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要维护

2024-10-05

小学生心理健康要维护(14篇)

1.小学生心理健康要维护 篇一

如何维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尹静

摘要:最近几年,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已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的热点话题,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心理教育,那么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又该怎样推动高校学生心理成熟?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入手,对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心理教育;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出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交际能力较强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受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情况、家庭贫富差距以及相关报

道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学业终止或结束。另外,在对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或者独特的心理问题。

二、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但是,全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什么来衡量呢?在这么多学者众说纷纭的情况下,笔者反思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想要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把以下几点作为重点关注:(1)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2)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不堕落胆怯,也不过度自信,保持辩证的眼光,防止自我意识的偏差。(3)能够保持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情,能够从事物中寻找快乐,永远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4)善于交往,对人友善,能够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5)能够保证人格品质的完整、统一,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维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目标。(6)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熟悉并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同时还要正确处理跟环境之间的关系。(7)高校学生的心理行为要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仿。

1.学校方面的措施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气上。沉稳的校风、积极的班风、刻苦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同时,主题班会等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学校应该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的学科中去,把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落到实处。让每个岗位的人都明白自己范围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线。

②开设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帮助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避免进入心理发展的误区。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观念,积极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青年学生。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在遇到心理磨难时能够正确地寻找到帮助,尽快从心理沼泽中逃离。同时大力宣传心理咨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④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调用学校内部的各种媒体方式,宣传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学生中普及心理知识,推广心理调节的一般方法,唤醒学生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2.高校学生自身方面

(1)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①学习负担要适量。量力而行,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准确定位,选取适当的目标,不急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绩,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从中吸收相关经验,取长补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②生活节奏要合理,做到松弛有度。除日常的学习生活外,(www.fwsir.Com)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要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与适应力。适当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做到松弛有度、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把状态调整到最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有益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3)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姿态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姿态,寻求健康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要加强自我意识的锻炼。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与学生的不断努力,我相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获得更高的升华。不仅仅在生理上滋养一片净土,同时在心理上也会有一片蓝天!让学生在校园里获得全面发展,转身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型复合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许玲,王晓丽。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2]张嘉琦,陈志新。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2.小学生心理健康要维护 篇二

据1997~1998年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对北京市8869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 心理存在轻度问题者占28.0%, 中度程度问题者占3.9%, 偏重问题者占0.1%。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是倡导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那么, 目前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可从以下方面实施:

一、建立适合小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学科教学渗透法, 培养健康心理。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要抓紧课堂机遇, 培养健康心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美国学者杜威认为, 一个教师如果“考虑的不限于教材本身, 他是把教材作为在全部的和生长的经验中相关的因素来考虑, 这样看来, 就是使教材心理化。”可见学科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2) 活动辅导法, 培养健康心理。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 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有趣的心理辅导活动获取其中的快乐, 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要因材施教, 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 如讲故事、角色扮演等;与班队活动及第二课堂等活动紧密结合。

3) 个别心理辅导法, 培养健康心理。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克服心理障碍。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坚持“平等待人、来访者中心”等原则, 应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法、心理分析法、森田疗法等方法, 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4) 环境渲染法, 培养健康心理。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主要方式有:

第一,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 治理学校周围环境, 清除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污染物”。加强对网吧等管理;加大对电脑光盘市场的监督, 多开发优秀的少年儿童的电脑软件等, 努力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二, 挂“心里话信箱”。让学生把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以信的形式放在信箱里, 然后由心理辅导老师做出有针对性地解释或个别辅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对于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允许不记名。

第三, 设“心语小屋”。诊室, 容易让学生误解为是“有病”的时候去的地方, 会使一些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应该给这个特殊的“诊室”起一个能让学生说出心里话的名字, 如“畅谈室”等, 并在房间内摆上精心挑选的瓶花, 屋内颜色的设置要温馨, 有亲切舒适感;学生来到这里, 可以坐沙发, 可以席地而坐, 可以窃窃私语, 可以哭, 可以笑, 使这里成为学生心理发泄的天堂。

第四, 心理健康广播或板报宣传。这是校园中影响效力较大、效果较好的宣传方式, 他能够针对大多数师生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学校广播或板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同时, 可以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普遍存在或提出的具有典型性的心理问题。

二、建立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应心理宣传的模式

有研究表明,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与学校联手, 共同协调做好学生家长的相应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人都需要满足归属感、认同感。同样, 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 与其他同学在一个班级, 同其他同学关系融洽, 这样他的认同感、归属感就得到满足了。当然, 还存在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不能满足归属感、认同感时, 小学生会转向非正式组织寻求归属感、认同感。教师及学校、家长应经常关注非正式组织对学生的影响, 对不适宜的、不健康的非正式组织要严加控制, 积极改造, 使其成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组织。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的影响。由于同伴之间年龄与智力水平相近等共同特征较多。所以, 更容易进行比较、模仿、竞争。强烈的攀比观念、水平较低的是非鉴别能力, 使得许多小学生受到不好的非正式组织的诱惑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既影响了学习, 又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担负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因此, 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素质, 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作为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与学生广泛接触,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心理疏导。

首先, 大力提倡教师与学生交朋友, 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一是教师性格的影响。具有良好性格 (耐心细致、精神饱满、沉着冷静、心地善良等) 的教师, 能够与学生友好相处, 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二是教师气质的影响。如以胆汁质为主的教师, 可促使学生形成热情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上进心, 但容易冲动、粗暴, 等等。

其次,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即所谓的“罗森塔尔效应”, 是指这种由于教师对学生抱有的主观期望而导致的学生在学业和行为方面发生改变的现象。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 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 这些学生常常如教师所期待的那样有所进步。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负责, 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

五、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的教育, 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 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 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任务和要求, 它更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何银虎.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心病[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3.学生情感,要维护也要拨动 篇三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学如果不懂得维护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弦,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那么教学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就叫我憨豆先生吧

那天,刚上过班会课后不久,听到我班班长叫我花名憨豆,我大发雷霆:

“你的班长是我任命的,对你的工作不少同学提出过尖锐的批评,我都以用人不疑的心态极力给予维护,说不定对你提批评的同学对我都有意见,你现在居然叫我什么来了,叫我憨豆,什么意思?憨是憨傻的憨,还是憨厚的憨?豆是小豆的豆,还是大豆的豆?”谁都知道,叫一个人的花名,也就是绰号,是对一个人的侮辱。那几天我正处在情绪的低潮期,听见我寄予厚望的班长居然叫我绰号,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就是一顿臭骂和责问。

也不见班长回答,只见她的脸绯红起来,过了一会儿,转身摔门而去。我还在心里愤愤不平地责骂。

从那以后,我走在学生之中,好像总有“憨豆”的声音传入耳中,屏声敛气地一听,还真有人在叫我憨豆,尽管隐隐的,但清晰无疑。眼光在学生堆里一扫,又不见班长的身影。可见我的憨豆花名,已经被我充分信任的班长第一个叫起来,并且在学生中传播开来。这班长,看来还是骂得不够!何止是骂得不够,简直是惩罚得不够,不撤她的职,我这个班主任今后怎样开展班级工作!

当我正准备在全班宣布撤销班长职务时,我的办公桌上摆上了一大瓶花,远远就感觉到花香袭人。一进办公室的门,就有老师对我说:“李老师,做老师做到你这样也就成功了,有学生送花送朵的。”

我不禁纳闷:会是班长对我献花道歉?但看她那倔强的样子,会有这么灵活乖巧?如果真的是她送花道歉,那“憨豆”花名也不会被她传播开来。

不管怎样,我还是忍不住走回自己的办公桌旁,小心捧起花儿,嗅了起来。一股春天的暖意涌上心头,近期工作的烦恼也烟消云散。就在我陶醉之际,瓶底有样东西掉在桌上,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封信。

打开一看,还真是班长写的,信上说:

“李老师:好对不住叫您花名了,想不到惹您生这么大的气。我没有丝毫的恶意,只是随口而出。其实同学们早在背后叫您憨豆了。听您有趣的说话,看您尖尖勾勾的鼻子,还有偏左分的西式头发,真的叫人想起憨豆先生。我们都爱看《憨豆先生》,一有空闲时间就看,电视上经常看,网上更容易看……”

真的是这样吗?我都糊涂了。愣了一会儿,我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学生的心思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只是要大力的研究,更多的是要细心地维护,受不得半点打击,好险哇!憨豆就憨豆吧,我还要与罗温·艾金森——憨豆先生比试比试,把幽默带给学生,把快乐带给学生,做学生的憨豆先生、贴心老师。

于是,我对全班同学宣布:“我不介意你们叫我憨豆先生,大家喜欢叫就叫呗。”

学生的心也是肉做的

学生的作业确实很多,初中语数英政史地生共七科都有作业。天天写作业,学生真的很烦。昨天讲完课,发下半张习题卷,不少学生随口而出:“又是练习卷。”我知道学生早就厌烦了,但数学不能不做练习。学生抱着厌烦的情绪做练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怎么样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呢?

今天正准备发课前练习时,一位地理老师弄错了,走进教室大声说:“李老师,是您的数学课吗?”我还没来得及应声,学生不约而同地应答:“今天星期三,第一节是数学课。”地理老师不好意思地走出去了。回过头来,望着学生注视的眼睛,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看出了学生对数学课的不厌弃。我掩饰不住心中的感动,带着鼻音说:“老师的心是肉做的,可能曾经对不少学生有过严厉的管教甚至惩罚,但今天被感动了。从同学们的‘星期三我听出了大家对数学的不放弃、对老师的理解和接受。我们每天都有数学练习,少则半张,多则一大张,但我相信,你们不仅能感动老师,也能感动上天,到时候,你们会看到自己辛勤付出换来的累累硕果。”接着,我按部就班地发下半张课前练习,学生一声不响地从前往后传递着,又一声不响地认真地做起来,没有一句怨言。原来不只老师的心是肉做的,学生的心也是肉做的。

4.个别谈话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篇四

1、揣测心理:被班主任突然叫去办公室的学生心理一般都较复杂,不知是“喜”是“忧”。他们都十分注意班主任的表情、语气和动作。此时班主任应马上坦陈谈话的目的,不要绕圈子,以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

2、惶恐心理:学生不知班主任将如何发落自己,情绪紧张、激动、惶恐不安,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班主任应首先消除这种心态,话语要自然、风趣和热情。一开口不宜把问题说得太重,以免学生不知所措。

3、防御心理:后进生一有风吹草动,往往立即产生“防御心理”,并想好了对付的方法。这部分学生“抗药性”较强,不宜“强攻”。可先以真诚的态度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消除学生的顾虑和防御心理,随后切入正题。

4、对立心理:如果师生关系平时就较紧张,或学生对错误尚无认识,容易产生抵触的对立情绪,误以为班主任喜欢“整”他。此时班主任应首先表明一视同仁的处事态度,多从学生的角度客观分析错误对其本人的成长和对集体造成的影响,同时注意倾听学生的反应,批评之中有肯定,不宜全面否定。

5、轻视心理:学生对个别交谈产生轻视心理的原因,或者因为某班主任在他心目中威信不够,或者是经常挨批而产生的“疲沓效应”,或者是学生“破罐子破摔”,认为谈话也无济于事。此时学生昂着头,不看老师;或东张西望,不愿正面回答问题。班主任应耐心地分析其中的原因,对症下药。切忌烦躁,更不能严词斥责、嘲讽、体罚或打击学生。可联合其他科任老师或家长对其共同教育。

6、沮丧心理:学生平时表现较好,自尊心较强,偶犯过失,容易产生“这下完了”的沮丧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心情沉重。班主任要重在开导、鼓励,及时地表示信任,使之增强进步的信心。不宜重棒打下,使其自尊心丧失。

5.维护班子团结要做到“四讲” 篇五

加强干部的理论教育工作,利用集中培训学习的机会,加强团结教育,增强大局观念,做到警钟长鸣。二是讲党性原则。领导班子的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而不是那种无立场、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讲党性原则,就是要以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根本,做到思想统一、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而不是搞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互不信任,导致班子形不成合力。每各领导班子,都要在讲原则的基础上,健全党内生活各项制度,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使班子成员自觉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干实事不争论。同时,要大力倡导“五湖四海”、光明正大、公道正派的作风,使领导班子真正团结起来。

三是讲涵养磨练。合作共事就要出以公心,识大体,顾大局,站在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要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在工作上,班子成员之间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些谅解,相互补台不拆台,相互体谅不埋怨,同心协力,携手前进。特别是当“班长”的,对一班人的团结负有重要的责任,要做到心胸开阔,有容人容事之量,能听得进逆耳之言、非难之言,咽得下酸甜苦辣。对班子成员要放手、放权,善于授权分身,发挥班子成员的能动性,做到总揽全局而不包办一切,真抓实干而不事必躬亲。尤其在处事为人上不偏听偏信,而是豁达大度,做团结的模范。

6.小学生心理健康要维护 篇六

得知好友离婚的事情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想说些什么来安慰他,可是,从言谈里却觉得似乎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他觉得有的时候,不适合的婚姻,与其勉强在一起,还不如很洒脱的分开!只是,我突然觉得那个年幼的宝贝很可怜。虽然,孩子只是五六岁了,但是,真的分开的父母的.生活对他多少都有些影响的吧?万一有的时候小家伙问妈妈在哪里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婚姻到了大哥这样的婚龄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是幸福还是琐碎着要勉强过下去的,我也不得而知!

只是,想来以前大哥所言的:婚姻毁于细节,有的时候。现在想来,这句话是有些道理的。

大哥为人是那种很温和的,不会和妻争吵的男人。但是,很多人会误会:这样的婚姻,没有一次争吵是好事。其实不然!

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脾气的,如果说一个人几年都没有和别人发生过任何一次争执,或者,吵闹,并不是他/她真的没有任何想法,而是,他/她,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发泄出来。抑或,他们都觉得已经无法和彼此来进行交流或者沟通了。其实,那已经是件很悲哀的事情了。因为,曾经有人说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

他/她都觉得已经和你没有任何交流的必要,或者交集了,本身已经是件很可悲的事情了!如果再没有妥当的发泄方式,离开,也许是此时或彼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离婚的前奏了?

想想,还真的心里不是个滋味!从两个陌生的人,相识,相知,相爱,相互扶持走到一起,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是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在同一个城市里奔波生活着的人,相遇相知的几率是多么少的?可是,说分开就分开了,我是无论怎么样都不想他们有这样的结局的!不管是因为孩子,还是他们本身,我都希望每个人都能和自己最爱的,至少,在结婚的时候是最爱人能相濡以沫到最后!是否真的是我太天真或者总是喜欢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呢?

★ 雪人哲理美文

★ 哲理美文摘抄

★ 阅读六遍论美文

★ 高中经典哲理美文摘抄

★ 做人如水哲理美文

★ 成长励志哲理美文

★ 简单地生活哲理美文

★ 知足就是快乐哲理美文

★ 正义论 心德体会

7.小学生心理健康要维护 篇七

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指导-疏导-引导”模式的思考

模式, 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术语, 应是理论和实践之间承上启下的“中介”, 一方面它可以对活动进行指导, 使维护者在深远的背景中思考与设计维护活动, 另一方面它又为实践提供操作程序和策略, 方便心理维护。因此, 心理健康维护模式是心理健康维护理论和实践的中介, 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指导—疏导—引导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集多种教育形式为一体的、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主的维护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辅导员首先通过指导全体学生学习心理知识, 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后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其次对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最后在整体意义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使学生具有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改进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创新管理方式和打造网络平台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不可缺少的部分, 通过这些措施, 消除心理困惑, 矫正心理行为, 促进他们在生活、学习、交际、适应能力方面发挥内在潜力, 逐渐成熟和成功。

二、高校辅导员在“指导-疏导-引导”模式构建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时间较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得较为全面和直接, 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从辅导员层面分析, “指导”是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防止心理疾病;“疏导”是为了完善心理调节, 防治心理疾病;“引导”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前面的两个环节, 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心理, 并使之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真正实现“助人自助”。

(一) 指导性作用

在心理健康维护中, 高校辅导员是维护的主导力量, 学生是接受维护的能动体。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 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心理维护活动, 使其愿意学习、学会学习, 愿意开展、学会开展心理健康维护,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心理障碍, 提高学习效率, 维护心理健康。

(二) 疏导性作用

心理疏导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 实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学会听, 做出色的听众:一是会听, 倾听时要耐心、专心, 不可浮躁。眼睛要平和地看着学生, 表情要稳定、真诚, 不时地以点头或微笑的方式, 给学生的倾诉以鼓励, 轻易不要插话, 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 切忌三心二意。二是听什么, 听出学生的心理问题, 听出导致他心理异常的原因, 默记学生说的每一件事, 思索其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和危害, 并暗中对其加以归类, 以便下一步进行分类疏导、点拨, 以平衡学生的心理, 优化学生的心境。其次要学会说。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相互沟通的主要工具, 也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主要工具, 通过有针对性的语言交流疏导学生早日摆脱心理困境。

(三) 引导性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最终要通过引导大学生种种行为进行。辅导员应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 要有敢于迎接挫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要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树立坚定的信念, 为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而拼搏。要逐步引导他们对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 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 培养适应和改变恶劣环境的能力, 锻炼他们既忍受磨难又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因此, 高校辅导员应通过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理念和思想行为等进行正确引导, 从而达到心理素质的全面优化, 保持心理健康, 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指导—疏导—引导”模式的实现原则

(一) 价值维护为主的原则

价值观是人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追求、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表达, 是人为自己的人生所建立的标尺, 是人为自己定下的人生理想, 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它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起着行为导向或规范的作用。总的来说,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反映到精神生活中, 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消极表现, 如价值观的功利性、世俗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因此, 高校辅导员在当前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维护, 以价值维护为主, 建立一个合理正确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内容体系, 确立一个健康而且正确的主流价值取向, 有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维护。

(二) 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

心理健康维护从根本上说, 是个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过程, 外力只是辅助力量, 真正的动力来自个体内部, 源于个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维护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和模式, 给大学生提供“引导”、“选择”, 而不是“说服”、“灌输”。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应着重倡导自我教育, 着眼于充分调动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维护的各项活动中, 潜移默化地提高心理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意识, 从而维护心理健康。

(三) 人人维护的原则

一方面,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身心健康理念,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引导人们认识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心理健康维护成为贯穿每个人一生的自觉行为习惯。每个人都可以在身心健康中寻找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从一个目标向另一个目标不断迈进, 从而帮助人们在他们的生活工作领域中不断获得成功, 塑造出更丰富、更积极、更有创造力的人生。另一方面,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鼓励大学生从我做起, 主动参加有组织、有系统的相关活动、使每一个人心理健康。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指导-疏导-引导”模式的实现策略

(一)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维护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目标上虽然侧重点不同, 但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高校心理健康维护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把心理健康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制订计划。

首先, 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 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 以班级干部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实施计划及相关理论, 要求学生有条不紊地按照制订的实施方案在班级内开展活动。其次, 要求每位学生每周写一篇活动案例或调查报告, 及时总结经验, 在班级每周举行的心理维护活动中交流, 以便取长补短, 从而更好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

2. 科学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现状。

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学生学习知识状况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全班范围内以组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和“学习技能评价”进行调查, 调查后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概括、归纳, 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重点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在班级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

3. 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

辅导员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心理活动辅导课, 指导学生获取学习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

4. 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维护活动。

辅导员可以举办班级“心理健康知识论坛”, 制作心理知识小报, 通过班风环境影响, 加强对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学习心理素质优秀学生”评选活动等。还可以创造一些特定的环境, 开展一些体验教育活动。把他们放在“一定场合下”锻炼, 培养各种适应能力, 促使他们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中, 把压力化为动力, 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 以备将来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5. 学会疏导。

首先, 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任何学生, 无论其天赋如何, 学习基础如何, 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 他都是可贵的, 他都是有心理需求的。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便不会太躁动、太压抑, 心理问题便少了。其次, 要重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因此, 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 要用心、细心、耐心, 注意多与学生交流, 同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鼓励和引导。

(二) 丰富文化生活

当前, 大学生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其中, 有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发现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首先, 可以从大一开始, 通过实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教育, 从思想上武装他们, 增强大学生抵制腐朽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和辨别能力, 打好思想基础, 使大学生及时学会适应大学新生活。其次要加强学校各种社团的管理, 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自己的课余闲暇生活。还要通过加强班文明集体和文明宿舍的建设,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健康的文化环境, 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 创新管理方式

有效的管理方式, 可以使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事半功倍。

1. 构筑“2点3”体系。

“2”是抓好两个时间段的心理教育工作, 组织好新生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点是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的心理引导教育。“3”是指抓好三项建设, 即宿舍、班级、社团的建设。

2. 注重群体引导, 积极构建心理咨询工作网络。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建立起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与网上咨询相结合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特别是网络的作用, 不能忽视, 利用网络优势, 开辟心理网站,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 从而进行行为引导。

3. 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建立心理档案。

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加强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工作, 辅导员可以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成几类, 在班级分门别类进行建立档案。通过开展心理普查及心理档案建档工作, 为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第一手资料。

4.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力求做到及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辅导员在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后要及时开展访谈工作, 通过访谈发现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学生, 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进行行为引导, 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危机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 打造网络平台

首先, 可以在校园局域网上建立班级的心理健康维护网站, 使之成为辅导员和学生联系的新纽带。通过举办网上心理健康讲座、开辟网上心理论坛、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征文等活动, 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以精彩的动感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其次, 要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线咨询和辅导的整体配合, 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使他们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掌握正确上网的有关知识, 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 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提高上网行为的自控能力。

高校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知识学习和活动开展上的指导, 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再到群体意义上的行为引导, 实行“指导—疏导—引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维护模式。走近学生, 用眼睛发现学生在成长中暴露的问题;了解学生, 用大脑思考学生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教育学生, 用平等的参与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 从而更好地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娟, 苑立军, 周艳娟.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05) :121-123.

[2]赵凤伟.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36 (04) :470-47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文件.

[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20-243.

[5]李玉玲, 汪艳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 2004, (S1) :133-137.

[6]沈云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J]长沙大学学报, 2003, 17 (01) :77-79.

[7]王丽君.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保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31 (06) :172-175.

8.小学生心理健康要维护 篇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用扬长的方式培加自信

阿德勒讲:“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难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假使一个儿童知道他的智商很低,他可能变得希望全无,相信成功已与他无缘。”有的教师抱怨自己班里没有好学生,是因为他们把学习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其实,好学生到处都有,关键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教师要想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关键是要具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的理念,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才能发现他们的个性差异,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正确地评价他们。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个性上的差异。从这一角度出发,你就能从内心喜欢学生,体贴学生,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时你的眼里就都是好学生。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强项,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教育实践中,我尽量坚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的理念,发现并表扬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特长。在学生会上、家长会上大力地表扬,使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都能听到老师对自己、对自己孩子的表扬,感受到自己、自己的孩子是大有前途的,开完家长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欢喜,同时也感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样既扼制一些学生盲目自大情绪的滋生,也明确了各自努力的方向。从而使每个学生对自己都充满自信,充满上进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加以引导

当学生犯了错误,找学生谈话时,应当允许学生说话,先倾听,听听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由此分析:是动机问题,还是思考不全面?抑或是理念不同造成的?是学生错了,还是我错了?抑或是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然后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中学生因考虑问题不周全,常常会说错话,办错事。学生的许多行为都是出于想独立、想与成人平等的愿望,有时是好心办错事。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训斥,只能让学生惧怕,形成师生的对抗、积怨。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没有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反而会使学生的错误愈犯愈多。教师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静下心来听你的劝导,才能把握学生犯错误的真正动因。

观念的碰撞造成对错误的认识有距离。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家长作风,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教师毕恭毕敬。而现代师生关系则是平等的,学生在教师面前可以无拘无束,在任何问题面前,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向往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我们教师还没有完全接受这种关系,于是就出现了对学生评价上的差误。如有些学生对某位教师从内心里喜欢,便对老师的称谓和说话都很随意,对年轻的教师,他们称之为“某某哥”,对年龄大的他们尊称为“老孙”或“老李”,行走时将手很自然地搭在老师的肩上,以表示彼此的亲密无间。而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做法视之为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甚至将其打入坏学生之列。这无疑是对学生的真挚感情的严重伤害,结果导致原本非常密切的师生关系变为一对仇敌。如果师生之间能进行平等对话,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称呼,就不至于出现不该有的误会和伤害。

每个人都有缺点用淡化缺点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存在一些缺点、不足。由于教育方法不当、环境影响等原因,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缺点,有些学生的缺点还很严重。教师应当尽量淡化学生的缺点,不让他们感觉自己在老师心中是一个品质恶劣的学生。

有一年文理分班时,有一名全校公认的“刺儿头”:打架、抽烟、喝酒、上课说话、考试抄袭等毛病很多,往哪个班分,班主任都摇头,后来年级组长把他塞到了我班。在他没进班之前,我向同学们了解他的优点,发现他集体荣誉感强(从篮球比赛中看出),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是爱打架的原因之一)等;然后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母亲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出国了,是父亲一手把他带大的。第一次找他谈话,我首先谈他的优点,当时他打断我的话说:“老师,你没搞错吧,我可是出了名的坏学生!”我说:“我不这样认为,你只不过是从小妈妈不在身边,没有养成好习惯而已。你身上的某些优点有些人是没有的,而且是做人必须具备的。”听完我的话,他两眼含泪说“谢谢老师!”,并且说“老师你说吧,你要求我怎么做,我一定听你的”。后来我又向他父亲谈了他的优点和对他的期望。我请他父亲来校,他很不理解, 当他父亲与他交谈以后,他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很看重我,为了我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老师牺牲了休息时间!他原本是一个讲义气的学生,我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向我表示“不论克服多大的困难,我一定考上大学。”后来他真的考上了大学。

每个人都注重感情用情感的方式培养感情

这一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过分的娇宠,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他们只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却不想去理解别人;只想让别人关心自己,却不想去关心别人。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尊敬,不爱戴,没有深厚的感情,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每个学生都十分注重感情,只要给学生机会,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浓烈的感情。如开展“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提倡,逢年过节“向父母敬一杯酒,向父母道一声谢”的活动。在同学之间,提倡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的活动。在师生之间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活动。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动,进而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充满爱心,善解人意。

如高三复习时,化学老师的腰扭伤了,上不了楼,就在一层找了一间教室坚持上课,同学们非常感动,几个班委利用周六跑了好几家药店,为老师选买最好的药。当把药送给老师时,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如物理老师的咽喉长了一个瘤,需要手术,但正赶上物理要会考,为了学生,老师推迟了手术的时间,他对学生说:“等你们进入考场时,我再上手术台。”学生们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天天为老师倒水,并以刻苦学习回报老师。成人宣誓会上,当同学们谈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无不谈及父母、教师对他们的种种付出,都发誓自己的事自己一定主动做好,不让父母再为自己操心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报效祖国。

每个人都有潜能用激励方工激发学生的潜能

阿德勒讲:“孩子愈受到命令、告诫、批评,他们愈觉得彷徨不知所从。我们愈推他向前,他会愈往后退缩。除非我们能够鼓励他,否则想帮他的努力都会徒劳无功,甚至更伤害到他。” 由衷地欣赏学生,赞扬学生,激励学生,会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释放其最大潜能。

有时,学生想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如不能如愿,他们便会恶作剧,扰乱班上秩序,让人人为之侧目。他宁可受痛打,也不愿被忽视。这说明,学生需要别人对他注意。教师首先要欣赏学生,然后再称赞学生、激励学生,就能够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有老师曾经问我: “文科班你是怎么带的?我教了这么多届文科班从来没有这么好的,简直不是一个层次。”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高招,就是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

刚接手文科班时,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和家长,都担心遭受老师和同学的冷眼。不久,他们都由担心转变为欢心。家长和学生知道了我评价学生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是从各个方面尽量发现、欣赏学生的优点、特长。在文体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我都在班会和家长会上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极欣赏的口吻进行表扬,并且说“他们的拼搏精神,使我深受震撼,这种震撼使我坚信:我们这届文科班一定是我校有史以来最棒的!只要他们现在肯努力,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就能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寻找到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星座。”

欣赏学生,称赞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就会加倍地努力学习。沃伦·本尼斯曾经说过“只要教师对学生们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二十五分”。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我们一味地严格苛求学生,不能以宽容的襟怀对待学生,欣赏学生,那么即使你的门下有瓦特、牛顿、爱迪生,这些人也会丧失在你的教鞭下,你的冷眼中,你的讥笑里。教师可以成为伯乐,也可能会扼杀人才。关键看你是否善于赏识学生,激励学生。

每个人都要恋爱用适当的方式保护学生的隐私

中学生谈恋爱到底是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中学生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性生理发育必然导致性心理的产生,所以,中学生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感情不是你让他割舍他就能割舍的。我们不能因为怕影响学生的学习,为了制止早恋,就对恋爱大加贬抑,不要把原本美好的情感视为无耻,扭曲人性。强行制止,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不要歧视。可以告诉他们,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恋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也要告诉他们,学校规定不允许早恋,是因为你们还不成熟,考虑问题还不全面,还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生活,怕你们在感情上造成伤害;你们还没有掌握妥善处理各种事情的方法,怕因谈恋爱影响你们的学习,耽误你们的前途。要相信学生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要淡化恋爱现象。对恋爱行为要采取淡化的态度,有时需要视而不见。不要给恋爱“加温”。如果采取强烈反对的态度,就等于把两人往一起推,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等于给他们“加温”。不要因为学生恋爱,就不让担任班干部。如有两个学生表现很好,我让他们担任正副班长。后来,他们两人谈恋爱,我照样信任他们,他们没有因为恋爱影响学习和工作,相反,学习、工作都很好,受到师生的好评。

9.小学生心理健康要维护 篇九

作者:希望田野2011 于 2012-01-21 12:45:45 发表只看该作者

我们党历来强调,党员干部要讲原则。讲原则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是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讲原则,关键是要把握政治方向、坚决服从大局、切实维护团结、自觉遵守纪律。把握政治方向。党员干部讲原则,首先是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党员干部讲原则的核心和重点,不能有丝毫动摇。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新局面、推动新发展。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一流成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服从大局。大局事关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方向,事关战略部署、整体利益和人心向背。服从大局是对党员干部讲原则的基本要求。服从大局,首先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大局就是整个的局面或形势。凡是涉及全局的事、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涉及国家前途命运的事,都是大局。只有全面了解大局、正确把握大局,才能真正做到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能紧紧围绕大局、一切从大局出发。其次要心系大局、顾全大局。每一个党员干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都与大局紧密相连。党员干部只有心系大局、顾全大局,自觉将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与大局联系起来,找准位置、认清责任,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工作起来才能有方向、有章法、有成效。再次要服务大局、推动大局。服从大局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干事创业、为民造福的实践中。在当代中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大局的主旋律。党员干部必须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服务大局、推动大局。

切实维护团结。团结历来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切实维护团结,是对党员干部讲原则的重要要求。切实维护团结,首先要珍视团结。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利益关系复杂,矛盾问题增多,维护团结的难度增大。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团结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良好的作风维护团结,从而凝聚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其次要善于团结。团结是世界观问题,也是方法论问题;是一种领导理念,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在一个部门和单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个性特点和处事风格,要真正把大家团结起来干事创业并不容易。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坚持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明辨是非、心胸开阔,做到公道、公正、公平,才能有效地维护团结,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0.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篇十

缪康杰

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加重了人们的心理紧张和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异常问题的发生率呈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受压力有关,如果人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无法承受,就会产生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就会由此而产生。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压力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工作压力:具体表现在许多教师工作量满负荷,节奏紧张,而工作绩效慢,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成果要到五年、十年以后才能真正体现。因此,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教师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是不平衡的,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教师对职业怠惰。特别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降低。其二,家庭压力:教师家庭与其他家庭相比,在对子女教育和婚姻方面可能有更高的期望。而有些教师面临这些家庭生活期望无法达到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其三,社会比较压力:由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有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社会比较过程中,引起心态失衡。

同时,有一些教师缺乏心理科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及相关知识,缺乏教育工作的科学观,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作为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消极的心境,容易使人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感是教育教学中的润滑剂,它不仅影响知识的传授,而且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校有一名教师有一次在上课前和家里人生气了,上课时发现一男生没有认真听讲,就把学生叫到教室外罚站,还骂学生骂的很难听,甚至于想动手打这名学生,最后被其他老师制止劝开了,这就是典型的迁怒于人。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努力掌握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避免把不良的情绪带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教师要注意一些自身的心理变化及情绪变化,有以下情况时尽量要控制自己调整,或者不要上课,或别接触学生。

身体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教师的职业使命固然神圣,但是教师是人不是神,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教师的心理困惑和情绪失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可能会发生的。不能绝对化地认为,教师有心理困惑就是不正常。

11.德育要注重学生心理探寻 篇十一

德的前提是什么?是尽量地帮助别人,做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情,而不是损人利己。教师最忌的是抱怨,学生考得不好抱怨,工资低了报怨,人生有太多的不能改变,也有太多的可以改变,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我们自己,调整不了状态,就调整我们的心态。把艰难困苦当作人生中难得的宝藏,把所有的不快变成努力的动力,把误会当笑谈,想着那些曾经感动过、帮助过我们的人,想着那些曾经快乐过、幸福过我们的记忆,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付出的汗水、泪水会变得越来越甘甜,许多时候,灵魂的珍贵取决我们是否拥有一颗大爱的善心。

教师要以德立身,泽己及人,让学生做的自己要能做到,要先做起来,先做起来,才能知道其中的艰难与收获,才能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

如: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江苏省编写出版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要求有机融入学校课程计划,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看,自己却不阅读。要求学生看,教师必须先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师生拥有共同素材,和学生谈起来,就有更多共同语言。

二、童心童德,铸真求善

关注心灵成长的每一段过程,在孩子心中播下春天的种子。童心求真,童德求善。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孩子说真话,做真事,写真文,要让学生做学生爱干的事情,少命令,少勉强,在诱导中,让学生自然自觉地自乐自得。

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内容有很多: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面对课文和单元练习的品德教育,语文教学,重在渗透,重在自然,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教材的内容,不必刻意地去拔高,去说教。如“爱人者人恒爱之”。有的同学在“爱”字上,进行重音处理,问他为什么,他说,有爱的奉献,才有爱的回报。有的同学在“恒”字上重音,问她为什么,她说,爱一时易,爱一生难,母爱的伟大,就在于理解,她能一生一世地爱着她的孩子,所以一提到母爱,大家都常会有一种共鸣,有一种温馨。要想得到别人的爱,就要爱别人,不被别人爱的人,大多也是不爱别人的人。“你能举出班级或生活中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说,我们有的同学动不动就说,不跟你玩了,所以,和他长玩的人很少;有的同学说,有的人总想着命令别人,说话总要压在别人上面,和这种人玩没劲,他在摆谱,我在受气;有的同学说,在他难过的时候,有个同学会来安慰他,在他高兴的时候,这个同学会来听他讲开心的事情,这个同学真好,我很爱他,也很尊敬他。

学生的表达未必十分到位,观点不一定全对,这就是孩子,我们要在包容中加以肯定,要让孩子说出心中想说的话。孩子是天真的,教育也应是顺其自然的。

三、顺风而呼,际高而望

常见的有三种境界中的老师:第一种教师为生存而教,为了每个月的工资而教,这种教师就想着考试的分数过得去,检查工作过得去,到月工资拿得走;第二种教师是为荣誉而战的,奖金多点最好,少也行,只想让家长和学生好评,有个好口碑就行;第三种教师就是“悠哉,乐哉”,“之乎者也”。闲时,听个音乐,捧一本书,自娱自乐;忙时,就和学生谈诗论道,爱学生就像爱自己一样的,“爱”着学生,而又不苛求学生,开心着自己,也开心着别人。课,有自己的个性;人,有兼爱的胸襟。笔者向来是渴慕第三种人的,也努力地做着第三种人。觉悟,教师就是不停地反省自己,提升自己,把教学当乐子来做。

曾经有学生很自然地问教师:“老师,孔子带学生去春游,是不是也要让学生写作文啊?”一句话问得笔者脸红,也问得无语。学校教育有着太多的功利意识,不是想着让学生放松,太多的时候想的是应考。教育的斧凿痕迹太过明显。为什么不能像孔子一样,“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游玩去了”。没有包袱的“游玩”,关注的是自我,阅读的是大自然,老师好奇,学生也爱热闹,因为好奇,主动凑拢过来问孔子“在看什么?”大家在歌唱中,在玩耍中,尽情娱乐,率性真诚,“泗水的‘春意’更浓了……”教育场景,也因此变得熠熠生辉。“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风而呼,登高而望,得于情,得于意,心中才时时有春意。

12.小学生心理健康要维护 篇十二

当前, 我国具有心理健康疾病的人在逐年增多。1999年9月23日《健康咨询报》在全国范围内抽查12.6万名高中学生的结果表明, 20.1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其中男生高于女生。2001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以《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为题, 报道了杭州市对2961名中学生进行心理测查, 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心理卫生问题亦有较大幅度上升, 高中生高达25.39%。

1994年8月31日, 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意见》, 提出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要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又分别在1999年和2000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文件明确指出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但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 使学生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心理。

二、研究思路、对象与方法

(1) 研究思路。本研究力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发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特别是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现状和发现问题, 借助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自我教学实验总结, 对比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提出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2) 研究对象。 (1) 问卷调查对象。以江苏省吴江市在校高中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以上海 (华师附中) 、南京 (南师附中) 的部分师生为辅助调查对象。 (2) 访谈调查对象。访谈苏州市吴江区一线体育教师4人、教学研究专家1人 (姚丽芳老师) 、高二学生10人 (男生5人, 女生5人)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2人 (教师、学生各1人)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3人 (教师2人, 学生1人) 。

(3)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研读了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参考》, 进一步探讨笔者所要研究的问题, 并从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下载中心下载了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60余篇。 (2) 问卷调查法:制作“体育教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现状调查表” (见附1) 。 (3) 访谈法:制作“高中心理健康问题访谈问卷” (见附2) 。 (4) 观察法:利用观察法对课堂内外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情绪、人际交往、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总结。

三、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学生访谈后发现, 学生对“健康”基本不了解, 9人回答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两方面、1人回答只包括身体健康, 只有1人提及社会适应能力;对教师的访谈后发现,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去关注和引导;关于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涉及哪些方面时, 教师知之甚少;对心理教育专家访谈后发现, 高中学生目前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不能只靠教师独自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承担起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指出心理健康在“健康”中属于中枢地位, 心理健康往往体现着幕后的作用等。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比较匮乏;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希望能挖掘点滴教育因素, 家庭、学校和社会集体发力, 最终实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和各种访谈、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 可以得出目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心理健康教学有以下特点: (1) 学生体育学习信心不足, 个性发展不明显, 养成“体育健康学习习惯”的不多; (2)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健康知识学习过于“本本主义”, 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四、高中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建议

(1) 创设情境, 树立信心, 重视个性发展。 (1) 创设情境, 树立学习信心, 发展学生个性。第一, 因材施教、褒贬结合。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发展。高中学生是一群性格各异、需要教育的群体。教师要在表扬中批评不足之处, 在批评中表扬其闪光点, 并结合相应的创设情境, 最终达到树立学生自信心的目的。第二, 激发兴趣、创编教材。兴趣是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 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助推器。教师合理巧妙地安排利用创设情境,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按照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灵活地创编教材, 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条件, 创设可以创设的情境, 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2) 创设情境, 营造有利环境, 体验成功。第一, 因势利导、关注个体。学生是一群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因势利导,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特别关注“后进”个体, 特意为他们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 特别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体验成功,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获得运动的成就感。第二, 民主第一, 多点结合。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里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充分挖掘各种有利关系, 这些内容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其他环境等, 把这些要点结合在一起, 能最终实现营造最有利环境的目的。

(2) 教材革新, 突出社会适应能力。 (1) 强调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体现社会适应能力。如“5.12”汶川大地震中, 安县枣桑中学这样一所农村中学却无一人伤亡, 不是因为他们学校的建筑质量是最好的, 而是因为他们学校经常组织体育的逃生演练, 在地震来临时他们像平常一样有序、快速地撤离到了安全的操场上, 整个撤离时间只有1分36秒钟。这就是体育服务于社会最好的例子!地震、火灾、水灾中的逃生本就是体育的原始属性,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属性, 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练习这些最基础、最原始的能力, 应对危险来临时的应变, 感受社会的真实一面。 (2) 突出体育教学的合作性, 体现社会适应能力。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 将个人的目标转化为群体的目标, 使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实际上就是“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的成功与否。合作学习是充分利用了1+1>2的理论, 利用了团队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集思广益, 最优化地达到目标的一种理论。体育课堂首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体育课多是开放性的、流动性的, 比如篮球、排球、武术、体操等教学项目都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探讨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特色, 因为教学内容没有唯一的答案。合作学习充实了体育教学的学习方式, “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小组学习, 有助于学习的特色化和速度化, 也有助于团队成员的互相了解、互相信任, 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培养自我语言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同时, 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消除隔阂, 创建和谐人际关系, 真正体现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应用。

五、结论

利用上述手段, 笔者建立了相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选取对象在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配合下实施24小时监督, 并在体育课堂上对这些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学手段和方法。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后, 教师对两组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和本学期期中考试的高考三门功课 (语、数、外) 以及100M跑和立定跳远成绩对照后发现:测试组学生体育爱好显著提升, 学生慢慢爱上了运动, 体育成绩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幅度不大) ;测试组学生更愿意与人交流, 更能够集中注意力, 精力更加充沛, 关键是文化课学习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说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 而且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情感, 使学生树立积极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等, 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附1体育教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现状调查表

感谢您填写此调查问卷, 请您如实回答, 不要讨论或寻找参考, 谢谢!

一、除第8题外其余均为单选题, 请选出你认为最满意的答案 (在答案上打勾)

(1) 你认为自己心理健康吗?

A.健康B.不健康C.不知道

(2) 你和朋友相处的关系怎么样?

A.不好B.一般C.融洽

(3) 你对目前师生关系的态度是: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4) 你喜欢上体育课吗?

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5) 如果喜欢体育课, 为什么? (可不填写)

A.放松, 无压力B.接近自然C.展现自我

(6) 做体育运动时你会忘记烦恼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7) 下列哪个体育因素对你情绪影响最大?

A.体育课B.课外体育活动C.体育比赛

(8) 在体育运动中你会出现下列哪些现象? (可多选)

A.易怒B.与人争执C.冷漠他人D.奋发向上E.以上均无 (9) 你在激烈的体育运动后的感觉是:

A.累B.成功感C.开心, 下次再来D.没感觉 (10) 你对体育比赛的认识是:

A.娱乐B.勇夺第一C.无所谓D.不参加 (11) 你对集体性体育活动的态度是:

A.顾好自己B.注意团队配合C.无所谓D.不参加 (12)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体育竞争对手?

A.没什么了不起B.超越他C.向他学习D.无所谓

二、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谈谈你的看法

附2高中心理健康问题访谈问卷

您好!我是苏州市吴江区某中学的体育教师, 现在正在做有关高中心理健康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首先感谢您的热情配合, 请您如实回答问题。谢谢!

(1) (学生) 你了解健康吗, 它包括哪些方面? (2) (学生) 心理健康你了解多少?

(3) (学生) 你认为自己心理健康吗, 为什么?

(4) (学生) 你一天除了体育课以外还有多少时间做运动?

(5) (学生) 你如何看待高中男女生交往问题, 你很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吗?

(外貌、成绩、能力等)

(6) (学生) 体育课是否可以使你缓解心理压力, 为什么?

(7) (学生) 你会把自己的体育教师看作朋友吗?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安排课堂?

(8) (学生) 当你不开心或做错事时你会选择运动使自己忘记烦恼吗?

(9) (教师) 体育课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教师) 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是否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教师) 你认为自己能很好地胜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吗?

(12) (教师) 目前的高中体育教材能特别体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吗?

(13) (教师) 何种活动最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

(14) (教师) 关于体育课堂、体育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谈谈你的看法。

(15) (专家) 你怎么看待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6) (专家) 心理健康在“健康”的概念中扮演何种角色?

(17) (专家) 目前高中的教学模式是否真正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8) (专家) 关于心理健康教学怎样更有效的形成一种教学模式?

(19) (专家) 关于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兰自力, 骆映.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J].体育与科学, 2003 (1) .

[2]王占春.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杨玉芳.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 200 (3) .

13.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篇十三

干我们教师这一行的,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现在虽然是素质教育时代,老师压力也很大,不少老师都有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自我减压,要使自己的内心世界足够强大。

如下小方法仅供参考:

1、关注所得,而非所失。每个人都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不要老在自己做的不太好的地方较真儿,要接纳自己,相信自己。每天数数自己手中的快乐。

2、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开门一件事:早晨起床,照照镜子,我今天气色不错,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3、多和乐观开朗的人接触。情绪是会传染的。

4、在任务到来之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充分了,底气就足了,就自信了。

5、面对学校、其他老师、学生、家长的压力,要对自己说:许多事不必太在乎,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6、多和其他老师、学生交流,敞开胸怀,大大方方地接纳意见,就会不断进步。

7、拥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做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作为调节。

8、如遇到压抑、让自己喘不过气的事,要适当宣泄,写写东西,和人聊聊天,甚至大哭一场都行。

9、像沙漏一样生活,人不能在同一时间把所有事情解决,沉下心一件一件做。

14.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篇十四

和谐的教育呼唤内心和谐的教师,而现今一个让人不能漠视的现实问题是,由于教师个体心理、学校管理及社会的原因使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约有2.49%的教师已患有“心理疾病”(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2000年检测结果)。近年有上升趋势,教师职业倦怠是引发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教师自身、学校、社会方面采取和谐一致的措施。我主要想就教师本身如何缓解并消除职业倦怠谈一些看法。

除了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外,教师本身要学会化解压力,唤起自身的生命自觉意识,时刻保持阳光心态,缔造阳光般的生活,清华大学吴维库博士在报告《塑造阳光心态》里说:“活在当下,未来导向,向下比较,就能使你每天获得阳光心态”。

一、了解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

1、正确地认识自我。通过比较认识工作、生活中的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2、愉悦地接纳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势能肯定自己的价值,产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

3、主动地设计自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勾勒出理想的自我。

4、恰当地控制自我。正确地对待工作、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培养自我坚强的意志品质。

5、能动地完善自我。提高现实中的自我,缩短“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距离。

二、要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有这么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活在当下,活好当下,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挂在空中,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边盯住他,她往下看,万丈深渊在等着他,他往旁边看,突然发现藤条旁边有一些熟透了的草莓,现在这个人有上去、下去、悬挂空中和吃草莓四种选择,吃草莓的这种心态就是活在当下,一个教师有了这种的心态,还会去抱怨我们的工作、待遇、地位,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吗?

三、如何缓解消除职业倦怠

首先要学会用积极的方向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要学会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麻烦、挑战。要让自己得到成功的体验

用阳光的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学会谅解,要学会合理地调适情绪,多运动,听听音乐,与人沟通等等,教师应具有从生活细节中感受快乐的能力。

苏试曾说过:“人生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河不足以配其险,浮云 不足以比其变”,身为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愉悦地接纳自我,主动地设计自我。

黑格儿说过:“存在即合理”。这就告诉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实事,当我们生存现实与理想距离较大时要降低对理想的要求,学会适应环境,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一个人如何看待幸福很 重要,幸福是由自己的思想,心态而决定的,它与人所拥有的财富,相貌、地位、权利等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的心可以造“快乐的天使“,也可以造“阴险的魔鬼”,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罗曼、罗立曾经说过:要撒满阳光到别人心中,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愿天下教师能将阳光的种子播种到学生、家人、朋人的心里,更愿天下教师不断吸纳阳光,焕发人生光彩。

如何树立良好的心态,维护自我心理健康?

发布人:杨文勇 提交人:杨慧菊

发布时间:2011-10-12 提交时间:2011-11-7 作业内容: 数学老师反映班上有一个姓赵的同学不知何故连续3天不交数学作业。班主任把小赵叫到办公室问他:“你为什么不交作业?”他低头不语。给他讲学习的意义,做作业的重要性……他还是一言不发。作为班主任的你火了,大发雷霆,责令小赵:“必须当天把所缺作业补齐。否则……”你原以为这最后通牒一定起作用,谁知,第二天小赵不但没有把作业补上,反而不进教室上课了。这下你没辙了,可是若让他开了先例,再有效仿的,那以后教学还怎么进行?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怒火中烧、情绪失控地想整治这位学生吗?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去处理这件事情呢?

作业答案: 要维护心理健康,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对焦虑和紧张的承受能力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定,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能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能在工作中主动承担难度大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来磨练自己忍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承受焦虑和紧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学会调节和控制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如意、不称心的事情,就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一定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三、积极改善生活环境

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善待自己,给自己和家庭留一些娱乐和休闲的空间,使自己疲倦的身心获得休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还要注意改善人际,主动搞好与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他人的长处,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

四、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只有当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受到领导、同事、学生的赏识,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只有当自己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事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才能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使自身的教育工作健康地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是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

作者: 王艳梅(初中物理

汝南物理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17 发表日期: 2012-10-24

21:21:13

| 优秀

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从自身角度谈谈我是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的。

1.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自我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正视职业角色的特点,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要求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要接纳自我,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足。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工作的价值,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同时,教师因为对自己更加理解,由已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如人意之处能泰然处之。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错误的人才观。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3.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预防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

要做一个出色的教师,仅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与技能,并随时检视自己的职业信念,勇于接受新的职业挑战。其次,教师要善于为自己确定一个合适的生涯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好高骛远、急于求成,都会导致生涯的失败。应把生命、生活和生涯的发展统一起来,在考虑自己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对职业发展做出合理的安排,并相应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成功的教师应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同时愿意为这些目标付出必要的努力。教师生涯发展具有发展空间广阔、持续时间长、独立空间大以及服务性强等特点,其终极目标就是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形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追求其教育业绩与身心健康的双丰收;让教师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4.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心态

中小学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永远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5.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学习心理学常识,调节心理,保持平衡。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另外,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常识, 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运用心理学知识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及时调节不适心态,减轻身心压力。所谓心理保健意识,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6.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视人际间的互助关系,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那势必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引发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心理异常。那么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放弃权威身份,平等、友善、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接纳他人。不把自己的准则强加于他人,要求他人,尊重他人,尊重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自尊和个性,这样才能获得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集思广益与学生、与师友、与他人和舟共济积极愉快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根据人际互助论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朝着高酬赏和低代价的方向发展。这种互助有功利的、经济和现实的因素,也有精神的、心理和超现实的因素。所以在人际互助过程中,每个人难免都附带有酬赏和代价的比较标准。一般而言,功利的互助较为现实,不能持久;而心理的互助较能满足人的基本要求,较能持久。因此,教师若想增强人际关系,除了多用心思去了解别人的需求外,不妨坦诚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要吝啬对别人表示欣赏,同时能把感激的心情及时传达给对方。7.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础。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应注意以下三点:注意脑力的劳逸调节;加强脑的营养;加强身体锻炼。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作者: 彭晓义(初中生物

湖南省邵阳市初中生物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3 / 34 发表日期:

2012-11-09 14:22:52

| 合格

保持良好的情绪,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对教师维护好自身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除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含义应该是教师以健康的心灵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 以渊博知识和规范的行为教育学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教师这些方面的烙印,所以,对教师的心灵和职业道德要求格外高。因此教师维护好自身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呢?我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保持良好的情绪

教师的情绪很重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精心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如果你高声训斥,至少会带来以下几点害处:一是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二是破坏教师自己的情绪,影响正常授课。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上课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压抑情绪。优质课变成了垃圾课.保持良好的情绪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要有一颗大度、宽容的心.二、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因为教师是一个“开放”的职业,受很多方面的监督.如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家长等.所以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那么失败就是成功之母。不仅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而且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要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勇敢地面对失败,要容许自己犯错误,只要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保持心理平衡和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和境界。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人一样,总是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教师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教师只有放弃权威的身份,平等、友好、和谐地对待学生,接纳学生,同时不把自己的标准加诸于他人或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尊重他人或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人际互助,才能与他人携手愉快地投入工作、生活之中。

四、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教师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会转移注意力。学会放松,有效地休息,坚持锻炼身体,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时间,有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始终保持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这都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工作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要切合实际,要树立现实而有弹性的职业目标。树立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这只会导致失败、挫折、内疚。对自己的苛求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重庆高考志愿平行下一篇:班主任治班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