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上好中职语文课

2024-12-15

浅析如何上好中职语文课(共16篇)

1.浅析如何上好中职语文课 篇一

如何给中职生上好数学课

神木职教中心李娟

众所周知,近年来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中职学生由中考筛选分流而来,总体来说,学业基础普遍较差,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甚至个别学生可以说是在中小学就被“边沿化”的学生,数学成绩尤为薄弱。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根本上分析。

一、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1、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技能欠缺。

2、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数学课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在我们传统教学观念的诱导和传统教学行为模式框架里,数学长期以来就被学生们视为“枯燥”、“繁琐”、“艰难”的代名词。个别学生未恐避之不及,表现为一到上课就想睡觉或是无精打采,做作业,不是抄袭就是干脆不做,错题连篇、符号乱画。

3、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学习信心、兴趣的进一步丧失,很多教师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付出再多的努力与汗水都得不到回报,教师教学成就感也就明显失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改善上述现状

1、树立学生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恰当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自觉运用数学、主动探究数学。合理使用,提高学习资源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浓厚兴趣。

2、适时开展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和求知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活泼生动;可以引用生活、生产实例,使数学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们讲当今世界伟大的或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是怎样成为当今世界闻名数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的传奇故事来引入数学的过去和未来,从他们的成长道路中,渗入数学的发展史。真人真实例子、活泼生动的引入,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定能起很大促进作用。

3、师生结合实际,互学共探

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如负责精神、合作精神、细致耐心的品格、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数学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切合自己教学对象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排除学习压力和障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数学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目的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写一两个教案就能解决,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长期的互动过程,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也将是我们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中一个长远的重任。

2.浅析如何上好中职语文课 篇二

一、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色适当改变讲解内容, 突出实用性与专业性

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全国通用教材, 是兼顾各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的, 对于个别学校的特定专业学生并非完全适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下功夫去研究学生、研究专业, 然后根据本专业、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内容, 以适应学生的变化、社会的需求。中职语文教学应提前为学生进入职业状态、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精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可适当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如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 通过讲授课文, 教师可分析邹忌讽谏齐王的说话艺术, 让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 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 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 教师可以模拟情景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锻炼。如航空动车专业的教学中, 教师可指导学生掌握如何与乘客进行沟通的技巧,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沟通与合作。这种技巧包括: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为对方打算、婉言相劝、先对方之忧而忧等。这样,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而且与“能力、就业”紧密联系, 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去学。

二、把文科基础课内容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 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在中国古代, 文学与历史、政治、礼仪、道德等是不分家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没有中学升学的压力, 这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在中职学校的语文学习, 不仅要注重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而且要注重知识面的扩大。目前, 一般的中职学校开设的文科基础课有语文、德育、礼仪等。这种分类是自然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中的深刻体现, 它的优点是学科化, 方便教学。缺点是把内容相近、功能互通的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 把教学内容客观化。其实, 语文、德育、礼仪、政治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重视人的主观情感因素, 要求学生学会感悟与想象。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只能学会书本中的条条框框, 只会在试卷中写出好成绩, 能否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还得通过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 通过学习教师、同学的行为, 感同身受, 通过阅读感悟。礼仪教学中人文性的学习更是不容忽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把礼仪教学穿插于语文教学中间,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对语文课堂会更感兴趣, 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生动, 更有活力, 而不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当然, 历史、政治、地理也可以融人语文课的教学当中, 学生可以从教师“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文化的伟大、知识的浩瀚, 从而对读书学习产生兴趣,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唯有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 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下面介绍几种中职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

1. 对话教学法。

对话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 否则就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 在学《项链》一文时, 我让学生讨论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学生们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最后我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了总结,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 愉快教学法。

一些有情节的文章,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参与表演, 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这种方法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十分有效。例如, 我在教《项链》时, 让学生课下排练, 课堂演出,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人物的性格、课文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学习《阿Q正传》一文时, 让学生观看《阿Q正传》电影, 并讨论其中的情节, 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3. 自主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自主学习法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 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 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例如, 在教《论语七则》一文时, 我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儒家思想的资料, 并让学生体会儒家思想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深刻影响。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知道了儒家思想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发展脉络, 而且对我们现在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更加热爱生活。

中职语文课教学, 不但要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的需要, 也要考虑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所具有的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中职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往往忽略公共文化课, 因此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 巧妙地把语文学习同学专业结合起来, 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 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摘要:“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 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实用性,观念突破,灵活教学

参考文献

[1]岳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J].陕西教育, 2009, (3) .

[2]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 2008, (8) .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

3.如何上好中职语文口语教学训练课 篇三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学生羞于开口,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等口语交际能力差的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对如何上好中职语文口语教学训练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教学训练课前准备

在口语教学中,由于我校许多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且中学阶段口语交际锻炼太少,致使他们在中职阶段语文学习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不强,比如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他人说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意思。不能有序、有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等。而职业岗位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的现状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产生了矛盾。究其根本原因,一是羞于开口,表达能力差;二是无话可说。没有充足的准备。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后者是主要原因。以上学期的语文口语考试为例,笔者询问了不参加口语考试的学生,他们的回答都是“没有准备好”。

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先从培养学生养成重视课前准备工作的习惯人手。由于中职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有限,要让他们能够围绕一个话题谈见解、说疑惑,教师就应当让学生重视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有话可说。以下是笔者在语文口语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发挥范例的作用,帮助学生开口

有的口语交际话题要举一些实例或学生学过的课文来帮助他们进行口语练习。如在学习《眼睛与仿生学》一课后,笔者要求学生找一些新的仿生学成果在班上介绍,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在课前读了许多相关的范文,课堂上的口语介绍说得新奇有趣。再如,课文有《水浒传》中的一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笔者先介绍了欣赏小说人物的方法,然后简单介绍了林冲落草为寇的经历,之后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中关于林冲的片段。在此基础上提出口语训练的要求:学生课后看《水浒传》,再另外介绍—个水浒英雄。有了屏幕形象的刺激,学生的兴趣大增,课前准备充分,对水浒英雄的介绍自然就栩栩如生,故事情节也介绍得有条有理。

二、指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脑想,用心体会

教师可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口语交际话题,采用多种方式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或相近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如观察某个具体的景物或身边的人,可选择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从而把握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话可说”。

三、对于学生陌生的话题,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挖掘生活资源

笔者安排了一次“介绍我国传统民俗”的口语练习。什么是传统民俗?学生懵懵懂懂。在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举了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应该收集哪些资料。如中秋节的传说,过春节的一些习俗,甚至自己喜欢的春联,等等。

四、指导学生深入社会调查与体验

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问一问,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就乐于介绍、交流了。如组织学生轮流汇报每日见闻或感受,鼓励学生自己到市场与销售人员“砍价”等。最后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效果,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

五、优化设计教学程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更应重视学习过程。为了达成口语表达预期目标,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就要优化设计教学程序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保证教学的效率。

笔者在2006级药剂专业教授“接待与拜访”这一教学内容时做了如下设计:先给出商店接待顾客的案例(侧重点是接待顾客的语言沟通方面),然后学生分析案例、表演案例,再纠正案例中言语表达的失误之处,从而使学生通过案例掌握商店接待顾客的一般语言技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时,根据中职药剂等岗位语文能力培养的需要,笔者确定了教学评价总的原则: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化能力考核,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际中,语文口语教学评价还是没能改变传统的以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施发展性评价。

按照以上方法,经过两个学期的针对性口语训练,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表明,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可以挖掘的,在教师的鼓励和正确引导下,他们口语交际中的毛病和问题不仅得到了及时的矫正,还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朝着准确性、规范性、得体性、艺术性等方面全面发展。

4.如何上好语文课(二) 篇四

如何上好语文课

(二)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认为,这句话同样适应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掌握一些修饰文章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挖掘美。语文本身是一种美,语言美,人物美,意境美……这种美不是空中楼阁,遗世而独立,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而从以前到现在,语文教学很多都局限于课堂,割裂与生活的联系。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简单的道理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十分清楚,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往往把语文仅仅看作是课堂里边的事。实际上,学生的语文就应该是写实实在在的生活。通过让学生在文章中发现生活的美,挖掘生活的美,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的美,能够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生活的美及自身对生活对美的些许感悟。所以要常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眼看世界,尤其是在让学生写作时,让他们去亲自实践,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即可,不用非得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比如让你写自己的家乡,那自己就好好看看自己的家乡在风土人情上有哪些特色,先调查一个月,再写。春季时可以带学生出去踏踏青,让他们细心观察一草一木,然后记录下来。一周让他们写几篇日志,可以是观景,可以是阅人,通过观察后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这种好习惯,使他们觉得写作是一种享受,就不会为了应付老师而东拼拼西凑凑。

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就要忽视课堂,毕竟,有些技能还是要通过课堂训练来完成的,由课内所学进行已知经验的迁移,延伸到课外。所以,课堂教学的过程就很重要。课堂教学如果偏重结论,轻视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只是一种机械的学习,又何谈发现美呢?

5.如何上好语文课研修日志 篇五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特别是学习了《上好课——教学策略(初中)》这节课程,结合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对于我如何上好语文课,特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呈现充满激情的课堂

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就要求教师做到:

1、立足文本,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大多了。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

2、关注需要,善于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乐渲染情境,不仅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较哀怨的音乐让学生理解一些离他们较远的一些英雄壮举。

6.如何上好低段语文课 篇六

——从《树和喜鹊》说起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可以站在这里为大家做这样一个报告。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也还很年轻,说是报告,不是如说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学习。从我自己尚浅的经验粗浅地谈一谈我对如何上好小学低段语文课的一些认识。

一、课前备课

一节好课,不是从课堂开始,而是从备课开始。

1.备课时,首先要研习课标,确定好教学目标。《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每位教师都应该对新课标对于每个学段的目标熟记于心,这决定了我们再教这个学段的学生时要把重心放在哪里。新课标将学段一二年级定位为第一学段,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每个学段都有自己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我们在研读时就要注意每个学段的不同要求,甚至一个学段内也要细分不同要求,以此决定我们备课上课的侧重点。比如,一二年级对阅读的一条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年级对应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少了“学习”二字,要求是大有不同。一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正确、流利。许多一年级老师对朗读的要求把握不准,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学生读不出感情,老师就千方百计地启发、点拨,极力引导让学生读出“感情”。殊不知,我们这样已经是“超纲”了。另外,低年级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整篇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中少量的字、词、句的意思,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积累语言:好词好句、常见句式、优秀诗文、精彩片段;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学会读图,做到图文交互使用;诵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意境,体验情感;读后能提出问题。崔峦老师说,理解课文内容不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们的有的低年级老师教学课文时,也像中高年级那样条分缕析,逐段教学。这完全违背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吃力不讨好,教学效果很差。许多学生学习了

一、两年了,说、写一句话还是不通顺、没条理。”

另外,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三维目标目前已经逐渐被语文“核心素养”的说法取代。何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第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第二,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第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第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2.要认真研读教材,找准每节课的重难点。第一,我们要关注这个单元的主题,部编教材都是以双线组织单元,一条是人文主题线,一条是语文要素线,体现课标中所说的“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树和喜鹊》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人文主题线是“伙伴”,这一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语言加以展现;语文要素线重点是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注重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一般在课文旁的泡泡中出示),比如《树和喜鹊》中对“孤单”一词的理解,就是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和感受自主理解的,培养孩子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再者,我们在设计每一课时都要注意自己是否把这两条线都顾及到,尤其是工具性方面,毕竟,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道理不在直接告诉,而是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品味。还要看课后练习,重难点也藏在这里。比如《树和喜鹊》这一课中,课后两个题,第一个是“朗读课文,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这里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就是“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其实,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我设计这一课时,就是抓住这个问题展开的。

3.要关注学生学情。不考虑学情是新手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在说课时,我们甚至经常忽略“说学情”这一项,有些老师经常说,我上课提出的问题学生们都没反应,没人举手发言,没人配合。其实,这不一定是学生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会不会太难,太大说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问题太多了,应该整合一下。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要预设好你的问题学生能否接受。我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去年教《四季》这一课时,学习完课文,我问学生,你能仿照课文说说你喜欢的季节吗?当时没有学生给回应,我有些尴尬,就让学生回家后想一想,明天再说。之后我和同事们说起,他们说他们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学生说不出来。后来我也反思了一下,第二天上课时,我就先出示了几幅图片,比如春天的桃花;冬天的雪花;夏天的西瓜,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桃花______,她对______说_______”这一下,学生们可踊跃起来了,他们说:桃花朵朵,她对大树说:我是春天;西瓜圆圆,她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明确,当问题较难时,给予一定的提示,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再者;备课时,要有选择性,不需要面面俱到,学生已经会的不教或者少教;面面俱到的后果就是重点不突出,每个点都浅尝辄止;比如我在《树和喜鹊》这一课中,对第一自然段中“一”的变调就没有怎么强调,因为这是一年级上册《秋天》这一课的重点,而不是本节课的,再说,孩子们已经读对了,就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再就是识字写字毋庸置疑,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每节课都必须抓的重点,这里不做赘述。

二、课堂教学

低年级教学要充分考虑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小衔接,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要注意的是,采用游戏、比赛等活动教学形式要讲究效益,逐步引导学生把兴趣点从学习形式转向学习内容本身,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不要一节课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什么有用的知识也没学到,没记住。

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1.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1)要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首先要规范老师的课堂语言,老师的要求要明确,课堂指令清楚,语言精炼,这样学生才能清楚明确地知道在你的课上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2)还要及时调控,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老师要及时地介入提醒,而不是等学生混乱了才出面制止。(3)另外师生之间能够达成默契,学生和老师的心气相通,手势明白,交流顺畅,当然这种默契是长时间形成的。

(4)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这种奖励不是说你只有回答对了问题才奖励,在行为规范方面也可以适时奖励,比如某位同学坐姿端正,能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写字时姿势很规范。这样的奖励可以是语言上的表扬,也可以是实际上的奖励。像我们学校就是运用小组捆绑评价,每节课都根据一定的规范进行加分,如果这一组其中某个同学表现很好或者整个组表现好,都可以加一定的分数,以此来提高学生积极性,规范学生行为。(5)要与时俱进,及时改变策略。一成不变一味着落后,毫无创新,再好的策略也会变得无用,因为对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因此老师们要经常交流,讨论,学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和策略,及时调整改变。2.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

(1)目前的低段语文课堂识字教学中存在一下问题和现象: ①低段的阅读教学有的变成了纯粹的识字课;有的却又上成了中高段的精读课,识字写字成了点缀。

②学生对识字课的兴趣不浓,注意力涣散。③识字量太大了,教不完。

④识字效果不好,学生记得不牢固,遗忘现象很严重。⑤学生写字既不正确也不美观,没有几个学生能写一手好字,写字姿势、写字习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确立的识字目标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2)准确把握中对低段识字写字的要求: ①正确把握“会认字”要求。

“会认字”的要求是整体感知字形,在语境中会读。既不要求对会认字进行书写,也不要求对汉字的结构做过细的分析。因此在字形的指导上要从整体出发,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并通过大量阅读来复习和巩固识字。

②正确理解“完成识字任务”。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即一本教材学完后)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③重视写字指导。

正确把握“会写字”的要求,对于“会写字”要做到会读、会写、知道意思、会运用。因为会写字是之前学生都会认得,所以课堂教学重点是指导写字。(3)识字教学策略

①重随文。即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②教方法。注重教给儿童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最终实现独立识字。

我在这里说说目前常用的两种识字教学方法,即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集中识字

优点:教学任务单一明确,充分揭示汉字的特点及规律,学生易于科学识记、举一反三,加快识字速度。不足:集中识字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单调枯燥之感,学习文字与阅读中运用文字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当堂识字效率高,但遗忘率也较高的弊端。

*随文识字

优点: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不足:运用心理学衰退理论研究成果,实施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的机械记忆,当堂识字效率较低。

其实每种方法都不是割裂开来的,在我看来,这两种方法完全可以融合在每节课中,在第一次读课文时集中识字,集中识字时就可以多运用一些我们前面说到的游戏和比赛;在第二次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随文识字,重点指导、理解一些比较难的生字识记,加深感知,巩固识记。这时就要注意取舍,不要在集中识字时占用太多时间,也不应在随文识字时面面俱到。再比如,集中识字可以多运用于本节课生字特点比较鲜明且统一,如大都是形声字或者象形字;再就是我们一二年级每册单独列出的识字课。随文识字一般在精读课文中运用较多。

(在《树和喜鹊》这一课中,我运用的主要就是随文识记,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相机识记“孤单”、“邻居”、“招呼”等新字词,学生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中识记生字,领会词义,加深学习印象,不易于遗忘。)说到具体的识字方法,目前课堂上我们经常运用的识字方法有:字理识字、看图识字、儿歌识字、部件的拆分与整合——加一加减一减、事物归类识字。我在《树和喜鹊》这一课中主要运用了看图识字和事物归类识字。具体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识字方法要根据这一课的识字要求来确定。

③多实践。学过的字要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使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有效手段。

④提兴趣。识字过程中结合游戏(如开火车认读、摘苹果、放气球)和比赛(分组比赛、同桌比赛),可以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认为认识好生字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4)写字教学策略

①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榜样。

②“练身先练姿”,抓好正确的写字姿

势、执笔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③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按照笔画顺序书写,另外要掌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4)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写字指导和反馈应在课内进行,防止对只要求认得字提出写的要求,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3.阅读教学(1)加强朗读指导

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增加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些课文还要读出感情,但不要让学生多讲应该怎么读,难读的地方教师应当示范。

课堂内的朗读指导一般分为四步: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这四步在课堂中要循序渐进地实现。在《树和喜鹊》的教学中,以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为主,我首先让孩子们听示范朗读,勾画生字词,再让他们自由朗读,不会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读通”课文;汇报朗读时,我点名同学试读,不断纠正,目的是让“读熟”;抓住“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让他们“读懂”;最后从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孤单”之后再读,就能读出感情、“读好”。

(2)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①要多背诵,利用插图练习复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②课堂上要有充分的语言训练,从字词到句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树和喜鹊》这一课中,我从对生字词语的理解为基,到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句段联系,练习用“______也_____”说一句话甚至一段话。这是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的表现,为学生们的写话、习作、口语表达都提供了养分。

(3)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4)课外阅读是分内事。从部编版教材的变化,如“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这些环节的设计中就可以看出,目前的语文学习提倡大量阅读,课外阅读课程化。作为老师,在这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激发阅读兴趣,提示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可以在每节课后推荐与本课有关的故事或者图书,一单元结束后组织一次“小小故事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读的书,这样既能扩大学生课外识字量,也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扩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4.及时有效地评价语

课堂评价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即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这里我们主要说老师的评价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般做法是“很好!”“不错!”“好的!”殊不知,只有肯定性的评价而没有否定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本身就是不完整的,缺乏说服力的,当肯定性的评价泛滥而变得廉价时,它能否起到激励作用就可想而知了。此外,教师的评价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肯定还是否定,学生都希望老师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随意的,或者“有口无心”的。

评价语应该做到:

(1)准确、得体,富于指导性。

现象:某堂语文课上,一位老师让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句。一位学生说:“我一边吃瓜子,一边写作业。”从句子结构成分来看,这句话没什么问题,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应该予以纠正。可老师却表扬道:“某某同学真聪明,能够把生活中的事联系到造句上来。”被表扬的同学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一边吃瓜子一边写作业得到老师的表扬呢。

(2)生动、巧妙,富于启示性。(3)多样、亲切,富于激励性。(4)及时、有效,富于适时性。(5)机智、幽默,富于趣味性。(6)独特、创新,富于新颖性。评价语集锦:

*“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人物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 *“你的音色真好,读得也顺,谁想和他较量一下?” *“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这位同学听得可认真了,会听得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积极的评价语言更有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恰当的运用体态语同样有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我看见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他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有些胆怯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挫伤学生的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爱。“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尽量使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更为有效,使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尽可能的使语文课能给学生更多的心灵期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情有味,让学生们爱上语文课,在语文课上收获满满。

7.如何上好中职体育理论课 篇七

一、钻研教材, 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该认真钻研体育与健康教材, 熟悉教学内容, 熟悉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有实际影响的教材内容。比如, 对中职学生开展体育保健教学和运动损伤教学, 教育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并运用所学知识在锻炼中预防运动损伤和及时处理运动损伤。同时体育教师应及时阅读和浏览体育教学期刊、杂志、网络, 寻找更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优秀体育课件, 及时掌握现代体育教学的趋势和动向, 并运用到实际体育理论教学中, 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二、保证体育理论课的课时

教职成[2009]3号文件《体育教学大纲》在基础模块A中明确规定要开设8课时的理论课, 所以在中职学校开设体育理论课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中职体育教师应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开设体育理论课, 其他科任教师不能占用雨雪天的体育课, 或者变成自习课。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功

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各项体育技能, 还必须掌握体育理论课中的“做功”和“说功”。“做功”就是制作多媒体课件, 当今多媒体课件已经广泛运用到各理论教学领域, 体育理论教学必须顺应时代要求, 将体育理论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可以将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以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说功”就是讲课时的说话, 在体育理论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能说会道的能力, 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时地、清楚地、简洁地教授给学生。体育教师要经常参加培训, 以丰富自身体育理论知识, 提高理论教学水平。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体育理论课在学生印象中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就是实践课, 只要掌握一定的体能和技能就行, 所以学生的体育理论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在中职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要多使用情景导入法、激励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导入法, 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而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 还可以采用肢体语言法、实地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 只要教师认真钻研、积极探索,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就能在体育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在体育理论课结束后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后作业并不一定要学生做书上的练习题, 如可让学生根据自身身体情况, 写一份针对自己特点的运动处方;又如让学生写一份观看体育赛事的观后感等, 这些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能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

六、开展体育理论考试

体育的考试成绩一般只对技能和体能考试, 很少有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理论考试, 而且很少有学校将体育理论考试纳入体育成绩中, 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在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理论考试, 并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体育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有利于查看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的情况, 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体育知识。

摘要:中职体育课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两部分, 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重视实践课、忽视理论课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中职体育理论课的探讨, 提出建设性意见, 旨在提高中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生,体育理论课,体育实践课

参考文献

[1]刘云东.湘南地区中职学生体育意识现状调查[J].湘南学院学报, 2012 (02) .

[2]王志富.中等职业教育体育理论课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 2013 (105) .

[3]黄瑶.高职院体育理论教学滞后的原因与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2) .

[4]罗振华.激学生之趣上好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J].运动, 2013 (06) .

8.浅析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诗词课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语言文字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门学科,语文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语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从小的方面来说,关乎一个人的成长,从大的方面说,关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学习语文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基础打好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诗词在语文教材中出现不少,学好了诗词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那么该如何帮助同学们学好诗词呢?笔者就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望各位同仁给出意见或建议。

一、做好课前预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让他们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就是学好文字。汉字如果认识不全,就更不能说理解与掌握了。因此,课前预习生字词就显得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古诗词来说,本来就与现在的意思有出入,字词理解不了,对于诗歌的理解更无从谈起。教师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学习古诗词中出现的字词,我就经常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同学们做好字词的预习工作。比如在讲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之前,我就设计了关于字词的教学目标。即检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之前,我就发现这首诗中的“渭”“浥”部分学生是不认识的。为了使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我还专门查了字典和词典,希望经过这次课使同学们能够一直记住这两个字。其中“渭”字我是这样和同学们解释的:“‘渭城朝雨浥轻尘’这句诗中,渭字是带三点水的,文字是左右结构,水字旁,可知渭字是和水相关的,是水名,源出中国甘肃省,流入陕西省,会泾水入黄河。有一句成语是这样说的‘泾渭分明’,这个渭字和我们所讲的意思是一样的。相信同学们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电视剧《西游记》中魏徵梦中斩杀泾河龙王的事同学们应该都有印象,泾渭分明就是说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这样教学预习不仅使得同学们明白了“渭”字的含义,还拓展了语文知识,将知识拓展到“泾渭分明”这个词与古典名著《西游记》上,可谓是一举三得。所以,在学习古诗之时,检查他们的识字能力,应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只有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认真朗读,记住字形,在把诗读流利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背诵。

二、使用多样教学方式,进入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入教学。视频教学、语音教学等多媒体教学方式都可以运用在小学语文的诗词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解诗词《舟夜书所见》时我就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舟夜书所见》时,针对学生了解河(海)面渔火知识过少和“灯光”与“满河星”之间的关系不易理解的特点,结合“根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美丽画面”的要求,我从网上下载了多媒体课件:在漆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从远处缓缓驶来,那情景非常宁静;阵阵微风漾起层层细浪,原来那点亮光散开成河面闪烁的星星,又是多么迷人。以动画演示画面,不但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灯光”与“满天星”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为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了铺垫。接下来,我又运用了范读,强化诗所烘托的意境。当学生看到“月黑”“孤光”“一点”等词后,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这首诗表达的也应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其实不然。为强化诗所表达的意境,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教师范读文章,边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通过老师的范读和课件演示,同学们悟出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夜色中水面渔火景象的赞美。

三、课后作业要机动,调动学生综合能力

必要的课后作业可以巩固学生们的课堂所学,因此,留课后作业是每一位教师用来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但是,课后作业的方式却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来实现不同的转变。这种留作业的方式可以大大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讲完王维的诗词《送元二使安西》后,我就根据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让同学们回忆拓展知识,果然,同学们背出了《山居秋暝》《竹里馆》《鹿柴》《鸟鸣涧》四首。课上我还引导同学们针对本课所讲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诗画的理解,在课上闭上眼睛细细体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画艺术。然后在课下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即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回家画一幅画,并在背面用铅笔题诗。明天课前同桌根据画的内容,猜测所画的诗,并点评是否画出了诗意,不当之后加以纠正。教材要求的内容不多,我竟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有些老师可能会说,为了积累、运用一首诗,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对此,我有不同的观点。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只要能够让孩子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并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觉得都值。另外,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导学生对诗的巩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觉得在这方面多花点儿时间值,所以,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9.如何上好作文课 篇九

新学期伊始,第一堂课后,只见教研室的办公桌上摆上了一摞摞的作文本。我有些惶急(连作文的封皮都未写好),回头又想,“忙人干不了好事。”还是备好课再行动吧。于是,顺手翻阅了各班的作文内容,只见命题随心所欲,内容显得空洞无力,还出现了雷同作文,书写零乱,字数不足。我为之一震。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那么,如何上好作文课呢?首先,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作文感到头疼的原因就是没有兴趣,而无兴趣的根源在于写作不入门。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的“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兴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自由命题,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其次,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以前,常见到学生作文时,一动笔就落在了作文本上,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碰到天黑就住店。作文写成后,连读第二遍的习惯都没有,更不用说用心修改了。导致的结果是,老师爬弯了腰,学生放下了心,作文下发后,学生只看等级与评语,再无别感。更有学生为了应付上交,常常剽窃.转抄他人作文。为此,老师应对学生的作文跟踪,让学生写成腹稿后,反复阅读,认真推敲,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再定稿。第三,重视作文写法的指导。写作就是努力写自己想写的话,每次写作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正如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作文须有章法,而不是材料的拼凑。教师批阅学生的作文,应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败笔和成功之处。做好评语中的指导交流,同时让写作优秀的学生谈谈自己写作时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全体学生分享成功的经验。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写好作文必须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多阅读,多积累,作文就不再苦,不再难了。

作文起步最重要

①、在作文起步时教师宜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当慎重评点。

这主要是做到让学生“倘见为文之易,不见为文之难”,②、在课外阅读上不鼓励看“作文选”,要看经典,看名著,看大作,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大作文观,不拘尼于作文的外在形式,不“为作文而作文”。有文献表明,作文选在市场上畅销,在学生“盛行”,这也正揭了语文教师不善教作文的短。在哈尔滨市第136中学,学生们纷纷反映老师的作文课讲得“没劲”,大家都不爱听。还不如回家

看“作文工具书”呢!

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但不鼓励模仿。刘锡庆指出:崇个性、重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作文”与“创作”也有不同,但只是学生和作家的不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不同、习作和发表的不同等,它们共同的都是写作主体一种“物——意——文”的综合、转换:只不过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综合、转换,中学生有中

学生的综合、转换,大作家有大作家的综合、转换而已。

因此,我们的作文起步教学,一方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起步时虽然要求低、慢,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之后,作文教学的步伐就会加快,会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不鼓励学生模仿,尤其是教师明言指出学生可以模仿,刘锡庆教授已经把

理由说得很充分了。

2、找准切入点,选一条好路,一条教师熟悉的路,“放手”让学生自己走。国内有许多这样的做法。传统的做法是强调学生写日记,但日记的练习与学生学习作文同步的,还谈不上有“引路”的问题。用看图作文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写话、写段、写文,再命题作文是以前语文教材作文教学内容的大致编排体系,可以说是将图画引入到作文中,以图画为学生作文引路。近年来,浙江郑宏尖开展了“音响作文”,将声音引入到作文中来;湘西民师附小(现海南)教师腾昭蓉更是开展了“童话引路”教改实验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明显用童话来为学生作文引路。从看图作文到童话引路的一次飞跃是,引导学生“上路”的由作文以外的角色(图画)变成了作文门内的角色(童话);此外,全国各地“故事引路”“科普引路”等实验愈来愈多。笔者提倡以书信、新闻、剪报、儿童诗、古诗等来为学生引路。其实这种引路均是为了解放学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学习作文的第一步走好!只有学生对学好作文有信心,才能积极地去学,才能学好。因此,每接收一个新班的第一堂作文课时,首先是要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我手写我口”,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嘛。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谁不会说话呀,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会写文章,从而清除学生对作文高不可攀的恐惧感。“引路”的实质是运用“先放后收”理论。北京师大中文系刘锡庆教授指出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放”得很不够,而“收”得又过早、过苛。“命题”过多,“限制”过多;在“怎么写”的问题上“框框”也不少;“批改”上改得过多、过死,不仅是做无用功,且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始终未“放”,始终在“收”,收得过酷,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思想、心灵都飞腾不起来。刘教授所说的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严重表现就是带来心理障碍。因此,刘锡庆教授认为开始时要让学生写放胆文。写放胆文的一种新尝试就是“引路”,至于用什么来引,我想教师应当各有其法。机械地学习别人的方法不仅不一定切合现实情况,还会在整个作文教学圈子里形成“教有定法”的怪现象,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如何上好作文课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作文考题。作文的要求大体是这样的: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这类作文不受体裁的限制,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说明文或议论文。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翱翔。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就如何写好话题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拟好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话题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揭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在拟标题时,最好不要单刀直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仿名家名作。学生就读的教材,有不少题目很有内涵,教师细加分析、引导,必然会给学生很多启发和借鉴。例如:《回忆我的母亲》可仿写成《回忆我的初中生活》,《想和做》可仿写成《学与思》等。

(2)取千古名句。有些诗词能被干百年的时空首肯,本身就是极有文化深度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一些千古名句,被许多人反复诵读,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故一经引用,马上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令文章生辉。例如某年高考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有个考生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为题,结果脱颖而出。

(3)应用或仿名言警句。如“勿以善小而不为”。

(4)引流行歌词。如:以“青春”为话题作文,可以用“潇洒走一回”为题。

(5)还可以借助标点,甚至于借助数理化公式,如上述的话题还可以取题为“l+l=?”。

二、立意准确

面对宽泛的话题,要善于“化大为小”。可以以问领写,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如以“压力”为话题写作时,就可以进行如下的思考: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再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方面来写文章。此外,还必须善于“以小见大”。①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的主题,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②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三、注重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还有拿起笔来写在纸上以前的事情,那就是解决写作的材料问题。”材料从何而来?生活。平时要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林国清在长期以来的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中,其致命弱点所在: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和应付各种考试,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强调写作实践,而忽略了写作理论的教学。即使有理论指导也是零敲碎打,仅限于每次作文反映出的问题层面上说说,学生作文没有反映出的问题就避而不谈,这样一来,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就无法紧密配合,学生也得不到更有序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武装和引导,写作能力也就无法提高。

那么如何根据有限的课时,在作文教学中把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再提高一步呢?对此,林国清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理论教学 在有限的课时中精细安排

林国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写作理论的重要作用,并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写作中的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然而,课时有限是一大矛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学到有序而又有效的理论知识,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实践,他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整体的安排:

首先,理论教学和课文讲授“齐步走”。现行教材有一个显著特点,单元之后安排表达与交流,他在教学中首先根据单元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课文教学与写作重点,并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授课时先对单元的文体知识、写作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进行概括介绍。在此基础上,以课文为理论指导的依据,边分析边指导写作,抓住“课文重点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几个问题进行启发讨论,从而让学生学懂内容,感知其写法上的特点,逐步悟出各种文体写作的“格”来,成为写作的借鉴。这样从感知到认识,既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又让学生获得了指导写作实践的理论知识。

其次,重视写作前的系统理论指导。教师在学生动笔前依据此次作文命题的特点和要求给予学生切实的系列理论指导,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最经济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动笔作文前,学生思考力最紧张,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此时恰到好处的理论指导,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最大兴趣,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作文题选定之后,先让学生思考一番,接着请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互交流文章的中心立意,题材内容、结构提纲。这样一来,既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及时针对薄弱环节,再作微观调控指导。

实践训练 有效转化提升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林国清认为,要实现写作理论到写作能力的顺利转化,关键还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写作实践训练。因此,他十分注重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的密切配合,帮助学生以理论为指导,反复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

林国清在教学时,除了从理论上讲清“观察和认识”的方法外,更注意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的特点,运用这些方法和知识去亲自实践,力求学生在现场观察时,不仅用“眼去看”,尤其要用“心”去体察,尽量摄取反映生活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写成观察笔记。他还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访”、“看”、“听”的办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生活素材的内涵,小中见大,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来。此外,还坚持指导学生办好手抄报,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写作、绘画、书写、设计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当前作文教学,习作得失许多是靠老师评改指出。鉴赏、评论、修改都不能得到落实,学生自然只能在写作门外徘徊。”林国清说,因此,他将这几项活动也列入写作实践的范围。每次讲完一种文体,便从布置的作文中挑选出例文,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文体知识,技巧和方法,围绕例文进行鉴赏、评论和修改,让学生从中得到正反两方面的借鉴,从中体会到“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10.浅析如何上好中职语文课 篇十

如何上好四年级语文课

常伊曼 2015.12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四年级学生是积累知识、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在学习上需要注意很多问题。而我也是初次接触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教学每一课前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下面,我就谈谈教四年级语文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节要用多长时间,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学生升入四年级以来,我在以前预习要求的基础(标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词、读课文)上,根据实际情况,请学生建立基本预习要求。基本内容有五项:一是写上读了几遍课文;二是写一写本课的生字词;三是摘抄好句子;四是归纳课文内容;五是提出问题或是写出收获。在上课时,生字词和句子的问题让学生汇报。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讲课中集中解决。

二、课堂时间高效利用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设计好导语,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重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不必老师逐一讲解。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具体比如说: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经常对孩子们说“语文上没有标准答案固定答案,唯一错的答案就是你不想也不说”。

2、注重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3、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

4、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好语文,从习惯抓起。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个班的学生,有的爱拖欠作业,有的字迹潦草,有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我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表扬优秀者(苏林风、朱贵详、焦金梦等),耐心说服字迹潦草者(本班学生28人,字迹工整整洁的人屈指可数,只有四五个),督促其纠正不良书写态度和习惯。对于不做作业的学生更是严格检查,无奈全班28名学生中经常性拖欠作业的9位名人,只有两名有所转变。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优者语言流畅,条理清晰,文辞优美,差者中心不明确,标点符号不知如何正确运用,词不达意,句不成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11.如何上好中职音乐鉴赏课 篇十一

关键词:音乐鉴赏;中职生;多样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106-02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按大纲规定,音乐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作品……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光凭唱歌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欣赏教学,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以达到音乐育人的效果。下面谈谈如何上好中职生的音乐鉴赏课。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听”的艺术。“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会进步。

现在的中职音乐鉴赏中涉及到不同的国家、民族、风格、流派和不同层次的音乐,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在音乐中感受。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听觉的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记得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低俗流行音乐,或是“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艺术性差的音乐,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误以为这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而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学生看来总是平淡无味。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二、根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音乐鉴赏内容要有选择性

音乐鉴赏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选择学生喜欢的、通俗易懂的、积极向上的曲目。其次很多学生都比较自卑,有的在初中成绩不稳定,也有的因为家庭、社会或自身因素中途辍学的,当他们来到新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内容分层设定

根据新的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分别制定总体目标和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中已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三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目标,将其简化。分层教学的目标及内容:转优生能接受并喜爱音乐,基本能参与各种课堂音乐活动,掌握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具有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内容要有选择性,比如:只要求他们能安静地、用心地欣赏,在完成主要曲目的鉴赏之外可以讲述音乐家的背景故事,作品中的趣事吸引学生兴趣等。中等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积极参与体验课堂各种音乐活动,能较好地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鉴赏,具有一定的审美力;优生在教学内容上可适量增加,目标要求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积极体验各种音乐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

如何上好中职音乐鉴赏课

(二)专业发展分层引导

在课堂上鼓励喜爱音乐或有音乐特长的学生选修其他模块或校本课程,努力引导、激发优生对音乐学习的热。对中等生尽力挖掘其潜能,让他在音乐领域也能慢慢自信起来;对转化生努力引导他能自愿地、用心地欣赏音乐。

(三)教学评价分层推进

学分认定与教学评价是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平时的课堂各项活动,如对比判断不同音乐风格、描绘音乐中的情感、研究性成果汇报等都必须有一定的难易区分或者对活动的要求呈阶梯状。而终结性检测中,教师命题的立足点应以中、下层次学生为主,试题应有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统一试题要求,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及时分层反馈、矫正,不达标者再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并记上成绩。

三、多样化的音乐鉴赏课

音乐鉴赏虽然以聆听为主,但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一)视唱教学与鉴赏教学相结合

音乐鉴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把握好从感性入手的原则,通过鉴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以及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与鉴赏教学相结合

媒体教学的运用使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中职生这一群体,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三)乐器与鉴赏教学相结合

在音乐鉴赏课中,乐器也占了其中一部分。除了听赏乐曲,要让学生有实体性的东西。不过学校的乐器比较限制,从而除了拿上自己有的乐器也会带学生到乐器店参观。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致也高了,有的学生还掏钱买了自己喜欢的乐器,时不时还来请教老师。

四、创新性的音乐鉴赏课

改进以往的教学模式,音乐鉴赏课不再是一味的教师教学生听,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激发他们自己主张。鉴赏课上教师反而以聆听学生的心声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例如:在中专音乐鉴赏一书中,其中有一课是鉴赏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这课中笔者预先布置了让学生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课堂上请同学来说说这个感人的故事再用多媒体播放一小部分的片段引发到乐曲中来,再布置问题带着问题听乐曲,听后学生回答,而教师启指导作用。创新在于跟着学生的兴趣、思路改变教学模式。所以平易于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充分发挥实现价值。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中职生的不断需求,更应该注重上好中职音乐鉴赏课对学生的特殊意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钻研和教学实践才能让我们的中职生自信走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01).

[2]李伟民.在社会中与命运中毁灭的美与爱——论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2.中职课堂如何上好三极管课程 篇十二

三极管又是难上之难, 尤其对于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来说。一方面, 中职教学面对的学情普遍较差, 让我们的学生去理解和接受繁杂的带英文的公式参数, 还有那些非线性的函数曲线, 其难度不言而喻;另一方面, 我们的教材从没有针对中职专业教学的特点去做出过有效的改进, 三极管的篇章总是那么抽象。当“空穴的移动”开始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摇动, 紧接着的输入输出曲线则难免让学生想起中考分数线, 再到分析三极管的三种状态时, 往往很多学生都进入了睡眠状态。而一旦三极管掌握不好, 学生接受后续的知识技能将会非常艰难。所以如何上好三极管的课程, 这无疑给中职电子专业教师产生着一定程度的困惑。笔者在这些年所从事的中职一线教学经历中, 对于如何上好三极管课程, 有过一些浅显的探索。记录如下:

1 精心准备, 做好导入

三极管难学, 是因为它的输入输出属于非线性, 而且技术指标繁多, 即便作了线性变换处理, 仍然有几个烦人的公式, 为中职学生所不适。如果教师墨守成规, 以教材章节的顺序引出那些输入输出的原理、技术指标和公式计算, 学生往往不买帐。我们不妨绕开面前那些难学的知识点, 以一两个好用的实例先让学生开开眼界。当他们惊讶于三极管的作用之后, 他们学习三极管的热情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三极管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也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些。这就是运用演示和实例两种导入方式, 来促进课堂产生激发—深化作用和认同—置信作用。但要想做好这个导入, 实在需要精心准备一下。

首先制作一块LED灯板:在一块7*9的万能板上装配红、绿、蓝各约10个LED灯, 并配好合适电阻, 使之接上5V电源时常亮。接正电引出红色线, 接负电引出黄色线。

然后用最基础的AT89S52单片机做成一个最小化系统, 将其焊接在一块小万能板上成为一块最简单的电脑板。选定单片机的某一个口对其编程, 使之产生“0”、“1”间续的脉冲信号输出;紧接着, 用一个NPN三极管8050焊在更小的一块万能板上, 并引出黑色接地线、绿色接信号线和黄色接灯板线, 这就是一块由三极管构成的最原始的信号驱动板。我们知道, 将单片机、信号驱动板和灯板按照下面的电路图 (图1) 进行电路连接, 可以实现灯板上的LED闪烁效果。

现在应用到课堂上。把灯板接到5V电源上, 灯板上的LED随即常亮。学生一般都会追求灯板的闪烁效果, 于是便操作灯板的红色接正电线与电源的正极时而接通, 时而断开, 这就让LED呈现了一种明显人为的亮灭变化的所谓“闪烁”。学生会对这样的“闪烁”非常不满意, 因为大家想看到的是一种自动化的效果。此时, 电脑板粉墨登场。需要同时向学生引出5V和0V的电压值, 用来表征接通和断开正极的区别。最好利用万用表来测量, 紧接着能顺其自然地测量单片机编程口的输出电压, 并且向学生解释道, “从5V到0V又到5V又到0V, 而且是自动化的, 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这就把灯板接进去。”接线后, 灯板却仍不如愿:该灭的灭了, 该亮的没亮, 或者只是很微弱地点亮。“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时正是最佳的时机来向学生传授这一最重要的知识要点, “电脑板有充足的5V电压, 但是能提供的电流非常小, 这只是一个小信号而已。我们的灯板需要足够的电压和电流, 也就是需要大信号。现在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东西, 来将小电流放大成大电流, 是什么呢?是三极管!大家记住, 三极管就是一个能把小信号转化为大信号的非常重要的电子元件。”当在电脑板和灯板之间加入那块由三极管构成的信号驱动板之后, 期待已久的自动闪烁效果终于出现在了学生面前。而预先设计好红色、黄色、绿色和黑色线, 则是方便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地连接线路。

2 比喻讲解, 深入浅出

经由成功的导入, 接下来讲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就显得水到渠成了。但良好的开始只是成功的一半而已, 讲解工作原理仍然需要有新思路和新方式, 首要一条就是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说教。笔者认为, 用比喻法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宜将三极管比喻成支票 (图2) , 这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当支票因“对若干必要记载事项未进行合适的记载”而不能领取任何资金时, 这就叫“空白支票”, 它对应于三极管的截止状态;当支票开大了数目, 成为“空头支票”时, 就好比三极管的饱和状态;支票正常使用的话, 那便是三极管的放大状态了。至此可以从容地强调:三极管把电流放大, 体现的只是一种控制的作用, 它必须依赖于电源来发挥作用, 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 向输出端的电源索取比例放大的电流, 也就是说三极管本身不会、也不可能凭空“变大”电流。有两种特殊情况, 一是输入的信号太小没能超过规定数量, 三极管认为它“不可理喻”, 直接把它忽略掉, 输出端电源给的电流为0, 是为截止;二是输入电流很大, 按照规定, 输出的电流也要非常大, 可电源这边因为内阻和负载电阻的限制不能满足要求了, 怎么办?有多大就给多大吧!是为饱和。

众所周知, 支票必须依赖于银行或者钱库才能发挥作用。实际上支票发挥的也是一种控制的作用。在支票上填上数字后, 就可以去银行领取相应的真钱。写在支票上的数字是小信号, 领出来的钱币是大信号。当然, 数目太小, 比如几毛钱, 就没必要弄张支票了, 银行没工夫去受理也是正常的 (空白支票) 。而当你在支票上填上天文数字, 银行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出来 (空头支票) 。

到这里, 可以引入基极、集电极、放射极、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放大系数、NPN、PNP等概念了。弄明白了工作原理之后, 接受这些概念就容易得多了。

3 任务驱动, 突出应用

教学强调理实一体, 其实实训才是重点, 甚至是根本。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的。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就业者需要有实训、需要掌握技能。我们教学生学三极管, 根本目标是在传授知识原理的基础上, 通过相应的实训, 让他们迅速而扎实地掌握三极管的相关技能。实际上, 在经过实例引导、要点理解之后, 很多学生已经“蠢蠢欲动”, 跃跃欲试了。我们迫切要做的, 是保持着他们那种积极的状态, 让他们有得动、有得试, 动有所倚, 试有所获。

任务驱动法值得尝试, 笔者在这些年致力于观察生活应用, 也有机会参与过企业生产实践, 找到了几个适用于三极管教学的驱动任务:

一是三极管检验。创设出企业品检部门的工作情境:库存元件里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三极管, 需要从中挑选出满足生产部当前产品电路制作要求的那一款三极管。确定具体的任务: (1) 选出NPN, 且引脚排列是EBC的三极管; (2) 确保选出的三极管能正常使用, 而且放大系数超过150; (3) 每人在两个课时里找到最有效的办法选出至少10个三极管; (4) 交货。

二是维修LED点光源。LED点光源主要用来装点高楼和大桥, LED和三极管是其最主要的电子元件, 也是其最主要的故障源。为确保有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最好预先准备全部是三极管故障的点光源。创设出企业售后维修部的工作情境:在保修期内维修返修的本企业产品。确定具体的任务: (1) 找出故障点; (2) 书面向教师提出需要的更换元件, 标明清晰的名称和参数; (3) 在四个课时里至少能独立自主修好一个故障LED点光源; (4) 交差。

三是设计和验证一款用三极管替代UL2003A芯片 (七路达林顿管) 的电路。创设情境:某公司看准市场, 要开发一种新产品, 但电路是“山寨”人家的。拿过来后来发现电路制作有很大的成本压缩空间, 主要是由于UI2003A芯片其实在当前开发产品中只需要用到1个达林顿管而已, 完全可以用2个8050三极管 (再加一个保护二极管) 去实现。确定具体的任务: (1) 设计出电路方案; (2) 搭建电路、实现和验证功能; (3) 汇报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李福灼, 谢登斌.学科方法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

13.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篇十三

“读”对于语文教学是非常的重要。读书不仅要注重读的数量,还要重视读书的形式和质量。读书在形式上有教师的领读、范读,学生的默读、朗读、诵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上好阅读课呢?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写

1.要让学生多读。我每篇课文都先叫学生回家预习,让学生能大体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教学第一课时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不太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每篇课文都会有生字,三年级的学生有自学生字的能力,待学生学习后,同桌互相纠正。自从我用了这个方法后,我发现学生读书水平提高了,连一些平时不会读的同学也基本上能读好。

2.要让学生多说。精读课文则是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尽量多让学生说,这样老师就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3.要让孩子多写。教完生字后,要让学生描红生字,并且把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导书写。

三、以“读”为主体,体现以读为本,让“读”激活语文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途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依本人之见,读书不仅要注重读的数量,还要重视读书的形式和质量。读书在形式上有教师的领读、范读,学生的默读、朗读、诵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读书形式。如在教学散文题材的文章《秋游》、诗歌类题材的文章《快乐的节日》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自由读熟的基础上学会诵读,这对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功、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很有帮助。如在执教《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分角色读与表演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表演时,教师还可设计让学生各自用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这样一来,既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又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此乃一石双鸟。

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形式其实就是为质量(即教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既然如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读有目的,即带着疑问去读,或是在读中读出疑问。当然后者比前者更具有创新性,这就靠教师如何去引导。其次,教师要重视读的指导。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遇学生停顿不当、情感把握不准时,教师有必要作示范指导。第三,要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对同学之间的读书质量通过相互评价、相互激励,最终达到取长补短、提高自身读书能力的目的。“读”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只有“读”到了位,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机。

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14.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篇十四

红旗小学温志英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独具匠心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语文课堂需要优秀博学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上好一节好的语文课?这恐怕是所有辛勤耕耘在语文教坛的老师们的困惑。近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些优秀老师的公开课,悟得一节好语文课应该是这样的。

一、驾驭教材的高超能力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材才真正地发挥“凭借”作用。教师只有拥有驾驭教材的本领,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在教学语文课的过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气势恢宏。教师用这种恢宏的气势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好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有的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书法家,应该是一个播音员,应该是一个作家。当然这话说得有些太严重,但是我想其实这就是让所有的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执教的几位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普通话发音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动作姿势助说话,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有的甚至巧用修辞,典故、古诗名句。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篇,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三笔字工整规范,1对教材熟悉,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得心应手。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不会教出好学生来,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三、主动参与的全体学生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教案并非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精心设计,学生都还未参与进来,怎能完全确定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是什么样?如果课前就能预设整个教学过程,写好详细的教案,那学生就成了教师手下控制的机器了。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四、激情飞扬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他们比儿童要大点,但我仍想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情到深处课自优。

我在教学《慈母情深》时首先通过三次读题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入情;接着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做到以情感动学生,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入情”“动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这时,许老师就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使激起的情感深化,从而实现了移情。

15.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篇十五

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 引领学生学好语文课程, 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那么,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呢? 我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知识产生于情境, 最终又会运用到情境中。特别对于目前还处于知识经验存在一定程度欠缺、掌握理性知识的能 力还不太强、多数凭直觉和情境获取知识层次的小学生来说, 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通常情境创设, 给小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性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索欲望, 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情境教学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产物, 而是教师主动设计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 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借由事先创设好的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凭借自己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 在极大程度上感染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激发他们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陶冶情感, 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对什么都好奇, 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叛逆心理相对较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把价值观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这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有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沉浸”其中, 接受正确价值观教育, 感受美好的情感陶冶。

总之,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运用情感教育学生, 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问题, 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 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 把正确的价值取向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 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贴近生活, 引领学生学习语文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 语言文章是彼时彼地生活在作者头脑里的反映。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 对生活语言积累相对较少、实践知识不多的小学生来说, 光靠课本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文章中反映的生活, 知道作者的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 领略作者表露的感情, 感受真、善、美的熏陶。所有这些都要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社会知识为铺垫, 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 强化他们的体验, 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正因为如此, 教师要多带领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 观察周围的一切, 培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让他们从小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 语文离不开生活。久而久之, 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他们学习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四、走下讲台, 充当学生

实践证明, 师生关系越融洽, 教学效果越好,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心灵交流的过程。根据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本身的特点, 我们应当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学相长”, 教师也可以走下讲台, 让学生充当老师, 老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比如在生字教学中, 鼓励学生上台识字, 带领学生一起学习, 不但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成功感, 体验到快乐, 在学习中无形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 自己也可以当小老师, 从而增强对自身的自信与认可。

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当然,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 我们要不断总结探索最合适的方法, 并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朱玉香.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 2013, 08:24.

[2]刘铭.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学生之友 (小学版) (下) , 2011, 04:31.

[3]冯晓丽.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9, 07:181.

16.浅谈如何上好中职汽车营销课 篇十六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汽车营销 教学方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9年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10年、2011年、2012年又不断刷新世界产销记录,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汽车产销大国。如何在这样的机遇中分得一杯羹?如何把社会的需求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如何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汽车销售人才?作为一名担任汽车营销教学工作的中职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之中。

汽车营销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着眼于结合实际,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尤其是讲究实用性的中职毕业生。笔者在长期的汽车营销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通过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岗位体验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作一阐述谨与读者共勉。

一、情景教学法

汽车营销的教学情景设置,就是将实际营销中的各种情况搬到课堂上,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具体场景。它可以通过多媒体与汽车营销实训室来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实训教学计划和目标确定模拟汽车销售的内容,学生根据“营销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结合具体的汽车产品进行推介训练,在模拟过程中对礼仪、服饰、表情、语言、行为等各方面进行强化学习和纠正,使学生在模拟探索中掌握理论的要点,学会在多变的情景角色转换中,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环节。

1.情景的设置

情景的应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教材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探索真实问题的情景下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情景设计对应的问题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适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而不是去追求花架子,让学生经过短暂的好奇就无所追求了。所以教师每设置一个情景,就必须要设计一个或多个可行性的“营销方案”。

2.实施情景方案

实施情景教学方案,是汽车营销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对于有些专题项目,如汽车商务谈判、合同的签订等内容的实训,对锻炼知识应用能力和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作用。在真实有效的场景下,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学习阶段来分析理解学习内容。在整个情景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感知——确立和分析角色。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接受“营销方案”,分析并提出自己完成营销方案计划,进入各自的角色。体会角色是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过程,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要对扮演的各种角色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对角色的形象、角色的自我感觉、角色的行为进行分析,把握好角色的分寸。在这一阶段,扮演者按照所设定的角色,自然而然地经历相应的情景活动。

(2)理解——情景与角色转换。通过导读,创设情景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情景中产生疑问和设想,产生参与解决问题、建构新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应用书本知识,探求新知识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使整个教学活动由情景转换为角色。

(3)深化——角色自信的体验。情景教学法,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建立职业体验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与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改变长期以来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为真实地进入角色做好准备。

3.讨论与总结

情景表演结束后,应该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基本原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总结可先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可以通过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进行的方式,其目的是把出现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情景与现实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使全体同学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对角色的体验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案例教学法

借鉴案例模仿学习,是汽车营销教学过程经常应用的教学手段,是使学生能够直接掌握知识与理念的方法之一。教师根据《汽车营销》教材中的基本案例与经典案例,引入相应的知识课题学习,可以达到最为直接地把握学习要点的目的。

1.借鉴案例的作用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学习,可使学习者借鉴别人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学习实践中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课堂学习的成效。

2.模仿案例的目的

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讲式教学转变为导向参与式学习,在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多角度地解读学习内容,寻找到解决问题最为直接、实用的方式与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设计接待礼仪教学时,笔者就选择了“借鉴案例模仿”的教学手段,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上海通用公司业务接待规范的礼仪视频,之后根据各自小组接到的“营销工作任务”,展开“工作”。经过学习领悟与角色扮演的转换,找出各组之间接待礼仪表演训练中的差距,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老师在课堂学习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重点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这种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会感到陌生,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岗位体验教学法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与管理教学模式都以模拟现代汽车营销4S店的管理模式,由专业老师指导,以定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其特点是把经营管理的课堂教学直接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结合起来,实行“课堂+公司”的教学模式。

开展实训教学,首要条件要有实训场所。校内整个实训基地的环境要充分体现出职业性、专业性,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基地就有身在工作岗位之感,就有一种学技术的欲望。在实训内容上也要“真实”,即学生在实训基地上学习的专业技能必须紧扣专业的考核标准。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当地的一些汽车销售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设立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定期到汽车企业检查学生实训情况,联络感情。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直接与汽车企业对接,缩短了上岗前的培训时间,实现了学生角色的快速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加强了学校与汽车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例如:09级汽车营销班的李玲同学在校学习期间曾经到过东风悦达起亚4S店实习两个星期,学习到了许多实际工作经验,收获很大,在毕业应聘时被北京现代4S店录用,后来他成为许多同学效仿的对象。

要上好汽车营销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必须结合实际、贴近社会。只有这样,中职毕业生才能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才能满足汽车企业尤其是汽车4S店的用人标准。只有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升,汽车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才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上一篇:公寓团总支年度总结下一篇:闺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