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共11篇)(共11篇)
1.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篇一
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压缩投资, 加剧了建筑市场的竞争。工程项目具有工期长、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 而且规模日益庞大、施工技术日益复杂。施工企业从参加招投标与签约、前期准备、施工阶段, 到竣工交付使用, 甚至包括保修期在内, 自始至终处于多变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之中, 可能遭遇各种类型的风险, 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进行风险管理。一来可以加强企业风险识别能力, 以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二来可以寻求和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以规避和转移风险。
二、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流程
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关注企业风险 (不是审计风险) , 以具体的施工项目为依托, 识别、评估相关风险、应对风险, 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收益, 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具体审计流程表现为:确定审计目标, 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 按照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的要求, 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审查控制轨迹, 提出审计建议, 实现企业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三、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
(一) 内审部门应在投标、策划、施工、竣工、交付使
用、保修期等各个阶段监督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对其合理性、可行性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1) 在项目投标阶段, 一是要中标, 二是中标后有利润可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 投标前及投标过程中, 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等方面对该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及综合预测, 并制定相应预案, 实现投标的真正成功。
(2) 在项目策划阶段, 应明确项目总体目标, 包括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环保目标;编制劳务承包方案、材料采购方案、施工方案,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实是求事地编制标后预算, 划分责任中心, 责任落实到人。
(3) 在项目施工阶段, 应加强合同、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关注劳务分包、材料采购、租赁等各类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风险, 合同的变更、补充协议的合理、合规性;严格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直接成本, 降低非生产性开支, 做到合理成本最低化。
(4) 资金风险。控制资金风险首先要定期进行工程价款的计量结算, 加强工程进度款的催收;其次要加强对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垫资款的催收管理;再次要加强资金的统筹集中管理,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二) 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
内部审计部门对施工管理的主要环节风险, 要充分识别, 科学评估, 充分运用风险管理工具, 提出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1) 风险回避指采取措施避免可能产生的风险。合同签约前进行程序性评审和合同文本评审以保证合同的合法与合规;对合同条款项目审查, 尤其是工程款支付问题、材料付款方式、供应方式问题, 杜绝合同条款不严谨导致的合同损失。
(2) 风险降低指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如安全与质量问题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定要通过建立安全质量保障体系, 降低因安全质量事故导致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3) 风险分担指通过转嫁风险或与他人共担风险, 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可容忍范围内。如资金风险, 可以在与劳务分包方合同中明确支付比例;材料供应管理应落实招投标制度, 结合施工现场用料情况付款, 采用承兑汇票付款, 合理转嫁资金风险。
(4) 风险接受指企业在在合理的程度内接受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如编制标后预算锁定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
四、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及建议 (一) 存在的应用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 做不到未雨绸缪与超前谋划。
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 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 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系统, 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
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和素质不能满足风险导向审计要求。
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绩效审计等传统的事后审计阶段。内审人员不具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缺乏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践和探索。
(二) 风险审计建议
1、更新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审人员对企业的环境、战略、目标、市场、运营、激励、健康、安全、法律等各方面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
2、改进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 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企业应加强对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 达到知识更新,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专业判断能力。增加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人员, 以完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
参考文献
[1]《企业风险审计》 (第二版) 王晓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篇二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产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向国际发展,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对手除了国内企业之外,还有一些具有实力的国外的施工企业,这使得竞争本来就很激烈的国内施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困境,施工企业承接工程的难度和风险都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预防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中遇到的财务风险,能够使施工企业的资金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使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环境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施工企业面临的固有的财务风险类型
1.垫资风险。在建筑施工中垫资是一种常见的行为,这些年来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越发的激烈,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就经常采取一种垫资的行为。施工项目的完成需要一定的工程周期,而建设单位和施工單位之间按照合同的约定,以工程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来进行工程的结算,而这些又依赖于监理部门的检测和验收,哪怕是验收合格,仍旧不能保证全部资金的收回,因此垫资风险巨大。
2.成本管理风险。施工企业中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成本的合理控制是相当重要的。成本的管理和施工管理的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并且考虑到当时当地的实际的施工条件等息息相关,并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人工、费用的支出是否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控制,是否能够按照工期要求和预算的指标来完成,和施工企业的成本效益息息相关的。若其工程成本管理不到位,成本超出预算,就会给施工企业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3.内控风险。内控制度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一个有效手段,健全的内控制度,会降低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是目前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从管理人员到员工都对于企业的内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致使内部控制混乱,审查监管不严格,内控风险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发展壮大。
4.合同风险。由于施工市场的竞争日益的激烈,许多的业主趁此之际在签订合同中添加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比如让施工企业垫资等等,这些合同条款的订立都使得施工企业在项目开始的初期就处于一种不利的状态,陷入了资金困境之中,财务风险也不断的加大。除此之外,在项目施工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导致在项目施工途中经常出现要变更图纸等要求,如果施工企业忽略了对变更的部分进行合同的补充,那么双方的权责就不明确,在款项的结算上就会引发矛盾纠纷,爆发财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涉及海外承包项目所遇到的风险
1.政治风险。涉外承包项目所涉及的政治风险主要是指所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是包括了所在国的政局是不是稳定的;会不会发生政权更变的情况;有没有发生战争、动乱以及内部战争的可能性;所在国的周边国家的政局是不是稳定;经济政策上有没有存在国有化、拒付债务等情况;或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政治活动等等。
2.自然气候风险。工程所在国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也会影响到国外的工程质量,如所在国的雨季较长就会给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所在国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等,如地震、火灾等也会导致工程收到影响。除此之外,工程所在国地理、地质条件也会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社会文化风险。工程所在国与各国国家的港口情况,港务以及清关所需要的费用,各大交通航线运输情况和费用,通讯情况、水电情况、基础设施以及施工所需的材料物质、机械设备等都会给涉外工程带来风险的隐患。除此之外,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也是其中一部分因素。
4.汇率风险。有些国家不允许将正当的利润换成硬通货汇往国外,有的允许但是时间过长。并且面临着汇率波动而造成的汇率风险。例如美元快速贬值的期间,当涉外工程中由于美元的贬值就会导致利润难以实现,容易发生亏损。
二、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一)施工企业要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对于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施工项目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大部分的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方式是采用分散管理,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社会,分散的资金得不到合理的监控,容易被沉淀或者被转移,出现财务风险的几率较高。施工企业必须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对于每个项目的资金进行有效合理的监控,在企业内部建立核算中心,规范每个部门的财务审批程序,使企业的资金处于良性的运转状态之中。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财务人员、监管人员的责任划分必须明确,保障财务制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此外,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根据相应的指标对于财务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由财务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预警的分析报告,分析其原因,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和恶化。
(二)对于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转移
现代施工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中有着新式的一类防范的方法就是将风险进行转移,其主要的方式有两类。其一是通过工程保险的方式,与保险公司签订关于施工项目的相应的保险合同,当施工项目发生不必要的事故的时候,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将风险直接转移给了保险公司,对于那些容易发生事故、且损失金额较大的工程项目,这种方式可以使资金得到及时的补偿,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签订工程合同的方式,将工程可能发生的风险等转嫁给设计方、材料供给方等。这种转移方式适合一些工程难度较大,人力、物力不足,并且认为具有较大风险的工程项目,可以将承建项目分包给一些分包商或者设备的生产厂家来一同实施,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以及要承担的风险,从而施工企业本身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三)做好合同的订立事宜,预防合同风险的产生
尽管签订合同的双方都是明确合同风险的存在的,但是不管是业主转嫁给施工企业的风险,还是施工企业本身存在的风险,都反应出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对于合同中隐含的财务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分析和完善合同的条款。为了更好的防范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合同的订立必须受到充分的注意。对于那些对于环境有严重危害的,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的,明显出现不公平现象的合同,不与之签订或者要求整改。对于那些材料款项的拨付、税费的缴纳、工程款的支付等等必须在合同的补充协议中进行明确的规定。针对工程垫资的情况,施工企业可以约定请求按照规定的要求归还垫资的资金以及利息,若是没有进行约定,就没有办法请求支付利息。例如,在项目工程中被业主扣留的质量保证金是否进行计息也要在合同中进行约束。
(四)加強对于工程项目的调查,预防涉外项目的财务风险
对于涉外项目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施工企业在投标选择项目之前,对于潜在风险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主要的调查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局势必须有初步的了解,包括其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国内一些民宗、宗教的情况,政治和政策是否稳定不变等;其次,了解工程所在国的气候、天气等自然条件是否适合工程的进行,该国的气候、地质情况如何,发生灾害的规律和隐患等等都必须进行了解;再次,对于工程所在国的经济政策和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财政状况如何,外汇政策的变动,通关口岸的政策制度,物价水平和建材设备的基本情况等等都直接关系到涉外项目是否能够顺利的开展;最后,对于工程所在国的工程项目的情况要熟知,例如该国建筑市场发展的情况,承包项目的平均价格水平,以及业主的资金实力和信用状况,项目所在地点的治安状况等等都要在投标之前进行考察,让涉外工程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施工企业的基本权益。
参考文献:
1.张海平.浅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10(15).
2.李文兵.浅谈施工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措施[J].商业经济,2010(19).
3.杨柯巍.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几点思考[J].财政金融,2007(8).
3.企业劳动风险防范管理 篇三
(一)劳动合同风险
1、书面合同风险
用人单位不签或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将面临严厉处罚的风险。
劳动合同要以书面形式签订,杜绝口头或其他形式的用工协议。劳动合同一式两份,由企业盖章,员工签字,企业和员工各执一份。
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防范:企业应当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口头协议产生的权利义务不清和因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产生的赔偿,避免以上风险。
2、合同期限风险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或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企业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防范:可将“一年一签”改为“三年一签”或“五年一签”;让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时间不连续,即第一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办理退工手续,过一定时间后再办录用手续;让员工自己书面要求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试用期风险
(1)、试用期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风险。
用人单位因对新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不了解,在试用期内一般不与新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风险: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用人单位需向该员工每月支付两倍工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视为与用人单位以订立去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试用期不解除合同的风险
用人单位应当对于新员工在试用期内及时进行考评,对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应当在试用期内及时辞退。法律风险:如果单位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而没有及时辞退,那么,试用期完毕,劳动者就成为单位的正式员工,没有法定条件,单位随意解除合同,将要承担经济补偿或继续履行合同的责任。
(3)试用期不符合法律规定风险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规定了四种情况,如果用人单位约定的试用期不符合法律规定,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最长试用期限,从超过之日起单位就与劳动者建立了正式的合同关系。
法律风险: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满月工资为标准,按以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防范:员工入职当天即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充分实现企业的用人自主决定权,在劳动合同中依法设立相应的条款,约定录用条件;尽可能在试用期内决定该员工的去留。如果单位想解除合同,与该员工协商一致,支付半个月工资的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依据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保留相应的证据,向其说明理由后,解除劳动合同
4、劳动报酬风险
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一次工资,工资应当足额及时支付,支付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支付加班费。
法律风险:企业未按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劳动者工资的;安排加班不制度加班费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支付,逾期不支付责。要承担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一下的赔偿金。
6、劳动合同变更、解除风险
劳动合同已经订立后,没有法定情形,任何一方不能单方面擅自变更。如果一方要变更合同,应当书面与对方协商,达成协议后,书面变更合同。
合同的解除,应当具有法定的情形和履行法定的程序,并出具书面证明,并支付相应的补偿金和违约金。
用人单位如果具备法定情形和充分的依据,可以单方面变更合同,否则,就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如果没有征得劳动者同意,而单方面变更,可能会承担败诉的风险。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无需支付补偿金,其他情形一般要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用人单位经济裁员的需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裁减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裁减人员。
法律风险:没有法定理由用人单位擅自变更合同,将导致变更无效,继续依照元合同履行,或劳动者依法解除合同,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用人单位没有法定理由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除支付经济补偿金外,还应当按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解除合同未向劳动者出具书面证明的,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7、规章制度制定风险
大多数企业都由公司的管理部门单方面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制定并颁布实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劳动规则、员工守则、保密制度、培训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
法律风险:企业自行制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在工会或者全部职工认为不同意时,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企业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应对策: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程序要求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8、招聘新员工风险
多数企业在招录员工时,除非劳动者明确要求,不会主动告知员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相关情况。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应当查明该员工是否已经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合同。
法律风险:劳动合同可能因为企业没有主动履行告知义务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给员工造成损失的,可能需要赔偿其损失。如果员工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原企业可能将该员工与企业作为共同被告起诉,有企业承担连带责任。相应对策: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将上述内容写在合同的相应条款内。录用员工时,要求员工出事与原单位已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明。
9、竟业限制风险
新的《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主要是第二十三、二十四条。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是用人单位用来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与现行规定相比,该条的主要变化在于:
1、竞业限制的最长期限由三年变为了两年;
2、明确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的给付时间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并且须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支付;
3、竞业限制的人员进一步明确限定,排除了一般员工;
3、明确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及违约金的标准均按双方约定执行
10、劳务派遣及连带风险
劳务派遣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不得将劳动者杂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法律风险: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情节严重的没将会被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一下罚款,并被吊销营业执照,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11、违约金风险
许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员工提前辞职,应当向企业支付违约金。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两种情况下,职工提前辞职的,才承担违约责任,法律风险:上述约定被裁决无效。
相应对策:企业可将与该员工商定的薪资划分为两部分,每月工资和履约后兑现的工资。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其中履约后兑现的工资待劳动合同期限履行完毕后以“诚信履约奖金”形式一次性发放,如员工提前辞职,该部分不予发放。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二十二条是有关出资培训的规定,第二十三条是有关竞业限制的规定。即新法规定对违约金的适用范围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规定违约金仅限于竞业限制和出资培训两种情形,这就意味着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无法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也就意味着加大了企业在劳动者违约方面的法律风险。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何在不能约定违约金的大多数情形下,通过对员工违约行为所给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举证,来合法有效的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将成为用人单位新的研究课题。
12、员工侵犯公司商业秘密风险
(二)、工伤风险
1、员工工作过程中的工伤
员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属于工伤。企业应当给与员工工伤待遇。
2、员工上下班途中的工伤
员工在上下班过程中遭受机动车伤害的,属于工伤。
2、员工突发疾病的工伤
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死亡的,属于工伤。
4、员工外出期间的工伤
员工在因公外出期间下落不明的,视为工伤。
5、患职业病风险
员工被诊断为职业病的,视为工伤
法律防范:企业应当依法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特别是从事高度危险或具有辐射性、粉尘性工作岗位,必须参加工伤保险,并定期为员工进行体检,以降低员工因伤害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公司组织活动风险
1、企业组织文化体育活动风险
企业在组织文化体育活动时,应当遇见到可能发生的风险。特别是组织具有一定对抗性和危险性的体育活动时,更应当预见到。企业应当选择具有危险性低的运动。如果必须参加的危险活动,应当有必要购买一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企业组织外出旅游风险
4.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四
企业的经营风险多种多样,但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企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1企业内部的风险
1.1.1生产管理的相关风险
在企业的生产要素中,原料的价格变化给企业带来了产品的成本风险。原料在供应的方面,尤其是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掌握都是至关的重要[2]。提前制定相关科学化的采购计划和对策,构建合理的库存,预防和降低成本的风险。
1.1.2合同风险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合同的签订、管理越来越重要。如何签订合同、合同的履行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企业就要随时面临违约责任,座上被告席的局面,不仅是给企业带来财产的损失,企业信誉还会越来越差,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1.1.3质量的风险
企业应注重产品的质量,如若产品质量降低,给企业将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甚至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从生产设计开始,一直到原料的采购、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严格的监控,加之产品出厂前的检验,不论是成品的内在质量还是外包装都必须要做到精准。
1.1.4安全风险
安全生产是要求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各个方面都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众所周知,安全事故无小事,它总是伴随着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失。媒体披露得最多的是交通事故、煤矿安全事故,每一次都触目惊心,损失惨重。降低安全风险相信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的首要任务。
1.1.5营销的风险
面对多元化的营销环境、渠道以及变化多端的促销方式,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带来了多样化的风险。面对营销风险,随机应变很重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市场环境的多变。企业为了促进产品达到市场的标准,从而举办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包括公益性的宣传、广告、人为的.推销等。但是谋划这些促销的策略时,应充分的考虑其销售利润是否能将其促销的成本收回。
1.1.6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员工的招聘、培训、考评、薪酬等问题的具体操作,从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其实这当中的风险问题是非常的突出,如招聘失误、员工对新政策的不满、技术骨干的离职等,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造成致命的打击。新的劳动合同法虽然规范了企业的用工制度,但也给企业带来劳动合同风险。
1.1.7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存在,使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差异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监督不到位,无法正确地规避财务风险,将使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投资决策失误,从而导致企业丧失偿债能力,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有效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
1.1.8涉税风险
企业的涉税风险是指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存在的两种状况:一是多纳税的风险。多交了税款本身就是风险,因为这意味着企业效益的流失;二是少纳税的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就有随时面临着被税务主管机关稽查和处罚的风险。随着国家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企业发生涉税风险的几率正在增加,减少企业涉税风险是保障企业利益的基本手段。减少企业涉税风险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序,财会账目清楚,成本核算便利,纳税申报合理。
1.2企业的外部经营风险因素
1.2.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表现在两个层次:
(1)市场竞争,企业所处的区域、行业是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还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完全垄断市场还是完全垄断市场甚至是寡头垄断市场。
(2)市场行情,比如原材料受国内外需求的影响,其价格往往上下波动,有时波动很大。这些必定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
1.2.2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
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都有可能改变企业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此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社会、政局的稳定,也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外部风险因素。
2构建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相关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控制制度。企业的内控,就是通过制定、执行、监控流程,从而来控制“不同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管理风险,以至于保证风险的可知、可控制、可承受。
2.1互相牵制
企业在完成每个业务时,必须要经过相互制约的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制约才能完成。在这完成的过程中就需要保证部门之间、职位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相兼容的职务要互相分离监控。
2.2相互协调配合
各个部门或者是员工必须要互相的协调配合,在不同的职位和环节都必须要同步,各项业务的程序要紧密的衔接,从而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尤其是为了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及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达到既牵制又协调,保证效率、质量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2.3程序的定位
在完成某个业务时,企业会根据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工作岗位,并赋予相关的职责权限,规定操作的规程,明确检查的标准,一定要注重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在企业的内外部形成有序的事有人管、人有专职、事有标准、定时检查等,并做出相关的奖惩制度,加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升工作效率。
2.4成本的控制
企业在发展某个项目或者是产品时,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从而最低限度保证投资的成功。
2.5层次效益
正确的处理企业内部的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以防增加层次上的“热海战术”而获得良好的内部控制现象。以有用、高效作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合理的设置并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其责任心,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层次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3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措施
3.1加强企业及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第一,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面对不断变化、复杂的市场形势,要随时保持头脑的清醒,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关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第二,超前分析风险: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风险预测,对风险的大小以及危害的程序进行详细的分析。透彻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从而为规避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三,慎重决策:为了避免风险决策的失误,要充分的征集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3.2制定可行的战略和经营目标
首先,根据企业的状态制定适合本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次,对经营的核心战略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制定计划与组织实施方案。最后,建立相关的经营风险管理的策略、风险控制的程序以及适合的措施:第一,针对特定的风险因素,制定适合的风险管理措施;第二,要不断的完善风险控制程序以及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3.3加强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
5.解码企业风险管理 篇五
1.从综合角度分析风险。IT、人力资源、财务及其他每个“独立部门”使用标准的语言、衡量尺度和工具。许多财务部门已经拥有风险管理流程,所以这类标准有可能来自该部门。同时,广告公司McCann Worldgroup的CIO Bill Sharon基本上借用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几位心理学家开发的一套风险系统,该系统在Peter Bernstein所著的《与天为敌:人类战胜风险的神奇故事》(《Against the Gods: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一书中有详细介绍。
2.从全公司角度分析风险。企业风险管理不是汇集每个独立部门面临的风险,而是汇集彼此及公司相对于每个独立部门的风险。 Sherry Higgins在联邦调查局(FBI)工作,她领导了一个名为Trilogy的IT项目。最初的行动之一就是落实企业风险框架,她很快就认识到:离最初期限只有四个月时间,所以不现实。Higgins说:“项目面临的风险显而易见。不过我分析了FBI面临的风险。如果情报分析员无法及时获得这些系统,会是什么后果?如果你去国会发布这个消息,对整个FBI的筹资工作意味着什么?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处理涉及诸多独立部门以及它们之间的这些风险,
”
3.从利润角度分析风险。风险总是从整个业务而不是某个独立部门所受到的潜在影响来表述的。Higgins决定需要为Trilogy聘请职业项目经理后,必须去说服FBI局长Robert Mueller。她没有着重探讨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而是解释如果不这样做FBI可能无法开展工作,最后她说服了他。
4.从风险办公室角度分析风险。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风险管理由行政级风险办公室给予便利,办公室负责提供CIO没有时间或者资金获得的技能和资源。许多风险专家认为,如果没有风险办公室,算不上真正在搞企业风险管理。CIO的角色与其他每个独立部门和领导一样:确认本部门风险,然后与其他部门的领导合作,确认诸多业务单位的风险。CIO只是风险办公室的配角,但作用不小。虽然风险官多半熟悉财务风险,但要靠你来确认与IT相关的经营风险。
5.从纵观角度分析风险。风险管理是一种持续行为,而不是一种定期过程。风险管理不是新鲜事,它源自一系列得到公认的相关策略。企业风险管理的近亲是 70年代的质量管理运动,当时生产厂商纷纷采用质量标准,进而改进了产品质量。企业风险管理的鼻祖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博弈论,这种数学方法可以优化复杂环境下的决策,其原理仍指导着如今的风险管理方法。
6.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篇六
然而, 民营企业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水平不容乐观。民营企业的老板们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投资做大的冲动, 不少民营企业在短短几年之内, 就做大了规模, 并涉及多个行业。这种速度是靠正常积累无法实现的,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超常规增长背后所隐藏的高风险。媒体和社会大众往往更多关注民营企业创造的财富神话,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和危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上升。《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显示, 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足2.9年, 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平均寿命7年的时间。对于这种情况, 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应对, 才能确保民营经济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 探索建立民营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抛砖引玉, 结合民营企业特征从风险管理实践角度对民营企业风险识别、评价及管理予以深入探讨。
一、民营企业风险识别
企业的活动都包含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而风险往往同机遇并存, 没有风险就没有机遇和成功。因此, 并非所有风险都对企业有害, 都应当被清除。但每个风险都要被辨别出来, 并结合企业实际确定风险承受度。
比较研究显示, 民营企业所面临风险主要体现在:家族式管理、产权不明晰;走一步看一步, 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脱离自身实际, 过度依赖以往成功经验盲目扩张;重业务、轻管理,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遵守法律、利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淡薄;融资渠道有限、采取民间非法集资、短贷长投, 资金链断裂等。
笔者根据多年来对民营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 总结形成民营企业风险识别模型, 列示了可能威胁组织整体或组织中特定流程的各种风险, 将风险归纳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五大类, 各类风险包含有不同的具体风险, 如图1所示, 在风险识别模型中共定义出了69种常见的风险点, 并对民营企业风险在现实中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定性描述, 同时给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管理者可以借助风险清单识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并进行系统分类和管理。
二、民营企业风险评价模型
笔者认为, 民营企业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及定量两种评价模型。定性评价模型是通过管理评分方式对企业的整体风险程度给出评价;定量评价模型是选取行业的典型财务指标并通过统计给出指标阈值参考范围, 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非正常情况进行预警提示。
风险定性评价模型采用的是管理评分法, 各单项风险类型被划分为五档风险程度。根据企业管理现状与各个风险点的定性描述表现进行对比评分, 判断出各个风险类型的风险水平。
风险定量评价是企业通过将自身财务指标值和定量评价模型中给出的阈值范围进行对比, 可准确把握自身所处的行业位置, 并对异常指标值进行关注、分析, 预警企业潜在风险。
风险定量评价模型给出典型财务指标的行业平均水平和阈值范围 (中华工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指数, 每年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及年报定期发布) , 企业可以进行对比了解自身所处位置, 进而对整体风险进行初步判断, 如图2所示。
企业通过对比定量评价结果和定性评价结果, 针对两类评价的结果差异, 进一步分析研究, 以提高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下文将用一个案例来进一步阐明一个良好的民营企业如何将理论模型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自己的特点, 建立起一套符合实情的可操作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某大型民营集团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
某大型民营集团及其成员企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集团销售收入年均递增保持在85%以上, 而且进入更多元化的产业领域发展。因此, 该企业集团非常重视风险管理, 借助上文所述民营企业风险识别模型, 通过风险事前管理识别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问题, 提前准备, 防内患于未然, 在评价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风险规避措施, 以便遇到各种潜在风险时快速响应, 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重点关注集团快速扩张及多元化经营阶段的管理问题, 保证信息传递畅通、投资决策理性、资源配置恰当, 在投资、财务、运营、组织、人事、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 积极主动进行风险管理。
该大型企业集团通过风险识别及评价环节, 确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包括人事风险、财务风险、公关风险、文化风险、战略决策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并购整合风险、技术与市场风险、政策环境风险, 共27个主要风险点, 并确定各风险点的核心指标体系。
该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以规制 (法律法规及制度) 的建立和信息化管理为两条主线, 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有预警、预控、处理、总结及恢复五个子系统的风险系统。如图3所示。
7.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索实践 篇七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当前我们国家施工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对其提高经济效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使得施工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一、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主要种类
1.项目承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状况,相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数目的迅猛增加,建筑资源比较匮乏,僧多粥少的现象与日俱增。加上市场经济行为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大量存在,从而使得建筑市场的秩序也显得非常混乱。项目承揽时期是任何一个施工企业取得经济利润的关键所在,所以,施工企业不得不采取压低工程造价的措施从而获得中标,提高了施工企业的项目承揽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2.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风险
部分建设单位利用施工企业急于获得施工项目的心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强行增加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例如规定施工企业大量垫付工程款或收取一些工程保证金,或不明确规定发包方的违约责任、违约金的赔偿金额等。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就使施工企业面临比较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方面存在的风险
伴随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垫付工程款承揽施工项目。因此在自身资金不足的状况下,只有通过向银行贷款,有时数额非常巨大。工程项目能不能顺利完工,工程款项能不能按时支付等这些因素,都是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
4.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当前我们国家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基础相对薄弱,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不完善、控制行为不规范,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将非常有限,控制方法与手段十分落后,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也并不到位,监督、管理、审核的严谨性不强,这些都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办事效率。由于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密切相连,对于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进一步建立并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二、预防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
必须提高施工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实施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使得施工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来参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针对面临较大风险的施工企业而言,应当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评估部门,从而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规避。
2.严格把好合同签订关,改进合同签订评审
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把好合同签订关,树立正确的投标决策观,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中标率并降低施工企业的项目体制成本,最为关键的是施工企业的价值链能够从根本上获得有效控制,为后续环节的增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施工企业能够快速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承揽工程项目必须遵照如下几个原则:第一,“三不揽”的原则。无经济效益的项目不承揽,项目的规模太小、利润太低不承揽,施工技术过于简单的常规项目不承揽。第二,双向选择的原则。施工企业应当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严格筛选,将满足要求的工程信息输入到对应的顾客信息库,并对其实施科学评估以及投标决策,由以往单向的顾客选施工企业变成双向选择。符合这两个原则的话就能够签订施工合同。并且在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聘请专业人员对合同实施评审,消除合同中的风险。
3.改进资金管理
施工企业应当对资金实施有效管理,让企业的管理层从总体上掌握资金的运作状况、筹资融资、投资水平,使企业资金始终都处在有效控制的状况,对于企业优化配置资源、持续发展、提高资金利用率十分有利。因此,施工企业应当构建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使得资金的管理权限更加集中,使得授权范围更加明确,在施工企业构建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施工企业的资金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4.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第一,在施工企业大力实施全面控制,也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对于施工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制定并完善全面的控制制度,确保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进入良性的轨道。第二,在施工企业内部全面推行全员目标管理制度,使得各项经济责任目标能够层层分解,各单位以及各部门必须遵照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的流程对所有的成本费用进行严格控制;第三,实施财务人员委派制,使得项目部财务人员在工作上保持独立性,使之对项目部以及施工企业负责,对于施工的内部财务的控制非常有利。
三、结论
施工企业必然会面临各种财务风险,这是所有施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问题,虽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然而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降低所存在的风险。施工企业必须根据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的特点,采取对应措施从而防范这些财务风险,使得施工企业能够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并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乾.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和防范.交通财会.2006(11).
8.企业内部培训风险管理 篇八
主讲人:熊鹤龄
一、培训对象
1、企业董事长、其他股东、利益相关人
2、企业所有经营管理人员
3、企业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
4、其他致力于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
二、课程目的1、帮助学员走出企业培训的误区,理解企业培训的精髓和秘诀
2、熟练掌握企业培训的工具、方法和技巧,成为企业培训的高手
3、帮助企业管理者理性地控制企业内部培训的风险,助推企业成长
三、课程简介
企业内部培训能力是管理者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的关键能力之一。
优秀的企业管理不是仅看管理者个人有是否优秀,更要看能否让他的团队变得优秀,管理者不是重在自己出业绩,而是要让团队创造出更高业绩,更持久地创造业绩。能否实现这一点的关键举措就是管理者的培训能力。谁能做到这一点,谁的企业领导和管理工作就会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业绩倍增„„
本课程从管理实践出发,对当今最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和操作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生动具体的演绎。听后顿生豁然开朗之感。
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就是直接提升学员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并通过快速提升团队业绩实现个人收益的快速增长。
四、课程形式
1、观点鲜明深刻
2、内容实用高效
3、演绎生动具体
4、案例引人入胜
五、课程价值
1、对组织的价值:
1)从源头彻底解决企业内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问题
2)直接提升管理团队的绩效领导能力
2)实现企业绩效的快速增长,直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对学员的价值:
1)让学员立即走出传统内训误区,快速掌握科学有效的内训方法
2)提高学员带领团队超越绩效预期的能力,实现职业快速健康发展
3)帮助学员通过提升团队绩效而实现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
六、课程大纲
本课程共八大模块,其中:
第一、二模块是对企业内训工作的整体认识,为后面的训练打基础。
第三至第第七模块为本的关键训练部分,是对企业内部培训工作的实战训练,直观、生动、操作性强,对学员未来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达到了随学随用的境界。
上述内容中最为核心、也最为启迪心灵和管理智慧的是培训需求的采集问题,该项工作是企业规避培训风险最有力的一道“防火墙”,如何科学有效的采集,请见现场精彩演绎。第八模块为集中解读了内外部培训师的培养和管理问题,尤其是在管理的KPI指标的设计上做了之一剖析,能字节加深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深刻理解,参考和借鉴的价值非常大。课程的开始和结尾分别设置了“课程启动”和“课程收尾”内容,均是讲师本人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特别是收尾部分,是对企业内训的进一步延伸,管理指导意义重大。课程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 课程启动
1、分组
2、总论:企业培训管理现状简述
第一模块:企业培训常见的误区
1、企业培训到底谁的事
2、管理业务和管理人的时间到底如何分配
3、培训是投资还是消费
4、培训与教育、发展、演讲和娱乐的关系如何
5、有游戏互动的课程就是好课程吗
6、立竿见影才是培训的好效果吗
7、成也好败也好,员工满意就是好对吗
8、你明白我明白,其实谁都没明白吗
9、培训活动管理仅仅是培训部门的主要工作吗
本部分总结
第二模块: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
1、诸多企业培训体系现状
2、盲人摸象:目前对培训体系的理解方式
3、科学的培训体系模型
4、培训体系的三个层面
5、培训与发展的关系
6、培训体系构建的关键
案例:目前企业培训需求采集的方法
第三模块:培训课程分类方法
1、培训设置指导思想(三个有利于)
2、培训主管要克服的误区
3、企业培训主管的定位
4、企业培训课程策略
5、课程分类方法
6、课程体系清单
本部分总结:
第四模块:企业培训需求采集
1、培训需求的定义
2、培训需求应考虑的内容
3、集中需求采集方法比较
4、静态培训需求
5、动态培训需求
6、案例:2个
7、动态需求管理的关键:职位管理
本部分总结
第五模块:培训需求管理1:菜单式需求管理
1、何谓菜单式需求管理
2、为什么要进行菜单式需求管理
3、菜单式需求管理应把握的原则
4、菜单式需求管理应把握的事项
5、如何做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主管
本部分总结
第六模块:培训需求管理2:差异化需求管理
1、差异化需求的确定方法(加减法)
2、从静态需求到动态需求的步骤
3、几种可以免除培训的特殊情形
4、几种应该增加培训的特殊情形
5、差异化需求管理举例
6、个人培训需求管理工具:需求管理表
第七模块:培训需求管理3:培训需求量化管理
1、量化的意义
2、量化的方法(静态需求计算)
3、需求分析图的绘制、解读和价值
4、培训是否健康的指标测算
5、培训需求前瞻性的把握(2个饼状图)
6、以课程为导向的培训管理体系
本部分总结:培训管理量化指标模型
第八模块:培训师的培养与管理
1、选拔内部培训师的关注点
2、内部培训师培养方案
3、内部培训师的考核评分、激励
4、内部培训师激励方案举例
5、外部培训师的类型
6、外部培训师的选拔
附件:培训管理的关键指标解读
◇ 课程收尾:
1)培训与发展关系
2)个人发展的内容
3)培训应做的承诺
七、课务安排
1、人数:大班100人左右、小班30人左右。
2、时间:每期2天
八、讲师简介
熊鹤龄 —— 既具备全球500强背景又拥有北京大学学术研究经历的实战专家。社会资历:
1、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高级人才评荐中心高级咨询顾问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软实力之企业软实力标准I版》课题专家组成员
3、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战略发展部副主任
4、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EMBA班特聘教授
企业资历:
曾先后在HP、深圳西风信息产业集团、北京春雪财务集团公司等多家顶尖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人力总监、集团副总裁、董事局秘书长职务。
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独家讲师、沙盘模拟学院院长、企业商学院院长。在20余年工作实践及10余年大型企业高管、企业管理咨询和企业管理内训经历中,熊鹤龄先生悉心关注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极深的企业管理咨询的体验、感悟和认知。
熊鹤龄先生的品牌课程如下:
一、沙盘课程:
1、《运筹帷幄》——企业战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
2、《王者归来》——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训练
3、《制胜之道》——企业全面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
4、《决战商场》——高效执行力沙盘模拟训练
5、《巅峰对决》——战略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训练
6、《步步为赢》——区域营销沙盘模拟训练
7、《财智之道》——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沙盘模拟训练
8、《人来财聚》——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训练
9、《合力聚变》——高效团队与群体决策沙盘模拟训练
10、《众志成城》——企业文化建设沙盘模拟训练
11、《因你而荣》——卓越领导力沙盘模拟训练
12、《一招鲜吃遍天》——高级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训练
13、服务业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训练课程
14、连锁业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训练课程
15、服务业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训练课程
16、连锁业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训练课程
二、思维课程:
1、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2、卓越领导力
3、卓越执行力
4、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
5、管理决策
6、企业科学管理:管理技术、科学和艺术
三、人力资源基本课程:
1、HR的高效管理与实施(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2、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3、企业内部培训风险管理
4、人才测评与人员选聘
5、公司双赢式管理培训
6、企业薪酬体系设计与实战
7、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8、与未来有约:职业发展规划与推进
1、团队建设密码
2、公司战略会议解决方案
课程优势:
1、视野优势:
有担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聘教授以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高级人才评荐中心高级咨询顾问的经历,又拥有在全球500强企业、大型高科技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担任过较长时间的高管的经历,对企业管理的见解深刻、独到。
2、经历优势:
熊鹤龄先生人生阅历和企业高管实战经验丰富,又对沙盘模拟训练有过深入的研讨,是不可多得的实战派培训师。
3、讲授优势:
熊鹤龄先生将自己的人生阅历、感悟以及企业高管、企业管理咨询的经验和领悟,还有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EMBA等高端班的授课经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浅出、删繁就简、形式多样的生动演绎,使每一节课程都变得精彩纷呈。价值无限。
十、关于我们
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3、2006年3月成立,是一家专门提供国际化与本土化完美结合的商务课程与管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提供商。
4、中国最大的讲师提供商。目前拥有独家讲师42位。
5、中国十大优秀教育培训机构
4、中国教育培训协会副会长级单位
5、国内著名的企业商学院提供商
9.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篇九
北京鑫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丹锡高速经锡公路锡盟项目部
2014年7月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我标段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工程施工中杜绝安全事故、消灭安全隐患,控制危险源的状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部工程施工实际状况,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部和施工班组所有人员 3 原则
3.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风险评估。
3.2根据生产际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4 职责及流程
4.1班组人员有熟知并依据本制度接受风险评估的责任。4.2班长(或技术员)为本班组的风险评估工作负责。4.3财务部门负责建立流程识别和应对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的变化,评估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负责建立沟通渠道和流程参与项目部业务操作流程的变化,评估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4.4总工复核由安全部和工程部提交的项目部施工现场危险作业环境和重大危险源事项。负责建立经营环境监控体系,切实监控并记录内、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修正风险识别与评估。
4.5工程部研究、确定项目部重大风险事项及应对预案。4.6工程安全部负责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求各具体部门定
期提供数据,进行指标分析;对于超过风险预警值的指标,应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发生变化时重新评估,并根据新辨识评估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
4.7项目经理负责审核风险清单、应对预案。
4.8项目部应有告知重大危险源的责任,具体见重大危险源告知制度。5 制度内容
5.1每次作业前,班长(或技术员)必须认真了解即将开展作业工作情况,分析它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安全工作的影响。
5.2每次作业前,班长(或技术员)必须召开参加本次作业工作班组成员开展危险点风险评估,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
5.3 围绕确定的危险点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此次作业班组成员交底。
5.4班组成员必须熟知本次作业工作危险点风险评估详细内容及安全防范措施。
5.5开工前施工风险评估制度
(1)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消除风险的管理方法及代价进行评估,确定施工中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
(2)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已知某种危险的存在而研究
制定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危险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的状态,通过制订相关的管理、技术措施以保证危险源运行在一个可控、可预见的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
(3)项目部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主要采取事前预防管理的方法:
一是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法规、标准、总公司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2002年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项目部是施工安全生产的主体,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二是强制实施许可证制度。劳务队伍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项目部主要领导具有安全培训证,安全工程师、安全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资质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培训上岗等。
三是执行多方位的安全培训制度。作业人员进场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并考试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培训,工程技术人员与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培训等。
四是定期对单位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这是危险源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对各施工工点、环境、设备等进行全面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评价,制订出各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五是使用监控系统进行现场监测与控制。利用软件、硬件技术对
重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做好事故的全面预防工作。
六是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同类事故案例及预先事故评估模拟结果制订出预防事故、控制事故、展开救援的方案,为后续的事故控制与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根据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并指挥救援队伍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对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理、组织涉险人员疏散、事故灾后的清理与恢复生产等。最后根据“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逐项进行处理,并通过反馈机制加强和完善事故的事前预防措施。
5.6、施工中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
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经理应定期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危险源进行评估及管理:
(1)项目部重点工程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每月评估一次,确定施工中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并制定落实预防措施。
(2)项目部一般工程及危险性较小的工程每季度评估一次,确定施工中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并制定落实预防措施。
(3)项目部针对各种意外情况可组织临时的评估。
3、完工后风险和管理总结制度
各单位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危险源管理进行总结,并出具总结报告,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管理经验。
5.7、项目部风险评估及危险源评估管理由安全技术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风险评估依据的内容
危险点风险评估应根据以下方面进行: 6.1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6.1.1现场工作人员身体素质的要求; 6.1.2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6.1.3专业技能的要求; 6.1.4现场急救知识的要求; 6.1.5消防知识的要求。6.2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
工作人员从事工作期间,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按规定佩戴齐全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6.3工作场地的要求 6.3.1照明的配备; 6.3.2消防器材的配备; 6.3.3应急救护设施的配备; 6.3.4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 6.3.5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 6.4高处作业
凡是离地面2M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易发生人员坠落、落物伤人等危险的工作。
6.5周围环境和天气情况 7检查与考核
7.1班长负责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检查。
7.2项目部负责对风险评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不合格的施工班组进行相应的罚款。
7.3凡是违反本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8、附则:
10.企业风险财务管理 篇十
风险财务管理是企业在充分认识风险财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科学,有效手段,对风险加以预测,防范和处理,以最低成本保证企业资金连续,稳定运行的一种理财活动。它存在于每一个企业的运营中并有着显著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这种客观存在的风险财务现象迫切要求企业实行风险财务管理,以便更能积极的应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
1.目前风险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
企业财务结构的缺陷。随着肩带企业制度的家里健全,我国企业的财务结构日趋科学合理,极大提高了企业市场生存能力。但由于种种历史的,現实的原因,我国各企业的资产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问题。主要问题包括资产负债率偏低,偏好股权融资;国有股比例过高以及资金筹集渠道的选择不符合西方资本结构理论[1]。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获得国际投资者信任,甚至关系到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否得到长远发展。
企业投资规划不合理。企业投资风险指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影响最终受益与预期收益偏差的风险。就当前企业投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投资之前由于缺乏风险意识,或是对潜在风险的疏忽,没有对项目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的评估,遇到问题也不能对其运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进行处理,使得企业的投资经营规划不完善,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财务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内部管理机制粗放。当前,很多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品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由于研究领域有限,仅限于设备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相对稳定的产品,或者仅仅是注重财务会计信息,追求企业的短期效益,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并缺乏管理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对相关责任人员也缺乏必要的考核。与此同时,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体制落后,财务分析绩效缺失,相应的评估体系,评估指标,评估标准不健全;不能正确认识到防范风险的严重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提高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完善财务结构,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资金是企业经营运转的必然基础和前提条件,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能够保障企业的资金运转因此完善财务结构,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对企业的健康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一是企业应合理安排收支,降低成本,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强化经营管理,较好较快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二是利用各种投资活动加强财务风险的应对管理同时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政策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吸引投资以提高资本周转能力。
投资方式多元化,降低潜在风险。在投资之前,充分了解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风险意识。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把握;其一,及时了解和把握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的变化,减少海外投资决策上的失误率;其二,由于技术革新带来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其三,国际炒家对股票,期货等领域的投机行为造成对成本的上下浮动。企业根据这该要点对当时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程度进行调研分析,并投资相应产品项目[2]。另外企业应从多方面进行考察,投资前把潜在风险控制到最小化,进行多元化投资方式。方可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完善人员考核制度以及内部的管理制度。有意识的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培训和业务培训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智力素养。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实际工作中对财务人员应严格审核,定期考核,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切实做到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3]。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应随时密切注意国内外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动向,并努力学习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方法,加深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高管理财务的理论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学习与企业的相关的先进方法和经验以不断适应当前市场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改革需求,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管理制度方面,在预算编制前核实各项基础数据,并分析上年预算情况,科学制定预算定额,并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风险财务管理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生产效益,在竞争中增强竞争力起着巨大作用。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建立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为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殖提供可能。与此同时,完善企业财务结构,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与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高业务水平管理人员对于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有着必然的促进作用。
11.浅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篇十一
施工企业由于其生产的产品的独特性 (单位产品价值高、生产周期长等) 决定了投标履约保证金的数额大、质押时间长, 加之工程工期长, 成本管理、控制链长, 工程竣工但业主资金不足, 造成应收款的回收难度大等等, 这些都会形成一定的的财务风险, 下面从资金结构、合同签订、成本控制、工程结算等环节进行财务风险分析。
1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1.1 资金结构风险从广义上讲资金结构风险属于筹资风险范畴, 在市场主体的经济运作中, 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 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额度, 而且越来越多的业主将履约保证金由原来的银行保函改为货币资金, 这样就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 在这种资金需要量较大且又比较集中的情况下, 筹集资金的方式和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规避财务风险能力的强弱。
资金的来源有两部分: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但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地域分散, 资金的效应也基本上仅限于本项目部, 没有统一集中管理, 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 有的项目从小团体利益出发, 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 破坏了企业整体的资金平衡, 所以目前施工企业 (除上市公司外) 采用较多的筹资方式是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除具有其自身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的优点外, 财务风险大、限制条件多、筹资数额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资金规模和周转速度, 由于金融机构对施工企业的贷款多是短期借款, 但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周期较长, 往往贷款期限届满, 资金未能完成周转, 各下属工程项目部的资金又较分散, 企业不得已还要借新债还旧债。仅靠这种筹资方式, 利用企业的沉淀资金来运作生产经营, 影响了资金结构的稳定性, 也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发展规模, 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财务风险。
1.2 合同中的财务风险当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 使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 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材料价格问题等, 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 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 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 收取工程保证金等。类似如此项目, 管理稍一放松, 则可能发生亏损, 甚至出现项目承接到手就意味着要发生亏损, 企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甚至陷入合同陷阱, 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也有主观性, 是由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的, 是合同双方必须共同承担的。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惯例规定的, 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例如:工程变更风险, 即合同规定施工企业应承担的风险有工程变更在15%的合同金额内, 施工企业得不到任何补偿调整;又如:合同价格的的调调整整, , 如如果果合合同同规规定定不不予予调调整整, , 而而实实际际施施工工中中, , 发发生生变变更更, , 导导致致成成本本增加, 则施工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处理此类风险问题, 关键就在于要有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的能力, 使合同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合同是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 如果合同“先天不足”, 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 增加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1.3 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财务风险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是不是实行全面成本控制, 是否能够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 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施工现场工程直接费用能否分别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对项目部间接费的核算和控制能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 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 且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 都有酿起财务风险的可能。
1.4 工程竣工结算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 施工项目竣工后, 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 但是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有的单项工程的变更或调概不能及时批复, 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另外在施工的后期阶段, 业主资金往往不足, 加大了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 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 同时, 也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 增加工程保修费用, 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 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
2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对策
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所面临的上述财务风险, 未雨绸缪, 采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对财务风险加以预警、规避、防范, 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
2.1 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 拓宽筹资渠道目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地域的分散性, 逐渐形成了资金的分层管理, 另外由于各项目“肥瘦不均”, 致使有的项目大量资金沉淀, 而有的项目资金匮乏, 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缓慢, 再加之单一化筹资渠道, 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2.1.1 统筹资金预算年初施工企业根据新上项目和施工生产需要, 统一编制资金预算计划, 指导和调节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 要坚持全局性、系统性的原则, 机关管理预算与项目预算结合的原则, 编制的预算既能保证机关管理层正常经营的开支, 又能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需要。
2.1.2 统一调配、市场化运作在资金运作上实行集中管理, 统一调配, 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 满足发展需要。融集各工程项目富裕资金, 由公司统一调度;按市场化运作, 可以采取收取资金占用费的形式, 谁使用谁支付资金占用费, 这样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而且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 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2.2 严把合同关, 做到“五不签”合同风险虽然是合同双方确认了的, 但不管是属于业主的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的, 还是施工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它都反映了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对其隐含的财务风险没有足够的预警, 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把好合同签订关, 施工企业需要做好两方面的防范措施。
2.2.1 做到合同“五不签”即: (1) 不合投标程序的合同不签, 有的工程项目资金不到位, 环保设计不达标等未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文, 这样的项目一旦投入资金, 最终就要承担财务风险; (2) 未经审查的合同不签; (3) 不合法的合同不签; (4) 低于成本价的合同不签; (5) 显失公平的合同不签;
在审签合同时能够做到以上几点, 就能够及早发现合同中的风险, 以避免在以后合同履行中出现:开工不拨预付款, 暂扣质保金比例太大, 迟迟不计价, 计量依据不确定等情况, 类似如此引起的财务风险将会给施工企业造成潜亏的局面。
2.2.2 密切关注施工合同中的“补充协议”在施工合同中, 业主往往基于自身对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对施工合同进行补充或修改, 经补充的协议, 与施工合同前述条款规定相比有优先适用的原则。特别是工程款的拨付、税金缴纳、大型主材料款的支付等等要有明确规定。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是否有约定, 如有约定, 施工企业可以请求按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 (按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 如无约定, 则视为工程欠款, 无权请求支付利息;对于业主按一定比例暂扣的工程质量保证金是否计息, 要在合同中约定, 若无约定, 则视为无息暂扣。
2.3 加强预算管理, 推行责任成本核算成本风险是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财务风险。对成本风险的控制, 一方面通过三算对比, 在施工过程中对由计划部门提供的预算, 成本管理部门按内部公司定额对工程项目的评估成本, 以及项目实施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差异并制定对策, 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量、价分析, 对项目部材料消耗、设计变更与索赔等情况逐一分析, 材料价格由企业统一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具体而言要采取以下对策来防范财务风险:
2.3.1 切实推行责任成本核算
2.3.1.1 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组织公司专业人员对工程项目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工程量, 编制企业内部施工预算, 详细调查工程所在地的材料、劳务用工等价格, 在中标价的基础上, 按工程量和工机料生产要素的单价, 测算合理的工程项目责任成本。
加强成本考核工作, 公司开展每月对项目部的综合考评, 在项目部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竟争氛围, 不断掀起施工高潮。通过定期检查监督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工程直接成本开支情况, 分析节约或超支原因, 节约者奖, 超支者罚, 奖罚分明, 以调动广大职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此项重要措施必须领导重视, 财务部门积极协调计经、人事、材料、设备、项目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经济核算工作, 发挥财务管理的中枢作用。
2.3.1.2 加强材料的采购和仓管因材料耗用占工程项目成本的60%以上, 努力降低材料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一是严格控制材料采购成本, 充分利用集团公司材料购销平台和项目部的材料询价权、建议权, 同时兼顾集团公司效益最大化原则, 结合公司的资金支付优势, 发挥材料效能监察作用, 经过材料部货比三家, 降低材料采购价格。加强材料采购的计划管理, 形成材料采购的双控月报制度, 防止无计划采购和超购。有效地加快存货周转速度, 降低库存材料量, 尽量使公司仓库储存量降到最低限度。盘活闲置资产, 有效利用周转材料创效益;激励约束机制鼓励项目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节约使用材料, 与项目部签定单项材料节约奖罚约定。
2.3.1.3 有效降低财务费用受政府工程资金支付规定和结算周期的影响,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偏高, 引致资金周转困难, 故财务杠杆利用率较高, 只有积极稳妥地利用负债经营的优势。加强资金管理, 合理适度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在缓和资金压力的前提下减少利息支出, 有效降低财务费用。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联系工作, 增加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 保证银行信贷证明、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出具所需。
2.3.1.4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控制其他日常管理费用, 对非生产性的开支要压缩到最低限度。制定各项费用开支计划, 包括办公费用、投标费用、业务招待费等, 经领导审定后责任到部门, 财务部门严格把关。精简项目管理人员, 有效控制工资性支出和社保等费用。
2.3.2 加强社会保险意识目前, 业主在加强工程质量的同时, 不仅将安全责任作为考核奖罚, 评定施工企业信誉度的依据, 而且还直接和工程计量相挂钩, 为此,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为特殊工种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而且要针对工程的特点参投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主要包括:物质损失部分、第三者责任险, 通过社会保险, 可有效地避免和降低不可预见费用的发生。
2.4 及时办理竣工结算, 降低外欠款风险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所承包的工程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施工内容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后, 向业主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
2.4.1 在工程后期, 大多数建设项目资金紧张, 若不能及时结算, 业主则不会再拨付工程款, 拖延的时间越长, 外欠款的风险也越大。所以施工企业一旦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后, 就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 编制工程竣工决算, 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 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 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 加速竣工工程款的回收。
2.4.2 据施工合同做好工程的索赔工作。索赔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社会现象, 是一种以合同和法律为依据、合情合理的签证认可行为, 是目前工程承包中不可避免的事项。在施工企业, 索赔工作应是全部竣工结算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施工企业应当重视索赔的实质和方法.当工程施工中出现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工期等情况时, 施工单位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 认真分析, 提出索赔申请, 追补损失。因此, 做好索赔工作, 尽量减少施工企业前期投入的资源损失和资金的占用, 加快资金周转, 对规避财务风险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4.3 在工程保修期内, 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实际工程量, 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 并制定保修计划, 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 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 尽量节约开支, 降低财务风险。
2.5 提高财务人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带动企业职工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只要有经济活动, 就必然存在风险, 许多人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 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故而风险意识淡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所以从企业来讲应不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 增强参与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 能够透过经济活动现象看本质, 及时准确捕捉财务风险的信号并向管理者进行反馈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规避, 而不是消极等待。
综上所述,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自主盈亏, 必须强化企业财务约束, 规避财务风险。目前施工企业经过多年改制已经步入公司化的正规运作, 所以施工企业的长远目标应是通过资本运营, 优化资金结构、投资趋向, 加大外欠工程款的回收力度, 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 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将发生财务风险的机率降到最低限度,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 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 导致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 从而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于财务风险的分类, 一般从筹资、投资、信用角度进行分类和防范, 但施工企业基于其自身特点和行业性质的特殊性, 决定了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对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针对性及在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 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 从资金结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工程竣工结算等方面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防范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法律风险控制讲座07-08
浅谈地铁施工风险管理06-10
供电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11-26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11-28
企业涉税风险管理06-28
浅析企业风险管理10-23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11-22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12-14
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08-22
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