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打造法治质检心得体会(共10篇)(共10篇)
1.质监局打造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篇一
近年来,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在 2.两者在实现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目标上具有统一性。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全体人民的合法利益。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的目标并非实施处罚,而是纠正违法行为、预防再次发生,维持良好的检验检疫秩序。检验检疫行政指导则是以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方式,向相对人施加作用和影响,促使其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达到维护良好检验检疫秩序的目的。由此可见,两者在实现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目标上有着相类似的价值取向。
3.两者的结合运用有助于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能。从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的效果来看,虽然每年执法力度不可谓不严,处罚企业不可谓不多,但违法行为数量却未在实质上减少,一些伪造、使用假冒检验检疫单证的严重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同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立法已有明显的滞后性,使得行政处罚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并不能产生很好的纠错作用。而引入行政指导,则可能进一步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或及时纠正轻微违法行为,从而有效地避免检验检疫监管不到位或监管效果不佳的情况。从检验检疫执法成本看,行政处罚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设置了严格的程序,通常耗时较长、需要人力物力投入较多,执法成本相对较高。而行政指导相对于行政处罚,程序简单、适用灵活,耗费的管理成本较低。因此,二者的结合运用,恰好能取长补短,有效减少行政管理成本。
4.两者均是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的题中之意。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11年全国依法行政
【范文网】
2.质监局打造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篇二
2015年,是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成立之年,也是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新的起点。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整合机构,强化监管,服务民生,优化队伍,全县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整合机构,理顺体制机制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县工商、质监、食药三部门三局合一,正式成立了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于7月初正式挂牌成立。一是理顺体制机制。将原工商、质监省以下垂直管理和食药市垂直管理调整为属地管理,人、财、物划归地方政府管理;将县工商、质监、食药监撤并重组为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整合机构职能,规范执法规程,实行统一执法,统一监管,统一办证窗口。二是推进机构整合。按照三定方案要求,对原来三局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设置内设股室18个,在古韩、侯堡、虒亭、下良设立4个基层监管所,进一步夯基层监管力量;三是依法确定权责。通过认真梳理,我局行政许可5项、行政确认2项、行政处罚380项、行政强制24项、行政裁决1项,行政检查36大项,制作责任清单共842项,相关流程图119张。2015年11月10日我局将“清单及流程图(试行)”在县人民政府网上公布。
二、强化监管,保障市场安全 我局职能多,涉及范围广,监管责任重。我们突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三大“安全”,强化监管,严于执法,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围绕热点,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摸清底数,全面巡查。为保证全县食品安全,我们下大力气摸底、巡查。截止目前,全县食品生产企业10户,食品流通单位1440户,食品小作坊7户,餐饮服务单位209户,基本做到了全年每户巡查不少于2次。特别是今年受理食品流通单位203家,新发《食品流通许可证》180家,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50家,延续46家,变更6家,进行了重点巡查,确保安全无问题。二是突出重点,专项整治。今年,我们保持对食品安全严惩高压态势,集中开展打击制售“三无”食品整治活动,四个执法小组,分片对辖区内的食品经营使用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单位1676家次,责令整改172家,查扣物品种类305种,捣毁无证7家,结案41起,罚款7.2865万元。开展重要节点专项整治。与县教育局联合开展开学前的食堂安全大检查和高考期间考生的饮食安全活动,开展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全面规范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餐饮、食品单位经营行为,严厉查处无证无照单位经营行为。确保无一起学校饮食安全事故发生。在“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开展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945人次,检查单位825家次,其中餐饮218家,食品流通392家,药品经营46家,责令整改139家,查扣物品种类2种,标值0.35万元,立案6起,结案3起,罚款0.7万元。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监管。从完善小作坊产品目录和监管机制入手,引导帮扶一批具备条件的小作坊规范取证,集中查处取缔生产条件恶劣、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规范了小作坊业主、小作坊食品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12·4国家宪法日期间,我局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百日行动专项整治行动。于12月3日开展含铝添加剂专项检查,分4个小组对全县70个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并对“馒头、包子、面条、小笼包”抽检26品次。此项工作仍在继续。
截止目前,共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1起,罚没款7.2865万元,接受处XX县检察院以相对不起诉处结案移交的县王桥镇五阳岭县宏煜食品有限公司无证生产腐竹食品案件,没收违法腐竹6796袋并予以销毁、没收违法所得106万元、罚款86万元的行政处罚。对全县药品从业人员700余人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从业安全意识。
(二)突出重点,强化药械安全监管
一是认真开展全县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gsp认证工作,明确标准,严格审查。截至目前,新认证药品零售单位40家。二是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管和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强化对我县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药品购进渠道的监督检查和票据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药品购进渠道。三是开展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购销管理专项检查。对企业是否设置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专柜,是否将含麻药品复方制剂、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复方甘草片、复方地芬诺酯片、含麻醉药品和曲马多口服复方制剂放入专柜销售,是否存在开架销售问题,是否做好销售登记,登记事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药是否按处方销售等内容进行全面检查,真正做到监管不留死角。
(三)点面结合,强化特种设备监管
截止目前,我县特种设备数量总数量除压力管道和钢瓶外,共有数量3505台,涉及使用单位216家,其中有锅炉168台(在用104台、新装26台、停用38台),压力容器2120台(在用490台、新装1478台、停用152台),电梯727台(在用557台、新装155台、停用15台),起重机449台(在用271台、新装167台,停用11台),厂内机动车辆40台,客运索道1条,无在用游乐设施。为更好地保障市场质量安全。我局强化特种设备监管,集中开展锅炉安全、电梯安全大会战,下发《县锅炉安全攻坚战工作方案》,召集全县锅炉使用单位召开了锅炉安全工作会议,发放并回收了相关附件,对锅炉使用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40家锅炉使用单位,检查锅炉97台,发现隐患9处,已整改销号6处,停用3处。下发《县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工作方案》,对全县所有扶梯使用单位和重点电梯使用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召开了自动扶梯安全通报会。截至目前,共检查78家电梯使用单位,检查电梯564台,发现隐患11处,已整改销号7处,停用2处。开展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同时,全面排查了途经我县的长输管道,共有3条,分别为山西国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煤层气(天然气)集输有限公司,中石化天然气榆济管道分公司。目前中石化天然气榆济管道分公司的长输管道已经检验,另两家曾于2014年因管道未检被我局立案查处,后积极申报检验。
三、打假维权,规范市场秩序
(一)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专门成立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开展了多次专项执法行动。截止目前,检查经营主体130户,检查批发零售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6个次,整治重点区域8处。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对5户农资经营户的5种化肥进行了抽检留样备案,其中,不合格化肥1种,立案查处,罚款8500元。对成品油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检查,对10户经营户的22个油品进行了抽检留样备案。其中,不合格经营户1户1个样品,已立案正在处理。开展重点领域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专项整治。严查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电脑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违法问题。检查家用电器经营门店78户次。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质量和消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规范网络市场秩序。组织开展了“红盾网剑”专项行动,运用网上巡查与网下检查等方式,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经营行为。完善了经营性网站数据登记工作,完成了第二批网络经营主体数据比对工作,共比对605户。目前,我县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呈良好发展趋势。
(三)开展投(融)资公司隐患排查。我县有非融资担保、投融资中介及各类投资公司50户。其中,非融资性担保公司1户,投资担保公司3户,投资咨询公司4户,投资管理公司9户,其他投资公司33户(省局登记5户,市局登记2户,县局登记43户)。于2015年1月16日,在县政府安排下,对全县疑涉违法企业17户进行了一次大排查,排查中发现12户涉嫌违法经营。目前12户存在问题的公司,除关门外现在还在经营中的有:县泛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从事泛亚有色金属交易)和融信义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分公司(涉嫌经营金融业务)。另发现2家:信通开元县支公司XX县通嘉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向县政府汇报)涉嫌经营金融业务。在整顿查处的同时,我们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报纸及电子媒体、张贴公告等多种宣传方式提醒广大消费者拒绝高利诱惑,警惕非法集资,提升防范意识。
(四)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局深入开展“12315”消费维权“五进”活动,创建:“一会两站”116个,“五进”维权站点共设立135个,培训维权站工作人员360人次、义务监督员40人次。认真受理和转办全国专线“12315”、“12365”、“12331”和7227315四部消费者投诉举报服务电话,受理消费者投诉58件,处理58件,调解成功率达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万元左右,有力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还适时开展了快递服务行为的专项执法检查。对全县申通、中通、圆通、韵达、邮政、天天快递等相关快递行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快递行业经济户口。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县城广场和主要街道集中开展了2次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出动执法车辆20台/次,执法人员80人/次,检查经营者50余户,促进消费环境公平有序。
(五)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针对我县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一度有所抬头的实际,我们定期组织宾馆、饭店管理人员召开联席会,学习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表现形式、讲解危害后果、通报整治成效,基本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大舆论宣传攻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宣传《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宣讲传销及变相传销对社会的危害后果,增强了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四、优化服务,助力经济发展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试行“三证合一”
认真贯彻省、市工商局有关注册登记监管工作要求,确保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平稳过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市场活力大大激发,市场主体数明显增长。截止目前,我县共登记各类企业216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19户,办结行政审批1499户,其中核准名称484件,新设立各类企业331户,变更507户,注销39户;新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5户,变更31户,注销5户;“三证合一”新办理305户,换照165户。
(二)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
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后,我局通过媒体宣传,窗口宣传等多种方式帮助引导企业进行网上信用信息公示。截至目前,各类企业2013应年报1441户,已年报1044户;2014应年报1828户,已年报129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应年报883户,已年报259户。
(三)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
一是建立合同帮农制度,紧密结合当地特色种植、养殖业、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农业发展优势和特点,实行涉农合同履约全面备案制度。对企业刻制的50枚合同专用章进行了备案。二是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为XX市鑫源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山西奥鹏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山西瑞恒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质押1100万元、10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截止目前,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6件,主债权金额114710万元。三是继续推进商标兴农工程,结合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把“一村一品一商标”、“一县一业一品牌”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普遍模式加以推进,指导涉农企业推广运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商标+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扶持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稀”等农产品商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截止目前,帮助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申请注册商标4件(已受理),申请新推荐山西省著名商标1件,重新认定山西省著名商标1件。四是建立本辖区广告经营单位档案,备案登记广告经营单位40户,办理户外广告登记13件。
(四)加强计量器具检查和资质论证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使用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重点对加油机、医用计量器具、锅炉等压力容器配用的压力表、衡器强制检测。完成全县80多家乡村医疗室共计210只血压计检定工作,总合格率93.1%。完成加油站、超市、煤气站等在用计量器具的强检43家加油站点,286支加油枪检定工作,受检率及合格率均达到100%;完成全县8家焦化厂、化工厂、煤矿、宾馆等在用的压力表1193块检定工作;完成全县50多家单位在用的电子汽车衡的校准工作;完成15家集贸市场156台电子计价秤秤检定工作;完成全县在用天平32台检定工作;完成全县在用甲烷传感器、报警仪共2684台件。二是加强计量认证资质。加强我县医疗单位的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其建立计量档案,满足强制周期检定的要求,对我县境内6个实验室资质认定检查,为其获得了计量认证资质保证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开展对九天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及综检线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强制认证产品的证后监管管理工作,继续开展2015年认证认可基础信息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县获认证资质企事业单位的底数;积极支持和配合政府采购货物招投标工作,对标书的有效性,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方面进行要求和规范,为政府及采购单位购买到需要的物质,并节约资金。
五、强基固本,加强队伍建设
2015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把“三严三实”作为全体干部职工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真抓实干,讲纪律,懂规矩,扎实推进“六权治本”,筑牢理想信念基础。全体干部职工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的议事日程。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县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并听取检察院魏检察长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课。通过学习,使全体参观学习人员深受教育。在全局组织召开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大会,制定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专人认真备课,重点讲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组织各股(室)、所(队)在会上进行轮流交流发言,并将每个人的学习心得、自查报告、整改措施由股所长、分管局长、临时支部书记签注意见后报领导组办公室,自上而下,从里到外进行纪律作风整顿,使干部职工从思想到行动都能够做到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对待兢兢业业工作,全局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同时,我们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到了应建尽建,拓宽了党的工作范围,保证了党的工作在非公企业的正常开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非公企业539户,党员369名,建立5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组织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选派了28名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工商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积极引导企业优秀骨干人员向党组织靠拢,重点发展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人员入党。今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名,新接收预备党员14名、预备党员转正12名。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的过程中,提升了我们的队伍战斗力。
六、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我局将以深化改革、强化法治为主旋律,以“活力、秩序、安全”为目标,深入推进职能融合和职能转变,着力构建职能服务、事中事后监管、消费维权、法治建设、科技支撑和综合保障六大体系,充分发挥大市场监管体制优势,全面开创市场和质量监管工作新局面。围绕上述总体要求,2016年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简政便利、集约高效的职能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全县经济建设主战场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模式改革、助推企业发展政策的“三项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二是实施“五大战略”:质量强县战略、标准化战略、商标品牌、广告战略、大数据战略,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三是推进“放心食品工程”领域、“放心药品工程”、产业素质提升工程的“三大工程”,提升食品药品行业整体素质
二、构建覆盖全程、科学管控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当好维护市场秩序的主力军
一是实现市场主体监管的科学化。二是实现食品药品监管的系统化。三是实现质量监督的专业化。四是实现市场行为监管的效能化。五是实现专项执法行动的整体化。
三、构建制度严谨、监督有力的法治建设体系,筑牢市场监管执法的生命线
一是完善与改革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二是提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三是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精细化。四是创新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五是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四、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消费维权体系,做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守护神
一是提升投诉举报平台建设水平。二是健全纵横联动消费维权网络。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消费侵权专项治理。
五、构建规划引领、资源集约的科技支撑体系,抢占支撑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制高点
一是制定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商标、广告、信息化等专项发展规划。二是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三是统筹推进全系统信息化建设。
六、构建坚定有力、政令畅通的综合保障体系,打造市场监管战线上的钢班子铁队伍
3.质监局打造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篇三
建立综合性检测服务平台
1.建立鞋服“一站式”服务平台。2月12日,我局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三合一”扩项评审,新扩、变更274项标准的检测能力,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外标准74项,鞋类产品检测标准136项,成功新增鞋类产品检测能力,成为福建省内唯一能够提供鞋服“一站式”检测的单位,满足了广大鞋服一体化企业的检测需求。至此,我局拥有工作面积10100㎡(含晋江实验室800㎡),建有恒温恒湿、化学分析、纺织品物理和生态安全等十余个功能完备的实验室;配有当今国内外最先进的检验仪器及设备800余台(套),已能满足国际标准、欧美日等国家先进标准及科研要求。检测能力已涉及纤维、纺织品、服装、皮革、纸制品、箱包、拉链、鞋等领域,可执行的国内外检测标准数达1036项,能够更加便捷地为我省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服装、鞋类及服饰相关产品的“一站式”检测服务。
2.提供优质棉花仪器化公检服务。投资200余万元建成HVI 1000型标准实验室,能在三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检测数据传递给企业,确保检测结果能在企业得到及时有效应用;同时,结合检验结果对企业的配棉工艺进行针对性的帮扶指导,并提供上门服务。5月,福建协盛协丰印染实业有限公司采购的棉花中,发现有4批棉花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并向我局寻求帮助。我局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立即深入企业对有问题的棉花进行公证检验,发现4批棉花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企业按三级棉购进的棉花,但实际检测结果三级棉仅占5.3%,四级、五级棉约占35%,六级棉约占60%,其余指标显示该批棉花内在品质极差,在出具公证检验报告的同时建议企业依法合理维权,最终,供货方对存有质量问题的棉花进行了调换并对回潮率和含杂率造成的差额进行了赔偿,我们为福建协盛协丰印染实业有限公司共挽回经济损失达18万元。另外,我局还多次派技术人员深入长乐等纺织产业集群地进行棉纺和化纤技术帮扶及合作科研活动,并与泉州天宇化纤织造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合作研究协议,帮助企业申请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
3.开展纤维纺织计量检定工作。挂牌成立福建省纤维纺织计量站,建立纺织专用强力类、纺织几何量、纺织染色类、织物性能、天平、温湿度和光源箱类等七大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独立开展纺织强力机、缩水率试验机、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日晒气候色牢度试验机、标准光源箱、电子天平、纺织烘箱、温湿度箱、织物起毛起球仪、摩擦色牢度仪、织物厚度仪、马丁代尔、缕纱测长仪和纱线捻度仪等纺织类和鞋类检测设备的计量检定工作,为企业提供周到的设备计量检定服务。月,我局纤维纺织计量站顺利通过福建省质监局组织的省级专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检查,考核成绩位居全省8家授权的省级专业计量检定机构之首。
优化服务体系建设
1.前移服务窗口。按照“立足海西,向外拓展,前移服务窗口,深入产业集散地,就近服务企业”的发展思路,结合福建纺织服装行业闽南区域性集聚发展特点,我们果断启动晋江实验室和厦门办事处相关筹建工作,并分别于2011年4月和7月相继投入运行。其中,晋江实验室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三合一”现场评审认定的检测产品参数达40项,涉及125项标准,覆盖了纤维、纺织面料、服装、染料、皮革等多个领域,可就近为企业提供GB 18401全项目、成分、外观、标识、色牢度、强力等标准的检测工作以及相关的信息咨询、标准解读以及产品质量技术分析等相关服务。这样,我局基本形成了以福州本部为主,晋江实验室为异地实验室,石狮、厦门为就近业务受理窗口的“四地业务受理,两地产品检验”的一局四地运行格局,服务范围有效覆盖了福建省主要纺织服装产业集中区,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2.创新服务模式。自以来,我局先后成功探索出了检验“四分离”(抽样—受理—检验—出证)、“六诊式服务”( 日常受理看门诊、以企业需求去出诊、靠远程服务的方式来听诊、组织专家对疑难杂症来会诊、服务社会搞义诊、应急响应出急诊)、“一对一”客户服务等适应产业发展变化,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的做法,在标准制修订、产品质量问题分析、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等方面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高效的服务。如标准制修订方面,我局采取以我局为主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和定期标准宣贯解读三种形式帮助企业重视标准、明确标准要求,规范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近3年来,我局先后负责制定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6项、省地方标准15项,为福建纺织服装产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中《洗洁巾》(福建省地方标准)改变了福建邵武洗洁巾产业无规范化标准生产的发展困境,使这一地方小产业逐步发展成为目前拥有20多家生产企业,年产5亿片、占据全国75%的市场份额的大产业。[论文网]
3.拓展延伸性服务。我局还针对企业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免费三级人员培训(管理人员政策法规培训、质控人员实验室管理培训、技术人员岗位技能培训),高新企业申报,实验室建设及资质认定、设备计量检定、原材料质量检验、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及研究、新型产品研发、品牌培育等延伸性综合服务,努力拓展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发展需求。2011年,我局已有在聘中国工程院周翔院士、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东华大学邱夷平和于伟东教授等国内知名纺织专家为高级顾问,并建立了福建质监系统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高端专业人才集聚优势加强技术研发工作,完成了与福建正和竹纺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6家共同开展竹原纤维研发的子项目——《竹纤维的抗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研究成果在竹原纤维开发与应用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实行信息服务开放共享
1.建立标准信息查询库。在搜集、整合国内外纺织服装、鞋类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纺织服装、鞋类标准信息查询数据库,并增添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标准内容,能为企业免费提供近4000条标准名称、编号、实施预告以及标准源等信息,方便企业标准信息查询。
2.实行行业信息实时共享。及时发布国内外最新质量法规、市场行情、会议信息、学术讲座等行业资讯,并实时网上动态管理。对一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或不好影响的信息,我局还采用电子邮件、短信通知等多种形式直接通知到相关企业,并根据企业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和指导。如2011年台湾新的纺织品强制性检验标准发布时,我局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和短信、寄发《客户交流信息》、网站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送给了企业,并撰写了《台湾纺织品强制性检验制度解读》一文,对台湾新的标准中涉及的标准用语及定义、使用范围、品质要求及试验方法等进行详细的专业解读,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性建议,帮助企业了解新制度的要求并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4.咸宁打造法治文化品牌纪事 篇四
——我市打造法治文化品牌纪事
通讯员 毛和平高艳
法律知识走进乡村、服务农民,为农村普法队伍增添生机和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媒体宣传传播正能量
步的妇女,还有在附近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晚上到公园来转转,看看法制节目,既能休闲,又能学到不少法律知识!”
嘉鱼县司法局局长章少阶介绍,从2011年起,嘉鱼县司法局先后投资24万元在“南嘉法治广场”建立全省第一家法制宣传户外电子显示屏播放窗口。截至目前,共宣传《宪法》、《人民调解法》等涉及32部国家法律法规的400余个法律知识片、94集法律与道德节目、26集庭审纪实等,宣传面达6万余人次。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我市在开展“法律六进”,即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中,把法治文化作为弘扬法治精神的有效载体,不断打造法治文化品牌,积极开展法治实践活动,营造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治文化的春雨,正在鄂南大地播撒,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文艺演法寓教于乐
文艺百花园中浇灌出一朵奇葩。“山歌唱普法”文艺演出已举办6场,农民群众反响热烈。
崇阳县司法局联合县提琴协会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将普法内容编成新型提琴戏剧目,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开展演出。
嘉鱼县司法局联合县文体新局,举办以“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法治嘉鱼建设”为主题的大型法治文艺巡回演出活动,来自县文化馆、戏迷协会、老年艺术团、农民艺术团近60名优秀演员各显身手,共同奏响法治建设主旋律。
户外教育耳濡目染 志愿者讲法贴切易懂
“在没有法治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在法治健全的国度里,法律就是国王……”2013年5月27日,在嘉鱼县鱼岳镇当建筑工人的小李,吃过晚饭后,和往常一样来到人民公园,一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一边观看“南嘉法治广场”电子显示屏上播放的法律节目。
小李告诉笔者,吃过晚饭后,没有什么休闲活动,就来到公园里坐坐,正好可以观看位于公园对面的“南嘉法治广场”户外电子显示屏上播放的节目。
像小李这样的“忠实观众”还有很多,有晚饭后来锻炼的老人,有带着小孩来散 “唱普法来唱法歌,要把法律记心窝。稳定社会全靠法,凡诸么事法中求,社会稳定国无忧……”2012年6月11日晚,由通山县普法办、县司法局和南林桥镇联合策划,县山歌协会具体承办的“山歌唱普法”首场文艺演唱会在南林桥镇中心小学隆重举行。
紧敲的山鼓、动听的山歌引来近6000名热情的群众。大坪村村支书徐亚晚感慨地说:“这台戏,台上演的是身边的事,嘴里讲的是家乡的话,反映的要学法用法的道理,看得清楚,听得明白,用这种办法宣传法律,农民最欢迎。”
通山县把普法与山歌相结合,在法治
2012年4月25日,咸安大地迎来了一群“普法布谷鸟”。由咸安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共同举办的聘请44名大学生村官任法律服务志愿者仪式正式启动。这群“普法百灵鸟”接受了农村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方法和技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专题培训。
农民是普法的重点对象,大学生村官发挥他们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且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势,结合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因地制宜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宣传活动,使
随着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类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市利用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了“电视有节目、广播有声音、报纸有专栏、网络有内容”的普法宣传态势。
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在咸宁日报,咸宁电视台开办了《法治咸宁》、《举案说法》、《法治与你同行》等专栏,社会影响大。
崇阳县打造《大家说法》专题品牌节目,在县电视台、县电影公司和崇阳法治网同时开播,举案说法,专家点评,以真情感染观众。
赤壁市电视台开辟“法治赤壁”电视栏目,以身边的事说“身边的法”,节目收视率大幅上升。目前,赤壁市首届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大赛正在拉开帷幕。
5.质监局打造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篇五
黄敏东
我国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用极为优美诗句描写了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在那里,人们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那是诗人用他宽广胸怀为百姓设想的美好家园。无独有偶,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写了一篇对西方哲学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叫《理想国》,理想国里唯一永恒的是善良和公正,哲学家用他丰富想象力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乌托邦。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柏拉图,他们都在试图为天下人寻找一块人间乐土。
当今中国,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科学发展观像一盏高悬的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法治国家”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新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可以说,法治已成为人们期待的社会理想。
什么是法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道德不足以成硬性规范”。法治就是依法治国。没有法治,野蛮就失去了缰绳;有了法治,一切欲求限定在规则之内。法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探索的结晶。法治把人与人相处、相存、相争、相让的原则予以细化,体现的是一种文明精神。法治思维就是将法律基准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海事局是海上执法部门,每个执法岗位或大或小都有不同程度的权力。那么,如何管住、管好、用好权力这只“猛虎”呢?“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实践证明,只有把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才能权为民所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权力具有双面性,既可使人建功立业,也可使人身败名裂,必须谨慎用权,不折不扣地把法律赋予的权力行使到位,把法律规定的职责负责到底,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当法治中国梦照进现实,真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总书记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推向前”。李克强总理说: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涉及面广、触及利益深。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敢啃“硬骨头”。“法兴则国治,法弱则国衰”,加强海事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国策的客观要求。按照XX海事局统一部署,XX海事局勇立改革潮头,运用法治思维指导海事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促进海事转变职能、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海事管理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优化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充当排头兵。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海事形象,提高海事综合执法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打造阳光海事。古人云:“善政必简”。我们要落实XX海事局“3+1”文件要求,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提升执行力、战斗力和公信力,打造“透明政府”;建立海事云数据信息资源库,提升网上办事能力,打造“数字海事”;适应国家改革新常态,满足简政放权新要求,完善综合执法机制,开展网格化研究,实施电子巡航,做到水上安全“全天候监管、全方位覆盖”;强化海上搜救能力建设,筑牢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海事执法能力必将大大提升。
6.质监局干部学习领导讲话心得体会 篇六
9月7日下午,省质监局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省局党组书记xx、纪检组长xx出席会议并分别作重要讲话。
xx书记指出,当前全系统青年干部总体学历水平较高,思想比较敏锐,敢于创新,但普遍存在实践知识不足、作风不够扎实、辨证思维能力不够等问题。对于如何扬长避短,施书记强调要做好三个方面:一要扬书本知识之长,补工作经历之短。青年干部要多点历练、多点思考。要让自己忙碌起来,努力工作,多向实践学习,加强锤炼和积累,加快成长进步。施书记指出,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能力,只有在忙中,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增强本领。二要扬朝气锐气之长,补静气之短。青年干部在始终保持旺盛工作热情的同时,要克服急功近利、率性而为的浮躁心理,要学会冷静思考、脚踏实地、扎实行动。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位置,而是方向。青年人要想改变世界,就必须把支点选在心灵上;要想把质监工作做好,就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三要扬求新争先之长,补辩证思维能力之短。青年干部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既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又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同时还要增强创新意识,不能满口都是新名词,但骨子里尽是旧思维。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开放的心灵和没有束缚的思想。
xx纪检组长也通过座谈会对青年干部提出希望。他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砺志成才。要通过学习强化纪律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鉴别事非的能力;要通过砺志,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做好各自的发展规划。他同时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结合各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大相互学习交流的力度,将全系统青年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7.质检部门工作心得体会 篇七
一、工作中的不足
质检部年初人员紧张,后半年充实了几名新员工。一年来在紧张的工作中,出现了数次漏检事故:
①__年我们对下料、机加工的零部件尺寸控制不严,忽略了技术条件中的公差要求。也很大程度上碍于人情,对于一些尺寸大一点,小一点的毛病轻易的放过了,但总结部门内部整体工作的同时我们发现这样做的后果会给下一个工序带来很大的麻烦,常常出现问题,被生产指责的时候却无话可说,因为是我们自己在上一步把关不紧所致。基于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之中我们也会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生产,按照技术图纸,不姑息一切影响质量瑕疵的毛病,也从侧面配合生产,更加容易的做好工作。而且从下半年开始到现在质检都在做的焊接工艺评定,针对生产员工对于技术规定焊接参数与实际操作不符的问题,做了很大努力,这也根本上协助了生产的工作。
②质检员之间工作的衔接问题。虽说每位质检员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标准,但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会出现一些达不到标准或临时性的问题,却又可以使用的部件或组件转入下序,而此时上下两序的质检员如果未沟通会给下序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利。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加强注意。做好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配合,一同解决问题、难点,的发挥团队的作用,让质检部门成长起来,更加强大起来。
③未能跟班检验,出现“空岗”。导致产品最终检验时漏检。比如出现“导流筒未刨”重大事故
以上这些质量事故的出现,暴露了质检的工作存在严重的疏漏。比如“导流筒未刨”事故,就是空岗,漏检所致:当时这件产品是晚上加班做的整体试压,试压合格后大部分员工就下班了,只留一名焊工焊保温套。而质检员一看只剩焊保温套了,错误的认为没有必要盯着了,也下班了。然而因为工期紧,转天早晨要发货,所以转天早晨不到六点开始喷漆,七点多钟油漆未干即装车发货。这一夜电焊岗位有人焊活,整理工位有人喷漆,而质检员却未跟班出现空岗,而导致这件产品漏掉了最终检验,出现了导流筒应刨而未刨的致命事故,这件事反应了当时质检工作的疏漏。在部门内的质量分析会上,大家在自责的同时,深挖了出现质量事故的根源所在。并一致认为应把日常检验中每一个细小环节“分门列项”,专人检验验后记录留档,分析类似事故出现的原因,防止以后再次出现。
而且,__年我们会不断提高质检员的技术水平。实行内部考核制度,以保证质检员对质检工作的认真程度,激励员工的工作态度,让员工之间也形成互相制约,共同竞争的作用。以此来减少漏检,以及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加强对质检员工作情况的监督,每月对质检员的检测准确性、完全性进行一次考核,防止错检、漏检现象的出现,这样就能确保质检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产品、原料的质量情况,防止不合格产品或半成品转入下一道工序,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同时,部门外的一些因素也多多少少的给质检工作带来不便:
首先,因生产过程中各工位的部分工作内容界定不清,导致质检员工作起来无所适从。常常出现在一些比较不容处理的杂活上,气割后的焊渣清理,焊接过后的溅渣清除,焊道两侧的除锈,这些工作本来由生产安排某工位去处理,而经常却是生产员工推诿到质检要求某某工位去处理,同样的问题,而生产的安排每次都不一样,因此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若再出现类似问题,质检部会依照技术图纸要求判定,不予执行者开具不合格报告给予处置。
其次,关于技术图纸上的一些问题。老图纸上本来就有许多错误,可是从来都是循规蹈矩的出图,每次询问生产的时候他们都会找借口说图纸错了我们改就行。有的时候图纸更改之后,没有签字没有印章,根本查不出是谁改的。
二、两大产品质量统计数字对比
以上20__年与20__年两组数字显示,两种产品的产品交验一次合格率,今年比去年分别上升了_和_个百分点。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对照:相同的统计内容,20__年比20__年下降了_个百分点,今年比去年上升了几个百分点,从数字上看,有进步,形式大好。然而这些数字的背后,却隐藏着我们工作中的疏漏与过失。比如在合格品中出现_件__的外压补偿器,因气刨弧坑过深而被客户投诉并返修。当然,这个质量事故的出现有多种原因,有设计和工艺的问题,有操作和验收的问题,就是这些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承受巨大损失,对这_件产品进行返修。
今天回过头在看这次事故,真是追悔莫及,值得反思:当时我们看到了弧坑,发现了问题,却错误的认为这种设计这种工艺,就是这种效果。而把这些弧坑补平,又会给当时的生产增添不小工作量,可我们错啦-如果当时我们发现问题时多问几个“这样干行吗?”并联络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虽然耽误工期,却能保证质量,也就不会出现最终的结果。我们错啦,错就错在作为质检员,没能把质量放在工期之上。这个深刻的教训,我们会把它作为质检部今后工作的警示。
8.质监局打造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篇八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在理论中心组学习活动中,对国务院出台的《质量发展纲要(-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解读,一致认为,《纲要》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质
量监管部门,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纲要》的学习宣传贯彻,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宣传贯彻《纲要》,创造浓厚的质量发展环境
(一)要充分认识《纲要》的战略意义,提高质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1960年6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这是第一次强调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在经济建设中要把产品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采用先进标准,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以来,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总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以质取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温家宝总理在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方针,全面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水平。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纲要》的出台,明确提出了要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可靠的质量支撑;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需要更强的质量保障能力。质监系统必须充分认识《纲要》的战略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全市质量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充分认识《纲要》的二十四字方针,明确质监工作的精神内核。
《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的二十四字方针,丰富了质量发展的精神内涵。《纲要》对二十四字方针作出了具体阐释,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把安全为先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把诚实守法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把夯实基础作为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
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实现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安全为先”要求质监工作者必须严格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诚信守法”体现着社会道德准则,对于质量领域违法行为,我们必须给予严厉打击,以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夯实基础”要求我们做好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以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质量人才培养,加强质量法治建设,不断完善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新驱动”要求我们用创造性思维解决质量监管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增强质量竞争能力。“以质取胜”就是要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加强质监部门的引导作用,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产品、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多的名牌产品。
(三)要充分认识《纲要》的发展目标和举措,明确质监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纲要》提出了总目标,同时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方面提出了到2015年和到2020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质量重于泰山,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质监工作者必须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按照《纲要》要求,循序渐进,巩固当前质量发展成果,不断探索质量监管的新路,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质量安全,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用《纲要》定向,在质监工作模式上不断创新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的明显变化,都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质量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挑
战和机遇面前,质监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应势而变、顺势而为,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在工作方式上,要克服“官”即“管”的官本位思想,变“坐班办公”为深入一线,大力开展“干部在一线服务、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形成以实干立身、靠实干进位、用实
绩争得话语权的氛围。在执法方式上,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变“钢性”执法为“柔性”执法,让“说理式”执法贯穿于执法全过程,不仅强化执法维护法律尊严的作用,还要通过执法过程提升执法对象的守法意识。同时,还要从单纯执法的思维中解脱出来,通过执法发现问题,帮助企业找出解决办法,通过有效帮扶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在服务方式上,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变“坐等办事”为靠前服务,要不断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举措,优化发展环境。要立足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企业提供“及时雨”式服务;要当好为企业办事的“服务员”,努力做到贴近企业“零距离”,进行“对等式”服务;要真心为企业的发展着想,立足于为企业排忧解难,雪中送炭,开展“超前式”服务;要引导企业走质量兴企的路子,积极助推企业健康发展,深化“助推式”服务。
三、探索质量监管的新思路,实现质量工作跨越式发展
9.质监局打造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篇九
——学习原宿迁质监局局长刘家勤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
刘家勤同志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没有力挽狂澜的伟绩也没有流芳后世的巨著,但他那朴素而崇高的人格素质、实干而敬业的工作态度以及一心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却令我深深地折服。
刘家勤同志工作期间,质监局的办公环境由2000年的“5排小平房”改建成了现在的“1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建设期间他做到了廉洁自律,抵制住了各种诱惑,没有多拿1分奖金,没有收受1分礼金。虽然,这些只是一个国家公职人在履行职务中,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但是,在当今这个多数人以拥有金钱的多寡,作为评判人生成功与否根本标准的时代,刘家勤同志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做到洁身自好,始终不为金钱所动,仍是值的让人敬佩的。
“他是个很平凡的人,共产党员应有的优秀品质他都具备,一直做得很好,这很不容易。”这是刘家勤同志的接任者张鸣局长对他的评价。俗话说,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刘家勤同志做到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动,他都是做得很优秀,而且一直如是。其几十年的工作期间,无论被调换到何种岗位,领导征求他的意见,他的第一句话总是说服从组织安排,也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这都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品质,的确让人折服。
“不开追悼会,不知道的一律不通知;不操办,丧事简办,一律不收礼;子女不披麻戴孝,一律戴黑纱白花;不设灵堂,一律不搞封建迷信。”这是刘家勤同志生前所写的“四个一律”遗嘱。这份遗嘱虽然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决定,但却映照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唯物论者的风骨。这种朴素、实在而又充满人性的遗愿,拉近了他和我们的距离,他决不是那种盗名窃誉之人,他就是一位普通、平凡而又高尚的人,这的确让人很是感动呢?
刘家勤同志的先进事迹,洗涤了我们的心灵,引起了我们对生命价值的深思。是的,人的生命价值决不是赚了很多的金钱,也不是必须有扭转乾坤的伟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生命的价值更多的就是,向刘家勤同志那样去脚踏实地、尽其所能、竭尽全力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我们要从刘家勤同志身上学习的应该是他那种“自觉的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的指导,坚持一切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经济发展为重”的工作准则,以及其廉洁自律、服务群众的公仆精神。
10.政协委员访谈:如何打造法治政府 篇十
政协委员访谈:如何打造法治政府
主持人:杨教授您是最早提出法治政府的专家,从您提出这个观点到现在您认为中国距离法治政府的距离还有多远?
杨海坤:你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八十年代提出最早从“人民政府论”到九十年代提出“政府法治论”这是一个过程,因为我们总结文
化大革命经验教训就是一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家越来越对市场经济的问题非常关注,市场经济的问题归根结底涉及到政府如何管理经济、社会的问题,因此市场经济越发展,越发达,那么对于政府的要求就越高,那么对于政府有高要求就希望有民主的、法治的、科学决策的政府,这里法治的政府是慢慢提出来的,逐渐被学生们关注和研究。
法治政府是怎么样的一个框架,什么样的一个要求。在2004年国务院的一个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的纲要中对这个问题做了比较完整的叙述,也就是说要争取在2010年左右要把我们的政府建设成法治政府。所以从国家的时间表上来讲是希望在十年左右,就是2010年左右把我们的政府能够建设成为法治政府,我们当然也期待这样做,也期待有这样一个结果。
主持人:这个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提出这个目标的是吧?十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成法治政府,您对温总理的时间表有多大的信心呢?就是中国在推进政府法治方面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呢?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加强?
杨海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身是一个比较远大的目标,而且它从整个实施来讲是法治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设计到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广大人民的守法和法律监督等等方面,建设法治政府应该是建设法治国家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是正确的,实际上从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包括上一届政府,朱总理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谈到了从严执政,对政府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职能转变都提出很多要求,所以这个工作的提出也不是一朝一夕忽然心血来潮提出来的,从九十年代到酝酿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
本届政府上任以来对这个工作抓得更紧,而且更加明确,不但提出依法行政的问题,而且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问题,所以2010年左右这也是一个相对的目标,就是说我们要按照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的内容来做到的话,也就是说一个法治政府基本上也就确立了,所以对这个时间表来讲,我想也是综合各方面调查研究的结果,当然,各级政府有了这样的明确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间心中有数,也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现在关于杨教授您的这个访谈网友参与热情很高,已经有网友在问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您是关于“法治政府”在中国您是第一个提出这个的人。
网友:杨教授您好,目前在行政法学界有“平衡论”“管理论”等十余种主张学说,您所主张的“法治政府论”与其他的区别是什么呢?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当初主张“法治政府论”而不是其他呢?
杨海坤:我研究过很多法律,首先从宪法的中要首先解决政府由哪里来,从法理来讲权力是人民所授,从宪法来讲是一个民主的原则,所以政府比较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检验的标准和归属,所以从这里面才来研究政府的运行,所以从政府权力来源到政府运行的规律,所以我提出政府由法律产生,政府依法律办事,政府受法律监督,政府受法律控制,政府要与人民,或者讲要与公民的法律关系要平等化,甚至逐步地、进一步地走向真正的平等,这是一个过程。
所以从这几个基本观点来讲,权力的来源、权力的运行,以及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妥善地进行处理,所以这个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从整个行政运行的过程来讨论问题,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动态,而且它是一个开放的、可以发展的一个思想内容,这个学术或者这个观点既比较符合实践的情况,同时又给政府的活动和运行开拓了很宽阔的空间,甚至可以接受国际上的先进的经验,有益的经验推动我们政府向前发展,使政府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所以这是比较前瞻性的、系统的甚至开放的这样一个理论学说。
这个不仅可以指导我们现在政府当前的工作,对今后政府在21世纪中间的逐步的运行和推动恐怕也是有帮助的。所以我跟其他的学术应该说是互相吸收,互相补充这样一个关系,特别是在行政法学界理论上产生了比较繁荣的情况,也就是产生了……虽然谈不上百家争鸣吧,也就是七八家、十来家的学说对行政法理论基础有不同的概括,我想都从不同时代反映了法律对政府的要求,也就是说法律对政府运行上都下了工夫,至于什么样的学说更系统,更切合实际,更符合中国国情,更符合世界发展要求,那就由我们的实际部门在实践中运行掌握,也包括我们的网友们一起来研讨这个问题,应该说互相取长补短来完善我们这个学说,对我们的实践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我记得您曾经主张过“中国应该实现宪政背景下的政府法治”,请问这句话应该
如何理解?
杨海坤: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法律体系来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处于最高地位,或者最根本地位的是《宪法》,《行政法》和《宪法》有最密切的关系,是《宪法》直接的实施、落实和运用,所以《宪法》和《行政法》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在研究中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当然《宪法》处于更主导的地位,我们研究《行政法》,《行政法》的特
点除了依赖《宪法》以外还有一个技术性,但是这个技术性还必须在《宪法》的背景下实施,所以我们认为是宪政背景下的行政法,比如我们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等等,如果没有一个纲领性的、宏观性的,甚至带有政治性的这样有价值的追求,那么行政法就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灵魂,当然《行政法》有它的价值性,但是更主要的是工具性,它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如果迷失了这个方向,《行政法》可能就会成为纯粹的管理工具,不能达到宪政的目的,所以我一直讲,在和《宪法》结合上来讲权由民所授,权要为民所用,最后这个权力是要为民所用的,最后是要达到保障人权的目的。
主持人:记得2000年您提出有些议案从行政角度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经不起推敲,起不大完善国家法律的着手,今年您又参加了这次两会,您是否又有这方面的议案呢?
杨海坤:是,随着人民民主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表现在人民代表参政议政方面,对法律的意愿和要求很高,这个是很好的,所以每年代表到会以后都会提出一些法律中他们所遇到的,他们所希望调整的一些问题,包括我们社会中人们的行为,甚至提出立法的要求,有些立法要求被人大政府接受了,有些立法条件不成熟或者就事论事,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某些事情碰到困难了就说要立个法,这就需要立法部门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进行一个前期的筛选,有些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就不应该立法,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网友们也讨论有些东西该不该立法,比如最近报纸谈到上海市政府对于语言中间不规范的问题,出现一些网络语言,有些不一定被人们都普遍适用,有些不习惯,这里面就发生两个意见,一种认为这个立法立得好,可以制止不规范语言的漫延,但是有些人认为语言中的现象非常复杂,不是简单地由立法可以解决问题的,不是说不合适了就立法,所以本身法律是一个科学的体系,他有分工,有《刑法》、《民法》还有《行政法》所以由哪级政府处理,由哪级立法比较好,这都要有统盘的考虑,所以有些提出问题和要求是可以的,也是社会健全的表现,但是能不能立法,怎么样立法是科学的,而且立法以后效果是好的,是可操作的,那还要经过专家们以及民意机关和立法部门的综合考虑,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提出一个要求就立一个法,这样一个立法的生命力是比较差的。有些法立了以后实践证明这个立法没有什么效果,有些人甚至说立法以后和没立法没有区别,这就说明立法之初就没有很好的论证,所以这种教训我们也要很好的吸取,所以社会立法还是很严肃的工作。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的立法的事情网友都有很大的感触。
网友:现在大家都有立法狂想症碰上什么问题都要立法,比如《物权法》《婚内强奸》,而其实现在实际存在的条文已经可以规范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问题到底出现在立法上还是执法上?
杨海坤:作为法治工程来讲,是一个整体的工程,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就会影响这个法律的质量,当然有立法的问题,也有执法的问题不能说我们的问题统统是立法的问题,也不能说统统是执法的问题,有些立法可能本身就有缺陷,有些可能是立法以后没有具体实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刚才所说的立法狂想症我想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刚才你说的两个法也不一定都是合理的。比如《婚内强奸》的问题,这个方面我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有些代表提出这个问题,特别是三八妇女节,有些代表认为这需要提出立法,但是有些人就说不需要进行立法,这是有分歧的。
但是《物权法》不一样,至少《物权法》在法学界至少是民法学界认为这个是可以肯定的,《物权法》是保护我们私有财产来讲比较合适的,是立法的核心问题,所以不能说提出《物权法》是一个想象,甚至说是一个狂想,不是这样的,因为人大立法议程已经很久了,已经进行了四次审议了,应该说是健康的进行,不能说这个立法是狂想的一个产物,恐怕不能这样看。包括我们以前《行政诉讼法》尽管1989年颁布,90年实施以来已经有十多年了,在《行政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中也碰到不少阻力,有的学者表示步履艰难,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认为这个法是一个什么狂想的产物,或者是不合时宜的,我们认为它的积极意义应该是大大超过他消极的成分。
主持人:保护私有财产?
杨海坤:保护私有财产,所以我的意思说现在不能说我们的老百姓或者学者对立法是狂想,还要正面肯定,在这里面进行分析,作为具体立法部门来讲要冷静思考看看立法的条件是否成熟,立法的内容是否科学,立法的可行性如何,立法的陈本和立法的效果做一些比较、预测。特别是我们提出已经立的法,要不断跟踪实施效果,不断反馈实施中的问题,看是立法的问题还是实施中的问题,如果是实施中的问题那就要补充一定的条文,如果立法本身有问题就是要做具体的修改,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问题,要法律具体分析。
主持人:杨教授您是江苏苏州人?
杨海坤:对。
主持人:那江苏省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呢?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杨海坤:我是生活在苏州,工作在苏州,苏州是属于江苏省苏南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最近我们苏州所属的昆山市,原来是县级市,也成为全国五百强市的首席,也就是说经济比较发达,苏州也是我们江苏、苏南的一颗明珠,也是排在前面的。
根据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来讲对我们东部城市的要求要继续,越快越好的发展经济,我们讲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好,对管理的问题,社会治安的问题都提出要跑在前面的要求,应该说江苏在这些方面这几年做了很多工作,明确提出了法治江苏的目标和口号,而且也每年举行法治江苏的论坛,对这样一个举措应该说是有效的,中央领导同志也予以肯定,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也相当重视这项工作。
我们江苏也强调了江苏省人大的立法,因为我参加人大立法的咨询工作,对立法的科学性问题比较关注,对依法行政的问题也进行过多次讨论,特别对执法部门的现在一些比较前沿的信息公开问题啊,问责制问题啊,执法责任制的问题都加以关注,司法方面、行政诉讼方面也创造了一些在实践中怎么样办好案件、审理案件的一些经验。
我们江苏省在这方面还是相当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的。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司法,我想起这么一个问题,这些年来发生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案件经过网络舆论一传播,上级领导一重视就会对当地执法机关带来不少压力,这些压力不但来自于社会舆论还有网络媒体,这就涉及到司法独立的问题,您如何看待现在司法独立的状况呢?
杨海坤:你说的案例就是社会比较关注的,报纸报道比较多的案例。你讲的案件有两类,一类属于刑事案件,一类是行政违法案件,相对我对行政违法案件关注多一些,无论两类案件引起的社会反响我想这都涉及到舆论的问题,我觉得媒体舆论对于司法的公正处理得好是有积极意义,而且有帮助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媒体的监督。
司法独立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应该说要实现法治的国家都要坚持司法独立的原则,也就是说司法要相对于它的行政部门和其他的一些机关,特别是有权机关要保持它的相对独立性,如果他不能独立地审理案件,那么司法的公正就不可能实施,这是差不多一个普遍的规律,也是一个常识了,所以在我们中国怎么样独立行使监查权,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如何在案件中追求正义、公正,这个始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司法能不能存在,司法有没有生命力,司法能不能在公众中间有威信,这是司法能不能过硬的问题。
主持人:这次两会期间有些网友问在目前社会状况下,有对很多弱势群体的时候有人说法律武器太重了,用不起,目前我们要推进法治建设我们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杨海坤:在一个法治国家我们说法律是公器,是公共器械,是大家都可以用的,如果一部分人用起来太贵太重的话,那么说明法律对公众服务的程度和水平还不够,应该说在我们看到一些电影中也讲,法律是维护富人的,是权贵的工具。那么如果在我们的国家还是折算的话那显然不行,所以我们现在搞法律服务啊,尽量地使弱势群体得到法律的救济,我想应该说法律的武器,从大的工具性方面来讲应该所有的人民都用得起,如果对一部分人来讲可以轻而易举拿起法律的武器,一部分人拿不起又贵又重的话用不起那就说明法律没有真正成为人民的公器、国家的公器,这是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还有这次两会随着《行政诉讼法》的深入执行,有些公务员觉得我做这个事情他可能承担后果,他就可能干脆不做了,或者推诿了事,在今年两会上您也谈到了您的忧虑,那您能不能谈谈如何避免这些呢?
杨海坤:一个社会越进步越民主,人们的法律意识越强,对政府的要求越高,越严格,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有些在逐步实现法治的国家里面或者地区里面,往往说所谓官怕民,就是做官难,动辄受到追究,不自由自在,那么这个现象……当然我们不能太过头也不行,但是总体来说做官觉得难,难做官这是一个好现象,做官太容易,做官不用动脑筋,甚至平平庸庸的人都能做官那就说明这个政府权力太大了,这个不负责任,这个不是民主国家的、民主政府的一个形象。
所以对政府官员的严格要求甚至他的行为受到法律责任追究这正是我们“政府法治论”的很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这次总理讲的要建立问责制的政府,要追究行政官员的相关法律责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很好的一件事情。
当然,在现如今情况下,有些官员不习惯这样做,而且思想上或者本能上处于拒绝的状态或者抗拒的状态这也有可能的,但是这种思想是陈旧的或者是落伍的,是不健康的,甚至会出现一种消极待工,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如果法治政府赋予你权力同时又赋予你责任的话,那如果你不履行责任那就会造成不作为的责任,这是在行政法上要追究的,如果你渎职甚至都有可能造成刑事责任,这些法律都是有准备的,对不作为的、消极的、懈怠的都要追究责任,有的是从公务员内部法来解决,有的是要从外部法解决,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国家赔偿这些法律制度来追究行政工作人员的责任。
行政工作人员感觉身上有责任有压力是很好的,就像毛主席在沿岸讲的,我们要防治我们的政府走离民主,走向反面,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要发挥民主,使民众可以监督政府,而且切切实实地通过法律来要求我们政府工作人员普及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个责任越明确也就是说我们的行政法越健全,我们政府的效能、效率越高,他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主持人:有网友对《宪法》和执政党的关系非常感兴趣,能否请您给我们这位网友解释一下其中的关系呢?
杨海坤:你讲的是《宪法》和执政党?这个我想学习或者研究《宪法》的人都明确知道我们国家《宪法》的性质、特点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宪法》,我们的国体、政体都很明确,通过宪法意愿和政治意愿的表述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领导党,同时他跟政权的关系来讲也是执政党,所以《宪法》规定了党的领导,同时《宪法》又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里活动。
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所有的一切政党,一切社会团体,一切机关包括军事力量都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必须遵循《宪法》办事,中国共产党做执政党当然应该模范带头更加严格地遵循《宪法》只有这样《宪法》才能真正在中国国土上实施。
所以《宪法》和政党的关系问题在我们国家是处于一个良性的互动,是一个良性的关系的处理。
主持人:那杨教授您在今年的两会中有什么提案吗?
杨海坤:写了一些提案。
主持人:能跟我们的网友谈谈吗?
杨海坤:(笑)包括对现在我们……我提了一些方面的提案,每年都提一些,今年我印象中有这么一个提案,就是对我们中国共产党各级“政法委员会”的这样一个称呼,我觉得这个称呼用了很多年,大家习以为常,我觉得根据我们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是不是名称应该改得更好一点叫做“法治建设委员会”甚至可以提“人权保障委员会”或者名称不改的话应该把“政法”这个词做一个新的诠释,因为传统“政法委员会”没有明确解释,是政治与法律还是专政与法律还是政治统帅下的法律不是很明确,反正就是我们党是要抓政治和法律的,主要是协调公检法的关系,协调社会关系,打击犯罪,特别是对综合治理都是很好的。
现在修改《宪法》以后有尊重保障人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法以后我觉得我们的法治更全面了,含义更深刻了,不光是打击、镇压、专政,不光是惩治犯罪,最主要的是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怎么样树立法律的权威,怎么样建设性的把我们的法治观念宪政理念推行。
所以党自己提出了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这样一个任务,所以党跟法治关系的密切程度比以前更密切了,但是他的领导方式也进一步要提高,也就是说党要宏观的实行一种建设性的一种领导,因此党的责任加重了,在这个情况系我认为“政法委员会”的名称是不是比较陈旧一点,是不是应该改成一个“法治建设委员会”更彻底一点的话,我们共产党现在真正把保障人权提高到《宪法》的高度了,《宪法》已经明确了党的执政的任务里面就包括尊重保障人权,那么这一块的工作是不是由这样一个委员会来加强领导我想非常重要。
主持人:真是非常新颖的提案。另外有这么一个事情,我们现在谈的法治政府,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治理多数人的社会需要法治,但是在58年以后他谈到过法治有时候还是需要人去推动的,同样吕日周也说过法治需要靠人推动的,您赞同这个说法吗?或者您对他的作为有什么评价?
杨海坤:这里涉及到对法治的概念如何理解,法治和人治不是说这个社会要靠法律来统治和解决矛盾或者需不需要好的素质的人来管理,不是这样讲的,而是说最后事情的决定是靠法律的意志来决定和处理还是靠个别人的意愿来处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和人治是对立的,不能说法治推动人治或者法治加人治这都是不科学的。
但是法治里面有人的意志,他本身强调的是全民的意志,是经过立法的程序推动人治,并不是说法治不需要人的好的素质的法官好的政府和人民去推行,不要产生这样的误解。
所以法治和人治关键看是什么样的概念,有的人认为人治要由好的人来执行法律,这叫人治,能够这样理解和我刚才所讲的概念就不一样了。
主持人:您对行政机关包括刚才谈到的公务员的事情,就是有没有具体的《行政诉讼法》对公务员不作为的现象有处理的条款,那您对行政机关如何民主正确地做出决策,如何执行这个决策您有什么看法呢?
杨海坤:决策的问题有政治决策,有行政决策,类型很多,在我们国家有党的决策也有政府的决策,类型很多,但是总的来讲决策是使一切事情能够做得好的前提条件,因为决策错误了从原则上就错误了,就造成后面实践上的一系列错误,我们民主革命时期也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也好,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实践错误,一旦产生错误不能及时纠正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所以总结我们成功经验也好,失败教训也好,决策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具体来讲,我不谈党的决策问题,这是由党的代表大会来解决的,我比如讲一个政府决策的问题,现在这一届政府非常重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强调专家的论证,强调……比如我们搞“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也是一个决策,这种决策就是要集合人们的智慧,全体党员的智慧,特别是要专家论证,全社会参与,才能保证我们的科学性、民主性,而不是一言堂。
实际上在决策中每一个步骤都要解决好,比如国家的政策要靠听政,要听取大家的意见,怎么听政啊?有什么程序啊?听政的代表人物怎么产生啊?他们有什么义务和权力啊?听政的笔录到底有什么意义啊?如果说听政只走过场,所谓听听意见,请来的专家意见刚好是迎合或者是已经和政府沟通好的专家,认为这批专家是迎合的我就把这批专家找来,找一些对政府有利的话,那这样的听政都是走过场,讲严重一点就是欺骗。
所以以前有一些网友也好,民众也好对我们的听政有一些失望,觉得每年交通费用涨价的问题听政都流于形势,就像我们温家宝总理讲的失去了公信力,如果政府的举措失去了公信力就一败涂地,为什么呢?行使不下去你还有什么意思啊?是演戏还是什么意思啊?所以这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结尾的部分,我记得强调政府的行为要有执行力,同时政府的行为要有公信力,执行力要从哪里来?必须在正确的情况下才有执行力,如果措施的话执行力强度越大,错误越大,甚至还要遭到人们的不满,最终受损失的还是人们。
所以执行力的来源也也是你的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正当性、科学性,只要你有这个正当性人们才会拥护,你这个执行才会通常无阻,如果一个决策是伪科学的,是忽视民主的,它的最后后果是使老百姓遭殃,那么它会损坏我们的党的形象,也损坏我们政府的形象。
主持人:杨教授,您是作为法治政府论的首创者,您提出这个主张实际上是受到了绝大多数的……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那作为研究政府行为和法律的一个专家,您认为要推行您的理论实现法治政府,所可能要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
杨海坤:我想是这样,我也不能说我是法治政府的首创者,这个荣誉不敢担当,有这种想法也是我们许多学者、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一个共同的愿望,而且不明确讲法治政府论的人也并不是说不同意法治政府论的人,他只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的,我想政府法治论最主要是政府本身接受,公务员依法行政的纲要明确了这样一个目标,也就是说他已经不是一个理论的口号和目标了,完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政府要付诸实现的目标。它已经是一个行动的纲领和目标了,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政府还不接受这样的口号的话,那我们的社会恐怕还会停滞不前,接受了这个东西就成了付诸行动的问题,付诸行动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叫做牵一发动全身,任何一个有机体碰一部分都要动全身,更何况法治政府是一个社会系统中很核心、很重要、很关键的一部分。
所以政府的改革是社会改革、政治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现在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下我们改革政府,实际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最现实的改革的一部分,这个问题会触及很多历史和现实的问题,你说障碍来自于哪方面?一个有理式的保护,有传统的文化和习惯,特别我们中国有封建的很长历史,官本位至上,忽视法律的一些观念牢牢束缚着我们的一些干部,甚至老百姓也有这种思想,官大一级压死人,民不与官斗,有权就用,过去作废,权力至上一些思想观念,这是一个很牢固的或者很深的遗毒,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阻力,不是
一、两天可以消除的,一个历史的包袱。不像有些国家比较年轻,一开始就有一些民族的传统。
第二个问题是利益格局,这是现有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法律制度相对来讲我们说是技术经济的流毒也行,历史上官本位的传统流毒也行,反正传统的法律是保护权利、比较漠视权利的,你把这个根本的东西改变过来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这里面有一个重大利益的调整,我们知道社会转变时期,利益调整非常迅速,利益的分化、组合也很多样,特别是我们新的阶层出现了,有些阶层地位下降了,实际收入下降了,这样的利益调整给政府带来很大压力,政府应该如何处理,并且由于政府养了一大批公务员,他本身也是有他的即得利益,所以你任何一个法律都是对利益的调整,是对利益矛盾冲突的处理、裁定或者我们说是利益矛盾的焦点上开一刀,那么这刀开下去必然要涉及到不是损害我的利益就是损害你的利益,这里面就涉及到和谐社会怎么处理法律和利益调整的问题。
所以行政法向前发展就应该注重关注民主的利益,民主利益不是铁板一块,又分了很多层次和利益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依法行政的问题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会涉及到公务员队伍的利益,涉及到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普通老百姓中间、普通人民中间又有一个收入高的群体,收入低的群体,我们城乡也有矛盾等等。在这样一系列情况下,甚至违法者他自己贪污他们也有他们的前提,也有他们的利益的考虑,他们当然要对这个法律的实施有一种本能的抵制,就说我们很好的法律,比如我们制定《公务员法》总是对我们的行政官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行政程序有的人能接受,有的本能的要抵制,因为程序本身要约束我们的行为,公务员必须要在执法中采取某些程序才能合法,因此学习、适应是一个过程,碰到即得利益更是发生磨擦的过程,当然法律绝对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抵制就不实施了,但是我们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进去这些因素,不考虑现实的浪漫主义的处理法律我想也是不行的。
所以我想你说阻力来自哪些方面一个是历史的包袱要逐渐抛弃,第二个现实中间的利益格局和矛盾这是更棘手和更现实的问题。
杨海坤:我讲政府法治是一个理论,法治政府是一个实体,是一个目标,一个是实践的东西,一个是理论的东西,我的意思是在政府法治论的理论的指引下指导我们法治政府的建设,实现我们的目标。当然这个理论一开始是粗线条的,或者是蒙胧的,或者是比较粗浅、粗糙的,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它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化,如果今天我们看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的理论的话,有可能觉得当年的一些想法或者理论很粗浅甚至幼稚。
也就是说一个理论尽管大方向正确,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比较蒙胧的、粗浅的想法,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和丰富,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的关系,如果只是一个干巴巴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反过来讲只有实践没有理论很可能会走向错误的方向,没有指导性的。所以人是有预见的动物,能够规划自己行为的动物,所以我们现在强调规划、强调纲要、强调目标,这就是更自觉地指导我们的行动,但是任何理论不可能穷尽实践,就像我们的立法,我们的立法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他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毕竟理论的条文无论如何是不能概括我们这么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不可能驾驭一切,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法律也要动态向前发展,更何况理论呢?
主持人:去年温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又着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这个问题,仍然是以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基调,那么您觉得总理去年和今年反复强调法治政府建设您觉得总理这是为什么?
杨海坤:这是总理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的职责所决定的,政府的工作报告就是向全国人大汇报自己的工作,总结2005年的成绩,同时总结2005年存在的问题,对2006年的工作以及“十一五规划”进行计划,政府在我们国家中的工作比较宽阔,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要抓政府治理工作,总理不抓好政府治理工作怎么做好政府工作管理呢?我们讲哲学的语言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政府的行为做正确的,那么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才能增强,他的计划才能不成为一张废纸,所以政府的执行力就在这里,西方政治学家就这样讲,政府是要管理人民的,但是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就是首先要管理好政府。
我想温家宝总理重视政府建设的目的无非就是使政府自身过硬政府才能有效领导人民,所以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全面,涉及到方方面面,尽管他用很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但是更主要的每一届政府,朱总理任期内以及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最后一部分总是强调政府的改革和工作,政府形象的改善,这是他本职工作的要求,而不是他工作之外的要求,这也是他对自身的要求。
主持人:这是不是也从某种角度上说明我们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任重道远也是当前政府要着重改善的问题,能不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呢?
杨海坤: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中国要前进、要发展没有领导者不行,没有执行者也不行,我们的领导者是谁?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执政的问题,这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政府是直接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府这样的执行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实现,执行者是依法执政的问题,所以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这是概念、口号、目标都是相互联系的,国家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国家,党是我们的政治上的领导,政府是我们具体贯彻人民代表大会意志,体现党的领导,实施党的方针路线的最主要的载体,因此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这是一环扣一环的,你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都是空话,为什么呢?因为党领导的政府啊,党如果没有依法执政的观念,没有依法治国的这样一个理念,对政府的领导他随便怎么指挥,随便怎么做,他就没有自己的稳定性,没有政策的连续性了,当然会大乱。
又回到前面的讲法,就是说在实现宪政的背景下实现我们的政府法治,在实现宪政目标的道路上,同时实现我们法治政府的目标,所以这些东西都是连在一起的,包括我们以人为本,人权保障这些事情没有一个不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有的人老觉得为什么党一个时期提出这个口号,以后又发展了,今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今年又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提出和谐社会,难道这些口号都是孤立的吗?全是联系在一起的,要通盘考虑,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在不同含义上,不同的立足点上讨论的问题,但是他们都有内在的联系。
所以和谐社会、法治社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这些东西我们都要加以认真的思考,同时在实践中加深对这些内在关系的深刻理解。
主持人:符合时代的新的要求?
杨海坤:对,要不断与时具进适应时代的要求。
主持人:感谢杨教授对于如何建设新时代的法治政府进行解答,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杨教授。
【质监局打造法治质检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质监局法治工作要点08-21
质监局半年总结09-04
质监局说理式执法制度06-29
质监局三查汇报改08-28
福建省交通质监局文件09-29
2011个人总结-质监局特监科08-18
质监局节能降耗工作总结09-09
六安质监局资产清查工作总结09-15
县质监局行政执法工作自查报告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