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行为规范

2024-08-19

媒体记者行为规范(精选15篇)

1.媒体记者行为规范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个媒体记者的自我修养

作者:肥 龙

来源:《电脑游戏攻略ONLINE》2010年第18期

小时候很喜欢抄名言警句,长大了发现这种行为很无聊。别人的道路不一定适用我,一味学习模仿只能让自己活的很累很狼狈,所以自己走什么路不需要以别人为模板。其实成功的人大都不是靠模仿别人。所以不必在学习别人的路上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学习”很重要,“自己”更重要,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迷失自己——有感于近期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沽名钓誉之辈拿着一些不三不四的成功经验来蛊惑青少年,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学习”别人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你看看历史就知道了,真正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千万不要一味的学习、模仿甚至抄袭别人。

2.媒体记者行为规范 篇二

关键词:记者,微博,使用,规范

作为社会化媒体中“后起之秀”的微博近年来以强劲的增势成为了受众数量、信息量增长最快的社会化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 2011年上半年, 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1]微博广泛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不仅影响着社会生活, 也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媒介生态, 影响着新闻传播实践。

一、微博发展改变传媒生态

2010年, 中国微博用户数量猛增, 微博行业站点数从17家增长到12月的88家[2]。微博用户通过便捷、即时、多终端化的消息发布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大规模产生, 通过信息的转载、分享实现了信息的大规模流动。

微博这一融互动性、及时性于一体的独特媒介, 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媒介生态。[3]宏观上, 微博具有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能够更广泛而快速的传播新闻信息。它的传播模式模糊了信息传授者之间的角色界限, 具有更强的信息互动与信息反馈能力。具体来说, 微博使信息发布门槛降低, 拥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使新闻信息发布速度更快、传播得更广;信息内容关联性性大、连续性强, 形式多样化, 有利于新闻信息的连续报道和解读;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相反馈时间大大缩短, 有利于新闻传播策略的调整和再调整。

一方面, 微博在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 其也向传统新闻媒体、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提出了挑战, 促使它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调整自身发展策略。更重要的是, 微博开辟了一条社会化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方面的媒介融合之路。[4]

二、记者使用微博的情况分析

据美联社调查, 中国有超过60%的记者曾经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线索;47.7%的记者经常或每天使用微博。工作资历较浅、年纪轻的记者较常使用微博。[5]

(一) 微博为记者提供便利

1. 提供新闻线索

在“人人皆记者”的微博平台上, 普通用户对事件的报道、信息的传布, 拓宽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据美联社调查, 接近八成的中国记者偶尔或较多地访问微博来获取新闻信息和选题线索。有的记者通过关注相关用户发现新闻, 如2010年2月, 多家媒体记者根据姚明微博, 报道了其8年来首度在上海过年的消息;有的记者在微博的热门话题排行、转载排行中寻找线索, 如央视大火、杰克逊猝死事件等新闻;有的记者通过微博接到网友的爆料。

2. 扩大采访途径

微博用户既有普通的草根网民, 也有社会机构的负责人、业界专家等知名人士。通过微博可以联系到任何人, 这就为记者提供了一条新型的采访途经———微博采访。首先, 记者通过浏览采访对象的个人主页、交流记录, 可以了解采访对象的资料、动态、观点, 便于做采访准备。其次, 记者可以把微博作为一种直接的“点对点”的交流工具, 克服地域、经费的限制, 直接与采访对象交流。此外, 有的微博网站还开展“微访谈”, 通过微博一边直播记者与嘉宾的访谈实况, 一边融合在线用户提出的问题予以反馈。

3. 作为实时发布平台

微博是新闻传播的“天生”载体, 其媒介特质与新闻的真实、新鲜、简明的特点不谋而合。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记者个人在微博上开设账号, 直接通过电脑、手机及时发布信息, 与读者形成粘性互动关系。尤其是在大型活动的连续性报道、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如主题活动、“两会”, 微博都表现出了优异的传播能力。

4. 作为舆论监督工具

记者采写有关政府工作的新闻, 以此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 达到监督政府工作的效用。媒体记者通过媒体微博或个人微博发布政务信息, 尤其是许多没有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的消息, 舆论监督的范围即变得更加广泛。微博信息可供网民浏览、讨论, 相关意见可以直接反映到有关部门微博或部门, 供其参考, 起到了行之有效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 微博使用失当的表现

1. 虚假新闻

微博上绝大多数的用户使用的都为网名。在匿名化的网络社会里, 网民容易脱离现实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不受制约地发表一些凭空捏造、或内容激进的信息。记者面对海量、新鲜且看似“一手”的微博信息, 容易被新奇、刺激的信息所吸引, 抢时间地将其转载或写成新闻发布。如2010年度“金庸去世”这条假新闻, 就是编辑追求传播时效而对疏忽了对其真实性把关的产物。此外, 由于微博篇幅限制, 信息量难以整体全面地反映情况, 记者在收集信息时容易曲解原意, 促成假新闻。如2010年假新闻“鲁迅作品大撤退”, 最初则是由于记者在报道和转载新闻时, 蓄意用标题让新闻更吸引眼球而制造出的假新闻旋风。

2. 侵权纠纷

微博信源广泛、模糊, 信息传播呈裂变传播, 且缺乏严格的把关程序, 影响范围大, 故此, 如若记者对微博信息处理不当, 便更容易引发纠纷。微博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大部分是由于转载信息处理不当造成的, 包括微博之间信息的转载、从微博转载信息到传统媒体、从传统媒体转载信息到微博。如2011年, 《读者》未经许可多次引用内地知名作家六六的微博言论, 六六对此予以诉讼。此外, 微博引发的名誉权侵害事件也屡见不鲜, 包括直接在微博上造谣、转载不实微博等。2011年媒介专家李希光由于未注明来源转发微博, 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收取内地作家钱财。该微博当天即被转载200多次, 后引发的舆论不断, 不但导致马悦然名誉受损, 也导致诺贝尔文学奖遭遇信任危机。

3. 舆论引导的失范

《2010年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 微博在分散、下放信息传播权利的同时, 也在加剧信息传播权的集中, 造成微博信息流和意见流日益为意见领袖所掌控和引领。媒体记者赋有社会信息交流的职能, 往往获得较多关注, 成为意见领袖。然而, 有的记者混淆了微博“公”与“私”的界定, 发表微博时没有考虑到所在新闻媒体的利益。如《羊城晚报》记者在华南农业大学采访时与外聘保安发生肢体冲突, 事后在其认证微博上对学校发表出格言论。该行为招来了师生的抗议, 也违背了媒体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初衷。有的记者没有掌握好发表个人观点的限度, 让个人言论成为突兀的发泄。如央视主播鲁健在微博上爆粗口, 炮轰“第二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这些不仅有损记者及其所在新闻机构的公共形象, 也引发了相当消极的社会影响。

三、浅议记者使用微博的规范

(一) 媒介规范措施综述

新时期大环境下, 加强对微博使用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宏观措施:

1. 健全法制政策。

新媒体快速发展、传播行为多样化发展、传媒领域相关改革深化, 必然要求我国的媒介法制建设更加主动、有效地规范媒介的使用行为, 为公民的精神文化消费权益提供支持和保障。

2. 完善行业规范。

中国现行的媒介规范针对的对象大多是传统媒体, 而在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网络新媒体形态和传播机制不断更新的今天, 更要求媒介行业与时俱进地加快出台自律规范。

3. 重视社会监督。

传媒机构可以考虑建立社会监督机构, 管理记者使用微博等媒介的具体行为, 同时接受机构外组织、受众的建议和意见, 综合调控。

4. 加强社会教育。

为保证社会信息传播有效高质的运行, 媒体记者需提高社会责任感, 养成健康传播的习惯。公民应加强维权意识, 积极监督媒介机构、记者的行为, 在传播信息时也应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

(二) 记者行为规范细则

作为对记者使用媒介行为的最直接的规范, 不少媒体纷纷出台了记者使用媒体的行为守则, 譬如, 路透社颁布了《网络报道守则》, 《华尔街日报》推出了员工使用社会化媒体的规范, 而中国媒体至今仍未有正式的专门规范出台。

1. 关于信息把关

微博的信息把关具有双重主体, 即微博服务商和微博用户个人。由于微博内容海量、言论高度开放, 微博服务商的把关效果大大削弱, 加之微博用户个人对信息真伪的辨识度不强, 这就要求记者在使用微博信息时要更注重考察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第一, 确保真实性。明确交代新闻来源:使用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时, 标题和正文都应在显要位置交代这些信息的获取渠道。使用微博消息前应与博主再三确定真实;短小的微博难以完整描述整体真实, 记者应通过综合各方可靠信源, 去伪存真。第二, 重视“第二人审核”, 即通过主编或领导审核。发布任何消息时都必须谨慎行事, 不能确定真伪或细节不明的消息宁愿不发, 以免错漏信息被广泛传播后形成大规模的“谣言”。

2. 关于议程设置和舆论导向

第一, “公私分明”。在微博上, 记者的职业行为和个人行为呈现日益交叉的趋势, 而不是截然分开的。该情况下, 记者更应明确地区分职业人和自然人的身份, 把工作账号和私人账号区分开。在工作中账号中不应过多的暴露隐私、发表私人话语、探讨私事, 而应该以发表经过单位机构审批同意后的消息为主, 发表的评论、意见也应与单位机构立场、利益相吻合。在个人账号中, 应注明表达的观点不代表所属媒体机构, 亦不应发表任何有损媒体机构的言论。

第二, 注重言论。媒体记者受关注的程度普遍较高, 充当着微博用户群体中的意见领袖, 其言论在舆论的引导方面有较大影响力。这就要求记者在使用微博时不能冲动地发表个人偏激观点、发泄个人情绪, 而必须站在媒体记者这一立场上, 肩负起社会责任的重担, 以触发、引导和维护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目的, 谨慎发表微博。

3. 关于侵权纠纷

媒体记者在直接引用、转载他人的言论、消息、文章等文字时, 应保留消息出处, 或在文中显著位置注明消息的来源。需要时还应先询问对方的意愿。间接获取的消息也同样应确保其真实、可靠, 标明转载出处。同时, 记者应尽可能保留消息来源网页截图、原版文本等资料, 以备在纠纷出现时作为支持自身的有力证据。需要刊载他人照片 (特别是未成年人照片) 于特殊语境前, 应再次核实消息的真实, 需要时应主动询问当事人意愿, 并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在事实清晰的基础上, 涉及对他人的评价时, 也应客观、公正, 尽量避免使用褒贬色彩明显、情感倾向浓厚的词句, 不应使用过激的语言。

四、结语

作为汇集民声、民意的舆情平台, 微博对记者从事新闻传播工作提供了相当的便利,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 媒体记者应在保证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基础上, 熟练地使用微博这一新媒体, 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新闻知情权。另一方面, 媒体记者也必须时刻肩负社会责任感, 对使用微博的行为进行自律。此外, 为规范媒体记者使用微博的行为, 传媒机构、国家相关机关也应尽快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 对记者进行他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011-07) .http://wenku.baidu.com/view/04ef855277232f60ddcca18c.html..[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011-07) .http://wenku.baidu.com/view/04ef855277232f60ddcca18c.html..

[3]喻国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4-5.[3]喻国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4-5.

[4]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任文科,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24.[4]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任文科,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24.

3.现代媒体需要“观点记者” 篇三

【关键词】新闻  观点记者  事实信息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02-01

现代传媒行业的格局变化改写着新闻评论的重要地位,从更多视角、更宽范畴分析,新闻评论也必将是决定现代媒体生命力和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

首先就政治角度而言,我国目前政治民主化进程逐步加快,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已经初露端倪,并将成为必然。站在经济角度,中国市场经济得到持续发展,特别是传媒市场化改革导致竞争加剧,传媒竞争的核心正是在于内容,媒体言论板块成为了竞争的制胜法宝。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技术革命的到来,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快捷和海量,受众开始更多关注于“质”,而非“量”,如要在网络时代吸引受众,就必须对深度解读信,发表评论。最后,从现代媒体记者培养机制出发,写好言论有助于更好地采写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写作可以帮助记者形成和凸显“个性”,有利于记者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新闻评论在各种发展、改革、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能够撰写新闻评论的“观点记者”更是具有不可替代性。

何为“观点记者”?其定义十分通俗,以发表意见和观点为主的记者,就称为观点记者。

相比于普通记者,观点记者也是以事实信息的报道作为基础,这是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同在于观点记者的写作目的与内容是以阐述观点为主,普通记者则以事实报道为主;观点记者的撰写手法多以议论为主,普通记者是以叙述为主;观点记者的思维方式会以理性思维为主,普通记者则倾向于感性思维。

可以说,观点记者这个团体在庞大的记者阵营中比例不大,但却不可或缺,往往是记者中的佼佼者。特别在现代媒体的改革发展形势下,观点记者是各家媒介平台彰显性格、增强生命活力的重要能量,是媒体单位重点培养和挖掘的至宝。

多年前,《嘉兴日报》建立新闻评论工作机制的创举,就足以证明现代媒体需要“观点记者”的时代已经到来。2007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刊出一则招聘启事——《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承诺“新闻评论部主任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评论记者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并明确表示“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四不问”宽厚条件。时隔一月,《嘉兴日报》从应聘的556人中层层筛选,最终有5人脱颖而出,撑起了报社新闻评论部门的最初构架。3月5日,《嘉兴日报》正式推出“嘉兴时评”专栏,评论运行取得明显成效。

出资10万年薪招聘观点记者,嘉兴日报社并非为哗众取宠或是吸引眼球,而是敏锐地看到在传播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优先获得独家新闻越发困难,而“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已成为竞争最强有力的武器,受众更是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事实”,而是渴望于了解有关背景、知晓人们对新闻事实的反应、思想和评论,为广大受众提供新闻评论,恰恰是满足其深度剖析解读的期望,增强了媒体实力,增进了媒介平台的热度。不仅如此,嘉兴日报社的新机制还培养出一批新闻评论界的“名记者”,他们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掌握与分析,还撰写了《服务窗口能否延长营业时间》等一系列“贴地气”的评论,引发关注,及时有效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

正因如此,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是嘉兴日报社几经深思熟虑,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作出的一个慎重且合宜的举措,顺应了媒体竞争从“信息量竞争”阶段转入“观点竞争”阶段的新潮流。

作为“观点记者”最初的培育摇篮,高等院校也看到了观点记者在媒体中优势发展占位,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就成立了新闻评论团,更全国首创式地在新闻学院开办新闻评论方向班,先后多次召开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并正式下发文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多角度发力为全国各大媒体输送“观点记者”精英。

“观点记者”的“诞生”不问出处、年龄和平台,许多并不供职于媒体的“自由人”也可以在新闻评论界表达观点、施展才华,占有一席之地。出生于1989年的董振伟,江湖上人称“小董”、“小枣”,董振伟的评论阵地主要以国内外体育为主,尤其善于寫足球评论,兼评时政、娱乐。董振伟本科在校期间,就在新浪、奥迅、体坛、腾讯、搜狐等网站博客收获了较高人气,新浪博客点击率很快突破百万,并且通过发表评论文章,月赚稿费过万元。

可以讲,董振伟的成长路线不仅可以当作一个“观点记者”或社会评论员的参考蓝本,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印证了现代媒体对“观点记者”的求贤若渴,“观点记者”一展才华、发出光热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简介:

4.封杀记者,恰恰证明了媒体的力量 篇四

据8月8日《南方周末》报道,日前,兰州市公安局将一纸“公函”送到兰州市内6家都市类报纸负责人手中,宣布对16名记者予以“封杀”。公函称:由于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公安局以后将不再接待这16名记者,这些记者也“再不宜到公安机关采访”。但是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的结果,所谓报道“失实”,纯属“欲加之罪”。

公安局有没有权力超越新闻主管部门,而单方面“封杀”记者?对此,一位法律界人士说得好:公安局的做法是一种越权行为,新闻报道失实的判定只能由仲裁机构或者法院作出,公安局的行为是一种行政霸权。这种内部行政行为直接剥夺了多名记者的采访权,构成了职务侵权,是对记者职务行为的直接侵害。

事情已经很显然,因为媒体据实报道了一些公安人员执法犯法、甚至为非作歹的事情,公安机关以为有损形象,所以才有了“封杀”之举。果不其然,“封杀”之后,报上就“平静了很多”。“这就是效果。”一位公安局领导这么指出。

然而我却不明白了,树立和维护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是通过对媒体的“封杀”达到的吗?所谓“效果”,通过“封杀”与通过整肃工作作风到底哪个更有效更真实一些?事实上,“封杀”记者所昭示的,已不仅仅是一种行政霸权,在我看来,它更是一种“护短”行径。

这种“护短”所表现的,首先是一种对于存在问题的视而不见。明明是据实报道,却偏偏认为是“失实”报道,如果不是一种回避,就必然是一种盲目。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兰州公安局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拒绝监督的姿态。举例说来,比如兰州《晨报》与兰州警方之间多年来的关系:《晨报》创办之初,蜜月期,公安全力配合,大篇幅地正面报道;几年后,去采访,泡热茶,递好烟,不说话,打哈哈;第三阶段,连门都难进。这种态度上的转变,随舆论监督的加大而变化。对此,当地一位报社领导说道:他们披露的都是公安系统的害群之马,他们是在向公安部门建言,如果公安部门连这点接受批评的胸襟都没有,如何保持队伍的纯洁性?

不正视问题,将问题藏着捂着,反过来还要“封杀”记者,这种现象,我们也似曾相识。前些年曾闻某地喊出过“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口号,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事故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对外封锁消息,“著名的”南丹矿难发生后,有记者从其他渠道风闻后前往当地采访,竟被百般阻挠,甚至野蛮干预。在我看来,此次兰州所谓的`“封杀”,实质也正是“防记者”的翻版。

然而防也好,封杀也好,却都是可笑的。一方面,他们真的以为可以一手遮天、防民之口吗?南丹事故,尽管当初捂着盖着,真相最终还是大白于天下。前不久的繁峙矿难,尽管死难者被人为地转移、埋葬,尽管出事矿区被做得“像没事一样”,但真相依然被媒体披露了出来。而且,如果不着眼于从根本上正视并解决问题,即便对本地媒体成功地实现了“封杀”,难道就能逃避监督?不信它有多大能耐,可以封住所有媒体的嘴。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兰州新闻界,一些报社并没有因为一种行政霸权而放弃责任,一家报社的领导在得悉本报一位记者遭到“封杀”后,就明确表示:“这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很称职,我不仅不处理她,还要表扬她。”

应当看到,当一些被监督者对媒体“板起脸子”,封之杀之,恰恰证明媒体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同样应当看到,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公器,它的存在,乃是一种社会公义和良心的选择,而从来不会以某一个群体的意志为转移。(文章来源:《检察日报》)(完)

5.媒体记者行为规范 篇五

测试成绩:8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多选题

1.《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A B C D 明确银信类业务及银信通道业务的定义

规范银信类业务中商业银行的行为

规范银信类业务中信托公司的行为

加强银信类业务的监管

正确答案: A B C D

2.《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中规范信托公司的行为,主要从哪几方面着手()×

A B C D 转变发展方式

扩大公司规模

履行受托责任

提高注册资本

正确答案: A C

3.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的背景包含哪些()√

A B C D 银信类业务增长较快

存在风险隐患

银信通道业务占比较高

以上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B C 判断题

4.《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中规定银行表内外资金和收益权不属于银信类业务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5.《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中要求对信托公司实施名单制管理 √

正确

6.媒体记者行为规范 篇六

2012年02月09日 18:19 来源: 银监会网站

近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银监发[2012]3号,以下简称《通知》),并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级高管人员和监管负责人参加的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开展银行业系统“不规范经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回答记者提问。

1.为什么要开展银行业“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工作?

答: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盈利能力明显增强,融资服务明显改善,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同行的好评。但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了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收费管理不够规范等现象,严重损害了银行声誉,削弱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降低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为纠正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问题,中国银监会下发了《通知》并在全系统召开整治不规范经营问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机构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从而促进银行业科学健康发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2.银行业“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工作的整治重点包括哪些?

答: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紧扣金融消费者意见大、社会反应强烈、危害银行业声誉严重的问题,逐项排查,深入推进。重点是整治“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和不合理收费”行为,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以贷转存、存贷挂钩。(2)乱浮利率、一浮到顶。(3)以贷收费、浮利分费。(4)转嫁成本、增加负担。(5)违规收费、擅自提价。(6)强制捆绑、不当搭售。(7)高息揽存、借道收息。(8)套餐服务、蒙骗客户。

3.请谈谈专项治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答:根据这次专项治理的整治重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要从四个方面认真做好整治工作。

(一)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全系统范围内组织全层级、全流程、全品种的地毯式、无死角的自查清理,将自查工作落实到每个营业网点、每个从业人员,确保自查工作的全覆盖,务必取得实效。

(二)严格落实禁止性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此次专项治理工作总的精神和要求,一是结合本行管理和经营特点,修订和完善业务规定,将不准以贷转存、不准存贷挂钩、不准以贷收费、不准浮利分费、不准借贷搭售、不准一浮到顶、不准转嫁成本等“七不准”禁止性规定予以细化分解,具体落实到各项规章制度中,落实到业务管理的各个步骤中,落实到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中。二是要注重IT系统的改造和升级,以机控和技控强化“七不准”禁止性规定的严格落实。三是要将“七不准”禁止性规定立即传达到各级营业机构,张贴公示,告知客户。

(三)统一规范服务收费价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各类服务收费要按照名录管理、统一定价、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全面自查清理的基础上,由总行总部统一制定收费价目名录。

(四)建立健全举报和投诉机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确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服务收费管理和投诉处置,要按照问题到我为止的原则,及时处置,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4.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如何开展自查自纠?

答:具体而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查自纠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查源头。银行出现各种不规范经营问题,究其根源还是过高的经营指标、不当的绩效考核和粗放的发展方式。首先要从法人总部开始。各金融机构要从总行总部层面进行自查整改,消除高指标的压力,调整重奖励的考核,校准不合理的经营导向,从源头上杜绝各类不规范经营的主观冲动。二是查程序。全面、逐一清理各类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对照有关监管要求,查找和发现各项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中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查漏补缺,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不给不规范经营留出可乘之机。三是查行为。对基层高管和一线员工进行全面的行为排查。查看是否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是否变相抬高利率、是否擅自设关设卡、是否提高收费水平、是否欺瞒客户。通过行为自查,切实加强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切实做到不同业务柜面分离、标识分离、岗位分离,端正经营思想,规范经营行为。

5.《通知》提出了银行业贷款业务的七项禁止性规定,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遵守信贷管理各项规定和业务流程,按照国家利率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贷款定价,并严格遵守下列规定,简称“七不准”规定:

(一)不准以贷转存。银行信贷业务要坚持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原则,将贷款资金足额直接支付给借款人的交易对手,不得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

(二)不准存贷挂钩。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应严格分离,不得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

(三)不准以贷收费。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借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之机,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

(四)不准浮利分费。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遵循利费分离原则,严格区分收息和收费业务,不得将利息分解为费用收取,严禁变相提高利率。

(五)不准借贷搭售。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

(六)不准一浮到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定价应充分反映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和管理成本,不得笼统将贷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额。

(七)不准转嫁成本。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依法承担贷款业务及其他服务中产生的尽职调查、押品评估等相关成本,不得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

6.请具体谈谈如何统一银行服务收费?

答: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收费价目名录,将现行合规的服务收费项目按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类分别梳理排序,逐项列示服务名称、项目功能、适用客户、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等内容,并于3月底前在总部网站上统一公布或印制手册发布。从4月1日起,一律按公布的价目执行收费,任何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变更。今后,在公布的价目中,属政府指导价序列的,若遇主管部门有新的规定,再由法人总部及时对照调整;属市场调节价的,由各法人总部根据市场反应自行调整。

7.如何使客户投诉能够得到有效处理?

答:此次专项治理活动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确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服务收费管理和投诉处置,一是通过设置专门的举报、投诉电话和官方网站的专门窗口,给公众创造一个通畅有效、界面友好的举报和投诉渠道。二是通过专岗专人和快速应对机制,对公众所反映的问题及时有效地提供解决方案,或移送相关部门解决,从而建立起高效的应对处理机制。

8.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这次专项治理以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自纠、自我规范为主,监管查处为辅。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专班负责。从总行到各级分支机构要层层实行行长负责制,确定专门部门牵头负责。二是把握政策,正面引导。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立足于清理规范。清查整改,主要立足于自我纠错和正面引导,要及时宣传积极整改、主动让利、规范经营的良好经验和正面典型,主动消除或降低负面影响,将规范经营、优化服务、善待客户、报效社会变成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觉行动。三是加强管理,完善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专项治理作为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的良好契机,重点加强对贷款融资和各项收费业务的管理,严格区分收息和收费业务的不同营销、定价程序,禁止以贷收费,混淆不同性质的金融服务。四是加强访查,严处违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结束后,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要开展单独或联合媒体的明查暗访。

9.对于违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将采取什么监管措施?

7.说说自媒体时代的“草根记者” 篇七

(一) ”草根记者”在一系列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 成为大众媒体新闻的重要来源或事件发展的“助推剂”。普通百姓可以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将个人发现的新闻线索、图片, 面向社会公开传播。普通百姓进入新闻传播领域, 表面上是发表观点获取更多的“赞”, 其实质是帮助大众媒体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 揭示所报道内容的真相。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灾报道中, 就是普通百姓最先在微博上发布并标注了汶川灾区可供直升机降落的地点, 直接引导救灾工作, 不但推进了全国救助灾区的工作进程, 还助推了传统媒体后续救灾报道的进行。

(二) ”草根记者”在新闻报料和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递作用, 弥补了大众媒体因不在现场的信息缺失。8月21日8:00, 925哈尔滨交通广播的听众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道外景阳街附近有火情导致路面交通拥堵, 还有很大的黑烟能见度差”的路况, 由于早高峰阶段记者无法及时赶到事发现场, 所以依据微信提供的线索, 联系到附近的925路况信息员跟进事态发展, 了解阻碍交通的全面信息后做了现场连线报道, 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给出绕行建议, 减轻了早高峰期间道外景阳街一带交通继续大面积拥堵的概率。

“草根记者”特别是关于道德伦理事件、自然灾害等一系列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成为传统新闻媒体新闻的重要来源, 并对传统新闻产生重大影响。世界范围内崛起的草根新闻与危机、灾难、争取公民平等有着密切关系, 因为普通公众同时“被迫承担起记者的角色”和“被迫承担起发生在他们面前的目击证人的作用”。 (1)

(三) ”草根记者”将被大众媒体“忽略”的信息凸显出来, 让更多的受众直接参与舆论监督。针对信源的选择和使用, 大众媒体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 筛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部分进行加工整理, 而那些没有被选中的信源内容, 受众无从得知, 也就不会引发舆论。自媒体时代“草根记者”将以“大众媒体为主体”的报道视角转变为以“公众为主体”的视角, 当与一些经济组织有利益关联, 或涉及与某些关系方有利害冲突的敏感性话题, 大众媒体集体沉默的时候, 手机记者就会凸显“公众为主体”的意识, 使得社会上不少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比如:南京周久耕天价烟被披露事件, 李刚事件的追踪等。

(四) 选择新闻的原则发生变化: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原则, 在“草根记者”的信源选择中更加倾向了趣味性、新鲜性、接近性。

“草根记者”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新闻的制作生产流程以及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他也是一柄双刃剑:

1.“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使得这种更加平民化、草根化的信息发布手段, 成为虚假新闻的温床:2012年12月6日关于“金庸去世”的虚假新闻经《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以“即时新闻”的名义转发, 几分钟被转发上千次;2014年9月3日21:49:37, 中国网发布“延寿三名越狱脱逃人员李海伟被捕”的消息, 不到十五分钟, 有微信朋友圈转自现场的消息称“又有一名逃犯高玉伦被捉”, 被多家媒体播发后被证实是误传。2.“草根记者”的匿名性, 让很多信息变成了道听途说, 不能追本溯源:2014年9月29日7:20左右, 哈尔滨交通广播在微信公众平台收到一条配有图片的语音信息“公路大桥江北往江南方向哈药路下桥口一辆出租车自燃”, 收到信息后记者联系信息提供者要求具体的事件经过、车辆的基本信息还有现场的交通情况时, 得到的回复是“信息是转发朋友的”自己并没有在现场, 在此之后近半小时的时间里这条信息在各种微信朋友圈被转发了近千次, 但是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事件的具体起因、时间、出租车的详细信息、是否有人员受伤等基本元素, 一条很好的线索只能被淹没在声势浩大的转发浪潮中, 草草的收场, 没有发挥出这条信息应该起到的警示和启示作用。3.“草根记者”热情有余, 受自身成长的条件影响往往对信源跟踪不到位、不准确甚至夸大事实, 直至不了了之:2014年9月29日12:50左右, 一条关于“革新街、中山路附近有火情, 现场浓烟滚滚, 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的微信信息, 同样也暴露了”草根记者”热情有余对新闻信息求实性不足的问题:起火原因在不同的微信圈里各种版本语焉不详, “有说是附近某剧场地下室起火”, “有说是附近的楼房起火”, “还有的说是附近居民家起火”等等白白浪费了很多大众媒体记者的时间去核实验证这条信息。而实际情况是:革新街与中山路街口在中山路靠近工人文化宫一侧的“地下供热管线进行焊接施工时, 工人误操作把管线外包裹的耐热材料引燃导致浓烟和大火, 没有人员伤亡。”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与”草根记者”产生的特性、环境、自身的素养有着密切关联:

首先, ”草根记者”把微信、微博作为主要传播载体, 是一个自发的、独立的、草根的非职业性的新闻报道群体, 他们与大众传媒职业记者有着职业本质上的区别:1) 报道动机不一致:“草根记者”从兴趣出发, 报道人自身的主观性、感情倾向、随意性较强, 职业记者从职业要求出发进行报道, 以新闻职业操守作为新闻报道的唯一约束原则, 以新闻事实为唯一准绳;2) 从组织的角度看, 手机记者是自由人, 新闻报道发送微信、微博是他工作以外或者主业以外的事情, 随意性很强, 而职业记者隶属于一个固定的新闻媒体, 可能对于手机记者来说, 随手一拍发到网络, 备注或者无暇备注新闻要素都可以, 而专业记者必须要遵循新闻报道的生产流程, 追本溯源, 说清楚“新闻五要素”, 并把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前因后果阐述明白;3) 从权利来源看:“草根记者”的受众群比较模糊, 他的新闻表达是公民权利的应有表达, 而职业记者的新闻采编原则是普通公民权利的一种转让和承接 (2) 。

其次, “草根记者”把记者这个职业当成是故事的讲述者, 记者不再是努力寻找分析、核实、澄清, 并尽可能公正、均衡地报道新闻的人, 而是那些“自己有故事要去讲述, 并且在新媒体技术条件的协助下可以呈现故事的人”, 很多人把自己募集的事情通过网络表达出来、表现出来, 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第三, 自媒体时代零门槛的传播特性, 为所有人提供了面向所有人的及时传播任何消息的渠道和可能性, ”草根记者”缺乏新闻把关人、“草根记者”的匿名性 (3) 使新闻发布者淡化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行为约束意识, 在可以不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情况下肆意妄为。

“草根记者”兴起于自媒体时代, 也正是自媒体时代的个人化、边界化、移动性, 为普通民众关注新闻事件, 直抒胸臆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平台, 与移动智能手机终端的链接, 更为普通民众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提供了条件。很多传统媒体越来越重视与“草根记者”的合作, 以求丰富信源类型、数量, 吸引更多的受众。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信息传播者呢?

首先, “草根记者”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网络虽虚拟, 信息须真实。这是信息传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草根记者”都要确立起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 加强自律, 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把好关, 自觉维护好网络传播的正常秩序。

其次, 要有公正精神, 学会甄别有效运用话语权。发布信息一定经得起推敲。

第三, “草根记者”应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面对碎片化的信息, 多一些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提升信息综合判断能力, 不轻信盲从, 不冲动偏激, 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

第四, 在与“草根记者”的合作中, 传统大众媒体应该加强自身对事实调查、逼近真相的能力。

注释

113 杨国斌著, 邓燕华译.连接力中国网民在行动[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9月出版

8.媒体记者行为规范 篇八

关键词:能力升级;采访技巧;媒体融合;新媒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变革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今各大媒体都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开通了微博,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更喜欢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介来获取信息。传统媒体只有积极地与新媒体相结合,才能做出接地气、人民认同和推崇的报道,这是一个现实,也是趋势。

一、媒体融合语境下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

由于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记者在信息采集和传播中的引介作用日益降低,受众可以在现场直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渠道,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发布、评论自己看到的一切,信息内容更加快餐化、碎片化。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受众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依靠移动信息接收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接受、发送信息,受众接受信息更加方便和快捷。第三,信息传播的针对性更强。在网络背景下,无论是贴吧、微信公众号抑或是微博等社交平台,总是能够将群体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划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进行划分,因此这些社交平台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第四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阅读习惯是接收信息的基础,不同的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发展从最初的口语传播到印刷时代,又发展至电子时代,电子时代的信息不再单独是文字信息,而是包含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内的许多元素。而且在获取信息时,更加扁平化,因此这种阅读习惯的变化也对传统的采访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媒体融合语境下记者采访的变革

在网络媒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不能再依赖传统的采访方式进行。媒体融合语境下,记者需要突出的不再是单纯对一条稿的新闻采访能力,而是更高层次的跨媒体新闻采访能力。在基于对受众获取信息方式变化的分析之上,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方式等也必须进行变革。

而且相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的新闻报道形式也产生很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相互结合与扶持的,例如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给予更有深度、更为丰富的内容。而新媒体则为传统媒体带来全新的业务空间和传播渠道。因此“融合式”媒体背景下新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新闻记者被迫转型为“全能记者”,不仅要会使用各类电子产品采写新闻、还原现场并进行事后编辑,还要采访相关花絮新闻、背景材料,拍摄新闻图片。融合媒体时代促进传统媒体新闻记者要有文字、画面、视频等多项角度和思维来对事件进行报道。其次,融合媒体语境下,新闻记者采访过程难度也有增加,现场信息采集的工作强度远大于传统新闻媒体记者,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在后期制作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媒体融合语境下的传统记者只有自身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才能给受众提供更有深度、更为鲜活的节目,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进而融合于大环境之下。

三、媒介融合语境之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能力“升级”

在传统广播电视的地位受到巨大挑战的背景下,不仅需要新闻记者不断学习来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更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独特优势,在提高能力、创新采访技巧的基础上来提高节目的质量。

(一)基本功的再提高

1.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

媒体的迅猛发展要求传统媒体记者对被采访人员的了解要更加深入,大到被采访者的经历,小到人物的年龄、家庭、甚至性格等看上去鸡毛蒜皮的细节都应该了解。其次采访前还应根据采访目的拟定一个细致的能引起被访者共鸣的采访提纲,体现出记者良好的逻辑思维,进而掌握采访的主动权,才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还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也是取得采访成功的关键。

2.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方式和技巧

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在采访过程如何通过沟通的艺术进行提问,是获取新闻素材最为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在采访过程中先要注意调节采访的气氛,要注意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节目更加符合受众的兴趣。其次新闻记者要注意一定的语言艺术,例如在提问一些敏感问题时更要注意语言是否得当,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客观的立场对被采访者进行提问,进而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第三是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一般来说,提问可以分为正问、侧问、反问、追问四种情况。正问指的是直接对被采访者提出问题;侧问指的是在特定语境之下由于被采访者性格等特殊原因,往往在面对提问的时候回答含糊,这时就需要侧问的方式来进行提问。反问指的是在某种情况下加强语气、调动气氛,或者做出强调的提问方式。追问是指通过设置问题,步步紧跟、刨根问底,追求事件本来面目的方式。无论哪种提问方式,目的都在于追求更深层次的问题,因此需要记者牢固掌握。

(二)新技巧的把握和探索

1.广播新闻的记者自身的素养要更加全面:既要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度,又必须具备较强的新闻采访能力、文化底蕴以及对种种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

2.其次,针对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碎片化、缺乏深度等情况,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记者在采访中需要深度挖掘出能够带给观众深层次思考的东西,例如在新闻采访中,可以先对典型的事件、人物、环境以及其他细节等进行刻画,将更加真实、更加具体的情景展现给观(听)众,然后对人物事迹、心理历程等进行描绘,来分析社会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只有突出广播电视新闻与网络新媒体碎片化信息的区别,才能提高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观众的关注度。

3.采访节目的内容,要突出现场感和形象感。“身临其境”是衡量一个节目采访和制作水平的重要标准。网络新媒体借助“微拍”等短小的视频,让受众能够直接目击现场,新颖的报道形式使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其深度和广度与专业新闻媒体存在很大的差距。有鉴于此,传统新闻媒体记者在采访时,不但要在采访过程中充分发挥形象性的思维,多多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语言上要更加亲民。而且因为广播电视节目与网络媒体相比更加权威,因此无论在复述、拍摄和后期的视频制作中,更要注意保证画面的真实感,以提高新闻节目的真实性,加上深度权威的分析,就能起到令人信服的作用。

4.学会充分运用来自各方面的有效信息,建成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的共享平台,在平台上选取可供利用的东西加以融合。努力打造自己作为“跨界”记者的综合水平。

四、小结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带来的不仅是受众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对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方式、内容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立足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上,新闻记者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与技术水平,以适应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超.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采访技巧探究[J].新闻传播,2016,09:68+70.

[2]胡言会,王小娟.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修辞性融合及对媒体一体化发展的启示[J].新闻界,2015,07:50-54.

9.新媒体平台管理规范 篇九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心官方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平台”)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外宣和信息交流的积极作用,树立中心良好形象,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新媒体平台是指为中心整体形象传播、业务拓展以及促进与客户间沟通交流等,经中心审批同意,向各类平台运营商申请并使用的各种新媒体信息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网络直播平台以及日后新兴的其他新媒体平台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心本部,下属公司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管理及职责

第四条 因中心整体形象传播、业务拓展及客户维护等工作需要,各部门可申请在新媒体平台上设立账号。新媒体平台的相关部门包括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

使用部门:基于中心整体形象传播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上新设账号的,使用部门为办公室;基于业务拓展或客户维护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上新设账号的,使用部门为各业务部门。

管理部门:按照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定位不同进行划分:用于对中心整体形象进行传播的,管理部门为办公室;用于各部门进行业务传播及客户维护的,管理部门为运营管理部;有关信息技术支持方面的,管理部门为信息中心。

第五条 新媒体平台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

一、使用部门主要负责所申请新媒体平台账号的日常使用及维护工作,具体包括:

(一)经中心审批,同意新设(或注销)新媒体平台账号后,按照平台运营商要求,完成新设(或注销)相关程序,并按要求报管理部门备案;

(二)信息审核发布及日常的使用、维护等;

(三)结合部门情况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包括信息审核、维护管理等);

(四)当新媒体平台账号使用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报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二、管理部门职责:

(一)办公室主要负责对用于中心整体形象传播的新媒体平台账号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1.负责将新媒体平台账号的具体信息登记造册(见附件1)以及信息修改备案等;

2.按照平台运营商要求,配合使用部门提供新设(或注销)账号所需的公司资料;

3.对新媒体平台账号进行舆情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二)运营管理部主要负责对各部门用于业务广告及客户维护的新媒体平台账号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1.当其他部门向中心申请新设(或注销)新媒体平台账号时,提出相关管理意见;

2.负责将新媒体平台账号的具体信息登记造册以及信息修改备案等。

(三)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开发及管理新媒体平台与中心业务系统的应用接口,并提供其他相关技术支持。

第六条 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指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

第七条 新媒体平台的账号密码原则上由使用部门指定专人掌管并承担相应责任,不得向其他部门或个人泄露。

第三章 申请与注销

第八条 部门根据中心整体广告需要、业务发展及客户维护需要,拟申请新媒体平台账号的,经中心审批同意后,按照平台运营商要求完成申请手续。

第九条 部门已有的新媒体平台账号,因各种原因须停用且不再启用的,应尽快向中心提出注销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按照平台运营商要求完成注销手续。

第四章 信息发布要求

第十条 使用部门发布信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发布本部门信息;二是应其他部门要求,予以信息发布支持。两种情形均须通过OA审批(OA流程设置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信息中心协助完成),具体审批流程图见附件2。

第十一条 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须经过严格审核,否则不得发布。信息审核责任划分:发布本部门信息的,信息审核责任由本部门承担;应其他部门申请,予以信息发布支持的,使用部门仅协助发布信息,审核责任由提出申请的部门承担。第十二条 发布信息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互联网广告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平台运营商的要求。信息内容不得含有不利于国家稳定、违背社会道德及破坏社会和谐等内容;不得含有涉密信息;不得含有虚假、引人误解或欺骗、误导消费者等内容;不得使用“国家级”、“最佳”等含有绝对化用语;不得使用“百万”、“千万”等夸张、不精确的事实性描述;不得含有贬低同业竞争者,损害同行业合法竞争利益的内容等。

第十三条 发布信息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适用性,不得发布与中心无关的其他信息。如属转载信息,须注明信息来源,对于来源不明、内容不准确或未经核实的信息不予发布。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对于未经审核流程,私自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转载信息的,中心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因发布不当信息而造成中心机密泄露、形象受损、引发网络事件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中心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10.记者节赞美记者的诗歌 篇十

南国的海风

传送着关于一座象牙塔的故事

莘莘学子

在此

尽显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

寸金学院

黄金般的地方

凝结了十年文化的皓月

熙亮着万千学子向往的地方

忆往昔

多少仁人志士

苦心摸索着大学的创新之路

看今朝

多少有识之士

惊喜交集赞寸金

十年寸金

大家一起为您写诗

十年

或许是一个年轻的数字

但是十年,您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相信您会以更加稳重的步伐

携着今天的色彩,走向明天

十年,年轻却不简单

十年记者

大家一起谱写一首关于您的歌谣

十年

或许是一段短暂的时间

但是

十年,您一点一滴挥洒热汗

相信您会以矫健的身躯

携着今天的梦想,放飞于未来

十年,年轻且充满激情

十年那是一段怎样的时光?

寸金学院,您倾进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辛勤学子

十年,那又是一段怎样的时光

寸金学院,您倾尽所有,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社会栋梁

十年,那是一个里程碑

十年,那是一段风雨征程

“十年”一段充满艰辛与欢笑的日子

“十年”一首值得续写得乐章

十年的风雨激荡

十年的坎坷风雨

十年的岁月沧桑

蓦然回首,在记忆中慢溯十年的厚实沉稳

展望未来,昂首是春

一路高歌,前进的步伐仍在

寸金学院愿您展翅高飞,飞向更蓝的一片天

寸金记者站愿您杨帆挺进,到达属于您彼岸

相信记者站及各兄弟部门的明天会更好

相信寸金学院的明天会更辉煌

11.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新定位 篇十一

关键词:新媒体 国际视野 构想与创新 中国广播

广播被认为是融媒体时代最容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传统媒体,它所具有的快捷性、移动性、伴随性,也非常符合新媒体发展的方向。对新闻及时性的追求,是传统广播与网络媒体的一致目标。新浪媒体拓展总监乔宇在谈到新浪微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合作称,中国之声在新闻报道上一贯坚持速度这个原则,速度实际上也一直是新浪坚守的原则之一,我们基于共同的理念,所以就有了非常好的合作基础。

当然,广播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还有赖于广播快、新、深、博的全面拓展。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大型直播《天宫寻梦》为例,为了更近、更完整、更真实地记录“天宫一号”启程这一历史性时刻,中央电台设立了北京总直播间。此外,还专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设立了现场直播间。特别是记者登上远望号测量船以及渭南和青岛测控站,随时监测、播报“天宫一号”发射的最新动态。初步统计,整个直播活动节目中,记者现场连线报道就达45次,直播室主持人的精彩串联、特邀专家的专业点评共同为受众呈现了“天宫一号”发射全过程的“视听盛宴”。这次直播开头的一条直播预告微博被转发了452条,被评论了1200多条,这条微博影响到300多万受众。通过微博的二次传播,直播节目影响到了更为广泛的人群。直播“将互联网媒介所特有的全时性介质特点移植到新闻广播身上,重新获得新生,最大限度张扬了广播媒体的个性优势,真正实现了新闻报道与新闻发生之间的‘零时差’、‘全伴随’。”①同时也实现了和新媒体的携手共赢。

据中国广播网2012年3月13日消息,中国之声新浪微博粉丝突破200万,成为首家拥有200万微博粉丝的广播类媒体。而处于中国广播第一方阵的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今年3月底也公布数据,官方微博开博近一年时间,粉丝突破了30万。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广播,传统的广播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进取精神融入新媒体。那么,处于转型发展期的广播记者又将如何确立自己的新定位呢?笔者认为,广播记者从事新闻采编,在恪守传统的“把关人”职责的同时,必须适应新媒体创新的要求,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以崭新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一、国际视野和“接地气”能力

网络传播使全球信息一体化成为现实,任何“国内新闻”同时都成为“国际新闻”。而肩负着“汇天下之精华”使命的广播记者,在坚持新闻理念的同时,更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国际视野,提升“接地气”能力,把 “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 ” 融入日常的编采工作。

在地球村背景下,广播记者一方面要摆脱传统的区域性单点、局部的思维,从国际化视野考量本土事件,让新闻更具有立体感;另一方面,对于外域的国际性事件,也要努力找到事件的本土接点,对一些海内外关注度大的新闻,更要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全面考量,透彻分析,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试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有关“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的报道为例,对中国出口美国轮胎特别保护案,《新闻纵横》从听证会开始就追踪报道,其间不仅有记者采访中国业界人士谈特保的不合理性,同时还有权威人士谈特保对中美业界可能造成的双重伤害。最后在特保案被批准后,《新闻纵横》又约请经济学家谈应对之策特别是产业转型之道。整个报道破解的是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的大课题。这其中既有中国维护正常国际贸易秩序的鲜明立场,也有对“特保案”出笼背景及其后果的透彻分析,为海内外受众提供了了解“特保案”的客观公正的新闻源。

在通讯社、电视台网即时播发“无孔不入”的当下,一般新闻正在步入“趋同化”。而要做好融媒体时代的广播记者,打造不同寻常的媒体形象,不仅要告诉受众新闻是如何发生的,最重要的是要告知新闻背后意味着什么。“当今时代媒体竞争已由信息竞争进入观点竞争”②,每一篇报道,都要力求“去芜存菁”,不仅在事实、数据的调查和收集上,而且要在立场和观点的表达上,在新闻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平衡性上,都要尽量避免疏忽和漏洞。

二、注重传播内容的构想与创新

在信息时代,每一条信息都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重组。广播记者必须提高组织信息能力,包括观察世界、衡量事物、收集材料和包装信息等多项素养,把更多精力放在传播内容的构想与创新之上。在融入新媒体的转型过程中,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是内容生产能力,即新闻生产能力,而转型成败也将主要取决于对内容的重新设计与生产能否对受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对融媒体时代的广播媒体来说,内容重整就是将不同的载体包括网站、手机、电视等视为一体化的“组合信息终端”,并为此进行一体化的内容设计和生产。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针对独立的广播媒体单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在这个全新的共享的内容生产平台上,广播记者要以最全面的多媒体手段完成对所有新闻信息的采集与粗加工,然后由负责深加工的编辑根据特定受众的需要和定制,组合和加工成适销对路的媒介产品,在新媒体的框架下建构起相互联系的纽带,并实现资源共享和产品优势互补。

以中国之声的《重点关注》为例,此节目通过音视频、文字、图像等符号对新闻事件进行立体呈现,从选题—采访—编辑—加工制作—上架销售,整体环节都有融合报道思维运用其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预防流感、全国两会等报道,台网互联互动、融合传播的效果明显增强。今年两会报道,延续并开拓了手机报、手机台、微博……借助新介质,中国之声开辟出全新的广播新天地 。

三、由“把关人”到兼“主持人”

不容忽视的是,以互动与内容共创为主要特征的报道创新正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主流趋势,享有互动性优势的广播媒体更要深度利用和挖掘这一优势资源。记者编辑可以通过热线和网上通道等多渠道组织话题,吸引受众参与,不仅在网上互动讨论,也可以直接接入直播间,在第一时间关注到他们的“关注”,让受众直接发声,推动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介主导的单向式变为专业媒介组织与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分享式、互动式,实现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更加紧密的结合与汇流。这就对广播记者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做好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还要担负起“公共论坛主持人”的新角色,组织与各类新闻相关的对话甚至观点交锋,将公众意见纳入新闻传播内容的范畴内。

在这方面,一些网络媒体已先行一步,其经验可资广播借鉴。如2006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专题一等奖的新华网专题报道《网民感动总理 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在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召开前三天,新华网以“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你想问什么?”为题,公开向网民征集问题,并将网民的帖子在新华网首页发布。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应了网民的提问,新华网立即推出“点评总理记者招待会,温总理深情回应网民”的引导帖文,获得了网民30万次点击跟进和约2000条的帖文回复。整个报道还链接直播的视频音频、现场图片,形成了互动性专题。

“台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广播记者究竟如何作为?答案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充实。过去,我们是“录音机”,是捕捉声音的“猎手”。如今,我们会不自觉地拿起相机甚至摄像机等“长枪短炮”。曾经是弱势媒体的广播赶上了数字时代,正在改变为最有条件、优势与“新媒体” 结合的“新新媒体”。这是广播人的幸运,也广播人面临的挑战,赋予了广播人前所未有的使命和责任。广播人应自觉突破传统媒体的思维与能力局限, 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要求,逐步锻炼成为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

注 释

①王凯 《试论网络时代新闻广播的全时性取向》,载《中国广播》,2009年第3期。

②张振华 《新闻评论在打造思想媒体中的作用》,载《新闻前哨》,2011年第1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电总台无锡记者站)

(本文编辑:莫玉玲)

12.如何准备做地市级媒体记者 篇十二

《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建伟在《深呼吸》一书中说, 名记者之所以名, 更在于他能够经过艰苦的独立思考, 对生活中许多人们已经熟视无睹的事情, 赋予一种深刻的背景和意义。因此他说, 不要试图去寻找什么重要新闻, 而要努力使新闻重要起来。

作为一个地市级媒体的记者, 不会像教材上说的那样, 每天去现场看到飞机掉下来、火车翻下轨、煤矿大爆炸这样的重要新闻, 然后用五个W倒金字塔结构把它采写出来, 更多的甚至绝大多数工作是, 每天挖空心思把日常生活中没人在意的事情变成有人注意, 把大家都知道都在说的事情变得最引人注意。

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工作, 仅凭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国家和省级媒体的记者许多是从地市级媒体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规律, 也是现今的潮流。比如在许多国家和省级媒体的招聘启事中, 很少要应届毕业生, 媒体越是知名度高招聘条件就越加严格:有几年媒体经验, 做过某某岗位, 有一定级别职称, 甚至还有获新闻奖等要求。国外成熟的新闻人才流动也同样如此。我国仅地市级报纸就有几百家之多, 而国家和省级的报纸也就几十家。地市级媒体在基层, 起点相对较低, 而机会却相对很多, 对生活的理解相对透彻。同时, 地市级媒体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 要生存还要发展, 必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与高手对决,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优秀记者, 往往经受过更严格的训练, 有着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愿望。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经过在基层的磨砺及严格的业务训练, 地市级媒体可以说是记者成长的摇篮。

地市级媒体需要什么样的记者?中国著名编辑李大同说, 新闻的最高使命, 绝不是记录下来一点什么, 现在供人展览, 或者以后供个把历史学家来做资料。恰恰相反, 新闻如果不能影响今天, 那才是失职和对我们职业天条的亵渎。所以, 新闻的使命在影响当代而不是记录当代。新闻只有一天生命力。

数字时代, 媒体新闻和记者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和任务, 要求自然也会有变化。那么新形势下媒体记者与传统记者有哪些本质的变化, 要我们注意去准备呢?

从文采到精彩。过去文字功夫好就可以做记者, 所以现在留下来的新闻范例作品都是如《党的好干部焦裕录》等这些作家的类似文学作品的报告文学。现在则不行了, 要有精彩的观点、独到的思维和吸引人的表达才行。

从精心到创新。就像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 无论怎么精心制作与推出, 都已经没有吸引人的注意力了, 反而湖南卫视举办的“超女”等创新节目, 在当时一举成名并着实火遍祖国大江南北。所以说, 现代媒体竞争已经到了不创新就要撞墙的地步, 可以说记者不创新就没有饭吃。

从传话到说话。媒体的发展, 对新闻事件的叙述远远不是原有意义上的一个简单的“传话筒”, 而是在叙述新闻事件中表达出独有的观点。例如关于股市, 《南方都市报》批评起财政部, 绝非原来媒体简单的传达某个信息, 而是持有独家的观点引导受众。

从计划到策划。计划是媒体的一种安排, 报道时间的安排, 采访记者的确定, 稿件的篇幅大小等等, 就像是做表格一样。如今的新闻媒体绝不会只做简单的计划安排, 更注重新闻策划, 做引人注意的方案, 也就是媒体要告诉受众些什么, 怎么告诉受众最能引人注意, 从哪个角度说报道才能和别的媒体不一样等等。

从主观到客观。亦即批评报道改成舆论监督。批评报道是党派报纸的产物, 而舆论监督是传播学的概念。过去是将领导或者记者认为对的观点当做结论, 现在则不同, 是采访多个方向和角度, 讲述大家的意见, 让受众自己得出一个结论, 当然媒体在各种表达上的倾向性还是有的, 只是没原来那么赤祼祼了。

从撞见到挖出。中新社记者王瑾希进行人大六届一次会议报道时的作品就是很好例证。全国人大会的报告说的都是国内重大的问题, 字数虽长, 但一般记者写稿哪件事都不敢扔, 就像一个大中药铺, 让人眼花缭乱。但王瑾希克服了怕走样的心理, 把报告当作他采访获得的材料来处理, 敢于用自己的话, 用提炼过的语言对报告的精神和重要事实加以概括表述, 因此, 他就用800字获得了全国新闻奖。

归纳起来, 做一个地市级媒体记者要有宽泛的多门类知识, 良好的社会学素养, 基本的思维方式, 成熟的个人心态, 团队合作的精神, 有效沟通的能力, 充分的表达技巧, 不断创新的意识。媒体对记者的需要是递进层次:记者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预测了什么, 警示了什么, 比如现场报道、专题报道、民生报道等等。做一个符合现代新媒体需要的记者, 就要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也就是眼睛里要能看到问题, 脑子里要想到问题, 手上能写出问题。这样, 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地市级媒体记者了。■

13.媒体记者行为规范 篇十三

7月13日 星期二

“勤劳的记者是最好的记者”

也许今天是实习三天以来感触最深的一天了吧。

下午,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遭遇了巨大的变故了。我被李主任从原来的刘老师派往到另外一个彭老师那里实习。这样,我与已经熟络起来的搭档分开了。

其实,我想说,这并没有什么,你把我派给哪个老师我都没有什么意见,你让我做什么事我都不会说不,只是,你能不能不要这么凶?小女生本来就是初出世道,什么都不懂,是需要前辈们指导和教诲的,我们难免会做错事。可是,您就不能将脾气收一收,好好地跟我们说吗?如果那样,我就什么想法都不会有的。

然后,李主任将我们十个实习生召集起来开会。因为有了刚刚在办公室的一幕,大家连个气都不敢出,生怕主任再大发威力将我们“暴揍”一顿。。主任说:“我要强调的只有三点,第一,你们要注意安全;第二,你们要努力学习;第三,你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实,主任讲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李主任说:“勤劳的记者是最好的记者,大家在办公室里是有目共睹的。”是啊,不管怎么样,既然来到了报社,既然下定决心了去实习,就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在一个月内有所长进。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和李主任讲的是同一个道理。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勤奋地去学习,我们都会成为一个好的记者,起码会成为一个有进步的实习生。

后来,彭老师又和我讲了很多。如果亲切一点的话,彭老师是我的学长。他和我讲如何去做新闻,如何去找题材,如何锻炼基本功。这两天也跑了一两条新闻了,但是要么是时效性不够,要么是角度不对,我和我的搭档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有时候想想会有点小气馁,但是刘老师说,其实我们满好的,刚开始而已,慢慢来,不着急。是啊,谁的成功不是由一个个无用功堆积起来的呢?无用功做多了,有用功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所以,不要气馁,不要害怕,不要没有自信,要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状态来面对接下来的实习。就像当初实习了一个半月才在网站转正一样,这里更加需要这样的精神和毅力。

14.媒体记者行为规范 篇十四

“十佳记者”、“ 五佳撰稿人”“优秀记者”的通知

2012-2013学年,集美大学团委学生记者团在校团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行动指南,紧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紧密围绕团学工作,积极参与创先争优,以《集大青年》、《集大团讯》《集大青年手机报》为核心,积极配合校团委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团委学生记者团组织举办的各项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学生记者和优秀撰稿人。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鼓励创新,校团委学生记者团将授予10名同学 “校团委学生记者团十佳记者”称号,授予5名同学“五佳撰稿人”称号,授予10名同学“校团委学生记者团优秀记者”称号。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本次评选将采取自荐、推荐、综合评定的原则进行评选,校团委学生记者团副部以上级别的团内成员参与自荐者需根据要求,并填写好《集美大学团委学生记者团2012-2013学年“十佳记者”、“五佳撰稿人”登记表》;校团委学生记者团干事需根据要求,并填写好《集美大学团委学生记者团2012-2013学年“优秀记者”登记表》部门内部根据各成员工作表现推荐2名优秀同学,并填写好《集美大学团委学生记者团2012—2013学年“十佳记者”、“五佳撰稿人”、“优秀记者”登记表》参与自荐、推荐者等将相关内容于2013年6月2日22:00前发至邮箱:389779076@qq.com在自荐和推荐阶段结束后,将进行综合评定。

一、关于“五佳撰稿人”的评选要求

时间:2013年5月31 日—6月2日截止

㈠ 部门:

1.以学年为期在《集大青年》中发表稿件数量达3篇以上(含3篇)。A.类别多样

B.篇幅、体裁不限 C.关于校园,贴近学校

2.向《集大青年》的累计投稿数量达5篇以上(含5篇)3.负责统筹编辑《集大青年》、《集大青年手机报》的副部长以上职位优先录取。

4.是否有参加校级,院级或其他征文比赛,是否获得过相关奖项 5.是否有在其他报刊,杂志等其他媒介上发表文章

二、关于“十佳记者”的评选要求

时间:2013年5月31 日—6月2日截止

㈠ 部门:

1.平时任务能高效高质量完成

2.值班出勤率达98%

3.出席各种会议的出勤率达95%以上

4.工作积极,无时常请假,迟到早退

5.能适时、积极地提出有利于团里的建议,多为团队着想

6.注重对部门干事的培养

7.与其他部门工作的配合协调情况(积极开展相互沟通的活动,在一起进行定期的交流)

三、关于“十佳记者”的评选要求

时间:2013年5月31 日—6月2日截止

关于“优秀记者”的评选要求

㈠ 部门:

1.平时能高效高质量完成部门任务

2.值班出勤率达98%

3.出席部门会议的出勤率达95%以上

4.工作积极,能够参与记者团各类活动,无时常请假,迟到早退

5.能适时、积极地提出有利于团里的建议,多为团队着想

15.新媒体记者的专业技能要求分析 篇十五

1 新媒体记者的含义

新媒体记者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者,其已经超越了传统记者。新媒体记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对事件进行采访、报道、传播的新闻工作人员”[1],其打破了传统媒介运营中工作时间的限制,突破了通过新闻热线,从受众、客体获取新闻源获取新闻线索的老式新闻发现方式,在空间上更为自由和灵活,记者足不出户,也可以采访、编辑、发布新闻。

错综复杂的新媒体环境,要求新闻记者拥有开阔的视野,善于与外界交流、具有辩证是非观点的思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打破陈旧传媒媒介对于传统新闻工作者思维的束缚,增加与受众的联系,更加接地气,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2 新媒体环境对记者带来的影响

在当下中国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受众拥有信息筛选、编辑、发布的权利,“无需专业的新闻记者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播”[2]。新闻的发布权利下移,从媒介专有领域转变到任何人都可以发布新闻的受众领域。

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传统新闻记者没有办法立刻知晓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不一定能及时获得新闻线索。而在自媒体宽松、自由的舆论市场中,事件的参与者、目睹人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无需审核地发布消息、传递信息。这种新型的传播模式在时间上高效于传统记者。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记者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传统记者不得不得思量自身的转型和改变。

3 新媒体记者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

不同的客观存在决定不同的意识和思维,在新媒体强大的影响下,记者需要转型成为新媒体记者,以方便将新闻更快捷、更有针对性地推送出去。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下,新媒体记者需要具备以下专业技能。

3.1 获取新闻源并提炼新闻的能力

如果说新闻信息是一个鱼塘的话,一个新闻则是一条鱼,新媒体记者无疑是在池塘边捕鱼的渔夫。新媒体提供给新媒体记者以动态的鱼和水,新媒体记者在新媒体提供的“鱼塘”中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编辑发布新闻。这需要新闻记者拥有灵敏的新闻获取嗅觉,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供的信息,快速发现可使用的正确的信息,对信息的发布者进行采访,发布新闻。

而在目前的中国媒介环境中,很多地市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栏目并不知道使用新媒体来寻找新闻线索,或并不熟练通过新媒体寻找新闻源,加之原有广电体系固有的形态和矛盾,很多自媒体呈现的成熟的、良好的新闻线索被传统媒介新闻工作者忽视。这对于新媒体平台事件的发布者是一种损失,对于没有及时抓住新闻线索的新闻工作者而言也是一种遗憾。

一个合格的新媒体记者不仅需要立足本身业务的需要,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力争不放弃优质的自媒体新闻线索,对自己的新闻操守负责,更为新闻事业负责。一些省会城市的知名博主、自媒体新闻记者,通过在微博、微信中对于信息的敏锐观察和快速判断,提炼并发布较之传统媒介更及时的新闻。而他们发布的新闻会被其他媒体快速转载和报道。

3.2 驾驭互联网语言用语方式的能力

活泼和接地气是新媒体的鲜活特征,摆脱传统媒介陈述事实客观死板、呆滞机械、程式化严重的语言表述,新媒体在发布消息新闻的时候语言活泼,使用现行的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词汇、网络热词,在文本传播的过程中还可以自由地加入大量的表情包。这样的传播方法带给了受众更为生动活泼、有趣幽默的阅读享受,较传统呆滞、机械的传播方式而言,不但是一种质的改变,而且是一种新的模式体系的建立与对抗。

新媒体记者需要具备上述的互联网用语技巧,并能驾驭这种新型的、在客观实际中已被证实受受众喜爱的传播方式。记者可以在其单位、栏目或个人的自媒体平台使用恰当的网络词汇、加入热词标签、添加适当的表情包,逐步形成自身的表述风格,感染并影响受众,增加个人的影响力。

3.3 新媒体记者需具备服务受众的意识

在中国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成果的积累下,社会经济更加活泼,具备顽强的生命力。随着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传媒行业也逐步加深市场化运作。在河南省的一些省级、地市级频道、栏目中,已有对外包出给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而这种运营的体系更是推动了媒介竞争的激烈化发展。

同样,新媒体记者通过使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设置活动,更加亲近受众人群,摆脱原始传播方式曲高和寡的传播劣势,从而更加自如地与受众交流,获得受众市场长期的信赖与支持。

3.4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价值取向

介于互联网使用和发布信息的匿名性,自媒体舆论环境错综复杂。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呈现开来,其中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渗透的媒体平台。在这样复杂的信息发布平台上,各种各样信息的传播带给新媒体记者以足够的考验。一些新媒体记者可能由于年龄、经历有限,对新闻事物的判断观点稍有偏颇,最后发布出一些不太正确的言论,不仅影响到个人形象,还给节目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记者应该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要以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为重,摈弃个人好恶,从大局着眼”[3]。新媒体记者一定要警惕行事,不应介于网络媒介监管复杂所产生了空白而随意发布新闻。新闻需要经证实和审计无误后,才能被准确地呈递出去。尤其是关系我国政治、宣传方针、敏感事件的相关新闻,一定要合理地遣词造句以表述正确的观点。

4 结语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融合性的互联网舆论环境具备快速、方便、低成本的特点,具备比传统媒介更为方便的特征,是新媒介环境的发展趋势。在新媒体的冲击、带动、改变下,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介面对着转型和角色转变的过程。传统记者由原先角色逐步向新媒体记者所转变,亦应当努力学习新媒体的运营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和所在栏目、频道、电视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一,新媒体记者应当注意并密切关注新媒体的舆论平台,对可取、可编辑的新闻线索及时捕捉,凭借专业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及时发布新闻,抢占新媒体前沿信息发布的优势。第二,新媒体记者应当学习使用新媒体发布新闻的创新性技巧,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新事物,通过使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口语化的网络词汇、网络热词、表情包添加的方式,提高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的娱乐性、活泼性和互动性。将本身信息与受众欣赏水平联合起来,发布老少皆宜的内容。第三,介于越来越激烈的媒介竞争和市场化的深度全面展开趋势,新媒体记者要树立服务意识,以亲切友好的姿态与受众互动,从而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和市场效益。最后,对于新媒体记者而言,一定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价值取向,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莫静.新媒体记者的技能要求[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

[2]杨梦帆.浅谈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要求[J].新闻世界,2014(4).

上一篇:生活中不应只有学习作文下一篇:三方代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