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2024-10-24

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2篇)

1.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专业课(中级)》

考试大纲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一)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由来和含义

1、了解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由来

2、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含义

3、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领域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

1、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学范畴的含义

2、熟悉“物质与意识”、“思想与行为”、“政治与经济”、“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群体”、“认识与实践”、“教育与管理”等范畴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基础

1、熟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学

2、了解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学

3、了解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学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学必须吸收相关学科的精华

2、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3、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学与企业文化理论的关系

(三)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特征

1、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党性特征

2、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群众性特征

3、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

4、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特征

三、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体系

(一)思想的基本特性及其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

1、熟悉思想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性

2、掌握思想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

(二)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1、掌握影响思想的因素及思想支配行为的规律

2、熟悉行为的反作用与思想支配行为的最终目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规律

1、熟悉按照党的事业需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内容的规律

2、掌握根据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特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和方法的规律

3、熟悉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激发人的积极性的规律

4、熟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规律

5、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创新的规律

(四)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体系

1、熟悉学习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意义

2、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构成

四、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形成和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宣传工作概念的论述

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宣传教育工作的理论贡献

3、了解列宁关于政治教育工作、政治宣传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等概念的论述;熟悉列宁对于政治思想工作的理论贡献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完善

1、熟悉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内容;熟悉毛泽东关于人的思想的概念、来源、功能以及检验标准的基本原理

2、熟悉毛泽东关于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3、熟悉毛泽东关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1、熟悉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内容

2、熟悉新世纪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贡献;掌握党关于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任务内容、对象途径、方式方法、基本规律、队伍建设以及面临的新课题的论述

五、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和解决的主要矛盾

(一)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解决的主要矛盾

1、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解决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

2、熟悉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掌握如何正确处理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矛盾的基本要求

3、掌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矛盾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二)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基本矛盾

1、了解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基本矛盾

2、熟悉人的思想行为与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掌握如何正确处理受教育者行为方式与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矛盾的基本要求

3、了解受教育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的矛盾的表现

(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1、了解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的概念;熟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2、掌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矛盾的具体表现

3、了解影响教育者主体地位发挥的基本因素;熟悉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地位的基本特征

4、了解教育者先受教育的主要内容

5、掌握如何做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转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2、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

1、了解人类社会生产的三大领域及其对应的三种形态的生产力;了解发展三种生产力的核心问题

2、了解物质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了解影响物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3、熟悉发展物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及其中心环节

4、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与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关系

5、了解精神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掌握发展精神生产力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1、熟悉精神文明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2、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和引导人们改造主客观世界

1、了解改造主观世界的基本内容

2、熟悉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要求

3、掌握提高人们认识能力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人

1、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地位

2、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精神

3、熟悉培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人的环节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1、掌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必然性

2、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3、熟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4、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四)思想政治工作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1、了解积极性的含义及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熟悉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八、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1、熟悉加强党性修养的意义

2、熟悉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热点难点问题及现实意义

3、熟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二)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1、熟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熟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掌握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1、熟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2、了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3、了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4、熟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5、了解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6、了解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九、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1、熟悉坚持统筹兼顾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总方针

2、熟悉坚持疏导的具体工作方针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重要依据和现实意义

2、熟悉物质利益原则与“一切向钱看”的本质区别

3、熟悉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原则的辩证关系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原则

1、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了解发扬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3、熟悉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4、熟悉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5、熟悉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6、掌握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7、熟悉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8、了解耐心教育与严格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十、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

(一)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重要意义

1、了解环境是思想变化的客观影响源

2、了解变革时代的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3、熟悉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

(二)影响人们思想的客观环境

1、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2、熟悉社会风气和道德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3、熟悉社会舆论和人际关系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4、了解国际环境和国际思潮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三)引导人们积极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1、熟悉引导人们积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必要性

2、熟悉正确认识和处理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关系

3、掌握努力实现社会环境与社会教育的统一

十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过程

(一)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内涵

1、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

2、熟悉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3、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矛盾的转化过程

(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和特点

1、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

2、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特点

(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1、熟悉获取和分析思想信息的途径

2、熟悉说服教育的依据

3、熟悉缓解冲突的方法

4、熟悉后进转化的基本要求

(四)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规律

1、掌握广泛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的规律

2、熟悉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与党的中心任务相一致的规律

3、熟悉塑造与改造相协调的规律

4、熟悉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十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和科学方法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

1、了解新闻媒体的作用及其舆论引导的原则

2、掌握信息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和管理的措施

3、熟悉文化工作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了解优化文化阵地社会教育功能的措施

4、熟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特点和要求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

1、熟悉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

2、了解运用心理学原理因材施教的方法

3、了解逆反心理的涵义及克服逆反心理的策略

4、熟悉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

5、掌握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6、熟悉自我教育和互相影响相结合的方法

7、熟悉抓典型和帮后进相结合的方法

8、熟悉“抓中间”与“促两头”相结合的方法

十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与评估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管理

1、了解科学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件工程

2、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管理的主要职责

3、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管理的原则

(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管理

1、了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掌握政工干部的劳动特点和价值

3、熟悉政工干部的基本素质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与职称评聘

1、了解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的功能和作用

2、了解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的原则和方法

3、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评聘

(1)熟悉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评聘重要性(2)了解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评定的标准和原则(3)了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评聘的机制

十四、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一)党委要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熟悉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具体措施

2、熟悉党的领导的含义、内容和方式

(二)建立健全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系

1、熟悉党委统一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管理体系

2、了解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综合管理体系必须抓好的重点环节

(三)坚持和维护党委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

1、了解确立党委在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的历史过程

2、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

3、掌握“政治领导”的含义和实现政治领导权的三个基本环节

(四)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

1、熟悉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熟悉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需要做好的四项工作

十五、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现代化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含义及其意义

2、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1、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熟悉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对策措施

3、熟悉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对策措施

2.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二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增新、拓展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继续教育工作,使专业技术人员随着科学进步、技术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造就一支技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我省继续教育工作起步较早,1984年成立了吉林省科技干部继续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在、中专毕业生从事新岗位后的继续教育工作。1985年,各市、州也都相继成立了继续教育中心,担负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培训、职称考试前培训、出国人员培训。省直各有关部门也加强了继续教育机构的建设,教育厅对高教、中教、小教各层面都设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省卫生厅和各市、州、县(市、区)卫生局都成立了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全系统的继续教育工作。1988年省政府颁布了《吉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是全国比较早的地方法规,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各地、各部门依照《暂行规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形式多样继续教育活动。虽然我省继续教育工作起步较早,但由于种种原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整体规模、结构分布、体制机制以及发展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省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去分析、去解决。

一、我省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认知欠缺

首先体现在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还没有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实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是勿庸置疑的,继续教育作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在职教育,特别是近年来,继续教育已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列为工作重点,这与人才战略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完全可以将继续教育当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条途径和手段,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若能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既有利于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推动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许多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没有将继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些单位和部门认为继续教育是人社部门一家的事,却忽视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人才培训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在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的时代,这不仅仅是没有给予继续教育足够的重视,同时还反映出单位对职工培训工作的漠视,也损害了本单位职工参加培训的权利。第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把继续教育当作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更谈不上主动参与。

(二)继续教育资金投入较少,严重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再学习、再提高

投入严重不足是一个长期困扰我省继续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是依照有关规定,“继续教育经费由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渠道解决”。受财政收入的影响,通常情况培训费用由单位承担或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甚至有的部门或单位不承担任何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从而加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负担,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继续教育经费应由国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等多渠道解决”。二是由于继续教育属后学历教育,往往无法立即产生效益,影响了政府、单位,包括个人对继续教育投入的积极性。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我省继续教步履艰难,办学规模小,受训人数少,严重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再学习、再提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特色不明显,难以保证培训质量

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使继续教育机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不能充分发挥,教材内容陈旧,缺乏个性,针对性不强,学不到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施简陋、缺乏发展动力,许多继续教育机构很难提供有吸引力的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特色不明显,难以保证培训质量

(四)继续教育市场不规范,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我省继续教育市场不规范,一些人打着继续教育的旗号乱办班,在即无师资,也无教学场地的条件下,利用人们对继续教育认识的模糊,大肆办班圈钱,搞虚假广告,不负责任不切实际的乱许诺。在教学实施中,为了保持低成本,聘用素质低下的教师任课,教学管理上无序,实际课时与广告课时严重不符,导致培训质量低下。把继续教育培训当成了个人谋利的手段,严重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一)通过立法和扩大宣传等手段,给予继续教育应有的重视和地位

目前《吉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还没有出台,只有尽快实施《吉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才能为我省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真正得到落实。通过立法,既可以保护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又可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继续教育法未出台之前,要广泛宣传继续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实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各级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认识,争取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税收扶持力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省各地继续教育的经费普遍困难,解决继续教育经费还应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省和市、州财政应拨专项经费,建立继续教育发展基金;目前情况下,省里每年应从人才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资助举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研修班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益性培训。二是加大税收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三是在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培训经费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探索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一是采用现代化的继续教育手段开展继续教育。当今世界已进入即时通讯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引起知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继续教育已呈现出“个性化”倾向,借助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有条件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快捷、廉价而高效的服务,是我们继续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我们要逐步建立起培训基地网、社会办学网和远程教育网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二是提高培训质量实现继续教育的真正目的。通过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向,贴近实际、贴近市场,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在培训形式上,将集中培训、学术讲座、远程教育、业务考察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培训实际效果。

(四)完善继续教育监控机制,规范市场行为

竞争是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市场机制充分展现,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组合,从而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还应通过认定继续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和等级,对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规范竞争行为,接受继续教育对象的投诉,实现继续教育监控,从而达到规范市场行为的目的。

the Continuing

E d u c a t i o n o f 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Technical Talents

3.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三

一、高度重视,保障有力

为了加强对我市的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我局专门成立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薛宝书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我巾新闻出版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并精心组织落实。在各项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人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抽出得力的干部负责继续教育工作。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局党组决定每年拨出20万元作为教育培训专款。各新闻出版单位的领导也对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职业资格制度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本单位职工参加在职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提供时间和物质保证。各级领导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为做好我市新闻出版业继续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调研,明确任务

依据新闻出版署、中宣部、国家教委、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的要求,我局组织力量,对市属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摸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截止到2002底,北京市属共有各类出版单位278家,音像和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179家,印刷和复制企业1859家,出版物发行企业7585家,从业人员达15余万人。我局通过对全市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进行丁综合分析认为,新闻出版业本身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印刷发行业从业人员中非专业技术人员居多,存在低学历、低素质的情况。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支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文化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我们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实行属地化管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中央在京的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这就给我局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工作任务也大大增加。我局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制定出北京市地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并设立专门的培训教育机构,充实培训教育人员,加大了培训教育力度。

三、健全制度,措施到位

为了规范我市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我局依据《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以及新闻出版总署有关精神,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专业技术队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关于在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出版行业岗位培训五年规划》、《关于出版行业继续开展岗位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北京地区实行图书发行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关于转发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实施办法》、《关于北京市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境外培训规划》等10多个文件。这些规章制度,对推动我市的新闻出版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精神,为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挂钩落到实处。1999年新闻出版正高级职称由我局组织评审开始,我们就重点强调继续教育72学时的考核。并于2000年分别找到北京日报和北京出版社的负责同志,专门就这个问题与他们进行了探讨,最后形成一致意见,严格把握继续教育的学时与职务晋升挂钩,未达到每年72学时的继续教育,不得参加评审。

四、狠抓落实,效果明显

在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中,我局结合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技能培训和鉴定等工作深入开展了新闻出版行业继续教育。

(一)以岗位培训为切入点启动继续教育工作

我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出版行业的出版社社长、总编,编辑室主任、编辑、出版、发行部主任,校对;期刊社社长、主编,编辑、发行部主任,发行单位经理,印刷企业经理、厂长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大领导管理水平、业务素质能力及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培训教育力度,先后共有1780人参加了第斗轮的岗位培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一般集中培训学习、参观、考察为两周时间,最后通过严格的闭卷考试和论文考核后,方能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并将此次岗位培训记入当年继续教育的学时中,使参加培训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我们制定出每五年进行一次轮训,即岗位合格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且对各新闻出版单位的主要领导的岗位合格证书纳入到单位的年检项目中:单位领导持证上岗率达不到80%的(非本单位原因除外),我局将视不同情况给予警告,单位领导持证上岗率达不到50%的,暂缓年检。对受到警告、暂缓年检的出版单位,要在我局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持证上岗要求。通过这些带有强制性的手段,使我市新闻出版行业的岗位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效果。在2000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二)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为手段深化继续教育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对图书发行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局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出版物发行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性,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用“创—流”的工作精神,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2001年初一2002年底,共组织举办21期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2034人次,已有1600多人通过鉴定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在培训过程中,我局精心设置课程,使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基础:既有前瞻性,又符合图书发行的现状,使学员学有所得,开阔眼界。培训课程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请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系统讲授《图书发行员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二是邀请北师大教授和哈佛大学MBA等出版发行研究专家讲授图书发行的前沿知识和营销策略,使学员了解世界出版发行业发展的趋势,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三是邀请资深新闻出版管理人员讲授新闻出版法规和管理知识,使学员进一步提高自觉守法意识。通过三个模块的教学,辅之以严格的教学管理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学员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达到了提高发行人员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以资格准入为契机全面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在全面推行出版行业岗位培训的基础上,依据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局与市人事局共同转发了这两个文件,并对我市的工作提出了总体规划与部署。

2002年9月,举办了全国第一次职业资格考试。北京地区共有4414人报名参加培训考试,实际参加考试人员3615人,合格人数为1570人。考前辅导培训班一方面针对考试教材进行讲解、辅导,同时也对出版行业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全面的普及与讲解。我们请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讲授了《出版行政管理》、《出版政策法规》、《著作权法》等,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讲授《古代汉语》、《语法与修辞》等,请出版单位的出版专家讲授出版业的专业知识等。这次考前辅导计入继续教育的学时,这对于新闻出版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又是一次促进。

同时,建立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对于我市已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我局要求平均每年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且必须含有不少于36学时的与出版专业相关的学习与培训方能进行登记。资格证书每两年登记一次。如果继续教育学时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暂缓登记,要求在半年时间内补足。若半年尚未达到,将取消其登记资格直至收回其职业资格证书。

(四)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推动继续教育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新闻出版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我局在1999年制定了《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采用分级管理形式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市新闻出版局主要负责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重要岗位负责人的继续教育,各用人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实践证明分级管理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骨干队伍建设抓好,就会促进各单位各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提高,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培训中,注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如日常组织由局属各单位推荐的优秀人才参加的外语培训,特别聘请新东方的资深教师授课,使我局系统的外语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组织局属各单位的人员参加计算机培训,使局系统电子信息化程度大大加强。

2001年,我局根据对继续教育工作要采取分级管理的培训办法,组织举办了市属出版单位编审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副编审继续教育培训班,重点组织学习了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市属出版社、社科类期刊社的81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安排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特殊时候举办,因此,我们确定WTO与中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班的主题。培训班对如何应对入世给中国出版业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研讨,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学习对人世后中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培训班针对性很强,得到了出版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遍好评。

五、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我局经过精心组织,高质量地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领导重视是关键。局党组高度重视,对培训鉴定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局人教处、发行处、市场处及用人单位领导都对这项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使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教学质量是根本。继续教育目的是提高新闻出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行业的质量和竞争力。我局在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的同时,精选授课老师,重视培训效果,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实用性,受到学员的普遍的好评。

(三)抓好服务是保证。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效果,因此我局始终以服务学员、方便学员为出发点,认真做好教学服务工作。为了保证学员及时了解继续教育工作情况,我们将有关政策和通知全部上网,学员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每期开班的时间,也可以直接下载表格,避免取表和咨询的不便。

4.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四

2011年10月10日至12日,我参加了四川省水利系统201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中的水利工程培训。在培训工作平台中,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完成了48学时专业科目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了水利工程建设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老师讲解,认真笔记,认真思考,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通过本次学习,我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且加深了对水行业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了解,基本掌握了水利行业的发展动向。这次培训学习有助于我在实际工作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提高专业工作水平,扩展实际工作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更好地为我省水利行业区域竞争能力的提高和行业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次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展望,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水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小型水电站一种新型的励磁方式,防汛抢险及山洪泥石流。

第一讲“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展望”中,我主要学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下一代通信网络的优点、三网融合的特点、物联网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当前水利现状下的实践、系统构成等内容。以上这些内容可以辅助提高我对于水行业的信息 1

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加深对本专业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了解,提高对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认识,扩展实际工作的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第二讲“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中,我主要学习了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地震地质灾害、滑坡地质灾害、泥石流地质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特征、产生的条件、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通过本讲的学习,我掌握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地应对地质灾害对建筑工程的破坏,从基础理论、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多方面拓展知识层面,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提高专业工作水平。

第三讲“水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主要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近代主要水利工程及其治水思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水利建设成就和基本经验、现代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等。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我了解古人治水理念及典型水利工程的特点、了解我国目前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了解到“十一五”及到2020年,水利将进入人类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完成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发展过程的总体思路。

第四讲“小型水电站一种新型的励磁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励磁方式的发展过程、重点讲述了IGBT励磁方式的原理以及与其它励磁 方式相比较的优越性。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励磁系统在保障电力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也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更新我们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第五讲“防汛抢险及山洪泥石流”,主要内容包括了防汛抢险、山洪泥石流、国家防总应急响应等级。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我了解防污抢险的工作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各种险情的应对措施、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原则及适用对象。

通过这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课程的学习,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储备了知识。系统的梳理了一名水利方面的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政治修养,强化了理论素质,更重要的是发觉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未来成为推动我省水利行业区域竞争能力的提高和行业建设的发展的合格的技术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水利方面的技术人员,一方面,加深了我对当前水利形势与任务的认识,对水利与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农业水利等方面要有较深入的了解。通过此次的学习,我的水利与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理、农业水利方面的知识有所提高,对相关方面的现实及前沿问题有更好的把握;掌握了当今水利工程建设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解决水利工程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及水利工程建筑新

材料的应用,从基础理论、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多方面拓展知识层面,了解了本行业发展动向。我作为一名水利方面的技术人员,对国家的治水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把握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要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和紧迫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

另一方面,本次培训也使得我们要认清现实,转变观念,找准角色定位,加强科学管理和体制建设,提升水利服务能力。水利生乎于水利,离开了水利这个“根”,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水利工作只有立足水利行业,才能拥有面向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历史背景的影响,只有真正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才能更好的把握当前水利脉搏,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5.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五

7月3日上午,夏邑县农广校组织全体办学人员,在三楼多媒体教室收听收看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推广处处长王青立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推广效能的有关问题》。

培训开始前,何新明校长做了动员: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目前国家和政府大力提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把它提升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高度上来,通过加快培养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升,高新农业技术才能推广应用,农业问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粮食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储存自己的知识技术,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河南省农广校到夏邑分校挂职锻炼的张久亮副校长也做了讲话:他要求全体办学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中央校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有利时机,提高自我,加强继续教育,并把参加学习情况做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记入学习档案,并做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升和个人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的重要条件之一。

6.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六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A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D政府)主导。

3、《突发事件应对法》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利,又对其权利行使进行(B规范)。

4、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

5、应急预案的重点是(D指挥协调)。

6、应急指挥的核心是(C协调)。

7、应急预案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A特殊风险预案)、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8、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B基础)。

9、(B风险评估)是指模拟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

10、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我国将突发事件分成(B4)级。

11、由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需要协调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应

对,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应急管理统一由(B政府)来领导。

12、(D预防)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

13、应急预案以危险源评价和(A事故灾害后果)预测为依据,作为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14、编制预案是要强调预案的(C预警、可行和评估)。

15、应急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B企业)预案。

16、应急预案按突发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A社会安全事件)预案。

17、专项预案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阐述,具有较强的(C针对性)。

18、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是近几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高效率的建立起来的,其直接起因是(B2003 非典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经验教训。

19、所谓预警机制是指根据有关突发事件的(A预测信息),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标示预警颜色,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的机制。

20、突发事件善后机制包括(D停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总结)。

二、多选题

1、危机是和平进程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国家内部或外

界环 境发生变化 B形成了对基本价值的威胁 C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 可能性极大 D对威胁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

2、危机事态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B社会危机 C政治危机 D自然危机)。

3、应急管理应包含的基本任务是(A危机预警B风险认知C危险处置D危机控制)。

4、风险认知应包括(A风险理论研究 B风险知识宣传 C风险工作绩效考核 D风险应对能力培训和考评)。

5、突发事件的特点(A不确定性 B危害性 C紧迫性 D复杂性)。

6、我国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7、《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规定的主要制度:(A 预防和应急准备 B 监测和预警 C 应急处置与救援 D 事后恢复与重建)。

8、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A政府负责C社会协同 D群众参与)。

9、做好突发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键:(A 及时 B 全面 C客观D民主)。

10、“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B机制 C体制 D法制)。

三、判断题

1、突发性事件都是不可避免且时有发生的。(错)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危机事态是一个单层次的构成现象。(错)

3、法制化可能对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各方协调不利,(错)

4、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政府是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关键因素。(对)

5、一个地方政府应该有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对)

6、应急管理要做到有预测,有预警,有预案。(对)

7、应对风险只是理论课题。(错)

8、应急管理是创造性建设活动。(对)

9、危机控制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向危机的转化,特别是避免危机事态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对)

10、法制化有利于克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化倾向。(对)

11、应急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

12、公众或社会的参与可以增加政府实施应急管理的成本。(错)

13、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制具有非常完善的联动机制。(错)

1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对)

15、编制应急预案,是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今后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对)

四、简答题

1、试述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联系与区别。

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公共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二者是往往联系在一起形成突发公共事件,突发性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2、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社会安全事件是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统称。主要包括战争、**、特大事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自然灾害等

3、简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五、论述题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1.政府应急办与议事协调机构在职能划分上要各有侧重,避免交叉,分工明确协调互补

2.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应当逐步完善和加强 3.应急办的设置应依托于该级政府的办公厅

7.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七

关键词: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人才队伍建设,问卷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始终把重视人才发展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先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特别是进入21世纪, 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这些规划深刻阐明了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1 兰州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管理工作的政策支撑

“十二五”开局之年, 兰州市把人才工作和知识创新工程紧密结合起来, 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要求, 2010年11月17日, 兰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 正式颁布《兰州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按照该《办法》的有关规定, 兰州市将面向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 通过重点培养、严格选拔、动态管理, 建立一支由100名左右的高层次人才组成的领军人才队伍。其中:第一层次人员占30%左右、第二层次人员占70%左右。已入选省领军人才人员自然列入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不占市领军人才评选指标。领军人才原则上每3年集中调整一次, 根据考核结果, 对业绩平庸、创新能力弱的人选予以淘汰, 并及时将优秀人才选拔补充进来。《办法》还对领军人才享受的政治、生活、工作待遇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市财政将列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 对入选第一层次的领军人才, 每人每月发放津贴1500元;对入选第二层次的领军人才, 每人每月发放津贴1000元。以3年为周期, 对业绩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 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同时《办法》还规定: (1) 今后全市各类重点科研项目和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 将优先从领军人才中确定承担和资助对象; (2) 推荐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时,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领军人才; (3) 各类人才工程和奖项人选, 也将会从优先从领军人才中推荐。

2 问卷调查方案设计及关键指标确认

从《2008甘肃年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兰州市拥有甘肃省四分之一以上的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 其中:科技活动人员1.3378万人, 占全省的比重为25.38%;科学家和工程师0.9828, 占全省的比重为27.61%。但同时, 《甘肃科技统计年鉴 (2009) 》中所反映的数据则表明, 兰州市的人才流失也很突出, 即民间戏谑为“孔雀东南飞”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十一五”的前三年, 兰州市的人才调入总量为72113人, 而同期的人才调出总量则为80407人, 人才净流失达8294人。这说明兰州市除了自然环境的先天不足之外, 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尚存缺陷, 对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次问卷调查工作, 我们借鉴了湖南、安徽、重庆、江苏、贵州等省市在吸引人才和关注人才发展成长等方面的一些做法, 着眼我们西部省份的资源和行业发展特点, 将侧重点放在政策机制、人才生活成长环境、项目投入、薪酬待遇、教育培训、实验与技术创新条件等方面, 设计了调查问卷, 选择了部分市属科研单位、企业的研发部门和县区农业科技服务机构, 实施了问卷调查活动。

3 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活动,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6份, 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如下:

A重视程度不够;B科研收益分配不合理;C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未调动起来;D研发费用不足;E缺少科研开发文化;F科研开发未按市场需要进行;G科研工作成果鉴定方法不合理;H未建成良好的研发团队;I其他 (请注明) 。

鉴于篇幅所限, 问卷调查表及统计测算过程等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 兰州市科技人员对工作整体评价的满意度为47.12%, 未超过50%, 只有工作环境和同事关系这两项的满意程度达到50%以上, 其中, 同事关系满意度超过60%, 说明我市科技创新人员人际关系比较融洽, 这种融洽的关系不能证明是团队和谐, 结合下一个问题和访谈结果分析, 我们认为是缺少竞争性的科技创新文化;满意度居于40%~50%的是企业文化和工作成就, 这一数据相对较高说明兰州市科技创新人才对现状没有很不满意, 对目前兰州市、甘肃省科技创新水平落后的严峻形势并未给与高度重视, 也缺少研发工作的内在驱动力;其他各项的满意程度均不到总数的30%, 满意度最低的三个因素是:科研奖励、科研经费、工资及福利。在调查中, 有50.71%的科技工作者表示他们参与科研的工作时间不到所有工作时间的一半, 63.43%的人认为发挥的创造性低于自己潜力的50%, 有四分之一只发挥了不到25%创造性潜力, 说明科技创新人员工作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77.29%科技项目来源于企业安排, 自主安排的非常少, 只占调查人数13.19%;64.54%的科研项目都与科技人员的奖金、津贴挂钩, 30.14%的人认为研发任务完成与否对自己没有影响, 说明科技人员的研发自主性低, 缺少研发动力。另外, 我市科技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与他们期望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 72.9%的被调查者期望工资在4000元以上, 然而实际工资在4000元以上的只占总人数的22.97%。在他们看来, 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众多因素中, 最主要的因素是收益分配不均、科研管理体制不合理、不能分享成果, 分别有47.02%、45.62%、39.94%的科技人员将这三项排在前三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 (61.55%) 、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未调动起来 (51.68%) 、缺少科研开发文化 (47.90%) 。

5 兰州市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了我市科技人员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资料, 并汇总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后, 我们认为兰州市在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培育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5.1 基于促进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和服务环境严重滞后

兰州市自主创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分散, 除了安宁高新技术园区与高校位置比较集中外, 没有其他相对集中科技园, 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管理也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另外, 对高新技术区的优惠政策不配套, 整个区内的服务坏境较差。拿兰州跟珠海做比较, 珠海市对科技园的用地、财税、投融资、引进人才、创业服务等方面都给予成套的优惠政策, 而兰州市的政策和服务条件相对单一和落后, 难以形成体系。珠海市不仅对创新人才自身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 甚至解决创新人才子女的一些难题, 可见政府的对科技创新重视和政策的全面性。

5.2 人才资源的竞争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髓

目前兰州人才选拔尚缺乏完善的机制。对人才的挖掘、选拔、认定尚留有较多得计划经济痕迹, 缺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工资分配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智力资源资本化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适合于人才流动的高级劳动力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与完善, 还没有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流动性与人才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5.3 因为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拖累, 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强

由于受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虽然出台了《兰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从实际来看, 我们的优惠政策还不具有吸引力, 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较大, 人才国际化是当今人才使用当中的一个重要特性, 如何有效提升兰州人才层次, 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是兰州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5.4 受西部教育资源匮乏的影响, 人才队伍中高学历人员比例较低

全市人才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4年, 尽管高于全省、甚至全国水平, 仍有27.46%是高中以下水平, 研究生仅有1万余人, 在全市人才队伍中比重不足3%;而在专业技术人员中, 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也仅占到28.9%和3.2%, 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作为全市经济主体的工业领域, 高学历人才分布仅占到总数的7.69%。本科学历人才也仅占本科总量的12.43%。拥有高级职称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只分别占其总数的16.2%和16.1%, 这一点将成为制约我市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5.5 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高层次人才出现断层

一是区域结构不尽合理, 城乡人才二元结构明显。城镇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总量为38.57万人, 占91.14%;农村仅有3.75万人, 占8.86%。城镇人才所占比重过大, 而农村人才短缺, 城乡人才流动不畅、二元分割的问题突出。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人才短缺。三次产业中, 第一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5.96%;农村实用人才虽有较大增长, 但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 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第二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34.12%, 其比重和绝对量虽止住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增长速度缓慢,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二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按专业分类, 主要集中在理工、经济、管理、医学和工程类专业中, 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65.13%。随着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必然形成“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

5.6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职称人员流失严重

2003年———2007年, 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 高级职称流入1611人, 流出3271人, 净流失1660人。是引进人数的2.03倍。中级职称引进7461人, 流出16130人, 净流失8669人, 是引进人数的2.16倍;引进初级职称人才17242人, 流出13259人, 净引进3983人。从企业人才增减状况看, 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总体呈减少流失态势, 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处于严重流失状态。企业人才中吸纳引进具有高级职称683人, 但同期流出1644人, 净流失961人。

5.7 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严重

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82542人, 仅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9%, 其中第二产业40210人, 占全市的48.71%。第三产业42160人, 占全市的51.08%。全市高技能人才文化程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仅占到14.15%, 而高中及以下的占到63.16%。

5.8 在促进城镇一体化进程中忽视了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

从全市农村人才来看, 分布于农村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农村人才中, 有40%是服务于农村的专业技术人员, 如卫生技术人员、农村教师等, 而真正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富足农村、富裕农民的实用型人才仅有2.08万人, 现有人才学历构成以初、高中为主, 分别占农村实用人才的64.45%和33.01%;而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才仅有67人, 初级职称的679人, 大量农村实用人才无职称, 这部分人员占到农村实用人才的96.42%, 对生产新技术转换的认识、市场经济的辨析把握能力有限。

6 建议与对策

6.1 强化政策力度, 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积极开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宣传人才工作政策, 宣传优秀人才典型, 宣传我市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所取得的先进经验, 努力营造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舆论和社会氛围。

二是要建立人才开发资金的投入保障机制, 设立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 加大对人才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结合的人才工作投资机制。根据经济和社会对人才开发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人才投资和服务政策。

三是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 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加大优秀人才的表彰力度, 鼓励各级各类人才在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导向。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为来我市投资和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创业环境。

6.2 搭建平台, 构建事业留人的社会氛围

加强科研基础建设, 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创造条件, 扩大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量, 建立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研发基地, 使其成为吸引培养人才重要基地, 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甘肃创新创业。强化科研、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创业平台的结合, 实行开放、联合、共建、高效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扶持产学研结合,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星火密集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博士生流动站、硕士生实习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中心的建设, 使之成为观念前卫、硬件先进、软件齐备的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

6.3 筑巢引凤, 有针对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突出重点,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目前, 应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和“再造兰州”的工作需求重点要放在引进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开发、金融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切实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要拓宽视野, 放眼省内外乃至海内外, 积极探索引进人才的新方法, 畅通人才引进渠道, 采取团队引进、带项目 (技术) 引进、定期服务等方式, 积极引进急需的紧缺人才、高层次和专业技术人才, 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6.4 着眼现实, 努力优化人才资源结构

在积极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盘活存量的基础上, 调整优化人才结构,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特别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积极引导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牵头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要学科和科研基地、重点产业和园区建设。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 要进一步抓好专业技术、农村实用、社会管理等人才队伍的建设, 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各类人才共同成长、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6.5 创新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人才特区”

要积极创新人才体制机制, 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要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为更多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创新人才配置流动机制, 不断健全完善“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 打破区域、部门、行业、身份限制, 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兰州发展。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 给一流的人才一流待遇, 特殊人才特殊政策, 对到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按照省委提出建立“人才特区”的新要求, 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 努力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兰州市科学技术局.兰州科技统计年鉴 (2009) [R].2010, 12.

[2]兰州市科学技术局.2010兰州科技发展报告[R].2011, 3.

[3]兰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兰州市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Z].2010.

[4]湖南省统计局.对株洲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EBOL].http://www.hntj.gov.cn, 2005, 3.

[5]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调查问卷[EBOL].http://www.hnst.gov.cn, 2010, 9.

[6]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查问卷[EBOL].http://www.ahinfo.gov.cn, 2010, 9.

[7]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人才培养与政策环境研究调查问卷[EBOL].http://www.jstd.gov.cn, 2010, 1.

[8]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研究调查问卷表[EBOL].重庆市人才人事网, 2008, 11.

[9]李晓霞.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N].兰州日报, 2011-5-6.

[10]王志刚.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在人才[J].中国科技产业, 2011, 8.

8.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八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高等教育的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它是未来大学发展的关键,具有很高的绩效。总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教师参与考试工作,成为当前教师队伍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当前河北省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出发,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审查原则的重要问题,系统做了初步的研究,本书能够顺利进行,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益的现状评价。

一、高校专业技术岗位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岗位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关系到学校教师的素质,学校也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广泛的政策,情况复杂。岗位设置评估工作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尤为重要。对大学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公平、高效、以人为本、激励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聘任制的优势。相反,如果评价指标的发展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要求和发展水平,评价将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专业技术岗位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积极影响,是高校发展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建设过程中必须反复论证和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所谓的专业技术岗位评价体系,是要对执行专业技术职务的总结、检查和激励,是实施岗位考核、促进就业制度的重要环节。可以说,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到整个岗位设置考核工作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起到了广大教师在考核激励中的作用。高校有效激励机制的内在要求是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提高员工的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精神,使高校人才队伍充满活力。因此,建立科学的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激励员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职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評价是工作的关键,但目前它是最薄弱的环节。在这方面,加强岗位考核体系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势在必行。

二、高校专业技术岗位考核评价的思路和建议

要加强管理,严格考核,这是岗位设置和人员招聘的重要环节。高校专业技术岗位应注意教师工作评价和个人发展目标评估,学院和学校相结合,提高评价标准的分类,力求做到全面、真实、准确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科研工作的措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考核评价指标向一线教师倾斜

专业技术职务评价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倾斜的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的制定是有利于各个方向确定为教师发展、教学工作量的绩效考核,三部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以充分的相互转换,在同时打破科学研究之间的界限,教师、学科建设、教学活动、工会事务的参与;迪安的公共事务部主任兼职教师,公共服务工作,工作量的基本性能。使各类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建立学科带头人与团队建设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建立科学的领导和团队建设的综合评价模型,不仅是个人素质的学术带头人的评价、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专业技术岗位评价公共服务工作,也为学术带头人的学科建设团队评估,测试不仅限于个人业绩和学术水平和措施评价能为学术带头人,学科建设的贡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建设一个团队的任务,确保开发团队的发展方向,制定和修改发展规划团队,学科梯队建设可以实现任务训练。实现学术带头人的发展目标,不仅是实现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它将结合个人工作目标和学科和学科团队和学校的整体工作思路和目标,同时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学校整体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并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注重突出学校发展特色

制作技术后评价指标的发展特点应突出学校,基于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应注重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应用于高校教师应注重能力考核教师实践培训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申请,参加商业活动或进行工程实践实验或实训课程开发或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或实践活动列入工作。

三、聘期考核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的组织机构

完善组织是评价体系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评估小组将统一领导下实行自上而下的学校党委和学校评估小组和学校评估小组,学校评估小组负责参与考试的学院或系技能,提交检查结果评估小组确定。此外,评估小组还应该解释的意见和陈述的评价结果。

(二)培训与宣传

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的和利益,是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同时,目标和方向,也关系着学校的发展,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完美的组织工作,还需要注意培训和宣传。在评估小组成员进行评估工作培训,以提高评估过程和效率和公共公平。

(三)反馈与引导

评估的结果不仅是晋升、奖惩和聘用教师的时间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或在发展过程中所发现的不足,因此,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发展短板,从而为调整方式改善存在的问题。如此不断的重复周期,打破了短板,学校教师的综合实力将不断提升,已经达到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李墨(1982),男,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

刘斌贝(1990-),女,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主要从事高校组织人事制度相关研究。

9.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九

(一九九0年四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科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企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完成生产经营和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了建设一支精干、稳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演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企业思想政治专业职务,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要设置的专业工作岗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名称和档次为:政工员、助理政工师、政工师、高级政工师。高级政工师为高级专业职务,政工师为中级专业职务,助理政工师、政工员为初级专业职务。

第三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实行评聘分开、择优聘任的原则。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专职从事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凡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评聘。受聘担任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担任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享受同

等的工资福利和其它待遇。

第二章任职资格条件

第四条企业参加评聘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履行思想政治工作相应职责的实际能力;思想品德优良,能够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

第五条政工员。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政工员:

一、了解马克思列宁宁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有做一般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三、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一年以上;其它学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三年以上。

第六条助理政工师。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助理政工师:

一、比较熟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认真地在自己工作范围内运用和贯彻。

二、比较熟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史等知识及中国国情,具有从事本职工作的实际能力和经验。

三、联系群众,能帮助群众解决一般思想认识问题,并有一定的工作实绩。

四、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一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政工员工作二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政工员工作四年以上;其它学历,从事政工员工作五年以上。

第七条政工师。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政工师:

一、熟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能结合实际较好地加以运用和贯彻。

二、懂得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优良传统及历史、教育、法律等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本职业务,有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并有较好的工作实绩。

三、密切联系群众,能独立在群众中进行宣传、讲解工作,有较强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能起草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文件、文章。

四、获得博士学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一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担任助理政工师职务二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理政工师职务四年以上;其它学历,担任助理政工师职务七年以上。

一九七八年以后参加工作的,要求基本掌握一门外语。

第八条高级政工师。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报高级政工师:

一、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优良传统及国内外有关的新情况、新经验有较深的研究,具有比较系统的历史、教育、法律等知识,有比较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三、具有较强的研究、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起草或主持起草过重要报告、文章,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或有专著。

四、能组织、指导完成重要的综合性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并有突出的工作实绩。

五、获得博士学位,担任政工师职务二年以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担任政工师职务五年以上;其它学历,担任政工师职务十年以上。

一九七八年以后参加工作的,要求掌握一门外语。

第九条个别确有真才实学,工作实绩显著者,可以不受学历和进入专业职务时间的限制,破格申报相应专业职务。

第四章 职务设置和职责

第十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各档次的结构比例和限额,应在国家规定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数额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执行。对高级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数额要严格控制,小型企业一般不设置高级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

第十一条企业设置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职责范围应包括:工作范围、任务、权限、完成任务的要求和必须履行的责任与义务。

第四章资格评审和职务聘任

第十二条企业各档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任职资格,分别由高、中、初级政工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委或直属机构主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分别组建;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由省辖市(地、州、盟、直辖市的区)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或大型、特大型企业分别组建;初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由县(市、旗、省辖市的区)主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或企业分别组建。

第十三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聘工作,在各级职称改革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管理和协调下进行。各级评审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工作权限和评审程序等,由各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管部门按国家对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提出和办理。

第十四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聘任,由有任命权者按干部管理权限,从取得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聘期一般三至五年,聘任期满,根据本人表现和工作需要,决定继续聘任或不再聘任。获得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已担任领导职务的不再聘任专业职务。

第十五条企业应按照岗位责任的要求,对受聘担任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晋职、奖惩和能否续聘的依据。

第十六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的资格评审和聘任,必须认真坚持条件,严格按规定办事。

要重视学历,更要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必须切实保证评聘质量,树立政工干部的好形象;对违反政策规定,擅自扩大评聘范围和放宽评聘条件的,要严肃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企业工会和企业共青团组织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集体所有制企业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其专业职务的评聘,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十八条本条例自批准之日起执行,过去各地区、各部门自行设置的政工人员的职称系列,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一律以本条例为准。

10.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十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企业政工人员的积极性,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通知》(中办发〔1990〕8号)、《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劳动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若干规定》(中宣发文〔1990〕8号)、《河南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实施意见》(组字〔199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企业政工职评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南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设助理政工师、政工师、高级政工师、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其中,助理政工师为初级专业职务,政工师为中级专业职务,高级政工师为副高级专业职务,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为正高级专业职务。

第三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受聘担任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人员,与担任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和其它待遇。

二、参评范围

第四条 国有和党组织健全的其他类型企业以及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范围内的下列人员可申报参评:

1、专职从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2、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3、宣传文化、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武装、保卫、老干部、信访、计划生育、民事调解中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第五条小型企业和乡镇所属事业单位不得申报高级政工师以上专业职务;省及省辖市所属处级以下事业单位一般不得申报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个别人才密集单位,需报省政工职评办公室批准后方可申报参评。

第六条下列人员不能申报参评:

1、在规定申报时间前已到退休年龄的(不论是否办理退休手续);

2、离开政工岗位两年以上,重新回到政工岗位不足一年的;

3、近3年内受过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的。

第七条获得其他系列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后调入政工岗位的人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1年以上,方可转评同级政工专业职务;在政工岗位履职满2年后方可申报参评高一级的政工专业职务,但其在原岗位上的履职年限可以连续计算。

第八条从国家部(委)所属企业和其他省、市、自治区转(调)入我省的政工专业人员,应按照其专业职务级别由相应的政工职评办公室予以认定,填写确认表,颁发我省统一制作的政工人员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三、参评条件

第九条必备条件: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处理问题,品德优良,热爱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条助理政工师

1、基本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方式、方法,对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国情以及历史、教育、法律、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比较熟悉,具有从事本职工作的实际能力和经验。

2、联系群众,能解决一般的思想认识问题,有一定的组织、策划思想教育活动的能力,有一定的工作实绩。

3、在CN报刊上发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文章1篇(须独著)以上。

4、大学本科以上毕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1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2年以上。

第十一条政工师

1、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方式、方法,熟悉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国情、形势政策以及历史、教育、法律、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本职业务,有较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

2、密切联系群众,有组织策划思想教育活动的能力,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独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好的工作实绩。

3、双学士、研究生班毕业或硕士学位获得者,担任助理政工师2年以上;大学本科、专科毕业,担任助理政工师4年以上。

4、符合下列2条中的1条:

(1)在CN报刊发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文章2篇以上(其中须有1篇为独著,另一篇为第一作者)。;

(2)参加编写公开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著作(本人须撰写5000字以上)。

5、破格评审政工师专业职务者须符合下列3条中的2条(其中(1)为必备):

(1)在CN报刊发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文章3篇以上(其中有1篇为独著,其它为第一作者)。

(2)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著作(本人撰写须在1万字以上),或获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2项。

(3)获得县级以上思想政治工作或综合性政工荣誉称号2次以上。

第十二条高级政工师

1、较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2、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知识和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国内外有关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有较深入的研究。

3、能策划、组织、指导完成重要的思想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疑难问题,有突出的工作实绩。

4、担任政工师专业职务以来,及任期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5、大学本科学历,担任政工师专业职务5年以上,硕士学位获得者担任政工师专业职务4年以上,博士学位获得者担任政工师专业职务2年以上。

6、符合下列4条中的2条(其中(1)条为必备):

(1)在CN报刊上发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文章3篇以上(其中须有2篇为独著,另一篇为第一作者)。

(2)主编、副主编或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著作(本人撰写须1.5万字以上)。

(3)主持完成市级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项,或是省级项目主要完成人,或获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一项以上。

(4)获得市(厅)级思想政治工作或综合性政工荣誉称号,或对所在单位获得同类称号起了主要作用。

7、破格申报参评高级政工师者须符合下列4条中的3条(其中(1)、(4)条为必备):

(1)在CN报刊发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文章4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为独著,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

(2)主编、副主编或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著作(本人撰写须2万字以上),在社会上影响较大。

(3)主持完成市级以上社科规划研究项目2项或是省级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主要完成人,或获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2项。

(4)获省级思想政治工作或综合性政工荣誉称号1次以上或市(厅)级2次以上,或对所在单位获得同类称号起了重要作用。

第十三条教授级高级政工师

1、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复杂、重大的问题。

2、有深厚的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教育、心理、法律等相关知识,全面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具有跟踪本专业发展前沿的能力。

3、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对所从事的专业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有及时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地、本单位实际,创造性的策划、组织重大思想教育活动,在全省思想政治工作战线有较大的影响。

4、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专职政工岗位工作累计15年以上,并担任高级政工师职务5年以上。

5、近5年考核和任期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6、符合下列5条中的2条以上(其中(1)为必备):

(1)在CN报刊上发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文章5篇(其中有3篇为独著,2篇在核心期刊发表)以上;

(2)主持完成省级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或是国家级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3)有独立撰写、正式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学术专著。

(4)作品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或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或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

(5)获得省级以上思想政治工作或综合性政工荣誉称号,或对所在单位获得同类荣誉称号起了主要作用。

7、破格申报参评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团结人、教育人的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创造、总结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经验、新做法在全国有关会议上交流、宣读,并产生较强反响。

(2)近5年考核和任期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3)符合下列5条中的2条(其中①为必备):

①在CN报刊发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文章6篇(其中有3篇为独著,有3篇在核心期刊发表)。②获得国家级思想政治工作或综合性政工荣誉称号。

③正式出版2部以上学术价值较高、影响较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著作(本人每部须撰写3万字以上)。

④获得全国、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上,或全国、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以上。

⑤在所在单位获得国家级思想政治工作或综合性政工荣誉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十四条由军队转业或工作调动到参评单位和岗位的政工人员,调入时间不满3年而未能参加评定专业职务者,具备下列条件,可以直接申报参评:

1、大学专科毕业,政工年限3年以上,同时具备第10条中除任职年限以外的其他条件要求,可申报参评助理政工师。

2、双学士、研究生班毕业、硕士学位获得者,政工年限3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政工年限5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政工年限8年以上,同时具备第11条中除任职年限以外的其他条件要求,可申报参评政工师。

3、博士学位获得者,政工年限2年以上;硕士学位获得者,政工年限5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政工年限8年以上,同时具备第12条中除任职年限以外的其他条件要求,可申报参评高级政工师。第十五条发表文章、获得奖项和荣誉称号的时限:申报政工师者,指其担任助理政工师期间;申报高级政工师者,指其担任政工师期间;申报教授级高级政工师者,指其担任高级政工师期间;初评者,指其申报前5年期间。

第十六条申报政工专业职务的人员,须参加同级政工专业职务评定机构统一组织的政工专业职务岗前培训,合格者方可参评。

第十七条1978年12月31日以后参加工作,申报中、高级政工专业职务的人员,须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合格者方可参评。申报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须取得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申报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须取得职称外语考试B级合格证书;申报政工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须取得职称外语考试C级合格证书。

下列人员可免试:

1、通过BFT中(I)级考试的人员,申报政工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

2、通过BFT中(A)级考试,或在国外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员,申报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

3、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合格出站人员、博士学位获得者或在国外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申报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

4、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5、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证书和国家认定的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

6、任现职以来,累计不少于3年或年均不少于半年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工作的人员。

7、当年年底满50周岁以上的人员。

8、派出连续2年以上的援藏、援疆、援外、扶贫救灾或参加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的人员。第十八条凡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必须出具相关证明,其中第6、8条须出具本单位和市职评办两级证明材料。

第十九条申报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和破格申报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除提供规定的材料外,还须提交近5年内能够代表自己学术水平的成果,由省政工职评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

专家审议。同时,还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答辩会,接受全面考察。

四、评审委员会

第二十条各级政工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由同级政工职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成立。评委会成员要在有关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专家学者中选聘。评委会成员应是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较高、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或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第二十一条成立政工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须经上一级政工职评领导小组批准。

第二十二条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和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均由“河南省政工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省政工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由省政工职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成立,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担任教授级高级政工师、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的大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领导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专家17人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

第二十三条政工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由中级评委会评审。中级评委会由省辖市或省直厅、局、委政工职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成立,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担任政工专业高级职务的领导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专家9至11人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

第二十四条助理政工师由初级评委会评审。初级评审委员会由县(市、区)政工职评领导小组或国有及党组织健全的其他类型的大中型企业党组织、县级以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成立,由有关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党政领导和担任政工师以上专业职务的人员7至9人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

第二十五条出席评审会议的委员不得少于全体委员的2/3。评审委员会以民主程序进行工作,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申报人所得同意票数超过出席会议委员的2/3即视为被评委会通过。缺席会议的委员不得投票或补票。

第二十六条评审委员会的工作要充分体现政工职评在政工队伍建设中的导向、激励作用,按照“宁紧勿松、宁少勿多、宁严勿宽”的要求进行。评审通过人员要控制在适当的比例以内。第二十七条各级政工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在同级政工职评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工作。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结果须提交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正式下文生效。

第二十八条评委会成员的权利:

1、参加本届评委会会议并在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2、在无记名投票表决时,按自己意见投票;

3、在评审过程中和评审结果最终产生前,有权向评委会主任提请就某申报人进行复议。第二十九条评委会成员的义务:

1、熟悉、掌握中央和省有关企事业政工人员专业职务评审的文件、规定,并遵照执行;

2、按要求完成评委会交办的工作任务;

3、遵守评审工作的各项纪律,保守评审工作的各项秘密。

第三十条评委会主任、副主任除具有评委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外,可根据工作需要召集评委会全体或部分成员就政工职称评审工作的有关问题召开会议,并在正式评审之前报告各项准备工作和在评审之后向评委会通报评审结果。

五、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级。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中所要求发表的文章,每篇均不得少于2000字。

第三十三条发表论文须提交报刊原件,各类奖励以正式文件和获奖证书为准。以笔名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须由所在单位和出版部门同时出具证明。

第三十四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全国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机构,其主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可视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核心期刊。

第三十五条同一著作、论文、研究项目所获不同奖项不得重复计算。

第三十六条对申报中级以上政工专业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申报材料实行公示制度。公示由申报人所在单位政工职评部门或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进行。公示时间不得少于3天。公示材料包括:申报人填写的申报表、学历证书、现有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免试有关材料)、业绩成果获奖证书以及论文、著作等材料。公示结束后,须由政工职评部门或单位党组织出具公示情况的证明材料。未经公示的申报材料,各级评审委员会不得受理评审。

第三十七条申报人所提交的各种证件、证书、论文、著作和其他反映本人专业水平的业绩成果等必须真实可靠,严禁伪造、涂改或借用、窃取他人的成果或证件。凡填报假材料、出具假证件

或窃取他人成果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在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三十八条申报政工专业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所在单位应成立政工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审议推荐小组。小组由党政领导或担任相应及以上级别的政工专业职务的人员7至9人组成。其中,党政领导不得多于小组人数的三分之一。审议推荐小组负责对申报政工专业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德才表现、学识能力、工作业绩、成果等进行审议,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在此基础上,写出具体推荐意见,连同申报材料一起报送相应级别政工职评部门。其中,县(市、区)所属单位及县属以下企业报县(市、区)政工职评部门,省辖市所属单位或企业报省辖市政工职评部门。省管企业单位,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原是属地管理的,仍由所在省辖(直管)市负责;原是行业管理的,仍由现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主管部门撤销的,由省国资委负责。各级政工职评部门对申报材料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复查审核工作。

11.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十一

【关键词】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84-01

引言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从1982年发轫,至今已有30年历史, 在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人员培养、服务开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水平,有自己的特色[]。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慢性代谢性疾病增加、社会老龄化加剧,加之观念落后、认识局限、经验不足,我国的康复医学工作发展不甚理想,尤其在康复人才培养方面重视不够。鉴于上述情况,为了解我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做一综述,以期找出存在问题,探索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对策。

1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状况

1.1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优势

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标志着康复医学规范化教育的正式开始。2002年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中国残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使得康复医学的发展迈开了坚实的步伐。2010 年9月,卫生部等5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卫农卫发[2010]80 号),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2011年4 月, 卫生部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科,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2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瓶颈

1.2.1 康复医学培养体系不完善

康复医师、治疗师培养体系处于探索和改革阶段,培养教育存在着缺乏规范化、与国际标准要求不接轨等问题,影响质量[]。目前,国外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康复医学培养体系,培养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在内的多种康复医学从业人员。尤其是在美国,已形成了一张全面完善、覆盖城乡的临床康复医疗网[];欧洲更呈现出“一体化” 的趋势, 先后有20 多个国家加入欧洲医学会联盟中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部”[]。

1.2.2 康复医疗服务分布不均

康复医疗机构服务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乡镇,尤其农村基层和社区一般缺乏基本而必要的康复服务。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 ;还有着2亿多的慢性病患者[]。同时,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 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人1.67亿[], 其中约有7000多万老年人有康复需求。天津市常住人口已达1293 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52%;天津市现有残疾人已达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7%。

1.2.3 医保覆盖有限

在多数地区,相当多的康复医疗项目费用尚未得到医保覆盖,使群众未能充分享用康复医疗,也限制了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

2 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现状与分析

2.1 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的比值平均约为70 人/ 10 万人口,而我国只有0.4 人/ 10 万人口[5]。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亟需康复技术人员约30 余万人,其中物理治疗师( PT ) 18 万人,作业治疗师( OT) 9 万人,言语治疗师( ST)1.5万人,假肢与矫形器师(PO)3.5万人。但目前全国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到2万人[],而各高等院校每年只能培养2000多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

我国政府决定,到2015年,我国每个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将得到康复服务。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未来5年加速普及康复医疗,培养康复医学治疗人才。比如:①从设置康复治疗单一专业转为分别设置物理治疗(PT)专业、作业治疗(OT)专业;逐步创造条件在一些院校正式开设言语治疗专业。②PT、OT 教育的課程设置、教学大纲规范化。③建立开设PT、OT、教育专业的评估准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及准入制度。⑤加快培养和建立一支胜任PT、OT 专业教学的、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1]。

2.2 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结构与分析

康复人员的来源组成有以下3 类[]: ①受过规范的康复医学教育,有各类文凭及学历;②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体育学院相关专业等毕业生,有文凭及学历,但与国际公认的康复专业尚有距离;③来自临床各科如神经科、骨科、中医科、儿科等医护人员。东部沿海地区一、二级医院康复工作人员中毕业于康复医学专业的仅占5.8%,三级医院中仅占12.2%,其他均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中医等专业[];西部地区康复专业工作人员中毕业于康复专业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2.4%[]。

面对人员组成复杂、专业性不强的康复队伍, 应该通过多种途径, 积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康复专业技术人才, 改变目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

2.3 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分析

我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康复治疗师学历以中专为主,这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国外的康复专业工作者一般都具有较高学历,例如美国的康复医师大多来源于各临床专业的高年资医师,一般8年以上的临床医师才可有申请担任康复医师的资格[];国外的康复治疗师也多为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并有硕士和博士治疗师,专业素质高,研究能力强。我国要按照全球职业医师最高五星级的标准进行康复医学教育和提高专业素质。采取多层次的培养模式,康复医师的学历层次应鼓励达到硕士及硕士以上,康复治疗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层次的治疗师应达到一定的比例。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 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1)1-3.

[2] 卓大宏. 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9(6): 406—410.

[3] 何成奇. 美国康复医学的现状与趋势[J]. 现代康复, 2000, 4(12): 1884.

[4]李宁, 丁晶宏, 孙启良. 欧洲康复医学的发展对我国健康保健工作的启示[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12): 1124-1125.

[5] 李建军. 严重缺乏康复人才, 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C].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 2007, 08.

[6] 李建军. 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现状与战略[C]. 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 2006,08: 1- 5.

[7]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R]. 民政部, 2010, 06, 1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 号)[R]. 2011, 4.

[9] 国家卫生部科教司. 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岗位任务分析及人才需求预测[R].

[10] 吴弦光. 康复医学导论[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3: 1- 50.

[11] 窦祖林. 中国国内康复医疗机构[Z].

[12] 王小燕, 谢涛, 倪捷, 等. 福建省康复机构及人员现状调查与思考[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1(l9): 46-47.

[13] 贺庆军, 韩梅 ,何成奇. 四川省康复医学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2): 361.

[14] 付国鑫, 赵立平, 向珩等. 天津市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现状及需求调查[J]. 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 Apr. 2012, Vol. 18, No.4.

[15] 贝文, 李力达, 胡善聯. 专业医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5, 3(7): 609-611.

12.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篇十二

事业单位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事业单位做好其他工作的政治保障, 是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政工人员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引领者, 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建设, 关系到政治思想工作的质量。政工人员整体的工作能力与文化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体现, 它反映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好坏。尤其是政工人员中干部的整体水平, 他们在队伍中的带动作用使他们在政治思想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通过团结和凝聚所有政工人员的力量来完成各项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中, 政工人员需做到政治观点鲜明、正确, 以遵守纪律的原则、态度, 形成模范作用, 在具体的活动中保持谨慎、谦虚、不骄不躁的作风与精神。政工工作做好了, 能使一个单位人心稳定、精神振奋、齐心协力, 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培养一个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政工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事业单位政工人员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事业单位的政工队伍已经具备一定的基数并且都忠于职守, 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与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 现在的政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

(一) 政工人员的业务素质需加强

近些年来, 经过各级组织的努力特别是加强在岗政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事业单位政工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 事业单位中很多政工人员的年龄都比较大, 而且文化水平不是很高, 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几十年, 已经面临着退休;而一些即将上任的年轻政工人员或是已经从事政工工作的年轻人还没有具备足够的工作热情, 对这项工作也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这些情况都导致政工队伍的年龄层次不合理, 业务素质较低, 队伍缺乏工作热情等, 严重影响了政工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

(二) 政工人员对自身责任认识不够

现在很多政工人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对自身的职责与任务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他们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积极性不高, 对时间的紧迫感也不够。再有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政策方针掌握得不够准确, 学习得不够全面, 了解不够深入, 领悟得不够透彻, 使政工人员对个人工作的迫切性、重要程度和不可或缺性认识不够全面。

(三) 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政治理论知识是一个政工人员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它为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和正确的指导。目前, 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政工人员大多数都是非本专业就业, 他们在大学就读的时候往往是非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所以这些年轻的新就业政工人员的政治理论知识严重缺乏。与此同时, 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 他们对政治理论基础又没有进行很好的学习。这些现状都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再加上部分政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不快, 使队伍存在思想不稳定因素。

(四) 政工队伍建设的稳定性有所动摇

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建设改革以来, 在一定程度上都设立了专业技术岗位并相应地扩大了专业技术的涵盖范围。这些改革都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晋升机制得以确立和保障。但对于事业单位的很多政工人员来说, 按专业技术类别设岗并确立相应待遇和晋升机制的愿望未能成行。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 政工专业技术岗位和政工专业职称没有被列入国家人力社保局规定的专业技术类目。其次, 因为没有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 事业单位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主动地开设政工专职岗位, 以及开展应聘工作。因此在安排政工岗位工作人员的时候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 安排的人员比较随意, 对政工队伍建设的稳定发展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五) 政工人员的工作方式方法面临着先进技术的挑战

近些年来, 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都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的力量凭借着无法阻挡的态势存在于社会的不同工作领域中。与其他领域相比, 政工队伍的工作方式方法在部分单位还比较单一, 虽然建立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网页, 但应用先进技术的意识淡薄, 对实际工作的应用指导能力还较弱。因此, 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 以便能够勇敢地接受先进技术的挑战。

加强政工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 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强烈要求推动社会领域观念革新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事业单位自身也面临管理和服务向社会化转型的改革压力,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提升政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与业务能力, 提高其工作质量, 有效加强政工人员的队伍建设是我国事业单位提高其工作质量的当务之急。对于政工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要培养过硬的政治素养

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都跟紧党与中央的步伐, 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尤其是国家正在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时刻, 政工人员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 跟着党的步伐走, 按照党的一系列政策与方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新问题、新矛盾, 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 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与时俱进, 在工作作风上也要与时俱进。做到不为各种风向所动, 不为各种思潮所诱惑, 不计别人的蜚短流长, 团结众人, 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 朝着目标奋进。

(二) 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政工人员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对工作抱有强烈的热情与兴趣, 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做到遇事光明磊落, 心胸宽广豁达, 不为上, 只求真, 不为书, 只求实。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愿意吃苦, 不怕艰难险阻的情操。对个人的荣誉与得失要抱有不计较的心理。做到平易近人, 说到做到, 办事不拖沓推诿, 时刻与职工息息相通。

(三) 要培养自主的学习意识

政工人员需要更新自己的学习观念, 加强自学意识和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对缺乏的知识进行随时的补充。掌握新的知识与技巧, 拓宽、丰富其科学文化的知识面, 通过提高自身的层次、能力, 给职工一种权威、智慧的感召力。此外, 政工师还应与时俱进, 学习、掌握必要的现代科技知识与电化操作技巧, 以此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质量。做到孜孜以求, 学有所长, 精通本行, 一专多能。

(四)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工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都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 才能够更好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实践不仅能够使政工人员更好地掌握工作中各项业务的规律, 还可以总结许多理论知识所不能给予的工作经验。通过实践可以大大提高政工人员的工作能力, 提高其工作水平。与此同时, 政工人员还需要多参加一些工作座谈会等交流会议, 通过不断的交流来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做到善于想办法, 出主意, 当好参谋, 正确解答各种问题, 通过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把工作做实, 做透。

上一篇:公司职代会经验材料下一篇: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