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共9篇)(共9篇)
1.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篇一
2009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试题卷)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1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申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申的上句或下句。
①,再而衰,三而竭。(曹判论战)②,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③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长风破浪会有时。(李自《行路难》
⑤,谁家新燕啄春泥。(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千里共婢娟。(苏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默写杜牧的《赤壁》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A员外》。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仁立旷野,苍qiǒ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加点的宇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伫()立 苍qiǒng()yùn()含 亘()古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这三位名人是:德国音乐家,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谋罗,俄国作家。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达小人国、大人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校学生会准备于5月4日下午两点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下面是活动过程申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2分)(1)请你以“文明”二字开头,拟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 ①紧扣座谈会的主题;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③不超过20个字。
(2)座谈会前,你班同学准备了一篇发言稿。下面是发言稿申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
[A]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然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仅能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质,而且[B]有助于创立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一定要懂礼貌,讲诚信,遵纪守法,尊师爱友,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C]把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过来,全面展现当代中学生的文明形象。
①[A]句太长,发言时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吃力,请你把它改为几个较短的句子。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增删少量字词)
②[B]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
③联系前后句看,[C]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你对[C]句作适当调整。
(3)5月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参加第二天下午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杨老师说的?
二、阅 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二](22分)枫叶礼赞叶孟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申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5.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4分)6.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另1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6分)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8.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9.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二](18分)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揽雌、海桑、红茄冬等。适宜生长在风平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红树林四季常绿,因其树皮中含有一种称为“单宁”的化学物质而显红色,故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7&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申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
以红树林为中1$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申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所以海南自古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红树林的树皮中含有地单宁,可作鞣(róu)料和染料;有些红树植物木质坚硬,耐腐蚀,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某些红树植物还可入药,能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病、癌症等。
红树林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天然的海防卫士”。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另外,红树林还有较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由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特殊,所以种类相对贫乏。全世界共有23科、34属、81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东方型,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种类较为丰富;西方型,分布于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非洲西海岸,种类相对贫乏。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节选自苏宗棋《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
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11.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4分)12.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4分)13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先后介绍了红树林的、、生态学研究价值、。(3分)
14、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三](15分)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三、写作(55分)19.请以“师生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2009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1.(10分)
(1)①一鼓作气②生于忧患中③天涯若比邻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几处早莺争暖树⑥但愿人长久
(共6分。每空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2.(9分)
(1)zhù穹蕴
gèn
(共4分,各占1分)(2)漂散顠散(1分)
(3)高的,高耸的。行,走。(共2分,各占1分)(4)排比(2分)3.(4分)
(1)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或:托尔斯泰)(共2分,每空1分)
(2)到达小人国的原因;船在海上遇风暴被毁,格列佛被风浪卷到了小人国所在的岛上。到达大人国的原因:航海途中下船寻找淡水,格列佛登上了大人国所在的岛屿。(共2分,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4.(12分)
(1)示例一:文明像灯塔,为我们的人生航船指明方向。示例二:文明是滋养我成长的甘泉。示例三:文明,人生旅途的路标。
(共3分,三个要求各占1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
(2)①示例一: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它有无穷的魅力,有不竭的动力,有强大的感召力。
示例二:文明具有无穷的挽力人,具有不竭的动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共2分。答案不限于此,不改变句子原意且符合要求即可)②创立营造(2分)
③坚决纠正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2分)
(3)示例一:杨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来找您,刚好您不在,他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议室参加“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示例二:杨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让我转告您: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会议主题是“我与文明同行”。
(共3分,谁让“我”转告、转告的内容、表达得体,各占1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
二、(55分)[一](22分)
5.(4分)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两个特征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6.(6分)
(1)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或:突出)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魄。(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
7.(6分)运用拟人的方法,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抒情色彩。
(三个要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8.(3分)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意思对即可)9.(3分)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三层意思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二](18分)
10.(3分)解释什么是红树林,介绍其生长环境,说明其得名原因。(三个方面内容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11.(4分)叶片上有排盐孔;大多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以“胎生”方式繁殖;有密集的支柱根。
(四个特点各占1分。如果只答“有排盐孔”、“有呼吸根”,该小点不得分。意思对即可)12.(4分)红树林从海底土壤中吸收养料而生存,红树植物的遗体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经济价值环保价值旅游观赏价值(每空1分)14.(4分)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作用:说明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两问各占2分。第一问答出两种说明方法即可得2分;第二问答出一层意思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三](15分)15.(4分)(1)茍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各占1分)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18.(5分)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三、19.(55分)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一等
(55~48分)二等
(47~39分)三等
(38~30分)四等
(29~21分)
五等
(20~0分)
内 容(30分)
30~26分
25~21分
20~16分
15~11分
10~0分
文章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切题 中心尚明确 内容不具体
表 达(25分)
25~22分
21~18分
17~14分
13~10分
9~0分
表达方式 运用得好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 运用得好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语言通顺
表达方式运 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句较通顺
表达方式运 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 运用很差·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说明:(1)文章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具体,如果表达十分突出,可加3~5分。
(2)文章不足600字,每少50字酌情扣1~2分。评卷要求:(1)每篇作文必须由两人独立评分。
(2)两人所评的同一篇作文的得分,相差在5分以内的,最后得分取两人所评之分的平均分;相差超过5分的,交阅卷中心组评判后确定分数。卷面书写(5分)卷面书写要求及评分标准 5分
4~3分
2分
1~0分
字体端正、匀称 书写、标点、格式正确 卷面整洁
字迹清楚 书写、标点、格式正确 卷面整洁
字迹清楚
有多处错另Ij字 和标点错误 卷面较整洁
字迹潦草 错别字和标 点错误多 卷面脏乱
2.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篇二
一、现状分析
目前, 在试卷内容评讲上常见有四种方式:一是以书面形式公布答案。这种只给出正确答案而不进行必要评讲的方式, 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 从而更谈不上纠正和提高。二是和学生一起对答案。这种方式与上述几乎是异曲同工, 所不同的一个是自己对, 一个是一起对而已。三是在对的方式上, 从试卷第一题开始, 题题不放过, 一讲到底。这样既要花了较长时间, 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四是根据测试情况, 有所选择与侧重。多数学生做对的试题不讲, 错误较多的题重点评讲。
二、改变现状, 提高试卷评讲课的质量与效果
对于教师, 我们首先要明确试卷评讲课的目的, 高度重视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要看到并要提醒学生意识到, 一堂内容丰富、卓有见地的试卷讲评课, 其作用远高于几套试卷的功效。因为, 这是最有价值的信息反馈, 不仅能知道错误的存在, 而且还可以分析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1) 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1) 认真做好分类统计。统计是分析的基础, 也是分析的前提。对所有参加复习考试的试卷, 需要逐人逐题地做好综合统计, 弄清得分与失分的人数和题目, 从中确立重点, 抓取典型, 再进一步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的办法。 (2) 认真备课。做任何事, 都要做好准备, 做到胸有成竹。在占有了翔实的统计资料后, 讲什么, 如何讲, 为什么要讲, 讲后的效果会怎样, 都应有周密的思考与恰当的分析。 (3) 把握时机。俗话说, 兵贵神速。考试之后与新课开始之前, 是考试讲评的最佳时间。此时, 教师的印象是新鲜的, 统计的数据历历在目, 问题的存在一清二楚, 纠正的途径心知肚明;学生的印象同样也是新鲜的, 不仅急于了解考试成绩, 而且由于关切知识点, 非常想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处于求知欲亢奋的态势。如能抓住这个“黄金时间”,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2) 课堂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课堂中的讲评是这一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教师必须十分明确, 通过讲评所要达到的目的。 (1) 研究思路, 领悟技巧。教师授课有自己的思路, 考试命题有自己的思路, 学生答题同样也有自己的思路。教师在讲评时, 不能一般地满足于告知正确答案, 而必须从思路上进行根本性地引导, 让学生不断领悟解题的基本方法与应用技巧。 (2) 拓展思路, 举一反三。教师在评讲时绝不可囿于一得之见, 在取得一定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必须把思路进一步打开, 从深度与广度上进行充分扩展。知识具有确定性, 运用知识则有相对的灵活性。教师须不失时机地引导与鼓励学生“放下包袱, 开动机器”, 尽快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 不局限于以事论事, 以题议题。 (3) 坚守规范, 形成能力。命题有命题的规范, 答题有答题的规范。在评讲时, 教师有必要强调答题的规范性要求。诸如卷面书写的规范, 解题行文的规范, 语法修辞的规范, 让学生不断强化对规范的认知, 并逐步养成坚守规范的好习惯, 甚至对卷面的整洁美观都应有明确的要求, 不断形成和积累应对考试的能力。
(3) 巩固成果, 因材施教。即使是最好的讲评课,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不能指望一两次的讲评就能解决学生碰到的所有问题。因此, 应把讲评视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层级的起点, 督促学生对发生的错误认真纠正, 根据错误的内容采取“建立错题集”的警示措施, 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 主动找出类似题目进行反复练习。作为教师, 从巩固讲评效果出发, 还可以有所侧重地选择错误多发性试题, 有目的地连续测验, 借以提高知识点的再现率, 加深学生对可能出现误区的警惕性。
3.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大语文 语文高考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有了四年命题经验的安徽省在2009年高考命题中又是如何凸显这一目标的呢?结合高考试卷,笔者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注重基础知识考核,突出“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的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性和精神面貌的因素。”学习语文离不开汉字的识记和词汇的积累,字音字形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传统内容。自主命题四年,安徽省2009年对字形的检测,一改过去16个词语“有无错别字”的形式,新瓶装老酒,考题选用四个句子,尽管词汇量远远大于16个词,但是通过高三一年的训练和平时语感能力的培养,只要对考试重点把握到位,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四个句子分别关注“波滔、清净、胜地”,“如火如荼、凸显、头酬”,“神采、不黯世事”,“断壁残垣、跋涉”十个词,重点明确了,找到答案也就不是难事。
对于语文教学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字词的掌握只是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如何准确使用词语,如何正确的传情达意,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而病句的考核正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2009年安徽卷分别考查了不合逻辑、表意不明、句子成分的残缺等几种类型。要想让自己的作文流光溢彩,要想让自己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能够正确的区分病句并加以修改,这是高中学生必备的能力。通过具体语境考查知识点,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关注传统文化,突出爱国情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精神。要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古典诗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典文化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主命题以来,分别考查了宋词、清词、宋诗、元词,安徽卷对词的选择可以说是情有独钟。2009年安徽卷选用了元代舒頔的《小重山·端午》。一提到端午,人们自然会想到汨罗江畔那个披发行吟的三闾大夫,想到韩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性遗产的端午祭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强烈震撼。传承古典文明,是语文教学的要点之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流传着许多妇孺皆知的美丽传说,诸如中秋赏月、上元灯会、清明祭祖、重阳登高等,2009年命题人借助《小重山·端午》,虽然考查了诗歌欣赏中关键词语的把握、词的表现手法等知识点,两道题难度不大,但更重要的是让考生关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尤其是在世界政局动荡、金融风暴横扫五洲的今天,要以龙的传人而自豪,要有伟大的爱国情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这样,才会“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聚焦社会热点,突出“大语文教育”观
全面教育就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素养的人才。新课程标准的这一基本要求,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只“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语文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大语文教育”的观点要贯注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张孝纯先生《一条广阔的语文教改之路》(《中国教育学刊》〈1992年第2期〉)指出,大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网络式的而不是单线式的,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强而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在2009年安徽卷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一方面关注“通俗历史热”,另一方面聚焦“三农”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如何让历史大众化、普及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安徽卷第一大题的现代文阅读就紧扣时代脉络,让学生将眼光透过高考繁重的学习,去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历史。
“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2009年安徽卷首次采用概括图画内容的形式,一幅图片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涉及了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图画内容简单,但意旨深厚,一方面要求语文教育突破语文课本的局限,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读、写全面发展。高考命题的这种“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教育思想的核心。
四、强调实践能力,突出学习品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教育要“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古汉语翻译、对联的组合是考查考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方面,2009年安徽卷集中体现这种思想的,则是现代文阅读《董师傅游湖》和作文《弯道超越》。宗璞的《董师傅游湖》篇幅不长,只有1087个字,但语言朴实,情感细腻,突出表现了一个安于生活现状、乐于助人、有一颗平常心和富有生活情趣的、技艺精湛的木工师傅的形象,考题涉及到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重点语句的理解以及个性化的阅读等相关内容,难度不大,考生基本上不会答偏、答错。尤其是试卷中的第14题(2),要求考生说出小说给自己带来的启示,这就要求教育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黄孟轲在谈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时说道:“作文应该是我们学生生命精神的实现,学生除了直接拥有自身的思想、意识的内在生活之外,还有对自身存在及自身存在的环境的观察和评价,这就是一个精神性的问题。我认为人的心灵具有三重性,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生物生命是三重生命的根本和基础,而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一经产生,就相对独立了,尤其是精神生命,因为这是属于学生个性的。”2009年安徽卷高考作文不再采用沿袭两年的“命题作文”样式,避开较为空泛的话题,注重引发考生从生活、从社会经验出发,注重让考生从生活中提炼对生活的看法,使考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作文时考生不能忽视对题目中“‘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的理解。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要关注考生的三重生命。无论是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论是生活中的一帆风顺、飞黄腾达,还是“命途多舛,时运不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会遭遇“弯道”,超越“弯道”,是每个人不容忽视的问题,考生在作文中更应该关注的是“精神生命”。遗憾的是,表面上看安徽卷的材料作文很有新意,但只要把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细细咀嚼,所谓的“弯道”与前些年涉及的“挫折”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是又一例“新瓶装老酒”罢了。
30年前,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文中指出:“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的时间,2700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30年后,吕老“当年馨欬犹在耳”,我们语文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作为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高考,则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回答。2009年安徽卷虽然在诸多方面都突出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是一个方向,但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贯彻实行新课程标准,改变“学生考试成绩提高了,书却读的越来越少了”,“学生忙了,学习成本提高了,语文素养降低了”的现状,还需要各位同仁为之尽心尽力了。
4.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篇四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考教书和其他资料。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
5.“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外国 A.人民生活的盖上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6.下列是某广告公司为安徽旅游推介会设计的部分标题,其不中正确的是 A.老子故里——涡阳 B.新安画派的中心——安庆 C.新四军军部旧址——泾县 D.大包干发源地——凤阳 7.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大化改新 D.查理•马特改革 8.世界上第一次以取代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的政治纲领是
A.《人民宪章》 B.《国际歌》 C.《共产党宣言》 D.《共同纲领》 9.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1928-1929 1930-1932 1933-1937 1938-1940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 460 440-450 420-430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0.2011年5月21日,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非洲的一个国家举行,该国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他位于右图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组合列举(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1.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⑴早在距今7000年的我国___________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了水稻。
⑵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__________,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⑶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的___________,被称为“东方魔稻”。12.绘画不仅展现了美的历史,也反映了历史的美。
⑴安徽籍画家李公麟以其独特的“_________”画法而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
⑵著名画家_________创作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作品《愚公移山》、《群马》等。
⑶__________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创作了富含人文主义精神的画作《蒙娜丽莎》。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 ⑴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上第一步体现完备的法典。
改正:
【 】⑵拿破仑为巩固封建统治颁布了《民法典》等法律文献。
改正:
【 】⑶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改正:
14.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流连忘返。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
材料一 现代中国人,出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
⑴材料一种“孙先生”指的是谁?(2分)他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⑵“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如果从新中国成立起,用一百年时间把中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我们要埋头苦干,要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邓小平
⑶材料二中哪句话体现“担子重,责任大”?(2分)
⑷完成这一重任的根本保证是什么(2分)
16.“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曲唱出了世界人民的美好心声。
【文明共享的时代】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去一中加合资企业上班。
⑴成立于1993年的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什么?琳达的生活与工作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自1986年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历经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2001年中国终于成为其正式成员。
⑵既然谈判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贸组织?(4分)
【对话与合作的时代】 2010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税令,美海关将从税令公布之日起开始对华输美铜版纸产品征反倾销反补贴税。
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摩擦与分歧?请写出你的建议。(2分)
五、分析与探究(12分)
17.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科技革命与日本”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回眸历史】
图一:1853年佩里舰队到达日本港口 图二:日军轰击重庆 图三:广岛原子弹爆炸
⑴图一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______;图二中飞机是第______次科技革命的产物。(2分)【论从史出】
⑵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6分)“耻辱与振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疯狂与罪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痛与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史明智】
⑶面对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产业,同学们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继续发展,另一种认为应停止发展。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只答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4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A
3、D
4、B
5、D
6、B
7、D
8、A
9、C
10、C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1)河姆渡(2)占城稻(3)籼型杂交水稻
12、(1)白描(2)徐悲鸿(3)文艺复兴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1)古代埃及改为古巴比伦王国
【×】(2)封建改为资产阶级
【√】(3)
14、(1)错误:唐 改正:隋(2)错误:开封 改正:长安
(3)错误:西游记 改正:大唐西域记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1)孙中山。(2分)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2)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共和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2分)(3)用一百年时间把中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2分)(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16、(1)欧洲联盟;经济全球化。(4分)(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给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二、(3)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在其框架内寻求解决;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双赢。(言之有理即可,2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1)蒸汽机(蒸汽);二。(2分)(2)国门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给邻国和世界带来痛苦灾难。(其它符合题意也可得分,2分)二战期间日本遭受到原子弹袭击(或福岛核泄漏);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2分)(3)第一种:继续发展。因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潜力大;坚持安全、创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强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
5.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篇五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共四大题: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与探究.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该试卷既严格地遵循了《历史课程标准》和《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又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教育性.在充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于综合,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察.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知识的迁移,学科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和把握;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试卷总体上结构合理,贴近现实,材料丰富,形式活泼,试卷图文并茂,试题设计精练,文字浅显简洁而富有情趣,试题难度不大而贴近学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开卷考查的特点.下面我就该试卷作一简单分析: 一,试题特点
(一),立足基础,理清脉络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核内容.就选择题而言,今年试卷难度并不大,10题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但由于是开卷考试,题目不可能过于直白,而往往是提供材料或创设情景,通过引用知识图片,示意图等等形式来表现,如试卷的第1,3,5,7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将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做为基本功来抓,紧扣教材和提纲,理清思路,把所学知识条理化和模块化.不仅要掌握每个具体知识点,更要把握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善于从整体上理清知识脉络.不能只看树木不见森林,要理清线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二),知行结合,强调能力
随着中考学科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加强,以时政热点,历史渊源等综合命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让考生从图形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归纳,概括,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成为一种基本的考查方式.我们要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和知识点与热点间的联系,不回避热点问题,将图表寓于其中,考前梳理基础知识,解晰重点,把握开卷考试的开放性特点.要善于从各种材料中(图片,表格,文字)提取有效信息和关键词,有的放矢,并结合课本相关知识点进行阐释,此类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大.(三),关注家乡,关注发展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每年都有相关的题目出现,比如,今年的选择题第2题关于对曹操的考查,组合列举题对吴敬梓,陶行知,邓稼先的考查.同时还应注意树立发展意识,不能简单的就某一事件谈某事件,应注意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形成一个立体的架构.比如谈上海的发展,今年的第17题试卷通过历史小板报的形式让我们走进上海的历史,探究新知.把上海的变迁通过历史的纵向知识网络做了一个全面的展示.(四),注重情感,培养价值观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充分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需要,充分体现了历史教育功能和借鉴作用.如第1题通过考查对我国古代的文物认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3题考查有关我国新疆地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历史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试题的设计立意较高,技巧成熟,润物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五),紧扣周年,把握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试题着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关注民生等社会和谐问题,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充分凸现时代性特点.例如,今年是西汉政府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2070周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试卷的第3,4,17题就此考查了有关史实;试卷的第2题电视剧《三国》的热播,第3题新疆问题,第16题中美关系,巴以冲突,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及第17题上海世博会等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政治形势,社会热点,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六),开放探究,落实三维
开卷考试的特点是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寻求历史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比较注意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开放性强,充满时代气息.强调探究性,看重创新能力,引导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根据材料得出结论.试卷通过活用材料,巧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开放式探究,是当前中学历史课改的发展方向,是研究性课题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实践课程倡导的研究方向,这是开放性的历史学科所固有的特性.例如,第15题第(4)问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 第16题第(4)问围绕两大主题,谈谈你对“五大国首脑握手”的看法.以及第17题第(5)问认真阅读板报内容,请你为这期板报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这些试题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思考分析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二,学生试卷所反映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生得分情况发现,确实有一些史实正确,分析完整,行文简练,字体工整的试卷.但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卷,有些试题的得分普遍较低【材料解析题的第15题第(2)问】,基本史实不清,基础性的识记内容不准,书写不认真等.通过分析学生答卷情况看,造成学生答卷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历史学科的基本功不扎实,历史史实不清,基本时间概念模糊.了解和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是中考着重考查的内容.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线索;历史基本技能包括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间,地点,文献的正确表述,对重要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正确阐述或说明,简要评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意义.由于许多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训练而丢分.如:对“第5题.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的回答中,很多学生答成土地改革 运动 等;对“"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中,有学生答沈阳等.另外,有些同学的历史基本素养不到位,基本概念和术语回答不规范,书写不规范,不认真,造成无谓失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记忆.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审题不清,答题不准.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是中考着重考查的内容.从学生答卷情况看,许多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差,忽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审题不够细致,准确,不能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如第三大题组合列举,该大题错误率非常高..题目要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但学生对此视而不见.有的不判断正误就去改正;有的不找出错误的地方就改正;有的不按照要求直接在错误之处划线改正等等.3.知识系统性差,对课本板块不熟悉,回归课本能力较差.如15大题【尝试和解的握手】
材料二 自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屡燃战火,动荡不定,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而印巴冲突更是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转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前,这是一次温暖的握手,它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⑵材料二中有一处严重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它考查的是中东问题有关的知识点,题干已经明确给出了地域范围——中东地区,但学生在答题时就出现了混淆,把不该改的“二战”改成“一战”,二不去改真正的错误印巴冲突,对教材生疏,不能很好的把考查内容和课本起来,反映出学生对课本板块不熟悉,回归课本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梳理,至少让学生知道考试说明的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4.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差,逻辑性不强,甚至在作答时自相矛盾.答题规范化意识不强.答题规范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可有的同学答卷时不知道分段,分层,不懂首行空两格,仍然是一段到底,没有层次,卷面混乱,字迹潦草.另外,一些考生不注意卷面文字,或书写潦草,或字体过小,阅卷老师难以分辨.基本的常用的文字不会写,或错或别,阅卷老师难以看明白考生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将吴敬梓写成昊敬锌,“浦东”写成“普东”等.三,总结
6.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篇六
注意事项:1.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90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卷试题中g值均取10N/kg。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1.写出下列事例中用到的物理知识:
(1)自去年冬天以来,我省出现比较严重的旱情,有关部门利用于冰升华时_____(选填“吸收’’或“放 出”)热量的特点进行了人工降雨。
(2)夏天的晚上,为了驱赶蚊虫,小敏在房间里使用电蚊香,过了会房间里就充满蚊香的气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3.如图所示,某物体(可看成一个点)从坐标原点0开始以3c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2s,然后以4c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2s到P点(图中未标出)。若物体直接从O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P点,所用时间也为2s,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cm/s。
4.图不的电路中,Rl=6Ω,R2=12Ω,电流表示数为0.4A。则AB两端的电压=______ V。5.研究表明,太阳光对被照射的物体也具有力的作用,利用这一现象制成的太阳帆可以为太空飞船提供动力。设一个太阳帆的面积为1×104m2,正对太阳时受到光的压强为9×10-4Pa,则太阳帆受到光的压力为________N。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一玩具车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运动,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应该等于_________
7.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篇七
一、试题来源
23. (14分 ) 我们把由不平行于底边的直线截等腰三角形两腰所得的四边形称为“准等腰梯形”.如图1, 四边形ABCD即为“准等腰梯形”. 其中,
(1) 在图1所示的“准等腰梯形”ABCD中 , 选择合适的一个顶点引一条直线将四边形ABCD分割成一个等腰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或分割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画出一种示意图即可) ;
(2) 如图2, 在“准等腰梯形”ABCD中 , ∠B = ∠C, E为边BC上一点, 若AB∥DE, AE∥DC, 求证:AB/DC=BE/EC;
(3) 在由不平行于BC的直线AD截△PBC所得的四边形ABCD中, ∠BAD与∠ADC的平分线交于点E, 若EB = EC, 请问:当点E在四边形ABCD内部时 (即图3所示情况) , 四边形ABCD是不是“准等腰梯形”, 为什么? 若点E不在四边形ABCD内部时, 情况又将如何? 写出你的结论. (不必说明理由)
二、试题参考答案
23. (1) 如图4~6所示 (画其中一种即可 ) . (2分 )
(2) ∵AE∥CD, ∴∠AEB = ∠C.
又∵AB∥ED, ∴∠B = ∠DEC, ∴△ABE∽△DCE,
即AE/CD=BE/EC.
又∵∠B = ∠C, △ABE为等腰三角形, AB = AE,
故AB/CD=BE/EC. (6 分)
(3) 过点E分别作EF⊥AB, EG⊥AD, EH⊥CD, 垂足分别为F, G, H (如图7) .
∵AE平分∠BAD,
∴ EF = EG.
又∵ED平分∠ADC,
∴ EG = EH , EF = EH,
又∵EB = EC,
∴ Rt△BFE≌Rt△CHE,
∴∠3 = ∠4,
又∵EB = EC, ∠1 = ∠2,
∴∠1 + ∠3 = ∠2 + ∠4, 即∠ABC = ∠DCB.
又∵ABCD为AD截某三角形所得, 且AD不平行BC,
∴ABCD为“准等腰梯形”. (12)
当点E不在四边形ABCD内部时, 有两种情况:
当点E在四边形ABCD的边BC上时, 四边形ABCD为“准等腰梯形”;
当点E在四边形ABCD的外部时, 四边形ABCD为“准等腰梯形”. (14分)
三、试题初探
1. 纵观试题 , 简要评析
本题作为压轴题, 以学生熟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为背景自定义“准等腰梯形”的概念, 阅读量适中, 起步低, 学生容易上手, 本题前两问解法多样, 图形简洁, 能综合考查学生的直观和理性思维. 第 (3) 问难度加大, 两个小问题层层递进, 变式自然, 有一定的区分度. 另外, 本题与2008年安徽中考数学卷的第22题有类似之处, 是第22题的拓展. 时隔4年, 我们不得不感叹命题人的用心, 试题稳中求变, 既能考查学生应用数学基本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深入试题 , 提出质疑
可惜的是本题第 (3) 问中第二个小问题:“若点E不在四边形ABCD内部时, 情况又如何? ”的参考答案有待商榷. 第二个问题需分为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点E在四边形ABCD的边BC上时.
此时四边形ABCD是“准等腰梯形”. 理由如下:如图8, 此种情况 只需类比 第 (3) 问的第一个小问题的证明过程就可以轻易解答, 结论仍然成立. 这里不再赘述.图 8
②当点E在四边形ABCD的外部时.
对于此种情况,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在图8的基础上将BC边向上平移, 平移过程中保持其他线段的相对位置不变, 这样点E就在四边形ABCD外部了, 显然由平行线性质定理可得∠ABC = ∠BCD, 且AD不平行于BC, 所以当点E在四边形外部时, 四边形ABCD仍然是“准等腰梯形”, 即试题所给答案无任何异议. 此种理解方式并没有错误, 只是忽略了这样的四边形可能只是满足题设的一种情况.
第二种理解:当点E在四边形ABCD外部时, 且点E同时是∠BAD的角平分线和∠CDA的平分线以及线段BC的中垂线这三条线的交点时, 四边形ABCD的边AD∥BC, 此时四边形ABCD将不满足“准等腰梯形”的概念. 所以这样的四边形不是“准等腰梯形”. 这种理解无疑是忽略了第三问“题干”中“由不平行于BC的直线截△PBC所得的四边形ABCD……”, 所以这个反例实际上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是不存在的. 那么当点E在四边形ABCD外部时, 情况到底怎样? 是一定存在“准等腰梯形”, 还是不一定存在“准等腰梯形”呢 ?
3. 构造图形 , 解决问题
事实上, 当点E在四边形ABCD外部时, 四边形ABCD确实不一定符合“准等腰梯形”的概念. 下面笔者将利用构造图形的方法给予证明.
(ⅰ) 当点E在四边形ABCD外部时 , 四边形ABCD可能是“准等腰梯形”.
如图9, 点P是圆E外一点, 过点P做圆E的两条切线PB, PC, 点B, C为切点 , 作圆E的另一条切线AD交PB, PC于A, D两点, 点F是切点, 且AD不平行于BC. 连接BC, 由切线长定理知, PB = PC, 所以∠ABC = ∠BCD, 点E显然应在四边形ABCD的外部. 连接BE, CE, FE, 由切线的性质定理, 得BE⊥AB, CE⊥DC, EF⊥AD, 且BE = CE = EF. 所以AE, DE分别是∠BAD和∠CDA的角平分线, 点E在线段BC的中垂线上. 此时四边形ABCD和点E满足第三问的题设条件:点E在四边形ABCD外部 , AE, DE分别是∠BAD和∠CDA的角平分线, BE = CE. 这里容易证明∠ABC = ∠BCD. 图9既为当点E在四边形ABCD外部时, 四边形ABCD仍是“准等腰梯形”.
(ⅱ) 当点E在四边形ABCD外部时 , 四边形ABCD可能不是“准等腰梯形”.
如图10, 在圆E外找一合适的点P, 过点P做圆E的两条切线PF, PG, 点F, G为切点, 且∠P = 45°, 作圆E的另一条切线AD (控制∠PAD≠90°) 交PF, PG于点A, D, 点H是切点. 作BC⊥DG, 使得点C在线段DG上, 点C是垂足, 交PF的延长线于点B, 再过点C作CM⊥PA, 点M是垂足, 找到线段BC的中点N, 连接MN, EN, 由垂径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可知点M, N, E三点共线, 此时点E显然在四边形ABCD的外部 , 且BE = EC. 连接GE, HE, FE, 则GE⊥DC, HE⊥AD, EF⊥AB, 且GE = HE = EF. 所以AE, DE分别是∠BAD和∠CDA的角平分线. 此时四边形ABCD和点E满足第三问中题设条件“在由不平行于BC的直线截△PBC所得的四边形ABCD中, ∠BAD = ∠ADC的平分线交于点E, 且EB = EC”, 但∠ABC = 45°, ∠BCD = 90°, 所以∠ABC≠∠BCD, 不符合“准等腰梯形”的概念. 即此图形说明当点E在四边形ABCD外部时, 四边形ABCD不是“准等腰梯形”.
综上, 当点E在四边形ABCD外部时, 四边形ABCD不一定是“准等腰梯形”.
俗话说:问题越辩越明. 以上是我对本题第 (3) 问第二个小问题的思考, 抛砖引玉, 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四、试题对今后数学教学的启示
1. 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只讲解题方法, 只重视题型训练是不够的, 要想以不变应万变,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必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例如解决本题的构造法.
2. 落实过程性教学
一方面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结论的理解和记忆, 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另一方面是重视平时课堂教学要稳扎稳打, 不搞突击训练.
3.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思想, 不生搬硬套题型, 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4. 重视手脑结合
8.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篇八
--------------------装----订---线-------------------
2014届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四(满分6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B.用木炭除中冰箱中的异味 C.用酒精溶解油渍D.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
2.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妈妈为小明提供的一份午餐是:米饭、炒牛肉、馒头、鸡蛋汤.这份午餐搭配中缺失的营养素是()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糖类 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4.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Mg“+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C.
2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6.我市盛产茶叶,“雪青”“清润茗芽”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7.如图,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序数是3
4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ABCD
A.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时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34分)
11.如图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1)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C(填序号),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BDE(填序号);(2)车轮的钢圈会生锈主要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及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原理Fe2O3+3H2SO4=Fe2(SO4)3+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在食品工业上还有应用。“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它
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完全失效,请写出鉴别过程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则完全失效;
(4)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后,轮胎内空气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中分子之间的距离。
1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棕色变成黑色,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2Fe+3CO2;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燃烧多余的CO。
13.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H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盐.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物质B和E的化学式为BCuO、ECO;
(2(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Fe+CuSO4=FeSO4 +Cu(合理即可)。
14.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Ca(OH)2=CaSO3↓+H2O ;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C装置中的硬质玻璃管破裂后果发生;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爆炸。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H2。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酸。
15.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2)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写一种猜想)。【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小明猜想不合理,因为Na2CO3和Ca(OH)2能发生反应,它们不能共存。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钠能和稀盐酸反应,仅仅滴入几滴稀盐酸、量太少,不会立即出现气泡,但Na2CO3有可能存在。【反思拓展】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在废液中加酸至溶液的pH=7。
9.2017年安徽中考真题语文 篇九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③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④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⑥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⑦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⑧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在秋高气爽时节接受检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答案:(1)①在河之洲 ②鸡犬相闻 ③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老夫聊发少年狂 ⑦化作春泥更护花 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2.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炫目_____ jiǎo洁_____ 澄明_____ 解析:按照要求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答案:xuàn 皎 chéng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汉字的纠错。答案:不记其数 不计其数
4.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_____;“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_____。解析:切记通读全文,依据情景总结意思。答案:专注 白色的丝带
5.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
解析:从文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准确写出来即可。答案:排比 拟人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6.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 B.《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 丹麦 C.《朝花夕拾》 鲁迅 中国现代 D.《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英国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需要平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做好积累,D项中凡尔纳是法国人。答案:D
7.“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出自冰心的诗集《____》,诗中的“你”指的是____。解析:诗句出自冰心的《繁星·春水》,以歌诵母爱,自然为主,“你”指的是“母亲”。答案:《繁星》、母亲。
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8.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____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____”改为“____”。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____。(不得改变原意)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尊敬的家长,您好!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一会”改为“十分钟”;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去掉“妥善”(或“合理”)
答案:①尊敬的家长,您好!②一会十分钟③去掉“妥善”(或“合理”)。
9.学生会开展“对对联,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上联:咫尺银幕,流转千般光影。下联:____,____。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C.琳琅满布,经营百样繁华。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解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上联中有“咫尺”可思考下联中“方寸”与它相应,故选:B。答案:B
10.校团委组织了“戏曲电影展映”活动,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
仔细阅读上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作答。(每空限10字以内,不得出现字数。)①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及支持率均____ ②四部电影中,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展映前后____。
解析:考查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标题,即可得出结论。注意,一般不能出现表格中的数据。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①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及支持率均明显提高,②四部电影中,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展映前后最爱学生喜爱。答案:①明显提高②均最爱学生喜爱
二、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明天,我们拿什么滋养生命
梁建中
①“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这是河流污染的真实写照。
②根据我国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3l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其中有机类属严重污染,三氮类属重度污染,重金属为轻度污染。目前中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
③污染带来的就是灾难。珠江海区的污染使栖息在该海区的鲷科、石首科、带鱼、乌贼和中国对虾等19种经济鱼类和25种经济虾类连续出现大量死亡,使洄游产卵繁殖的狮鱼、马鲛等锐减;这里著名的“万山渔汛”,已不成汛。
④长江也不乐观,不断增加的、不经处理的废水污水在城市江段已形成明显污染带。据调查,长江干流21个主要城市江段的污染带已超过600千米,占城市江段长度的70%.随着乡镇企业及农业发展,长江水体还受到农药和化肥污染。另外,每年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达6亿吨,输沙量已达黄河的,相当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密西西比河3条世界大河的输沙总量。
⑤母亲河——黄河的情况更遭。从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旱季断流现象几乎年年发生,1997年创纪录地达到累计断流226天,仅胜利油田少产原油就损失30多亿元。目前,黄河流域用水量已超过360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流域用水量猛增,各地都对昔日流入黄河的雨水“围追堵截”。大大减少了黄河的入水量。甘肃、宁夏百姓大挖水窖,积蓄雨水,被广泛推广的所谓“旱作农业”,使干旱的土壤变成了一块块“海绵”。地下水开采和生态耗水,如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都直接影响到黄河的水量,使黄河再也无法形成昔日容纳百川的汪洋恣肆的壮观场面。
⑥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时期,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⑦拯救我们的水资源环境吧,不要让“人类最后见到的一滴水是我们自己的眼泪”变成现实!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2008年03期有删改)
11.选文以“明天,我们拿什么滋养生命”为题,主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解析:考查说明对象的把握。答案:我国的河流污染十分严重。
12.用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解析: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答案:废水污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农药化肥的污染;大挖水窖,对流入黄河的雨水“围追堵截”;无节制开采地下水。
13.请以第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解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①句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我国的水污染已十分严重,很有说服力。②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直观地告诉我们长江每年带入东海的泥沙之多,情况不容乐观。
14.下面语句出自选文第⑤段,分析句中划线词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从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旱季断流现象几乎年年发生,1997年创纪录地达到累计断流226天,仅胜利油田少产原油就损失30多亿元。解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答案:“几乎”表明十分接近,用“几乎”说明断流现象出现的频率高。
15.相关链接:仔细观察下面“中国节水标志”图,回答(1)(2)题。
(1)请你探究“中国节水标志”图标的设计意图。(2)“拯救我们的水资源环境吧,不要让人类最后见到的一滴水是我们自己的眼泪,变成现卖。”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环境,你该怎么做?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想象力,可谓一箭“数”雕。答案:(1)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意图是:“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能说出大意即可)(2)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节水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水。③鼓励开发使用节水的新科技,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围绕“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从我身边做起,不污染水源;参加公益活动,做义务宣传员。为拯救水资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来答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6.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_____,第③段应填_____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解析:本题考查补齐句子的能力。根据第一段中的“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可知,此处应填第二句话,因为这句话紧承第一段最后一句。从第四段开始写了父亲那根扁担的一生,所以此处应填第一句话。答案:BA
17.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上好的木材→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可得笔直的扁担。根据第六段中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可得”落寞的扁担”。答案:笔直的扁担 落寞的扁担
18.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称的理解与掌握。扁担本是无情之物,应用“它“,但这里用“她“,这是拟人手法,把扁担人格化,表现了作者对扁担的深情厚意。答案: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
19.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作者感情。这句话所写为我大伯的经历。他也曾短暂离开农村,但最终又回来了,他是落寞的,同时他又是坚持的,对村庄的坚持,我对大伯的这种精神深怀敬意。答案: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
20.“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中意象的理解与掌握。
答案: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_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案:①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②这;③调弄,这里指弹(琴);④使„„劳累。
2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臣不胜受恩/感激 B.今齐地方/千里 B.朔气传/金柝 D.水/不在深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句子内部的停顿主要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停顿,所以要先正确划分句子的结构。答案:D
23.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
答案: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三、写作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这个题目在命题上不落窠臼,在思维形式上注重开放,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同时,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
这就是我的承诺,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题目,要想写出新意,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个词语里蕴含着着深刻的道理。是一个人品质的良好表现。
可以有两个思路,一是选取生活细节,如写自己或者周围人关于承诺的事情;也可以跨越时空,寻找离我们生活、时间较远的写作素材。
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安徽中考语文试卷】推荐阅读:
安徽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0-13
安徽中考语文文言文07-28
中考语文试卷解析09-05
中考模拟语文试卷09-25
山西中考语文试卷11-15
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0-29
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10-22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06-14
点评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07-23
安徽文化素质考试试卷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