提出 “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考点梳理】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

7.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压倒一切。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促进现代化的实现。

8.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9.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10.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六个更加…增强发展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见教材)。11.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典例分析】

1.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B)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中国的国情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

(D)①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提高人民收入,不愁吃不愁穿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③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12年ll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发展观为这次党章修改注入了新意。这表明

(A)A.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C.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起着决定作用

D.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反映的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中的;这些举措有利于落实

战略。

(2)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些漫画内容的认识。

(1)学有所教。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2)通过这些漫画,可以看出国家重视教育发展,加大了教育投入,采用各种积极措施保证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为提高公民素质创造条件。

二、畅想“中国梦”凝聚民族力 【热点链接】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讲话中,总书记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话,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表达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从“美丽中国”的提出,到“五位一体”的统筹,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绘制定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

◆习近平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讲话求真务实,指明奋斗方向。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讲话传递强大“正能量”,符合党心民心。实现“中国梦”,仍然要坚持发展,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蓝图描绘未来,目标引领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考点梳理】

1.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当前一切问题的关键。①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②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③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④提高国际竞争力离不开发展;

⑤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4.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夸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6.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

7.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利用当前国际环境,趋利避害,谋求本国快速发展。

8.我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经济: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治:①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②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9.机遇与挑战面前,国家的做法。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清醒地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切实提高抓机遇的本领,鼓励科技创新,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10.面对机遇与挑战,青少年的做法。

①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②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要关心国际形势,关注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③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

④善于学习。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和文化精华,同时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

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11.时政背景材料中三个“一定能”的信心源自哪里?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梦想的根本保证; ④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12.时政背景中的三个“必须牢记”体现了课本哪些知识? ①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和鼓舞。⑤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3.“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请问:制约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因素有哪些?

①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②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

③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④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⑤面临着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势力的威胁。

三、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热点链接】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章节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调、节、保、建”。

◆美丽中国,是环境美、时代美、生活美、社会美、百姓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第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国际竞争力。

政策方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 经济和低碳经济,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2.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3.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

4.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途径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重要目标: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战略任务:优、节、保、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根本目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的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遭遇“史上最脏”,并还在扩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重点监测的33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都是“严重污染”,北京PM2.5浓度逼近1000。市民抱怨“空气有毒”,还严重影响了交通,多地高速关闭航班取消或延误。

【考点梳理】

1.目前我国环境的总体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身体健康,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4.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5.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

6.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7.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8.我国的资源国情: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②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③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建设生态文明,也离不开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7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练自己,艰苦奋斗,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重任的人。

4、“舌尖上的浪费”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舌尖上的浪费”会造成大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利于建成全面小康等。

5、为了更为有效的反对浪费,不少网民发起的“光盘行动”为什么能得到如此强烈的响应? ①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②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③“光盘行动”是爱惜民力、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④“光盘行动”有利于提升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⑤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粮食等农产品增产难度进一步加大。要使有限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必须同时做好开源和节流,坚决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6、为响应“光盘行动”,你将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合理消费?

①学会做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②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购买物有所值、经济适用的商品。

③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④学会绿色消费。

⑤注重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法治国家 【热点链接】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和要求,重点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全”和“快”。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1月22日,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取信于民,赢得人心,凝聚奋进的力量。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考点梳理】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

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2.依法治国的意义。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文化); 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3.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主体:人民 核心:依宪治国

意义: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 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4.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监督是广泛的。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5.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6.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和司法监督。7.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

通过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映;

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8.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

有利于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9.法律的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0.法律最主要的特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1.我国法律的本质: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12.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六:促进民族团结

实现两岸统一

【热点链接】

◆中新网4月27日电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江丙坤26日特别致函,祝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上任。并表达对未来两岸关系的期许。海基会在致陈德铭的贺函中说,两岸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是双方共同期许,希望日后两会能在既有良好基础上,推动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领域,造就两岸人民福祉、创造更多和平红利。

江丙坤表示,20年前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开启协商和解大门,2008年6月根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让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制度化协商,搁置争议,重新步入善意互动、健康有序的新里程,5年来,先后举行8次“陈江会”,签署18项协议暨多项共识。【典例分析】

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

(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的自治制度(2)实施西部在大开发战略(3)加大对少数民族投资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4)建设了青藏铁路、实施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①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雪域高原的旖旎风光必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去观光。假如你进藏旅游,你应怎样与藏族同胞相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理由: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是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和谐共处;礼貌待人、平等待人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要求等。

5、两岸实现“三通”的意义。①有利于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的更为强劲的动力;②有利于实现两岸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③有利于维护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④有利于维护台海的和平与稳定;⑤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两岸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实现两岸统一的原则、方针、最佳方式。

原则:一个中国。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7、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行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②积极开展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与互信,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④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

8、请你在 “维护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班会上写一个的发言提纲:

上一篇:车间劳动模范事迹材料下一篇:美丽一瞬间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