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单元作文(精选9篇)
1.八上第二单元作文 篇一
八上第二单元阅读测试
绚烂冰窗花儿 路来森
冰窗花儿,有一种孤峭、绚烂的美。好多年来,我的内心都是这样认为的。深冬季节,北方的天气特别的寒冷。常常是,室外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积雪盈门。空中,飞鸟敛迹;街上,行人稀少。偶或有一条狗从大街上走过,雪地上便留下离离的印痕,给人一种破碎般的感觉。室内,乡下人,则大多生起炉火,天气越冷,炉火越旺,老屋里涌动着暖烘烘的热流。室内室外,巨大的温差,就会在窗玻璃上生成多姿的冰窗花儿。
记得小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窝在被窝里,支颐,仰首看窗玻璃上的冰花儿。那种梦幻般的痴迷,至今让人神往。冰窗花儿,因了温度的高低的不同,形态各异。冰层厚的地方,堆积着,层叠着,绵延起伏,巍然耸立,崚嶒峭拔。既有沉实阔大的厚重,又呈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变;冰层薄的地方,图案更是异彩纷呈。有的情状如树,枝枝杈杈,伸展着,纷披着,一树银白;有的形态似 , , ,。若是一只冰鸟,恰好落在了冰树的枝头,那就是一种至美了。人,面对着这种大自然的天成之作,只好喟然兴叹,啧啧称赏。更多的冰窗花儿,你很难说出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形状,但它的错落有致,它的丰富多彩,却更能引发你的联想,丰富着你深冬里的精神世界。
但不管是什么形状的冰窗花儿,它们都有一种共有的特性:晶莹剔透、洁白明亮。每一朵花,都是一种圣洁的开放。彼时,我常常望着这种晶莹、洁白出神,在凝视中,感受那种洁净清冷的凉意。这是一种透骨而干净的凉意,这种凉意,让人想到那种冰清玉洁的美。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靓丽的色彩。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冰窗花儿的莹白,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其实,冰窗花儿就是一种单纯的白,也正是这种“单纯”,才有了它的包容:容日光七色于白色之中。在这一点上,冰窗花儿,便有了哲理的意义。
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融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它是否也在告诉人们:生命虽然短暂,但只要美丽过了,辉煌过了,并且以一种纯洁无瑕的姿态。即可无怨无悔了。
(选自《初中生》2013年第4期)11.冰窗花儿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什么?(3分)答:
12.冰窗花儿有哪些美的特征?(2分)答:
13.冰窗花儿形状多种多样,相信你也仔细观察过。请模仿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进行仿写。(3分)14.作者为什么说冰窗花儿有哲理的意义?(3分)答:
答:
15.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对人生价值的理解。(3分)
落叶也精彩 郑荣来
日前一场不小的秋雨,打落了树上的许多黄叶,飘飘零零,构成一色景致。往年立冬一过,更是飘飘洒洒,纷飞不断。特别是那些银杏树,金黄的叶片被阵风吹落,地上如同盖上层层黄金。一阵四五级西北风刮过,树上的黄叶,几乎全部离开枝头,无一残留。大马路边的那两溜同类也是如此,都把金黄献给了大地。步调是如此一致,说走就走,毫不留恋枝头。
我住的大院里,有二三十种乔木,落叶时间都各有其序。大道两边的柿树,个性最为特别,它的叶子本属红叶类,但从不大红大紫,只是奉献些微红的颜色,更多的是黄绿相间的斑驳,把红黄让给自己的果实。那柿子也是抢尽风头,总是以自己的丰满和金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叶子纷纷飘落,它仍独留风姿在枝头,奉献着多彩多姿的美丽。你看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柿子,展示着与众不同的风韵,让所有的行人都不能不顾盼乃至流连。
为数最多的槐树,显示了树多势众的气派,院里的几乎所有的大道小路,都是它的领地,地上都有它的叶片。它们的落叶,不像银杏那样同步,而是先后有序,次第而落。它不断提醒人们,及时注意增添衣服。如同花开的时间,它们同科同属不同种,好几种槐树,总是你刚谢罢我又开,整个夏秋两季,没有间断过,仿佛时刻要人们关注它美丽的存在。它的叶子也是如此,虽不如槐花那样美丽,但那浅浅的黄色,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彩。
树也是不可貌相。那几棵泡桐树,高大魁梧,可谓材大体粗,但落叶却早,与它的个子、块头不相称,老大没有老大的样儿。它尤其经不起打击,西北风一来,比谁都大的叶片,竟哆嗦得厉害,惊吓之声,比谁都大。甚至高叫“怕啦怕啦”,夜深人静时,制造恐怖气氛,真是没出息!我也是念及它叶阔荫大,夏天给人荫凉,对我等有过奉献,也就谅解它了。不然的话,它那叶片抽抽巴巴,不红也不黄,毫无姿色,风一吹就跌落满地,连草地都被遮盖住,给环保工人添了许多麻烦,实在不敢恭维。
垂柳却是不同。它身躯较瘦,腰细枝软,体态轻飘,仿佛弱不禁风。但它经得起雪打风吹,那年特大雪,压得柳枝垂地,它们都挺过来了。多少次大风的吹袭,好几场四五级西北风,它都满不在乎。除了松、柏、竹,就数它落叶最晚。看看金台园里水池边的垂柳就知道,它像是要站最后一班岗,大家都撤了它才撤。它真是名副其实的“早来晚走”的敬业者。当春天到来之前,寒风料峭,乍暖还寒,它最早见绿于枝头,率先透露春的消息。春风杨柳万千条,又是它营造了热闹的春意。
法国梧桐也值得一说。它在院里落户十几年,都种在很不起眼的地方,远不像它们在南京那么有地位,市中心多少条马路都是它们的地盘。我们现在才见识到,它其实是最有抗争精神者。前面所述各树都不如它,它们的叶子至今还济济一堂于树梢,少有飘落者。它们也是叶阔荫大,但比泡桐坚强得多,勇敢得多。
看京城大街上和院里的落叶,精神上丝毫没有抽缩之想。许多人都说喜欢冬天,那是因为,冬日的树木不因叶落而颓败,而是蓄势待发,准备来年更加蓬勃。
落叶,奉献了八九个月的绿色,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再以金黄谢幕,也算是一种圆满。你看它们,来时欣欣向荣,走时充满希望。所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意,正是它最乐于表达的真情。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当红叶黄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风景,不少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金黄,能够多存留一些日子。但在我,却要感谢环保工人,及时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初中三年级第6期,有删改)16.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答:
17.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树种的落叶,特点纷呈。请你把每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理出来。(3分)答:
18.文章依次写了不同树种各自落叶的精彩美丽,请赏析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3分)答:
19.请品味下面一段话的语言特色。(3分)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答:
20.文章的最后一段说:“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揣摩“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这一句话的深刻含意。(2分)答:
2.八上第二次作文讲解 篇二
审题:岁月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可以指一段时期,也可以指一段生活经历。
礼物在这里不应理解为具体的有形的礼物,若理解为抽象的无形的礼物会更有深义,比如:某种心得、感悟、生活体验、道理,或者一种情感的收获等等。
题材:
(1)某次经历给你的生活感悟
刘康:和爷爷赶集,体悟到了生活的苦,成为克服困难的动力
付磊喆:跟着爷爷种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不容易
夏子期:面对朋友的分别,懂得了微笑面对是一种更好的姿态、胸襟
朱俐蓉:家人给自己过生日,感悟到亲情是岁月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何欣喻:独自坐船去奶奶家的经历,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徐爵:钓鱼的经历,学会了做任何事都要耐心
鲍梦蝶:和小伙伴爬峭壁的经历,给了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姚贝妮:陌生人对自己的帮助,明白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施景乔: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友情是岁月的礼物
(2)随着时间的流逝,某种成熟的转变
孙佩佩:由忽视母亲的爱,变得理解了母亲的付出
王佳莹:一次对母亲的误解,最终明白了母亲的爱
曹依勤:误解父亲,感受到了父爱一直默默地在身边
张巍钟:由小学的胆小、不敢交朋友,到现在的勇敢
汪利群:感悟到父亲为自己辛勤付出,自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的道理
构思:巧用铺垫、环境描写、欲扬先抑、侧面烘托等等,情节上要有起伏、曲折会更好。
开头:语言要形象化,最后一句话要引出下文(和你的事件相关联)。
结尾:一定要点题,而且点题要明确化!指出岁月的礼物是什么。此外,要注意简练,别超过三行。能使主题有所深化,就更妙了!
你们的毛病:
开头啰嗦、结尾不明确化点题、故事叙述没有重点、缺少细节
高分作文必备要素:(1)好的开头:
落叶飘下,响起离别的飒飒;夕阳西下,洒下最后的余辉;热泪留下,忆起了朋友的离别。曾经形影不离的我们,如今却各奔东西。(夏子期)乍暖还寒,冷空气在脖子间穿梭,像个顽皮的孩子似的。我不禁缩了缩脖子,拉紧衣裤,使劲蹬了蹬脚,一脑子不满与抱怨:这鬼天气!(王佳莹)岁月的车轮在沙滩上缓慢碾过,被沙子覆没着的贝壳脱颖而出,那些五彩缤纷的贝壳都承载着岁月流逝的痕迹,而那最为璀璨的一片将是岁月馈赠给我的最好礼物。(曹依勤)
岁月沧桑,人生百味,岁月给了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抱负;给了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老年壮志;也给了我“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的生活感悟。(刘康)
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河底的积石被不断冲刷,从起初的锋利尖锐变得光滑平整。河水还在日复一日流动着,但是河底的积石早已改头换面,它的改变是因为岁月的磨砺。(王婧鑫)
(2)好的结尾:
又是如那一夜的秋瑟,扬起嘴角的微笑,但我明白了要微笑地面对离别,让自己不再悲伤,或许这是岁月带给我的最好礼物。(夏子期)
父亲的背影如此疲惫、温暖……我终于明白了那便是岁月给我的最为真挚的礼物,就如沙滩上那璀璨的贝壳,时光的流逝只会让它更加焕发光彩!(曹依勤)(3)巧用环境描写:
记得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吧!那个时候天还飘着一些雪花,它们都纷纷撒落在大街上和干枯的树枝上。显得多么美啊!可是在人流稀疏的大街上,却又显得那么凄凉,那么悲伤。(丁艳)
走到窗口,夜幕早已降临,正是玩家灯火的时候,几只飞蛾在路灯旁你推我挤,仿佛都渴望得到灯光的温暖,而天上的几颗星星则孤单地站着岗,一闪一闪地望着我,陪伴着我这个等待父母回家的小孩……(孙佩佩)
(4)注意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我捧起那块护身玉,月光洒在护身玉上,泪水溅在上面激起了美丽的浪花,却洗刷不掉父亲的恩情。(曹依勤)
岁月在他的脸上肆意任为,留下了深深的沟壑,宽大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和冻疮,眼白色的发丝随风舞动。(钱思雨)
他那一双枯柴似的手臂好像有着无穷的力量,足以抱着我绕小村庄一周。(姚谏涵)
我心里酸酸的,突然觉得是我偷走了妈妈的岁月。风餐露宿之时,栉风沐雨之时,披星戴月之时……母亲都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孙佩佩)
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您的目光与我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人要有感恩之心啊!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3.八上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篇三
《三峡》
【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言词句】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良多]很多。良,很。[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上。[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ǎn)]婉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荣]茂盛。[峻]高而陡峭。【句子翻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它快。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趣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与月亮。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译:悬岩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挡住。【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问题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2)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雄伟险峻(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哪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9、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清荣峻茂。
10、“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1、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12、“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13、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14、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15、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16、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答谢中书书》
【文学常识】
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句】
[共]一起。[谈]赞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句子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是欲界之先都。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记承天寺夜游》
【文学常识】 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文言词句】
[解]除去,脱。[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句子翻译】
念无与为乐者。译: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同乐的人。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沉含蓄,精美传神。【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5、“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影子。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6、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月色、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7、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清静、舒适、愉悦。
8、想象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9、“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 情尽在其中。
10、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1、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观潮》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谨,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整体把握】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来之际,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的情景,既衬托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观,又共同组成了一幅生动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
【文言词句】 艨艟méng chōng
乘骑jì
舸gě 泅qiú
僦赁jiù lín 【一词多义】
观:观潮。观看(动词)。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成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重点注释】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出:发、起
仅:几乎、将近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 略:一点点
4、随波而逝 逝:去,往
5、皆披发文身 文:画文采
6、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10、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穷尽
11、艨艟数百
艨艟:战船
12、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弄:舞动;标:树立、举
13、珠翠罗绮溢目 溢目:满眼
1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高
15、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虽:即使 容:许、使 【句子翻译】
1、方其远出海门。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2、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雪岭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3、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
4、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一会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5、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
6、人物略不相睹。
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7、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8、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
9、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
10、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11、珠翠罗绮溢目。
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1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问题探究】
1、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的怎样的特点?
从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声(大声如雷霆)、势(吞天沃日)四方面,由远及近地写海潮,刻画了江潮的雄伟壮观。
3、第二段写水军演习,场面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4、第三段哪些句子描写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突出了勇士的绝技。
5、统领全文的句子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6、第二段中写水军演习之时,说他们“如履平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水兵技艺的娴熟
7、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湖心亭看雪》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寓居杭州。【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通过对西湖壮观的雪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文言词句】 【文言字词】
1、是日更定
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挐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挐:通“桡”,撑,划。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尽力。
白:指酒杯
6、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7、客此。及下船
客此:在此地客居;及:等到 【句子翻译】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大雪下了几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在湖中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 【问题探究】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用了什么手法?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用了白描的手法。表现了悠远脱俗、天人合一的意境。
2、文中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的“强”和“拉”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豪爽心情;“拉”表现客喜悦心情。
4、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表明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包含了作者痴迷山水之乐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拓展】
《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1、手法的比较:《湖》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水墨模糊的的湖山夜雪图;《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湖心亭看雪》写出了一个“痴”人;《记承天寺夜游》写出了一个“闲”人。
3、《湖心亭看雪》描写了西湖的壮观的雪景;《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夜晚月色皎洁之美。
4、古人常说, “酒逢知己千杯少。”在月色如水的夜晚,苏轼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共赏美景,张岱在湖心亭偶遇同时静夜赏雪之人。请联系文章,说说这两位“知己”分别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情感愉悦?张怀民带给苏轼的是一种宽慰,以及赏月的喜悦之情;静夜赏雪之人带给张岱的是遇到知音的惊喜之情。
《归园田居》
【文学常识】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 先生”。《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问题探究】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描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隐居躬耕自食其力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现实和黑暗官场的鄙弃。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描绘这一诗句的意境,并说说其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夜晚降临,月色如水,诗人走在草木丛生的乡间小路上,哼着小曲,欣喜地扛着锄头回家。其中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及自豪之情。
3、点明全句主旨的两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表现诗人不善于种田,又交代他早出晚归原因的两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诗中写诗人早出晚归,不但没有丝毫倦意,反而有些自我安慰甚至自豪的两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什么?
指诗人辞官归隐,从事农耕的意愿。或指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生活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
《使至塞上》
【文学常识】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问题探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征蓬”和“归雁”在古诗文中常常比喻离家已久的游子,而诗人在此比喻肩负朝廷使命出使汉塞的朝廷大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3、请谈谈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构图美: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色彩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了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落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渡荆门送别》 【文学常识】
《渡荆门送别》作者 李白,唐 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仙。【问题探究】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船过荆门进入楚地所见到的壮阔而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伸展,渐渐消失 了,一泻千里的江水奔入了辽阔无际的原野,滔滔东流。写的是远景 “随”字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的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青春朝气。
3、请描绘颈联的意境。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似海市蜃楼气象悠悠;此联上半句是俯视,下半句是仰望;这一联将水中的月影比喻成明镜,以此衬托了江面的平静;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多变,以此衬托了天空既高又远。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 水为“故乡水”?“万里”与首联中的哪个字相照应?
拟人,夸张;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因为长江水从自己的故乡蜀地东流而 下,所以诗人称它为“故乡水”,“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登岳阳楼》 陈与义 【文学常识】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 简斋集》。【问题探究】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对时局的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2、请你说说“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一句中加点词语应该怎样理解? ...... 这里的“风霜”明指秋景,实喻严峻的政治形势或社会现实;“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饱经沧桑、身心憔悴、未老先衰的自我写照。
3、“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一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况?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万里”“三年”既写出了诗人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漂泊颠沛的逃难生活的概括,抒发了诗人离乡背井、忧国伤时的愤懑和感慨。
4、作者“凭危”“吊古”,有何感受?
作者不仅未添喜悦,反而惹恨添愁,勾起他满腹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使未老先衰的诗人“无限悲”。
5、作者逃难三年后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这幅图画对全诗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
看到的是一幅凄凉、寂寞的“暮色图”:在一片惨淡的夕阳余晖下,洞庭湖风平浪静、暮色苍茫,岳阳楼上悬挂的“帘旌”一动不动,这一气氛的渲染,更能衬托出诗人“万里来游”、“三年多难”、“无限悲”的愤懑和感慨。
4.八上第二单元作文 篇四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所选几首诗文都在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诗篇,这些诗文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坚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新课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该课的文言知识,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要注意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并引导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温故知新”。
三、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是知识结构目标: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第二部分是能力培养目标:从课文中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领会作者在文章里所寄予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得到写作借鉴和思想启示,积累写作素材;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文言文,把学习落到实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是情感目标:感受祖国山水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具体设计为以下两个目标:
▲1.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能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语句,培养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与老师要求一致,使整理学案和练习做到全面、准确、规范。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教师批阅,了解预习情况,为展示做准备。
2.课前展示在批阅中出错较多的内容。
导入:初一咱们学过《〈论语〉十则》,孔子就对复习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阐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咱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主要有哪些课文?(生说,师板书)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解读学习目标:
▲1.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能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语句,培养爱国情感。
二、解读课前预习:
师:由于课前预习我已经提前批阅,现在我们只针对完成难度较大的内容加以强调。(生结合课前板书内容进行强调,师加以补充)
1.字词:阙()曦()月飞漱()其间雾凇沆砀()艨艟( )数百()一小舟如履( )平地
2.古今异义(补充出例句):
望:古义:农历十五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今义:向远处看
户:古义:门(月色入户)
今义:人家,住户或窗户
强: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今义:勉强
3.一词多义(补充出例句):
自: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从)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至:至于夏水襄陵(到)每至晴初霜旦(如果)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到)
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观:观潮(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以:以此夸能(凭借,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而)不以疾也(如)
4.词类活用:
则玉城雪岭而来(玉:像玉砌的……雪:像白雪覆盖的……)
5.特殊句式:
省略句:(两岸)重岩叠障(我)解衣欲睡(我们)相与步于中庭
(潮)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而来
(师点拨:在翻译时判断句应译成“……是……”的句式,倒装句要恢复成正常语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成分。)
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理学案,把前面没有说的问题小组内再互通答案,并整理好。
三、巩固复习:
1.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主复习课前预习中掌握不扎实的内容,每人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文言知识(课文背诵除外),然后班内互相提问,检查其他同学是否掌握。
2.班内提问:
要求:学生间互相提问,采用抢答的形式,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优先,问题不能重复,各个小组注意记分时间为3分钟。
3.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他在《答谢中书书》中是怎样描述人间仙境的?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是万物肃杀的冬季,可在南方,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象。三峡的冬天是怎样的?西湖的雪景又是什么样?我们没有时间、资金出外旅游,就来欣赏一下眼前的美景。苏轼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以上问题全部采用集体回答的形式)
四、课内检测:
(略)
五、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第六单元的几篇文章,回家后把没有掌握扎实的知识再巩固。期末考试在即,马上各科都要进入复习,在此,我们以苏轼的诗共勉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六、作业:完成课后拓展,下节课交流展示。
附:课后拓展: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请广于君D.贤于材人远矣
3、用“/”为乙文中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5、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5.八上第二单元作文 篇五
山东省临沂市21中 刘畅
【课题类型】《听听那冷雨》《西溪的晴雨》《雨的抒情》《秋雨》读写联动课
【学习目标】
1.浏览四篇写雨的文章,感受不同作者笔下不同的“雨”。
2.学会把情感寄予“雨”中,展开遐想,构思文章。
3.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自然之趣。
【学习重点、难点】
1. 写出具有自我特色的“雨”。
2. 以“雨”为线索展开文章。
【课内探究】
课堂导入: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别具一番情趣。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所谓“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用心与自然交流,就会发现自然的精彩。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情心。
活动一:雨落无声,落笔有情。
1.浏览四篇文章,勾画关键语句,快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2.谈谈你更喜欢哪篇文章里的雨,可以是刚才读到的“雨”,也可以是你平时读到的“雨”。
活动二:听雨悟雨,书写自我。
1.方法指导
(1)围绕“雨”展开,写出特点。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观察细致,用心体会。
(2)有描写有抒情,情景交融。对雨的描写要和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加一的加法,最好不要写成一段描写加上一段抒情的粘贴形式,要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使每一处文字都打上情感的烙印,让雨“活”起来。
(3)我手写我心,真情实感。文章中的情感要发自内心、发自真心,自然而然,文章要想打动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
2.学生练笔
学生根据方法指导,围绕“雨”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3.课堂交流
小组内交流组员的练笔,推荐优秀的练笔,教师当堂点评。
作者:潘继云
6.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作文指导 篇六
学写传记
备课时间2017.9 执笔人:赵艳菊 知识目标
1.掌握人物小传的基本特点和写法。2.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能力目标
1、正确运用生动、传神的笔法叙事写人。
2.逐渐搜集积累原始材料,选择和运用材料。德育目标
1.养成积累人生经历中宝贵材料的好习惯,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以增长智慧,更好地把握人生航向。
2.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吸收富有教益的养料,充实人生。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有同学问“什么是人物传记?是不是写人物事迹的文章都是人物传记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妨在课堂上先交流一下,然后说一说人物传记有什么特点。
例文引路 感受特色
母亲小传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深深影响着我们。在我的生命中,那个影响我一生的人便是我的母亲。我特别爱在闲暇时缠着她,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
儿时轶事
我的母亲出生于××(填籍贯)。小的时候,家里还算富裕。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孩子多,母亲又是大姐,所以她的童年自然就不太平静了。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乡下尤为严重,一般的家庭是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长到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干活。而母亲发誓要读书,于是凭着韧性,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老师也不断上门劝说,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入学通知书已经下来,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难。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创业艰辛
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母亲决定进城找工作。因为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母亲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洁员,营业员等工作。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母亲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干活又比一般人勤快,两年后便升职做到了推销经理,也就在这时,她认识了我的爸爸。他们彼此欣赏,互相照顾,于是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第二年,又迎来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
母亲告诉我,她怀我时,父亲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后来干脆让母亲辞了工作,呆在家里休养。就这样在××年1 1月8日的下午,我出生了。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母亲每天忙完了家务就对着什么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带着我做“体操”,忙的不亦乐乎。守着我一点一点地长长、长胖,兴奋地和下班回家的父亲讲我每一天的不同和进步,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她说这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良师益友
渐渐的,我可以上幼儿园了,母亲又出去工作了。再后来,我读学前班了,开始有了学习任务。从此,母亲又多了一项使命:陪读。十几年来,她只要不上班,都会和我一起做功课,帮我复习;后来她感到实在没有能力辅导我了,就是默默地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做功课,在我需要的时候陪我聊聊天、递一杯热茶。
当我埋怨同学不都是真诚善良时,开导我的是母亲,她说:“无论别人如何对你,你问心无愧就好。”当我在考试中失败了,鼓励和安慰我的也是母亲,她说“只要你尽力了,妈不怪你。“当我偶尔耍耍小性子冲母亲发火,她总是体谅地走到一边不理我,用行动逼迫我记住“生气是惩罚自己”。
或许在别人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已,但是在我心里母亲是我这辈子最敬爱的人。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化解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
母亲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会以母亲为榜样。我发誓要做的和母亲一样,甚至超越母亲。用母亲的话就叫:“用责任,为梦想努力。” 点评:小作者用小标题的方式深情地记述了母亲的生平经历。将笔墨着重放在一些典型的,特别能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事件上。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好强、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符合人物传记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鲁迅自传
鲁迅,以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成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在四年多的中国书。
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面了,便走出,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为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一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一九一○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家,在杭州师范学校作助教,次年在绍兴中学作监学。一九一二年革命后,被任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但绍兴革命军的首领是强盗出身,我不满意他的行为,他说要杀死我了,我就到南京,在教育部办事,由此进北京,做到社会教育司的第二科科长。一九一八年“文学革命”运动起,我始用“鲁迅”的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上,以后就时时做些短篇小说和短评;一面也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因为做评论,敌人就多起来,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开始发表这“鲁迅”就是我,由此,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且还要逮捕我。我只好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
又约半年,国民党北伐分明很顺利,厦门的有些教授就也到广州来了,不久就清党,我一生从未见过有这么杀人的,我就辞了职,回到上海想以译谋生。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听说国民党在通缉我了,我便躲起来。此后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民权同盟。到今年,我的一九二六年以后出版的译作,几乎全被国民党所禁止。
我的工作,除翻译外,及编辑的不算,创作的有短篇小说集二本,散文诗一本,回忆一本论文集一本,短评八本,《中国小说史略》一本。写法指导
一要深入了解所写对象的事迹,注意对材料的选择和分析,写出人物个性和风貌。
任何文章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写。为此,首先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然后认真地分析其特点,确定写作中心。围绕中心选择与组织材料,不要面面俱到。只有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其材料才有用,其作品才有灵魂。同学们千万注意避免出现以下情况:只是罗列材料,事无巨细,芝麻豆子摊一堆,没有一条线索来贯穿,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这样写小传是不成功的。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
传记作品要完全真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重要细节。一个细节的失真就会动摇全篇传记的价值,更不要说重要情节了。但这并不是说,撰写传记要照葫芦画瓢,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人物的一颦一笑都毫不遗漏记录下来。恰恰相反,要有重点、有详略,要选取那些与人物生活、思想、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事件和情节来写。为了将人物写得形神兼备,也可以适当地作些文学渲染,如《邓稼先》中的多处描写大漠,写作者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自然使文章读起来更充满情味。同学们给父母写传记一定要带着感情去理解和认识他们的经历,在客观的讲述中传达对父母的认同和敬爱之情。当然这些渲染又是必须符合人物身分和性格的。
此外对传记人物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刻画,不能因为喜欢就只写好的,对其进行美化;也不能因为不满就只写坏的,对其进行丑化。对传记人物的刻画要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和全面,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任意胡写。
传记是写人的。为此,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记述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特征的典型小事。不写大事,无法表现人物的贡献;不写小事,无法使人物活起来。甚至还往往会使文章流于一般化与浅薄。要使传记写得生动感人,就应该认真研究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用创造性的笔法来展现人物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征。为了把人物写活,就必须从各个侧面挖掘和占有足以表现人物特征的典型事例和细节,即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及轶事、趣闻等,进行描写和渲染。
板书设计
学写人物小传什么是传记
传记的特点 传记的要求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写作训练
文题展示:请任选一题完成训练。
1.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是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2.从你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位花季少年,你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写一篇自传,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也说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不少于500字。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名人,搜集他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材料,为他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7.八上第二单元作文 篇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今天,我演讲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祖**亲有很多的大好河山,如有美丽的咸水湖――纳木错,让人心旷神怡;巍峨挺拔的山――黄山,让我们胆战心惊;汹涌澎湃的河――黄河,让我们激情四射。这些都是祖**亲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在唐朝,我国处于点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很强,可是过长时间的闭关锁国,限制了祖国的发展。到了清朝,帝国主义国家用各种各样借口,强行撞开了中国大门,发动战争,让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陷为半殖民地。帝国主义的罪行数不胜数,看到这些历史,我们都很气愤,恨侵略者的横行霸道,清政府的无能。后来的“万人坑”,“南京大屠杀” 等,都显示出当时国力孱弱。在这段屈辱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赵一曼的故事等,我们都耳熟能详,还有杨靖宇,邓世昌等英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略、火烧圆明园,这些历史上的屈辱史,让中华民族遍体鳞伤,就算偶尔出现的英雄也如过烟云,划过天际。虽然爱国文人谋求变法,却以失败告终,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历史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孙中山挺身而出,成立同盟会:驱除鞑虏,复我中华。于是有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们寻求真理,为中华民族的民主复兴贡献了生命。
而现在的中国如同一位站在东方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上,中国经济如同是飞腾的巨龙,人均GDP约7927.7美元,GDP总计约10.866万亿美元(20),人均GNI约7820美元(年),GNI总计约10.86万亿美元(2015年)。人均寿命高达76.3岁,人口约有13.71亿人,是中高等收入国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经济大国,普遍认为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儿,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出一份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祖国永驻心中
丁泓源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永驻心中”。我们的祖国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就是中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倡导“仁”、“礼”之说的孔子、知人善用的汉相萧何、放荡不羁的诗人李白……此外,还有许多英勇无畏的战士和将领们守卫着边疆,并随时准备平定内乱。有了这项前提条件,中国的文化技术等方面才能高速、持久的发展,使得到了唐朝,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都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引得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想到当时大唐的国度长安区学习技术。中华人民两千多年的努力,才换来当时的发达。可之后的统治者不是不思进取,就是贪图享乐,结果连内乱也招架不住了。中国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往日持久的干劲。
落后就要挨打。面对日益强大的欧洲帝国,当时掌权的清政府仍十分骄傲,殊不知西方国家已经比以前的西方国家强了几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最后清政府不得不签订不平等条约。由此,中国便翻开了屈辱的一页。面对列强的挑衅,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再割地求和,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借此开始侵略中国。至此,中国人民终于在同一战线上奋战。赵一曼、左权等烈士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中华的主权。
华夏人民坚强不屈,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排除万难,重建了自己的祖国。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经历了冷风冷雨的洗礼,炎黄子孙们还在勇往直前地奋斗着。1978年,亲爱的邓小平爷爷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以前所谓有的速度发展着。,中国已收复除台湾之外的所有湿地。,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还修筑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在杭州举办了G20峰会。中国正在以一个东方大国的身份,走向世界的舞台。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就将托付给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像蓝天上翱翔的雏鹰,牢记耻辱,勇往直前!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的中国心
丁宁恺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
大家好,有一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大家可否还记得,那些响当当的爱国雅士、铁骨铮铮的中华好汉。回眸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这一个个民族精英,拥有不同的身世,却有相同的中国心。
但却话那:五千年漫漫征途,一路风雨一路行。我中华,人才济济,却也有衰败之时: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日军侵略害百姓......无一不体现出过去中国软弱无能。那时,却也有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分忧。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火烧鸦片,林则徐的举动引起满洲贵族的不满,被发配边疆,但他仍爱国心不死,可见中国心依旧赤诚、火热,为我中华大地再创辉煌。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它没有觉醒,我也不希望它觉醒,因为它一旦觉醒,就会站在世界的顶峰。”现在的新中国即将奋起、奋斗、奋发图强,向着美好的明天拼搏,准备冲向世界。
观察现在,虽然毒贩、小偷等依旧肆虐,但有政府、国防存在,源源不断的中国心便会挤成一片。习近平治我江山;李克强为国为民;汪洋韩正忠诚为党;中华之士大放光彩。中华的成就非同小可:十九大选举结果人人叫好;马来西亚大桥连接中华友谊;独创的机器人胃镜、声波手术刀最为先进。中国正如同鸿鹄之志在飞翔,骏马之心在奔跑,神州之龙似乎在冥冥之中驾着祥云向前腾飞......
展望未来之际,须得用一句诗来形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当然少不了谈论我们自己了。作为共产主任接班人的我们应当好好思考这几个问题:我们有没有怀揣着爱国心奋发图强呢?我们有没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呢?我们是否有满腔报国热血涌在心头呢?我,我们是祖国下一代的灿烂烟花,带队领头雁,我们要以身作则,多了解国家大事,多储备知识力量。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做祖国坚强的后盾。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壮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两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珠!
我们已带着中国心,向着光明温暖的明天,冲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不朽之文明
萧知格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不朽之文明”,同学们,每当你们仰望皎洁的明月时,心中是否会想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当你们看见嫩绿垂柳时,是否会回忆起“万条垂下绿丝绦”;每当你们身处荒芜的平原时,会不会用“大漠孤烟”来发出感叹,每当你们看到英雄壮士的时候,又有没有记起“水浒”、“三国”里的忠义肝胆、壮怀激烈。
在祖国的锦绣山川上,我们的先祖创造出了璀璨的文化,中国的方块字可以说是最实用又神奇多变的文字;四大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古老的对联与诗歌引来多少人揣摩;传统民俗更是传遍亚洲。北方,雪花飞腾的林地上,寒冷的身躯里,一颗炙热的心创造了北方狂野的文化;南方,山清水秀,温柔细腻,民歌舞蹈与精致的设计带来一种美感;西方顶天的高山,荒凉的戈壁,却有多少人坚韧不拔,为高原带来纯洁的文明 。东方,礼尚往来,平原上造就了最最传统的古文化,最最让人敬佩的礼仪。雄鹰在草原上翱翔,钟声从古寺里飘出,云海雪峰上那白茫茫的感叹;中国文化是最如此的灿烂!
我们不仅为我们先祖写下了的诗篇自豪,更要将这份自豪流传千世、万世。毛泽东,他带领着红军,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新中国;钱学森,邓稼先,自己的呕心沥血换来了“两弹一星”的辉煌;鲁迅,他以笔为剑,用一生在文学上艰苦奋斗,用文字唤醒人们;周恩来,邓小平,他们忧国忧民,把一辈子都用在建设祖国和造福人民上。。。。。。这些人将五千年文明保存下来,还锦上添花,更将中国推上了进步和发展的列车,将文明变成科学,走向一个科学的时代,五千年不会是终点,我们的目标是五万、五亿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无比辉煌,悠悠文化更让人骄傲,它像草原、又像高山,像野溪、又像春天。因为文明,所以我们会在草原上发出“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的感叹。会在关塞上展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霸气,会在小河上想起“水天溶漾画桡迟”会在泰山顶遥看苍茫,立地顶天,因为这是不朽之文明,令人自豪的中华!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腾飞吧,祖国!
朱婕B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腾飞吧!祖国”。大家还记得曾经的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吗?还记得曾经的中国惨死的同胞吗?还记得曾经的中国被大量攫取的赔款吗?这些都是我们祖**亲所承受的屈辱、悲惨的过去。现在回想起来,仿佛耳畔仍是那大炮的轰鸣声,眼前仍是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闻到的仍是那日本鬼子屠刀上中国人的血腥味。回眸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祖**亲,那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那一次次死伤无数的战争都已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
虽然祖**亲受尽了磨难,但是,那些一心为国的伟大人民,那些坚强不屈的中华儿女,也让我们国家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找到一点儿希望。让我们在这里来看看这些伟人吧!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鬼子,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钱学森是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者,中国“原子弹之父”,为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先念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名游击队队员,为祖国牺牲自我,体现了中华儿女的高尚品质。陈云曾参加过上海武装起义,革命失败后没有怨言回故乡继续开展农民运动。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期间进行潜伏任务,被燃烧弹击中,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期间为了使战争获胜,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不顾一切地用身体挡住敌人枪口,使部队成功占领了敌方领地。刘胡兰在与敌人的周旋中因叛徒告密被抓,但她坚贞不屈,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也不说出机密,最终为了保卫祖国献出了年仅15岁的年轻生命。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令我无比钦佩,他们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爱国之情令人感动,他们的壮烈牺牲令人难过,他们做出的伟大贡献令人内心温暖。
今天,我们远离了战争的硝烟,新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20“神州7号”成功登上月球;5月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向各国展现了我们中国的实力。但是,中华儿女始终不会忘记这段屈辱史,不会忘记今天的这片大好河山是用上亿中国人民的鲜血换来的。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更应努力学习、勤勉向上、掌握好科学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奋斗、前进!
腾飞吧!中国!
8.五上第二单元教案 篇八
课题 比较图形的面积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知识,还记得吗?说一说。
2、在我们的教室里,同学们能发现哪些平面图形?
3、用手比划一下这个数学书表面的周长有多长?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积有多大?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5、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出示课本第16页主题图的课件),图上有许多平面图形,今天就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 说出图形的名称以及特征。
指名说。
动手操作。
说方法。
观察。 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再认识,以及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再认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 1.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图形面积的关系。
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同学们可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些图形面积大小的?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比较方法。
3.我们是怎样比较的? 先独立观察、思考,再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要说清比较的方法及结论。
归纳方法:数方格。1、重叠法;2、分割平移法;3、组合法;4、借助参照物。 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等形式进行比较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提升。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活动三 第1题:
(课件出示)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了这么多的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那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下列图形中哪些与图1的面积一样?为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的?
第2题:
你能画面积相等的图形吗?看谁画的图形既符合要求,又与众不同。
第3题:
应该补几号图形呢?为什么?
第4题:
我们知道用不同的图形可以拼出不同的有意思的图形来。那这两个图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先想想,再动手拼一拼进行验证。
你还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动手试一试。
作品展示,说自己拼成的什么图形?怎么想的? 独立画一画、试一试、拼一拼、想一想。主动汇报。
在书上画。
展示。
汇报思考过程。
先思考,再拼图。
汇报。 组织学生画一画、试一试、拼一拼、想一想等活动,运用平移、旋转、割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形状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实,体会把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培养图形切拼的意识和图形的转化思想,为后续运用转化思想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总结。 归纳知识要点和心得体会,突出学习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数方格
直接比较 1=3 2=5=6
分割平移 11=12=13
拼凑组合 5+6=8 1+3=4=7
9+10=11=12=13 课题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纸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2、出示主题图。 指名说。
观察。 回忆已有知识,为学生下面的探索提供方法。 活动二 1.你觉得这幅图像什么?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仔细观察,图形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蓝色部分的面积到底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算出它的面积?
4.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面积的?
怎样做才能既不重复,又不丢?
5.小结: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这些方法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 想象,各抒己见。
由许多小方格组成,是对称图形。
独立尝试画一画、算一算。
指名汇报。
1、利用方格直接数。(可以给格编号)2、分割法。3、大面积减小面积。4、分割填补法。
引导学生观察蓝色图形的特点,然后探索求蓝色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探究的习惯。
体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开拓学生的思维。 活动三 第1题 指导学生用逐一数的方法数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告诉学生不满一格的当半格数)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
第2题:
下列点子图上的面积是多少?请学生说如何分割?为什么怎样分割?
第3题:
求红色图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要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观察思考。
交流方法。
自己求面积。
交流发现。 通过多题型、多种学习方式的训练,巩固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谈收获及注意事项。 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18-5.5=12.5cm 课题 动手做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做成一个长方形,找到高,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画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理解他们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 指名回答。
倾听,观察。
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活动二 1.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2. 巡视指导。
3.展示作品。
4. 出示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5. 出示梯形
这是什么图形?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6.出示三角形
看谁能在一个三角形内画一条线段,把一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7.小结: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动手制作。
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剪?
谈想法。
组内说高的特征,再全班交流。
齐答。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独立操作。
这条线段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之间画的垂直线段。
都是垂直线段。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 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强调对应关系。
2、课本21页试一试第2题。
要用虚线画高。
3、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
9.三语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3.照样子,写词语。4.背诵全文。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⑵教师小结
板书:
西湖
四、布置作业
山峦
湖水
(远眺)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习作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理论分析: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其特有价值。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学会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也很少主动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主动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教学建议: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本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请大家每人做了一张个人档案卡,在卡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喜欢玩的„„大家做得非常好。老师把你们的档案卡装在这只箱子里(出示箱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活动。
揭题(板书:我的自画像),目的是让每位同学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同时,进一步认识班上的其他同学。(板书:认识他人)。
二、活动与训练
活动
(一)猜猜他是谁
1、教师说明: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随意从这箱子中抽一张档案卡,把卡上写的内容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请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
2、指名一位同学抽卡,读卡。
3、交流:(1)卡片所写介绍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学?
(2)你为什么能准确猜出来?
4、请被猜到的同学上台。
(1)鼓励他介绍自己。你的朋友准确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见他对你已有所了解,也说明你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让朋友更了解你吗?如果愿意,就请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
(2)上台的那位同学自我介绍。
5、根据那位同学的介绍,请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或爱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
6、听了刚才一位同学的介绍和表演,作为他的朋友,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你想给他提些什么希望?(朋友补充介绍)
7、多么真诚的话语,听了朋友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上台者谈体会)
8、小结:刚才那位同学勇敢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真诚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谊之手,如实向他提出希望,他们做得真好(每人奖一颗小红星,发到上台者手里时,送给他一句祝福的话)。
那位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帮助自己。(板书:让朋友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9、再请一位同学抽卡,读卡(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针对上台者卡上的爱好,让他作自我介绍)。
10、改变方式,把抽卡,读卡改为老师说某个同学的特点,考考大家对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复,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11、老师让同学猜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让这位同学从朋友的赞扬声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优点,从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以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有时间,还可改变方式,可让班中一位同学讲出他的朋友的特点,让其他人猜,这样更能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通过让朋友更了解自己,从而得到朋友们更多的帮助,更认识了自己,同学们,你们想更了解自己吗?下面,就让你的同桌来了解你,帮助你吧。(板书:同桌)
活动
(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动规则:
(1)请几位同学把卡发给每个同学;
(2)先由一位同学把自己卡上的内容读给同桌听;
(3)听者向读卡者提出希望或讲讲对方自己还没注意到的优点。
(4)另一位同学读卡,听前一位同学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同桌交流,教师主动加入,适当指导。
3、小结活动情况(过渡)
(三)实话实说
1、刚才,你通过朋友、同桌的帮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上台的同学说。
(2)指名一、二对同桌说。
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再次点明主题)
小结:大家通过让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更了解了自己。你们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别人吗?那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自己,让大家互相帮助,手拉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板书:大家)
3、全班学生可互换卡片,也可随意把自己卡上的内容告诉给同学听,请别人向你提出希望,对别人优点说几句祝福的话。(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气氛)
三、总结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我们的自画像只能画到这儿,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真心话要对同学或朋友说,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别人的祝福或忠告记在卡上。到期末,我们再来搞一次活动,相信到时,你们的自画像会更完美。
附板书:
我的自画像
朋友
让 同桌
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大家
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练习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练习2中的第一项:学用字词句。
2、巩固查字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字典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就不同了,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句子。
二、多媒体出示:明境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过渡:这里的“漾”分别有两种解释,分别是什么呢?请打开书,认真阅读第一项,并把你的答案在书上画下来。
3、指名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解释,并说说原因。
指导看图。
4、教会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三、教学第二题
1、审题,并画了题目中的要求
2、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指名读,要求读准确,将自己领悟的感情读出来。
4、按要求查字典。
5、分小组讨论、交流
6、汇报交流结果
7、出示: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
(1)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里越发纯净。
(2)奶奶说:“小明,你长得可真结实。”
四、总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为我们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用联系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预习下面课文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写好钢笔字”,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2、按照笔顺规则把“异济养”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3、完成“读读背背”,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写字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出示小黑板,认读3个字,了解这几个字的结构。
(3)仔细观察,找出3个字的共同笔划,并说出撇和竖怎样才能写好看。
(4)范写,启示要点(异:上下结构,上面的“巳”要写在横中线的中央部位;第四笔“横”要长一些,第五笔“撇”稍短,竖落在竖中线上;济、养:除了“撇”“竖”注意以外,还要将上面的“撇”“捺”展开。
(5)学生书空
3、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并强调书写姿势。
4、反馈: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并作纠正训练
二、教学“读读背背”
1、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意思,学生交流、讨论
(5)练读、指名读、分组读
(6)练背、同桌间互背、集体背、指名背
3、练习:根据书上插图,任选成语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2、能够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具:投影片
预习要求:观察父母是如何面对有人敲门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听力训练,放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过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审题,出示书上插图。
三、指导
1、自主参与,大胆陈述
2、学生讲,及时纠正
3、指导学生将画面说具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是怎样的表情,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4、学生分小组练说。
四、互助学习,拓展思维
1、平时都有谁会敲你家门,你如何对答呢?
2、设置情景:(1)敲门者是出差归来的父亲。
(2)敲门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但说是认识爸爸或妈妈的人。
(3)敲门者是陌生人。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学生表演,大家点评,点评的要求是: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见熟悉的人时用礼貌用语,发现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绝。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五、总结:面对朋友要热情、礼貌,面对陌生人的敲门要婉转拒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学写毛笔字,对学生的初学毛笔字掌握的写字姿势进行训练,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笔、墨、砚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二、学写:竖
1、竖有两种写法:悬针竖、垂露竖
2、范写:边写边讲解,起笔落笔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笔。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重点辅导。
三、多媒体演示:
十、个
1、学生仿写
2、反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问题处,教师重新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辅导。
四、反馈
【八上第二单元作文】推荐阅读:
冀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苏州赋》学教案09-07
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06-14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08-09
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卷06-19
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案07-21
7上第一单元作文10-01
部编一年级上第二单元汉语拼音09-03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07-08
秋学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10《信客》教案09-11
六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请爱护环境吧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