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反思

2024-08-25

聚焦课堂反思(精选8篇)

1.聚焦课堂反思 篇一

宁夏育才中学

翟国毅

2012-5-6

聚焦课堂《宋明理学》教学反思

宁夏育才中学翟国毅

这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接受能力的挑战它远远要高于其他的教学内容。宋明理学它带有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而学生在学这一课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到政治课哲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无法提供跨学科知识的资源。在学科能力的培养方面,宋明理学的作品中文言文表述繁多,大量引用理解难度大。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宋明理学可以说是良莠并存,用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他们的知识储备来说,是难以把握和取舍的。本节课对中学教师也是很大的挑战。

一、教者如何把复杂的知识和理论通俗化、简单化,更贴近学生,避免历史知识理论化、成人化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深思熟虑的问题。针对教前的思考,不论是板书设计还是课件设计都做了大量准备,也广泛听取同仁的意见建议和上课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反复推敲,不断改进,尽可能将艰涩难懂的理论浅显化、通俗化、贴近学生,让学生易懂、易于接受,对此设计从上课效果来看跟预先设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二、深知要上好这节课,课前应与学生有适当的沟通,多收集与学生有关的素材,这样才能把这节课上的通俗易懂、贴近学生。但由于时间仓促,课前只交代学生提前预习而没有做到与学生交流沟通、挖掘利用学生的有效资源,故在课堂实践中与学生的契合度不是很好而影响教学更佳效果的实现。

三、多媒体应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多媒体不能喧宾夺主,用的一定要恰而当,资料一定要精选优选,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本次赛课课件虽经过多次修改和删减,但依然还须改进。

四、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教具、课件等教学用具的调试要到位,同时要有相关的应急措施,更能体现教者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五、通过本次聚焦课堂活动受益匪浅,让我们深刻明白高效课堂应追求的境界:

1、摆正心态,自然生成,忌违规律,不拔苗助长。

2、钻研教材,生成动态,提高预设,不死搬硬套。

3、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出问题有价值点,解决问题有兴趣点。

4、每一堂课都要树立:

“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需要”意识——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生成”意识——课堂生成随机调整。

“效果”意识——对应目标一课一得。

5、每一位老师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远大的职业境界。

6、每一位老师要做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教师与学生双赢。

最后祈望同仁不吝指正!

2.聚焦课堂反思 篇二

我们之所以攀登, 不是因风光的顶峰, 而是为沿途的风景和永恒的过程。回顾乐清中学的整个赛课过程, 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 宣传动员准备阶段 (9月19日~10月10日)

自市教育局9月18日发布乐教科研[2009]8号《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赛课活动的通知》后, 我校积极响应, 将全员赛课活动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为切实搞好此项工作, 学校专门成立了乐清中学全员赛课活动领导小组, 由叶文杰校长担任组长, 魏樟庆副校长担任副组长, 中层领导蔡宗乃、金华林、倪旭明、潘万杉、徐建荣担任执行副组长, 中层领导班子和各学科负责人担任组员。领导小组的成立, 使赛课活动一开始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 充分研究我校的校情, 精心策划设计了全员赛课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制定, 使活动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井然有序的赛程安排。

2. 组织实施赛课阶段 (10月11日~12月12日)

方案制订之后, 为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学校通过行政班子会议、周前会、教研组会议等多个渠道以及文件分发、板报宣传、网络信息发布等多条途径宣传发动、舆论造势。活动组织实施阶段历时两个月, 先后分高一、高二和高三三个年级组别分别赛课。本阶段教师赛课活动, 共有165位教师参加, 涉及14个学科, 其中语文组25人、数学组26人、英语组25人、政治组8人、历史组7人、地理组5人、物理组18人、化学组20人、生物组11人、体育组11人、音乐组2人、信息技术组3人、通用技术组2人、心理健康教育组2人。除了公出与病假等特殊情况外, 不管你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 也不管你是青年教师还是快退休的老师, 都参与到赛课活动中来。

3. 成果汇报展示阶段 (12月17日)

以部分赛课获奖教师 (22人) 开课和省内名特教师互动评课或学术讲座为主要方式, 以专家引领的方式总结提升学校全员赛课的水平。研究课要求根据乐中课改价值导向和赛课课堂标准集体备课, 教研组磨课。并邀请温州市内外的名特教师和乐清市各兄弟学校的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开设研究课的教师有:语文:郭笑一、张一旦, 数学:邵旭芬、施克满, 英语:黄引、卢玲丽, 物理:林小慧、侯广军, 化学:盛定华、方湘微, 生物:郑浩晖、聂晓欧, 政治:赵霞雯、吴秀兰, 历史:陈春丽、刘柱, 地理:刘丽萍、万晓虹, 体育:许方港、郑维程, 通用技术:张哲望, 研究性学习:周佩。

4. 深入研讨总结阶段 (12月20日~12月26日)

三个年级组别的赛课活动结束后, 我们在第17周 (12月17日) 利用半天时间开设各学科全员赛课成果汇报研究课, 并进行组内深入研讨, 积极为参赛教师指出不足, 为他们能够在赛课过程中发挥出实效课堂下的教学魅力而积极努力着。此阶段注重赛课的精度, 要求人人参与研磨, 发挥团队教研力量, 打造出学科精品课。学科教研组对此次赛课活动全过程进行了认真梳理与反思 (上交电子稿) 。

45周岁以下老师分设一等奖 (51人) 与二等奖 (95人) , 45周岁以上老师分设教学艺术奖 (3人) 和教学风采奖 (16人) , 在第18周 (12月21日) 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

教学艺术奖与一等奖获得者上交课例电子文档, 学校将组织编辑讲学案和优秀课例集。

二、主要特色

开局轰轰烈烈、过程扎扎实实、结果初见成效, 尤其在以下五个方面令我们最为感动和骄傲:

1. 全员培训

先培训、后赛课, 边培训、边赛课, 赛课前我们印发了《赛课培训资料》, 并二次召开教研组专题培训会议。先后安排了以下培训讲座 (ppt) :

蔡宗乃《学习洋思经验优化课堂教学》叶文安《让亮点更加发亮》

金华林《我的课堂我做主》邵齐红《我们实践我们体验》

张金琪《教学考察反思》林荣西《我们比较我们吸收》

叶文杰《人在路途且行且思》叶文杰《课程成就学生》

蔡宗乃《聚焦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魏樟庆《乐清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构想》

2. 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 是教师教学的素朴追求!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有效的好课?我们认为有效的好课应该是:教得有效、学得快乐、考得满意。以课堂的视角审视, 教学是一种具有明确指向、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实践性活动;是一种充满理性思想、情感交流和艺术创造的学习性活动;一种需要主体参与教师魅力和智慧共生的创造性活动。它要求: (1) “生活化”, 让事实说话; (2) “给时间”, 让学生看书读书; (3) “伸出手”, 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4) “少开口”, 给学生多思考探究; (5) “讲准确”, 用有效知识武装学生; (6) “松开手”, 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7) “多微笑”, 给学生以自信自豪。

为此, 我们提出了乐清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 (1) 调整教学关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是学生的舞台, 并非老师展示自我的地方, 获取同样的知识, 我们主张让学生自己获取, 而不提倡由老师灌输。 (2) 通过再造教学流程, 寻找并删除无效教学环节。 (3) 通过对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以及教材整合, 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 问题应该在学生的手底下得到解决, 课堂教学必须将落实进行到底。 (5) 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我们提出了乐清中学“全员赛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 时间模式:“30+15” (老师讲课不得超过30分钟, 学生拥有时间不少于15分钟) ; (2) 先学后教, 提倡把预习纳入课堂; (3) 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合作者、促进者; (4)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充分动起来; (5) 关注中下学生, 做到以优带差, 以差促优。我们的口号是——打造自主有效课堂, 向满堂灌开战!

3. 微格磨课

全员赛课, 重在参与, 重在体验, 重在研讨, 重在实效, 重在反思, 重在激励。营造人人关注课堂、人人研究课堂、人人优化课堂的良好氛围, 为了能赛出水平、赛出风采, 研究教法学法, 破解教学难题, 探讨课堂教学规律, 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我校在开展全员赛课活动中, 创新形式, 活化载体, 进行“磨课式”赛课。从10月26日开始, 到12月12日结束, 历时六个星期。所有的教师都要在微格教室里上一节课, 一共139节。为每一位上课教师录制一节课堂实录, 供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教研磨课活动之用。在磨课中, 教师不仅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更重要的是, 通过磨课, 锻炼了磨课教师的各项能力, 磨课的过程, 就是历练的过程。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好课, 是磨出来的。当手磨出了老茧, 就会成为好的庄稼把式;当刀磨出了利刃, 战场上就会少流血;当课磨出了精彩, 你就会成为一名成熟的老师了。如老师所讲:“磨课, 这个平凡而熟悉的字眼, 我们就在这一次次磨课中, 磨细节, 磨生成, 也磨炼了自己。”老师说:“磨课过程是痛并快乐着, 因为收获尽在过程中。在这两个星期的不断磨课的过程中, 虽然我们被磨得衣带渐宽, 被磨得人比黄花瘦, 但是, 我们这个磨课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 都觉得收获很多, 感受很深。”

4. 专家引领

“专家引领”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三大要素之一。在赛课中, 我们努力建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的有效交流机制, 深化对理论和实践的研读, 以研究、行动、反思、合作有机结合的方式,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家悉心指导, 不断提升教师学科和科研素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2月17日, 我们邀请温州市内外10位名特级教师来校进行“临床会诊, 现场诊断”, 找出问题及原因, 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开拓教师视野, 丰富教师阅历, 增加赛课的理论深度。我们的很多老师在得知有温州市内外名特教师前来评课后, 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他们化压力为动力, 认真对待这次研究课, 上课前精心备课、磨课, 课后积极主动参与研讨, 通过借助集体评课、个人的教学反思等途径, 老师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 了解自己的不足, 也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以往赛课, 参与的是个人, 听课的是几个评委, 其他老师无从了解和学习。此次赛课的展现过程是开放的。在赛课会场里, 坐满了来自各所学校听课的老师, 或是疾笔奋书, 或是侧耳倾听。听课老师这样说:“没有想到, 这次比赛, 学校鼓励我们只要没有课, 就过来听, 真没想到, 笔记做满了一本。”名特老师说:“今天的研究课, 开课老师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 而来听课的老师们的热情, 也让我们同样深深感动。”

5. 成效显著

2009年12月11日, 赛课活动落下帷幕。赛课活动的掀起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各学科老师们经过精心准备, 多次试教研讨, 为我们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生动、富有成效的课堂, 每个人都享受着参与的付出与收获, 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勤于学习、乐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本次活动, 全校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以各种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使教师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了, “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促进教师成长在课堂”的赛课口号在一次次的备课、磨课中逐步转变成现实。通过磨课、专家指点、课堂实战, 得到的锻炼、获得的收获就越大, 成长得就越快, 通过赛课活动, 我们一起见证和感悟了教师们的成长:在此次赛课中,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授课老师的个人特色, 有的老师长于教学设计, 有的老师长于课堂组织;有的老师善于表达;有的老师善于启发;有的老师仪态优雅, 有的老师板书美观;有的老师教具准备充分, 有的老师课件制作精美……赛课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赛课活动尽显我校教师的风采。

我们提倡激励为主, 根据真实情况实行签名评价。赛课的班级、准备时间等由学校作统一要求, 教师自主选择最能展示自己水平与风采的课题来参赛。赛课教师在准备阶段可进行集体研磨或请指导师。若教师本人对自己所上的课不满意, 可以申请二度开课。赛课结果将根据参赛教师的表现分设艺术奖、风采奖等多个奖项。并按一定比例择优推荐参加上一级赛课活动。这次赛课欣赏到了一些好课, 发现了一些教学新秀, 如数学组陈梁老师、地理组冯建南老师、政治组吴秀兰老师等在今年温州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年龄50以上教龄30多年的陈星海、周庆益老师自动报名要求参加。叶文杰校长亲自上讲台赛课, 他开的《中国与经济全球化》一课深受学生欢迎, 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在赛课当中, 乐清市三中、柳市中学、虹桥中学、大荆中学的老师纷纷赶来听课。这样大规模的全员赛课活动在我校尚属首次。在温州中学举办的温州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上, 我校副校长、教授级高级教师魏樟庆所开的《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化学课, 我校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蔡宗乃所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政治课, 网上有直播他们的教学过程, 全市共有13个直播现场接收点, 2500多名学科教师参与收看, 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在温州市中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重要反思

“赛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 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远远没有结束。

1. 存在问题

反思我们的课堂, 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素质, 一些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不活跃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二是教师教学语言素质, 一些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不生动、不形象, 甚至不够准确;三是按照教材顺序教师一讲到底, 缺少学生参与环节;学生小组活动自由散漫, 注意力不集中;四是教师书写素质, 许多老师连基本的板书都没有, 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基本的板书;五是教学资源整合的素质, 一些课件对资源的整合、运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占用大量时间以PPT方式展示同类信息, 学生眼花缭乱, 收获甚微;还有, 运用的时机没有安排好;六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少数老师是抱着还消极的态度去应对, 随便搞一下, 过去就算, 一堂课下来, 没多少质量可言。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2. 有效教学

关注教师成长要从关注课堂教学做起, 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优化教学行为、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入手, 切切实实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处理教材要“深入浅出”, 而不能浅入深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 要注意区分四个不等式:教材深度≠教学深度、教材顺序≠教学顺序、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理论化≠教学理论化。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是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教学, 是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 是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的教学, 是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 是那些能够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机会的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占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 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是造成学生厌学、负担过重、辍学、自信心下降的直接原因, 课堂成为扼杀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场所。有专家曾对小学高段、初中、高中学生进行过样本为1168人的问卷调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有近20.8%的学生听不懂老师的讲解, 76%的学生对教师过多的讲解不满意。心理学的研究给我们很大启发:当人们学习知识时, 依靠“阅读”大约记住10%, “听”大约记住20%, 但通过“说”能记住70%, “做”能达到90%。然而在传统课堂上, 学生听得多, 说得少, 记得多, 做得少, 因而,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必须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做起。多一些自主, 少一些灌输。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安排全体学生参与, 每一个问题都由学生们共同努力解决, 每一个规律、结论都由学生们自己归纳总结, 每一个实践活动都由学生们自己体验。多一些讨论, 少一些讲解。成立自学讨论学习小组,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学习责任依存关系,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 使讨论经常化, 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 使讨论得到深入。多一些创造, 少一些模仿。教师经常性提出一些答案不唯一、不固定的有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空间的问题, 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新做法, 能经常性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

3. 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升, 教师的自我反思尤其重要。教师只有进行自我批判性反思, 才有可能距离专业教学标准越来越近。因为希望识别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虚心请求别人的批评, 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而不是一种失败。交流既是一种经验, 也是一种课程, 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既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省、回顾, 同时也包含其他的教师、研究者的观察与反思。在过程中学会反思;在过程中学会研究。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使教师的实践智慧不断得到提升。要抓以下三个环节的反思: (1) 授课前反思:怎样对教材进行重组?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 授课中反思:怎样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怎样合理利用课堂内外的课程资源, 课堂的评价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授课后反思: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 并及时记录下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改进策略等, 从而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4. 课例研究

坚持立足每个教研组、备课组的特点, 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关注问题, 研究课例, 研究课堂教学行为, 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可采取同课异构或同课同构方式进行课例研究。同课异构:由备课组中的所有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各自备课上课, 同备课组及教研组内其他教师积极听课, 上完课后探讨不同构思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得与失。促进教师在对比中反思, 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课同构:由备课组中的所有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安排好备课组教师的上课顺序, 不同教师上课的间隔基本为一天, 具体程序如下:第一位教师备课———集体探讨———第一位教师上课--集体探讨———第二位教师上课……进行课例研究, 为老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创造了条件。对于我们老师来说, 谈论的事件是自己亲历亲为, 有话可说;课例所体现的意义正是自己在教改中追求的, 不但应该而且也能够表达;通过对这些课例进行分析, 从个别到一般, 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某一侧面的教学规律。还有, 精品课打造:由教师选择自己中意的篇目, 将年段的班级都交由该教师上课, 在不断的集体评课、教师修改教学设计中, 反复打磨以形成一堂具有该教师“精品课”为最终的追求目标, 以期提高教师借班上课后课堂应变等能力。

5. 提升内涵

全员赛课, 它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我们更该追求“万紫千红总是春”。它不是一场运动, 我们应将其沉淀为学校日常的一种教研行为, 做到阶段性与持久性相结合,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形式多样, 细水长流, 稳步推进, 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研工作。面对现阶段全员赛课所取的成绩和收效, 展望下阶段工作, 我们有理由憧憬, 随着全员赛课的深化推进, 它必将谱写新的华章。我们希望:“通过全员展课活动, 让开放教学、开门听课、开诚布公、开心合作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教研文化;让关注常态课教学、研究常态课教学成为一种日常化的教学文化;让教师对教学的追求、反思、历练成为一种普遍化的教师文化。”

当然, 教师要提升自己, 还得扩展阅读视野。读书是教书的必需,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永恒路径。要教书先读书, 善教者必善学者。只读教材、只读教参、只读题集的教师, 注定他们的教学缺乏底气、灵气和大气。肖川教授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说:“眼界决定境界”。教师的阅读视野的宽窄决定教学境界的高低。

3.聚焦课堂,向课堂要质量 篇三

一、 深挖教材,认真备课

著名教师袁容在评价她听过的一些课时说:“有些课让人总觉得味道不浓,平平淡淡,主要是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不细,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诚然,一堂深钻细研出来的课的确令人如饮醇酒。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仔细钻研教材,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设计课件时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真备好课,才能更好地上好课,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驾驭教材,高效上课,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善于从课本中挖掘可供训练的材料,将零星的知识归纳总结,那么知识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吸收。如我在教《夏感》一文时,我让学生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对夏天的感受的,请找出句子来具体分析。大家争相抢着说自己的发现,比如:作者思路清晰,从夏之景,夏之色,夏之律等方面讲述;作者运用修辞手法多样,有拟人、对比、比喻等;语言精练,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来描写,如果今后再进行类似的练习,这次实践无疑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自然就会举一反三了。

三、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多功能作用

要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费时多而收效微,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状况,要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抓起,发挥教学活动多功能的作用。语文课本来是一门综合性能力很强的课程,如果一个教学活动能将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学效率就提高了。例如我在指導学生学习《夏感》一文时,我不仅让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还让学生仿写句子,不仅让学生收集学过的有关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在讲台上背诵、赏析;还让学生绘出你心目中的夏天的景象,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进行评析;不仅让学生唱有关写夏天的歌曲,说出自己的感受;还让学生描写出心目中的夏天,大声地朗读给同学们听。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加深了记忆,又训练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上台表演的胆量,对那些有创造性发言的同学给予特别的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能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样的课堂,质量能不高吗?

四、建立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感情交流的双边活动,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让每个学生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是很重要的。教师发扬民主,用平等、热情、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是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关键。教师热爱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和长处,不仅爱“白天鹅”,也爱“丑小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的爱,让学生对你产生一种依恋之情,并深深地佩服你。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又佩服你,自然喜欢听你的课。教学中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一条经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问题是思维的开始,会增强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发思维的出发点,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事关重要的。正所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从而提出问题,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适时鼓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语句,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精选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实践证明,盲目的过多的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而挤掉了他们的自由活动和休息时间,阻碍了他们思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并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力求精而少,练在点子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真正地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聚焦课堂 有效教学 篇四

轻负高质

-------海铁二小第二届教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今年是我校“教育质量提升年”,围绕这一主题我校特开展以“聚焦课堂 轻负高质”为主题的教学节活动。本次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校本培训的延伸,为我们全体教师创设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也是全体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有效载体,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领导小组

为保证本次教学节活动的顺利有效的进行,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共同做好教学节各项活动中的服务及管理工作,保证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迟丽娟 副组长:冯颖

组 员:孙英秋、郑怀颖、王秀新、肖艳红、赵丽玲

四、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冯颖

组员:孙英秋、郑怀颖、王秀新、肖艳红、赵丽玲

三、活动时间

2016年3月7日~4月30日

四、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3月1日---3月6日)宣传发动阶段

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各年级备课组长、学科组长会议进行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3月9日----4月20日)具体实施阶段。1.课堂教学比赛

教学节第二周(3月9日—3月25日)综合学科、第四周(3月29日—4月5日)语文学科、第五周(4月11日—4月15日)数学学科、第四周(17月7日—4月20日)英语学科。

根据各个教研组的报课情况,按照教导处安排的日程开展课堂教学比赛。

2.教师基本功、专业技能比赛

教学节第一周的周三下午两节课后进行综合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所有任课教师参加钢笔字、粉笔字比赛)

第二至四周的周三下午分别进行语数英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语文学科:本年级课文朗读比赛; 数学学科:设计解题思路比赛; 英语学科:本年级会话朗读比赛; 音乐学科:所任年级教材歌曲演唱比赛; 美术学科:所任年级绘画比赛;

体育学科:立定跳远动作要领讲解与示范比赛; 科学学科:所任年级实验操作;

信息学科:课件制作(其中语文、英语学科朗读篇目将提前十分钟现场抽签为准。)

综合实践和品德等学科进行钢笔字现场书写。所有学科基本功比赛将设置奖项,颁发奖状。3.教学成绩调研:随堂听课进行当堂课检测

4.教学成果展示:制作成果册要求每一位80后青年教师自己设计封面、排版目录、挑选内容,最大限度地展示一学期来的成果。其中包括个人简介、计划表、代表性月报表、钢笔书法、各类证书、参加活动照片、优秀论文、优秀博文及一年工作小结及反思等。

5.专家引领

教学节期间学校将邀请市区相关领导来校进行教学讲座。6.互动交流评课

教导处组织教师开展评课活动,由执教教师汇报执教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点评。7.“80后”教学节主题活动具体安排 附表3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

活动结束后,教导处分学科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五、具体要求

1.本次课堂教学节展示活动,上交教案、课件、反思。同年级学科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反复打磨,展示集体智慧,分享教学艺术。

上课以教导处安排的时间为准(统一协调,统一地点),上课老师要精心准备,力争让40分钟课堂教学达到轻负高质的效果。上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并上交教学设计与反思打印稿。

2.本次教学节提倡老师们跨年级、跨学科进行听课,听课的老师要认真填写教导处发放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3.每周五下午一节课后将由分管教导主任的安排,组织本学科进行集体评课。希望各学科老师全员参与。

4.教导处要及时做好通讯报道工作。1 教育有梦树为枕

“青苗坊”

“快乐高效”

基于课程标准 回归教育本源

5.关注课改 聚焦课堂 篇五

2011年12月6日,我有幸到张店区实验中学参观学习,倾听了白老师《生命的起源》一节课,参与了教研活动。潘校长的点评,像一盏明灯引领我明确了新课改正确的行走方向,下面是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谈一下,与大家共勉。

1、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思维的活跃而非形式上的活跃,整个课堂要有张有弛,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因为善于思考的学生不会抢着说话。

一节好的生物课,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切忌课堂教学的碎片化。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把整个板块的知识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搞得整节课很破碎、不连贯,弄得学生一节课每个小问题是理解了,但对于整节知识却是一头雾水,无法构建起清晰的脉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任务驱动、学法指导,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重视过程性、激励性评价,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出“会学、乐学”的和谐氛围。

2、容量恰当,关注生成前者提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密度”,不能一位追求大容量,抛出太多的问题,让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容量安排合理,教学环节详略得当,课堂节奏张弛有度,能给学生留下主动参与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我们要在重点、难点处多投入,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树立“预设服从于生成”的意识。

3、注重评价的落实 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不同方式的评价,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了技能,学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6.目标引领 聚焦课堂 篇六

—— 武汉为明高二年级6+1高效课堂建设回顾

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在骄阳灼灼、洪流滚滚的八月,一场伟大的变革在武汉为明学校拉开帷幕。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化管理三箭齐发,三备两研、6+1高效课堂、限时练三块钢板横空出世,作为改革的核心环节6+1课堂很快被武汉为明师生所欢迎、所接受。于是武汉学校的课堂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纷纷开展了6+1模式的研究实践活动。根据林总讲话中“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战略思想,我们也认为一场伟大的成功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们准备花三到五个月时间来摸索定型,再用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优化提升。

一、本学期总体目标及具体计划: 落实“僵化”的过程。从时间安排、操作流程、制度规范等方面落实“三块钢板”。让课前的三备两研,课中的“导、思、议、展、评、检”六个环节和课后的限时练基本成型,达到“形似”的要求;全体师生形成共识,各种制度常态化。本学期具体计划: 九月 6+1入格课探索

十月 6+1合格课验收

十一月 6+1一师一优课竞赛

十二月 6+1试卷评讲课探索

元月 6+1复习课探索

二、6+1课堂呈现的问题及其思考

在九月的入格过程中,老师们人人上研究课,如同跳云南苗族的竹竿舞,既要合乎节拍,遵循规定,又要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于是,五花八门,问题频现:

(一):“思”环节,学生不能集中精力看书,容易走神,完不成导学提纲的内容;

(二):“议”的环节,学生抓不住要点,议论不着边际;

(三):“展”的时候说话慢,声音小,口头禅多,语无伦次;

(四):多数班级,尤其是普通班,走不完六个环节,完不成教学任务。

(五):语文,6+1模式缺乏语文味;

(六):数学,学生常常因审题不清出错;

(七):英语,专注于导学提纲而忽视文本阅读;

(八):物理化学,6+1中无法落实演示课;

(九):政史地,因6+1课堂节奏快,时间紧,学生难以梳理分散的知识点。

(十):学生展示时,老师喜欢插话,夺走学生话语权。综上所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激情,导致学习行为缓慢;长期以来被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基础薄、习惯差;成功体验少,导致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不敢展示。

其二方面来源于教师:教师长期以来,霸占课堂,不是以学定教,而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不顾学生实际,贪多求快。他们可贵的责任心导致他们不相信学生,自己不讲不放心。

三、6+1课堂的优化措施:

(一)在“学生的学”上狠下功夫,坚持“三个不放松”,做好“三个十件事”。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内因,是主体,学生必须是课堂的主人。针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被动情况,我们团队制定出了“三个不放松”和做好“三个十件小事”的措施。

1、坚持激情教育不放松,做好激情教育十件事:

第一件事:对学生进行激情教育总动员。(图片)第二件事:开展“告别十慢,倡导十快,做风行青年”活动。(图片)

第三件事:每日激情跑操。(图片)

第四件事:每日激情晨训。(图片)

第五件事:每周一篇励志文章推荐品读。图片

第六件事:每周一场精心准备的道德讲堂。(图片)

第七件事:开展“追求卓越我行动”激情承诺活动。(图片)

第八件事:举办《纪念长征,唱响为明》红歌激情演唱比赛。(图片)

第九件事:举办《最强演说家》激情演讲比赛。(图片)

第十件事:带学生聆听北京大学孙一鸣老师激情演讲。(图片)

通过一系列的激情培养,以激情教育为初衷,以全面提升为目标。我们的学生精神状态变好了,散漫拖拉的少了,紧张有序得多了,暮气沉沉不见了,活泼阳光的多了,校园里每天书声琅琅,歌声飞扬。

2、坚持规范要求不放松

(1)从细节抓起,规范行为十个细节不放松,(附件一)(3)坚持每日九巡堂,每日公布不放松;(附件二)(2)坚持每周小结,评比不放松;(德育小结图片)

(3)坚持每月总结,表彰不放松;(每月校长嘉奖令图片)(4)坚持榜样+底线,每月榜样推崇和违纪处分结合不放松;

(5)坚持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不放松。设计《中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评分细则》(附件三).通过“知”“行”“监督”“反思”“表彰”和“处罚”和“自我评估”,学生中违纪行为少了,上课吃零食的不见了,上课走神的不见了,玩手机的不见了,学习环境好了,学风浓厚了,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坚持成绩提升不放松;

学生成绩提升,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学”“练”“考”。针对学生实际,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精心做好十件事):

(1)精心做好小组建设工作。(附件四)附件五

(2)精心打磨师生示范课,人人对照示范课,分析自己的现状,找出优化措施。(附件六)(3)精心做好层层培训工作。(附件七)(4)精心设计每日限时练。(附件八)(5)精心设计每周周测。(6)精心组织每月月考。

(7)精心准备开好每月质量分析会(附件1)(8)精心开好班科联席会。(图片)(9)精心做好培优扶弱工作;(附件九)

(10)精心分层开好优生、学困生座谈会;(图片)

(二)在“教师的教”上狠下功夫,坚持“一个中心”“四个不动摇”

如果说“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成绩提升的决定因素,那么“教师的教”

是学生成绩变化的根据,教师是主导,是引路人,是设计师。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老师霸占课堂,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达不到培养的问题,我们坚决围绕“一个中心”“坚持四个不动摇”。

一个中心: 以“聚焦课堂”为中心 四个“坚持不动摇”:

1、坚持“三块钢板”不动摇;(附件十)

首先,坚持“6+1”模式不动摇。(附件十一)

其次,坚持“三备两研”不动摇。(附件十二)

第三,坚持限时练全批全改不动摇。凡限时练必精心设计,必教师先做,有做必收,有收必评,有评必改。(附件十三)

2、坚持学科研究不动摇;(附件十四)

(1),强化听课评课制度(附件十五)

(2),确定每月科研目标:

九月 6+1入格课探索

十月 6+1合格课验收

十一月 6+1一师一优课竞赛

十二月 6+1试卷评讲课探索

元月 6+1复习课探索

3、坚持目标考核不动摇;(附件十六)

在集团的目标引领下,我们把绩效考核与目标挂钩,设置权重,大家心中有目标,手中就有办法,老师们就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4、坚持检查评价不动摇;(附件十七)

三备两研的质量和限时练选题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成绩的提升。于是我们一是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提纲和限时练的每日检查,二是坚持对教师的“四件套”实行每日检查评价,来保证质量。我们

四,6+1课堂取得的成果

经过集团以及学校的层层培训,小步试,大胆走,勤探索,快优化,尽管走得颤颤巍巍、踉踉跄跄,但是我们边走边学,边学边改,终于走出了6+1的特色,走出了初步成效。

(本学期参加武汉市四校联考成绩3个——5个——7个一本的柱状图), 各项均分与一批次的差在缩小(各项均分与一批次的差柱状图)(上线人数增加图)

7.聚焦数学课堂, 培养倾听习惯 篇七

现象一:“老师, 我来!我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涨, 小手林立。老师指名一生回答时, 其他学生的手依然举得高高的, 希望老师叫到自己, 根本没有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这样的课, 看似热闹, 实质学生根本无所得。

现象二:动手操作时, 老师说:“下面我们准备……”, 只见一部分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动”了;合作交流时, 还未听清要求便热热闹闹地开始了;讨论结束, 你的意见还是你的, 我的还是我的, 意见得不到修正和统一;在组际汇报时, 一些学生缺乏耐心或根本不听, 或着急地插嘴、抢着答……这些看似热闹的课堂, 却好像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 现在的课堂上, 学生的活动多了、讨论多了, 可仔细“听”的时间却少了。

一、多份耐心, 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天性好动, 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 不懂怎样去倾听。所以在孩子们上学第一天, 就要和他们约法三章, 向学生传递一种思想: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 让别人听是一种艺术。让学生从小就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去倾听他人的的说话。由于受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影响,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比较短,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一节课40分坐在一张小椅子上听, 对他们说是枯噪的、乏味的。因此, 老师要多点耐心, 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对他们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 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如课堂上, 要求学生做到:当老师讲课时, 停下手中的事, 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 眼睛注视着老师, 要听清老师的每一句话, 在头脑中想想老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将老师的语言译成自己的语言, 这才是真正做到会倾听。又如当同学发言时, 注意力要指向发言的同学, 静静地听完发言后再发言, 再补充, 不随便打断, 不嘲笑, 不起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 听的时候也可以训练他猜一猜:老师接下来会说些什么?同学接下来会说些什么?在听同学回答问题时, 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时, 可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许, 等等。当学生听有所得、听有所悟时, 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行动和言语, 如走到认真倾听的孩子面前, 伸出你的手送他一个大拇指, 夸夸他“你真棒!”“你有一双金耳朵!”当全班小朋友都在专注地听, 教师也可以说:“大家听得这么专注, 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忍不住赞一个。”动静结合多样化的表扬、正确适当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

二、关注细节, 引导学生专注地倾听

在数学课堂中, 细节上的关注, 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高高兴兴地倾听。我们常说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给学生一杯水, 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用知识的魅力感染学生;其次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吸引学生, 如当说到重点时, 语气可以抑扬顿挫些, 语言也可以幽默风趣些, 必要时还可以用表演者的神态加上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再次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抓住“引”的时机, 运用“导”的技巧, 才能生成精彩的课堂对话。如同样要求学生重复说话内容, 细节处理不当, 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有的教师一节课反复出现“请你再说一遍”、“大家重复说一次”这样的要求, 学生学习肯定是没有兴趣的, 他们会觉得学习很枯燥, 怎么总是在重复, 能力强的学生认为我会了, 怎么还说, 一点意思也没有, 便开始做小动作;能力弱的学生根本不会说, 也不想跟着说, 这样课堂上孩子的倾听习惯如何培养?如何落实?但教师如果在细节上稍作调整, 相信课堂就会呈现另一番情境。“金耳朵在哪里?”“老师刚才说的话, 谁听到了?请你说一说。”“瞧!×××同学刚才发言的时候, ×××听得可真认真, 他的小手放在桌上, 身体坐得直直的, 眼睛还看着×××同学, 有谁在向他学?老师就奖励他来说一次。”最后是捕捉细节, 及时提供帮助。对于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学生、不会倾听的学生, 老师要能及时捕捉到信息, 如走到他的座位边, 用手轻轻地点点课桌, 或是将他乱动的小手摆摆好, 或是轻轻地爱抚他一下, 然后指指发言的孩子, 这些细小的动作都可以及时帮助他们学会倾听。

三、学会等待, 为学生成功提供机会

学会等待, 意味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还意味着要善于给学生机会。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样齐。”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有不同的素质和成长背景。有的学生刚入学第一天就能按照教师要求, 做得非常好, 是个好孩子、乖孩子, 他们也是得到表扬最多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 学习是快乐的、积极的、幸福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 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不能约束自己, 也许每天上课你都要提醒他, 苦口婆心地教育他, 但效果却不大。那么教师不妨试试学会等待, 给他一个自我修正的空间和时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就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让我们用坦然平和的心态去等待生命的成长, 等待智慧的萌发, 等待心灵的转向。

8.课堂提问须“聚焦” 篇八

【关 键 词】 课堂提问;语文教学;聚焦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课堂上要抓准提问的“聚焦点”,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有效诱发学生思维和探究的欲望。

一、聚焦“学情”设计问题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问题。在上课前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设计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问题,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一去二三里》,这是学生刚接触的第一篇课文。首先要问学生的是:1. 你认识田字格吗?2. 知道插图跟课文有什么关系吗?田字格、插图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刚接触课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不能忽略掉。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对“田字格”暂不清楚其作用,对“插图”与课文之间的关系也是很模糊的。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考虑到这一点。虽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笔画名称、笔顺规则、书写顺序、识字方法都是本课的重点,但如果你在授课的过程中直接问学生:会写好这些生字吗?其效果就是学生学会写这些生字了,但很难保证能正确地在田字格里书写。阅读教学一半时间要读懂课文,一半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的插图是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如果课文插图学生都不明白的话,那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呢?

所以设计问题要关注“学情”,要摸清学生的原有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学生才能做到真正地理解课文,才能真正地牢固地掌握知识,才能有效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二、聚焦“文情”设计问题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部小的文学作品,每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都充满色彩,富有韵律的语言美,给学生启迪的思想美。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的问题要因文而异:有的适合帮助学生写作,有的适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有的适合帮助学生继续探究……等等。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的第一自然段:“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桅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桅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段话写翠鸟外形的可爱用了一个自然段,抓住身体的各部分特点把它的外形写得非常逼真。课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要学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段话。可设计的问题:“这段话怎样写出翠鸟的可爱?”这样一问,学生肯定会找出与平时不同的表达方法。我们平时观察一种动物按照的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即“从头到爪子”。而这段活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是从脚——头——背——腹——眼睛——嘴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并能很快地知道如果按照那样的观察顺序写下来的话,就会写成了翠鸟的标本,而不是活生生的翠鸟了。

所以,设计问题要关注“文情”。细读文本,努力发现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点”来设计课堂问题。这样就能充分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效,的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聚焦“题情”设计问题

每一篇课文都有课后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提示了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专家说,如果把一篇课文当作一处名胜的话,课后问题就是一个出色的导游,充分利用课后思考练习题来设计相关的问题,能很好地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一面五星红旗》的课后思考练习题二:“我们来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讨论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是以一面五星红旗为主线展开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如何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吸纳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有效生成和升华。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面包店老板对中国留学生改变了态度,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四、聚焦“编情”设计问题

人教版的教材编排中几乎每一单元都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单元的单元导读都为我们指出教学方向,即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到运用写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导读中:专题内容是“不懈的努力与成功”,学法要求是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要依据单元导读,设计的问题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考虑。如本单元的第二十七课《鱼游到了纸上》,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 一个星期天,为什么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就早已挤满了人?这个问题光到文本中去找没有答案,需要凭借文本提供的信息自己去猜测、推想鱼缸边为什么挤满了人,这就需要学生在重整信息后去理解。2. “我”挤进去看最初的想法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本文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3. 本文作者写了青年“看鱼”“画鱼”两部分,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领会青年的品质,揭示文章的主旨——体会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去感受、理解,还重整信息能力、解释能力。4. 如果这篇文章由你来写那位青年人,你会怎么写?这个问题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由他来写会怎样抓住青年的外貌、动作来写,给学生创新、创造、生长的能力。

所以设计问题要关注“编情”。我们要从每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中认真领会编者的意图,设计行之有效的问题来帮助提高学生的能力。

老师在认真领会语文课的教学方向下,设计的课堂问题要力求体现引导性和发展性原则,要给学生创造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从“学情、文情、题情、编情”等方面来考虑并设计问题,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课文重点难点,同时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顶峰。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 课堂提问艺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纪微. 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如何提高员工凝聚力下一篇:新版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