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课堂小组合作

2024-06-15

自主课堂小组合作(精选12篇)

1.自主课堂小组合作 篇一

《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阶段小结

南漳县东巩镇双坪初级中学课题组

自2015年5月立项以后,南漳县东巩镇双坪初级中学课题组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教研成员团结协作,勇于开拓进取,课题研究进展十分顺利,已初见成效。在教学应用中,凸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为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尽早结题竣工,现对课题研究作阶段性总结。

一、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1、自课题组成立以来,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及语文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全体教研组成员都把课题研究当作一份光荣的任务,把它当成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惧困难,不辞辛劳,热情始终饱满,行为始终专一,把课题理念,精神落实到备、教、改、辅等教学环节中,并且认真总结,积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研论文,为课题研究总体推进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通过课题研究实践的锤炼,每个教研成员基本实现由教学型教师到教研型的转变。

3、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课题启动时,每个教研成员都承担了各自的研究项目,有明确的分工。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帮助支持,交流经验,借鉴好的方法,遇到难题集体讨论,想办法加以解决,团队优势明显。

二、第一阶段工作进展(一)广泛宣传发动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校本课题,课题启动时,首先向全校师生公布这一信息,让全体师生人人知晓,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二)审定教研组成员

结合本课题师资状况,反复研究,选定了9名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实施主要研究工作。其成员具备较高的基本素养,有进取心和事业心,敬业精神强,为教研成员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明确责任

本课题研究组组长为陈正权校长,负责教研的领导组织、技术指导工作,对各成员也分配了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子课题,明确其任务和目标,规定了任务完成的期限。

(四)研究过程

我们在启动课题研究时,决定2015年5月—12月为课题准备阶段。

1、学习课题文件,把握课题理念、精神,课题组长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2、落实课题精神的具体方法、形式的确定,以及怎样在备、教、改、辅中实行。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员的确定、分工。

4、制定《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5、釆取听讲座、对教案作业定期检查、举办教研课、示范课、经验交流、论文的评选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6、通过专题学习,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和改进,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备、教、改形成了符合课题要求的基本模式,师生在课堂中的双边活动呈现互动。学生初步具备适应小组合作的方式,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技能。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研组成员大多是教学一线教师,缺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课题研究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2、小组合作与课堂中的实施环节的有效性有待深入研究。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任务,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以上问题须在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着力解决。

2.自主课堂小组合作 篇二

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 一词首先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 (Lewin) 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韩淑萍, 2009) 。70年代以来,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被引入教育领域, 并逐渐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问题的手段之一。国内外学者对行动研究的定义或看法均有所不同, 但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还是得到广泛认可, 即行动研究强调研究与行动的合一, 它是教师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或变革教学现状而采取某种新措施 (文秋芳, 2011) , 其主导思想是引导教师成为研究者, 通过观察和反思, 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加以解决, 增强教学效果 (郭颖, 2011) 。

行动研究具有当下性、参与性、真实性、反思性与应用性五个典型特点 (文秋芳、韩少杰, 2011) 。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教师在当时当地教授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实践,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并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 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 具有广泛的参与性;研究的环境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为教师教授的班级。在研究过程中, 教师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发现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 制订计划, 实施方案加以解决。行动研究的结果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 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Burns, 2011) (如图1所示) 。

我以自己所授课班级为对象, 尝试运用行动研究理论开展高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实践, 重点研究教学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 旨在探索更加适合高职学生听力课堂的教学模式, 探讨行动研究对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 行动研究在高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背景:本次研究是以《商务听力1》课程为基础于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进行的, 该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技术课, 本学期进行TC课 (核心技术课程) 试点工作, 每周一次课 (周二下午5—6节) 计2学时;研究对象为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1022611班共31名学生, 使用冶金出版社《商务英语听说》第三册。

研究时间:2011年9月初至2012年1月初。

研究工具:课堂观察、学生访谈、教师访谈、问卷调查、教师日志。

由于是首次给1022611班学生授课, 对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知识接受能力不甚了解, 因此在本学期前三分之一学时 (1—6周) 内采用传统式的听力训练方式, 即教师选择听力材料, 控制听力进度, 注意播放录音材料的次数。在六周教学时间内, 教师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逐渐了解1022611班学生的基本特点及听力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2.1 最初的观察

在前六周的教学中, 我采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方式, 即使用录放设备在语音室播放听力材料, 学生边听边做练习, 我公布练习题答案, 并做一些讲解及听力技巧点击。我观察到, 课堂上仅有几个学生能在听力练习过程中与老师互动,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 大部分学生则在睡觉、玩手机、说话或看别的书籍, 几乎参与不到课堂练习中。另外, 由于授课时间为下午1∶30—3∶10时间段, 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烦躁或疲倦的感觉, 精神较差, 注意力很难集中。我在检查完学生教材上的听力练习后发现, 很多学生的书本是空白的, 没有记录任何课堂笔记, 也没有进行任何听力练习, 白白浪费9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另外, 在进行听力练习前的知识导入阶段, 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和进行的听力练习内容非常陌生, 根本没有进行任何课前预习和相关知识的准备工作。

2.2 最初的反思

通过前期的课堂观察, 我对1022611班一些学生及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 并且设计了课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发现本班学生的一些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

2.2.1 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本班生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经过了高考, 由学校录取, 虽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 但知识薄弱, 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 大多数只在初中阶段学过几年英语, 英语基础非常差, 对英语不感兴趣。此外, 学生中有一半左右来自郊区, 英语水平与城区学生相差甚远, 个别孩子还存在自卑心理。不同层次的生源造成了学生听力水平参差不齐, 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但在“听”的能力上, 普遍存在以下语言障碍: (一) 语音基础知识缺乏。自身发音不标准, 辨音能力、弱读、同化、省音及连读能力差, 不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或难以对所听语言现象做出正确快速的反应。 (二) 词汇量匮乏。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是难以正确理解听力内容的。 (三) 语法基础薄弱。作为一门外语, 英语不同于我们的母语, 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 就难以看懂句子结构, 更无法理解句意, 尤其是结构较复杂的长句。

2.2.2 学生对听力学习不感兴趣, 心理上有抵触。

1022611班学生多为十八九岁的年轻人, 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就是喜欢标新立异、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而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听不懂也不感兴趣, 课堂提问时又担心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丢脸, 过度焦虑, 注意力难以集中, 影响听力理解。久而久之, 对听力课产生了畏惧心理, 讨厌听力。这种厌烦心理、焦虑心态和羞怯感受对高职学生的听力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另外, 他们更喜欢一些新奇、流行的事物, 喜欢一些视觉上的刺激。但是, 他们的兴趣爱好又极易变化, 对某项事物的关注时间较短, 注意力不持久, 自控能力较差。这些特点就使得他们在听力课堂上容易对教材上枯燥的听力内容产生反感, 仅进行20分钟的听力练习, 他们就会思想开小差, 听力学习效果较差。

2.2.3 学优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

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性, 1022611班学生也不例外。在前六周的传统听力课堂模式中,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的学习是在我的安排下进行的, 包括学习内容、听力材料播放的次数和速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默默地、被动地听, 而不能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 因此就产生了学优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 作为语音室主控台的操作者, 我要控制听力材料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 无法走下台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加上学生对这种枯燥无聊的听力教学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导致学生在教室里睡觉、吃零食、玩手机或聊天的比比皆是, 课堂效率极低。

3. 行动干预

为了改变听力教学现状, 我设计了行动研究的干预方案, 并在学期的后十二周进行实施。

3.1 行动设计与实施

3.1.1 小组合作式自主听力课堂学习模式。

我经过前期观察并根据小测试的成绩将全班分为5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弱的学生。由于选用的教材配有听力录音的MP3光盘, 学生可以自己操作电脑使用MP3光盘自主进行听力练习,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控制听力材料播放的速度和次数, 等等。在进行前期的知识导入后, 将会给学生布置要完成的听力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听力练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后, 可以给予基础较差的同学一些帮助,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听力任务。

3.1.2“听、说”结合, 以“说”为导入进行“听力”练习。

在听力练习前的知识导入阶段, 我不再单纯地进行背景知识介绍或词汇讲解, 而是根据听力练习的内容设计了一些相关的讨论话题, 如在“接打电话”任务中, 我让学生讨论:“What shouldyou pay attention to when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phone call inEnglish?” (如果你要用英语打电话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进行讨论, 将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英语句型、词汇等进行整理并记录, 然后选派小组代表在班里回答, 我对答案进行总结和点评并给每个小组及代表评分。

3.1.3 设计形式多样的听力练习资料。

我在课堂教学中, 尝试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音频和视频听力材料结合在一起, 努力给学生创造较为逼真的语言环境。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 选择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 设计“听歌写歌词”的课堂活动, 将一些适合学生听力水平的歌词设计成听写填空题;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英文视频资料 (多为新闻报道、影视动画、语言学习节目等) , 通过观看5分钟左右的简短视频, 学生回答我设计的一些情节问题或语言问题。

3.1.4 发放《项目任务书》, 做到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 我编写并印制了课程《项目任务书》, 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 (查找相关工作任务中涉及的英语词汇、句型和相关工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 课后复习 (总结归纳学习的英语词汇、句型和相关工作技巧并试做商务听力试题库中试题, 归纳本任务中常考的知识点和语言点) 。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在课下互相讨论, 共同完成。定期批阅, 了解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

3.2 观察与发现

在采用小组合作式自主听力学习模式后, 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如下。

3.2.1 教师角色进行转变。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不再是操控听力设备的“按键人”, 而是整个听力课堂的监控者、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引入自主听力环节后, 我首先给出本次课堂的听力任务、练习时间和学习目标, 在明确任务要求后, 学生可以自己操作机器, 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速度及播放次数。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 如果在规定练习时间内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后, 就可以在电脑听力资料库中选择其他听力材料加强练习;听力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播放听力材料, 在小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稳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这种自主听力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听力训练, 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且照顾了听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在教室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记录下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听力练习中的难点, 并对听力练习中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 每个学生都能在我的监控指导下高效地、主动地学习。很多时候, 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听力任务取得较好的小组排名, 课间十分钟都不舍得离开座位, 与前六周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相比, 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此外, 我在学生进行完听力练习后,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总结, 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解答和听力技巧点击, 使得“教”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3.2.2 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 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听力学习模式, 认为是一种创新, 大大提高了自己对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期末进行的课程问卷调查中, 65.6%的学生表示在实行小组合作自主听力学习模式后, 自己对听力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很多。64.8%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在听力练习中起的作用挺大, 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带动大家的学习气氛。O’Malley和Charmot (1990) 在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出, 要将社会/情感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外语, 包括语言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 以及学习者在学习中控制自己的情绪, 消除不安或焦虑等。这种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使得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互相交流经验, 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 不仅提高了每个小组成员的听力水平, 而且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另外, 我设计了一些课堂活动, 如听力练习前的口头warming-up activity (热身活动) , 听歌写歌词, 观看英文视频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锻炼了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和总结能力, 也让他们学到了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差异。

3.3 反思

在本轮行动研究中, 我共进行了课程问卷调查两次, 收集并批阅学生《项目任务书》共四次, 对一些师生进行了访谈, 并在第十八周进行期末听力测试。在课堂观测中, 我发现与原来的听力教学相比, 实施行动方案后, 学生对听力课程的兴趣显著提高, 几乎所有人都能积极参与听力练习和课堂活动, 杜绝了睡觉、吃零食、玩手机或聊天等现象。小组合作式自主听力的学习模式不仅使每位学生都成为了独立学习的主人, 而且在合作式的小组讨论中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还实现了教师在听力学习中及时给予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解惑的目的。

从期末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看, 学生对小组合作式自主听力的学习模式比较赞同, 96.6%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激发了他们练习听力的兴趣。根据我的观察和学生期末听力测验结果, 大部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写能力、答题正确率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4. 结语

本次行动研究极大地改变了听力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效果, 使师生都受益良多。学生的学习受到积极影响, 我也改变了自己在课堂的角色, 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更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这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自我反思, 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并制订计划、实施措施的教学研究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都是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 不仅能够增强教学效果, 还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的问题, 使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 教师也会在这一实践和摸索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教学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教师激发热情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是一个大舞台, 学生应该是舞台上的主角, 而作为导演的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在知识的殿堂中取得更多、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韩淑萍.行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教育报, 2009-4-24, (第5版) .

[2]文秋芳.《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评介[J].中国外语教育, 2011, VOL4, (3) :59-63.

[3]郭颖.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行动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VOL30, (6) :141-142.

[4]文秋芳, 韩少杰.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5]Burns, Anne.Doing 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2011.

3.自主课堂小组合作 篇三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87-0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合作学习也逐渐走入我国初高中课堂。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交流互助共同完成任务这一学习模式。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合理设计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内容

随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逐渐被我国初高中课堂教学所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然而大部分教师在运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一些教师在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过于生搬硬套,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应进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运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前,首先要对于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该内容是否适合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如果该内容适合运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那么教师就应该依据教材合理设计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二中《Unit 3 Amazing People》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看文章标题,猜猜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阅读第一段,归纳其段意,并找出用来修饰Howard Carter的关键词。预习第一段后,预测文章剩余部分所讲述的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划分,归纳出每一部分的大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文章中寻找相应的答案。

二、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

高中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而语言类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语言类学科更为交互性,更为注重语境的建立。同样,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学氛围也是关键。因此,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要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英语课堂氛围。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合作学习教学而言,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时可以多引入一些教学情境,将教学知识与情境相结合,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中《Unit 1 School life》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reading部分的讲解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Suppose you have a chance to interview Wei Hua. Apart from the things you have been told, what other information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her life and study in the UK?”“Suppose you are asked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schools in the UK and in China. What kinds of differences will be dealt with in your article?”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

三、引入课堂讨论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师教这一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学,这种错误的教学模式就导致了教与学的脱节,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合作学习模式则很好地克服了这一问题,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而言,最为有效地方式就是采取课堂讨论以及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而言,课堂互动水平更是直接影响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合作学习的本质就在于讨论与交流,其优势就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助性学习过程。

四、丰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许多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枯燥无味。这些都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都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应当尽可能地丰富合作学习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語教材必修四中《Unit 2 Sports Events》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一种体育项目进行现场解说,再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材必修四中《Unit 1 Advertising》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任务分工,收集相应的资料,设计一条广告语。

总之,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地激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林昭.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教育导刊》,

2006年第5期.

[2] 韩丽.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功(教

育)》,2012年第18期.

[3] 殷隽卉.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之我见.《教育教学论坛》,

4.自主学习模式下小组合作阶段小结 篇四

《自主学习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花庄中学课题组

《自主学习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自2011年6月立项以后,我们花庄中学课题研究组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教研成员团结协作,勇于开拓进取,课题研究进展十分顺利,已初见成效。在教学应用中,凸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为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尽早结题竣工,现对课题研究作阶段性总结。

一、教研者的基本现状

1、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全体教研组成员都把课题研究当作一份光荣的任务,把它当成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惧困难,不辞辛劳,热情始终饱满,行为始终专一,把课题理念,精神落实到备、教、改、辅等教学环节中,并且认真总结,积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研论文,为课题研究总体推进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通过课题研究实践的锤炼,每个教研成员基本实现由教学型教师到教研型的转变。

3、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课题启动时,每个教研成员都承担了各自的研究项目,有明确的分工。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帮助支持,交流经验,借鉴好的方法,遇到难题集体讨论,想办法加以解决,团队优势明显。

二、教研进展情况

(一)课题公布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校本课题,课题启动时,首先向全校师生公布这一信息,让全体师生人人知晓,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二)审定教研组成员

结合本课题师资状况,反复研究,选定了15名教师为教研组成员,实施主要研究工作。其成员具备较高的基本素养,有进取心和事业心,敬业精神强,为教研成员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明确责任

本课题研究组组长为张勇校长,负责教研的领导组织、技术指导工作,对各校成员也分配了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子课题,明确其任务和目标,规定了任务完成的期限,实行了奖励措施。

(四)研究过程

我们在启动课题研究时,决定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了主攻目标以及实施方法和措施,现基本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

第一阶段:

1、学习课题文件,把握课题理念、精神,课题组长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2、落实课题精神的具体方法、形式的确定,以及怎样在备、教、改、辅中实行。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员的确定、分工。

第二阶段:

1、怎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

第三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中师与生的关系的界定。

2、小组合作学习应坚持的原则。

第四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行为心理分析。

2、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五个阶段:

1、县教研室领导对教研组进行理论讲座。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教学的评价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理论依据。

第六阶段:

1、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性研究。

2、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3、《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在实施这六个阶段的教研过程中,采取听讲座、对教案作业定期检查、举办教研课、示范课、经验交流、论文的评选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了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和改进,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教师的备、教、改形成了符合课题要求的基本模式,师生在课堂中的双边活动呈现互动。

3、学生初步具备适应小组合作的方式,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技能。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研组成员大多是教学一线教师,缺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课题研究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2、教师频繁异动,导致课题研究的连贯性不强,研究易出断层或波折。

3、小组合作与课堂中的实施环节的有效性有待深入研究。

4、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任务,易发生短期行为。

5.自主课堂小组合作 篇五

大连格致新校 李娜

摘要: 在英语中考中,阅读题占了很大的比例,同时在中学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同时更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书面信息,并从阅读中享受到乐趣。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加强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在课堂中创设一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一边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关键字: 阅读教学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一、研究的背景

不管在任何省市的中考中,英语阅读题都占着最大的比重,也是学生们丢分最多的项目,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教师的教学能够在学生的考试中得到分数的有力应证,正是我们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级毕业时应达成的阅读目标是: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够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理解段落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根据课标的以上要求,靠在学校的上学时间,根本完不成相应的阅读量,必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通过课堂的指导、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养成相应的阅读能力,开展对应的阅读活动。

目前,大连市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阅读内容不感兴趣,阅读课上仍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笔记为主,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缺少读和体味的过程,学生不能够真正的参与课堂教学中,因此大多数学生会失去课内阅读实践的机会,同时没有有效的课后监督、激励手段,学生也缺乏“自我发起”的课后阅读动力,根据这一情况,在我校在自己的英语课堂上开展了英语课堂小组合作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努力创设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交流阅读体验。让学生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展示、读有个性、读有体会,读有收获,从而养成一种能力,能够使学生在英语中考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小组合作自主阅读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是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的,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而获奖励。

因此小组合作阅读模式在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定充分的体现“自主性学习”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learning to be

(二)小组合作阅读模式的具体步骤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对应的三个小组,并对每个组员进行编号。每次小组活动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每位同学按照顺序轮流领不同的任务。

2.小组分工项目

朗读、改编对话、改编情景剧;文章理解问题;文章的知识点;文章优美的句子翻译、运用;根据文章进行写作训练有仿写、缩写、续写、剧本改编。例如,当我们在八年级上第九模块Animal的时候就辩论过Which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 or live in the wild ? 以 Living in the zoo is better than living in the wild.为主题展开辩论。把认为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和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wild.的学生分成两队,请学生内部讨论,写出支持本队观点的依据(pro’s),以及反驳对方的理由(con’s)。每队推举四位学生代表作为辩手,教师根据以上内容在放学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并介绍辩论流程:在第二天的课前展示就根据任务来完成。

(1)Construction(立论:陈述本队观点,由一辩张家源、张馨元完成):(2)Rebuttal(反驳:反驳对方观点及补充支持己方的观点,由二辩刘梦媛、赵芯媛完成);

(3)Response(质辩:双方对对方提问,由三辩朱恒宇、史睿向对方一辩、二辩、四辩提问);

(4)Summary(结辩;总结己方观点阐述最后立场由王忠锐、张乃鑫完成)又如在语句欣赏中学生的小组活动是这样呈现的。

Have barely enough money 几乎没有足够的钱For light 照明Keep fit 保持健康Get the better of him 把他制服了Disguise himself in 用……把自己伪装起来

•1.It was a good place for rich white people but hard work for the black men who dug out the gold in the mines(矿井)a mile below the ground.3.上课流程

在上课的前一天,由各小组长到老师那里领取每小组的课堂任务,然后再将其分配给各个组员。

在个人展示环节之后,每个小组各给5分钟时间,小组间协调各自的任务内容,然后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展示,在展示的环节中各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可以质疑、可以提问、可以回答、可以纠错、可以示范,通过参与活动为本组赢得比分。

4.小组评价

1)朗读环节,读错一次扣一分,朗读流利、连读、弱读准确语音语调把握准确奖励3分

2)改编对话、改编情景剧合理,表演自然奖励3分 ;基本完成任务得1分

3)文章理解问题,提出基本的when ,where , what , who , why , how 的问题,如果能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个问题奖励1分,基本完成任务得1分。回答对基础问题得1分,回答对深层次问题一次得2分。组间、组内活动充分,启发学生思维,有交流和生成的活动奖励3分。

4)知识点整理,抓住文章的重点语法项目,讲解清楚并能够给出合理的示范和运用,并配有相应的习题奖励3分,其他组员补充一个知识点奖励1分。

5)优美句子的翻译地道,而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奖励2分。

6)写作内容丰富、语法、人称、词汇运用没有错误奖励5分,其他组成员纠错一处奖励1分。

三、英语小组自主阅读模式的预期效果

6.自主课堂小组合作 篇六

兴义中学 秦宗美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本期采取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使得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而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传统的分组学习,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的散乱,学生参与的了平衡等,致使合作学习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始终是优等生唱“主角”,后进生做“配角”,主角争相发言,风采尽展,配角只能随声附和,有的甚至“搭乘便车”,被动学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受“应试”大气候的影响,很多学校衡量好学生的尺度就是分数考得高,优等生永远受到正面激励,而一批学习成绩较后的学生却被早早淘汰出局,饱尝被人冷落的滋味,自尊、自信心严重受挫,个体分数评价对孩子心理的负面影响太大,绝大多数学生从中得到的不是肯定,而是巨大的压力,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学生的分数,常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不顾学生实际,过高要求学生。家长期望值过高,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畏惧感,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性格,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障碍。

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进行进行学习,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实践领域曾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问题而开展过学法指导的教育实验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大量介绍国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开始重视对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不少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各种新的学习方式相继出现。但是,由于考试机制并没有发生变化,多数学校仍然用个体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由于在学生评价方面没有体现合作精神,势必影响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导致合作学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这一优势上难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过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合而不作” p“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1.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

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的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4.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因而要重视和加强班级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小组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每一位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要对学校制定的“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小组建设规范条例”认真进行学习和研究,严格按照“规范条例”搞好班级小组建设。

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主体性学习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3、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划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一个学习小组就是全班的缩影。班主任在深入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并弄清他们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的.基础上,根据平日观察、考试成绩,以及其他课任教师的意见,将班内学生均分为优、良、中、差四类,从每类中选一个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由“优”生任组长,与“差”生同位;由“良”生任副组长,与“中”生同位。为了让组内的成员合作顺利,教师在分组时不是单凭自己的考虑去指定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而是首先让“差”生选择“优”生,征得被选择“优”生同意后,才将他们划分到同一小组内。不仅如此,为了方便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相邻的两个小组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组成一个8人的大组。一学年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学习小组。分组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各成员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各合作小组在总体水平上又基本一致。“组内异质”为小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建立好学习小组后,还要对学习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的分工,并对小组中的四位成员进行如下冠名:如优秀生是“领头大雁”,担任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收发作业、指导差生;良好生是“后起之秀”。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讨论记录、小组纪律、指导中等生;中等生是“希望之星”,是小组讨论的“第二发言人”;差生是“可畏后生”,是小组讨论的“首席发言人”。每一位成员分担小组不同的责任,使其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各司共职、各尽所能、共同提高。

(二)小组建设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优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2、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为原则,以质疑问难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轻松、愉快、接纳、宽容的课堂气氛。小组间的成员应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达到预定学习目标。

(三)合作学习的要求

1、每个人都有责任保证自己小组所有成员掌握应掌握的学习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向小组成员求助,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3、合作学习在听取和比较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时,要集思广益,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和积极的辩论者。

4、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话题。

5、乐于担任的角色。

每一位教师在第一阶段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探索自己自主、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特点,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本阶段中,实验组组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并且将从中选出部分优秀教师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交流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及时释疑解惑,推进课堂教学学科特色模式的顺利进行。

7.对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课例思考 篇七

这是一节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课。

1.教学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中的第一部分《地壳的物质组成》。

2.教学目标

(1) 理解矿物的基本含义, 知道自然界中矿物的存在形式。

(2) 熟悉各种矿物标本并能根据不同的物理特性区别不同的矿物。

(3) 知道岩石的含义, 理解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4) 搜集三大类岩石物理特性的资料并交流, 分析如何用肉眼区别三大类岩石。

(5) 搜集三大类岩石的标本, 对比分析他们的区别, 并能说出其中的矿物质。

3.教学用具

提供一部分矿物和岩石标本。开通校园网, 提供一些可供帮助的网站, 例如:http://www.wdcgeo.net/ (中国地质数据中心) ;http://www.cbe21.com/subject/geography (中基网—地理) ;http://www.hnfms.com.cn/dili/ (中学地理教学网等) 。

4.教学时间

一节课。

5.学生表现

因为学习方式和学习地点有别于一般的课堂教学, 学生们都非常兴奋也很踊跃。但在这节课中, 不同学生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1) 有的学生未研究书本内容, 直接去校园盲目地寻找。

(2) 有的学生只是看了看书, 没有利用我们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

(3) 有的学生所在小组其他成员都在讨论、研究、寻找, 而他只在那里坐等。

(4) 有的学生未能和小组其他同学合作、探讨, 无论是研究教材还是寻找标本都是独自一人完成。

(5) 个别学生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 溜到其他地方玩。

(6) 个别小组只进行了教材学习, 未能有时间寻找到有效的岩石标本。

(7) 有的学生在寻找点上做了记号, 并详细记录了用途。

(8) 有的学生首先研究了教材然后利用互联网寻找有用资料, 并作了记录, 在校园里寻找到岩石, 认真比对, 最后形成总结材料。

一节课下来, 从学生的反应和我的观察来看,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相当低的, 许多学生基本上没有完成课前的学习要求与目标。客观上看来,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 但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去做时, 却产生了与预料相背离的后果。回顾这节课的整个过程, 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若我的教学要求更明确一些, 学生也许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性就强些。比如:要求学生首先要理解矿物和岩石的基本概念, 然后在活动中对比书本知识, 把找到的石块进行认真分析, 并得出结论, 最后各小组写成一个校园岩石种类及所含矿物调查分析报告。

2.若我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 注意到各学习小组的特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整体功能也许发挥得更好些。原来我只是将班级的自然组定为学习小组, 有的小组中班委偏多, 有的小组中男生偏多, 有的小组中成绩优秀的偏多, 有的小组调皮的偏多, 结果造成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严重不平衡。

3.若我在学习过程中多些巡视与建议, 也许可以使许多学生将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课堂”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地对一些学习情况进行恰当地评价与指导, 也许可以使学生们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4.学生中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当脱离了老师的视线, 有些学生就追逐打闹, 完全将学习任务抛到一边。这说明了这些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缺乏制约力, 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凝聚力, 组员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5.学生明显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习惯了接受式课堂教学方式, 离开了教室这一传统的教学空间, 有些手足无措, 没了主见, 不知该做些什么, 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有些学生习惯了老师布置明确的任务然后去执行, 在一个开放的时空里便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坐等、观望的情况较多。

6.学生中存在明显的学习能力欠缺的情况, 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如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 不能抓住重点与要点。比如很多学生找的石块没有注意区别类型, 虽然数量很多, 但都是一种类型———石灰岩, 而且也没能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它的组成;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源, 只是凭主观想象去找一些矿石等;有些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不够, 不能合理有效地将学习内容与结论表达出来, 基本上找到了一些书本上知识要点, 也找到了很多矿石, 却不能很好地分析各种矿石类型及组成。

7.一些学生缺乏明显的团队合作意识。要真正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除了正确理解教材之外, 还应利用好所提供的各种资源, 特别是在利用资源时, 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就要求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分工、合作与整合, 最后再加以总结归纳。事实上小组内的分工不够明确, 各成员在执行时常偏离自己的任务,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明显地存在组内交流不够, 各行其是, 最后各成员只是将自己的学习结果罗列出来, 没有整合, 缺乏系统性的情况。

当然,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值得肯定与发扬的方面, 如:

1.学生开始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很高, 在遇到具体问题之前总是跃跃欲试, 只是在碰到障碍之后, 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这就意味着这种学习方式还是具有生命力的。

2.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得比较充分, 有些平时学习成绩一般, 课堂表现毫不起眼的学生, 在小组活动中显示出独特的能力:如自己动手查阅资料, 与其他同学很好地配合, 能主动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能将学习活动后的成果用恰当的语言组织起来形成学习报告。

3.有些平时内向、缺乏与人交流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锻炼。那些原先内向的学生, 是由于长久得不到锻炼, 缺乏表现机会导致的。而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 每个人的活动都是整个小组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个人的学习结果都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

8.“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之探究 篇八

一、小组的建立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至6人。依据学习基础,4人分组按照每组有两名优等生、一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编排,6人分组按照每组有两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编排。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了一名副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组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三、用心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比如:第一,学习重难点或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学生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这时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完成教学环节;第二,进行类比学习时,同类型的课例,老师完全可以“授之以渔”;第三,解答开放性问题或是意见有分歧时,在能求异、能争议、能共存、能综合的问题上进行小组合作;第四,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时,可以开展互教、互学、互助、互检、互评、互测,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第五,进行分角色朗读赏析时,通过不同学生的扮演读、轮读达到互相启迪、感悟升华的作用;第六,进行拓展训练时,能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在一定的创新思维的空间和评价标准的指引下,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但是切忌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和处处小组合作。

(二)适时调整、指导小组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往往会出现参与性不强、优生唱主场等问题,那么这时就需要老师从旁帮助和有效指导。第一,纠偏,引导小组成员回到讨论的主题上来。第二,消除误解,需要对小组进行巡视,防止小组在讨论重点上步入误区。第三,防止冷场,指导合作技巧,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第四,引导互帮互助,共同进退,优生要主动让出话语权。第五,关注消极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表达完整,从而自主自愿加入到小组合作中来。

四、多种形式进行科学评价

(一)学生自评

自评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便于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从组长就开始,每个同学都纷纷深刻的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让同学们互帮互比,团结一心,个别同学也能管好自己。

(二)小组互评

各组之间、每组成员之间,在自评以后,进行互评。办理每周一次开展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各个组长根据参与度、投入度、精彩呈现等方面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之后,代表小组给其他小组打一个分数,然后将评价结果汇总到班长那里。班长在结合班干部对各组一周表现打分,综合评出一个最佳学习小组,并将本周最佳小组进行公开表扬。小组互评结果可以累计,作为期末评优的依据。这样可以让小组和小组之间产生良好的竞争,而且小组的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评价标准,可以及时知道自身的不足,随时改进。

(三)教师评价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任务的驱动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更是学生课堂绩效的权威评判者。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走向。我们可以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要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课堂上依据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将展示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进行。个人展示那些基础性、较容易的知识点,采用抢答和点名两种方式,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不光给所在小组记分,而且要对该学生进行表扬。老师点名的时候可以根据问题来选择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借机进行鼓励,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从而增加了學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四)班级评价

每周对小组在一周内的成绩进行汇总,评出小组的等级,让每个小组都能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并根据小组的成绩采取不同方式的奖励和响应的惩罚,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绩在乎起来,这样才会使小组的成员有动力。而且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时常更新。

9.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心得 篇九

崔燕霞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从七年级开始,我们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当前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合作、的积极性,好、中、差的学生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培养他们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小组合作不但体现在课堂上,还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这个课题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分成四人小组,选出小组长并确立其主导地位。

要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的功能,分好学习小组是大前提。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它建构得是否科学,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

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再合理分小组。以我所任教的班级309班为例,全班学生56人,可分为14个小组,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组的成员学习能力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而且各组之间总体的成绩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补互助。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我遵照民主选举的原则,由学习小组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赋予小组长职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因为组长是一个课堂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带头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更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所以小组长是整个小组的核心人物。这一“带头人”要在纪律和学习上起到榜样的作用,在课堂讨论起主导作用,引导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在课堂上倾听、发言、质疑,掌握小组成员学习的进程,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14位组长就由两个科代表督促检查,这样一层一层地进行管理,那么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情绪都会调动起来,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古文的学习一定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小组长先组织组员通过“读”预习课文,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让 每位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有的组员在书上圈点勾画,凭借工具书注上字音、词义,用“~~~”画出疑难词句,还要有简短的批注;有的成员要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理解。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课堂学习时间时组织小组讨论:组长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重点字的解释,提出难记的字互相帮助解决,切磋琢磨,互相联合,共同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的互动中,通过组内质疑、探索、练习,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能力和观点,小组长就是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出来。

二、指导合作技巧,缩短小组间的优劣差距

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学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能让能力较差的同学有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并能在合作中抒发自己的见解,并从好学生中获得正确的见解。

例如我上的那节作文教学公开课《妙笔生花之美化语言技巧》,课前,我要求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各成员认真思考,独立完成“自主预习”部分:阅读《周报》,用自己的话归纳美化语言的方法。各小组同学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方法:选择用一些好词句、善用比喻拟人多种修辞手法等等。写好后,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每个小组的每位同学都进行10分钟的片断作文写作,再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用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体现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杜绝了差的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优生包办差生学习任务的弄虚作假行为。各小组讨论后,由小组选出代表性的作品,再由同学展示。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老师要为学生创设均等成功的机会。由于每个小组的构成大体相同,因而学生无论在哪一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那么都会有成功的机会。所以当其中一篇文章由班上最差的一名同学流利地读出他的文章时,我就知道,小组合作成功了。

三、要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能积极回答比较难的问题时,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 2 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应该让小组长组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评价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在课堂中大力推行,但是,有些问题还是要值得我们注意的。首先,要力戒合作学习中的“假”与“浮”。在课堂上,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立刻会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课堂热热闹闹、课后风过树梢”,这种教学场面,实则杂乱无章。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有些学生还趁机扯谈其他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所以我们要注意课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为活动而活动。如果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缺乏实质性参与,那么合作学习的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了。这时,教师就要很好地驾驭课堂,不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其次,要注意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避免走过场。如《变色龙》教学中,一教师在这节课中设计的小组合作内容太多(讨论人物的外貌描写、狗的描写、文章的分段等),反而不能一一落实,重点也没有突出,所以致使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学生毫无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 3 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这是一个新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完善,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优势,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0.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十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实施时有的老师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准确把握好六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定时间举行学习方式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操作策略等,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进行评优树先,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时,要做到心平气和,能够学会反思并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三、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是基础。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自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学生在学习时,当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才有价值,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教师引导解决。

五、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的目标都是由教师锁定的,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在高标准下束手无策。所以,目标让学生自己来锁定,学生合作的情绪会更加高涨,效率会更高。在目标锁定时,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确定目标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合作的时候,都有符合他们自己能力水平和理想的目标。

六、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11.自主课堂小组合作 篇十一

关键词:个体学习;布置任务;综合素质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鉴于此,我尝试在自己所教的班级里组建了自主学习小组,并对小组的合作学习作出了探索性的指导。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探索。

一、小组成员个体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不是小组成员学习的目的,只是成员间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如果老师一提出问题、自己学习中一遇到问题就马上拿来讨论研究,那么,组建学习小组就是在搞形式主义。只有当小组成员个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或是遇到重难点问题,才可以启动合作学习的模式。反之,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完全没有必要再浪费其他成员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货真价实的合作学习,故而,在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老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个体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合理巧妙地布置学习任务,能使学生有的放矢,激发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1.学生在自主学习前,必须知晓学习任务,但具体该怎样布置学习任务,是要认真准备一番的

以我所带的班级为例:先前,我只是告诉学生预习课文了事,至于怎么预习,花多长时间预习,怎样检查预习成果,一概没有告诉学生,布置任务过于粗略简单,学生对具体预习任务一概不知,预习得一头雾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每次安排预习任务时我都在黑板上列出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以及相关问题,学生有的放矢,欣然而为,学习小组之间也讨论得轰轰烈烈,每次上课的时候,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都完成得较好,一时间老师自鸣得意,学生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时间长了,这种预习方法的局限性也就暴露出来了——无非是把课后作业前置而已,学生是带着问题来读课文找答案,在阅读课文之前他的视野的宽度、思维的深度都已经受到所谓预习任务的限制,而不是在精读课文之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习课文完全就等同于做现代文阅读理解,削弱了读书的作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质的提升,课堂小组讨论也变成了“课堂乱哄哄,课下一场空”。鉴于此,我不再对预习课文作特别的提示,以免我的个人见解在预习之初影响学生的主观感受,而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可以在组内交流彼此的“第一感受”以及发现的问题,接着,我针对课文文体、高考考点、学习重难点等方面作出提示,并提出若干问题,要求他们再读课文,去解决问题,而后要求他们再深入课文,质疑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设置问题和参考答案。比如:预习《一个文官的死》这篇课文时,自主学习后期除了提出若干问题之外,我告诉学生,高考时小说的考点一般有人物、环境、情节、主题四个,而后要求学生就自认为这篇课文高考会考的那几方面设题,同时要在小组成员的协助下拟好参考答案,以备讲课之用。

2.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要开展小组内合作学习活动,解决疑惑,巩固和强化自主学习成果

这个时候,小组内的成员要就彼此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探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尤其是学优生,更要义不容辞地帮扶学差生。对于经过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组长汇总,交到语文科代表那里,再由科代表把问题交给其他小组讨论解决,最后班级小组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科代表汇总到老师那里,由老师去粗取精后在课堂上解决。

3.适时布置开放性作业

一直以来,语文学科的作业,要么是课后练习题,要么是《高考模拟》之类的训练题,老套死板的程序化练习激不起学生的半点兴趣,说到底,这样的练习有些过于突出考试的作用,至于语文教育中应有的情趣审美、陶冶情操之类则被抛弃的无影无踪,把语文和生活彻底剥离。故而,老师要在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比如:在我的班级里,我让每个小组成员利用平时放假时间走上街头,记下一些经典的广告词、警示语、店铺名称等,在归校后,全部汇总到各组长那里。之后,再定期把各小组搜集的内容进行评比,然后全班传抄精华部分,并背诵待用。我还让各小组通过耳闻目睹等方式搜集每周时事要闻,并让他们把相似内容和性质的时事要闻进行整理归类,然后结合由我或者小组列出的若干话题,进行作文片段训练,之后则由各组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完成批阅、推荐的任务,再由全班同学在作文课上对这些被推荐的文段进行评比、修改、并打分。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并非唯一方式。教师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教材内容、教学条件、班级环境等情况机动选择其他有效学习方式并适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学透语文!

12.自主课堂小组合作 篇十二

关键词:自主,独立,思维能力

就英语课堂而言,如何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个人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教育领域最时髦的词叫“翻转课堂”,其实质也是在强调有效的课前预习。具体来讲就是让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等信息工具,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等信息资源,独立完成相关练习,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课堂上,这些由学生带来的“遗留问题”是否真的是“问题”,是否真正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会预习。在我看来,有效的课前预习必然是促使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预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做练习,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通过查找资料等手段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由于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现成的,适合单元内容要求的英语微课资源,所以英语教学还没办法做到“完全翻转”。我们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把预习的任务具体化,设置明晰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始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等。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真正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上,英语老师不仅要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而且也不能总是以小组合作的名义一味地进行没必要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小组合作,而是反对小组“过度合作”,反对任何以牺牲学生的独立思考机会为代价的合作。在英语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从我的课堂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在课堂任务设计中,必须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

2 . 课堂上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问题,提问老师,提问同伴。一个会提问问题的学生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3.在课堂上,我们不能总是代替学生去释疑,去总结,我们要把这些机会留给学生。不要总害怕耽误时间,害怕他们解释得不清楚,不全面。如果真有顾虑,我们可以继续让其他同学去补充嘛!越多同学补充,你就留给越多的同学越多的机会去展示自我。时间长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考虑问题更全面了,你反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三、课后通过个性化的作业布置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去思考,学有所得

作业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由于每个人在课堂上对所学习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所以同样的作业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所体现出的价值就不一样。对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来说,这些作业可能太过于简单,做作业等于浪费时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些作业可能又太难,做作业等于煎熬,也是在耗时间。既然这样的作业对这两类学生来说毫无价值,不做也罢。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办法布置一些难度适中,数量适中的,比较个性化的作业给他们。说白一点,我们应该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给他们不同的任务。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激情,有自信,愿意去思考,最终各有所得。当然,给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在现实当中很难操作,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那就是进行简单的作业分层。比如,根据成绩分成A,B,C三个层次。至少这样会远远好过于“一刀切”。

上一篇:科学规划扎实推进 开创小城镇改革试点的新局面下一篇:环境日优秀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