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2024-07-13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精选15篇)

1.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篇一

成规管〔2010〕24号

关于印发《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对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充解释》的通知

局机关各处室、各分局,督察专员办与执法监督局,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心城区域内建筑项目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2008〕227号)等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对《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充解释,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各郊区(市、县)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 1 — 附件:《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对<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充解释》

O一O年二月二十五日

二附件: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

对《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充解释

一、容积率系指在规划项目建设用地内,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总和与规划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总和为规划项目建设用地内各栋建筑物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计算值之和。

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计算;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计算值除遵守《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外,还应按照本解释执行。

建筑层高是指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通过架空、填充等装饰装修手段规避层高限制。

二、住宅建筑层高不应大于3.6米。跃层式住宅起居室(厅)、低层住宅起居室(厅)层高为户内通高以及住宅坡屋顶部分除外。

三、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层高不宜大于4.9米。建筑公共部分的门厅、大堂、中庭等除外。

四、商业用房层高不宜大于6.1米。建筑公共部分的门厅、— 3 — 大堂、中庭等除外。

超市、大型商场、专卖店、餐饮、娱乐等功能集中布置的单一空间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用房,以及电影院、体育场馆、展示厅、报告会议厅等有特殊功能需要的建筑层高可以根据功能要求适当提高。

五、仓储、工业厂房等建筑物层高不宜大于8米,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六、每套住宅阳台(含各类形式的阳台、入户花园、露台等非公共活动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不大于该套住宅套型建筑面积的20%;商业、办公、酒店建筑的每层阳台水平投影面积不大于该层建筑面积的15%。此外,阳台进深不应大于1.8米,低层住宅、退台式建筑阳台等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七、飘窗窗台与室内楼地面高差不得小于0.45米,且凸出外墙宽度不得大于0.6米。

八、除建筑入口雨篷外,建筑附属构件(如空调板、花池、构造板等)的进深不宜大于0.6米,且连续长度不应大于1.8米。住宅建筑不允许设置除结构构件以外的附属构件。

九、除避让、对接市政公共地下空间外,建筑物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不应高于室外地坪1.0米;建筑物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面高于室外地坪大于1.0米时,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计入容积率。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面高于室外地坪— 4 — 部分按地上建筑的规定进行退距管理。

十、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突破本解释或出现难以界定的情况时,可以组织专家论证其方案的合理性,专家论证结论作为方案审查的参考依据。

十一、本解释自2010年2月25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两年。

主题词:规划 补充解释 通知

————————————————————————————— ————————————————————————————— ————————————————————————————— 抄送:市建委,市房管局,各区(市)县规划局。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办公室

2010年2月25日印

(共印65份)

2.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篇二

建筑业是资源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 而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筑业实施循环经济,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大势所趋。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对循环经济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就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 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评价机制, 随着建筑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建筑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亟需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确立适用于建筑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1 探索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消耗行业, 从土地的开发, 到建筑成品的成型, 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水泥、钢材、玻璃等产品。而这些产品在制作过程中, 会消耗大规模的资源。在最近几年, 建筑行业节能的呼声越来越高, 实现建筑行业经济循环发展, 对于我国这样的建筑大国来说,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目前建筑业循环经济指标的研究现状

建筑业是资源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 而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筑业实施循环经济,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大势所趋。研究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也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 在国际学术界事实上都以清洁生产、绿色设计、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来体现。很多国家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偏重于工业垃圾和工业废品的循环使用, 基本都是被动的末端治理模式。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1994年以3R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原则提出了基于环境—经济—社会—制度理论架构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循环经济发展。

关于循环年经济的发展, 可以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起, 1998年循环经济一词由同济大学的诸大建教授引入中国, 在国内引起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的研究。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编制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关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从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角度对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分析判断, 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2012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提出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评价机制。建筑业作为资源消耗重点行业, 亟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 分析循环经济发展要素, 通过建筑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果研究, 依托于建筑工程实践运行, 构建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机制, 测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3 基于价值工程的建筑业循环经济指标的探索

3.1 基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循环模式

建筑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物质资源消耗量大, 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探索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 需要正确认识建筑的生命周期和建筑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见图1、图2) , 因而对建筑项目生命周期循环模式与价值工程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契合不言而喻, 借助价值工程理论探索建筑业循环经济指标有其必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见图3) 。

3.2 基于价值工程的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探索

3.2.1 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及基本程序

价值工程是指以谋求最低的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 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必要功能, 对产品的功能成本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分析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选定对象, 收集情报资料、进行功能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分析和评价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活动成果这一系列的工作程序, 完成对产品的功能分析和价值分析, 为企业提供优选方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避免资源浪费,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3.2.2 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功能评价及功能系数确定

价值工程认为, 功能对于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于物品来说, 功能就是它的用途或效用;对于作业或方法来说, 功能就是它所起的作用或要达到的目的;对于人来说, 功能就是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功能就是它应为社会提供的建筑产品和社会效用。

功能评价系数又称功能指数、功能重要度系数, 是指评价对象功能 (或零部件) 在整体功能中所占的比率。功能评价系数=某一零部件得分/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依据功能评价系数可以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零部件的目标成本。

将功效系数法引入循环经济分析中, 是用来以弥补加权平均法的缺陷。

具体操作:

①设置五档标准值。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 (A) 、良 (B) 、中 (C) 、低 (D) 、差 (E) 五档。

②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

③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

a.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

b.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c.调整分=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 (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 (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

d.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④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3.2.3 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成本系数确定和分析

价值工程所谓的成本是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耗费。

成本系数=项目单方造价/∑各项目单方造价, 建筑企业在成本计算过程中还要将为资源重复利用、使用节能产品、绿色建材等成本支出单另列示和计算, 用于比较循环经济指标成本系数, 和区别一般项目成本核算。

3.2.4 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价值系数确定和分析, 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选择及评价机制更新

根据V=F/C, 即价值系数=功能系数/成本系数, 通过比较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将价值系数最高的确定为优选方案。

企业开展价值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价值, 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对价值工程活动成果的总结, 通过成本节约率、全年节约额、投资效率、资源利用率、资源产出率等指标的计算, 选定建筑业循环经济指标, 实现项目方案、行业经济发展评价机制更新。

4 结束语

基于价值工程的建筑业循环经济指标的探索, 旨在解决建筑业循环经济评价机制的构建, 本文是对这种评价指标体系粗浅的认识, 借此与同仁们探讨学习。

参考文献

[1]贾国柱, 刘圣国, 孟楷越.基于改进DEA模型的建筑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评论, 2014/04.

[2]卢松.建筑工程测绘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探讨[J].消费电子.

[3]刘媛媛, 孙慧.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11) .

3.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篇三

“安全生产、效率第一”、“安安全全上班来、高高兴兴回家去”等安全警示标语醒目地挂在建筑施工单位的现场,时时刻刻提醒建筑工人以安全的工作行为实施科学、规范的建设生产。然而,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与诱惑使人们看到了快速建设、快速竣工所带来的巨大生产价值,建筑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顾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偷工减料、简化必要操作规程的快速建设。近期上海罗阳高层的坍塌事件敲响了警钟。

建筑施工业的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监管部门努力营造,共同协作的广泛目标,是维护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稳定建筑生产秩序、促进各生产环节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安全、稳定、快速、高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目标,减少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危害,降低事故发生率,需要建立一套具有时效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安全质量评估体系,并充分的按照该体系的指标规定进行科学的监控、及时周密毫无疏漏的评估,从而为安全的建设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及执行标准,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范模式。

2. 现行绩效评估方式的特点及缺陷

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是有力的规范行业秩序、监控行业生产质量、建设职能、建设任务、施工过程及最终实现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安全工作的绩效评估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仅停留在对安全数据的简单考核与指标落实上,即对比每年的死亡人数指标是否超过既定的规定标准,从而完成简单的安全质量考核工作。不可否认,此种简单的评估方式能使安全生产的理论数据得到有效的控制,起到对其有利的控制作用,然而却使我们严重的忽略了安全建设来源于实际生产环节的重要现实,往往造成重数据指标、重生产结果轻环节建设、轻施工过程投入的肤浅安全控制局面。事实上此种只关心事故指标却忽视对其他指标的宏观调控的评估方式是无法适应当今建筑行业广泛发展需求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模式,利用绩效评估的原理强化相对指标的建立,而非绝对指标的局限性考核。我们不应片面的追求事故发生率的下降,要知道产业规模的扩大、生产人员的扩充是呈逐年变化趋势的,市场的风险因素、挑战因素是逐步加强的,事故率连续下降的空间是越来越小的,我们只有充分的考虑到各类综合的影响因素,基于相对的考核目标有效的实施绩效考核、全面的开展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充分的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强化建设管理部门的监控力度,才能使他们实事求是的承担责任、积极规范的生产建设,有效科学的严密调控从而共同营造完善、优越的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3. 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涵盖全面、内容夯实的原则使之充满了实效性、科学性、连续性、可行性的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与规范导向。

3.1 充分适应建筑安全管理特点的原则

建筑安全绩效评估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建筑管理部门、建筑生产部门的通力协作与积极管理,他们是绩效评估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建筑行业涉及的工作流程、环节较为复杂,对其安全工作的管理也具有管理对象特殊、管理权限丰富、工作流程纷繁复杂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充分的考虑到建筑行业的生产特性,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安全管理策略及绩效评估指标模式,来源于实际、充满时效性的对施工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进度、安全质量进行定期的监控及综合的管理从而充分的为建筑行业营造安全生产的广泛空间。

3.2 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相适应的原则

结果导向是指只注重评估的最终结果,而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必要措施却不关心。过程导向则注重实现目标的过程环节,注重整个事态的发展方向及实现过程,强化过程引导结果的决定作用,即认为评估体系的建立重要在于施工评估过程的措施建立、制度建设。我们认为过于单一的强调哪一方的导向作用都是不科学的,一味的追求结果导向,会忽视管理部门的协调评估作用,忽视生产建设部门的努力建设及共同发展;而单纯的强调过程导向又将淡化绩效评估结果的规范作用及评价特性,因此只有我们有机的将这两种导向原则充分的结合,才能科学的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性,从而塑造建设工程在良性循环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3充分把握综合治理的原则

我们应充分的发挥建设安全管理部门的综合治理职能,使建设施工企业在安全第一,注重实效、预防为主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应注重把握统筹兼顾、宏观调控、综合管理的安全方式在企业从设计预算到招投标管理、施工进程、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实施综合管理的安全手段,通过及时的督导、现场的勘察配合工程监理部门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把关,强化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业秩序。

3.4实现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入,建筑安全工作的指标考核也由原有的计划经济控制下以行政手段、普查运动式为主的监管方式向法律化、经济性、智能性、综合化的管理方式变更。因此,我们应主张运用差别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充分适应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的转变,设计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创新的发展。

3.5充分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阶段

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合乎规律、符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及实际需求,应充分认清我国落后生产力与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严重不相符的局面,全面的考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与各类技术指标、管理水平的相适应程度,从而建立以相对指标为主、绝对指标为辅的考核指标体系。

3.6充分重视定性与定量的有效结合

建筑安全工作多元化、多视角的发展特点决定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制度规范与工作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因此很难用定量的指标进行规范,而政府的弹性管理方式及公立性也决定了其绩效指标很难量化考核,因此我们应在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中以定量的方式规范业绩指标并以定性与定量的有效结合规范工作指标。

4. 建立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4.1工作指标

工作指标是建设主管部门针对质量控制、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的现实目标而采取的指标控制手段,包括基础指标、能力指标、保障指标和措施指标。基础指标即是法律法规指标与制度建设的综合体现,建设管理部门必须依法的遵循法律法规为建筑安全工作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水平制定相适应的变革与创新,以国家法规为统筹、地方法规为导向配合具体、全面、细化的工作制度实施充分科学的工作指标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包括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事故安全通报预警制度、事故约谈制度等。能力指标则是针对建设管理部门实行的依法行政能力、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工作作风的规范。我们应在权责的范围内以正派、严明、具有公信力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实行行政许可、处罚及上报的职责,强化有效、科学、及时处理事故的能力,通过民众投诉率、满意度、事故上报、解决周期等能力指标充分的体现对建筑安全实施的有效管理。保障指标是责任计划与监管力量的统筹规范,我们应有效的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网络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化的监控预警体系,努力的发展电子政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专项负责的监督管理、执法人员,保证各项经费的正常投入,从而做好安全建设工作的保障环节。措施指标包括监督检查、培训宣传和专项工作等具体指标。其中监督检查是保障建筑安全的核心,我们要实施覆盖率高、检查高度频繁、无规律性的措施,及时的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及不安全因素,从而使建筑企业在及时检查及时整改的状态中得到健康、安全的发展。针对建筑行业一线从业者文化素质较差、安全生产意识较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制定合理的培训上岗措施,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控制基础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以关爱生命、注重安全的行为规范实施安全的生产。

4.2业绩指标

业绩指标分为四项一级指标,它们是相对指标、绝对指标、较大以上事故指标和专项指标。相对指标分别考察建筑企业在生产总值、建设面积、从业人员基数上的事故死亡率,绝对指标则单纯的规定事故总数及死亡人数。较大以上事故指标包括较大、重大及特大事故的指标,死亡3至9人的为较大事故、死亡10至29人的为重大事故而一次死亡30人或以上的事故为特大事故。

5.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建设部门、管理部门全员的努力配合、共同探索才能结合建筑施工的特色、重点环节、难点核心建立多级的安全管理指标框架、事故评价体系。今后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指标权重细化、评估责任划分等环节的探讨从而为建筑行业的安全规范做出应有的贡献。

4.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篇四

(1)建筑业规模。指在一定时期内建筑业的总量规模,反映建筑业的发展实力。评价指标有建筑业国内生产总值占GDP比重C11、建筑业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指数C12、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C13、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C14。

(2)建筑业发展环境。指建筑业发展所依据的环境以及该环境适合建筑业发展的.程度,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评价指标有建筑业职业技能培训人数C21、建筑业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C22、科技创新对建筑业产出增长贡献率C23。

(3)经济效益。指建筑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发展建筑业的目的所在。评价指标有建筑业对GDP贡献率C31、建筑业利润增长率C32、建筑业产值利润率C33、建筑业拉动C34。其中建筑业对GDP贡献率=建筑业增加值增量/GDP增量,建筑业拉动指GDP增长速度与建筑业贡献率之乘积。

(4)社会效益。指建筑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效应、收入增长、以及实现的利税等,可用从业人员相对值的增长率C41、劳动生产率C42、产值利税率C43来表示。

(5)生态环境效益。指建筑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涉及建筑业的各项活动,包括前期决策立项、设计、施工和维护运营,直到建筑物寿命终结拆除,涉及到的建筑材料、方案选择、施工技术、建筑垃圾处理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C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52两个指标来反映。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用地总面积。

(6)资源与能源利用。指建筑业对资源、能源保护与利用的程度,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采用每亿元总产值能源消耗总量C61、每亿元总产值石油消耗总量C62、每亿元总产值煤炭消耗总量C63和每亿元总产值电力消耗总量C64来表示。

根据上述分析,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三级,构建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建筑可持续发展综

合评价方法根据建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特点,采用熵值法进行评价。熵值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申农熵计算指标信息效用价值,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权重,综合样本数据得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数[3]。

3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根据已建立的指标体系和上述计算步骤,求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1,进而求得准则层各指标权重值见表2。其中,资源与能源利用占的比重较大,建筑业发展环境次之,经济效益再次。因此,建立和完善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构建良好的建筑业发展环境、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是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表2数据和公式(4)(5)计算各样本数据的综合评价值见表3。综合评价值逐年增大,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提高。

3.1评价指标分析

表1显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不同,权重越大,说明其重要性程度越高,是影响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具体为:科技创新对建筑业产出增长贡献率C23、每亿元总产值煤炭消耗总量C63、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C13、建筑业拉动C34、建筑业利润增长率C32、建筑业职业技能培训人数C21。另外,从业人员相对值的增长率C41、建筑业对GDP贡献率C31、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C14、每亿元总产值能源消耗总量C61的权重也相对较大,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评价结果实证分析

表3数据显示,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系数从到的环比增长系数分别为:27.24%、23.20%、1.82%、3.10%,由此看出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系数逐年增长,这符合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实际情况。①建筑业全面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2036.8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1911.65亿元,占GDP的5.70%;实现利润2201.84亿元;上缴税金2264.98亿元。截至年年底,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已达3315万人,建筑业企业数量达到71095家。

②建造能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做法,改革创新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积极拓展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提高。2008年,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营业收入中,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收入占到56.80%。中铁建、中铁工、中建、中交、中冶科工等5家建筑业企业集团进入了世界500强。③建筑业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设计中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努力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④建筑业发展环境和氛围不断改进。科技创新对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秩序日益规范。

表3排序结果显示,建筑业规模、生态环境效益、资源与能源利用三个因素保持逐年上升,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这与综合结果分析是完全一致的,也与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相一致。建筑业发展环境、经济效益从20到持续增长,以后稍有回落,从具体指标看,建筑业发展环境和经济效益指标保持增长的态势,只是增长速度较20稍有减缓,这与底,我国建筑业企业比年同期下降1.5%有直接关系。建筑业发展环境和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社会效益,所以社会效益变化趋势与建筑业发展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得分值先快速增加后稍有回落,但指标数据总体趋势也是保持逐年增长。

4结论及建议

5.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篇五

规划局及相关领导:

我公司前身为久芳实业(商丘)有限公司,位于睢县产业集聚区内,是一家集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机械设备、科研、生产加工、经营和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主要从事香精、香料、食用添加剂、复配添加剂、调味料(固态、半固态、液态、调味油)、果蔬加工。从事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的商业批发等。

我公司是于2004年12月7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批准证书号为商外资豫府商资[2004]0016号,2005年1月10日领取营业执照,注册总资本130万美元,拟建成年产2000吨的果蔬加工、香辛料生产植物提取物、调味品、农林种植开发、等经营项目,总投资达4000万元人民币,一期项目工程已经完成,并于2007年12月正式投入生产运营,日处理辣椒原料20吨,产品畅销国内外。

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公司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在原公司面积基础上,向西向北扩展。二期扩建工程计划投资8000万人民币,兴建香辛料油树脂提取等现代化生产车间。

此项目为工业项目,以甲类生产车间为主。按有关行业规范要求,防火间距最小值为12米,与明火民用建筑等防火间距最小为25米。甲类车间距道路边最小为5米。另外,厂区建筑主要以生产车间为主,运输车辆主要以货车为主。道路的宽度及转弯需满足车辆(和消防车辆)进出的要求,道路不易太窄。由于以上相关方面的种种限制和要求,厂区内部建筑总占地面积相对其他行业的建筑总占地面积较小。我公司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和相关行业规范要求,建筑总平面容积率达到0.59,建筑密度47%,达不到出让土地规划设计要求。

望相关部门和领导给予相关帮助、肯定,批准。

久芳农业科技发展(商丘)有限公司

2012年5月2日

6.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篇六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 预计到2015年末, 老年人口比例接近30%,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未来老年养生、养老、康复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与其所处的建筑物是密切相关的, 养老建筑涉及到千家万户, 是按照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设计建造, 主要供给老年人起居生活、照料和护理使用的建筑类型的统称, 包括养老社区、老年公寓、养老院和护理院等建筑。而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引导养老建筑走向绿色养老建筑, 对养老建筑和绿色建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国内外对于养老建筑的关注度很高, 很多学者对于养老模式的确定、养老建筑的设计、养老建筑的人文关怀、养老建筑的地方适应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刘燕辉提出以家庭养老为主, 社会养老为辅, 实现养老社会化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并通过对居住建筑的硬件研究与开发, 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自立程度, 延缓养老期的到来。陈华宁按照养老建筑的分类, 总结了不同类型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 并结合设计实例探讨了养老建筑的设计要点。开彦针对中国养老模式呈现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强”的变化, 指出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必须与之相适应, 明确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分类、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标准。周燕岷等对于城市居家及社区养老居住模式以及老年住宅人性化关怀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高洪祥、孟建民、袁泉、安军等分别针对上海、深圳、苏州、西安四地的养老建筑开展了建筑设计、养老建筑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发现, 除室内环境质量有少量专项研究成果之外, 目前国内对养老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运营管理等方面均欠缺专项和系统研究, 尚无相关单位和个人对于养老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研究工作。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引导养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绿色养老建筑的评价标识工作,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委托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建筑学会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 联合其他单位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并在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上海市《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 细则已于2013年12月20日正式印发实施。

2、前期工作

2.1 文献调研

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首先需要分析养老建筑的设计要求和绿色建筑的评价需求, 为此研究团队首先对于国家和上海市与养老建筑和绿色建筑相关的标准规范开展了调研分析工作, 包括《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 50437、《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上海市《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DGJ08-08、《养老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等。调研发现, 养老建筑在规划设计、居住环境、无障碍设施、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均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目前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参评对象多为一般民用建筑, 评价指标较为笼统, 很难对养老建筑这种较为特殊类型的建筑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这决定了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能照搬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但是又需与正在修编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以下简称“新国标”) 保持体系框架上的一致性。

2.2 现场走访

为更好地了解养老建筑的建设特点和实际运营现状, 研究团队先后前往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亲和源养老社区等地进行了现场走访, 并与项目建设方及建筑使用人群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通过现场调研工作, 研究团队深入认识了养老建筑的主要特点, 并通过和建筑使用者的沟通交流, 了解养老建筑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 明确了研究方向。

3、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基本构成

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创新项七类指标组成。为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升和创新, 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设置创新项。除创新项外, 其余六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创新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

3.2 分项指标权重

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分项指标权重是在参考新国标的基础上, 针对养老建筑的特点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后形成, 详见下表1。

3.3等级划分

和新国标一样, 绿色养老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 评价时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总得分分别为六类指标评分项按各自的得分经加权计算后与创新项的附加得分之和。三个等级的绿色养老建筑都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三个等级的最低总得分分别为50分、60分、80分。评价指标体系六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按参评建筑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理论上可获得的总分值计算。某类指标理论上可获得的总分值等于评分项所有参评条文的最大分值之和。

绿色养老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评价指标体系六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6按表取值, Q7为创新项得分, 可直接计入总得分。

4、绿色养老建筑评价要点

细则结合养老建筑特点, 在细则七个章节中均提出了与养老密切相关的重点评价内容, 受篇幅所限, 选取指标体系中的评价要点做简要介绍:

4.1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人车分流:

老年人行动和反应能力都有所下降, 如果步行的空间和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在一起, 往往会对这个人群产生较大干扰以及安全隐患。因此, 为保障老年人在场地内的通行安全, 要求将人行道、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分开独立设置, 且具有系统性。同时要求人行道与自行车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且有必要的辅助和防护措施。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室内空调冷热水管的绝热层合理设计:

根据调研情况, 空调室内水管结露是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 考虑到养老建筑的特殊性和健康要求, 设计时应按照现行上海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中关于室内空调冷热水管绝热层厚度的规定算法进行合理设计, 确保不发生结露现象。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无超压出流:

给水系统设计时应合理进行压力分区, 并适当地采取减压措施, 避免超压出流现象的产生, 同时也强调水压对老人的舒适度要求。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厨卫适老设计及产品:

鼓励养老公寓的卫浴间或厨房采用系列化、多档次的整体化定型设计方法或选用整体卫浴等产品。在考虑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前提下, 设计便于老年人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洗面、沐浴、如厕等多种功能的独立卫生单元, 以及按人体工程学、炊事操作工序、模数协调及管线组合原则, 设计标准化、多样化完成炊事、餐饮、起居等多种功能的厨房。

4.5 室内环境质量

采暖和降温设备:

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趋缓导致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 对外界的温差调节能力降低, 夏天容易中暑, 冬天容易感冒, 因此热舒适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海属夏热冬冷地区, 夏季高温, 冬季阴冷, 有条件的养老建筑应配备空调降温和集中采暖系统, 以提高老年人冬夏两季的室内热舒适度,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空调降温设备设计安装时应考虑风口以及风向的设置, 避免冷风直接吹向人体。采用辐射采暖系统时应选择适合系统的材料, 避免因材料选择不当而导致的地板或面层老化开裂和产生异味等问题。

4.6 运营管理

智能化系统:

绿色养老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设置和功能实现应以保证老年人生活安全、促进生活便利及构建绿色生活环境为目标, 通过公共安全系统实现老年人在住宅内和社区各处的安全保障, 通过通信系统和紧急呼叫系统将突发险情及时报知相关工作人员以便及时救护;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尽可能的使老人年生活简捷化;通过建筑环境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社区及住宅内空气质量、温湿度情况以确保老年人生活环境的舒适性;通过集成系统采集和显示有关动态信息, 确保社区服务和管理更加及时和有效。

4.7 创新项

公共活动空间:

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 老年人更需要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晒太阳、锻炼身体的需要, 也是相互交流的需要。公共活动空间一般包括设置有健身器械的动区和包含绿地、广场和步行系统的休憩静区, 布局上需要动静分开。根据上海的气候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设置有音箱设备的风雨棚或阳光房是很有吸引力的空间。老年人室外活动空间的要求比室内更严格, 既要避免烈日暴晒和寒风侵袭, 又要能享受到充足的日照。细则鼓励在场地内结合集中绿地为老年人提供适当规模的公共活动空间, 布局宜动静分区, 其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0%, 带有风雨棚或阳光房的开放空间可以按照2倍的面积折算, 并有1/2的公共活动面积在冬至日照阴影线以外。

标识引导系统:

根据老年人居住生活实态调查, 多数老年人存在视力障碍、方向感减弱等困难, 在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室内外设计中, 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视觉变化, 在涉及影响老年人视觉的要素上, 例如颜色组合、亮度对比、图形标志、文字标识等方面, 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引导老年人识别建筑空间, 安全、便捷的使用各种设施和设备, 为他们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

5、结语

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养老建筑的建设特征, 明确划分了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的评价要求, 同时衔接了相关标准规范, 研究成果可为绿色养老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 以期尽可能降低养老产业建设对城市能源资源的影响, 提升室内外环境质量, 促进养老建筑及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辉.老年社会与老年住宅[J].建筑学报.2000.8

[2]陈华宁.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J].建筑学报.2000.8

[3]开彦.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概论[J].住宅科技.2000.9

[4]周燕珉, 张璟, 林文洁.我国城市居家及社区养老居住模式探讨[J].住宅产业2010.1

[5]周燕岷, 林婧怡.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中、日养老设施设计实例分析[J].装饰.2012.09

[6]高洪祥.上海市社区养老建筑研究[M].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7]孟建民, 唐大为.深圳市社会养老建筑研究[J].建筑学报.2007.1

[8]袁泉, 张炯.苏州养老建筑设计初探[J].江苏建筑.2007.4

7.“秘制”经济指标 篇七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初以发明“巨无霸指数”而闻名,最近,该杂志又邀请那些喜爱“巨无霸指数”的读者,发表他们古怪的观察经济的方法。读者的答案千奇百怪。

一位兽医称,他的生意超前于经济周期6个月,因为当经济不景气时,养宠物的人会迅速削减在疫苗和不重要手术上的开支。一位药剂师建议跟踪栓剂的走势,“财务焦虑和饮食缩减会引起肠胃功能失调,”他说,“当经济跌入低谷,栓剂销量便会上升。”最佳建议来自伦敦的一位投资分析师爱德华·里奇。他跟踪了谷歌上“黄金价格”的搜索量,把它作为经济信心的指标。当消费者信心跳水之时,“金价”的搜索量剧增(经济不景气,谁都想藏点硬通货);当人们重振精神,信心回升,搜索量就会减少。

香港报人林行止也有很多有趣的私人经济观察法。比如“饱读诗书的士司机指数”:每当大多数的乘客随时能碰到谈吐文雅的的哥时,不必查阅GDP数据,便可以断定经济已经陷入不景气和衰退。相类似的还有“热情如火女侍应指数”,是说当容貌姣好的女侍应随店可见时,经济必已陷入困境,反之则显示经济兴旺。其原因是当经济景气时,有点姿色的女性很容易找到环境比较舒适的工作,而不必屈就当营业员、服务员。他的建议是,当你经常碰到漂亮的女侍应的时候,赶紧把股票抛掉。

其实,每个经济学爱好者都有自己偏好的经济观察法。比如我家附近的公园里,有一组老人托着鸟笼看人下棋的雕像,但每隔几年鸟笼里铜做的鸟就会被偷走(鸟被牢牢固定,偷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把“小鸟被偷指数”当做私人收藏,因为我知道,每次这只鸟被偷走后,经济都有很大的概率开始向上走。不翼而飞的鸟是如何预告经济走向的?道理很简单:鸟是由铜做成的,当铜价上涨时(收益超过风险),它便会成为小偷的目标。而铜则是世界经济的“预报员”,被称为“铜博士”。它无处不在的特性意味着,铜需求的扩大可以作为制造业和建造业上升行情的早期信号。比如铜价在金融危机的前期就开始下降,然后于2008年年底开始上升。

几年前,这只鸟再次被偷,更为夸张的是,附近一个女孩铜像的双脚也被鋸掉。这一年,在4万亿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经济V型反转。

8.服务器技术指标 篇八

尺寸:2U机架式服务器

CPU:E5-2600处理器以上

内存:16G以上

硬盘:8T以上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64位)

2、PC技术指标

操作系统: Windows 7

处理器:AMD 双核E1-1200以上 处理器频率:1.4GHz 以上

硬盘:500GB以上

内存:2GB以上

显卡类型:HD7310核心显卡

3、标定仪笔记本技术指标

操作系统: Windows 7

CPU:2.2G Hz

内存:2G以上

9.股票短线形态指标经典技术解析 篇九

技术分析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把握套利时机,熟练者在短暂的几天内赢得几个百分点的收益很正常。特别是技术分析要求的条件比较简单,因而成为了许多投资者的主要投资方法,很多人对于这项技术的研究也非常的刻苦。但是由于市面几乎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分析资料,多数人包括一些所谓的高手都处于小儿科的状态,把一些技术分析的基础知识应用当作抛硬币一样碰运气,其结果可想而知。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养成坏习惯的技术更可怕。这里我们把部分职业技术分析高手形成习惯的方法简述如下,供技术分析爱好者参考。

一、股价上涨的动力

沪深股市的股价上涨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梦幻搏傻:主要存在于大成交量的牛市背景之中,个股量能与题材热点最重要。2超跌反弹:主要存在于低成交量的弱市背景之中,个股超跌与绝对低价最重要。3融资让利:主要存在于上市公司融资困难的时期,特别是大盘股与庄股的融资。4庄股搏弈:主要要了解强市背景庄家发动与弱市背景庄家自救的契机和风格。

二、形态指标加油器

形态指标的加油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能放大:主要指连续的量能放大堆积与即时的股价明显强市。

2主力刺激:主要指个股成为板块热点与股价受到意外打击。

3常规事件:主要指报表、会议、股东、消息、主力等因素对应和改变时间。4大盘背景:大盘给与背景配合是技术产生作用的最重要加油器。

三、良好的短线形态

最有价值的K线形态有:

1初步多头:这是强市背景下最佳形态,可以考虑一次性重仓赌。

2上升通道:这是常见经典的黑马形态,可以考虑轻仓中线赌,这是唯一的中线。3双从超跌:这是指中线超跌后又逢短线超跌,中线跌50%以上,短线跌15%以上,并在后期有大阴线,可以考虑三分赌。

4反击形态:因为大盘原因出现破坏性走势,股价很快强市反击。最常见的三种方式是涨停砸开又封死、大阳变十字星、大阴线后跟大阳线。可以考虑三分赌。

5活跃形态:大形态呈现大箱体宽幅震荡或者单边急涨急跌。可以考虑一次重仓赌。

四、良好的常用指标

最有价值的技术指标有:

1MACD+KDJ+强市:在大盘平衡时期,MACD指标在绿驻线缩短与红驻线伸长期间,KDJ处强市中初期的强市股有短线机会。

2KDJ高位锯齿+无量强市:在大盘强市市场中,这种形态容易出大黑马。3周KDJ低位+OBV良好+宝塔线强市:这是研判庄股机会的好组合。

4PSY低位+平台股:弱市大盘的心理线跌破18,筑短线平台的超跌股有机会。

五、常见的失误状况

1忽视股价波动的动力,特别基本面和融资方面的反向力和凝滞力。

2忽视逻辑判断,该涨不涨,理应看跌;该跌不跌,理应看涨。

3忽视主力状态、风格与目的。

4没有多维性,制定计划的时候是否考虑防守、失误出路和助长性。

10.2011:经济环境政策与指标 篇十

从有利条件看,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仍可维持温和复苏的态势。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较2010年有所放缓,在4%左右。

其次。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展望下一年度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基本面因素并不支持明年价格大幅上涨,但货币和汇率因素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总体看,明年出现2008年那种价格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国内发展环境十分有利于增长。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积极谋划发展,项目储备与准备情况良好。经过多年的准备,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展开。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现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加快创造出新优势产业。消费的环境和支撑条件可望进一步得到改善。以上这些因素对2011年的投资和消费增长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尽管今年继续实施了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预计还会降至1%以内,国债余额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也只占GDP的40%左右,两项指标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其他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家。

从不利因素看,首先是外贸环境和今年相比有所恶化。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慢,将带动贸易增长同步放缓。特别是随着危机后库存回补等因素的消失,2011年的贸易增长将比经济增长回调的幅度更大。从政策环境看,危机后各国出于保护本国就业的需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重启人民币汇改进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也会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是现有调控措施的滞后影响将逐渐显现。今年所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如房地产市场调控、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产能过剩等,都有一个落实实施的过程,其对投资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滞后期。2011年现有调控措施的滞后影响不容忽视。

第三是通胀压力未完全解除。需求方面,前段时期货币信贷总量快速扩张的影响仍需一定时间来消化,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经济增长需要较高货币信贷增长支撑的局面,货币信贷的较快增长对通胀而言始终是一个大的风险因素。供给方面,今年以来工资水平大幅上升,各地工资上升幅度在20%-30%左右。预计工资上升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制造业影响有限,但工资上升对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服务业和农业将会产生较大影响,服务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

第四,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预计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污染排放标准,限制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也会增加。由此,一些地区的发展空间和排放空间将受到压缩。

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

在政策方面,考虑支持经济增长和应对可能的风险因素的需要,政策可能继续维持中性偏松的取向。我们预测2011年GDP增长率为9.5%,较今年略有回调。主要受基数和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2011年经济总体走势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预计一季度为明年增长的谷底,随后增长率将逐季提高。

综合考虑明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011年三大需求将呈现出口较大幅回调、投资小幅回落和消费基本稳定的格局。

首先,出口面临的不利因素较多,主要有短期反弹因素减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波动加大、生产成本上升等。我们建立了主要考虑全球经济和汇率影响的模型,根据此模型我们预测2011年出口增长率约为15%,比今年回落11个百分点。而主要考虑国内需求和汇率影响的进口模型则预测进口增长15.5%。

其次,在消费增长方面,2011年支持消费增长的有利条件仍较多,消费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可能性较大。这主要由于:一是就业势头良好,全国很多地区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二是工资特别是消费增长潜力较大的低端劳动力的工资上涨幅度较高;三是鼓励消费将是长期的政策取向,政策环境也将越来越有利于消费的增长。

当然2011年消费增长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刺激政策效应递减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不利影响。此外,信用环境差、产品质量与安全是长期存在的不利于消费发展的因素,短期内不易消除。总体而言,2011年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较高,我们预测全年消费增长18%左右,基本与今年持平。

第三,在投资增长方面,“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将对2011年的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今年调控措施的滞后影响、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和治理产能过剩等因素,又会对2011年的投资起到制约作用。综合这些因素,我们预测全年城镇固定资产增长22%左右,比今年回落1.5个百分点。

11.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篇十一

1 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概述

1.1 指标体系建立的背景

2004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制订全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 充分认识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进一步健全完善落实年度控制指标体系, 实现安全生产情况的量化考核。同年, 国务院安委会依据我国安全生产现状, 制定了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并逐级下达安全事故控制目标;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单位围绕实现控制目标, 层层签订责任状,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此,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踏上以控制事故死亡人数为重点的新征途。

1.2 指标体系的构成

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由事故控制指标的设定、分解下达、考核等环节构成。在最初指标设定中, 国务院安委会确立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等11项项目指标如图1所示, 同时将建筑业、煤矿企业、危险化学品等6类死亡人数归类到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中。

1.3 指标的分类

为了体现事故控制指标体系的时效性, 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通常按照反映的安全生产是属于总体还是行业领域分为综合指标和专项指标, 按反映事故状况的方式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2 建筑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指标体系的构成分类可知, 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被归属为“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指标。2004年以来, 安全生产事故指标体系对建筑安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 建筑安全事故指标体系在指标设定、指标分解、指标考核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以“绝对指标”作为建筑安全事故主要控制指标

近年来, 建筑安全主要以“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等绝对指标作为事故主要控制指标, 并对这些控制指标纳入考核。这些控制指标往往根据事故总体指标进行分解确定, 仅反映事故的绝对数值, 未直接与经济发展水平、工程建设规模等相关联。建筑安全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建设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工程施工工艺的难易程度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 事故控制指标只有与上述因素相关联, 指标才是客观的、科学的。“相对指标”由两个指标之比构成, 能有效结合上述因素, 因此, 建筑安全事故主要控制指标应以“相对指标”为主, 以“绝对指标”为辅。

2.2 指标设定下降幅度与建设工程规模增长幅度不匹配

据统计, 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中, 全国事故绝对控制指标下降值分别设定为10%和12.5%以上, 其中, 建筑安全事故绝对控制指标下降10%。然而, 回顾我国近10年建设工程规模情况,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11653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44725亿元, 增幅达283.8%;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99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450亿元, 增幅达到346.3%。一方面是事故死亡数量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是基本建设规模大幅上升, 除因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而降低的安全生产事故外, 在基本建设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 盲目追求事故下降幅度只会导致事故瞒报、谎报。

2.3 指标层层分解脱离客观实际

国务院安委会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各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的运行情况, 统筹制定下一年全国各行业事故量化指标, 并进行层层分解下达, 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措施, 完成事故指标。如:某年全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指标为800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这一指标下达给某省控制指标为60人, 此省根据60人下调某个百分数后进行测算, 下达给某市控制指标为15人, 该市测算后下达给各县区的控制指标在几人甚至0人, 显然该项指标与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工程建设规模不符合, 脱离客观实际, 致使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在很多责难中发展。

2.4 重政府指标考核轻企业事故处理

各级政府为完成事故指标, 在采取各种安全措施的同时, 通过行政手段, 指标考核被列为政府重大考核事项之一, 如把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对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 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然而, 每起事故发生后, 责任主体不充分吸取事故教训, 认为事故发生有偶然性、突发性, 不从自身查找事故原因, 往往找各种理由逃避处罚;各级政府部门也往往同情、理解企业, 对企业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最终导致企业不充分吸取事故教训, 不加强自身安全管理, 不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致使事故恶性循环。

3 完善建筑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体系的建议

3.1 以“相对指标”作为事故控制的主要考核指标

建筑安全事故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建设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工程施工工艺的难易息息相关, 仅以事故发生的数量很难客观评价安全工作的好坏。经济越发达, 建设规模越大, 从业人员越多, 事故数量就越多, 反之, 事故数量就少。因此在确定主要考核指标时, 应将相对指标与上述因素相结合, 可以将“百亿元产值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相对指标作为建筑安全的主要考核指标, 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绝对指标作为辅助指标。

3.2 合理确定事故下降幅度

事故的发生、下降有其客观规律, 事故的下降是个缓慢的过程, 因为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物质危害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等。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措施, 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效果, 而不是人为的不考虑工程规模增长等客观因素, 想当然、拍脑袋来确定事故下降比例。这样不结合基本建设规模、盲目制定的事故控制目标, 事故统计与控制指标的矛盾将会更突出, 最终只能导致各级政府不惜代价控制所谓的“死亡人数”, 造成事故数量不真实、不准确, 弄虚作假。

3.3 加大事故单位的责任追究力度

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 应对一切生产经营过程安全负责。政府应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 通过监督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 通过宣传培训树立安全氛围, 而不是对企业的所有生产过程出现的事故负责, 因此, 对事故责任追究应主要落实到企业而不是各政府主管部门。对事故单位的责任追究力度越大, 表明政府抓安全生产的决心越大,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也会越重视, 在安全投入上也会越多, 隐患治理也会更彻底, 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摘要:自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以来, 有效引导、督促了各级政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促进安全发展;但是, 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也存在着较多争议, 建筑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不能真实反映建筑安全现状。为此, 通过分析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4〕2号) [Z].

[2]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下达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通知 (安委字〔2004〕1号) [Z].

[3]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关于下达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通知 (安委字〔2005〕1号) [Z].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06〕53号) [Z].

[5]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作要点》的通知 (安委办〔2007〕17号) [Z].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11〕47号) [Z].

[7]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

[8]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9]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10]关于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分解落实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06〕28号) [Z].

12.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篇十二

企业宗旨:为社会创造价值。

释意:污水处理厂生产的产品是合格的经过处理的污水,它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购买我们产品的是社会。而我们污水处理厂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包括我们个人,我们的生产将对社会有害的污水加工处理成对社会有益的干净水。我们就创造了价值。

企业目标:安全生产、质量生产、创造财富

污水处理厂是为大家创造财富的地方,你在这里拿的没分钱都是大家工作劳动后,污水处理厂回报给你的,不是老板给你的,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你是为你自己在工作。我了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有污水处理厂这样一个工作平台,大家认真努力工作,确保污水处理厂安全生产、质量生产,就能确保我们有一个创造财富的机会,有一个发展的平台。

全厂职工考核指标为:

1、污水处理厂经济考核指标;

2、污水处理厂技术能力考核指标;

3、污水处理厂安全质量考核指标;

4、个人岗位考核指标;

5、个人技术能力考核指标

1、污水处理厂经济考核指标;(权重30)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污水处理厂净利润=污水处理费*吨水量—员工工资奖金福利—电耗成本—药剂成本—投资分红—厂区绿化—餐饮出差招待—质量罚款—企业提留—设备维修—杂项费用—利税

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总负债

公司效益好,考核指标高,工资待遇高,否则相反。

2、污水处理厂技术能力考核指标;(权重10)(本项做季度奖金依据)厂综合技术能力 = 个人技术能力考核 / 考核人数

大家技术都提高了才是真的提高了,团结大家共同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综合技术能力高,工资待遇高,否则相反。

3、污水处理厂安全质量考核指标;(权重20)

安全系数=100—安全责任事故等级系数 + 质量等级系数

安全责任事故等级系数见 《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质量等级系数见《生产质量管理办法》

4、个人岗位考核指标;(权重30)

个人考核分=个人自评月计划完成分值 + 公议评分值

5、个人技术能力考核指标(权重10)(本项做季度奖金依据)

13.(38)呼吸机主要技术指标 篇十三

(38)呼吸机主要技术指标

招标项目内容 投标项目 偏离

一、技术指标:

1.基本要求:

*1)适用范围:新生儿、儿童、成人;

2)与主机一体的彩色屏幕,旋钮操作控制; *3)中文操作菜单; *4)具备内置直流电池;

断电后供电时间不低于60分钟。

2.通气模式及功能:

1)NIV无创通气模式

*2)容量通气模式CMV、SIMV; *3)压力通气模式P-CMV、P-SIMV; 4)适应性压力控制容量保障通气;

*5)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6)自动适应性支持通气; 7)自动脱机模式; 8)智能双向窒息通气;

9)自主呼吸、手动呼吸、待机功能、纯氧灌注、叹息、雾化功能;

*10)气管插管阻力补偿。3.控制参数

1)呼吸频率:1-100次/分; 2)潮气量: 10-2000ml; 3)PEEP/CPAP:0-50cmH2O; 4)氧浓度调节范围:21-100%; 5)吸呼比: 1:9动态漏气量以上6毫升

自主切换:

-自主呼气域值(SET)

反向流量保护

本技术指标由ICU室提供

注1:必须提供技术偏离表!

注2:必须按院方标准格式填写投标一览表!

网址:http:// 注3:如无重要原因进行修改,不予另行通知!

和平医院设备科

14.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篇十四

大型公共建筑是公共建筑中的耗能大户, 节能过程中应加以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有5亿平方米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 其耗电量为70~300k Wh/ (m2·a) , 为住宅的10~20倍, 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 消耗民用建筑总用电量的30%以上。对公共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用能进行节能管理, 是有效控制建筑能耗增长幅度、推进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1]。但是目前各类公共建筑用能标准尚未建立, 用能管理水平评价缺乏客观参考, 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政策也难以出台。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用能标准即合理的用能指标, 以推动能源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公共建筑用能指标是在采用能源调查或分项计量等手段对公共建筑用能水平、使用效率进行客观考察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建筑能源消耗水平, 作为衡量建筑能源管理水平的基准。建立丰富、完善的建筑能耗数据库和选择合理的建筑能耗数据分析方法, 是制定公共建筑用能指标的两个关键内容。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调查和分析, 并结合统计学方法, 研究确定政府办公建筑、旅游饭店建筑、商业建筑的合理用能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地方标准。

2 大型公共建筑能源调查概况

上海地区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自2007年起有序开展, 积累了大量建筑能耗数据。通过对能耗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可从宏观上对本市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现状有了深入的认识。然而, 大型公共建筑能源消耗情况非常复杂, 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繁多。建筑的用能水平除受自身热工特征、设备系统性能等硬件条件影响外, 还与运行方式、管理水平、使用者节能意识等软件条件息息相关。为了科学地评价和判断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水平的合理性, 仍需要深入调查分析, 收集更为详细的记录和参数。为此, 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公共建筑能源调查工作, 如表1所示。

3 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指标研究方法

3.1 用能指标研究方法

文献2给出了公共建筑制定用能指标时的一些考虑:首先, 目前建筑能耗模拟技术仍很难准确地描述现实, 基于建筑实际能耗编制的用能指标更容易被社会各界接受和认可;其次, 公共建筑用能指标的制定应考虑到建筑个体用能之间差异性的影响, 保证大多数建筑能耗水平低于或接近控制线, 体现合理性要求;最后, 公共建筑用能指标制定应体现先进性要求, 能够遴选能耗水平高、用能不合理的建筑, 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节能有效、持续开展。

因此, 从现实状态出发, 建筑合理用能指标就是寻求某一用能指标使其尽可能地接近大多数建筑的用能水平 (即差值最小) , 并考虑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进行修正。基于用能指标的常用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 本文选取归一化法作为上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指标的确定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到了各类大型公共建筑 (政府办公建筑、旅游饭店建筑和商业建筑) 的合理用能指标, 作为政府出台相关标准的重要依据。

3.2 归一化法

从“用能合理性”的原则出发, 考虑到在实际过程中建筑能耗发生过程的差异性影响 (主要为客观非可控因素的差异) 。为了评价建筑能耗水平的合理性, 在理想情况下需要将影响建筑能耗各个客观因素值置于同一水平线 (即“归一化”处理) 的基础上, 可控因素取当前实际水平, 形成某种能耗指标。对于能耗指标大的建筑, 说明该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归一化”方法实际上是有选择性的把部分能耗影响因素的作用消除, 从而使其余因素的作用充分显现在能耗指标中的方法。考虑到在实际中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类型繁多、数据获取的难易及准确性等客观约束, 在分析中选用便于获得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为了获取“归一化”的建筑能耗指标, 需要根据建筑能耗调查样本数据, 采取有效的数学方法建立建筑能耗指标模型。基于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方式收集得到的建筑能耗样本数据, 采用统计学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理论, 建立如下建筑用能指标模型:

式中, Y代表因变量, 为建筑能耗;Xk (k=1, 2, …n) 代表k个自变量, 为影响建筑能耗的客观因素;βK (k=1, 2, …, n) 称为偏回归系数, 分别表示第k个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时, 因变量Y平均的增量。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各客观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对式 (1) 进行下列变换:

式中, 代表k个自变量的样本平均值;Y0代表当影响建筑能耗的各个客观因素取样本平均值时, 除客观因素外其他因素引起的建筑能耗的社会平均值。

通常采用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指标来表征建筑用能水平, 即:

将所考虑的客观因素的修正系数相加, 并与相乘得到:

对于同一类型的建筑, 其实际用能水平不应高于客观因素修正后的最大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值Eb。同时, 考虑到在建筑用能超定额加价措施推行初期, 选用宽松的用能指标有助于该政策的实施推行, 故可选取EUIb作为“单位面积建筑用能指标”。

3.3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的选取

在建筑实际能耗发生的过程中, 影响能耗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可控的客观因素 (不以节能的意愿而转移) , 包括建筑规模、使用时间、人员密度、气象参数等;一类是可控因素, 包括围护结构性能、空调系统冷热源形式、末端类型、设备系统性能及运行控制策略等。在建筑能耗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非可控因素即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建筑能源调查过程中收集的项目包括建筑类型、竣工时间、建筑面积、功能区域面积、建筑层数、围护结构特征、空调、照明、动力系统参数、楼宇自控、空调运行时间、建筑作息时间、建筑用电量及油气消耗量、特殊功能设备情况等。由于所有建筑均在上海, 从而忽略室外气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根据归一化法的计算要求, 将不同类型建筑能耗的客观因素与建筑能耗一起引入建筑能耗模型, 并从中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如表2所示。

4 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指标研究结果

4.1 相关标准概况

2011年初, 为加快推进本市节能减排工作, 市发改委会同市质量技监局、市机管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委等部门, 提出针对本市政府机关办公建筑、星级饭店建筑和大型商业建筑编制用能指南, 并列入了上海市2011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 (沪府发[2011]12号) 。其中, 《市级机关办公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 550于2011年6月经市质量技监局批准发布, 于2011年9月1日起实施;《星级饭店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 551和《大型商业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 552均于2011年12月经市质量技监局批准发布, 将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4.2 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指标要求

《市级机关办公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 550、《星级饭店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 551和《大型商业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 552的核心内容作为制定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用能指标要求, 规定了单位建筑面积年综合能耗的合理值水平和先进值水平, 如表3所示。

5 应用案例

5.1 项目概况

本文研究得出的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指标制定的方法在“本市某低碳实践区”得到了应用。该低碳实践区有数百栋大型公共建筑, 同时在“十二五”期间设定了明确的节能目标, 欲打造全国领先低碳实践区之一。由此, 该低碳实践区建筑节能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了解该低碳实践区的各类既有公共建筑的用能指标。

备注:建筑年综合能耗统计范围是建筑在自然年度内实际消耗的各类能源, 采用上海市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系数, 折算为标准煤。

5.2 用能指标作用

基于该用能指标, 可判断该低碳实践区既有公共建筑中哪些楼宇具有节能力空间,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推动一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对推动高能耗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和节能运行管理, 从而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

5.3 用能指标建立

基于该低碳实践区既有公共建筑用能特点和节能预期目标导向作用, 根据建筑实际能耗数据和建筑主要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指标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了该低碳实践区旅游饭店建筑和商业建筑 (百货店及购物中心) 用能指标建议值, 如表4所示。通过用能指标建议值的作用, 将该低碳实践区旅游饭店建筑和商业建筑 (百货店及购物中心) 能耗高且节能潜力大的建筑挖掘出来, 数量上旅游饭店建筑约75%的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商业建筑约71%的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再配套相关节能约束和激励政策的实施, 该低碳实践区“十二五”节能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相比本市三类建筑用能指标要求, 该低碳实践区五星级饭店用能指标建议值为66kgce/ (m2·a) , 处于本市用能指标要求的合理值 (77kgce/ (m2·a) ) 和先进值 (55kgce/ (m2·a) ) 之间;四星级饭店用能指标建议值为44kgce/ (m2·a) , 比本市用能指标要求的先进值 (48kgce/ (m2·a) ) 小;一至三星级饭店用能指标建议值为32kgce/ (m2·a) , 也比本市用能指标要求的先进值 (41kgce/m2·a) 小。商业建筑 (百货店及购物中心) 用能指标建议值为71kgce/ (m2·a) , 处于本市用能指标要求的合理值90kgce/ (m2·a) 和先进值65kgce/ (m2·a) 之间。由此看出, 相比本市三类建筑的用能指标要求, 该低碳实践区节能目标更高, 节能力度更大。

6 结束语

本文基于大量的建筑能耗调查统计数据, 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制定三类公共建筑, 即政府办公建筑、旅游饭店建筑和商业建筑的用能指标, 指标的制定综合考虑了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能耗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符合本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实际用能状况和特点, 已形成相关地方标准, 并将本文用能指标研究方法在本市某低碳实践区得到了应用印证, 这对促进本市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和低碳实践区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标准的实施, 对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检验, 使得建筑用能指标体系更趋完善, 为本市进一步制定建筑用能定额标准、推进建筑用能标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有力推动本市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建筑能效提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调查和分析, 结合统计学方法, 研究得到上海地区政府办公建筑、旅游饭店建筑和商业建筑的用能指标, 其符合本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实际用能状况和特点。研究成果已形成相关地方标准, 并将本文用能指标研究方法在本市某低碳实践区得到应用印证, 对本市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建筑用能指标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2008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15.红酒指数,另类经济指标等 篇十五

蒋仁人

为稳定高档红酒的拍卖价,伦敦国际酒类交易所选出具代表性的酒庄,如法国名产地波尔多的Ch.Margaux(玛歌堡)、Ch.Latour(拉图堡),并挑选其中最优质的红酒作为成分股,将每月平均交易价按照内部点数换算机制,编成红酒指数(Liv-ex Fine Wine lndex)。按月公布,其中又分Liv-exl00指数、Liv-ex500指数两种。

两者最大差别就是成分股数量不同,100指的是100瓶酒,500则是500瓶,但名单并不固定,有可能随时更换;而二者挑选酒庄的比例也不同,Liv-exl00有90%以上是来自法国波尔多酒庄,Liv-ex500则只有87%,但基本上都是优质年分所生产的优质酒款。

由于两者之间目标各有取舍,Liv-ex100有深度,Liv-ex500有广度。各有擅长。从2005年以来,Liv-ex100指数都处于上扬状态,没有一个资本市场可相比拟。而投资葡萄酒都是希望转售时,能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也就是所谓二级交易市场行情,而Liv-ex指数正好可以为红酒收藏家、投资者,提供一个稳健、透明的价格信息。

Liv-ex指数建立7年来,已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模式,而且往往能精准预测景气,才会渐渐被专家拿来预测经济走向。

2008年上半年Liv-exl00指数超过260,飙到史上最高点,但下半年开始,指数就一路下滑,跌幅约25%,仿佛爱玩酒的有钱人得知不景气将至,而提早收手,让人不得不折服红酒指数预测景气的精准度。

今年1月,Liv-exl00指数出现回升,2月也有2%升幅。不过,这次能否再精准推测,还需观察。想参考的读者可上红酒指数网站,www.liv-ex.com。

(编辑/王克峰)

对人有益的酒

或许你已听闻适度饮用红酒可防止心脏病,原采闲来喝喝啤酒也有益处。在荷兰和捷克的研究已发现,啤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能防止与心脏病有关连的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氨基酸形成。啤酒也含有多酚——它能控制低密度胆固醇(即坏胆固醇)。

此外,杜松子酒配汤力水中的奎宁能防止夜间抽筋。1300万英国人常受肌肉抽搐的痛苦,2005年一名家庭医生李察·哥平所做的一项小型研究发现,在防止肌肉抽搐的功效上,奎宁比做小腿腿伸展运动来得有效。每升的汤力水内含83毫克的奎宁——医生一般会处方200~300毫克的奎宁给病人每晚服用;但哥平医生认为更少的剂量亦有效。

可是需要注意一点,男士每天饮用多于3~4个单位(女士则为2~3个单位,1单位含10克纯酒精)的酒精,不单会对健康构成危险,而且豪饮也令卡路里偏高。大剂量的奎宁能引致奎宁中毒,相关的一连串病症包括耳鸣、头痛、脸红、恶心、腹痛和皮疹等。

上一篇:电台新闻节目广播稿下一篇:宣誓词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