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4-06-29

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永安小学区教研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学区、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本学期的工作特点,立足本学区实际,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协调、组织、检查、管理”等功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各学科的教学 研究和业务上的指导与检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规范教学过程。

认真工作是衡量一位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最基本的尺度,更是对学生是否负责最直接的体现。我校教导处和各教研组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信息和填写工作检查表。在教学的五个环节中主要抓好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努力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里。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今学期我学区围绕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布置,有序地开展教研,在教研中提高老师的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今期,语文教研组重点以“低年级识字教学”为教研重点,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多次的教研,取得较好的效果。英语科组围绕课题“Phonics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研究”展开教学。确定了“phonics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及“phonics教学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的校本教研机制及策略研究”的内容,2013年10月已经通过中期评估。数学科组在围绕课题进行教研的同时,今期着重参加了区举行的说课比赛,陆晓平组长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区二等奖。

2、落实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各科组分别组建中心备课组人员,对重点教研课题进行研究、备课。并对备课进行磨课,以求集众人智慧,把课备好,备精彩。

3、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做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多给他们开课的机会,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如今年新到中心校执教的麦司韵老师,我们通过帮、带,师徒结对的方式,使其快速适应新的岗位,教学能力取得长足进步。还有,冯颖梅老师,虽然执教两年,但也代表区参加了phonics市级课题的展示课,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抓好教学质量的检测和管理

为全面及时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状况,学校要求老师按教学进度及时进行单元测试,并交给各科教研组长检查,由教研组长作适当指点,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四)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刊物,并通过学校的教研活动,以及外派参观学习的方式,竭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鼓励教师们多写教学论文。在今学期,我校教师论文获得市、区的奖项28项,发表的在《肇庆教育报》等教育刊物的论文有7篇。

(五)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按上级部门的布置,增设了国学以及诚信、书法等的课程。而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每天开设了半小时的阳光活动时间,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存在问题

1、本学区教师的年龄偏大,接收新的教育理念信息较慢

由于本学区的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对上级部门或本校要求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有些抗拒,还停留在过去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信息接收得较慢。致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在数学科组体现得最为明显。

2、教研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也由于有部分教师固步自封,不重视提高自身的素质,不重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可以说,对教研的兴趣不大,所以造成了教研能力比较差,对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3、小部分教师的思想意识不强

教育作为一项育人的工作,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服务学生的意识。教育不同于工厂生产零件,有固定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自律性以及服务性,需要更多的细心与耐心。但有小部分老师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还不够

强,工作上存在有惰性,致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得还不够细,效果不够好。

三、未来的努力方向

1、继续强化教师的专业协作能力及教师的教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做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3、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在科组活动上,要求他们上一堂示范课,供其他老师学习,使他们迅速成长。

4、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5、重视教师的思想建设,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付出,有所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我们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再接再厉,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永安中心小学 2014年1月

2.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于是, 可以看到令人诧异的一幕。一些好的学区, 即使一个小单间, 房间景观和所处环境都不好, 由于有好的教育资源, 可以卖到很好的价格。一些家长, 并不打算长住于此, 但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业, 宁愿花高价买下并不宜居的学区房。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 不惜卖掉大房子, 去换好学区的小房子。一家人为了孩子上学做出巨大牺牲。

学区房现象带来市场认知的严重混乱。北京市海淀区四环内的两栋楼房, 两者相距20 多米。虽然外墙粉刷颜色和新旧程度看似不同, 但两栋楼房都建于1988 年, 建筑风格和楼层结构也完全相同。两楼之间仅仅隔着一道铁栅栏和树木。但是, 作为二手房, 在交易市场上, 相距只有20 多米的这两栋楼房, 它们的价格却有着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 一个城市的学区划分并不是固定的。去年属于某区的学位房, 今年可能就不属于该区。今年属于该区的学位房, 来年不定属于哪个区。如果划拨的学区教育资源好于已有的学区, 学区房价格肯定上涨, 反之, 则下跌。学区的变化, 扰乱了房价市场。这对买了学区房, 或正想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 却是件提心吊胆的事情。有家长花几百万买了某区的学区房, 结果等孩子上学的时候, 房子却划到了另一个教育资源并不好的学区。学区房价格下跌是自然而然的, 孩子也不能上心仪的学校, 家长的损失更不小。广州一个家长花200 多万买的学区房, 来年却要划到别的学区, 家长感觉受骗。

学区调整可看作学区间教育资源的微调。就教育本身来说, 这是无可厚非的。有些学区人口增加, 学校增加, 教师资源变化, 交通变化等。相邻学区之间进行微调, 可有效促进教育的平稳发展。但学区调整严重干扰房产价格, 引发恐慌, 与此同时, 学区房乱象也扰乱教育资源配置。

以前有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 老城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 这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依托这些重点中学、重点小学, 学区房现象出现之前是择校、共建现象。有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好的学校, 可以通过花钱购买学位, 这就是所谓择校。显然, 这造成不公平现象, 有钱家长的孩子, 不管学习如何, 可以上好的学校, 而那些没钱家长的孩子, 由于没钱, 难以上好的学校。对学校本身来说, 择校使其陷入追求高收费泥淖, 这与追求高质量教学, 追求对人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与择校并存的是单位共建, 单位出一笔钱给学校, 保证本单位的孩子可以顺利进入该学校学习。

无论是择校, 还是共建, 都挤占了本地孩子上本地学校的名额。如果他们没钱, 又考不上本地好的学校, 只能上外地学校, 可能还要多交钱。针对这种不公, 教育部在重点城市推行学区制度。一个城市可划分多个学区, 在学区里面, 学生可以通过享受义务教育, 免试就近入学, 这么一个范围, 就是学区。伴随学区制度, 在学区范围内的那些物业、房产, 叫作学区房。学区房主要颁布在重点小学, 还包括一部分重点中学周边。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 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学区房既有享受丰富教育资源的价值, 也有投资价值。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上学, 买了学区房。等孩子毕业后, 学区房卖出去, 还能赚不少。数据统计显示, 2013 年4 个月, 北京的学区房竟然每个月上涨1500元左右。而这种现象并非北京市所独有, 在南京, 学区房价格三倍还多。

学区房现象, 问题出在市场条件已经深入到教育资源分配, 原有的教育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存在不协调。随着房屋交易的市场化, 房屋的交易是不存在学区划分的, 行政主导的定价机制也是没有的。对于市场来说, 哪里资源丰富, 哪里的房屋价格就高。这资源包括生活、工作资源, 也包括教育资源。既然是市场交易, 这些资源都在全社会进行市场化配置, 哪个地方资源好, 就有更多的人去那里, 出价自然高。学区房的高价就是这样形成的, 移不动的房子, 本来论生活环境和各种配套, 城市里面的单体楼, 不如相对离市区远一点的楼盘生活得好, 但由于学区概念的成立, 城区的房子就要普遍卖得价格高一些。

将教育资源分配与市场机制结合, 会带来两方面的乱象。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是需要一系列条件的, 其中就包括相对固定的交易规则和确定的市场环境。可是,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区的设立和调整, 严重干扰了市场的交易。原先的教育行政干预是针对某学区或与该学区接邻的学区进行的。然而, 市场机制却将这种干预范围无限扩大了。教育行政部门能干预的教育资源分配, 而这种分配经过市场机制的扩大, 其作用无限放大。

与此同时, 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出现了乱象。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进入教育领域, 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金钱化。学区微调本来是针对现有的教育状况的, 哪里有需要, 哪里进行学区微调。譬如, 哪里确实由于适龄儿童增加, 需要增加学位, 相应地要进行学区微调。一旦市场化参与这种分配, 就使得原先可单纯依据学位本身情况进行微调的行为变得复杂了。有时要考虑里面存在的金钱因素。

另外, 市场机制与行政主导机制存在不协调, 行政一旦做出决定, 是难以一下改变的, 而市场机制无时不在起作用。很多时候, 行政主导部门的微调能起的作用并不明显, 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错配。一旦出现明显错配, 来年又要重新配置, 甚至配置的力度会更大, 需要的行政主导更强。

教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加重了行政部门对教育资源干预的动力。如果只是单纯的教育资源配置, 里面并不牵涉到金钱交易, 权力的拥有并没那么大的吸引力。如果人为地加大其中的市场杠杆, 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即使社会和行政部门本身意识到行政干预的不可行, 作为权力拥有者依然会利用机会去巩固行政主导的权力。

面对行政主导教育资源与市场机制的不协调, 要从外部改变市场调节学区房机制显然是不可行的。一方面, 不能将教育资源市场化, 需要促使教育公平;另一方面, 要避免市场干扰。教育资源分配要内部调整。

就全市范围而言, 教育主管部门要做的是均衡全市的基础教育, 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更应该针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作为教育资源分配的部门, 不能从区域上, 或者针对重点学校, 进行重点投入, 而要做补缺拾遗的工作, 尽量使各区域、地段、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均等化。

3.学区房疯狂是全民教育的悲哀 篇三

学区房如此狂飙般地猛涨,的确令人瞠目结舌,但买房者并非傻子,肯出这么多钱买一套蜗牛房,说明这个蜗牛房背后附加价值的巨大,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发现,稀缺的不是房子,而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也就是基础教育资源相对于庞大的城市人口的稀缺,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这意味着,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喊了多年,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与有特权的人可以读名校比起来,以购买高价学区房换取学校入门券的方式,相对还算公平。以金钱来竞争,比凭借权力和出身享受特权来得光明。如果说,高价学区房刺伤了很多人的眼睛,那只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置太过不合理。

破除“拼爹、拼房”的关键,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特别是要根据城市扩张和人口变化的实际,科学布局和新建一些学校,让更多的房子成为学区房。只有这样,学区房的价格才会降下来,才可能逐步改变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平、不公正、也不够公开的现状,实现教育公平,把财富与权势从教育资源的分配中逼退。

4.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区、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全面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我校整体办学水平。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做如下的小结:

一、抓师德建设与教艺锤炼,打造德艺双馨教师队伍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来抓,强化业务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进办学水平上台阶。

第一,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形成高效的管理集体。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培养两种作风,做到三个坚持,即培养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思想作风和实事求是、大胆开拓的工作作风,坚持以身作则,坚持客观公正,坚持改革进取。二是加强干部业务培训。一方面强化管理业务培训,争取学习机会,参加岗位培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管理能力和独挡一面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教学业务培训,带头学习,带头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给教师当好表率,增强说服力,真正发挥领导表率示范作用。教育主任任五年级语文教学,政教主任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参与课改工作,主持科研项目,参加骨干教师网络培训,上示范课、公开课,真正将业务与管理并举。第二,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一是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定期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国内外政治形势、教育动态、教改信息等,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依法施教、依德立教的自觉性。十八大召开以后,学校领导带领同志们学习十八大精神,开研讨会,每位教师都完成了两万字以上的笔记,一篇心得体会。二是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中培训,根据教育发展形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举行师德师风的专题讲座,学习先进,激励后进,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第三,狠抓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依靠继续教育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本学期学校要求每个人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袋,严格落实“七个一”研修计划。今年我校有五位老师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准备进修本科、研究生学历。采用内引外联的形式,创造条件,为教师争取学习机会。一学期来,我校教师参加淳化教育大讲堂、名师“大篷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参加学区组织的咸阳等地的参观学习。

二、抓教学常规与课题研究,研训结合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在学区的统一布置下,我校统筹安排,继续一丝不苟抓常规,千方百计提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一下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开学初县局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如《高效课堂模式推广意见》等。强化现代教学意识,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特点,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全面深化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2、狠抓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中,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常规的要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与评价,学校对任课教师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本学期学校坚持以教研组为中心进行月查和不定期抽查,组织进行了两次月考和期中检测。

3、坚持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优劣是反映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依靠教师的业务素质。本学期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坚持每周开展“三个一”活动,本学期开展了教师“上三课、过四关”活动,“教师业务知识竞赛”活动。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月写一篇论文、案例或反思,并以电子档形式收集。在评课过程中,开诚布公地指出课堂教学的优缺点,讲课教师作自我反思和总结,这样使全体教师遵循教育规律,钻研业务,积极创新,提高业务能力。学校教研气氛浓厚,我校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将我校教学研究成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各班坚持单元测评,有质量分析,坚持一手抓差生转化,一手抓优生培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

三、改进工作

1、各种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随着插班生的增加,学生学习不平衡,差距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十分牢固,成绩提高幅度小。本,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整体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更面临许多的困惑,如果从制度上加以改革,建立起真正的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抓住每一项制度的落实,工作会做得更好。在新的一年中,我处必将以百倍的信心,不懈的努力、昂扬的姿态,把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5.和盛学区教育督查工作汇报 篇五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学区坚持“创新、质量、特色、品牌”的发展思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全面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下面我就这一阶段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群策群力、攻坚克难、高质量迎接“两基”国检。

“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以来,学区成立了以学区主任任组长,班子成员、各校校长为成员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两基”工作的领导。通过专题会议、宣传栏、墙报、悬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两基”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形成了人人关心“两基”,支持“两基”的良好氛围。各校组织教师认真完善基础档案建设,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提高普及程度。一是暑假组织教师深入村组,调查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和新增人口情况,建立0-50周岁人口花名册。学年初学校根据人口花名册调查适龄儿童新生入学情况,对应入学而未入学的适龄儿童进行动员,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进行说服教育,建立学校-家庭长效联系机制,有效保证儿童入学率;二是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措施,不使一个学生失学,开学初,各校对未报到学生深入家庭调查去向及原因,对确实失学的儿童进行劝说、动员、帮 助其家长尽快送孩子重返校园;三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贫困救助、发动师生捐助等多种形式,防止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四是把班级学生的巩固率同教师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等挂钩,规定班主任老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学生,严禁教师歧视和排挤差生,并把这一条作为师德考核的主要内容。五是坚持按规定进行功能室建设,各校初步建立了德育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教学仪器室,六是切实抓好扫盲巩固工作,创办范家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学区顺利通过了9月份的两基省检,赢得了好评。

二、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深入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

一是学区班子成员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在开学初对学校的常规检查中,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授课教师面对面探讨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学情况,研究制定对策,为学校确定发展愿景。二是注重师德建设,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抓学习、抓活动载体、抓长效机制建设”为依托,开展“立师德、炼师能、、修师功’活动,制定下发《和盛学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将师德考核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晋升、绩效工资发放、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10月份,学区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活动,通过自查、自纠,解决了教师思想上一些长期存在的懒、散、缓的问题。三是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学区在办好教师 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引领各校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以计算机技术、“三笔字”、简笔画、新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能力为培训内容,推行“结对子”制度和教师读书计划,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教师每期必须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撰写一篇教育论文,上一堂课改优质实验课、制作一个优秀课件、开展一个小课题。四是搭建学习的平台,创新培训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0月份,学区组织年轻骨干教师29人参加“国培计划”学习,参培科目涉及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思品、体育、美术、音乐、心理健康、综合等各个学科。通过学习,教师对网络远程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新的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专业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显著增强,骨干示范辐射作用愈加明显,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不竭动力,有效保证了质量的持续提高。五是大力开展专项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向深度延伸,9月中旬,学区继“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逐步落实之后,制定下发了《和盛学区继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安排意见》,任务更具体,目标更明确。11月份,又下发《和盛学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督查安排》,从教研教改、教学常规、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开展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督查,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向深度延伸。六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本期开学前,学区根据上学年学校班子考核结果,对各校人事进行适度调配,使各校教师配置更加均衡、合理,同时把有思想、懂业务、会管理、讲正气、出成绩的教师选拔任用到学校班子中,增加学校活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三、特色发展、文化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深化特色创建,精心打造学校品牌。特色创建是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期学区要求各校进一步加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继续深入细致地修订完善好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努力体现学校发展的主导思想和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要怀揣“对学生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把创建工作的重心放到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这一中心上来,要在人的发展上进行思考和谋划,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成长乐园”。要继续深化绿色校园创建活动,扩大学校绿化面积,实现校园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工作。

二是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方面,努力营造读书氛围,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布置橱窗、学习园地以及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社会、家长、师生大力宣传读书的作用和益处,让读书的思想和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积极创造读书条件,学校建立图书室,班级建立图书柜,通过学校购置图书和学生自捐图书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充实书柜。各校制定读书计划,把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之中,编入课表,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做到了诵读有课时、有教师、有评价,实现了经典诵读课程化、制度化、规范化。各校还定期组织学生朗诵会、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以活动促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教师节、国庆节多数学校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诗文诵读比赛。三是推进课程改革,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为重点,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严格落实“三操两课一活动”及每天锻炼一小时规定。和盛小学以“四条督查线” 狠抓落实,(一是逐堂查课制度,教导处安排专人,检查上课情况,严格监督课堂教学,严禁私自调课及不按课表上常识课;二是学校班子成员每天不定时到分管年级检查上课情况,严禁迟到、早退、拖堂、课堂接打手机等有违课堂教学规范的行为发生;三是各班学习委员认真据实填写《教室日志》,每周五上交教导处检查汇总;四是对教师集体备课、坐班进行不定时检查,保证教师工作时间不干无关教学的事。)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学区积极探索适合镇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寻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我镇的落脚点和生根点。注重做好教学评价改革,探索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改变以分数为主导的评价方法,尝试用多把尺子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狠抓教学常规,下实手提高质量。各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多数学校实行了月考制度,及时检测教学效果,分析教情、学情,研究制定教学对策。学区加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对全镇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导检查。五是提前思考、认真谋划六年级教学工作,学区学年初对各校六年级任课教师进行把关,把工作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放到六年级教学岗位上。同时尽量减少对各校教学工作的干扰,尽力让学校按照自己的安排搞好教学工作,使教师能腾出手来狠抓学困生转化,狠抓质量提高。

六是以体验教育为核心,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党、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各校坚持进行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和周三的少先队固定活动时间。10月份学区组织全镇2311名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全市“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活动,全体队员对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有了更深参次的的理解,对党和祖国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校能因校制宜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兴趣小组,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能力。和盛小学开展的“四大队”(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秧歌队)九小组(趣味数学、书法、棋艺、乒乓球、习作、趣味英语、花样跳绳、简笔画、手工制作)”活动模式,学生全员参与,成为孩子成长展示的平台,对外宣传的窗口,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出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了学校办学品味。

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各校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以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为目标,大力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开学初,各校根据学区安排,全面细致的进行了学校安全排查,排除了教学设施中的存在安 全隐患,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9月初,由于连日阴雨,一些学校校舍出现危情,学区及时深入各校,排查解决,设立警示标志和隔离带,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协调解决。10月份,学区协同公安、政法、工商、物价、教育等相关单位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校园安全工作大排查活动。检查组深入各校,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的方式,对校舍、交通、消防、饮食卫生、校园周边环境开展了细致全面地检查,特别对学校危房、交通警示牌、道路疏通、食堂卫生法、周边营业性网吧等15个重点安全点进行全面排查。检查组还认真听取了各个学校的自查汇报,并结合检查实况对学校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责令相关学校限期整改。此次活动共查看学校17所,发放整改意见书52份,提出整改意见117条。

五、多方争取资金,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本期以来,学区争取项目,已为和盛小学配备微机25台,还有40台将陆续配齐。开工建设校舍改造项目3处:一是和盛小学宿舍办公楼换顶维修,投入资金约32万元;新建活动彩钢板房15间,投入资金15万元;二是吴家小学新建厕所5间,砖砌围墙230米,大门一座,共投入资金13万元;三是楼台小学新建厕所4间,新建围墙180米,共投入资金10万元。以上项目共计投入资金约100万元。同时,各校根据学区要求,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节约使用义保经费,大力开展校园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学区共购置图书12000册,约6000元;班级图书柜60个,约24000元;课桌椅150套,约3万元;砖铺院坪3000平方米,约10万元;购置苗木约 2万元;购置音体美器材2万元;喷绘标语、“四风牌”、制作横幅1000平方米,约5万元。以上共计投入资金25万余。这些工作,极大的改善了学区整体办学条件,提高了育人水平,有力的促进了学区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六、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大会精神。

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区及时召开校长主任大会,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强调一要认真学习会议文件,尤其是马书记的讲话。要认真领悟,逐句理解,深刻把握大会精神实质,学习后教师每人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学习心得体会。二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会议精神深入人心。三要在全学区组织开展“如何建设教育强镇”大讨论。四要根据大会精神,尽快制定学校考核、校长及教师管理、班主任津贴发放等细则,为落实会议精神提供保障。五要积极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从11月初开始,在全学区开展一次作风整顿活动,学区将对各校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及“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进行专项检查验收。

总之,经过全学区上下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赢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承认,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任重道远,还要一如既往,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推进全镇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6.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本学期,花海学区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及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生预防毒品教育的通知》精神,巩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成果,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继续以创建“无毒校园”为工作目标,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拒毒、防毒意识为重心,在增强禁毒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

针对性等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这学期学区禁毒工作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一、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禁毒氛围。

1、利用各种媒体和载体广泛宣传。学区与市教育局综治办、镇派处所密切配合,结合“无毒社区”“无毒校园”的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影视、广播、报刊、图片等各种媒体进行全面宣传,动员广大中小学生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花海中学利用校园闭路系统定期为学生放映禁毒防毒的专题片,中心小学利用少先队广播台进行禁毒案例讲读。

2、利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进行宣传。经常性宣传与重大宣传相结合,在“5•31”世界无烟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纪念日,各校立足校园,开展了演讲、朗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校园、社区营造了良好的防毒、禁毒氛围。

6月26日学区和镇政府组织开展了“花海镇‘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签活动”,全学区1500多名师生举行了禁毒宣誓仪式,并在横幅上进行了签名仪式。此次活动,更坚定了全镇师生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信心。

5月17日,共青团玉门市委、玉门市公安局、玉门市教育局、玉门市禁毒办、玉门市少工委联合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图文资料巡回展。分别在中学和中心小学校园内进行展出,图文并茂、事实显明地展示了毒品的危害,使广大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利用“中国禁毒网”网站为载体,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在电脑课上,教师正确引导中小学生进行网上在线交流,咨询拒毒、防毒的有关问题,就中小学生吸毒、如何拒绝毒品诱惑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讨论。网络载体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中小学生禁毒宣传教育的渠道,加强了预防中小学生吸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加强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拒毒防毒意识。

1、中学和中心小学建起了禁毒教育专栏,定期更换专栏内容,并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禁毒教育图片和相关文字资料。5月中旬,中学开展了以拒毒、防毒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征文活动中,学生们表达了远离毒品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2、开展远离毒品活动。开展以“远离毒品、珍爱生活、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班队会,坚持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自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中小学生识别毒品、认识毒品危害,逐步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观念,有效增强对毒品的自我防范能力。4月28日,花海中心小学邀请花海镇派出所执勤警官作了学校法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中涉及到的与毒品相关的典型事例,再次为广大师生敲响了警钟。

3、开展禁毒教育进课堂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开设有所侧重、分层次的禁毒教育课,有教材、有教案,把普法教育与禁毒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广大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禁绝毒品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禁毒斗争中来。

三、开展活动,营造了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1、大力推荐健康有益的文化作品。精心选择、积极推荐了一批适合学生的优秀文化读物、影视作品、歌曲等。开展了“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讲一个好故事”、“看一部好电影”、“唱一首好歌曲”等活动。

7.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本项目的所在地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

山东体育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寓体育教育、训练、科研为一体的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依据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强山东体育学院建设的要求,学院将建设新校区,拟选校址位于东部新区,是济南市未来城市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

本方案设计为此次工程项目的核心教学区,包括:教学楼组团、图书馆,其中教学楼组团中包括综合教学楼,总建筑面积在4.4万m2左右,鸟瞰图见图1。

2 总平面设计

整个核心教学区以综合教学楼为中心,四栋教学楼、综合教学楼与图书馆组成一个建筑群落,利用步廊的相互联系,提供一个全天候步行体系的空间布局。

建筑群作为学校主入口的底景,其重要性及标志性自然不言而喻。核心教学区通过主入口主轴线展开,四栋教学楼及综合楼采用相似的建筑语言及序列形成一组有韵律感的建筑,而作为该组建筑的结束及重点,自然是图书馆,其入口与教学楼组团入口相对应联系紧密,并使图书馆在广场上的定位更明确,且有利于人流的引导与分流。图书馆、教学楼及综合楼三者入口的延伸线的交点即确定了主广场的中心,并强调了广场的向心性,使整个中心的该组建筑关系更有机,更完整。整体形象体现现代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

3 单体设计

1)教学楼。

建筑分为两组,每组由两栋教学楼组成,以连廊联系,为老师及学生提供方便;每栋教学楼分为办公、教室区及合班阶梯教室。办公部分结合教室分层布置,阶梯教室集中布置在西侧端头通过走道与教室、办公相连。建筑东侧为了结合环境,设计弧形虚空间,结合每栋教学楼通过丰富的共享空间连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交流活动空间。

建筑形式本着“简洁明快、典雅大方、朴实无华、富有深邃的学术文化气息”的原则,风格力求与教学区协调一致。建筑最大限度的与环境相结合是本方案的一大特征,建筑东侧以弧形构架与道路交相呼应,并结合教学楼的共享空间。每组建筑围合出的庭院空间,使内部空间得以延续,结合连廊的透明体,营造一个渐进的建筑序列。

建筑立面以灰色为主,局部采用玻璃幕墙并配以木质百叶装饰,通过虚实对比、材质对比,体现校园文化建筑的风格。

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层数为5层,建筑高度为20.1 m,中间连廊采用框架结构。与教学楼主体之间设置伸缩缝。

2)综合教学楼。

综合教学楼位于教学区椭圆区域的端部,同时也在整个新校区的中轴线上,是教学区的底景,更是校区南、北两向主、次入口的重要对景。建筑物采用简洁鲜明的体量关系和形象设计,以体现体育院校稳健、干练的性格特征。依路网形态的弧形实验主楼起到联系教学楼和图书馆的作用,强调了教学区的整体围合感,以及教学区在校园中的中心位置。北侧矩形体量的群房与教学楼和图书馆相呼应,弧形实验楼的曲线凹向北侧主入口,给进入校园的人一种被欢迎与接纳的心理感受,正符合高等学府培育人才的形象。

综合教学楼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北侧群房为阶梯教室和大报告厅,南侧主楼为实验教学用房和计算机中心。两部分之间以交通核和共享空间相连,隔而不断。既有联系又能自成功能体系,避免相互干扰。而两部分不同的层高关系也给作为联系的共享空间增添了几分趣味。主楼的单廊设计使各个功能房间都能取得良好的朝向,同时走廊部分本身通过共享空间和天窗也可获得很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整个教学区给人宽敞明亮、朝气蓬勃的感觉。

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层数为8层,建筑高度为34.2 m,局部楼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3)图书馆。

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尤其是学生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得到想要的各类知识,而不需要亲临图书馆找寻,但是图书馆并没有消失,在现在它更多被认为是人们交流的场所,虚拟的网络空间,甚至是图书超市、咖啡厅等等,这就要求新一代的有可发展性的图书馆更多的应该注重交流空间的设计与利用。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必然要表现出中国深厚的文化气质,彰显民族个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只取其中含蓄、谦和、包容而不失独立精神的一面,大的布局上以整为主,简单有力,朴实平和,立足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天圆地方”为构思点,不取“形似”,而在“神似”。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缺少艺术的建筑是乏味的,而缺少技术支持的建筑是空洞的,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丰富的科技内涵是建筑必须的选择。

绿色节能,符合生态要求的高科技含量内容在建筑中给予充分的考虑,自然采光体系,自然通风体系,外围护结构体系的应用将极大提高图书馆的使用品质及舒适度,同时也使建筑在科技的支持下更具人性化,智能化。本案中的露天中庭,遮阳体系即充分考虑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颁奖大厅与图书馆主管利用夹角围合出主入口空间,有很强的导入性,将主要读者从广场导入二层大厅,上升的台阶,柱廊及构架围合的灰空间,使人在未进入室内之前即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

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层数为6层,建筑高度为28.2 m,局部采用轻型钢结构。

4与校园总体规划的呼应

核心教学区通过主入口轴线展开,以远山形成天际轮廓,以校区景观湖面作为前景衬托,形成一个开放、大气的空间序列组群,整体形象体现现代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从整个校园的总体规划来看,教学楼群建筑规整的网格布局与西部优美的弧线形林荫景观大道相映衬,一张一弛,有动有静,既与体院老校园的规划布局一脉相承,又充满了新意与活力。

摘要:从楼群总体布局入手,结合校区总体规划,详细介绍了核心教学区的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等建筑单体的设计,并阐述了建筑设计与校园总体规划的呼应,从而为类似建筑设计奠定基础。

关键词:校园建筑,标志性,韵律感,传统理念

参考文献

8.学区房乱象扰乱教育资源配置 篇八

于是,可以看到令人诧异的一幕。一些好的学区,即使一个小单间,房间景观和所处环境都不好,由于有好的教育资源,可以卖到很好的价格。一些家长,并不打算长住于此,但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业,宁愿花高价买下并不宜居的学区房。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惜卖掉大房子,去换好学区的小房子。一家人为了孩子上学做出巨大牺牲。

学区房现象带来市场认知的严重混乱。北京市海淀区四环内的两栋楼房,两者相距20多米。虽然外墙粉刷颜色和新旧程度看似不同,但两栋楼房都建于1988年,建筑风格和楼层结构也完全相同。两楼之间仅仅隔着一道铁栅栏和树木。但是,作为二手房,在交易市场上,相距只有20多米的这两栋楼房,它们的价格却有着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一个城市的学区划分并不是固定的。去年属于某区的学位房,今年可能就不属于该区。今年属于该区的学位房,来年不定属于哪个区。如果划拨的学区教育资源好于已有的学区,学区房价格肯定上涨,反之,则下跌。学区的变化,扰乱了房价市场。这对买了学区房,或正想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却是件提心吊胆的事情。有家长花几百万买了某区的学区房,结果等孩子上学的时候,房子却划到了另一个教育资源并不好的学区。学区房价格下跌是自然而然的,孩子也不能上心仪的学校,家长的损失更不小。广州一个家长花200多万买的学区房,来年却要划到别的学区,家长感觉受骗。

学区调整可看作学区间教育资源的微调。就教育本身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有些学区人口增加,学校增加,教师资源变化,交通变化等。相邻学区之间进行微调,可有效促进教育的平稳发展。但学区调整严重干扰房产价格,引发恐慌,与此同时,学区房乱象也扰乱教育资源配置。

以前有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老城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依托这些重点中学、重点小学,学区房现象出现之前是择校、共建现象。有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好的学校,可以通过花钱购买学位,这就是所谓择校。显然,这造成不公平现象,有钱家长的孩子,不管学习如何,可以上好的学校,而那些没钱家长的孩子,由于没钱,难以上好的学校。对学校本身来说,择校使其陷入追求高收费泥淖,这与追求高质量教学,追求对人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与择校并存的是单位共建,单位出一笔钱给学校,保证本单位的孩子可以顺利进入该学校学习。

无论是择校,还是共建,都挤占了本地孩子上本地学校的名额。如果他们没钱,又考不上本地好的学校,只能上外地学校,可能还要多交钱。针对这种不公,教育部在重点城市推行学区制度。一个城市可划分多个学区,在学区里面,学生可以通过享受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这么一个范围,就是学区。伴随学区制度,在学区范围内的那些物业、房产,叫作学区房。学区房主要颁布在重点小学,还包括一部分重点中学周边。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学区房既有享受丰富教育资源的价值,也有投资价值。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买了学区房。等孩子毕业后,学区房卖出去,还能赚不少。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4个月,北京的学区房竟然每个月上涨1500元左右。而这种现象并非北京市所独有,在南京,学区房价格三倍还多。

学区房现象,问题出在市场条件已经深入到教育资源分配,原有的教育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存在不协调。随着房屋交易的市场化,房屋的交易是不存在学区划分的,行政主导的定价机制也是没有的。对于市场来说,哪里资源丰富,哪里的房屋价格就高。这资源包括生活、工作资源,也包括教育资源。既然是市场交易,这些资源都在全社会进行市场化配置,哪个地方资源好,就有更多的人去那里,出价自然高。学区房的高价就是这样形成的,移不动的房子,本来论生活环境和各种配套,城市里面的单体楼,不如相对离市区远一点的楼盘生活得好,但由于学区概念的成立,城区的房子就要普遍卖得价格高一些。

将教育资源分配与市场机制结合,会带来两方面的乱象。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是需要一系列条件的,其中就包括相对固定的交易规则和确定的市场环境。可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区的设立和调整,严重干扰了市场的交易。原先的教育行政干预是针对某学区或与该学区接邻的学区进行的。然而,市场机制却将这种干预范围无限扩大了。教育行政部门能干预的教育资源分配,而这种分配经过市场机制的扩大,其作用无限放大。

与此同时,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出现了乱象。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进入教育领域,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金钱化。学区微调本来是针对现有的教育状况的,哪里有需要,哪里进行学区微调。譬如,哪里确实由于适龄儿童增加,需要增加学位,相应地要进行学区微调。一旦市场化参与这种分配,就使得原先可单纯依据学位本身情况进行微调的行为变得复杂了。有时要考虑里面存在的金钱因素。

另外,市场机制与行政主导机制存在不协调,行政一旦做出决定,是难以一下改变的,而市场机制无时不在起作用。很多时候,行政主导部门的微调能起的作用并不明显,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错配。一旦出现明显错配,来年又要重新配置,甚至配置的力度会更大,需要的行政主导更强。

教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重了行政部门对教育资源干预的动力。如果只是单纯的教育资源配置,里面并不牵涉到金钱交易,权力的拥有并没那么大的吸引力。如果人为地加大其中的市场杠杆,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即使社会和行政部门本身意识到行政干预的不可行,作为权力拥有者依然会利用机会去巩固行政主导的权力。

面对行政主导教育资源与市场机制的不协调,要从外部改变市场调节学区房机制显然是不可行的。一方面,不能将教育资源市场化,需要促使教育公平;另一方面,要避免市场干扰。教育资源分配要内部调整。

就全市范围而言,教育主管部门要做的是均衡全市的基础教育,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更应该针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作为教育资源分配的部门,不能从区域上,或者针对重点学校,进行重点投入,而要做补缺拾遗的工作,尽量使各区域、地段、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均等化。

就具体的学区而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做的是将权力下放,给予学区本身足够的自治和自主权。这种自治与自主又是建立在足够透明和民主基础上的。权力下放将带来教育资源在内部分配的公平,保证区内公平,从教育资源获取层面,尽量将市场机制排除在外。做到这些,学区房现象就会消除大半。该是市场的归市场,该是行政主导的归行政主导,让两者分开。

9.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2015年度即将结束,这一年里,淝南学区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实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区“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扎扎实实开展好全乡教育教研工作,实施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初步提升了教师业务能力,加强了过程管理,注重了质量管理,做到了向过程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可以用“紧张忙碌、充实有序、收获颇丰”十二字概括。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教学教研制度,规范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为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管委会年初根据全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教研制度、校长听课评课制度、教导主任听课评课制度、考试评比制度、教案检查制度等等。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六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教学手段上抓好“五个关键点”(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能力点、支撑点)。要求各校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常规管理、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加大对教学常规管理和专项管理督查力度。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教科室对全乡教学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制订了教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日常安排。明确了教学中的奋斗目标,各小学力争在期末统考中整体成绩有所进步,初中在本年度中考中再上新台阶。教师教学水平要有所提高,师生的各种比赛积极参与并努力获取名次,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制度建立了,各学校各部门工作职责明了,教师工作思路清晰了。对照规章制度,各自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避免了盲目工作。同时,在进行每一项工作或活动时,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过程、有检查、有总结,各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

二、狠抓常规理和教学研讨,努力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 本学年度,管委会注重教学研讨工作的实效性,旨在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要求各校坚持以狠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突破口,进一步营造“以特色促发展,以习惯促学风,以学风带质量”的浓厚教研教改氛围,在学区教导处和教科室的指导下,学区成功举办了“小学毕业班工作研讨会”、“初中毕业班工作研讨会”、全乡“教坛新星”评选、英语教学研讨会、小学中层领导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邀请城里学校的教师“送教下乡”,2015年4月份,学区举办了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小学科的公开课和观摩课。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认可,与此同时,也有力推动了我乡义教均衡发展工作。以前许多小学音体美课程上不起来,现在上的有声有色。各校也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联谊活动。双沟中学、燕集中学与其他校联谊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扎实有效的交流和研讨,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学期,教务处协同教科室组织各校领导对全乡教师的备课、作业、测验、听评课、上课情况等业务进行检查登记,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这起到了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作用,业促进了教学的良好发展。

三、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也是喜人的。全乡三所初中在2015年的中考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双沟中学获得总均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燕集中学获得全县第二,徐湾学校中考也名列全乡第八名。全县中考最高分被燕集中学夺得。小学在全县抽考中,名次位居全县前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是2015年怀远县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在省级认定中,双沟中学、燕集小学列入被检单位,两校工作扎实,准备充分,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并受到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2015年我乡小学承担了4个县级课题、双沟中学承担了3个级课题均顺利结题。有力提升了我乡教研教改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的成长。

四、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但求实效不求形式。

2、服务教学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老师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部分小学科教学力量薄弱,强化弱学科教学的措施有待落实。总之,在本年度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后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新的局面需要去开创。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有全乡上下的团结协作,我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迈向新的台阶。

10.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铁城学区研训室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按照市教科所和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的部署,四年来,我们的小语文教学教研工作以“推进小语课改实施,享受语文每一天,提高小语教学质量”为总的工作目标,立足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更新理念、课改培训、课堂研讨、评比展示入手唱响课改主旋律,积极倡导学习、研讨、对话、创新的学术风气,开创了我学区小学语文教学新局面。回顾近几年我学区的小语教学教研工作的点点滴滴,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网络,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校本教研常态化。

2008年,学区研训室建立了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24名语文骨干教师成为教研组成员,2010年又对成员做了充实调整。以此为依托,学区形成了校学科教研组、学区中心教研组为架构的语文教研网络。同时我们还抓了研训基地(校本教研试点校2个)建设,先后多次与基地校领导教师一起开展课标培训、课例评析、案例反思等活动,并且及时总结基地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经验辐射全学区各个学校。除此之外,学区研训室制定了教研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学校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参加的教研例会。汇报交流各校教研工作开展情况及教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课改专题进行研讨。多种措施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常态运转。

二、加强视导调研,落实课改理念,积极推进教改进程。

(一)积极研讨实践,传播新理念。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改变。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培训、研究课展示、专题讲座、互动评课等方式,大力传播新理念,力求新的教学理念内化到教师的教学思想之中。经过努力,使广大教师逐步形成了以下教学理念:

1、语文教学应本位回归,简简单单教语文。就象于永正老师说的那

样“我们要把语文课上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作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否则,就必将陷入“课将不课”的境地。

2、注重课堂动态生成,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开放的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

(二)加强视导调研,倡导常态课。

为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把指导一线教学实践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每周坚持三天工作在基层。采取“推门听、进门看”的方式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们发觉,教师对教材钻研得不够深刻,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课时划分不科学等问题。这样的教学随意性大,课堂上,师生经常会处在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教学效率低下。对此我们发出打造常态课的呼唤,提出常态的课堂就是简单的课堂,常态的课堂就是自然的课堂,常态的课堂就是真实的课堂。简单就是目标简约、过程简化、内容简要、语言简练;自然就是无哗众取宠,不作秀,不造作;真实就是要体现教学的动态过程,是授课者的真实写照。鼓励教师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提出“堂堂都是公开课,人人敢上公开课”的口号,提升常态课的质量。

(三)积极引领,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六年中,语文课多达两千多节,占所有学科总课时的百分之四十,却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字写不清楚,书读不顺畅,话说不

明白,文章写不通顺,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刻不容缓。08年,县教研室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号召,以此为契机,我们积极行动,以“轻负担、高质量”为主要价值追求,凝练课堂教学“名片”,初步构建了“六段式目标教学”(示标、铺垫、自学、质疑、精讲、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有力地引领了我学区教学的高效和谐开展,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较快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整个建模研究的进程中,研训员创造性地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培训、选模建模、观摩研讨、反思总结等活动,为构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了经验。我们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开展建模研究活动观摩,安排各校教研组长的建模汇报交流。

三、开展丰富教研,营造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开展丰富的专题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1、开展集体备课,共享教育资源。我们抽调15名中心教研组教师进行了隔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探讨怎样突破各课的重难点,并对各部分的内容教学提出建议,提供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各单位都享受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省时高效,达到了资源共享。目前,学区研训室正着手“金点子案例”的征集与选编。

2、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自2007年起,我们从追求课堂教学整体优质化的目标出发,开展了“同研一节课”的大规模的研究活动。同,指广度;研,指深度,包括“备、说、上、思、评”五环节,即“设计同一堂课,说好这堂课,上好这堂课,反思这堂课,评析这堂课。”从“骨干同研”到“师徒同研”,从“学校同研”到“学区同研”。通过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了学区内学校和教师之间的观摩学习,构建了教学研究活动的新格局。

3、开展各类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几年来,我们就语文综合性学习、识字写字、习作教学、阅读教学、单元复习及口语交际等专题问

题开展了多种研讨活动,为广大基层教师作了正确的引领。

4、开展学生竞赛活动,展现新课程改革成果。新课堂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学习上有显著的效果,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为展现学生的变化,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覆盖面较广的学生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新课改成果,营造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新课改的新局面。几年来,我们每学期举办一次手抄报比赛、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比赛,成功组织了首届小学生硬笔字比赛。

(二)举办各类教学评比展示活动。几年来,据课改和教学的需要,学区研训室组织了一些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两年一度的“优质课评比”、三年一度的“教学新秀” 评比、每年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比都是我们一贯坚持开展的教学活动。此类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检测自我的练武平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实施课题带动,把教育科研工作推向了深入。

抓好课题研究、实验,是我们开展教研工作中的重头戏,也是促进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的主要措施。研训室以研训员为带头人,搞好课题立项,带出了一批实验教师,建立了2个实验基地。到目前,小语组已有市级立项课题2项,县级立项课题3项,实验教师达60余人。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教师进行草根式研究,引导教师在项目统整下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进行草根式研究,重点突出四个小:选题切口小;研究范围小;问题解决小;研究机构小。不求产生推广效应,只求实实在在解决自己真实碰到的问题。另外,在学术研究方面,积极指导教师把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整理成文,有30余篇论文参加市、县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并获奖。

四、组织业务培训,开展比武练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1、扎实开展有序的业务培训。我们组织广大小语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的方式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举办课程标准教材培训等活动。以小学语文研训员为主,抽调部分骨干教师,开展一系列专题讲座,先后开设专题讲座12场,内容涉及到《课标》的解读、《新课改下的一堂新课的认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教材的阅读与处理》、《如何组织课例研讨》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实验注入了不少动力。

2、倡导教师大兴读书学习之风。自2008年起,我们在语文教师中开展了读书学习的活动。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多读教材、教参,多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多读教育理论及报纸期刊,多读经典的文学名著,要求每学期的读书笔记不少于1万字。

3、开展各项教学基本功比武练兵活动。几年来,我们组织了首届教师硬笔字比赛,举办了两届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包括现场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朗读、知识答辩、课堂展示等方面。

通过活动的开展,在语文教师中确立了说好普通话、写规范字、练好基本功的意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加以修炼,为提升自身的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为破解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难题,贵阳市以实施“学区化”管理,推动“集团化”办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为此,本刊专访了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

1.贵阳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丽城市,既是全国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又是中国避暑之都、十佳宜居城市。贵阳市的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贵阳教育的基本情况和进行“学区化”的最初想法。

赵: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理环境优越,生态环境优异,投资环境良好。全市占地8340公顷,城区面积2043公顷,人口445万。共有1516所学校,其中,幼儿园491所,在园儿童109859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623所,学生308697人;初中240所,174330名学生;高中73所,学生83433人;另外,还有市属高校5所,工读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9所。

2000年,贵阳市率先在全省通过“两基”验收后,我们就开始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3年伊始,贵阳市在扎实推进国家“两基”督导评估验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发展的大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普通高中规范发展政策,开始关注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我们认为,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得到均衡优质发展,这不仅是缓解当时城区择校热的需要,更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于是在这个背景下,2006年,贵阳市部分区(市、县)结合区情和学校实际,率先提出在区域内探索学区化管理改革。2009年,在总结前期部分区学区化改革的基础上,贵阳市全面拉开了学区化改革的序幕。

2.贵阳市在实施学区化办学方面的探索已走在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前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请您介绍一下贵阳市推进“学区化”管理改革总体情况。

赵:2009年贵阳市全面推开“学区化”管理改革后,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学区化改革工作高度重视,为了确保学区改革的稳步、有序、深入开展,我们在全面总结前期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和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区管理改革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建立学区管理新机制,打破校际间原有的管理界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缩小学区内各校间的差距。当时全市共划分了62个学区。学区内实行学生划片入学、均衡分班,教师均衡搭配、教师交流制、学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会议制度等,逐步完善了学区化管理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2010年7月,为进一步加快学区化改革的步伐,又下发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实施意见》。随着学区化管理改革的推进,我市区域内部分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明显缩小,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的力度得到很大加强,有效缓解了“择校热”现象,为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3.请具体谈谈贵阳市在深化“学区化”改革中形成的工作思路。

赵:总的来说,在深化“学区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的具体思路是坚持“五原则、三模式、六策略”,具体工作方式是“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四种方法”。

五原则:一是实行“五统一”原则,即统一校名、统一法人、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一招生;二是坚持“以县为主”管理原则,即按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县级政府统筹实施区域内的学区化管理原则;三是坚持“扩优促均”原则,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四是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实行学区化管理改革的学校必须符合学校实际,工作措施要顺应家长需求,易于操作;五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即学区的管理模式必须符合组成学区各学校的实际,以实际效果来衡量学区化管理的成果。

坚持三模式。一是学区内师生大循环模式。适宜校区距离较近的学区,可在各校区按学段设置,实现教师、学生在同一个学区内的校区之间达到100%的循环流动。二是教师交流模式。适宜校区相距较远且办学水平相差不大的学区,学生可以就近入学,教师进行50%以上的交流。三是帮扶模式。主要是用实力雄厚的优质学校或者公办学校去帮扶薄弱学校和民办学校,适宜校区相距较远,办学水平相差较大的学区,学生可以就近入学,教师进行20%以上的交流。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实施六策略。一是行政统筹策略。建立由市、区(市、县)教育局、教研部门、学区主任(总校长)组成的学区化管理推进研究小组,负责调研学区教育资源总体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制定学区发展规划和措施,提出发展性、建设性意见。二是制度跟进策略。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学区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补充完善各项制度,让之更加具体,有更大的可操作性。三是活动促进策略。通过学区化培训、教研、主题活动等载体,进一步构建大学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增加学区师生的团队意见、文化共同感和归属感。四是资源共享策略。树立大资源观、大课程观,全面深化学区物性资源、人力资源、课程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共享。五是龙头带动策略。充分发挥学区总校的影响与作用,做大做强中心校,带动学区整体发展;做精做好帮扶校,提高整个学区的效能。六是评价激励策略。实施双向激励,实施捆绑式评价,实施学校与学区双重综合教育教学评价和教育督导,按评估结果落实相应的资金与政策激励,促进学校自身主动个性发展与学区内各校协调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提出了学区化管理改革“两坚持、三转变、四方法”的工作方式。

两坚持。一是坚持创新。结合贵阳资源总量缺乏,学校布局不均,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不高等实际情况,针对“学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深入到群众中吸纳智慧,在基层中获取营养,鼓励政策创新,逐一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二是坚持务实。教育是一门不容遗憾的艺术,处理不好其中的关系,就会带来诸多负面的社会影响,影响到一代人的成长。因此,学区化改革工作要会讲更要会干,各区的实施方案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多提炼,多思考,做到言简意赅、易于实施、亮点突出,

三转变”:深化“学区化”改革,关键在教师,为让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推进“学区化”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要转变教育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二是转变教师育人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以人为本,教好书,育好人;三是转变教师干事观念,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要求教师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

四种方法。一是审慎,所有行动方案都要深入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谋定而后动。二是细致,要群策群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应急预案。三是疏导,加强舆论导向,如邀请新闻单位为“学区化”改革进行宣传报道,做好老百姓的引导工作,获得老百姓的认同,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四是化解,要有解决突发矛盾和实际问题的办法。

4.请您谈谈几年来学区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

赵:目前我市共划分了62个学区。由于各学区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的组建方式,所以各个学区的管理模式、内容都有一定区别。在此,我就举几个具体的学区来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学校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吧。

省府路小学学区。2009年9月,贵阳市省府路小学、育英小学、贵师附小组建成省府路小学学区。由于学区内三所小学地理距离近,所以就采用大循环的形式进行学区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中心校的校长对学区内所有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对教师统一要求,将中心学校优良的校风加以传承;学区内教师得到合理的流动,教师从“学校人”变为“学区人”。教育局加大对学校硬件的投入,学区内无论是热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能统一调配教育局下拨的教育设备。

南明小学学区。2009年9月、黄家井小学、环东小学、南明小学组建南明小学小区。由于学区内三所小学地理距离相对较远,按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要求,学生按片区就近到学区内学校就读。学区一方面确保教师资源的双向流动,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加大对学区内各校区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尽量让教育设施设备均衡。三是出台鼓励办法,实行分校区学生可以流动。在各种鼓励政策的推动下,老师、家长逐渐由不理解被迫接受到愿意就读,各校区的办学质量也得到认可,生源逐渐稳定,流失学生逐年减少。

贵阳十八中校区内的三十二中、二十六中作为初中阶段学校,地理距离远,实施学区化管理后,学区采取了帮扶模式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十八中学区从三十二中、二十六中两所薄弱学校的实际出发,不论是早期推行的全员聘任制,还是教师发展规划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都是在结合两所学校的基础和条件的前提下开展,学区主要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强化师资培训,与学区中心校共享已有优质教育,通过帮扶,两所学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观山湖区是我市新建城区,该区2012年底才正式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在推进学区化的过程中,我市针对该区教育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大力实施优质资源引进工程,鼓励观山湖区打破市、区属学校的管理界限和行政区域的限制,将市属的贵师实小纳入观山湖区第一实验小学学区,通过市属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对学区内新建小学和薄弱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满足快整城镇化进程中新区人口的教育需求。

5.贵阳市学区化改革所带来的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赵:学区化是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一种方式。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通过强校带弱校,公办带民办的形式,主体发展,整体推进的策略,提高了弱校的办学质量,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学生跨片就读情况减少,回流明显。

二是办学条件大大提升。有效缩小了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差距,均衡度得到提升,学校的环境面貌改善明显。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区域内分享,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提升。

三是教师队伍质量得到改善。通过教师的交流,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学习,改进了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了教育质量。

6.贵阳市在学区化改革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哪些?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赵:学区化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推进过程中受到已有体制机制的限制,特别是人事管理方面的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方面的政策跟不上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优质资源总量少,分布不均衡。贵阳做为西部欠发达城市,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少,而且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在市民中知名的学校比较集中的地方,以区域为单位来实施学区化管理难度大,而要跨区域推进学区化,难度就更大。

二是人事管理上有矛盾现象。比如法人独立问题,一个学区中统一法人将更有利于学区管理,更有利于几所学校文化的共同认同,从法理上确保学校内的统一协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机构管理体制的限制,法人独立难度大,从而导致这个学区的工作推进难度大。

三是总校校长、优秀教师任务重。学区化管理后,学区内的中心学校要辐射到几所学区校,如果人力、财力上没有充足的支持,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情绪。以学区总校校长为例,由原来管理一所学校,发展到现在要同时管理几所学校,责任无限增大,压力也无限增大,但相应工作待遇没有增加,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区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为贵阳市义务教育带来巨大压力。按照国家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实行“两为主”。贵阳市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是经济支撑能力很有限。同时,贵阳虽然属于西部不发达城市,但又不在国家、省很多专项扶持资金的支持范围。要解决贵阳17.8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

要解决学区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有四个建议。一是明确给学区内的中心校追加教师编制。二是按照工作量,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学区内管理人员和教师奖励。三是建立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问题专项补助资金。按当地的生均教育事业费给予接收地教育管理补助经费。四是建议由教育部或省级统筹,在总结基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学区化改革和发展的统一政策措施,有力推进学区化改革由上而下的落实。

7.贵阳市提出“深化学区化,推进集团化,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请问学区化与集团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赵: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贵阳教育发展面临新的矛盾、新的困难,按照贵阳市委实施教育立市、人才强市战略的要求,贵阳市教育要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东风,加快教育的“赶”与“转”,纵深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贵阳教育发展的升级版。现在我市学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县为主管理,学区化也有其自身发展的限制。主要表现就是现在的学区化管理,是区域内学校的联合。对于缩小区域内的差距有很大作用,但对于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带动更大区域的教育发展就力不从心。教育要实现高位均衡,缩小区域内的校际差距固然重要,但要实现市域内的均衡发展,就要在推进学区化的基础上,打破区域的行政壁垒,突破公民办的体制限制,探索集团化发展。通过集团化超越学区化管理的限制,打破区域之间的界限,由市里抓统筹,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执行。

目前,按照“着力城区,带动郊区,辐射市县,中心突破,四周延伸,稳步推进”的原则,我市通过打破区域之间、层级之间及校际之间原有的管理界限,按高中名校+城区初中学校;民族高中名校+民族特色初中学校、小学、幼儿园;城区初中名校+区(市、县)城关初中学校+乡镇初中学校;城区小学名校+区(市、县)城关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幼儿园名园+区(市、县)城关幼儿园+乡镇幼儿园的形式,建立纵向拉动式和横向联动式多个教育集团,其目的就是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扩大外延,建立覆盖面从义务教育扩展到幼儿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集团。着力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平;满足更多人“上好学”的需求,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市下一步实施集团化发展留足了空间,在城市的“二环四路”、“三区五城五带”及跨区域新办学校中,我们对实施集团化发展的教育集团或以优质民办教育牵头的教育集团,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符合区域实际,我们都将优先纳入市级管理和支持范畴。在此,我也想通过贵刊,真诚地邀请全国的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资源平台,采取独立办学、委托承办、学校联盟等多种方式来筑办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贵阳教育对外合作的优惠政策措施,建立合作办学的奖励机制,重点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教育机构或项目;加快公办学校国际化进程,推进国际课程学校建设,逐步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西南有品牌、贵州内一流的品牌学校。

8.实行学区化改革,不断推进集团化进程,目的就是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请问贵阳市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规划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赵:教育公平是人生最大的公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建立人才强市的基石,为了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们在深化学区化管理改革,不断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六大战略”。

第一,全域抓布局,促发展,实施整体推进战略。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完善教育配套建设,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改革增量,提供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学位需求与市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第二,统筹抓资源,促调整,实施均衡优质战略。强力推进教育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我市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确保完成教育“9+3”计划、“4+2”工程和年度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提高各级各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三,区域抓试点,促突破,实施差异发展战略。鼓励区(市、县)结合自身教育发展实际和需要,以区(市、县)为单位,推进“区域教育效益整体提升暨教育强区创建试验区”、“县域义务教育标准化办学示范试验区”、“区(县)域特色教育创建试验区”、“县域学前教育突破暨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区”、“县域高中阶段普职协调发展试验区”等试验区建设,实现区域教育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升全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第四,学校抓项目,促特色,实施内涵提升战略。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学校办学思想暨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新优质学校创建或(学校)集团化办学、职业学校特色专业暨双师型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试点项目,大力营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校乐办、家长乐意、社会乐助的教育环境,开展“五园”(平安和谐校园、文化魅力校园、生态文明校园、数字信息校园、阳光体艺校园)创建活动,推动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

第五,强教抓人才,促提升,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人才就没有教育,一个好校长加一批好教师,就是一所好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纪律严明的教师队伍。

第六,创新抓改革,促活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成果,放开放活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育开放合作力度,重点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教育机构或项目,促进贵阳教育国际化。

通过赵局长的介绍,我们发现贵阳市以问题为导向,在深化学区化管理、推动集团化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贵阳市在全国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中乘风破浪,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上一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下一篇:优秀班干部主要事迹