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天气教学设计(精选13篇)
1.多样天气教学设计 篇一
《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多样的天气》第四页至第七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学生对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围绕多样的天气变化这一主题,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从生活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描述天气变化的,并努力用自己的词语或诗歌来描述天气,从而对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天气现象瞬息万变的奇妙。活动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帮助学生调查思考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的,比较不同时代人们获得天气变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从中体验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科学在线”则使学生进一步懂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天气变化预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准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几种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如冷、暖、干、湿、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能设计风、雨、雪、阴、晴等天气符号,并能用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探究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2.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天气现象的多样性,产生探究天气的兴趣。2.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教学重点: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
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天气符号的表格。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部有关大自然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的主题歌,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
一:设问:同学们,你注意到这首歌的歌词是根据什么写的吗? 生:回答。(天气现象)
师:对,是根据天气现象来写的。歌中唱到:“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可见,天气是变化多样的。我们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风和日丽,有时大雨滂沱,有时烈日炎炎,天气现象又是瞬息万变的,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了,但是这些天气现象又与我们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多样的天气。(板书)
二、了解天气变化,学会描述天气。
1、认识多样的天气。
师:说到天气,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把今天的天气和大家说一说? 生:描述天气。(引导:阴晴雨雪冷热风力等方面)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从阴晴、冷热、风力风向等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描述了天气。师:那么,究竟什么是天气呢?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
2、描述多样的天气。师:老师找了几张关于天气现象的图片,请同学们看一下可以用哪些词汇来描写它们呢?(大屏幕分写显示晴天、雨天、雾天、雪天的图片)
师:这些天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吗? 生:雨中的闪电,雨后的彩虹,龙卷风、朝霞晚霞……
刚才展示的这些天气现象,有的是我们熟悉的,有的又是不常见到。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
生:交流、补充。(白雪皑皑、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倾盆大雨,牛毛细雨……)
师:形容天气的词语可真多啊!下次我们再向别人介绍天气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词语加进去。文学家对天气变化更加敏锐,更加细腻,你知道关于描写天气的是个或古诗吗?
3、描述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天气,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可真丰富,其实每个人对天气的喜欢都是不一样的,既然每个同学喜欢的天气不一样,那么就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天气画下来或写一首小诗来赞美一下吧。展示给同学们吧!
师:看来,天气不仅能影响我们的心情,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恶劣的天气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预先知道天气情况。
三、体验科技发展对获取天气信息的影响。
1、观察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
提问:同学们知道在科技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是怎样预测天气变化的吗?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生:回答,交流,补充(自然现象、天气谚语等)。
师: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2、现代科技与天气信息
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家能够对天气变化做出越来越准确的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设问:老师星期六想到北京去,想知道天气情况,需要做哪些准备。谁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呢?
生:回答:(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查、打电话、手机短信……)
师:根据查询结果,我就能知道明天的天气了。谢谢大家。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四、设计天气符号,培养探究兴趣。
1、设计天气符号。
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明确要求:形象、简洁、有创意。
生:分组设计天气符号,师适当指导。
2、学生分组展示,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引导学生评价的重点在设计意图上)。
师点评:同学们设计的天气符号各有特色,再次展现了我们班同学的聪明才智,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想不想看一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符号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看课件
师:使用天气符号发布天气预报既简单,又形象,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更快的了解天气信息。师: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五、巩固总结,课后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很多过于天气的知识。从古到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关心着周围的天气。今天我们自己设计了很有特色的天气符号,回去以后,同学们就用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在日记本上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做一个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好孩子。板书设计:
2、多样的天气
冷、暖、干、湿、阴、晴、雨、雪、风力风向等。
2.多样天气教学设计 篇二
本节教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气压系统(高压和低压),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基本概念。利用课堂练习,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知道冷、暖锋的定义。理解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
(2) 低压 (气旋) 系统和高压 (反气旋) 的特点;
(3) 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2.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简易天气图,能听懂天气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下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理解各种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当地的天气情况与何种天气系统有关。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
(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2. 难点:
(1)锋面气旋;
(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实际,通过介绍“黑格比”热带风暴的形成消亡过程,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就是身边的地理;
2. 利用动画来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
3. 通过列表对比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 利用练习来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练习来反馈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能在天气预报中听到冷锋、热带气旋、寒潮等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某些地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更好听懂天气预报的内容了。
展示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结构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锋面系统;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阅读思考: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锋面系统,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气团?什么是锋面?冷暖锋形成过程天气的变化?这三个问题,快速地阅读一下锋面系统这部分知识。
展示气团的定义:冷、暖气团的性质。
展示锋面图: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暖气团在锋面上;因为锋面两侧,两种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都有明显的差别。冷暖空气相遇,水汽凝结,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展示冷锋及其天气:让学生思考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所代表的意思,暂时不解读。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冷而重在锋面之下,暖气团暖而轻在上被迫爬升,在锋面及其附近多形成阵雨,降水主要分布在锋后及其附近。冷锋用锯齿状的三角形来表示。
利用动画来演示冷锋的形成过程。
展示暖锋及其天气图: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在锋面之下,暖气团主动爬升,在锋面及其附近多形成连续性阵雨,降水主要分布在锋前。暖锋用半圆形来表示。
利用贵阳的“天无三日晴”来介绍准静止锋。
展示表格:利用表格来回顾冷、暖锋。
展示动画: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阅读思考: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什么是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状况?什么是锋面气旋?为什么反气旋不容易形成锋面?
动画演示:北半球气旋的旋转方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展示气旋与反气旋的判断:1.南左北右,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2.手半握,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大拇指指向气压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弯曲方向就是水平气流方向(风)。
展示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利用北半球低压与高压图来对刚才所学的气旋与反气旋进行应用。请同学们一起来比划一下,绿色的实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用右手,手心向着我们的脸,大拇指的偏转反向就是风的流动方向。请同学们依据我们刚才的步骤,一起来验证一下高压系统。
展示垂直方向变化:在讲大气的运动时,我们只是分析了近地面的气流状况,没有分析高空,即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状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气旋和反气旋高空大气的运动状况,
展示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低压槽和高压脊?低压槽是从低气压区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沿着等压线,由低压向高压,等压线凸出的地方画一条线,即为低压槽线。高压脊是从高气压区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沿着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凸出的地方画一条线,即为高压脊线。有没有锋面反气旋呢?(没有)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合为主,易形成锋面。高压脊线上气流以辐散为主,不易形成锋面。
利用北半球气压中心图,来详细讲解锋面气旋。我们首先画出气压中心的槽线或脊线,低压中心为低压槽线,高压中心为高压脊线,所以此图就为(低压槽线)。下面来分析一下三地风的性质,我们要判断风向,最好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用左右手来判断风向。三地各受什么气团控制呢?由于在北半球,哪两地纬度位置相对C地较高,故这两地受热少,在冷气团控制之下,另一地受热多,受暖气团控制。冷、暖气团相遇,要形成锋面,在两地各形成什么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从而形成冷锋;暖湿气团向冷气团移动,从而形成暖锋。
分析两地天气状况,并分析未来的天气过程?
3.灵活多样的识字教学 篇三
然而,现实教学中广泛存在“授人以鱼”的现象,远远不如“授人以渔”。新教材的整个编排体系非常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识字能力。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探索形声字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自学生字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到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阅读中识字
由于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生字较多,我们不可能对每个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都作细致的分析,必须寻求更高效的识字方法,识字是为了阅读,在教学中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通过阅读来达到识字的目的呢?实践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重视朗读的教学,通过朗读、练读、自读等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这样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课文读熟以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这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赋予每个生字以形象的意义,如“着”——羊的眼睛,“合”——每人一口等等。这些联想不必十分考究,有些牵强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使学生把生字记得牢、记得准就行。我们知道复现法是增强记忆持久性的有效方法。扩展阅读无疑是最好的复现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最好能做些选择,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学生已学过的生字的出现率高的文章,教师还可以自编一些小文章,有意地把学过的生字嵌入文章中,效果会更好。
在造句中识字
新入学儿童往往对课本爱不释手,他们会津津有味地翻看一页页精美的图文,这种现象在告诉我们:他们多么希望自己能认字,能读书啊!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最佳的求知期,识读同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开始阶段,要摒弃独立识字的做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识。先识读词语,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后,再识读句子。一节课新授之前,老师可拿出一分钟时间教学认读一到两个词,词以卡片的形式出现,这些词语要贴近学生生活,在他们潜意识里有模糊记忆,属于再现巩固。领读三到四遍后,老师将写有词的卡片贴入“识字天地”栏。一周后,便可用这些词语连成句子,如:“我是小学生”,“我爱老师”,并指导学生读句子。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频率极高的词如“在、啊、哪、呀、吗”等,即使以词的形式出现,学生也感到陌生无趣,而如果将它们融入句子,教学将事半功倍。在教看图学词、学句时,我们不妨补充如下的一些句子:“这山可真是高啊!”“你喜欢画画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通过教师的领读、范读,学生既学会了读句的语气,又认识了标点符号,还识记了“可、啊、之、在于” ,真可谓一教多得。
在诗文背诵中识字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而古诗词又极富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每学期我们可以精选20首左右的古诗,由易到难,指导学生背诵。每周一诗,持之以恒。朗读课上,我们可以经常进行背诗接力,背诵表演,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词语积累扎实。此外,部分学生课外可自选诗歌自觉背诵。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语言,还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活动中识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在大量识字时,为及时巩固,防止遗忘,新学期开学时可让每位学生准备一辆“识字快车”,即一个铅笔盒大小的小纸盒,外壳稍作装饰,画上车窗、车轮,车顶打上二十个小方格。每天要识记的词语先让家长写在纸片上,然后由学生自己慢慢学写,写好后认读几遍,投入快车。学生可随时随地打开车厢复习。老师每周检查一次识记情况,最少十五张,多多益善。老师在小方格中记录识词数量,表扬激励,比一比谁的车载得多,跑得快。有了识字快车,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
在练字中识字
新学期,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精美的日记本,我们可命名为 “自由读写本”。这个本子可以用于听记。每周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一次,按词、句、段分层次指导。指导可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指导格式。每次写前都让学生按日记格式在第一行写明日期、星期、天气情况,另起一行写“摘抄”或“听记”一词,表明写的类型,再起一行具体写内容。第二,精选内容。学生摘抄听记的内容大多来自读课本和课外。自由读写课上,老师利用自读课本,先教学生识字,粗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指导学生精选美词佳句,用铅笔在书上将其画出,最后摘抄在自由读写本上。第三,明确要求。听记、摘抄时要求字迹工整,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听记时难写的字老师可在黑板上提示。班级可定期举办优秀“自由读写本”展评,鼓励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勤学巧练,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巩固学习兴趣
学期初,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张设计精美的“书海竞帆”评比表。评比表的底部写上全班同学的名字,名字上一只金色的大船正扬帆待发。船上依次画着二十个小船。老师告诉同学们,读一本好书,小船向上行驶一格,大家可随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交给老师抽查,然后由老师在小方格中登记书名,记录字数。期末各组累计阅读量,选评小书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自然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识字、读写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其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可组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1)我当小小故事大王。班会时间安排两名同学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每人二到四分钟。由班主任主持,全班同学参与,优胜者获当日“小小故事大王”称号,老师颁奖进行表扬激励,巩固读的兴趣。(2)佳作欣赏橱窗。教室的墙壁上可挂有一个宣传橱窗,老师每两周选取一批佳作张贴到橱窗里,让学生观摩学习,巩固学生写的兴趣。(3)每学期办读书节,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读书节上,可以设计一张看板,充分展示同学们的读写水平。其间组织故事会,背诵比赛、写话比赛、优秀读写日记展。评选出背诗大王、故事大王、小小作家、并留影纪念,将照片贴在班级醒目的明星榜上,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勇摘桂冠。
实践证明,按照以上方法组织识字读写教学,是符合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规律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4.《美丽多样的服饰》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世界各地美丽多样的服饰;从服饰变化中体会文化的进步和文化的交融;知道不同的场合、身分穿不同的服装是有素质的体现。
2、技能目标:学会穿着符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份的服装,和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
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节约、不攀比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地美丽多样的服饰;
教学难点:从服饰变化中体会文化的进步和文化的交融;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世界各地美丽多样的服饰有关资料。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一段录像,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受?(播放世界服装展览会)学生谈感受(服装多样、漂亮等)
2、同学们说的很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世界各国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服饰,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文化的进步和交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多样的服饰。(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我们知道当人一来到世上,他首先离不开的就是“吃穿住行”,说到“穿”,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看一看我国服装发展的历史。(课件出示我国服装发展的历史)
2、我们中国服装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以鲜艳的特色为世界所瞩目。看下面的图片,你能说一说这几幅图展现的是哪些地方、那些民族的服装吗?
3、第一幅图谁来说一说?
4、你说的很对,这是韩国的服饰---韩服。韩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优雅而且有品位,女性服装是短上衣和宽长的裙子,男士上穿马甲,下穿紧扎裤腿的宽松长裤,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吗?学生交流
5、是呀,那是因为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习惯坐在地板上,因此宽松的长裙、长裤比较舒适和实用。板书:生活习惯
6、谁能说说第二幅图展现的是哪个地方的服装?学生自由发言
7、他说对了,这是印度的服饰,谁能再详细的介绍一下?
老师补充:印度妇女的民族服装是“纱丽”,整个服装由长6米左右,宽1.1米—1.3米的布料制成,纱丽的穿法是从腰部缠起,最后批盖在肩上或蒙在头上。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学生猜测,发言
8、印度妇女的服饰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印度夏天的气温可以高过40摄氏度,冬天也在20度以上,因此服装要求透气、清爽,以棉、丝为主,薄、透、飘逸和极具垂感是印度服饰的最大特点。板书:气候
9、还有哪些民族的服饰与当地的气候密切相关?学生交流(还有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喜欢白色,男人的传统服装也是白色的,这是因为阿拉伯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白色的服装对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板书:地理位置
10、这图图片非常有意思,你们要看仔细了,谁来说一说?
11、你们说的很对,这是英格兰的方格裙。苏格兰方格裙起源于一种叫“基尔特”的古老服装。这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鲜明地展现出来。有的同学可能奇怪了,他们是男人啊,怎么也穿裙子呀?你们知道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谁能读一读
(在苏格兰人看来,“基尔特”不仅是他们爱穿的民族服装,而且是苏格兰民族文化的标志。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基尔特”作为苏格兰的民族服装被保留下来。
1745年,英国汉诺威王朝镇压了苏格兰人的武装起义后,下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禁裙令”,禁止苏格兰人穿裙子,只能以英格兰的装束为标准,违背者将被处以监禁或放逐。苏格兰人为此展开了长达30多年的斗争,最后于1782年迫使汉诺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为自己赢得了穿裙的权利。一套苏格兰民族服装包括:一条长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调与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夹克,一双长筒针织厚袜。裙子用皮质宽腰带系牢,下面悬挂一个大腰包,挂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时肩上还斜披一条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处卡住。苏格兰人穿着这种裙服表示他们对英格兰人统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哦,原来服装还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有关呢。板书:历史
12、大家还想了解其他的服饰吗?
看书上79页相关链接给我们展示的内容,指名读一读⑴旗袍⑵日本和服
13、刚才我们欣赏的大多是传统服饰,当今的服装设计师们从世界各地的服饰文化和其他艺术形式中获得灵感,将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文化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现代服饰。课件出示:现代服饰的图片最后定格在男士的西装上
14、谁知道西装的来历?不知道,好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西装的来历(指名读)
15、服饰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也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因此穿服装时要注意身份、年龄和场合,你们是小学生,那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才合适呢?学生交流
(三)教师总结
5.《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在讲授了走进地理、地球概况与世界的居民后,安排学习世界的气候。气候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的重点。天气与气候是本章第一节,分为“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三框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本课是后边三节学习的基础和铺垫。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本课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动手、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尤其是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辨析过程与实践练习。另外,初一学生生性活泼,课堂形式不宜单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学法指导】
1、“学习有用的地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且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我采用比一比、试一试,进行看图识天气抢答比赛等游戏,帮助学生记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生:天气、气候)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天气与气候。讲授新课:
一、天气的概念及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概念
区别
联系
天气 气候
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阴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晴、冷暖、风力大小等大气状况的综合表现。平均状况。1.短时间的2.多变的
1.较长时间2.相对稳定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练一练:
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风和日丽 四季如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 天 气 气 候 天 气
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 生:“要靠卫星云图”。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相信你能行”(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投影:“考考你”(测试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过渡:“人们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就可以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投影:课本第59页活动2的图,解答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然后根据天气状况安排户外活动。作业:
合作探究学习:以下三个问题(多媒体投影)
气候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我们和气候变暖有关系吗?
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小结:(多媒体投影)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和气候概念
2、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和区别
3、天气和气候的联系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教学反思】
6.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风向标的识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谜语(猜天气现象),从而导入新课。多变的天气(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1.观看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鸡东,晴转阴,午后有小雪,东北风二到三级,最低气温-9℃,最高气温-2℃。)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有关天气的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常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 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 的。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 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般变化。
天气及其影响(板书)
3.出示图片明确天气的概念、特点。合作探究: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 秋高气爽 和风细雨 终年高温冬雨夏干
雷电交加
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从而引出气候的概念)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出示表格并填写。
通过一道连线题加深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理解。(学生抢答)4.刚才提到的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天气的变化,天气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出示图片,学生分析并解答)
合作探究:天气的影响(给每小组发一张白纸,讨论后写出天气的影响,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不利的)
过渡: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呢?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板书)
1.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提问后,教师出示图片并总结)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8-50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3)、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
、、和
等的情况。(4)、风向是风的。风向为“北”,表示风来自
。风力是风
的级别,共分
级,级数越大,风力
。(5)、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例如,通过观察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
,哪些地方有雨或是。
2.观看一段视频——天气预报(注意观察每一幅画面后面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蓝
色表示海洋。
3.讲解风的表示方法:风向、风力 出示图片:风向、风力(学生抢答)
4.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对学生不认识的符号及时进行指导。
出示图片:常用天气符号(学生抢答)
学会书写常用的天气符号:请大家帮小明的日记配上符号好吗? 5.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天内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6.情景模拟:出示图片(挑战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
7.出示图片,看一看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板书)1.出示图片: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1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
的数量有关,用
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
,对人体健康
;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
,对人体健康。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
的影响,另一方面受
的影响。
3.小组活动:出示图片,一小组成员说出地名,另一小组成员答出空气质量状况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四、当堂检测:你学会了吗?
1、下列词语中表述气候的用语是()A、狂风暴雨
B、晴朗无云
C、风和日丽
D、四季如春
2、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2003年11月20日清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
D.天气影响战争
4、要了解近几天的天气情况,主要渠道有()
①当天的报纸②课本③手机短信④收音机⑤互联网⑥电视⑦杂志⑧地图册 A.①②③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四种天气符号,表示多云的是()
6、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A.B.C.D.7、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8、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
9、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我们叫它()
A、东南风
B、东风
C、南风
D、西北风
10、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1、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A.优
B.中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
12、某地10月15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82,则空气的质量状况为()A.优
B.轻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
五、布置作业
1.调查鸡东县灾害性的天气有哪些?
2.怎样才能减轻大气的污染呢?
7.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 篇七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 手工类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 美工类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 拼图类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好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建立对量的观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深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强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教学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查找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查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其实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编书者。
8.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多样化作 篇八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會。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其实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编书者。
9.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九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学校:高陵县第三中学
教师:李 菠
时间:2012 年 12 月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们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这三个问题。本节导入从电影《后天》中精彩的片段引入,给予强大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自然顺利引入第一个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关注。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提出了些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这种编写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加深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这也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描绘出人类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法分析
本节的教学可以从课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启发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认同和接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还要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三、学法分析
可以通过先自学再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首先,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应从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两个方面分析,认真分析潜在价值,学习时还要注意把握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政策。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过程和方法:
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和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去的意识。
2、通过了解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形成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难点: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六、课前准备
1、导学案
2、PPT课件
3、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并组织学生制成展示的课件,进行分享。
4、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提出环保倡议书。
七、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电影《后天》精彩片段相关片段,通过2004年的一部美国科幻电影,描述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后所带来的灾难,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反思我们对地球做了什么?引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出示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带着目标学习。
(三)、学案反馈
表扬优秀小组、优秀个人、进步之星、提问之星、指出其中的闪光点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使后面的学习有针对性;并像优秀的学生学习,吸取他们的优点,达到共同进步。
(四)、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对照答案。教师活动:教师适时的介入。
【设计意图】:通过对照自主学习的答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纠正。
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1、2、3、4、5、6、全球性气候问题 酸雨
生物多样性锐减 海洋污染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的破坏
结合图片,通过学生自学完成全球环境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岌岌可危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急性。
(五)、合作探究
探究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也叫生态功能)
3、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和举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探究
二、思考与讨论
1、红树林的消失,将会影响多少生物的生存发展?
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及多种水鸟因为环 境改变而无法生存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
2、又将怎么样影响周边的其他生态系统?
红树林能维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探究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原地对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特点: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的保护。
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植物繁育中心等。
3、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文件,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5、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6、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所有开发和利用。
【设计意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并通过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探究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陕西境内的自然保护区。
林业部门获悉,截至2009年底,陕西省已建自然保护区46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29个、市县级6个,总面积达10.3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0%。我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多了解生物保护区的状况,形成从我做去的意识。通过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在课堂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收获。
(七)、学科班长发言
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同学的学习情况,评出展示之星和点评之星。并提出班级环保倡议书:
1、树立自觉关心环境状况。
2、不乱扔垃圾,果皮纸屑,爱护学校一草一木。
3、珍惜用水、节约用电。
4、生活节俭,不随意浪费粮食。
5、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八)、本节小结
1、全球气候问题。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九)、作业布置:课后第一、第二大题。
10.《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 篇十
看云识天气
泸县五中
罗玉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思路。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观察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理清结构,把握说明事物特征。
一、激趣导入
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
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整体感知
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
3、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三、研读赏析
1、分角色朗读:写云的形态及光彩部分由12位男、女学生个别朗读,除外段落由其他学生齐读。
2、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场小组竞赛,老师出示各种云图,然后请每一小组一位同学当一当这个“天气情况发报员”,你来给大伙说说天空云的特点,以此又推断什么样的天气情况.竞赛图例:(多媒体显示)
竞赛细则:让每组组长选择,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担当“天气预报员”,例:今天天空中的云如果是微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鳞波,天晴,一般不会带来雨雪。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很高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约二千米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约二千米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图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高层云变得更厚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在云山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在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四、体验反思
1、观看各种图片,请学生看图识云,并指出出现这种云的天气状况。
2、学习本文后,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片断等。
3、观察这一个月的云,并做好记录,来看看云与天气的变化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美,感受准确性;尝试仿句,积累佳句。
一、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科普小品的语言美: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但也生动形象,尤其对云的描摹细致形象。
二、赏美句——生动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读一读,相互交流,并说明理由。
2、变换表述,体会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区别:(本文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如:把第三段中对卷云的表述转换为“天空中最高、最薄的云叫卷云。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好不好?为什么?(运用打比方,使卷云的形态更形象,让读者容易理解。)
3、仿句练习。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远处的霓红灯亮了,……月光照在地上,像……
三、析佳词——准确
请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运用得好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如:①“招牌”指什么?用在这里说明云有怎样的作用? ②把“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③“躲藏”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④文中“一般”、“左右”、“有时”能否删去?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学反思
11.洽谈小学语文的多样教学 篇十一
1.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成功的关键。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终日处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不愿意与人合作交流,也可以说是不懂的怎样去与他人合作交流。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2.生活与教学相结合
生活和教学息息相关,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学最重要的是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以教学课程为中心,拓展教学内容,更新形式,缩小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语文教学活动涉及了语文的各个领域,与一定的生活相联系,因而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视听感受 优化教学工具
教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工具, 是教师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 恰当地使用教具会化抽象为形象, 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 最好的教具是什么? 大多教师都会首先想到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以其大容量、 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优越性不断地征服着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媒体的运用, 可以从视觉转到声觉, 从静止的画面转到动态的画面, 确实给孩子带来美的感受, 尤其对于中低年级学生, 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可是,实际条件限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可能每堂课花大力气去做复杂的课件,学校也没有条件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套多媒体设备。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补充丰富教具。一年级除了跟教材配套使用的课文插图就是拼音卡片,我在教学中自己做了生字卡片――一类字、二类字做成不同颜色的卡片。这样在上课时,用卡片可以玩出不同的游戏,比如找朋友,摘果子,捉迷藏等游戏。在游戏中反复让学生认,反复读,趣味盎然地认识方块字,这样比单一地看粉笔字认读要有趣得多。
4.课堂及时反思 调整教学方式
教学反思不是做给人看,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为了这一茬又一茬的孩子,是对他们的责任使然。反思一些什么内容?(1)我们可以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论文格式 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2)我们可以反思失误之处。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3)我们可以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到的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 是一种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 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5.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思维的训练来实现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识字时,采用猜谜语游戏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课前布置学生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生字的意思,在此了解汉字的音节、偏旁、结构、意思,根据课文内容另组词,并给生字找形近朋友。进一步了解生字后,根据掌握资料情况自编一个谜语备用。上课时,先由学生把所查生字情况分析给大家听,再把自己所编的谜语说出来给大家猜,等大家猜完后并说说自己编谜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自然地把精力迁移到语文课的学习之中,主动研究和思考问题,提高兴趣,还促进学生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 , 培养创造性思维。
6.因课设练、拓展探究
语言文字是工具,不练难以深刻理解,不练难以熟练运用。但是,有些教师迷醉于"花样翻新"、"多多益善",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孩子上起课来"真没劲"。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因课设练,拓展探究。一句话,就是要把训练练在点子上,练到孩子的心里去。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这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我在引导孩子品读课文以后,展示黄山"怪石"的图片:"我们不仅要学会感受美,而且也要像作者一样去创造美。黄山四绝中的'怪石'也别有情趣,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块怪石,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孩子稍作准备便妙语连珠:"我想介绍'仙人指路',所谓的'仙人',身材高大,比一棵黄山松还要高,'仙人'手拿拂尘,嘴角还带着微笑,手指着西方,好像在给游客指路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鹅孵蛋'。'天鹅'正蹲在一座高高的悬崖上,孵着天鹅蛋,它仰望蓝蓝的天空,心想:什么时候,我的天鹅宝宝们才能出世呢?那个时候,我就可以让孩子看一看这美丽的黄山风光呀!"……
12.重要天气过程个例系统设计 篇十二
当出现重要天气过程时, 预报员一般会查看相似的历史过程, 结合当前的形势, 更好地做出预报, 因此重要天气过程出现等历史资料的保存, 对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非常必要, 揭阳市历史重要天气过程个例系统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历史资料的存储问题。系统的开发基于B/S模式结构, 在Visual Studio2008平台, 采用ASP.NE技术进行开发设计[1,2,3,4,5,6]。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过对影响我市的重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发现影响我市的天气类型很多, 且过程的资料量大, 包括:灾情资料、服务资料、技术分析资料、天气形势资料、云图资料、雷达资料等, 资料的格式也多样, 有Word文档、MICAPS类型资料、图片资料等。本系统对所有资料归类、储存、显示。系统包括三个模块:资料录入、显示和数据库, 图1为系统流程图。
2.1 数据库设计
由于天气过程大部分资料为文档文件, 如MICAPS格式文件等, 因此本系统数据库的建立采用文件目录结构的方式, 图2为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在设计上遵循以下原则:
(1) 所有目录、文件动态生成;
(2) 第一级目录表示天气类型 (如暴雨、台风) ;
(3) 第二级目录表示天气过程及该天气类型的预报要点、类型相关预报业务规定等资料;
(4) 第三级目录表示天气过程下的各种类型资料和与该过程相关的技术总结、服务总结资料;
(5) 第四级目录及往下目录, 则为各种类型资料子类型或资料。
2.2 资料入库设计
资料入库包括批量入库和个别资料的上传两种。 (1) 批量入库:由于资料批量入库的操作对象仅限于气象台预报员, 且使用频率低, 因此采用C#面向对象语言进行编程。入库的方式有两种:直接复制和ftp下载。 (2) 个别资料入库:个别资料入库采用Web方式, 并严格控制上传的文件类型。利用Tree View控件异步加载目录信息, 用户选择资料存放路径;采用File Up Load控件将资料快速上传到服务器指定目录下。
2.3 资料显示模块设计
资料的显示设计采用ASP.NET技术基于B/S模式, 能够将各种类型的资料以树状结构动态地显示给用户, 且不同资料显示的方式不同: (1) 目录文件信息显示利用Visual Studio.Net2008平台的Tree View控件和List Box控件共同完成, Tree View控件采用异步方式对目录信息进行加载, List Box控件显示所有文件信息; (2) MICAPS类型资料、doc文件和图片文件则分别采用不同方式, 如图片文件直接加载, MICAPS类型资料则利用Micaps3.1自带成图功能在后台转换成图片后再显示, doc文件利用Word自带转html功能后台处理后, 以html文件显示。
2.4 Micaps3.1系统配置
系统在设计利用Micaps3.1系统对资料加载和系统自带的自动成图功能[7]。为了使资料的显示范围适合本地需求, 同时提高Micaps3.1系统加载的速度, 因此必须对Micaps3.1系统的配置文件Set.ini进行设置, 包括中心点配置 (配置本地的区站号、经纬度等) 、显示地图个数 (个数为1) 、删除菜单文件加载和一些不需要使用的模块进行删除。
3 关键技术
3.1 ASP.NET对服务器端Micaps3.1系统调用的实现技术
用户权限不够导致一般的Web客户端无法调用服务器上的EXE文件, 本系统仅用于内部网络, 安全性要求不高, 因此将ASP.NET应用程序的默认用户aspnet添加到administrators组中来提高aspnet用户权限。由于Micaps3.1系统对部分资料的自动成图要求前台必须运行Micaps3.1系统, 因此在“服务”中的“IIS Admin”项选上“允许与桌面交互”。
采用System.Diagnostics.Process类进行调用Micaps3.1系统, 关键代码如下:
3.2 doc文档转html文件实现技术
调用Word.dll组件实现对doc文档的控制, 并转成html格式文件, 关键代码如下:
3.3 Tree View控件异步加载技术
采用异步方式加载Tree View控件, 需对Tree View属性设置:
异步加载方法的关键代码:public void Populate Node (Object
4 结束语
重要天气过程个例系统设计和投入业务使用, 规范了历史重要资料的保存, 方便了预报人员操作和使用, 对重要天气过程的预报水平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摘要:当出现重要天气过程时, 预报员往往会查到相似的历史过程, 更好地做出预报, 基于此, 作者根据工作经验设计了重要天气过程个例系统设计。该系统架构web服务器, 基于.NET 2008平台进行开发, 以C#和JavaScript作为编程语言程, 同时采用asp.net Ajax技术进行数据的异步传输。
关键词:天气过程,设计,B/S,ASP.NET
参考文献
[1]刘劲武, 刘辉, 梁英, 等.基于B/S模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4 (6) :79-83.
[2]樊成勇, 殷贤亮, 段素娟.B/S系统中的访问控制机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安全, 2003 (4) :27-29.
[3]陈震解, 高阳, 陈世福.基于Web的B/S结构供电安全系统的实现技术[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1, 10:132-133.
[4]张振国, 扬柯.ASP.NET技术在农村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9) :2820-2821.
[5]苗连强, 胡会萍.基于ASP.NET和AJAX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煤矿安全, 2010 (7) :90-91.
[6]刘宜轩, 李光耀, 刘晓静, 等.ASP.NET环境下的网上审批流程的设计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 31 (3) :525-528.
1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看云识天气》一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思想】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授之与渔”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二)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内容的知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2.学会速读课文,熟悉知识点,自己动手列出表格。(三)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2.学习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难点。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学法指导: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积累文中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理解词义并学会运用,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明标:
复习:集体背诵《化石吟》,默写字词 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
2、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3、理清文章的思路(二)探究交流 1.前置作业检查 ⑴注音:
峰峦(luán)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
⑵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崩塌:崩裂而倒塌。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学习说明文文体及特点(3)理清文章结构
(4)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
3.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2)、文体知识
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
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六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
(3)、第一部分(1)
总说云和天气的关系,点明说明的主题------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
(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跟天气的关系,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
(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4)、2--6自然段 4.答疑解惑
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三)归纳练习
1.课堂小结: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看云可以识天气
云就是天气的“招牌”
总
卷云 卷积云
怎样看云识天气 积云 高积云——轻 高 薄(晴)
看 形态 卷层云 高层云
云 雨层云 积雨云——低 厚 密(雨 雪)
识 光彩: 晕 华 虹 霞
分
2.课堂练习: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①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_________(一定 有时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出现了高层云,___________(一定 有时 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③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___________(一定 有时 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五、作业布置: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明标
复习:.听写生字词,注音解词 明标:
1、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如何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二)探究交流 1.前置作业:(1)、能根据云的光彩,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之美,有的是运用了某种或多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则是选取了优美准确传神的词语。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只就文中的某一比喻句(在说明文中称为“打比方”)进行赏析。也可以不用此句式,自己随便说。如:
本文的语言美在“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因为它运用了八个比喻,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
3.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用“招牌”比喻天上的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2、“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用“羽毛、绫纱”比喻天上的云,生动形象地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3、“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
用了“鳞波”比喻卷积云,把卷积云难以描摹的形态特征具体化。
4、“像棉花团似的白云”
用“棉花团”比喻天上的云,形象地说明积云的松软洁白。4.答疑解惑
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1)、分类别。各种云的描写;光彩有晕、华、虹、霞。
2)、打比方说明。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统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3)、摹状貌说明。如:“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发展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塌”、“乌云弥漫”等词语描写了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作诠释说明,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做积云。
5)、引用说明: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的道理.(三)、归纳练习1.课堂小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不但使人们对各种云的认识非常清楚,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为我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实例。说明文运用比喻有别于叙事写景文中的比喻,简而言之,是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2.课堂练习
1、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答案:
1、①下定义②拟人③分类别 ④引用 ⑤拟人 分类别 作诠释
2、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三
(四)、作业布置
1、收集并积累有关云的谚语、成语、诗词等。
【多样天气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07-2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09-01
写字教学的方法多样化09-11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09-11
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08-16
大学英语多样化教学实证研究11-19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10-30
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06-29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