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精选13篇)
1.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
半学期以来,我始终不忘“一定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几乎篇篇课文的第一教时教学中都让学生在读书中度过的。要求只有两个:
一、是把课文读正确;
二、是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每一次读课文时,都一定要把笔拿着,随时圈画、作记号。起初几乎是强制性地要求执行,渐渐地学生习惯了,不由自主地做了起来。
如今,我惊喜地发现,在我第一课时的课堂上,学生们‘有事做’了,他们自觉地认真读起了课文,时时拿着笔,他们自动地拿出了字典,他们主动发问了,问同学,问老师„。当我检查读课文时,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令我生气、令我失望了。于是,我觉得这种方法似乎是可行的,比起以前我总是范读一遍想让他们学这种做法强多了,效果也十分明显。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二
一、学生应具有的学习习惯
1. 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 在学习时间里, 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成人不能轻易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在开始学习之前, 提醒学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包括喝水、撒尿、削铅笔、找本子等等;学习时间一开始, 就必须专心学习, 不离开座位, 不干任何其他事情;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 要等学习结束再说;做事有条理, 文具等学习用品的摆放要有秩序和规律。
2. 养成专心听讲、乐于表达的习惯
能专心听别人的讲话,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 听别人讲话要注视讲话的人, 不东张西望;坚持说普通话, 口齿清楚, 声音响亮, 语调自然, 语流畅达, 语速适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交流, 听说时有礼貌。
低年级:上课时能注意力集中,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 声音响亮;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教师和同学。
中年级:上课专心听讲, 边听边思考;独立思考后能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高年级:参与讨论时, 能抓住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 并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听课、听报告等能做适当的记录。
3.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字、握笔姿势正确, 做到“3个一”;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做到在任何场合下写字, 只要一提起笔来, 就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 确保能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力求做到笔画清晰, 间架合适, 行款整齐, 文面整洁, 爱护文具等。
4.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能及时、认真、限时地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后再做别的事情或玩耍;作业中有错要自觉订正。
低年级:能先复习再做作业;能按时、按要求, 自觉完成口头或书面作业;做作业时不边做边玩;做错的作业能及时订正、修改或重做。
中年级:能先复习再做作业;能按时、按要求, 自觉完成口头或书面作业;做作业时不边做边玩;养成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订正的习惯;做错的作业能及时订正、修改或重做。
高年级:能先复习再做作业;能按时、按要求, 自觉完成口头或书面作业;做作业时不边做边玩;做作业要有一定的速度;遇到难题能独立思考, 认真完成;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订正;对做错的作业能自觉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修改或重做。
5. 养成良好的复习、预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在课前学习内容;能在课后自觉记忆有关的概念、公式、规则或课文的精彩片断等;中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预习学习内容;能掌握一定的方法 (比如归类、比较、积累、运用等) 进行自觉的复习;高年级学生能在课前独立预习,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能在课后根据重、难点和课后习题进行复习。
6.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爱惜图书, 喜欢阅读, 爱读、会读课外读物并达到规定的量, 善于使用工具书、参考书;阅读时, 能边读边思考, 在读中发现问题, 在读中解决问题, 阅读时, 会圈、点、批、画,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遇到精彩的段落、句子, 能反复诵读, 甚至能背诵下来印在脑子里, 直到心领神会。
低年级: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有关读物读完、读通, 了解大致内容。学会使用字典, 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 不轻易放过, 要认真查字典解决或者向教师、家长、同学请教,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圈画生字、新词, 好词、佳句, 标小结号等。
中年级: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选择有益的读物;阅读时, 边读边想, 读懂主要内容, 遇到不认识、不会写、不理解意思的字、词, 能自己查字典或词典;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用不同的符号圈圈画画, 积累好词好句并学习做适当的批注。
高年级:积极主动地选择有益的读物, 阅读时能从读物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吸纳;不仅能自觉查阅字、词典, 还能按需要从报刊、书籍、网络中查找资料, 并作摘录、剪贴和下载;读书时能熟练使用各种符号圈点批画、摘录、做卡片,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做好课堂笔记。
7. 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
有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别人, 发现别人发言中的问题能大胆提出, 敢于对教材内容或同学、教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或自己的想法;喜欢刨根问底, 在学习过程中,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喜欢一题多解。
8. 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乐于与人合作, 在合作中既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在合作中做到既分工, 又合作, 团结协作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学会欣赏别人, 并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9. 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习惯
善于观察, 善于向生活、社会学习有益的知识;能主动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0. 养成记日记、写随笔等书面表达的习惯
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善于积累, 勤于动笔;注重修改, 书写工整。
低年级:喜欢书面表达, 能经常写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话, 写好后能读一读, 改一改。
中年级:能自觉地关注当天的新闻趣事, 学写日记和观察笔记, 并逐步养成习惯, 文章写完后反复读、看,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高年级:坚持写日记或随笔,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整理自己的思想, 反思自己的言行, 矫正自己的错误。
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
1. 从小抓起, 抓好开端
培养习惯要从小抓起, 从早抓起, 抓好开端。因为学生年龄小时, 学习习惯容易建立, 也易于巩固。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发现也容易纠正。但若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 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 又不易纠正。
幼儿园、小学时期, 孩子比较听话, 这时要以严为主;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独立意识较强, 这时应以宽为主。“小时严, 大了宽”, 符合孩子心理特点。
2. 点滴抓起, 夯实基础
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 微观的, 必须从小处着手, 从点滴抓起, 从日常生活中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像如何打开书包, 书本如何装进书包, 文具盒摆在什么位置, 读书写字的姿势, 如何答问、发问等等, 这一件件细微的平常小事, 如果训练得法, 日积月累, 就会为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 逐渐形成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 循序渐进, 逐步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要求, 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 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 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习水平的提高, 知识的不断更新, 到了小学高年级, 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 如阅读习惯, 独立思考习惯, 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4. 树立榜样, 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首先,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在精神风貌、生活态度、学习工作等方面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典范, 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学生的身上。其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比较容易的。因此, 我们要在学生中多树立一些榜样, 如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工整, 遵守纪律的学生, 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 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 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 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5. 明确要求, 严格训练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某一习惯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操作的要领, 比如写字的姿势, 以及怎样一步步地完成。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 总是再三叮嘱孩子“要专心听讲……”。可对于孩子们来说, 他们并不知道要怎样做才是具体的专心, 因为小学生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往往不是从概念开始, 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教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听课习惯的培养, 就要从训练“眼睛”开始的。“眼睛看老师”、“眼睛看黑板”、“×组的小朋友的眼睛都看着黑板了, 非常好。”“小朋友真会听课, 一双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听着老师讲课, 多专心啊!”通过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来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 把抽象的概念变为直观的、易行的操作,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坚持不懈, 必见成效。
6. 整体发展, 互相促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坚持整体性观点, 在训练的过程中, 要各方面配合, 协同努力。首先, 培养良好的学风, 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起督促和约束作用, 造成集体舆论, 起促进和推动作用;其次, 统一步调, 各学科教师紧密配合, 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 在不同的阶段突出训练重点;再次, 循序渐进, 不断提高;最后, 家校配合, 要让学生家长了解有关的要求, 督促和帮助学生, 做到课内外一致、校内外一致。
除了学习习惯外,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道德习惯、思维习惯、劳动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 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 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三、如何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1. 目标具体, 便于操作
我们要改变的是学生的某些具体的行为, 而不是学生整个人。所以, 不能笼统地说学生“不听话”、“太闹”等等, 应该理智的分析和找出学生到底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表现, 学生做的哪些事让你不满意?你究竟希望他怎么做?
2. 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我们确定了要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之后, 也许会觉得学生的毛病可真多, 恨不得能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不管教师和父母怎么着急, 学生不可能睡一觉醒来就变成另一个人。我们应该克服急躁情绪, 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 等这个问题解决了, 再转移到其他问题。
3. 要求统一, 说到做到
学生的不良行为改变起来并不轻松, 必须学校、家庭协调一致, 要求统一。包括家里的其他成人也应该与学校及孩子的父母采取一致的行动, 对孩子提出一致的要求, 并且坚持到底。做不到的就不要对孩子提, 提了的要求要坚持到底。
4注意学生细微的进步
学生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改掉, 我们不能操之过急, 只能逐渐达到改变学生行为的愿望。比如, 一个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 经过努力, 能每天坚持做作业, 尽管作业的质量很差, 我们也应该让学生知道这就是进步, 要给予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使其能在此基础上能更进一步。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
关键词:学习习惯;预习和复习;质疑;课外阅读
习惯是人的一种惯性思维,支配形成惯性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由学习习惯决定。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在讲课前的预先复习,是教学过程必须的一个环节,好的预习效果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个范围,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引导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的预见,或者粗略的预见,对内容有大致了解,学生自己找出预习中出现的疑惑,这是针对性预习的前提。对于一篇陌生的课文,预习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对文章的人、事、物、情有了总体的轮廓、完整的印象,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做标注或在本上记下来。要学会主动解决问题,对不理解的可通过教学工具,或问别人弄清楚,加深学习的体验。
诵读是预习必不可少的。在大声朗读中,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预习中要学会做笔记,把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积累知识点,便于查找。通过预习,能节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上课时会针对不解之处专注记忆,听教师讲解,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脑有遗忘的规律,因此,课后复习能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对知识进行很好的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二、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古人说,学贵有疑。疑问是学习进步的铺垫。学生的思维融入到内容中,对内容有进一步了解的意愿和兴趣,才能找出不懂的地方。如果连基本的词句、语法都不清楚,不了解课文,根本就提不出问题。质疑增强了学习的求知欲,对学习更有兴趣。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弱点、难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因势利导,耐心讲解,积极鼓励和引导,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同时,学生质疑的不确定性,促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有的小学生性格活泼,总是有各种问题提出,问老师或其他同学。而有的学生却不敢提问,怕被同学嘲笑,没有信心,通过其他学生的提问获取知识的理解,这是很被动的。教师要给学生强调质疑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起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教学要有亲和力。学生对老师有好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压抑的心理,课堂气氛活跃、民主。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作出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教师在教给学生敢问的同时,要让学生会问。“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引导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语句来提问,找出与全篇文章的关系,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总结知识点,通过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和相似地方;让学生关注人物的描述,发现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内心活动等。其他如,学生学习容易出错的地方、难点等。学生提问不是暂时的,学生要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质疑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方法。学习语文,仅靠课堂教学的短短45分钟是非常受局限的,还必须延伸到课外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教师要帮学生选择正确的课外读物。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等,选择思想健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图书及报纸,如《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等,拓展了学习思维,满足了好奇心,开阔了视野。在阅读中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以便他们能自主学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否则没有任何阅读效果。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优美的词句、章法、修辞等记下来,在重视故事内容时要兼顾有关的语文知识,让学生能融会贯通,也有益于写作。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提醒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不能边走边看,不能躺着看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阅读环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意愿。培养阅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教师要有合理的引导方法。比如,在教室内外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思想;举办故事会,给学生讲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学习知识。学生从故事中找到了乐趣,就会主动寻找一些课外书籍,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故事讲出来,看谁讲得精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课堂上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把读过的书拿出来,互相交换来阅读,扩大了阅读的资源。这样,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养成课堂上善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思想活跃,在课堂小声说话、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教师处理不当,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讲究批评的方式,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帮助学生克服缺点,能全神贯注的学习。学习是把书本的文字经过思考掌握知识的过程。只有思考才能理解、运用。对问题能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境界,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在实践过程中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四
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
三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教师交待的事情和教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我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得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我从来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静心的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我的具体做法是,例如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六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
5.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篇五
在平素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呢?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我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确立一个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掌握未来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的。这就向人们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因此,在中学阶段掌握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个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能够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创新学习。在平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我的教学是不是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以此不断调整或者是矫正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解决好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
1、学什么
“学什么”可分为两个层次:就教材内容来说,学生在学习时,面对众多的知识,学生就要进行选择,确定学习的重点,即学习目标。从较高的层次上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好了“学什么”,树 1
起了学习的目标,学生学习才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对学生“学什么”的认识,决定着教师的“教什么”和“怎么教”。前者认识不清,后者就处理不好。
2、怎么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怎么教”研究得多,而对学生的“怎么学”重视得不够。其实,“怎么教”本身是应该包含着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和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两个方面的。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怎么学”涉及到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这方面进行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指导,想方设法让学生建立和创造一整套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到什么程度
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⑴学到什么程度;⑵怎样达到这个程度;⑶我是否达到了这个程度。这既涉及到学习目标,又关系到怎么学即如何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还关联到学习的评价问题。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不断思考,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加强四个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学生要真正学会学习,就必须从众多的知识中搜索必要的信息,从中确立起自己学习的重点。善于制定学习目标,这既是一种应当具备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材料,与学生一块研究制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思路。之后,学生可自由讨论制定学习目标,逐步学会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到
最后,学生可独立制定学习目标,以真正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当然,学生要真正学会制定学习目标,还必须学会预定掌握该学习目标需达到的程度,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能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2、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确立之后,能否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能否真正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实现学习目标的最佳方法是什么,以理清学习的思路,使学生能有意意识地选择可行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为我所用。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即创新学习,这是能否学会学习的关键所在。经过长期的训练,教师要设法使选择最优化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应当指导学生逐步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动脑,善于质疑,按时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等。这些行为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大事,但一旦将这些行为习惯融合在一个学生身上,其作用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习惯是生活中长期形成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训练。那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符合习惯形成的规律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项集体工程,需要全体教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4、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经历了制定学习目标、解决学习目标这样一个学习过程,目标解决得怎么样,学生就必须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即对自己的“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这两个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了解目标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得好要总结一下经验,学得不好要寻找一下原因。学生就要学会自查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已经具备的学习习惯的得与失,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下一步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并使之成为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否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摒弃了传统的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的观念,主张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展。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改变
6.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六
小学六年,孩子在学校里主要学什么?相对于知识来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不这样做很别扭,很不舒服。比如,饭前便后养成洗手习惯的人,如果方便后不让他洗手,吃饭前不让他洗手,他会很难过,很不舒服,总觉得一件事情没做掉;比如在家里,有鞋子脱下及时整理摆放好的习惯的人,对于那些走到哪里就脱到哪里,东一只,西一只的乱扔,会很不习惯,如果说了不听,他宁可自己辛苦点,也要把鞋子摆好。这,就是习惯!
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黄金年级。错过了一二年级,再来补救很费时,而且效果很不好。即便是我们大人也一样,第一印象对我们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两个年级中,又以一年级为重,一年级是习惯培养最好的一年,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一年。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那一年级的孩子该培养哪些习惯呢?
好的习惯有很多,甚至无法一一例举。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哪些不良的习惯会制约、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是生命的成长。
老师在上面讲课,有的小朋友就把餐巾纸、铅笔、尺子、橡皮等都摆出来,然后自己管自己做小动作,把头钻到抽屉里,爬到桌子下面,或者把橡皮、尺子、铅笔拿来做跷跷板、转折玩;摆地摊型
有的小朋友屁股往前翘,把凳子后面的脚翘得老高,或者把一只脚垫到屁股下面,坐没坐相;耍杂技型
有的小朋友,把上课当成看电视,只看,不思,不说,不动;看电视型
有的小朋友别人话没说完,他就急着喊出自己的答案,以至打断别人的思路和其他小朋友的倾听唯我独尊型
小朋友一做作业就拖拖拉拉。消极怠工型 还有的小朋友见识明显滞后于同龄小朋友,缺少基本的自然、生活常识。认知滞后型
其实,这些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出现了问题。一年级已经过去大半了,如何在后面的时间里,有效地培养好我们小朋友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一、培养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1.作业前学习用品的准备 语文学科课前准备要求:一支铅笔、一把尺子、一块橡皮、一本书、一个练习本。铅笔盒容易掉到地上,发出响声,影响他人的学习,也容易干扰自己的学习。在家里也可以采用这种准备方式,做什么学科的作业,就准备相应的学习用品,无关的东西放到边上,不要影响和干扰学习。
2.作业后学习用品的整理 做完作业,及时收拾和整理学习用品,全部整理好,放回原位,才可以离开。3.整理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 第二天上什么课,该准备什么,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一开始,孩子不会整理,我们提醒、协助他们整理,但是不要包办。现在的孩子,自己本子忘带了,就说:妈妈忘记给我放进来了。很多大人似乎也认为帮助孩子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是自己的份内事,孩子东西忘了,自觉地回去拿;实在没时间,打电话给家里的老人,让他们送。这其实是害了孩子,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这也是害了自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再那么听话,你就会感觉越管越累。
具体训练的方法: 1.整理书包、课本、文具计时比赛; 2.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记录表; 3.检查督促;
二、培养孩子耐心、专心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语文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乱喊乱叫其实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别人,我不在乎你,我不尊重你,我也不值得你在乎,我也不值得你尊重。其次,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1)认真倾听大人的讲话,不随便插嘴;(2)边听边思考,别人讲的哪句话我赞成,哪句话我不赞成吗,为什么?(3)有不赞成的地方,等别人讲完了,再发表自己的观点,赞成的可以给予支持。然后,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家长讲三四句意思连贯的话,请孩子耐心听完,进行商讨。如周六如果孩子作业做完就带他去看电影这件事。最后提一点,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在生活的细节中,这就需要我们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共识。不要爷爷这儿可以乱喊乱叫,爸爸那儿规矩森严,妈妈那儿又是另一种景象,这是很不利于孩子形成倾听的品质。
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做人上,真比一切都重要。那在学科学习上呢?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应该是什么?我觉得是思,一个人不同于他人之处,主要就是他的思考力。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就是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我们不要以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很小,我们说啥,他们就会听啥。其实并非如此。孩子们的思考或许会很浅薄,但是这是火种,很弱,但是可能引发燎原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火种生生不息地燃烧,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添把柴。当今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孩子,思维方式和我们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熟悉网络,依赖网络,有什么不明白就找百度,方便是方便了,但容易形成网络依赖症,造成思维碎片化、平面化,没有分寸感与历史感。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是有影响的。要关注这个问题,上课或者读书,都要让学生有必要的思维训练,有感觉,有体验,有投入,学会辩证、逻辑地看待问题。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努力,如: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是不是跟你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当然要注意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易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和惧怕学习的心理。
四、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中国有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宋代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课堂上老师围绕课本的学习,对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的建构来说,只是起到方法的引领和基础知识的奠基作用,真正要学好,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有注音的儿童读物、绘本读物等。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巩固学过的生字,扩大识字量,丰富各种只是,提升阅读能力。学生学习,除了课本知识,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读书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终生的习惯与生活方式,这是为学生的人生打底子的事情。一年级的孩子,是培养养纯正阅读口味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他们对成人推荐的读物能比较愉悦地接受,并且在和大人的共读过程中,对文字产生亲近感,体验阅读的快乐。多读书:每天固定时间读书,在家里设定一个安静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作业、读书、写作; 读好书:经典,书目推荐,见博客地址 好读书:喜欢读书,孩子读书后,有发表观点的场所,学校里、家里都需要。读整本的书:每天看十几页,几十页,坚持看,天天看。如李睿毅、胡宇翔等小朋友,已经在看中、高年级学生看的书籍了。如《窗边的小豆豆》等。
五、培养孩子认真作业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1.从最不喜欢的科目开始做,有助于你完成所有作业。2.每天在同一时刻开始做作业,有助于你提高做事的条理性。3.在固定的地方做功课。在家里布置一个安静、舒适、光线良好的学习区域。4.要让孩子做作业的地方井井有条。把孩子做作业所需要的所有用具,包括铅笔、橡皮、涂改液、胶水、剪刀、纸等。5.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坐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不会做,向你求助,你需要提供指导,但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如果你不会或者不确定,可以联系老师。6.要言传身教,不辍学习,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7.要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表现出积极的兴趣。每天通过具体的提问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以及孩子的感受。8.观察孩子做作业时的情绪,如果孩子遭受到挫折,或难以集中注意力,可以让他休息调整一下。如果孩子感到心烦意乱,可与老师联系,就作业的质与量进行讨论。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成人的行为模式和思想准则不管好坏,都有其历史的继承性。而这些,归根到底来自于儿童或者少年时代的习惯与养成。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儿童时期的印记总或多或少的带入成年。而在成年之后,好习惯要继承张扬十分困难,坏习惯要马上克服,亦绝非易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憧憬着小学生活,上小学时他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当他们背上新书包,进入一年级学习时,兴致勃勃,充满着新奇与自豪,可是没多久,有些孩子就因缺少学习兴趣而感到学习疲劳,视学习为畏途,书包似乎越背越重了。对此现象教师们一致认为,小学学习差的孩子中绝大部分不是由于智力低下,而是由于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差。
一、学习习惯是什么 学习习惯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例如,当一个孩子养成了晨读的习惯,每当早晨起床后,就会自觉地拿起书本大声朗读起来。孩子认真地学习,及时预习和复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笔记工整清楚,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应对等等都是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不良的学习习惯。日本心理学家调查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据此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一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住。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积累越多越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习惯,因为任何习惯都是比较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要想改变它,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花费很大的力气。例如,有的孩子形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即使在教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有时好 了几天却又犯了。犯了又改,改了又犯,这需要长期的意志锻炼,有时是非常痛苦的。所以,那种认为小学一年级要让孩子放纵一些,到了高年级再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准一般有三条:一是动作的速度,指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组成学习习惯的一系列动作的敏捷性逐步提高;二是动作的质量,指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应该不断提高;三是学习者本身的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要不断维持相对平衡。如果学生某种学习活动达到上面三条标准,说明他某种学习活动的习惯已经养成。
二、学习习惯形成的心理发展规律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的过程。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下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以及认真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的形成,主要靠外力作用,很少出于内部自觉。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随着学习认识的提高,把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动力,使学习习惯形成更趋于自觉性,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努力学习。
2、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习惯是具体的、简单易行的。例如,上课铃声响立即进教室准备好上课的文具用品,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这些都是小学低年级容易做到的。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随这学习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增长,那些抽象的比较复杂难做的学习习惯、应用系统学习方法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将日益得到巩固。
3、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由于年幼无知、缺乏自制力,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稳定的。例如,语文课能认真听讲,但数学课听讲却不认真。而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良好的学习习惯日益稳定,例如,对各科出现的疑难问题都能独立思考等等。
4、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习惯的形成是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就是坏习惯代替好习惯。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特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不良学习习惯。克服坏习惯首先要使孩子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树立克服坏习惯的信心决心。其次是锻炼孩子与坏习惯斗争的意志力。意志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形成。例如,有的孩子既想学习又想看电视,为培养家里开着电视时自己能坚持学习,经过多次反复,就能形成当别人看电视时仍能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并且在学习任务未完成时,再好的电视节目也不看,这种学习的专注习惯就是慢慢锻炼形成的。习惯具有稳定的一面,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锲而不舍,不良的学习习惯终会被克服。
5、一年级孩子应培养的学习习惯不能超越孩子的年龄特点。做父母的,首先要了解孩子在学习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应主要培养哪些习惯。(1)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认真做功课,自己负责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对孩子的好处:培养孩子做事情专注的习惯;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2)踊跃举手发言。培养孩子上课的参与意识。(3)书写规范。培养孩子规范书写的习惯。(4)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5)珍惜时间,学习时不磨蹭。培养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6)自己看课表,整理书包。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7)认真、细心、不马虎。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态度。(8)正确的学习姿势,注意用眼、用脑卫生等。对孩子的眼睛、身体发育有好处。
7.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七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尊重个体差异
学习习惯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学习方式。从性质上来说, 它立足于学生的个体需要, 要让学生自己觉得实践起来轻松适意。因此, 教师在提倡某种学习习惯时,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尊重个体差异, 立足于个体的需求。
例如, 有一名学生认为高考英语题中有不少综合性强挑战性大的题目, 为了从容应对难题, 所以每天晚自习结束后, 都会给自己加量, 坚持每天练习一道有难度的英语综合题。长此以往, 他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班级中脱颖而出, 该学生说非常感谢养成了“一天一题”的习惯。
然而, 在笔者看来这个习惯就不是人人适用的。首先,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就要把握学习习惯的个体性本质。对学生而言, 适合自己的习惯才能够化为学习的优势;不适合自己的习惯只能是学习劣习, 是妨碍自己进步的掣肘。教师如果要提倡某种学习习惯, 一定要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是否确立乃至接受一个习惯, 可以建立在两个标准之上:是否适合自己以及是否真正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利用这两个标准检验某种习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 就能知道这种学习习惯是否真的值得自己去坚持。
二、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学习习惯必须经过不断重复的行为才能够养成, 就如同学校教育为学生设置的早读课、晚读课, 就是利用一周五次的“重复”, 帮助学生去适应直至最后养成早读、晚读的习惯。当然,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缺乏学校或者教师的强制规定, 完全依赖于学生养成习惯的决心和长期实践的恒心。遗憾的是, 仍旧有很多学生由于懒惰、灰心等问题而半途而废。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自我规划与自我约束。例如, 笔者会鼓励自己的学生为自己制订计划书或时间表, 大概包括自己的目标和每天的安排, 越具体越好。有一名学生在期末复习时就制定了如下规划:
1.主题:英语期末的自主复习。
2.坚持每天3个单元的背诵, 早上利用早读课时间背诵2个单元, 晚上利用晚读课时间背诵1个单元, 并且复习这三个单元。
3.每天晚自习时要复习1个单元的语法内容, 并且完成相关的习题。
4.周一至周五每天完成1篇阅读理解;周六完成1篇英语作文;周日复习错题。
接着该生每天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就会在日历上打一个记号, 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则在日历上说明原因, 利用其他时间补上该日未完成的任务。在开始的一个月当中, 这名学生经常向笔者倾诉实践的苦恼, 觉得很繁琐很累, 但是为了不堆积任务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了下去。一个月之后, 他对这些学习任务不再厌倦惧怕, 反而能够轻松自如地去完成。
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自主规划在目标上给了他们动力;同时利用具体的时间给学生造成紧迫感和约束感,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尊重这份计划表的安排, 从疲劳厌倦中逐渐走出来, 感受到习惯给生活带来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逐步适应、接受这种重复性行为, 最终实现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学习习惯的交流, 取长补短
学习习惯的归属虽然是每一个学生个体, 但是培养习惯的经验和心得是可以共享的。学生除了获得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外, 相互的交流鼓励对习惯的培养也有不错的促进作用。
例如, 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式, 包括自己的学习安排、情绪调节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 学生既能够深入了解他人的优秀学习习惯, 取长补短;也能够根据别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让自己的学习习惯更加积极。
此外, 学习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也可以一起成立学习小组, 小组组员出谋划策制订学习计划来督促每一个组员。这种方法对于自制力差、缺乏恒心的学生更加有效。因为他们在集体中会受到他人的监督同时也与他人形成了良性竞争, 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胜心和进取心, 从而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组员还可以进行组内求救, 大家一起讨论, 帮助该组员改善自己的学习安排, 使得习惯的培养过程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降低了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风险。
8.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八
关键词:习惯 ;书写 ;阅读 ;预习与复习
“好习惯是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利息,坏习惯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务。”好的学习习惯能让自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初中生更应该重视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养成书写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俗话说:书如其人。好的书写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先秦时期,启蒙教学中已经开始有了写字教育。西周时期,也有识字与写字两方面教学,并以写字为主要内容。郭沫若老先生认为: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现在的中学生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书写极不规范,造成这些错误的书写习惯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所谓内因,也就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不高和不能长时间的进行有意注意等等。所谓外因,即环境的影响,老师、家长的教育作用没跟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还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手漂亮、流畅的好字既是完成各项书面作业的需要,也是为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还能使你在中考及高考中取得高分,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陶冶性格情操,起到健身养性的作用,更会使你终身受益。
二、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我觉得一个人学会了阅读,就是找到了朋友,当你孤独、苦闷的时候,你可以和书籍交流。例如,你读了100本书,就意味着你有了100个朋友。因此,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的孩子们只喜欢看电视、打游戏、泡网吧等等,而不爱读书。如果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那么他们将受益终生。
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会使自己变得说话清晰有力,言语流畅,交流顺利,阅读理解力强,写作流畅,词汇量大以及博学多才等等。著名演讲家李燕杰教授在说到生活起居时,讲他每天早晨四点钟起床,或看书,或写作,已成为习惯。一位加拿大医生奥勒斯,终生与书为伴,他给自己定下制度,每天睡觉前,不管多忙、多晚,必须读15分钟书,一直到去世,坚持了近半个世纪,读了近千册书,成为博学的多领域专家,人们称之为“创造了生命的神奇”。
具体地说,一是多读。阅读习惯的养成“多读”是基础,没有多读就不可能更多地了解作品的思路、结构、语言、风格等,没有多读也不可能了解文章诸因素及内在联系。“多读”实质上也是一种思维训练过程,每一次实践使知识得以迁移,形成习惯,提高能力。多读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各种有益的书籍都应该品味。二是多写。阅读习惯的养成“多写”是一种历练和实践,从写作中可以显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多写不应拘泥于课堂作文,更重要的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感的散文等等。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三是多读多写还要“得其道”。即在历练和实践中讲求方法、技术,不只是“拿起书来就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而是要讲求“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就阅读而言,那种书本的东西读得烂熟,课本的问题能对答如流,可拿同类文章让他自己研读,仍无所得,读不懂。实际上也是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和能力。要真正做到“善读”,就须讲求历练的方法。 归根结底,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能够养成的,而是从实践与自我总结中逐渐培养而形成的。
三、课堂上养成“动耳” “动手” “动脑”“动口”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课堂中语文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抑扬顿挫的朗读,循循善诱的讲解,引导我们去感悟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出自古今中外文学名家之手,我们上课时,实际上是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去结识这些文学名家。如何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呢?简言之要做到四动:动耳、动手、动脑、动口。 动耳:即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看戏时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上课时也要能听出门道,要抓住要点和重点,要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 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时要边听边记,画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和疑点,记下老师补充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以便使听课过程系统化和以后的复习。 动脑:即上课时要高度投入,充分调动思维,多思考、多分析、多设疑、多问一问为什么?达到专心致志的程度。 动口:就是要敢于举手发言。举手发言是与动脑密切相关的,举手之前你已动脑思考了。举手发言益处多多,它使你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能锻炼你的思维、胆识和口才。
法国作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的确,好的习惯就像人身上的指南针,指引人们一步步走向成功。昨天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天的我们,而今天的习惯决定我们的明天。祝同学们拥有更多的好习惯,使自己成为人才!
9.关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九
一、使自主学习者成为榜样,促其更加自主: 这类学生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如果他们能起到带动作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这部分同学对学习热情高这一特点,一方面让他们面向全班推广自己的学习经验,使同学们知道只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另一方面请这些同学的家长在部分同学家长会上,介绍自己的教子经验,使更多家长能从中得到有利的指导,付诸于自己的教子实践中。这样做受益的不仅其余五分之四的同学及其家长,更使有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同学产生新的动力,增强主动性,有助于其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的家长也会对于这部分孩子有更高的要求,使习惯的培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给欠主动者提供方法,促其习惯的养成: 由于习惯的培养缺乏连续性,使得有些孩子形成能独立完成老师布臵的任务,就是自主学习的错误观念,这部分孩子占全班的五分之二之多。
对于这些孩子我首先端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告诉他们仅仅独立完成老师的任务不是自主学习;然后请他们做一个调查,留心观察身边同学在完成老师任务后都在做什么?你认为哪种行为是自主学习?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同学在完成老 师任务后有以下行为表现:一是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二是自己复习、预习功课;三是呆着没事干。通过分析,他们普遍认为只有第二种“自己复习、预习”才是在 自主学习。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另一个认识误区:看课外书不叫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必须围绕课本 进行。这源于上面提到的一些家长 对于“自主学习”认识上的误区。为了使孩子们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首先告诉他们:“读有益的书籍,就是在主动学习。”因为由于年龄的限制,孩子对于所生活的世界的认识有很多是来源于书本,读书就是在主动地认识世界,就是在自主地进行学习。给他们以指导,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书值得读。这样有很多孩子在完成了作业之后,不再没事干,而是能够主动摄取课外知识,他们有的读童话、有的看科普知识、还有的能针对课本内容去涉猎一些名家名篇。这不仅巩固了 课本内的知识,还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书籍成了孩子们的朋友,书籍也帮助孩子学会自主。可见一本书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手握书卷的人,其实是在告诉我 们他有主动探究的乐趣、主动学习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给学生以阅读上的指导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通 道。
三、提高得过且过者的学习兴趣,为其自主奠定基础:
就这部分孩子来说,老师就像是警长。离开老师的监督都无法正常完成作业,又怎样要求他自主地进行学习呢?
⑴、明确学习目的:
在这些孩子的意识中,学习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他们依赖于师长的外在压力、监督去学习,彻底放弃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从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开始对他们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了。
⑵、从“自主学习”第一步——独立完成作业做起: 其实这些孩子并不缺乏聪慧的头脑,影响他们的是惰性,也就是老师们经常说的“懒”。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爱写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正是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这些孩子不爱写作业有其自身懒惰的原因,也有作业本身的原因。我们一般认为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而设,在这种认识支配下,我们布臵的作业往往重复抄写的情况较多,这就使学生觉得作业做起来索然无味。其实作业的布臵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点我在设计作业时,大量降低重复性抄写任 务,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把所学生字变成谜语给大家猜、根据想象把《示儿》一诗改写成故事……。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作业的兴趣,那些本来不 爱写作业的同学对作业产生了兴趣。在编写谜语时,同学之间还互相竞赛,看看谁编的最妙。改变留作业的方式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是让他们认识到作业是每个学生 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习重要又艰苦的付出。所以在他们基本能做到独立完成作业时,对他们进行了“作业是每个学生对老师的承诺”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不管作业是否有趣,都要完成,不能把作业枯燥当作不写作业的理由。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这些孩子们养成了不用老师督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到了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4、对厌学者施以赏识成功教育:
这部分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学习,造成成绩不好,形成失败者心态,产生厌学情况。究其原因他们的这种状态是由于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心态。
1、扫清学生心理障碍
学习是个心理问题。所以培养这样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要解决的是他们对于学习产生的心理障碍
有的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在班里抬不起头来,怕被别人看不起,使他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针对这一点要鼓励同学们与他们交朋友、主动帮助他们,使同学们 发现他们的优点,尽量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 2 愿意与同学交往。并从中感觉到来自同学的关心、老师的爱护、班集体的温暖。为他们主动寻求帮助奠定基础。
由 于长期没有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形成了失败者心态,产生了厌学情绪。所以要刻意为他们制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找回自信,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这恐怕比弥补其知 识上的漏洞还要重要,因为没有自信做契机,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便无从谈起。努力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任何一 丝点滴的进步……
2、指导学习方法,弥补知识漏洞,学会独立学习: 这 些孩子由于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导致最初学习成
绩的失败。在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之后,开始在学习上给他们以指导:首先,请学习好的同学们向他们传授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组成互助小组,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为了促使他们取得更大成功,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采用分层作业及分层考试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不懈的努力,这样的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知道翻阅工具书、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了,向自主学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虽然这一步尚显稚嫩,但是相信一句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在 对孩子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以学生的兴趣作为促其形成能力的出发点。然而这是我不得不使我想到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以这种方 式开始培养孩子习惯,会不会导致孩子对于习惯的养成走入兴趣挂帅的误区。认为养成习惯就是为了去做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
10.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学习的习惯 篇十
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一
关键词:点点滴滴不断积累 良好的学习习惯 榜样激励 热爱读书 反思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5)06(c)-0155-02
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以微弱的状态存在的,生活中想要刻意去找是很难的。而我们要想克服不良习惯难如登山,因为习惯已经成自然。
习惯是生活中渐渐的自然形成的,比如每天我们上下学,路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会很熟悉,哪里有坑,哪里有桥,这些都像印在我们脑子里的一样,如果有一天你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上学,你就会觉得很陌生,很不自在。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点点滴滴不断积累
1.1 如开车一样,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否则只能即便猛踩油门,车速也提不起来。一个人培养习惯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确定理想目标,为实现目标付诸行动。喊一百句口号不如切切实实的做一件事。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是很了不起的。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有的孩子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说,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坚定的一天不落地去完成;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后,认真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习惯成自然了。决心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
1.2 控制时空,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约束自己
中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虽然认识到打游戏机会影响学习和健康,从内心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首先在时间上,从早到晚,都安排满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1.3 偶有偏离,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中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一旦发现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发现上课时自己溜神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做出调整。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久而久之,良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1.4 进入良好习惯的轨道,放飞自己的心情,自由飞翔
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再不必刻意约束自己,一切都顺理成章。这时你还需要注意两件事,其一是要消除外部干扰,其二是要排除内部故障。外部干扰主要是那些能使你偏离甚至脱离轨道的吸引力,内部故障主要是情绪使然放纵自己。对付外部干扰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当有人向你施加不良诱惑时,你可以寻找理由逃离,远离不良诱惑,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排除内部故障的有效途径也是转移注意力。中小学生经常心情不稳,如产生忧郁、悔恨、愤懑、迷恋、惋惜、自卑等情绪波动时,可以通过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合适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好与坏都是后天养成。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没有形成错误的观念以前,没有养成坏的习惯的时候。很多小学生好说好动,上课时坐不住,当老师说他的时候,他才会发觉自己正在犯错误,甚至有的孩子脸都红了,这是认识错误的表现,老师的提醒在加上学生自觉的克制,这个不良习惯才会改过来,而一旦放纵,或者学生不加克制,那么慢慢的,习惯养成了,恐怕一辈子也无法修正。
2.1 用榜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说能养成就养成的,它需要经过千折百回,更需要客服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而在学生身边如果有好榜样的作用,那么对学生来讲就会事半功倍。(1)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胜过一切空话。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很多习惯会在父母老师身上不自觉的传染到小学生的内心。(2)同样良好的学生伙伴,优异榜样的示范作用,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更为突出。(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在活动中有意无意中收到群体思维的引导,从而走向良好的走向,比如,开展我是手工制作小能手的活动,很多小学生都能积极的动手动脑,想要在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做出相应复杂的手工制品,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做工要仔细,就避免马虎处事,学生要有整体构造,避免考虑事情只抓片面。久而久之,学生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很多良好习惯也自然形成。
2.2 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读书才会让人智慧,让学生了解读书的好处,让学生养成读书是自身的需要的良好习惯,不读书不是怕老师说怕家长说,而是不读书自己就缺少点什么,就像一日三餐缺少不得。而读好书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很多未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书中学到了很多能够帮助学生远离不良诱惑,追求优雅、品味更高的生活习惯。
2.3 反思质疑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古人教给了我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少不了质疑,学习不能没有反思。古人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入口,那么只有敢于质疑的人才能真正去掌握知识的真谛。小学生提出问题说明他在认真的思考,我们不要怕他们提出的问题多,更不要怕他们提出的问题杂,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事物都是新鲜的,也是极为感兴趣的,我们不能把孩子们的这种兴趣当成他们起哄,不管不问,更不能批评和惩罚,这样只会让孩子们变得不敢质疑,不敢思考问题了,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只有多加鼓励,引导他们掌握相关的问题,慢慢懂得的越来越多,养成良好习惯。记得当我讲到小猫钓鱼的时候,有位学生问:为什么小猫要钓鱼啊,他怎么不去买呢?看似无聊的问题,但却恰恰反应了很多学生心中的一个疑问,我顺时引导他们,小猫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那样它才会觉得生活的意义,才会开心,而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小猫学习动手动脑,自力更生的精神。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才能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有耐心的侧重培养,而小学生也要有意识的配合老师。总之,只有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努力,讲求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自觉的养成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当然,也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是作为老师们终身奋斗的目标,有了良好习惯,学生离成才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吴洪成,主编.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Z].2012.
[2]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河北人民出版社.
[3]课程与教学论[Z].2014.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D].
12.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篇十二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的这句话在福建省惠安县溪东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得到很好的体现。我校初三年级实验班大胆采用舒德初教授的“自导联助”法进行教学,即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地教这一角色转化为学生自主地学。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就通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交流,从而理解消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独裁者,他们只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伙伴,师生们在一种平等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学生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觉得自己是学习上真正的主人,因而情绪高昂,学习兴趣大增。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教师接下来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换句话说,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其中,课前预习至关重要,无论哪门学科,做好课前预习均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而运用工具书又是课前预习的第一步,它能帮助学生扫清预习路上的文字障碍,是学生必备的习惯。当然啦,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不是说只是让学生盲目把书看一遍,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如怎样整体感知课文精髓,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注意文中关键的词句等。这样,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明确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需的知识,在教师的课堂辅导里就有了心理优势,从而提高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这里除了要强调进行课前预习外,还应强调课后复习,通过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实践证明,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独立思考的学生,语文成绩相对来说都比较好,而且他们在阅读、分析、判断、比较、综合、推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强。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刺激、唤醒大脑,加强大脑的灵活度和记忆力。他还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当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更加需要知识营养给予学生更长久、鲜明的照耀。初中生每年应该读2~3部中外名著,这些中外名著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同时,教师还应强调学生每周要做一篇500字左右的读书摘录,要求他们课外之余读书看报,从做读书摘要开始,到写自己独到见解的读书笔记。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头脑就会丰富充实起来。还可让他们每周背1~2首古诗词。“厚积言有物”,长期积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夯实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作好准备。长期坚持,就能“源头活水滚滚来”。
四、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练笔的习惯
事事留心皆学问。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多关注一下身边的人、事、物,多积累一些生活素材。做好这一点,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解决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了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发现生活的美,挖掘生活的奥秘,才可以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感受生活,感受美。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来源,在观察中可以让知识变得活跃起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懂得观察,把平时观察到的新鲜的人、物、事都记录下来,再经过思考整理,以日记或者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素材就变得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突飞猛进,随之综合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在写作时,有了生活这眼活泉水,写作就能随心而至,同时写出来的文章也富有真情实感,入情入理,还可防止套式作文的出现。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方法有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应做学生的贴心人,成为构架学生通往知识宝库的桥梁。
摘要:语文是对生活的反映, 而生活是活的, 知识是无穷尽的, 因而语文学习不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长期的积累。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谈几点粗略看法。
1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三
所谓习惯就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自动化,是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努力的行为方式,如不依照它行动,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依照它行动,不仅活动效率高,耗费的精力和能量少,而且还觉得顺当、愉快。当然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小时为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能使人终身受益;反之,则使人受罪,改之吃力。因此,对于英语的学习,一定要晓之以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中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作为教师,务必要督促他们养成这些习惯。那么在外语学习中究竟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每天进行朗读的习惯
语言不是寂静的字符,而是有声的艺术,学习外语就是要进行朗读。朗读背诵是“听说读写”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朗读与理解的意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手段,通过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早晨、英语课上、钻入数理化迷宫的间隙等都是朗读的良好时机。同时朗读时要力求准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切不可有口无心。读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课文、原著或改写的原著,精采句段要熟读成诵。
二、养成勤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充分地道出了勤记的重要性。在外语学习中同样要学会勤记笔记。上课时记下一些语言点、语法点,以便课后复习。复习时若有不懂,可及时询问。课外,记一些谚语、名句,作为朗读的材料,也可记下一些生词,以便自己能常常地背诵。这样,日积月累,就会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也可写一些日记或周记,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每位学生都应备一本语法书、一本双解词典(如现代牛津双解词典),便于在学习中随时查阅。一定让学生改掉稍有不懂,就问老师或同学的不良习惯;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查证自己的疑惑,并在此基础上,再向老师来请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自己的记忆;改变了饭来张口或只满足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当然通过查阅工具书,还可以大大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就英语这门工具性基础学科来说,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有扎实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在词典、语法书等的帮助下,经常性指导学生阅读适宜的英文版报刊杂志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丰富想象,了解最新的信息,接受新鲜思想、吸取丰富的词汇、语法、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这样大大增加了大脑仓库储备,有了充足的输入,才不会感到知识的贫乏。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英语学习良好的习惯:如书写习惯,勤于思考习惯等,只有全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我们知道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动机问题。只是有的是明显的,有的是隐蔽;有的稳定的,有的易变;有的简单,有的多元;有的好,有的坏罢了。人的动机可谓千差万别、各式各样的。而所谓成就动机,就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过来的一种动机。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工作或学习总是希望自己成功,避免失败,有所成就。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经常性地畅谈理想,列举一些知名人士学习外语的经历,让他们感到学习外语前途无量,除了鼓励还应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理想。千万不能让这种种色彩斑澜的“理想”只停留在纸上,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的成就动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的成就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外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了解知识,扩大知识的一座桥梁,是我们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途径。正确地了解外语学习的需要才会转化成正确的成就动机。
其次,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期望值,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一定要求,要充分使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形成一定良好的成功心态。如对课文的处理,大致可分:让好的同学复述,让中等的同学进行背诵,让中下的同学进行分段背诵,让成绩滞后的同学进行熟读,当然平时作业上,考试上也有所偏重。
第三,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不仅跟老师、家长的期望值有关,即与个人的抱负有关。这种抱负也是过高、过低、模糊、适当之分。适当的抱负最有利于成就动机的培养。因此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抱负水平,让他们沿着自己的要求发展,满足自己的要求,转化为成就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推荐阅读:
浅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0-03
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总结10-23
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06-14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1-04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07-20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9-11
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1-09
如何在品德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6-30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1-08
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