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2024-07-10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16篇)

1.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 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课题:认 识 钟 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会看整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谜语: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课件出示)。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初步认识钟面。

◆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同学?(钟面上有两根针,长的那根叫分针,短的那根叫时针, 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课件演示)

◆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朝哪个方向走的?钟面上的分针、时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小结:通过刚才对钟表的认识你都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

2、认识整时。

⑴ 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显示“分针”)◆短短的时针指着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显示“时针”)◆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点。

◆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是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

⑵ 同学们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4时)

⑶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8时)

⑷ 这三个时刻都是整时。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小组同学讨论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5)在大屏幕上出示3时和9时两个钟面,学生写。(请两生到黑板上写)。

3、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间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间呢?(电子表)

◆瞧,小红的床头柜上就放着一个电子表。(出示91页的主题图)你知道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

◆电子表是怎样显示时间的?(电子表上有两个小圆点,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电话显示器上、电视上、手机上。)

◆你能试着用这种写法表示3时和9时吗?(请两生写在黑板上)

三、反馈练习,加深巩固

1、找朋友游戏:3时和3:00是表示时间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我们也来找一找朋友,好吗?

2、小东一天的作息时间。◆学生完成92页的练习题。

3、小朋友上午9时做操,晚上9时睡觉。提问:这两个9时一样吗?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 ◆

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晚上这些词语。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表现的真好!时间是宝贵的,懂得珍惜时间,充分利用一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那可是个好孩子。你们看,转眼间,我们这节课又快过去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

我是小小设计师,我会画钟表了!(课件:伴随着轻音乐)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钟表的认识,发挥聪明才智,画一个钟表,并把自己喜欢的整时画出来,同时用自己喜欢的表示方法记录下来。

2.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二

一、前置视频,自主学习

笔者先让学生根据任务清单,在家自学视频,完成用圆规画圆、剪圆、折圆、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学习任务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转移到课外,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学生先在家自学视频,学生在家里看的时候可以自己掌控节奏,不断地看、反复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接受知识接受得快,有的学生则相对来说慢一些,在课堂上直接教学,老师需统一教学进度与要求,所以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用视频的形式在课前让学生先去看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充分起到了预习的效果,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可以使老师能够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交流,进行自主思考。老师在其中起到的是一种助教、助导的作用而不是像一般的课堂上所处的一个以老师为中心的地位。课堂上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

二、知识回顾,以学定教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笔者首先让学生把通过前置视频学习所做的作品带到课堂,并且通过小组交流,作品展示再一次回顾圆心、半径、直径的有关知识以及表示方法,再让学生们小组内互相交流,概括得出半径是线段,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直径也是线段,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关系。

颠倒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注意到部分学生会被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为他们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精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当教师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起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将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三、合作互助,知识内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会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因此,笔者采用任务驱动、分层练习来教学。配合学校获取星星换取阳光章制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

用判断题、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出示任务。这里笔者设计了五个任务。第一个任务主要是巩固基本概念,对基础概念进行讨论。任务二围绕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展开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获得汽车的车轮是因为同圆的半径都相等的性质。任务三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感性材料,进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处理,从实验中感悟、分析、抽象,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获得一定的创新精神。学生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第四个任务拓展性题目,大部分学生对找圆心、半径还不过关。但是有部分学生已经充分掌握,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3]。这时可以在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求助的方式,求助其他同学或老师。最后,任务五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让学生试着解决实际问题,也从中得到启发,生活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就会有许多的数学道理在里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个任务的设置,是要求先过关第一个任务才可以进行第二个任务,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五个任务,对于不同的任务也有不同的星星奖励。

通过以上任务驱动、分层教学,重点把知识的内化过程消化在课内,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即时、动态的学习反馈数据,教师能够即时把握真实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如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回帖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等,这也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学习金字塔”里面最高层次的学习即教会他人。而学习后进生,如果在网络平台单元测试显示学习效果总分低于60分,必须退回去重新学习理解有偏差的概念,并再次参加测试。

四、反思

通过这一模式教学,学生在课外观看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做练习直到熟练掌握内容,在课堂上由老师指导答疑、讨论、探索,或进行其他的人际交互活动。远程教育所缺乏的学生之间人际交互和学习支持,在课堂面对面的情境下能够非常充分的进行。但是这个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的学生大多都不擅于提问和学习主动性不强。颠倒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新的理念或者技术的出现,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层次的研究,应该把这种新理念更多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需要有更多的实践者参与其中。

摘要:颠倒课堂是通过微视频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外,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的一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圆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从前置视频,自主学习;知识回顾,以学定教;合作互助,知识内化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以探索颠倒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篇三

关键词:数学;教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75-01

阅读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课堂教学同样需要阅读。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阅读,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笔者参加多次小学各年级数学试卷评析,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对数学概念题、判断题、应用题、操做题丢分的主要原因就是阅读不到位,马马虎虎,走马观花地阅读,是丢分的主要原因。

一、数学阅读的过程

1、在阅读中探路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独立思考,突破定式,积极思维,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后,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寻求求面积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熟悉的形状,从而得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经过诱导和启发,学生很容易意识到这个熟悉的形状应该是三角形。那么应该怎样操作和计算呢?此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阅读中即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阅读中质疑

在听课、讨论、解题过程中,质疑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体现主动学习,才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阅读过程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然后围绕他们提出的质量较高的问题,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并组织讨论,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加法结合律,在学习480+325+75时,教师应适时地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一章节,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有可能提出:这道题应怎样计算?能不能进行简算?可以用学过的定律计算吗?怎样用定律使计算简便?为什么?一系列问题提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结合阅读适当进行点拨。

3、在阅读中悟法

在学习新知识后,为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本身有更广泛的迁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类阅读指导一方面教师要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常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0后,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阅读教材:能被3整除的数与数字排列的顺序有无关系?会有什么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没有关系?会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再阅读、再思考,教育学生,研究问题应从不同角度、采用各种方法,不能只停留在一条道上。如何才能培养我们的学生热爱数学阅读,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呢?

二、如何实施阅读教学

1、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我们学习经久不衰的动力,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引起他们高度的注意,从而为教学的参与提供条件。所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是我们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或者先进教具的使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根据所学的内容,来确定阅读的时机教

师要根据所讲解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讲解相应知识点的时候节省了时间。对于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们可以安排在讲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连贯性强、系统性强的内容,我们就安排在课程讲完之后进行,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重组和判断。

3、指导学习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不能流于形式,数学教师一定要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阅读检查,看看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阅读效果,以便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4、留出一定的时间,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以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在其中。我们每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探究,使学生能够有时间潜下心来去思考和分析教材。这个时间笔者以为控制在10分钟内比较合适,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反思,通过自我发现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重组。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可等闲视之,只有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裕的时间又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真正实现了数学阅读的价值,才能使数学教学与教材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责任。

三、总结

4.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四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34——35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叮当这个人物,告诉学生这节课它会陪着我们一起来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让学生把小叮当带来的礼物分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请小朋友分组来分一分,老师也参与进去。学生汇报

师给予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物品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起名字,并说明理由。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让学生感知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师小结。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 师动手脱掉花外衣,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学生举例说明。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小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五、总结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5.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五

湛江市第十五小学 庞佳佳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百度文库 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百度文库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汇报: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个的面表示成一个个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每种图形的名字,2、知道每种图形是从哪里来的。)

3、认一认

百度文库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生2:……

4、师小结(略)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讨论解疑)

1、分一分

同桌合作给信封袋里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百度文库

四、反馈总结、动手拼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6.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六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二、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培养初步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体会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设计意图

认识图形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起始课,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因此本课确定了“由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摸一摸”和“描一描”的活动,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2.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模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

师:圆柱体上容易滚动模着弯曲的面是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我们以后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上可以模到几个平平的面?在三棱柱上可以摸到几个平平的面?它们一样吗?在圆柱体上呢?摸一 摸,数一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3.描一描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雪地里的小画家》。师:要把这些立体图形的脚印也留在白纸上,怎么办呢? 生:可以描一描。生:可以印。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描”和“印”的方法)接下来老师想请你来当小画家,用描一描的方法把这些立体图形的脚印留在白纸上,请看活动要求:①图形紧紧的贴在纸上,将立体图形的脚印“描”在白纸上。②每张纸上只描一个图形。③4个立体图形都描完后,收拾好积木,坐直表示。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得到它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上得到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得到这个图形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大家真能干!把刚才模到的平平的面描了下来,老师把它们搬到了电脑上,这些图形都是从哪里得来的,还记得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4.认一认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5.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描一描的方法从长方体上得到长方形,从正方体上得到正方形,从圆柱上得到圆形,从三棱柱上得到三角形,我们把这些图形都叫做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这些平面图形和原来我们原来学的 2 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生1: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立体图形是有厚度的。生2:立体图形有几个面,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生3:立体图形可以站起来,平面图形站不起来。生4:平面图形都是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四种图形,接下来老师要请孩子们“分一分”连一连,请看到数学书第36页。请生做题。展示学生作业。

我们先学习了立体图形,今天又学习了平面图形,你们看,知识间是有联系的,在我们的身边就能找到他们,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师:谁来说说从画面上你找到了什么图形。生:我找到了一个交通标志牌。

师:那请你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 抽生回答。

6.巩固加深,迁移拓展(讨论解疑)

(1)摆一摆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看来孩子们已经学得很不错了,那老师想要考考大家,你们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吗? 活动要求: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桌子上的小棒(10)根摆一摆。同桌互相欣赏并交流。

(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不能用小棒摆出来。

7.反馈总结数学日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看来大家都把这几个平面图形“印”到了自己的脑子里了。接下来老师要请孩子们和我一起去写一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四个图形朋友。我们在圆柱上找到了(),在三棱柱上找到了(),在长方体上找到了(),在正方体找到了()。他们都是()图形。” 8.欣赏与设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学了今天的知识后,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画了几副漂亮的画,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孩子们,想自己动手拼一拼吗?那我们就在下次上数学课的时候一起来拼吧。其实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你就一定会感受到数学给你带来的乐趣。

三、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7.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七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数学思维养成的重要时期, 而这一阶段的教学引导也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小学教育中, 摒弃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问题, 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数学教育而言,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也是养成思维的过程, 只有具有了数学思维, 学生才能顺利理解数学知识, 并学会使用知识。二年级的学生处于思维开发较少的阶段, 随着对数学课程的学习, 学生要逐渐养成多种思维方式。“认识角”的课程知识学习, 不同于学生已建立逻辑思维方式, 要求学生用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理解知识。因此, 教师要注意从“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 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思维方式。

例如, 在开始教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这一课前, 教师可布置学生制作一些角,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 可对角的组成及大小建立初步的理解。教师可简单演示角的做法, 并要求学生回家之后, 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每个人制作三个“角”, 为第二天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布置作业后, 教师询问学生:“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可能询问教师, 角要做多大的, 用什么材料等问题, 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大家选择家里可用材料即可, 角的大小随意。学生觉得做“角”非常简单, 于是认真回家制作“角”。在制作的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逆时针、顺时针旋转时, 角的张开角会变化, 感觉奇妙又疑惑, 于是期待教师第二天的授课。

教师要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方式来激发思维, 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认识角”知识做好思维铺垫。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 其想象力也是一种自我分析能力。因此, 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怎样理解“角”的概念, 只需适当引导即可, 要给学生自由想象空间, 让学生在思考中打开思维的大门。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使“角”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应将仔细斟酌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完成“认识角”教学。对于“认识角”教学而言, 教师应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 使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并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讨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若在课堂授课中, 学生仍无法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教师可通过生活化的场景介绍, 让学生加深理解。如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制足球射门过程中路线图, 解释离球门比较近的球员不射球, 而是传给离球门比较远的球员去射球的原理,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 理解角的概念, 使他们用生活化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 注重开发学生思维

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教师是互动的一方, 所以较容易引导学生如何认知数学问题。同时, 师生互动教学也是提升学生主体性的方法, 能够营造出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和主动思考的环境, 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 角的教学中存在较多难点, 其中一个难点就是角的大小。教师在教授“角的大小”时, 可利用课前制作的角模型进行讲解。课上, 教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角, 在学习角的构成后, 教师从学生模型中选择几个角, 要挑选边较短、角度较大的角和边较长、角度较小的角, 教师把边长的小角固定于黑板上, 另选择边短的大角, 使两个角的一边重合。这时学生会发现两个角的另一边不能重合。教师可利用这两个角, 向学生讲授角的大小的概念。讲完后, 教师提问学生:“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什么无关?”学生会回答:“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 学生可真正理解角的大小的概念。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认识角”的学习过程存在较多难点和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了解学生的疑惑并给予积极的解答。在设计“认识角”教学方法和内容时, 教师要体现自身参与者和引导者的形象, 留给学生一定自由思考、想象的空间, 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摘要:“认识角”是小学数学 (苏教版) 教学的一个难点。角的概念和知识非常抽象, 教师尚且觉得很难表述, 学生也难以理解。如何突破“认识角”这个教学难点, 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急需研究的问题。为此, 本文以小学数学“认识角”的教学为研究对象, 对其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 并结合教学实践, 总结了几点“认识角”的教学策略, 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识角,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柳英.让思维活跃起来——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角”教学思考[J].读写算数学教育研究, 2011 (21) :98-99.

[2]邱德林.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5) :44-45.

[3]刘娟娟, 赵东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3 (5) :166-177.

8.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八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设计者:高钦佩 单位:南康十八塘红岭小学

学情和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课前活动:1.交流学生体重。2.猜老师体重。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小白鼠和兔子加质量单位。

师:上周六,小明和妈妈一起去逛动物园时,把部分动物的体重给记录了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一只小白鼠大约重200 一只兔子大约重2 师:他记录得怎么样啊?哎呀,真是个小马虎!咱们帮他补上吧。

师追问:为什么用克作单位?是啊,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板书:克)克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板书:g)那一只小白兔大约重多少呢?这次你们为什么用千克做单位呢?对,记录像小白兔这样的一般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千克作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板书:kg)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为小白鼠和小兔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引出了克、千克,并进行适当的归整: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2、回忆大象的质量单位,引出“吨”。

(出示大象图片)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课外阅读中看到有关大象的资料时是用什么来做它的质量单位的? 为什么不用千克或者克呢? 像大象这样比较重的物品,我们通常用“吨”来作它的质量单位。(板书:吨)

师:除了大象,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很大很重,比较适合用吨作单位呢?

生活中通常用“吨”作质量单位的物品可多了!(点击课件出示鲨鱼、恐龙、孔子雕像、儿童号飞机的雕塑、大飞机、码头的货物、货物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小结:通常我们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就用“吨”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同学们,关于吨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象质量单位的回忆,引出今天要认识质量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吨,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图片展示等途径,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新知,亲身体验。

(一)、体验不同重量,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10千克大米的重量。

师 :老师这里有一袋大米,重10千克,谁愿意到前面来搬一搬?请2~3名同学搬一搬并谈谈感受。

2、体验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师:同学们,这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这样的大米合起来是多少千克?老师这里就准备了一袋100千克的大米,谁愿意来试试? 生体验。(先后邀请4~6位力气大的男生)

1人拎拎不起,接着3人、4人合作,如果还不行就增加到6人合作。请体验的学生谈感受。

3、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师:同学们,100千克的大米已经这么重了,那1吨是多少袋100千克的大米呢?咱们一起来数数吧。(课件依次出示10袋100千克的大米)

师:10袋是多少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感受和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1吨是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只有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谈感受(有点重),再让几位学生合作搬100千克的大米并谈谈感受(太重了),使学生获得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课件10袋100千克的大米像下雨般“轰轰”从天而降,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接感知体会到了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4、小组活动,继续体验1吨的质量。

师:还想继续来感受一吨有多重吗?老师啊给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二两组一颗大白菜重1千克,三四两组是一桶重10千克的水,第五第六组材料就在你们身边,课前老师调查了一下,咱们三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这位同学、还有这位同学,这两位同学的体重正好是30千克,等会儿就请你们抱一抱他们,好吗? 好,那活动之前啊,咱们先来看看活动要求:

(1)、按照组号每人轮流搬或者抱一次,搬离地面,坚持2秒钟,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感受。(2)、接着填写体验卡,大家一起算一算多少个这样重的物体是1吨。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小组汇报: 一二两组汇报完。

课件展示大白菜堆积的过程。先1~10颗,再10~100颗,这时师追问:有1吨了吗?继续100~1000颗。三四两组汇报。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课件:水龙头)如果让一个普通的自来水龙头像这样开1个半小时,想象一下,大约就是1吨水。同学们都看过洗车吗?用高压水枪洗一辆车大约5分钟,要流失200千克的水,那么洗5辆车差不多就要流失1吨水。同学们,看着水这样一吨一吨地流失,你想说什么? 五六两组汇报。

师:他算对了吗?(如果不正确,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一起算出大约33位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请我们学号是1号到33号的同学起立,大家互相看一看。现在这里的33位同学的体重加起来差不多是1吨。

站着的同学一起向上跳。告诉大家听到了什么?感觉怎样?

小结: 尽管1吨的物品落下的声音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可见1吨的物体确实非常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一吨物体的重量,理解了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搬、抱、计算、想象、跳、谈感受等一系列的活动贯穿,正是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间接体验感受了1吨的质量,很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二)、欣赏一段关于吨的传说。

多媒体演示:以前,人们把很大很重,大约900多千克的油桶,从岸上滚着往船上搬运,每次当油桶滚落到船上的时候,都会发出“嗵”的一声巨响,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声音的音近词“ton”,来作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的质量单位。“ton”也就是我们中国的“吨”。人们还规定了1吨=1000千克。

师介绍:吨的符号与“ton”有关,我们用“ton”的第一个字母“t”来表示吨(板书:t)【设计意图:背景知识的介绍,丰富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 小结:学到这儿,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吧!你能说说1吨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再次感受一下“吨”。告诉大家,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闭上眼睛,静静地再次感受一下吨”这一环节,及时地让学生从热闹的小组合作中跳出来,进入理性思考,内化吨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

师:(先出示第一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呢? 怎么知道的?

(出示后三幅图:每个都只出示其中一个,旁边打上问号)。再看像这样的水泥、装满油的油桶、还有大肥猪各需要多少才能合成1吨呢?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师:思考80袋水泥重多少?怎么计算的?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4题

2吨 =()千克 7000克 =()千克

5000千克 =()吨

8吨 = 8000()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交流。

四、实际应用,深化认识。想想做做第5题、第6题。

一只河马大约重3()

一只羊大约重45()一只苹果大约重200()

师追问:为什么不用吨作单位?小结: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物品,恰当的使用质量单位里的吨、千克、和克这三兄弟,不然可是会闹笑话的!

【设计意图:学生整节课都在感受“吨”的重量,学习“吨”的知识,“为什么不用吨做单位”这样的追问打破了学生习惯性的思维定势,促进了学生对“吨”这一概念的清晰认知。】 师:水果卖完了,批发市场准备再进一批水果,瞧,他们调来了一辆大卡车,这辆卡车载重多少呢?这3000千克水果,这辆载重3吨的卡车能一次运走吗?为什么? “载重3吨”是 什么意思呢?

师:装满3吨水果的卡车出发啦!咦,卡车为什么停住不过桥呢? 谁知道这个交通标志牌的意思吗?(禁止总重超过3吨的车辆通行)唉,不好过桥,只好绕道行驶了。这辆卡车用了15次才把这批水果运完,你能算出批发市场这次一共进了多少吨水果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设计意图:完整连续的情境串,打破了练习的枯燥沉闷。其中,“卡车过桥”的生活情境,既包含了“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载重量”的含义,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吨”。你想跟他成为好朋友吗?那就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到生活中去寻找他、体验它并且合理利用他吧!【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精细,评价不够及时。整节课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再想想,学生体验的都是1千克、10千克、33千克、100千克的重量,对1吨还是没有直观的感受,1吨的大白菜也只是课件做出来的动画,学生缺少一个实物的直观体验。改进措施1:课前可让学生到食堂帮助搬大米,食堂的大米一般为25千克一袋,40袋为1吨。这个活动可能会让学生的感受更深。

9.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九

(一)》

袁 敏

一年级三班 桃源昇实验小学 2018年10月18日《图形的认识》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

(一)”这部分内容拾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图形

(一)”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形状。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二、自主学习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老朋友——蓝猫。我们一起看看它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师: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些图形? 引出课题:图形的认识

(一)(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师: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说一说

长方体特点:长长的方方的六个面,相对两面一样。

正方体特点:正正的方方的六个面,六个面一个样

圆柱特点:上下圆圆的,放倒一推就滚动。

球特点:圆圆的鼓鼓的,滚来滚去不费力。

3、猜一猜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

三、检测反馈

完成课本第35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四、动手操作

1、完成课本37页练习八第5题。

2、自己动手搭一搭。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1、2 题。

2、课本35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

图形的认识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10.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十

综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一、在数的认识方面

(一) 有关数数方面的估算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上第89页练习十五第3题、一下第31页“100以内数的认识”主题图、一下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几个内容, 我们可以渗透根据部分求整体的估算策略。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先数出部分数, 再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教一下第44页练习八第8题“估计弹子的个数”时, 就是让学生先数出10粒弹子并观察, 再以此为标准进行估计的。这样学生说出的估计数是有根据的, 就不会很离谱, 有效地避免了学生随意猜数的情况。同时, 我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入手, 请学生估计一把豆子有多少粒, 估计一篇短小的文章有多少字, 先让学生数出10粒豆子有多少粒, 一行有多少字, 以此为标准再进行估计。课后请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再对生活中类似的事物进行估计。

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估算经验, 还培养了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 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根据部分求整体的估算策略, 学生能尝到估算的甜头, 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和一种习惯, 那么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兴趣。

(二) 有关接近一个数的估算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42页练习八第1题和第4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两个内容, 实际上是以后学习把一个数看做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法的基础, 以及通过用语言和相应的数据来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请学生在数轴上填写整十数, 然后看一看:“所填数中, 哪个数最接近100?”“80接近100还是更接近50呢?”请学生在填写几十几的基础上, 想一想:“67在几十与几十之间, 更接近几十呢?”“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在学生初步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后, 我安排了请学生按要求选择数值的练习。如:小丽有37张邮票, 小明比小丽多一些, 小红比小丽少一些, 小花比小丽多得多, 小英比小丽少得多, 请你选择数 (32 13 42 95) 填在相应的人名字的下面。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感受非整十、整百、整千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接近关系, 体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也是学生以后进行估算的必要基础。

二、在常见的量———时间认识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第9题、一下第100页总复习第9题和一下第105页练习十八第15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些内容, 是让学生看接近整时的钟面, 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或过几个小时大约是几时。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第一个内容我请学生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它们都不是整时, 又接近整时, 用“大约几时”很方便地解决了问题;第二个内容我请学生说一说是几时多;第三个内容我先请学生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再说一说过2小时大约是几时。并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这样的练习, 能使学生体会“大约”的含义和作用, 积累学生对“大约”的体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从而有效建立时间观念。

三、在计算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64页练习十一第9题和一下第70页练习十二第9题。

2.教材解读

这样的练习, 教材和教参都没有规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所以我觉得类似这样的问题, 都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算法的空间, 也就是让学生可以选择口算、估算, 在比较中感受某种方法的优越性, 使学生形成估算意识, 提高估算技能, 发展计算能力。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在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些需要估算的题。如:

(1) 估一估, 填一填。

46+3= () 十多46+9= () 十多78-6= () 十多76-8= () 十多

(2) 不计算, 比较算式大小。

教材中的两道题我都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 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在口算、估算和交流中, 充分感受到估算的魅力, 增强估算的意识, 并把估算逐步内化为算法策略,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在解决问题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55页练习九第11题, 如下图。

2.教材解读

安排这样的内容, 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这个练习,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 只需估算出结果就行了。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 先估一估:“买一袋大米、一桶油和一包糖大约要多少元?”再回答:“李阿姨想买一袋大米、一桶油和一包糖, 她带了60元, 够吗?”

同时, 我还设计了一些情境题, 让学生选择估算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如:某校一年级 (3) 班有男生21人, 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全班大约有多少人?在这个情境中, 由于女生的人数没具体的数, 学生不能顺利精确计算, 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果然, 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男生约20人, 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所以女生也可以看做大约20人, 这样就知道全班大约有40人。

这种做法, 在初次学习估算时, 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 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精确计算, 从而逼得学生要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和必要性, 感悟到估算的优越性, 估算意识才能不断增强。

11.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十一

好的方面:

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含义,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

不足的方面:

1、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

12.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篇十二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生:闹钟

师:闹钟是钟表家族中的一员,现在让我们坐上时间的小马车到钟表王国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喜欢这些钟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小眼睛看黑板)(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钟面。

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言)(1)有数字。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有哪些数字。(数)我们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课件出示“钟面上有12个数字”(2)分针。

师:有谁知道这根长的针叫什么?(出示“分针”)大家一起读一读。师:那么还有一根比较短的针叫什么?我们一起来叫叫它(“时针”)好样的。

(3)大家看,在12和1之间有这么一个大格,你们观察一下,哪里也有这么一个大格。咱们一起来数数看,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出示“钟面上有12个大格”)(4)、指一指。

在你的学具钟表上指一指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6)小结: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4、认识整时。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对了,小闹钟正在叫芳芳起床呢,你知道小闹钟叫醒芳芳的时刻是几时吗?(7点)。我们在生活上经常这样讲,不过咱们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师:我想问问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我们说小闹钟叫醒芳芳的时间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2)练习:师:听说我们在学钟表,有三幅钟面迫不及待地想和小朋友们见个面。请看,(钟面时间分别是8:00、3:00、6:00。)你能读出这几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 学生看钟面读时间。

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整时“(板书:整时)

(3)当钟面表示整时时,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

师:对了,分针指向12,就是整时。(4)师:“你是怎样准确地看出这些整时的呢?”请你和同桌一起讨论一下。(你真勇敢)。

师:你们都说得很对,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将该结论贴于黑板)华老师好想听听你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念一念。全班朗读2遍。你们的声音真好听。

(5)练习:请看这三个钟面,谁会用刚才这句话说说这个钟面。引导学生说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就是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

三、考考你,拨整时刻。

(1)师:现在你会认整时刻了吗?那么我要考考你。华老师也有一个小钟表,小眼睛看仔细了,我现在要拨一个5时,那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应该是怎么样的?拨的时候,我左手拿钟表,右手旋转齿轮,眼睛先盯着时针,当快到5的时候,看分针,让分针对准12,看这是几时?好,现在拿着你的钟表赶快准备好,华老师说一个时间,你马上把它拨出来。请你拨一个10时,拨好了,请你把钟表举起手来。你们所拨的,这个长的绿色的分钟指在哪?短的红色的时针呢?

(3)请你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让同桌说说你拨的是几时?(整纪律)让你的小钟表摆在旁边休息一会儿,咱们啊,还要接着往下走。

(4)请看老师现在拨到的是几时?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你的小眼睛看得真仔细)。我们说当时针和分针重叠,都指着12的时候,就是12时。

四、认识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1)师:刚才你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并且用嘴巴读出了整时,现在啊,我们要学怎样用笔把整时记录下来,刚才大家说这个是几时?(8时)老师现在用两种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第一种文字的表示方法,请你看好了,我先写上一个8,再写一个时,这个“时”,你们会写吗?赶快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书一下,左边一个日,右边一个寸。8时念两遍。还有第二种方法,是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用数字记录的,看好了,我还是先写一个8,再写上两个上下的小点,再写两个0.念8时。小结:在用电子表示法写整时的时候,几时就在左边写几,然后在两点右边写两个0。

(3)练习两种表示方法。那么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你能不能也用笔把它记录下来吗?赶快拿出你的一张白纸和黑色水彩笔,像老师一样一上一下,用两种方法记录下第二个钟面表示的时刻。写好的,贴到黑板上。第三个钟面,赶紧也用这两种方法记录一(好了,小朋友们,把你的笔暂时停下来,一会儿我们再来。咱们比比谁的动作最快)

(4)现在,你们会不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听到你们会啊,有一支彩色铅笔啊,跑来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欢不欢迎它啊?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题目要求我们连线,第一个钟面表示的几时?那么它应该和谁连起来?(老师示范)这个题目啊,在咱们书上94的第一题,请你把书翻开94页,第一题,找到没有。请看,剩下的三个请你赶快完成。完成好的请你端正地做好。请你告诉我第二个钟面表示几时?第三个钟面 呢?你们都是这样的吗?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吧

五、学习明明的一天。

(1)你们真了不起,我啊,还有一个朋友叫明明,他啊,每天的生活都特别的开心,我们看看到底为什么?这幅图啊,在92页,看到了。看第一幅图,谁来说说明明几时在干嘛?非常啊,所以啊旁边用两种方法写了7时,请你把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记录下来。提醒只写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交流。展示作业,然后点击课件。请你说说明明几时在干嘛? 这个小女孩这么棒,我们看看明明送她什么?(出示大红花)看第三幅图,谁来说。(你说对啊,明明奖你一个大苹果)

(2)惜时教育。师:明明很能干,因为他每天会把时间安排的很好,知道什么时候洗脸,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做操。你们想不想也和明明一样把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一下。?

师:那华老师可要交给你一个任务,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吗?

六、区别两个8时

师:我们的小闹钟丁丁等得着急了,它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一下吗? 同样是8时,为什么两个小朋友,一个在睡觉,一个在上课呢?

通过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这两幅图分别是早上8时,和晚上8时。你们把闹钟丁丁的问题解决了,他很开心。

六、教学“过1小时是几时?”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滴答,滴答,时针和分针不停地转,最后停在了这个时刻。看,现在是几时?(3时)那么我想请你猜一猜,一个小时后是几时?一起说(4时)有的小朋友不敢确定,咱们一起来看看。如果再过1个小时,是几时?

时间在就是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溜走了,过去了的时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就像我们的昨天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6.课堂小结。

那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谁来说一说。

13.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篇十三

1 大学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1.1 大学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

大学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即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双语教学融入大学数学教学中。高等数学教育在高级人才培养特别是工科高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 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高等院校对新型教学模式的需求迅猛发展, 现代多媒体教学逐步进入高等院校的课堂, 并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的普遍形式。加入WTO后, 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国际化。这无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要适应时代要求, 跟上时代步伐, 大学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

1.2 大学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的利

(1) 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为了使学生对高等数学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愿望, 我们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方向, 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 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有效载体, 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他们所学专业当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与大学数学学习目标、大学数学教学目标统一起来, 最终使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产生持续的源动力。

(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认为:“高中是苦出来的, 大学是玩出来的。”部分学生又认为数学比较枯燥, 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多媒体双语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以新颖的方式展示传达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多媒体教学中稍纵即逝的画面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具紧迫感,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懒惰的陋习。在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中, 对极限的思想、微元法的思想、研究空间曲面的截痕法等内容, 老师只能告诉学生“就是这样”, 究竟是不是这样, 根本无法在黑板上形象直观地做出演示。现在, 利用数学软件包强大的符号演算功能, 图形以及Power Point的动画, 都能得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演算和图示更加规范、生动、灵活、美观, 扭转数学教学就是抽象、枯燥的理论与没完没了的演绎和推算的刻板形像。将概念、判断、推理融于美感的多媒体课件之中, 使课程更富于启发作用、有助思考, 让学生便于记忆, 印象深刻。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完成感觉、知觉、表象、想象、思维的全过程,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3) 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英语是大学生科研和学习中从原版文献资料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当前除外语专业外, 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忽略了大学生从外语特别是英语原版文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学习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中使用英文同样能促进英语的学习。通过使用英文电子教案, 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 弥补学生从英语文献中获取信息能力的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查阅外文书籍的能力。

个别老师担心大学数学本身的难度较大, 再加上使用外语教学, 必将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造成学生只注意单词而忽视数学教学。通过研究讨论, 我们评为大学数学基本上是一门套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和演算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其中文字叙述不多, 专业词汇也较少, 对应的英语语法结构简单。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我们采用的是中文教材、英文电子教案、半英半中的教学, 学生不会因为双语教学中的语言障碍影响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 因而并不影响教学效果。对教师而言, 采用多媒体双语教学将是一个挑战, 既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外语基础。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 开展多媒体双语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模式变革的趋势, 也对高校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1.3 大学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的弊

(1) 教学中的均衡。

①双语教学课堂讲授时中英文所占比例的均衡。中文讲多了失去了双语的意义, 英文讲多了学生听不懂。

②学生对开设高等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心理均衡: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等现实原因, 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取得的进步未能在其学业中有所体现。双语教学中使用的原版教材侧重数学概念的直观理解和数学结论的实际应用, 不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 无法满足数学竞赛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各类考试中学生对于解题技巧的需求, 不利于学生应付这些考试, 影响学生对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兴趣。

③教师对开设高等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心理均衡:高等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英语教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 其工作量是常规教学的2~3倍。此外, 如何借助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实践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也很难把握。

(2) 如何处理国外教材与国内教材的差异。

随着我国高校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国内流行的高等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已经和主流的英文教材不相上下, 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以同济版高等数学教材为例, 和国外教材比较, 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①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多元函数微积分中, 国外的英文教材侧重向量的概念、向量场的运算。②知识点排列顺序不同。如, 将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散布于一元函数积分学部分, 将数列的极限与级数放在一起。③逻辑体系有所不同。原版教材一元函数微积分部分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等超越函数的微积分作为一章集中讲授, 而没有与极限、连续、导数、积分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同时讲授;单独作为一章集中讲授的还有需要运算技巧的换元积分、分部积分、不定式等。

1.4 高等数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建议

(1) 课件制作以人为本。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为基本要求, 围绕教学内容实际、学科特点、学生心理特点, 力求作到体系清晰, 内容科学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绘制章节知识结构框图, 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章节内容要点和知识结构;编制解题方法流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2) 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便利与优势, 熟练掌握使用先进教学技术, 在教学中做到生动、易懂, 最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数学教学在专业知识讲解方面的不足。

(3) 做好教材及学生的选择。教材选用满足教学需求优秀的国内外教材, 学生选择英语基础扎实、对双语教学感兴趣的学生。事先准备好大量课后辅导材料, 课后通过公共邮箱共享, 供学习能力强并、兴趣浓厚的学生参考学习。

(4) 小班教学, 注重反馈。在可能的情况下, 尽量采取小班教学, 人数以30人以内为宜。加强学生的课堂和课后辅导, 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由易到难, 教学进度由慢到快。与此同时, 注重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度、辅导材料使用情况的反馈, 结合反馈情况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2 大学数学双语教学辅助平台

我校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辅助平台, 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资源支持, 更为将来学业之路及升学学习提供了帮助。

2.1 大学数学双语教学辅助平台的利

我校通过双语辅助平台的建设, 希望能够借助双语教学模式及网络上广泛全面的教学资源, 实现中西方教育在多方面的结合, 即:实现中国学生勤奋踏实、为人谦虚, 与西方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爱好广泛、视野宽阔、富有冒险精神相结合;实现中国教育要求的知识严密、完整、系统, 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强调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精神和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实现中国教育强调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与西方教育强调学生学习富于自主、自立、开拓进取精神相结合;实现中国教育求实的作风与西方教育中浪漫的风格相结合;实现中国教育“以学为主, 学多悟少”与西方国家教育“以悟为主, 学少悟多”结合起来。力求通过网络辅助平台在大学数学的教育方法上有所突破。

2.2 大学数学双语教学辅助平台的弊

此辅助平台的建立还在初级阶段, 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 另外, 还有很多同学上网不怎么利用学习资源而是玩儿, 这就造成了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 在双语教学辅助平台的不断完善过程中还要加大对其的宣传, 让更多同学和老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更好更多的学到有用知识。

3 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纵观国内外高等数学发展情况, 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全力搞好高等数学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 非常急切的。大学高等数学教育关系到我校与国际高校开展科研交流是否顺畅及是否够深度的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数学未来能走多远, 走多深的问题。在大学开展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的建设是适应大学高等数学发展要求的应时之举, 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高等数学是物理、计算机等诸多学科学习的基础, 对高等数学进行双语教学对其他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将大有益处。

根据统计, 全世界70%左右的数学文献是用英语撰写。首先, 英语已经成为不同国家数学工作者之间进行交流的基础工具, 因此高等数学的英语教学在很多国家受到普遍的重视, 数学双语教学被视为学生学习和查询外文资料的必要手段;其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我国高校与国际高校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涉及国际交换生、教师间的交互培训及科研交流等, 而数学作为基础课程, 也是科研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高校数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英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成败, 影响到交流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再次, 当代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 机械记忆力下降。数学作为强调逻辑与推理的一门学科, 通过双语教学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平台, 帮助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 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好办法。因此, 开展高等数学双语教学必将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松奇, 黄守佳, 、下莉山.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和认识[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2 (5) .

[2]黄建起.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一些不足[J].数学通报, 2002 (12) .

[3]袭亚峥.入时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改[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1 (11) .

[4]邓松海, 张惠安, 张佃中.高等数学教学中使用英语教材的尝试[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1 (4) .

[5]刘旺梅.大学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3 (4) .

[6]马新生.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 2005 (2) :61-64.

[7]郭玉峰, 张秀平, 郇中丹.“大学数学双语教学”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1) .

14.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十四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②在桌上划(或书空)

1、2的笔顺;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2.教学3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的相同。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4、5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3的相同。

四、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可将每题结果做成课件,供订正时使用。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时,发现好的应及时鼓励。

2.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动画将口哨图与2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做第3题时,使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15.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十五

小明的一天

教学内容:课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的情境中,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归纳钟面数字及长短针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学具钟面一个

学具准备:

每两人一个钟表,每人一个题卡、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儿歌《当当当》,边唱边跳。

请学生猜一猜儿歌里唱的是什么?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钟面,课件出示图片2

欣赏钟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教师了解情况及时指导。

汇报交流时主要引导学生说出:

短针--时针,走得慢。

长针--分针,走得快。

12个大格组成,时针、分针都是按1--12的方向走的。

(二)学习整时、半时的认读。

大家对钟表这位朋友了解这么多,生活中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呢?你知道怎样看时间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小明,他不会看时间,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板书课题:小明的一天

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的情境图(没有读出时间)。

逐幅图出示请学生试着读出时间,并随机进行遵守时间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的教育。

请学生把这6个钟表分成两类。

一类是整时的,一类是半时的。

请学生讨论每一类的特点:

整时的: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半时的:分针指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三、课件出示:智慧岛

1小明还想让大家来读几个时间,大家愿意吗?

2教师拨表学生读时间,学生拨表学生读时间。

3课本97页第二题:连一连

请学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四、拓展延伸:

大家不仅帮小明解决了问题,而且自己学到了知识,高兴吗?小明也很高兴。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下位同学,这样同学不信,他想考考大家。你害怕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如何?

小设计师请学生画一个表,并表示一个时间。

五、自我评价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以后要怎样做?

教后反思

16.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篇十六

一、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贪玩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天性, 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小学生厌学, 或是很难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相反, 将游戏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就可以吸引学生兴趣, 使其集中精力, 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来, 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二) 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 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 离开熟悉的幼儿园, 进入陌生的环境, 加之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 很容易产生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甚至产生孤僻感, 导致厌学。将游戏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可以使小学生之间快速地建立友谊, 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又能学到知识。

(三) 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让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 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同时也影响学生们后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及接纳。游戏教学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展开的,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爱好, 不仅能使学生快乐的游戏, 还能向学生传授准确的语文知识,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原则

(一) 以课本为依托

游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掌握课本内容。如果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游戏, 而忽略教学本身, 不但不能很好地教授知识, 而且会对学生形成错误的引导。所以在游戏设计时应当遵循教材, 以教材为根本, 在游戏中学习, 在学习中游戏。

(二)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将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学生, 课堂是属于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教师不仅在讲课时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同样在游戏教学的时候也要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以平等为原则, 在进行游戏角色选定时不能根据个人喜好, 要想办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和知识, 不造成学生的遗弃感、失落感和自卑感。

(三) 保持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材的编辑排版, 包括故事选择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 语文教材内容偏向引导小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 感恩父母等基本品德。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 要遵循课本中的科学性, 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尽量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 事后总结学生在游戏中的收获, 为以后的语文游戏教学奠定基础。

(四) 以教师指导为根本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小, 团队合作能力差, 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在团队合作的时候, 教师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 指导学生相互协作, 让学生在游戏中形成团队意识, 乐于接受他人意见。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具体方法

(一) 用唱歌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游戏要和课本内容相契合, 才能达到预想效果。

以课本中《春天的色彩》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唱出描绘春天的歌曲, 让学生在歌曲中体会春天的美丽, 并以此作为讲课的开端, 引导学生了解课本内容。

(二) 角色互换

大部分小学生都有过长大以后当老师的梦想。老师可以抽签选一名或者多名学生来扮演老师的角色, 站在讲台上, 为同学们讲自己对课本的见解。

以课本中《口耳目》为例, 本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口耳目”这三个汉字。“口耳目”是人身体上的器官, 简单易懂, 学生可以站在讲台上, 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口耳目这三个汉字, 在角色互换之后,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写这三个汉字。

(三) 角色扮演

很多教师认为学习和游戏是对立的, 两者不能和平共处, 甚至一些教师认为游戏除了使学生快乐的玩耍, 没有其他深层次的意义。但实际上, 不同的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而提升教学效益。

例如《丑小鸭》一文,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来编排一部儿童剧。以抽签或者是投票的方式来选定角色的扮演者, 之后再由学生进行点评。台词不必依照课本原封不动的呈现, 在不改变愿意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加入语言和肢体动作, 真正的让学生在游戏角色中理解文章的内涵, 加深记忆。

四、结语

上一篇:电影服务器相关的网络协议网络服务器下一篇:某宾馆爱岗敬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