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

2024-07-10

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精选12篇)

1.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 篇一

语文教研组九月份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我们语文教研组在9月5日便顺利地启动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相继我们召开了第一次困惑征集会,第二次问题研讨会……语文教研组在本月活动中表现的很好,下面把本月活动做以下总结:一:在教导室王主任的领导下、在教研组的协助下,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对语文学科中存在哪些的教学问题进行问题征集,经过整理;我们对“如何进行长文短教”、“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每节课的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如何循循善诱的引导生提出来”四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讨。为了使活动落到实处,我们要求教师在研讨前,对于每个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学习,这样便于在交流时有内容可说。认真的布置、组织为浓厚的研讨氛围打下了基础。

二:经过对教学问题的提炼,我们确定了本学期及本月的教研活动主题:九月份确定了“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为活动主题。接下来就是教研组成员针对主题进行前期的自学,并交流落实主题的想法,中心发言人对主题进行了业务培训。我们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姜欣、李艳春老师还对《草虫村落》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活动。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们组内成员在一起认真研讨,各出高招,精心备课。听课时,认真记录每一节课,每上完一节课,我们就在一起评课、改进教案和教法,争取每一节课都有提高,每节课都有新意。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同样一节课,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迸射出不同智慧的火花,有不同的精彩。在本

次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也感受到了要想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教师首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这样才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段进行言语训练。只有找准语言的训练点,教师的指导才会变得切实而有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备课的重要性,好的一节课是用心备出来的。

在本月我们还进行了双周一次的“结对互助”活动,在不断地听评活动中,教研组成员的执教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本月活动让我们提高很多,受益很深。

2.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 篇二

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瓶颈”时期, 我校通过实践, 认为“主题式教研”是立足本校, 带着问题, 以教材为文本,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以课题引领实践探索, 以轻负高效为宗旨, 一举多得的校本培训途径, 是基于校本培训下教研活动的一种新模式, 或者说是对教研活动的一种新尝试。主题式教研活动往往更具有全程性、系统性、相对延时性、研讨性, 为开展反思性实践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活动余地。它是一个集教师的集体研讨与备课、探索解决问题的内容与途径、分析突破教师当前面临的教学困难与薄弱环节于一体,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

一、集体备课主题式, 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 发挥每个人的智慧, 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拓展教学思路, 从而提高参与者“个人”独立备课的能力, 提高“个人”对教材理解、目标制订、重点确定、难点突破、学法指导、教法运用、资源整合、过程衔接、板书设计、兴趣激发等相关有效教学要素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主题式”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集体备课模式。它以教材为蓝本,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在备课组内经过集体研究, 确定若干主题, 由承担该“主题式备课”的主备课教师进行展示。展示的内容主要有:本主题的编写特点、课时安排、教学目标, 重难点、教学的思维角度及操作策略、新课程理念对本主题的要求及教师对学情预估等。这样的备课方式让教师站在系统的高度上剖析教材, 起到了提升教师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的作用。如果教师只在具体方法上打转转, 不去深入挖掘学科思想, 就无法理解学科的深刻内涵, 也无法给学生最核心的学科知识。

如语文学科中, 低段班级中有些孩子对上课没兴趣, 根据这一共性问题, 本学期低段备课主题便确立为——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段语文教师反映对学生写作指导效果不佳, 于是备课主题确定为——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写好随文练笔;数学组备课主题确立为——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设计更有效。美术课的教材由于教学内容之间欠缺衔接, 学生往往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很少能够把以前学习的本领融会贯通。我们确定人物主题、静物主题、植物主题等, 从整体出发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进行最大优化的组合, 有效避免教学的独立性和思维的单一性, 使学生由过去的“学好一张画”过渡到“学会这一类画”并进而“能画好此类作品”。这种绘画训练不仅活跃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使其更好地认知了艺术的表现形式。英语学科着重研究了低年级如何进行单词的识记教学, 研讨中, 有的教师认为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这一特点, 可以把单词教学与肢体语言相结合, 调动低年级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在每组新授单词后加入猜谜游戏, 以此来巩固所学单词, 做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避免了机械的重复。也有教师提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喜欢唱唱跳跳, 单词教学可以和歌曲结合起来, 还可以把一些英语歌的歌词进行替换。还有的教师建议利用趣味单词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单词。

在教研活动中, 全体备课组教师针对主备课教师的展示, 分别提出自己与主备课教师处理本主题教材不同的设想后, 大家共同确定最佳方案, 形成全备课组对该主题基本统一的教学设计。同时, 每个教师针对本班不同学情, 制订出更有个性的操作策略。

如此安排, 全校各学科教师只需一年的时间, 就能完成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备课任务。学校可以收集教师们的资料, 建立教师资源库, 供全校教师参考。这样做, 不仅能使优质资源共享, 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还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提高, 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课堂展示主题式, 深究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教育上各种改革的起始点与归宿, 任何一种好的思想、理念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 因此课堂教学是我们教研的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开放课堂, 更好地吸取他人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 加强课堂教研力度, 我们以主题式课堂展示为切入口, 更好地将集体的智慧引入课堂, 用于进一步实践、求证。

如语文学科中, 三年组的教师围绕《掌声》一课, 展开了说课研讨。教师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将这次课堂研修主题定位在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在课堂上, 教师将文本进行了有效切割, 把教学的重点段放在了第二、三自然段, 将学生引入掌声的具体语境, 了解前后两次掌声的来龙去脉。接着大家就如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对重点句段进行有效教学进行了讨论, 得出了几条有效的建议。四年组的教师以《搭石》为课例, 每位教师充分地解读了文本, 设计好了教案。他们从课文主线入手,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了句段教学的有效性。然后参与活动的各位教师一起进行分析教材, 根据研修重点制订教学目标, 重点讨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并给出一些建议。教师们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意见, 磨课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令我们的活动更具实效性, 为下一阶段的磨课提供了蓝本。

科学学科中四年级第一单元, 两位教师以天气为主题,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同时学生也将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制作简易风向标测量风向。一位教师以温度计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求手拿温度计上端 (拇指、食指和中指) 。观测时, 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小液泡虽然敏感, 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约2~3 min) 。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读数时, 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 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另一位教师通过制作风向标测风向:让学生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 (或麦秆) , 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 cm的缝隙。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 并固定。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 使其能自由转动。剪一个圆形纸板, 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然后中间戳洞, 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确定好方向 (可借助指南针) , 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 然后测定风向。两位教师运用不同的实验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天气的基本特征, 体会到大自然的奥秘。不同的题材同一主题的研究,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同途径, 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就会有所不同, 从而掌握天气的多方面特征。

教师大胆进行“主题式”教学尝试, 开展课堂教学的新研究, 突破了传统的“独立教材体例”对教学的束缚, 也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性、集中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作业设计主题式, 实践轻负高效的理念

作业的布置与反馈是教学流程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为抓成绩, 导致了布置的作业量超多;作业布置比较随意, 内容多为重复的基础题、机械练习题, 综合创新的题目少;难度上缺少层次;形式上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 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 忽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造成有时作业大量积压, 部分学生完成不了, 长此以往, 养成了不做或乱做的坏习惯,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骤降。

针对当前小学作业布置与反馈的现状, 经过交流和梳理, 我们提出了本学期的教研专题——“优化作业设计”。这个专题来源于我们的实践与困惑,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语文教研活动中, 我们发现现行的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主题, 人文性强, 但是缺少读写训练的序列。为了让学生读写训练扎实、有序, 为了让教师们的教学有据可依,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花了大力气, 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一到六年级都进行了校本读写训练册的编写。除个别选学课文外, 每课都有积累、运用、拓展的练习, 积累就是指课文中适合年段特点的有规律的语言形式, 运用就是让学生把课文的其他内容通过这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拓展就是提供课外的材料进行这种语言形式的仿写。按纵向分, 一、二年级设计词、句的练习, 三、四年级设计句、段的练习, 五、六年级设计段、篇的练习。按横向分, 不同的课型可以挖掘不同的语言形式。如:科普读物, 可以从表达方式上入手挖掘语言训练点;叙事明理的文章, 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挖掘语言训练点等。

精选语言训练点, 抓好语言训练点, 可以极大提高一堂课的效率和效果。在进行语言训练时, 必须对照年段教学目标要求, 并随着年段的增高而螺旋上升。通过教研, 教师们深深体会到学习课标、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深切认识到常态课教学目标制订、实施都应该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训练, 通过每节的教学扎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又如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 低段我们提倡“游戏作业”为主题, 以轻松学习轻松游戏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学生每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向老师提个小问题, 从报纸、杂志上收集数学小故事, 念念数字歌, 拼拼七巧板, 算算二十四点, 玩玩魔方或者干脆来个数字小笑话。每次游戏作业, 既不会耽误学生太多时间, 又能开拓眼界, 增长知识, 同时也为师生沟通搭建了新的平台。通过学生的游戏作业, 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做参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一项并不难的作业, 这也会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消除写家庭作业的紧张感、疲劳感, 增强完成家庭作业的信心, 逐步找到学习的乐趣。英语学科, 我们也开展主题作业设计。在对人物描写一课中, 有的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 向你的父母用英语描述一下你的同桌或某位任课教师, 并把你的描述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有的教师则请学生用英语描述你班上的某位同学, 下节课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猜测等。

主题式作业设计, 不仅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 层次感强, 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抓住课堂的重点、难点, 帮助教师找到适当拓展的思路, 让学生学得快乐,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3.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 篇三

【关键词】农村乡镇学校 主题式 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89-01

一、主题式校本教研的意义

1.何谓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校本教研的核心是学校,主体是教师,任务是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而所谓的主题式校本教研,则是围绕着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所展开的。在校本教研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发现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我国农村乡镇学校的现状

我国农村乡镇、边远山区的学校,远离都市的环境,地区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教育环境与基础较差,使得许多学生缺乏文化基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边远山区的农村地区,由于地域性的原因,当地居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许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水平上几乎是零基础,而且对于语文这门有些枯燥的学科,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让这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感兴趣?如何实现边远山区学生的大量识字?是农村乡镇教学中亟需考虑的问题。主体式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很强,对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使教师在培训期间获得有益的教学指导,通过培训指导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总之,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旨在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生命的加油站、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助推器,尤其是对于教育条件落后,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都相对紧缺的边远山区来说,这类主体式的校本教研的现实作用更加明显。

二、农村乡镇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的对策与方法

1.建立主题式校本教研组织机构

所谓校本教研,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本,开展教研活动。对于农村乡镇,尤其是边缘山区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要采取充分利用仅有的教师资源,建立主题式校本教研小组,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由于边远山区的师资力量十分缺乏,因此,在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整合仅有的教师资源,积极参与配合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等相关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时进行提问,并对重点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回校后的再次进行学习。

(2)加强校级领导管理

作为学校的首要负责人,校长必须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参加教研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对教研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教师开展教研工作提供方便。由于边远山区的经费方面比较紧张,对于一些教研材料的购买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校领导应制定相应计划,尽可能为教师筹措到足够的培训经费,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2.全员培训开发教师资源

针对边远山区教师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在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应针对农村乡镇边远地区课程改革的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核心,开展各类培训,以便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与教学水平。从我国农村乡镇教师的年龄结构分布来看,农村乡镇地区的教师主要以中老年教师为主,多数都是在农村地区或者支援边远山区教育事业多年的老教师,这部分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因此,在进行教研培训时,应该根据中老年教师的特点以及教学风格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主动承担学校教研活动的重担,使他们在工作中能有更加积极的表现。对于已经步入老年的老教师来说,许多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他们的束缚依旧很严重,因此,必须从学校发展、学生进步的角度上来引领他们逐渐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提高他们对新课改后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免出现倦怠的情况。

3.建立主题式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

由于农村乡镇学校教师数量较为稀少,因此,教师的工作量与压力也相对较大,在施行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研的重要性,采取被动教研或者是应付教研的形式。为了让教师认识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必须要激发教师内在的驱动力。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我国制定了多项相关制度,从制度上给予了主题式校本教研最大的保障。

4.针对农村乡镇学校的教研主题

边远山区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师资力量紧缺,资金匮乏以外,还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农村乡镇边远山区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以每次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逐渐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与教学水平。具体如下:

主题一:如何开展教学反思。

研究主要内容和途径: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教学反思的主要理论、课后教学反思实践以及在提升理论等几个方面,要在反思后写出总结并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反思理论。

主题二: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研究主要内容和途径: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乡镇边远山区学校与学生的特点,对研究的课题展开思考。并从课题研究的理论及方法、途径等几个方面,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主题三:如何教会学生做题的技巧与方法。

研究主要内容和途径:边远山区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因此,要认真收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

主题四:如何更好的开展外出培训。

研究主要内容和途径:开展主题培训,并提出二次培训的相关要求。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校本教研是近年来教学实践研究中取得的新突破,是教师通过对日常工作行为的反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种方法。主题式校本教研以学校为根本,教师为主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农村乡镇、边远山区学校开展这种主题式的校本教研,可以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交流、分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边远山区教育事业的现状,以及农村乡镇学校的特点,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磊,洪波.小切口深研究——记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12).

4.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 篇四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推动我县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根据涞水县文教局教研室《涞水县文教局教研室关于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并结合我县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特提出如下简要框架式指导意见。

一、校本教研的目标和任务

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推进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在教学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给予高度重视。

我县校本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改进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进一步建构完善具有涞水特色的“以校为本,片区协作,网络支持”县域教研模式;总结、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探索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规律,提高中小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经过2年的努力,到2011年,全县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校本教研体制,逐步形成“研讨会议、学术团体、教研网站、学科竞赛、科研课题、教研刊物”六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平台,绝大部分学校都能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研究制度,具备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的能力,能比较规范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中一部分学校达到市级或省级校本教研示范校的要求。同时,在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在各个层次级别的教学研究上形成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涌现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教科研成果。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涵义

1.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宗旨的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三大核心要素。

2.学校要凸显以校为本的理念,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意识,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境中。

3.要把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尤其应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评价的改革等,开展具体而深入的教学研究。

4.要使校本教研服务于新课程的实施,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关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5.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研究方式;从实践论角度看,校本教研是以选定问题为课题,引导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从本体论角度看,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工作方式和特征。

三、校本教研的组织实施

1.校长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组织建立科学的校本研究导向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负责各种教研力量的整合,建立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以教科研机构为依托,成立专门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协调全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开展。

2.各地要结合自己实际,在教研室领导下,围绕我县校本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确立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相关课题,并以此成立相关学术团体,开展能够切实解决困扰本地教学工作瓶颈问题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将阶段性成果定期上报教研室后,在当地教研网站(或博客)和教研刊物上展示,也并可视情况召开研讨会议交流。

3.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弄清教学研究的定位、实施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方案的制定、共同体的产生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导力量,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拥有教研的潜质,赋予教师教研自主权,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积极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创造条件。要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形成目标一致,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优秀教师群体。

4.校本教研的执行部门(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应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原则,积极组织参与课题研究,加大课题过程管理,确保科研管理规范化,课题研究实用化。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捕捉值得探究的“课题”,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要遵循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的基本流程,体现研究的基本性质。要以研究小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案例为基本载体,以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深化交流、张扬个性、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确保校本教研务实、求真、高效。

5.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要学会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资源,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且成为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

6.校本教研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要通过集体备课、对话交流、教学观摩、案例分析、专家报告、专题研讨、课改论坛、教育沙龙、教研年会等形式,及时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充分体现学术民主,求同存异,鼓励创新,在探索实践中实现信息交换、深度思考、经验分享。

7.教科研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各级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整合,改变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要强化以校为本的研究意识,使有组织的区域性教研活动能够植根并服务于校本教研工作。

8、结合我县实际各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务必做到“一统一,二分类,三固定,四到位”:

一统一,即统一思想,全县必须统一思想,必须把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作为切实解决本地教学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并以此带动教育教学工作整体进档升级;

二分类,指按学科、按层次分类推进教研工作开展; 三固定,指校本教研工作无特殊情况应做到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并对人员具体分工,以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地进行;

四到位,指总校和学校领导要到位,考勤制度要到位,量化排队要到位,奖惩办法要到位,以保证以保障教研工作有序的进行。

四、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各学区、研训基地、总校和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和重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作用,对各级教研人员的有关工作予以有力支持,特别是在人事制度和教育质量评估导向方面要为教研机构和学校提供政策保障。要针对本地区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总结成功经验,标树先进典型,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改进的意见。

2.学校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校本教研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校本教研计划、组织、监督和评价工作,融合校内外教研资源,确保校本教研经费的到位,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音像素材和良好的教研场地和设施。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经常邀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寻求专家教授的指导,适当组织外出学习,考察走访教研典型。要定期检查校本教研制度的运行及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对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并明确存在的问题,排查原因,不断改进教研工作。要通过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切实把学校建设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3.教研室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具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要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尊重教研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特点,保证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教研工作中去,注重教研员的进修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要保证教研工作所需的经费投入,建立教研成果的奖励制度,鼓励教研员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4.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校本教研成果考核评价与奖励办法》,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专业发展成绩。要采用逐级自评考核的动态评价方式,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激励人人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涞水县文教局将每年召开一次校本教研工作会议,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五、2009年上半年涞水校本教研工作重点和进度: 1月:拟定涞水校本教研工作简要框架指导意见; 2月:针对指导意见,内部修改; 3月:宣传发动,指导培训

1)成立涞水县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2)结合保定市校本教研工作汇报会通知,到全县四个试点校,了解情况,交换意见,对校本教研工作硬件建设和平台搭建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方案;

3)对各试点校校本教研工作负责人进行首次培训;进一步建构完善涞水校本教研工作“六位一体”交流平台;

4)以教研组为单位完成各试点校校本教研网站(博客)的基本建设工作。

4月:正式启动,规范完善

1)各试点校总结以前校本教研工作成果,出版本校校本教研刊物;

2)上报我县和各试点校保定市校本教研工作汇报会材料;

3)着手成立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保定教学研究中心;

4)结合各校实际,申报校本教研课题。

5月:下乡视导,稳步推进

1),结合“剖析式”下乡调研,参与教研工作,并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完善;

2)协助各校成立相关学术团体;

3)协助各校完成校本教研课题申报工作;

4)各校教研组积极发挥集体备课优势为单位,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式教学设计大赛。

6月:阶段检查,分类推进

1)继续结合“剖析式”下乡调研,参与教研工作,并针对“三固定”和“四到位”下乡检查;

2)利用网站和和教研刊物着手组织“涞水教研论坛”素材征集工作; 3)结合各校教研网站和教研刊物对各地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予以展示。

5.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篇五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校各学科平衡发展,共同优化,学生素质快速提高”为目标,以区镇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有关意见为指导,加大学校内部管理创新和评价机制改革力度,注重分数量化,将大目标进一步细化,迅速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贯彻新课标,进一步研究新课程教学理念,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断用新的教学思路来武装各位教师的头脑,立足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突出一个“真”字;关注最新理念,充足优化,突出一个“新”字。

2、重点加强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考试学科及抽查学科(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等)的教学研究,摸清学生知识底子,制定详实可行的方案,表扬先进,批评后进,整体推进,力争使我校教学综合评估进入镇前四名。

3、以课改年级(二、三年级)为核心,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各科各年级都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用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4、强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力度,继续落实三项实验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数学珠心算、小学综合学科评价改革。每人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立项表、实验计划、活动记录等,教导处将进行评价、交流。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新学期开始,认真学习《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小学新授课教学常规》等规定;学期末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深化教学的新路子。

2、抓好课堂教学研究

(1)建立教研例会研究制度。校长程玉胜包一、二年级,教导主任宗德莹包三、四、五年级。学期末达到制定的两率目标。

(2)建立听评课制度。实行推门听课,学期末,校长达听课达到30节,教师达到20节,教导主任达到50节,听课后立即组织研讨,并填充档案。

(3)建立学科骨干教师带动工程。每学期骨干教师每人上两次公开课,并扎实开展评课活动,互评互改,提高先进,带动后进,公开课后补充评课讲稿。

(4)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教研活动。如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优质论文评选等活动,力争使我校推出两节镇内优质课,三篇区级或市级优秀论文。

3、强化过程性管理

(1)严格落实教研制度。将学校的教研制度落实到底,如《寺河小学校内结构工资方案》、《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把好课堂关、单元关、学期关,彻底实施“四清”制度。(2)实行“实时管理”。每天领导班子四次对教师上课进行管理,结合常规管理制度,反馈到各位教师、各班,使事事有人抓、有人管。

(3)进行阶段性调控。作业每两周进行一次抽查,每四周进行一次普查,并把《作业检查记录》及时反馈;备课每周一次检查,建立《备课抽样剖析》,严格先周备课、二次修正,不符合标准的限时补充。

(4)注重反思。强化“周反思”,并集体研讨,提出优化方案,将方案应用到实践中去,然后再反思再实践,逐步强化积累提高。

4、抓好校本研究

(1)认真学习区镇下发的校本教研材料,深入探讨教学新方法,素质教育新路子,增强教师的教研水平。

(2)落实专题实验。以三项专题实验为突破口,提升我校专题实验水平。

5、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6.小学校本教研要求 篇六

一、根据各学校上报“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安排表,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主题活动一定紧扣“课堂效益提升工程”中阻碍课堂效益提升的问题来展开活动,主题一定要“开的见、摸得着”,大而空的主题活动一看就是假的,要结合本学校在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研讨活动,不是只为迎接检查。有的学校数学主题定为:怎样建有效课堂,此课题太大,教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活动实效性较差。

2、活动时间不紧凑,战线拉得太长,重点活动应放在研讨和听评活动中,特别是课堂教学听评课的研讨为活动的主体内容。

3、没有提供听评课安排,整个活动随意性较强。

二、下一步要求

1、立即重新确定主题,从实处入手,从小处入手。

2、学校听评课时间最晚周三(3月13)开始,三月份的主题活动,在二周内开展完毕(争取在区视导之前三月份的主题活动结束)。

3、学校安排好教师讲课安排表,提前三天进行集体备课研讨和教师个人备课等课前准备活动,镇教研会到学校听课,按听课安排表进行听课,已经讲过的不能再讲,没讲课的教师要按时间安排顺序要提上来进行讲课(语文、数学一定听,英语、品科、美术镇教研会任选一节)。

4、本学期各年级各学科教案已在各学校邮箱,进行教研活动时可下载利用。

5、周二讲故事活动时,各带队领导将新的校本教研活动安排表和听评课安排表一同带来交镇教研会

6、下一周召开全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现场会,根据各学校开展活动的情况,在周四之前将“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现场会申报表交教委,一是要有2节高质量、主题鲜明地语文课堂教学,学校

对本主题研讨的结果;二是学校在“课堂效益提升工程”方面成效明显、富有特色的活动措施等(以课件的形式进行汇报);三是展示学校常规档案(以视导方案为准)

注意: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现场会申报表3月11日下午发各学校邮箱。

7、镇教研会在听课的同时,要查看档案,主要是校本教研活动档案和迎接视导准备的档案,计入学校评价。

镇教研会

7.主题式校本研修再探 篇七

一、研修主题的确定

“主题式校本研修”既是校本研修“深化”的表现,也是校本研修“深化”的必然选择。“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核心是“研修主题”,“研修主题”能否起到对校本研修的导向和统领作用,决定于“研修主题”确定得是否准确、合理。

1. 聚焦课堂,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

校本研修的关键在校本,其实质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课堂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标志。校本研修要聚焦课堂,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聚焦课堂教学,就是在着眼于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分析其制约因素,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如专业水平、敬业精神等)、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需求等)和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习氛围等),而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所以,校本研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问题。在校本研修实践中,关注专业水平的较多,如怎样备课、上课等,而关注敬业精神的较少。其实,敬业精神(推而广之为师德)也是需要研修的,一方面需要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实践磨练获得情感体验;一方面需要专业技能支持,缺乏敬业精神的教师往往是因为专业水平不高难以获得成功体验而失去工作的兴趣。

2. 科学论证,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

课堂教学看起来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但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可以说改进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从教学流程来看,就有教师的备、讲、辅、批、评等,我们把它划分为三大环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在每一个环节又包含了诸多因素。校本研修首先要找到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或关键因素,作为研修的重点。

我们指导校本研修工作,就是帮助学校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既有共性又便于实施的“牛鼻子”将其确定为研修主题。如城关第二小学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认为,普遍性问题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是实现目标的策略有问题。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换句话说,校本研修从什么地方切入?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教学,其前提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是正确的(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准确的(符合学生实际)和明确的(要求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不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始终是主导者,其效果决定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经过研究论证,最后确定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作为研修的主攻任务,并开展了迄今为止5年多的研修实践,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

3. 准确表述,引导校本研修的主攻方向

明确的研修主题,不仅使校本研修具有方向性,而且还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能够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激活教师的研修动机、集聚教师的研修能量。如前所述,该校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研修要求概括为“目标先导”,并赋予了“目标先导”三重含义:目标为先——教学设计中强化目标意识,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目标为导———教学过程中用目标引领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展开;目标为重———师生合作,全力达成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教学效果。由此,我们将该校的校本研修表述为“‘目标先导’主题式校本研修”。我们运用同样的办法,指导其他学校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如引导学生学习为抓手的“‘有效导学’主题式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教的方式为抓手的“‘以学定教’主题式校本研修”、以指导学生活动为抓手的“‘目标导学,活动落实’主题式校本研修”等。

研修主题在表述上不但要准确,而且必须精练简明;既有指向,又包含要求。不能将研修的问题(或任务)直接表述为研修主题。

二、研修主题的展开

1. 按照构成要素分解

任何问题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管确定什么样的研修主题,都必须在遵循课堂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开展研修活动。课堂教学不管如何改革,都必须把握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环节。所以,要准确把握研修主题的构成要素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例如“目标先导”这一主题,仍然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大要素,教学设计又包括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教学目标又可分解为依据、标准、确定、表述等;“以学定教”主题的分解首先要考虑“学”“定”(内容与策略)“教”三个因素,其次要从教学设计———以学定教、教学实施——以学施教、教学评价———以学评教、教学管理——以学论教、教学研究———以学研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分解。

2. 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展开

如果说按照构成要素分解是按照问题的内在联系进行的横向分析,那么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展开就是进行的纵向分析。

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展开就是要找到问题的本真和生发点,以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种分析是和“要素分解”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我们对“有效导学”这一主题的分析(如下图):

“有效导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导”:用什么来“导”?怎样“导”?

3. 着眼于问题解决和实际需要

上述两种方式都是从理论上进行分解的。校本研修的真正价值还在于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问题解决和实际需要,虽然从理论上分解的各个要素都有研修的必要,但不如针对实际问题来得实在和有吸引力。城关二小围绕“目标先导”研修主题用“头脑风暴法”发动教师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共梳理出40多个专题进行研究,形成“阶段有重点、年级有特点、人人有课题”的研修局面,既取得显著成效,也深受老师们欢迎。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运用两种形式:一是针对教师实际布置研修任务。这种形式的指导思想是“扬长补短”,优秀教师针对其“长项”开展研修,使其“长项”更“长”,出经验、出理论,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专业水平稍差或新任教师,安排其承担相对而言属于自己“短板”的专题开展研修,并安排骨干教师以“青蓝结对”的形式予以帮扶,促进其加快专业成长步伐。二是根据研修菜单教师自主选题。这种形式的指导思想是促进“自主研修”,调动其研修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其“自主发展”意识。

三、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推进

1. 构建研修模式

“主题式校本研修”就像是做一篇大文章,“问题”就是素材,“主题”就是文章的标题,“专题”就是一个个小标题,“课题”或是范文或是小标题下的精彩段落。大家围绕同一个目标,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实践又有同伴的交流与帮扶,共同做好一篇大文章,成果共享,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模式是全校整体推进。这需要统筹设计,特别是要处理好“研”与“修”、“研修”与“常规”、“常态课”与“展示课”这三个关系。校本培训、教师的自主学习等“修”的内容要围绕“研”的问题来安排,在“研究”中碰到的难题要及时通过学习来破解,在研修过程中要指导教师用好两种方法———文献法和实验法,强化两个意识———理论指导和实践实验,有了这两个意识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设计与反思,这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要处理好教研与教学(常规)的关系,要引导教师强化研究意识,充分认识到教学与教研是不可分割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研修”改进课堂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研要聚焦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就是教学常规落实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常规要求。所谓“实践实验”意识就是要把“学到的”和“想到的”好方法、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验证“设计”的可行性,这是我们对“常态课”的要求,也是在“主题式校本研修”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当“课堂教学改进”有了一定的成效时则需要适时组织课堂教学竞赛,通过“赛教”(展示课)促进研修。校内“赛教”定期组织,全员参与,促使教师把“常态课”当“赛教”来设计,这样“赛教”也就是“常态课”的展示。

综上所述,“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主题为指向,以专题为对象,以课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设计,在常规中落实,在竞赛中展示。

2. 规范活动模式

规范的活动模式是研修效果的重要保障,活动形式的随意性就必然使研修走过场。校本研修的关键在于唤醒教师的研修意识、促进研修习惯养成,而研修的方法和成长体验则是唤醒教师研修意识、激发研修动机的兴奋剂。教师研修的效果不在于活动的多少,而在于活动的质量,教师的学习意识、设计意识和行动(实践实验)意识是三大重要因素,试图通过“活动引领”极有可能走入“为研修而研修”的误区。

研修的实质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仔细研究和大胆实践,不是简单的“活动”就能完成的。但研修又离不开“活动”,“活动”是载体,有效的研修活动必须遵循以下流程:问题———设计———行动(实施)———总结(反思)。一次研修“活动”只能是这个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集体活动大多是交流与展示,是一个完整的研修流程的延伸。

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基本活动单位,加强教研组建设和教研组活动管理十分重要。教研组活动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课例研究,围绕研究课题开展“同课异构”和“一课二上”(甚至“一课”三上),教师听课带着自己的思考、关注自己研究的问题,评课就是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的互动;二是交流与展示,即研究成果展示(包括研究过程介绍),展示的内容有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论文等。

3. 创新教学模式

开展基于研修主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主题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这种教学策略的确定也是该“主题”研修成果的重要体现。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总是有过程的,“过程”表现为由紧密联系的几个环节构成的“流程”。在每个具体“环节”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手段等)。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模式”[2]。换句话说,教学策略研究也就是教学模式构建。

我们在指导学校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过程中,都要指导学校申报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城关二小的“‘目标先导’主题式课例研究”,就申报了省级课题《“目标先导”有效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他们总结的“一标四化”教学模式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3]。

需要指出的是,构建教学模式是必要的,但不可赶时髦、一窝蜂,不能为“模式”而“模式”。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师主导的随意性。教学工作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科学就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学且能够推广;作为艺术,则需要个人的智慧。构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让老师们都能运用,低水平的教师也能把课上得“有模有样”。但如果只注重形式而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建“模”,就会走入误区。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先进理论指导下的、长期课堂教学实践的结晶和经验总结,不是随心所欲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是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无“模”之“模”,“走进模式———运用模式———打破模式———无模之模”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

摘要: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核心是“研修主题”。主题的确定要聚焦课堂,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科学论证,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准确表述,引导校本研修的主攻方向。主题确定后要按照构成要素、逻辑关系层次展开,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研修专题。构建一定的研修模式、规范活动模式是研修效果的重要保障,开展基于研修主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主题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主题式校本研修,研修主题,研修模式

参考文献

[1]易安定.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5(22).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电视广播大学出版社,2002.

8.创设“草根式”的校本教研 篇八

关键词:草根式;校本教研;特征;主要内容

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推崇和重视。然而,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偏离了校本教研的要义,有些学校认为校本教研就是搞课题立项,只要课题最后通过鉴定,就是取得了研究成果;有些教师热衷于写论文,制课件,编教案,而不顾这些成果是否有应用价值等。校本教研的这些现象,阻碍了其健康发展,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大力提倡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创设应用型、思考型、大众化、简单化,即“草根式”的校本教研。

一、“草根式”校本教研的特征

1.研究目标具体化。“草根式”校本教研的目标定位是改善教师自身工作,解决自身真实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它是扎根于教育实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之中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改进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因此,它的研究目标是日常教学之内的问题,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最终目标是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2.研究问题实用化。郑金洲先生提出,教师研究的问题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第二,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第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第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善于从教学目标中寻找问题,从教育现象中寻找问题,从教学方法中寻找问题,从教育经验中寻找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教育教学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日常的、实际的、教师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

3.研究方法多样化。“草根式”校本教研是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提出行动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检验和修正,边行动边研究,最终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如设计一堂课关注一种教学模式,精读一本书而生成一种心得体会,举行一次讲座来阐述一个观点,开展一次专题研讨沙龙来解决一些疑难困惑等。

4.研究成果多元化。研究成果的定位应是多元化、多形式的。它可以是教育论文或研究报告,也可以是一节课,一个问题,一个教学案例,一个课件,一份调查问卷,一篇教学随笔,一篇教学日记等,这些都是校本教研成果的呈现形式。每一位教师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把研究成果呈现出来,而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二、“草根式”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

1.研教师。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情境,出现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这些观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教师就要研究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研究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研究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2.研学生。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要围绕研究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认知现状、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方面展开。如研究学生对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哪些新知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实施分层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等。

3.研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现在的教材有多种版本,它们的编写思想各不相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各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教师可以综合各个版本的精华进行教学,也可以自己编写教学案,把各个版本对同一概念内容的不同观点归纳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教材真正去为教学服务。

4.研教法。新课程要求改变旧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新的教学观念提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这就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重结果转向重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还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5.研学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学习方法的教育渗透进去,并以学习方法的教育来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研学法就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如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实践、选择学习方法等;研究常规学习方法: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等;研究学科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语数外的方法、学习理科的方法、学习文科的方法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地去掌握和探究相关的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研课堂。研课堂,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备好课、上好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组织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把准教材重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面向全体学生,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7.研教学评价。研教学评价,就是要树立多元化评价意识,改变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功能。

9.小学校本教研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以“高效课堂”为载体,以提高校长、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统筹安排,全面推进,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将课堂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立足课堂,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造就一支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师德学养优良深厚、业务能力符合要求的管理、教师队伍,为我校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创建教育强镇,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研修目标

1、通过研修学习,使教师形成自觉研修的习惯和能力,树立规范、自觉的课改意识及质量意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科研气氛浓郁,科研成果丰硕。

2、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使教师专业水平、科研水平全方位提高。

3、以研导修。在研究中进修,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素质,确保进修的专业方向性、问题针对性和工作适用性。以修促研,健全研究队伍,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导向功能。在研修中工作,在工作中研修。

三、研修重点

(一)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二)采取“集体与分散式”教研形式,细化教研活动。根据校教研活动安排一一执行落实,切实保证教研时间。以全方位“纵向”式构建师资培训模式。

(三)进行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培训。

(四)结合学校实际,系统性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五)及时进行新课标学习,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的培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六)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研究学科课程整合问题。

(七)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八)继续加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研修内容

开展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与政策;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为内容的校本研修。

五、研修方式

1、侧重高效课堂教学的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案例分析等。

2、依靠专家指导的研修: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等。

3、凭借同伴互助的研修: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等。

4、着眼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5、利用网络平台的研修: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6、确立专项课题的研修:实践积累;排查问题;聚焦重点;诊断剖析;探寻本质;发现规律等。

7、锁定方向任务的研修:目标引领;任务设定;自主行动;过程跟踪;实践验证等。

8、突出“一功五化”的研修:锤炼底功;更新理念;内化课标;深钻教材;有效教学;优化过程;提质增效;强化管理等。

六、研修措施

我校将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满足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将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师徒“传、帮、带”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灵活、互动的校内交流与跨校、片区交流相结合,做到分层培训进行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

10.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篇十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引领与指导下,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辛勤的耕耘着。现对我校数学校本教研经验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也是盲目的、空洞的。本学期我们狠抓教师业务学习,引领教师向专业化教育发展。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每个教师都学习了一本以上的业务知识书籍,并认真写出了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学期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随堂课、互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每位数学老师都上了1节公开课,课后及时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通过听课、交流、学习,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受益匪浅,启迪深刻。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讨、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求真务实。

四、存在的问题。

1、对听评课的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虽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也有待于大家继续研究。

3、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把这些理念贯穿与自己的教学之中?

4、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来期主要研究的问题。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与指导。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

2、建立学习制度。并进行学习交流与评比。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学习。以此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加强学法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以饱满的精神,开拓进取。

11.主题式校本研修再探 篇十一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核心是“研修主题”。主题的确定要聚焦课堂,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科学论证,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准确表述,引导校本研修的主攻方向。主题确定后要按照构成要素、逻辑关系层次展开,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研修专题。构建一定的研修模式、规范活动模式是研修效果的重要保障,开展基于研修主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主题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主题式校本研修 研修主题 研修模式

“主题式校本研修”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某一个共性问题开展全校性的研修活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1]。关于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策略,笔者已在《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探索》(见《教学与管理》2015年第22期)一文中作了阐述,本文再就研修主题的确定、研修主题的展开及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作一探讨,并求教于专家和同仁。

一、研修主题的确定

“主题式校本研修”既是校本研修“深化”的表现,也是校本研修“深化”的必然选择。“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核心是“研修主题”,“研修主题”能否起到对校本研修的导向和统领作用,决定于“研修主题”确定得是否准确、合理。

1.聚焦课堂,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

校本研修的关键在校本,其实质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课堂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标志。校本研修要聚焦课堂,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聚焦课堂教学,就是在着眼于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分析其制约因素,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如专业水平、敬业精神等)、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需求等)和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习氛围等),而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所以,校本研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问题。在校本研修实践中,关注专业水平的较多,如怎样备课、上课等,而关注敬业精神的较少。其实,敬业精神(推而广之为师德)也是需要研修的,一方面需要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实践磨练获得情感体验;一方面需要专业技能支持,缺乏敬业精神的教师往往是因为专业水平不高难以获得成功体验而失去工作的兴趣。

2.科学论证,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

课堂教学看起来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但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可以说改进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从教学流程来看,就有教师的备、讲、辅、批、评等,我们把它划分为三大环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在每一个环节又包含了诸多因素。校本研修首先要找到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或关键因素,作为研修的重点。

我们指导校本研修工作,就是帮助学校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既有共性又便于实施的“牛鼻子”将其确定为研修主题。如城关第二小学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认为,普遍性问题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是实现目标的策略有问题。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换句话说,校本研修从什么地方切入?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教学,其前提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是正确的(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准确的(符合学生实际)和明确的(要求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不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始终是主导者,其效果决定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经过研究论证,最后确定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作为研修的主攻任务,并开展了迄今为止5年多的研修实践,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

3.准确表述,引导校本研修的主攻方向

明确的研修主题,不仅使校本研修具有方向性,而且还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能够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激活教师的研修动机、集聚教师的研修能量。如前所述,该校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研修要求概括为“目标先导”,并赋予了“目标先导”三重含义:目标为先——教学设计中强化目标意识,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目标为导——教学过程中用目标引领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展开;目标为重——师生合作,全力达成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教学效果。由此,我们将该校的校本研修表述为“‘目标先导主题式校本研修”。我们运用同样的办法,指导其他学校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如引导学生学习为抓手的“‘有效导学主题式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教的方式为抓手的“‘以学定教主题式校本研修”、以指导学生活动为抓手的“‘目标导学,活动落实主题式校本研修”等。

研修主题在表述上不但要准确,而且必须精练简明;既有指向,又包含要求。不能将研修的问题(或任务)直接表述为研修主题。

二、研修主题的展开

1.按照构成要素分解

任何问题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管确定什么样的研修主题,都必须在遵循课堂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开展研修活动。课堂教学不管如何改革,都必须把握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环节。所以,要准确把握研修主题的构成要素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例如“目标先导”这一主题,仍然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大要素,教学设计又包括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教学目标又可分解为依据、标准、确定、表述等;“以学定教”主题的分解首先要考虑“学”“定”(内容与策略)“教”三个因素,其次要从教学设计——以学定教、教学实施——以学施教、教学评价——以学评教、教学管理——以学论教、教学研究——以学研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分解。

2.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展开

如果说按照构成要素分解是按照问题的内在联系进行的横向分析,那么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展开就是进行的纵向分析。

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展开就是要找到问题的本真和生发点,以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种分析是和“要素分解”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我们对“有效导学”这一主题的分析(如下图):

“有效导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导”:用什么来“导”?怎样“导”?

3.着眼于问题解决和实际需要

上述两种方式都是从理论上进行分解的。校本研修的真正价值还在于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问题解决和实际需要,虽然从理论上分解的各个要素都有研修的必要,但不如针对实际问题来得实在和有吸引力。城关二小围绕“目标先导”研修主题用“头脑风暴法”发动教师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共梳理出40多个专题进行研究,形成“阶段有重点、年级有特点、人人有课题”的研修局面,既取得显著成效,也深受老师们欢迎。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运用两种形式:一是针对教师实际布置研修任务。这种形式的指导思想是“扬长补短”,优秀教师针对其“长项”开展研修,使其“长项”更“长”,出经验、出理论,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专业水平稍差或新任教师,安排其承担相对而言属于自己“短板”的专题开展研修,并安排骨干教师以“青蓝结对”的形式予以帮扶,促进其加快专业成长步伐。二是根据研修菜单教师自主选题。这种形式的指导思想是促进“自主研修”,调动其研修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其“自主发展”意识。

三、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推进

1.构建研修模式

“主题式校本研修”就像是做一篇大文章,“问题”就是素材,“主题”就是文章的标题,“专题”就是一个个小标题,“课题”或是范文或是小标题下的精彩段落。大家围绕同一个目标,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实践又有同伴的交流与帮扶,共同做好一篇大文章,成果共享,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模式是全校整体推进。这需要统筹设计,特别是要处理好“研”与“修”、“研修”与“常规”、“常态课”与“展示课”这三个关系。校本培训、教师的自主学习等“修”的内容要围绕“研”的问题来安排,在“研究”中碰到的难题要及时通过学习来破解,在研修过程中要指导教师用好两种方法——文献法和实验法,强化两个意识——理论指导和实践实验,有了这两个意识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设计与反思,这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要处理好教研与教学(常规)的关系,要引导教师强化研究意识,充分认识到教学与教研是不可分割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研修”改进课堂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研要聚焦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就是教学常规落实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常规要求。所谓“实践实验”意识就是要把“学到的”和“想到的”好方法、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验证“设计”的可行性,这是我们对“常态课”的要求,也是在“主题式校本研修”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当“课堂教学改进”有了一定的成效时则需要适时组织课堂教学竞赛,通过“赛教”(展示课)促进研修。校内“赛教”定期组织,全员参与,促使教师把“常态课”当“赛教”来设计,这样“赛教”也就是“常态课”的展示。

综上所述,“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主题为指向,以专题为对象,以课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设计,在常规中落实,在竞赛中展示。

2.规范活动模式

规范的活动模式是研修效果的重要保障,活动形式的随意性就必然使研修走过场。校本研修的关键在于唤醒教师的研修意识、促进研修习惯养成,而研修的方法和成长体验则是唤醒教师研修意识、激发研修动机的兴奋剂。教师研修的效果不在于活动的多少,而在于活动的质量,教师的学习意识、设计意识和行动(实践实验)意识是三大重要因素,试图通过“活动引领”极有可能走入“为研修而研修”的误区。

研修的实质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仔细研究和大胆实践,不是简单的“活动”就能完成的。但研修又离不开“活动”,“活动”是载体,有效的研修活动必须遵循以下流程:问题——设计——行动(实施)——总结(反思)。一次研修“活动”只能是这个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集体活动大多是交流与展示,是一个完整的研修流程的延伸。

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基本活动单位,加强教研组建设和教研组活动管理十分重要。教研组活动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课例研究,围绕研究课题开展“同课异构”和“一课二上”(甚至“一课”三上),教师听课带着自己的思考、关注自己研究的问题,评课就是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的互动;二是交流与展示,即研究成果展示(包括研究过程介绍),展示的内容有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论文等。

3.创新教学模式

开展基于研修主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主题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这种教学策略的确定也是该“主题”研修成果的重要体现。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总是有过程的,“过程”表现为由紧密联系的几个环节构成的“流程”。在每个具体“环节”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手段等)。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模式”[2]。换句话说,教学策略研究也就是教学模式构建。

我们在指导学校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过程中,都要指导学校申报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城关二小的“‘目标先导主题式课例研究”,就申报了省级课题《“目标先导”有效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他们总结的“一标四化”教学模式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3]。

需要指出的是,构建教学模式是必要的,但不可赶时髦、一窝蜂,不能为“模式”而“模式”。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师主导的随意性。教学工作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科学就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学且能够推广;作为艺术,则需要个人的智慧。构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让老师们都能运用,低水平的教师也能把课上得“有模有样”。但如果只注重形式而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建“模”,就会走入误区。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先进理论指导下的、长期课堂教学实践的结晶和经验总结,不是随心所欲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是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无“模”之“模”,“走进模式——运用模式——打破模式——无模之模”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

参考文献

[1] 易安定.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5(22).

[2] 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电视广播大学出版社,2002.

[3]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目标先导”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科研,2015(6).

12.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 篇十二

一、打造主题式教研团队的背景分析

一直以来, 学校的校本教研受传统思想束缚, 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思想, 研究的主题不明, 教师在迷茫中摸索着前进, 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二是学校的教研氛围不浓, 好多教师把教研当作一种任务, 为教研而教研, 是流于形式上的教研, 是一种浅层次的教研。如, 在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中, 听到最多的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评课的教师讲得顺畅、上课的教师听得舒服, 形式上是以“一对一”的静态交流为主, 内容也多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等。教研效果也可想而知, 最要不得的是, 学校与教师都将教研的重心停留在教的层面上, 对研的开展缺乏实质的工作, 教与研的脱节非常严重。

三是在教研活动中, 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能认真对待, 可停留在单兵作战上, 没有团队协作的氛围。有的教师只顾自己的发展, 只耕耘自家的三亩地, 只强调自己的生存空间, 只知清扫自家雪, 认为知识是私有的, 经验是自己的, 好的教学信息不交流, 好的教学经验不传授, 有了问题相互指责, 有了成绩相互争夺。教育教学各自为阵, 这些问题是与课改的理念格格不入的, 是我们亟待摈弃的。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从2010年起, 提出了为期三年的《东湖镇中心小学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活动方案》, 方案的提出得到了教师的大力支持, 足见教师对自身成长其实是很渴望的, 只是很多时候处于迷茫状态, 无所适从而已。打造校级骨干教师队伍, 必须给教师搭建好一个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于是, 我们提出了主题式教研团队的活动方案。主题式教研团队的提出基于这样几方面的认识: (1) 我校现有教师69人, 其中市、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7人, 校内骨干教师人数相对缺乏, 但如果能发挥好已有名师的引领作用, 效果肯定会不一般的, 因为这些土生土长的草根专家对教师的身心示范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 (2) 学校教师69人中近50人在35周岁以下, 年轻教师占了大部分, 这些教师的冲劲与激情尚未全部锐化, 还处于可打造阶段, 他们经过多年工作积淀, 已有一定教学经验, 如果能给以恰当的引领, 必定会脱颖而出。 (3) 可以从两个角度同时入手, 提升学校校本教研的质量。一是开展主题式教研, 有研的主题, 能按主题方案开展教研活动, 使教研活动的目的性明确;二是构建教研团队, 营造团队教研的氛围。在团队中开展活动, 用团队的思想, 集团队的智慧开展活动, 使我们的教研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 我们提出以构建教师教研团队为途径, 按照学校制定的主题式研讨活动, 开展主题式团队教研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 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攀升业务新高峰, 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的作用, 使之成为学校深化课改实践的领跑人, 逐步成为学校教育品牌的主力军。

二、打造主题式教研团队的行动策略

1. 组建学科教研团队, 营造合作的团队氛围。

根据实际情况, 学校组建了12个学科教研团队。分别是一至六年级六个语思学科团队, 三个数学学科团队, 一个英语学科团队, 一个体育学科团队, 一个艺术科技学科团队。聘请了12位工作敬业、业务素质突出, 并有一定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团队组长。通过积分的形式开展了教研团队激励工程建设。

2. 确立团队主题研修流程。

(1) 发现问题, 确立主题。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提炼研究的主题, 确立研究课题。 (2) 专题学习, 提高认识。专题理论学习具体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业务学习, 学习一些与主题接近的理论资料。二是实践中学, 从理论的层面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剖析, 并寻找其根源。三是教后学, 对实践过程中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反思与交流。 (3) 集体备课, 共同讨论。集体备课主要是对执教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讨论, 围绕主题,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4) 课堂实践, 印证预设。每学期进行的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 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 是教研主题实施的有效保证。 (5) 共同探索, 反思教学。通过反思逐渐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思在课后”就是教师在教学后必须有反思, 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开展自我分析, 以便打造亮点、剖析暗点, 总结经验, 提炼理念,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些环节中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 主题的确定必须体现“源于实际需求,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是整项活动的纽带。而课堂实践是整项活动的灵魂, 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3. 确立团队活动主题。

根据学校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的精神及学校围绕校本教研所制定的文化战略, 学校制定了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主题的东湖镇中心小学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方案。提出了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基础, 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为研究核心, 以深化“课例研究”为突破口, 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团队主题研修活动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总的研修方案, 各教研团队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子课题, 每学期有研究的重点及落实计划的部署。

4. 做好团队主题教研及课堂实践活动。

根据学校制定“关注课堂有效性”校师现场书面评课———上课教师说课反思———主评教师评课———随机抽签评课———自由互动评课———教科室点评。其中主评教师评课由上课的教研团队事先确定1位教师为主评教师。随机抽签评课教师。由教科室当场抽5位教师进行现场评课, 评课时每位教师发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不少于3分钟。

5. 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推动教研团队和谐发展。

为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 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学校建立了教研团队激励工程活动方案。按照期初落实活动主题、中期强化过程管理、期末总结考核评比工作思路, 从过程与结果两方面入手, 采用积分的形式予以综合评价, 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积分主要涉及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开展及活动的参与情况等五个积分指标, 期末, 教科室提供五个指标的活动数据, 各团队对照五个指标自评积分。结果的积分强调的是在团队的合力作用下所取得校级、区级及以上等方面的成绩, 主要涉及内容为课堂展示、教改项目、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情况, 教科室在期初公布结果的积分项目, 便于各团队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期末, 根据过程本研修活动主题及《东湖镇中心小学校本教研课教研流程规范方案》, 由教科室统筹, 期初落实具体研讨内容、参与人员及活动时间。主题式团队教研课堂实践活动采用组内备课、代表上课、全员评课的模式进行操作。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 由教研团队负责举行团队主题教研活动, 具体流程是一周前先组内集体备课, 交流备课意见, 施教者组内施教, 组内反思性评课, 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步, 一周后校本研讨, 活动由教科室负责, 上课的教研组组长主持, 大致流程安排如下:围绕主题施教———教与结果两方面的活动情况, 评出一、二、三等奖团队及优秀教研团队组长, 公示结果, 在全镇教师会上表彰的同时给予各团队一定物质奖励。

三、打造主题式团队教研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个聪明人可以创造奇迹, 另一个聪明人也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两个聪明人联手合作, 他们创造的就不仅仅是奇迹, 而是一切。校本教研需要的就是这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合作可以使教师在互补中成熟, 在互动中成长。

1. 团队的合作氛围、研讨氛围浓了。

作为在校本研修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研活动, 主题式团队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 聚合团队力量, 使集体备课、议课、评课过程更富有成效, 极大地检验和提升了教研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达到了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我校一年级语思组李孝青老师, 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团队工作中, 正是这样的热情带动了整个团队, 使得整个教研团队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把教研团队精神、团队目标的概念, 无形地渗透到团队中每一个教师身上, 使得他们凡事以团队的利益、团队的目标为第一考虑。

2. 实现了“三个转变”。

以教师听为主的教研模式向教师参与的互动式的教研方式转变;教研内容单一向教研内容多元化、专题化转变;教研模式的开放, 带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不断提高。

3. 成就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 逐渐成为学校学科的领头人, 如, 我校语文学科中的顾敏, 数学学科中的高伟芳等, 体育学科中的冯建江老师不但校内名声赫赫, 就算在区内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在这些学科领头人的带领下, 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师也逐渐成长起来, 在学校的各个教学岗位担当起重任。教师专业成长分层推进的框架基本形成。

上一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下一篇:考察工作情况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